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农技人员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调查发现,许多农民存在对农民技术职称认识不到位问题:一方面,多数农民对农民技术职称缺乏足够认识,认为没有直接的待遇和相关利益,对农民的吸引力不大;另一方面乡镇的领导和干部,也缺少一定的认识,认为农民职称的评定有无均可,不能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另外,宣传和措施也不到位。农民职称工作开展几年来,没有像专业技术职称评定那样进行宣传,很多农民对农民技术职称评定一无所知。而且农民技术职称评定工作缺少一定的创新,习惯于传统下面申报、上面审批的工作模式,没有沉下去,主动去服务,上门去服务,想农民之所想,做农民之所需。
乡镇(街道)、村是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主要对象。推动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对于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稳固基层组织、巩固执政基础、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我市,乡镇(街道)尤其是广大农村,农业依然占主导地位,推动现代农业建设,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农业部门大有作为。今年以来,受宏观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农业发展既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保障农业健康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任务十分艰巨,也对农业部门的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全市农业系统组织开展农技人员服务进乡村行动(包括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以下简称服务进乡村行动),是落实“千乡万村送服务”集中行动的具体举措,是农业工作把握新形势、谋划新举措、推动新发展的现实要求,也是农业部门改进作风、创建“五型机关”的内在要求,必将对推动科学发展观在基层的生动实践,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产生积极影响。
二、主要任务
开展服务进乡村行动,着力从广大农民群众和农业发展的需求出发,立足转型升级发展农业,提升能力服务“三农”,大力推进六大提升行动的实施,以扎实有效的服务,解决农业生产最需要、农民群众最关心的突出问题,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一)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深化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基础上,加快培育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不断提升农产品品质,优化产业结构、布局结构和产品结构。进一步创新农作制度,积极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和优良品种,促进良田、良制、良种、良法、良机“五良”配套,推进集约化、设施化、规模化、生态化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引导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壮大农业龙头企业,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强农产品营销服务,加大品牌建设力度,增强市场竞争力。继续落实“十项惠农举措”,拓展农民增收渠道,着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收入。
(二)加强农民培训,提高创业能力。探索建立经常性、开放式的培训机制,采取分类指导的办法,加大对农民职业技能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的力度,努力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和创业就业能力。加强农业专业大户、科技示范户培养,促进农村实用人才成长发育。广泛吸引大学生回乡创业,引导工商企业投资农业,鼓励有一定资本积累的外出务工人员、个体工商户返乡从事农业,培育一批新型职业农民,提高农业竞争力。
(三)发展集体经济,壮大综合实力。认真贯彻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若干意见》,减轻村级集体负担,改善发展环境。引导村集体盘活闲置资产,开发集体资源,搞好投资运作,落实物业项目。加快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合作制改革,鼓励村经济合作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广辟村级集体经济增收渠道。
(四)深化财务公开,促进农村和谐。完善村级财务公开制度,规范公开内容、公开时间、公开形式和公开程序。大力推进会计委托制和电算化,推行村级财务信息化管理,实行实时监控。加强村级集体资产和财务监管,按照三年必审、离任必审、有访必审的要求,加大审计力度,拓宽审计面。加强农民负担监管,规范农村筹资筹劳一事一议制度,确保农民负担减轻不反弹,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和生产经营积极性。
三、行动内容
组织开展服务进乡村行动,主要通过送、帮、扶、带方式,多渠道、全方位地开展农业技术、模式、培训、信息、政策等服务,切实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有效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更好推动农业科学发展。具体开展“六到农家”(包括村、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活动。
1.致富信息到农家。运用农民信箱、农技110、浙江农业信息网、*市农业信息网等手段以及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及时品种技术、病虫防治、土地流转、农机作业、农产品市场、惠农政策等信息,提前、产中、产后多领域的服务,让农民充分了解情况,让信息合理安排生产、科学防控病虫害和动植物疫病、有效拓展农产品营销等环节中发挥积极作用。广泛宣传农民信箱的作用和功能,继续抓好农民信箱农村联网,扩大农民用户和启用率。
2.优良技术到农家。结合当地产业特色,运用农民信箱、广播、电视、报刊、村组黑板报等途径,推介种养业生产主推技术和主导品种。组织各级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蹲点办方,抓点示范,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公布农技人员特长和联系方式,方便农民咨询。深入开展联基地联大户活动,组织农技人员与基地、大户挂钩联系,定期走访了解情况,上门提供技术服务,实地解决技术难题,建立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技术服务新机制。
3.科技培训到农家。深入实施“绿证”培训工作,帮助农民系统学习农业生产知识,提高科学种田技能。结合秋收冬种和明年春耕备耕,通过举办培训班、召开现场会等方式,针对性地开展短期的一事一训,把科技培训送进农家,把适用技术带给农民。农业局至少组织1期专业大户骨干培训班,各乡镇(街道)举办1-2期培训班。同时,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发展,通过科技下乡方式,上门赠送一批科技书籍、科普资料、农村信息报、农用物资等。有条件的地方,应当帮助建立农村科技书屋,为广大农民创造良好的科技学习环境。
