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中考历史答题技巧大全11篇

时间:2022-04-05 04:24:44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中考历史答题技巧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中考历史答题技巧

篇(1)

2.选取文中重要词语语句组合成答案。

3.划分相关内容层次,一般有几个层次就有几个要点。

二、感想启迪类

1.抓住文段的中心,理解文段的含义,联系中心作答。

2.联系自己或社会实际情况,引发感悟。

3.遣词造句,讲究三美:运用古诗文、名言警句;恰当运用对比比喻排比等修辞;运用成语。

4.偷梁换柱法:把作者在该文章中的体验、观点用自己的话重新演绎一遍。

三、词句品味类

1.词语品味

A.了解词性感彩,揣摩词语所表达的喜怒哀乐。

B.分析修辞,体会词语的形象含蓄。

2.句子品味

A.看句子是否富有哲理:如果富有哲理,可以从它带给你的启迪去体会。

B.看句式结构(句式不同,表达的效果也不同):陈述句语气平稳,不温不火;疑问句能吸引读者好奇心,能制造悬念;反问句能加强语气;感叹句能抒发强烈的感情;排比句层层深入,显得气势磅礴。

C.从修辞的角度分析:比喻使意思浅显易懂,具体形象;夸张能突出事物的特征;拟人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对比给人鲜明印象;反语显得幽默风趣,讽刺意味强烈。

答题方式:我认为……美在……它表现了……

四、献策举例类

1.问题献策分类

A.自然环境问题:大气水体污染、生态平衡问题、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问题等等。

B.社会环境问题:农村城市差别问题、留守儿童问题、辍学问题、文明问题等等。

2.问题献策举例类解题注意事项

A.看清问题,问什么答什么,切忌答非所问。

B.所提出的方法措施必须是可行的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切忌纸上谈兵空想主义。

C.主张创新

五、句子仿写类

一审修辞,二看句式,三析句间关系,四品语体色彩,五考虑要保留的词语和要替换的词语。修辞、句式、句间关系、语体色彩弄明白了,再仿写也就不难了。在没有答题思路的情况下,要考虑和例句关键词语相对、相同的词语,例如:“没有蓝天的开阔,可以有白云的悠闲”这句子的仿写。我们通过审题可以知道:1.要保留“没有……,可以有……”2.可以考虑用“大地、高山、海洋”等来替换蓝天。3.得出答案“没有海洋的辽阔,可以有河流的彭湃;没有河流的奔腾汹涌,可以有小溪的清澈;没有高山的险峻,可以有土丘的秀气;没有高楼大厦的明亮,可以有草屋的温馨”等等。

六、语言准确类

1.“××”词好在哪里

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2.文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这样的题目分四步

①判断,一般是不能删。

②解释这个词语在这句话中的含义,在程度。状态。性质。范围等方面加以限制。

③比较,即比较删掉这个词语与没有删掉以前的区别,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句子进行分析,意思变为“……”,与实际不符,不符合原意等。

④结尾一定要有这样的句子: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与科学性。

答题方式:不能,删掉了“××”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体现了语言的准确严密。

七、文段结构类

(一)要求理解文章重要环节并且明了其在全文中的作用类解题模式

1.看句子或段落在文中的位置,选择它在文中的作用类别

如果用在文章的开头,主要是:引起下文,总领全文,引出悬念,开门见山、点题、埋伏笔等。

如果用在文章的中间,主要是:承上启下,总结上文,引出下文等

如果用在文章的结尾,主要是:总结全文,照应开头(题目),深化文章的主旨,画龙点睛等。

2.概括段意

答题方式:段意+作用

(二)段落能否删掉或者段落能否调换类的解题模式

1.判断能否删掉或调换(一般不行)。

2.判断这些文段之间的顺序关系:并列关系、层进关系、总分关系、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答题方式:不能调换(删掉),原文采用由……到……的顺序介绍事物,调换(删掉)后不合逻辑。

八、修改病句类

(1)用词不当

感彩不当。如:他那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值得我们每个同学效尤。(“效尤”的意思是“学坏的样子”,是贬义,用在这里不合适,应改为“学习”。)

关联词用错。如:只有坚持核查,就能和平解决伊拉克问题。(“只有”和“才”连用,应把“就”改为“才”。)

(2)搭配不当

主谓搭配不当。如: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品质”不能“浮现”,可改为“他那伟大的革命形象”。)

动宾搭配不当。如:上海科技开发中心聚集了一批热心为科技开发服务、善于经营管理的专业化队伍。(“聚集”的应该是“专业化人才”。)

主宾搭配不当。如:这最后一天的劳动是同学们最紧张、最愉快、最有意义的一天。(“劳动”与“一天”搭配不当,应删去“的劳动”。)

修辞语与中心词搭配不当。如:他在培育良种方面花了很大的心血。(“很大”与“心血”搭配不当,应改为“很多”。)

(3)成分残缺

缺主语。如:通过学习雷锋的感人事迹,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使”字,使“我”丧失了主语作用,所以,应删去。)

缺宾语。如:看到他的照片,我便想起了当年我们一起玩耍、同桌共读。(这个句子缺少宾语中心词。应加上“的情景”。)

