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老年糖尿病护理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2001年3月~2002年2月在我科住院的老年糖尿病患者85例,男49例,女36例,年龄60~85岁,其中糖尿病合并高血压35例,糖尿病性心脏病28例,糖尿病性脑血管病16例,糖尿病肾病1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18例,糖尿病合并眼底病变15例。糖尿病病史2个月~32年。
2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
2.1老年糖尿病主要心理问题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问题的典型发病特征有[4]:高抑郁、回避痛苦、注意力分散、对应激的唤醒水平低,不善于延迟的需求,要马上得到满足,以及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难集中、智力下降、疑虑、忧郁、自卑等表现,主要是情感、性格的异常和自我保健能力下降。常见为以下几种情形[5]:(1)忧思过度。有些患者对疾病不是积极地就医治疗,而是思虑重重,整日担心治不好怎么办?出现并发症后怎么办?陷入苦恼烦闷和忧郁之中,对疾病的治疗很不利。(2)心烦不安。有些患者对糖尿病知识了解甚少,对疾病缺乏正确认识,希望一吃药就能药到病除,一旦病情没有马上控制或出现并发症,就烦躁不安、夜不能寐,不利于疾病的治疗。(3)紧张恐惧。有的病人把糖尿病理解为不治之症,整天害怕,担心并发心脏病和肾衰怎么办?要是截肢?眼睛失明怎么办?(4)急躁易怒。有人得了糖尿病后,不能接受现实、积极主动地改变生活方式或习惯,以适应病情需要,而是对周围事物和环境厌烦、急躁,遇人遇事易动肝火,总认为别人对自己照顾不周。(5)悲伤易泣。有些糖尿病病人,尤其是患有多种合并症,家庭经济状况不良,医疗保障不遂心意,家人的关心照料不周,心境不好的病人,容易对前途丧失信心,对治疗感到无望,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对医护人员的治疗不能积极配合,一般不易控制病情,对这种病人一定要耐心劝导,只有排除心理障碍,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2.2护理对策
2.2.1增加护患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例如有1例60多岁的退休干部,糖尿病6年,住院20天,平时性格稍内向,生活规律,血糖控制较好,突然有一天出现心胸烦闷,心悸易惊、失眠多梦、不言语,喜叹气,食欲减退,甚至不食不睡,不按要求服降糖药,护士为病人测早餐前血糖14.60mmol/L,尿糖(++++),经耐心询问患者后得知,原来几天前患者的一位老友因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突然去世,对患者打击太大,使患者对自己的疾病失去信心,产生悲观、消极的心理,认为糖尿病太可怕,无法抗拒死亡的时刻威胁,了解这一情况,护士每天抽出时间与病人交谈,耐心解答问题,并给予鼓励和支持,使病人重新树立自信,血糖得到较快控制。通过这一事例,也使我们认识到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体贴病人,随时发现患者细微的心理、行为异常,以便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
2.2.2糖尿病知识宣教向患者解释糖尿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疾病,系与生活方式不良有关的疾病,其主要危害是长期高血糖引起的各种慢性并发症,并且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甚至生活能力的丧失。目前尚无法根治,但象高血压等慢性病一样,可以在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指导下得到有效地控制,故不可悲观无药可根治。关键是需要患者调整不良的生活方式,正确认识糖尿病,配合医生积极地控制好血糖水平,尽早消除引起并发症的因素,定期监测血糖、血脂、血压、尿微量白蛋白等相关指标,定期复查眼底、心电图等,及时发现并发症产生的迹象,尽早消除隐患,就能避免危险发生,许多患者可以拥有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能力和寿命。糖尿病并发急性心梗是糖尿病心脏病变的一种,危害较大,但并非每个人都会发生,根本原因还是与长期血糖控制不良有关,需要早期预防。
2.2.3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和鼓励性的心理暗示向患者分析目前的心理紧张状态和不接受合理的治疗对病情不利,会导致病情的不良发展。引起精神紧张的因素有很多,一般分为内因、外因,内因多由病人自己引起,如有些病人认为得了不治之症,把糖尿病看得过于严重而紧张;有些人急于求成,因病情没能及时控制好或病情反复,也会产生紧张情绪,有些人看到其他糖尿病患者出现视网膜病变而失明,或下肢血管病变而截肢等,联想自己的前途,也忧心惆怅,倍加紧张等。外因方面主要是工作的压力、人际关系的复杂、不被别人理解等造成的紧张心理,均不利于病情的控制。故应针对具体情况和原因调整心理状态,正确对待疾病,积极接受治疗,才是防止病情加重,避免并发症出现的良策。至于有些糖尿病患者出现较重并发症,则首先是因为病情控制欠佳,如果正规治疗,纠正体内糖、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完全可以防止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另外,对老年患者而言,病情控制稳定,不仅事关个人身心健康,还能缓解家庭经济负担及子女思想负担,对全家生活都有重要影响。
2.2.4住院指导住院期间,一方面对其病情进行全面检查和诊断,给予合理的饮食调配和运动指导,与其他糖尿病患者一起参加每天的运动锻炼如广播操、太极拳等,形成规律有序的生活节奏,并暗示患者医生一定会使疾病得以控制,稳定其焦虑无助的情绪,逐渐通过调整药物剂量并针对并发症的具体情况,予以中药辨证治疗,从而使病情得到显著改善,减少低血糖的发生;另一方面,通过观看有关糖尿病宣教资料,参加糖尿病知识讲座,与其他患者交流病情及经验,对其目前病情进行分析解释,使其认识到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危害,从而提高其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有效治疗的重视程度,让其对目前病情有足够的信心和乐观的态度积极配合治疗;以克服精神紧张对血糖的不利影响,又使患者不会过于轻视疾病,以免放松饮食和运动治疗的坚持,有利于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也为以后在家中的长期治疗打好基础。
2.2.5对家属配合的指导做好家属及周围人员的思想工作,经常让患者接触到生活中令人快乐、开心的事情,让其感到生活的乐趣;正确对待病人的不正常的心理,不能抛弃、置之不理,更不要施加压力,要多关心患者的病情和心理状况,并有效疏导,让其感到被重视和关注,要热情支持、鼓励并帮助他们运用保健手段控制糖尿病,发现病情异常,及时送其就诊。家属也要熟练掌握如何进行饮食治疗,督促并协助病人适当运动,同时做好病情监测,协助病人完成自我保健计划,给患者一个充满温情的家庭生活氛围,安享晚年。
2.2.6社会参与对来自外界因素引起的精神紧张,需要社会各方面的配合,为病人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生活、工作环境,以解除精神紧张。通过让患者参加糖尿病病友会组织,与其他病友进行病情经验交流,建立正常的人际往来和社会关系,使其走出个人患病的阴影,避免自闭、自卑倾向,认识到大多数患者仍可通过努力获得正常的生活,并通过丰富多样的病友会活动,发展和培养个人兴趣爱好(打门球、登山、下棋、书法、绘画、养花等),充实退休后的精神文化生活,分散对疾病的过分注意,形成有规律的良好生活方式。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的缺陷,或者两者同时存在而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除碳酸化合物外,尚有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久病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引起功能缺陷及衰竭。重症或应激时可发生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急性代谢紊乱。为使患者选择适合个体的治疗方法,积极控制疾病,减少或消除危险因素及防止并发症发生,必须重视糖尿病患者的护理。现将2007年3月至2008年11月收治的3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科自2007年3月至2008年11月收治老年糖尿病患者30例,本组男25例,女5例。年龄40~86岁,平均63岁。
1.2治疗方法通过饮食控制者血糖者12例,利用降糖药物治疗者15例,通过胰岛素治疗者3例。
1.3结果经过长期饮食控制血糖、降糖药物及胰岛素治疗3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身体状况良好,生活质量提高。
2护理
