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预备发言稿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高铁酸盐是一种氧化性非常强的氧化剂,在水处理、 有机合成和超铁电池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潜在应用价值,以其独特的环境友好性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在酸性条件下,高铁酸盐的氧化还原电位在所有的氧化剂中是最强的,能达本文由收集整理到2.20v。同时在氧化过程中,高铁酸盐(vi)离子还原成具有混凝效果的新生态的fe(iii)。因此,高铁酸盐是一种集消毒、氧化、絮凝、吸附为一体的高效多功能环保型水处理药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1-3]。
本文研究探讨了高铁酸盐(vi)的现场制备和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第一部分介绍高铁酸盐的性质和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第2部分讨论了高铁酸盐的电化学方法和影响因素,如电解液类型和浓度、阳极材料的种类,电流密度和电极配置连接等。最后对高铁酸盐的现场制备和使用进行总结。
1 高铁酸盐的性质和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自然界中,铁通常以氧化态存在,最常见的是fe(ⅱ)和fe(ⅲ)。但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获得高价态的铁,如fe(ⅵ)。高铁酸盐是六价状态的铁盐,在固体状态下非常稳定。据报道,高铁酸盐目前已知的在水处理中氧化性最强的氧化剂之一。
高铁酸盐在酸性条件下和碱性条件下的氧化还原电位可以从以下方程中看出:
feo42-+8h++3e-→fe3++4h2o,e0=+2.20v(1)
feo42-+4h2o+3e-→fe(oh)3+5oh-,e0=+0.72v(2)
从上面2个式子可以看出,高铁酸盐具有强氧化性,能降解大部分无机物和有机物。simon等在含有大量无机物如硫脲、硫代乙酰胺和硫化氢等的污水中,在投加比为2.5:1的条件下,高铁酸盐能将硫化氢完全转化为硫酸盐。甲草胺经过优化的氧化条件降解10min,可以完全的消除。苯酚、一氯苯酚和内分泌干扰物edcs可以降解到很低的水平(10~100ng/l)。在室温条件下,一些有机物如甲醇、乙二醇、苯酚能被完全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
2 化学法制备高铁酸盐
化学法制备高铁酸盐主要分以下2种方法:①次氯酸盐氧化法;②熔融法。次氯酸盐氧化法又称湿法。该方法是以氯气和铁盐如硝酸铁和氧化铁为原料,在强碱性溶液中使生成的次氯酸盐氧化fe(ⅲ)盐获得fe(ⅵ)盐。湿法是目前较常用的实验室制备方法之一。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它需要反复的提纯过程以获得较高产量和纯度,这使得成本上较为昂贵。熔融法又称干法,熔融法制备高铁酸盐一般是通过过氧化物与含铁化合物或铁单质在苛性碱存在下发生高温熔融反应来制得。
3 电化学法制备高铁酸盐
电化学氧化法也叫电解法,是指以铁金属或惰性电极为阳极在浓碱溶液中氧化低价铁到fe(vi)的工艺方法。电解法有2条工艺路线:一条是合成高铁酸盐的液态产品;另一条是直接电合成高铁酸盐的固态产品。前者液态产品如果进一步与其他合适的金属离子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沉淀出相应的固体高铁酸盐,则形成制备固态高铁酸盐的间接电合成法。
电解法制备高铁酸盐的原理是在强碱溶液(如koh或naoh溶液)中,通过电解过程在阳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使铁或铁离子氧化生成高铁酸盐,如图1所示。制备原理如下3个基本反应方程式为(3)—(6):
阳极反应:fe+8oh-→feo42-+4h2o+6e(3)
阴极反应:6h2o→3h2+6oh--6e(4)
总反应:fe+2oh-+2h2o→feo42-+3h2(5)
feo42-+2k+→k2feo4(6)
3.1 电解法制备高铁酸盐的电化学过程 电化学制备高铁酸盐是fe(0)转变成fe(ⅵ)的过程,其中涉及到了多种复杂的电化学反应。
koninck等报道了电解法制备高铁酸盐主要分为以下3个步骤:①fe(ⅳ)和fe(ⅴ)等中间产物的形成;
②高铁酸盐的形成和阳极的钝化;
③钝化层的形成阻止了高铁酸盐的进一步合成。
shao等报道了中间反应的过程实际上是钝化层形成的过程,如图2所示,在a点主要发生以下2个反应:
fe(o)→fe(ⅱ)+2e-(7)
fe(ⅱ)→fe(ⅲ)+e-(8)
溶液中氢氧根离子在穿过钝化层时会受到一定的阻碍,因此电化学的进行可能发生在钝化层较薄的地方,如阳极表面的一些微孔,如图2所示。因此,在b点可能会发生如下反应:
fe(ⅲ)→fe(ⅴ)+2e-(9)
fe(ⅴ)→fe(ⅵ)+e-(10)
据报道,高铁酸盐的合成跟阳极的组成、电流密度和电解质的种类和浓度有极大的关系。
3.2 阳极的影响 电极一般可以从下面两个标准进行选择,第一:铁和碳的含量。第二:电极是否具有多孔性。这两方面是阳极的选择中最主要的。不管是纯铁或者铸铁,含铁量应当达到90%~100%,并且可以从下面组合进行选择:按不同的比例将铁,铸铁,可锻铸铁,球墨铸铁,碳钢,不锈钢等进行组合。为了取得最大的表面积,一般选取铁丝网、钢丝网、编织金属布。
3.2.1 阳极的组成 据研究,电化学制备高铁酸盐的浓度随着阳极碳含量的增加而增加。bouzek等电解制备高铁酸盐以碳含量为3.16%的铸铁为阳极,电解温度为20℃,氢氧化钠浓度为14m,电解制备的浓度能到达65%。denver等研究了碳含量对电流效率的影响,在碳含量为0.9%时,电流效率能达到70%;相同条件下,当碳含量为0.08%时,电流效率减少到12%。据报道,灰口铸铁是电化学中最为理想的阳极材料,在氢氧化钠浓度为14m,20℃下,电流密度为4.54ma/cm2,电流效率最高能达到68.5%。lescuras等在自制反应器中,以硅含量较高的灰口铸铁为阳极,电流效率在20~40%之间时,高铁酸盐浓度能达到0.08m。
3.2.2 阳极孔隙度 koninck和belanger等研究了阳极孔隙率对高铁制备的影响。通过对铁粉和铁箔进行比较,发现阳极以铁粉的形式存在对钝化层的形成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可以增加高铁制备时的电流效率,以获得更高的浓度。ding等进行了以多孔磁铁为阳极来制备高铁酸盐的研究,在阳极磁铁发生的反应如下:
fe3o4+16oh-→3feo42-+8h2o+10e-
与铁阳极进行比较,发现制备1m的高铁酸盐电子需求量从6m降到了3.3m。koninck等对电解条件进行了优化:在氢氧化钠浓度为16m,电流密度为3.3macm-2,电解槽温度为30℃,电解时间5h,电流效率达到52.3%。
3.2.3 阳极的钝化 阳极的钝化是电化学制备过程中的一个必然现象,随着电解的进行将在电极表面形成一层钝化膜,并阻止了电解过程的进行。在水处理中首先研究了阳极钝化的影响,并提出了以下几个可行的方式来减缓阳极的钝化,后来都经过了证
实。①运用可逆的电极极性来减缓阳极钝化;②优化反应器设计来减缓阳极钝化;③添加氯离子来减缓阳极钝化。
3.3 电解液的选择 一般选择氢氧化钠溶液作为电解液。据报道,通过比较氢氧化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发现以氢氧化钠作为电解液是电解法制备高铁酸盐中最好的。
然而,he等报道了氢氧化钾作为电解液比氢氧化钠更好,在相同的条件下,以氢氧化钠作为电解液电流效率为55%,而氢氧化钾能达到73.2%,当电解温度超过50℃时,氢氧化钾作为电解液的优势更加明显,因为高铁酸盐在氢氧化钾溶液中更为稳定,从而可以获得更高的浓度。
3.4 电流密度 bouzek和macova等在不同温度下分别以纯铁和铸铁为阳极研究对高铁酸盐合成的影响。以纯铁为阳极,在30℃下,电流密度为20a/m2,浓度能达到60%。以铸铁为阳极,在20℃下,电流密度为80a/m2,最高浓度为55%。结果发现电解的温度将直接影响到电流效率。
he等研究了在不同naoh浓度下,电流密度对合成高铁酸盐浓度的影响。在35℃下进行电解,阳极表面积为85.4cm2,电解液体积为170ml,结果发现在电解液浓度为16.32m时,高铁酸盐浓度能达到70%。
4 建议
1 前言
在蓬勃发展的各类学生社团中,体育社团是一支最为活跃、最具有生机活力和影响力的校园学生社团。高校体育社团把具有共同兴趣、爱好和需要的学生的组织在一起,不受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束缚,形式多种多样,为其成员个性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条件。体育社团作为学校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延伸了体育课堂的空间,在发挥学生个人兴趣爱好和特长、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同时,也丰富和推动了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尤其是终身体育思想、健康第一思想的确立,使得大学生对课外体育的功能和价值有了全新的认识,这也促使体育社团迅速发展起来。但是由于管理知识缺乏、活动场地、活动经费得不到保证、缺乏有力的指导等原因,使得社团的发展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怎样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对体育社团健康、稳定、持续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大量关于学生体育社团组织管理模式、活动运作方式等方面的文献资料,并对相关资料和文献做重点分析、整合,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充足的理论依据。