(4)语序不当

逻辑语序不当。如:学校通过并研究了新的规章制度。(“通过”与“研究”顺序颠倒。应是先“研究”后“通过”。)

关联词语序不当。如:A:不但我信任他,而且信任他的朋友。B:我不但信任他,而且以前反对过他的人现在也信任他了。(两个分句是同-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后边。如例A,两个分句的主语都是“我”,“不但”应在主语“我”后边:两个分句主语不同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前边。如例B,两个分句主语分别是“我”“人”,关联词语“不但”应放在“我”前边。)

(5)前后矛盾

前后不统一。如:能否刻苦钻研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能”与“否”表达完全不同的两种情况,所以,应删去“能否”。)

否定多余。如:个别医生不讲医德,索要红包,医院领导对此并非不无责任。(“不无责任”即有责任,加上“并非”,意相悖,应去掉“并非”或去掉“不”。)

范围不清。如:人们一走进教学楼就会看到,所有关于澳门历史的图片和宣传画被挂在走廊的墙壁上。(“图片”包括“宣传画”,不宜并列,应说成“宣传画及其他图片”。)

(6)重复嗦如: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困扰我国基础教育的顽症疾病。(“顽症”和“疾病”重复,应删去其中一个)

(7)表意不明(歧义)如:牧童牵着牛在吃草。(到底是“牧童吃草”还是“牛吃草”:应改为“牧童牵着牛,牛在吃草。”)

认识了病句的这些基本类型,我们要把握病句修改的基本方法。

篇(2)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历史课堂教学的功能也有了相应地转变,历史复习高效课堂不仅仅是对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更重要的是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真正的参与到高效历史课堂教学之中。只有学生真正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才会真正地参与到历史复习课之中,产生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历史教学水平与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帮助学生制定科学的复习计划

学生的历史复习不能是盲目的、没有计划的,这样的复习很难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应该明确历史中考复习的难点和重点,帮助学生制订科学合理的复习计划,并且监督学生的计划落实情况。教师在历史复习课堂上,对历史课本的基础知识进行系统性、一体化的强化,对于专项热点问题进行重点讲解,加强书本知识与现实热点问题的联系。根据考试内容和时间,中考历史复习可以大致分为四个阶段:教材梳理阶段、专题训练阶段、模拟测试阶段以及考前指导阶段。这四个阶段的复习是由浅入深、不断深化的过程。整体来说,历史基础知识还是一切考试的重点,必须要在基础知识上多下工夫。将中考历史的考点细化,加强彼此之间的联系,与国内外的时事热点结合,多角度开发学生的思维以及实际能力。

三、提高学生的应试技巧和应试能力

篇(3)

中考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对学生日后的生活有重大影响,初中历史作为一个重要科目,对它的复习也愈加重视。而如何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应有的效果,提高复习效率,这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策略。

一、基础知识强化

1.初中历史考查范围广,知识面全,如果知识只是敷于表面,答起题来是无法做到得心应手的,这就需要对基础知识进行强化训练,进行强化记忆,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对整体知识有一个知识架构,这样答题才能做到得心应手。例如,《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这一节当中,我们不但可以了解原始的几种人类的名称、生活处所等,还相应地会了解原始文明的几个发祥地。这些知识相互关联,考试极易一起考查,因此,要结合在一起进行学习。

2.要加强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注意中外历史事件的异同,进行比较和归纳,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和比较,归纳知识点,进行强化记忆,从而达到强化知识点的目的,这对于日后答题有很重要的作用。

3.要注意知识点记忆的主次性,加强重点知识的记忆,对次要知识点不必浪费太多时间,改革是热点和重点,需要对各大改革进行强化记忆,并加以区分,注重它们之间的联系,提高复习效率。初中历史的学习关键在于抓住历史事件的整个体系,将之变成自己的知识网络,这样不但利于记忆,也利于分清主次知识点,形成自己的答题网络和方式。

二、答题技巧强化

1.答题要注重各个知识点的联系,答题要全面,切忌片面。多进行实战训练,提高思维敏捷度、答题速度和答题准确性。一个好的题目呈现的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点,而是多个知识点的联合,在审题的过程中,如果仅仅片面地切入,着重一个方面,不能全方面解答问题,导致考生失分。

2.提高表达能力,答题紧扣题义,条理清晰,突出要点,言简意赅,要点齐全,切忌思维混乱,离题万里,不扣题义。笔试考查的不光是知识,也考验的是答题人的表达能力,例如,同样是知道题目的解题方式,但是在组织答案时,出现颠三倒四、词不达意的现象,阅卷人就会减少给分。

3.注重答题规范性和条理性,思路清晰,要点明确,语言准确,逻辑严谨。还要注重卷面整洁度,做到序号化,使要点一目了然,从而提高卷面书写分。在中考中,答题的规范和书写的整洁和条理是获得分数的关键。例如,在考试当中,往往会出现考试的成绩和自己预想的成绩不同,甚至相差很多的情况。这种情况下,通常不是题目本身学生不会,而有可能是因为不规范的答题或者是卷面的不整洁,阅卷人不能准确地找到答案导致的考试分数低。这是考试中一个非常低级的错误。