2.1心理护理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患者需要在长期的、复杂的社会生活中进行治疗和护理。如果长期血糖控制不良,可引起多种并发症而致残和过早死亡,而全面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控制糖尿病的发展并非单靠药物可以达到的。正确对待疾病,树立治疗疾病的信心,了解糖尿病高血糖的危害,是每个糖尿病患者长期配合治疗必须具备的心理素质。如果糖尿病患者能正确对待疾病,这对控制病情、恢复健康有很大的影响。有的糖尿病患者存在恐惧心里,自卑感,精神压力很大,对治疗失去信心;有的患者到处乱求医,对治疗没有正确的认识;有的患者则满不在乎,既不控制饮食,也不认真治疗;有的患者易产生急躁情绪。这些不利于血糖的控制和病情的稳定。护理人员首先应当正确分析患者的心理活动,针对患者的具体行为表现,做耐心细致的疏导工作,为患者着想,体贴关心患者。要认真倾听他们的诉说,耐心解答提出的问题,一切从患者的健康出发,对患者提出的问题即事实求是,又讲究语言艺术。应告诉患者及家属,糖尿病虽然是慢性终身性疾病,但如果能够及时的治疗,就可以控制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对工作和家庭影响不大,但如果内紧张焦虑,可导致内心环境紊乱,激素释放异常,血糖升高病情加重。也让患者家属了解糖尿病的知识,使他们在了解糖尿病知识的基础上,协助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护理,使家属也同样树立长期治疗疾病的信心。让患者及家属真正了解高血糖的危害,告诉他们糖尿病早发现、早治疗的好处,及时有效地控制糖尿病并发症的重要性。早期治疗疾病,很好地控制血糖值,可使疾病控制在较轻阶段,如不及时治疗,即可引起冠心病,脑血管意外,肾脏损害和失明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心理护理在糖尿病患者的整个治疗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进行心理护理时,要克服急躁情绪,切忌语言简单,要针对不同文化层次,不同社会背景,不同病情进行疏导,使患者消除紧张情绪,达到生理与心理平衡,从而为长期治疗疾病做好心理准备,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树立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决心,要充满信心,精神愉快,主动积极配合治疗。
2.2饮食护理合理的饮食有利于减轻体质量,控制高血糖和防止低血糖,改善脂代谢紊乱和高血压。糖尿病的饮食疗法是治疗糖尿病最根本的方法之一,无论哪一型糖尿病,不论是皮下注射胰岛素还是口服降糖药物均应进行合理的饮食治疗[2]。因此护理应向患者介绍饮食治疗的目的、意义及具体措施并督促落实,以取得最佳效果。
2.2.1严格定时定量进食对于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的患者尤应注意。可按每日三餐分配为1/5、2/5、2/5或1/3、1/3、1/3;也可按4餐分为1/7、2/7、2/7、2/7[1]。
2.2.2控制饮食的关键在于控制热量当患者饮食控制而出现易饥饿的感觉时,可增加蔬菜、豆制品及蔬菜如南瓜、青蒜、小白菜、油菜、菠菜、西红柿、冬瓜、黄瓜、芹菜、大白菜、茄子、卷心菜、韭菜、丝瓜等。在保持总热量不变的原则下,凡增加一种食物时应同时减去另一种食物,以保证饮食平衡。体质量过重者,忌吃油炸、油煎食物。炒菜宜用植物油,且要少吃动物内脏、蟹黄、虾子、鱼子等含胆固醇的食物。
2.2.3严格限制各种甜食,包括各种食糖、糖果、甜点心、饼干、冷饮、水果及各种含糖饮料等。患者需甜食时,可用糖精、木糖醇或其他代糖品。若偶然发生低血糖时,可立即引用易于吸收的果汁、糖水或吃少量糖果予以缓解。经常出现低血糖者,应报告医师,调整饮食或药物。
2.2.4患者进行体育锻炼时不宜空腹,应补充少量食物,防止低血糖。
2.2.5保持大便通畅、多食含纤维素高的食物,包括豆类/菠菜/粗谷物/含糖分低的水果等,因食物中纤维素含量高可加速食物通过肠道,从而延迟和减少糖类食物在肠道的吸收,使餐后血糖下降,同时增加肠蠕动,有利于大便通畅;纤维素体积大,进食后使人有饱食感,有利于减肥。
2.2.6每周定期测量体质量一次,衣服质量要相同,且用同一磅秤。
2.3休息与运动适当的运动有利于减轻体质量,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血糖和脂代谢紊乱,还可减轻患者的压力和紧张情绪,使患者心情舒畅。尤其对2型肥胖患者应鼓励运动和适当体力劳动。避免疲劳和精神紧张,以免交感神经及胰岛A细胞等,导致血糖升高。
2.3.1运动锻炼的方式最好做有氧运动,如步行、慢跑、骑自行车、做广播操、太极拳、打门球等活动,其中步行活动安全,容易坚持,可作为首选的锻炼方式。有氧运动可达到重复大肌肉运动,加强心肺功能及降血糖的目的。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者最好每日定时活动。肥胖患者可适当增加活动次数。
2.3.2运动的注意事项在运动前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决定运动方式、时间以及所采用的运动量。运动应以尽量避免恶劣天气,天气炎热应保证水的摄入,寒冷天气注意保暖。随身携带糖果,当出现饥饿感、心慌、出冷汗、头晕及四肢无力或颤抖等低血糖症状时食用。身体状况不良应暂停运动。由于运动可加重心脑负担,使血浆容量减少,血管收缩,有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和心律失常的危险,还可使肾血流量减少使糖尿病肾病加重;运动时血压上升,增加玻璃体和视网膜出血的可能性。因此,在运动中若出现胸闷、胸痛、视力模糊等应立即停止并及时处理。运动时随身携带糖尿病卡,卡上写有本人的姓名、年龄、家庭住址、电话号码和病情以备急需。运动后做好运动日记,以便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
2.4口服降糖药物的护理除了解各类降糖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外,还应掌握药物的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指导患者正确服用,及时纠正不良反应。观察患者血糖、尿糖、尿量和体质量变化,评价药物疗效。指导患者按时进餐,切勿提前或推后。
2.5胰岛素治疗的护理
2.5.1准确执行医嘱做到制剂种类正确,剂量准确,按时注射。
2.5.2注射时间、部位和方法掌握胰岛素的注射时间,普通胰岛素于饭前半小时皮下注射,低精蛋白锌胰岛素在早餐前1h皮下注射。长、短效胰岛素混合食用时,应先抽吸短效胰岛素,再抽吸长效胰岛素,然后混匀。切不可逆行操作,以免将长效胰岛素混入短效内,影响其速效性。胰岛素采用皮下注射法,宜选择上臂三角肌、臀大肌、大腿前侧、腹部等部位,注射部位应交替使用以免形成局部硬结和脂肪萎缩,影响药物吸收及疗效。注射胰岛素时应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发生感染。
2.5.3胰岛素不良反应的观察及处理胰岛素不良反应包括:低血糖反应,是最主要的不良反应,与剂量过大和饮食失调有关。表现有头昏、心悸多汗、饥饿甚至昏迷;胰岛素过敏,表现为注射部位瘙痒,继而出现荨麻疹样皮疹。全身性寻麻疹少见,可伴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症状,罕见严重过敏反应;注射部位皮下脂肪萎缩或增生,停止使用该部位后可缓慢自然恢复。对低血糖反应者及时监测血糖,根据病情进食糖果、含糖饮料或静注50%葡萄糖液20~30ml;对过敏反应者,立即更换胰岛素制剂种类,使用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及脱敏疗法等,严重过敏者需停止或暂时中断胰岛素治疗。
2.5.4使用胰岛素治疗过程中应定期监测尿糖、血糖变化。
糖尿病饮食护理论文的参考文献:
[1]陈文彬.诊断学第五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
[2]叶任高.内科学第五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9
[3]向红丁.糖尿病患者饮食指南[M].知识出版社,1999.1
[4]叶任高,内科学第五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9
[5]胡鹏,陶静,徐蓉.饮食体验卡在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教育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2,19(9):233-234.
[6]刘桂英,杨桂云,李琦.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和健康教育[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21(5):186-187.
[7]袁丽,杜军艳,吴伯鹏,等.糖尿病患者应用简明饮食处方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0,11(1):199-201.
糖尿病饮食护理论文的参考文献:
[1]张灵秀,阿依努尔·买买提.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亚太传统医药,2012,10(7):163-164
[2]吴莉莉.护理干预对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美容医学,2012,12(9):382-383
[3]杨黎,乔玉环,刘伟靓.血糖控制对妊娠糖尿病妊娠结局影响的临床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11,16(7):101-102.
[4]吴凤会,钱雷,孙长虹,等.综合护理干预对妊娠糖尿病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11,18(12):1939-1941.
[5]万金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江西医药,2011,46(11):1034-1036.
[6]刘晰岚.人性化护理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母婴结局的影响[J].当代护士,2012,23(6):48-50.
[7]文笑.饮食指导对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巨大儿出生率的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26):78.
糖尿病饮食护理论文的参考文献:
[1]关玲.饮食控制对妊娠糖尿病的治疗作用[J].辽宁医学杂志,2011,25(2):102-103.
[2]范岩峰,王宏,蔡李倩,等.糖耐量试验结果对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饮食调理效果的预测价值[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36):5380-5383.
