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乡镇党员培训总结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一、培训对象:培训对象为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
二、培训时间:集中培训从2008年4月上旬到5月下旬。
三、培训方式:
1、播放收看。省远程办在“先锋在线”前端播出平台已开设“抗雪减灾”专栏,集中转播全国远程办有关灾后重建和春耕生产等方面的专家讲课录像和科技光盘,同时播出部分我省组织的培训节目。各乡镇党委要以“先锋在线”工作站、信息点为依托,结合各地实际,合理制定收看计划,积极组织播放收看,并安排乡镇农业技术人员到各信息点进行现场指导和技术答疑。
2、专家授课。依托全区远程教育视频会议系统,组织区农技推广中心技术人员定期举办农业技术培训和远程答疑。各乡镇党委根据每期培训内容,及时组织相关种养殖大户和发展能手到乡镇视频会议分会场接受培训。
3、现场指导。在集中培训期间,区农委将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组织农技人员进村入户,对群众进行面对面、手把手、零距离的指导和服务。各乡镇要及时收集灾后重建与春耕生产中的热点、难点问题,随时保持与区农委联系,共同做好农技服务工作。
四、培训内容:
4月:1、水稻新品种介绍;2、水稻无盘旱育秧技术;3、茶叶加工技术;4、小蚕共育技术;5、蔬菜气肥实用技术;6、家畜饲养技术;7、网箱养鱼技术;8、动物疫病免疫技术。
5月:1、水稻大田管理技术;2、测土配方施肥技术;3、茶园管理技术;4、方格簇营茧技术;5、蚕病防治技术;6、桑园管理技术;7、陆地蔬菜栽培技术;8、鱼病综合控制技术;9、家禽饲养技术;10、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11、果园管理技术;12、食用菌栽培技术。
四、有关要求:
一、制度落实情况
通过调查了解到,今年来,各乡镇党委把落实“”制度作为加强支部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常抓不懈,抓督查促规范,抓考核促落实,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是普遍实行列席制。
党委副书记、组织干事或包村干部每季度预约参加支部“”活动,既指导工作,又督查落实,使村党支部“”制度得以落实。在调查的x个村中,乡镇干部参加了x个村支部的党员大会和上党课活动。座谈中,党委副书记和村支部书记普遍反映,在目前情况下,列席制是推动“”活动按期开展最有效的措施。
二是“”活动逐步规范。
x个村中,x个村结合冬春季培训召开了一次党员大会,开展了总结支部工作、发展党员、民主测评等活动;
x个村每月支委会议均在x次以上,x个村支委会议对进一步抓好特色党小组活动作出了安排。除x个村党支部和村委会记录合记外,其余都记在党支部会议记录薄上。
三是强化对“”的考核。
x个乡镇在冬春季培训期间,开展了“”知识培训。x个乡镇在与支部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时,加大了对“”活动的考核分值,对会议的内容、数量、记录等作出了比较明确的要求,做到平时有督查,年终有考核,并将其作为支部晋位升级的重要依据。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查中发现,村党支部在落实“”制度中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支委会议主题不突出。
从参会人员来看,支委会经常性地扩大到全体村干部,以村“两委”会代替支委会。从会议内容来看,大多是讨论村级行政事务,很少集中研究支部工作。从会议过程来看,缺乏党内民主气氛。支委会研究工作时,常常是采取支部书记拿方案,支部委员表决同意。x%的村支部会议记录过于简略,没有完整的研究讨论记录,x个村存在包村干部代记补记支委会议和党员大会记录现象。
二是党员大会功能弱化。
座谈中党员们反映,党员大会中组织活动主要是学习报刊文件、传达上级精神和发展党员,对晋位升级、“五有五能、五讲五比”、设岗定责、党员评议等支部工作研究讨论得较少,体现不出党员大会的特点。党员大会上对党员带头完成新农村建设、整村推进、安全维稳、种植业结构调整等工作安排得较多,党员大会成了任务布置会。x个村第一季度没有召开党员大会。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县委确立的“全党抓经济、突出抓工业、重点抓项目”的工作思路和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发展战略,以深化学习、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服务意识、提高综合能力为重点,以全面提升干部队伍的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工作能力和创新思维为目标,激励全县广大党员干部“敢干、多干、会干、善干”,为全县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基础、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二、目标要求
