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科普基地科普工作计划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中图分类号:V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2(a)-0085-02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促进全民科学素质的普遍提高,天津航天火箭制造有限公司秉承“弘扬载人航天科学精神、普及航天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方法”的宗旨,围绕着《天津市“十二五”科学普及工作发展纲要》要求,积极开展航天科普基地的建设工作,2015年8月被中国科协命名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基地建设坚持公益性原则,协同当地科协或根据基地自身特点及公众和社会的科普需求,积极广泛开展贴近实际、贴近群众、有特色、有实效的科普活动,着力展示基地风采,展现现代航天制造的先进性,对我国航天科普教育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1 科普基地特色与优势
天津航天科普基地作为新一代运载火箭产业化发展平台,主要从事大型、中型运载火箭的研制生产及总装测试工作,具备总装、总测、数控加工、钣金成形、表面处理等专业领域先进的制造技术,是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科研成果产业化基地、制造人才培养基地。通过开展以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制造技术为主的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工作,结合现有的科研成果,依托型号科研生产任务和现有资源,在设施较为完善的科普建设点向参观人员集中展示现代航天制造的先进性,稳步推进,逐步提升能力。
基地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完善基础设施,为公众提供视觉、听觉于一体的科普感受。目前已初步形成网络平台、科技教育、仿真模拟为一体的展示体系。基地不断地丰富科普内容,用系列火箭模型、基地沙盘、屏幕音像、文字介绍等展示形式,进行新一代运载火箭产业基地的情况及先进制造技术的宣传和普及;建有电子触摸屏,系统的介绍现役火箭及在制火箭的科普查询系统,随时向公众提供航天科普知识宣传;建有一条开放的参观走廊,近距离的接触火箭总装系统,了解火箭总装全貌。迄今为止,基地已开展逾万人次的科普参观、接待活动,包括各地政府、学校及企业的相关科技管理人员,积累了丰富的科普宣讲经验,形成了成熟的参观路线。
基地目前获得“天津市企业技术中心、专利试点企业、科技小巨人”等称号,成立了“崔蕴技能大师工作室、刘琦辉技能大师工作室”,并与天津市各大高校联合开展工程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入选天津市“新型企业家培养工程”1人、天津市“131”第一层次创新人才2人。综上所述,天津火箭公司航天科普基地具有基础条件完善、技术技能人员聚集、科技资源丰富、科研能力突出的优势,是开展科普宣传、促进公民科学素质提升的重要力量。
2 基地建设思路与内容
天津航天科普教育基地是重要的教育资源,丰富了都市科学文化的内涵,为科技传播创造了一个载体,也是贯彻科技兴国战略的一个新举措。作为一名年轻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它的成长之路还很长远,需要从各个方面完善自身的建设,才能达到传播科学知识、提升全民科学素养的宏伟目标。
2.1 强化管理,提升科普教育基地形象
科普教育基地的建设成长,离不开各项规范措施,否则放任自流,就失去了建立科普教育基地的意义[1]。要建立完善的科普工作制度,制定科普工作管理流程,确保公司科研科普工作的可持续性、有效性;设立科普工作奖惩措施,将科普工作纳入公司工作计划,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及表彰奖励范围;保障经费投入,落实工作部门和工作人员,开展科研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工作计划实施情况的检查,使大火箭科普基地建设走上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
2.2 加强科普基地的软硬件建设,保障科普活动场所
科普知识的宣贯需要多样化传播媒介,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手段实现集科技教育、现场观光、仿真模拟为一体的航天知识普及体系。目前基地已启用总装车间展厅作为公司形象宣传的科普点,采用透明显示器技术,参观人员可以通过点击操作屏幕,了解系列火箭及在制新型运载火箭系统知识。在不影响生产的前提下其他车间也可以适当建设参观走廊,制作各车间具有专业技术特点的展示宣传牌,使参观者从参观走廊直观的了解火箭生产的全过程,全面的了解火箭产品零件、部段的构成和生产。并完善已有的参观走廊建设,将宽阔廊道空间建成科普宣传的文化长廊,让科学氛围无处不在,让科普基地的墙壁也可以“说话”[2],设立专栏介绍航天科普知识、前沿科学技术、著名航天专家以及航天技术在生活及高新技术领域的应用等内容,让参观人员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有助于培养科学精神和提高科学素养。
2.3 配制有效的管理机构,确保科普工作高效开展
科普基地的建设和各项工作的实施离不开核心管理部门的指导和牵引,建立健全科普工作组织架构势在必然。依托工艺技术部门成立公司科普工作管理办公室,统筹管理公司科普工作,协调组织科普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确立各主管单位和配合单位的职责,围绕“科普基地建设、企业技术中心、专利示范单位”等做好大火箭基地科研科普建设工作,提升科普工作能力。
2.4 加强培训,建立高素质的科普人才队伍
科普人才是科普教育基地发展的智力保障,是科普工作实施的主体。配备科普教育兼职宣传讲解人员,是开展科普工作必不可少的部分。在基地各单位组织一批讲解水平较高的人员成立科普宣传教育小组;对宣传教育人员不定期的进行专题培训讲座,强化讲解水平,增加知识储备,提高宣传能力;组织宣传教育人员参观其他科普基地及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等全国性大型科普活动,交流科普工作经验,扩展知识视野,通过“引进来、走出去”,不断地提高科普基地工作人员工作水平。
