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班级管理理念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关键词:班级管理;学生自治;激励;关爱
一.相关理论概述
管理是指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及创新等手段,结合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以期高效的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
班级管理是辅导员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全班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及创新,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班级管理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社会活动,这一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从这个定义当中我们可以看出班级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活动过程,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班级管理理念的树立对于一个班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在正确的管理理念的指导下才有可能把班级带向良性的发展轨道上去。笔者认为要把一个班级管理好,想要借助硬性的规章制度,一味的控制、管制学生往往收效甚微,甚至适得其反,而采用软约束,充分调动学生,激励学生,同时辅以一定的精神关爱更能达到教育目标。
二.适当授权,采取“学生自治”方式
传统的班级管理方式多是一对多的管理方式,通常一名辅导员要管理多个班级,几百个学生,这是对于辅导员工作的一大挑战,辅导员如果不充分调动学生,挑选出得力的帮手,让学生去管理学生,自己事必躬亲,即便能力超群,精力无限,也难以胜任日常庞杂的学生工作,结果弄得焦头烂额,工作效率还极差。
案例:大学逃课现象几乎每所高校都或多或少存在,网上流传这样一句话: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这句话已经成为高校学子挂在嘴边的口头禅。逃课,似乎成了大学生活的一部分。新浪就曾开展过一项关于逃课现象的调查,其中一题是关于“你怎么看待逃课现象?”,记者通过随机方式采访了某校百名大一至大四年级的学生,过半的学生不约而同地惊讶道:“逃课很正常呀!”高校流传一段经典对白:一天早上,宿舍里四名学生躺在床上讨论是否去上课。“你去上课吗?”“我不想去,你呢?”“我也是。”“那就不去了!”于是四个人继续睡觉。所以每一个辅导员关于大一学生的课堂考勤都抓的比较严格,希望把学风从大一伊始进行扶正。可是对于学生的考勤如果单靠辅导员个人或者班委根本很难达成,尤其是在我校实行教改以后,加大了许多课程的考勤难度,因为教学自然班和行政班并不是吻合的,教学班甚至是不同院系的学生在一起上课。我的做法是,在自然班里面剥离出行政班的人员,在这之中选定一个学生A,这个学生不能是班委,由他来担任平时的课堂考勤,而行政班的班委B则是来监督A是否尽职尽责。辅导员平时抽查A是否严格考勤制度以及B是否严格监督A。这样一来辅导员就大大减轻了工作量,同时效率更高,这种班级学生自治同时还有助于对于学生的培养,个别班级在考勤学生A的选取上我会采取比较独特的方式,一般选用两类学生,一类就是选用平时比较少言寡语,较少参加班级活动,开学一个月了还不认识班级里面的大部分学生,或者平时本身就爱逃课的学生,对于第一类学生这样能够让他尽快的认识本班级学生,尽快的融入进来,找到归属感。对于第二类学生,剑走偏锋,虽有些冒进,但是用的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责任感,让他自感责任重大,无形当中克服了逃课的坏毛病。
三.适时激励,让学生自信的面对学习与生活
教育学上有一个著名的期望理论,又称皮格马利翁效应,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里的塞浦路斯国王,他爱上了自己雕塑的一个少女像,并且真诚的期望自己的爱能被接受,这种真挚的爱情和真切的期望感动了爱神阿芙狄罗忒,就给了雕像以生命。
美国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研究人员提供给一个学校一些学生名单,并告诉校方,他们通过一项测试发现,该校有几名天才学生,只不过尚未在学习中表现出来。其实,这是从学生的名单中随意抽取出来的几个人。然而,有趣的是,在学年末的测试中,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的确比其它学生高出很多。研究者认为,这就是由于教师期望的影响。由于教师认为这个学生是天才,因而寄予他更大的期望,在上课时给予他更多的关注,通过各种方式向他传达“你很优秀”的信息,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因而产生一种激励作用,学习时加倍努力,因而取得了好成绩。
案例:我的班里就有这样一个学生,他是从北京过来的,对于北京、上海过来的学生我一般会给予“特殊关注”,他们引导的好会给班级管理注入新鲜血液,他们的许多思想、观念都是比较新潮和先进的,但是引导的不好很容易成为班级的一大隐患,对其他学生造成诸多不良影响,我认真观察了这位同学C的日常表现,并且查阅了他的入学成绩,数学成绩很差,150分的试卷就考了零头。我发现他一开始参加各项活动都很积极,对待同学也很热情,并且参加了班委竞选,但是落选了,以致在一段时间内有些消极,又由于数学底子较差,对于数学学习兴趣较弱,甚至逃课。据我观察结果得出如果他能够很好的引导的话是一个可塑之才,所以我在收到学生处通知各个班级要设立心理委员一职时,并不是采用常规做法让其他班委兼任,而是让他作为班委候补人员担任心理委员一职。同时,我每天晚自习都会关心他的数学学习情况,对于他诸如作业按时做好等一些微小的好的表现都会给予表扬,并鼓励他只要一直认真学习数学一定能够学好,后来在我的数学模拟考试中他是从北京和上海来的学生当中考的成绩最好的,许多学生都没有及格,他考及格了。
积极的期望能够促使人们向好的方向发展,消极的期望则使人向坏的方向发展,人们通常用这样来形象地说明皮格马利翁效应:“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所以要想使一个人发展更好,就应该给他传递积极的期望。对待学生更应如此,你的这种期望会加倍得到回报。
四.用“关爱”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管理学当中讲究计划、控制,威严和严厉固然可以让学生屈服于你,但是这种威胁博弈理论认为取决于它的可置性程度,同时管理学当中强调制度的持续性,而只有一直持续下去这种威胁的可置信才会加大。也就是说你一旦宣布了一项规定你就应该一直坚持实施下去,但是事实上在学生工作当中许多规定尤其是一些带有强迫性的条款通常难以为继。这样你信誉大打折扣,而且容易给学生造成一个表现就是,规章制度原来可以朝令夕改的。长此以往,你的威严做法肯定难有成效。
有个故事是这样讲述的:北风和太阳打赌,看谁有本领让路人先脱下大衣。北风很暴烈,吹倒了很多房屋,吹翻了很多船只,可是路人把他的大衣裹得却更紧了。太阳很温和,路人终于感到热了,自己把大衣脱了下来。
笔者认为在学生工作管理中感情比制度、威慑力更有效,“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日常的学生班级管理中,更多的用心,用真感情去关爱学生,更容易让学生诚服。
世界上没有打不开的门,门就是用来闭合的,否则就是墙了,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用我们真真切切的爱去关心学生,感染学生,拉近彼此心理的距离,让他们遇到什么事情的时候主动向你诉说,只要他们向你打开了那扇门,再难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因为即使辅导员个人能力有高有低,我们一时之间不能解决,但我们可以借助外力,请教相关方面的权威。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班级管理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合乎实际的班级管理理念,只有在正确的班级管理理念的指导下学生班级工作才能有条不紊的进行和开展。首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来管理学生;其次,就是要适时的激励,对待学生更多的激励比一味的批评更有成效;最后,就是要用真心去关爱每一位学生,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这样一切学生问题便能迎刃而解。(作者单位:安徽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用爱心播种 用智慧耕耘 [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 (29)
[2]刘彬,闵祥玲. 班主任自我教育“四勤”法 [J]. 科技信息. 2012 (28)
全纳教育是20世纪90年代国际上新兴的一种教育思想。它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特殊教育领域内的“回归主流”运动,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是人们对教育民主化不懈追求的结果,其产生之初是为了解决特殊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与实践的不断探索,现在全纳教育被看作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过程,正不断地渗透到各类教育中,已发展成为一种接纳所有学生、反对歧视排斥、促进积极参与、注重集体合作、满足不同需求的持续的教育过程。
当前的中国职业教育常常成为家长和学生的无奈选择,进入职业教育的学生大多数长期感受到压抑,厌倦学校的学习生活,学习积极性低下,精神状态不振,不少人厌学逃学、滋事斗殴。因此,面对这样的现状,在职业学校中,实施全纳教育,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我们应该确立“全纳教育”的理念,构建新的教育观、学生观,关注所有的学生,让所有的学生广泛参与,创设一种全新的人文环境,以确保每个学生受教育的起点、过程和结果都是民主、平等、合作与对话的。我结合对全纳教育思想的学习和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的认识和做法谈几点体会。
一、“人人参与”的理念
全纳教育的班级管理观强调学生的全面参与。现实中一个班的班主任很难满足全班几十个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因此,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参与班级管理,相互合作和分享班级管理的责任,构建新型的班集体。
