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挂职干部交流材料大全11篇

时间:2022-04-08 19:50:21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挂职干部交流材料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挂职干部交流材料

篇(1)

一、谈心谈话的对象

谈心谈话的对象为全体县管干部,一般每月安排一次。

二、谈心谈话的方式和内容

谈心谈话采取双向互动的方式,由组织部领导主谈,组织部相关干部参与,主要分两种方式:一是部长约谈。一般由组织部领导根据工作需要提出约谈对象,也可由干部科室提出建议名单,组织部联系该单位科室做好约谈联系和安排。二是申请约谈。县管干部有情况需要与组织部领导交流沟通的,可主动申请与组织部领导谈心,由组织部领导视情作出约谈安排。

谈心谈话主要包括以下五方面内容:

1、日常沟通谈话。根据日常工作需要,了解领导班子建设等情况,了解干部个人思想、工作、学习、生活等情况,听取对组织工作和组织部门的意见和建议。

2、人事调整谈话。班子调整前,一般应找班子成员谈话,听取对班子调整的意见、建议、个人想法等;班子调整后,应及时回访谈话,了解干部群众对新班子的反映、评价,了解新班子运行情况;干部岗位变动后,应及时进行勉励或帮助谈话,做好思想工作。

3、告诫提醒谈话。干部在承担重要工作、负责重点工程、外出挂职、出国(境)以及有群众来信来访反映干部问题时,应及时谈话,告诫提醒。

4、知情反馈谈话。干部考核考察、民主评议、民意调查等有关工作结束后,对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主评议、民意调查、考察考核的有关情况,视情及时向被考核、评议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反馈。

5、诫勉谈话。对不能完成工作目标任务的;领导班子内部出现严重不团结现象的;工作失误给单位造成较大损失的;经组织考核综合评价较差的;在干部任用和思想、工作、生活及廉洁自律等方面有不良反映的,进行诫勉谈话,责令限期整改。

三、谈心谈话有关要求

1、要高度重视、积极配合谈心谈话工作。开展干部谈心谈话,是推进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有效举措。各单位党委(党组)要积极支持配合,教育鼓励干部大胆向组织汇报思想、提供真实情况,保证谈心谈话工作正常有效开展。

篇(2)

截止2010年9月,全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共有个市局、个县分局、个工商所。在岗干部职工人,其中:公务员及参照公务员人,工勤人员人,全额拨款事业编制人,自收自支编制人。2002年核定全省工商系统编制人,缺编人。从学历结构看,研究生学历人,占%;大学人,占%;大专人,占%;中专高中及以下人,占%。从年龄结构上看,51岁以上人,占%;41—50岁人,占%;31—40岁人,占%;30岁以下人,占%%。从工作年限看,30年以上人,21-30年人,11-20年人,10年以下人。从职务结构上看,市级人,处级人,科级人,科员及以下人。

从整体情况看,行政编制已满,参照管理事业编制尚有空编。存在的主要矛盾是:部分下属局参照管理单位空编,行政编制超编,有一部分行政编制人员在参照管理事业单位岗位上工作,存在混编现象。全省工商系统干部队伍年龄结构呈现老化趋势,41周岁以上人员占比偏大,达到%,40周岁以下人员占比偏小,仅占%。全省工商系统干部队伍学历结构上,虽然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但是国民教育人数仅有人,大部分人员的学历是通过在职教育途径所得,主要是党校毕业。全系统人员知识缺乏系统性、专业性,实用型人才多,复合型、专家型人才缺乏。总之,全省工商系统干部队伍仅能满足日常工商行政管理之需要,与干部队伍建设“四化”的要求,与不断发展的经济社会形势,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自身管理服务职能作用发挥,存在较大的差距。

二、全省工商系统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畸轻畸重,人员编制分布安排不尽合理

全省工商系统现有编制名,实有人员名,但人员编制分布安排不尽合理。市局及所属分局和部分县级局超编严重,同时艰苦边远县局缺编严重,各县级局基层工商所普遍人员短缺,城乡人员不均,面临人员使用捉襟见肘的现状,例如永寿县工商局上划编制72人,目前实有在职行政人员44人,缺编28人。武功县工商局上划编制87人,目前实有74人,缺编13人。长武县工商局上划编制69人,实际缺编11人。永寿县店头工商所目前仅有2人,仪井工商所仅有3人,两所相距42里,因人力不足两所被迫合并搭帮干工作。

(二)结构失调,年龄结构与文化知识不适应工作需要

目前,全省工商系统干部队伍中年轻力量严重匮乏,新陈代谢缓慢,后劲不足,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后备人力资源补充。目前30岁以下人员仅有人,仅占总人数的%,而51岁以上人员人,所占比例%,全系统人员平均年龄岁。队伍老化在市局机关表现最为严重,以致部分老年人员经常拿着放大镜看文件、制作报表、校对材料。同时,文化知识结构单一,学历层次偏低,综合素质不高。目前全省工商系统干部队伍中,仍有人未达到大专学历,占总人数的%,这部分人员主要分布在基层工商所,造成基层执法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不能满足日常监管执法工作的要求。

(三)待遇不高,缺乏合理激励机制

感情留人,待遇留人。没有好的待遇,就会影响大家的工作干劲和士气。主要表现是职务晋升通道过窄,福利待遇不统一,挫伤了大家干工作的积极性。全省工商系统干部出路过窄,晋升渺茫,看不到希望,产生一定的心理落差,缺乏归属感。年轻工商干部从老一辈身上看不到辛苦努力付出应该获得的回报,丧失了努力的信心和方向。全省工商系统干部的住房公积金、住房补贴和医保执行政策不统一,执行政策不够灵活,造成同一单位不同待遇的状况,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商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解决存在的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一)注入活力,增加招考数量,优化工作人员结构

人是第一生产力,必须千方百计保证这支队伍的新旧更替。针对全省工商系统部分县市公务员人员严重缺编和老化,影响正常工作开展的情况,为了充实新人,缓解矛盾,解决人员少缺和老化的燃眉之急,适当增加工商系统公务员招录数量。新招录的公务员尽量充实基层工商所一线,加强基层工商所的监管与服务力量。在招录公务员中,为稳定我省工商干部队伍,促进工商行政管理事业的发展,适当吸纳当地户口人员,适当照顾系统内人员子女。可考虑将参加全省统一招录考试进入面试的系统内子女全部录用等,在不违反大政的前提下,解决部分老工商干部的后顾之忧。

(二)强化培训,组织岗位练兵,提高工作人员素质

大力加强工商干部的学习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工商干部综合素质。一是强化学习意识,以建设学习型工商局为契机,将提高履职能力为基本要求,针对不同的业务领域,开展各种专业知识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计划地选派干部到经济发达地区挂职锻炼,学习先进行政管理理念,使工商干部队伍逐步由经验型向知识型转变,具有政治强、业务精、善管理的复合型高素质,做到公平公正、洁身自好,清正廉洁,能够爱岗敬业、履行职责,率先垂范,严以律己,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努力成为作风优良、业务精通、熟悉工商管理工作的行家里手,搞好新形势下的工商行政管理工作,让党和政府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二是强化服务意识,转变工作作风。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求真务实之风、艰苦奋斗之风、批评与自我批评之风,以良好作风和扎实工作完成各项工商管理任务。三是强化宗旨意识,情系民众。要以企业和群众的需要为第一选择,以企业和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坚持以民为本,深怀尊民敬民之心,努力为企业和群众造福、为企业和群众解难。对企业和群众需要解决的事情,再小也要当作大事来抓,再难也要竭尽全力去办,真正做到民思我想、民需我做、民困我帮、民呼我应。

(三)合理交流,搭建发展平台,健全干部交流制度

实行工商干部交流,使许多好的思想、经验和作风得到了充分推广和发扬,对促进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确实起到了非常明显的成效。但工商干部交流中,也存在一些诸如生活不便、因照顾家庭影响工作、或因工作影响家庭、增加行政成本等问题。因此要适当健全现行的工商干部交流制度,交流的重点应是主要领导干部、关键岗位干部、有培养前途的优秀年轻干部及因工作需要交流的干部,对于一般工商干部还是稳定为好,以免因交流影响工作或为交流影响家庭正常生活。

(四)能上能下,建立晋升制度,调动工作积极性

篇(3)

一、概念说明

本文所指的乡镇年轻干部,其定义为编制在乡镇机关的35周岁以下人员。

二、乡镇年轻干部队伍的主要特征

(一)、学历高。与60后和70后相比乡镇干部相比较,年轻干部学历高,以季店乡政府机关为例:全乡共有年轻干部9名,其中中层干部1名,一般干部8名(包含1名选调生)。最大的34岁,最小的23岁,年轻干部的平均年龄为27.1岁。年轻干部全部为大学本科学历,其中全日制本科学历4人,在职本科学历5人。

(二)、本土化重。即使现在公务员考录制度越来越规范和完善,进入“体制”的考试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公平,但在乡镇一层,由于经济欠发达、方言不通、待遇不足、地方招考限制户籍等原因,更多的是本地大学毕业生报考,队伍本土化现象较为严重。以季店乡政府为例,43名干部职工中37名为孝昌县户籍,5名为孝昌县以外户籍,外地户籍中领导班子成员占2名,中层干部占1名,一般干部占2名。

(三)、去“官”意识强。由于年轻干部普遍受教育程度高,现在乡镇年轻干部更多是将这份工作看成是一份社会职业,能够理性、全面的看待自己所担任的社会角色,乡镇年轻干部普遍不会因为职业的原因就滋生“高群众一等”的“官僚主义”思想,但是与此同时也少了些使命感和责任感。

三、乡镇年轻干部队伍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实践能力不强。乡镇干部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乡镇干部直面面对的是农村,服务的对象大多也是农民,在农村工作中如何处理矛盾纠纷、群众意见等复杂问题是年轻干部需要慎重思考的问题。目前,乡镇年轻干部大多还忙于办公室的材料处理、数据填报等事务性工作,缺乏到“田间地头”的实践,对农村重大矛盾纠纷问题的处置能力基本为零。

(二)、群众观念不深。当前乡镇年轻干部责任感和使命感普遍缺失,认为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上班族”的“甩锅”心态普遍存在,在面对群众的诉求和呼声时漠然置之。更有胜者认为只要把领导交办的事做好就是最大的为民服务,对为民服务的理解浅薄。

(三)、工作作风不实。乡镇政府作为党和国家政策、方针、路线在农村的执行者,对农村工作产生极大的影响。当前乡镇年轻干部存在“务虚多务实少”的问题,坐办公室多、下村实地了解情况少,部分乡镇年轻干部深入农村也只是“车子转一转、村委会坐一坐”,工作没有落到实处。乡镇年轻干部深入基层过少,直接后果是无法了解群众的思想动态不知群众所想所盼,为民排忧解难成为“无源之水”。

(四)、理论水平不高。乡镇年轻通过公务员考试招录进入机关之后,花在学习上的时间相比在校期间减少了很多,大到党和国家的政策理论,小到本级政府的扶贫政策细则,乡镇年轻干部的学习热情都不高。

四、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学习不经常。年轻干部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学习不自觉、不深入,存在“以忙挤学,要求才学”的不良倾向。学习上放松,宗旨意识、理想信念就会发生动摇。思想上缺乏党的教育将变得麻木,在贯彻群众路线和坚持群众工作等方面将是“无根之木”。

(二)、意识不深刻。当前乡镇年轻干部念念不忘的是工作环境调整,待遇上的相互比较,唯一遗忘的就是宗旨意识和民本思想。

(三)、事务较繁重。乡镇年轻干部需要的是到“村”历练,而不是天天“整材料、做报表”;需要的是全面了解农村社会的发展状况,而不是坐在办公室紧盯电脑屏幕。当前,乡镇年轻干部大多被分配到各办公室,每天需要处理大量材料,报送相关数据,这直接导致乡镇干部的能力没有得到质的提升,缺乏有效培养,工作作风和思想观念变得虚浮。

六、加强乡镇年轻干部培养和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传帮带机制。乡镇年轻干部认村(社区)认机关班子成员或者中层干部为师,经常性地开展业务咨询、群众工作经验传授、深入一线示范学习、思想汇报等帮带工作,让青年干部能迅速提高业务水平、熟悉乡情民意。