2.2问卷调查法
设计《北京师范大学学生体育社团发展现状调查问卷》,对北京师范大学体育社团成员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相关数据统计和分析。共发放调查问卷320份,回收292份,回收率91.3%。其中有效问卷281份,有效率96.2%。
2.3访谈法
针对我校体育社团管理人员、指导教师、学生负责人进行有针对性的访谈,进一步获取体育社团组织管理模式、活动内容、活动的运作方式、存在的问题等方面的信息。
2.4数理统计法
根据调查后得出的结果通过SPSSIO,O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体育社团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3.1.1体育社团的规模及成员结构分析
(1)体育社团的规模
目前我校体育类社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并得到我校师生的普遍认可。根据学生团体联合会的最新统计,目前我校注册的学生团体共102个,其中体育类社团24个,占到所有社团总数的23.5%,涉及到篮排足、乒羽网、武术、游泳、登山、轮滑、舞蹈等众多项目。
(2)体育社团的成员结构
调查结果显示(表1),社团成员主要集中在低年级,高年级的学生参与的人数所占的比例较低,主要原因是:招新的主要对象为新生,由于高年级的学生面临实习和就业的双重压力,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大大下降,人员流失情况严重。在成员结构中,除了不同年级的差异之外,也存在着性别上的差异,总体上男生比女生多。
3.1.2学生参与体育社团的动机及原因分析
动机是引起并维持人们从事某项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在对体育社团参与者参与动机的调查中发现,学生参与体育社团的动机明确且呈现多样性,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体育社团功能的多样性。从表2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参加体育社团还是因为体育活动本身的魅力,在运动过程中体验乐趣,还有较多学生因为想丰富课余生活和缓解压力而参加体育社团。
3.1.3体育社团的管理模式
根据调查,目前我校体育类社团采用的是学生团体联合会和体育与运动学院共同管理的模式。与以往由学生团体联合会单独管理的模式相比,共同管理的模式更具合理性。学生团体联合会在建立、健全学生社团的规章制度、完善社团的激励机制、引导学生社团加强自身建设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而在体育社团的活动开展与技术指导等方面的力量却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3.1.4体育社团活动的运作方式
体育社团工作具体体现在社团活动的运作方式方面,社团活动的精心组织,内容丰富、合理安排是社团良好运作的重要标志。
(1)体育社团活动的时间
对我校体育社团活动时间的调查数据表明,大部分体育社团将社团活动时间安排在周末,每次活动时间在2―3小时的占46.8%,1-2小时的占31.3%。
(2)体育社团活动的频率
对我校体育社团活动频率的调查显示,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表3):每周两次(36,3%)、每周一次(29,5%)、不固定(20.3%),活动频率在每周一到两次的占到了65.8%。值得注意的是20.3%的成员选择了不固定,说明有一部分社团在活动时间的安排上随意性比较大。访谈中许多体育社团负责人也表示社团有学期的活动计划,但是实施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真正能按计划落实的并不多。
(3)体育社团的活动内容
针对我校体育社团活动内容的调查显示,目前体育社团开展的活动主要有:(1)训练、辅导,基本能满足社团成员对体育的兴趣和锻炼的需求;(2)社团内部的练习赛,内部练习赛为社团成员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同时也促进了成员之间的互动交流;(3)校际间的友谊赛,在比赛交流的同时还能扩大社团的自身影响力,但是由于社团经费等方面的原因,校际间的友谊赛次数相对较少。总的来说,我校大部分体育社团的活动内容相对固定、单一,缺乏创新。
3.2影响我校学生体育社团发展的因素分析
对影响我校学生体育社团发展因素的调查显示(表4):经费缺乏保障、活动场地不足、组织管理不到位、成员流动快、缺乏有力的指导是影响体育社团发展的主要因素。活动层次低、领导重视不够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体育社团的发展。
3.2.1社团经费缺乏保障
学校体育社团的经费来源主要有四个途径:一是收取社员费,这是社团经费比较固定的来源但是收取的社员费极其有限,根据学生团体联合会规定社员费缴纳额度为每人lO元,其中还有部分需上交学联:二是申请拨款,对于校园内学生的活动,拨款针对的主要是学生会组织的校内大型的、全院型的活动,而对社团提供的资金支持很少;三是拉赞助,由于社团活动主要局限于校内,活动的规模小、层次不高,影响力小,获得社会赞助的机会极少或根本没有:四是自筹经费,学生是无经济收入群体,如果靠自筹经费举办活动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一些经济条件不好的学生的参与,不利于体育社团开展全民性的活动。
3.2.2社团活动场地不足
体育社团的活动对场地设施有很大的依赖性,缺少这一
条件体育社团的活动将难以展开。调查显示:除小部分社团有固定场地外,绝大部分社团没有固定场地。我校的场地设施相对紧张,能提供给社团活动的场地受学校正常教学、训练比赛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加上学校部分场地开展经营活动,能提供给体育社团的场地就更少了,这给社团活动的正常开展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3.2.3社团组织管理不到位
目前我校体育社团坚持“学生体育学生办”的原则,自主策划、组织社团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能调动学生参与体育社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营造活泼的运动锻炼氛围,但是与此同时也对社团的组织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效的管理是一个组织发展的根本前提,然而很多社团组织不当,管理散漫,没有形成健全的管理制度,无法有效的约束成员的行为,导致整个社团秩序混乱。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1)缺乏有经验的管理人员。(2)规章制度不健全。(3)社团活动不规范。
3.2.4社团成员流动快
社团成员流动快是一个值得令人关注的问题,不仅仅是体育社团存在,其它社团也普遍存在,这也比较符合社团具有松散性的特征。造成成员流动快的首要原因是,社团活动内容单一、流于形式造成社团成员感到乏味,积极性降低甚至失去兴趣,使得社团成员流失:其次是,社团活动时间上的冲突,、使得成员无法正常参加社团的活动。成员的流动快、不稳定,不但使社团的管理难度大大增加,而且严重影响社团凝聚力、阻碍社团规模的扩大。
3.2.5社团活动缺乏有力的指导
目前,虽然大部分体育社团都配有专业体育教师作为指导教师,但是部分社团的指导教师并未完全尽到自己的责任,不能定期或很少指导社团的相关活动,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学任务繁重或不想过多干预社团自主开展活动等等。在这样的情况下,社团活动的指导任务就落在骨干成员身上,学生的实践能力、经验毕竟有限,社团的健康发展,社团的规范化、科学化程度的提高是离不开指导教师的专业指导的。
4 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我校学生体育社团发展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学生参与体育社团的动机呈现多样性。体育社团的发展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丰富了学生的课余体育生活,同时也带动了全校体育活动和健身活动的健康发展。但是,体育社团的发展过程也存在着经费缺乏保障、活动场地不足、组织管理不到位、活动内容单一、缺乏有力的指导等不容忽视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体育社团的健康发展。因此,及时、有效地解决现实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对我校体育社团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2建议
学生体育社团作为学校的一个学生组织,其发展取决于多个部门的协作,只有学校、体育职能部门、社团自身互相协调,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有效的发展。