[3]景小凡,乔蓉,李鸣,等.妊娠期糖尿病与孕妇饮食及生活方式的病例-对照研究[J].卫生研究,2010,39(2):209-211.
[4]董蔷,崔丹,李秋洁,等.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的循证护理[J].护理学报,2010,18(1B):31-33.
[5]宋伶.老年糖尿病病人的健康教育[J].护理研究,2007,22(5C):1334—1335
1 理论基础
1.1认知干预理论 认知干预是指通过改变或影响个体已有的认知思维模式来影响个体的(运动)行为水平的各种主动措施。Clare[3]将认知干预分为三个不同内涵的概念:①综合认知刺激(Generalcognitive stimulation):强调以一种非特异性的方式进行一系列千预活动,旨在提高目标人群的认知和社会功能。②认知训练(Cognitive training):主要包括使用一系列标准化工作任务,针对特定方面的认知进行指导性训练(如记忆、语言、注意力和执行能力等)。认知训练通常是在一个小群体中通过一系列标准化的程序进行干预。③认知康复(Cognitive rehabilitation):主要针对特定日常活动能力的一系列个体化干预方案,旨在改善与日常活动相关的实际困难。
1.2自我效能理论 自我效能理论是指人们对自己实施和坚持某特定行为且达到预期期望的能力的主观判断,即个体履行某种能力的自信心[4]。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人类的行为受人的认知形成对自我行为能力与行为结果期望的影响。
1.3自我管理理论 糖尿病遵医行为的概念经历了从依从性、遵守性到自我管理的演变过程。社会生态模型是Glasgow等[5]对糖尿病遵医行为研究提出的最新理论模型,用以解释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2000年,Glasgoe等[6]对该模型进行了修正,提出四水平层次金字塔型社会支持和影响模型。四个水平层次代表了社会支持的资源,包括应对、亲密关系、环境、文化四个方面。其中应对是指个体的内部因素,包括遗传、态度、信念和人格等。
2 自我效能在心理认知、自我管理行为中的应用
2.1自我效能相关影响因素 糖尿病控制成功的关键在于良好的自我护理和自我管理,自我效能是影响患者自我护理、自我管理和治疗依从性的关键。
2008年,马爱霞[7]对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的研究显示,治疗措施、提高疾病知识水平能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水平,而心理状态中抑郁的存在明显地降低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刘维维[8]对135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调查结果为,影响自我效能的因素有血糖控制的感知和病程。朱红等[9]的调查显示,14.4%的调查对象在规律锻炼方面自我效能水平较低。
2.2不同人群间自我效能状况 对社区、门诊及住院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研究表明,门诊及住院患者在饮食控制、规律锻炼和预防处理高/低血糖方面自我效能较低;而年龄越大,自我效能越高;病程越长,规律锻炼和足部护理的自我效能越低[9]。男性糖尿病患者在医疗控制自我效能方面比女性患者高[8]。
2.3自我效能与心理认知相关性 健康教育理论的四种模式,健康教育信念模式、动机访谈技术、跨理论模式、授权教育模式与自我效能的应用研究指出,干预组患者自我效能水平提高,并促进了患者的行为改变[10-13]。
农村老年糖尿病患者疾病知识、自我效能感与自我管理行为呈显著正相关关系[14]。而焦虑、抑郁心理状态与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主观支持等呈显著负相关,调查显示,糖尿病患者在面对日常生活的各种刺激时采取了较多的消极应对方式,使其获得的主观支持较少,且对支持的利用也较低[15]。
对糖尿病患者心理状态的研究指出,因糖尿病导致的与生活规律相关的痛苦表现较明显,自我效能水平与心理痛苦程度呈负相关[16]。
2.4自我管理与心理认知相关性 对自我管理态度积极的患者是指拥有技能、知识、信心且有动机参与成为有效照顾团队成员的患者[17]。石莲桂等[18]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与积极度的研究显示两者之间呈正相关,2型糖尿病患者总体自我管理行为平均得分为71.52分,积极股总体平均分为54.56分,缺乏自我管理的知识和信心。赵海燕等[19]的研究也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与心理一致感呈正相关,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一致感处于中等偏低水平。
3 认知干预在糖尿病中的研究
目前针对糖尿病患者的认知干预研究的干预措施主要有干预训练[20]、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21]、专科护士知识认知干预等几方面。具体为对患者进行一对一的个体化教育,鼓励家属参与沟通,采用现代信息技术,社会干预,成立糖尿病健康俱乐部等。
观察指标包括记忆状况[20],遵医行为、焦虑、抑郁心理状态、血糖控制疗效,接受胰岛素治疗率、空腹血糖正常率[21],药物治疗依从性[22]等几个方面。
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认知干预后,患者在遵医行为、药物治疗依从性、接受胰岛素治疗率、血糖控制正常率等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
4 结论
通过以上研究,提示在健康教育过程中,通过个体化、同伴、集体教育,提高患者对控制疾病的信心,增强患者对疾病的理解,关注疾病对个人的心里影响,帮助患者正确看待疾病对生活的影响,从而帮助患者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但由于上述目前的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在借鉴和使用研究结果时要慎重,建议对特定的研究人群进行持续的、反复的评估作为干预的指导基础。
参考文献:
[1]Van Bruggen.Clinical inertia in general practice:widespread and related to the outcome of diabetes car[J].Fam Pract,2009,26(6):428-436.
[2]李小云,张静平,彭芳,等.认知心理干预对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情绪管理及治疗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1):84-86.
[3]Clare L.Cognitive training and cognitive rehabilation for people withearly-stage dementia[J].Rev Clin Gerontol,2003,13(1):75-83.
[4]Bandura A.Self-efficacy 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al change[J].Psychol Rev,1977,84(2):191-215.
[5]Glasgow RE,Eakin EC.Dealing with diahetes selfmanagement[M].Anderson BJ,Rubin RR.Practical psychology for diabetes clinicians:How to tleal with the key behavioral issues faced by patients and health care teams.Alexandria,VA: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lnc,1996:53-62.
[6]Glasgow RE,StryvkerLA,Toobert DJ,etal.A social-ecologic approach to assessing support for disease management:the chronic illness resottrces survey[J].J Behav Med,2000,23(6):559-583.
[7]马爱霞.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山东大学,2008.
[8]刘维维,彭庆莲,姜艳春.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学报,2008,15(8):11-13.
[9]朱红,谢娟,刘新民,等.不同群组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2,20(1):78-81.
[10]Craig R,Casey R.Disability and health behavior change[J].Disability and Health Journal,2011,(4):19-23.
[11]Renata KM,Daniel WM.Review of 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 in promoting health behaviors[J].Clinical Psychology Review,2009,29:283-293.
[12]Claudio RG,Karly SM.A research agenda to examine the efficacy and relevance of the transtheoretical model for physical activity behavior[J].Psychology of Sport and Exercise,2011,12(1):7-12.
[13]Ashford S,Edmunds J,French DP.What is the best way to change self-efficacy to promote lifestyle and recreational physical activity and A systematic review with meta-analysis[J].Health Psychol,2010,15(pt2):265-288.
[14]魏洁.农村老年糖尿病患者知识、自我效能感与自我管理行为相关性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医学院,2013.
[15]刘晓英,周晓歌,王秀荣,等.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及人格特征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26-128.
[16]韩文芩,刘晓颖,王永利,等.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与心理痛苦相关性分析[J].护理学报,2013,20(5A):67-69.
[17]Von Korff M,Gruman J,Schaefer J,et al.Collaborative management of chronic illness[J].Ann Intern Med,1997,127(12):1097-1102.
18石莲桂,吴艳平,张丽芳.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与积极度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0,25(5):10-12.
[19]赵海燕,隋树杰,徐龙猛.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与心理一致感的相关性[J].现代临床护理,2015,14(2):13-16.
