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元宵花灯制作方法大全11篇

时间:2022-12-23 12:53:41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元宵花灯制作方法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元宵花灯制作方法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全园主题会,进一步了解元宵节的来历、意义以及主要的风俗习惯,感受元宵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2.积极参与主题会的准备和庆祝活动,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与体验。

3.大、中班幼儿乐于与弟弟、妹妹交往并关心弟弟、妹妹,小班幼儿乐意与同伴分享食品和快乐。

活动准备:

1.张贴海报,邀请家长来园参加活动。

2.举办幼儿自制花灯展,开展自制花灯评比活动。

3.展出能反映幼儿不断丰富元宵节经验的资料和照片。

4.排练舞龙、踩高跷、划旱船等节目。

5.自制、品尝元宵的各种材料和工具。

活动程序:

1.锣鼓队、腰鼓队进场,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

2.在《金蛇狂舞》的伴奏下,师幼进行舞龙、划旱船、踩高跷、扭秧歌表演。

3.知识竞答活动。

4.宣布制作花灯的评比结果,为获奖幼儿颁奖。

5.文艺表演与游戏、猜谜活动穿行。

6.亲子元宵美食活动。

学校元宵节主题活动方案二

元宵节是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又称“灯节”、“上元节”。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称为“中元节”,十月十五称为“下元节”)。每逢上元,民间有张灯观赏的风俗。每年的元宵节活动方案都是大家关注的问题,人人都希望能有更多的创意,从而带来更多的欢乐,以下分享元宵节活动方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设计思考

元宵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又称“上元节”、“灯节”。民间正月十五闹元宵已有悠久的历史,它伴随人们迎来春天,是把节日习俗体现得最为彻底和典型的传统节日。在主题活动中,通过调查、参观、学习和表演等不同形式的活动,幼儿不仅能对元宵节的传统文化和民俗习惯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更可以通过自身的参与和表现,进一步获得对节日气氛的体验,获取多方面的经验:

1.元宵节有吃元宵、玩花灯、猜灯谜、划旱船等丰富的风俗习惯。

2.“元宵”象征着“团圆”,它有不同的种类和味道。

3.元宵节有各种各样的花灯,给人们带来了喜气和欢乐。

4.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是团圆的日子。

5.元宵节有许多传说、故事、儿歌。

二、各年龄段主题活动目标

1.大班主要目标:

(1)尝试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元宵节的相关经验,进一步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

(2) 积极参与“闹元宵”的筹备和庆祝工作,在和老师、同伴一起过节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团圆的意义。

2.中班主要目标:

(1)知道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及习俗(玩灯、赏灯、吃元宵、划旱船等);

(2)感受与家长、老师、小朋友一起玩花灯、猜灯谜、吃元宵的快乐。

3.小班主要目标:

(1)知道元宵节是团圆的节日,初步了解元宵节人们的活动和特别的食品——元宵;

(2)愉快地参与元宵节各种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气氛。

三、活动实施概况

活动名称:欢欢喜喜闹元宵(赏灯、猜灯谜)

组织形式:亲子形式(分年级组开展)

活动时间:20xx年x月x日下午 小班15:40、中班15:55、大班16:10

活动准备:园内展出各种各样的花灯和灯谜、各种小礼物

活动建议:

1.参观花灯展,欣赏花灯的外形、色彩、图案。

2.交流对灯谜的认知经验,丰富对灯谜由来、种类和结构的认识。

3.积极参与赏灯猜谜活动,老师对优胜者给予适当的奖励。

四、主题活动环境创设

园内大环境

(1)园内大厅悬挂教师、幼儿与家长共同收集和制作的各式花灯,花灯下悬挂各种灯谜;

(2)宣传展板:开展元宵节活动策划方案及要求。

班级环境

(1)师幼共同布置“美丽的花灯展”,悬挂幼儿购买或参与自制的花灯;

(2)收集幼儿在节日中赏灯、玩灯的照片,布置主题墙饰;

(3)在家长园地贴出“致家长的信”,介绍主题活动的构想和配合事项。

元宵之夜,小孩子们纷纷提着灯笼,四处游走玩耍。元宵佳节,不少地方都要举行彩灯展、花灯会。元宵的灯,有挂花灯、滚龙灯、迎轿灯、走马灯、放水灯、展冰灯……像北京的宫灯、天津的宝莲灯、上海的金龙戏珠灯、东北的冰灯,都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过去灯内点蜡烛,现在用电,使灯更加奇幻多姿,五彩缤纷。元宵节有许多传统风俗和节目,如:闹社火、耍龙灯、舞狮子、划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猜灯谜、吃元宵等。元宵大多是用糯米面包糖馅做成的,它象征着全家团圆和睦、生活幸福甜美。

学校元宵节主题活动方案三

一、活动目的:

1.培养学生上网搜集信息、整理资料,调查访问等综合能力;

2.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探究意识,协作精神;

3.让学生获得情感的体验;

4.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感受、熟悉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5.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风俗习惯,进而尊重和热爱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6.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所在;

二、活动内容:

1.了解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元宵节的习俗

2.学生动手自己制作灯谜、元宵灯作品进行评比。

三、活动建议及进程安排:

第一阶段:了解“元宵节”

学生方面:提前布置学生,利用寒假,借助电脑,让学生围绕“元宵节”的主题,提出你想知道元宵节的哪些知识?可以上网收集资料,也可以问问社区的爷爷奶奶们。

教师方面:以班为单位,班主任为有兴趣的学生提供有关春联知识、灯谜知识和元宵灯制作方法的专题辅导讲座,可以让学生到电脑上网查找有关资料,并有计划地组织大家对所查阅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类。从而培养学生上网搜集资料、处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第二阶段:1.学生就元宵节活动,以及掌握的元宵节知识,动手设计一份手抄报。

2.元宵节前学生动手自己制作灯谜、元宵灯作品,以备开学后进行评比

篇(2)

元宵节最初由祭祀而起,渐演为隆重热烈异彩纷呈的娱乐节庆。古时为一日,唐代为十六至十八,三日;宋代为十四至十八,五日;明代朱元璋在南京做皇帝,把元宵节一下延长为十日,即初八至十七,十八落灯。食品也由食豆粥,改为品尝元宵(汤圆),南京有“上灯元宵,落灯面”之俗。

如今,北方叫元宵,南方称汤圆。元宵依馅论,分有馅和无馅两种,有馅元宵又有咸、甜、荤、素之分;按制作方法分,有手中搓制、元宵机制和竹匾水滚等诸种;按粉制区别,则有糯米面、高梁米面等。

1 猜灯谜

玩灯是元宵节的一个重要项目。灯谜是元宵灯节派生出来的一种文字游戏,也叫灯虎。将谜面贴在花灯上供人猜射,谜底多着眼于文字意义,并有谜格24种,常用的有卷帘、秋千、求凤等格,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

明清两代,南京元宵灯会有玩龙灯和挂纱灯之俗。玩龙灯不但老百姓玩,军人也玩,长度也为他处所不及,短的十余丈,长的百余节,玩起来多则上百人。纱灯有楮练纱帛,而且有名人在上面作画,愈是高手价值愈高。商家届时也在店前举办猜灯谜活动,吸引众多游客,猜中者即奖所售物品。有一种由南京人首创的“走马灯”,外罩灯笼,内点蜡烛,利用空气热胀上升的原理,带动灯面转动,灯面上画着各种姿势的骏马疾驰,宛如万马奔腾。英国学者李约瑟称之为中国古代人的一项发明。

篇(3)

小学元宵节活动主题策划方案一元宵节是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又称“灯节”、“上元节”。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称为“中元节”,十月十五称为“下元节”)。每逢上元,民间有张灯观赏的风俗。每年的元宵节活动方案都是大家关注的问题,人人都希望能有更多的创意,从而带来更多的欢乐,以下分享元宵节活动方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设计思考

元宵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又称“上元节”、“灯节”。民间正月十五闹元宵已有悠久的历史,它伴随人们迎来春天,是把节日习俗体现得最为彻底和典型的传统节日。在主题活动中,通过调查、参观、学习和表演等不同形式的活动,幼儿不仅能对元宵节的传统文化和民俗习惯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更可以通过自身的参与和表现,进一步获得对节日气氛的体验,获取多方面的经验:

1.元宵节有吃元宵、玩花灯、猜灯谜、划旱船等丰富的风俗习惯。

2.“元宵”象征着“团圆”,它有不同的种类和味道。

3.元宵节有各种各样的花灯,给人们带来了喜气和欢乐。

4.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是团圆的日子。

5.元宵节有许多传说、故事、儿歌。

二、各年龄段主题活动目标

1.大班主要目标:

(1)尝试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元宵节的相关经验,进一步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

(2)积极参与“闹元宵”的筹备和庆祝工作,在和老师、同伴一起过节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团圆的意义。

2.中班主要目标:

(1)知道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及习俗(玩灯、赏灯、吃元宵、划旱船等);

(2)感受与家长、老师、小朋友一起玩花灯、猜灯谜、吃元宵的快乐。

3.小班主要目标:

(1)知道元宵节是团圆的节日,初步了解元宵节人们的活动和特别的食品——元宵;

(2)愉快地参与元宵节各种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气氛。

三、活动实施概况

活动名称:欢欢喜喜闹元宵(赏灯、猜灯谜)

组织形式:亲子形式(分年级组开展)

活动时间:2021年_月_日下午小班15:40、中班15:55、大班16:10

活动准备:园内展出各种各样的花灯和灯谜、各种小礼物

活动建议:

1.参观花灯展,欣赏花灯的外形、色彩、图案。

2.交流对灯谜的认知经验,丰富对灯谜由来、种类和结构的认识。

3.积极参与赏灯猜谜活动,老师对优胜者给予适当的奖励。

四、主题活动环境创设

园内大环境

(1)园内大厅悬挂教师、幼儿与家长共同收集和制作的各式花灯,花灯下悬挂各种灯谜;

(2)宣传展板:开展元宵节活动策划方案及要求。

班级环境

(1)师幼共同布置“美丽的花灯展”,悬挂幼儿购买或参与自制的花灯;

(2)收集幼儿在节日中赏灯、玩灯的照片,布置主题墙饰;

(3)在家长园地贴出“致家长的信”,介绍主题活动的构想和配合事项。

元宵之夜,小孩子们纷纷提着灯笼,四处游走玩耍。元宵佳节,不少地方都要举行彩灯展、花灯会。元宵的灯,有挂花灯、滚龙灯、迎轿灯、走马灯、放水灯、展冰灯……像北京的宫灯、天津的宝莲灯、上海的金龙戏珠灯、东北的冰灯,都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过去灯内点蜡烛,现在用电,使灯更加奇幻多姿,五彩缤纷。元宵节有许多传统风俗和节目,如:闹社火、耍龙灯、舞狮子、划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猜灯谜、吃元宵等。元宵大多是用糯米面包糖馅做成的,它象征着全家团圆和睦、生活幸福甜美。

小学元宵节活动主题策划方案二一、活动目的

为弘扬民族文化,引导学生体会我国传统的元宵节活动的热闹氛围,了解多姿多彩的节日文化,学校将组织学生进行小型多样的闹元宵活动。通过活动,营造欢乐祥和、健康向上的节日氛围,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分工合作、乐于分享的态度。

二、活动主题

金鼠迎春到,欢乐闹元宵

三、活动时间

20_年寒假以及_月_日下午,12:15开始

四、活动内容和具体安排

(一)前期准备(寒假)

开展“巧手做花灯,创意乐无限”元宵花灯亲子利废制作行动,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和节能环保的习惯。——班主任负责

(二)主题活动(元宵节当天)

1、营造浓郁的活动氛围

(1)电子屏幕滚动播放传统节日文化宣传语、童谣等,营造节日氛围。——_负责

宣传语——金鼠迎春到,欢乐闹元宵。欢乐闹元宵,你我齐欢笑。体验元宵民俗,弘扬中华文明。承载年节传统,建设校园文化。感受风俗习惯,向往美好生活。赏花灯,营造佳节氛围;猜谜语,感悟乡风民情;做汤圆,体验节日生活……

《闹元宵》童谣——

正月十五闹元宵,欢庆锣鼓使劲敲,敲得狮子大抖毛,庆贺一年春来到。

校园花灯挂树梢,教室摆满原材料,你搓我按做元宵,乐得伙伴拍手笑。

(2)当天早晨(升旗仪式之前),各班在学校统一安排下,择优将4盏元宵花灯(须醒目地标明班级、姓名)悬挂在校园不同区域,营造浓郁的传统节日氛围。——_负责

(3)大队部组织大队集会(升旗仪式),作关于国旗下的主题讲话,宣传传统节日文化,让学生了解元宵节的由来、习俗和一些有趣的传说等。——_负责

(4)当天早晨(或提前至周_下午),各班根据活动内容,做好班级环境的布置,南北玻璃窗贴好窗花(或灯谜),教室里挂上灯笼等。——正副班主任负责

2、“欢乐赏花灯”活动(二四五年级:午间或做完汤圆至品尝汤圆之间的时间段;一三年级:品尝完汤圆至放学之前,约2:00-3:00)

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各班有序地到校园各处参观学生和家长的自制元宵灯。——正副班主任负责

3、“巧手做元宵”活动(12:15——13:15)

在正副班主任、家长志愿者的组织下,学生开展做小汤圆和元宵的活动(中午12:15各班派代表去食堂领取食材)。

食堂为每班提供糯米团、菜肉馅儿;和面和放汤圆的用具,由各班自备。——_班主任负责

4、“开心尝元宵”活动(一三年级:约1:30开始;二四五年级:约2:00开始)

每人一份点心(两个元宵,六个小汤圆),使孩子们在品尝自己劳动成果的同时,感受浓浓的闹元宵气氛,体验了传统节日的快乐(3名家长志愿者、正副班主任与孩子一起分享快乐)。——_负责

5、后续活动:各班填写1份活动记录表;

各班上交2到3张家长志愿者反馈表。

小学元宵节活动主题策划方案三一、活动目的

为弘扬民族文化,引导学生体会我国传统的元宵节活动的热闹氛围,了解多姿多彩的节日文化,学校将组织学生进行小型多样的闹元宵活动。通过活动,营造欢乐祥和、健康向上的节日氛围,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分工合作、乐于分享的态度。

二、活动主题

“寻找_小的年味”

三、活动时间

20_年_月_日星期_(下午14:00)

四、活动内容和具体安排

1—2年级:“巧手剪窗花,开心闹元宵”

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学会用手中的剪刀剪出不同的窗花和手工编织中国结福。元宵节当天下午,班主任老师可邀请手巧的家长(或美术老师)在课堂上教学生裁剪各色各样的窗花和打福结,布置、美化教室。

3—4年级:“巧手做花灯,创意乐无限”

元宵花灯“巧手装扮”制作行动,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和节能环保的意识(发挥想象,利用布料、彩纸、纽扣等废弃物品创意装扮花灯)。每班上交十件优秀作品进行集中展示。

5年级:“巧手迎元宵,师生共欢乐”

活动由班主任、家长志愿者组织,开展做小汤圆和元宵的活动,让学生在家长和老师的指导下,动手做元宵,静静品元宵,欢乐送元宵,亲身体验浓浓的节庆氛围。

6年级:“元宵游园闹元宵,五福临门贺新春”

班主任老师组织开展,每班推荐1-2名学生在书法室书写“福”字(由__老师负责)其他学生在班级做元宵手抄报,做完手抄报布置本班级教室。六年级四个班每班写7个福字,将“福”气分享到每个班级。

小学元宵节活动主题策划方案四一、活动目的

20_年元宵节即将来临,为弘扬民族文化,让学生了解多姿多彩的传统民族节日,将组织学生进行小型多样的闹元宵活动,通过活动营造欢乐祥和、健康向上的节日氛围。

二、活动时间

20_年_月_日午会、班会时间

三、活动内容和具体安排

1、午会课时间:根据德育室大队部提供的元宵幻灯片宣传学习内容,了解元宵节的由来,习俗和一些有趣的传说。

2、班会课活动内容安排:

一年级

主题:参观学校各处活动地点

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参观学生和家长的自制元宵灯,观看高年级学生的一些活动。

活动要求:

1、各班有序地进行观看活动

2、观看完后,回教室学《闹元宵》童谣

正月十五闹元宵,欢庆锣鼓使劲敲,敲得狮子大抖毛,敲得旱船街上漂,爷爷乐得抬花轿,姑姑扭腰踩高跷,我拍巴掌奶奶笑,放声高唱丰收谣。

二年级

主题:运动元宵乐乐乐

活动要求:

1、活动地点:操场(雨天改在体操房)

2、负责人:

3、活动规则:两人同时抱住一个篮球,以最快的速度传给对方两位同学的怀抱,中间不能掉球,合作协调前进,看哪个班级最快。

(各班20位学生,十男十女)

活动准备:四个篮球、学说口号(传传传、乐乐乐,元宵佳节同欢乐!)(负责老师做好准备)