4.2.1加大对体育社团的投入和支持
活动经费缺乏、场地不足是影响我校体育社团发展的主要因素,学校应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提供社团活动必要的场地、器材,加强对体育社团的科学管理和指导力量,确保体育社团的正常运作,同时学校还应该鼓励体育社团走出校门,利用社会资源充实学生社团的内涵,促进学生体育社团健康、稳定地发展。
4.2.2加强对体育社团活动的指导
本学期开学以来,我对本班学生严格要求,大部分学生都有所进步。我班学生大都喜欢英语课堂,课堂上遵守纪律,回答问题积极,比较爱表现。总的来说,我认为我班的学生都是好孩子,遵守纪律,爱学习。只是有些小缺点。例如个别学生上课总想做些小动作,爱聊聊天,导致课堂注意力不集中,行动不够迅速。学习方面,有些学生没有学习的自觉性,不知自己预习、复习,只是等老师提醒。作业方面,大部分学生能按时完成,个别学生无法按时完成。
针对这些情况,我想向家长和同学们提些建议,希望我们能一起成长,一起进步。
1,同学们要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每天在家先完成作业,写完后再做些其他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劳逸结合,看电视玩电脑时间适度。
2,多读多思多背。英语成绩想提高,就要学“背多分”。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不经常花心思去读读背背,很快就忘记的。你背多了,自然分数也高了。
3,同学们要对所学的知识归纳、巩固复习和提高。万丈高楼从地起,没有稳固的根基,起不了高楼。好成绩不是一两天就可以获得,必须踏踏实实学好每一天。课堂上学的知识只是一个开始,更多知识的吸收还是需要课后的努力。我个人学习经验就是除了按时完成作业还要经常回头复习巩固,尤其是把错题摘抄出来多读多练才会有进步。
4,家长要花点时间在学习上帮助孩子。在学校,大部分孩子能认真完成作业,某些孩子的作业不认真,老师会让他重写,直到写好为止。但有些孩子回家的家庭作业却不是令老师们很满意。我非常理解做父母的心情,我们白天工作,晚上要担负起教育孩子的责任。现在社会压力大,家长大都非常辛苦。但是,大家再怎么忙,也不该忘记对孩子的教育和辅导。尤其是学习不太自觉、学习习惯不太好的孩子,我们做父母的更应该付出一些时间,陪陪孩子。我想每天抽出20分钟,还是可以的。例如,在饭后和孩子聊一聊学校的情况,问一问最近的学习内容,查一查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是否和家庭作业本上的记载内容一致、家庭作业的质量如何。督促孩子每天读课文或预习或复习。双休日有时间,可以帮助他默写单词,温故而知新。这种父母与孩子的交流是很重要的,很难得的,平时孩子在校一周,回家如果基本的交流都没有,家长以后就不要怪孩子跟你们有代沟。
5,正确对待考试成绩,不以成绩论英雄。的确,分数的多少,反映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但我们更应理性地去分析冷静对待,关键是要静下心来和孩子一道认真帮助孩子查找问题,分析失分原因,督促孩子改正,使孩子不断进步。
一、引言
高端装备制造业是指现代装备制造业的高端领域,为国民经济各大行业提供先进技术设备的产业,是各项工业技术、信息技术及各类新兴技术的集成载体。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主要包括航空装备工业、卫星产业、轨道交通装备业、海洋工程装备、以及智能制造装备等细分领域。 “十一五”规划已经把振兴装备制造业放在重要位置,并在“十一五”期间取得了很大成就,如:机械工业产业规模跃居世界首位、装备保障能力显著增强、结构调整取得重要进展、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发展质量明显提高。但是我国装备制造业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产业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这同时也是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在当前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们更应清醒地认识到自主创新是经济增长、产业发展和企业竞争力提高的最主要源泉(Dosi G,1988)。本文将从研发投入强度的角度,来剖析引起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大而不强、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的原因,因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在企业研究与开发能力上,需要研究与开发费用的投入。研究与开发活动贯穿于不同类型创新活动的各个阶段,是创新的重要来源,企业只有加强对研发活动的投入,才能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支持企业长远的发展。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与企业研发能力薄弱、R&D投入不足密切相关。基于此,本文以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选取2006—2010年的数据为样本,在分析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研发投入现状的基础上,对R&D投入强度及公司绩效进行实证研究,考察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R&D投入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探寻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的原因。这一研究对于推动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R&D活动的开展,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研发投入与公司绩效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一些研究表明公司业绩与研发投入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结果并不一样,有的是正相关,有的是负相关。Grabowski和Mueller(1978)通过对美国86家公司的样本回归分析发现,研发投入的投资回报率高于其它投资。徐欣、唐清泉(2010)考察了R&D活动对企业价值和业绩的影响,研究发现R&D活动能为企业创造价值,其中R&D投资能提高企业价值和经营业绩。程宏伟、张永海、常勇(2006)以我国96家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R&D投入与公司业绩正相关,R&D投入对公司业绩的影响逐年减弱。罗婷、朱青、李丹(2009)使用2002年至2006年上市公司数据,检验R&D对公司经营业绩的作用。结果显示R&D投入整体上与公司未来年度利润存在正相关的关系。而陆玉梅、王春梅(2011)运用99家制造业和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2005年至2008年的数据,实证分析了R&D投入对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年的R&D投入和上市公司经营绩效之间存在负向相关性。
(二)研发投入与公司绩效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有些研究则得出了完全相反的结论,认为研发投入与公司绩效没有显著的相关性。周国红和陆立军(2003)对1 162家浙江省科技型企业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研发投入水平与强度和企业的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销售总额、人均销售总额、利润总额相关性都不显著。朱卫平和伦蕊(2004)则发现,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资金、人力资源投入与企业绩效之间基本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梁莱歆和张永榜(2005)研究发现我国高新技术企业R&D投入强度与总资产收益率之间有很弱的相关性。李涛、黄晓蓓、王超(2008)考察科研投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结果表明信息业和制造业科研投入和盈利能力之间的企业科研投入与盈利能力之间的关系并不明显。
