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基层农业技术大全11篇

时间:2022-10-19 03:09:38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基层农业技术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基层农业技术

篇(1)

2、缺乏有效的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和人才流转机制。目前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现状是: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评选先进和评定职称不是按能力选拔。选拔优秀人才缺乏竞争机制和有效的人才流转机制。

3、科研、教育、县市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与农业生产脱节。一是忽视实用技术研究项目,导致农业科技研究与农业生产实际相脱节。二是受体制影响,高等院校与研究机构往往把论文与获奖作为晋升和发展的主要考核指标,县市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受经费、居住地影响,加之没有试验基地等,深入到农业生产第一线的时间少,导致农业科研、教育与生产实际相脱节。

4、部分农业技术或成果推广的成熟度不够,推广的可行性较差。目前推广的农业技术与成果良莠不齐,有的能给农民带来实惠,也有的反而造成经济损失,严重打击了广大农民接受新技术、新成果的积极性。

5、科技创新难,课题成果转化更难。目前基层农业技术人员从事农业课题研究所需经费基本由个人解决,当课题成果完成后,申报奖项所需要的高额鉴定费也由个人承担,严重挫伤了农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进而影响了当地科研成果的转化和生产力的提高。

6、基础办公设施匮乏,办公经费紧张。目前基层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基础办公设施严重缺乏,基本没有电脑、打印机、照相机、投影仪、仪器等设备。基层乡镇所需农业推广经费基本由乡镇政府拨付,但政府没有设立专项农业推广经费。

二、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发展建议

1、明确职能,理顺体制

(1)明确机构职能。根据政事分设的原则,明确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公益性职能。县级农业主管部门和乡镇政府要尽量减少抽调农技人员从事行政工作,让农技人员专心致志地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县乡两级要进一步加强对农业技术服务站的管理,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

(2)合理设置机构。根据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的要求,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结合地方财力实际,选择适宜的形式设置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对于县级机构,要按行业实行综合设置;对于县级以下农技推广结构,要按经济区域或大镇布局设置综合服务站。

2、合理用人,加强培训

(1)确定岗位编制。按照“整合力量、专业互补、精简效能”的原则,由人事、编制、农业部门等按照服务区域实际工作需要,做好人员编制调配工作,农业编制实行垂直管理(即由上级农业部门统一管理)。基层农业技术服务站人员编制的确定应按照职责、服务区域范围、耕地面积、农业人口、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工作任务大小和规划等因素综合考虑,不能简单地按农业人口和按一定的比例确定。

(2)创新用人机制。一是实行农技推广人员资格准入制度。严格的资格准入制度可精简农技推广队伍,提高农技推广效率。同时,分流不具有专业技能的非专业人员,让他们从事非公益性的推广工作,进行合理流转。二是实行考试录用制和毕业生到一线工作的制度。在农业技术岗位出现空缺时,应从优秀的农业大中专毕业生中考试录用。制定规章制度,要求毕业生至少要在基层一线工作5a以上,通过实践培养优秀的农业技术员,为农民提供好的服务。三是建立人才合理流动机制和竞争机制。在县市级农技岗位出现空缺时,要在县市范围选聘,实行“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

(3)加强学习培训。重视农技人员的学习培训和再教育工作,为其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通过培训使农技人员不断更新知识,提高素质,适应农业产业发展的需求;鼓励农技人员参加各种类型与本职工作有关的学习、进修、培训,包括脱产、短期培训班或进修班等,力争使每位农技推广人员每年都有一次以上的再教育学习机会;制定在职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再教育学习激励机制,争取财政在支农支出中列出一定比例,专项用于农技推广人员继续教育工作。

3、创新推广机制,加强科技交流与合作基层农技推广部门要加强与农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各类技术服务机构的合作与交流,从根本上形成有利于科技成果自然流转和科技推广自然完成的机制。鼓励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在基层乡镇建立示范基地、试验基地、教学实习基地等。农业科研院所与基层农技推广部门的合作与交流,不仅可以提高当地农技推广人员和农民素质,还可以把科研院所“高、精、尖”技术与农业生产实际结合起来。通过开展此项工作,可以使课题研究更具有针对性,有效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4、加强科技创新,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对于基层从事农业科技创新的人才,政府应给予一定资金、物质扶持。对于个人课题研究成果的鉴定,政府应成立相关部门帮助协调解决,加大科技成果转化速度,推动农业生产力的提高。

5、加强农业技术的熟化与规范确定推广的农业技术除了具有先进性外,还必须具有成熟性,以保证技术应用后效果稳定。农业生产受气候和地理条件的严重制约,因此,农业技术不仅一定要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也要适应当地的耕作制度。为此,在新技术推广前一定要先进行小范围的试验,结合当地实际条件进行改进,提高其成熟度。为了使广大农民尽快应用新技术,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应结合当地条件,对所推广的技术和技术体系制定出通俗易懂的操作规程。

6、落实经费,明确用途建立长效财政保障机制。把农技推广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中,并确定人员经费、培训费、试验示范等业务经费的比例。同时,要加强对各级财政的审计监督,防止下拨经费被截留或挪用。

7、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建设中,办公设施、仪器设备等必要的设备要逐步配备;同时要加强管理,建立健全固定资产账户,定期抽查,防止固定资产流失。通过全面完善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基础条件,来提高基层技术推广的现代化水平。

篇(2)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农业推广网络也逐渐形成,但是目前这些推广网络仅局限于县级以上国家兴办的推广机构,面向基层推广网络建设还不完善,上下链接仍然不够紧密,没有形成县、镇、乡3级推广网络共建平台。基层推广经费不足,政策扶持不到位也限制了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然而,基层推广网络的建设在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是宣传科技知识、落实新成果的重要载体,也是加快各种科研成果迅速转化的重要媒介。

1.2科技成果与实际生产需求产生错位

当前基层技术推广存在另一个问题是科研成果很难满足生产的实际需求。农民需要的是操作简单、省时省力、成本低、实用性强的技术,但是科研单位出的成果都是高精端的技术,这说明缺乏实际的调研,导致研究成果出现错位,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也很难被推广开来。例如,对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农民需要的不仅是高产,还需要好的品质等指标,因此,科研应该在实际生产经营寻找要解决的问题,这样所获得的成果便可以很好的进行转化。