三、“三限”的复习策略

1.限时,提高答题效率。中学的历史具有复习的知识点多、线多、面宽的特点。中考中历史考试的难度也在逐年的攀升,因此,这就要求学生提高注意力,按照要求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试卷的试题,也就是实际作战能力的高要求。这就要求我们不仅是在考试时提高做题的效率,也要求我们能够在平时严格要求,进行“实战演练”,把平时的练习当做是重要的考试,这样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做题效率,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敏捷性。

2.限地,提高心理素质。在往年的中学历史考试当中,因为怯场导致考试失利的现象层出不穷。因此,良好的应试心理素质也是取得良好成绩的一个关键环节。我们可以通过以下这个方式:考前要进行限时训练,做到不同桌,单人单座的方式,这样无形当中普通的教室就会出现一种考场的气氛,在这样的气氛当中,学生逐渐克服了紧张心理,为考试打下了基础。

3.限字数,提高表达能力。现代化的考试出现了很多的要求,对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提出了高标准的要求。学生要注意条理清晰、言简意赅、要点突出。但是往往学生的答题一味地罗列史实,不得要领。这样在日常的教学或者是考试的过程中,可以限定答题字数,做到史论结合,要点清晰。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了解到,随着课改的深入发展,初中的历史教学要注重改革。在初中的历史考查当中,学生要想取得一个良好的考试成绩,在考前的知识积累过程中,要由点到面地全面学习,加强学习体系的建立。考试的过程中,克服紧张的情绪,提高答题的效率和准确性,为中考的历史考试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许扣锁.初中历史结课形式简谈[J].中学教学参考,2014(04).

篇(4)

1.抓准考点,落实基础,搞好第一轮复习(2月初~4月初)。教师和学生在复习前首先必须依据《考纲》,抓准考点,然后按单元梳理和掌握好基础知识,绝不放过任何一个知识点,绝不遗漏任何一个知识点。教师还应教会学生记忆方法,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不能只停留在简单的死记硬背上,要在梳理和整合知识点的基础上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来强化记忆,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复习效率。

2.抓住重点,适度扩展,做好归类和专题复习(4月~5月初)。学生在做好第一轮基础知识复习的基础上,在重点知识、热点问题上下功夫,特别是对近现代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等方面,让学生把分散的知识进行整合归纳,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和一个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知识网络。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专题复习。专题复习要以问题为中心,以关键词为切入点,实行小切口,深分析、大跨度、高概括,多层次、多角度地复习,以历史问题现实思考,现实问题历史思考,同类问题比较思考,中外问题对比思考,热点问题综合思考等方法复习。

3.强化训练,学会答题,进行第三轮复习(5月中旬~6月中旬)。进入第三轮复习,应每天有适度适量的强化训练题,通过训练题来检查复习效果,及时查找问题并查缺补漏,并在此过程中教会学生审题、答题。不断提高学生审题能力和答题方法与技巧,做到强化中巩固,在练习中强化。学会审题,首先要审准中心词和限定词(如时间、国家等),其次要学会规范答题,答题应做到要点化、顺序化、重点化和规范化。

二、抓好各环节复习,重在落实检查

第一轮复习都应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做到学生在掌握好考点的同时,学会理解审题和答题方法技巧,关键在于落实。

1.知识点应落实到章节,要让学生清楚各知识点所在章节,决不走“过场”,以避免知识点与教材“脱节”。

2.检查应落实到人,按6~7人一个小组,组员由组长检查,组长由科代表检查,科代表由教师检查和教师对学生随意抽查的方式督促学生对各轮复习检测题进行背诵记忆。

篇(5)

初三历史升学考试的内容比较多,历史知识点覆盖面广,需要学生认真去梳理各专题的内容,找出它们的联系。中考是一次选拔性考试,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和分析能力要求也比较高。那么,该如何去复习呢?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要提高历史成绩,抓好初三历史总复习,应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回归课本,夯实基础

课本是中考命题的根本,也是复习备考的依据,学生只有熟悉课文、打好基础并以此为前提培养能力,才能应对各种变化。离开了基础,能力只是空谈。复习的第一阶段,教师在课上要引导学生注重课本的阅读,从中掌握最基本的史实、最基本的概念,按照每课过关、单元过关、讲练结合的方法,讲清每一单元的历史发展基本线索、阶段特征、关键史实、重要概念及相互间的内在联系。在每个章节串线的基础上,再把整本书串成一条线索。实践证明,抓点理线,便于将历史知识要点化、线索化和条理化。因此,抓住了点,复习便有了针对性;抓住了主线,就可以以线相串,记住各个部分的知识点。需注意的是:复习课不是上新课,复习不能只停留在原有知识层面上,必须对基础知识进行必要的拓宽、深化。我的做法主要是印发考试说明给学生,按照考试说明的要求,分识记、理解、运用三个层次,详略得当。

二、加强主题练习,培养基本能力

由于学习知识的增多,学生很容易将一些相近的知识点记错、记混淆。因此,在学生夯实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把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分成主题进行复习巩固。在加强主题复习时,要注重知识的纵横联系和前因后果的分析,要引导学生宏观把握历史知识,最好是让学生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使前后所学知识相互迁移,形成新的主题、新的认知结构,从而提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每一主题复习完后,要通过专题练习,特别是材料题的练习,来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从文字材料中找出关键字、词、句和前言、引文出处中的信息。每复习完一个主题后,就要从各地的中考题中找出类似的材料题来练习,从当地以前所考的材料题中,选择性地出一、两套模拟题来测试,看学生是否掌握了该主题的内容。

