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中职语文教学大全11篇

时间:2022-05-13 09:48:34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中职语文教学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中职语文教学

篇(1)

所谓的基础语文能力,就是一般学生都需要掌握的“听、说、读、写”语文基础能力。通过语文教学培养中职学生的听说能力,让中职学生学会倾听,提高中职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进而利于中职学生在从业过程中能够与人交流及自我推销。而培养中职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为了提高中职学生的自学能力、欣赏能力,中职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其基本的写作能力,从而为中职学生今后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1.2职业语文能力

职业语文能力,就是在中职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语文能力之后,根据职业活动需求对中职学生进行相关的语文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职业语文能力的培养中,中职语文教师需要以职业活动为主线,结合中职学生的专业性质对其进行不同方面能力的培养。教师对中职学生开展专业化、职业性的语文教学,训练学生掌握满足就业需求的相关职业语文能力,以便提高中职学生进入职场的适应性。

2、中职语文教学的教学方法改革

对于教学方法的改革,这是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核心部分。中职语文教学能够达到高效的课堂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学方法的影响,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能够引起中职学生学习兴趣,帮助中职学生尽快掌握课堂教学内容,培养中职学生的语文能力。

2.1设置人文性、实用性兼容的教学内容

在中职语文的教学内容设置上,需要注重人文性、实用性的兼容,通过语文教学令中职学生掌握知识,学会做人。语文教学本身具有浓厚的人文性,其能正确引导中职学生的思想与情感,同时中职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能力,从而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到语文知识的实用性。

2.2制定实际性、阶段性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制定能够帮助中职学生确定学习目标,教师根据“一课一得”的教学原则来制定实际性、阶段性的语文教学目标。如此,中职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学习水平制定学习目标,从而激励中职学生为达到教学目标而努力学习,最终让中职学生取得实际收获。

2.3采取公平性、鼓励性的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的使用是为了辅助教学方法发挥功能性,以促进中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完成教学目标。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每一个中职学生都是平等的主体,其具有参与学习的基本权利,因而教师应采取公平性、鼓励性的教学手段,一视同仁关注每一位中职学生的学习进步。

2.4组织多样性、新颖性的教学形式

中职语文教师需要与时俱进,开拓新思路,组织多样性、新颖性的教学形势,以突破传统语文教学形式的局限性,进而提高中职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极具趣味性、新颖性的教学形式能够为中职学生营造出良好的语文教学环境,让中职学生充分投入到语文教学中。

2.5保持系统性、长期性的教学效果

开展中职语文教学改革,其最终目的是提高中职语文的教学效果,培养中职学生的语文能力,这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长期保持中职语文的良好教学效果。教学本身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而中职语文教学的改革也需要长期坚持,以保持系统性、长期性的语文教学效果。

3、中职语文教学的课程评价方法改革

传统的课程评价方法往往通过单纯的考试分数来体现,这种评价方法缺乏全面性,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客观评价。于是乎,中职语文教学在改革过程中还需要注重对课程评价方法的革新,具体可以划分四种评价方法,包括:单项评价、加分评价、阶段与综合评价、自我评价。教师通过单项评价对中职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帮助中职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在加分评价中,教师对中职学生好的方面进行肯定评价;阶段与综合评价,是教师分阶段对中职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在学期末尾便于教师对中职学生进行综合点评;而自我评价,是教师指导中职学生进行自我点评,帮助中职学生了解自身的优点与不足,利于引导中职学生自我反思,以促进中职学生的不断进步。

篇(2)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b)-0045-01

1 中职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表达观点靠语言,写出思想靠文章”。这其中就说明了语文的重要性,如果一个人学不好语文,那么他与别人的沟通交流就会存在困难,他想写出自己的思想、观点也会存在种种障碍。语文在中职院校的重要性表现在以下两点。

1.1 语文是我国文化传播的基本途径

我国文化博大精深,代代传承下去的基本途径就是语文。通过语文,学生们可以了解到各个朝代文人墨客的思想观点;通过语文,学生们可以看到各个时代的繁荣与衰落;通过语文,学生可以学习各文学流派的遣词造句方式。语文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教会学生怎么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语文,可以交给学生与人沟通、交流的方式,给对方留下很好的第一印象。语文,作为我国文化传播的基本途径,应该受到中职院校的重视,以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坚实的文化功底。

1.2 中职院校语文可以促进专业课的学习

中职院校的语文根据学生的专业需要而开设的,它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专业应用文写作能力、日常的沟通交流能力等。比如,会计专业开设的语文课程改名为“财经应用文写作”,通过语文课程,会计专业的学生可以学会写自我介绍、工作总结、收据和借据、合同等。中职院校通过开设语文课程,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2 中职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通过归纳总结,笔者认为,目前中职院校的语文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2.1 学校方面

中职院校主要是向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所以比较重视专业课的设计、投入。语文作为一门文化性比较强的课程,学校认为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没有什么帮助,有些学校索性减少语文教学课时,有的学校甚至停止开设语文课程。他们认为,减少语文课时或停止开设语文课程可以不用聘请语文老师,减少一大笔薪酬福利。另外,也不用投入资金进行语文教学方法探索、语文教学改革等。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大部分中职院校只开设与专业技能有关的课程,其他边缘学科基本上都被大刀阔斧地砍掉,语文虽然是传播我国文化的重要途径,但也被毫不吝惜的丢弃掉了。

2.2 教师方面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说的就是教师的知识水平、道德水平、教学能力等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而目前,中职院校的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着教师整体素质不高的现象,包括学历低、知识面狭窄、表达能力差等。另外,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落后,仍然采用“照本宣科”的传统授课方法,讲课内容比较枯燥乏味。比如讲解阅读理解,通常是采用老套的讲课方法,即先让学生划分段落,然后讲一下文章采用什么叙述方法、什么修辞手法等。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误人子弟,而且不能将真正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2.3 学生方面