(二)、建立教育培训制度。由乡党政办负责对青年干部的经常性教育培训。精心设置学习内容,建立每半月一次夜学习制度;邀请相关专业老师讲课,一年授课确保24小时以上。首先,把对年轻干部的“三观”教育放在首位,在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上下功夫,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对年轻干部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他们打牢理论基础。其次,把对年轻干部的业务培训放在重要位置,在提高他们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上下功夫。坚持理论教育与实地考察、调查研究、座谈研讨相结合,提高参训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克服年轻干部存在的骄傲自满情绪。

(三)、建立干部交流制度。一方面,对刚参加工作、缺乏基层工作经验的青年干部,按个人特长和所学专业,安排合适的岗位;新录用机关干部原则上第一年必须到社区(村)挂职三个月,其他乡镇年轻每年下社区(村)锻炼半个月以上,每年分批组织社区(村)年轻干部到乡各职能部门挂职。挂职结束后由挂职单位予以书面鉴定,鉴定结果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对乡镇年轻干部要实施多岗位锻炼,每年组织干部轮岗锻炼,规定在同一岗位上工作不超过3年,对有一定基层工作经验的乡镇年轻干部,优先安排到上级机关跟班学习。乡党政办积极争取乡镇年轻干部到县相关职能部门跟班学习的机会,做好对上派干部的考核,对踏实肯干的乡镇年轻干部要有意识“点训式”培养,尽可能安排到重要、艰苦的岗位。

(四)、定期开展年轻干部“谈心”会活动。乡组织办要牵头建立年轻干部“交心谈心”制度,邀请乡党委书记、乡长、组织委员等领导参与到年轻干部的“谈心”活动中去,一季度开展一次年轻干部“谈心”会比较适宜。年轻干部之间也要多沟通交流,要通过qq、微信等网络平台,加强交流学习,共同进步。

篇(4)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挂职工作的重要意义

这次公开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乡镇挂职,是推进干部队伍年轻化进程、优化领导班子结构的客观需要;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增强综合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更是提高领导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早日实现我区突破发展目标的战略需要。挂职锻炼为期一年,对领导干部队伍的整体建设来讲时间很短,但是对一个年轻干部的培养成长来讲却很关键。要把这次挂职锻炼工作做好,把年轻干部培养好,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

首先,从选派的单位来看。由于这次选派到乡镇挂职的干部大多是各单位的青年才俊,是经过多年培养的业务骨干,大多已独挡一面,挑起大梁。所以各单位虽然对这次选派工作都很支持,积极向上推荐,但在思想深处,总觉得把这样的好苗子派出去对本单位是损失,有点舍不得。也有少数选派单位认为挂职干部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跟本单位没有什么关系了,再也用不着管,或者说是想管也管不到了。关于这个问题,我想强调一点,这次挂职干部除组织关系转到乡镇以外,工资关系、身份性质、福利待遇仍在原单位,一律不变。在今后的一年里,挂职干部仍是机关工作人员,各单位必须承担应尽的领导义务、管理义务和教育义务,配合组织部门和挂职乡镇做好年轻干部的培养锻炼工作。同时,我也希望选派单位能够从全区大局出发,摒弃人才是部门所有的狭隘观念,从人才是社会共有资源的高度来认识这项工作。年轻干部经过挂职锻炼,会全面了解机关和基层工作,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也将得到提高,即使将来回机关工作,也能作出更大贡献。

其次,从挂职的乡镇来看。把这次挂职工作做好,乡镇的作用至关重要。应该说,我区绝大多数乡镇对年轻干部的到来是热情欢迎、虚位以待的,但也有少数同志认为本镇的领导职数已满,一个萝卜一个坑,没有合适的岗位安排,挂职干部根本无职可挂;也有同志认为,挂职干部一挂就生根,一年期满之后大多要在乡镇就地提拔,这样可能会使本地人才的使用受阻,会打击本地人才的积极性,影响本地人才的上进心。这种认识乍一看好像是爱护人才,关心人才,其实是地方保护主义的一种反映,必须坚决予以纠正。如果对这一问题进行客观分析的话,我们可以看到:一方面由于历史原因,许多乡镇领导充实到机关,使用了一部分领导职数,压缩了机关干部的上升空间,使得机关里一大批表现突出的优秀年轻干部长期难以提拔重用,因此到乡镇挂职乃至今后在乡镇任职,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是一种正常的人才流动机制,也是组织部门对干部负责的表现。另一方面,挂职干部大多经过多年机关工作的锻炼,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组织上安排他们到乡镇挂职,只是为他们创造出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一切看工作、看表现、看实绩,谁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谁就能得到提拔重用,绝对没有什么厚此薄彼先入为主。所以,希望大家在用人上也要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创新选人用人机制,牢固树立不拘一格用人才的意识,突破地域、部门的限制,逐步形成本地人才可以外地用,外地人才可以本地用;乡镇人才可以机关用,机关人才也可以乡镇用的共识。

再次,从挂职干部本身看。这次选派出来的同志即将到乡镇工作,大多满怀信心,到乡镇从头学起,从零干起,干于吃苦,勇于奉献。同志就说过:“把年轻干部放到一些关键岗位,艰苦环境和情况复杂,矛盾突出,困难较多的地方去锻炼和培养,对他们的提高和成熟很有好处。”“年轻干部如果不知艰苦,不经过摔打,很可能成为温室里的花朵,是经不起风浪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派你挂职正是组织对你的信任和重视。当然有个别挂职干部道听途说,误以为挂职期满就会在乡镇担任领导职务,有一种等待提拔的优越感。对此,我希望大家要有清醒的认识,那就是挂职除了培养锻炼人以外,在很大程度上还是组织部门考察干部、识别干部的重要途径,是通过实践检验一个人的工作能力、看一个人的优点和不足的有效手段。挂职干部的优劣要看实绩、看德才、看公认,表现优秀的才能提拔重用。挂职干部期满之后的去向要根据工作表现和组织需要来定,所以说挂职干部绝对不是进保险箱,绝对来不得半点骄傲与懈怠。

二、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形成挂职工作的组织合力

选派干部挂职工作涉及人多,覆盖面广,工作量大,可以说是干部培养选拔的一项系统工程。要把这项工作做好,组织部门、选派单位、挂职乡镇等相关单位和部门必须协调一致,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一要在培养上形成合力。首先,挂职的乡镇要下功夫。要安排好锻炼岗位,常言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要敢于把挂职干部安排到急难险重的工作岗位去磨练,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把压力作动力,促其提高。要善于搭梯子,安排挂职干部参加党委会、政府办公会等重要会议,使他们尽快全面了解和熟悉乡镇工作。要精心传、帮、带,每个乡镇都要明确一名党政领导作为帮带联系人,负责指导挂职干部的培养锻炼,通过经常性的谈心谈话传授经验、交流思想、指出差距、提出建议,帮助成长。其次,选派单位要多支持。挂职干部面对新环境,难免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作为挂职干部的娘家,选派单位必须从各方面全力支持。要积极主动,定期与挂职干部和挂职单位联系通气,了解挂职干部的工作情况,当其在工作中遇到难题时,要尽力帮助解决,必要时还要在人财物上予以扶持。再次,组织部门要精心抓。组织部门是选派干部挂职工作的职能部门,对挂职干部能否健康成长负有重要的培养责任,必须从紧从严抓好挂职干部的培养锻炼。要强化考核,改进考核方法,突出对挂职干部能力变化的对比考核,看挂职锻炼取得的效果怎么样,看与乡镇工作的需要比缺什么,发现不足要及时向乡镇和本人反馈,明确其努力方向。要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有针对性地举办培训班,帮助改进提高。必要时要组织挂职干部交流挂职体会和心得,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二要在关心上形成合力。从机关方面来讲,关键是待遇要保证。挂职干部到乡镇,处于一个全新的环境,从事一项全新的工作,群众在观望,组织在评价,必须全神贯注聚精会神才能干出成绩,工作压力、思想压力之大是可想而知的。所以派出单位要确保待遇落实,决不能让挂职干部有后顾之忧。从挂职乡镇来讲,关键是生活上要关心。挂职干部虽然人事关系在机关,但在今后的一年里,生活、工作都要在乡镇,远离家人和朋友,跟大家战斗在一起。所以乡镇干部要把他们当作家里人一样对待和关心,要乐于和他们交朋友,主动教他们做工作,帮助反映和解决一些实际困难。从组织部门来讲,关键是谈心活动要经常。要定期与挂职干部开展谈心谈话活动,围绕挂职后工作、学习、思想和生活上的得失谈,对取得的成绩要及时总结并予以肯定;对存在不足的要指出问题点明努力方向;对思想上遇到障碍的,要深入细致地做好工作,帮助打消顾虑,促其放下包袱轻装上阵。

三要在管理上形成合力。挂职干部的管理可能出现两种情况:对乡镇来讲,挂职干部是客人,往往会碍于情面;对机关来讲,挂职干部是远亲,往往会放任自流,所以稍微疏忽就有可能出现两头管理两头落空的现象。首先,我再明确一下,在今后的一年中,原单位要尽可能克服人员更替的困难,原则上不允许再给挂职干部安排工作,如果遇到特殊的情况,必须使用挂职干部的,需向组织部门请示,征求乡镇意见后再定,不能自作主张,随意安排。其次,要努力形成制度管理的合力。组织部要制定实施挂职干部定期向三方汇报制,定期了解掌握挂职干部的工作、生活、学习和思想情况。要严格执行组织部门定期征求意见制,定期到挂职单位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收集挂职干部的表现情况,并及时向原单位和本人反馈。还要实行组织部门定期考核制,对挂职干部半年考核一次,一年期满进行全面考核后,根据组织需要,表现优秀的,予以提拔重用。

三、把握机遇,有所作为,实现挂职工作的既定目标

这次公开选拔,全区共有42单位114名同志报名,经过公开考试、面试、考察,区委常委会研究,最终确定了在座的20位同志到乡镇挂职,任乡镇长助理职务,这次挂职从一定程度上讲,将是你们工作、生活的重大转折点,所以,我想再对你们提五点要求。

1、珍惜下派挂职的机会。首先,这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下派到乡镇工作,你们将置身一个全新的环境,遭遇许多未知的困难。这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机遇。关键在于你能不能适应变化,克难奋进,把工作做好;看你能不能经受住挑战磨练,实现自身工作能力和水平的全方位提高。其次,这是一次发挥才能的机会。在坐的各位,知识和学历水平都比较高,这次公开选拔,为大家搭建了一个发挥才能的舞台,现在就要看你们这些演员的功夫了,看你们能不能充分发挥才能,把工作做好,做出成绩,让组织放心、群众满意。再次,这是一次自我重塑的机会。这次下派选择了你们,是组织上对大家过去工作成绩的肯定,但是同时也在客观上把大家同过去的成绩割裂了开来,为大家设定了新的起点。成绩只能说明过去,前途还需努力争取。不管过去是好是坏,下派之后,都要从头做起,从零开始,用工作表现说话,用事实证明自己的能力,用行动塑造自己的新形象。

2、正视乡镇与机关工作的差别。一要正确认识工作环境上的差别。跟机关相比,乡镇各方面条件要艰苦得多,特别是家庭生活方面,在机关上班时,单位与家离得近比较方便,可以两头兼顾;到乡镇之后,单位与家离得比较远,往往就顾得上工作顾不上家,对此大家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二要正确认识工作对象上的差别。跟机关相比,乡镇工作直接与群众打交道,涉及到方方面面,相对变数较大,没有什么脉络可寻,工作中需要灵活机动,不能因循守旧,死搬教条。三要正确认识工作性质上的差别。机关部门无论大小,都只涉及到一条线的工作,总体上专业性比较强,对业务水平要求比较高。乡镇虽小,但作为一级政府机构,不管开展哪一项工作,都牵一发而动全身,综合性比较强,不但对业务水平要求比较高,还要求具备较强的综合协调能力。四要正确认识工作手段上的差别。由于工作环境、对象、性质等方面的差别,乡镇工作与机关工作在工作方式上也有着很多差别。乡镇工作较复杂,不是一眼能够看到底,一个药方可以治百病的,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实际情况推动工作开展,所以工作中对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要求比较高;乡镇工作比较具体,要把理论转化为群众语言,才能开展好工作,所以工作中对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要求比较高;乡镇工作头绪比较多,要善于抓住重点,统筹兼顾,在工作中对重点突破与全面推进的协调要求比较高。挂职干部只有掌握了这些差别,因地制宜的开展工作才能很快进入角色。