三、综合复习,针对训练,突出重点

这一阶段的复习,一方面进行综合复习,查漏补缺,突出重点知识。复习内容既要有一定的跨度,又要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要抓住中心,以点带面。另一方面要进行强化训练,通过练题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消化和巩固。《中考复习指导》是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的重要指导用书,要从中了解考试范围、内容、形式、题型及其要求等情况,结合近年来的中考试题,把握考试的命题方向、难易程度,选择一些能充分展示考生能力的新、活题型对学生进行严格训练。练题形式要多样化,但不要搞成题海战术。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使能力得到培养。

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各种类型题的特点和解题方法,训练他们的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历史是为现实服务的,同时在现实生活中处处留心也可以学到历史知识。因此,要密切关注当今与历史有关的时政热点问题,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联系现实进行总结复习。

四、专题复习,关注热点

综合复习是使书本由薄变厚的一个过程,学生从中掌握了大量信息,但一时难以消化、吸收。为使学生真正掌握好基础知识,迫切需要将其系统化、专题化整理,即将书本由厚变薄。其方法是在复习时重新组合教材,以历史主干知识为枢纽,以线索为网络,教师进行“纵横”联系,搭建系统的知识框架,及时把同类型历史知识归并起来形成专题。这样,就可以清晰地掌握历史的发展脉络。历史知识浩如烟海,在空间上涉及世界各地,在内容上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对外关系等方面……理清同一历史时期各方面知识及其相互关系,就是横向联系。每一历史事件又都有前因后果、前后发展、依次交替。如果我们把每个历史事件前后串联起来,使之系统化,就是纵向联系。只有从宏观上把握了历史特征、历史线索,学生掌握历史知识才能由点发展到线、到面,并进而构建起整体历史知识网络,获取规律性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教有所获、学有所得,使学生们轻松迎考,考出水平。

五、模拟测试,规范答题

为了使教学得到可持续发展,每年的中考题都会保留一些上年中考的知识点,题型不变,难度变化不大。我们可依照《中考历史考试说明》,结合《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和历史教材,参照以前的中考试卷模式,出几套中考模拟考试题,完善学生的答题技巧和方法,适应中考的要求。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尽量减少失分,使自己升学不受影响。

通过模拟测试,主要提升以下能力:

1、提升学生答题的审题能力。通过仔细阅读该题的题干和材料,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找出关键性字、词,让学生明确应该回答哪些问题,每一问题又涉及到什么事件、是这一事件的哪些方面、回答到什么程度、在什么范围内作答。学生通过读题、审题,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明确了该用什么知识来回答这些问题。

2、增强学生答题的有效性。这样可教会学生对不同的答题语、不同的疑问词作答时采用不同的语言风格,增强答题的有效性,从而教给学生不同的思维方式。另外,在回答时要看清楚一个问题又有几个小的问题,不要遗漏了问题没有答,影响自己的成绩。

3、加强学生答题的规范性。教会学生答题时要做到点化、序列化和段落化。答题的内容找到了,那么就要看分答题。有几分就要答几点。特别是一个问题里面有几个小问题,在回答时更应该注意:每一小问题要分开答,不要一气呵成,洋洋洒洒地写了一大段,让阅卷老师去找答案;否则,由于没找到答题要点而失分的可能性很大。

综上所述,历史复习需要进行整体归纳。在复习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制定出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复习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素质,从而提高复习效率,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中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一句话,教师在初三历史复习课上,只有讲究复习策略,才能做到既减轻学生负担又保证复习效果。

篇(6)

中考的脚步离我们越来越近,如何利用好这几个月,争取一个满意的结果,科学合适的方法是必要的。在初三历史教学十余年的摸索中,总结出一些略有成效的复习方法,希望能与各位同仁一起交流,共享。

一、重视加强思想教育,重视历史学习

初中历史老师是比较难当的,学校把历史作为副科看待,不仅增加了历史老师的教学难度,而且也使学生心理形成一种轻视态度。初一初二不重视,没有对历史形成知识化、结构化、系统化,从而使初三历史教学走向畸形,初三老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很累。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所以我经常给我的学生加油!

1.下课与学生谈心聊历史名人、历史电视剧,课上有时还有聊聊历史发展,引导学生多多关注历史,用历史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只要学习态度端正,历史同样也是会学好的。引导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引导学生走出开卷考试的误区,开卷不是满无目的的抄书,不用记忆,书中自有答案,不用思考等。即使基础差,只要你加倍努力,历史知识你会一个个学透,学以制用。在我的努力下,很多学生愿意学习历史,研究历史,这样更不用惧怕中考了。