(f0003)移动护士站电子扫描仪在心脏专科中护理巡视的应用 张春霞
(f0004)征文启事 无
科研综述
(1537)慢性病自我管理理论模式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孔淑贞 蒋文慧
(1540)精神科医护人员遭受精神疾病病人暴力行为的研究现状 贺美玲 郭志华 王红星 丁伟华 程艮
(1542)全髋和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自我效能评价工具的研究现状 王海燕 许燕玲 胡三莲 钱会娟
(1545)我国伤口护士角色功能的研究进展 王雅琴 宁宁 陈佳丽 廖灯彬
(1547)我国护理教学评价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韩金凤 王? 李书梅 黄叶莉
专利及获奖产品介绍
(1549)耳挂式象鼻型呕吐物收纳测量袋的设计 胡晓岚 张缤
科研论著
(1550)心力衰竭病人体重管理相关知识一信念一行为对称体重依从性的影响 鞠阳 汪小华 仇静波 庞建红 冯萍 陆敏霞 赵欣
(1552)慢性心力衰竭病人主要照顾者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研究 程璐 孙国珍 王琴 李新立
(1555)大面积严重烧伤病人回吸收期血管外肺水指数变化与肺功能关系研究 余水秀 王仙园 周娟 吴军 彭毅志 彭代智 罗高兴 罗奇志 颜洪
李晓鲁 张家平
调查研究
(1558)本科实习护生文化胜任力与职业自我概念的相关性研究 张瑜 李秀艳 richard pescador
(1561)门诊老年高血压病人不合理用药情况调查及护理对策 彭霞 莫霄云 宁余音
(1563)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评教影响因素的研究 陈小慧 刘海波
(1565)日间手术病人术前访视需求调查 杨霞 胡文娟 赵爱平 卢惠娟 陈哲颖 周亚芬
(1567)护士对医院不良事件报告氛围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 孙晓 万文洁 吴茜 朱晓萍 施雁
(1570)口腔专科医院护士专业自我概念影响因素的研究 杨冬叶 万丽红 陈佩珠 黄秋雨 周凤
(1572)低年资护士工作应激及影响因素分析 杜鑫 王维宁 丁芬芳
(1575)陕西地区部分医院静脉输液工具使用及维护的调查与对策 张敏 何华 张亚婷 吴红娟 徐岁云
(1577)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现状调查 吴祝凤 林细吟 卜秀青 方蘅英
临床研究
(1580)老年肾病病人长时间输液治疗对外周静脉血管损伤的临床观察 马莉冰 马国栋
(1581)orem自理模式在老年颈椎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毛羽佳 张先庚 李凤燕 梁清芳 王红艳
(1583)药护合作模式在糖尿病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王英萍 张宁
(1585)综合护理干预对颅底肿瘤切除术后病人吞咽障碍的影响 王滨琳 徐德保 唐运姣 陶子荣 贺爱兰 贺莲香
(1587)卧床病人使用微型水泵淋浴器床上洗头车洗头的效果观察 黄秀华 梁秀萍 谭意萍 陆丽芳
记英 吴肖梅
(1589)两连线作为成人胸外按压定位方法的评估 罗卉 黄素芳 汪晖
(1591)穴位按摩对高血压痰湿体质病人体质积分的影响 王翔 沈翠珍
(1593)静脉输注低温加药液体对中枢性高热的降温效果及脑保护作用 徐桂花 朱丽莎 张玉琴
(1595)综合干预促进胃肠道手术病人快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陈丽 许勤 刘林
(1597)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护理及健康教育 艾雅琴 郑丽军 孟朋民 杨泉林 苏心镜
(1598)手足部按摩对剖宫产术后切口疼痛的影响 华影 亓新学 毕清泉
(1600)led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的疗效及护理 黄霞 胡蓉 关敏
(1602)冲吸式口护吸痰管在脑卒中昏迷病人口腔护理中的应用 叶日春 李彩红 覃小静 刘淑莹 侯伶
(1604)分腔式医用护理背包在海上医疗服务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黄叶莉 李书梅 韩金凤
(1605)音乐疗法对早产儿喂养的影响 杨园园 蒙景雯 魏宁宁 李春华 梁爽 陈华
(1607)糖尿病病人三酰甘油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胰岛素抵抗相关性分析 裴? 赵紫琴
(1610)生理盐水冲洗法在预防封闭式负压引流管堵塞中的应用研究 覃红桂 肖远琼 韦雪 廖燕湘 赖微
(1611)记录糖尿病生活日记对病人抑郁情绪的影响 金伊俪 胡颖 罗梅萍
(1613)住院空巢老年肿瘤病人情绪状况及护理干预 钟雪莲 唐小梅
(1615)三镜联合下胆总管探查并一期缝合加鼻胆管植入术的护理配合 韩娟 王超 任晓琼 柳莎
无
(1616)电子文献著录格式 无
临床研究
(1617)tessier3型颅面裂患儿围术期的护理 宋丽娟 翟凤英 张广霞
(1618)经口内镜甲状腺手术的护理配合 姚娇 陈纯清
护理管理研究
(1620)助孕夫妇“三证”审核护理管理标准化流程的研究 舒军萍
(1622)重症监护病房护士分层管理模式的实施及效果分析 王理瑛 张莉 颜萍 刘畅 汪惠才
无
(1623)法令条例著录格式 无
护理管理研究
(1624)减少急诊儿科护士针刺伤的临床路径管理 刘迎春 于颖 李新红 赵晓?
(1625)医护协作一体化模式在推进责任制整体护理中的探讨 李育玲 李丽红 张利 张敏
(1627)我国专科护士发展中主要问题分析 高青 许翠萍
护理教育研究
(1629)pbl教学模式对高职护生学习积极主动性及学习投入的影响 穆晓云 臧爽 李丹
(1631)支架式教学对本科实习护生自我概念的影响 叶艳胜 曹群英 丁芳 鲍翠玉
(1634)五年一贯制护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陈丽霞 洪迎迎 李辉 林佩璜
(1636)高级助产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及评价 郑长花 赵国玺 彭
慧蛟 何小玲
(1638)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在护理专业《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梁春光 仝慧娟
(1640)加强高职护生毕业实习期间隐性护理知识管理的探究 满力 郭宏
(1642)浅谈医疗改革视角下高校社区护理专业教育模式的构建 李瑜 董钊杨 吴小婉 黄红 吕文文
(1643)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在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改革中的实践研究 李为华 左凤林
无
(1645)辞书著录格式 无
护理教育研究
(1646)地方综合性大学构建国际型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 李雪莉 刘幼昆 邓三妤
社区护理
(1648)双轨道互动护理干预模式在社区糖尿病病人护理中的应用 胡明 李小明 钟美容 林何梅 任洁娜
(1649)应用握力圈扩张手背浅表静脉的实用性研究 朱惠瑛 李玉梅
量表研究
(1651)本科护生网络课程学习适应性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李鸿艳 刘宇 冯琼 毕瑞雪 章洁 周湖燕 雷琼琼
(1653)老年综合征评价量表的性能实测分析 刘祚燕 龙纳 淳雪丽 陈? 胡秀英
(1655)护理人员激励问卷的编制 樊现岗 王维宁 孟繁洁
专利及获奖产品介绍
(1657)一次性多功能无菌物品存放盒的研制 王宇 胡雪慧 王倩 周琛
个案护理
(1658)1例桡动脉穿刺后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护理 沈磊 温媛 王磊
(1659)1例全胸主动脉置换加左肺切除术的术后护理 陈林 郑静
(1660)维生素k1与盐酸消旋山莨菪碱联合应用引起肢体麻痹1例 鲍隆梅 刘俊
专利及获奖产品介绍
(f0003)移动护士站电子扫描仪在心脏专科中护理巡视的应用 张春霞
(f0004)征文启事 无
科研综述
(1537)慢性病自我管理理论模式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孔淑贞 蒋文慧
(1540)精神科医护人员遭受精神疾病病人暴力行为的研究现状 贺美玲 郭志华 王红星 丁伟华 程艮
(1542)全髋和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自我效能评价工具的研究现状 王海燕 许燕玲 胡三莲 钱会娟
(1545)我国伤口护士角色功能的研究进展 王雅琴 宁宁 陈佳丽 廖灯彬
(1547)我国护理教学评价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韩金凤 王? 李书梅 黄叶莉
专利及获奖产品介绍
(1549)耳挂式象鼻型呕吐物收纳测量袋的设计 胡晓岚 张缤
科研论著
(1550)心力衰竭病人体重管理相关知识一信念一行为对称体重依从性的影响 鞠阳 汪小华 仇静波 庞建红 冯萍 陆敏霞 赵欣
(1552)慢性心力衰竭病人主要照顾者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研究 程璐 孙国珍 王琴 李新立
(1555)大面积严重烧伤病人回吸收期血管外肺水指数变化与肺功能关系研究 余水秀 王仙园 周娟 吴军 彭毅志 彭代智 罗高兴 罗奇志 颜洪
李晓鲁 张家平
调查研究
(1558)本科实习护生文化胜任力与职业自我概念的相关性研究 张瑜 李秀艳 richard pescador