4.先进模式到农家。尊重农民首创精神,加快创新农作制度,认真总结实践创造和先进典型经验。大力推广种养结合、农牧结合、农机农艺结合以及“千斤粮万元田”等生产模式,推广统一育供秧、统一机耕植保、统一品牌经营等服务模式,推广村级财务委托制、电算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等监管模式,推广农业清洁化生产、废弃物综合治理、沼气开发、清洁能源利用等生态循环模式,引导农民自觉采纳。编印各种模式操作流程图,汇编各种典型实例集,广泛宣传这些模式的先进性、实用性,使好模式产生好效果。
5.维权服务到农家。稳定并完善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赋予农民永久的土地承包权。加强农民资源、资产、资金“三资”管理,加强村经济合作社建设,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和社务公开,帮助建立完善权益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确保村经社有序运行和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组织万村审计活动,推行财务公开网络化管理,强化农民负担监管,深入开展明查暗访,严厉查处违法加重农民负担行为。加大行政执法力度,组织“绿剑”集中执法活动,整顿规范小农资经营行为和农资市场秩序,防患假冒伪劣农资坑农害农。及时调处农业生产事故和土地承包、流转纠纷,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同时,深入开展送法下乡活动,普及宣传农业法律法规,增强农民依法办事、依法维权的能力。
6.惠农政策到农家。全面落实粮食、生猪生产、农机作业补贴、土地承包流转、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农场改革等政策。层层组织开展政策宣讲、解读、咨询,进一步宣传强农惠民政策,使农民更多地了解、更好地运用政策。加强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促使各项政策到位,真正起到惠及农民的效用。加强调查研究,积极建议出台优惠政策措施,加大农业投入和扶持。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统筹协调。镇乡(街道)农业部门、局下属单位要把开展服务进乡村行动,作为巩固和拓展学习实践活动成果,深化农业工作的重要任务来抓,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积极主动。市农业局成立协调小组,加强组织协调。各镇乡(街道)农业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周密谋划方案,精心安排部署,确保主要领导亲自负责、分管领导具体落实、各方力量协同配合,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展开。要把农业部门的服务进乡村行动纳入到“千乡万村送服务”集中行动的工作体系,在党委政府和学习实践领导小组协调下开展工作,加强与当地集中行动的衔接,紧密配合统一的活动,并根据实际独立抓实自身的工作,使服务进乡村行动符合总体要求,又体现部门特色。
1 数码相机与摄影器材的选择
摄影的目的是指导农户防治病虫害,普及科学知识,质量较好的普通数码相机也基本可以满足要求。农作物病虫害摄影一般要求相机有微距功能,虽然现在的数码相机都有微距功能,但其微距能力的表现却不一样。采用了1/2.5型600万像素ccd,配备6倍光学变焦镜头,焦距相当于35 mm相机的35~210 mm,光圈大小为f2.8~f4.8,可以达到1 cm最小微距。
2 作物病虫害拍摄技术
2.1 光线的控制
控制好光线是农作物病虫害摄影需要掌握的最大要素。农作物病虫害摄影一般都是微距摄影或近距摄影,微距拍摄时,要注意观察光线的照射方向,尽量利用好自然光,确保光线平均地照射在被摄物体上。在大多数情况下,从侧面射入的光线能更好地突出物体质感。如果自然光线不足或光线照射位不当,可以用手电筒或白色泡沫板(充当反光板)补光[1-2]。为了保证图片清晰,提倡顺光拍摄,顺光拍摄比较容易掌握,而且能够反映农作物害虫表面的纹路、质感和色彩。利用顺光很容易表现外壳的光滑质感,在相机测光的选择上应使用评价测光,而不需要作过多的曝光补偿。
2.2 构图的处理
农作物病虫害摄影不同于艺术摄影。就其实质来说,主要是解决画面上各种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空间关系,把它们有机地组织在一个本文由收集整理画面上,使之形成统一的整体[3]。例如虫害的照片要反映害虫与取食或寄主作物之间的关系,病害则要反映病斑与叶片的关系等。在拍摄之前,要有充分的构思,并选择合适的拍摄个体。同时,背景也在考虑范畴之中,应尽量选择较为单一的背景,有利于在画面中令主体凸显,即衬托作物背景的颜色、形状比较统一,而不是多种色彩、明暗相间和杂乱无章的背景。另外,依据害虫形态可以采用不同角度拍摄,身体扁平的昆虫要尽量俯拍,对于直翅目昆虫和鳞翅目特别是蝶类则要侧拍,并尽可能与镜头平行,不至于形成此实彼虚的画面。
2.3 拍摄重点的选择
2.3.1 病害的拍摄。病害照片除拍摄典型症状外,尽可能拍摄同一病害在植株不同部位(叶部、颈部、根部、果实等)、不同时期的表现,从而能大大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2.3.2 虫害的拍摄。虫害照片应分别突出成虫、卵、幼虫、蛹等虫态及危害状。对害虫不同虫态、不同龄期的形态特征、危害症状等进行全方位的拍摄,以获得对虫害的立体识别[4]。
3 注意事项
3.1 合理使用快门线或定时自拍功能
选择具有is(防抖动系统)功能的数码相机是非常必要的。此外,对于没有防抖动系统功能的数码相机,相机的快门线或定时自拍功能可以用来减少在慢速曝光时候手抖动所造成的图像模糊。数码相机使用电子快门线,这种装置有助于获得清晰的照片[5-7]。
3.2 学会手动对焦
在农作物病虫害摄影中数码相机的自动对焦不可完全信赖。因此,要学会熟练地使用数码相机的手动对焦。就目前普通型数码相机而言,手动对焦不易操作,要做好这第一步需要经验的累积,以为在捕捉镜头时处变不惊。
3.3 拍摄害虫方法的运用
3.3.1 守候拍摄。对于拍摄害虫成虫蝶类在花上吸食花粉和花蜜时,可以站在花丛中找好角度守候拍出其取食特征。
经过精心筹备,全县农技人员培训班今天正式开班了。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对全县农技人员培训班的顺利举行表示热烈的祝贺!向长期奋战在一线的广大农技推广工作者表示亲切的慰问和衷心的感谢!刚才,县农业局局长作了很好的动员讲话,讲的很全面、很到位。下面,我就办好这次培训班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培训的重要意义
举办这次培训班,是落实县委扩大会议精神,打造新型农业技术人才队伍的需要。新农村建设需要一支眼界宽、思路宽、致富途径宽的“三宽型”农技人员队伍。举办这次培训班,就是为了帮助大家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视野,更新知识,抢抓机遇,寻求发展,带领广大农民共同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进步的新型农技人员。
举办这次培训班,是加速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提高农技队伍综合素质的需要。农村基层农技人员是农业系统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基层农技人员的能力和素质,直接影响党的各项农业农村政策的实施效果和政府决策的落实。在今后多年内,大家要担负着发展农村经济、带领群众致富、维护农村稳定、加强基层农技组织建设的重任。能不能得到上级的信任、农民的认可,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汗水、具备更高的素质。
二、端正态度、严明纪律,确保学习培训取得实效