1.3农业技术推广经费不足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是一项公益性事业,在我国事业单位条例中规定推广经费由政府财政划拨,但是目前很多地区重视工业的发展,对农业的投入比例非常低,到基层乡镇农业部门经费就更少,这样即使想搞一些推广活因为没有经费来源也是力不从心。基层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的人员工资福利待遇较低,甚至有些贫困地区还不能保证按月发放工资,工作条件较差,缺乏基本的基础性设施和设备,这也影响了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影响了基层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1.4基层推广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基层推广队伍不稳定,机构不合理,素质相对较低,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学历较低,缺乏专业人员。在目前基层农业推广的队伍里,无学历或者中专学历较多,大学本科毕业的人员很少,这就造成了人员结构不合理。而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本身还是对专业技术要求很强很严的工作,如果不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无法从事好推广、示范、试验等工作。推广人员知识结构单一化,基层主要推广人员都是从事植保、农学栽培与育种等推广工作,而从事经济作物、园艺、蔬菜技术推广人员较少,导致了经济作物发展缓慢。缺乏知识更新培训和再教育的机会,对一些农业新技术、新知识不了解,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农业的需要。基层优秀推广人员很少,受福利待遇、办公条件、生活环境等原因,优秀的农业技术推广人才都不愿意到基层进行工作。

1.5农民文化程度不高,农业技术推广效率低下

农业技术成果推广最终群体是农民,农民的科学文化素直接决定推广效率和好坏,而我国大部分农村接受过教育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从事农业生产基本都是50多岁的中年人,他们的文化水平很低,对科技成果的认识也不到位,接受新技术能力较差,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着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

1.6推广理念和手段落后

目前,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中,老观念、旧方法还是普遍存在的,缺乏对新的现代化理念创新。例如,制定推广的项目和研究成果基本脱离实际,导致农民参与性不高。有些地方推广方式靠着行政手段强加执行,真正通过试验和示范让农民满意的新技术并不多,这就造成了推广部门和农民越来越远,缺乏有效的监督双向机制。

2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发展思路

2.1要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地方政府应该给予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更多的支持,加大对技术经费的投入,完善农技推广体系。要建立以政府农技推广队伍为主导,企业、社会团体、个人参与的多元化农技服务体系。要明确各自职能,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只承担公益职能,做技术性工作,行政职能应该由政府农业部门行使,这样可提高工作效率,便于管理。

2.2要加快成立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效益

成立专业合作社是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很好的方式。通过租赁经营、股份合作等方式把一些散户的土地或水产养殖区集中到养殖大户手中进行规模化经营。为了节省成本和提高效益,必须接受一些农业实用新技术,促进农业技术的推广普及。例如,乐业县雅长乡党委、政府依托资源优势,大力推广生态网箱养鱼技术,建立水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已经发展网箱养殖户数达408户,建成网箱养殖7380箱,库湾养殖面积超过133hm2,投放鱼苗达900多万尾,水产品年产量达7000t以上,农民从水产养殖中人均纯收入达4000多元。

2.3要建立产学研模式,保证科研和生产联结

从事农业的大学及科研单位应该加强市场调研,研究成果要和实际相挂钩,这样才能保证成果快速有效的被推广。要了解农民在生产中碰到什么问题,需要什么技术来解决,根据问题有针对性地研究解决这些问题。要加强农业政府部门、科研单位、推广部门及农户互利合作制度,促使科技人员与生产者形成利益共同体,这样不仅能加强科研成果的转化,还能提高农民接受农业科技的积极性,提高农业科技推广效益。

2.4要培养专业人才,提高推广人员的素质

要有计划、定期对在职农业推广人员进行专业基础知识、实用技术和高新技术的培训工作,这样可以促进知识更新、拓宽知识视野,从而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要引进农业院校各农业类专业的人才充实到农技推广队伍中来,让人员结构更加合理,从而保证推广队伍更加充满活力,效率更高。培养复合型推广人才,在培养大田作物技术推广人才的同时,也要有针对性地培养一些经济作物、蔬菜、瓜果类的复合型推广人才。在懂得粮食作物推广技术的同时,也应该掌握地方特色的农业技术推广技术,这样才能适应于未来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进程中。

篇(3)

推广效果经调查研究表明,虽然我国每年的农业科研成果数量众多,但真正能推广应用的却很少。科研成果申报机制存在弊端,导致农业应用研究不立足于市场需求,易于直接投入生产的实用技术;申报奖项时,采取自下而上层层报奖的模式,一级接一级的虚假累加成果数量,导致真正的科研成果缩小了推广转化的空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科研成果只有在生产中才能得到检验和认同,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在进入市场经济以来,农民生产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经济效益,为了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农民对农业技术的要求也呈现多样化、高效化的趋势,由于市场需求发生了转变,就更加强烈需要有效的综合技术和管理技术。但是,当前的农业科技成果与农业推广机制过于单一,忽视了配套集成技术与整体技术的作用,不能与农民和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相呼应,且又由于市场技术等信息流通不畅,使得科研成果难以转化成现实生产力。

1.2农民接纳农业新技术能力不高

袁增加了推广难度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而我国农业技术却相对落后。一是农业生产者大多聚集在农村,农业生产主体是农民,这些人大多文化素质不高,对农业新技术吸收能力有限;二是农民大多经济条件有限,即使有能力学习采用新技术,对于见效慢、投入高的新技术,只能望而却步,改用见效快的物化类技术成果,如农药等;三是在传统观念的作用下使得大部分农户都受到小农意识影响,养成急功近利回避风险的本能,他们更愿意使用落后的传统技术,而不愿承担新技术带来的风险。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些有知识的有志农村青年都涌入城市务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业技术在农村的推广。

2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对策

2.1政府应加强推广队伍的管理

并予以财政上的扶持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各地方政府都应予以财政上的扶持。一方面,基本待遇得到保证,推广人员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推广工作当中;另一方面,只有改善推广体系的硬、软件设施,使得推广信息畅通,推广工作才能更好地完成。管理实行竞争机制,完善绩效考评机制,使推广人员有忧患意识,能自主地提高自身水平及工作能力,并给有重大贡献的推广人员以加工资、破格提拔的优惠政策,最大限度地鼓励推广人员提高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效率。

2.2在现有生产需求的基础上进行科研

科研成果只有实际运用到生产上,才能称得上是成功的科研。鼓励农业科技研究时,应立足于当前农业生产需求,而不要出现不匹配的情况。一方面生产需求得不到满足,另一方面又浪费了人员及资金去研究一些根本没有实际意义的成果。所以,政府一定要完善科技成果与生产需求对接机制。