(1561)门诊老年高血压病人不合理用药情况调查及护理对策 彭霞 莫霄云 宁余音
(1563)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评教影响因素的研究 陈小慧 刘海波
(1565)日间手术病人术前访视需求调查 杨霞 胡文娟 赵爱平 卢惠娟 陈哲颖 周亚芬
(1567)护士对医院不良事件报告氛围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 孙晓 万文洁 吴茜 朱晓萍 施雁
(1570)口腔专科医院护士专业自我概念影响因素的研究 杨冬叶 万丽红 陈佩珠 黄秋雨 周凤
(1572)低年资护士工作应激及影响因素分析 杜鑫 王维宁 丁芬芳
(1575)陕西地区部分医院静脉输液工具使用及维护的调查与对策 张敏 何华 张亚婷 吴红娟 徐岁云
(1577)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现状调查 吴祝凤 林细吟 卜秀青 方蘅英
临床研究
(1580)老年肾病病人长时间输液治疗对外周静脉血管损伤的临床观察 马莉冰 马国栋
(1581)orem自理模式在老年颈椎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毛羽佳 张先庚 李凤燕 梁清芳 王红艳
(1583)药护合作模式在糖尿病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王英萍 张宁
(1585)综合护理干预对颅底肿瘤切除术后病人吞咽障碍的影响 王滨琳 徐德保 唐运姣 陶子荣 贺爱兰 贺莲香
(1587)卧床病人使用微型水泵淋浴器床上洗头车洗头的效果观察 黄秀华 梁秀萍 谭意
萍 陆丽芳 杨记英 吴肖梅
(1589)两连线作为成人胸外按压定位方法的评估 罗卉 黄素芳 汪晖
(1591)穴位按摩对高血压痰湿体质病人体质积分的影响 王翔 沈翠珍
(1593)静脉输注低温加药液体对中枢性高热的降温效果及脑保护作用 徐桂花 朱丽莎 张玉琴
(1595)综合干预促进胃肠道手术病人快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陈丽 许勤 刘林
(1597)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护理及健康教育 艾雅琴 郑丽军 孟朋民 杨泉林 苏心镜
(1598)手足部按摩对剖宫产术后切口疼痛的影响 华影 亓新学 毕清泉
(1600)led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的疗效及护理 黄霞 胡蓉 关敏
(1602)冲吸式口护吸痰管在脑卒中昏迷病人口腔护理中的应用 叶日春 李彩红 覃小静 刘淑莹 侯伶
(1604)分腔式医用护理背包在海上医疗服务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黄叶莉 李书梅 韩金凤
(1605)音乐疗法对早产儿喂养的影响 杨园园 蒙景雯 魏宁宁 李春华 梁爽 陈华
(1607)糖尿病病人三酰甘油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胰岛素抵抗相关性分析 裴? 赵紫琴
(1610)生理盐水冲洗法在预防封闭式负压引流管堵塞中的应用研究 覃红桂 肖远琼 韦雪 廖燕湘 赖微
(1611)记录糖尿病生活日记对病人抑郁情绪的影响 金伊俪 胡颖 罗梅萍
(1613)住院空巢老年肿瘤病人情绪状况及护理干预 钟雪莲 唐小梅
(1615)三镜联合下胆总管探查并一期缝合加鼻胆管植入术的护理配合 韩娟 王超 任晓琼 柳莎
无
(1616)电子文献著录格式 无
临床研究
(1617)tessier3型颅面裂患儿围术期的护理 宋丽娟 翟凤英 张广霞
(1618)经口内镜甲状腺手术的护理配合 姚娇 陈纯清
护理管理研究
(1620)助孕夫妇“三证”审核护理管理标准化流程的研究 舒军萍
(1622)重症监护病房护士分层管理模式的实施及效果分析 王理瑛 张莉 颜萍 刘畅 汪惠才
无
(1623)法令条例著录格式 无
护理管理研究
(1624)减少急诊儿科护士针刺伤的临床路径管理 刘迎春 于颖 李新红 赵晓?
(1625)医护协作一体化模式在推进责任制整体护理中的探讨 李育玲 李丽红 张利 张敏
(1627)我国专科护士发展中主要问题分析 高青 许翠萍
护理教育研究
(1629)pbl教学模式对高职护生学习积极主动性及学习投入的影响 穆晓云 臧爽 李丹
(1631)支架式教学对本科实习护生自我概念的影响 叶艳胜 曹群英 丁芳 鲍翠玉
(1634)五年一贯制护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陈丽霞 洪迎迎 李辉 林佩璜
(1636)高级助产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及评价 郑长
花 赵国玺 彭慧蛟 何小玲
(1638)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在护理专业《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梁春光 仝慧娟
(1640)加强高职护生毕业实习期间隐性护理知识管理的探究 满力 郭宏
(1642)浅谈医疗改革视角下高校社区护理专业教育模式的构建 李瑜 董钊杨 吴小婉 黄红 吕文文
(1643)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在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改革中的实践研究 李为华 左凤林
无
(1645)辞书著录格式 无
护理教育研究
(1646)地方综合性大学构建国际型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 李雪莉 刘幼昆 邓三妤
社区护理
(1648)双轨道互动护理干预模式在社区糖尿病病人护理中的应用 胡明 李小明 钟美容 林何梅 任洁娜
(1649)应用握力圈扩张手背浅表静脉的实用性研究 朱惠瑛 李玉梅
量表研究
(1651)本科护生网络课程学习适应性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李鸿艳 刘宇 冯琼 毕瑞雪 章洁 周湖燕 雷琼琼
(1653)老年综合征评价量表的性能实测分析 刘祚燕 龙纳 淳雪丽 陈? 胡秀英
(1655)护理人员激励问卷的编制 樊现岗 王维宁 孟繁洁
专利及获奖产品介绍
(1657)一次性多功能无菌物品存放盒的研制 王宇 胡雪慧 王倩 周琛
个案护理
(1658)1例桡动脉穿刺后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护理 沈磊 温媛 王磊
(1659)1例全胸主动脉置换加左肺切除术的术后护理 陈林 郑静
(1660)维生素k1与盐酸消旋山莨菪碱联合应用引起肢体麻痹1例 鲍隆梅 刘俊
专利及获奖产品介绍
肝脏移植的历史、现状及未来朱志军(421)
信息窗
世界首个血管抑制素抗癌新药上市(418)
水果树莓可抑制肝癌细胞生长为果蔬预防肝癌提供重要理论依据汤月欣衣晓峰(448)
肝脏最怕的五种情况忠享(450)
俄罗斯将积极推进癌症防治项目忠享(464)
皮肤癌被证实遗传马寅(468)
“垂直传染”殃及胎儿伊凡(482)
知识窗
膳食不要太油腻合和(433)
数字医学方兴未艾伊凡(436)
日常生活中的抗癌食物(一)合和(456)
日常生活中的抗癌食物(二)合和(460)
器官移植伊凡(466)
癌症的诊断忠享(471)
论著
经颅多普勒对高血压病检测临床分析潘瑞洪(434)
创伤后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规律及意义杨万杰任朝来张如梅(437)
糖利平胶囊对2型糖尿病患者肺通气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王海英王德惠(442)
学术论文
不同糖耐量人群血清E选择素及其相关因素分析刘艳韩影石节丽任郁龙雪徐福娟李瑞霞(446)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赡管炎58例治疗体会杜云有王金江杨洪德(449)
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98例临床探讨史博宏郭爽梁立娟(451)
医院管理
基于期酬的医院战略控制方法研究华夏医药 刘兰生(453)
RFID技术医疗安全信息系统应用病人医疗安全信息系统RFID解决方案魏健(457)
浅议网络版医院财务管理系统中的数据安全问题史恩良(461)
护理研究
对急症留观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护理体会白洁(463)
CCU病房81例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后观察和护理高宁程晔(465)
一例韦格纳肉芽肿合并心肌损害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护理胡欣(467)
综述
胰岛素类似物的临床研究进展王桂林(469)
针刺治疗小儿脑瘫研究进展张连城(472)
当归芍药散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金贞姬杨长青(476)
病例报告
多模式CT指导下4.5小时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1例报告顾红菲董宏李斌魏健(479)
腹腔镜下盆腔取环术2例报告史博宏(483)
稿约
稿约(484)
医药园地
食疗不愈,后乃药尔——从古到今话食疗徐丽(485)
无
《华夏医药》刊登广告价目表(487)
2009国际华夏医药学学术大会纪实张永贤(488)
撰稿要求(494)
通向北欧友谊之旅——国际华夏医药学会北欧医学考察团活动纪实(F0002)
心血管危险因素控制目标的健康号码胡大一(313)
控制高血压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王薇(317)