学习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对大家来说,这次培训机会难得,一定要好好珍惜,以端正的态度投入培训,以严明的纪律维护学风,做到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一是要端正态度,提高学习效果。这次培训班是经过精心筹备后才举办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培训内容十分丰富,既有政策理论、又有工作实务,既有专家领导讲解、又安排学员相互交流,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大家平时工作较忙,在一起集中起来认真学习的机会很少。要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大家一定要静下心来,集中精力,专心听讲,认真记录,力求学得更多一点、更实一些。力争通过这次学习培训,使自己在思想、业务和工作能力上都有所提高,掌握更多的理论和业务知识,用以指导实践,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努力推动我县农业生产更好更快发展。
二是要严守培训纪律,妥善处理好工学矛盾。作为培训班的学员,一切活动都必须服从于学习,学习期间要严格遵守培训班的各项纪律。县农业局要加强对培训班的管理,严格执行教学计划,严肃考勤纪律,保证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使培训活动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三是要联系实际,做到学以致用。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在于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更好地履行工作职责。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结合本乡镇的工作实际,有目的、有重点地对一些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理论水平、政策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争取有更多更大的收获。
同志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广大农技人员担负着重任,
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让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振奋精神,开拓创新,团结进取,真抓实干,不断开创我县农
技服务工作的新局面。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培训的重要意义
举办这次培训班,是落实县委扩大会议精神,打造新型农业技术人才队伍的需要。新农村建设需要一支眼界宽、思路宽、致富途径宽的“三宽型”农技人员队伍。举办这次培训班,就是为了帮助大家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视野,更新知识,抢抓机遇,寻求发展,带领广大农民共同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进步的新型农技人员。
举办这次培训班,是加速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提高农技队伍综合素质的需要。农村基层农技人员是农业系统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基层农技人员的能力和素质,直接影响党的各项农业农村政策的实施效果和政府决策的落实。在今后多年内,大家要担负着发展农村经济、带领群众致富、维护农村稳定、加强基层农技组织建设的重任。能不能得到上级的信任、农民的认可,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汗水、具备更高的素质。
二、端正态度、严明纪律,确保学习培训取得实效
学习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对大家来说,这次培训机会难得,一定要好好珍惜,以端正的态度投入培训,以严明的纪律维护学风,做到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一是要端正态度,提高学习效果。这次培训班是经过精心筹备后才举办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培训内容十分丰富,既有政策理论、又有工作实务,既有专家领导讲解、又安排学员相互交流,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大家平时工作较忙,在一起集中起来认真学习的机会很少。要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大家一定要静下心来,集中精力,专心听讲,认真记录,力求学得更多一点、更实一些。力争通过这次学习培训,使自己在思想、业务和工作能力上都有所提高,掌握更多的理论和业务知识,用以指导实践,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努力推动我县农业生产更好更快发展。
二是要严守培训纪律,妥善处理好工学矛盾。作为培训班的学员,一切活动都必须服从于学习,学习期间要严格遵守培训班的各项纪律。县农业局要加强对培训班的管理,严格执行教学计划,严肃考勤纪律,保证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使培训活动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三是要联系实际,做到学以致用。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在于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更好地履行工作职责。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结合本乡镇的工作实际,有目的、有重点地对一些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理论水平、政策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争取有更多更大的收获。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科技进步和服务创新,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部署,坚持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目标,以发展山区特色、高效生态的现代农业为方向,以转变发展方式,推进农业转型升级为主线,以实施主体提升行动为载体,贴近实际、注重实效,通过加快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培育,大力开展新型农民培训等工作,深入推进我市农业发展由小规模分散经营向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经营转变,由主要依靠政府投入向社会资本投入转变,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促进我市农业又快又好的发展。
二、目标要求
1.建立责任农技员培育种植、养殖大户制度,通过努力,全市每年新培育1000个以上种养殖、营销大户。
2.建立多层次培训机制,大力开展新型农民培训工作,通过努力,全市每年培训10000名以上新型农民。
三、主要内容
开展这一活动,要求各地要结合当地实际,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因地制宜,形式多样。根据下面六个方面的内容,各农技人员可结合当地实际,有针对性的选择一个或者两个项目,进行培育和扶持。
