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教师个人能力提升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2-11-12 06:01:42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教师个人能力提升总结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教师个人能力提升总结

篇(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与推进,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旨在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十分不利于学生未来的个人发展,所以本文便对新课改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改进与创新做出简要

分析。

一、重视物理实验教学,改变传统观念

物理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需要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定理得出结论,物理实验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创新精神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经常抱着“走过场”的态度进行实验教学,更有甚者以“实验设备太差不能进行实验”为由来搪塞学生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从而造成了大部分学生动手能力较差、缺乏创新能力的现状。这不仅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目的,也十分不利于学生未来的个人发展。因此,教师在实际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培养学生个人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教学目标,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重视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达到培养全面型人才的教育目标。

二、积极创造实验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由于学生缺乏实验机会使得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理解较为困难,从而导致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学习产生“恐惧”心理。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为学生积极创造实验机会,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进行“光现象”的物理实验时,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实验器材的方式来为学生创造实验机会。首先让学生找一个空的矿泉水瓶,在其底部打一个小孔,然后将塑料薄膜覆盖在小孔处,然后通过小孔观察点燃的蜡烛,并观察在薄膜上蜡烛的成像。在学生观察完后,可以让学生小组之间相互讨论成像的原理以及从中得出的结论,然后选派代表发言,最后教师对实验原理以及现象总结发言。通过这种实验教学模式,在加强学生对“光是沿直线传播”这个知识点理解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效率自然而然得到提升。

三、优化教学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

在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模式下,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以及实验器材的短缺,出现了许多物理实验不能演示或者成功率较低的现象。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创新精神,教师需要优化教学模式,加强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采用分组实验的教学模式,一方面解决实验器材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例如:在进行“凸透镜成像规律探究”物理实验时,为了应对实验器材短缺的问题,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探究。通过小组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动手探究,增强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除此之外,小组探究不仅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按部就班地根据书本上的实验操作进行实验演示,有时候会出现实验不成功的现象。针对这样的实验,教师更需要优化教学模式,积极创新和改进实验操作,提升实验的成功率。例如:在进行“声现象”实验演示时,在验证“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时,由于条件限制,教师很难利用抽气泵将玻璃罩内的空气全部抽取干净形成真空的环境。这时教师应该转换教学模式,将实验演示转换成实例,通过宇航员在航空利用无线电交流的实例让学生充分理解“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的

结论。

四、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

目前传统的考核方式越来越不适应当前的发展需求,其不仅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同时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因此,教师对于物理知识的考查应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对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及动手能力的考查都能客观地反映,让学生意识到自身存在的优点与不足,以便更好地适应学生未来的发展。教师在实际考核过程中,可将成绩分为实验操作以及理论知识两部分,并按照一比一的比例计入总成绩。通过这种考核方式,让学生意识到实验操作与理论知识同等重要,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的培养。

综上所述,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改变传统观念,积极为学生创造实验条件,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还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

发展。

篇(2)

目前,我国数学教师专业化程度普遍偏低,小学数学老师的情况尤为严重,数学教师队伍实现职业化发展是我国教师职业化建设的重要核心内容,教育的发展离不开老师的付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同时老师自身也是一个受教育者,是一个受教育者的成功典范,在教授学生的过程中也会提升自己,这就是一个教师职业化不断进步的过程。

一、提升小学教师的专业素质,加强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完善小学数学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1.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只有老师拥有较高的知识水平,才会为国家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作为教师首先要有一定的学历,这是对老师知识水平的一个肯定。作为数学教师,除了有一定的数学知识外,还要有丰富的教育学科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才能教授学生更多的知识,因为一个问题如果自己都不知道如何解答,那又如何去解决学生的问题呢?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还不够,如何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呢?我想这一问题也是许多教师关心的问题,每一个学科都不是孤立的,有一句老话“数理化不分家”,相信很多人都很熟悉,所以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更应该广泛涉猎各个学科,如物理学科,学理使人聪慧;如历史学科,学习历史能使人明智;除此之外,还应该懂得一些社科人文的知识,这样就会成为一个渊博、受人爱戴的好老师。

2.教师有了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还要有娴熟的专业技能及出色的个人能力,这样才能在教授课程的过程中做到游刃有余。

专业知识水平显示出一名教师的学习能力,是智商的体现;而

出色的个人能力是情商的体现;因此教师应具备一定的个人能力,现总结归纳出以下两个层面:

一方面,在工作教学中每个教师都应具备教学能力即授业解惑的能力,例如,教师首先需要备课,不懂的知识点自己也要学习,因此接受新信息的能力就至关重要;其次在课堂上讲解知识,要尽量做到让更多的学生理解老师讲授的内容,因此语言表达能力尤为重要;另外,课堂上会有学生提出问题,会有一些突发状况,这就要求老师具备一定的应变能力。

另一方面,在课堂之外老师需要组织学生一起玩游戏、做活动等等,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具备一定的组织策划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同时老师也应该多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解决一些学生之间的矛盾等等,此时老师应该具备一定的沟通调节能力。

3.“桃李满天下。”这是一句让所有老师都欣慰的话,教师是一个神圣而伟大的职业,因此对老师的要求也应该更加严格,除了具有知识水平、个人能力外,还要有健康的心理及健全的教师专业情谊。

二、加强初任教学的职业发展,规划职业方向和授课方式

在我国小学中,初任数学教师在教学授课中难免会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没有经验基础,因此应加强初任教师的职业发展,规划好职业方向和授课方式。

1.学无止境,学生如此,老师也应如此,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有学到老、活到老的观念,持之以恒地学习,不断地提升自己。

21世纪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新世纪,科技飞速进步发展、经济快速发展,我们也应该努力终身学习,不断汲取新知识,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才是教师生存的根本,也是实验教师专业化的必经之路。一个人的知识水平、文化程度并非与生俱来,只有通过学校的教育、教师的讲解及自己的不断学习才能达到更高的水平。

所以,我认为小学初任数学教师就应该具备终身学习的观念,成为一个孜孜不倦的求学者,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同时,初任数学教师刚刚步入社会,刚刚投身教育事业中,应把教育事业作为自己的终身事业,将讲台作为自己人生的奋斗舞台,坚持不断学习、在实践中不断成长;同时还应该学习相关的学科知识,如计算机、网络知识等等,不断充实完善自己,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师者。

2.大力加强教师的培训,为教师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如开展校本培训等等。

1989年,为满足学校教学课程和教学整体规划需求,由欧洲国家教师教育协会界定发起的一项培训活动,主要是为教师提供一些校内的培训活动,提升教师的个人教学能力。校本培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即为初任数学教师提供了实践的机会,也帮助初任教师解决了专业发展中的各种问题。

篇(3)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幼儿园教育的普及也愈发需求,但我国公立幼儿园的数量有限,民办幼儿园的出现恰恰解决了儿童上学难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民办幼儿园的办学水平也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呈现多元化和人性化的发展趋势。

民办幼儿园的办学自较大,可以较多的按照幼儿园自己的意愿进行幼儿园的布置,教学方式的设定以及相关活动的开展,这也是民办幼儿园的主要竞争优势,而众多办学亮点的提出和实施,就需要涉及幼儿园的工作人员,更需要一个好的管理体制,即人力资源管理体制。