2.3建立并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

政府要发挥在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中的骨干作用,组织建立一支专业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改善推广观念及进行机制创新。一方面,净化推广队伍,对于在队伍中插科打诨、毫无实际能力的干部予以辞退。另一方面,广纳社会人才,一些农民由于多年经验积累,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对农业技术却有着非凡能力,政府应破格录取,使之为农业技术推广贡献一份力量。同时应大力鼓励成立民间农业技术推广组织,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变成全民参与的公益性活动,拓宽农业技术推广渠道,鼓励以形式多样的方式向农民推广技术。另外,农民由于文化水平限制,对新技术的接纳存在一定困难,政府应多加开展培训活动,适当提高农民文化水平,让新的农业技术真正为农民所用。

篇(4)

关键词: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策略;问题

农业作为基础性产业,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必然会朝着追求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的方向发展。所以,如何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助力,成为当前“三农”问题研究的焦点。因此,应充分考虑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完善现有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结构,实现先进农业技术在农村基层的普及,进而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1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

1.1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模式不健全通过开展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研究,可以发现,现行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模式难以满足国家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家已经开始逐步向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倾斜。在这样的背景下,就需要从完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入手,把控好农村经济的未来发展趋势,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通过对现行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研究,可以发现其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基层和上级单位的对接方面。此外,相关的管理部门不重视技术引进也是导致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模式不健全的主要原因之一。

1.2相关部门不重视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目前,由于采用高质量的种子和肥料可以取得较为可观的经济收益,因此相关部门更加重视对肥料及种子的引进。但是由于投入不足,所得到的推广经费很少。通过对相关数据文献资料的查询,可以发现,我国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经费不到发达国家的三分之一。这样,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只能依靠老旧的生产设施,所应用的设备种类也相对单一。

1.3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在进行基层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要求农业技术传播的工作人员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素养,以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但是,从目前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实际情况来看,由于投入资金不足和关注度不够,从事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和专业技能素养难以满足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实际需要。与此同时,基层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相关的工作人员也得不到专业的技能培训,难以在第一时间接触到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这些因素都制约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2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策略探析

2.1总体规划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模式首先,要完善现有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模式推广体系,在基层农业技术领域范围内,建立一套完善的“产学研”联合体系。例如,在甘肃省临洮县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就和当地的科研院校建立了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将高校的科研成果及时转换成为了技术成果,造福于当地的农业经济发展。通过这样的方式,就可以将科研过程和技术普及过程融合在一起,满足农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其次,在进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过程中,相关部门要根据当地区域的实际发展情况,合理选择农业技术推广模式。例如,甘肃省临洮县在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就结合了当地区域的实际农业环境,根据农作物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技术引进及模式的设计,为促进当地区域农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综合来看,在进行农业技术推广发展模式的研究过程中,要立足于实际,完善建设模式,实现农业技术的高效推广。

2.2充分重视农业技术推广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为了保证农业技术推广对农业经济的促进作用,在后续的农业经济管理过程中,要紧密结合我国农村经济的实际发展情况,充分重视农业技术推广发展的重要意义,结合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逐步优化现有的农业管理模式,逐步将重心向农业技术推广方面倾斜,为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奠定技术基础。

2.3重视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培养在进行农业技术推广发展的过程中,其基本单位是人。因此,在后续的建设发展过程中,要构建起一套合理的人才应用培养机制,重点培养专业技能素养和职业道德素养,以满足农业技术推广发展的人才需要。

篇(5)

就目前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机制而言,一个比较明显的问题是没有统一的从上而下的推广技术的体系架构,由此导致了普及难的硬性问题"本文认为这是制约农业技术推广普及的刚性问题,只有从国家层面建立相应的技术普及的体系,在基层实现农业技术的有效利用和规模化生产才能实现"这一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虽然国家一再强调要统一部署,但是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特别是在基层的部署过程中,由于单方面重视实体性的农产品的种子与肥料,而没有兼顾产学研的协调性问题,没有很好地把具体实现过程中采用的技术推广很好地落到实处,导致农业技术在基层的推广步履维艰"

2.普及农业技术的方式陈旧

通过实证调查分析,我们发现在基层推广农业技术我们国家仍然以传统的推广方式为主,即以试验和示范为主,单纯注重生产的过程即把农业技术普及到具体的农业生产活动,而没有兼顾农业技术在产前和产后的工作依然具有重要的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这样一来就严重制约了生产技术的整体作用的发挥,导致相关技术资源的浪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等等不利因素,归根结底对我国的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3.普及农业技术资金缺乏

从资金投入角度分析我国农业技术在基层的推广,我们发现农技推广经费的预算支出约占农业生产总值的0.y20c左右,这个数据是明显低于发展中国家0.y50c左右的平均水平的,如果与发达国家的0.6%一1.0%相比,我国的这个数据就更显得/寒渗0"这种差距就农业现代化的要求来说,是明显不匹配的,因此至于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局面,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才有可能在未来的一个时期内至少达到世界的平均水平"如果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我们一味地重视过程而忽视推广资金的这种现状,就会使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停滞不前,甚至出现严重被动局面,十分不利于振兴农业,更不用说早日实现农业现代化了"

4.农业技术接受主体素质偏低

在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我们发现制约推广和普及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接受这种技术的广大受众及农民的素质偏低严重阻碍了该进程"农民是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其对技术的利用和掌握直接关系到生产过程即生产效率,农民们在使用高新技术之前,实际存在着两难,这也是一个实际问题"农民会从自身收入角度对采用先进技术进行考量,只有这种先进技术能够的投入能够带来比原来未采用这种技术更多的实际效益的时候才会运用它"

二!普及农业技术惠及民生,应结合实际,注重方法

1.建立健全完善的技术推广和普及体系

通过对现状的分析,我们了解到只有建立健全完善的技术推广体系才有利于这种具有普适性的农业技术在基层能够全面的推广"那么如何建立一套完整的体系呢?这是我们这里需要思考的问题,那就是从上到下建立相应的技术推广制度和政策"让技术推广有政可依,有法可依"

2.不断加大对农业技术普及的资金投入

加强对技术推广的资金投入,这是加快技术推广的重要前提,也解决了技术推广的相应物质前提"这样政府一方面可以通过自上而下的政策相应深入到基层一线了;另一方面,基金的大量注入可以有更多的人员加入到技术推广的队伍中来,一方卖增加了就业,同时也解决了相应的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多渠道农业科技推广投融资体系,从而提高农技推广体系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效能,这也是推进基层农技推广创新的必要保证"处理好农技推广与经营创收之间的关系"