首先,中职院校的学生认为来到学校就是学习一技之长,从思想上坚决抵抗学校开设语文课程,认为不仅浪费自己的时间、金钱,而且学不到任何知识。所以,可以看到学生从思想上就比较轻视语文课程的教学;其次,因为对语文存在片面之见,所以许多学生不愿意去上语文课,逃课旷课现象严重。即使有的学生去上课,听课不到几分钟便昏昏欲睡。所以,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不高、对语文缺乏兴趣是当前存在的很大问题;再次,老师布置的写作、阅读等作业,学生不按时完成,总是拖拖拉拉。有的学生甚至不参加最后的语文考试,非让班主任死拉硬拽的才能把他拉进考场,勉强参加考试。这种现象不是偶尔才会出现,而是小概率以上事件,几乎每个专业、每个班级都会有几个学生出现这种情况。

3 中学语文教学改革措施

3.1 基于可持续发展进行语文课程改革

中职语文教学可持续发展是指,语文教学不仅要传授给学生语文知识,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保证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另外,不仅让学生在学校学会学习,还应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保证学生走向社会之后还可以继续学习文化知识。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进行语文课程的改革主要包括:(1)明确课程目标。中职院校应根据各个专业的特点开设语文课程,制定明确的课程目标。语文教学应以培养专业素养、职业素养较高的人才为目标,所以语文课程应紧密配合专业课的学习,与学生专业相结合。针对具体专业开设语文课程;(2)设置合理的课程内容。中职院校主要是培养实践能力强的人才,语文课程内容的设置也应该增加实用性。除了基本的文化知识学习外,更多应该让学生学会如何表达、如何写作、如何交流等。另外,课程内容还应符合企业的要求,只有满足企业需要,才能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

3.2 采用模块化教学方法

模块化教学方法是指,将整个语文的教学分成几个模块,根据模块严格训练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比如,基础阅读模块,是指教师通过选择各类精美的散文、诗歌、古文、故事等来让学生进行课堂阅读或朗诵,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提高普通话标准。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应用文写作模块,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学习各种应用文,尤其是专业应用文的写作,包括写作格式、写作内容、写作要求等。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专业素养,为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基础;口语交际训练模块,是指导学生学习日常礼貌用语、恰当表达观点的方式方法、张扬个性的方法等,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为以后找工作、自我推荐、阐述观点、人际交往等提供保障。

3.3 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教师是实现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关键因素,离开了教师一切改革都是空谈。要想推动教学改革的成功,必须提高中职语文教师的整体素质。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努力学习语文知识、提高理论水平,多进行些课题研究和论文撰写,增强自己的写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另外,教师还应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学历,学历是最宝贵的资本,可以为自己创造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有助于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篇(3)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观念的改变,人们更加注重对技术的学习,而忽视了对文化知识的学习,尤其是中职院校,相比高等院校来说,学生对文化知识的学习明显缺乏足够的重视,而且,自身底子相对比较薄,所以,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存在很多障碍。本文将结合中职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希望为中职语文的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一、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

目前在中职学校中存在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就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忽视对学生文化知识的教育。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作为受教育主体,很多人进入中职学校是因为不想继续接受高等教育或者高考失利,想学一门技术,早日踏入社会,实现人生价值。他们更倾向于学习技术,以一技之长在社会上立足。对于语文、政治这种学科,就会存在一种无所谓的想法,自然没有兴趣,更不用谈及后天的学习了。从教师的角度来看,作为教育主体,一方面,一部分教师存在与学生一样的想法,没有认真对待语文这门学科,认为这只是辅助教学的工具;另一方面,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消极态度也使教师产生了语文学习对于中职学生可有可无的想法,他们的辛苦付出得不到回报与认可,进一步加剧了教师的消极情绪,结果往往就是连最起码的语文理论知识都不想讲解,更不用说让他们去深入地探究呢。

这就是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很不乐观,长此以往,语文这门课将逐渐淡出中职课程安排,中职学生也将失去一个提高综合素养、开阔视野、积累知识的机会,这对于教育及个人发展都是不利的。相关部门必须重视这一问题,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这一现象加剧。

二、中职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式落后

这个问题主要是由于各方对语文学习没有浓厚的兴趣造成的,学生没有兴趣学习,教师没有兴致讲解,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下,各方就会产生语文学习可有可无的想法,教学中越来越应付,不去追求教学质量,不探索教学模式创新。另一方面,中职语文教学不像小学、中学、大学那样,相互间存在交流与沟通,有一套比较完整的体系,所以,很多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就无法在中职院校里得到应用。落后的教育模式使学生愈发失去学习兴趣,而且语文学习不像理科,比较生动形象,容易理解。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思维不能得到有效拓展,制约了中职院校语文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2.教学内容与现实脱节

在初中、大学的语文课本中,多讲一些诗词歌赋、文学名著,能够引起很多学生的兴趣,即使与现实关系不大,仍然能够引起学生探究的热情。但是,当前,对于中职院校而言,语文课本内容参差不齐,没有统一的大纲要求,本来学生兴趣就不高,如果课本内容枯燥的话,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认为课本与自己所学技术没有直接联系,这种学习是徒劳的。课本内容很难跟上时代步伐,与时代脱节,会使教学质量更加得不到有效提升。