2.5 开展特色活动,提升公众航天知识认知
青少年科学素质的培养是我国科普工作的重点,航天科普知识的宣传更能拓展他们对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现状的认知,进一步强化青少年的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激发青少年学生爱国、爱科学的热情。基地科普工作要组织多层次的展览活动,开辟完善科普线路;联合北京航天科普基地、航天科技集团人才中心、天津市科协、天津市开发区科协等单位,加强与大中小院校的联系,积极开展现场参观、仿真模拟体验、人物事迹展示等科普活动,积极互动,引导和培养青少年对科技知识的探索,促进航天科学知识的宣传,更好的了解和学习“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
2.6 加强对外联系,提升基地科研科普管理能力
航天科学知识是科普宣传的内容,科技创新是科普宣传的不竭源泉。企业型科普基地依托自身各项专业技术优势、产品优势、研发优势等丰富资源,提升科普宣传力度,推动科普基地建设发展。天津航天科普基地的发展以实习基地、科研合作研究伙伴等形式和国内知名学府、技术专家开展合作,促进运载火箭技术研究的深度与广度,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建立与航天科技集团人才中心等北京关联单位合作关系,推进京津两地科普工作合作交流,进一步将大火箭科普基地推向全国,并努力将基地打造成国内了解大型运载火箭制造技术的科普窗口;加强与天津市各级科技主管部门和其他企事业单位的联系,提升公司在社会及行业内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争取更多的人才开发、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外部资源。
2.7 积极创新拓展宣传渠道,扩大科普基地影响力
科普基地的宣传工作是基地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能够提升公众对航天基地的认知,对科普基地社会化效应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充分利用信息化、数字化手段,搭建微信、门户等对外宣传报道和形象展示的网络平台,及时收集和遴选科普知识和动态信息,定期利用平台。利用网络互动,做到线上问题线下实际体验、线下问题线上思考研究,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立体化科普模式[3],提升公司的公众关注度和社会影响力。充分利用新闻、广播、报刊等新闻媒体,积极宣传报道基地科普工作信息,加强对外宣传,营造大火箭科普基地良好的发展软环境。
3 结语
天津航天科普基地作为国家级科普基地,立足自身特色和优势不断在科普基地优化改造、能力建设、管理水平、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完善和提高,不断地提升基地的科普服务能力,通过各项活动、承担科普项目共享科普资源,增进公众对航天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理解,让公众通过科普活动近距离的接触航天知识,了解中国航天梦,让“大火箭”成为新一代运载火箭的科普名片。
参考文献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支持农业,关心农村,致富农民的部署和《东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跃、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强科普能力建设,提高全市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依靠科技发展生产、脱贫致富、改善生活质量的能力,推动全市农村的科技进步、科学知识普及、实用技术培训、新品种试验推广和基层科协组织建设,整合农村科普资源,服务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工作目标
东港市是省科协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试点县(市)之一。“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在试点的行政村建立和配备“一站、一栏、一员”(科普活动站、科普宣传栏、科普宣传员),旨在搭建科技传播的社会化服务平台。按照省科协要求,2006年1月—12月为试点阶段。在市委、市政府确立的确25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中,建设科普活动站、科普宣传栏、科普宣传员;2007年为示范推广阶段,全市行政村60%完成“三个一”建设;2008年所有的村建成“三个一”,实现农村科普网络的全覆盖。同时,组织科普志愿者80人;建设《科普大蓬车》播放点15个;组织科技工作者为农村科技服务200人次;年培训农民13万人次,培训农村党员干部1000人次,培训农村专业技术人员及乡土人才200人,培训农村青少年1500人,培训农民经纪人500人;引进实验示范推广新品种、实用技术20项。通过开展“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活动,进一步推动“农民科技增收工程”的深入开展,完善农村科普组织网络,加强农村科普阵地建设,强化农村科普实践,抓好农民科技培训,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三、工作内容
(一)、以“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为起点,巩固和发展完善已经取得的“全国科普示范县(市)、”“辽宁省科普工作达标县(市)”荣誉和成果,深入开展科普示范镇区、示范村、示范户、示范基地创建工作,在全市逐步实现科普网络建全,科普设施完备,科普队伍稳定壮大,科普示范基地完善规范,科技活动经常,科普成效显著。各级领导干部的科技意识、科学决策、科学管理水平和驾驭市场经济与现代农业的管理能力显著增强。农村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普遍提高。科技对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及农业产业化的推动作用明显增强,实现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新突破。