篇(6)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所以农业的发展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发展。因此,中央财政在2015年下拨了26亿元农林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推广的资金,用于支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所以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1.1 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目前,在我国很多的农村基层技术推广上资金投入力度不足的现象是最为普遍的,上级领导层在这方面的经费投入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导致下层相关部门在进行推广时遇到了很多无法克服的困难,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对那些新的技术、新的产品类型以及一些比较专业的专门用于技术推广的设备等等方面的采购不能有效进行,这就导致技术推广工作的正常进行不能得到应有的保障。

1.2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成果的不多

尽管这几年我农业科技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这些成果并没有在广大基层得到推广。目前,我国农业成果所实行的运行机制是论证立项、研究与应用活动、验收鉴定、自下而上层层报奖。这种机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成果数量,但是却容易增加生产成本,而且与市场脱节,不利于直接应用于实际生产中。另外,这种机制也容易滋生现有成果挤压得不到进一步推广的现象。此外,我国现行的农业技术推广方式还比较单一,满足不了农户对技术高效化、多样化的需求,不仅不重视区域效果,而且也没有发挥出技术的整体作用。

1.3农民吸收新技术的能力不强

目前,我国农民对新技术的吸收能力并不强,出现这一现状的原因在于推广应用新技术需要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基础,而我国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过低,以致大多数农民不会应用新技术。同时,许多农业技术的推广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但是我国农村中的生产经营基本是以家庭为单位,资金薄弱,规模也小,而且小农生产意识强烈,他们往往会选择一些收益高、见效快的技术,或者那些效益低但保险的传统技术。而且近年来,农村进城务工的人员越来越多,留在农村务农的多为老年人,因此农村生产劳动力的素质就又被拉低了。

1.4缺乏健全的农业技术推广机制和体系

现阶段,我国很多乡镇基层整体上推广机构的人力和物力都存在欠缺,农技推广人员往往被外调或借用。上级部门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支持力度不是很大,农业技术研究分析和技术推广间存在差距,还没有形成相对健全的推广机制和体系,只重视农产品的肥料和种子,不能把农业新技术应用在普通农民的农业生产中,也缺乏专门的推广服务网络管理,致使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受到一定的阻碍。

2解决措施

2.1加强投入力度

加强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资金投入力度,要正确认识在基层农业和国家农业中实施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性,想方设法在基层稳扎稳打地推行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首先,加强管理。针对科技工作建立科学导向机制,采取垂直管理模式,推广基层农业科学技术,使农户接受种养殖新技术新科技,突破传统观念。其次,加大投入。针对专项技术推广,县乡政府要认识到其重要性,在资金方面加大投入,并严格监管资金使用情况,确保专款不被挪用得到充分利用。另外,大量投入人物力,对农业技术和信息采取信息化媒介推广,拓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渠道。最后,要确保硬件设施的与时俱进,及时更换购买,以免农业技术推广发展受限。

2.2提高农户及推广人员的科技综合素质

用人制度坚持优胜劣汰,高薪聘回调离农业部的优秀技术员,鼓励高学历毕业生入站工作,同时清除不称职人员,使人员整体素质得以提高。同时,选择站内优质技术骨干到邻近乡镇等进行交流学习,促进其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升。另外,农户作为农业技术的应用者,其主体地位必须给予充分重视。政府农业部门积极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工作,通过各个渠道提高农户农业生产水平。最后,强化农户现代技术培训,建立相关信息平台服务于“三农”发展,进一步增强农业信息和技术推广的结合,使农户全面掌握推广技术。

2.3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

2.3.1建立激励机制

促进农业科研机构与生产经营主体开展技术合作,并把农业科技研究成果的转化率作为科研人员考核的指标,进一步促进农业科研人员与农业从业者之间的合作。及时地将科研成果应用到农业生产中,促进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从而降低科研成果的转化成本。

2.3.2开展品牌战略

提高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下,现代企业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必须通过创建自己的品牌,从而提高市场的竞争力。企业自主创新不仅是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主要动力,也是企业良好发展的保障。

2.4加强信息化技术建设

开拓推广形式在使用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进行推广的同时,继续扩大推广形式。在农业信息化的过程中,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建立农业技术推广信息平台,农业信息,点击鼠标,将农技推广的相关信息发送农民的通信工具上,能实现技术传播的时效性。在农产品进入市场时,充分利用信息平台交流功能,供求信息,扩大农产品销售渠道。

2.5完善管理体系

首先,人事管理机制的完善。对农业技术推广人事管理现存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找出原因制定针对性解决措施,并加大人事制度改革的决心和力度,实行推广人员全面聘用制度,使其在强烈职业危机感的推动下,在思想上提高对工作的认识,从被动工作转变成主动工作。其次,健全推广人员考评制度。建立一个多维度的考核评价体系,该体系主要包括上级主管部门、推广人员及地方领导,严格执行考评奖惩,使推广人员在劣罚优奖的推动下积极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最后,分配机制的进一步创新。既往分配制度主要是大锅饭平均分,这对部分推广人员而言相对不公平,为此必须进行创新,最佳的工资机制是与绩效挂钩,根据不同绩效分发工资,让各个档次的推广人员都能得到相应的回报,进而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3结语

篇(7)

    2、缺乏有效的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和人才流转机制。目前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现状是: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评选先进和评定职称不是按能力选拔。选拔优秀人才缺乏竞争机制和有效的人才流转机制。

    3、科研、教育、县市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与农业生产脱节。一是忽视实用技术研究项目,导致农业科技研究与农业生产实际相脱节。二是受体制影响,高等院校与研究机构往往把论文与获奖作为晋升和发展的主要考核指标,县市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受经费、居住地影响,加之没有试验基地等,深入到农业生产第一线的时间少,导致农业科研、教育与生产实际相脱节。

    4、部分农业技术或成果推广的成熟度不够,推广的可行性较差。目前推广的农业技术与成果良莠不齐,有的能给农民带来实惠,也有的反而造成经济损失,严重打击了广大农民接受新技术、新成果的积极性。

    5、科技创新难,课题成果转化更难。目前基层农业技术人员从事农业课题研究所需经费基本由个人解决,当课题成果完成后,申报奖项所需要的高额鉴定费也由个人承担,严重挫伤了农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进而影响了当地科研成果的转化和生产力的提高。