3.教师缺乏教学技巧

首先,中职教师在知识储备、经验阅历等方面可能不如大学老师丰富,高等院校之间交流比较多,教师的教学经验能够在交流中得到提高,教学模式得到创新发展。然而,中职学校对语文这门学科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如一些专业技术,所以,教师的水平很长时间内得不到培训,或者很少有机会走出去交流,久而久之,教学思路封闭,方法依然拘泥于传统模式,最终就会阻碍语文教学的发展。

三、改进策略

1.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兴趣

中职语文教师应该多接受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与高校结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多采用多媒体教学、情境教学模式等,改变课堂上教师的主体意识,通过提问等方式吸引学生参与,多与学生互动,这样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思考,开拓思维,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激发兴趣。

2.理论联系实际,课堂融入生活

鉴于中职院校学生不属于纯学术派,所以中职语文教学的课堂就要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课堂,需要更加灵活多变的课堂模式。这就敦促教育工作者出版适合中职院校学生的教材。

3.师生交流

在传统课堂中,教师与学生交流不足,沟通不足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接受许多知识点。在当今课堂,教师应该多与学生沟通,积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学生在学习上的困惑,使学生理解模糊的知识点在交流与讨论中渐渐明朗,使学生不断进步。

本文在分析中职语文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具体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目的在于激发广大教育工作者对中职教学的关注,尤其对中职德育文化教学的关注,正是因为缺乏足够的重视,中职教学的某些学科发展长期处于滞缓状态,这不利于人才的培养。所以,希望通过本文,为广大中职语文教学工作者提供些许经验,以此来深化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篇(4)

教育教学改革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实现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环节。从微观层次看实现教育改革的关键又是什么呢?在于教师的理念与教学实践。我结合自己对《中职语文教学大纲》的理解及新教材的实际,以教师的视角,谈谈在新课改中如何有效实施中职语文教学。

一、深入大纲,转变观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是新课程改革的灵魂。面对新课程,惟有更新观念,建构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方能有效实施新课程。当务之急是处理好以下三方面的关系,转变教学观念。

(一)“语文学科本位观”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关系

长期以来,在教学中我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了一种“学科本位观”,即以语文学科的知识体系或学科本身的发展为本,没有或较少顾及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学科本位着力关注的是学科自身知识体系的重要性、完备性和独立性,没有或较少地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真正形成。而新的课程理念强调“以学生为本”,即我们的教学目的和手段方式均是从人出发,最终指向也是人。现阶段我们应该切实推动“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树立“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并以此认识语文课程,建构课堂,组织语文教学,使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

(二)中职语文教学与普高语文教学的关系

中职语文的教学的目的侧重于“应用性”,而普高语文教学目的则侧重于“学术性”,进而我们可以认为前者所达成语文素养相对较低,仅是侧重于实用、应用而已,而普高语文教学则偏重于学生“语文全面素养的提高”,对知识积累、能力层级的要求都相对较高。

我们要合理地扬弃普高的一些教学模式、方法和教学手段,正视差异,切实探索职教语文教学的特色,切忌照搬,否则就会出现画虎不成反类犬的情况。

(三)“遵循语文教学规律”与“突出职业教育特色”的关系

新大纲在“教学建议”部分指出:“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要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突出职业教育特色。”于是,有人为了迎合所谓的“职教特色”,提出了“专业化的语文”和“语文专业化”的一些想法,说“学电子的就是电子语文,学导游的就是导游语文”,“机械专业不必读《荷塘月色》、《阿Q正传》”等,笑话百出。言者没有真正明白“语文职教特色”的内涵,连语文本身所具有的“工具性”、“人文熏陶性”都被他们数典忘祖了。语文不但缺少职业教育特色,连自身具有的特色也化为乌有,异化了语文,模糊了语文“公共”、“基础”的定位。

换言之,中职语文教学说到底,还是姓“语”,必须遵循语文的教学规律,这一点在新大纲中有明确的表述。因此我们不必迎合所谓的“专业化”,而“异化”语文教学,中职语文要具有职教特色,主要还是从语文这个本体上增加职教元素。其职教元素无非是说语文教学在“工具性”上定位在什么层级,“人文性”上定位在哪些类型上而已。

二、把握新教材体系,用活新教材

从纵向看,新教材以“基础模块”、“职业模块”、“拓展模块”编排,满足了各个层级的学生需求;从横向来看,新教材则以“阅读与欣赏”、“交际与交流”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编排,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教学实际选择教学内容。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做到依据学生已经达成的应用能力,恰当选取,灵活取舍,并增添合理的教学资源。譬如我在上《群英会蒋干中计》一文时,提前布置学生利用班级的网络媒体观看了《赤壁》,并附加了要求:“在看时,要注意电影里的人物语言与我们书上语言有哪些异同?”这样自然整合课内课外资源,让学生有目的地看,在上这篇古典小说时感到饶有兴趣,不但关注了人语言的表达效果,而且顺利理解了人物形象,效果非常好。总之,教师应合理“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三、根据职教实际,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同时注重人文教育

我们应该明确中职语文“应用能力”的内涵,即“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培养学生这些能力呢?