(二)、以农村科普活动站、科普宣传栏和科普宣传员即“一站、一栏、一员”建设为突破口,依托农技协、村委会、科普示范基地等建立科普服务站,配套建设科普宣传栏,把农技协负责人、村干部、致富带头人、农民经纪人等致富骨干组织起来,培养成为科普宣传员,形成村级开展科普活动的场所、科普宣传阵地和科普志愿者队伍。在试点村至少培养一名以上科普宣传员。科普活动站要建立组织机构,做到有管理制度、有标牌、有电教设施、有活动记录,每月至少活动1次,并有效发挥作用。科普宣传栏一般修建在村部明显处,贴墙或立式,用白钢和铝型材制成,长5米,高1.5米(8块科普标准挂图),每月更换1次内容。市科协组织50名涉农专家组成新农村科技服务团,结合“一站、一栏、一员”建设和培训任务,定期、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实用技术培训、科普讲座、技术服务,实现专家与农民的零距离对接合作。
(三)、以“农民科技增收工程”为载体,结合“大孤山庙会科技咨询”、“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活动日”、“科普之冬”等大型科普活动,大力开展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科普工作,使农民的科技意识明显增强,科技文化素质显著提高,农业经济中科技贡献率逐步加大,农民收入明显增长。与此同时,市科协继续组织开展“赶科普大集,送科技下乡”和“百名专家进百村带千户富万民”活动,使之成为长效机制,常抓不懈。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
为了使工作扎实开展而富有成效,东港市成立“科普惠农兴村计划”领导小组: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支持农业,关心农村,致富农民的部署和《东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跃、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强科普能力建设,提高全市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依靠科技发展生产、脱贫致富、改善生活质量的能力,推动全市农村的科技进步、科学知识普及、实用技术培训、新品种试验推广和基层科协组织建设,整合农村科普资源,服务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工作目标
东港市是省科协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试点县(市)之一。“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在试点的行政村建立和配备“一站、一栏、一员”(科普活动站、科普宣传栏、科普宣传员),旨在搭建科技传播的社会化服务平台。按照省科协要求,2006年1月—12月为试点阶段。在市委、市政府确立的确25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中,建设科普活动站、科普宣传栏、科普宣传员;2007年为示范推广阶段,全市行政村60%完成“三个一”建设;2008年所有的村建成“三个一”,实现农村科普网络的全覆盖。同时,组织科普志愿者80人;建设《科普大蓬车》播放点15个;组织科技工作者为农村科技服务200人次;年培训农民13万人次,培训农村党员干部1000人次,培训农村专业技术人员及乡土人才200人,培训农村青少年1500人,培训农民经纪人500人;引进实验示范推广新品种、实用技术20项。通过开展“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活动,进一步推动“农民科技增收工程”的深入开展,完善农村科普组织网络,加强农村科普阵地建设,强化农村科普实践,抓好农民科技培训,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三、工作内容
(一)、以“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为起点,巩固和发展完善已经取得的“全国科普示范县(市)、”“辽宁省科普工作达标县(市)”荣誉和成果,深入开展科普示范镇区、示范村、示范户、示范基地创建工作,在全市逐步实现科普网络建全,科普设施完备,科普队伍稳定壮大,科普示范基地完善规范,科技活动经常,科普成效显著。各级领导干部的科技意识、科学决策、科学管理水平和驾驭市场经济与现代农业的管理能力显著增强。农村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普遍提高。科技对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及农业产业化的推动作用明显增强,实现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新突破。
(二)、以农村科普活动站、科普宣传栏和科普宣传员即“一站、一栏、一员”建设为突破口,依托农技协、村委会、科普示范基地等建立科普服务站,配套建设科普宣传栏,把农技协负责人、村干部、致富带头人、农民经纪人等致富骨干组织起来,培养成为科普宣传员,形成村级开展科普活动的场所、科普宣传阵地和科普志愿者队伍。在试点村至少培养一名以上科普宣传员。科普活动站要建立组织机构,做到有管理制度、有标牌、有电教设施、有活动记录,每月至少活动1次,并有效发挥作用。科普宣传栏一般修建在村部明显处,贴墙或立式,用白钢和铝型材制成,长5米,高1.5米(8块科普标准挂图),每月更换1次内容。市科协组织50名涉农专家组成新农村科技服务团,结合“一站、一栏、一员”建设和培训任务,定期、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实用技术培训、科普讲座、技术服务,实现专家与农民的零距离对接合作。
(三)、以“农民科技增收工程”为载体,结合“大孤山庙会科技咨询”、“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活动日”、“科普之冬”等大型科普活动,大力开展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科普工作,使农民的科技意识明显增强,科技文化素质显著提高,农业经济中科技贡献率逐步加大,农民收入明显增长。与此同时,市科协继续组织开展“赶科普大集,送科技下乡”和“百名专家进百村带千户富万民”活动,使之成为长效机制,常抓不懈。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
为了使工作扎实开展而富有成效,东港市成立“科普惠农兴村计划”领导小组:
按照工作要求,我们成立了__村创建省(市)级科普村领导小组。由村支部书记、省科技示范户亲自抓,村主任具体抓,村委会配合落实具体工作措施。并制订一系列科普工作计划,召开3次科普领导小组会议,研究科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解决的办法,并以中心村建设为抓手,不断改善基础设施和美化环境,加快建设小康社会新农村步伐。
二、加大科技兴农的宣传力度,举办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提高劳动者科技素质。
本村经常邀请县农技专家、县茶叶协会、浙江大学教授来讲座、辅导,通过“请专家进来”,建示范基地,提高村民科技意识和科技技能。同时,全村31个承包组相应建立科普宣传领导小组和科普宣传员,以承包组长为科普宣传员进行科普宣传活动。村里还投入资金近4万元配备电脑、电视机、科普宣传窗、农函大教室等设备,加大科技推广和科普宣传工作力度。积极开展实用技术培训,20__年共举办培训班5期,参加人数达350人,开办了“农函大”学习班,完成结业学员58人,对全村党员开展了农村适用知识和市场经济的培训,64名党员在实施“先锋工程”中不但带头学习,更是发挥了“双带”作用。全村获得农民技术职称45人,其中村干部5人,占两委班子成员70以上。还开办村“农民夜校”,利用夜校学科学、学技术,科普宣传面达90以上。村党总支在带领全村村民集中精力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还十分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在平时的各项工作中,充分利用党员活动室,采取电化、有线电视、图书杂志、宣传橱窗等阵地进行宣传教育,有计划地组织村民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形势任务教育和科普知识。
三、抓引进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与应用。
在县科协的大力支持下,与浙江大学茶学系合作建立浙大__科研教育实验基地,建立县优质茶苗基地。投资3万元邀请浙江大学、省茶叶研究所专家进行老茶树低位嫁接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而且效果十分显著,建立了老茶树嫁接改造科普示范基地3亩。根据市场需求,从山东引进蔬菜新品种筒蒿试种,且获得成功,另外还全面推广水稻轻型栽培技术法,降低农民成本,种粮增产增效。
通过培训使广大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如今年改良的茶叶浙农117、浙农139的茶叶面积达500亩,提高了茶叶品质、增加茶农收入。野生蔬菜“芦蒿”也得到快速发展,从20__年100亩的基础上,今年发展到500亩。苗木产业提升档次,从原来单一的香樟树发展到现在的广玉兰、榉树、桂花树等等许多新品种。
二、联席会议组织机构
按照《科普法》规定,联席会议设组长、副组长和成员单位。联席会议由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和部分群众团体的负责同志组成,常务副组长单位由市科技局担任,副组长单位由宣传部、科协担任,成员单位包括财政局、教育局、农委、卫生局、环保局、文广新局、气象局、地震办、人口计生委、民政局、总工会、妇联、团市委等。联席会议组成人员由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的一名主管领导担任,并指定一名联络员。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科技局。
三、联席会议办公室职责
在联席会议领导下,对我市科普工作重大问题进行调研并提出建议;组织制定科普工作规划、计划,并提交科普工作联席会议研究审议;处理科普工作实施过程中需要与各部门协调的相关事宜;承办联席会议的会务,处理联席会议日常工作并承担交办的其它工作;负责催办、督办联席会议决定的事项。
四、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职责分工
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按照《科普法》、《科普条例》的相关规定以及市委、市政府对科普工作的总体要求,结合自身职能和工作内容,将科普工作纳入本部门工作之中。职责范围如下:
科技局:牵头制定全市科普工作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组织开展全市重大科普活动;牵头组织召开全市科普工作联席会议;负责收集、汇总全市科普工作情况,总结全市科普工作经验并进行推广;指导、监督、检查各镇(街)和相关部门、单位开展科普工作情况。
以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中国科协《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科普工作的意见》为指导,坚持“党委领导、科协牵头、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原则,整合优化科普资源,通过开展一系列科技培训、科技入户、科技示范等科普活动,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和科技致富能力,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二、工作机构和职责
宜城市农村科普服务工作队,由市委组织部领导,隶属于市科协,与市科技馆合署办公。工作队组成人员采取专兼结合的方式选配。工作队队长由市科协主席余照强兼任,副队长由市直涉农部门所组建的专业科普服务工作队队长和市科协分管科普工作的副主席马安学兼任,工作队办公室主任由市科技馆馆长冉文荣兼任。各专业科普服务工作队长由各涉农部门分管科普工作的领导兼任。各镇(办事处、区)相应成立农村科普服务小分队,分队长由镇(办事处、区)分管科普工作的党委副书记(或组织委员)担任。
宜城市农村科普服务工作队的主要职责是:
(一)组织网络一大批为农村科普服务的科普工作者。通过有效的组织形式,组织一批可为农村、农民、农业服务的市属学会专业科技工作者,网络一批农村科普志愿者、科技中心户、科普宣传员、专业技术协会会员、农业讲师团和农村党员科技连锁店成员,参与到农村科普服务工作队中来。
(二)整合科普资源,增强农村科普服务能力。巩固“一站一栏一员”建设成果;利用农村中小学、村党员活动室、农村化技术学校、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农村文化体育服务中心和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点开展科普服务,实现效能的最大化;充分发挥现有科普场(馆)、科普橱窗、科普画廊等科普阵地的作用,提高科普场所的利用率。