一、民办园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特点

民办幼儿园的人力资源管理,优势与劣势并存:

(一)激烈的竞争环境

由于民办幼儿园属于民间投资筹建,属民营单位,市场化的企业运行模式,致使民办幼儿园非常注重个人能力以及为单位所创造的价值。在这样的环境下,更加能够激发员工的成长和不断发展,促进个人能力及素质的提升;但激烈的竞争环境之下,往往会造成人员流动量较大,使民办幼儿园的师资队伍具有不稳定因素。

(二)灵活的用人机制

民办幼儿园的用人机制较公立幼儿园来说要更加灵活,人员的去留都是由个人能力说了算,这样,就能够真正的筛选出适合幼儿园发展的人才,而淘汰掉没有能力或者不适合幼儿园发展的员工。这样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但也伴随着很大的问题,就是人员的流动性会随着增加,为幼儿园的发展埋下不稳定的隐患。

(三)优秀人才的自主选拔

民办幼儿园,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人才的选拔和招聘,按照完全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进行统一管理,以高素质的团队来促进幼儿园的快速发展和稳定发展,但另一方面,如果民办幼儿园缺乏相应的人力管理人才,就会影响团队的建立,人员的不齐备和相关位置的空缺,从而影响到幼儿园正常工作的开展。

二、民办园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策略

对于企业的发展,最重要的因素就在于人,人是企业之根本,人为企业创造价值,只有做好对人的管理,才能使企业获得更大的利益。对于民办幼儿园来说,只有完善幼儿园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才能促进幼儿园的教职人员队伍建设,才能够提高幼儿园的整体办学水平,才能够加快幼儿园的发展步伐。

(一)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

作为民办幼儿园,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要学会如何去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如何去培养员工的自我发展和提升的热情。首先,幼儿园应该为员工建立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建立人性化的晋升及奖励制度,提高广阔的发展空间,刺激员工的工作热情。同时,幼儿园还应该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施展空间,将幼儿园中的工作有序的安排下去,让员工尽情地发挥。

(二)加强员工的考核及培训工作

幼儿园本身应该注重对员工的投入,加大培训力度,提升员工的个人能力及个人素质,对员工的投入,就是促进幼儿园自身的成长。因此,对于教师,幼儿园应该定期组织相关教学研讨活动及技术交流活动,要求教师们积极发言,积极参与有关教育问题的讨论,使教师们有一个良好的交流和学习环境。幼儿园也应该注重对员工的关怀和深入,了解员工的困难,并帮助员工解决困难,解决员工的相关问题,使员工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幼儿园的工作当中来。同时,幼儿园还应该加强对员工的考核工作,民办幼儿园是民营性质,所以,应该注重个人能力和个人价值,对于工作能力较差的员工应该予以警告,而长此以往,则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保障幼儿园自身利益。

(三)完善员工福利待遇

民办幼儿园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因此,我们必须完善和优化员工的福利待遇,才能避免优秀人才的流失。福利待遇的完善,要考虑到教育人员的保险和公积金的缴纳、采暖费的发放、节日费用的发放,以及奖金等等,这些都是必要的福利待遇,幼儿园需要按照实际情况进行仔细落实,从而确保教职员工的待遇问题,减少优秀人才流失而为幼儿园带来的相关损失。

(四)加强与高校间的合作

在优秀人才的获取方面,民办幼儿园也可以加强同高校间的合作与交流,方便幼儿园吸纳和获取更多的有用人才。加强与高校间的合作,幼儿园可以为高校提供免费的实习场所,让高校中优秀毕业生前来体现和尝试教育工作;而高校可以将优秀的毕业生推荐给幼儿园,使幼儿园可以不用费太多时间去挑选社会中的教育人才,也能够为高校提供一定的就业率保障,达到双赢的局面。

此外,与高校加强合作,可以为幼儿园教师团队提供进修和学习的机会,可以定期安排教师前往高校参加高级讲师的教育讲座,学习更多先进的教育手段和教育内容,从而达到提升教师能力的目的,促进幼儿园办学水平的提高。

总结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对于民办幼儿园的发展具有非常大的意义。因此,幼儿园管理人员要根据幼儿园的实际情况,采取合理方法,结合循序渐进的原则,不断挖掘幼儿园工作人员的能力,加强优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促进幼儿园整体办学水平及竞争力的提升,使民办幼儿园的发展道路更加平坦,得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篇(4)

一、CDIO工程教育模式概述

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它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联合瑞典查尔姆斯技术大学、林克平大学,以及皇家技术学院等4所高校,共同开发的一种全新工程教育理念和实施体系。它不仅继承和发展了欧美20多年来的工程教育改革理念,更重要的是提出了系统的能力培养、全面的实施指导、完整的实施过程和严格的结果检验等12条标准,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1]构思—设计—实现—运作是现代工业产品从构思研发到运行乃至终结废弃的全生命过程;其工程教育理念是要以此全过程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包括个人的工程科学和技术知识,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团队交流能力和大系统调控等方面的能力。

二、CDIO的12条标准

CDIO不仅继承和发展了欧美20多年来的工程教育改革理念,更重要的是,它系统地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能力培养、全面实施,以及检验测评的12条标准[2]。CDIO标准中提出的要求直接参照了工业界的需求,因而能够满足产业对工程人才质量的要求。

标准1以CDIO为基本环境:学校使命和专业目标在什么程度上反映了CDIO的理念,即把产品、过程或系统的构思、设计、实施和运行作为工程教育的环境?技术知识和能力的教学实践在多大程度上以产品、过程或系统的生产周期作为工程教育的框架或环境?

标准2学习目标:从具体学习成果看,基本个人能力、人际能力和对产品、过程和系统的构建能力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专业目标并经过专业利益相关者的检验?专业利益相关者怎样参与学生必须达到的各种能力和水平标准的制定?

标准3一体化教学计划:个人能力、人际能力和对产品、过程和系统的构建能力是如何反映在培养计划中的?培养计划的设计在什么程度上做到了各学科之间相互支撑,并明确地将基本个人能力、人际能力和对产品、过程和系统的构建能力培养融于其中?

标准4工程导论:工程导论在多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在相应核心工程领域应用方面的兴趣和动力?

标准5设计—实现经验:培养计划是否包含至少两个设计,实现经历(其中一个为基本水平,一个为高级水平)?在课内外活动中学生有多少机会参与产品、过程和系统的构思、设计实施和运行?

标准6工程实践场所:实践场所和其他学习环境怎样支持学生动手和直接经验的学习?学生有多大机会在现代工程软件和实验室内发展其从事产品、过程和系统建构的知识、能力和态度?实践场所是否以学生为中心、方便、易进入并易于交流?

标准7综合性学习经验:综合性的学习经验能否帮助学生取得学科知识及基本个人能力、人际能力和产品、过程和系统构建能力?综合性学习经验如何将学科学习和工程职业训练融合在一起?

标准8主动学习:主动学习和经验学习方法怎样在CDIO环境下促进专业目标的实现?教和学的方法中在多大程度上基于学生自己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活动?

标准9教师能力的提升:用于提升教师基本个人能力和人际能力,以及产品、过程和系统构建能力的举措能得到怎样的支持和鼓励?

标准10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有哪些措施用来提高教师在一体化学习经验、运用主动和经验学习方法,以及学生考核等方面的能力?