3、把握锻炼的重点。一要提高理论素养。挂职干部下派之后要从不懂到懂,从了解到熟悉,还有许多新事物需要去学习、去探索、去实践,还有许多新问题需要去研究、去回答、去解决。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关键是要善于学习。要挤时间学习,充分利用好业余时间,少应酬、不空谈,多学习。要抓住重点学,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为契机,带头学,深入学,深刻领会、切实把握十七大的精神实质。要学以致用,联系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学会用理论指导实践,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二要提高综合协调能力。乡镇是连接机关与群众的纽带,可以说是上管国家大事,下管鸡毛蒜皮,各种事务繁杂琐碎,各种问题交缠纠结,各种矛盾错综复杂,都要靠乡镇干部去解决和处理。任务重,人手紧,怎样才能较好地完成工作呢?关键就要看你的综合协调能力。要提高分析判断能力,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统筹兼顾安排好处理问题的时间表,制定好解决问题和矛盾的预案。要多深入多调研,掌握第一手材料,提高个人的工作威信,要出以公心,要有独到见解,让大家心悦诚服,积极主动地配合完成工作。要培养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要深怀爱民之心,恪尽为民之责,善办利民之事,带着感情去做群众工作,善于站在群众的立场上贯彻上级意图,把上级意图和群众愿望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上级满意、群众满意、组织满意。三要增强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乡镇经常会遇到临时性、突发性的工作需要处理,碰到这种情况,要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善于从讲政治的高度来认识和思考问题,准确地把握其政治内涵,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意见。要增强应变能力,沉着应对,冷静思考,充分考虑各种未知因素,估计各种可能的变化,在最短的时间内拿出最佳的解决方案。要善于发动群众,通过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运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来解决问题。四要注意增强创新能力。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乡镇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问题、遇到了越来越多的新矛盾,必须创新,才有出路。要摸准农民的脉搏,把握农村工作的节奏,以满足群众需要为出发点,用农民能够接受的方式来开展好各项工作。

4、认准角色定位。一是当好学生的角色。挂职锻炼就是到实践中去学习,去提高,就是要当好学生。要向领导学习,学习他们在多年工作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学习他们高超的领导艺术;要向书本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为更好地开展工作提供指导;要向实践学习,在实践中摔打磨练,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提高工作水平;要向群众学习,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汲取群众的智慧,不断丰富工作经验。二是做好助手的角色。这次挂职既然是当助理,那就必须要先当好助手。一方面要当好领导的参谋,帮助领导想办法、出点子,做好建言献策的工作;另一方面要当好领导的臂膀,帮助处理一些工作、琐碎事务,做好打基础的工作,让领导能够集中精力抓大事。三是做好公仆的角色。要深入基层,做基层的知情人,根据基层的实际情况考虑部署工作,不搞空中楼阁;要深入群众,做群众的贴心人,切实解决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上的困难,保障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不开空头支票;要全心为民,亲近群众、爱护群众、致富群众,做群众满意的好公仆。四是做好未来领导角色。领导助理是培养领导干部后备的重要手段,要充分利用这一宝贵时期,把培养领导能力、提高领导水平、丰富领导艺术作为一种自觉行为。工作中要学会站在领导的角度思考问题,遇到问题、处理事情时要想一想假如自己是领导应该怎么办,对各项工作要进行超前思考,形成完整的工作思路,为走上领导岗位作好准备。

5、掌握工作方法。一要勤学多思。所谓勤学,就是要自觉、勤奋、刻苦学习。不仅要把学习作为掌握知识、增强本领的重要手段,更要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和精神追求来认识和对待,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做学习型干部和学习的模范。要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周围的干部群众学习,向所有内行的人学习,向选派干部先进典型学习。通过加强学习,努力使自己的思想理论水平上有新的进步,政治意识、大局意识上有新的增强,运用理论指导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新的提高。当然,要真正做到勤学,关键要使学习成为一种状态,成为日常生活中无时无刻、无处无地不在运行的状态,把学习贯彻到工作、生活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方面。所谓多思,就是要勤动脑、勤总结、多思考,善于“开动机器”,琢磨问题。古人说:“行成于思”。思考是学习的继续,是对实践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探索其本质和规律的重要认识环节,是学习后觉悟的过程。多思出智慧,只有善于思考才能减少实践盲目性,增加实践的有效性。多思,一是要处处留心,仔细观察基层同志处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善于从比较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学习他人的长处。二是要超前主动,做工作,办事情,特别是一些重大事项,行动前必须深思熟虑,“三思而后行”。三是要总结反思,对每一项工作都要认真总结,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尤其是在失败的情况下,更应认真思考、总结,找出原因。只有不断地总结反思,才能将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和领导水平。

二要苦干实干。所谓苦干,就是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在基层相对艰苦的环境里经受磨练。乡镇工作千头万绪,工作环境相对较差,工作矛盾和困难相对较多。只有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吃苦耐劳,迎难而上,勤奋工作,才能在本职岗位站住脚,才能在艰苦环境里立稳身。可以说,艰苦奋斗是我们挂职干部干事创业的基本要求,是做好工作的先决条件。这方面,希望大家要有所认识,有所准备。所谓实干,就是要实实在在地抓落实,鼓实劲、办实事、求实效。基层群众最讲实际,他们衡量干部的标准,不是会说不会说,也不是工作的过程,而是看到底干了哪些事,结果怎么样。所以,挂职干部一定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抓好经济工作作为首要的和根本的任务,充分发挥自己了解政策、视野开阔、信息灵通的优势,为经济发展当好助推器。具体工作中,大家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要敢干不要蛮干。敢干是年青人的特点,但敢干绝不同于蛮干、盲干。二是实干又要巧干。实干是推进工作的先决条件,但要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还必须巧干,讲究领导艺术和工作方法,既要善于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发动群众,群策群力,共同把事情办好;又要注意做到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对经济相对落后的乡镇,要注意推动干部群众转变观念,切实帮助解决选择项目难、资金筹措难、技术投入难、扩大规模难、产品销售难等实际问题,从而尽快走上致富之路。对交通便利,各方面条件比较优越的乡镇,要宣传投资优惠政策,在招商引资上下功夫。在街道工作的同志,也要根据街道特点抓好经济工作。

三要开拓进取。挂职干部到乡镇基层工作,面临的是一个全新的环境,从事是以前没有接触过的工作,需要学会以新的眼光、从新的角度来看待和处理问题。同时,目前多数乡镇的发展还比较滞后,面临的困难较多,发展的任务很重。在这样的地方开展工作,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但解放思想不是胡思乱想,开拓创新不是立异标新,要坚持从本地的实际出发,找准结合点,力争取得更大的突破。特别是到条件较差地方的挂职干部,一定要克服畏难情绪和“等、靠、要”的思想,做到面对困难,有战胜困难的勇气;面对问题,有解决问题的决心;面对挑战,有应对挑战的办法。积极拟思路、想点子、抓落实,努力开创工作的新局面。

篇(5)

 

1.强化人才多元支撑全力助推脱贫攻坚

一是多渠道培养,锤炼人才过硬本领。

二是多层次引导,促进人才创新创业。

三是多途径选派,引导人才服务脱贫。

四是多举措保障,激励人才扎根基层。

2.牵线搭桥促就业开创引才新局面

坚持走在前做表率,凸显引才聚才新作为。

高标准高质量筹划,树立引才聚才新导向。

乘势而上主动作为,开启引才聚才新局面。

全方位大力度宣传,拓宽引才聚才新效能。

增进三类人才交流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

3.党政人才互派挂职对接资金项目。

专业技术人才交流提升能力素质。

劳务人才组织输转促进增收致富。

提升服务保障质量排解后顾之忧。

4.坚持“引育并重”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

搭建“三个平台”,靶向引进专业人才。

拓宽“三个渠道”,精心培育本土人才。

破除“三个壁垒”,大力集聚多元人才。

5.弹奏“五串音符”奏响人才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协奏曲

坚持主动作为,弹奏“引”才音。

坚持发展平台,弹奏“稳”才音。

坚持自主放权,弹奏“用”才音。

坚持工作实绩,弹奏“评”才音。

坚持双创成效,弹奏“显”才音。

6.四支队伍绘就乡村振兴人才蓝图

积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夯实根基。

注重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培植支干。

强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输送养分。

鼓励乡土人才投身基层,涵养生态。

7.建强人才队伍助力乡村振兴

一是推动机制创新,为乡村人才振兴“保驾护航”。

二是拓宽招引渠道,为乡村人才集聚“造血输氧”。

三是丰富培育载体,为乡村人才成长“浇水施肥”。

四是注重激励引导,为乡村人才发展“筑基搭台”。

8.抓引才聚才促“六稳”“六保”

国企引领计长远。

汇聚人才添活力。

援企稳岗夯基础。

9.破冰之举引进紧缺人才搭建构筑人才工作新高地

畅通引进渠道,吸引优秀人才。

严格标准程序,精准选聘人才。

健全引才机制,优化服务环境。

10.精准对接交流促进人才强技提质

互动衔接“一盘棋”。

人才选培“高精尖”。

关怀激励“定心神”。

示范带动“强辐射”。

11.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工作质量水平

坚持放权松绑,刚柔并济引才。

坚持筑巢引凤,抓主抓重育才。

坚持以用为本,激发活力用才。

坚持营造环境,多措并举留才。

12.坚持“三个注重”选用人才大力畅通干部交流渠道

注重从基层一线发现人才。

注重从体制外各领域挖掘人才。

注重从急需紧缺专业中吸纳人才。

13.凝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人才力量

配强党政人才,强化示范引领。

育好乡土人才,增强内生动力。

选优科技人才,提供技术支撑。

引导企业人才,集聚帮扶合力。

14.打好人才留用“四张牌”助力乡村振兴

坚持事业留人,打造人才集聚的“强磁场”。

坚持感情留人,甘当人才发展的“店小二”。

坚持环境留人,建设人才落户的“幸福港”。

坚持待遇留人,体现人才成就的“价值感”。

15.“加减乘除”吹响人才“集结号”

一是在薪酬待遇上“做加法”。

二是在资格条件上“做减法”。

三是在审批程序上“做除法”。

四是在优化环境上“做乘法”。

16.强化“三个引领”建强科技特派员队伍

强化政治引领择优选派组建“帮扶团”

强化制度引领常态管理构筑“监督网”

强化技术引领注重实效细耕“责任田”

17.让乡土人才“破土飘香”

不拘一格“识才”,为村级班子“选苗子”。

精准施策“育才”,为产业发展“拓路子”。

多管齐下“用才”,为人才引领“搭台子”。

创优环境“留才”,为农村发展“厚底子”。

18.“人才基层服务行”活动助力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

一是“人才+政策宣讲”,推进冲刺清零。

二是“人才+农技推广”,传授脱贫技能。

三是“人才+健康义诊”,改善医疗服务。

四是“人才+教育帮扶”,开展送教上门。

五是“人才+文化下乡”,提振脱贫信心。

六是“人才+法律宣传”,提高法治素养。

七是“人才+金融服务”,助力产业发展。

八是“人才+工程指导”,提供技术服务。

九是“人才+扶贫帮困”,履行社会责任。

19.“引育用留”环环相扣建立科学人才制度

把好引人关,坚持标准引进人才。

控好育人面,依托平台培育人才。

找好用人点,着眼长远用好人才。

标好留人线,创造环境留住人才。

20.实施“四项工程”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人才支撑

实施“固本”工程,培养乡土型人才。

实施“提升”工程,培养高层次人才。

实施“引领”工程,培养服务型人才。

实施“激励”工程,培养创新型人才。

21.让乡土人才“破土飘香”

不拘一格“引人才”,为发展“架梯子”。

精准施策“育人才”,为发展“铺路子”。

多管齐下“用人才”,为发展“搭台子”。

创优环境“留人才”,为发展“厚底子”。

22.“三大平台”激励一线人才干事创业

搭建“事业平台”凝聚人才“向心力”。

构筑“高端平台”提升人才“智高点”。

健全“基础平台”拓展人才“覆盖面”。

23.围绕“四个维度”构筑人才发展高地

把握“高度”,注重人才政治引领。

增加“深度”,丰富人才培养模式。

拓展“宽度”,广泛聚集优秀人才。

提升“温度”,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24.“人才强县”战略助力县域经济创新驱动发展