急性冠脉综合徵的双重抗血小板治疗陈步星谢文丽(320)
缺血性脑卒中的二级预防与抗血小板治疗英勇(324)
脑血管病的预防鲍远程(327)
世界卫生组织颁布《WHO传统医学国际标准术语》张永贤(333)
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WHO国际针灸标准穴位》张永贤(334)
关于韩国韩医的供求状况的研究李炫知[韩国]洪胜杓[韩国](335)
稿约
稿约(332)
无
美利用纳米技术检测癌细胞柳晖(342)
解决降脂西药配伍难题齐齐(351)
《华夏医药》刊登广告价目表(357)
可抑制食欲的激素维芬(371)
论著
肾上腺素在蛛网膜下腔麻醉中的价值徐朝辉王久荣(343)
布托啡诺与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後静脉镇痛(PCIA)临床效果观察王久荣徐朝辉林林陈志勇王子千(346)
学术论文
急性肺栓塞的早期诊断及治疗体会——附25例分析杨魁程兵(349)
甲亢合并周期性麻痹35例临床分析赵学军杨魁(352)
负压吸引套扎术治疗各期内痔239例疗效观察陈怒戈(354)
糖尿病足溃疡的皮办修复——附35例分析程兵尹军(356)
华夏医药 浅谈儿童单纯性肥胖李晓红张莹晖杨梦莉(358)
知识窗
中医养生与保健齐齐(353)
蔬菜不要带皮吃马因(383)
药业论坛
NIR技术在丹酚酸B提取在才质量监控中的应用刘岩张延莹张金巍(359)
医院管理
2000例门诊复诊患者未携带病历行为的调查徐霞(364)
护理研究
呼吸衰竭患者急救、插管、连接呼吸机的治疗及监测护理张绪红(367)
两种方法对老年护理病房院内感染现状的分析万晓芳应文君狄春明卫志华(369)
200例乳腺癌病人的情感障碍及疏导邢玉英谭玉莲伊秀英(372)
综述
CRT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徐刚张春辉聂文宝(374)
生物可分解吻合环在消化道重建中的应用李智勇李仲宏(376)
《中医内病外治学》的继承与应用郝秋来(380)
信息窗
两种芬太尼鼻喷剂可明显缓解疼痛维芬(375)
会务通讯
2009国际华夏医药学学术大会邀请信(384)
在循证医学原则的指导下构筑心血管疾病的全面防綫胡大一(3)
补肾法延缓免疫衰老的研究沈自尹郑振(6)
合并使用ECMO和Drotrecoginalfa于重症病人的成功经验蔡宗博吴怡良余荣敏黄汉斌曹世明陈国勋翁国昌(9)
经颅超声溶栓治疗缺血性卒中的研究进展华夏医药 郎鸿志黄寿吾(14)
强度调控放射治疗合并同步化疗对下咽癌保存声带的贡献刘文山苏茂昌郭祥吉李辉(18)
颅内良性肿瘤之放射手术治疗黄全福涂献堂罗秀冠王高伦刘文山(23)
氟-18去氧葡萄糖正子断层造影于孤立肺结节的诊断效力——中山医学大学附设医院的经验李永康孙辰明田雨生(25)HttP://
中医药在癌症治疗中的不可替代性及其正确应用策略王守东(26)
东亚传统医学与西方医学之间的交融和冲突洪胜杓李炫知刘长林(28)
会务通讯
《华夏医药》2006年各期重点内容预告(5)
稿约(64)
2006国际华夏医药学学术大会邀请信(70)
参观考察活动简介(71)
2005国际华夏医药新技术新管理高峰论坛会议纪要(72)
撰稿要求(76)
信息窗
女性心脏病常被忽略马因(8)
卵巢癌前先腹痛乔文(17)
中青年患囊性白内障增多闻之(24)
基因检测方法早期筛查大肠癌维维(51)
知识窗
述“药谷”闻之(13)
错觉帮助大脑--镜子疗法治疗中风维维(22)
胆固醇过低可致脑溢血马因(73)
国际交流
从中西医学探讨内经、难经、中藏经之三焦实质王人澍林昭庚张贤哲苏奕彰陈光伟谢庆良陈明丰(33)
提高中医药治疗病毒感染的疗效必走现代化道路缪植坚(41)
华夏医药 一指刀手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网球肘)王啸平(42)
针灸预防偏头痛的有效性和耐受性——与美托洛尔比较的随机试验DieterMelchart(45)
论著
迈普新对老年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T细胞亚群的影响王鸿博(46)
不同生化标记物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后的对比分析王艳黄敏(48)
剖宫产423例手术指徵分析李怡(50)
学术论文
EBS在血管外科急症手术的应用宁肇基(52)
中西医结合治疗非穿通性外伤性前房出血118例张琼(54)
区域性白介素-2辅助免疫治疗对T3胸段食管癌的临床意义王志敏(55)
大承气汤在腹部手术中的应用罗建华苏爱梅(56)
浅谈胃脘痛的分型论治王章云(57)
高原地区急性肾衰12例救治体会渠敬峰杨雪林(58)
钢丝环形捆扎治疗髋骨骨折的临床分析李管生龙坚刚李莉(59)
腹腔镜辅助下结直肠肿瘤切除术邸旭李彩霞(60)
医院管理
谈抓好服务质量创建文明窗口的做法与成效温芳妹陈海涛关春保廖丽琼(62)
护理研究
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的围手术期护理王立波张东航张颖田甜冯新华(65)
医药园地
国内药品检验行业信息化的现状与展望王萌(66)
临床经验
陈师运用乳核散结片辨治乳癖的经验刘晓聪黄从强(67)
病例报告
救治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报道张丽红(69)
東菱克栓酶治療腦梗死36例體會华夏医药 李玉紅(16)
圖婷在預防化療引起胃腸道反應中的療效觀察與分析丁伶俐閻淑偉周曉秋(17)
YX-Ⅱ型牽引床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500例王義學黄松王妮娜劉磊吉延文(18)
按壓牽板旋加火罐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趙輝德黄惠亮林宣趙宏達(19)
滴蟲性及念珠菌性炎局部治療550例觀察魯明珍陳光蓮(20)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終止妊娠臨床觀察張清秀謝成香(21)
中醫睡眠療法治療紅皮型銀屑病58例報告易愛茹閆凱夏冬青孫長柱(22)
急性創傷性液氣胸仰卧位胸部平片X綫分析徐茂盛黄向明楊文德林堆賢曾艷(23)
開博通與黄芪丹參注射液聯合用藥對糖尿病腎病治療的觀察降文蘭(25)
高血壓病防治前后的調查段燕霞(27)
医学教育
淺談醫學院校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楊連庚(29)
护理研究
手術室開展整體化護理的體會遲淑君(30)
食管癌切除術病人的護理張岩(31)
全髖關節置换術的手術配合遲淑君趙丹(33)
医院管理
华夏医药 預防醫院交叉感染的關鍵措施一凡(33)
讓醫保推動醫院管理王建國張東航(34)
高血压作为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疾病,其引起的一系列心、脑、血管等并发症更为严重,已极大威胁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及健康水平。老年高血压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显著增加,调查显示,我国高血压老年人群患病率高达 40.4%,比10年前增加了25%[1],并且增长态势还未得到有效遏制。现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158例老年高血压与同期非老年高血压122例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以探讨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征。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老年的定义:≥60岁为老年人。高血压病诊断标准采用1999年WHO/ISH高血压处理指南而制订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诊断标准[2]。SBP (收缩压)≥140 mm Hg (1 mm Hg=0.133 kPa), 和(或)DBP(舒张压)≥90 mm Hg, 并排除继发性高血压。
1.2 方法 使用经校正的水银柱式血压计测量安静态坐位右上臂肱动脉血压, 每天测 4次,测量时间为7:00、11:00,17:00、23:00。记录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询问其吸烟史;定期查尿常规、血肌酐、尿素氮、血糖、血脂、心电图、心脏超声、胸部X线、眼底检查;必要时作动态心电图、颅脑CT等检查;按照检测结果分析两组高血压分级、危险度分层;记录其靶器官损害、晨峰现象、昼夜节律消失、肥胖与高脂血症等的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用 SPSS 软件统计分析数据,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高血压分级比较 其中老年组158例病例中,1级67例,2级81例,3级10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110例;对照组152例病例中,1级55例,2级69例,3级28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15例。两组以2级高血压患者最多,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高血压危险度分层比较 其中老年组158例病例中,低危7例,中危38例,高危71例,极高危43例;对照组152例病例中,低危36例,中危52例,高危47例,极高危17例。低危组与中危组老年高血压患者少于非老年组,而高危组与极高危组的老年患者显著多于非老年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靶器官损害及并发症比较 其中老年组158例病例中,脑血管损害21例,心脏疾病77例,蛋白尿及肾功能损害27例,高尿酸血症16例;对照组152例病例中,脑血管损害6例,心脏疾病38例,蛋白尿及肾功能损害19例,高尿酸血症9例。