(三)组建专业科普服务队,搭建社会化科普服务平台。市直涉农部门,要立足各自职能职责,结合农村科普实际需要,组建专业科普服务队,搭建社会化科普服务平台。农业部门要组建农业科普服务队,为农民提前产中产后等一系列科技服务;医疗卫生部门要组建农村医疗服务队,给农民送医送药;文化部门要组建文化下乡服务工作队,为农民放映科教电影、提供科普图书资料;组织人事部门要组建农村科普人才服务队,为工作队储备农业科技人才,给农业生产提供充足的人才保证;司法部门要组建农村法律服务队,为农民提供必要的法律服务;教育、畜牧、林业等部门也要组建相应的农村科普服务队。通过组建这样一系列专业科普服务队,搭建矩阵式的社会化科普服务平台,最大限度地给农业生产、农民致富、农村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
(四)开展大规模的农民科技培训。工作队(包括各专业科普服务队和小分队)要在科技培训工作中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取得新突破。在培训手段上,由行政推动与市场拉动和农民需求相结合开展培训;在培训方式上,由以会代训与立体、多功能培训相结合开展培训;在培训方法上,由单纯技术培训转向与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相结合开展培训,由培训农村党员带动培训农民;在培训载体上,由单一的封闭式的培训转向开放性、综合性、全方位的培训,积极探索新形式下培训工作的新途径、新路子。
(五)开展大规模的农民科技示范活动。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评选和建设具有示范作用的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围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不断壮大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围绕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科普示范乡镇、村的创建和科普示范户、科技中心户与科技示范明星户的评选。
(六)开展大规模的农业科技服务。依托新闻媒体、群众性科普活动、重要农时季节、基层农技协组织等开展农业科技服务。
(七)开展大规模的科普宣传。采取科技下乡、科普集市、科技入户、科技110等有效形式,组织科技工作者携带科普图书和影视资料等深入村组,开展现场指导和咨询、播放科普电影和录像、举办展览等科普宣传活动,把科学技术送到农民群众手中。
(八)培育长效工作机制。农村科普服务队要围绕市场,在服务“三农”中形成以工作队(小分队)为龙头,以专业科普服务队为抓手,以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化教育学校、党员科技连锁店等科技培训阵地和科普示范基地为依托,以市属学会专业科技工作者和科普志愿者、科普宣传员为骨干的工作格局。同时,发挥农村科普工作队的主导作用,依靠农业科技专家,支持协会发展,带动产业开发,创立产业发展品牌,形成品牌挂靠企业、企业联系基地、基地带领农户占领市场的长效工作机制。
(九)明确农村科普工作服务队、农村专业科普服务队与农村科普服务小分队的职责关系。农村科普工作服务队担负着指导、协调、监督基层科协、农村专业科普服务队和农村科普服务小分队工作的重任,工作队要结合实际,制定周密科学的工作计划,对专业科普服务队和小分队的工作要实行跟踪管理。专业科普服务队和小分队要严格按要求完成市科协和工作队安排的工作任务,每年围绕地方党委、政府工作中心开展有特色有创新的科普服务活动4次以上,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三、活动内容和目标
(一)紧贴市委、市政府的工作中心,扎实开展“三培养”活动。农村科普服务工作队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广泛开展一系列科普活动,努力实现把科技致富能手培养成科技示范户、把科技示范户培养成科技中心户、把科技中心户培养成科技致富明星标兵的“三培养”目标,真正让农民得到实惠、农业得到发展、农村得到繁荣。
(二)突出“三服务一加强”的根本任务,组织开展一系列主题鲜明、覆盖面广、影响深远的大型科普展览活动。“三服务一加强”就是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服务、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服务,加强科协自身建设。农村科普服务工作队要组织动员各专业服务队和小分队,充分利用全国科普日、科技周等时机,精心策划,周密部署,组织开展“科学发展观,你我共繁荣”系列主题活动,力争活动面一年内覆盖全市60%以上村组,两年内覆盖80%以上村组,三年内覆盖率达100%,以提高农民生态环境意识、节约水资源意识、保护耕地意识、防灾减灾意识,在广大农村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培育发展壮大农村经济专业合作组织,做到有产业的地方就有合作组织,带动会员农户和农民群众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三)贯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这一根本大纲,着力实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体系建设规划》和《农民科学素质教育实施细则》,指导农村各类科普教育活动。2007年,农村科普服务工作队,要结合农村党员科技传播行动计划、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农村党员基层干部适用技术和市场经济知识培训计划、绿色证书工程、星火科技培训专项行动、科技入户工程等,开展针对性强、务实有效、通俗易懂的农业科技培训,多渠道加大培训力度,重点培育“1111”工程,即:1000个科技示范户,100个科技中心户,10个科技示范标兵,辐射带动10000个农户。同时,着力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科技培训,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机制,积极开展农民工的引导性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岗位培训,以实现适应市场需求的农民工转移。