通过开展集中整训活动,力促县直部门提高服务水平,乡镇(街道)、村提高工作能力。具体要求:一是学习提高。通过集中培训,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学理论、学政策、学业务,学习破解发展难题的方法和本领,不断解放思想,提高境界,培养优良品德,增强发展本领,把干部队伍的能力素质提高到一个全新的水平。二是找出存在问题。对照县委要求,深入查找党员干部中存在的思想不解放、标准境界低、大局意识不强、作风不扎实、缺乏责任感、气魄胆量小等方面的问题。三是拉开档次距离。在乡镇(街道)之间、部门之间、村之间进行分类排队,找出差距,拉开档次,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结合正在开展的“四带创两争优”活动,促进后进单位的转化升级,提高全县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四是促进全面工作。增强学习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结合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把集中培训活动与当前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保障各项决策部署的落实,通过学习培训,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跨上新台阶。
三、方法步骤
本次冬季集中整训的范围包括各乡镇(街道)、部门、村全体党员干部。活动从12月8日开始,到春节前基本结束,利用近2个月的时间,采取集中培训、集中整改、集中评议三个步骤压茬进行。
(一)集中培训。突出解放思想、提升境界和提高创新力、强化执行力,重点加强对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的理论灌输,加强对促进跨越发展本领的学习。集中培训按照“分级负责、分类培训、集中授课”的原则,以县委党校为依托,对所有县级领导、乡镇(街道)党政正职、县直部门主要负责人,以来新任科级干部,优秀企业家代表,县直机关事业单位党支部书记,乡镇(街道)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管区总支书记、站所负责人,1030名村级后备干部集中轮训一遍。各乡镇(街道)负责本乡镇(街道)机关干部和农村党员干部的轮训;县直各部门负责本单位党员干部的轮训。每期集中培训结束后,及时进行闭卷考试。个人考试成绩经加权计算,得出单位成绩,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二)集中整改。一是查找问题。对照整训活动目标要求,查找班子和个人存在的影响和制约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每个领导班子、每名党员干部重点深入查找一个最突出、最实在的问题,形成书面材料,经单位主要负责同志把关后上报县党员干部冬季集中整训领导小组办公室。查找问题不能避重就轻,不能回避矛盾,不搞人人过关,但必须找准问题。二是整改承诺。对查找出的问题认真剖析,摸清产生问题的原因,据实制定整改承诺书,明确整改目标、整改期限、整改措施等。整改承诺书采取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开,接受党员群众监督。三是限期整改。对存在问题集中限期整改,一般应于集中整训活动期间整改到位,兑现承诺。活动期间确因客观因素难以完成的,要明确完成时限,强化落实措施,确保整改到位。
(三)集中评议。对县直机关、乡镇(街道)领导班子和主要负责人整改情况,采取领导评、组织评、相互评、社会评等方式进行集中评议。县直部门的评议按照考核办法的要求,分别进行公开述职评议和系统内述职评议。根据评议结果排出名次,并按适当比例,分类评出最好部门(单位)和最差部门(单位)。对其他党员干部的集中评议,由各部门单位参照县里的做法自行组织。
开展集中整训活动注意做到“四个结合”。一是与中心工作相结合。积极落实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做好本职工作,统筹谋划,整体推进。二是与思想实际相结合。发扬“刮骨疗毒”精神,切实触动灵魂深处,坚守道德底线,解决实际问题,形成“高标准、严要求、快节奏、求实效”的工作作风。三是与创先争优相结合。把集中整训活动作为推进创先争优活动的具体措施,认真落实上级安排部署,形成干事业、创先进、争优秀的良好氛围。四是与年终考核相结合。培训结束后,各党委、党组及农村党支部要召开一次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谈学习体会,剖析思想根源,查找工作和思想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和下一步工作打算。联系乡镇(街道)县领导要参加并指导分管包保部门和乡镇(街道)的民主生活会,乡镇(街道)班子成员要参加所联系的村党支部的组织生活会。把集中评议、集中奖惩与全年绩效考核有机结合,通过考核成绩检验活动成效,通过活动促进全年工作目标圆满完成。
四、组织领导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实现农村跨越式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对推进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方式的创新,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验收工作是对我县前阶段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建设工作的全面总结,也是对我县远程教育网络建设和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相结合模式的检验。要通过检查验收,查找出在远程教育站点建设中的问题和不足,进一步完善各项设施建设,努力提升站点水平,迎接省、市远程办的检查验收。
二、验收内容
验收内容为:
1、终端接收站点的设备安装情况;
2、设备、线路施工质量;
3、“十有”、“五防”配套设施落实情况;
4、管理员队伍建设情况;
5、终端接收站点功能实现情况;
6、设备运行状况;
7、设备运行保障情况。
具体验收标准参考《安阳市终端接收站点施工质量及相关验收标准》(附表5)、《安阳县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验收评分表》(附表1)。