尽管学生在某些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他们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需要,更是班级管理的主体。在班集体中,学生是教育行为的对象,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相信他们具有可塑性和发展性,有意识地营造一种全员参与、全程参与的氛围,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主体意识,使他们积极参与班级管理,激发其自主意识,逐步引导其参与管理。因此,我在刚接手新班级时,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班规班法。具体操作如下:首先,明确班规的意义,向学生讲述班规与《中学生守则》、《江苏省中等专业学校学生日常行为细则》不一样,它具有可操作性、互制性、灵活性。其次,全体学生参与,让每个人都成为“立法者”,主要通过班委会在全班征集“金点子意见”后,形成班规草案,然后在学生中分组讨论、征求意见和修改,通过反复修改、讨论,逐步完善班规班纪,制定出全体学生都能认可的班规班纪,在班会课上由班长宣读,使学生觉得这不是老师在管自己,而是自己对自己的约束,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效性。最后,强调班规面前人人平等,充分发挥班规的作用,实现起来效果还不错。
二、“民主管理”的理念
全纳教育的班级管理观强调学生的民主管理。班主任应改变管理方式,淡出管理前台,淡化权威角色,由“控制主管”走向“激励引导”。班主任应自始至终用全纳的班级管理理念影响、推动班级的正常运转和健康发展,通过例会、座谈会、专题研讨、班级论坛、主题班会、网上论坛、家庭访谈等对话形式,倾听各方的心声,吸纳各方的智慧,及时调整班级管理的策略。班主任作为班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要树立起学生的民主意识,给学生民主的权利,使学生形成独立自主的人格。
首先,在管理中应充分发挥民主。班主任要创设各种表现机会,让学生参与管理,充分调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形成民主管理的气氛,使学生自我表现的心理得到满足,民主意识得到培养,管理能力得到增强。让学生感到班级生活的愉悦,成为班级、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教育的主人。
其次,在民主管理的基础上推进自主管理。我们要把学生看成班级建设的主体,尊重他们的独立性与自主性,这一直是我们所提倡,也是我们所追求的。班主任要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意识,创造条件,让他们自己当家作主,对班级事务作出规划和决策,独立承担班级日常事务的管理,让他们在自我定向、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评价、自我反思、自我完善的自主管理中体验全员参与班级管理的责任感、成就感、归宿感、荣耀感,领悟到尊重、平等、民主及合作的意义与真谛。如在我班,学生在民主管理的基础上,提出:每个人管好自己的学习,管好自己的生活琐事。尤其在卫生方面,学生自己提出:每个人管好自己周围一平方米的卫生,管好自己前后的一个小圈子。我班的刘某平时较为邋遢,他的座位下边经常有碎纸屑,但随着自主管理意识的加深,他意识到自己应该注意个人卫生,这不仅关系到自己,而且关系到全班的荣誉。进行自主管理,必须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价值,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以激发学生的主人翁精神,调动他们管理的积极性,锻炼其管理能力,提高素质。
三、“和谐发展”的理念
全纳教育的班级管理观强调学生的和谐发展。在班级的日常管理中,班主任必须有全局观念,立足全班,树立“和谐发展”的理念,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和谐发展。
一方面,“和谐发展”的意义在于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每个学生都有受教育的权力,都应该得到充分发展。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不应该放弃任何学生,而应着眼于提高所有学生的素质。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原因,学生的各个方面总会存在差异,学习存在困难的“学困生”和行为习惯不足的“问题生”也是客观存在的。因此,班主任应该转变观念,承认差异,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发展每个学生的优势,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帮助学生树立信心,鼓励、激励学生成人成才。每个星期我都会利用课外的时间,比如早读、午休、放晚学后的时间等找一些学生谈心,谈心时尽量抓住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要,正面引导。
另一方面,对于个体而言,“和谐发展”就是要发展每一个学生的全面素质。班主任必须非常重视学生道德品质、生活和学习习惯的养成。班主任要通过各种途径进行这方面的教育,摒弃“重智育轻德育”的思想,以“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观管理班级,促使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和谐发展。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生活习惯的要培养从小事抓起,比如坐姿正确,讲卫生,讲文明,讲礼貌,助人为乐;在学习上,要注意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要学”,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四、“注重合作”的理念
全纳教育的班级管理观强调学生的合作精神。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是中、高级技能性人才,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是现代企业技术工人的主要来源,学生的合作能力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未来,而且影响到学生未来的发展。
现今社会是开放时代,每个社会成员都要与他人交往,与他人共事。每个人都要融入社会的大环境中,这样才能使自己逐步完善起来。
引导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要教育学生学会善于与人协作,注意发挥群体效益。在学校里,同学之间的关系大多比较纯真,但同学关系也存在着矛盾和冲突的一面。如有些学生有好嫉妒、多疑、敏感、冲动等不良性格习惯,有着心高气盛、目空一切等不良的个人心态,有着拜金主义、自私自利等不良的价值观……这样的学生在一起,就可能形成紧张的人际关系,从而影响班集体的融洽与团结。如果这些不良的性格习惯及心态得不到纠正并伴随他们走向社会,就会给社会带来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因此,学校应注重引导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利用各种形式塑造学生的良好个性,改变学生错误的价值观,纠正学生偏激的个人心态等,使学生懂得如何正确认识自己,如何正确处理自己和他人、社会的关系;如何理顺个人与集体、普通学生与学生干部的关系,培养他们无私奉献、精诚协作、艰苦奋斗的团队精神,从而使学生逐步学会在社会中如何成功地进行人际交往,这是一个人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必不可少的条件。
五、“环境育人”的理念
全纳教育主张在班级中创建一种自由、平等、和谐、合作的全纳环境氛围。这种氛围的建立,首先要在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中渗透这种文化,并在各类活动中加以引导,使之逐步成为班级所有成员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在班级学习和生活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不能容忍任何凌驾于个人尊严之上的行为,要尊重和包容学生不同的文化背景,对学生的特殊需求要进行个别的帮助和指导。在教育机会和教育资源的分配上学校要使每个班级的学生获得均衡的发展机会,如均等地获得教师个别辅导的机会、均等地获得课堂实践的机会、均等地获得优秀师资的机会、均等地获得教学资源的机会等。学生在班级中彼此都能得到尊重,个性得到张扬,主体性得到自主发挥。在班级的人际环境上,教师与学生情感交流无障碍,疏密均等,彼此悦纳,关系融洽。
其次是组织学生开展各项有益的活动,让集体活动发挥娱乐、导向、育人的功能,班主任要积极组织、参与学校各项有意义的活动,在活动中,促进学生的相互关心,尊重理解和协作的关系。并通过活动交往、交流,学生在活动中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格。况且学生有强烈的表现欲,他们希望通过自身的表现来展示能力和才华,获得认可与成功,如何引导使他们向健康的方向发展,是班主任工作的重点。可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和国内外大事,班级相应开展演讲赛、辩论赛、文体活动、社会实践等各种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健康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班级工作的参与者、主持者和实施者。比如元旦“迎新”晚会、三月“学雷锋”竞赛、清明节“接过先烈的旗帜”的扫墓活动、国庆节“我爱你,祖国妈妈”诗歌朗诵会、“一二・九”征文比赛、借助实习开展“技能”竞赛、“法制教育”,等等,在这些活动中,班主任扮演着导演、倡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彻底抛弃保姆式管理的做法,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依靠学生,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去实践。
总之,全纳教育作为一种思潮,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已成为21世纪全球教育研究的新课题,在职业教育领域中更应得到充分的体现。职业教育全纳性的实施,对于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国民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社会生产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班主任要不断学习,不断研究,重视管理观念的更新和管理手段的创新,不断发掘学生的内在潜力,以达到教育、转化、培养的目的,逐步构建一个向上、民主、团结和和谐发展的班集体。
参考文献:
[1]汪放.全纳教育初探――21世纪全球教育研究新课题.文教资料,2006,(1).