(四)树立科协工作品牌意识,培育发展壮大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农村科普工作服务队,要结合我市实际,组织相关科技专家,从品种、技术上严格把关,从市场上提供信息服务,从2007年开始,用两年时间,按照“一镇一品”的要求,培育有特色的大产业、大基地。流水、板桥店重点发展西瓜、食用菌产业,建设一个10000亩西瓜科普示范基地;王集、南营重点发展油料产业、麦冬产业和山药产业,建设一个10000亩油料、一个5000亩麦冬和一个5000亩山药科普示范基地;郑集、孔湾重点发展蔬菜产业,基地面积达20000亩,以此推进农村经济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
四、保障措施
(一)建立领导保障机制。市委成立由市委副书记陈乐一同志任组长,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鲁大全和市政府副市长尚瑾同志任副组长的宜城市农村科普服务工作队领导小组,负责对农村科普服务工作队的领导和引导。市直涉农部门和各镇(办事处、区)也要成立相应领导小组,将专业科普服务队和小分队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做到方案周密细致,任务具体明确,措施过硬有力。
我校科普活动基地校内占地800平方米,其中,综合实践园350平方米,蔬菜实践区450平方米;校外高产对比田111亩。设有社会主义新农村教育室、劳动技术教育室、农植物标本展览室等功能教室,设置专题教育展板20余块计180多平方米。
多年来,结合本校资源优势和服务区实际情况,围绕“农”字开发建设以“爱农、知农、学农”为主题的科普教育实践基地,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效益和社会效益。从2003年至今先后共开设镇、村培训班260余期,累计培训学员18000余人次。其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5632人,农村致富带头人278人,农村劳动力输出15642人,占富余劳动力总数的86%,创收近亿元。推广新技术22项,高产粮食面积14.1万亩,其中玉米膜下滴灌节水技术推广面积已达2000多亩,占到了全镇总种植面积的30%以上。真正发挥了科普实践校的作用,为服务地域经济做出了应有贡献。
一、构架科普实践物质支撑体系
“一室五园”建设初具规模。包括劳动实践科普教育综合室、新奇特品种综合实践园、果蔬种植园、学前果蔬供给园、德本小学大田作物园、信本小学经济作物园。其中,中心校内综合实践园分为试验示范区和蔬菜种植实践区。示范区建有绿色长廊100多平方米,设有播种区、育苗区、展示区等功能区域;综合实践园集植物种养、科研、实践为一体,是学生开展科普活动的载体,最大化发挥了学校科普实践场所的作用。
二、构架科普实践制式推进体系
一是把科普教育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开齐生物、地理、劳技、信息技术、美术、物理、化学等课程。重点设置了科普制作和环境教育等选修课程。二是成立了测土施肥、中草药植物标本制作、插花茶艺、天文气象等课外活动小组,开展多种科技活动,使学生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三是建立了《小学生劳动成长记录》袋,按低、中、高三个年组划分,细化为自我服务性劳动(25分)、家庭服务性劳动(20分)、校园服务性劳动(25分)、社会公益性劳动(15分)、生产劳动实践(15分)五部分150小项。四是坚持每个学生每学期参加以爱农学农为主题的“五个一”活动:去农村的亲戚家收集一件传统农具或采集一种农植物果实标本,在家长的指导下参加一次农业生产劳动。五是充分利用农村远程教育,为本镇的回乡青年进行科技培训。开设种植、养殖、特色食品加工等相关专业,通过培训并结合指导服务,让回乡青年深刻地体会到科技对他们的帮助很大,更看到了科技致富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三、构架科普实践活动运行体系
按照XX县创建全国科普示范领导小组的要求,为把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了显著效果,今年以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进一步巩固和完善科普组织网络
巩固和完善乡科协和村科普小组,积极在民营企业中发展科协组织。加强乡科协办公室规范化建设,切实落实“四有一保证”(即有办公室、有牌子、有人员、有年度工作计划、有经费保证)。“农技协”稳定在5个左右,并着力提高功能,引导向实体型发展,充分发挥为“三农”服务的作用。同时,积极在民营企业中建立科协组织。
二、增加经费投入,加快科普设施建设
按固发[2002]13号文件规定,乡科普经费按全乡总人口人均0.2元标准落实到位,并纳入乡年度财政预算;乡的科普经费每年不少于8000元,开入乡镇扑财政预算。
乡建设1个10米长的“科普画廊”和2个室(即:“综合配套的科普活动室”和“科普图书室”)。
三、强加推进科普示范村、户的创建工作
在全县广泛深入开展讲精神文明、比科技致富、创建科普示范村、户活动。按中国科协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标准的要求,科普示范村应占行政村总数的三分之一,科普示范户应占总户数的百分之三十。这此,在开展全面创建的基础上,侧重抓好2个重点村及20个重点的科普创建工作。依据标准,认真谋划,精心指导,切实将科普创建各项任务落实好,以点带面推动全乡。乡拟于10月份对科普示范村、户进行全面检查验收,合格的予以授牌。
四、加速科普示范基地建设
乡注重抓好良种肉鸡、三元杂交猪、无公害蔬菜3个乡级科普示范基地建设,尽力帮扶,促其发展,与此同时,对10个村级科普示范基地加强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帮助引进项目和配套技术,并尽可能给予必要的物资和资金支持,不断提升水平。各村对自己的2个科普示范基地,更要加强管理,突出特色,提高科技支撑水平,充分发挥示范辐射作用,拉动全乡经济发展,乡拟于6月底前对村创建的科普示范检查验收,符合标准的报县里统一授牌。
五、广泛深入开展科技培训