二、重视考试说明,综合巩固复习

结合考试说明来进行复习,我个人认为这是最重要的方面。因为考试说明是中考的重要指南针。考试说明所要求的知识层次,就是中考的要求层次。

1.牢记基础知识和基础观点,加强训练,夯实基础。突出重要的主干知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2.重视整体把握,注重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单元知识结构,专题知识结构,历史知识是一个知识网络,孤立地掌握零碎的知识,难记也难理解,无法学好历史,依据考试说明,复习是必须注意知识的点、线、面注意整体的把握。例如,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两次,,,中日战争(即日本)等。复习中,要落实到每一个知识点,即熟知每次战争爆发的背景、时间、经过、结果、影响等,做到点线面结合,复习到位。另外,专题复习不仅要纵向联系,还需横向联系。例如,复习资本主义社会的两次工业革命这一专题时,同学们可以横向思考:这两次工业革命分别给中国带来什么了影响。横向思考可以让同学们认识到:中国是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影响着世界,同样世界也影响着中国。

3.重视知识的横纵联系,复习时必须通过横纵联系,用多样的比较视角,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了解历史全貌。例如,复习中国近代史,列强侵华是一条重要线索。近代列强不断侵略中国,企图把中国变为它的殖民地,这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是资本主义国家开拓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4.关注周年大事,与时政热点相结合。例如,1954年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印度和缅甸总理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复习时要结合当今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国以负责任大国的姿态,对解决国际争端问题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重视答题技巧是关键

1.选择题是根据教材内容、情景设置的题干和四个不同选项组成,所要求的知识面比较大,能够比较全面考查学生的知识结构、知识的准确性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选择题的方法是:首先,要认真审题,找准题干中的中心词和备选项的叙述,以作出准确的选择,根据关键字可以帮助你理解试题;其次,根据题型特点,可以采用排除法和使用最佳选择法。

2.材料解析题是考查学生理解问题能力、归纳史实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考查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题型。材料的选择可以是教材中的,也可以是超越教材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既没有完全脱离教材,又是教材的继续与延伸,即知识的迁移,这是材料解析题最基本的特点)。解答材料解析题的方法是:首先,是阅读材料,必须作到“读懂、读透”材料,不仅从文字上读懂,而且要从历史角度读懂材料。把材料放在历史的背景下和具体的历史条件下去阅读理解材料。这样,才能作到对材料胸有成竹,得心应手。其次,是审读设问,弄清命题者的意图所在,明确各题的不同要求,按要求解答。再次,是处理好设问与材料、材料与教材、材料与材料之间的关系,从材料出发,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主题,组织材料解答。

篇(7)

初中历史中考时采取开卷考试,许多人都认为历史简单易考,平时不用学,只需考试时临场发挥,翻翻书就够了;但从近几年的中考试题及中考历史成绩来看,开卷远比闭卷难多了,而且每年成绩也不容乐观!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在复课中达到“高效”,在中考时取得理想的成绩,让在中考升学中比重不大的历史成为“拉分”学科呢?这是我们每个初中历史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以下是我对历史复习的几点思考,恳请批评指正。

第一,一定要利用好“上课40分钟”。由于历史在中考中所占比例小,根本不可能指望学生在下课后去学历史,所以能不能利用好“40分钟”,是历史复课能否实现高效的关键。

一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比如为什会说“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是中国革命的开端”等等;

二要注意每个阶段特征,比如中国古代史战国时期的特征就是社会变革,明清的特征就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危机,世界近代史就是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等等;

三要多研究中考题,在复习到某个知识点时可能会怎样考,可能会跟哪些知识综合,都尽量要跟学生提到,在复习到后边知识点时时,可以把前边的知识再回顾一遍。比如: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的发展以及各个朝代的民族政策等。

四要注意对一些重点知识应反复强调,对这些知识不能指望学生下课去背,但又必须要掌握,如果我们上课时强调的多了,学生听得多了,自然而然就记住了。

第二,一定要注意“提问”技巧。在中考时是开卷,很多学生都认为不必要记知识点,但找准关键词却是做材料题时的重中之重,所以我们在提问时就要注意“变通”。对一些时间、人物、意义、口号等等,直接说出来答案让学生判断是哪次历史事件。比如提问、,我们不直接提问两次运动的口号,而直接提出关键词“变法图强”“民主共和”让学生判断是场运动,直接提问“中华民族由失败到振兴的转折点是?”以及在考试时经常出现的一些表述“陷阱”,以及学生经常犯的一些错误等。给学生树立“平时不注意记,考试翻书都翻不到”的意识。

第三,要注意让学生掌握做题方法。现在学生基本上一碰到题,就要翻书,有些学生,甚至都不看题,就在书上乱抄一段就作为答案,结果往往浪费时间,浪费笔墨,却一分都得不到。以下是我自己研究中考说明,总结出的一些做题方法,仅供参考。

1.选择题分虽少,却是提高成绩很快的一个途径,做题时切记“细心”可先看选项本身是否正确,若错可直接排除。

(1)组合型选择题,最好用排除法;(若遇到自己没见到过的内容,不必“心急”,可不看;只看自己会的!)

(2)选择题选时找准“关键词”是最重要的,且多以“时间”为主!