标准11学生考核:学生的基本个人能力和人际能力,产品、过程和系统构建能力,以及学科知识如何融入专业考核之中?这些考核如何度量和记录?学生在何种程度上达到专业目标?

标准12专业评估:有无针对CDIO12条标准的系统化评估过程?评估结果在多大程度上反馈给学生、教师,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以促进持续改进?专业教育有哪些效果和影响?

针对CDIO12条标准提出的问题,我校软件专业聘请全国双新人才计划办的软件开发培训组成员和专业课主讲教师一起依据12条标准共同制订计算机软件人才培养方案和相应的考核标准,重构课程教学体系并采用多元性评价把学生的个人能力和交际能力、系统架构能力,以及学科知识融入考核之中。

三、软件人才培养目标

借鉴国内外教学理念,结合本院学生的实际水平,我系组织开展了软件人才培养目标讨论会,明确了计算机软件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具有良好的信息技术与工程素养,能系统掌握软件开发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与基本方法,具备较扎实的专业领域知识,并且能在具体领域信息化建设中从事安全的信息系统设计、产品开发、系统集成的高素质的领域性软件人才。

四、基于CDIO的12条标准的软件人才培养方案

基于CDIO模式,以构思—设计—实现—运行为指导思想,制定培养高质量高技能的计算机软件人才的培养目标,制订符合社会需求的综合应用型计算机人才培养方案。

1.学研结合,定制培养。学科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项目相结合,实现知识、能力与态度一体化;理论、实践、就业一体化。同时保证双师队伍的知识先进性,促进教学内容的改革。打破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把理论知识穿插到具体项目实践中讲解。另外,[4]派遣专业核心课教师到国内外知名大学进修学习、访问、攻读学位与知名企业合作研究,让教师在课堂与工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环境中锻炼成长,逐步建立了一支具有高学历、高技能、高水平并具有丰富的企业背景和教学经验的“双师型”专职师资队伍。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为确保大学生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我校在各教学基地聘请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这些人员都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能根据我校教务部门和教师提出的教学要求,有重点地对大学生的实践教学进行指导。这支兼职教师队伍在指导实践教学中已经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对实践教学的内容和要求十分熟悉,充分保证了实践教学的质量,成为我校指导学生校外实践教学的重要力量

2.产学结合,校企培养。实行学校与企业合作的办学模式,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通过与各大企业合作,建立基于企业的实习基地。实习期间紧紧围绕专业的培养目标,根据企业需求,为学生提供模拟仿真与真实职业岗位环境相结合的实践环境,并且由用人单位和学校建立公平、公正的评价机制,实现企业与学校的无缝连接。

五、基于CDIO的12条标准的课程教学体系

在整个课程教学体系中必须紧扣CDIO教学大纲,体现以项目为主线的教学方式,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坚持“做中学”的原则,真正体现做与学的结合,知与行的统一。课程教学的改革必须围绕专业培养目标进行,通过实践教学、考试改革、开发式教学、案例教学、双语教学、研究式教学等手段,体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严格按照CDIO标准来组织,更好地与工业界、与企业接轨,为学生直接面向企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实践过程中,以能力为导向,全面实施CDIO人才培养理念。

六、基于CDIO的12条标准的考核标准

建立基于过程的评价方式CDIO能力评价标准,要求对学生在CDIO模式的教学中获得的成效进行评估验收,对学生在项目进行过程中进行评价。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分阶段按项目任务、完成的进度进行评价,每一个项目阶段教师都应对学生的完成情况及时做出评价,让学生在得到教师的指导及肯定后,兴趣更浓,学习的劲头更足,让学生在系统架构方面不断进步不断提高。在项目开发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组织评审团对每个项目组成员进行项目答辩,要求公平公正地评价学生的项目成果,教师要对学生的项目进行针对性的点评,帮助学生找出项目的不足,整理开发思路和总结经验。此外,通过互相学习和交流,每个同学对其他同学所做的项目和思路都有所了解。

七、结语

基于CDIO理念的软件人才培养方案在我院实施表明:该方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其自信心和责任感。学生毕业后能很快适应单位或企业的本职工作,受到用人单位和企业的欢迎,促进了学校知名度的提高,实践证明基于CDIO理念的高技能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可取。

参考文献:

[1]陈笑蓉.CDIO模式的软件人才培养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0(23):45.

[2]查建中.“工程教育改革战略CDIO与产学合作和国际化”[J].中国大学教学,2008(5):201-219.

篇(5)

在新型教学观念的引导下,教学工作者逐渐意识到学生才是教学工作的重心,在进行课堂设计中不再仅仅侧重于教师的讲解,而是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及探讨时间,有意识的进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从而实现学习效率的提升。落实以学习为中心的小学数学教学必须满足以下几点:

第一,教师必须完善自身的教学理念,将素质教育纳入教学的范畴。社会对于教师的定位是教书育人,其本质在于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在进行基础知识的讲解中让学生了解做人的道理,帮助学生逐步的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学习观、价值观。教师可以在通过对教学活动的合理安排将素质教学渗透到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以此来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

第二,强化教师的整体素养。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及教学质量的提升与教师个人的整体素养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在以学习为中心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不断的进行个人能力的提升,并且合理的运用较为新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时的进行先进教学理念的学习,有计划性的进行教学内容的填充,让学生养成学以致用的好习惯。

二、以学习为中心的小学数学教学实施过程

教学工作的有效性需要教师做好科学的计划及引导,立足本班级的教学实情,明确各阶段的教学重心,有目的的进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这样方能实现各种教学方法的真正作用。

第一,明确教学内容,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前,教师必须明确本节课程的重心,并通过多种途径来营造适宜的教学氛围。教师可以通过趣味性的提问引出本节课程的知识点,在问题的提出与解决中逐步的加深难度,让学生感受到解题中的乐趣,逐渐爱上数学,变被动为主动,这样可以有效的提升教学工作的效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敢于质疑、创新的行为给予表扬。

第二,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自主学习更加侧重的是学生自发的参与到学习中,这对于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工作会提供较大的便利。在该阶段,教师可以通过相关例题的讲解帮助学生进行原有知识的巩固,并适当的引入新知识点,巩固学生的数学基础。站在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学生对于自身较为熟悉或者感兴趣的话题会投入更多的精力,教师可以适当的借鉴生活中的示例进行引导。如生活中较为普遍的消费行为,其中就包含了基础性的加减、乘除计算,可以让学生站在店主的角度进行利润计算,可以实现数学教学的生活化,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合理把控,有选择性的进行教学方法的调整。小学阶段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比较有限,因此,片面的依靠学生自主学习是不可行的,教师此时必须进行制定较为科学的教学计划,并调整教学方法。目前运用较为普遍的小组探讨就非常可行,教师可以通过对小组长的选择辅助教学。在小组探讨的过程中,可以有效的锻炼学生的管理能力、组织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观察,从中了解到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把握情况,从旁加以引导。教师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找到学生的亮点,进行鼓励和表扬,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同时,适当的调整教学的进度及方法,做到因地制宜、量体裁衣。

篇(6)