三、验收时间
验收时间为8月21日-8月23日
四、验收方法
1、验收采取各乡镇互查、县远程办复查的方式进行,先由各乡镇组成验收组对指定的乡镇进行验收,之后,县远程办对每个乡镇按10%的比例抽查部分站点进行复查,对小组验收情况进行复核。
2、验收范围为第一批全部400个站点,每个站点必查。
3、验收时采取听、查、看、谈的方法进行。听即听取每个站点的远程教育工作情况汇报;查即查阅有关文字资料;看即实地查看远程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谈即通过与党员干部群众座谈了解各站点的远程教育工作开展情况。
五、有关要求
1、验收小组由各乡镇组织委员、乡镇管理员和网通公司技术人员组成。
2010年是铜山县“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是全面实现小康的攻坚之年,同时也是省委、省政府实施脱贫攻坚工程的最后一年,面临全面总结检验的关键一年,上级提供这么多惠农政策,投入了这么多扶持资金,究竟效果如何呢?贫困户现在脱贫怎么样呢?带着疑问我走访了铜山县的21年乡镇的贫困村进行调研,发现经过5年的扶贫工作,各地区发展极不平衡,有些乡镇却发生了翻天腹地的变化,因乡镇领导高度重视并积极开展社会扶贫工作,在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提高贫困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不断取得了新的成效,使希日的贫困村变成今日的小康村。而有些乡镇通过几年的扶贫却没有取得任何成效甚至越差,扶贫项目见效绶慢,甚至有些乡镇贫困户没有享受过国家的任何优惠政策,反而为达标验收增加了负担。本人是一位长期从事农村基层扶贫工作者,通过这几年的调查研究,走访贫困户,从中发现了不少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已经制约了本地经济的发展。如:一是贫困地区特别是贫困村、贫困户参与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项目少、规模小、水平低;二是扶贫开发与农业产业化联接不够紧密,部分龙头企业对贫困村、贫困户的辐射带动力不强,直接扶贫效果并不明显,还没有真正形成互惠互利、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三是贫困地区市场化程度低,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四是扶贫资金的投入与实现目标需要的投入差距较大;五是劳务扶贫培训政策约束条件太多,限制力太大,可操作性不强;六是部分基层干部群众对扶贫开发工作的认识不到位,一些贫困乡村缺乏扶贫开发的思路,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较弱,争取项目不积极,个别乡村实施项目的能力不强,少数群众思想观念陈旧,仍把扶贫看作给钱给物,对扶贫开发等待观望,对改变困境没有打算,对发展生产不想门路。。这些问题希望能引起大家重视,从中学习好的典型经验,结合本地实际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真正做好社会扶贫工作,加快贫困地区物质文化建设步伐,促进地区之间均衡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这众多成功的典型经验面前,认为铜山县单集镇的扶贫工作独有特色,值得向大家推荐。
单集镇位于徐州市东郊,邳、睢、铜三县交界处,属革命老区,经济较为落后。全镇共有21个行政村,人口6.3万。2006年,该镇有7个村被列为全省经济薄弱村,9个村被铜山县列为贫困人口集中村,贫困人口共有6131户,15857人,2009年以来,该镇通过开发式和救助式扶贫相结合的方式,实现有劳动能力人口脱贫7408人,无劳动能力人口脱贫4522人。有劳动能力人口实现人均纯收入在3500元以上,无劳动能力人口人均纯收入在2600元以上,脱贫率达75%。由于单集镇把扶贫和脱贫攻坚工作作为全镇工作的重中之重,多措并举,狠抓落实,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总结了宝贵的工作经验。今年单集镇又制定了新的脱贫目标任务,计划脱贫人数是3927人,其中有劳动能力人数为3720人,无劳动能力人数为207人,培训劳动力1637人。今年单集镇扶贫工作量仍然比较严峻,但他们有信心为早日全面达小康社会,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目前主要采取的措施有:
1.组建一支队伍,加强组织领导
为确保脱贫攻坚工程顺利实施,该镇重点从三个方面加强对该项工作的组织领导:一是制定扶贫方案。。单集镇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任副组长、分管领导、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形成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靠前指挥,部门领导分工负责的组织体系。领导小组主动配合市、县扶贫工作队员制定脱贫攻坚方案、措施,明确专人协助扶贫工作队开展工作。二是细化执行责任。单集镇农经中心具体负责扶贫、脱贫攻坚日常工作和低保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开发式扶贫工作;民政办具体负责五保户、低保户救助式扶贫工作;统计办配合农经中心负责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目标完成情况的统计、汇总、上报工作;财政所负责扶贫及脱贫攻坚资金的规划安排、预决算等工作;劳服所负责贫困户劳动力培训工作。镇纪委、审计所负责对扶贫及脱贫攻坚资金使用的审计监督。同时把每一项工作落实到相关部门头上,实行问责制度。