    6、基础办公设施匮乏,办公经费紧张。目前基层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基础办公设施严重缺乏,基本没有电脑、打印机、照相机、投影仪、仪器等设备。基层乡镇所需农业推广经费基本由乡镇政府拨付,但政府没有设立专项农业推广经费。

    二、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发展建议

    1、明确职能,理顺体制

    (1)明确机构职能。根据政事分设的原则,明确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公益性职能。县级农业主管部门和乡镇政府要尽量减少抽调农技人员从事行政工作,让农技人员专心致志地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县乡两级要进一步加强对农业技术服务站的管理,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

    (2)合理设置机构。根据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的要求,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结合地方财力实际,选择适宜的形式设置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对于县级机构,要按行业实行综合设置;对于县级以下农技推广结构,要按经济区域或大镇布局设置综合服务站。

    2、合理用人,加强培训

    (1)确定岗位编制。按照“整合力量、专业互补、精简效能”的原则,由人事、编制、农业部门等按照服务区域实际工作需要,做好人员编制调配工作,农业编制实行垂直管理(即由上级农业部门统一管理)。基层农业技术服务站人员编制的确定应按照职责、服务区域范围、耕地面积、农业人口、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工作任务大小和规划等因素综合考虑,不能简单地按农业人口和按一定的比例确定。

    (2)创新用人机制。一是实行农技推广人员资格准入制度。严格的资格准入制度可精简农技推广队伍,提高农技推广效率。同时,分流不具有专业技能的非专业人员,让他们从事非公益性的推广工作,进行合理流转。二是实行考试录用制和毕业生到一线工作的制度。在农业技术岗位出现空缺时,应从优秀的农业大中专毕业生中考试录用。制定规章制度,要求毕业生至少要在基层一线工作5a以上,通过实践培养优秀的农业技术员,为农民提供好的服务。三是建立人才合理流动机制和竞争机制。在县市级农技岗位出现空缺时,要在县市范围选聘,实行“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

    (3)加强学习培训。重视农技人员的学习培训和再教育工作,为其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通过培训使农技人员不断更新知识,提高素质,适应农业产业发展的需求;鼓励农技人员参加各种类型与本职工作有关的学习、进修、培训,包括脱产、短期培训班或进修班等,力争使每位农技推广人员每年都有一次以上的再教育学习机会;制定在职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再教育学习激励机制,争取财政在支农支出中列出一定比例,专项用于农技推广人员继续教育工作。

    3、创新推广机制,加强科技交流与合作基层农技推广部门要加强与农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各类技术服务机构的合作与交流,从根本上形成有利于科技成果自然流转和科技推广自然完成的机制。鼓励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在基层乡镇建立示范基地、试验基地、教学实习基地等。农业科研院所与基层农技推广部门的合作与交流,不仅可以提高当地农技推广人员和农民素质,还可以把科研院所“高、精、尖”技术与农业生产实际结合起来。通过开展此项工作,可以使课题研究更具有针对性,有效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4、加强科技创新,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对于基层从事农业科技创新的人才,政府应给予一定资金、物质扶持。对于个人课题研究成果的鉴定,政府应成立相关部门帮助协调解决,加大科技成果转化速度,推动农业生产力的提高。

    5、加强农业技术的熟化与规范确定推广的农业技术除了具有先进性外,还必须具有成熟性,以保证技术应用后效果稳定。农业生产受气候和地理条件的严重制约,因此,农业技术不仅一定要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也要适应当地的耕作制度。为此,在新技术推广前一定要先进行小范围的试验,结合当地实际条件进行改进,提高其成熟度。为了使广大农民尽快应用新技术,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应结合当地条件,对所推广的技术和技术体系制定出通俗易懂的操作规程。

    6、落实经费,明确用途建立长效财政保障机制。把农技推广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中,并确定人员经费、培训费、试验示范等业务经费的比例。同时,要加强对各级财政的审计监督,防止下拨经费被截留或挪用。

篇(8)

1基层推广农业技术存在的问题

1.1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对于农业技术的基层推广工作来说,当前存在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相应的资金投入力度不足,这种资金投入的不足也就很容易造成各种缺陷和限制因素的产生,其中表现比较突出的有以下几点:1.1.1农业技术人员不稳定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实施必须要具备充分的农业技术人员,这也是最为基本的一个方面,但是当前很多农业技术人员在基层推广中却存在着明显的不足问题,在稳定性方面较为缺乏,尤其是农业技术人员的工资难以保障,造成人才流失严重。1.1.2工作条件艰苦从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具体执行过程中来看,其具体的工作条件可以说是比较艰苦,各方面的保障都不足,相应的处理方式和技术手段也极为落后,难以实现理想的信息化和现代化,各项工作开展的难度比较大,工作强度也极为突出。1.1.3农业技术人员素质普遍不高从当前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人员角度来看,其综合素质普遍存在问题,因为没有充足资金的支持,相应的培训和教育力度不足,进而导致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难以落实好各项基本工作,给具体任务的完成造成了较大限制。

1.2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成果不多

针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来说,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促使相应的农业技术能够被农民所接受,也能够在农业生产中表现出较强的积极作用和价值,因此,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成果也就成为了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但是就当前我国现阶段的发展状况来看,这种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成果的现象并不是特别的多,这一点也就和我国科技成果的转化流程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相应的科技成果要想转化为生产成果涉及到的内容和基本环节是比较多的,进而也就增加了科技成果转化的难度。从结果和影响上来看,如果科技成果无法有效转化为生产成果的话,不仅仅给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来源造成了较大的限制,还不利于农民在这些农业技术的应用中获取实际效益,如此也就降低了农业技术对于农民的吸引力,干扰到整个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实效性,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1.3农民吸收新技术的成果能力不强结合当前我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执行效果来说,其之所以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和缺陷,必然也和推广的受众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作为农业技术推广对象的农民,如果没有意识到这种基层农业技术的重要价值的话,必然也就会产生较大的消极影响。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涉及到的具体农业类型也是比较多的,相对应的,也具备着较为突出的农业技术需求,但是这种农业技术的需求却得不到有效的满足,这种满足效果不佳的问题不仅仅表现在农业技术创新发展方面,还表现在农民的接受效果方面,很多农民并不是特别乐于接受各类新型农业技术手段,进而也就必然会造成一些新技术成果难以得到价值的最大化呈现。针对这一问题来说,其主要就是指当前我国大部分农民依然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文化学识限制,教育水平并不是特别的高,进而也就必然会限制其对于各项新技术手段的接收能力,不仅仅无法清晰认识相应的农业新技术手段和新科学方式,在接受和应用过程中往往也会出现各种不当之处,进而影响到了新技术推广价值的表现,当然,这种接受效果方面的表现必然也和相关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服务不到位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从客观方面来看,当前我国农业发展中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小规模现象,尤其是依然占据着较为重要的位置,这也必然会对于相应的农业技术推广产生较大的限制,尤其是对于一些大型农业技术手段的应用而言,家庭为单位的小规模农业生产很难得到较好的贯彻落实,并且这种小农生产意识也会严重造成农民出现急功近利的心理,促使其在新技术的接纳方面出现各种问题,导致新技术的推广更为困难。