(三)研发投入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具有滞后性 Myers(1977)指出公司的价值是由现有的资产与未来成长机会所构成,R&D能为公司带来成长机会和超常盈利能力。Morbey(1989)以800家研发支出超过一百万美元的美国企业为研究样本,探讨研发强度与企业利润、获利成长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研发强度对企业未来获利有着显著影响。Sougiannis(1994)以1975年至1985年的美国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财务计量方法估计研发支出之后效果,实证结果表明,企业每增加1元的R&D投资,在未来的7年内会增加2元的获利。Lev和Sougiannis(1996)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以大量的来源于不同行业的高研发密度的企业为样本,研究每年R&D支出与下一年经营收入的关系。研究表明,R&D费用的效益具有明显滞后性,其效益持续期各行业有明显的不同。Chambers等(2002)通过对美国近10万家企业样本的分析,认为研发投入所带来的公司业绩的提升可以持续10年以上。梁莱歆和张焕凤(2005)通过对我国72家上市高科技企业的研究,发现研发投入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在R&D投入与产出滞后一定时期的条件下,我国高科技企业的R&D投入与其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的相关关系较显著。周亚虹、许玲丽(2007)利用浙江省桐乡市21家民营企业14个季度的数据进行计量分析,最终发现浙江省桐乡市民营企业的R&D投入在其投入后一年之内对企业业绩具有积极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呈现一个倒U型。陆玉梅、王春梅(2011)研究结果表明,R&D投入对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存在显著滞后影响。通过相关文献分析,不难看出:不同行业中的研发和创新活动,因其科学性质不同行业竞争结构不同、项目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不同,导致不同的研发投入水平和结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会表现出不同的轨迹(董静、苟燕楠,2010)。实证检验也是如此,Hu AG和Jefferson GH(2004)利用中国北京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创新数据,研究了R&D投入对企业业绩的影响,研究发现,R&D投入对企业业绩的贡献是显著的,显著程度对不同行业有所不同。李涛、黄晓蓓、王超(2008)以披露研发信息的信息业与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科研投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结果表明制造业企业在科研投入力度上高于信息业,信息业和制造业科研投入和盈利能力之间的企业科研投入与盈利能力之间的关系并不明显,但对企业成长能力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本文认为高端装备制造业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其研发强度与公司绩效之间的相关性也应该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本文从财务的角度来研究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研发强度与公司绩效的关系,以探寻影响高端装备制造业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的原因。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由于42家高端装备制造业2006年至2011期间完整披露研发投入数据的公司不多,为扩大样本容量,将5年截面数据并在一起。剔除研发费用完全没有披露的上市公司和ST类的上市公司,获得29家上市公司的159个样本数据。本文用到的研发费用数据主要来源于巨潮咨询网站(http://.cn/)提供的年度报告全文中披露的数据,包括年报附注中“管理费用”、“长期待摊费用”、“无形资产”、“其他与经营活动相关的现金流量”等项目中披露的研发费用以及董事会报告中研况,如:“研究开发费”、“技术开发费”、“试制开发费”、“研发支出”、“研发费”以及类似名称披露的费用,但不包括反映在“无形资产”明细项目下的“专利权”、“专有技术”本年增加额。所有研发数据都是通过手工收集获得。其他数据均来自于CSMAR数据库、CCER数据库和WIND数据库,部分财务数据进一步与公司年报中的数据进行了复核和补充。数据处理主要运用EXCEL软件和SPSS统计分析软件来完成。
(二)变量定义 本文分别从这四个方面选取适当指标来反映公司的财务绩效:盈利能力指标选取的是总资产净利润率和营业利润率两个指标 ;营运能力指标选取资本密集度和总资产周转率两个指标;偿债能力指标选取的是资产负债率和长期资产适合率两个指标;发展能力指标选取的是资本积累率。另外,本文引入企业规模(SIZE)来控制可能存在的规模效应。由于本研究采用2006—2011年的截面数据,数据本身存在年度之间的差异,因此引入一控制变量IPI(工业景气指数)来控制年度宏观因素对模型的影响,该指数的数据来源于新浪财经网站,具体变量定义见表(1)。
(三)模型建立
四、实证检验分析
( 一 )描述性统计
( 二 )回归分析
五、结论
本文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研发信息披露不充分,研发强度普遍偏低,研发投入严重不足,这也是导致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大而不强、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回归分析发现,研发强度对公司盈利能力没有显著影响,而对公司营运能力、偿债能力以及发展能力均有负面影响,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研发投入少,简单地讲,企业的目标就是盈利,从财务层面上讲,如果研发投入对盈利能力没有正面影响,反而降低了公司的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公司一般不会热衷于这种负回报的投资的,无法调动企业研发投入的积极性。因此,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提高其自主创新能力,关键是提高研发投入收益,使企业的研发投入能为企业真正带来正面的投资回报。这就要求我们在提高研发效率、保护自主创新成果、降低研发风险、提高研发收益等方面下功夫。此外,应当进一步规范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研发投入的信息披露,提高研发投入的价值相关性。
*本文受教育部博士点专项基金资助(项目编号:20110032110031)和天津财经大学科研发展基金项目(项目编号:Q1211)资助
参考文献:
[1]徐欣、唐清泉:《R&D活动、创新专利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与发展管理》2010年第8期。
[2]程宏伟、张永海、常勇:《公司R&D投入与业绩相关性的实证研究》,《科学管理研究》2006年第6期。
[3]罗婷、朱青、李丹:《解析R&D投入和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金融研究》2009年第6期。
[4]陆玉梅、王春梅:《R&D投入对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11年第5期。
[5]周国洪、陆立军:《企业R&D绩效测量的实证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年第3期。
[6]朱卫平、伦蕊:《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投入与绩效相关性的实证分析》,《科技管理研究》2004年第5期。
[7]梁莱歆、张永榜:《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技术竞争力实证分析》,《科研管理》2005年第1期。
[8]李涛、黄晓蓓、王超:《企业科研投入与经营绩效的实证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年第7期。
[9]梁莱歆、张焕凤:《高科技上市公司R&D投入绩效的实证研究》,《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
[10]周亚虹、许玲丽:《民营企业R&D投入对企业业绩的影响》,《财经研究》2007年第7期。
[11]Dosi G. Source, procedures and micro economic effects of innovation.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1988.
[12]Grabowski H,Mueller D. Industri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intangible capital stock and firm profit fates.Bell Journal of Economics,1978.
[13]Myers S C. Determinants of corporate borrowing.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77.
[14]Morbey G K.R&D Expenditures and Profit Growth.Research Technology Management,1989.