带队教师:各班班主任(备注:如有时间,各班上网搜索“闹元宵”的诗词,各班学一首有关的诗词)

三、四、五、六年级

主题:元宵灯谜猜猜猜

活动要求:

1、各班推荐两名学生工作人员,并把各班准备的灯谜写在统一规定的纸上,(谜底不要写,但自己要知道答案)每班自己准备好一张课桌,10份左右的小奖品。

2、各班在班内通过猜谜活动以后,派出5名高手,参加学校的元宵灯谜猜猜猜活动

3、其余学生在班内学唱歌曲《卖汤圆》。

活动准备:在班会课开始前,各班的两名学生工作人员在底楼放好桌子,准备好猜的字谜,拿好自己班级中的奖品,做好迎接其他同学来猜灯谜的活动准备。

活动人员安排:

活动地点:教学楼前

自制元宵灯的评比活动

主题:巧手做灯妙妙妙

活动要求:各班把制作的元宵灯,放在规定处进行展评

小学元宵节活动主题策划方案五一、活动目的:

1.培养学生上网搜集信息、整理资料,调查访问等综合能力;

2.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探究意识,协作精神;

3.让学生获得情感的体验;

4.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感受、熟悉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5.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风俗习惯,进而尊重和热爱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6.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所在;

二、活动内容:

1.了解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元宵节的习俗

2.学生动手自己制作灯谜、元宵灯作品进行评比。

三、活动建议及进程安排:

第一阶段:了解“元宵节”

学生方面:提前布置学生,利用寒假,借助电脑,让学生围绕“元宵节”的主题,提出你想知道元宵节的哪些知识?可以上网收集资料,也可以问问社区的爷爷奶奶们。

教师方面:以班为单位,班主任为有兴趣的学生提供有关春联知识、灯谜知识和元宵灯制作方法的专题辅导讲座,可以让学生到电脑上网查找有关资料,并有计划地组织大家对所查阅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类。从而培养学生上网搜集资料、处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第二阶段:1.学生就元宵节活动,以及掌握的元宵节知识,动手设计一份手抄报。

2.元宵节前学生动手自己制作灯谜、元宵灯作品,以备开学后进行评比

学生方面:每个学生制作一个春联或者灯谜;

篇(4)

【历史溯源】

元宵节在中国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也称“元夕节”。按照中国古代的习惯,“元”指月亮正圆,一年之中有所谓“三元”:正月十五称为“上元”,七月十五称为“中元”,十月十五称为“下元”,故元宵节亦称为“上元节”。“宵”即夜也,所以元宵亦有一年之中第一个月圆之夜的意思。

根据考证,元宵节的来历,有说与祭祀“泰一神”有关。泰一神亦称“太乙神”,主宰人间的风雨、饥馑和瘟疫。据说,汉朝武帝曾久病不愈,求助太乙神后竟奇迹般治愈,乃于元鼎5年(公元前122年)开始建太乙祠坛祭祀,每逢正月十五通宵达旦以盛大的灯火祭祀,从此便形成元宵节张灯结彩的习俗了。

元宵节期间,民间多吃元宵(汤圆)来应节,象征家人团圆。此外还有挂花灯、猜灯谜、迎紫姑、踩高跷、舞狮、舞龙等民间娱乐活动。流传至今,这一连串充满热闹欢乐的庆典活动称为“闹元宵”。

南方人做元宵时,先将糯米粉用水调和成皮,然后将馅包好;北方人做元宵,先把馅捏成均匀的小球状,放在铺有干糯米粉的箩筐里不断摇晃,不时加入清水使馅粘上越来越多的糯米粉,直至大小适中。元宵的大小不一,大者如核桃,小者若黄豆。

【制作方法】

轻轻捏。下锅前,用手轻捏元宵,使其略有裂痕,这样煮出来的元宵,里外易熟,软滑可口。

开水下。锅内水开后,放入元宵,用勺背轻轻推开,让元宵旋转几下,就不粘锅底。

文火煮。元宵入锅煮至浮起后,要迅速改用文火,否则,元宵不断翻动,受热不均匀,外熟内硬不好吃。

点冷水。元宵入锅后,每开一次应点入适量的冷水,使之保持似滚非滚的状态。开两三次后,再煮一会儿,即可捞出食用。这样煮出的元宵质软不硬,香甜可口。

元宵除了煮食外,还有多种食法:

油炸元宵:如果是生元宵,可将元宵先粘上鸡蛋清,再放进锅里炸。这样炸出来的元宵有鸡蛋香味。炸时要不断翻动,以免炸得不透不匀。油炸元宵时,有时会发生元宵在油锅里突然炸裂溅伤人的现象。如在元宵下锅前用针在元宵上扎两个小针眼,即可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另外,炸时要用小火温油,这样炸出的元宵香甜可口。

拔丝元宵:将元宵炸好备用。用食油滑锅底,放入白糖和适量清水,用文火熬成糖稀,当糖稀冒大泡呈黄色时,放入炸好的元宵,与糖稀搅拌,迅速出锅,趁热食用,宛如金珠缠丝,别有情趣。

篇(5)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9A-0094-01

手工制作是幼儿喜欢的活动之一,在折、剪、拼等形式的手工制作中,不仅能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而且能让幼儿在制作的过程中开动大脑,做到手脑并用,启迪幼儿的智慧,有助于发展幼儿的思维和想象。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怎样做才能让手工制作备受幼儿的青睐,从而成为发展幼儿各项能力的课程呢?

一、环境熏陶,激发幼儿的“制作”欲望

幼儿最初的手工制作,大多数是随意的,没有丝毫的目的性。你给他们一张纸,他们只会撕碎,而不会想到将这张纸通过折、剪等制作方法,制作出一件像样的作品。俗话说:“环境的好坏会影响一个人的发展。”这就需要教师为幼儿营造“制作”的氛围,激发幼儿的“制作”欲望。在幼儿手工制作活动中,相关环境的布置会在无形之中激起幼儿创作的欲望。例如,在小班,由于幼儿刚刚入园,手工制作教学多数以折纸为主。教师可以用折纸来布置教室的环境,让幼儿一进教室就有种走进折纸世界的感觉,从而使他们对折纸充满好奇,产生迫切想跟教师学折纸的欲望。比如,为了给幼儿一个身临折纸世界的感觉,我用各种颜色的纸折了各种形态的小鸟,把各种形状的花朵和大树,贴在教室的一面墙壁上,并取名为“快乐的小鸟”;在教室的区域广角中,我用彩纸折出盛开的、神态各异的三角娃娃、可爱的小猪……幼儿一进教室就被眼前的作品吸引住了,个个都情不自禁地走近折纸作品,想看看是怎么折出来的。“老师,老师,太好看了!是怎么折出来的?”“我也想折,你快教我们,好不好?”幼儿的折纸兴趣在这一刻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了。于是,我趁势展开了折纸的教学……有了兴趣的引领,有了手工制作的热情和动机,幼儿在学习时十分投入。

二、巧用多种材料,增添“制作”的乐趣

大自然犹如一个百宝箱,里面藏着各种各样的艺术素材。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可利用的制作素材,发挥素材的作用。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手工制作。这样一来,幼儿才可以从不同的制作素材中发挥想象力,引发更多的联想。比如,在学习“京剧脸谱”的制作前,我让幼儿先向家长了解京剧,同时让学生注意收集吃过的螃蟹壳和废弃的木勺子。在幼儿收集了这些材料以后,我设计组织了一次手工活动《螃蟹壳和木勺上的艺术》,即利用木勺上凹进去的椭圆部分以及螃蟹壳上凸出来的部分,用橡皮泥做京剧里的角色贴在上面。幼儿们在观察京剧角色的图片之后,进行了大胆的想象,在木勺上、螃蟹壳上贴了各种角色,有旦角、小生、丑角等。从幼儿透露着艺术灵气的作品中,你能看到幼儿的丰富的想象。这样做,既能变废为宝,也让幼儿大胆地去创造自己喜欢的手工作品。

三、形式多样,促进“制作”灵感的产生

幼儿手工制作活动的内容一般比较丰富,形式也很多样。如刺绣、泥塑、纸艺、编织、彩绘等都是幼儿手工制作中常见的形式。在幼儿进行手工制作时,教师启发幼儿将绘画等方法参与进来,利用各种形式来装饰制作的手工作品,既能让手工作品变得活灵活现,起到装饰的作用,又能增添幼儿的制作乐趣,同时还能让幼儿进行大胆的想象。