(一)口语交际课

着眼于现代社会高信息化、高交际化、高效率化的特点,把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根据职校生基础普遍较差的特点,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安排,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贴近生活的话题,设置口语交际的情境,组织教学,强化口语训练。教师在教学时要积极诱导,及时鼓励,解除心理障碍,使学生丢下包袱,自由表达,积极参与评价,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二)应用文写作课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建设的发展,应用文的作用越来越大,无论企业生产计划、产品说明书、质量分析报告、广告宣传还是职务聘用、调职申请等都离不开它,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学生则连最基本的请假条、寻物启事等都写不完整,又如何能够满足社会、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及学生个人工作、学习、生活的需要呢?依照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的目标,我们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今后的工作需要,经过深入调查、广泛交流、共同协商,慎重而又大胆地选择了最适合的内容,补充了典型的例文,供学生借鉴、模仿与批评,力求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中掌握有用的应用文写作知识。

(三)文学欣赏课

新教材选择了一些“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体现时代精神和现代意识的”、“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的”文章,以及能够启发学科间的联系,特别是与学生所学专业密切联系的代表性的文章,按照诗歌、小说、散文、戏剧、音乐、绘画、雕塑、建筑等体例编排,形成有序的欣赏系列。在优秀作品的欣赏中,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发挥想象力和审美力,感受艺术与科学的美,提升审美境界;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与思考,深入文本,领悟作品丰富的内涵,探讨时代精神和人生价值,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在不断探异求新中,拓展新的学习空间,提高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并逐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提高道德修养。

参考文献:

篇(5)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057-01

语文是中职各专业学生所必须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系统而专业的学习活动,促使学生习得基础的语文知识、接受优秀文化的陶冶与熏陶,并以此为基础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而为日后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那么,作为一名中职语文教师,又当采取何种措施才能使语文发挥最大的优势,以便为中职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提供充足的保障呢?笔者从事中职语文教育多年,愿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就上述问题展开细致的分析与探讨。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实施科学的中职语文教育。

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束缚及影响,中职语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更加倾向于运用“灌输式”、“注入式”、“填鸭式”等落后的教学模式,并自以为这样既能帮助学生开阔视野范围、丰富见识,还能大大节约学生的学习时间与精力,可谓是一举多得的教学组织形式。殊不知,此种类型的教学方式,一来将学生置于了非常被动的学习地位,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性的激发与调动;二来更是忽略了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主体地位的尊重与保护,长期以往,将严重制约学生创新精神、独立思考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等多项语文综合素质的发展与进步,严重违反了“以人为本”素质教育理念的诸多理念。

马克思唯物主义观点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顺应人的禀赋,提升人的潜能,完整而全面地关照人的发展。因此,教育必须以人文本,顺应学生的禀赋、提升学生的潜能,把学生作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真正做到促进学生全面而和谐的成长与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中职语文教育工作者不但要充分树立起学生主体的意识与观念,彻底摒弃以往“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组织形式,还应积极更新自身的教育教学理念,大胆而灵活的运用现代素质教育所提倡的优秀教学手段,如,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学习等模式,这样才能既有效避免以往“教师主动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的尴尬教学状况,与此同时还能将语文课堂打造成师生平等交流、共同成长的最佳场所,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性必定产生积极而深刻的影响。

除此之外,“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还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充分尊重学生语文学习活动中存在的个体差异,在因材施教的基础上最大限度上挖掘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如此,才能有效避免统一、整体划一的教育标准对学生个性发展严重压制局面的出现,须知,只有尊重学生的个体学习特征,才能促进他们健康而快乐的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

二、增强“以生为本”的教学意识,满足中职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

语文既是我国优秀文化的基础组成部分,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沟通、交际工具,因此,从这层意义上来说,兼具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特征,是语文学科最基本也最重要的一个特点,而这也就决定了掌握一定的语文学科知识是满足学生自身实际发展需要的有效途径。这就要求,我们中职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充分树立起“以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通过系统而专业的知识教学不断满足中职学生对语文这一学科的发展需求。

1.通过语文教学,着重培养中职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不同于其他学生,中职学生毕业之后将直接踏入社会参加工作,而能否具备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则是制约他们职业生涯是否得以长远发展的直接因素。因此,我在日常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就会对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着重进行培养与发展,如此,既使得原本枯燥、无味的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而形象,同时更是有效提高了中职学生的口语表达水平与能力,为满足他们日后就业的实际需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凸显中职语文的工具性特征,发展学生对所学语文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

中职学生在毕业、踏入社会之后,无论是沟通社会关系、面试工作还是同他人进行业务洽谈等,都需要运用到一定的语文知识。因此,作为一名中职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凸显语文工具性的这一特征,大力发展学生对所学语文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这既是满足学生实际发展需要的有效途径,更是切实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关键所在。

三、“以专业为本”为指导,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与进步。

中职学生普遍对文化课缺乏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及强烈的积极性,却反而格外重视各自的专业课程。因此,中职语文教师要想更好地展开语文知识教学,就必须在“以专业为本”的理念指导下,将具体的语文学科知识与学生的专业知识形成紧密的联系。这样一来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及热情,二来更可以促使学生感悟到语文在专业知识学习过程中的广泛运用,这对于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将产生非常有力的影响。

例如,体育专业的学生大都运动细胞比较发达,但是在感性思维方面却稍显欠缺。因此,在教学“诗歌散文欣赏”这一单元时,我就带领学生深入诗歌与散文所描述的意境之中,细细品味作者的创作思想感情。如此,就使得体育专业学生的艺术感性思维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有效弥补了他们在这方面的缺憾。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 “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是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适应日后学习与发展的能力”。因此,新形势下的中职语文教师必须牢牢树立“以人为本”、“ 以生为本”、“以专业为本”这三大理念,并以其为指导开展日常的语文教学实践活动。这样才能使自身的语文教学活动既充分适应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实际发展需要,而且更能切实提高中职学生的综合语文素质以及人文修养,进而为其日后的顺利毕业、就业、更好地适应职业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6)