一、阳光体育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目标
阳光体育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目标,85%以上的学校能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使85%以上的学生能做到每天锻炼1小时,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等级以上,掌握至少2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体质健康水平切实得到提高。因此,在阳光体育背景下,高校体育应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以增强学生体质为导向,在教学中注重学生运动兴趣、体育意识、锻炼习惯的培养,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这应是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的主要内容。
二、阳光体育背景下高校体育课教学改革的方向
(一)牢固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将终身体育作为体育教育的终极目标
“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高校体育不仅要解决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还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习惯,真正使“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深入人心。落实到体育课教学中:首先,体育教育者应在体育理论与实践教学中深入贯彻“健康第一”思想,通过体育健康知识的传授、体育健康理念的传播、体育参与技能的指导,使学生将体育生活化作为追求健康和幸福人生目标的必要途径,为其终身体育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高度重视体育教育对象的差异性,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和爱好,坚持“以人为本”,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体育教学服务,培养学生终身体育参与的技能和习惯。
(二)与阳光体育相结合,实施课内外一体化体育单项俱乐部教学模式
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能更好地组织体育教学,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根据普通高校对学生培养目标和大学生对体育运动的需求,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使其能够掌握几项体育项目锻炼的方法,为终身健康奠定良好的基础。
体育课堂教学以单项俱乐部的形式进行教学,通过开设多个体育项目的单项体育俱乐部课,使学生能自主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项,课堂教学由于学生人数较少,场地、器材有保障,应以传授和学习运动技术技能、健身方法为主,能使学生较全面地掌握单项运动技术技能和健身方法,充分利用单项俱乐部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2-3项运动技能,形成终身体育的习惯。
(三)更新课外活动内容体系,使课外活动成为实践阳光体育的主要途径
体育活动课包括课外锻炼、课余体育训练和各项竞赛活动的开展,是高校学生巩固、检验知识并通过实践提高体育能力的有效途径,课外活动是体育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是促使学生积极锻炼、形成终身体育习惯和实施阳光体育的主要途径。目前,大多数高校对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没有制定具体的目标任务,由学生自己凭兴趣爱好随意参与活动,缺乏必要的组织、指导与管理,有些高校的课外活动形同虚设,真正参加课外锻炼的只是少数学生,特别是大三和大四的学生几乎不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因此,课外体育活动应统一组织和管理,参与对象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在经常化、普遍化和多样化的课外活动或竞赛中获得运动的乐趣和成功体验,从而引导更多的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每天参与1小时以上的体育活动,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使课外活动成为大学生实践阳光体育的主要途径。
从2014年起,很多省份的高考英语用语法填空这一新题型取代了传统的单项选择题型。语法填空题很好地考查了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正体现了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
1.教师教学建议
教师应该首先指导学生阅读完整个语篇,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全文大意与相关重要信息,引导学生判断该语篇属于哪种体裁或文体,同时要提醒学生把握整个文段的语态和时态。教师尤其要让学生关注要填空处所在上下文和上下句涉及的提示词。
教师要指导学生完全弄清楚单词词性,并熟记。另外,教师还要教会学生把难句的所有成分都划分出来。要给学生讲清楚介词、连词、代词、冠词是基于语法和句子成分判断的,不用死记;但是对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这些实词就要做到烂熟于心。
教师还要提示学生熟练掌握构词法,学生只有拥有丰富的词汇量,才能在多种词性和词形中快速地提取和选用。要反复监督学生对高中英语课标重点词汇的拼写、词性和变化规则作详细了解和记忆。
教师在语法教学中必须与逻辑思维联系起来,与人说话的意图联系起来(如时态的用法),与篇章语境联系起来,与题材、体裁联系起来(如省略的用法),与词汇联系起来,等等[1],明确指出语法填空题的整体考点范围。
表1 语法填空题的考点范围
注:表格内容引自刘润清,韩宝成.语言测试和它的方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1.中表7.1语法测试内容细目表编制
2.学生备考策略
学生在备考时,首先要阅读和分析语法填空题的填空处所在的一整句话,找出能辅助填空的线索。其次要判断所填单词在整句话中充当什么成分。最后如果没有任何提示线索,学生就可根据所填单词应该用什么词性从大脑中搜索自己所学的单词。由于语法填空题的难点在于考点较广,因此,学生备考时应该注意在词汇和语法等学习过程中有的放矢,严格按要求训练。
3.考题类别设置
语法填空题大体上有两种考题设置类型:
表2 语法填空题的10个小题的填空处的设置
4.实战例题分析
2015年高考全国1卷中的语法填空题解析:
Yangshuo,China
It was raining lightly when I 61 (arrive) in Yangshuo just before dawn. But I didn’t care. A few hours 62 , I’d been at home in Hong Kong, with 63 (it) choking smog. Here, the air was clean and fresh, even with the rain.I’d skipped nearby Guilin, a dream place for tourists seeking the limestone mountain tops and dark waters of the Li River 64 are pictured by artists in so many Chinese 65 (painting). Instead, I ’d head straight for Yangshuo. For those who fly to Guilin, it’s only an hour away 66 car and offers all the scenery of the better-known city.Yangshuo 67 (be) really beautiful. A study of travelers 68 (conduct) by the website TripAdvisor names Yangshuo as one of the top 10 destinations in the world. And the town is fast becoming a popular weekend destination for people in Asia. Abercrombie & Kent, a travel company in Hong Kong, says it 69 (regular) arranges quick getaways here for people 70 (live) in Shanghai and Hong Kong.
语法是英语学习的重要骨骼和框架。英语的良好运用离不开语法知识的正确组织。对于语法知识掌握的欠缺会直接导致学生在英语听、说、读、写方面存在一定的理解障碍和应用障碍,这不利于英语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实际上,扎实的语法知识不仅是进行书面阅读和英语写作的重要基础,同时更是英语口语应用的关键所在。因此,加强英语语法知识的学习,有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模式比较重视语法知识教学,而忽略了英语知识的实际应用教学。教师习惯于采用填鸭式的语法知识教学方法,学生在对英语语法进行学习时偏向于死记硬背而非理解性应用。这极容易导致学生在语法学习过程中丧失学习乐趣。同时,以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听课的教学方法,极易导致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不明确,缺乏独立思考和自主创新的学习能力。在传统英语教学过程中,对于英语学习的重点集中于英语词汇和英语语法上,注重考试成绩而非英语实际能力运用能力的提升,这不利于英语教学的长效发展。
二、强化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有效策略
1.构建语法学习情境,加深对语法知识的理解
在高中英语教学阶段,英语语法学习较为枯燥,语法知识的理论性内容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语法教学一直都是高中阶段英语学习的重难点部分。为了激发学生对于语法知识的学习乐趣,教师可以进行相应教学模式的优化,构建有效的语法学习情境,提升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的积极性。构建有效的语法学习情境,需要从学生易于理解的情感层面着手,可选择极具趣味性的学习资料,例如电影、音乐、游戏等内容进行英语学习情境的构建。另外也可选择与学生生活和学习关系密切的日常化场景进行情境构建,从而降低英语学习的语法难度。例如可就作业布置这一情景为具体情境,以Have you finished your homework?为例进行不同时态的设问。引导学生对于英语时态语法知识进行相应了解,通过一般过去时、一般完成时、过去完成时等多个常用语法时态来分析finish your homework这一情境应用不同语言时态的结构变化。
2.强化语法知识的语篇学习,强化语感掌握