行为引导是以行为和工作任务为主导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行为引导教学法主要是在实践应用中关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个人素质等多个方面,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已成为职业教育中的一种新思潮。行为引导教学法开展至今,已被各国职业教育界与劳动界的专家所推崇。行为引导式教学实行之前,原始教学方式过于注重对学生传授理论知识,让学生只是一味地、被动地学习单一的基本理论,操作技能完全没有被重视。因此,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暴露出其弊端,学生动手能力、独立工作实践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的匮乏是实行行为引导式教学的关键。

2.行为引导式教学的特征

行为引导的最基本特征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进行理论与行为技能的双重提高。一是能够培养学生的自身行为能力。部分学生受灌输式学习的影响,已经丧失了大部分的自我创造、创新能力,行为引导能够帮助他们在实践中获得实践动手能力,面且有助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二是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在实践中,很多问题都是学生们通过合作来共同完成的。学生们通过与同学之间的沟通,既可以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又能以满足大部分人的要求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行为引导不仅能够帮助个人提高能力,而且能够由个体到团队,使每个人的能力团结到一起,取得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二、行为引导式教学在中职财会教学中的应用

“行为引导”教学方法的主要内容有“大脑风暴”教学法、案例分析法、项目教学法等方法。方法虽然不同,但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行为能力、行为技能。下面,以中职财务会计教学为例,分别分析行为引导的各种方法的特点。

1.“大脑风暴”教学法

主要方法是教师提出一个课题,在教师不提出任何评价的前提下,学生自由地发表个人的意见。教师必须要鼓励学生尽可能有创造性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并且引导学生充分进入课题研究。提出想法的过程中,教师或者其他学生不应该对其思想和建议立刻发表评论,以防止教学方法的失败。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并且对每个人发表的意见进行归纳分析。

2.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多是以一个实际的问题作为教学基点,教师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充分分析,在分析过程中遇到困难要独自进行研究反思,善于表达自己独到的看法,并且通过自己的反思将得到的理论联系到实践中。案例分析法的应用,尊重了学生的个人观点,避免了学生在学习中因为其他人的偏见而产生自卑心理,从而使学生建立自信心。同时,能够激发学生的潜力,最终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大化。

3.项目教学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指教师只提出一个项目,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完成该项目的教学方法。例如,教师以财会教学中的“存货清查”作为项目。首先,教师创造工作的环境,让学生感觉自己已经是一个财会人员,并利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播放各种不同表单的填写流程,进一步介绍存货清查的流程以及要点。接着,教师提出任务并让学生说明任务完成的效果。学生可利用个人物品作为存货,在学生拿到仿真存货明细和真实会计凭证后,教师提出任务:进行清点,填写盘点表;填制存货实存账存对比表;填写记账凭证等。然后,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组,以小组为单位分别进行不同的任务。最终,教师让学生实施各小组的项目计划。项目教学法不但能够提升学生的行为能力,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保证学生在团体中发挥出个人能力。

三、结束语

总之,行为引导式教学作为一个新兴的教学方式,其不但能提升学生的行为能力,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与从前的教学方式相比,学生从系统地被动灌输,到自主学习实践,可以说以行为引导作为主导教学方式在教育史上是一个质的飞跃。所以,教师要加强行为引导式教学的开发,让更多的学校实行这种授课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个人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实现更大的人生目标。

作者:刘瑛 单位:湖南省衡阳市职业中专

参考文献:

[1]李素贤.新课改背景下关于如何改善中职会计教学效果的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08).

篇(7)

关键词 初中体育;小组合作学习;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06-0090-02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传统的初中体育教学方式逐渐显现出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对于初中学生体育学习产生了一定的阻碍性因素,对初中体育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势在必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改善传统体育教学方式中的缺点和问题,丰富初中体育教学的内容,激发初中学生的体育学习热情,使初中体育教学活动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对初中体育小组合作学习策略进行分析和研究,希望能够对初中体育教学活动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和借鉴意义。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准备阶段:更新教学观念,合理划分小组成员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利用小组合作策略开展体育教学活动,首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进行科学的小组成员划分。在传统的初中体育教学中,多数教师会采用“体育知识讲解—体育动作示范—自由练习”等模式来指导学生进行体育学习。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体育学习热情度较低,同时在自由活动的时间里,很少有学生能够遵循教师的指导进行积极的体育技能训练,致使体育课程中很多时间被白白浪费。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体育教师要注意更新教学观念,将现代教育观念和素质教育理念融入于初中体育教学活动当中,注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个人兴趣进行小组成员划分,或者结合学生的个人能力进行小组成员划分等方式,合理划分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员,保证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公平性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开展之前,教师可以首先通过一定的体育技能测试,了解当前每一位学生的实际体育技能掌握水平,将学生科学地划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和差等生三个层次。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将优等生、中等生和差等生按照1︰2︰1的比例进行科学分配,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或者小组比赛时的公平。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阶段: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组合作教学的实施阶段,教师要注意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热情,告别以往单一而枯燥的教学活动,营造生动而有趣味的课堂教学模式,真正使初中体育教学活动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初中体育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通过创造一定的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良好的活动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活动参与欲望,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感受体育学习的乐趣。在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之后,教师可以结合体育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性格特点,设计小组合作活动情境。

例如,在指导学生对排球“垫球”技能学习完成之后,教师可以创建比赛情境,组织每一个小组的成员进行“垫球”练习。在小组中,每位成员都必须完成垫球并传给下一个小组内的成员,进行“垫球接力”比赛活动。在最快时间内完成全员垫球的小组为优胜小组,教师可以给予鼓励和嘉奖,或者惩罚输的小组进行表演,增加游戏的娱乐性和竞技性特点。

在指导学生对篮球技能学习一段时间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比赛,可首先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播放在NBA比赛或者一些大型篮球比赛中的曲目,组织学生模拟正式的比赛入场仪式入场,教师充当裁判的角色,并保证裁决的公平性。这种小组合作训练方式,能够在充分展现学生个人能力和篮球技能学习质量的同时,不断提升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和小组合作能力,培养学生形成一定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总结阶段:创新评价模式,完善体育教学体制

在初中体育小组合作教学完成之后,教学评价阶段也是学生体育学习和课堂总结的重要时刻。教师要注意充分利用课堂总结的时间,组织学生对本堂课程学习的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提升学生对体育知识的学习和记忆能力,并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在实际训练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给予学生更多的思维启发和引导。

例如,在体育课程结束之前的5~10分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内容的总结。在课堂内容总结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本堂课程中所学习的体育知识进行梳理,对于学生在实际训练中的表现进行点评。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以往单一用“好”或者“不好”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的方式,要注意针对学生的具体问题,采取针对性的评价意见,多鼓励、少批评,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信心和学习欲望。比如,教师可以利用“你在活动中表现的非常棒,但是如果能在传球的过程中,更加注意手力度的把握,我相信一定会更棒的!”等话语对学生进行评价。

另外,在初中体育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最佳精神奖”、“最佳合作奖”等多个奖项,根据学生们在合作活动中的表现进行颁奖。这些奖项可以由教师进行科学分配,也可以由学生之间进行选举的方式进行。这些奖项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支持和信任,不断提升学生体育学习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为初中体育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体育教学活动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改善传统的初中体育教学中,在“体育知识讲解—体育动作示范—自由练习”等模式下,学生的体育学习消极情绪。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丰富初中体育教学的内容,激发初中学生的体育学习热情和体育学习动力。在初中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准备阶段:更新教学观念,合理划分小组成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阶段: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小组合作学习的总结阶段:创新评价模式,完善体育教学体制三个方面,灵活开展初中体育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不断提升学生的体育技能掌握水平,在充分展现学生个人能力和技能学习质量的同时,不断提升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和小组合作能力,培养学生形成一定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团队协作能力,展现初中体育教学的价值。

参考文献:

[1]余发林.导学、自主、合作,让课堂更加精彩─—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足球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J].体育世界(下旬刊),2013,(3):154-157.