G633.3

语文是我们的母语,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中职学校教育中承担着重要责任。但是,现在语文的教学情况不尽人意,存在问题多,主要表现为:语文基础知识薄弱,起点低,很多分流生连最基本的汉字、词都掌握不了;厌学情绪重,上课思想不集中。探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初中的基础差,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不当,态度不端正,导致基础不扎实;另一方面则是,学生甚至部分学校、老师常常把学习的主要精力放在在专业课上,觉得其他科目可有可无,对语文课长期处于一种消极的应付状态,放松对语文的学习。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不能按照普高的要求来,我们要做出自己的特色。因此,就要求职业学校老师在教学目标的确定、课堂内容的选择等方面下功夫,找到适合中职生学习的模式,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动机,做到真正想学,掌握就业必须的语文基础知识和语文能力素养,成为一名合格的中职校毕业生。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在职业学校,学生担负文化课和专业课的双重学习任务,大部分同学都存在着轻文化课重专业课的现象。因此培养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兴趣就尤为重要。作为职校语文教师,要考虑学生需要,合理调配教学时间,利用学生喜欢的、感兴趣、关注的、身边的事,引入到课堂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讲到《汉堡港的变奏》这课,老师抓住孩子们的心理,从时期的中国讲到今天祖国的强大,再结合《少年中国说》激起同学们的爱国之情,自强之愿,学习兴趣都会一并被激发出来。他们对文章的知识点产生了一探究竟的冲动,教学就会变得有效,乃至高效。同时,建立宽松和谐甚至是活泼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尽可能让学生参与,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以坚强的毅力完成学习任务。

二、开展课外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激情

课外活动可以将课堂上的东西运用于实际。语文教学不光在课堂上,还应在课外多下功夫,鼓励学生多看书看报,观察周围的人和事,多交谈,增加语文信息量,提高自己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中职生的课余时间比较充裕,可以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通过举办书法、演讲、征文比赛、诗歌朗诵、手抄报、成语接龙、故事会、猜谜语比赛等活动,展现学生才华,锻炼独立思考与人际交往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比如让学生完成“校园人物专访”实践活动,老师先向学生讲解一些人物专访的目的、要求和内容安排等相关事项,具体的活动开展就让学生自己去做。寻找自己心目中的采访对象,并加以记录,老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进行点评,对做得好的同学予以表彰,进一步增强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和信心,提高学生应用语言及写作的能力。

三、改善教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部分中职学校老师教育观念较为落后,沿用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育,老师讲、学生听,语文教法无新意无特色,教师占课堂主导地位,教学方式单一化,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份教案、组成了中职语文课堂的全部,以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无法参与到教学中去,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要改变这种恶性循环,老师必须改变教法,授课时缩短讲解时间,精讲多练,启发引导,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1、提倡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学好语文的第一步。通过阅读,了解知识梗概,做到心中有数。课前预习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它能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同时对提高语文成绩有很大的帮助。

2、精心设计导入

导语是课堂教学的开场白,是切入新旧知识的衔接点,是师生之间的沟通桥梁。一堂课,导语设计好,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始,可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触动学生的心弦,能促使教学目标的完成,学生从导语中去感知语文课堂的魅力,为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3、充分利用多媒体

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为老师的讲授提供了真实、生动的情景。美妙的音乐、唯美的画面,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能给学生带来一场视听盛宴。

4、尊重个体差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了解学生的性格差异、兴趣爱好、学习速度差异等,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完成相同的学习内容。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育,确定层次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尊重、信任、爱护每一个学生,就能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四、突出实用性,与社会需求挂钩

语文课不但要让学生学好文化基础知识,同时要与学生未来生活联系在一起,教学要突出实用性,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水平,以满足学生适应未来职业岗位的需要为最终目标。将语文教育与德育渗透在一起,传授知识的同时,教会学生基本的礼貌、礼节、基本的听说练习、面试注意事项等等。

职校各专业的学生毕业就业后几乎都会接触到应用文,所以职业学校将应用文教学与专业相结合,教学生基本的文体写作,同时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的需要,让学生掌握本专业工作需要的常用实用文体写作技能。不同专业设计不同的教学安排,比如对于旅游专业的学生,应当以散文教学为主,让学生学会写游记、会写导游词、风景名胜点及旅游文化介绍等;对于公关与文秘专业的学生则主要教授常用文书、公文、档案编写等;对于制造类专业(服装、数控、机电)的学生,则要求学生学会写产品说明书、机器操作规程等。而对于营销、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要求学生学会写产品广告、合同等。语文教学做到切合学生实际,使学生受益于课外,为成为现代职业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改变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的现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循序渐进,老师们要坚持不懈地努力。结合社会实际,对语文教学现象进行改革,立足语文学科、结合专业特色、放眼社会发展、调动学生激情、提高教学质量,才能使中职校语文教学现状有所改善,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创造平台。

篇(7)

二、中职语文教学的改善对策

1.改变学生错误的观念,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好语文的重要性。学生以后到了工作岗位上,每个单位对学生的听说读写等一些语文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所以,学生不但要学好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还要加强语文课程的学习,加大对文化课的重视。这就需要语文老师向学生输入语文的重要性,学习语文是学习其他知识的基本工具,也是当代青少年必须具备的基本的素质的观念。如果学好了语文,不但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还可以陶冶情操。现在大部分单位都要求求职者具备较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但是,想要具备这些能力,就必须要求中职院校的学生学会倾听和较好的语言表达的能力。由此可知,学好语文是很重要的,对将来的求职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