语言的学习离不开语句及语篇的整体理解。同理而言,对于英语语法知识不能脱离语言应用的实际环境,过于强调语法知识的理论性学习不利于语言内在规律的实际应用。因此,优化高中阶段的语法教学可以强化语法知识的语篇学习。传统英语教学是先针对语法基本概念和常用用法进行了解,再开始英语语句和语篇的学习。在新课程背景下可以采取逆向的教学思维,由英语语篇出发,将理论性的语法知识融入到语句和段落的学习过程之中,由实际语言的篇章环境来更好地理解语法知识中语态和时态的有效运用。例如教师可以选择真题语篇或是具备一定权威性的外文期刊等Y料作为学习语篇材料,引导学生重点关注语篇中内容的衔接部分,将重要的人称代词、从句、语篇信号词等关键点进行归纳,以此帮助学生加强语感的建立。通过语篇学习加深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从而强化语法知识体系学习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3.了解语法规则,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参与区域创新体系的必要性
区域创新体系是区域内的政府、企业、高校和研究院所、中介机构之间为寻求一系列共同的社会和经济目标相互作用,并将创新作为区域变化和发展的关键驱动力的系统。通过区域创新体系的确立,使区域形成知识的创造能力、技术的创新能力,知识和技术的流动能力、开放的创新环境、良好的创新绩效。高校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参与主体之~。对创新体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高校具有教学和科研两大核心任务,尤其是研究型大学,是区域知识创造、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实现着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知识传播和应用的区域创新职能。其次.高校通过大量的科研活动与体系内的其他行动主体——企业和政府、中介组织、创新环境等产生交互影响.呈螺旋式发展,共同促进区域创新体系的形成。最后,高校不仅在创新人才的培养、创新知识的产出和传播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在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环节也发挥着非常重大的作用。
2.河北省高校参与创新体系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河北省高校创新体系已经具备了一定基础,但是距离建成能为区城创新体系提供一个知识和技术强力支撑点的高校创新体系仍存在较大差距,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
2.1高校创新成果与企业创新需求脱节在现行科研管理模式下,高校科研活动以自由探索为主线,虽然也强调科研成果的转化,但职称认定、绩效考核等方面的政策倾向,决定了,科研人员仍然以争取科研经费、政府奖励、、出版著作为科研活动的主要目标。一方面高校形成了大量无人问津的科研成果,专利转让率低。另一方面,企业却找不到能运用于生产过程并能够带来良好经济效益的高新技术。难以按统一的科技创新目标凝聚和集成相关创新活动,致使以提升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为目标的区域集成创新能力不足。
2.2区域内合作机制尚不完善各高校之问、高校与科研院所、高校与企业之间等跨机构的创新网络体系尚未形成。各创新主体的优势与科技创新资源难以有效集成。资源的整合与可获得性是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和效率的关键一环。目前,高校科研项目的合作少,而且大多是科研人员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在深度和广度上都不能满足区域创新体系发展的要求。没有形成统~的符合市场要求的能将整个区域内的创新资源有效整合在一起并向区域内所有创新组织提供所需科研设备、科技文献资源等方面服务的区域协调机制。
创新合作机制的不完善带来的一个负面影响就是区域内的创新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科学仪器设备资源、科技文献资源、科学数据资源、专业技术资源等科研资源利用率低下,浪费现象比较严重。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各单位各自为政、封闭使用。这就导致一方面.创新经费投入不足,另一方面,许多创新资源闲置,派不上用场。科技创新基础条件的建设缺乏统一布局,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现象突出。科技创新资源总量不足与大量闲置并存。
2.3科技创新人才资源严重匮乏河北省的科技人才已经初具规模,但在科学研究领域。有重大影响和在国际国内有知名度的专家学者与北京等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较大。科技队伍的总量和质量都需要再提高一个档次。同时高层次人才流失的现象也依然存在。
3.河北省高校在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中的发展战略
如何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过程中实现自身跨越发展对高校来讲既是重大的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机遇。高校应在积极参与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努力应对挑战,结合区域特色、学科优势、科研水平等因素积极探索实现发展的路径,并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提供有效的支撑。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河北省迎来产业优化升级的关键期,其高等职业教育也迎来转型调整的重要机遇期,对人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等职业院校人才战略定位不仅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科技创新的前提条件,而且也是区域经济运行中的决定性科技创新要素。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能否适应产业转型的需求,不仅关系着高等职业院校教育能否健康发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河北省产业优化升级的进程和质量。因此,基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背景下,河北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明确重点培养目标,要面向新兴职业设置新专业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河北省的定位是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以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问题。因此,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河北省将在产业转型升级、商贸物流、环保和生态涵养、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获得发展机遇并承担相应任务。也就是要求河北省应着重搭建技术交易平台、市场交易平台,以及企业“走出去”和“引进来”发展平台,这就对科技创新和成果交易的技术中介、数据分析、市场交易、国际商事服务及招商、营销及电子商务等职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产生大量需求,也是高职院校的重点培养目标和专业发展方向,以适应经济社会需求。
随着京津冀的协同发展,河北省、石家庄市产业结构正在悄悄发生变化。除了产品科技含量普遍提高外,最重要的是原材料和中间产品比重减少,最终消费品越来越多。我们可以看到好的企业都有自己的销售队伍和营销文化,而我们石家庄自己本地成长的企业却没有比较成熟的营销文化和人才,需要我们高职院校专门培养。
二、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2015年教职成6号文件精神,河北省高等职业院校的在指导思想上应确定为“服务于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为省会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社会需要、行业认可、企业能用’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以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需要,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
在基本原则上应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课程体系、整合课程内容、实行“双证书”制度,再结合行业企业人才需求,探索与实践新的教学模式,提升专业人才服务省会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以解决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另外,贯彻“终身教育”理念,以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培养为重点,坚持立德树人、服务发展、以就业为导向,实施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引导学生科学设计“职业生涯规划”,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提升学生职业发展能力,以解决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与此同时,创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解决怎么培养人的问题。如以用人单位为主体,以校企合作为手段,以校企共管为重点,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教学、教育管理、建设岗位实践基地、评价人才培养质量、解决学生就业问题、关注学生职业发展。
最后,在人才培养上应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贯穿人才培养始终,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考核合格纳入学生毕业标准,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三、根据专业调整构建师资
加强教师、学生的跨校交流,推进跨校授课、跨校挂职等,高职院校可以联合建立多学科组成的高端智库和开放式研究机构,积极参与京津冀区域经济社会改革与发展建设。高职院校不仅要重视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还要注重企业经验和实践操作能力。教学团队的构成以满足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行业通用能力、专业核心能力和岗位专用能力培养为出发点,根据岗位标准和课程标准组建企业家、社会活动家、优秀毕业生、专业教师和素质教育教师“五位一体”的教学团队,校企交叉兼职,在授课内容、方式和实训场地、设备等方面取长补短。
与此同时,高职院校在师资培养上还应积极推进行业名师培养工程,增强和扩大在行业内的话语权,鼓励教师与行业协会(学会)开展项目合作,以项目合作推进与行业融合,以带动高职院校更好更快发展。