(一)有助于提高学生个人的主体意识“学生为本”管理理念的突出特征是十分重视学生的中心地位,这对于革除高校管理中存在的只重视施教者、忽视学生主体性作用这一弊端具有极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学生为本”理念指导下的班级管理认为,在高校管理工作中,应采用多种措施、创设有利环境,让学生较好地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参加到班级管理活动的整个过程之中。在活动中,学生与学校、教师三者之间在教学活动中是处在平等的地位,这样就能够在管理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较好地实现增强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目标。
(二)有利于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班级管理的“管”是为了“不管”,其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管理与自我管理的意识与能力,这是现代班级的教育与管理的新思维、新理念。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多次说过:“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相关教育理论认为,在班级管理实施过程中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要充分认识到不仅是“管”,更多的应该是“理”,最终实现一个“导”字,从管理走向指导是质的飞跃,其极其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高校管理中“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是社会管理创新理念在高校管理领域的具体实践,其最基本的理念就是突出学生发展的主体地位,把班级管理的自交还给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应该积极树立学生是主学习体的管理理念,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最大化地实现每一个学生的最大程度的自我发展。在多种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创新能力是重点所在,要积极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的主动性,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要努力创造有利条件、积极构建各种发展平台来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提供机遇与保障,以此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实践能力也能够相应地得以较大的提升。
二、“学生为本”理念下学校班级管理的机制构建
班级管理是高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获取知识与提升能力的主要路径。因此,在班级管理中,树立“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努力构建高校班级管理的长效机制有助于指导班级各项管理行为,能较好地体现尊重学生主体发展的基本目标,可促使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
(一)“学生为本”的“服务型”班级管理组织建设“学生为本”理念下班级组织构建的基本理念是促进班集体内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充分、全面地发展,为学生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因此,“学生为本”理念下积极树立服务型的班级管理组织。服务型的班级管理组织具有其独特的管理优势,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班级内的每位学生都有担任某些职务的义务、权利与机会,把班级管理的主动权全面地还给学生,可以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在这一管理的过程中,学生对自身及别人会深刻的体验与认识,可以学会帮助别人,独立思考,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其次,班级全体学生的充分发展是班级组织结构设计的中心,其具有强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意识,以此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集体的智慧,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在学校班级组织机制构建的诸多路径中,“班干轮换制”能够较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可以采取自我推荐、民主测评以及集中讨论等相结合的手段,以极富有竞争性特点的选拔方式来选取班干部,也可以定期或定阶段对班干部“服务”的质量与水平进行考核,评选出服务意识强、工作能力突出的较为优秀的班干部,以此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与服务意识。
(二)“学生为本”的班级制度建设班级制度建设对于培养学生的秩序观念与规则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班级制度的制定、内容设计及制度的执行方面都要体现“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首先,班级制度的制定要体现“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每位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班级制度的制定是为学生发展服务的,要在允许的条件下尽可能的满足每个人的需要。在这种理念指导下制定的班级制度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与认可,也会较为容易被自觉遵守,其对于培养良好的班风、校风可以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其次,班级制度的内容要体现“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班级制度的内容要极富有人文情怀,多一些包容,少一些惩戒的条文,尽量扩大内容的覆盖面,不要过于绝对化。再次,班级制度的执行方式要体现“学生为本”。班级制度规范的对象是正处于发展阶段的学生,在学生违反规定的情况下,执行规定的过程中,应该多些理解,多给学生几次机会,让其在错误中不断成长。这样就可以实现班级管理的良好目标,让每位学生在和谐的班级环境中养成良好的习惯,最大限度地提高自身素养,营造班级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1引言
差异化的管理模式最先应用在企业的人才管理上,可以通过不同职工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展不同的管理,在管理过程中有效尊重职工的基本特征,这样也就可以实现对企业职工的有效管理,不断提升他们在工作的效率,实现其工作积极性。在义务教育教育阶段,是素质教育推进最为成功的阶段,其中的小班教学就是一种班级人数分配较少,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和管理,这种差异化的管理模式需要管理者具有一定的精力,才能实施。这种小班教学为差异化管理提供了前提和基础。同时这种差异化的管理可以实现班级管理工作优化升级。
2差异化管理班级事务的优势
班级的管理需要班主任具有认真负责的态度和责任心,需要更多的精力对学生进行细致周到的关心,这样才能实现学生心理问题的有效疏导,学习积极性的不断激发。传统的大班教学,学生的数量较多,教师不可能对每一个学生进行有区别的管理,分析其心理特点,他们只能抓住事物的关键,即班级中成绩较差和较好的,班级中调皮捣蛋的学生,这些学生是管理好一个大班的关键,因为将这些学生管理好了,一个班级的学习氛围就得到优化。这也是大班教学的权宜之计。学校实施小班教学之后,学生的数量进一步降低,教师有更多的精力去关心每一个学生,针对他们的心理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和引导,不断解决他们在生活中、学习上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惑,同时针对他们不同的特征,将其分类进行差异化的管理,性格开朗的学生与性格内向的学生在犯错误的时候,需要选择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方法,才能更好的满足他们性格上的不同。这些都是需要差异化管理才能实现的,也是大班教学不能办到的。这就是差异化管理的优势,即可以实现班级管理精细化、精准化、有序化,,满足学生不同的需要。
3在小班教学条件下实施差异化管理的具体措施
3.1差异化的关怀
一个班级的学生在成绩上是存在差异的。在管理的过程中,针对学生成绩的不同,选择有不同的管理方式,进行有效的关心,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实施学生的管理。将学生分成成绩优异的,中等的,较差的三类,针对这三类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关心。
首先,面对优等生需要积极鼓励。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在学习方法和思路上有着自己的一套办法,不需要教师进行更多的干涉,但是有时他们可能出现一些骄傲自满的情绪,这就需要不断对他们进行一种正面引导,不断消除那种骄傲自满的情绪,这样才能更好的保持这种成绩优异的状态。
其次,面对中等生需要加强关心。在大班管理的条件下,成绩中等的学生往往是被教师所忽略的一部分学生,因为他们在班级中是绝大多数,对他们的进行有效管理需要各个击破,针对其不同的特征,有针对性的干预和引导,这样才能更好提升他们的学习成绩。在小班管理中,我们就可以实施差异化管理,教师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这些学生的心理上的疏导上,不断帮助他们克服生活上、学习上的困难,梳理他们的学习方法,对一些有问题的学习方法进行纠正,这样才能实现他们成绩的跨越式的提升。
最后,面对成绩较差的学生加强心理干预。学生成绩较差的原因一般都是非智力因素,都是他们在生活中遇到了什么问题,使得他们对学习失去的信心,出现了自暴自弃的行为,教师需要及时发现这些学生的心理问题,通过与学生交流、家长沟通,不断了解学生在学习之余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针对这些问}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不断鼓励他们重拾学习的信心。他们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实现个人的人生理想。同时针对其学习方法和手段上的一些不足进行有效的引导,这样就可以实现这些学生学习成绩的有效提高。
3.2管理的严格也要有差异性
严格管理可以实现学生学习成绩、道德等基本素养的有效提升,但是统一化的、标准化的严格管理有时可能造成学生具有一定的抵触情绪,需要在严格管理的基础上,进行区分对待。初中生使用手机已经是各个学校出现的问题,家长给学生配备手机的初衷都是方便家长与学生的联系,一些学校将学生的手机一律没收,不允许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这样对教学有着更好的促进作用,但是一些中午留校的学生,要想与家长联系,没有手机就比较困难,因此,需要在进行严格管理的同时,区分学生的不同情况,对那些确有需要的学生可以在一定时间段给他们使用手机的机会,这样也体现出学校管理的人性化。其他任何的管理都是需要严格执行,但是也需要有区分的对待,这样才能实现学生更加体会到教师的人文关怀,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感情,帮助教师更好地管理班级事务。