2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策略

2.1健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

2.1.1政府要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对于基层农业技术手段的推广和应用来说,政府机构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如果政府机构能够表现出较为理想的积极引导和促进作用的话,必然也就会对于相关农业技术手段的推广产生较大的积极作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中政府的相关工作具备着较为突出的公益性效果,这种公益性也就要求政府机构必须要建立完善可行的服务性体系,保障该体系内的相关主体能够较好的服务于相关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政府机构在该方面的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这种明显的有时主要就体现在其大局观比较强,并且也具备着较为丰富的经验,能够针对当前农业生产发展中的外界市场环境以及农业的整体发展趋势进行分析,进而也就能够较好的调动农民对于农业技术手段的接受能力,促使其能够具备较强的实效性。当然,政府相关工作的开展还需要从投入力度的增强入手进行探索,从人才到资金均需要给予较大的投入,保障农业技术推广的有序性。2.1.2农业技术推广主体多元化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其中,包括农业科研和农业教育等机构要面向广大农村。随着科技成果的开发和推动活动,农村中的种养大户和农民技术协会都是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力量,政府部门要扶持这部分企业和组织的发展,鼓励他们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以多种形式向农民推广技术,参与农民的培训。拓展科技下乡的渠道,政府和社会力量的有机结合,跨部门,跨地区的联合,加速转化科技成果,形成科技既能发挥各自优势又能互补,形成既有利于合理竞争又有利于资源整合的一种上下相通、左右相连、专群结合、多层次、多渠道的农业技术推广网络。

2.2加强政府财政支撑与农业技术推广管理

2.2.1增加财政投入农业技术推广是一项公益性活动,为广大农民服务,所以各政府部门要多方筹集资金,来保证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工资和技术推广的办公费得到保障。农业技术要靠技术人员推广才能发挥它的服务作用。如果连基层技术员工资都得不到保证,就无法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除了保证人员基本工资外,在农业技术推广中,要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筹集农业技术推广专项基金,增加政府的支持度。采取融资模式,从各渠道筹集资金,形成多融资模式,增加对农业科研、技术推广、培训等的投入,为政府减轻资金压力。形成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培养长效机制,不断提高他们自身科技文化素质和对农业生产的技术服务,为新时期建设农业发展做出贡献,更好地满足农民科技需求。2.2.2规范基层农业技术管理人员乡镇基层农技术人员要实行“双重领导,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明确责权。乡镇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受县政府监督,他们考核、调动等要受农业主管部门直接管理。按公开、公平、择优的原则,采取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的方式,选拔专业技术水平,品行优良的人员到农业推广队伍中,按岗位管理责任制,建立农民参与农业技术推广机制,建立责任问责制等制度。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一般性技术推广和经营分开,按市场化方式运作,发挥农业技术推广的作用,为积极培育农民专业技术和农业科技型企业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高启杰.中国农业推广组织体系建设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0(2).

篇(9)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是科研与农业生产相互连接的纽带[1]。农业技术推广主要指的是通过试验、示范、培训、宣传以及开展科技服务与提供信息等方式,以帮助基层农民改进生产技术,使农业科研成果与各项先进技术能够有效地应用到实际的农业生产中[2]。换言之,就是将知识形态的农业研究成果应用到现实中,把潜在生产力转化为实际现实生产力,使少数人掌握的先进技术转变为广大农民皆能应用的技术,促进我国农业经济效益的提升。现阶段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三种,分别为政府型、企业型与自发型,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推进,我国农业经济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但与此同时,新问题也随着推进的步伐逐渐暴露。因此,要保证我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持续、有效进行,需要分析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问题。

1基层农业推广中常见的问题

1.1推广资金不足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实质上属于一项公益事业,我国相关规定指出农业技术的推广经费应由当地政府财政拨款[3],但由于目前我国许多农村、乡镇对工业或其他产业的重视程度较高,而对于农业的生产发展则不是特别重视,故投入资金就相对较少。这就造成基层农村乡镇部门的经费很少,尤其是列入部门预算的常态化推广经费更少,在这样的情况下,想要推广农业技术就显得力不从心。除此之外,资金的不足还使得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的技术人员薪资福利很低,甚至个别地区还不能按时支付薪酬,这对于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具有较大的影响,从而阻碍了推广工作的正常进行。

1.2农业种植效益低且规模小

农业种植产品的价格直接与种植效益挂钩,而一项农业技术的推广,却很难在小面积种植上表现出明显的经济效益。但对于农民而言,一项优秀的科研成果,只有创造较高的生产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情况下,才有采纳与应用的价值。因此,在当前种植效益不高的情况下,农民对除作物良种外的农业先进技术的应用表现出消极的态度,这对农业技术的推广造成较大的影响。并且,由于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仍以家庭承包为主,农民农业生产规模较小、耕种地分散不集中,这阻碍了农作物统一管理的实施以及规模性农业技术的应用。

1.3科研成果与生产需求错位

当前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普遍存在科研成果缺乏针对性,与农民实际生产需求错位的情况[4]。在实际的农业生产中,农民需要的是操作简单、成本较低、实用性强以及效益好的技术,但大多数的科研机构由于缺乏市场调查,并没有从农民的角度出发,其所研发的都是高精技术,很难在实际的农业生产中推广。例如对水稻育种的研究,过于追求产量,忽视了农民对优质的需求。

1.4技术推广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素质较低也是技术推广中常见的问题。现阶段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团队并不稳定,而且知识水平相对较低,有许多推广人员是从其他岗位转化过来的非专业人员,或在从事推广的同时还要兼顾其他工作。同时,基层的技术推广部门知识更新的机会很少,得不到技术培训或进修深造的机会,使其缺乏对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的操作能力。此外,推广员的知识结构主要集中在作物良种、栽培技术与肥料农药的推广上,对现代农业种植模式、园艺类经济作物和农产品的加工技术等推广不足,不能满足我国农业多样化发展的需求。