2.拓展中职语文教学内容。加强培养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是中职学校教育的重要的目标之一。教师要学会利用语文知识是众多的专业知识和人文知识的载体的特点,合理巧妙地把其他的学科和中职语文进行科学结合和沟通渗透,加强社会生活和专业课程和语文教育之间的联系,使中职的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能够一直保持正确和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让他们觉得现在学习好语文就是为了以后更好的工作和美好的生活,就是为了自己以后参加工作后具备良好的能力和素质,这样就能保持日后的学习动力和热情。课堂教师拓展的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不能够超出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尽量要采用学生在平时的生活里能常常接触和遇到的一些案例和素材,然后用具体、形象、生动的实际例子,进而加强感染力,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领悟并掌握。教师在讲述处世和美德方面的内容时,可以补充说明一些名人敬业和诚信的故事,可以使学生看到道德修养和人格品行对事业的重大影响,从而他们可以更加深刻具体地感受到语文知识还包括美德人格的知识。有时,传授科学知识的相关内容,容易使学生产生抵触的心理,教师就可以补充一些和学生学习的专业课的内容有密切关系的专业素材,让学生认为在学习语文的同时也能学习专业知识,专业知识的学习是离不开语文的学习的。

3.改进教学模式,学习新的教学观念。中职的教师应该改变灌输式的教育方式,要按照学生专业的需要做出相应的教学背景并且增多实践性的教育内容,这样就可以在模拟现实的同时不知不觉完成语文的教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也应该增加更多的趣味性内容,这样就能使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改变以往灌输式的教育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另外,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增加更多的实践性的课程,带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社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可以让学生将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充分地用到现实社会中,使之得到充分的发挥。以上我们对中职语文教育的现在和对策做了详细的分析,中职语文的教学工作任重而道远,所以所有的语文教育者要坚持不懈地努力,才会使中职语文教育的现状得到改善,才可以使教学工作迅速地发展起来。

篇(8)

我校是一所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对象是初中中等基础教育完成者。但当前的中等职校学生文化知识状况不容乐观,我看到过这样一则调查报告:调查显示,教师中认可“社会上有一种观点认为现在职校学生‘差生多’”的占80.70%,只有19.30%的教师表示“不同意”。教师认为学生“差”的理由,排在第一位的是“学习态度差”,第二位的是“行为习惯差”,第三位的是“学习能力差”。上面的调查可以看出,职校生文化基础普遍太低而且综合学习能力不强,但21世纪将是人才竞争的时代,世界各国的教育家越来越重视人才这一最宝贵的资源,提出创造“人人可以成才,时时可以成才,处处可以成才”的环境。在这种思想的认识下,很多家长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走出”高考是孩子成才的唯一途径”的认识误区。所以语文基础能力的培养和人文教育的实施必须并行。面对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严峻形势,我们应该进行冷静而理性的思考和分析。尽管当前的中职学校的教育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陷和不足,学生技术水平、综合素质偏低,后续发展乏力等,但是,我们应该十分清楚地认识到,我国毕竟处在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无疑需要一批勇于探索、锐意改革创新的高科技人才,但更需要千千万万既掌握操作技能又有一定技术理论的新型员工。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

二、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策略

要实现中职教育的目标和责任,必须在充分了解中职教育现状,在认真研究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大力改革,以切实承担自身的教育使命。在具体的教学中如何将书本知识迁移为学生的实际能力呢?语文教学如何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有效帮助呢?作为一名职业教学一线的语文教师,近年来我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不断的思考着,并且做了些创新尝试!

自去年我带了两个班的职高生,自从开学伊始,我就发现语文课上竟然容忍不了一首诗,这真使我感到痛苦。怎么会这样?有人说这些已不适应时代了,那么我们究竟处于怎样一个时代?可以移用狄更斯《双城记》的开首语:这是最好的年月,还是最坏的年月;这是智慧的时代,还是愚蠢的时代……这样一个时代,这样一群孩子,我们如何做一名语文教师?语文一直以来是被学生所忽视的学科,所以在课堂上往往出现睡觉;不注意听讲;不摸课本的现象!语文在培养人的道德修养素质方面又有不可估量的责任,所以如何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感兴趣的学习语文呢?首先,教师应有坚实的课堂基本功,增强个人的语言魅力,教学语言艺术是教师教学魅力和人格力量的体现,亲和力的教学语言有利于消除学生羞涩和厌学感,有利于焕发学生和教师的活力。其次,要了解学生需要,思维特点,生活经验等等。只有了解学生情况,教学才能有“针对性,有效性”。再次,教师应注意在“够用,实际”的原则指引下,应突出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对课本重新整合,进行字,词,句,文的认读,在此基础上适当进行能力训练和提高,不能照搬照套普高学生的能力要求,这一点毋庸讳言。比如我现在教的是《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审定教材》第二册,我把听说读写的培养目标分别分开来上课,开设了速记课,普通话演讲课,美读欣赏课,书法课。课堂上往往是轻松愉悦的,职高语文课堂在“量”上和“速度”上不能要求过高,学生基础不太好,所以要循序渐进,要兴趣性和社会实用性相结合教学。

篇(9)

可通过课前的1~3分钟,以学生上台读名篇佳作、讲成语故事、述哲理寓言、评新闻时事、做即兴演讲等形式进行。中职生由于学习基础差,行为习惯不好,普遍存在一定的自卑心理,且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普通话基础较差,而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通过在校2~3年时间的学习即将踏入社会成为职业人。因此,让学生进行个人展示,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普通话水平,提高学生的思维、语言组织和应变能力,展示出自我风采,为将来更好地走向社会、适应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如在演讲环节中,每个学生演讲完,下一个学生先对前面学生的演讲从表情、语言、仪态等方面进行评述;同时一次演讲完毕,教师要针对学生的演讲,指出其优势和不足,当然首先要将每一个学生的优势进行肯定,再对某些不足轻松、诙谐地点评出来,并辅之以示范。

二、基本教学单元——锻炼自我

1、激趣导入。导入,就是在讲授新课之前,教师本着一定的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具体特点,精心设计一小段(三分钟左右)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引,形式上可以灵活多样,如情境导入法、故事导入法、音乐导入法、视频导入法、名言导入法、悬疑导入法等。此举旨在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紧紧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浓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呈现出一种积极的状态。