2.是发展一个产业,带富一方百姓
近年来,单集镇围绕“抓产调、促民富,抓稳定、促和谐,统筹抓好各项工作”的总体思路,大力实施“党员创业工程”,通过党员“干给群众看、组织群众干、帮着群众干”,促进了农村产业发展壮大和农民增收。
干给群众看,党员带头搞产调。引导全镇党员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上打头阵,鼓励他们通过租赁、承包等方式集中农业用地,建立党员规模种植养殖示范基地,发展规模化生产,提高农产品效益。如闫庄村党员马世平,租赁本村土地近300亩,建立高效蔬菜大棚种植基地,不仅个人逐渐实现了增收致富,还有力地带动了周围群众规模种植的积极性。2008年以来,通过党员的示范带动,全镇流转土地2600多亩,规模种植高价值经济作物100-300亩的增加到11户,10-50亩的达到52户,逐步收到了集约用地、规模种植的经济效益。。
组织群众干,党员牵头建协会。镇党委立足种植高价值经济作物户数较多、面积较大的特点,鼓励各村党员干部牵头成立专业协会,创新经营模式。贺庄村吴书栋牵头组建了土地股份合作社,在农户自愿的基础上,按土地面积入股,对于不愿入股的,协调与其他农户的承包田或机动田进行互换。现已建立了500多亩的蔬菜生产基地,入股农户达到103户,预计每户每年按股分红可达1-2万元。姜集村党支部牵头组建起农业协会,建立了1500亩的西瓜、300亩甜叶菊种植基地,并与农产品加工企业签定了协议,统一收购、加工、销售,形成产、加、销一条龙服务体系,保障了农户的种植收益。
帮着群众干,党员靠上送服务。在土地流转方面,本着双方自愿的原则,各党支部帮助村民签订合法、规范的土地流转合同,并帮助疏导解决土地流转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维护群众权益。在生产服务方面,各村成立了党员综合服务队,为农户提供惠农政策、种植技术、供销信息等服务,促进农民群众靠农业增收致富。
3.培训一个技工,脱贫一个家庭
按照县委县政府“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分类实施、有序输出”的指导意见,该镇不断加强农村贫困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支持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去年,新建村级劳动保障站3个,农村劳动力转移累计26500多人次。,累计发放小额扶贫贷款1150万元,1000余户农民在享受小额扶贫贷款后,解决了创业过程中的资金瓶颈,800多户成功脱贫。
3.1落实好农民培训的各项政策
该镇不断加大订单、定向、合同培训力度,对全镇贫困农户中有转移就业愿望的农民免费提供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以培训促转移。在培训专业的设置上,根据就业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车工、钳工等一线技工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加强创业技能培训,提高创业能力,扶持农民就近转移到二、三产业。对不能转移、从事农业的农民,组织农林科技人员到田间地头,对其进行现场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业增收能力。引导全镇党员干部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上打头阵,鼓励他们通过租赁、承包等方式集中农业用地,建立党员规模种植养殖示范基地,发展规模化生产,提高农产品效益,通过这种典型带动、宣传引导,增强广大农户自主、自立、自强意识,大力弘扬创业精神,不断激发创业激情。
3.2组织协调科技下乡
该镇组织技术人员深入村田间地头,开展设施蔬菜、草莓、食用菌、奶牛肉牛饲养、水产品养殖等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结合实际印发《农作物田间管理手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等科普宣传资料,近三年来,全镇共计组织协调科技下乡18次,受益群众达到1.12万人次。使贫困农户在学中干、干中学,进一步提高贫困农户的农业科普知识,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实现了全镇覆盖。
针对目前农民创收观念不强,贫困劳动力培训力度小等实际问题,我认为扶贫工作应紧紧围绕促进经济簿弱村加快发展和贫困农户增收这中心任务,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突出重点,全力推进,务求实效的方针,对单集镇的扶贫工作也提出了几点建议和要求。
(1)认真做好扶贫政策的宣传 。以贫困户为政策扶持的对象,以产业调整为重点,做大做强蔬菜种植产业,建立农村专业合作社组织,培育农村经济人。(2)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深层次培训。聘请专家讲解和进行现场指导,切实推进贫困人口的就业。(3)积极扶持贫困户参与高效农业。对享受政策扶持或奖励的高效农业、合作社等,优先安排贫困户劳动力参加劳动,获取劳务报酬;通过科技服务、项目支持、创新机制等形式,帮扶贫困户自身发展种植、养殖业项目,提高贫困户家庭收入;鼓励和支持贫困户将所承包的土地采取租赁或入股分红等形式,参与高效农业项目,增加资产性收入。
4.加大对贫困户就业创业资金扶持力度