坚持精准导向,实施“筑巢引凤”工程。

聚焦素质提升,实施“双培强基”工程。

强化活力激发,实施“春风润雨”工程。

25.采取务实贴心关爱举措解除疫情防控一线医护人才后顾之忧

出台“关爱六条”,激发迎难而上、无畏奋战的使命感。

建立“关爱机制”,提振逆向而行、坚守作为的精气神。

开展“关爱行动”,凝聚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正能量。

26.完善四项机制为人才工作注入强劲动力

完善人才工作领导机制,全面压实工作责任。

健全人才工作推进机制,促进各项任务落实。

优化人才工作考评机制,充分激发工作活力。

强化经费投入保障机制,持续注入强劲动力。

27.激活力建机制推动人才工作提档升级

健全人才培养开发机制。

健全人才评价发现机制。

健全人才流动配置机制。

健全人才激励保障机制。

28.弹好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协奏曲”

基层党政人才示范引领。

专业技术人才帮扶带动。

乡村本土人才各展其能。

29.坚持“四个注重”着力打造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二是注重因需式培养人才。

三是注重人性化服务人才。

四是注重活政策吸引人才。

30.“四个双向”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干部人才队伍建设

坚持“双向对接”,构建帮扶机制。

坚持“双向挂职”,建强骨干队伍。

篇(6)

教师挂职锻炼工作总结范文参考一

根据学校推荐和教育局安排,我于20xx年8月30日来到中学进行为期一年的青年后备干部挂职锻炼,挂任中学德育处副主任一职。现已时过近半,特总结如下。

鉴于学校的实际状况,苏苑中学没有给我安排具体工作,主要是在完成必须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协助开展学校各类德育活动,一个学期以来,我自觉服从安排,用心争取主动,不断总结别人好的经验,学习好的做法,理解新的观念,较好地完成了挂职锻炼任务。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虚心学习。

除自觉参加有关会议,还用心主动学习苑中好的经验,好的做法,学到手、学进脑,在学习的同时,经常和苑中的领导干部、同事们一齐交朋友、话家常。并把我们中人的热情好客,追求提高,团结稳定介绍给苑中的各位朋友,并始终当好友谊的桥梁,连接两校的友谊,把真诚、团结、互爱的心相互传递,以期对两校的共同发展起推动作用。

二是深入思考。

无论是学习阅读苑中的各类文件,还是参加学校的各个会议,随时注意用自我的思维反思自我以往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坚持取人所长,弥补以往工作过失。始终不忘对照自我工作的实际,做深度思考,从中探索别人好的经验,透过学习从中使自我的思想进一步解放,思路进一步开阔,脑筋进一步灵活,进一步增强职责感和精神动力,为今后工作奠定基础。

三是加强沟通。

加强和苑中干部交流并融洽感情,上班瞅机会,下班抓机会,虚心做他们的学生,诚心和他们交朋友,并相互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和友谊。努力融汇到苑中的各项活动中去,深入到苑中的教师干部中去,加强了沟通,结交了朋友。

四是严格要求。

挂职一个学期以来,我能克服路途较远的实际困难,严格按照苑中作息时间上下班,不迟到早退,有事请假打招呼。上班时认真学习,认真完成教学及管理任务,并在不干扰、不添乱的前提下,随时注意与苑中领导和有关科室沟通交流。坚持多听、多看、多学,做到边学习,边交流,边思考。尊重领导,团结周围同志。一切行动服从组织安排,严格按照既定日程及资料开展工作,从未提出不合理的要求。

一个学期来,透过交流、学习,对苏苑中学在努力打造“活力苑中”的建设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获得了许多新信息、新思想、新观念,学到了很多新方法、新知识、新经验,尤其是在我所挂职的德育工作中受到很多启发。

启示一:转变教育理念是关键。我们的学校为什么总是把学生仅仅当作是教育的对象来看待呢而没有注意到学生才是德育工作中最活跃,最能动的因素,看来落实“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有实践才行,单单培训了教师的理论知识,离这个理念还有很远的距离。学校应建立和完善德育机构,开展和加强德育观念理论的研究工作,尽快改变德育工作滞后于社会现实生活、滞后于学生思想变化的现状,实行知行统一的科学化原则和重学生品德素质的构成性和发展性评价原则进行育人。学校德育要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相联系,要与学生的生理、心理成长规律相联系,要与学校工作实际相联系。

启示二:更新教育方法是正路。我们的教育方法大多停留在教师对学生的检查批评整改的形式上,教育方法简单,教育手段单一,教育效果低下。为什么我们不能够改变一下管理者的主体呢为什么我们不能够改变一下学生干部的作用呢为什么我们不能够取得家长的支持呢抓好青少年的德育教育,是全社会共同的职责。要建立和完善中学生德育管理机构,吸收学校、家长和社会代表参加,定期研究学生思想现状和对策。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要实行统一的德育资料、统一步调、统一方法和措施,实现齐抓共管的局面。这样既可避免存在于少数学生中的不健康东西在社会上找到“避风港”,又可使青少年的德育工作得到系统全面的管理。三者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环境,增加德育的整体效益。

启示三:积淀优良传统是起点。没有文化积淀的学校不能算名校,同样,没有优良传统的学校不能算好校。有优良传统的学校,学生会以学校的传统为荣,新生一到学校就被这些传统所感染,他们对学校的认同感就油然而生了。

启示四:结合本校实际是活路。把先进学校的先进经验和本校实际结合起来,对借鉴就不会生吞活剥了。就如苑中的德育工作方法,虽然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但也不是全部都适应我们学校的。

透过一个学期的挂职锻炼,使我思想得到了解放,观念得到了更新,同时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经验,增长了才干,各方面素质也有明显提高,收益颇深。在以后的挂职工作中,我将进一步加强个人学习,用心主动地深入苑中的各项教学教育管理实践中去,提高自我各方面管理潜力,同时我们还要继续加强与直中学的联系,尽最大努力地利用好挂职锻炼期间的关系,充分发挥桥梁作用,为促进两校教学合作,为实现两校共同发展做出我应有的贡献。

教师挂职锻炼工作总结范文参考二

在学院及系部支持下,我于20xx年3月至5月,在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株洲分所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企业挂职锻炼。挂职期间,全程参与了该事务所承接的长沙某经济型连锁酒店的管理咨询项目,以下是我此次挂职锻炼的工作资料与收获体会:

一、项目背景与工作资料

此次与天职所签订管理咨询业务的是湖南一家经济型连锁酒店,近年来随着经济型酒店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人工成本提升等因素可能对酒店未来的资金、盈利本事和利润水平产生较大影响。同时随着酒店规模的不断扩张,管理层级的增加和管理幅度的增大导致公司的财务管控风险不断加剧。另外,为了适应公司扩张的需要,财务人员规模也随之扩大,新进人员增多,这些因素对公司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这次的项目目标主要是设计该酒店的财务管理制度,指导公司及其下属分店规范财务管理工作,梳理公司财务管理相关流程、提升公司财务管理水平与监控本事。

此次管理咨询的业务分为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现场调研阶段,对公司管理层、财务部、审计部、工程部、行政部及其他相关部门与人员进行现场调研,了解公司相关工作流程、权责、工作资料、管理活动、相关制度等资料。第二阶段是工作成果编制阶段,对现场调研取得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在信息分析的基础上,编制工作成果;第三阶段是工作成果讨论阶段,与公司相关人员就工作成果的资料进行讨论,完善相关资料。第四阶段是修改与交付阶段,针对以上相关意见的基础上工作成果进行修改,构成正式稿成果交付。

参与该项目的总共有四人,项目经理将任务进行分解,安排给我的任务是编制编制酒店的资金管理制度与财务人员岗位职责。虽然我在企业从事会计与财务管理工作长达二十年,可是酒店的财务管理与工业企业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经济业务处理没有工业企业的复杂,管理着重点在资金监控上,所以资金管理制度的制定显得尤为重要。在经过一周的现场调研,我针对酒店的具体情景,参考了其他经济型连锁酒店的先进经验,与酒店的财务财务中心总经理与财务部各岗位的人员交换意见后制定了酒店资金管理制度,资料涉及资金计划、资金支付、资金监控、现金管理、银行帐户管理等,同时用VOSIO软件编制了与资料配套的资金管理各分项的流程图。并且根据资金管理制度编制了内部权限控制指引及相关的资金表单。

在制定财务人员岗位职责时,参考了酒店原有的制度,根据酒店这次的人事改革,对岗位安排进行调整,围绕资金管理的要求,对财务各岗位的职责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二、收获与提议

经过这次在会计师事务所的学习,不仅仅了解了事务所工作的主要职责范围、机构构成,了解了最近的会计政策法规,并逐渐熟悉了管理咨询业务的流程以及关键步骤。并且对经济型连锁酒店的经营管理模式与财务管理也有了大致的了解,体会到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咨询职责的重要性。无论从社会发展还是企业生存,完善的财务制度是至关重要的,而作为事务所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个人品质,同时应具备较好的业务本事和身体素质,这样才能很好的适应并胜任这一重要的工作。此次挂职锻炼,除了提高了自身的职业素质,让我对学院的人才培养的改革也有进一步的认识。

尽管近年来,毕业生就业难,但企业选择贴合自身要求的会计人员,尤其是电算会计人员并不容易。经过这次锻炼,我认为,原因有两点:其一,较难找到同时了解企业所在行业、了解企业所用软件、知晓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并能快速融入企业的会计人才;其二,除专业素质外,较难找到综合素质较高的会计人员,尤其是沉稳细致,吃苦耐劳的会计人员。所以,我认为在会计教学中应当做如下改善:

1、确定应加强的人才素养培养资料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培养的是学生的专业技能,还需要对人际关系、分析本事进行培养。具体来说更应侧重以下四种素养的培养:

(1)具有较高的职业确定力;

(2)严格遵守纪律的习惯;

(3)具有搜集、获取、提炼信息本事;

(4)具有组织、协调和沟通本事。

2、确定课程改革资料

高职教育必须重视实践课程的教学,课程体系更需具有应用性和实践性,必须加大现场教学、实验和模拟实训,开展“工学交替”等实践教学。在会计课程改革中,应以会计工作流程为基础对课程体系进行构建以岗位本事为核心确定课程建设方法与资料。实际上,学校、任课教师无法全部安排学生到企业实训、顶岗实习,那么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注定要走“以仿真教学为主,企业实训为辅”的路。而教师对企业会计实务工作了解的程度直接影响到仿真教学的“仿真”程度,也直接影响到专业教学与企业实际需求的贴合程度。所以,企业挂职锻炼应当是长期的,普及到大部分没有企业实践工作的教师。

3、以岗位本事为核心确定课程建设方法与资料

会计专业核心本事模块,具体可分解为会计实务处理模块和财务管理与审计实务操作本事模块。围绕这两大模块,经过对原先会计专业主干课程进行解构,以职业岗位核算本事和人才培养基本规格要求为依据,确定专业核心主干课程。

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应将核心本事模块进行本事细分,根据细分的各项本事,组合课程,才能课程中知识点相互之间内在的有机联系,避免简单重复或遗漏,有利于学生理解系统的专业训练,提高教学效果。

如:出纳业务处理本事应掌握核心课程为基础会计、出纳实务课程;会计业务处理本事应掌握会计实务和会计模拟实训(分岗位)课程;财务分析本事应掌握财务报表分析课程;职业素质本事应掌握财经法规、人际交际、会计职业道德、管理学、ERP沙盘模拟等课程。

根据上头两点对会计专业进行重新课程体系构建,构成有利于组织教学,贴合高职教育理念的新的课程体系,为企业、为社会培养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4、结合企业实际,确立科研方向

企业在经营与发展过程中也遇到许多财务处理、税收筹划、优化业务流程等问题、有些问题直接决定着企业的盈亏和生存发展问题,他们也十分期望能得到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士的帮忙,这些企业需求为我们供给了科研方向。

这次很感激学院与系部领导,作为天职所与学院进行校企合作签约后首位派出的教师,让我有一个这么好的学习和提高的机会。在挂职期间,我严格遵守天职所的各项规章制度,尤其是考勤制度,进取独立完成管理咨询的工作,遇到不明白的地方,主动请教天职所的注册会计师。坚持撰写挂职学习日记,记录学习期间的点滴收获,虽然这几个月的挂职不能解决很多问题,但这是专业课教师很好的一种培训模式,是我今后继续加强实践锻炼的开端。也是增加我们教师“一桶水”的份量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教师挂职锻炼工作总结范文参考三