1.5农民文化水平有限

农民的文化水平直接关系着科研成果应用的深度与广度,同时也决定了科研成果的实际应用效果。在当前的农业生产中,由于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年轻人基本上都选择了到外务工,因此大部分的农民都是年纪在四五十岁以上中年人和老年人,这类人群的文化水平较低,思想观念比较陈旧,对于先进的科学技术其接受能力与应用能力较差,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技术的推广。

2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应对措施

2.1加大资金的投入,完善推广体系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其发展对人民的利益与社会的安定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当地政府要充分意识到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加大对农业技术推广资金的投入,为农业技术推广提供资金基础。在资金投入增加的基础上,完善推广体系,建立一个以政府推广为中心,企业与农民积极参与、无偿与有偿相结合的新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按照职能的不同以及农业技术推广的特点,健全农业推广相关工作管理体制,使相关技术人员能够专心研究农业技术,确保推广工作持续开展。

2.2加快土地流转,提高生产效益

针对目前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小的问题,加强与农民的沟通,在在农民自愿的情况下,可通过股份合作或是租赁等方式,实现土地经营使用权的合法流转,从而扩大农业生产经营的规模,以提高生产效益,刺激农民从被动接受农业技术向主动应用转化,并且,规模经营的实现也能够为农业技术的实施提供良好的应用条件。例如,将一些水稻种植散户的农田以租赁的方式集中到水稻种植大户手中,使水稻生产规模化,推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病虫害统防统治技术以及稻谷烘干技术等,真正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2.3科研与生产相融合,发挥技术效用

为实现科研成果与生产目标相融合,需要科研工作者加强对市场的调查力度,深入到基层中,了解农民的实际需求与生产目标,多研发一些操作便捷、成本较低且使用性较强的农业技术,让科研成果能够在实际的农业生产中发挥最大效用。另外,科研部门还应加强与农业生产部门的联系,随着市场机制的变化,充分发挥合作经济组织的效用,建立农业科研、技术推广部门以及与农户的互利合作机制,形成一个生产服务指导的联合体,以调动农民接纳并使用先进农业技术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全面提高农业技术的推广效益。

2.4加强人才培养,提高推广效率

对于在职的推广人员,通过提供持续和有计划的技术培训方案,以提高他们专业知识水平,通过知识的更新,拓宽其视野、促进服务水平的提升。同时,当地政府可以利用相关的人才培养计划,吸引各高校农业类专业人才不断扩充到农业技术的推广队伍中来。针对我国农业多样化发展的需求,在对大宗农作物技术推广人才培养的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小宗农作物,如蔬菜、果树等园艺作物技术人才的培养,通过对农业技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以实现农业生产的多样化。

2.5提高农民文化水平,促进农业技术推广

针对当前农民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的问题,可以实施农民知识培训与科技入户等活动,推行“一村一品”,在实用技术作为主导的培训带动下,促进农业科技向更深、更广的范围迈进,让农民充分掌握并灵活实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对于当前农村现有的一些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上的青壮年,且立志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应努力建立和发展农民成人教育体系,通过鼓励他们积极加入到培训中,以充实、更新以及提高他们调整产业结构所需的知识与技能,进而发展为当地农业生产大户,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人才资源。只有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提升他们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接受能力,才能进一步促进农业技术推广的步伐。

2.6争取农业项目的实施,鼓励农民应用新技术

为实现基层农业技术推广能够持续且有效的进行,基层农业推广部门或机构应发挥国家政策的作用,积极申报实施利农财政专项,在项目激励下引导农民自觉应用农业新技术,提高其对科研成果的接受能力与使用能力。此外,还需要做好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和政策性涉农保险等工作,固本强基,使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得到有效推广。

3结语

我国作为农业生产大国,经济效益的增长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离不开农业生产。农业生产水平的提升是我国经济效益提升主要手段之一,而农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则取决于农业技术水平。在我国目前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中,主要面临的问题有资金不足、种植效益低、规模小、科研成果与生产需求不符、推广人员技术水平与农民文化水平较低等。因此,需要加强对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投入,通过加快土地的流转与实心科研与生产需求的融合,以提高生产效益,提升农业技术的实际效用,并通过加强人员素质的培养以及争取农业项目的实施等以促进技术的持续推广。

参考文献

[1]贺宇荣.浅议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思路[J].农业与技术,2015(6):229,246.

[2]李传宏.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北京农业,2015(6):248.

篇(10)

引言

目前,我国的传统农业由于满足不了现代生活发展水平,因此,正逐渐发展符合现代水平的农业技术,由于农业发展的局限性较大,许多农民都外出打工,导致农业发展停滞不前,为了使农业发展紧跟时展的步伐,需要对农民的生活保障不断加强,才可以使农民主动接受现代农业技术。基层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不但可以促进市场经济的扩大,还可以促进我国农业发展更上一层楼,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要围绕农村市场经济,搞好技术、建立综合管理机构来推动农业技术。

1基层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项目前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社会经济与技术科技的不断改革,农业技术推广也逐渐多样化,农业技术也大量向农村发展,一些农业技术学校逐渐面向农村,向农村推广。政府与社会的支持使一些企业也参与到农业推广的行业中来。但是,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会有一些传统技术与管理方法带入,适应不了当前市场,因此在推广过程中也有一些较为重要的问题出现。

1.1农业技术推广方法难以适应当前市场

传统的农业推广技术服务将农业技术着重推广,在推广技术过程中也会进行一些专业培训,但不是特别规范。而项目前的农业技术服务推广模式则是以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为主要核心,通过提高农民整体的素质来推动农村的发展。存进农业技术的进步与普遍应用。一般都是通过示范、培养、引导等方法帮助农民提高自身素质。进行推广的工作人员将农民的生产问题与生活中的困难慢慢解决,促进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经济发展进步。

1.2推广人员的职责不明确,使推广力度较弱

在进行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一些农业产业并没有真正享受到农业科技新技术,造成这些问题是由于一些乡镇府的管理存在漏洞。乡政府的工作人员对自己负责的项目都不清楚。一些乡政府的管理者将工作人员随意抽调,协助政府中心工作,工作人员对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没有时间和经历进行推广,再就是农业技术人员的福利待遇都没有很好保障,为了自身生存,都是只干能挣钱的服务。导致农业技术普及不到农村,农民很难接触到。