[2]王丽.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研究——以乌海十中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为例[J].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5):1-65.

[3]范士红.《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也谈综合课程实施中教师的专业发展[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1,(11):107-109.

篇(8)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1-0062

一、翻转课堂及实施优势

翻转课堂理念源于国外,其主要的实施路径是学生通过教师讲解视频的观看大致了解教学的内容,然后在课堂上以个人实践为主,教师引导为辅的方式来实现角色的转换,这种新型的教学理念给予了学生较大的尊重,且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非常有利。

与传统的英语教学相比,翻转课堂可以实现课堂的延伸,对于高效教学课堂的构建十分有利,同时,在师生关系的改善上也很有帮助。教师可以利用现有资源将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资料进行共享,学生也可以通过有效的沟通来了解自身的不足。从翻转课堂的实践现状分析,我国教学工作者对于翻转课堂的研究时间较短,这种教学方法与我国部分教学方法存在较大的共性,翻转课堂最大的特点在于对信息技术的依赖度较高,学生可以通过课前的预习与观看提高阅读效率,进而以积极探讨的角度参与到阅读教学中,这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大有帮助。

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翻转课堂的实现策略

1. 遵循翻转教学的原则

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中的重点,但是在具体的教学中也需要做好听力、写作、口语等能力的培养。在实施翻转课程教学前,教师需客观分析班级学生的学习现状,明确本节课程的教学重点,做到主次分明,同时,给学生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及任务,合理利用课堂时间,实现学生个人能力的提升。重视课堂总结及教学方法的选择,适当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及实用性,增强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2. 重视教学视频的录制

(1)按照教学目标选择录制内容。教师需做好充足的课前分析,明确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确保视频内容的完整性,同时,针对不同学生进行重难点知识点的细分,按照个人的理解将学生自主学习中可能存在的误区进行分析,确保学生能够在视频中捕捉到所需的讯息。本次以 “go on vacation”为题展开研究,教师可以通过几种交通工具的讲解引入本届课题,教学的重心在于引导学生利用现有知识进行个人旅游经验的分享,学习新词汇、新语法,独立完成课后练习。

(2)通过教师的分析设计效果分析表,供课后评价使用。

(3)课前进行教学视频的共享,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在本节课程开始之前,教师需通过相应平台进行视频资料的共享及评价表格的发放,让学生在没有讲解的前提下做好预习功课,同时,将自己无法领悟的内容记录下来,便于课中提问。

(4)做好学习评估。学生在教学视频的引导下可自发对本次学习的效果进行评估,按照评价表的标准进行统计,教师可以通过评价表的回收找出不足,并通过课堂讲解的形式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逐一讲解,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3. 利用课堂讲解,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在该阶段,教师需重视课中的沟通,解决学生的疑问,在学生提出个人的疑问时,教师必须予以肯定,然后耐心地进行讲解。本节课程中运用了大量的不定代词及过去时态,如anyone、anywhere等,在翻转课堂的实践下,师生可以就不同不定代词的使用方法及时态表达进行探讨。此时,教师可以通过小游戏的形式来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点的巩固,需要注意游戏中所使用词汇的范围,保障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进来。

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将别人的度假过程以图片或者视频的形式呈现出来,引导学生分享个人的度假感受与见闻,同时适当引导学生注意讲解中的时态表达及特殊句型的应用,这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及表达能力的提升也非常有利。

本环节通过听记,速读和精读关于“go on vacation”的材料,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听力,而且可以通过快速记忆的方式让学生对文本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培养学生多渠道、迅速及时地获取文本关键信息的能力,为后面的第二课时和书面表达做好铺垫。在课堂教学的最后环节,笔者给每位学生下发一张当堂反馈练习,练习中有在句子中写单词、单选和翻译句子等有代表性的题型,结合前测中的典型问题和针对当堂反馈练习中错题,笔者一一进行了点拨,帮助学生巩固本课时的学习内容,并对本课进行了总结。

4. 课后巩固,问题追踪

经过课堂上的反馈练习以及同学、教师的帮助和指导后,如果有些学生仍对某些知识点有疑问,教师可以针对个别学生进行“问题跟踪”,进行一对一的面授。教师也可以针对课堂上普遍存在的问题和知识重难点,面向全体学生编制“问题卷”再次上传到视频上,从而完成问题到解答,解答到问题,全面解决问题的循环式翻转课堂。

三、总结

篇(9)

“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变了当代大学生所处的社会信息环境,高校管理者与指导教师必须把握时代精神,改进指导方式,吸纳更多可利用的有价值的教育资源,构建信息化在线指导与互动交流体系,让负责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的辅导员、指导教师在线上与大学生进行“一对一”“一对多”的互动,让获得个性化指导的大学生能准确把握个人的就业优势,选择合理的职业发展目标,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制定完善的就业规划。“互联网+”时代,高校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模式必须得到结构性调整,指导教师应秉承现代化就业指导理念,在社会实践中总结不同专业的学生积累的就业创业经验与反面教训,克服经费、场地环境等各种制约因素,提升学生对指导工作的满意度,强化学生的自主就业能力。

一、“互联网+”的内涵与基本特征分析

“互联网+”是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普及后形成的特殊媒介环境。21世纪以来,媒介传输格局与数据分析技术高度更新换代,社会生活方式发生变革,网络空间内部逐步形成了全新的产业形态,各类传统实业经济逐步与互联网技术融合,高技术含量的信息科技开始在多个社会生产行业获得广泛应用并逐步扩散到其他领域,这一过程被称为“互联网化”。云计算技术、数据分析技术、物联网技术等先进技术的演化发展改变了社会信息环境,降低了网民获取社会信息的难度,我国社会网络普及率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逐步提升。“互联网+”时代的本质性特征在于,网民能够使用成本较低的数字化设备中内置的云计算服务功能、数据处理功能,面向其他网络用户释放自身掌握有价值的社会信息,突破传统社会媒介网络的限制,构建全新的信息传播路径。而“互联网+”时代相比其他时期更为注重技术创新,在不同平台的虚拟空间中,网络设备的使用者能够汇聚来自不同领域的新元素、新技术,自行搭建完善的信息反馈机制与资料分享网络[1]。我国高校就业创业指导教师必须把握“互联网+”时代的本质特征,在教学指导工作的不同环节贯彻“以人为本”的现代化教育理念,适应时展和全新的信息环境,顺应社会大环境中的就业市场变化趋势,利用互联网技术搜集不同行业的就业信息与可利用的创业素材资料,让高校学生认识到在就业创业过程中使用大数据技术等先进科技的必要性[2]。