20xx年10月12日,是一个难忘的日子,根据伍家岗区教育局的要求,我来到了伍家实小挂职学习两周时间,这对今年刚刚走向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岗位的我来说,无疑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我倍加珍惜,在过去的两周时间里,我充满着感恩之心,洋溢着感激之情,感激教育局领导为我们供给宝贵的学习机会,感激伍家实小为我们搭建学习的平台,也感激中南路小学的教师们对我学习的支持,分担了我的很多工作,让我能静心学习。在实小这座文化氛围浓厚、学习风气醇厚的美丽学校,我感动于实小管理者的忙碌,感动于实小教师强烈的主人翁意识,感动于学生们的多才多艺,感动于实小深厚的文化精神,有很多收获,也有很多的思考。现将挂职以来的学习情景和体会、感受总结如下。

一、挂职学习基本情景:

挂职期间,我先后参加了宜昌市习作研讨会;参加挂职学校教学研讨活动1次(余新艳教师参加省骨干教师说课数学案例展示活动1次);参加学校行政例会、全体教师会、教研组长会各1次;参加湖北省“先锋中队”验收准备工作(先后参与广播室布置、参与“诗情华彰”大型经典诵读展示活动演练2次);参加了学校少先队建队日活动;编写了1—6年级数学月考试卷;学习了《学生第二》、《副校长:有效学校领导的关键要素》两本专著,学习了《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等教育教学报刊杂志,并摘抄了笔记;坚持每一天写挂职日记。在此期间,有两个半天时间回中小整理特色学校档案。

二、不断创新,让实小站得高、看得远。

不断创新是一所学校发展的动力,从20xx年以来,实小走在校本研究的创新之路上:从课例研究到案例研究,从推门听课到白纸化备课,从教育教学叙事到专题反思叙事,从读书摘抄到二次阅读,从校本教研活动到这学期的“智慧”教师行动计划,总是不断的创新,不断的推进,教师不断的提高,学校在不断的发展。在实小这两周,我亲身体验到了“创新”在实小无处不再。

制度创新是实小不断发展的保障。制度管理是学校管理十分重要的手段,实小的制度建设完善,所以来到实小,我十分期望了解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各项制度,想“拷贝、复制”回去。当我和教科室的周主任谈及这一问题时,她告诉我,其实制度本身没什么,制度管理的关键在于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根据问题进行修改,应当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唯有这样制度才能不断促进教师的发展,促进学校的发展,有些制度每年都在不断的修订。这番话让我深受启发,制度的最终目的什么,这是作为刚接触管理工作的我应当思索的问题。

管理创新是实小不断前行的动力。实小管理创新之处很多,最让我们惊叹的是校本研究活动中实施教研组长负责的管理制度,实小各学科(包括小学科、兼任学科如科学学科)的校本教研活动、大型展示活动都由组长们挑大梁,由组长负责组织、安排活动,进行专业引领,进行常规管理,组内教研氛围十分浓厚,教研组管理成为教学管理至关重要的环节,实小是怎样打造这样的教研组、培养这样的组长的呢?这都是学校打造学习型组织的成果。

其实,在实小很多地方都能看到教师们的创新之举,在建队日活动中,教师拿着无线话筒用mp4放音乐,艺术组的教师们用线装的课题档案古香古色……

学校创新从何而来,从学习分享中来。实小有扎实的学习分享制度,包括行政学习分享、教师学习分享,行政领导的“学习分享”活动分三步走,首先由一位领导介绍自我推荐的文章并谈自我的体会,然后由其他行政领导结合文章及自我的工作谈自我的体会,最终由胡校长做精彩点评,每一次的学习分享活动都是一次思想的碰撞和升华。这样扎实的分享活动促进了每个人思维的脑细胞,极大的激发了大家的创新意识。

三、实干作风,让实小走得实、走得稳。

篇(7)

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曾说:“如果把我的厂房设备、材料全部烧毁,但只要保有我的全班人马,几年以后,我仍将是一个钢铁大王。”农电体制改革已经过去十年,随着大规模农网改造的结束,近几年,农电工作重点已逐步转移到强化经营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来,农电人力资源和人才管理机制与当前的农电管理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显现,农电人力资源已成为制约农电科学发展的最大因素之一。

一方面是农电企业的高速发展、管理要求的大提升、政府对电力企业监控日益加强,对农电企业日常经营和安全生产管理提出了极高的期望和要求,这些都需要高素质的员工才能实现。另一方面是公司农电系统人才的极度匮乏,电力专业人才尤其短缺,高级经营管理人员几近为零,人员年龄结构逐步老化,据统计,30岁以下的员工仅占员工总数的12.60%,而40岁以上的员工比例达到49.06%。无论是员工队伍目前的整体素质还是人力资源持续开发各项配套机制上都远远跟不上企业发展的需要,农电大发展的机遇和科学发展道路将遭遇人力资源的瓶颈,人才开发成为农电管理水平提升的关键因素。

立足于现有存量人力资源的开发和人才提升

结合目前农电管理体制和公司农电系统现状以及国有企业劳动合同机制,人力资源发展思路必须立足于现有存量人力资源的开发和人才提升,适量引进企业急需的管理和专业方面高端或成熟人才,有计划地储备新生代具有发展潜力的人力新资源。

改革薪酬体制。2008年公司出台了《县(市、区、场)供电有限责任公司企业负责^、薪酬管理实施办法(试行)》,通过激励与约束相结合,薪酬与责任、风险、业绩挂钩,坚持效率优先、注重公平的原则,理顺了县级公司企业负责人的薪酬体制。下一步需要探索以绩效为重点的员工薪酬体制,针对县级公司正式员工和农电工两大群体工酬矛盾,在分配机制上逐步解放身份的束搏观念,建立柔合岗位技能含量的以绩效为主的员工薪酬体制,防止正式员工贵族化和农电工、派遣员工离心化,形成企业整体归属感和合力。

建立人才动态激励机制。通过动态的科学的技能人才评价机制,给予一定物质精神待遇,为员工发展疏通技能成才的通道,可以以点带面带动县级公司尊重人才的整体学习氛围,激发员工自主学习培训的热情,营造学习型企业文化。同时通过建立公司系统人才库和农电培训师资源库,使人力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产生倍数效益,建立提升农电整体安全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的强大内部引擎。

篇(8)

进入21世纪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与人才已成为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主要推动力,人力资源被看成是“第一资源”,在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开发人力资源,增加社会人力资源现实存量,提高人力资源质量,强化人力资源管理,是西部地区一致的呼声和目标,我国西部地区,尽管有着极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口,但对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目前还存在着一些误区和处于比较初浅的状况,这种状况不利于西部地区未来经济的发展,西部地区与发达地区相比,核心差距是人力资源的差距。因此,加强对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研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和艰巨任务。

一、合理配置人才资源,坚持人才适用原则

目前,西部地区在选人用人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大学本科以上人员所占比例仍显偏低;二是大学本科以上人员专业结构有待改善,许多岗位都要求大学及以上学历。三是用人单位需要的人才因受录用制度和机制的限制而得不到使用,流动在社会上的一些人才又找不到合适的专业岗位等等。针对这些问题,应当加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制度改革的力度,积极推行竞争上岗,逐步实现干部能上能下的运行机制;进一步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提高群众的参与程度,增强透明度;改进和完善领导干部考核制度,客观公正、全面真实地考核和评价干部;积极推进干部交流,使干部交流工作走上经常化、制度化的轨道;积极推进企事业单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一套高效灵活的用人机制。第一,实行科学的人员和职位分类管理。可以借鉴国外的通行做法,单位人员统一划分为管理人员、专业人员和辅助人员三类。在对人员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对每一类人员的职位进行科学划分,编制职位说明书,对不同类型的工作岗位进行科学定位。第二,建立高效灵活的用人机制。进一步加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力度,建立健全人员录用、任免、考核、交流、奖惩、培训、辞职辞退以及退休等制度。人员实行公开招聘、择优录用和竞争上岗。第三,建立和完善工资分配和福利、奖励制度。第四,积极开发和合理配置好各种层次的人才等。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有关理论、方法和手段在实践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因此,要迎接新形势、新任务的挑战,就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体系和用人机制,一是坚持选聘人才与当地适用相结合的原则,西部选聘人才需要坚持适用的原则,要把合适的人才放在合适的岗位做合适工作,不一定引进的都是高精尖人才。因为顶尖级的人才往往讲究环境影响与能力的发挥,也容易抱怨职务、待遇制约其智慧的充分发挥,因而更倾向于跳槽,“离家出走”的概率较高,而且由此造成企业人力资本的上升。相比之下,中等专业的人才没有一流人才的傲气,比较容易满足,一般会重视提升机会,服从安排并努力发挥自己的才能,因此招聘中等人才的成本相对低一些,更容易留住人,这个原则,对于条件差、资金少的西部来说是比较适用的。二是坚持和加快对少数民族地区干部的培养。少数民族地区干部是党和国家联系少数民族地区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做好民族工作和解决民族问题的骨干力量,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干部的培养是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维护民族团结、边疆稳定和社会长治久安的迫切需要。在西部特别是西部民族地区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加快少数民族干部培养要强化实践环节,要选派干部到基层锻炼,让他们在改革和建设的第一线汲取营养,增长才干。要选派干部到经济发达地区挂职,让他们直观地学习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和管理办法,开阔思路,开拓视野,帮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成长。政府要完善民族地区干部培训制度,为民族地区的大发展提供充足的高素质的民族干部人才资源。

二、以市场为需求为导向,建立科学、规范、灵活、高效的选人用人机制

一是要建立西部区域人才市场,要依靠政府的力量来推动西部区域人才市场的发展。人才市场的发展过程一直都是政府起着主导作用,新建高起点的符合国际人才交流需要的现代化市场设施更需要政府的支持。要制定市场建设规划,建立市场服务场所,建设工作人员队伍。用功能来构建市场,人才市场应具有实现人才流动和人才社会化管理的服务功能。建立西部区域人才市场,其意义在于稳定和吸引人才,为民族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服务。西部区域人才市场要成为“功能完善、机制健全、法规配套、指导及时、服务周到”的人才市场服务体系,立足西部、面向全国、辐射东南亚及中东地区,与国内各大人才市场结成网络,与国际人才市场接轨,使之成为我国西部地区人才集散地和人才信息中心。二是要完善生产要素市场和法规。完善技术市场和知识产权市场,让创新成果和技术专利尽快转化成现实生产力。加快金融市场、资本市场的改革,为知识产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或资本支持,鼓励专家、教授、科研人员自己创办公司,进行创业活动。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对知识产权加以保护,维护群体的合法权益。由于我国人才流动缺乏法律的保障和规范,所以,政府要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法规来规范不合理的人才流动,政府要从战略的高度来维护人才安全。

三、优化人力资源结构

产业结构中劳动力的合理配置是有效利用劳动力资源、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同时也是提高人均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的关键因素之一。西部地区人力资源产业结构相对落后根源在于其经济发展水平尤其是城市化水平相对偏低。加速城市化进程,需要调整传统农业,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①改造传统农业,发展劳动密集型、较高附加值和较高商品率的农业。这可以充分发挥草原牧业的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如反季节蔬菜、绿色食品等)、肉类加工业(如便于运输的干性食品肉干等)、奶制业等以加快西部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②大力发展非农产业,逐步引导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具体来说,优先发展环保产业、信息产业;充分利用西部丰富的自然经济资源开发天然气、稀有金属及矿产资源;发展第三产业及新型矿业包括特色旅游业、医疗卫生服务业,社区服务业、家政服务业以及教育文化广播影视业等。

调整人力资源行业结构、职业结构主要可以依靠两种手段:①政府行政手段。政府通过政策引导、资本扶植,为弱势或起步产业提供优惠政策,采用行政命令手段改善现有人力资源结构,培养和训练某些重点产业的人力资源,以适应经济结构的发展。②市场调节手段。某些新产业及朝阳产业收人水平较高,市场发展前景较优,在此行业人力资源的市场价值也相应提高,从而诱导这种类型人力资源数量增加,调整和优化人力资源的产业结构。