3.3曲线管理
这时候的学生具有一定的逆反心理,教师要是态度强硬,可以在较短的时间里,他们可以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一旦教师放松对他们的关注之后,他们就出现问题,因此针对不同学生进行差异化的管理。对于那些逆反心理不是很强的学生,教师可以进行正面的管理,但是那些具有强烈逆反心理的学生需要实施一些曲线管理的方式,即不去管他,当他们犯了错误之后,对他们进行简单的说服即可,不需要进行批评,这些就不再触碰到他们的强烈的逆反心理,这样他们对相关问题也就可以更加冷静的思考,从而自我改正错误。
4结语
素质教育要求学校通过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实现其能力素养的全面提升。这种差异化的管理理念在小班教学具有可行性,有差异地关心不同成绩学生,严格管理也需要区分对待,实施曲线管理等就可以实现这种管理方式的有效开展,帮助教师更好地管理好班级,实现学生能力素养的全面提升。
1.1对参与性班级教学管理认识存在缺陷:随着考试制度的实行,越来越多的学生对考试的关注日益增加,学生都希望考上名牌大学,但是却忽略了对自身能力的培养。很多教师在课堂和班级管理上不断的强调要抓紧一切时间学习,丝毫不给学生自由思考的时间,对于学生在参与性课堂和班级管理的构建方面存在缺陷,教师认为只要利用更多的时间学习,学生就会取得更好的成绩,却没有想到使用更优秀的教学方式和班级管理方式,用自主参与性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例如:某小学为了提高其在该地区的名誉,教师在数学课时,就会找来各种各样的试题对小学生的数学能力进行训练,但这些方式都是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在新数学知识面前,丝毫没用自己的大脑思考一下,问一下这些知识的原理,就盲目的学习。这种教学方式不会提高小学生在班级的自主参与能力,反而使学生对学习知识产生厌烦,提不起对学习的兴趣。
1.2班级管理方式过于传统: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一贯采用教师布置任务,学生听课完成作业的方式,这种单向的教学管理模式只是一味的传输知识,却忽视了学生在班级上的自主参与程度。枯燥无味的教学使学生不愿参与其中,整个教学和班级就会变得没有意义了。新型教育理念非常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班级自主参与性的培养,该方式可以极大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的同时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必要条件,但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做不到这一点。
2自主参与型班级管理的基本理念与实践的具体方法
2.1营造良好自主参与性的班级管理氛围:当代科技技术等发展十分快速,与此同时对21世纪新型学生能力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如果只沿用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为了未来我国能出很多震惊世界的人才,教师应该从现在开始,培养学生的课堂和班级管理参与性,让学生树立主人翁意识,做班级管理的主要参与者。在课堂上采用多样的班级管理方式,可以采用游戏的教学模式,吸引学生参与其中,然后将课本上的基本知识和班级存在的问题融合到游戏中去,利用游戏的模式,活跃班级的氛围,使在班级枯燥的学习生活活跃起来,让学生在班级的管理的过程中做到真正的参与其中,在课堂上既学到相应的数学知识,又能够收获相应班级管理的方法,在当代教育的理念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班级管理过程中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例如:在每一周的班会时间和同学一起管理班级,班主任可以提前准备一部分纸条,然后邀请同学们把自己认为班级中存在的问题写在纸上匿名的投到一个箱子里面,鼓励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课下由班主任统计出出现次数较多的问题,把这些问题传达给学生,询问学生有没有好的意见或者建议,下次班会谁有好的方法,可以到讲台上讲解。利用该方式让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当中去,活跃了管理班级的氛围,引起其对自己所在班级的责任感,进而在素质教育下大大提高学生的班级管理的自主参与性,将其培养成为新时代的高素质人才。
2.2组织丰富的课余班级管理文化:在课下开展一些关于班级管理知识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学校可以组织一些关于班级管理的教学的文化活动,引导学生进行一些角色扮演,在角色中形成对班级管理的看法和意见。例如:对于学校而言可以组织一些关于班级管理的文化活动,在周末教师可以利用模拟授课教学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一些班级管理的情景模拟,进而引导学生参与到情境中去,在模拟中完成对在班级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在整个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一些管理知识的考验,活动结束后,评选出利用管理班级出色的同学,进行相应的奖励,同时,用这种方式激励其他同学多多的参与该类型的活动,进而提高学生在新型管理班级方式的自主参与性。
高中生已初步具备了自主意识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但思想还不够成熟,对于很多事情的选择还不够理性。在以往的班级管理中,管理方式多是“一言堂”,忽视高中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使得管理效果不尽如人意,而分层管理理念在高中班级管理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班级管理水平。
一、分层管理理念的内涵
分层管理理念之于高中班级管理即为以高中生的个体差异为基础,对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管理措施,个体差异包括性格差异、成长过程的差异、家庭环境的差异及知识水平的差异等。班级管理应该从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其进行管理,而分层管理理念就是从实际情况出发,对学生进行有层次的管理,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从而密切师生之间的关系,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班级中找到归属感和成就感。实施分层管理的依据有很多,例如,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来分层,根据学生的自控能力的强弱来分层等[1]。将分层管理理念应用到高中班级管理之中具有深远的意义,是先进的管理理念在班级管理中得到有效运用的重要体现。
二、高中班级管理中引进分层管理理念的原因
分层管理理念在高中班级管理中的应用有其必要性,这既是由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来决定的,也是班级管理本身持续发展的需要。
(一)基于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对于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而言,如果班级管理的模式依旧沿袭传统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就无法真正有效地进行班级管理。青春期的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变化速度都很快,要想班级管理井然有序,首先就必须了解高中生的心理特点。高中阶段的学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关怀和帮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需求,只有准确地分清需求层次,才能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消除他们的不良情绪,使他们乐于接受班级的管理和帮助,从而形成和谐的班级氛围[2]。
(二)基于班级管理发展需要
在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中,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主要力量,既要负责常规的教学工作,还要兼顾处理班级各类大小事情,常常应接不暇,有时还会因为要处理一些琐碎的事而耽误了日常教学进度。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管理模式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自主能力,让一切管理都变得被动,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而在班级中实施分层管理,将管理的权限层层分配,不仅班主任可以从繁杂的班级管理事务中解脱出来,还能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班级的管理者和建设者,能有效提高班级管理水平。
三、分层管理理念应用于高中班级管理中的措施
(一)管理权限的分层
在高中班级管理中实施分层管理,首先就是管理权限的分层,班主任要善于将班级管理权利分散到班集体中,建立有层次的班级管理体系。班委会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也是班级管理的主干力量,可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学生,选择具有能力的班干部。班长是在班主任的直接领导下进行工作,班主任要适当下放权力给班长来进行班级管理。在分权于班干部的同时,班主任也要加强监督和指导,带领班干部一起解决问题。同时,班委会的成员可以实行轮换制,让更多的学生可以得到锻炼的机会,提高了他们的管理能力,加强班级的凝聚力,使得班级的管理更加简单有效。
(二)学生水平的分层
对处于不同水平层次上的学生进行划分,进而采取相对应的方式对其进行管理[3]。一个班级的成员通常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即优秀生、中等生和后进生。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不同,在进行班级管理时,要把握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进而实施有效管理。要积极鼓励优等生带动其他学生一起进步。对于后进生来说,可以将其视为重点关注对象,这个层次的学生通常是班级管理的挑战者,所以对他们的管理不能硬碰硬,而应平等地对待和交流,多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从而化解冲突对立的情绪。中等层次的学生在班级占比较大,他们是管理的主体,应予以重视。只有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地措施,才能真正做好高中班级管理工作。
四、结语
在高中班级管理中引入分层管理的理念,不仅有助于提高班级管理的水平,还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教师应重视这一理念的应用,让它在班级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颜波.探析如何创新高中班级管理策略[J].学周刊,2014(29):18.