篇(6)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强调的是对个性品质中的独特性、创造性的研究。《美术课程标准解读》指出:“个性是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特殊性,我们的社会之所以如此丰富,正是由于存在着丰富的个性差异。保护这种差异其实就是保护社会的丰富性。丰富而自由的个性也是一个社会之所以具有丰富创造力的根本原因,没有个性的存在,没有个性表现的自由,就不会有创造力。”我们的研究团队将课标中的理念具体移植到美术课教学中,以有效教学为研究核心,提倡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生活体验,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为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展示的舞台。通过对学生现有的学习现状和个性特点进行分析研究,我们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探索提升“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和“综合·探索”四大领域的有效教学策略,探索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方法。

一、探索提升“造型·表现”领域有效教学的方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造型·表现”领域是美术课程内容中覆盖面最广、分量最重的学习领域。我们在探索“造型·表现”领域教学中,重视欣赏和体验的作用,突出欣赏和体验功能的互动美术创作的有效教学策略,在“欣赏与表现一体,重视体验,回归生活”的学习创作表现过程中发展学生的个性。项目研究以模块化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实践活动。例如《线的律动——静物写生》这一课,由于本课教材是校本教材,教材从舞蹈、运动、武术等艺术表现中,将韵律的快慢、刚柔、强弱与线的长短、粗细、曲直虚实进行发散思维的联想,运用各种线的对比表现律动。通过造型表现与创作,补偿聋学生由于听力障碍所造成的缺陷,达到康复身心和开发创新思维的目的。执教者李江泳根据聋哑学生的特点,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图片的直观形式,引导学生运用线的粗细、曲直、长短、虚实以及点的疏密对比表现节奏和韵律,强化线的韵律表现,让聋学生和健康的孩子一样感受韵律和律动美,同时要求学生选用钢笔直接进行线描写生。由于用钢笔画线条不能涂改,可以锻炼聋学生用笔大胆、果断、线条肯定,增强他们的自信,引导他们大胆表现自己对韵律的感受,充分发挥学生的创作个性。李江泳老师运用直观、启发、体验式教学法、演示法、观察比较法来达到三大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认识、掌握线的种类及表现方法的知识目标。②技能目标。通过静物组合的造型和创作训练,培养聋学生的概括、夸张、变形的个性创造能力,让学生掌握线描创作方法。③情感目标。通过引导学生运用线的粗细、曲直、长短、虚实进行静物写生,表现韵律美,补偿聋学生由于听力障碍所造成的缺陷,培养聋学生健全的人格。

李江泳老师通过启发,唤起学生对律动的回忆;通过图片欣赏,让学生观察、认知、感受、联想,拓展发散思维,对课文有一个认知和了解;通过直观演示不同质感的线描表现,强调线条的韵律美,在静态物体中表现动态的律动美感,教学突出了重点、难点,让学生思考探索;通过结合所学的构图知识,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运用韵律美的表现形式,在线描创作中达到补偿聋学生由于听力障碍所造成的缺陷,让学生进行实践创作;通过让学生自评、互评,培养学生对画面的分析鉴赏能力。最后,布置作业:4人一组自由摆放静物造型,用线描表现韵律美,画一幅线描写生作品。

根据“造型·表现”领域的教学特点,教学以欣赏启发、学生体验和生活实践作为美术教学的理念和源泉,强调欣赏创作互动,体验创作互动,师生互动,以线的种类、线的表现突出教学重点难点,从舞蹈、运动、武术、建筑与韵律的快慢、刚柔、强弱与线的长短、粗细、曲直虚实的艺术表现体验,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并运用各种线的对比表现律动,补偿聋学生由于听力障碍所造成的缺陷,培养聋学生健全的人格。本课教学特色在于,根据聋哑学生的特点,通过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图片的直观形式,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材料和创作手段,并选用钢笔直接进行线描写生创作。由于用钢笔来画不能涂改,有效节省了创作时间,能锻炼聋学生用笔大胆、果断、线条肯定,增强自信,体验线描造型的乐趣。本课教学强调以欣赏促进造型表现,以体验促进造型表现,欣赏与创作互动,激发学生创作出反映真情实感、贴近生活、内容生活化的线描作品,提升美术课堂有效教学实效,达到发展学生个性的目的。

二、探索提升“设计·应用”领域有效教学的方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设计·应用”这一学习领域更多地考虑其他人的需要和实际运用价值,而不是创造者个人的思想和情感的自由表达。我们在探索这一领域的有效教学过程中,根据“设计·应用”领域的特点,强调体现设计的创造意识,引导学生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合理利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制作活动,提高动手能力,设计创作出新颖创意的生活化作品,发展学生个性。

例如,《标志设计》这一课,执教者何莉利用生活常识导入新课,从用途、造型特点、颜色构成方面让学生认识标志的种类(同时出示各种标志图画),然后再告诉学生标志的定义和来历,标志设计的主要原则、艺术表现方式和方法步骤,最后给学生布置作业:每个学生完成一幅标志设计作品。在学生完成作业后,让学生谈设计的构思过程,并说明设计的标志含义,教师再进行总结。

根据“造型·表现”领域的教学特点,何莉老师教学案例的特色之处在于,通过赏析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运用了图文并茂的方式将内容形象具体地展现。课例不仅有国内的标志而且还融入了国外的文化知识。通过对标志的赏析,何莉老师提出了设计中需要注意的几点主要原则以及它的艺术表现方式。教学以欣赏启发、渗透文化内涵、设计艺术表达方式的高度概括赏析,选用具有典型意义的标志设计为例,强调设计的创造意识和特定的功能性特点,同时又密切联系实际生活,启发学生运用多种材料和手段进行设计创作,激发了学生的个性创作力,提升了美术课堂有效教学实效。

三、探索提升“欣赏·评述”领域有效教学的方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欣赏·评述”这一学习领域更多地让学生通过感受、欣赏和评论表达等活动的方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在探索这一领域的有效教学中,我们根据“欣赏·评述”领域的特点,注重指导学生学会鉴赏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用美术语言评述、评价艺术作品,同时唤起学生的体验。在欣赏教学过程中,采用鉴赏和表现结合的方法,欣赏与动手相结合,适当增加写与画的体验,帮助学生理解艺术作品,有效地提高小学美术“欣赏·评述”领域的教学效率,实现引导学生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

例如《神秘的花山岩画》这一课,授课教师农善锋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见下图)

根据“欣赏·评述”的教学特点,农善锋老师的教学设计有如下特点:(1)重视对欣赏课程结构的合理化。从创设情景、故事导入到讲述历史渊源,从提示作品审美方向,再到学生独立欣赏、交流、评述活动,还安排了小实践活动为下节美术创作课做铺垫等,最后由教师综合评价。教学内容丰富,结构紧凑,过程流畅。(2)重视欣赏评述与实践体验相结合,在欣赏中安排有现场动态表演、小速写等,有助于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增强参与合作交流活动的动力,发展学生个性。教学改变以往单纯欣赏教学的单一模式,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3)本课以教师创设问题,提示欣赏方向和方法,提供必要的图片文字为教学方向,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评述,改变了以往让学生盲目交流,一片散沙的状况。(4)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评价,有利于培养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共同学习的良好习惯。这对培养良好班风、学风也有一定作用。

《神秘的花山岩画》这一课的教学目标不同于以往的欣赏评述课,此案例除了重视美术技巧的应用,还重视培养学生的德育。教学以学生的主体实践为审美欣赏基础,充分利用广西少数民族民间美术优秀作品资源,以学生自主欣赏、交流与评述的综合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和探索,使学生对花山岩画有更深入了解的愿望。通过对具体作品审美特征的感知和体验,学生形成丰富具体的审美感受,逐步达成对其审美特性的理性概括和本质上的认识。

在本课教学中,以花山岩画的主题内容以及创作年代、创作风格为知识背景,围绕花山岩画的民族艺术文化与内涵展开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始终把握四个关键环节:(1)通过具体作品欣赏,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2)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并逐层深入地把简单关系发展为复杂关系,直至教学重点,既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又巧妙地提示和引导着欣赏的方向,帮助学生完成由欣赏到认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换,增强学生实际审美理解能力,获得审美愉悦体验。(3)欣赏评述与体验相结合,改变以往单纯欣赏教学的单一模式。学生在欣赏的同时现场动态表演岩画人物造型,通过岩画图像小速写与展示,掌握花山岩画人物造型的表现方法,表达自己对广西民族文化的情感,加深对民族艺术的理解。(4)进行知识的讲授与引导,通过小组讨论、分析、探索、综合评价和阐释等方式,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或是和同学之间展开交流,聆听他人的意见。这样不仅使学生达到对作品艺术特征的本质理解,也培养了他们的综合能力。