另外,高职院校还应注重师德建设,进一步增强师资队伍培养的针对性、有效性,重视国培、骨干教师培训、网络培训等多途径、多形式、多类型的师资队伍培养。在新任教师培养方面,采取教学基本功培训、课堂掌控能力培训等形式,尤其是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能力培训;在教师技术技能培养方面,采取项目带动、企业实习、参加行业协会活动等形式,提高教师技术技能水平;在骨干教师培养方面,通过“以赛促训”形式培养一批教学骨干,充分利用翻转课堂、微课、慕课等形式,实施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培养一批“教练型”的教学名师;在兼职、兼课教师培养方面,加强现代教育理念和信息技术手段培训,提高兼职、兼课教师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建军、张素荣等,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视域下的河北人才战略探析,张家口日报,2015年9月19日
[2]孟繁华、劳凯声,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挑战与应对,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2015年1月9日
北京市属高校是北京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历史和现实等多方面原因,北京市属高校的建设面临着很多问题和困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其进一步发展。大学排名作为大学评价的重要手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高校在大学排名中的优势、劣势及存在的问题,如能科学认识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就能够对提升高校实力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因此,基于大学排名探索北京市属高校发展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排名指标体系特点分析
目前,我国比较有影响力的大学排名有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武书连等主持的“中国大学评价”(简称“武书连榜”)、民间企业网大的“中国大学排行榜” (简称“网大榜”)、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推出的“中国大学综合竞争力排行榜”(简称“武大榜”)以及中国校友会网的“中国大学排行榜”(简称“校友会榜”)。四大排行榜采用不同的指标体系,尽管在总体上均涉及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校声誉等方面,但由于排名目的不同,在指标设置或权重上有一定侧重。
“武书连榜”含4个二级指标,其中,本科生培养权重大于研究生培养,分别为35.15%和22.80%;自然科学研究权重大于社会科学研究,分别为31.48%和10.56%,表明“武书连榜”更侧重本科生培养、自然科学研究的评价。
“网大榜”指标体系涵盖面较广,从各项指标来看,排名除注重人才培养和科研实力外,对于学校声誉、学生情况、教师资源和物质资源也比较关心,从能否给学生更好的学习条件、学习氛围以及优良的师资等方面进行衡量。
“武大榜”终端指标共有50个,是大学排名中指标个数较多的,覆盖面非常广,涵盖办学条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校声誉等多个方面。
“校友会榜”从高校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两大职能入手,兼顾评价高校的“历史成就”和“现时水平”,以“衡量高校对科学与人才的贡献能力”为目标对大学进行评价。“校友会榜”于2011年率先将“杰出校友”“校友捐赠”等指标纳入指标体系,且“杰出校友”权重高达20.65%,这也是与其他大学排名榜的重要区别之一。
部分北京市属高校排名状况分析
2012学年~ 2013学年度北京市教育事业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13年,北京市共有市属高校54 所,其中称为大学的有8 所。
表1:2013年8所北京市属高校排名情况
学校名称 武书
连榜 网大榜 武大榜 校友
会榜 最高排名与最低排名差
首都医科大学 57 47 24 78 54
北京工业大学 65 47 54 73 26
首都师范大学 97 77 41 108 67
北京工商大学 215 184 224 239 55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23 163 156 189 34
北京联合大学 236 480 269 371 244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324 315 282 377 95
北方工业大学 >500 232 242 335 >268
表1为2013年8所北京市属高校在四大排行榜中的排名情况。其中,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工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稳居北京市属高校前三甲,且在四大排行榜中均基本处于100名之前。
由表1可见,由于指标体系设置不同,各高校在不同排行榜中排名不同,甚至出现排名差较大的情况。从2013年最高排名与最低排名差来看,北京工业大学排名差最小,可见,北京工业大学作为北京市属高校中唯一一所“211工程”院校,无论在综合排名还是排名稳定性上,都位居北京市属高校前列;北方工业大学、北京联合大学排名差最大,均在240名以上,北京联合大学在“武书连榜”中排名最好、网大榜中排名最差,而北方工业大学则正好相反。不同排行榜从不同侧面反映各高校情况,因此,高校不能仅仅依据某个排名来断定自己的位置,应结合不同榜单辩证看待、全面分析自身优劣,进而探寻科学合理的诊断方法。
各大学排行榜在各高校排名的同时,也公布了各高校总得分及指标分项得分情况。
根据2013年“武书连榜”8所北京市属高校得分情况,首都师范大学社会科学研究得分为3.92分,而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得分仅为0.38、1.28,差距明显。进一步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学校类型分别为医学类、理工类,自然科学研究相对发展好,劣势在于社会科学研究,应在此方面引起重视,适当关注人文社会科学,实现整体学科的均衡发展。
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工业大学自然科学研究得分均在10分以上,而首都师范大学得分仅为2.67分,差距较为明显,这与其是师范类院校不无关系,且“武书连榜”更侧重自然科学研究,因此对总排名影响较大。北京工商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联合大学排名均处于210~240区间内,总得分相差不大,但从二级指标得分可以看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劣势在于本科生培养、自然科学研究;北京联合大学的劣势则主要体现在研究生培养、社会科学研究。应结合三级指标数据进行深度挖掘,找出差距存在的具体原因。
根据2013年网大榜8所北京市属高校得分情况,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工业大学排名均为47,首都医科大学在学术资源方面优势鲜明,表明其在硕博点数、国家级重点学科、国家级研究基地等指标上均有不错表现,但教师资源、物资资源得分在8所高校中最低,尤其是物资资源,劣势明显。北京工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在学术成果、教师资源、物资资源指标上均表现出明显优势,表明其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学习氛围以及优良的师资,但相比于首都医科大学,在学术资源方面提升空间非常大。此外,北京联合大学在8所高校中排名最低,其中学术资源方面得分过低,但其教师资源、物资资源得分并不是最低的,表明其具备快速提升的良好基础。
根据2013年校友会榜8所北京市属高校得分情况,北京工业大学综合声誉得分为9.42分,明显高于其他高校,除首都医科大学外,其他高校得分均基本在0分~1分区间内。这与北京工业大学近年来在媒体宣传、校友工作等方面做的大量工作是分不开的,值得其他高校借鉴。此外,北京工商大学科学研究、综合声誉得分均高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但总排名落后50名,关键原因在于其人才培养得分过低,相差1.94分,应在此方面深入挖掘和思考。
基于大学排名的北京市属高校发展策略
1.有效利用政策支持,加强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平台,是高校发展的基础和龙头[1]。四大排行榜中,均通过不同指标直接或间接反映各高校学科建设情况,因此,应有效利用国家、北京市相关政策,加强学科建设,从而有效促进科研、学科与人才培养的良好循环,有效促进高校整体实力的提升。
我国自1987年开始在各高校开展国家重点学科评选工作。2002年,北京市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开展北京市重点学科建设工作。其中,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的评选仅限于北京市属高校,相对于北京地区部属院校,此项政策对于北京市属高校是非常好的学科发展契机。因此,对于各北京市属高校,应有效利用此项政策支持,积极将学校内发展较好的学科培育为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加强学科实力。对于已经是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或北京市重点学科的,更加注重的应是努力提高其建设成效。对学科自身而言,应在完成建设目标的前提下,努力向下一级目标发展,进而成为其他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标杆。而高校也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如在相关部门设置监督机制,对学校内各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全程跟踪与监督,并及时给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提出改进措施等。
2.关注教育过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四大排行榜中均涉及到人才培养指标,其中,该指标在“武书连榜”中权重为59.75%,在“校友会榜”中权重为42.37%,表明各排行榜对人才培养的重视。
本科教育质量是评价和衡量高校工作的重要依据,应坚持把本科教学工作摆在重要的位置,以教学为中心抓好和带动各方面工作。此外,国内外都越来越注重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习性投入、学生发展等角度进行高校教育质量保障的研究,并将质量关注的视点从学校主体转向学生主体,将质量监控的重点从教育结果转向教育过程[2]。研究生培养方面,以同样是地方高校的苏州大学为例,近年来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具体措施包括深入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不断加强“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和研究生教育创新平台建设,累计在研究生培养投入经费超过3亿元。在2010 年度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建设中,苏州大学共获得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项目75 项,合计获得资助经费达150.3万元,这表明苏州大学在研究生培养方面的持续、大力投入,北京市属高校应从中汲取经验。