1.3经费较少,待遇较差

一些农业技术推广的工作人员待遇特别低,这样没有保障的生存致使工作人员对待工作积极性较弱,一般的乡镇府害怕把事情闹大,按照国家实行的阳光工资象征性的给工作人员一点点补助,导致工作人员哀声一片。

2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改革建议

社会发展必定离不开农业发展,正所谓:民以食为天,农业的发展可以使社会稳定发展。农业的不断发展,使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为了加快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发展,通过对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分析找出的问题,提出相应建议。

2.1改进推广方法,创新推广理念

农业推广技术发展必定离不开农民的大量使用,在农业推广技术发展过程中,农民素质高低将会对农产品在市场中占据的地位与口碑产生影响。在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将农民素质提高并将二者想融合,通过政府职能与农民主体意识的改变,来探索农民愿意接受的新农业技术。

2.2严格界定工作职责,创新服务制度

通过对各个工作的合理分配,制定相应的制度,优化组织结构,既可以按时完成工作,又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将每个工作人员分配固定的工作,例如农业中的水产行业,让工作人员参与技术推广计划,组织新技术,并进行引进与示范,为水产行业提供良好的服务,务必让每一个农业技术都落实到位。

2.3提高工作人员待遇,增强工作人员责任感

对工作人员的待遇在底工资的基础上,建立奖惩制度,只要工作完成的好,效率与质量并存,就给予一定的奖励。反之则对其惩罚。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对本职工作产生责任感。提高整体推广效率。

3结束语

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对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建设有重要影响,不仅可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还可以促进国民经济不断进步。对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进行推广时,一定要对其部门严格管理,不断考核。加大对各个乡镇的经费投入,让员工没有后顾之忧,全心全意投入到工作中去。

【参考文献】

[1]孔燕.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农业展望,2015,11(1):61-63.

[2]杨松然.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岗位技能拓展的参与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陕西农业科学,2015,61(12):93-96.

篇(11)

中图分类号:F324.3 文献标识码:A DOI编号:10.14025/ki.jlny.2016.05.012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经济也在不断进步,在此背景下,要想实现农业发展目标,必须对现有农业结构进行适当的调整,加大农业技术推广力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与质量,大幅增加农民的收入。

1我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1.1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

农业技术体系的建立是由国家来进行统一部署的,对于其所需要的技术、人力、物力、经费等资源,也均由国家相关部门进行统一的分配与管理。但在实际推广过程中,因存在多方面原因的限制,一直没有形成健全的管理体系,严重阻碍了农业技术推广的顺利进行。

1.2农业技术推广经费有限,渠道不畅通

根据相关调查资料,在发达国家,其在农业科技推广中投入的经费占据整个农业总产值的0.8%左右,但我国却小于0.2%。通过这些数据可知,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经费的投入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而因为推广经费有限,农业技术推广配套设施也不完善,所以几乎无法进行农业技术培训与试验推广。

1.3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农业技术队伍不稳定。近年来,招聘来的农业技术人员大多被分配到非农岗位,没有进入对口单位进行工作,而其职位被非专业技术人员占据;农技推广队伍人员年龄老化、青黄不接现象严重;农业技术推广具有较强的技术性与专业性,大学毕业生需要在基层锻炼一段时间,并积累了充足的经验之后,才能够真正的做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如果无法及时补充新鲜血液,将会出现农技推广人才的断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慢。农技人员由于工作任务较重,普遍存在缺少时间学习和开拓创新精神,对更好地指导和推广农业技术带来一定影响。

1.4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程度低

认识不到位。有的在合作社中以“我”为中心,合作精神不够。有的只为了享受优惠政策,仅有合作的架子,没有合作的内容;合作社规模偏小,实力较弱,带动能力低下;运作服务机制有待提升。我国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仅限于直接性的生产过程服务,对提高生产效益、扩大产品销售及提供配套服务等方面的研究只存于表面。

2完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对策

2.1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管理体系

健全人事管理机制。对目前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人事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缺陷与问题的原因进行详细的分析,找出有效的解决对策,要不断加大管理力度,切实做好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完善考评制度。建立领导、上级主管部门、职工共同参与,共同考核的评价体系,并加大考评奖罚力度,奖优罚劣,让考评机制成为推动工作一种动力;创新分配机制。要打破“大锅饭”、平均分的分配制度,实行与绩效挂钩的工资机制,按业绩实际大小,适当拉开档次,并通过采用新的分配体制,来全面调动职工工作的积极性。

2.2加大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经费投入,构建多渠道推广体系

农业技术推广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需要不断增强对农业技术经费投入的力度,主要包括物质、人员以及资金等方面的投入。同时,在进行农业技术推广时,需要有效结合信息化媒介,不断增强农业技术的推广力度,构建多渠道推广体系。

2.3培养高素质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

实行择优用人制度。要积极鼓励大中专院校的毕业生到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站工作;进行专业技术培训。通过讲座、科技宣传、技术咨询,进行农业技术推广,同时也可以通过现代化网络通讯设备来进行网上传授。

2.4完善合作社经营服务机制,提高其服务能力

完善统一服务机制,提升合作社生存能力。需要通过开展统一采购种子种苗、统一技术培训、统一农业投入品供给、统一生产质量标准、统一包装品牌销售等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全面提升合作社的服务力和带动力;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增强合作社支撑力。对于发展较快、管理规范的合作社,需要主动引进大、中专毕业生,充分发挥高学历人才的新思想、新理念,以此来不断增强合作理念,促进技术开发,提高营销水平,增强内部管理。

2.5加大监管力度,规范农资市场

加强对农资经营商的准入资格审核的力度,并通过技术培训会的开展,全面提高农资商经营素质;有效规范农资市场,切实增强植保技术服务工作;综合考虑农民对科学选择农资产品的需求,积极组织农户参观农资试验现场会,并使其到试验田实地查看使用效果和对比效果;农业执法部门应加强农业执法力度,对农资市场开展定期、不定期抽查,加强对高毒、高残留农药违法销售的检查,提高农资经营单位的合法经营意识,维护农资市场秩序。

3结语

农业技术推广需要对其所涉及的各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同时,在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还要对当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人文环境进行全面的考虑,如果条件允许,还要进行新技术的培训。此外,农业技术推广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长期坚持,确保技术推广的效率和实用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