1.成功引进一个农业项目。有招商引资条件的乡镇、村,可以围绕生态、绿色、设施、规模农业等,精心设计项目和项目库,通过项目包装和项目推介的形式,积极引进社会资本、金融资本和工商资本投资农业开发、基地建设和农产品加工等项目,形成政府引导、农民主体、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2.落实帮扶一家经营企业。责任农技人员培育当地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政策、信息、技术的培训、指导,使当地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有长足的发展,经营规模、经济效有显著的提高。
3、培育提升一个种养大户。通过政策、信息、技术的培训、指导,使已有一定种植、养殖和营销基础的农户有较大的发展,规模效益有显著的提升,新培育成一批种植、养殖大户、农产品营销大户。
4.新建扩建一批示范基地。围绕食用菌、茶叶、蔬菜等特色主导产业,加快建设集中联片、环境友好、设施精良、生产标准、高产高效的种植基地、养殖小区,积极建设一批具有特色的生态、原生态农产品生产基地,以原生态理念塑造生态精品形象,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
5.培育培训一批新型农民。充分发挥首席农技推广专家、农技指导员和责任农技员的作用,加快新型农民的培育和培训工作,重点培训农业企业联结的骨干种养殖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骨干社员、返乡农民工、种养殖大户等,通过技术、信息培训指导,新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民。
6.加快流转一批土地。要积极创新流转方式,探索山地流转,推进山区特色集约化、规模化经营。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户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加快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四、实施步骤
1.调查研究,确定项目。要求每个乡镇责任农技人员都要在本乡镇范围内开展认真的调查研究,根据实际,发挥自身专业特长,确定培育对象。于2012年6月底之前,根据培育标准,填写好《农技人员培育农业生产主体情况登记表》,报所在县(市、区)农业局,并由县(市、区)农业局汇总后,报市农业局备案。
2.制定方案,明确目标。每个责任农技员确定联系项目后,要根据自己所联系的项目,制定好近期及远期方案,明确培育方向、目标和措施。近期方案重点是2012年要达到的目标和采取的措施,远期的为三年后要达到的目标。
3.落实举措,实施项目。根据所联系的服务对象,服务项目具体情况,帮助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帮助了解并提供信息服务,开展技术培训和营销工作,全方位做好服务工作,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并取得明显实效。
4.绩效考核,总结提高。项目实施原则上每一周年为一个段落,由所在地县(市、区)农业局会同乡镇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考核,根据项目完成情况评定优劣,市局每年对该项工作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总结、评估,考核结果作为市农业系统“十佳农技干部”评选的主要条件,并作为责任农技员职称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考核工作于次年的1月底前完成,考核结果报市农业局。市局适时的组织抽查。
五、加强领导,稳步推进
为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市农业局成立“千名农技人员培育千个农业生产主体、培训万名新型农民”工程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中图分类号 F32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2-0279-01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吉林省属于中国的东北冷凉区,2015年吉林省按照“镰刀湾”地区的玉米政策调减20万hm2玉米地,2016年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玉米种植面积调减成11万hm2,较2015年减少5万hm2。现阶段农民生产的粮食价格普遍偏低,玉米收购价格逐年下降,玉米虽然有所增产,但实际上却没有增收,农民面临着如何转产的困境。在这种情况下,改种其他作物是必要的,应选择适合延边地区种植的马铃薯、杂粮(如高粱、谷子、糜子、绿豆、红豆、藜麦等)品种进行播种。基层农技人员是农业普及新力量,当前其在广大农村地区推广新成果就显得尤为重要。农业推广不仅能促进广大农民增收,更能有效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而且对于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农业稳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1-3]。
1 组织开展农技培训班,宣传有关惠农政策
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应积极组织农民开展培训班,宣传有关惠农政策,并引导他们摆脱传统观念,走上致富的道路。首先,加强农技培训与宣传。以种植业为主的农民科技文化知识水平较低,接受和应用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能力较低,农技推广难度较大。为了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技能,有必要开展现场会议,邀请专家、教授讲课,放映录像,发放技术资料等,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培训。通过培训、宣传等方式提高农民的主观意识,改变其传统观念。其次,加强市场信息网络建设。基层技术人员准确及时地向农民提供生产技术指导服务的有关信息及价格信息,并提供市场预测分析服务,为农民的生产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4]。
2 大力推广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技术
目前,农民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较深,对一些新特产品难以接受,从而限制了农民经济收入的提高。当前农民在肥料使用方面存在一些较为严重的问题,如过量施肥现象严重。过量施肥不仅造成肥料利用率低下、生产成本增加、耕地肥力下降,还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降低农产品品质。同时,多年来一直大量施用磷酸二铵和尿素等肥料也是造成土壤污染的重要原因。由于使用的肥料氮含量偏高,钾及中、微量元素含量低,造成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受到严重影响,导致土壤性状恶化。这种不科学的施肥方式导致土壤结构不平衡、板结,实际肥料利用率不到40%。
推广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技术,不仅有利于农业节本增效,提高农产品质量,而且有利于保护生态农业的良好发展。依据测土配方平衡施肥原理,合理施肥可促进作物的正常代谢、增强作物的抗逆性,否则会引起作物代谢失调,导致病虫危害。同时,在农业生产上施用有机肥能够给土壤提供丰富的有机质,改善耕层土壤的理化性质并提高土壤肥力。在绿色生产中有机肥的施用效果较好 ,大大改善了耕层土壤的生产性,包括松紧度、保水保肥性、通气透水性等。绿色杂粮、绿色蔬菜等有机、无公害农产品能为机体提供丰富的营养成分,有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
3 及时帮助广大农户排忧解难