黑龙江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一要建设覆盖全省农村乡镇、村的终端站点。要在深入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充分借鉴试点地区经验,采用我省自主研发的经济实用的互联网模式,紧密结合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科学制定建设方案,在2008年底以前,建成覆盖全省乡镇、村的远程教育网络。二要建设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教学平台。要进一步加强“龙江先锋网”建设,拓宽在线视频、论坛、专家答疑等栏目的信息容量,充分发挥网站在远程教育中的作用。三要充分整合利用各系统、各部门现有的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采取行政手段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式,开发制作适合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学习需求、突出我省特点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四要建立由专兼职干部、站点管理、教学资源开发、教学辅导、技术服务等人员组成的骨干队伍。坚持分级管理、分层培训,不断提高骨干队伍的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五要建立健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教学组织管理、教育培训、效果评估、激励约束、经费保障等工作机制,建立学用结合的知识转化机制,确保远程教育工作科学有序运转,持久健康发展。
黑龙江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从2007年9月起到2008年年底,分为四个阶段展开。
第一阶段为动员准备阶段,从现在到2007年10月前。主要任务是组织力量对全省农村情况进行全面摸底调查,按照中央关于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总体目标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全省工作方案和市(地)工作方案。第二阶段为全面建设阶段,从2007年10月至2008年10月。主要任务是完成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在乡镇、村基本实现站点全覆盖。同时,建设完善资源库、资源传输系统、省级辅助教学网站等教学平台;培养建立专兼职干部、站点管理、教学资源开发、教学辅导、技术服务等骨干队伍;整合开发教学资源;建立健全科学管理等工作机制。第三阶段是教学实施阶段,从2007年12月至2008年12月。主要任务是定期组织农村党员干部集中学习和培训,积极探索有效途径和方法,增强教育、培训的实效性。第四阶段为总结评估阶段,从2008年10月至2008年12月。主要任务是对基础设施建设、教学活动、教学效果进行考核评估,加强调查研究和检查指导,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总结、推广先进经验。
为保证这项工作的成效,要坚持以下原则:一,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育新型农民为主题,以推进全省“先锋工程”为重点来开展远程教育工作。二,要充分整合利用各系统、各部门现有的基础设施、教学资源、管理队伍、师资力量、站点场所、技术和资金等,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做到一站多能、综合利用。三,要从实际出发,把工作的力度、推进的速度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承受能力统一起来,把工作的思路、推开的办法与当地的基础条件结合起来。四,要根据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的实际需求,鼓励、支持和吸引农民群众参加政策法规、科学文化知识和适用技术等教育培训,培养造就一大批掌握先进农业科技知识和技能、具有创业致富本领的实用人才和新型农民。五,要把教学平台建设、终端站点建设、教学资源开发与教学组织管理结合起来,把教育培训与实际运用结合起来,使“建、管、学、用”四个环节互为依托、相辅相成。六,要不断研究工作中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推进工作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使我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始终保持旺盛的生机和活力,成为推进我省新农村建设和“先锋工程”开展的助推器。
(摄影/杨建华)
2、“网络+支部+协会”模式。以全面推进“支部+协会”工作为切入点,将远程教育网站明确为专业协会活动室,采取协会组织的方式,定期组织协会会员开展技术培训。如永宁县望洪镇西和村林果种植协会每周定期组织会员到镇上的远程教育网站学习种植技术,协会种植林果规模不断扩大,协会会员户均增收2000余元。目前,全县已注册成立各种协会107家,采用“网络+支部+协会”运作模式36家。各类协会共拥有会员4888人。
3、“网络+基地”模式。选择有一定规模且具有代表性的产业化基地作为远程教育平台的演练场和实践地,从乡镇抽出专人负责,根据产业基地群众的需求。随时随地查找相关农业信息。2006年在盐池县建成的大水坑镇全村干亩万间果蔬设施基地,既是农民致富增收基地,又是党员群众培训基地。为充分发挥该基地示范带动作用。不断提高党员、群众科技水平,县委组织部及时为基地购置了价值4800多元的网络设备。该基地已举办各类培训班7期,参加培训人员300多人次。