两组靶器官损害及并发症以心脏疾病最多见,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4 两组心血管危险因素及血压波动情况比较 老年高血压患者组的高脂血症、晨峰现象、昼夜节律消失、糖尿病、肥胖等危险因素均多于非老年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通过对以上临床资料的回顾分析显示,在两组高血压分级比较中,2级高血压在临床上最多见,一般可达到一半左右,同时与对照组比较,老年组的2级高血压症状更常见,说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病情相对于非老年组患者的病情更严重。1级高血压的比较中老年组较非老年组多,而3级高血压老年组显著少于非老年组。两组高血压危险度分层比较可看出,低危组与中危组老年高血压患者少于非老年组,而高危组与极高危组的老年患者显著多于非老年组,其主要影响是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加,患者的各种重要脏器与内分泌腺功能衰退,导致老年人体质等身体各方面素质和抵御疾病的能力迅速降低,使得老年人患上高危性高血压的可能性更高。两组靶器官损害及并发症比较,老年组脑血管损害、心脏疾病、蛋白尿及肾功能损害、高尿酸血症等指标均比对照组多,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老年高血压患者代谢综合征的发生率高,靶器官损害及并发症比非老年组多,应引起重视。两组心血管危险因素及血压波动情况比较发现,老年高血压患者组的高脂血症、晨峰现象、昼夜节律消失、糖尿病、肥胖等因素的数量均多于非老年组,说明老年高血压患者具有血压波动大、不稳定的特征,可能是由于内分泌腺功能衰退后,循环发生改变,自主神经活动紊乱,尤其是迷走神经活性和压力受体敏感性降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紊乱,对血压的调节能力下降,由此导致血压水平升高,脉压增宽,血压昼夜节律消失[3]。
从以上临床数据资料分析显示,老年高血压患者具有以下临床特征:发病情况危急,突发事件多;危险程度大;靶器官损害及并发症多;血压波动大。我们应根据这几个特点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老年高血压患者存在多种并发症和合并症,由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程度较重,降压治疗前应做好全面评估,服用降压药要从小剂量开始,根据目标血压和患者耐受性缓慢增加剂量。老年高血压在合并糖尿病或肾功不全时,降压的同时要注意控制血糖,不断关注脑血流降低适时调整药物种类、时间和剂量。用药宜选用长效及缓释剂型,平稳有效的降低整体血压水平,减少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多种药物联合用药,能更好的保护靶器官,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老年高血压病作为老年人常见的心血管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病情复杂、并发症多等特点。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对高血压研究的深入,高血压的控制已成为亟需解决的医学课题,因此掌握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征对推动我国老年人群对高血压的防治和临床治疗有着重要意义。
参 考 文 献
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护理专家就已经意识到发展专科护理的重要性。随着我国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各医院学科建设不断加强,以专家带动专科,以做强一个或多个专科来发展医院,跟进世界医学发展脚步成为共同法宝。改革和发展使医疗分科不断细化和专科专病诊疗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在每个三级甲等医院都有国家级、省级和市级等重点专科和专病治疗中心,各专科、中心或拥有国内多项先进医疗技术,或拥有多项甚至数十项国家和省、市级科研项目等,对专科护理提出挑战。如何发展专科护理以适应时代需求,已成为我国护理人员面临的迫切解决的新课题。
1 我国发展专科护理的难点
我国专科护理水平相对落后,表现在护理教育阶段理论架构上的不完整,造成护士专科知识不系统;医生有太多的机会到国内外访问、学习和参加学术研讨会,及时地学到医疗领域的新技术和获得学科前沿信息,而护士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机会较少,到省外访问学习难,到国外学习就更难;对专科护士培养的途径和方式不够,缺乏培养专科护理人才之人才;专科护理发展未引起医院领导足够的重视,他们对护理的偏见还存在;护理管理者缺乏发展专科护理的紧迫意识和具体办法,对专科护理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存在科学性、计划性、合理性方面的明显不足。
2 发展专科护理的可行性策略
2.1 发展专科护理,教育先行在不断要求提高临床专科护理质量和护士专科技术能力的形势驱动下,美国20世纪初开始实行培养硕士以上水平的专科护士教育,并扩展到临床许多专业,包括ICU护理 、急救护理、糖尿病护理、造口护理、癌症护理、临终护理、感染控制等各领域,目的是提高临床专科护理实践水平。1954年以Rutgers大学设计第一套专门培养临床护理专家(ONS)的硕士课程,用于培养精神学方面的护理专家成为CNS培养体制正式建立的标志[1]。由此可见,教育先行是发展专科护理的科学方法。如果不在学校阶段做专业基础教育建设工作,单从临床继续教育着手,就会有事倍功半之感。所以,一方面呼吁我国教育部门和医疗卫生管理部门联手,借鉴国外经验,在提高护士的学历教育的同时,科学设计融有专科知识的护理理论教育课程体系,让护士在专业理论学习阶段接受专科理论的学习和专科思想的培养,是发展专科护理至关重要的一步。
2.2 开辟科学培养临床阶段专科护理人才的途径在美国已经在200多个专科护理领域培养了10万余名专科护士。荷兰、加拿大、英国等国家在20世纪60年代也开始实施专科护士培养制度。近年来,临床护理专家和专科护士培养制度在新加坡、日本等亚洲国家开始实施,并且在ICU护理、糖尿病护理、感染管理、癌症护理、社区护理、精神护理等13个护理专科领域培养专科护士,目前日本有40名临床护理专家和1 256名专科护士。在国内,浙江邵逸夫医院借鉴美国罗马琳达医学中心的管理经验于2000年率先在国内设立了高级临床专科护士角色(advanced praotice nurse ,APN)。北京、江苏等地已经开始在ICU护理、糖尿病护理等领域开展专科护士的培训,例如,由香港大学、香港造口治疗师协会和中山大学护理学院合作开办的造口治疗师培训认证[3]。这些仅能证明我国的专科护士培养和专科护理发展尚在起步阶段,与世界先进国家专科护理相比差距悬殊。因此,我国医院管理部门有必要尽快地为发展专科护理做更多的工作,如要求三级甲等以上医院在哪些专科培养专科护士,并且成立相应专家组,制定专科护士培训课程、工作标准,在此基础上定期开办培训班,对参加培训班的人员规定资质条件,臂如具有5年以上临床护理经验,并且有3年以上专科护理经验等,有条件的培养专科护士或临床护理专家,培训合格给予资质认可,期待她们在护理实践中充分发挥专科业务指导作用,促进专科护理的建设。
2.3 医院要加大培养专科护士、发展专科护理的力度专科护理人才培养和专科护理建设是一项艰巨而持久的工作,靠学校教育和培训班形式培养护士的专科护理能力还远远不够,医院领导应十分重视,一方面,院领导在护理管理岗位上要重用真正懂得现代护理业务的管理人才,因为她们懂得如何去管理和指导专科护理的发展;另一方面,院长要在培养资金和学习机会等方面给予护理部门大力支持,加大年培养资金的额度,为专科护理骨干的培养,专科护理的发展创造条件。
转贴于
2.4 医院护理部促进专科护理发展的做法
2.4.1 护理部力争院领导支持护理部常有较多学习和培训的机会,但往往苦于缺乏资金来源不能达到目的。护理部主任要善于与院领导沟通,宣传护理发展现状和迫切性,尽可能多的争取专科护理人才培养资金,为护士争取较多的外出访问和学习机会。
2.4.2 专科护士培养对象的选择选择大专(或本科或研究生)以上学历、专科工作3年以上、有专业发展潜力、品质优秀的护士作为专科护士培养对象。护理部门有必要在人力资源管理上保证她们专科工作岗位的稳定性。
2.4.3 积极外送学习和培训充分利用目前我国已经开展的ICU、糖尿病专科护士培训资源,积极选派相应专科的具备一定资质条件的护士参加学习培训。
2.4.4 护理部为发展专科护理建立护理专家组根据本院重点专科发展情况,借鉴国际上相应专科护理发展经验,如癌症护理、精神护理、社区护理、小儿护理、老年护理和产妇护理等专科方面,开展专科护士培养的前期准备及专科护理发展的基础工作。针对专科护理的实践、交流、咨询、指导、管理、教育的职能,对重点发展的专科进行护理知识的系统科学架构、制定各专科护士培训课程。根据香港护理界和白求恩医院发展专科护理的经验,制定有关专科护理工作标准,对专科护士的培养、专科护士对下级护士的指导、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十分必要,也是发展专科护理的有效途径,要求专科护士的培养对象在专科知识方面学习,并按专科工作标准工作。在一定时期内专家组及科室对她们进行分阶段考核,要求达到基本掌握的水平。
2.4.5 重视培养专家式的专科护士长护士长是临床一线护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质量的管理者,所以护士长首先应该是专科护士的培养对象,最好是专科护士,并应该吸收成为护理部专家组成员,否则专科护理的发展工作将面临重重困难。