四、盘活本地人才,引进外来人才和智力

一是要识别本地人才,合理使用人才。与前沿地区相比,西部人才也有不少优势。许多在此不被识别的人到了外地反而脱颖而出,西部人才不少,关键在于发现当地人才,合理配置人才让其有用武之地。德才突出的人才应集中放在关系经济发展全局的要害岗位,从整体上解决关键问题的绝对优势。此外建立开放式的人才管理机制,变人才部门所有、单位所有为社会所有,运用市场机制尽可能实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人事相宜、各得其所。二是要创造有利条件,吸引区外人才。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人才的缺口还是相当大的,短期内想完全内部培养显然是不现实的,这需要西部地区积极创造有利条件来吸进人才。在全国生产力合理布局的大趋势下,国家在西部这个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兴办大型骨干项目,正是给进入的外来人才提供展示舞台。他们对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辐射和带动作用,而西部地区本身应发展优势产业,将优势项目做大做强使之成为吸引人才的载体,吸引外地人才为我所用。当前,西部地区引进外来人才,应当根据本地区人才现状和高新技术发展的需要,重点引进优秀的学术技术带头人;引进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经营管理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人才;引进高新技术、支柱产业、重大工程、新兴产业、紧缺专业的急需人才,以获得较高的人才效益。三是智力引进与人才引进相辅相成。要求西部地区用高薪、优厚的待遇吸引大量的外来人才目前资金尚缺乏,但西部以资源优势来引进智力却是一条途径。这是一种全新的“不求所有、不求所在、但求所用”的人才引进思路。引进智力打破了户籍管理制度、所有制关系对人才的束缚,打破了不合时宜的条条框框,拓宽了人才与智力的交流渠道。它采取借调、聘用、兼职等不改变行政隶属关系,不迁户口的形式,吸引急需人才定期不定期到西部工作,鼓励他们以项目合作、远程咨询、技术入股或承租、领办企业等方式在西部地区施展才智。这种方式可以实现人才与资源等生产资料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优化组合,既有利于发展西部地区的社会生产力,又有利于实现自然资源、人力资源整合的价值。

五、优化环境,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又一重要内容。一是要做好人力资源队伍的稳定工作。要用待遇、用感情留人,稳定、留住和用好用活现有的优秀人才和关键人才,大胆启用年轻人才,委派他们在关键岗位承担责任,激发他们的潜能,使他们有施展才华的用武之地,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聪明才智。进一步帮助他们提高知识、技能和能力,以不断适应工作的需要。二是要努力营造德才并重的良好的用人风气,衡量人才,需看人才的本质和主流,不要求全责备。要重视那些既有知识,又懂业务,能胜任本职工作,又有正确、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较好的道德情操的人才,形成一套优胜劣汰、奖惩分明、监督有力的用人机制。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培养健康的人格。人力资源开发的过程实质上是促进员工全面发展和进步的过程,是扩大向员工提供可能性的过程。通过教育和培训就可以使员工获取拥有体面生活所需的资源,提供表现自己创造性的机会,这不但有利于员工健全人格的培养,而且对其生活品质的提高有一定的贡献。三是要调和员工的信念和价值观,以培养正确的职业观念。人们的观念和价值观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改变的,为使员工能够接受新的观念,就须通过培训为其灌输新知识、新观念,以此来调和或改变其价值观,以帮助员工改善其工作态度并树立起正确的职业观念和价值观。形成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让职工通过竞争上岗,充分发挥主动性,使绝大多数员工的积极性都处在被激活的状态。四是不断提高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水平。组织实施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教育或培训使组织内部各部门管理人员充分获取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及技能,赋予其积极发展的动机,以提高各单位或部门的管理水平,促进并维持好事业的不断发展。五是提倡平等沟通。平等沟通能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培养员工的归属感,消除员工的不满情绪,将矛盾消灭在萌芽中,达到稳定员工的目的。领导要通过主动平等沟通将个人魅力与团队整体融合,创造一个和谐的凝聚力。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和发挥人力资源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超级秘书网:

参考文献:

【1】张树安:《西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市场导向和政府行为》,《经济问题探索》2005(7);

篇(9)

一、基本情况

在两市调研期间,主要采取实地察看、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查阅资料等方式进行。在两市局均召开了科级以上干部和部分群众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在县局召开了由“三人小组”(正、副局长和兼职纪检员)参加的座谈会,围绕调研主题进行座谈。在广泛征求意见,充分了解情况的同时,调研组积极帮助基层台站梳理分析气象事业发展和反腐倡廉工作中不符合、不适应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突出问题,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基层台站全面建设提出了具体意见和要求。调研中我们感到,两市气象部门能紧紧围绕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积极主动开展气象服务,得到当地政府和公众认可。在经济欠发达,工作生活环境总体较差的情况下,干部职工能够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扎实认真工作,干部职工队伍总体稳定。

二、调研分析

篇(10)

学习初期,我就对自己制订了学习计划与工作日程表,我要努力争取担任一项具体的任务,全程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实践活动,做适当的代课。在参与挂职学校业务校长以及教导主任的全程管理活动中,结合自己掌握的教育教学管理理念对兴华的管理活动进行分析,认真考察学校新课程的实施情况,听取校长的经验介绍,探讨新课程资源开发、校本教研、教学管理与评价的途径、方法,边学习边反思,将挂职校作为自己行动与研究的的平台,将自己融入其中,在现实的具体教育管理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在研究过程中不断预设和生成新的设想,以此提高自己的实践智慧。

(一)全方位参与管理:从进入兴华的第一天起,我迅速进入了副校长的角色,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教育科研、教育管理活动,与领导、老师融为一体。期间我重点吸收了两位校长(高校长、王副校长)五位主任、一位教学主管的办学思想、科研意识、学习精神和管理方法,特别是参与每周一的巡查活动,开阔了眼界,在总结中提升自己。

(二)参加各种会议:只要有会议我必参加,周一巡查小结,周三青年读研会,周四班子例会,周五全体教师例会,平时的教研组活动、教科研活动、家长会、家委会、汇报会、在省古琴教学研究基地落成典礼前期,我参与了策划全过程,参加了学校的家庭趣味运动会、冰上运动会等等,从中感受校长应如何协调工作、策划学校各项活动的周密组织和管理,如何了解教职员工动态、激发教职工积极性,如何对前段工作做纲领性总结,对今后工作做发展性展望。

(三)深入课堂调研:课堂才是了解教学的主阵地,所以我抓紧一切时间体验课堂,听课152节,代课十节,对小学的教育教学情况有了深度的了解。

(四)虚心请教:我的办公室设在副校长室,与校长室相邻,校长和副校长的校内外活动经常让我同行,我有机会了解校长的处事方式和方法,并就自己的困惑及时向他们请教。学到了书本上难以学到的知识。

(五)与中层干部交流:多数时间我深入到教导处,了解教导处、德育处、总务处、教研组、科研组、年级组等部门的运作情况和奖励办法,及时分析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经验的取舍。

(六)参与各种活动:利用一切机会聆听专家讲座,参与双语教学研究活动,校本课程开发活动,英语节的筹办活动,“阳光助教——乡村教师进名校”——通河、依兰教师学习研讨活动,松北区校长培训班考察活动,动感课堂、家长开放日活动,与五常结对子送教下乡活动,我校与小学结成了对口支援学校,从而使自己挂职学习起到了辐射作用。

(七)在认真研读教育专著和期刊的基础上,记学习笔记,撰写心得,写学习日记,把每天的学习情况加以记录。收集、翻阅了很多档案材料,学习他们的规章制度,并加以整理,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参考。

二、感悟兴华教育

小学是一所全日制民办公助学校,始建与1999年,学校现有学生四百多人,全部小班额教学。虽然建校时间较短,但是以它创新的办学理念、独特的办学模式、办学特色和高质量的教学水平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办学之路,从而成为香坊区品牌学校,中国双语教学十大名牌学校之一,省古琴教学研究基地——也是我国唯一一家古琴教学研究基地,市乒乓球和速滑培训基地.学校的办学宗旨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办学培养目标“合格加特长,创新与发展”;校长高殊以独特的眼光提出了“掌握英语就是掌握世界”这一教育理念,学校以“构建英语化校园,创办双语特色学校”为办学特色,去年又成功地创办了古琴教学研究基地。

小学以发展创新、健康和谐、发展辉煌为工作基本点,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特色工作为突破口,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升品牌学校的影响力和办学品位,学校坚持一个原则—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学校。追求四个目标: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塑造有思想的教师、培育有特长的学生、创办有特色的学校。

(一)校园文化品位高。校园文化建设能充分体现学校的育人宗旨。小学在环境设计上,营造了浓郁的文化氛围,以双语标志,让每一面墙都会说话:分楼层设计了相关的主题。一楼主题:中华经典文学廊。主要是通过国学的系列学习,如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诗经等篇文的学习,了解儒家思想、伦理道德,从而做到读中华经典,做少年君子。二楼主题:西方文化双语廊。这里主要介绍的是国外的著名建筑特征、节日和风俗文化,并配有英语的介绍,充分展现学校“掌握英语就是走进世界”的办学理念,为学生习得英语开辟途径。三楼主题:理想与信念廊。在这里同学们能够找到自己心目中的英雄、崇拜的科学家、文人、艺术家等,通过对榜样的学习,为自己设定奋斗的目标,树立远大的理想。四楼主题:古琴文化廊。这里通过对古琴历史的了解,从而让学生掌握古琴的样式、结构、琴派,让学生走进古琴的世界,熟知中国传统文化。学校各中队还开展了挂班牌活动,班牌中用双语标志印制教师寄语、格言、班训等,使学生热爱班级,增强责任心。浓厚的人文校园让每一面墙说话,对学生进行了潜移默化的教育。

(二)和谐的班子群体。高校长主张班子成员的整体优化。她认为,一个好的班子肯定是一所好的学校。所以她对班子的要求很严格,要求他们既要对自己的那摊子工作“布好局、谋好篇”,努力做一个“出谋划策的思想家、埋头苦干的实干家,善于开拓的外交家”,此外要求他们除了自身专业引领外,更要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带动普通教师。高校长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要每天想事、做事、做好事、做成事”,要求班子成员要律己、要量宽、要身先。在日常工作中实行人性化管理,努力创设良好的工作氛围,班子成员之间形成了较强的合力,在群众中威信很高。各个部门的教师群体都以班子为榜样,争创优秀年级组、优秀群体。领导班子的工作很辛苦、劳累但很开心、快乐,他们善于释放自己的思想、观点、看法,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这种民主和谐、相互尊重的工作作风,不断提高了班子成员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塑造了有思想的教师。小学开展的“树兴华人形象工程”、“一学四爱活动”,争当名师,打造名师梯队。我仔细阅读了他们下发《教师百部读书目录》,内容涵概了很多方面。学校组织教师认真读书:平时读书,寒暑假也要读书充电,每人除了具体的读书目录外还要自制的读书内容,要求教师把读书作为接受继续教育的自觉要求,并把读书学习、教育反思与发展创造结合起来,开展读书交流会、青年读研会,教师在用心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从而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和职业品位,青年教师也迅速成长起来。在每月末教师上交的工作反思就是实际经验的积累,看了以后简直就是一种享受,质量很高。讲到这里,自己产生了很多感想,反思自己从事的教学管理工作,我们也要求教师写反思,而我们的教师把这项要求竟然看成是一种负担,究其原因就是不会反思,只是应付检查而已,教师没有真正尝受反思带来的快乐。所以,我觉得自己在回来后首要的工作就是指导教师写反思日记,让每个教师都在反思中提高,以尽快促进我校教师的成长。

(四)传统文化造就了新人。德育的核心在于“育”,是心与心的交流,是在日常生活中、在点滴小事中感受道德规范,是谆谆教诲,循循善诱。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道德教育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传道”历来都是教育的第一要务,小学启动的“读中华经典,做少年君子”的诵读工程,将《弟子规》作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切入点,把握学生的思想变化,靠点点滴滴、日积月累、滴水穿石,达到“不教而教”的德育最高境界。学生的养成教育抓的实,当你走进校园,给你的第一印象就是整洁、干净,无论课上还是课下,都是井然有序,特别是在下课,由任课教师带学生到外面做游戏,学生欢声笑语,上课铃声一响,学生马上自然成行,有序无声的走进课堂,学生遇到老师、客人都是彬彬有礼地用英语问好,这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一年来,我从来没有遇到过打闹、讲脏话的孩子。