二、“互联网+”环境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分析

(一)正面影响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我国高校学生可以通过合理使用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在开放性的网络空间中寻找自身感兴趣的工作岗位,查询行业龙头企业的用人标准,评估个人职业竞争力,从多个数字化招工平台上获取最新的高匹配的人才招聘信息。大学生在网络时代能够获得更多容易把握的工作机会,基于个人在网络平台上搜集到的信息,制定较为严密、合理的阶段性就业计划与求职规划,寻找个别较为热门的朝阳产业所提供的管理型、技术型岗位,发现更多与互联网产业有密切关联的工作,在网络空间中与各大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进行深入互动交流。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获得了更大的选择权与议价权,能够在线上与用人单位的领导、部门负责人进行“一对一”的沟通,并在遭遇困难问题时,向就业创业指导教师征求意见或寻求帮助。多数与互联网产业有关的工作薪资待遇较好、能够满足部分高校学生的求职要求,受到了高校应届毕业生的欢迎。高校学生能充分发挥个人潜能,抓住就业与创业的机会,汇聚多种可利用的创业要素,如与风投资金、技术供应商合作等,在网上申请创办各类互联网企业,锻炼个人的创业能力与经营能力。在“互联网+”时代,国家有关部门每年均会颁布针对大学生创业活动的优惠政策,如税收层面减免营业税、印花税等税费,对技术密集型企业提供免费维护服务等,为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创业条件。此外,高校大学生可以定期参加网上召开的互联网产业招聘大会,将自身档案录入数字化人才市场中,选择个人能够胜任的岗位投递简历,在招聘平台上搜集各个企业的资讯。就业指导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帮助,使之获得专业性的指导,积累个人工作经验,锻炼其信息搜集能力与判断力,并根据各类招聘网站上的信息来衡量企业的资质与发展前景[3]。

(二)负面影响

互联网上充斥着大量未经证实的虚假信息,企业招聘资料的核查成本较高,多数高校学生的信息素养不足,缺乏足够的社会经验,无法自行建立配套的信息管理机制,很容易忽视辅导员与就业教师的指导,自行决定个人实习单位与创业方向。目前,我国网络人才市场的监管机制还不健全,部分不具备人才招聘资质的企业在数字化招聘网站上大规模投放招聘信息,误导了许多高校学生,使之浪费了时间与精力。部分高校学生受到互联网上的不实信息诱导,错误地认为所学专业不具备就业前景,难以实现个人职业发展目标,因此逐渐丧失了参与就业创业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创业进程处于停滞状态。多数高校学生并未接受严格、系统的求职能力训练,创业竞争力较差,无法与其他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优秀专业技术人员竞争,缺乏普遍性的工作经验,对自身的社会价值、工作能力强弱缺乏直观、准确的认识,容易被个别错误言论所诱导。指导教师必须依托客观环境,制定科学、合理的指导措施与创业能力训练计划,让学生在尝试性的创业训练中积累具备普遍性的工作经验,并搭建较为完善的创业团队组织框架,降低高校学生进入社会创业的难度[4]。

三、高校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模式的缺陷分析

(一)高素质师资力量不足

目前,部分高校的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多由负责学校内部管理工作的教务人员负责处理,此类教务人员并未在社会生活中积累大量可用的求职创业经验,对“互联网+”时代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趋势缺乏了解与准确认识,很容易在就业创业指导工作中误导部分大学生,使之走向错误的就业道路。负责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的教职人员队伍中专职人员较少,多以兼职形式负责此项工作,专业性较差,导致就业创业指导活动无法传授给高校学生更多有价值的知识与经验。部分担任指导工作的教务人员不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不会使用复杂的网络设备搜集各类行业招聘信息,只能够依托理论教材讲解教学大纲中的知识与脱离社会现实的求职技巧,就业创业指导工作无法在线上进行,大多在线下实体课堂上开展,教学时间较少,不具备可持续性,无法有效地发挥指导作用。新时代的高校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必须选择线上工作模式,利用互联网技术给予高校学生不间断的指导与帮助,以了解不同类型学生的特长、工作风格、思维方式,明确高校学生的个人能力结构与能力发展趋势,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深入交流,在线模拟各类求职活动,提高高校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信息搜集能力[5]。

(二)未能建立完善的数据搜集与分析机制

国内大多数高校未建立较为完善的信息搜集机制,对人才市场中部分用人单位针对工作岗位所提出的能力要求缺乏了解,只是要求学生在毕业后定期填写个人就业信息,并未针对部分高速发展的行业,缩短不同频次的数据搜集活动的时间差,导致高校就业创业指导教师只能在教学活动中使用落后3年~5年的行业数据与就业信息,此类信息的时效性较差。高校的数据搜集能力不足,难以满足多数学生的信息使用要求。由于缺乏可用数据,指导教师无法根据历史数据分析最近的不同类型、不同专业学生的就业意愿与创业能力,不了解社会生产体系中对个别专业人才的需求在最近一段时间内发生的变化,就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较差,实效性不足。指导教师并未合理使用技术设备分析可利用的数据资源,未能认识到就业创业数据的使用价值,教师的数据分析能力与辨识能力较差,导致就业创业指导工作不符合学生的个好与认知方式,客观上阻碍学生正常就业。

四、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模式的创新路径

(一)转变就业指导观念,优化教学环境

传统的高校职业指导理念已不能满足网络时代大学生的实际需要,教师应准确把握“网络+”的基本特征,创新职业指导理念,增加更多的职业指导实践课程,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例如:在职业指导的发展过程中,高校通过网络平台获取行业发展现状数据,如就业率、行业平均工资、发展前景等。基于这些信息,大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从而开展有针对性的网络学习和实践,是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可以全面推动大学生就业指导观念的创新。通过使用网络技术和设计相关软件,学生可以构建一个具有模拟功能的创业环境,改进和调整项目计划。创业环境模拟是一种以创业为导向的实践活动形式,它可以使学生在网络环境中积累创业经验,教师也可以发现学生创业能力存在的问题。与传统的创业指导理论相比,它可以为学生的创业实践提供指导,高校应进一步加强相关方面的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加完善的就业指导和服务。

(二)采用实用性信息搜集方法,记录各类就业信息

担任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的教务人员必须合理运用各类信息化技术设备,在网络上搜集不同领域的就业资讯与数据。根据实际情况,教师必须选择性地使用高性能的数据分析设备与网络设备,做好人才招聘信息的分类与加工工作,评估高校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展现的个人能力,如信息搜集能力、判断力、语言交流能力等。将学生所具备的各方面能力与网络上不同行业的人才招聘要求相匹配,找到最适合不同类型高校学生的工作,制定具备可行性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引导学生主动使用各类技术,记录具备一定参考价值的就业信息与创业资料,找到于人才市场与网络劳务交易平台的用人信息,构建属于自身的个性化就业竞争力、创业能力模型。指导教师必须结合高校学生的个性与兴趣爱好,找到学生能够理解的指导方法,让学生逐步树立正面、阳光的职业观。立足于互联网空间,指导教师必须给多数学生提供在线指导,定期询问学生的个人能力发展情况与求职进度,为其提供更多可利用的社会资源。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在线上完成个人能力评估测试与心理测试,鼓励学生结合个人求职需要,获得具备较强针对性的指导。