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应积极主动地与农民保持联系,及时了解他们在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并加以有效解决。以农民家中积压着大量玉米且出现滞销的情况为例,2016年延边地区玉米的市场价格是0.66元/kg,与2015年相比价格下降了1/2以上,而2014年的玉米价格是2.40元/kg。因为玉米收购价格逐年下降,所以r民的收入也逐年降低。最让农民心急的是由于国家粮库库存已满,根本没有部门对其进行收购,只能由农民自己负责销售收获的玉米。在这种情况下,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只有解决好遇到的难题才能开拓农民致富的道路。
一方面,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应该帮助农民解决玉米滞销的问题。首先,要调查玉米在农产品市场上的销售情况,并根据市场情况将玉米加工成大颗粒的玉米碴子,其市场售价约6元/kg,也可以加工成玉米面粉,或制作成玉米面食制品。其次,由于农村居民家中都养殖猪、鸡、鸭、鹅等禽畜,可用滞销的玉米喂养这些家禽家畜,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对家畜家禽的饲料支出,同时也可以为城市提供无公害的禽畜类肉,也就为农民提供了更加宽阔的致富道路。
另一方面,应改变农民多年来的农业生产传统观念,将原来种植玉米的土地改种适合当地土壤的经济作物(黄烟、向日葵等)、蔬菜和杂粮(高粱、谷子、荞麦、豆类)等。经市场调查杂粮价格,高粱米为8元/kg,小米为10元/kg,糜子为10元/kg,绿豆为12元/kg,红豆为12元/kg。近几年玉米产量为7 500~10 005 kg/hm2 ,品种有先玉335、吉德89、南北79。在上述玉米栽培技术水平上种植高粱(10.5 t/hm2)和谷子(9~12 t/hm2)的产量高于玉米的产量。加工以后的市场价格也比玉米高。虽然其他杂粮比玉米产量稍低,但是其生育期短(一年二熟),同时也可种植其他的蔬菜和作物。农民应准确区分第1季和第2季种植的作物,不仅能提高农产品产量,而且能提高农民收入。采用科学的农业技术,改善农产品品质,降低生产成本,以适应市场需求,是用现代科技改造传统农业的必然结果。
4 积极推广现代农业技术
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根本出发点,积极推广现代农业技术以加速农业产业化,以订单农业为主要手段,为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奠定基础。以黄豆为例,黄豆产量低,虽然价格高于玉米,但实际收入很不乐观。小粒黄豆是日本与韩国制作纳豆和豆芽的优质原料。随着国内外市场对小粒黄豆的需求不断增加,其市场潜力也随之增加,并且经济效益也较高,有利于推动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及增加农民收入。延边地区适合种植的小粒黄豆品种为东农690号,因而订单农业是帮助农民解决卖粮难问题从而脱贫致富的好帮手。
5 结语
要提高为农村、农业、农民服务的质量,就要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搞活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农产品、增加农民收入、更新农民观念。提高农民的思想意识,改种经济作物、杂粮、蔬菜(绿色农产品)是农民致富的重要道路。杂粮是指纤维含量高的粮食品种,多食杂粮有利于人们身体健康,加之现代社会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大众养生观念的普及,也使得杂粮在农业市场上很受欢迎。在这种情况下农民种植杂粮是个很好的选择,对于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意义显著。
6 参考文献
[1] 张淑荣,李广,刘稳.我国大豆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实证研究与影响因素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7(5):10-15.
大力培养开发农业科技等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是发展现代化农业的基本要求,也是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提出的主要任务。基层农业技术人员是现代农业知识的传播者,先进农业科学技术的实践者和应用者。为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普及推广农业新技术,增强综合服务能力,必须充分发挥地方高职院校的作用,全面提升基层农技人员业务素质和技能水平。
本世纪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迅速成为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院校作为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利益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高等教育办学机构,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提升基层农技人员科技素质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地方高职院校具有其独到的优势。
一、强烈的使命感
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批急需的技术型应用人才,是我国高职院校肩负着的重大历史使命。同时,在众多高职院校中,地方高职院校因其办学具有高教性、职教性、地域性三大特征,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被许多地方高职院校作为重要目标定位,立足和服务于所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成为其重要的价值取向。由于一方面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另一方面我国农业生产力依然相对落后,农村经济尚不发达,所以许多地方高职院校立足地方实际,把提高区域内人口素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服务农村经济发展视为己任,通过多种途径和措施广泛开展社会服务,为发展“三农”培养人才,输送技术,为地方经济培育新的增长点。其中,提升基层农技人员科技素质,培养农业发展技术带头人,不仅已经成为许多地方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的共识,而且也成为地方高职院校完成自身使命的一个重要选择与途径。
同时,作为地方政府举办的高职院校,其首要任务是提高区域内人口素质,为促进本地区全面发展培养人才。为“三农”培养人才的最主要途径是开办涉农专业,通过全日制教学系统地培养涉农人才,但在办好涉农专业开展校内教育的同时,积极参与到提升当地基层农技人员科技素质的工作之中,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快捷途径。这不仅是地方高职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亦成为地方高职院校办学定位的应有之义。
二、产学研结合的迫切要求
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过程中,早在2000年,教育部就曾在高教司[2000]2号文件中,明确把产学研结合作为高职高专教育的6条基本特征之一。2002~2004年,教育部连续召开了三次全国高职教育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明确了产学研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经过十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办什么样的高等职业教育”和“怎样办好高等职业教育”这个根本问题上,已经明确定位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许多高职院校积极践行“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思想,取得了政府、学校、企业、学生多方共羸的社会效益。积极参与、勇于承担提升基层农技人员科技素质的工作,以培训为纽带,服务到基层,解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在田间地头实现“教学做合一”, 应当是地方高职院校走产学研结合道路的一个较佳选择。