2、整体感知。文章首先是一个整体,因此在教学中应首先引导学生对全文有个整体性的宏观把握,通过对文章总体性的初步认识与把握,掌握基础知识,理清文章脉络。此环节教师可进行以下教学内容: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展示、重难音形义过关、文章结构探析、总体大意把握、理清文章思路等。方式上可主要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由学生回答,老师补充明确答案等。答题形式上可有个人、小组、全班齐答等多种不同的回答方式。此环节要为下一步进行合作探究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

3、合作探究。“合作探究”是教改的中心和灵魂所在,也是区别于传统教学的根本。通过合作探究,要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构建旨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使整个课堂充满发现、探究的乐趣。 转贴于

4、拓展延伸。“生活就是语文,语文就是生活。

”新课程积极倡导“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的理念,对教材进行第二次“加工”,即调整教材、补充教材、拓展教材。拓展延伸便是在立足课文的基础上,围绕课文的主题和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突破“课文”的限制,对课文进行有效的拓展与超越。

5、板书小结。“编筐编篓,重在收口。”小结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根据艾宾浩斯的记忆曲线,让学习者尽快回忆、尽快重复感受所学知识,有利于记忆的形成。板书小结环节可由学生、老师分别进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学生先以小组为单位将小结展示于黑板上,以此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教师随后也应对文章进行总结性概括,再次点出本课的知识要点,进一步加深学生记忆。小结力求简洁明了、系统概括、重点突出;形式要灵活多样,可以作诗、作画、书画并行,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也可以以word文档或幻灯片的方式展示。

6、双向质疑。质疑是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双向质疑”包括老师向学生的质疑和学生向老师的质疑两个步骤。一是老师向学生的质疑,即教师以提问、习题等方式测评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教师还可以对课文中的重点文段、精彩段落进行1~3分钟的限时强化训练;二是学生向老师的质疑,是让学生学完本文后针对本文内容和相关观点自主发问,教师答疑,使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活动课单元——提升自我

理想的语文课应把课外资源引入课堂,把课堂学习引向课外,可以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广泛开展语文活动课,构建开放式课堂。语文活动课的形式多样,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学生实际等灵活挑选运用展开活动,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如:

1、竞赛型。竞赛可在不同范围、不同场合随时举行,不必拘泥形式的大小,如诗歌朗诵比赛、成语接龙、格言警句大家背、寓言新编、辩论会、课本剧表演赛等。

2、表演型。包括课本剧表演、自创寓言故事表演、小品剧表演等。以表演的形式,把冰冷、单调的书本变得鲜活可感,一方面能强化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升人文素养。

篇(10)

当前,社会对优秀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就业形势愈发严峻,尤其现代企业更加看重人才的内在素养和潜力,这无疑给中职学生就业增添了压力。语文课是中职学校各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基础课,它具有人文性、工具性、应用性及发展性等专有特点。语文课的学习对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审美素质和人文素质,培养中职学生健全、健康的人格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语文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能弥补中职生的竞争劣势。但就中职语文教育及学生的学习现状来看,却发人深省。

一、现状分析

(一)中职学生学习现状分析。

近年来,中职学校的学生来源大多是中考“落选生”或“分流生”(即提前一学期未参加升学考试就进入中职校),且这些学生在初中已基本被学校“放弃”。再加上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贫困家庭,父母长期在外打工,他们处于放任自流状态,所以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兴趣不浓厚,自控能力较差,导致基础薄弱、知识积累欠缺。目前学生的语文知识,尤其是句、段、篇章知识,语法、修辞知识、逻辑知识掌握得不够好,更不善于谋篇布局,不善于运用相应的语言表达方式,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和思维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培养和提高。因而多数学生表现为书写过差、错别字太多,阅读理解写作能力太低,直接制约其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从而影响专业课程的学习。

(二)中职语文教育观念现状分析。

受不良语文教育思想的影响,加之多数文化课教师对专业缺乏了解,因而教师的教学理念没有改变,中职语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仍沿用普通高中的教学模式,教师是课堂的主宰,学生只是“知识的储存库”。不少教师习惯于把篇、章、句、语、修、逻等知识嚼碎,详尽而系统地“喂”给学生,教得支离破碎,学得粗枝大叶。这种教学模式满足于让学生听、记教师的烦琐讲析和现成的答案,忽视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也阻滞了学生的思维(尤其是创造性思维)和个性的发展。因此语文课失去了吸引力,也不合学生的胃口。

二、对策研究

(一)优化教学内容,突出实用性。

1.把口语交际训练放在首位。大部分中职生毕业后面临就业,口语交际能力应该是必备的。口语训练的第一步是让学生建立自信心,让学生树立一种乐观向上、主动好学、富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克服精神不集中、不爱思考、不肯主动回答老师提问的缺点。学生拥有了自信,课堂教学的路就畅通了。第二步是要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从朗读入手,循序渐进,先让学生开口讲话,然后通过自我介绍、讲故事、诗歌朗诵等活动让学生正确流利地使用普通话,比较完整地讲述和朗读,做到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自然流畅。

2.加强应用文的写作训练。在写作上要遵循实用性原则,会写常用的应用文是学生今后走向社会所必需必备的基本技能。请假条、计划、总结、合同、通知、启事、广告、自我介绍、求职信等这些常用的应用文能为中职生走向社会后处理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供直接服务。利用课堂教学,讲解应用文写作的基本常识,加强写作训练,并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引导他们进行日常应用文和公文的写作。

(二)改变教学方法,突出主体地位和参与意识。

1.转变教师角色,营造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这种角色的变换,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应以平等、民主的态度引导学生经历观察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尊重学生的意见、见解,即使学生的见解不完满甚至错误,也要用心呵护学生的闪光点,允许不同观点的讨论争辩。