(三)建立虚拟化服务评价体系,搭建就业指导平台

为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的实际效果,强化作为指导教师的教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高校管理者必须集中资源,建立跨平台的综合评价体系,定期调整评价体系中的各项基本参数,拓展高校学生表达自我的渠道。以学生反馈的个人意见作为基础评估指导教师的阶段性工作成果,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建立统一的智能化意见反馈平台,让接受就业创业指导的高校学生在线评分,根据个人学习体验与在社会实践中获得的就业创业成果,评估教师所提供指导的实际价值。校方还应清退学生满意度较低的指导教师,奖励满意度较高、获得突出指导成果的教师。指导教师应主动与教务部门、用人单位人力资源部门进行合作,进一步完善指导效果评价标准体系,为需要帮助的高校学生提供全方位的高品质服务,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找到自身能够胜任的理想工作。校方要根据大部分学生的要求,搭建数字化智能管理平台,以便整合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招聘信息,并将社会上大多数专业对口的企业所的招聘信息发送给学生。在智能化管理平台上,校方可以建立数字化社区,在网络社区中,让学生与指导教师深入讨论政府所颁行的各项就业创业优惠政策,提升各类行业信息的传播速度,完善此类就业创业平台的基本功能,为其添加在线意见反馈、专家咨询、资料查询等功能。高校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爱好与求职意愿,搜集平台上汇聚的行业用人信息,而且,管理者可以将学生无法独立解决的求职创业问题与问题的答案刊登在网站的求助界面中,并允许学生在社区中建立虚拟化的电子档案,记录个人求职经历,与其他网友共同分享个人经验,全面强化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校方应及时根据平台用户提交的意见调整平台的运作模式,争取满足所有高校学生的信息需求。

篇(10)

【中图分类号】G640

一、前言

高等教育承担的是国家高级人才培养的重担,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深入,生源的竞争演化为高等院校实力的竞争。民办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后起力量,在竞争中凸显的问题集中在师资力量上。正如我国著名教授周培源所言,“一所大学办得好或不好,其水平如何,它的决定因素或根本标志之一乃是这所大学的教师阵容。”民办高校的发展历史不长,其师资力量与公办高校相比本身就存在缺陷,比如师资的数量、结构、稳定性等。一方面要稳扎稳打的发展,一方面又有关键因素的制约,民办高校自身将越来越多的精力放在了自有师资队伍的培养上,而各方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也将目光投到了民办高校师资的评价上。

师资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除了基本的数量、结构之外,还有众多的影响因素。作为一个综合体,民办教育的研究者不能简单的从某一方面来判断一所民办高校师资的优劣,而且作为民办高校自身也不能单从某一方面入手来加强本校的师资建设。本文试图从资源安全角度将民办高校师资做初步的定量研究,通过选取评价指标和构建评价体系给民办高校师资的客观评述和内部建设提供参考。

二、民办高校教师资源安全评价的概念性评述

在引入师资评价指标之前,我们先简单了解一下资源安全这个概念。资源安全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以持续、稳定、及时、足量和经济地获取所需自然资源的状态,主要包括水资源安全、能源资源安全、土地资源安全等方面。换句话说,这些自然资源的状态会影响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同理,师资的安全性也直接影响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从资源安全的内涵中可以看出其制约因素包含可持续性、稳定性、足量性,而这些因素在高校师资评价中占有重要地位。

可持续性从广义上来讲,是能够保持一定的过程或状态。高校师资的可持续性可以简单定义为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教学质量的提高,自有师资资源能够满足学校教学和科研需求的状态。可持续性是一个综合状态,它需要分解为若干因素进行分析。

亨利・法约尔在其开创性的管理学著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中提出了“人员稳定”作为十四条管理原则之一。民办高校的师资稳定是民办高校内涵发展的困扰因素之一。因为从高校教师这个职业来看,要求教师个人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才能适应学校的整体发展,如知识广度与深度、教学能力、教学方法、科研能力等,这些素质的具备与提高都需要教师个人通过较长时间的教学和科研实践。没有教师队伍的相对稳定,那么整体师资的水平将始终停留在较低层次,长此以往,势必成为民办高校内涵建设的阻力。

民办高校办学时间短,发展历程较为复杂,长时间以来均以非本校教师作为教学的主要力量。但随着民办高校由规模发展转向内涵发展,自有师资的比例应呈现逐步提高的趋势,最终将扭转以非本校教师为主的局面。但同时要考虑到,自有师资的配备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应当将自有师资力量的足量性分成几个阶段来考察。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将民办高校教师资源安全定义为,一所民办高校中可以满足其教学、科研以及学校规模和层次发展、变化需求的师资配备状态。

三、民办高校自有师资安全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民办高校师资安全性评价大体分为两个个步骤,分别是确定评价的指标体系以及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值

(一)评价指标的选取

民办高校的自有师资受学校性质所限,其影响因素更具有综合性,考查中不能仅限于国家相关的评价指标。本文参考大量研究成果,并采取专家问卷调查的方式,确定了三层三类的综合评价体系。问卷调查的对象是多年在民办高校从事一线教育教学管理的专家。在问卷调查中,各位专家结合各自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从初始指标中选取并推荐了18个三级评价指标。(见表1)

表1:民办高校自有教师资源安全性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

1.自有教师的基本状况

自有师资基本状况是民办师资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评价的基本因素,也是决定性因素,考虑到民办高校现实教育教学中师资的配备情况以及管理体制的灵活性,在该级指标下本文选取了教师占比、教师的年流失率等因素以适应民办高校的特殊性。

2.教师个人条件

教师个人条件的是民办高校师资发展的潜在因素,未来民办高校的竞争力将主要体现在师资实力上,师资实力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离不开教师个人能力的提升,每一个教师能力的提升最终将成为合力来支撑整体师资实力。教师个人能力集中体现在教学效果、科研成果、知识积累等因素上,同时民办高校多以应用型为主,因此评价教师能力还要考虑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经验,因此在该指标下本文选取了教学能力、科研能力、自我成长能力、行业工作经历等三级评价指标。

3.学校客观条件

学校客观条件是营造民办高校师资可持续发展外在环境的必备条件,也是维持民办高校师资稳定性的关键因素。从物质生活方面看,民办高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生活水平直接与其所获得的待遇呈正相关,因此在考查民办高校师资可持续发展的外部环境时,首先要考虑教师的收入水平。其次,教师个人能力的提升也要有学校给予的外部条件,比如对科研、教学的支持力度,对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规划与引导,对教师成就的奖励等,因此本文选取了年收入状况、教学科研条件等基本条件指标和归属感、考核和激励制度等综合条件等三级指标。

(二)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1.层次分析法简介

层次分析法是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萨蒂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系统分析方法。其基本思路是将整体问题按类别和层次分解成若干个具体问题,构建一个数学模型。然后,对模型中的每一级别因素的重要程度,根据人们的经验判断给予一个定量的表示。最后,按照数学方法计算出各因素相对重要性的权重值,从而得到最低层相对于最高层的相对重要次序的一个组合权重值,以此作为评价的依据。所谓权重,是表示因素重要性的相对数值。层次分析法充分利用人的经验和判断,并结合数学方法,具有实用性、系统性、简洁性等优点,大量运用于各类评价和决策的研究及实践中。