高等职业教育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这一办学定位在诞生之初就天然地将政府、企业和高校及科研院所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产学研结合可以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职院校的要求,能够让学校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持,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同时,产学研结合面向市场,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增加学生与市场、社会直接接触的机会,有利于高职院校把学生顺利输入社会。不仅如此,产学研结合还是高职院校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根本措施。在开展提升基层农技人员科技素质的工作中,高职院校通过加强与当地农村、农业、农民的联系,在基层乡镇、涉农企业建立产学研基地,教师在基地开展技术攻关、产品研发、科技服务,用智慧的头脑为农民创业保驾护航,可以促进教师知识向能力转化,大大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促进“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因此,从产学研结合角度看,提升基层农技人员科技素质,地方高职院校具有内在的动力。
三、地域、专业及人缘优势
中图分类号 F30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1-0271-01
2016年如皋市《政府工作报告》充分体现了该市农业发展高点定位、势头强劲,产业化、标准化等各项工作已进入超越发展阶段。但是,从农村劳动力整体来看,该市中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增长科技含量较低,农村乡镇农技人员数量匮乏,参差不齐,这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效农业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本文分析其具体表现,并提出对策,以供参考。
1 “互联网+”时代乡镇农技人员现状分析
1.1 乡镇农技人员总量不足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农村建设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与现有农技人员数量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总体来说乡镇农技人员数量严重不足。由于行政区划调整,乡镇合并之后如皋市农技人员近10年来鲜有增加,退休人员不断增加。同时,政府在管理过程中抽调农技推广人员从事分村、转岗、拆迁等其他中心工作,造成农技人员数量急剧减少。据统计,如皋市乡镇现有在编在职在岗人员数量不足乡镇合并前的50%。
1.2 乡镇农技人员“行政化”严重
现有的在编乡镇农技人员中,其中有近25%的农技人员兼职村支部书记、会计等工作,已不再专门从事农技推广工作。在的农技人员“行政化”现象普遍,其他农技人员1年中有1/3左右的时间从事与农技推广工作无关的乡镇其他中心工作。
1.3 乡镇农技人员素质不适应现代农业要求
由于近10年来几乎没有新人增加,在职在岗从事农技推广工作的乡镇农技人员绝大部分年龄偏大,有将近1/2的人不具有本专业专科及以上学历,同时职称也都比较低。多数人员是通过科技入户、阳光工程、农田水利灌溉、农产品检测等农民科技培训获得新知识的,但由于年龄偏大,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差,跟不上农业结构调整,从而难以满足农民群众的需求,在现代农业的农技推广中发挥不了应有的效用[1]。
2 “互联网+”时代提高乡镇农技人员素质的对策
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其中基于互联网平台的“互联网+农业”是“行动计划”的核心领域之一。“互联网+农业”对乡镇农技人员而言,是充满挑战的机遇,必须尽快补充新鲜血液,顺利完成新老交接;加快角色转换,提升业务水平;积极学习新科技、新技术、新理念并及时推广,不断提升为民服务的能力。与时俱进,由传统的“传声器”转变为具有“互联网+”理念的新型乡镇农技人员,更好地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1 补充血液,充实农技人员队伍,顺利完成新老交接
建立一支有能力、有素养的农技人员队伍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紧迫要求。农业主管部门要根据各乡镇农技人员的需求实际,根据行业准入制度的要求,科学合理地录用一部分能扎根农村工作,有理想、有能力、有技术的大学生充实到农技队伍中,加强对他们的培育,从而使他们尽快适应工作岗位,顺利完成新老交接。
2.2 学无止境,通过各种方式充实自己的理论水平
对于现有的农技人员,应该有“活到老,学到老,用到老”的学习激情,才能在“互联网+”时代不至于落伍。农技人员可以通过书本、杂志、图书馆、广播、电视等媒体进行知识的再学习。更重要的是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容量大、学习成本小、学习手段灵活等优势。通过电脑、手机等方式来学习。比如可以通过各省、市的农技推广网站、“百度传课”、手机APP、QQ直播课程等来进行农业信息化、农业综合管理、农业统计、农业项目管理、农技推广学等农业专业知识的学习,提升理论水平。因此,作为乡镇农技人员,要积极坚持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拓宽自身的知识领域,提升自己的“传道”能力,做一个具有创新精神和因时、因势而动的农技人员[2]。
目前,党和政府非常重视乡镇农技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部分省、市建立和完善了乡镇农技人员的知识更新制度,对乡镇农技人员进行普及性知识更新教育,有计划地组织农技人员到涉农培训机构进行脱产、半脱产或业余学习,取得继续教育的学分,与职称评聘、岗位晋级挂钩,从而将乡镇农技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纳入到提高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公共服务能力的高度。乡镇农技人员应紧紧抓住这个机会,完成自身知识的更新和理念的提升[3]。
2.3 更上层楼,努力学习新媒体的使用
进入21世纪以来,以互联网和平板、手机等数字终端为代表的新媒体迅速发展,为乡镇农技人员进行农业新产品、新技术、新理念的推广提供了新的渠道和平台,同时也为上级管理部门和农技人员、农技人员之间以及农技人员和农民之间、农民和农民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场所。农技人员应该积极主动地接受新兴事物,以开放融合的心态接受和掌握新媒体,通过社交工具(QQ、飞信、微信、微博、MSN、邮箱等)、网站等平台营造上述各个层次间的交流学习氛围,有意识地将有关专业知识、组织和管理能力及新媒体的使用有机整合。同时通过新媒体广泛联系农民、服务农民,了解农民的需求,答疑解惑,同时还可以通过这些新媒体请教有经验的农民,达到为农民能办事、办实事、办好事的目标[4-5]。
3 参考文献
[1] 许新清.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现状调查与改革对策分析探讨[J].农业科技管理,2011(5):64-66.