《神秘的花山岩画》这一课的教学,教师巧妙地引导学生探索新知,充分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审美过程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有自我表现、发挥个性的机会,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达到有效教学的教学实效。

四、探索提升“综合·探索”领域有效教学的方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综合·探索”领域是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美术学习领域。在探索这一领域的有效教学中,我们根据“综合·探索”领域的特点,加强跨学科教学的研究,寻找美术与其他学科、与现实社会之间的联结点。

例如,韦一菠老师上的《元宵灯谜会》这一课,属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本课旨在通过学习设计制作花灯、集体策划班级灯谜展、分工合作布置灯展等一系列活动,综合语文、音乐、社会、历史等学习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培养学生的设计制作能力、组织策划能力、集体协作能力等,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教材包括文字、灯会场景图片、花灯制作步骤图、花灯范例、学生作品等丰富的内容。这些素材为学生提供了创作的平台,拉近了学生对制作花灯的距离感,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韦一菠老师通过设计连贯的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学生感受、思考、讨论、探究,做好策划、创作、布展等,体现本课的综合性和探索性。

篇(7)

在元宵节即将来临之际,我们班组织了一个精彩的家长课堂活动,在这里,我代表班上的老师感谢gina妈妈和requelle爸爸的参与,感谢所有来参加活动的爸爸妈妈,谢谢你们陪伴孩子度过一个难忘、幸福、快乐的时光。请允许我隆重介绍一下gina妈妈和rquelle爸爸,一位是心灵手巧的妈妈,在上学期里,给孩子们缝制了许多布绒体育玩具,沙包、平衡球、动物的头饰等等,让孩子们在体能方面得到锻炼。还有别出心裁的requelle爸爸,给孩子带来了一个小橘灯,另孩子们爱不释手。相信孩子们在这次活动中会受益匪浅!

接下来请欣赏小一班的精彩片章……

瞧!大家都带来了各自的材料,fiona妈妈带了一个酒盒子,jane妈妈也带了一个大大的盒子,michael妈妈一大早就把材料带过来了,leo妈妈带了一个圆圆的塑料桶,lucy妈妈带来了许多的纸盒子,并且还自带了一把水果刀,准备给两个孩子做小橘灯,lucas爸爸也带来了塑料盒子和线绳,bob妈妈给孩子带来了小棍子,纸盒子,线绳,george妈妈带来了漂亮的包装纸,leo妈妈还带来了一根蜡烛,家长们带的齐,孩子们也闲不住,ruby和lucy帮助妈妈剪剪贴贴,jane、michael、fiona、bob在帮助妈妈那材料递工具,忙得不亦乎!

制作马上开始,看!happy正向大家展示gina妈妈制作的灯笼, 瞧!gina妈妈正在教我们制作方法和材料运用。听完gian妈妈细致的讲解,爸爸妈妈和宝贝们开始紧锣密鼓制作起来!

这时,我们班的requelle爸爸来了,看到他帮着着急的小朋友们一个又一个的剥着橘子,一边剥还耐心地说:“别急啊!等一会儿,小朋友!”happy听到后,非常的感动,他是一位如此具有亲和力的好爸爸,孩子们都很喜欢他,谢谢您的付出!同时也感到很自责,没有抓拍到爸爸的照片,因为爸爸一直忙碌于教室与洗手间之间,下次有机会一定短信通治您提前过来,希望能拍下这位好爸爸的感人的片段。

经过半个小时的时间,这些废旧的材料,在我们这些巧手妈妈爸爸的装扮下,脱胎换骨,变成了一个个漂亮的花灯,令我感动的是,lucy的妈妈一边做一边说:“妈妈做的不好,晚上一定回家练习,给你制作更漂亮的灯笼。”这让我感到母爱是多么的伟大与无私!gina妈妈制作的很快,她剪得蝴蝶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给家长朋友提供装饰材料,在这里谢谢您的热情帮助!

不知不觉,我们的制作活动已经进入尾声,大家意犹未尽,小朋友拿着爸爸妈妈亲手制作的灯笼,心里甭提有多高兴,多自豪了。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篇(8)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5-0278-02

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明造就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她博大精深,渊源流长,对人类的进步和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和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提高民族凝聚力,提高民族素质,推进我国文化发展和繁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科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传承人类文明,使学生掌握人类积累下来的文化遗产”。传承中华传统美术文化,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内化为青少年一代的精神素质,使他们热爱优秀传统文化、景仰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具有鉴别和创造先进文化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新课程标准对21世纪人才培养的要求,学校是传承民间艺术文化的最主要阵地,学生是传承民间艺术文化的最佳主体,教师是传承民间艺术文化的主力军,而教学是传承民间艺术文化的最佳渠道和方式。因此中小学的美术课程不只是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和技能,更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和意义。对此,笔者在平时的教学和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下面就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和想法。

一、美术教学推动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美术活动和美术作品的视觉化与直观性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中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人类对外界所获得的信息80%以上来自于视觉,而美术活动、美术作品都是视觉化的艺术,对于传统文化而言,绝大部分文化要传承和发展通常先进行视觉化,然后再进行传播。而在进行视觉化的转换过程中,美术活动的介入可以极大地丰富文化视觉,并使得较抽象的文化内涵变得更加具体和易懂。如《三字经》在传承时,用文字进行记载,而早期传承用书法的形式进行记录,现代化的传承进行图书化,加入插图的创作,使之图文并茂,这都需用美术的表现形式,才能使其更易于传播和传承。

美术介入传统文化的传承,使得传统文化变得更加喜闻乐见,更易于引入专业课堂。比如在上《看花灯》一课时,除了讲述元宵节看花灯习俗的起源和历史传说,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外,还可以从美术的角度去欣赏分析各地区花灯的造型及色彩的特点,引导学生讨论花灯的设计和制作方法,并进行创意设计和工艺制作,这样使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内涵有了更深层的理解。形式各异的花灯代表着人们在新年里不同的愿望,学生除了设计传统的兔子灯、荷花灯等,有的还设计了喜洋洋、小熊维尼等可爱的新造型,在材料的选用上,除了运用纸、竹、绸缎等是很常见的传统素材,还融入了塑胶、玻璃纸、皱纹低、铁丝、压克力废弃纸盒、铝罐等各式现代材料,表现出花灯的透光性,充满了无限的想象空间。这样的教学不仅使学生对传统花灯有更进一步理解,同时也让传统文化在他们心中打下烙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还可以将绘制的花灯布置起来,开展师生共赏花灯猜灯迷系列活动。

二、美术教育促进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

在传统文化中,唐诗宋词等文学作品与书法、国画等艺术相结合,使得其文化内涵与外在表现形式相得益彰,把先人的文化精髓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二者的结合,更加相互提升文化品位,而美术作品中的诗情画意的源泉来自于传统文化,并使其升华和物化为视觉形象,创造为有中华文化意境的艺术品,文化艺术品的广泛传播和雅俗共赏的特点也有力地推动了中华文化的创新。如在上《水墨画变体画》一课时,首先学习水墨画的基本知识,然后再带着学生欣赏中国传统的汉代画像石、木版年画以及国内外名作,从中了解名画的创作背景、内涵及绘画方式等,并利用中国传统的水墨画工具和水墨技法,在艺术家的原有作品中加进自己的理解和想象,画出耳目一新的作品。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仅学习了传统国画方面的知识,而且让学生学以致用。将名作进行二次创作,既巩固了传统水墨知识,又进行了绘画方法、理念上的创新。

篇(9)

当前随着现代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人正脱离传统行业,许多传统手工艺品正被机器所制造的产品取代,导致传统手工技艺的发展面临着困境,中国的传统手工艺作为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民间生活文化中的物质文化遗存和精神文化的物化遗存,在中国的历史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所以,对于如何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探索出对于民间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与传承的道路显得尤为必要。

一、当下民间手工艺的存在现状

近些年来,对于民间手工艺的关注和研究大多集中于那些已经萎缩或者濒临消失的品类,因此,“拯救”之声鹊起,我们也确实发现,承载中国数千年农耕文明的大部分民间手工艺品类,随着中国工业化、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已经被挤到边缘的位置,苟延残喘。作为研究者,我们却没有对这些代表农耕文明高度发展的成果给予应有的及时整理、总结和研究,导致它们在生存的时空环境发生急剧变化之时,呈现出或者自生自灭,或者慌不择路的被动而无奈的样态。从另一个角度,我们也能够发现,民间手工艺由于始终渗透于民众生活的各个层面,作为一种体现人类本能要求的载体,随着时空环境的改变,它也在逐步完成着顺应时展的自身改变,并以其特殊的样貌,执着地伴随着人类不断前行脚步,固守着人类始终不变的生活理想和精神家园。