目前企业管理已经经历了亲情化管理模式、友情化管理模式、温情化管理模式、随机化管理模式及制度化管理模式等五种管理模式,这些管理模式,使企业形成科学有效的内部管理机制,也有利于经营者施展自己的才能,促进企业家阶层的形成。而职业教育从诞生之日起,就与企业有着天然的联系。但是,目前中职学校的班级管理仍然停留在普通教育的管理阶段,其先进性远远落后于企业管理模式。针对新时期中职学校学生的自身特点和发展要求,为增强学生毕业后的社会和真实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笔者认为,在校期间借鉴企业管理模式,如“7S管理模式”进行班级管理,创建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尤其为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进行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引导,不断提高德育的实际效能。根据学生培养目标和方向,中职学校在班级管理中融入7S管理理念,可以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现代企业,并借此造就安全、舒适、明亮的学习生活环境,提升学生高尚的品质,从而塑造良好的形象,实现使学生成才的目标。
一、7S管理理念的基本介绍
7S指的是日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的注音和英文安全、节约的第一个字,简称7S。开展以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和节约为内容的活动,称为7S活动。7S管理起源于日本,并在日本广泛推行,它相当于我国企业开展的文明生产活动。7S活动的对象是现场的环境,是对生产现场环境全局进行综合考虑,并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从而达到规范化管理的目的。7S管理的核心和精髓是素养,如果没有员工队伍素养的相应提高,7S管理活动就难以开展并坚持下去。
二、7S管理概念渗入中职学校班级管理中的实施办法
(一)确定班级文化,树立班风、学风。
中职教育更为重要的目的是负有培养社会新时代所需要的劳动者的责任。而班级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尊重和相信学生,依靠学生的能力管理自己的行为,达到培养学生的目的。这二者的价值取向是基本一致的。在建班之初,应以7S管理理念为指导,构建班级文化,并以此为依据树立班风、学风,从指导思想上把握中职校班级管理的方向。
(二)模拟企业制度,建立班级董事会制度,触摸社会。
中职学校的班级和企业一样,也是一个小群体。在班级管理中,可以模拟企业制度,按照公司的部门分类,建立班级董事会制度,构建一个良好的,竞争、合作、高效、有序的团队。营造一个接近真实的职业环境,从而探索出中职学校班级企业化管理的实施方法和途径,有助于学生熟悉今后的工作单位的部门设置及各部门的工作职能。在实施模拟公司化管理的中职学校班级,辅导员就是班级的董事长,学生就是公司员工。总经理,即班长,副总经理,即副班长,中层干部,即各班干委员,班组组长,即小组长等。这个董事会负责制订班级的总体计划、发展策略、规章制度、班级文化,等等。在这个过程中,让同学们学习了解企业,从感知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在实践中感悟。(具体见下图)
班级董事会职责明细
(三)实施班级员工管理制度,引入虚拟工资理念。
根据中职学校学生的特点,让学生在学校就感受到企业氛围。可以实施班级员工手册管理制度,让学生了解企业的员工行为基本规范、劳动管理规定、劳动关系等内容,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与职业习惯,让学生在进入企业真正工作前做好角色转换,为将来做好社会新时代的劳动者奠定好良好基础。
同时,在班级企业化管理的思想指导下,可以引入虚拟工资的概念,采用“虚拟工资”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虚拟工资可以与同学们做作业、值日劳动、升旗、考勤等各项活动挂钩。每周进行统计,并评选出班级之星。对于获奖的同学给予“虚拟工资”的增加;对于出现一定错误的同学给予扣除“虚拟工资”的惩罚。奖罚分明,从而使班级拥有良好的竞争环境和激励机制。虚拟工资甚至可以和学生的生活费挂钩。班主任与家长的联系,取得家长支持,将学生每月的虚拟工资与生活费直接挂钩,每月班主任向家长通报学生本月的表现情况与获得虚拟工资数目,家长再将钱打入学生银行卡,每月按学生表现情况向学生发放,虚拟工资低的学生所得的生活费就少,表现好的学生所得生活费就高,这样也培养了学生的理财能力。
(四)引入竞争机制。
良好的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企业自身有着良好的管理。在7S管理中,强调素养,强调企业应具备着良好的竞争和激励机制。在职业学校班级管理中,一个班级想获得良性发展,在班级内部也要有一个良好、公平的竞争激励机制。比如,为了让每一位同学都有机会参与班级的管理工作,展示自己的才能。可以采用“滚动式”的值周经理值日管理形式。根据学生自己的意愿申报,协助正副总经理负责一周的日常管理工作,并由董事会对值周经理进行考核,竞争上岗,让学生在公平、民主的气氛中发展自我。在班级实行董事会成员“末位淘汰制”,可以增加董事会成员的危机感,促使他们更好地为班级和同学服务,形成一个既相互协作又相互制约的管理体制。
(五)从整理整顿出发,着手于教室、学生个人的清洁卫生。
中职学校班级管理中渗入7S管理理念,目的是营造整洁有序的学习、生活环境,追求高效率、高品质的班级教育,从而使学校教育与企业接轨。在实施7S管理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对教室进行全方位的整理、整顿和清扫,使班级面貌焕然一新。清洁活动的目的是使整理、整顿和清扫成为一种惯例和制度,是标准化的基础,也是一个班级形成班级文化的开始。
三、7S管理概念渗入中职学校班级管理中带来的多重效应
(一)带给学生的影响。
1.学会遵守秩序,执行纪律。
教育就是培养良好习惯,而良好习惯的养成离不开严明的纪律制度和严格的执行力度。7S管理强调制度化管理,不立规矩,不成方圆。将7S管理融入中职学校班级管理中,要求学生严格执行学校的校纪校规,使学生学会遵守秩序,执行纪律。
2.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
在7S管理中,团队合作是重要的文化理念。在工作中仅凭个人的一己之力很难将一件产品完整地做出来。而中职学校班级管理中渗入7S管理理念,建设班级董事会制度。在讨论班级各种事务时都需要董事会的集体表决,通过方可实施,这就需要同学们会和他人沟通,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最终实现与他人和谐相处的目标。
3.学会自我管理,并能独立解决问题。
7S管理强调执行力。在中职学校班级管理中,作为独立的个体的每一位同学,通过7S管理理念的引领,应当认识到培养自身的职业素养与职业习惯,学会自我管理并能独立解决问题,才可以让学生在进入企业真正工作前就做好角色转换,从而为未来的就业奠定坚实基础。
4.学会职业规划。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是中职学校的办学理念。中职学校的学生能否顺利就业,就业后能否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与变化,是中职学校办学成败的关键。因此,中职学校班级管理始终应以就业为导向,使学生对自身的发展有个清晰且可以明确操作的职业路径。
(二)带给班主任的影响。
1.学会知人善任。
在企业的发展壮大过程中,用人所长、扬长避短应该是企业发展的一个基本原则。在班级企业化管理过程中,班主任作为董事长,应该学会知人善任。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针对同学的不同特点,着眼于每个人的优点和长处,安排不同的具体事务,就能发现人才,用好人才。
2.学会培养人才。
中职学校学生的专业技能并不是企业最看重的。他们更为关注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是否具备吃苦耐劳精神、团结协作的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班级企业化管理,可以使班主任了解市场、了解企业对中职学校学生的需求标准,转变过去固有的传统班级管理理念和方法,提升其班级管理水平,使之更具中职学校的特色。
3.学会沟通与交流。
在中职学校班级中建立董事会制度,班主任担任董事长,这使得中职学校的班主任有了更深层次的责任感。每周的例行董事会议上,班级的大小事务都要通过董事会举手表决方可通过,这使得班主任真正参与到班级管理的每一方面,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也更为深入。
4.学会信任学生。
在中职学校班级企业化管理中,具体实施管理的都是学生自己。班主任担任董事长,更多的是对班级发展方向的引领。所以,班主任要学会信任学生,放权让学生自己管理本班具体事务。
(三)带给学校的影响。
1.学会创建与企业接轨的校园文化。
对于职业教育来说,从诞生之日起,就与企业有着天然联系。中职学校应该考虑如何将企业管理与学校的班级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创建与企业接轨的校园文化,让学生能以最快的速度适应社会,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有立足之地。
2.学会管理的有序与规则。