2.评价指标权重系数确定的步骤

(1)制定和发放专家问卷调查表,对各指标的重要程度征询意见

其中标度范围为1-9范围的5级标度是心理学家根据人们区分信息等级的极限能力为7±2制定的

本文通过实地访谈方式向专家发出调查问卷,让专家对指标体系简表中各个指标按重要性进行排序。专家给予了认真的评判,课题组对专家的意见进行了统计,构建了各层次指标之间的判断矩阵。

(2)构造一级指标判断矩阵及一致性检验

①对判断矩阵列向量归一化处理

②用算数平均法计算出矩阵的特征向量w

③计算最大特征根λ

根据公式Aw=λw可得λ=1/3(1.8/0.6+0.6/0.2+0.6/0.2)=3

④进行一致性检验

一次性检测指标

查表得随机一致性指标RI=0.58

随机一致性比例CR=CI/RI=0/0.58=0

所以一级指标A、B、C的权重分别为0.6、0.2、0.2。

(3)构造二级指标判断矩阵及一致性检验(略)

(4)构造三级指标判断矩阵及一致性检验(略)

根据上述步骤,逐一确定各分层权重,并根据分层权重确定各指标的总权重值。总权重值是各分层权重的乘积,如A11的总权重=A11(0.545)×A1(0.667)×A(0.6)(见表1)

通过权重表可以看出自有教师的数量、流失率、学历、职称、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年收入状况、考核激励制度等是民办高校师资安全性的主要影响因素。这说明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在保证量的同时,还要从教师个人能力、素质的培养、学校内部条件、环境的完善等方面加大投入,但需要明确的是自有教师的数量是保证民办高校师资安全的首要因素。

四、结语

本文构建的民办高校自有师资安全性评价指标体系可以用于横向评价和纵向评价,即不同院校间师资的评价以及同一院校不同时期师资的发展性评价。但该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指标内涵需要进一步完善。目前的参考标准仅是我们初步研究及相关经验的归纳总结,更重要的是提供民办高校师资评价的思路和理念。该指标体系的进一步科学化、可行化,是需要在特定的机构和团体的组织下,进行试点应用,根据试点的评价结果,广泛的征求民办高等教育领域的专家意见对其进行修订与完善。

项目名称:民办院校教师资源评价与开发。项目编号:20112229。项目来源:山西省教育厅。

参考文献

[1]基于激励理论的人力资源稳定开发策略[J].陈风强.商业研究,(2005),22

[2]我国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的生存困境及现实对策[J].龙宝新.高校教育管理,2012(7)

[3]构建基于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的文献信息资源评价指标体系[J].杜占江,王金娜,肖丹.现代情报,2011(10)

[4]师资队伍学缘结构的定量评价方法[J].张立平.辽宁教育研究,2007(3)

[5]基于APH分析的教学型师范院校体育教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许金生,饶平,马勇.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12)

篇(11)

为了增强外语教师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教育思想,促进英语教师个人成长,本文分析了当今创新教育背景下阻碍外语教师个人成长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教师在新课改中重要作用

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在教育活动中起着支撑、表率、指导作用,因此,要求教师的才能是全面而稳定的,而且必须对教育对象具有潜移默化的力量。教师个人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他们受到的家庭与环境影响的优劣、受教育的程度与质量、所形成的思想品德和思维方法的类型以及平时学习、思考、积累的力度与勤奋程度等因素。教师的素质决定了他们在教育事业中发挥的作用。

二、影响教师个人成长的因素

教师专业成长是一个很长期以来没有彻底解决的问题,其影响因素有很多。正确认识教师专业成的影响因素,探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解决策略,对于教师自身的发展,有十分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促进新一轮课程改革,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教师专业成长的影响因素中既有家庭、社会、学校的影响因素,又有教师自身的因素。

第一是家庭因素影响教师的专业成长。家庭成员的支持,家庭的物质条件,家庭里个成员之间的关系好与坏,家庭成员的态度和价值观,一个家庭对教师职业的看法,家庭的等因素也发展都影响着教师的专业成长。

第二主要是学校。学校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场所,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主阵地。学校的自然环境、人际环境、文化环境、管理风格、制度建设、工作氛围等,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起着重大的影响作用。学校是否营造一个敬业乐业、进取有为的成长氛围,是否制定目标规划、明确教师的培养要求,是否使教师明确自己的基本职责,是否唤醒、激发教师的自我发展需求,是否搭建舞台促进教师的成长等等,将直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水平有很大的影响。

第三是社会因素。社会的发展,全社会对于教育与教师的地位与价值的认识和看法,教育改革与发展对教师的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培养和发展的政策导向、奖惩机制、教育经济制度及政策法规等,作为社会环境因素影响着教师的专业成长。但是,优越的物质条件,政府对教育的重视,全社会对教师的尊重,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教育部门的重视和引导,将为教师专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同时,个体因素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最直接、也是最根本的因素。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职业价值认同、成就动机等等,是从根本上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其一,“职业认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师的教学方式、成长方式和对待教育的态度,从而影响到教师专业成长。教师如果能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认同,并理解其所从事工作的意义,就能产生责任感和光荣感,同时也促使他们思考:以什么样的素质来完成好工作,怎样完善专业素质、加快专业成长等问题。所以,教师的职业认同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所在。

其二,没有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就很难有教师理想的追求,难以有自我潜能的挖掘,也不可能有教师的迅速成长。因此,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根本。

其三,提出新问题也是关键,成就动机是人们追求卓越、力求成功的一种内驱力。教师如果有很强的成就动机那么他们就会主动要求发展。很显然,教师是否具有强烈的成就动机直接决定着其是否具有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其四,学校在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教师专业成长离不开教学,教学无法脱离学校。学校不仅是培养学生的场所,而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地。学校应该具有使学生和教师都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功能。教师所在的学校就是其专业成长的主要环境。

三、教师提高创新性教学能力的途径

(一)积极参与团队,提高研究水平。为促进教师队伍的建设,学校都建立了各种类型的学习、教学、合作或科研团队,教师要积极参与团队的活动,使团队成为提高教学、科研能力和进行专业发展的良好平台。也可以依靠教研室的团队力量,定期集体备课、教学研讨、相互听课、举行公开课,进而提高研究水平。

(二)认真参加培训,更新教学观念。为了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学校、省市或国家会定期举行各种相关的培训、讲座、研讨会或是各种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证培训,教师通过参加培训,能集中学习和了解到国内外最新最先进的教学理念、模式、内容、手段与方法;能结识许多学校的同行,利于会后时间相互交流与学习;还能感受到不同学校的校园文化,找出本校与同类学校的差距,最终有利于个人教学能力的提升。

(三)深入开展教研,提升教学水平。为了提高教学能力,教师除了不断进行教学实践与反思,总结积累经验外,还必须结合教学实际与发展的需要,开展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随着当代科学文化技术与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学校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模式、方法和手段都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虽然在宏观层面这些问题已有不少研究,但具体到学科专业教学方面,则存在大量的实际问题有待去探讨和研究,这正是教师锻炼与提高教学能力很好的舞台。

(四)完善教师考核,优化激励机制。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能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的自我发展要求,增强教师专业成长的动力。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以促进教师发展为目的,主要采取自评、互评、校评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机制。

总之,英语教师个人成长不能一蹴而就,只有端正态度,刻苦钻研,树立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加上良好的学校环境,才能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

参考文献

[1]余颖;理解与对话――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金钥匙”[J];当代教育科学;2006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