[2] 李丹.乡镇农技人员的推广行为影响因素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6.
1.1建立组织领导服务体系市农技中心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站室站长、各乡镇农技站站长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市、乡技术人员科技承包服务工作安排落实和监督考核工作。1.2建立竞争机制,优化整合科技队伍为调动全体农业科技人员积极性,市农技中心进行双向选择工作,针对敦煌市发展的设施蔬菜、蜜瓜、棉花三大产业,确立10名技术骨干对全市8个乡镇6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进行科技服务承包。对10名技术骨干由本人选择服务的乡镇、示范园区、示范户,由乡镇和农民选择服务的技术员,实行双向选择,充分调动挖掘各自的积极性,实现技术人员直接到户、科技成果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农民接受科技服务主动、积极、配合的新特点。1.3签订服务承包责任书市农技中心利用乡镇、村配有农民技术员的条件,由市、乡两级农技人员在服务的乡镇示范园区摸底调查确定10户科技示范户上报名单,完成建立档案工作,并根据敦煌市产业发展的特点制定不同层次、内容的责任书,明确各自职责、服务产业、目标任务,统一时间共同签订市、乡两级技术人员科技服务承包责任书。1.4细化量化服务内容为建立健全完善的技术人员产业承包服务责任制工作考核奖罚机制,将具体工作责任、目标层层分解到人头,做到人人有责任、人人有目标。市、乡技术人员要根据产业特点和物候期合理安排下乡时间,规定下乡时间最少要达到工作时间的1/3以上,要做到服务农户满意,每名技术人员每年培训场次要达到20次以上,重点园区、示范户服务次数每周要达到2次以上,科技培训入户率要达到100%,标准化生产技术普及率要达到100%,要做到每户有1名科技明白人。1.5强化平时的监督检查市农技中心领导小组不定期的随机检查,加大对市、乡技术员科技承包服务的督查检查力度,及时了解技术服务落实情况,对技术服务不及时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通报批评,对技术服务成效显著、群众评价好的技术员及时总结、推广经验做法。1.6严格组织落实考核测评按照技术人员科技服务承包责任书,重点围绕效能方面考核,考核通过实地检查观摩、入户调查、查阅市乡技术人员确定承包服务示范户,制定科技承包服务指导计划资料、农民满意度民主测评等方面进行。并严格对照查看每月上报工作完成进度、每半年上报自查的报告、年终上报的工作总结。同时,考核结果与农技员职称晋升、评优树模等挂钩,对在各产业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技术服务人员进行奖励,对工作不得力的技术人员给予通报批评。
农业科技推广人员是农业推广系统中的主体能动因素,其状况、素质、功能和趋向等特征、特性,均影响着农业推广系统的效率和功能,决定着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成效。
1.1对促进科技成果传播与推广具有重要作用
农业科技推广人员是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科技成果的传播和推广中起着纽带、促进和创造作用,这要求农技推广人员应具备一定的素质。农业科技推广人员肩负着推动我国农业发展的历史使命,科技成果创造者应将先进技术成果更好的传播到农民中,使之用于生产、加工、销售,取得较好的综合效益,再用于扩大生产各个环节中,推广人员往往成为技术成果的接受者、携带者、传播者,要将潜在生产力迅速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需要推广人员发挥推动作用才能得以及时普及[1-2]。由于农业推广工作是科研工作的继续和延伸,农技推广人员在推广科技成果中要付出智慧和劳动,要结合实际,在推广方法、形式、技巧上进行创新。这一系列工作无法简单地完成,它要求推广人员进行认真学结,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如果一个农业科技推广人员不具备相关的素质,在工作中就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问题,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1.2对提高农民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农业科技推广人员是农民与社会交往的桥梁,在提高农民素质中有着教育的作用。另外,国家制定各种方针、政策和计划时需要了解农技、农民的实际情况,科技推广人员要为政府制定政策和计划当好参谋。因此,农业推广人员要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农民必须与社会进行广泛的联系,才能满足自己的各种需求,农民需要获得各种信息、技术、知识、农用物资、资金、保险并销售他们的产品等,这一系列活动往往需要得到科技推广人员的帮助。现代化农业,必须要有现代化农民,提高农民素质,开拓农民视野,造就一代新型农民是发展农业、振兴中华的一项战略措施。农业科技推广人员是教育农民,提高农民素质的一支重要力量。推广人员应采用多种形式、方法,有计划、有步骤地向农民宣传新知识、新技术、新经验,从而提高其经营管理能力以及科学文化素质,推动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因此,如果农业科技推广人员不学习新技术、新知识、新经验,不及时掌握相关科学知识、总结工作经验,就很难起到应有的作用,也难与农民沟通,很难走到群众中去。
2具体素质要求
素质是一个外延很广而内涵很深的概念,狭义的素质是指人的先天禀赋,即指先天的生理特征,主要是感觉器官和神经方面的特征,是人的思维发展的生理条件;广义的素质包括人的生理素质,政治思想素质和科学文化知识素质,是一个人的德、识、才、学、行、体的综合表现,即人的意向、性格、兴趣、毅力、风度和能力等。农业推广人员的必备素质指的是推广农技工作所必备的科学技术知识、职业道德、生理条件、思想道德、组织教育能力等综合能力,其水平的提高,带动了推广工作业绩的提高,提升了推广事业的高度,将会带动农业推广工作的全局。