(3)若选项中出现“彻底”“根本”“完全”或“初步”“已经”等等之类的词,一定不可放过,而是要认真“推敲推敲”。

2.非选择题鼓励学生应敢想,但一定不可“胡思乱想”,而是有根据的去想”。

(1)看到题时,先看问题:

①若问题是:“根据材料指出(概括分析等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类题,答案可以在资料中找到一部分,在材料中也可找。

②若问题是:“根据材料指出(概括分析等等)”这类题,那你就别费心在资料中找答案了,应直接从材料中分析,甚至可以直接找答案。

(2).从一些问法上看:

①若问题是:“某个朝代(或某个国家),在某一段时间内兴盛(衰败)的原因”这类题,多半可以从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外交等方面来分析。

②若问题是:“某个地方称为什么的中心的原因”此类问题,一般可从其地理位置,经济,历史沿革等方面来分析(当然,可在材料中找到答案的除外。)

③若问题是:“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的特点”此类问题,在材料中找出与其特点相关的“关键词”,并用自己的话概括就是了。

④若问题是:“分析……的影响(注意既要答其积极影响,也要答出其消极影响)或历史作用”此类问题,一般可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

(3).看图题一般都是很“单纯”的题,你看到什么就答什么就是了,而不要想多了!

(4).图表题最重要的是要看“时间”和看标题、看变化(横向、纵向)

(5).最后一道综合探究题应先看清楚这道题的“主题”,答题时应时刻围绕其“主题”来答。

篇(8)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1.108

初中历史学习的知识相对来说比较简单系统,首先是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来展开的,学生记忆起来有规律可循,只要理出大的枝干和框架,学生的大脑里就会有系统的知识点,在做题时可以直接调动知识点,不用绞尽脑汁的苦想,大大提高了做题的效率。另外,初中的简答题内容也比较单一,所以在面对考试时学生只要审对题拿分其实很容易,而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在面对考试时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选择题的答题技巧

(一)善于审题

选择题一般来说是将几个相似、相近或者相反的选项放在一起以达到混淆答题者的目的,如果学生在审题的时候不认真,就很容易落入编题人设好的圈套。因此,在平日的训练里老师要培养学生独立审题的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学生掌握了审题技巧,识破出题人的圈套和陷阱,做题时才能更加得心应手。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呢?首先,老师要帮助学生养成审题的习惯,在平日做练习题时老师可以以课堂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起来审题,审题包括审题型、审题干、审题这几个方面,学生首先要明确这是一道什么类型的题目,明确出题人出此题的目的,另外要读懂题干,明确题目要求,是选正确项还是选错误项,是选做法还是选意义,明确题目要求后就要带着问题找答案,选择题的四个选项会有很大的迷惑性,学生要根据题目要求逐一排除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老师还要培养学生形成规范的审题思路:这是一道什么类型的题目,出此题的目的是为了检查哪一部分的知识掌握情况,题目要求选出什么样的答案,根据题目要求可以直接排除哪个选项。通过进一步审题,其他选项分别是因为什么被排除以及选择正确选项的原因,通过这一思路学生可以将题目进行透彻的分析,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下就能够掌握熟练的审题技巧。

(二)了解题型

了解题型有利于帮助学生快速明白出题意图,迅速作出思考判断,以提高审题的效率。初中历史的选择题题型可归纳为:年代人物类,选择正误类,材料分析类等。年代人物类要求学生选择在某一时期,某一年生的事情或者是某个人的思想做法等,做这类题要求学生把四个选项发生的时间或者是涉及到的人物都写出来,根据题目要求直接选出符合的一项,这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本功。选择正误类则要求学生认真审题看明白题目要求是选出正确的一项还是错误的一项,避免出现南辕北辙的低级错误。材料分析类是初中历史选择题所占分值较大的也是较难审题的一类,不仅要求学生有扎实的基本功还要求学生会分析材料并能从选项中选出符合材料要求的一项,因为历史材料题会涉及到文言文,所以学生如果不能准确审题很容易出现理解误差,因此学生首先要具备一定的文言文功底,如果实在读不懂题目要求也要通过捕捉关键词来推测题意。

(三)学会检查

学会审题和了解题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做题速度和准确率,而学会检查则是为了保证答题的质量,避免出现低级错误,出现不该犯的错误。首先学生要养成检查的习惯,即使是平日里的训练也要坚持检查,考试的时候学生的大脑会保持长时间的兴奋和紧张,一旦做完题学生紧绷的神经也会放松下来,这就导致学生无法利用剩余的时间进行检查,而如果学生在平日里就养成了检查的习惯,在做完题后学生依然能受习惯驱使进行检查。另外,在检查时不要轻易修改答案,如果这道题一眼就能看出是自己选错了,那么则可以选出正确的答案;如果这道题在第一遍做的时候就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在检查的时候依然无法确定答案的话,那最好就不要因纠结而修改答案,人的第一感觉初始判断往往是大脑最深层的记忆,在记忆模糊的时候相信自己的第一感觉往往是最可靠的。

二、简答题的答题技巧

(一)读材料

历史的简答题多是以历史材料为依托的,对材料的理解程度将直接影响学生的作答,因此做历史材料题首先要学会读材料。阅读文言文材料时要学会抓重点,我们做的是历史试卷并非语文试卷,所以无需逐一分析材料中的所有字词,但要能在短时间内找到材料的重点所在,并能迅速联系到课本所学知识,然后找到课本知识与材料的契合点从而明确答题方向。

(二)分析材料

分析材料是为了更透彻的理解问题,学生在作答材料题时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对材料理解不透彻,只是根据问题照搬答案,而作材料题时往往都有题目要求是请结合材料进行作答,所以完全脱离材料照搬课本的现成答案的做法是得不到高分的。历史是一门人文学科,学生应该对历史问题有自己的见解,出题人要求结合材料进行作答是为了考查学生的历史思维,因此学生在答题时一定要认真分析材料,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来进行作答。