企业需要高质量的产品,高质量的产品需要服从管理的劳动者制造。中职学校的管理同样需要学生的服从管理。将企业的先进管理理念引入班级管理,让学生感受企业严格钢性的管理和近于苛刻的纪律要求,帮助他们调整心态、进行自我定位,从而有利于整个职业学校日常管理的有序与规则。
总之,以就业为导向,将7S管理理念融入中职学校班级日常管理中,积极开展有职教特色的班级管理工作。培养学生的纪律意识、责任意识,有利于促进学生良好职业素养的形成,培养学生团结、创新、敬业的精神、团队精神和耐挫能力,从而实现中职学校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办学宗旨。
参考文献:
[1]姜汉荣.浅谈5S管理与职业学校学生管理[J].交通职业教育,2009(5).
[2]姚会平,唐小涛.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中的障碍及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07(7).
[3]李辉东.高职院校班级管理方法的探讨[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8(9).
[4]赵艳玲.论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在高校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企业文化,2008(24).
[5]王雪亘.中职学校实施3Q7S管理的初步实践[J].职业,2009(21).
有人用“良莠不齐”将学生比作田地里庄稼的长势参差不齐,农民们对待“良莠不齐”的庄稼,唯一的方法是关注长势好的幼苗,但也不忽视长势弱小的禾苗,对这些弱势禾苗多施肥、勤照顾,最后,弱势的禾苗逐渐茁壮长大,农民们收获“百亩良田”。
学生和田地里的庄稼一样,是千差万别的。新课程标准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应有所发展、有所进步。因此,在高中班级管理工作中,良好的班级氛围是学生快乐成长和学习的摇篮,班级中学生的基础和素质不尽相同,因此,分层教学、分层管理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班级分层管理的意义
1.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
新课改下,分层教学成为教学主流。在分层教学中,班级管理松散现象逐渐明显,一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加之分层导致的心理因素,对自己的要求逐渐降低,和老师配合不密切,和同学合作不主动,因而成绩出现滑坡。高中学生面临着高考的压力、升学的压力,以及父母、老师期盼的压力,更有社会的压力,使得一些学生因达不到自己的要求而逐渐丧失学习信心。因此,在班级管理中,对学生进行自主意识教育,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觉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2.培养学生适应能力。
多数学生往往习惯于一个老师、一种教学模式。在分层教学中,教学模式的变化令他们眼花缭乱。因为随着学生层次的不同,科任教师可能随时改变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这里,学生的快速适应能力很关键,在较短时间内调整心态和学习方式,以适应新要求、新方法、新挑战。
二、班级分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很多教师认为高中学生都是为了升学,都是为了进入高校大门,分层教学无疑会给B、C层次的学生重重的打击,学生认为自己被老师看不起,自己被“拒之于”高校的大门之外;而A层次的学生则被老师“看好”,是老师心目中的佼佼者,但如果不注意引导和加压,他们也会浮漂起来。总之,学生习惯“一条渡船”过河,他们认为“一刀切”是对他们的尊重。其实,这种看法和想法是对分层教学的误解,没有真正理解和把握分层教学的内涵与意义,多数教师和学生认为在高中搞分层管理没有必要,甚至是画蛇添足。因此,思想、认识到位是分层管理的关键。
三、优化班级管理,实施分层管理
1.处理好管理和教学的关系。
抓班级管理是为了促进教学,教学质量提高了,反过来对班级管理就有促进作用,二者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在教学和班级管理中,班级管理和教学质量就是一架天平,应时刻促其保持平衡,不得重一头轻一头,否则,教育教学也就失去了意义。
素质教育为班级管理和班级教育教学活动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无论是班级管理还是教学活动都是发展人的实践活动,应以“学生的发展观”为指挥棒,培养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
2.分层管理中注重动态管理。
所谓分层管理,简言之,就是在班级管理中对学生实施分层次管理。层次的划分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实际情况阶段性地发生改变,如半个学期或一个学期对学生的层次进行一次调整,才能有针对性地、有效地开展层次教学。
班级管理工作中,层次的划分很关键,划分方法大不相同。如根据成绩划分、根据遵守纪律与否划分、根据学习习惯是否养成划分、根据性格划分等。一个班级的学生,有的遵守纪律,爱学习,积极向上等,这些学生基本不要老师费心;而一些学生逃课上网、玩手机等,则需要老师多加注意;还有的学生谈恋爱、喝酒、打架、斗殴等,那么这部分学生的品德需要老师正确、耐心、悉心地疏导和沟通。
学生是发展变化的,层次的划分不能一成不变,管理方法、管理策略、教育方法也不能固定不变,教师的管理机制、管理机智更见其重要性。
3.班级管理开放,学生自我管理。
一个班级的管理水平,首先看班干部的组建和班干部的工作能力。我不否认这种观点,但更坚持班干部轮流当,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人公意识和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班干的选用上,一些教师习惯于任命那些品学兼优的学生,认为他们说话和做事有说服力,在学生中有影响力。其实,让那些违纪的同学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对他们来说无疑更是约束和促进,迫使他们自我约束自己、自我管理自己。在班级管理上,我多采用值周制,即每人参与班级管理一个星期,值周的班干可以自由搭配,也可以老师根据情况“任命”,如品学兼优的学干加一个普通学生;也可以一个性格内向的和一个管理、组织能力强的等。当然,学生管理班级不意味着老师一点不问,任其发展,应加以指导和幕后指挥,对每一周的值周情况及班级在一周内的具体情况及时总结,并进行有效评比,以促进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分层管理理念在新课改的形势下,需要新的管理方法和新的管理模式。在分层管理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动态发展等,同时,更应该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通过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分层管理,以及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实现因材施教,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约束自己,以及全面提高班级管理质量,使每一位学生在和谐、民主的班级氛围中,在教师的呵护和指导下,在同学们的互爱中健康成长、快乐学习、提高能力,为以后成长奠定基础。
赫尔巴特说:“如果不坚强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任何功课的教育都是不可能的。”这话道出了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五年制高职学生在校时间是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是是时代赋予的要求,也是广大家长对班主任的嘱托,在班级管理中探索有效的管理方法,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是摆在班主任面前一项长期而复杂的课题。
海尔集团以其多元化的产品,优异的品质,诚信的宗旨,完善的服务赢得了国内外消费者的认同,海尔集团掌门人张瑞敏所创设的OEC管理体制更是在各行各业得到推广,OEC管理,其中“O”代表Overall(全方位),“E”代表Everyone(每人)、 Everything(每件事)、Everyday(每天),“C”代表Control(控制)、Clear(清理)。
OEC管理模式也可表示为“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用海尔的话讲“总帐不漏项、事事有人管、人人都管事、管事凭效果、管人凭考核”。即每天的工作每天完成,每天工作要清理并每天有所提高。这就意味着班级文化建设、学风建设、常规管理等所有的管理项目都有人管,班级所有的人均有管理内容,并依据工作标准对各自管理的事项,按规定计划执行,每日把实施结果与计划对照,及时总结并纠偏,达到对班级日日控制与事事控制的目的。在五年制高职校班级管理中引入海尔OEC管理模式,实施精细化管理,因地制宜地加以灵活运用和创新,对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企业文化理念引入班级管理具有特定的内涵和意义。精细化,顾名思义:就是追求“精”和“细”。它的内涵主要包含:一是“精”,即班级管理工作的重点要突出。班级学生工作开展的基础是要切合班情,要根据实际确定每个时期的工作重点,重点工作重点做,才能把握住方向,才能立竿见影出效益。二是“细”,即班级管理工作的覆盖面要全。需要法治,也需要人治,但最重要的是法治,只有具备了一套完整而又详尽的规章制度,才能做到事事有章可循。“细”的另一方面含义是要“小”。从小处着眼,从小事抓起,才能真正落实班级精细化管理。三是“化”,即班级常规管理工作要制度化,管理制度内化为学生生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重点强调把制度落实到位并内化为自觉行动。