3.注重高级别科研产出,提升科研水平
目前,四大排行榜对科研成果、研究基地的评价越来越注重质量,如在成果统计中只计算SCI、SSCI、CSSCI等高水平科研成果、国家级研究基地等。以北京工业大学为例,近年来在政策上有所调整,如对于教师发表科研成果的奖励范围,公开调整为核心期刊及以上级别,并加大了对部分高级别期刊的奖励力度,能够有效地激励教师有意识地在高级别期刊,取得了一定效果,值得借鉴。在国家级研究基地的培育上,应集中优势力量,对学校相关实验室、科研机构积极培育,在具体政策上有所倾斜、加大投入,引导并支持其申报高级别的研究基地,寻求并充分利用地方高校区别于部属院校的特色和优势,了解地方和企业的需求,积极为北京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研究方案[3]。
4.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校声誉
“网大榜”中“声誉”的权重占15%,“校友会榜”中“综合声誉”权重占15.92%,“武大榜”中“学校声誉”被作为一级指标。此外,各排行榜对于“校友捐赠”的关注也越来越多,如“校友会榜”将“校友捐赠”作为“综合声誉”的二级指标。要提高学校声誉,对于高校而言:第一,应高度重视对外宣传工作,加强学校网站管理。联合宣传部、校友办等有关部门,利用一切机会和各类新闻载体,创新宣传方式,向社会各界主动宣传学校各方面的特色、亮点、人才和成果,扩大学校对外的影响力,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实现对外宣传工作的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第二,利用大学精神文化提高在校生对学校的满意度,培养学生对学校的感情。在具体实践中,从加强情感教育、加强师生交流、完善“奖、助、勤、贷和减免学费”政策、有效指导就业等方面入手,提高学生对母校的认同感。第三,高度重视校友服务工作。对已毕业的校友,多组织活动、加强联系,加强对校友的关怀与支持,增强校友对母校的认同感、向心力,激发校友的捐赠热情。
5. 坚持“服务北京”,加强核心竞争力
地方高校在办学基础条件、学术队伍、科研水平、管理水平等方面都和中央部属院校有一定差距,但也应该看到,地方高校也有部属院校所不具备的优势,即能够更紧密地和地方经济建设相结合。因此,地方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可持续发展在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从毕业生流向来看,北京市属高校的毕业生分布在北京市各行各业,他们将是北京未来经济社会建设的主干。为地方建设服务和学校综合竞争力的提高是相辅相成的。学校综合竞争力提高,社会对其毕业生的认可度越高,能更好地服务社会;反过来,依托地方优势,学校的学科建设、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也会进一步优化,从而有效地提高学校综合竞争力[4]。因此,各高校在发展中应始终坚持“服务北京”的办学指导思想,充分调研北京市经济发展要求,寻找与北京市的结合点和切入点,促进人才培养和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向企业输送能很快适应企业需求的专业人才,从而满足北京市对人才的需求。
本文系北京工业大学2012教育管理研究课题《基于大学评价的北京工业大学发展策略研究》(编号:GL2012-B27)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刘献君.论高校学科建设中的几个问题[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6-11.
[2] 王艳丽,陈跃,范锐.大学排名与地方高校质量提升策略[J].中国高校科技,2013,(2):115-118.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4-0212-01
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教育行政部门引入美国教育社会学家马丁・特罗(Martin Trow)的高等教育发展阶段理论,将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目标,写入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五”计划,并提前于2002年实现了大学毛入学率超过15%的规划目标,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
一、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一)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成就
1.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数量逐年递增,从1999年的474年上升到2006年1147所,增加了663所,增长了1.39倍。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占普通高等院校的比例也逐年攀升,从1999年的44.26%增加到了2006年的61.42%,增长了17.16个百分点。表1列出了我国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与普通高等院校的数量对比分析。
2.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学生规模不断扩大,招生数、在校生数、毕业生数占普通高校学生数的比例逐年上升。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招生数从1999年的61.19万人上升到2008年的310.6万人,增加了249.4万人次;在校生规模从1999年的136.15万人上升到2008年的916.8万人,增加了770.7万人次;毕业生从1999年的40.67万人上升到286.27万人,增加了245.6万人次。
(二)高等职业教育大众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政府教育财政拨款政策不公平
国家财政对高等职业教育采取“教育事业费以学生学费为主”政策,学生的培养费用、政策性补助都不再由国家财政核拨,而是靠学校收费解决。国家和省级高等教育经费,如科研经费、专业和课程建设经费等基本上是普通高等教育的特权,而高职无法享受。
2.教育经费来源渠道单一,教育经费严重短缺
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院校的经费来源主要是学生学费和政府财政拨款,企业、社会团体与个人投资与赞助高职教育的积极性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
3.高等职业教育收费政策不合理
高职院校社会认可度低于普通高校,教育成本要高于普通高校,而学费收取高于普通高校,使高职教育处于弱势地位,对生源缺乏吸引力,导致高职在招生上处于不利境地。
4.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
高校扩招后,普通高等教育的毕业生就业情况逐渐恶化,平均就业率一直徘徊在80%左右,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院校的毕业生就业情况则更为严峻,就业率一直低于全国普通高等教育毕业生就业率的平均水平。低就业率一来反映了巨大的教育浪费和人才浪费,二来会造成极严重的失业难题,对社会和谐与繁荣稳定构成潜在威胁。
二、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
(一)加强政府教育经费投入,建立多元教育经费来源渠道
我国各级政府应该建立健全目前的教育经费分配机制,一方面加强对高职院校的教育经费投入,减轻学生学费负担;另一方面加强引导和激励企业、社会团体与个人投资、捐资高职教育,对投资、捐资行为提供相应优惠政策,并对融资进行合理监管。
(二)协调政府、高职与市场之间的关系
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大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适时规划和调整高职发展战略,协调政府、高职与市场的关系,加强和落实高职院校的责任,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调整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和培养模式,建立与市场良好互动的开放的、充满活力与弹性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为经济发展培养和输送优质人才。
(三)合理调整学费,建立和完善政府资助制度
我国的高等教育学费结构存在倒置现象,高职院校比本科高校收费高,国家助学政策也主要面向本科生。政府应对高等教育的收费标准进行合理调整,并建立和完善政府资助制度,以帮助高职弱势群体接受高等教育,实现教育公平。
(四)积极引导学生提高就业、创业能力,解决高职大学毕业生“出口”难题
1、改革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使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院校专业设置、课程开发、教学模式尽可能反映劳动力市场的需求;2、实行弹性学制,增加学生参加实践实习、获取工作经验的机会;3、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面向全体高职学生加强心理辅导,培养创业、就业意识与能力,引导学生在心理、兴趣和特长等方面为将来高质量就业做好创业和就业准备。
(五)完善技术教育体系,发展本科、职业技术专业硕士层次的高等技术教育
国务院于2005 年11月根据当时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尚不成熟,在《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规定,2010年之前,教育部不再批准高职院校升格为本科院校。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第一年,高职发展也已经历了三十多个年头,积累和丰富了不少办学经验。如今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本科、研究生层次的技术人员的社会需求量大大增加,而技术的独立性又要求建立特有的技术模式,发展本科、职业技术专业硕士层次的高等技术教育是时势所趋。建议建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本科层次质量标准,对国家级重点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进行质量评估,合格者升格为本科职业技术院校。条件成熟以后,在这些院校中挑选质量优越者,试点举办专业硕士层次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参考文献:
[1][美]马丁・特罗.从精英向大众高等教育转变中的问题[J].外国高等教育资料,1999.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专家解答,全程指导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