(五)创办特色谋发展小学把校本课程开发纳入到学校实施新课程的重要途径,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在兴华的一年中,我实际参与了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在与高校长的谈话中也了解到,从开始探索到现在的稳定实施,应该说走过三个阶段:尝试探索——形成管理体系——不断完善、修订与创新。学校是根据自己的办学目标、学生的兴趣爱好、需求及教师自身的优势,自主开发了校本课程。小学校本课程分为两类,学科类校本课程、活动类校本课程。学校每学期都有一次学生们的作品展,为学生个性发展与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宽广途径和展示平台。校本课程的实施不是一层不变的,随着课程的不断发展与更新,把原有的变简笔画为黑白画、变版画为装饰画、变小记者课为双语小记者课,还新增了动画配音、礼品包装、英语课本剧、英文歌曲、埙,古琴、快板、形象礼仪等八门课程,小学的校本课程至今已达34门课程。作为市冰上教育基地、市乒乓球教学基地的小学,艺、体课程开发也是紧紧围绕国家提出的“2+1”工程,即每一名学生初步掌握古琴或埙的演奏技能,乒乓球教学进入课堂,学生的上冰率达100%。对学生上课的管理由教导处负责检查学生的上课情况。学校更关注的是对课程的评价。在评价方式上:对课程开发实施者的评价,要看学生选择的人数、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评价、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教师采取的授课方式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情况。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取学分制,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学习的客观效果,教师可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考核。评价过程以学生参与学习的学时量的考核为主,过程与结果为辅,但最终的学分要综合起来考虑。同时学校根据每学期的常规教学对教师进行评价,采用量化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办法,在每学期末下发《小学教师开发校本课程评价表》、《我给老师打打分》、《教师校本课程文本评价表》、《学生学习评价表》,最后的综合成绩列入教师的绩效评估。开发校本课程,促进了学校三维发展,即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

小学的办学特色是双语教学,作为省EEC英语实验学校,学校把强化英语教学作为学校发展的特色突破点。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学习英语,开发了“英语沙龙”、“英语跟我学”、“英语阅读”等校本课程,编写了《Followme》教材,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英语成绩在全省英语实验调研中名列前茅。学校也因此被确定为国家双语教学实验基地,在我省仅此一家。先后在美术、音乐、数学、科学、体育等学科进行了双语教学,形成了构建英语化校园的“六个统一”和创办双语特色学校的“八个途径”的英语网络体系,学生口语表达流畅。双语课教学主要由学科骨干教师及达到英语大专程度的学科教师组成的,全体英语教师参与。在业务校长王岩的组织下,英语教师与艺术、数学等学科教师共同参与研究,结合学校各项双语活动的开展,进行横向联系,使各学科在双语教育中尽可能协调发展。在我参加的每次的双语教学观摩课后,双语教师和学科教师都相互交流,并认真撰写“听课体会”、“教后反思”等,为学校双语教育实验进言献策,提出合理建议。全校45岁以下教师定期参加英语日常用语的“过关考核”、逐步提高了全体教师英语口语水平。英语老师在这一过程中既是辅导员又是“考官”。全体教师跨学科地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对课程教材的研究,逐步达到了“双专”化。小学教师的学习精神是我从未看到过的,校长带头学英语,带头用英语对话,班后教师相互学习,似乎每个人都是一名勤于上进的学生。我被感染了,也开始学习英语了,简单的学科用语讲的也比较流利,收获还是很大的。小学相继开发的英文课本剧、原版英文动画配音、双语小记者、英文歌曲等显示出学校教师的群体智慧。

在双语教学特色基础上,把古琴教学列为又一特色增长点。“传承古琴艺术,弘扬民族文化”,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将古琴作为学校的又一项校本课程进行开发引进课堂,培养学生具有一项艺术特长,为塑造完美人格奠基,这在全国尚属首家。每月的一次古琴知识广播讲座、每周一节的教学琴课、每日的琴曲欣赏,已经普及到全校各年级。为了达到教学效果,教师尝试编写了古琴教学讲义;学生回到家里采用自制简易“古琴”进行练习,加以巩固。我亲眼目睹了古琴教学研究基地的奠基典礼,参加了古琴知识培训,是两名古琴教师的敬业精神深深的打动了我,使我在业余时间也跟随学习弹古琴。另人惊叹的是在短短的半年时间内,很多学生的古琴演奏已经达到了四至五级水平,暑期有13名学生参加了北京“登长城迎奥运周年庆典”大型演奏会。小学的古琴教学,不仅填补了古琴教育在省的空白,而且还成为我们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又一道风景线。

(六)常规管理显实效

小学以课改为重点,以活动为纽带,以科研为抓手,紧紧围绕学校“一、二、三、四、五工程”这一总目标,强化教学管理,深化学科教研,优化课堂教学,抓常规,抓质量。教学工作以“六关”工作为中心,将工作自查、互查、抽查、平时查与突击查、教研组查与领导查相结合,使教学工作抓得实在、有效。备课、上课、作业、辅导、反馈抓的实,效果好,促进了质量的提高。在对学生的评价过程中,以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为主,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教师评的方法。对课堂教学的调研和监控。学校推行了随堂听课制,以规模随堂听课和不定期随堂听课相结合。听课时注重听、测、析、导相结合。在每次领导听课后马上与教师交流,要求交流后教师上交二次备课教案。

短短的一年挂职学习时间,我却受益匪浅,学到了真东西,感受了新思想。在此,我想把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讲出来与同仁们共同研究探讨,寻找可持续发展的学校管理理念,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下面我谈谈挂职学习后的几点思考:

1、校长必须要有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思想。

办学理念是学校总的价值观,是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发展的精神之源。校长对学校的办学理念要能正确定位,切合社会和学校实际,让教师、学生、家长认可。校长要善于阐述、发表、宣讲学校的办学理念,让全体教职工理解,让每一位学生和家长知晓。并渗透、指导、落实于学校各项工作之中。从而变为全校师生的自觉行为和努力目标。我们与小学虽然存在着城乡差异,“为每个孩子创造美好的未来”“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却成为不争的事实,那么如何发挥我们自身的潜能,结合自己的实际,创办自己的特色是一个应该深度思索的问题。我们学校教学质量的逐年提高就是一个见证。

2、校长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精神、文化乐园。

学校现代化,硬件建设和配备现代化固然重要,但这仅是一方面,还有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学校文化建设。而学校文化建设应根基于学校,立足于学校,来自于学校,营造一种氛围,切合实际,能调节师生情绪,陶冶师生情操,让师生愿意而且快乐地在学校工作、学习和生活。如小学的设计,很具艺术性,那别具一格、精致幽雅的读书会,具有很浓的文化气息。我县很多学校校园内的宣传标语,条条真切,橱窗里公布栏、荣誉栏都也都能激发师生的士气,但是应注意的是新、奇。

3、校长要树立高尚的人格,凭借人格魅力来提升管理的有效性。

每个校长都有自己的管理策略,虽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相通的,那就是承认校长的人格在学校管理中的巨大作用,不断修身养德,加强情感管理。在这方面,我们的很多校长都很成功。也是我们这些副职学习的榜样,要教师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教师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

篇(11)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770(2011)011-028-05

产业转移是指产业的空间移动或迁移,包括资本、技术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综合流动,它不仅涵盖整个产业生产的转移,而且还包括同一产业内部各生产阶段的转移。产业转移最终将使得某些产品的市场供应从一些地区转向另一些地区(陈建军,2002)。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Vernon,1966),任何一种产品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产品的生命周期变动,会导致产品生产地点的变动,从而形成产业转移。梯度推移理论认为,经济技术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在客观上形成一种经济技术梯度,这种梯度会造成产业的空间转移(愈国琴,2007)。

我国幅员辽阔,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引发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而资源分布的不平衡,则为产业转移提供了基本条件。近年来,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国际国内产业分工深刻调整,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步伐加快(梅良勇和刘勇,2011)。一方面是由于东部沿海地区资本相对饱和,土地、劳动力、能源等要素供给趋紧,资源环境约束矛盾日益突出,外延型发展方式难以为继。另一方面,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日趋完善,要素成本优势初步凸显,产业发展空间逐步扩大,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大大增强。产业转移根据不同标准,可以划分为多种模式,如政府引导模式、市场驱动模式、资源导向模式、梯度转移模式、产业集聚模式、大型国企扩张转移模式、民企战略升级转移模式等。不同模式相辅相成,共同作用。

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不仅有利于加快中西部地区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同时也为商业银行带来了大量的业务机会。商业银行应抓住当前产业转移加速的难得机遇,积极投入到产业转移过程中,在为国家产业转移提供有力金融支持的同时实现自身业务快速发展。

一、我国产业转移的现状

在国家正式出台产业转移纲领性文件一年来,各地积极扶持,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工作不断推进,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从目前产业转移的情况看,转移的行业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行业。从产业承接地情况看,中部地区省份在产业基础、配套设施等方面明显优于西部地区。

(一)国家及地方政策利于产业转移

中央高度重视推动东部沿海产业向中西部的梯度转移。2010年9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引导和支持中西部地区发挥自身资源、劳动力等优势,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加快承接产业转移。今年9月,国务院又出台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指出中原经济区是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的重点开发区域为基础、中原城市群为支撑、涵盖河南全省、延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区域,强调经济区应发挥劳动力资源丰富等优势,完善产业配套条件,打造产业转移承接平台,健全产业转移推进机制,全方位、多层次承接沿海地区和国际产业转移。

与此同时,各地方政府也都相继出台配套政策,积极鼓励当地承接转移产业。早在2009年,河南就出台了《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产业承接的主攻方向和目标任务,具体确定和颁布了一系列鼓励和奖励办法。今年,安徽省颁布的《安徽省促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条例》对皖江示范区和及江南、江北两个产业集中区给予了一系列土地、金融、出口、税费等方面扶持和优惠政策。

(二)产业转移集中在劳动和资源密集型行业

尽管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远远超过中西部地区,但东部地区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依赖型等所谓的“边际产业”仍占很大比重(任静,2010;黄永涛,2011)。随着我国东部地区经济的飞速发展,劳动力需求量越来越大,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普遍遇到劳动力和土地成本上升、资源逐渐枯竭等问题,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降低,竞争力被削弱(吴晓军和赵海东,2002)。在这种情况下,东部地区资源依赖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中众多企业开始面临生存和发展的巨大压力,因而无论是出于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还是企业继续保持成本优势的需要,该类企业都把区域转移作为其重要战略之一加以选择。

以河南省承接的东部转移产业为例,近年来该省承接的转移产业主要集中在机械、冶金、轻工、化工、食品、房地产、汽车及配件、新能源等领域。2008年河南全省利用省外资金中,居于前六位的产业是房地产、冶金、机械、石化、能源、建筑,占全省当年实际到位资金的65.8%。2009年居前六位的产业是房地产、冶金、机械、轻纺、新能源、石化,占全部到位资金的62.7%。2010年,居于前六位的产业是机械、电子、冶金、轻工、石化、食品,占全部到位资金的44.5%。

(三)中部地区在当前承接产业转移中具有一定优势

“雁行模式”产业转移理论指出(Akamatsu,1962),经济发达地区的成熟产业将通过贸易、技术转移和直接投资等方式首先传递给经济较发达地区,待到较发达地区的经济起飞后,再转移至经济欠发达地区。因此产业转移的区位选择,通常是沿着转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由高到低的顺序进行,即产业会先转入经济发展水平与转出地差异较小的地区。

目前,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远落后于东部地区,同时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又不如中部地区,东中西部地区已经形成了明显的经济发展梯度。从各地区产业梯度来看,产业梯度顺序表现为东部高于中部,中部又高于西部(刘满平,2004)。因此,当前我国产业转移中,中部地区在承接产业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例如,安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拥有通往东部的立体交通网络,已经形成冶金、汽车及零部件、建材、家电、化工等产业集群,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综合配套能力。河南拥有京广、陇海、京九等9条铁路干线,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居全国第一,已拥有食品、冶金、建材、电力、化工、机械、轻纺为支柱的产业体系,对转移产业的配套支撑和拉动作用十分明显。山西历来是国家重要的工业基地,其煤炭、焦炭、电力、冶金等领域在全国具有竞争优势,在装备制造、有色金属、化学工业也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

二、我国产业转移的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地区利用率先开放的优惠政策和地域上的有利条件,抓住发达国家和港澳台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承接和发展了大量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加工工业,不仅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而且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东部地区集中了全国80%左右的加工工业,以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为主导的国际产业形成了加速向东部地区转移的新态势。但随着东部地区经济高速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已经成为必然要求,加上近年来东部地区加工工业开始出现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供给趋紧、产业升级压力增大、企业成本不断提高、资源环境约束矛盾日益突出等问题,“腾笼换鸟”成为必然,东部地区加工工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日益明显。从总体上看,目前国内产业转移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产业转移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

近几年来,中西部省市引进东部的资金和项目数量呈几何式增长,承接产业已经达到相当规模。河南省2008至2010年三年实际到位省外资金分别为1849.2亿元、2201.9亿元和2743.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5%、19.1%和24.6%;承接大项目的数量也在快速增长,2008年超亿元以上的项目599个,2009年631个,2010年超10亿元以上的项目81个。湖北省去年共引进省外资金项目2662个,同比增长35.2%;实际到位省外资金1986亿元,同比增长75%。今年一季度,合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保持50%的高速增长,其中光伏产业呈爆炸式增长,完成投资24.1亿元,增长11倍。