根据第二阶段工作要求,对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查找整理出影响和制约劳动就业事业发展的问题,并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进行了逐条分析,制定了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整改方案,分别召开了班子会,党员干部座谈会,就整改工作提出了修改和完善意见,并做到了“四明确一承诺”。一是明确了整改落实项目,集中整改的重点问题并进行归类排队,明确列出了哪些是学习实践活动中可以立即解决的突出问题和可以立即解决的问题,分门别类提出整改意见。二是明确了整改落实目标和时限要求,注重把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主攻方向,在整改中化解了矛盾,赢得了民心。对提高办事效率实行一条龙服务流程,我局即时调整了工作人员在服务大厅开设了一站服务承诺,对解决培训机制不够灵活,培训模式、专业设置不能适应市场需求方面,我局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三是明确了整改落实措施,对需要整改落实的问题,逐项进行了研究分析,制定了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和办法,并加强了沟通协调,上下互动,左右联动,形成了合力加以解决。四是明确了整改落实责任,建立健全整改落实责任制和承诺制,逐项明确了责任领导、责任部门、责任岗位和具体责任人员,把任务分解细化,责任落实到位,即分管领导主抓,股室负责人具体落实,工作人员具体实施。实行一抓到底,一步到位。建立了整改台账和销号制度,整改结束通过多种方式组织群众评议,群众满意才算整改到位。并将整改落实方案,在全局全社会公开,落实措施向全体党员和群众通报,自觉接受监督。
二、解决突出问题,惠及人民群众
一是根据县委学办围绕服务基层和促进科学发展的要求,在元、二月开展“惠民月”要求,我局积极成功筹办全县2009年春风行动暨返乡农民工招聘会活动。在活动期间,向县内各乡镇返乡农民工印发《致返乡农民工一封信》10000份,印发“回归就业指南”手册6000份,发放招工信息宣传资料8000份,组织了县内外62家招聘企业,提供就业岗位8310个,现场签订定向就业人数6210人次。二是积极以组织创建“五型”机关为载体,加强机关效能建设不断提高全体干部职工作效率和行政执行力,促进服务水平提升。三是积极开展“四联共建”活动,局支部党员每人联系一家困难企业、一名农村联系点困难党员、一名下岗失业职工。为他们办实事,排忧解难。四是全体党员积极参加志愿者服务队活动,利用节假日和休息时间上街设立劳动政策咨询宣传台,及时为下岗职工,农村富余劳动力,返乡农民工提供政策咨询就业技能培训、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和创业帮扶服务。五是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五下乡”活动,组织专业骨干教师将培训技能送到乡镇农民家门口。六是积极开展“扶贫慰问送温暖”活动,为567名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免费职业介绍服务;竭力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安置126名“4050”就业困难人员,并为他申请社会保险补贴和公益性岗位补贴150万元;为农村联系点修通通村公路和建文化活动中心共计捐款8000元,捐图书近3000册,组织党员同志到联系访贫问苦,开展一帮一扶贫帮困活动,受到联系村干部和群众高度好评。
三、完善体制机制,健全规章制度
一、落实整改方案,做到“四个明确”
根据第二阶段工作要求,对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查找整理出影响和制约劳动就业事业发展的问题,并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进行了逐条分析,制定了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整改方案,分别召开了班子会,党员干部座谈会,就整改工作提出了修改和完善意见,并做到了“四明确一承诺”。一是明确了整改落实项目,集中整改的重点问题并进行归类排队,明确列出了哪些是学习实践活动中可以立即解决的突出问题和可以立即解决的问题,分门别类提出整改意见。二是明确了整改落实目标和时限要求,注重把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主攻方向,在整改中化解了矛盾,赢得了民心。对提高办事效率实行一条龙服务流程,我局即时调整了工作人员在服务大厅开设了一站服务承诺,对解决培训机制不够灵活,培训模式、专业设置不能适应市场需求方面,我局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三是明确了整改落实措施,对需要整改落实的问题,逐项进行了研究分析,制定了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和办法,并加强了沟通协调,上下互动,左右联动,形成了合力加以解决。四是明确了整改落实责任,建立健全整改落实责任制和承诺制,逐项明确了责任领导、责任部门、责任岗位和具体责任人员,把任务分解细化,责任落实到位,即分管领导主抓,股室负责人具体落实,工作人员具体实施。实行一抓到底,一步到位。建立了整改台账和销号制度,整改结束通过多种方式组织群众评议,群众满意才算整改到位。并将整改落实方案,在全局全社会公开,落实措施向全体党员和群众通报,自觉接受监督。
二、解决突出问题,惠及人民群众