(三)分析问题

分析问题主要是为了避免出现审题错误,学生在落笔作答之前一定要审清题目要求,看清题目是让回答什么问题,从哪几方面回答问题,很多学生看一眼问题就根据课本上老师画的标准答案全部抄上,以为这样就可以万无一失,但实际上,历史材料题的问题都比较细致,不会出现那种太广泛片面的问题,所以学生在作答之前要审清题目要求,按照要求作答,不要漏掉要点但也不要多写一些与题目要求无关的答案。

篇(9)

二、工作目标

1、组织本组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安排好教研组研讨活动、课题研究与论文撰写等各项工作,并制订出符合实际情况的教研组工作计划,并根据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要求,确定教学进度,制定好本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3、积极开展组内听评课活动。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听课10节,教师校内开课1节,不定期开设组内研讨课,在教研活动中针对性的研究和探讨,对课堂教学过程、方法等方面提出评课意见;加强组内交流,采取随堂听课的开放模式,听课教师负责将听课意见及时反馈给被听课教师;配合学校的各项活动,组织上好汇报课、公开课、示范课等。

4、进一步抓好课题研究工作和教育教学论文的撰写工作。扎扎实实搞好课题研究,制定好学期课题研究计划,合理分工,落实到人。用课题带动学科组集体教学研究,由课题研究扩展到日常教学中具体教学问题的研究,在课堂中针对学生实际,提高课堂效率,鼓励教师积极进行教学研究,撰写教学论文。

5、初三教师要认清形势,明确努力方向,感受到身上肩负的重任,树立提高历史教学成绩,重塑龙山品牌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可能的提高教学效率。学生现在一天要上10节课,在校时间较长,长时间学习,学生不可能一直保持较好的***学习状态,难免中间会有疲倦,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兴趣下降,效率低下的情况。教师要想尽办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搞活课堂,比如下午第一节课学生容易困,可以

给学生讲述一件奇闻轶事,国内外发生的大事,一则短小的笑话,来个智力大比品快速抢答问题等活动。

 

6、提高课堂效率,向课堂要质量。现实情况是历史学科课时较少,在有限的时间内只有通过提高课堂效率来提升教学成绩,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课堂45分钟,课堂做到紧凑,安排科学合理,教师少说废话,精讲精炼。提前进入课堂组织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快下课时稳定住学生急躁情绪。特别是后期复习课的课堂教学,稳定好学生的兴趣,情绪对提高成绩尤为重要。

7、关注中考动态,研究中考范围,分析中考试题,搞好后期中考复习。从各种渠道获取中考的各种信息,以便调整教学,教师熟知中考范围以便复习有目的,有针对性,避免画蛇添足。研究近3年中考试题,从中分析出试题的特点,比如各册知识的分值分配,基础知识的考察方式,学生分析对比,综合能力考察的方式,课本插图考察的出题模式,横向纵向知识比较的跨度等。以便复习能有针对性。

篇(10)

材料解析题是历史学科中考富有生命力的题型,要求学生分析所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这类题型对于考察学生掌握所学知识,以及结合史料,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回答问题的综合能力,是一种极好的检验方式。现在历史考试材料题跟问答题有逐渐融合的趋势,材料题跟问答题现在在考试试卷中统称为非选择题。有的问答题里面也有材料,有的材料题设好几问也可以跟问答题一样思考。所以这里面不好完全切断他是材料题还是问答题。有一个逐渐融合的趋势。现在材料在考试中越来越重要,材料解析题中经常出现的问法 变化(或发展趋势)、原因(或背景)、特点、作用(或影响)启示(或认识)等。说明了什么?反映了什么问题?材料中可以得出哪些信息或结论?材料间有何联系?比较二者之间有何区别(或异同点、优缺点等)。 既然材料解析在考试中越来越重要,那么怎样才能做好解析题解题。

科学的答题方法和步骤可以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可以迅速、全面、准确把握住命题方向,最大限度的提高分数。答好材料解析题,不仅应具备良好的历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较好的汉语功底,较广的知识面,还应有较强的驾驭史料的能力,掌握答题技巧。

一、审清设问规定,明确取舍方向

大多数同学都不太习惯这样的答题顺序,这一方面是由于长期先读材料后读问题的答题习惯决定的,但更为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同学们不知道读问题该读什么?读问题我们需要挖掘两个信息。第一,数问题,看分数,初步估算答题要点数目。中考文综历史材料解析题实行按点给分,采分点的分值基本是一点2分或4分,这就给予我们以启示,我们将该大问涉及考查的几个小问数清楚,再用该问的总分进行相除,大致会得出每小问的分值,然后利用分值除以2或4估算得出每小问大致的得分点。第二,抓住有效设问点。一般历史材料解析题易在原因、影响、意义、评价、趋势、异同点、举例说明等方面进行设问。我们在读问题的时候抓住这些关键的设问点,以便带着问题读材料,有助于快速准确的找到并提炼相关信息。