同时,我国产业转移的行业范围也呈扩大的趋势。相关研究表明(冯根福等,2010),1993年至2000年期间,东部地区仅有饮料制造业、黑色金属矿采业、有色金属冶炼业、非金属矿采业、石油炼焦业、医药制造业等6个行业发生相对产业转移,而此间转移较为明显的产业更是只有有色金属冶炼业、非金属矿采业、石油炼焦业、医药制造业4个。到2000年至2006年间,东部地区有石油炼焦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石油开采业、非金属矿采业、饮料制造业、医药制造业、有色金属矿采业、电力热力供应业、食品制造业以及煤炭开采业等10个行业发生相对产业转移,其中明显转移的产业数量为9个,总量翻了一番。

(二)产业转移形式逐渐多样化

近年来,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形式越来越多,主要包括:

1.成本降低型。中西部地区在人力、土地等方面有比较优势,综合生活成本也远低于东部沿海省市,对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具有较大吸引力。中西部地区县域招商引资承接的产业如纺织服装、食品、机械、电子等多属此类。以河南为例,2010年河南转移到省外的劳动力月人均收入为1682元,省内务工的劳动力人均收入为1474元,比省外低12.36%。据河南省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在河南四地市的调查,在全部201个项目中,外商和沿海企业看中了当地能源、劳动力、土地等综合成本优势的有126项。

2.资源利用型。中西部地区依托矿产、农业等优势资源,承接了东部地区资源加工产业的转移,提高了产品的加工链和附加值。例如,山西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就凭借其能源富集的战略优势,围绕建设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目标,以循环经济的路径加速改造煤炭、焦炭、电力、冶金四大传统产业,巩固提升装备制造、有色金属、化学工业、建材工业的产业基础。

3.市场拓展型。中西部地区人口数量大,基本需求和购买力本来就是一种先天的市场优势。对于那些需求弹性小的食品、服装、交通、住房、医药等产品来讲,市场需求是一个只增不减的变量。随着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城镇化、工业化步伐的加快和农村多种就业渠道的开辟,中西部地区居民的购买力不断上升,消费需求的潜力巨大,吸引了大量消费品行业将生产基地转移过来。

4.产业聚集吸引型。围绕产业链实现集群式转移已经成为目前产业转移中一个重要形式。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中部部分产业基础较好的地区在吸引产业转移上具有明显的优势。例如,安徽省在与长三角经济圈的长期融合中,形成了产业发展的共生圈,皖江城市带加工产品的50%以上为长三角配套,目前,安徽皖江经济带已经形成冶金、汽车及零部件、建材、家电、化工等产业集群。

(三)产业转移向集群化发展

任何产业都不可能脱离其他产业孤立发展,只有那些经济发展具备了一定基础、本地形成一批优势产业和产业集群、产业基础较为完善的地区,才能为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提供良好的协作配套条件。无论是工厂空间集中化而形成的地方化经济,还是由不同工厂或不同生产活动的空间集中而产生的城市化经济,都可以构成个别企业的外部经济。企业在空间上的集中可以减少信息不完全而导致的经营风险,节省运输和通信成本。因此,产业集群及配套链是现代产业发展和产业转移中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

目前,中西部各地已存在一大批由于产业龙头企业转移构建起产业的初步集聚效应,进而吸引大量相关行业的企业及其配套服务项目竞相前来投资落户的集群式产业转移现象。例如,湖北孝感市孝南区的纸制品产业群,引进了国内三家大型生活用纸生产企业维达、恒安、中顺,并吸引其他纸业公司进驻,从而发展成为华中地区最大的生活用纸生产基地。汉川市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拥有240家企业,其中马口镇生产能力占全国市场份额的五分之一;襄阳围绕着东风康明斯形成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

(四)产业转移的层次不断提高

目前,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产业正逐渐由传统行业向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等领域发展。这一方面得益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劳动者素质和产业配套能力近年来不断提升,另一方面得益于地方政府在引进产业时的政策导向。例如,河南省政府从2010年起下放部分外资项目环保审批权,鼓励外资投资高端制造业、高技术产业、新能源和环保产业。湖北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被批准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后引进一批涉及激光、消费电子、集成电路、环保、电气设备等领域的高科技制造企业,重点发展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能源环保、现代装备制造和高科技农业等五大产业,集中推动新材料、物联网、文化创意等产业发展。2010年,湖北全省服务业引进省外资金项目398个,实际到位资金765亿元,占全省引进省外资金总额的38.5%,呈现良好发展势头。江西省利用省外资金中,工业项目资金占85.3%,其中制造业占工业合同项目个数86.6%、引进资金占83.2%。

三、产业转移为商业银行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一)产业转移产生巨大金融需求

产业转移有一个多层次和梯度发展的过程,其对金融资源配置的优化、金融组织体系的完善以及金融服务的延伸提出了新的需求。归纳起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园区建设资金需求。产业集聚区以产业的高密度集聚、聚合为内在规定性,是一种新型、高效的产业组织形式,是承接产业转移的核心区。产业园区项目投资用地规模较大,与之配套的城市道路建设要求较高,土地整理、道路建设的资金需求非常庞大,如包括园区项目配套的商业住宅用地储备计划,资金需求还将进一步增加。

2.企业固定资产贷款需求。产业转移过程也是固定资产投资过程,在此过程中必然伴随大量的固定资产贷款需求。目前重点项目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部分由总部投入资金解决,资金来源为自筹或统一融资,其特点是总部融资具有合作银行熟悉、融资成本低、融资效率高等优势,在当地固定资产融资偏少。但也有部分企业在其总部投资达到或超过国家规定的资本金后,需要银行贷款来满足融资需求。

3.流动资金及贸易融资需求。产业转移项目建成后,会产生部分流动资金及贸易融资需求,该类资金部分从当地进行融资,相对于产业转移投资有一定的滞后性。从调研掌握的情况看,企业开展此类业务的途径主要在集团总部指定银行申请,或是选择融资价格、规模和贷款方式有优势的当地银行。

4.结算需求。企业都有日常结算方面的需求,但在此方面企业有主动权。往往会根据融资合作银行的要求,在融资银行开立账户,并根据融资情况平衡在各家银行的结算。

5.直接融资及综合服务需求。直接融资相对银行借款来说融资成本相对低廉,同时银行信贷规模无法根本满足企业大量的借款需求,因此直接融资也就成为具备直接融资条件企业的首选。目前产业转移企业对银行业服务品种已从较为单一的结算、信贷等传统业务转向包括投资理财、财务顾问、上市保荐、债券承销等在内的全方位综合化服务。同时,企业在异地贷款、委托贷款、银团贷款等方面需求也在增加。

(二)产业转移过程中伴生的风险

产业转移带来大量业务机会的同时,也蕴藏着一定的风险。这包括:

1.企业风险。我国现阶段产业转移仍以民营资本为主体,而一些民营企业从沿海地区转移到内地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自身竞争力不强,消化成本能力弱,在当地无法生存。这些企业具有生产规模小、开发能力有限、资金投入不足、技术人才匮乏、环保意识淡漠、经营管理薄弱等诸多问题,在新的环境下依然无法得到根本改善。一旦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成本提升,这些“候鸟型”企业又将面临无法维续的窘境。

2.项目收益风险。由于产业转移项目投资较大,市场变化较快,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项目资金能否按时到位、项目是否按计划进度进行、项目投产后能否产生预期收益等都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也是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

3.配套风险。产业转移的综合成本,不仅包括土地房屋、劳动力价格,还涉及产业配套等其他要素。对于转移企业而言,如果产业承接地没有形成配套齐全的产业集群,产业转移的综合成本无法降低,这不但对企业的竞争优势会产生负面影响还将直接威胁银行的信贷资金安全。

4.重复建设风险。产业转移过程中,产业承接地的政府招商意愿和推动力都较强,各地政府在产业转移项目的承接上竞争十分激烈。一些地方在引进企业的同时忽略了对产业结构以及对转移项目的工艺技术水平的评估,在全局看很容易形成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影响整个行业的经营和利润。

5.环保风险。东部沿海地区为融入国际市场竞争环境,积极发展新兴产业,不断促进本地的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以实现经济的持续较快增长。东部地区向中部地区转移的产业,不可避免地会存在着一些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劳动密集、低附加值的问题。因此产业转移在推动中西部地区工业高速增长的同时,其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的产业特征也使之成为污染西部环境的主要因素,产业转移正在提升中部工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环境成本。

四、政策建议

大规模的产业转移为产业承接地区催生了大量的金融需求,为当地各类金融机构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商业银行应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顺势而为,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统筹考虑中西部地区机构的发展战略,我们认为目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贴近市场,积极介入

产业承接地的地方政府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掌握全面准确的企业和项目信息,对商业银行准确把握市场机会十分重要。商业银行应加强与地方政府的联系,尽早获得各地当年重点招商计划和项目,确定营销目标,了解投资计划、进度和资金需求情况,提前介入客户,适时跟进,赢得市场先机。应搭建银政合作平台,进一步完善产业转移企业贷款备选项目库,疏通融资渠道,提高银企对接效率。应重点支持在中西部地区的国家级的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在把控信贷风险的前提下,及时捕获市场机会,在产业转移过程中争取更大业务空间。

(二)适当倾斜,加大投入

商业银行在资源配置上给予西部地区分行一定倾斜,在网点建设、人员配置、营销费用等方面适当加大向中西部地区分行的投入,助力当地机构实现跨越式发展。在加强中西部地区分行人员培养的同时加大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的干部交流力度,通过委派产业转出地优秀干部和业务骨干到产业承接地挂职或任职,加快中西部地区机构对转入产业的熟悉过程和相关业务能力的提升速度。

(三)因地制宜,一行一策

产业转移加大了相同产业在不同地区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表现在发展速度、生命周期、发展前景、负债能力、行业风险等各个方面。产业的区域性差别为银行信贷投向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支持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信贷政策要关注两种差异:其一是产业差异。对转移到中西部地区的不同产业的支持力度应该不同,对产业发展层次比较高、有一定技术含量和发展潜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中西部地区发展情况的产业予以扶持,同时限制污染和落后的转移产业。其二是地区差异。对于转移到中西部的产业,由于各省区自然资源、产业配套、人力成本和管理水平互有差异,相应的风险等级也会有所不同。

(四)以客为尊,提升服务

进一步提升对承接产业转移的综合服务能力,着力研究产业转移企业的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需求,有针对性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应鼓励商业银行增设区域性产品研发中心,加强对产业转移行业的金融创新产品研发,为转移企业提业转移和升级咨询等综合化的金融服务。应建立目标客户和业务需求清单,组建由客户经理、公司部门产品经理、相关部门业务经理组成的专家团队,为客户量身打造金融服务方案,在服务过程中实现组合营销。

(五)精细管理,防化风险

根据产业转移的风险特点,在风险管控中应突出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切实了解企业的真实需要,在大力支持产业转移企业的过程中严格进行贷款用途审查。二是仔细甄别企业和项目,对项目授信谨慎评估,密切跟踪建设进度和投产后收益情况。三是注意重复建设风险,对转移行业的运行情况、生命周期、发展趋势等情况要有较全面的掌握,着重把握好行业市场供需情况,防范低水平重复建设风险。四是坚持绿色信贷原则,对环保不达标的企业和项目实行一票否决制,严格控制高污染、低效益的产业授信风险。

参考文献:

1.Akamatsu K.A., Historical pattern of economic growth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J] .The Developing Economies, 1962, 14: 3 - 25.

2.Vernon R.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in the product cycle [J].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66, 80: 190 - 207.

3.陈建军.中国现阶段的产业区域转移及其动力机制[J].中国工业经济,2002(8):37-43.

4.冯根福、刘志勇、蒋文定.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间工业产业转移的趋势、特征及形成原因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10,32(2):1-10.

5.黄永涛.中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对策探讨[J].特区经济,2011(7):197-198.

6.刘满平.泛珠江区域产业梯度分析及产业转移机制构建[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4(11):45-49.

7.梅良勇、刘勇.产业集群与产业链耦合的产业承接及其金融支持[J].金融理论与时间,2011(5):3-7.

8.任静.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问题和对策[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0,23(3):323-327.

9.吴晓军,赵海东.产业转移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J].当代财经,2004(12):96 - 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