传统农业生产在向现代化集约型转变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现代农业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总的来说,一是有科学工作者的严肃的科学态度,有勇于吃苦、献身农业的工作精神[3-4];二是有广博的业务知识,有一定的社会经验;三是有较强的业务实践能力,有组织群众工作的经验和良好作风。总之,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应是德才兼备、一专多能的综合型人才。
2.1职业道德
道德作为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间相互关系重要的行为准则,其已经成为人类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无论个人的社会分工和职务高低存在何种区别,每个人都具有积极投身公民道德建设的义务和责任,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更应该遵守职业道德,将其作为约束行为的准则。要遵循科学规律,在技术问题上慎重对待,不可轻易按“长官意志”办事,要敢于同传统势力作斗争,敢于坚持科学真理。
2.2业务素质
(1)科学基础知识与实践能力。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应具有丰富的大农业综合基础知识,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等,以及熟练的实用技术,包括土壤农化、果树种植、蔬菜和作物栽培、农业机械、农业气象、畜禽饲养、加工贮存、病虫害防治、家禽疫病预防、遗传育种等,从而更快、更好地适应农村和农民的不断发展进步。此外,农业推广人员还要深入到生产实践中去,亲自动手,发现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使自己了解当地情况,积累实践经验。如果只有书本知识,只(下转第358页)
(上接第355页)
会空谈理论,不会调查研究、动手实践、亲自示范,也就不可能成为合格的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因此,要求农技推广人员不断地学习、实践、总结和更新。
(2)农村社会学知识和社会工作能力。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应加强农村社会学的学习,进而深入了解当地农村的社会组织、领导才能、社会结构、社会生活等实际情况,尤其要熟悉农村干部、群众、青年、妇女等不同类型农民的社会心理行为特点,善于同他们交往,具有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的群众工作能力。
(3)经营管理能力。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应加强经营管理能力的提升,通过收集、分析市场信息,提高自身评价经济信息的能力,以便更好地指导和带动农民。
(4)教育学知识和推广教学能力。农业推广作为向农民传播知识和技术的职业技术教育,推广人员担负着指导农民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应用科学技术知识和经验的重任,就需要具有教育科学的知识和推广教学的能力,推广人员应根据农民的学习特点、生产和农民的实际需要,从中筛选出实用性强的内容[5],理论联系实际地开展示范教学。
(5)语文知识和表达能力。农业推广人员在与农民交流中经常使用语言和文字,其与农民沟通、集体教学、组织讨论、现场示范,均需要采用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语言表达,而新闻报告、调查报告、技术资料、撰写教材、经验总结,也要求准确正确、条理清晰、逻辑性强的文字能力。同时还可以综合利用计算机、录音、录像、电影、通讯等声像信息手段,加强外语学习以扩大信息来源和交流范围。此外,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应具有一定的文娱、体育知识、技巧和技能以便联系农民群众,在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对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较很高,一般要求农业推广人员具很高学历,任用资格要求具备一定的条件。
3素质结构
农业推广人员的素质结构,是指构成农业推广人才素质诸要素的结合方式,它包括个体的素质结构和群体的素质结构。
一是专业结构。农业推广人员的专业结构,指各类专业人才的合理比例。农业推广部门的专业结构应因地而异,以能胜任其服务范围的主产业为主、兼顾其他的原则来合理配备专业人员,达到优化组合。二是能级结构。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能级结构,指各层次农业推广人员的合理比例。目前这种比例失调是比较突出的。三是年龄结构。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年龄结构,指各类年龄区间人员在人才群体中所占的比例。总的原则是承上启下,老、中、青三结合。四是知识结构。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知识结构包括了其个体和群体的知识,在掌握专门技术知识的同时,还应该了解相关学科的知识,同时也要学习一些必要的经济管理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基层农业推广人员的知识和技能越全面越有利于工作的开展。五是能力结构。农业推广人员的能力结构,指各种能力的合理组织,一个好的推广人员个体及其队伍,必须具备多种能力。
4结语
我国是农业大国,我国农业正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由自给自足向高产、优质、高效益发展,农业技术的革新和科技的进步,必然要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加强学习,扎实工作。只有具备一定的素质水平,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
5参考文献
[1] 范以香,徐爱华.如何提高县级农技推广人员的素质[J].中国科技博览,2012(1):279.
[2] 秦方,王凤忠.加强农技推广人员能力建设 促进农业科研发展[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11(2):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