一是根据县委学办围绕服务基层和促进科学发展的要求,在元、二月开展“惠民月”要求,我局积极成功筹办全县20__年春风行动暨返乡农民工招聘会活动。在活动期间,向县内各乡镇返乡农民工印发《致返乡农民工一封信》10000份,印发“回归就业指南”手册6000份,发放招工信息宣传资料8000份,组织了县内外62家招聘企业,提供就业岗位8310个,现场签订定向就业人数6210人次。二是积极以组织创建“五型”机关为载体,加强机关效能建设不断提高全体干部职工作效率和行政执行力,促进服务水平提升。三是积极开展“四联共建”活动,局支部党员每人联系一家困难企业、一名农村联系点困难党员、一名下岗失业职工。为他们办实事,排忧解难。四是全体党员积极参加志愿者服务队活动,利用节假日和休息时间上街设立劳动政策咨询宣传台,及时为下岗职工,农村富余劳动力,返乡农民工提供政策咨询就业技能培训、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和创业帮扶服务。五是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五下乡”活动,组织专业骨干教师将培训技能送到乡镇农民家门口。六是积极开展“扶贫慰问送温暖”活动,为567名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免费职业介绍服务;竭力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安置126名“4050”就业困难人员,并为他申请社会保险补贴和公益性岗位补贴150万元;为农村联系点修通通村公路和建文化活动中心共计捐款8000元,捐图书近3000册,组织党员同志到联系访贫问苦,开展一帮一扶贫帮困活动,受到联系村干部和群众高度好评。
三、完善体制机制,健全规章制度
积极稳妥地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建设,就职工关注的就业训练中心培训机制、培训模式问题,多次召开了班子成员会议、中心工作人员会议和专业负责人座谈会,讨论要创新培训机制,加大培训基地建设力度,要根据市场需求设置培训专业,教师聘用要能进能出,加大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就各项社会保险补贴、失业保险金、小额担保贷款的政策执行把关和申报发放程序制订更规范的操作程序,建立了公示制度,抽查制度和暗访制度,加大了申报发放监督力度。全年共发放失业保险金257.7万元,公益性岗位补贴21.5万元,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补贴79.8万元,小额担保贷款221万元,做到公正、公平、公开,促进全县社会稳定。加强了内部管理制度规范和健全,为提高就业服务质效,认真落实局党组首问负责制和过错责任追究制,实行了股室目标责任制、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工作人员业绩与个人职务晋升、职称聘任、年终评先挂钩,鼓励干部职工大胆创新,勤奋工作,确保实效。
我市是一个农业大市,现有农村人口90余万,分布了大量的田秀才、土专家,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以前由于政府引导力量不够,政策落实不到位,组织管理不规范,教育培训力度不大,严重制约了他们作用的发挥。近年来,我市领导高度重视,多方协调各涉农部门,理顺关系,出台优惠政策,为我市乡土人才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协调管理,形成合力。首先是把乡土人才开发管理列于我市“人才兴市”战略体系,成立市乡土人才开发管理领导小组,由市委党群副书记任组长,组织部长、科技副市长任副组长,组织部、人事局、科技局、乡企局、团市委、农业局、畜牧水产局等十几个部门领导为成员,对全市乡土人才工作实施统一领导,通过制定规划、完善政策,加强督促,努力探索乡土人才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通过大力总结推广典型经验,表彰先进单位和优秀乡土人才,为乡土人才的成长和发挥作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各乡镇也根据市委精神,由乡镇党委书记牵头,建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其次是构建乡土人才市、乡(镇)、村三级服务机构,加强组织管理。市级服务机构由市人事局负责,主要对拔尖乡土人才进行管理;乡(镇)级由科技副乡镇长负责,主要对在当地有一定影响的优秀乡土人才进行管理;村级由村支书负责,主要是对本村其他符合条件的乡土人才进行管理。三是建立乡土人才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市人事局对各乡镇呈报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建档造册,输入微机,建立乡土人才库。截止目前,我市乡土人才库已登记1438人,其中民间医术能手195人,致富能手能手141人,雕刻绘画能手136人,能工巧匠178人,治跌打损伤能手74人,种养能手539人,电器维修能手93人,技术革新能手82人。四是组建专业协会,实行自我管理。以拔尖和优秀乡土人才为核心,把各类乡土人才有效组织起来,成立行业协会,通过定期开展活动,加强乡土人才相互之间的联系和交流,促进乡土人才自我管理机制的形成,使乡土人才由松散型向相对紧密型群体转变。
(二)政策扶持,人才支撑,技术支持,优化环境。首先是政策上给与倾斜。市组织部、人事局、科技局、乡企局、团市委等部门先后颁发了文件,明确要求各部门应转变观念,把乡土人才看作特殊的人才群体,加以培养,并为他们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合理情况下,解决他们的政治待遇,吸收他们入党,一部分优秀的乡土人才转干后已担任了领导职务。其次是提供人才支持。一方面我们为34个乡镇(街道办事处)配备了科技副乡镇长(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另一方面是通过公开招考、选拔、上级组织选调等方式,吸引大中专院校优秀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充实我市基层人才队伍。20*年来,我市公开招考录用乡镇干部50余名,从机关选派到乡镇任职或挂职的32人,选拔到乡镇的优秀大学生7名,选调生6人。三是提供技术支持。市各涉农部门大多能根据本部门的职能,为乡土人才提供技术支持,如市农业局经常给马水、哲桥、夏塘、龙塘等粮油、制种基地送优良种子、科普杂志、《*病害预报》,市畜牧水产局经常给养殖大户讲解防瘟防病知识,市烟草办经常请省、市专家为烤烟种植户讲解病理知识。四是提供资金援助。乡土人才力量少、底子薄,启动资金不足,严重制约了他们的发展。为此我市通过集资、捐款等方式向他们提供资金援助,并与多家银行协调,争取贷款优惠政策。仅去年一年,我市各市直单位为乡土人才援助资金、物品价值共256.68万元。