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科技培训,进一步提高全乡人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全年培训5000人以上,具体实施步骤:一是乡科协与乡农技部门配合,负责抓好500名农村党员和基层干部的专业技能培训;二是县科协与乡中学配合,对500名初中毕业生进行农村实用技术及技能培训,促进全县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能力。三是发挥乡科普创建成员单位和涉农单位的作用,与乡配合,条块结合,根据农时需要,进村入户到田头,负责抓好200名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四是乡继续组织县农广校从农村知青中的大中专班对回乡知青继续教育等,全年进行高层次培训50人;五是结合招商引资,配合来固企业开展对新工人岗前培训500人;六是继续举办“农函大”实施学制一年的系统培训。继续在乡、村干部和农村中学招生,全年招生500人以上,其中:各村10人计200人,农村中学300人。此外,在对农村开展大规模技术培训的基础上,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和现代农业技术,积极引进推广适销对路的新技术10项,新品种8个。
六、大张旗鼓开展科普宣传
创新方式,变化形式,利用一切宣传工具,大张旗鼓地开展科普宣传,营造浓厚的科普氛围,具体办法:一是认真举办一年一度的“科技活动周”活动;二是组织涉农单位和县相关部门举办3次大型送科技下乡和科普赶集活动,发入各种科技资料10000份以上;三是举办乡、村干部科技讲座会1场;四是为全县19座“科普画廊”订购科普挂图20套960张,全年更换内容4期以上;五是继续办好“科技热线”;六是举办弘扬科学精传播科学思想挂图展2次;七是举办科普创建成果摄影展1期。
七、大力发展技协,更好的为“三农”服务
农技协是农民自己的组织,聚集了众多种、养、加大户,科技示范户和发展经济的各类能工巧匠,是科技与经济的联合体,具有技术、人才、经济实力的比较优势,且源于农民,与广大农民同呼吸共命运,在传播科学技术和带领农民致富方面,可以发挥政府及农技推广部门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发挥好农技协为“三农”服务的作用尤显重要。各级政府应把农技协的培育、发展、巩固、提高工作摆上工作议程,根据各农技协的特色,多方面给予热情关心和支持,积极为他们协调关系、扶持帮助、提供技术、引进项目、解决困难等,使之规范管理、增强功能、提升水平。乡应着力抓好5个全县行业性农技轩、各村应着力抓好1个不同类型农技协的巩固发展工作,引导农技协迅速转型,由技术交流和技术服务型向经济实体型转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坚持走有偿服务和实体化之路,逐步增强造血功能和对会员的凝聚力。二是加强对农技协管理,充分发挥其作用:⑴根据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大力开展各类实用技术培训;⑵引进推广适销对路的新技术、新品种,并允许销售配套的种子、化肥、农药等;⑶根据专业特点,以订单农业、集约经营方式,发动农民建立相应的科普示范基地(片、点),发挥示范效应,促进产业发展;⑷拓市场、促销售。以信息交流、网站搜寻、外出考察、横向联合、建销售市场等方法,把农产品销售这个困扰农民的难题解决好,促进农民增收。
以“五有一化” (有工作人员、有办事场地、有工作计划、有工作经费、搭建党建和科协建设区域化工作平台)为抓手,推进“科普惠民社区行动计划”四级联创和党建带科协建设工作。截至目前,乌鲁木齐市共676个社区全部加入创建行列。通过建立健全街道、社区科普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办事机构,实现科普工作有机构;开展“站栏员”建设,建立具备科普、宣传、培训、咨询和服务等基本功能的服务站,在街道、社区建设科普画廊、科普橱窗,直接面向公众传播科普知识,实现科普工作有固定场所;积极动员组织学校、学会、科普机构、科技团体、科普场馆、大众传媒、企事业单位的专业人才组成的科普志愿者队伍,实现科普工作有专兼职人员;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城市社区科普活动,开展科普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进农村等“十进”活动,实现科普工作经常性、群众性、参与性;搭建党建和科协建设区域化工作平台,实现党建工作与科协建设互促互进,科协工作为党建工作增光添彩的良好局面。
二是以联合促创新
在重点发挥好各级科协组织工作优势的同时,乌鲁木齐市充分调动全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成员单位和社会各界力量,发挥大科普、大协作的宣传优势,优化科普工作的宣传环境,与成员单位签订了《乌鲁木齐市贯彻,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协议书》,完善共建共享机制。同时,依托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科技团体、科普场馆、媒体机构、科普基地等先进设施、人才资源、场馆资源等,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截至目前,全市已有78个单位荣获全国、自治区、市、区“科普惠民社区行动计划”先进(示范)单位,获得奖补资金363万元。高新区(新市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天山区、水磨沟区对创建的科普惠民先进(示范)社区奖补资金实行1:1配套,落实奖补资金百万余元,极大地调动了社区创建工作的积极性,有力地推动了基层科协创建工作的大力开展。
三是以示范促创新
针对乌鲁木齐大城市、小郊区的特点,市科协在所辖七区一县的乌鲁木齐县、达坂城区、米东区深入推进“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并实现了“四级联创”。通过以点带面、榜样示范的做法,“三级公示四级联创”的评选方式,成效显著,在发展农业产业经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民群众科学素质,加快农民群众增收致富步伐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007年至今,已有41个单位和22名个人分别获得国家、自治区、市级、区(县)级“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累计获得奖补资金396.6万元。同时,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实现了四级联创,乌鲁木齐市和各相关区县也设立了专项经费开展本市、本区县的表彰奖补活动,配套专项经费100余万元。
一、加强领导,重视农业科技工作