转变教育观念,创新管理模式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班级管理的的观念直接决定管理的形式,新的时代背景下,针对五年制高职学生年龄小,学生的主体意识、自立意识明显增强;部分学生存在着价值取向偏向、诚信意识淡化、团队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人生追求不明确,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以自我为中心,在实践中知行背离,卫生习惯差等倾向性问题,只有转变教育观念,创新班级管理模式,实施精细化管理,才能提高班级管理的实效。
1.转变教育观念,实施精细化管理
教育改革,观念先行。班级管理要确立面向全体、为了全体、造就全体的观念。将每个学生都看成有独立人格的个体,发展学生的主体性,理解尊重学生,平等地为每个学生提供表现、创造和成功的机会,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得到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发展。在实践中进行变革,以职业岗位要求为目标,培养合格的职业人,变粗放型管理为精细化管理。只有实行精细化管理,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用人单位对学生职业素养的要求。
2.实施精细化管理,创新管理模式
五年制高职校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场所,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要面向全体学生,班主任就必须对每一个学生的生理、心理、学习、生活有所了解,不能让一个学生掉队。要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必须全方位关注班级的文化建设、制度建设、常规管理,绝不能忽视班级的任何一个细节。特别强调是当今是一个“人本社会”,独生子女时代,五年制高职学生的安全和成才需求引起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关注。一个高职生的背后有一群人在盯着,学校已成为焦点。如果不注意细节管理,万一在某个环节上出现疏漏,轻者影响几个家庭,重则影响社会稳定。显然,靠过去那种粗放型的管理方式已无法达到上述目标,精细化管理势在必行。
明确班级目标,细化管理项目
老子云:“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每天的工作和学习要每天完成,才会轻松的进入第二天的工作和学习,这是抓班级管理效率的法宝。在把握好方向,规范好细节的情况下,可以轻轻松松建立一个优秀的班集体。OEC管理法始终贯穿着PDCA循环,通过设定班级目标、设计达到这些目标的具体措施和方法——付诸实施——检查、纠正和改进计划及修正目标,从而使日常工作中每件事都处于受控状态,并达到持续提高的目的。班级管理也是如此,创建优秀班集体,让学生的职业素养符合社会对职业岗位的要求,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在班级管理中贯穿“日清日高”原则,在付诸实施的同时加强监督、及时纠正和改进,从而更好的实现既定目标。明确了目标,认清了差距,也就产生了缩小这种差距的动力。通过实施OEC管理法,逐步实现班级“事事有人管,人人都管事,人尽其才”的管理目标。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精细化管理:
1.学风建设精细化
学生教育管理日趋精细化、科学化,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细,每一个步骤都要精心,只有精心的态度、精细的过程才能产生精品的成绩。班主任为了能够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成绩状况,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快速、准确的反应体系,能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解决问题,及时准确地引导学生。这就要求辅导员进行科学的成绩分析,从结果中准确反映出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
2.班级文化建设精细化
“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丝,将珠子串起来成为社会。”台湾著名学者龙应台女士关于文化的精辟描述,或许可以用于班级文化建设。班主任把教育学生遵纪守法这项工作真正上升到班级文化的建设高度上来,不要只停留在表面。要给学要生创造各种环境,例如学习环境:可在教室内把每个人的长期、短期目标、班级规章制度,职业目标等张贴在教室内,把班级目标、班级标志、班主任寄语、班主任照片、班级学生合影制作成铭牌张贴在教室门口,对师生形成一种激励和约束,增强学生提升职业素养的压力和动力,内化为每个人自觉和行动,创造令人心旷神怡生活环境的过程中培养对团队的爱心,并从环境的变化上获得成就感,增强归属感,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提升学生们的职业素养,缩短他们对企业的适应期,增强他们的职业竞争能力。
3.制度执行精细化
众所周知,制度容易制定,但执行起来有时很难。究其原因主要是责任不明确,也就是分工不细致,遇到问题不能立刻清楚责任人是谁,导致责任心不强。为此,我们在班级管理中实行德育实践制,岗位责任制、责任追究制、管理层次制。例如:德育实践制,把涉及学生的方面面面进行详细的规定,学生达到哪一项即可取得相应的分值,达不到则扣相应的分值,每周汇总、点评,每月评比,并与学生的获奖挂钩。
4.常规管理精细化
量化管理是把要求和行为规范的内容量化为一定的分值,然后进行考核记分的管理方法,它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我把量化管理引入到班级管理中,制定了操作性较强的量化细则,通过严谨的操作,尽量客观地评价每位同学,使管理更加科学。
1、制定细则。根据班级具体情况,经过全体同学民主讨论,我们制定了量化细则,作为班级管理的“大法”,实施以“法”管人。量化细则主要从学习、课堂发言、出勤、纪律、卫生、活动、好人好事等方面对同学们的行为进行约束和评价。
2、严谨操作。每位同学每个学期的基础分是100分,每天值日班干在班级日志上如实记录同学们的表现(学习、课堂发言、出勤、纪律、卫生、活动、好人好事等方面),每周由值周班委会同考核小组对同学们的量化积分进行统计,并在每周的班会课上进行激励性评价,对表现好的同学给予表扬,对扣分较多的同学给予提醒,对表现较差的同学给予点名批评;学期结束时,由班长负责统计每位同学一学期量化总积分,学生的量化总积分情况是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3、注意事项。在量化管理过程中,要注意加强班干部的培训,激发班干部参与管理的热情,改进工作方法,提高责任感;量化管理的操作过程中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统一;量化管理一经实施,就要不怕繁琐,认真落实,坚持到底,持之以恒;要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对量化细则进行不断完善和补充;量化管理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坚持“人文关怀”,尊重、关心、信任学生。
二.引入“5S”管理——使环境更加整洁
“5S”管理起源于日本,是指在生产现场中对人员、机器、材料、方法等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的管理,这是日本企业独特的一种管理办法。“5S”是日文SEIRI(整理)、SEITON(整顿)、SEISO(清扫)、SEIKETSU(清洁)、SHITSUKE(素养)这五个单词,因为五个单词前面发音都是“S”,所以统称为“5S”。开展以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和素养为内容的活动,称为“5S”活动。
我把“5S”管理引入到班级卫生工作中,与量化管理相结合,制定了《班级“5S”考核要求》,成立了“5S”考评小组,在班主任的指导下,由考评小组负责对学生日常遵守“5S”行为规范的情况进行督促检查,检查内容包括个人素质、教室(包括实验室)与宿舍5S、课堂5S、诚信度以及其他加减分等几个方面,由值日班长和卫生委员具体落实,如实记录同学们每天的表现情况。要求值日生和每位同学通过整理、整顿、清扫,使教室、卫生区、宿舍始终保持井然有序、无垃圾、无灰尘、干净整洁。对于规定了的事,大家都要认真地遵守执行,提高执行力。通过加强“5S”管理,不仅能改善学习和生活环境,还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三.做到“日事日毕”——使学习更加高效