2.进行参与探究式教学,把课堂交给学生。要让课堂生动起来,就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鼓励学生积极沉思、认真反思、大胆质疑,在质疑中引导学生从“知其然”进入到“知其所以然”;在质疑中启发学生从“浮光掠影”的浅层理解进入到“静影沉璧”的深层破译里;在质疑中培养学生从线型思维、单向思维进入到立体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中。在教学中,我们可采用讨论式、启发式教学法,鼓励学生多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则充当“导演”,发挥主导作用。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语文教学。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从事教学活动,已逐渐成为当前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具有创造性和审美趣味的语文教学更应该积极地利用各种新型的电教设施,如幻灯投影、网络信息传输、多媒体等,借助声音、图像等加深学生对文章的印象和理解,使一些较为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具体,同时也让语文教学更加形象生动。如某些曾被改编并搬上荧屏的名篇佳作,可以让学生通过影视作品的观看了解作品的内容和人物特性;而对于名胜景观介绍的游记散文也可让学生通过网络查找、观看多媒体视频加深对文章的直观感受;甚至在古诗词的学习上,也可以借助图片、影像帮助学生理解诗词中的意境,调动学生的想象思维。此外,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上交电子作业或利用电脑写作等,既加深和巩固所学的电脑知识,又提高学习积极性。

总之,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中职学生的要求也在改变,中职语文教学必须正视自身的不足,切实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形成具有职业特色的教育观,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素质高、技能强的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篇(11)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254-01

一、语文课堂教学要注重实用性

(一)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训练。《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试行)》的要求,职高学生要熟练认读3500个汉字的规定,及学生作文错别字连篇,语句不通顺情况,大抓字、词、句的基础知识训练,所以我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把字词句的训练作为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每堂课课后回顾,每堂课前检查。

(二)强化普通话的训练,注重口语表达训练。语言来自于现实生活,学生学完一定语文知识后,最终还是要把这些语文知识应用于现实的生活。所以语文课和物理实验课、化学实验课、生物实验课一样,也应该有一种语言实验课或叫语言实践课。对于职业中专的学生来说,这种语言实践能力更加重要。人教社职专语文教材的编辑显然认识到了这一点,他们在每一册的语文书中都安排了若干个口语训练内容,如应聘、讲解、演讲、辩论等。教师可结合教材的口语训练项目进行授课,也可以根据专业情况和学生实际需要增加课外口语训练内容,如朗诵、推销、主持、采访等。

(三)注重日常应用文的教学。教师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强化应用文的模拟写作训练,要求学生把握日常应用文的结构和书写形式。抓应用文写作,是因为应用文写作是职业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践性、专业性特别强而又非常讲究实用的学科,是职高语文教师探讨的重要课题。应用文的阅读与写作是最令学生头痛的。再讲这类文章时教师完全可以通过设置情景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上完全可以扮演一个节目主持人。比如在讲应聘信时,我请学生和我一起在网上搜索了一批名人应聘时的佳作,然后把这些情景重现,在班上进行模拟招聘。同学们为了在招聘时一显身手,纷纷开动脑筋,找资料,进行社会调查研究,请教师、同学帮助修改,同学间试演等等,忙得不亦乐乎。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写一般的应聘信,还学习运用许多的相关知识。学生的新知旧学,实践能力在无形中都得到了锻炼、提高。

二、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语文教师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让大气包容的理念渗透到创新教学的实践中。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讲求民主,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不讽刺挖苦学生,允许学生犯错误并引导其改正错误。要给每一位学生以展示自己才能和水平的时间和空间。当学生一时回答不出问题时,教师要有耐心,要给学生以充分的思考余地。即使回答错了,教师也不应立即予以否定,而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课堂上千万不能说有伤学生自尊心的话,更不能变相体罚学生。

三、注重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次教学

职高学生相对于普高学生来说是一批特殊的学生,他们中有的基础很差,有的恶习难改,有的懒惰成性,有的脾气暴躁,有的心智不常。教师必须因这些特殊之“材”而施特别之“教”,相对来说要投入更多的关爱,在文化课的教学上相应要低起点、宽要求,更注重趣味性。另外,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尽可能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分阶段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以期达到共同提高。针对不同的文章也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手段和思路。同时,教学方法、手段和思路也要不断推陈出新,不断给学生以新的刺激、新的感受,从而保护学生学习语文的鲜活性、求知的进取性、思维的活跃性。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注重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

启发式教学的目标是激活兴趣、启迪思维、发展能力。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主导和宏观调控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目的启发、直观启发、问题启发、对比启发、想象启发等方式,引导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为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穿针引线、铺路搭桥。要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自我设疑,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提出问题,进行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开展讨论、讲述、对白、演讲、辩论等语言活动和分析、归纳、推导、联想、想象等思维活动,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多维的课堂结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精神。

五、鼓励学生质疑,培养思辨能力

如我在教舒婷的《致橡树》一诗时,学生把“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的“藉jiè”读成了“jí”。我指出字音读错了时,有位同学就认为在这里应读“jí”才对,因为这首诗每节都押“i”韵,假如读“jiè”反而不押韵了。同学们经过查找对比,也觉得有道理。于是,大家认为可能是舒婷在写这首诗时也误以为在这里“藉”是读“jí”的。我没有武断地下结论“对”或是“错”,而是说“也许有这可能。但这要舒婷本人才说得清楚。不过,这首诗并未因这个字的读音而影响它的艺术成就。”同时,我充分肯定了同学们爱动脑和敢于向教材、向诗人质疑的优点。

六、强化创造性思维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