关累镇是一个山区乡镇,由于受制于地理、环境方面等原因,农业科技推广应用率相对滞后发达乡镇和坝区,农民劳动力素质低,全面组织实施科技兴农战略任务十分艰巨和困难。我到关累镇任职后,身感责任重大,工作上从不敢丝毫懈怠。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思想上牢固树立起科学发展观,务实科技兴农战略组织实施,把科技工作列入我镇重要日程,加强科技组织机构建立和领导,为全镇农业科技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
二、开展科技宣传活动,提高社会科技意识
科普工作是一项基础性、公益性的工作,是科技工作的重点之一。工作上,以“三个代表”和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经常组织农业、文化、卫生教育、水利、林业等工作人员,灵活多样地开展各种群众性科普活动,提高全镇各族民众的科学文化素质。
(一)协调县科技局开展科技下乡活动。2004年6月中旬,根据县科技局科技下乡活动的日程安排。为了开展好这次科技下乡活动,切实落实科技兴农战略深入到农村,增强农民群众对科技致富的认识,从根本上转变民众的传统思想观念,使农民群众真正得到科技的实惠。我站在全局的高度,在开展科技下乡活动的选点方面,结合全镇实际,作了认真分析和研究,并对全镇五个村委会的科技下乡活动放到藤篾山和坝荷两个村委会,举办了两场科技下乡活动。主要是开展科普挂图展、赠送科普书籍、科普咨询等活动。
三、精心组织,认真抓好一批科技项目推广工作
(一)是科技工作的重心放在农民种植、养殖技术的推广、应用和掌握上
(二)是生产技术、设施农业先进实用的农业技术为主要内容,采用多种形式,开展科技进村入户行动,使全镇农民群众真正得到科技的实惠。2004年在农田水利改造方面投入资金达76万元。
(三)是加大优质农作物推广工作,提高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四)是认真作好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鼓励引导农民购买农机具,提倡农业生产半机械化,降低生产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全镇农副产品加工动力机械108台,农用犁耙机械160部。
(五)是抓好农村良种禽畜推广工作。
(六)是加强科技组织机构的建设和领导。
(七)是积极开展科普卫生知识宣传工作,特别注重做好传染病、与日常生活有关病症预防。
(八)是举办勐腊县民营橡胶割胶技术职比武大会。
(九)是“预防为主、防治为辅”的工作方针,加强禽流感和橡胶蚧壳虫害防治工作。
(十)是关累镇农业科技信息体系建立。
2005年全镇科技工作计划
一、建立和完善全镇农业科技信息体系建设,主要是充分利用我镇现有微机电脑,定期向农民群众提供农业科技信息,千方百计地改造传统产业,发展第三产业,推动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在部分村民小组开展农业科技信息化示范工作。
二、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推进农业和农村科技进步。积极探索政府科学引导,市场高效运作的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强现代农业科技农业科技建设,认真落实国家星火计划,不断推进农业现代化水平。
加速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充分调动镇农业综合服务站的技术力量,相适应推广动植新品种造育,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健康养殖技术,优质茶叶技术,农业半机械化、无化害产品、优良禽畜高产、优质、高效养殖技术等农业关键性增产、增效技术。
结合实施“云岭先锋”工程时机,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培养科技致富带头人。积极开展科技下乡活动,能够很好地服务三农,满足全镇农民群众学科技、用科技的强烈愿望,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关累镇科技经济协调发展。
三、加大对科技工作经费上的投入,积极开展科普宣传、科普活动和农业科技技能培训。
2.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认真组织广大干部和教师学习《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和《*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工作方案》,认真贯彻落实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下发的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增强提高中小学生科学素质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培养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胜任各类科学教育与培训任务的教师队伍,建立教育系统科学教育与培训和科技辅导员的骨干教师队伍,表彰科技教育先进个人。组织中小学科学教育师资和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培训,组织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教师上岗培训,开展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合作开展*市科技教育论文评选活动和课题研究,组织教师自制多媒体教育软件比赛,不断创新提高,争取在国家、省级相关比赛中获奖。
4.加强中小学生科普宣传教育。积极推进新科学课程的全面实施,重视新课程改革实验、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课程的指导。深化中小学科学课程教材、内容、教法改革,落实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科技、环保、安全等宣传教育,组织中小学生开展“大手拉小手、小手牵大手”科技传播活动,让科普知识进家庭、进社区。充分发挥*教育信息网和科普基地的科普宣传作用。实现全市中小学科普宣传教育普及率达到95%以上。
5.加强中小学生科技教育活动。合作开展青少年课外科技活动,组织举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中小学生航模锦标赛、中小学生电脑机器人竞赛,青少年科技教育创新论文评选活动,不断开拓,不断提高,争取在国家、省级相关比赛中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