“日事日毕,日清日高”是海尔“OEC”管理法的基本内容,即:每天的工作每天完成,每天工作要清理并要每天有所提高。我对全班同学提出了如下要求:每天早上确定一日的学习目标,每节课都要高效率地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每天晚上临睡前的五分钟总结反思一天的学习情况。安排小组长、课代表、学习委员负责检查督促学生的学习,强抓落实。我教育学生:学习是一个长期的、日积月累的过程,不能心急,学习效果如果日事日毕、日清日高,每天提高1%,长期坚持下来,就会有几何级数的提高。一学期坚持下来,本班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了,学习成绩有了大幅度提升。
四、培养团队精神——使班级更加和谐
班集体是学生为学为人、读书明智、不断成长的重要阵地,也是孩子们成人成才的关键场所。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集体活动是学生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需求。现代班级管理理念强调的是教师和学生的良性互动,教师和学生不仅是互为管理的对象,同时也是互为管理的主体,所以在班集体管理中应当坚持主体教育思想,借助于人性化管理理念来追求最优化的管理目标。
一、人性化理念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必要性
人性化管理最开始并非应用在学校班级管理中,而是相对于注重通过物质激励、严厉制度来管控员工的方式而提出的更具有民主性、人情味的管理活动理念。现阶段人性化管理理念已经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得以广泛应用,在班级管理中也能够找出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人性化理念也反映了现代人本管理理论的思想观念。当前,人性化理念已经逐渐成熟同时慢慢渗透到包括学校管理、班级管理以及教育管理的各个层面[1]。
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要求。即应当关注每一名学生,教会学生如何认知、如何做事、如何交往、如何生存,让学生真正成为兼具高尚品德和聪明才干、创新能力与实践水平,拥有鲜明个性同时善于合作的现代人才。让学生能够学会终身学习,让他们去品尝属于自己的生活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人格。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更多的学校已经开始强调对学生进行的情感教育,同时情感教育也可以弥补一些学校人文关怀的不足。部分学校过于强调基础知识的教育以及专业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在获得理论知识的同时,却失去了对生活的真实理解,不具备良好的情感素养,导致教育的盲目性与片面性。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价值核心在于“以人为本”,在很大程度上凸显了时代精神与社会需求。从某方面而言,小学班级管理模式的创新与改革是否能够彰显出人性化的教育理念,必然会成为课程改革实施成败的其中一个重要条件。人性化理念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即是让学生能够在班集体中感受到温暖,让他们内心的安全、尊重获得满足,进而引导他们热爱班集体,主动积极的维护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
二、人性化理念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一)班主任要树立良好形象
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自身形象至关重要,班主任可以说是学生的引路人,所以在人性化管理过程中必须要首先在学生面前树立良好形象。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模仿能力极强,自身也并未形成完整的人格特征,无法明确的分辨事物好坏,而班主任是小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中最常接触的对象,因此班主任应当努力树立起更好的形象,为学生发挥出模范作用。比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够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要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策略来强化与学生的互动,激发他们的兴趣,教会学生相互合作等,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与众不同,在学生心中树立良好形象。另外作为班主任还应当强化自身责任感的体现,做好身边的每一件小事,为学生的成长起好模范带头作用。
(二)与学生建立朋友关系
要促进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班主任应当进一步深入对班级中学生的了解,真正放下身段来和学生建立相互平等的朋友关系,让学生可以放下戒心和教师畅谈,这样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掌握学生的想法。我们应当在课余时间尽可能多的创造出和学生共同活动的机会,放下自己的威严,和学生共同参与一些集体游戏或者文娱活动,邀请学生共同参与其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和学生谈天说地,让学生能够将自己当作是知心朋友,进而倾听他们的想法,了解他们的需求,从而实现更高效的管理目标。
(三)爱心呵护学生的成长
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对他们心灵的呵护应当像保护荷叶中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由于小学生自尊心和荣辱感较强,他们希望获得被关注和被爱的感觉,所以教师对班级中的学生必须要一视同仁,尽可能多的对他们进行鼓励与表扬;针对犯错误的学生避免一味的责罚,而应当耐心疏导并加以纠正;针对性格内向的学生要多和他进行沟通,在生活和学习中给予更多关心,让这部分学生可以打开心扉。另外教师还应定期和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交流教育心得,交换教育意见,了解孩子在家中的表现,引导家长正确教育孩子,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快乐健康的成长环境[2]。
(四)以人为本培养班干部
班干部是班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班级管理的主要力量。对于班干部的任选,我们可以选择学生投票、毛遂自荐以及个人推荐等办法进行,班干部的任选必须坚持尊重、平等和公正的原则,要让班级内大多数学生所接受。班干部委任之后,班主任应当要求班干部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加强班干部和其他同学之间的合作。另外要结合班级管理方案来要求班干部自行拟定工作计划,班主任应当充分信任学生,将班级管理的大部分权利都还给学生,从而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自主性,充分挖掘出学生的潜能。比如说通过组建学习合作小组的方式,要求班干部和各科课代表任组长,带领组内学生相互帮助,共同提高,促进班级整体学习效率的提升。
(五)班级管理要张弛有度
人性化班级管理理念需要班主任可以合理适度的把自身权力下放到学生的手中,能够积极认真的听取学生对于班级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所以我们在管理时必须要坚持张弛有度、松紧结合,不仅确保学生可以在班级制度的约束之下学习和生活,同时也应当充分发挥出班内民主之风,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性。例如说对于“早读”来说,我们应当清楚的规定学生早读时间、早读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禁止学生在早读的过程中开小差、吃早餐等,而对于具体的实践,则应当要求学生自行管理、相互监督,之后再定期给教师汇报早读纪律情况。在他律与自律的双重管理下,不单单可以激发学生的主人翁精神,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做到教师在不在一个样。
三、结语
目前,人性化管理理念逐渐成为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一个新的发展趋势,成为大多数班主任的选择,要真正贯彻落实人性化管理理念,要求我们必须站在每个学生的特点出发,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构建一套全面的管理体系,发挥出人性化理念的价值。班主任应当制定科学化人性化的班级管理制度,为学生营造和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情感与生活,不断激发他们的自我管理意识和主体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