二、传统民间手工艺保护必要性

民间手工艺作为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普遍存在于广大民众日常生活,承载民众生活理想和追求,体现民众生活状态的一种文化现象。同时,它植根于不同时代和不同地域的文化背景中,一方面具有与生存时空不可分割的特殊性;另一方面,由于其本质来自人类的本能要求,所以在时间的沿袭承继,空间的拓展转变方面,具有应对变化的能动性。

三、上海市民间手工艺存在现状调查

在这次对上海市民间手工艺的调查过程当中,我们先后走访了上海市朱家角古镇与上海市新场古镇,以实地走访的调查形式与上海当地的民间手工艺人沟通,了解他们当下的工作生活状况。

上海市新场古镇花灯艺人李政,今年64岁,是上海杨浦区人,平时做些立体的动物彩灯,剪纸,画京剧脸谱等。“我小的时候我外公经常做一些花灯,尤其那时杨浦区元宵节每年都会举办灯会,外公就会帮忙做一些花灯以供装饰用,从小的耳濡目染,使我对做花灯有了极大的兴趣,我就跟着外公学。可以说,我的外公是我走上这条路的启蒙老师,再到后来,外公年纪大了就不愿动手了,我也就接替他的手艺。”当我问到他是否以前一直在做这门手艺时,李大爷告诉我说他是退休以后才开始正式到新场这边专门的店铺做这些小玩意的,他以前在杨浦区群众文化宫宣传部门工作,在工作中也时常接触这些东西,但当时完全是为了工作的需要。有时候他们文化宫办的手工艺培训班,以及杨浦区的一些社区文化站,平凉街道那边经常邀请他去上课或参加培训。“现在退休了嘛,没什么事,做些小玩意也是我的爱好,打发点时间嘛。”李大爷爽朗地笑了笑。

跟李大爷聊起他的其他爱好,李大爷告诉我他还喜欢看书,并说他看得杂。但是对于中国的古典小说,如三言两拍,镜花缘等这类书籍却情有独钟。“干我们这一行就必须得多学点中国的传统文化,你比如看我现在正在做的这桃木剑,从小把它挂在小孩脖子上,可以避邪的。”

当被问到平时生意如何时,李大爷嘿嘿地笑了下。“生意,平时就没什么生意。除了等到春节,中秋节,元宵节,庙会时候生意好点,一般到我这儿来拿东西的都是批量地要的,零售的几乎没有。你比如在1994年时候,那是上海每年都要举办黄埔旅游节,现在改为了上海旅游节,黄埔旅游节办了3年,我那时就为这个旅游节做了大量的花灯彩车,进行展览。”“那你平时的收入怎么样呢?”“还可以,就我个人来说,现在我有退休工资,因为我之前工作的地方是事业单位,退休工资还过得去,所以现在生活还不错。另外,最主要的是做手工艺是我一直以来的爱好,我平时又不打麻将,偶尔看点书,生活过得也还算充实。”李大爷说。

(一)上海市对于民间手工艺的保护与传承的情况或不足之处

从大的社会背景背景看,社会的转型使传统手工技艺青年传承人出现断层。在社会转型的冲击下,传统手工技艺的发展面临着困境,而首当其冲的是来自于传统手工技艺的继承人问题。国家人口主管部门宣布,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也相应地进入了老龄化时期。那些负载着较多较深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和技能的传人,都是几十岁的老人了。衰老与死亡是自然规律,现在已进入了传承人的衰亡高峰期再加上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口包括青年放弃传统的农业及其副业工作而从事现代行业,另外机器替代品的出现给传统手工艺品带来了挑战,他们越来越不愿意从事传统的手工技艺行业,这就使得许多的传统手工技艺面临着失传的危险。此外,在我们此次去往上海市朱家角调研的过程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的民间手工艺人认为政府或者社会的公共部门对于传统民间手工艺的宣传保护力度还不够,现在开着店铺纯粹是为了养家糊口或者打发业余生活。

(二)当下的社会环境公众对于传统民间手工艺的认知情况

当前,青年人纷纷脱离传统手工技艺行业,这一现象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需要查找出现象背后的原因。现在许多青年人大多不愿意再继承祖上的传统行业,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1)他们大多认为捧祖先的饭碗老土和没出息,传统的手艺活程序比较繁琐,在收入上不会比外出打工来得多和来得快,而且现在出门打工正成为一种潮流,这就直接导致了传统手工技艺的展面临无人继承的危险;(2)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外出打工乡亲的影响,许多年轻人见闻了外面的精彩和充满诱惑的世界,这使他们在乡村里再也呆不住,一呼百应,纷纷外出打工闯荡,甚至到省外离家更远的地方。虽然在家制作手工艺品的生活成本会比到城里打工的生活成本低,并且赚的钱也不会少,但这并没有吸引力,也就无法拉住他们的心;(3)有部分农村的青年人考上了大学后,将来更是不大可能回来老家从事传统行业,他们大多会选择留在城市工作。目前农村里每年考入大学的青年人也在增加,同时人们的思想观念也认为成为一个有文化的人会比从事传统手工艺活有前途,就算是传统手工老艺人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不要继承父辈的传统行业,而期待他们从事现代化的工种。

四、建议

(一)公共部门

公共部门应当积极发展传统手工艺品产业,保护传统手工技艺青年传承人需要动用多方面的力量,而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创办工艺品工厂,通过将传统民间手工艺推向市场化的发展,让人们看到传统民间手工艺发展的经济利益前景,就会有人愿意来从事这个行业。此外,传统民间手工艺也应当依托当下发展迅猛的互联网产业,如可以形成o2o的线上与线下的发展模式。中国现在有数以亿计的网民,传统民间手工艺也完全可以旧瓶装新酒,在互联网平台上推陈出新。如可以类似于做成当下时兴的网购发展模式,甚至还可以通过在线直播向订购者通过视频的方式表演亲手制作的过程,使得消费者不仅可以亲眼看到自己所购物品的制作过程,甚至还可以在线与民间手工艺人一道学习手工艺品的制作方法,增添生活的乐趣。而作为从事民间手工艺人来讲,这既是一个谋求更大的经济利益的方式,也是向外界宣传民间手工艺的途径。

(二)社会

社会应当重视对于传统民间技艺的宣传与保护,出台相应的社会政策保护民间手工艺人的合法权益,提供相应的政策优惠给从事民间手工艺人,比如对于青年人愿意从事传统民间手艺工作的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奖励,对于一些已经多年从事民间手工艺行业的手工艺人还需要额外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使他们没有生活的后顾之忧能够更加潜下心来进行传统民间技艺的开发与创新。此外,社会也应当加大力度对民间手工艺进行宣传,如可以在一些在传统的中国节日里面邀请一些民间艺人到社会公众场合进行民间手工艺制作的展示,到一些高校里进行民间手工艺制作的表演。一方面可以向外界传递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另一方面,也是提升社会对于民间手工艺的了解,让在当下有更多的人愿意来从事民间手工艺制作的行业,或者喜爱中国的传统民间手工艺。

五、结语

中国传统民间手工艺是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也需要走进人们的视线中。不应该被当下钢筋水泥所构建起来的大都市给湮没。同样,从事传统民间手工艺人也不应该成为老年群体的或者社会边缘群体的代名词,他们同样有赋予新时代鲜活生命力的必要性。只有我们不断尝试走进它了解他,我们才会发掘出其所蕴含的丰富的价值,更为重要的是,它能够使得每一个中国人找到一个共同的文化归属。

参考文献:

[1]龚佳怡.基于O2O平台的传统民间艺术商业模式研究――以无锡惠山泥人为例.经济论坛.

[2]郭荣茂.传统手工技艺青年传承保护问题探析――以闽南永春漆篮技艺为例.集美大学学报,2014.

篇(10)

猕猴桃酒制作方法

猕猴桃是百果之王,其Vc含量为水果之冠,是橘子的15倍。葡萄的60倍,苹果的75倍,我们采用当今国际领先的低温发酵技术精心酿造而成的猕猴桃酒,最大限度地保留了猕猴桃所富含的营养成分。其口感醇厚柔和,果香浓郁,酸甜可口,典雅怡人,堪称果酒翘楚,具有滋补养颜之功效,是众多果酒所望尘莫及的,如此佳酿,弥足珍。

如何做板栗飘香鸡

板栗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脂肪、糖和维生素,鲜食脆甜,炒、蒸、煮食既面又香,板栗与鸡肉同炖做成板栗鸡更是一道名菜。板栗称之“木本粮食”,素有“铁杆庄稼”的美誉,栗子味道甘美、香甜,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自古以来,被人们视为上等食品!