(三)立足实际,加强培训,提高素质,贮备人才。我市对乡土人才的培训主要是做到了“三实”,实际、实效、实用。
一是讲实际。我市对乡土人才的培训能立足于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村干部,把村干部培养成致富带头人。一方面是注重加大投入,创新培养模式,创建了“党校+农校”的基地培训模式。近年来,我市先后整合资金1000多万元,建立了农村党员干部科技知识示范基地6处,组织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分期分批地到基地观摩、培训50000人次,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仅去年一年,全市掌握2门以上致富技术和拥有“绿色”证书的党员和群众分别达到了5400人和2900人。另一方面又注重盘活现有资源,把乡土人才培训与我市的党员远程教育和市农业局的农村富余劳动力“阳光培训”工程相结合。自开展远程教育工作以来,我市先后投资300多万,在全市建立了445个远程教育站,举办了农村党员培训班120余期,培训党员群众8000余人。市农业局也能跟据我市实际情况,制定了科学的培训计划,20*年来,“阳光培训”工程共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3万余人次。
二是讲实效。我市的乡土人才培训不走过场,培训内容不空洞,培训方式因人而异,讲求实效。首先是后备人才培养上追求打基础。对于后备人才,我市的培训方针是宽入口、严出口,高标准、严要求,只要是思想上进,完成义务教育的青年都可以报名参加培训,并邀请省、市专家集中授课。对于学习不认真,掌握知识不扎实的学员,不与结业,不发放“绿色”证书,不纳入后备人才管理。其次是重点对象重点培养。把拥有“绿色”证书的种田能手,乡镇企业、股份制企业、私企、民营科技服务业中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各类科技推广示范户、专业户中的一些先进生产者,种、养业能手,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做出突出贡献的村组干部,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的回乡知识青年,具有一定专长和知识面的退伍军人等七种对象纳入重点培养对象。第三致富能手特殊培养。对于那些有一技之长,在地方影响力大的乡土人才,纳入特殊培养对象,邀请省市专家与他们结成“一帮一”帮扶对子,扶助他们发展,对于有一定文化程度的人,引导、鼓励他们到大中专院校、职业技校继续深造。
三是讲实用。培训具有针对性,能从各乡镇、各部门的实际情况出发,有什么优势就选拔管理什么人才,有什么需要就培训什么样的人才,能做到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讲求实用。如全市28%的畜牧养殖类乡土人才主要集中在畜牧业较发达的哲桥、永济等乡镇,37%的种植类人才主要分布在马水、夏塘、竹市、龙塘等粮油、制种生产基地,而23%的技术革新能手主要分布在市经济开发区、灶市街道办事处、蔡子池街道办事处等乡镇企业发达的乡镇(办事处),36%的能工巧匠则分布在大义、南阳、黄市等楠竹生产基地,42%的雕刻绘画能手分布在黄市、导子等大理石出产乡镇。由于这些乡土人才既产生于当地的优势行业,又都是该行业的技术尖子人才,同时又服务于该行业,因此,这些乡土人才的生命力和活力都比较强。
二、我市乡土人才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乡土人才的总量偏少,层次不高。*市是个农业大市,有农村入口近90万,从调查统计情况来看,每百名农村人口中乡土人才不足1名。且多数乡土人才所从事的都是附加值低的种养业,在种养户中又以传统的养猪、种稻为主,科技含量低。能带头致富又能带领群众致富的“双带”能人不多,尤其是像沙明乡竹制产品加工领头人朱清成,能树起一个品牌、带动一方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拔尖乡土人才更是缺乏。
乡土人才的教育培养缺乏针对性。近几年来,尽管我市加大了对乡土人才的培育力度,但由于乡土人才从事行业较多、综合素质和年龄差别较大,致使培训专业的设置难以适应乡土人才的需要,大多停留在对种植、养殖等大众化项目的培训和基础性科技知识普及上,培训工作往往事倍功半,效果不够明显。
二抓技术指导。县人才办从县农业局、畜牧局、林业局、县委党校、县职业中学等单位聘请28名种养殖、病虫害防治和农村经济管理等方面的农村实用技术专家组成指导组,深入到田间地头、农户家中,对乡土人才进行技术指导和技能培训,通过专题讲座、现场指导向“土专家”、“田秀才”传授先进的农业科技知识和提供优质的技术服务,积极帮助解决一些生产中遇到的技术疑点和难点问题。
三抓联络协调。县人才办从各乡镇站所中选聘一批技术水平高、工作责任心强、有奉献精神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乡土人才工作联络员,专门负责传达乡土人才工作有关精神、报告乡土人才工作情况、总结乡土人才工作经验、乡土人才信息搜集上报等工作。并定期召开联络员会议,及时做好乡土人才工作联络员的培训、协调和组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