二、认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

材料分析题反映了“论从史出”的历史学科特征,读懂材料是答好题的前提。做好这一步的关键是仔细阅读材料,挖掘有效信息。阅读材料正文之前,要注意正文前或正文后提示性的文字,即时间、地点、人物、材料的标题或出处等。看完提示性的文字后,再带着问题读材料,找到材料的中心词,确认材料涉及的内容或对课本知识进行迁移,便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

尽管材料解析题具有材料新、问题新的特点,但不管多新,必定与教材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把材料中的重点信息与教材的史实、观点相对照,确认材料与教材的哪单元、哪一课相关联,这样便将材料与教材挂靠在一起,挂靠准了,解析的大方向便明确了。能否提取出真实有效的信息,并恰当地进行提炼整合,是学生准确解答试题的关键。因而要有目的地最大限度地提取有效信息。

三、联系课本相关知识,归类对号。

题目中所给的材料一般都是在平时学习当中很难接触到的,当时没有见过的材料背后必然至少有一个学过的知识点。任何材料虽千变万化,但都离不开用教材中的基础内容来解答,完全脱离教材而考查“能力”是不可能的。换而言之,材料题只是对课本知识的新应用。做材料题时必须判明答题要用教材哪些单元哪一课的内容,缩小范围,根据题目要求恰如其分地引用,组织某方面的知识,更好地进行知识迁移。所谓“材料在书外,答案在书内,”将材料分析透彻,注意回想它与教材哪段历史有关。 另外一点是可以规范我们的答题语言。语言规范化,答案要用专业的历史语言.

四、构筑提纲要点,准确组织答案

料题主要有两种问法:一是“根据材料回答”; 二是“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第一种答案比较简单,根据材料的内容即可答出,如果问的是根据这几段材料回答,请综合每段材料的中心,分别写出;第二种问题答案不仅要从材料中找到有效信息,部分答案还必须根据材料提示的内容联系课本知识总结答案。 答题有四忌:一忌照抄材料做无用功;二忌照搬教材文不对题,即置材料于不顾一味回归教材;三忌白话连篇,不注意语言的表达,措词随便无中心;四忌堆积词藻。解答问题要力求做到提示化、要点化、段落化、序号化,让人一目了然。

①提示化。写出答题的提示语,表明所答问题的指向。回答时,每一小问写清楚答的问题,即清问题的关键词,例如原因、目的 、过程、影响等。这样答卷不仅给阅卷老师带来很大方便,而且答题一清二楚,一目了然。

②要点化。答题尽可能用课本语言和观点,史实准确,经提炼概括,使答案严谨慎密,言简意赅。不能把课本内容整段照抄或任意发挥,空话连篇。

③段落化。把题目分若干层次,大题化小题,每层一个自然段。切忌一大段文字写下来,没有段落。

④序号化。答案行文或按时间先后,或按空间顺序,或按性质归类,依此展开,且在每要点前标明序号,标记上1、2、3、4较明了,使答案层次分明,条理清楚。

五、认真检查。

题目答完后,对题目和答案进行严格认真地检查,检查一下审题是否有偏差,答案要点是否齐全,史实是否准确,力求答案准确无误。

篇(11)

在教学研究方面,本学期着重就历史核心素养中的三点作为学生的关键培养点,一是史料实证,历史学习特有的思维品质。“论从史出”“史论结合”乃史学之本,历史教学之基本原则。如何做到理解懂得继而运用?那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多角度呈现包罗万象的精选史料,精读精析,不怕浪费时间,读文字,读图片,读出土文物,从中发现蛛丝马迹,抽丝剥茧般将历史问题逐一侦破。以往我总怕教学任务完不成,总吝啬时间带孩子们读,或者一时考试没有直观成绩的呈现就着急,否定自己的教学思路,其实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作为教师,得舍得给予孩子奠基的时间,才能等来他们的破茧成蝶。二是时空观念,认识历史的必备观念。所谓“史地不分家”,地图不只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地图对历史学科同样重要。如果前者强调空间位置,那后者则对时空都提出了更深层的要求,尤其是中国古代史,国土疆域的更替变化,国与国之间的战略位置,如何在不同时空架构下理解历史上的变化与延续,是历史学习的精要所在。因此,本学期的历史教学中突出了历史地图的应用与解读。三是家国情怀,历史育人功能的标志。明年的历史教学将采用统一的国家部编教材,培训中教育部长这么说道,教育体现国家意志,历史教育是国家的教育,是维持支撑政治执政的思想体系,强调历史教学中意识形态的培养。如何在历史课程中培养青年学生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认同社会核心主义价值观,我想应该是潜移默化的,以情动情,更多地用语言,用情感将学生带入历史情境,感悟所得,这也正是我所欠缺的,也是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在党务工作方面,鉴于从中央到地方对党务工作的高度重视与狠抓,本学期对我校党务工作进行了全方位梳理,利用教学之余,整理基层党建考核十大项几十小项内容,重新核查基层党建数据库信息,重新录入全国数据库,认真完成半年报和年报统计工作,组织召开党员大会五次,预备党员转正两名,发展党员一名,搜集材料创建红星海学校党建活动文化区,上传下达的报告多次,撰写两学一做活动方案、党建活动总结等,工作繁杂,头绪众多,非常多谢各位党员教师的全力配合与帮助,才使党务工作顺利进行,与教育教学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