如何自制油酥饼

被誉为“西秦第一点”的油酥饼,以它色泽金黄、层次鲜明、脆而不碎、油而不腻、香酥适口等特色受到中外宾客的欢迎。油酥饼制做技艺精细,要经过制酥、和面、制饼、煎烤四道工序。

陕西凉皮的制作

陕西的风味小吃中,“凉皮”是最受欢迎的品种之一,男女老少爱吃,尤受年轻姑娘欢迎,一年四季都有卖,夏天吃的人更多。西安的大街小巷,陕西的每个城镇,乃至乡村,到处都有卖凉皮的。一张桌子,几个小板凳。就是一个凉皮摊,只要有卖的,就有人吃,凉皮以其棉软,酸辣可口,爽口开胃,不但是街头小吃,而且登上大雅之堂。在陕西各大饭店、饭庄、酒楼经营的陕西风味小吃和陕西风味小吃宴中,凉皮是必不可少的。

北京烤鸭的制作技术

北京烤鸭,是北京名食,它以色泽红艳,肉质细嫩,味道醇厚,肥而不腻的特色,被誉为“天下美味”而驰名中外。烤成的鸭子,外皮油亮发光,肉质白嫩鲜美。

山西面食制作技术

山西面食种类繁多,一般家庭主妇能用小麦粉、高粱面、豆面、荞面、莜面做几十种,如刀削面、拉面、圪培面、推窝窝、灌肠等。到了厨师手里,更被做的花样翻新,目不暇接,达到了一面百样,一面百味的境界。据查。面食在山西按照制作工艺来讲,可分为蒸制面食、煮制面食、烹制面食三大类,有280种之多,其中尤以刀削面名扬海内外,被誉为中国著名的五大面食之一。其他如大拉面、刀拨面、拨鱼、剔尖、河捞、猫耳朵、蒸、煎、烤、炒、烩、煨、炸、烂、贴、摊、拌、蘸、烧等多种,名目繁多,让人目不暇接。山西面食制作技术视频教学目的强,含实用生产技术标准与规范,拥有本VCD技术教学光盘,就等于拥有一个高级老师,可反复观看,长期随时查阅,直至学会。

八珍羊汤制作技术

百汤鲜为首,八珍羊汤的过人之处就在于它“鲜”上下足了功夫,它是用新鲜羊肉和鸡骨加自配香料包。精心熬制而成,调味料选用八种天然自制调料,并独创亮汤油,使汤色无比红亮,配以煮熟的羊肉、羊杂、成品是汤鲜色亮、不腥不膻,味美绝仑,有千层饼同食。则珠连壁合,美不胜收。

开花馒头制作技术

开花馒头,又名白银如意。色白暄软,香甜可口,顶花四瓣,而且瓣色是桃红色的,自然而俏丽,成为济南的传统面食品种。其制作工艺相当严格,面和好后需经过两次发酵,再加缄水揉匀、揉透,且蒸时需用大火蒸20分钟。由于制作的开花馒头色、香、味、形俱佳,传统风味浓而很受欢迎。

腊汗肉夹馍制作

源于古城西安著名小吃,有中式汉堡美誉。腊汁肉是一种用着锅占制的普什肉,但比一般酱肉酥烂,滋味鲜长。由于选料精细,调料全面,火功到家,加上使用陈年老汤,因此所制的腊汁肉与众不同,有明显的特色,人们称赞它是:“肥肉吃了不腻口,瘦肉无渣满嘴油。不用牙咬肉自烂,食后余香久不散。”。腊汁肉吃时适量剁烂,夹人刚出炉的白剂馍中,此时馍香肉酥,回味无穷。

湖北小吃辣椒食品加工技术

湖北是全国闻名的鱼米之乡。湖北小吃以其清而不淡、鲜而不腥、肥而不腻,走俏神州大地。本片介绍几种湖北小吃的制作方法:三鲜豆皮的制作、沔阳三蒸的制作、热干面的制作、面窝的制作、桂花汤圆酒的制作。辣椒食品好吃,辣椒市场很大。种植辣椒的农民朋友如果掌握了辣椒食品加工技术,将会提高您单纯的辣椒效益。本片就介绍几种辣椒食品加工技术:腌制辣椒、辣椒酥的加工、剁椒的加工、辣椒粉的加工、辣椒油的加工、番茄蒜蓉辣酱的加工、花生辣酱的加工。

五角嫩牛饼

主料:面粉、牛肉辅料:糯米粉、泡打粉、生菜、西红柿调料:味精、生抽、老抽、蚝油、黑胡椒、沙拉酱。特点:口感软韧,风味独特。

脆酥牛肉卷

主料:牛肉辅料:春卷皮、玉米、马蹄、菠萝、香菜调料:盐、味精、白糖、胡椒粉、沙拉酱。特点:色泽金黄,外酥里嫩。

黄桂稠酒的制作

黄桂稠酒是一种中国古老的传统佳酿,作为我国酒类家族中的一员,它始于周,兴于秦,盛于唐。一直传承到今天。黄桂稠酒,不似酒,胜似酒。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在陕西、关中一带极为流行。它选用粒长均匀的优质糯米、配以清雅芳香的桂花,采用民间秘方精心酿制而成。它状如牛奶,色如白玉、稠如乳汁、醇香绵甜,酒精成分含量仅为15%左右。黄桂稠酒冬天可以热饮,夏天可以冷饮。老弱妇幼和不善饮酒者,都可以大碗地喝。而且具有活血开胃常饮健体的好处。因为酒内配有中药黄桂,有黄桂的芳香,所以称为“黄桂稠酒”。黄桂稠酒含酒量低,市场价格低,老少皆宜。酿制黄桂稠酒技术相对简单易学。投资少、见效快。每斤米可生产稠酒5―7斤,本小利大、市场前景大。适合农村的中小投资者学习、投资致富。

卤味食品的制作技术

卤味食品是我国传统的熟食制品,具有卤味浓郁、口感松软的特点,很受消费者喜爱。制作成本低、技术含量不高,生产周期短、见效快,是非常适合创业投资的项目。本片介绍:卤料的组成、老汤的制作和保存、卤汁的制作、选择卤汁的原则、常见卤味食品的制作。

冰糖葫芦粮炒栗子的制作

冰糖葫芦,酸甜可口,不仅好吃,而且十分好看,红红的山楂按个头排列在竹签子上,外面还裹着晶莹剔透的糖稀,真是惹人喜爱。栗子原是深棕色的,只是北方人的吃法与南方不同,用巨大的搅拌机和着黑色的炒?栗石不停地炒,然后小心地往里倒糖浆,成品后美名日:糖炒栗子。栗子营养丰富,有“干果之王”的美称,大家都爱这一口。本片就向您介绍了传统的冰糖葫芦制作方法和糖炒栗子的工艺流程:筛选、清洗、预订、加糖、起锅等等。

葱花饼制作技术

每当闻到路边香喷喷的葱花饼味道,总是忍不住咽几口唾沫。葱花饼用的面一定要筋,也可以加点面筋,和面的时候,不用水,要用相当份量的猪油。制作简单,可摆摊零售。

面塑的制作

面塑也叫捏面人,是起源于民间的制作工艺。面塑有不同类型。一类是可供观赏的工艺品,一类可作为盘饰为餐宴增色添彩,还有可供食用的精巧别致的小点心。因此,面塑作品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所以近年来深受人们喜爱,人们在业余时间自己动手制作自己喜欢的小东东,也可做成成品在公园,学校门口,超市来销售。

朝鲜风味小菜制作技术

朝鲜族的饮食文化历史悠久,风味独特,尤其是小菜,酸辣多味,鲜美爽口,开胃健脾,为各族人民所喜爱。制作朝鲜风味小菜的原料有从山野、田间采集的,还有加工的食物半成品,其制作简便,经济实惠,而且有些野生的原料,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保健的功效,对人的身体健康大有益处。

扒鸡的制作

扒鸡的制作历史悠久,大约在一六九二年民间就掌握了扒鸡的制作技术。据说一七零二年康熙皇帝南巡时尝到了五香脱骨扒鸡龙颜大阅,扒鸡就作为贡品进入了宫廷,乾隆年间扒鸡制作师傅又被招进御膳房。现在扒鸡更是我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所以说制作扒鸡可能是一个不错的致富门路。

另外我部还提供以下技术:

艺术彩球的制作工艺

水晶花生豆腐和绿豆粉皮的制作

学做足疗师培训光盘

炒货的加工技术

河南小吃制作

小吃制作光盘

湖北小吃制作光盘

天津小吃制作光盘

贵州小吃制作光盘

陕西小吃制作光盘

四川小吃制作光盘

清真风味小吃加工技术

云南小吃制作光盘

元宵制作技术

广东小吃制作光盘

银饰DIY的制作

油面筋制作技术

绢花的制作工艺

茶饮料的调制技术

竹凉席的加工光盘

仿古家具的制作工艺

开花馒头制作视频教程

八珍羊汤制作技术

手机整机贴膜技术

教你制作麻编工艺

鲜食玉米速冻技术

草莓酱和大蒜干制品加工技术

串珠工艺

民间花灯的制作

唐山皮影制作工艺

手工拖鞋制作

炊事取暖两用煤炉制作

篇(11)

一、利用临海地域文化资源充实小学品德课堂

临海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化发达,至今仍保留着许多古遗址、古建筑、古墓葬和大批珍贵文物,著名的有:江南古城、巾山塔群、东湖公园、桃渚戚继光抗倭古城、郑虔墓等,其州府城墙和桃渚古城被命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对家乡的人文景观、历史沧桑已是耳濡目染,教师如能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必将让临海地域文化资源在品德课堂中焕发奇光异彩。

1.探寻历史渊源,接受文化熏陶

临海古城之所以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称,除了这一雄伟壮观的古城墙,还因为许许多多优越的自然名胜和悠久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这次品德与社会课程改革在教材建设上留下了许多可以自主开发的空间,这些空间可以通过学生或教师的活动来达到开发的目的。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计划,通过前置性作业,让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填补教材中的“空白”,可以使整个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更加有实效性。如教学《我们的家乡》一课时,以了解“江南八达岭,巍巍临海城”为例,教师课前让学生通过调查、走访、查阅书籍、上网阅读等途径,了解到古城的桩桩件件,都凝聚着历史的记忆。那土砖辉泥和水土朽木,都显示着古城的特征,还蕴藏着无数的历史故事。课堂上通过组织学生开展讲故事、快板、播放视频、歌唱表演、绘画比赛等活动把相关的内容表现出来,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而且让学生的心灵受到启迪,接受了家乡文化的熏陶,对生我养我的家乡产生了更深的感情。

2.饱览家乡名胜,陶冶自然性情

临海,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人文荟萃,底蕴深厚。这里民风淳朴,耕读传家;这里绿树掩衬,风光清幽;这里是美丽的土地,有被誉为“江南长城”的台州府城墙,有“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紫阳古街,有被称为“春夏游乐之冠”的东湖公园、巾山塔群等风景区。在教学《我来做个小导游》时,著名教师郁明老师在执教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请到我的家乡来》其中有个环节:“看看我的家乡景”:

(1)过渡。同学们,刚才的方言游戏,让我们领略了各地不同的特色。其实除了方言,每个地方的景色也是各不相同的。课前我们收集了一些自己家乡的资料、图片,谁愿意先来做个简单的介绍?

(2)同学们,你们是不是觉得自己的家乡都很美?是不是都想迫不及待地介绍给大家?那好,我们给小组里的同学介绍一下吧!

(3)生介绍家乡的美景。(小组互动、场上场下互动)

(4)反馈。刚才你给同学介绍了美景,他们有什么评价吗?

(5)总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家乡的美丽景色是那么令我们神往,深深地震撼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

这一部分需要学生在课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搜集临海名胜古迹的图片和相关的书籍、音乐等。准备的过程是一次爱家乡教育的契机。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教科书内容向社会延伸,鼓励学生积极地开发和利用周边环境的各种课程资源,以满足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研究丰富物产,激发朴素乡情

临海气候宜人,物产丰富,是江南鱼米桔果之乡,柑橘、茶叶、蔬菜、杨梅、草莓等已成为临海效益农业的支柱,境内还有全国著名的西兰花生产基地。无核蜜桔和优质茶叶,屡获殊荣,被农业部评为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县。在《家乡的特产知多少》一课中,我将这些带着浓浓乡土气息的家乡特产请进课堂,通过学生说一说、看一看,尝一尝,体会到家乡特产的与众不同,在同伴、老师的赞美声中激发对家乡的热爱。

二、挖掘临海地域文化资源,开展小学品德课外实践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阵地。因此,开发地域文化不仅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中认识整理文化并促进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而且要着眼于学生道德水平的提升和社会性发展,要重视课堂以外广阔的实践活动空间。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综合性、开放性优势,让学生的学习从课堂延伸到社会,通过课后的社会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道德,通过课前调查和课程学习,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并通过社会实践提升学生的道德认知和实践能力。

1.体验民风民俗,感悟淳朴浓厚的乡情

临海有着许多有趣的习俗,如元宵节(正月十四)看花灯,家家户户吃糟羹,吃罢糟羹吃甜羹;中秋节(八月十六)家家吃“糕喃”,糖霜饼;端午节裹粽子、吃粽子;清明节,每个家庭都会扶老携幼扫墓祭祖,缅怀先人……这些贴近生活的传统节日活动,学生兴致盎然,以此作为学生课外实践,不但独具特色,而且效果明显。如在浙教版六上《民风、民俗与我们的生活》一课中,课后延伸可引导学生亲临现场,发现他们对节日食品特别感兴趣,于是发动学生“认购”一种节日食品,收集这种食品的相关资料,在课堂上向大家介绍,并举办家乡传统节日食品“品尝”会。活动中,学生有的用照片介绍,有的用实物介绍,内容异常丰富:从食品的色香味形、制作方法和原料,到吃该食品的含义等,使大家都获益匪浅。我们也可以借助学校创建“节日大观园”红领巾小事业阵地,引导学生对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等各民族传统节日进行专题研究,例如,春节里开展“欢乐和谐中国年”习俗大搜索,“春节对联”书写大赛,贴门联等。清明节到时,开展“忆先烈事迹,明荣辱新观”主题班会,踏青远足活动;重阳节开展“学一技表孝心”活动……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一方面,感受节日的喜庆,增加对风土人情的了解;另一方面,在民族悠久历史、优秀传统和崇高精神的滋养下,不断获得探寻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成果,逐渐懂得合作、尊重、谦让、感恩、珍爱的意义。

2.收集民间掌故,积累丰富有趣的百科知识

民间掌故指的是民间流传的优美传说、人物事迹、制度改革等。教师可组织学生到图书馆、临海地方文献、博物馆等地查找相关资料,还可以让学生组成“小记者采访队”采访临海的老人,了解本地的民间故事。从老人妙语如珠的话语中,学生收集到层出不穷、妙趣横生、跌宕起伏的故事传说,有紫阳内丹《悟真篇》、尉迟恭冒雪筑州城、金满大闹台州府、台州式硬气……这项活动的开展,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见闻,净化了他们的内心世界,明白了是非黑白,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不但锻炼了学生搜寻资料,与人沟通交流、耐心倾听等各种能力,而且让他们感悟到本地独具一格的风土人情和人文情怀。

3.了解桑梓才俊,激发崇敬先辈的情怀

临海,这方热土,物华天宝,民风淳朴,虽地僻东南弹丸之地,然常异才突起,群贤多能立光明俊伟事业以惊动人世,他们为祖国的历史增光添色,为民族的文化事业发展谱写了可歌可颂的篇章。古代有王士性、谢深甫(宰相)、谢道清(理宗皇后)、紫阳真人、秦鸣雷(殿试第一名),现代有“名满东南的光复旧勋”王文庆,“报国拼此身”的杨哲商,“只尽我心完我责”的杨镇毅,“留得清名举世知”的陆翰文,“第一人”的屈映光等革命人物,当代有朱洗(东湖旁边雕像)、冯德培……这些可敬的临海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给家乡增添了光彩,永远是临海史册上的骄傲。如实践案例:追寻乡贤足迹,在教学三年级下册《了不起,家乡人》时,课前教师让学生回家走访老人,到临海图书馆调查临海古代历史上的名人。果然,在课堂上有几位学生说出了唐郑虔,还知道他的诗、书、画被唐玄宗誉为“郑虔三绝”,在临海设馆广授门徒,遂成台州文教始祖。教师又引述了一些资料,唐代古祠――郑广文纪念馆,又名郑广文祠,坐落于风景秀丽的临海市区北固山南麓,背依著名的江南长城――台州府城墙。未曾想到,几位学生利用双休日在家长陪同下,亲自游郑广文纪念馆,还带回了几张照片。看来这一节课激起了学生探寻家乡历史名人的热情,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与崇敬。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要我们高度重视临海地域文化,积极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家乡资源,我们的小学品德学科定能在这块肥沃的土壤上焕发出勃勃生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