2.4.6 加强对培养对象的有计划培养和考核,争取尽早获得资质认可对每个重点专科要求制定发展目标,按目标制定出专科护士培养对象阶段性培养计划。每年对培养对象进行能力和职能考核,包括掌握本专科护理发展动态情况、每年完成本专科学术论文1~2篇、为本专科制定新的有价值的护理服务技能标准、定期撰写主攻领域的综述文章、主持本专科危重病人护理讨论和护理查房、定期做专题报告会、每年作出专科护理工作总结报告(包括所在专科当年的工作进步情况和下一年的发展方向)等。当资质认可机会到来,护理部积极帮助培养对象取得资质,以推进专科护理的发展。
3 小结
如果说社区护理、老年护理、临终关怀等护理服务是护理工作在预防疾病、保护生命、减轻痛苦和促进健康等专业范围的拓展,那么不断提高护理的专科化程度即发展专科护理则是护理学在专业深度意义上的发展。世界专科护理的发展和我国医疗的专科化进程迫切要求迅速发展我国的专科护理工作,因此,探讨发展专科护理的可行性策略是摆在护理管理者面前的要任。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R656.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2-0199-01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自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外科此类患者24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1例,年龄1~78岁,平均年龄40岁,斜疝17例,直疝7例。其中嵌顿性腹股沟疝2例,术后患者下床活动时间为6~10h,进食时间为6~12h,住院时间为5~10天,均治愈出院。术后随访6~12个月,无一例复发,无补体排斥病例。
1.2 手术方法 均选择硬膜外麻醉。采用成形补片,按手术关键三步骤(即游离、回纳高囊置入充填物放置补片),完成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由于该手术是将外源性补片植入人体缺损部位,又为一种新的手术方法,一般患者了解少,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情绪,担心手术成功率及异物对人体是否有害。因此,我们采取以下措施:详细讲解该手术的有关医药知识,与传统手术方法的区别及优点,新材料的特点;介绍病区成功病例的患者现身说法;介绍医学资料中的相关论文摘要。并告知患者目前尚无因手术引发患者合并症的发作,让患者了解此手术的安全性,使其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配合新术式开展。
2.1.2 详细的体格检查 做好心、肺、肾、凝血功能检查,积极治疗控制各种原发病,使患者的身体处于最佳生理状态,以保证手术的顺利实施。
2.1.3 手术区域准备 皮肤护理是防止切口感染,避免疝复发的重要措施,所以手术区域的准备是非常重要的术前护理。常规做到:(1)术前一天下午手术区常规备皮。由于手术切口距会较近,容易污染,备皮须彻底且防止损伤皮肤,患者在备皮过程中应注意保暖,防止受凉诱发呼吸道感染致咳嗽增高腹压。(2)备皮后请患者淋浴、更衣。(3)协助医师以龙胆紫和碘酊在手术处画出站位时疝囊的轮廓和卧位时腹壁缺损区及手术切口。(4)对慢性肝炎、呼吸道感染、糖尿病及有手术区皮损的患者按医嘱给以预防性抗生素。
2.2 术后护理
2.2.1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术后6h常规监测生命体征,原有心血管疾病者,术后24h内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并给予连续心电监护。
2.2.2 并发症的观察、预防及护理 患者若出现阴囊水肿积液,给予穿刺抽液;用棉垫、阴囊托托起阴囊及热敷等。鼓励老年患者早期活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腹股沟区持续疼痛者,术后局部理疗和封闭法可缓解疼痛。
2.2.3 伤口的护理 术后切口用1kg重沙袋压迫30min,以利于止血及补片组织黏合。[2]此术式创伤小,出血少,不需每日换药,如有渗湿、污染应立即更换,术后1周拆线,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1~3天,预防切口感染。如有咳嗽用手按扶伤口。
2.2.4 活动与休息 由于均采用硬膜外麻醉,常规去枕平卧6h,6~8h后鼓励患者早期下床轻微活动,如排便、室内行走,老年患者不能下床者鼓励其多翻身,多做手腿伸缩动作,应注意动作轻柔,不能负重,活动时间不宜过长,并防止受凉感冒,3~5天逐渐恢复日常生活。
2.2.5 饮食与营养 术后6h即进流质饮食,术后第一日进半流质,第2天饮食恢复正常,宜选高蛋白、高热量、高营养的食物,多吃粗纤维的蔬菜,以保持大便通畅。
3出院指导
3.1 2个月内避免增加腹压的因素 防止受凉、感冒、咳嗽;加强营养,多进粗纤维及润肠食物,保持良好的排便习惯,保持大便通畅;积极治疗前列腺肥大;戒烟等。
3.2 活动指导 1周后日常生活可自理,但应避免各种体力劳动;2~3个月可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术后3个月尽量避免重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
4 体会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为逐步开展起来的一种新手术方法,同时也从根本上改变了术前、术后护理及健康教育内容。因此认真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护理强度,确保患者顺利康复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嘉林,周汉新,余小舫,等.免气囊分离器完全腹膜外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附44例报告)[J].外科理论与实践,2005,10(2):129-132.
[中图分类号] R22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04(a)-0132-03
Maintenance and protection function of yin link channel
ZHU Danye MI Feifei LIU Haoyi
College of Acupuncture and Massage,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uangdong Province, Guangzhou 510405, China
[Abstract] As one of the Eight extraordinary channels, yin link channel has not been researched comprehensively. The study of its crossing points is not thorough enough for the meridian and collateral theory. The authors summarized the ancient and modern literature related to yin link channel and analysed the effect of the crossing points in order to explain the meaning of "yin link channel maintains yin part" in Nanjing. It reveals that the yin link channel and its crossing points have the function of maintenance and protection. It enriches the meridian and collateral theory of yin link channel and provides the guide line to the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 Eight extraordinary channels; Yin link channel; Maintenance and protection function; Crossing point
阴维脉由于古代文献记载少、古文献散佚、无专门穴位、交会穴少等原因,相关研究较少,医家在使用其交会穴时,仅作足三阴经以及任脉穴位使用,并未特别关注阴维脉特别的作用。本文通过归纳总结古代阴维脉相关权威且疗效被历代医家认可之文献,结合近现代阴维脉相关理论研究以及交会穴临床疗效文献,充实阴维脉经络理论,为临床医生针灸辩证组方提供思路。
1 阴维脉理论研究
在现存可查阅文献中,其名最早见诸于《素问・刺腰痛篇》定位飞扬之脉的文字描述中,“飞阳之脉……,与阴维之会”。《难经・二十八难》则明确指出阴维属奇经八脉之说,认为维脉“维络于身”故名为“维”,提及维脉的功效为“溢蓄不能环流灌溉诸经”。《难经・二十九难》则第一次述及维脉之病症“则怅然失志,不能自持”,提出了“阴维为病苦心痛”之说。后世针灸医书在阴维脉功效病症方面大多遵从内难之言。
在现代阴维脉理论研究中,李鼎教授[1]认为阴维脉之功能为联系各阴经以通于任脉,其不似十四经有升降的特点,而是具有“维络”的特点。
阴维脉之交会穴来自足三阴和任脉,故而其交会穴应在功效上具备“惟络”之特点。而“溢蓄不能环流灌溉诸经”,人之身体“以平为期”,有溢满必有匮乏,有积蓄之处必有缺少之地,而之所以出现“溢蓄”,乃阴阳不和,经脉不得贯通所致。阴维脉之交会穴,应在功能上具备和阴阳,通经脉以环流灌溉诸经的功能。《难经》之“阴维为病苦心痛”,并不能仅理解为现代医学之心痛,而应该与阴维脉之阴的属性相结合,阴维脉为病,苦人体里、阴之病痛。
2 阴维脉交会穴研究
内难两书皆未曾记载阴维脉相关穴位和经行,《针灸甲乙经》提出了廉泉、天突、期门、腹哀、大横、府舍、筑宾等阴维脉交会穴的定位和主治病症,并定筑宾穴为阴维脉之起点。《十四经发挥》提出了阴维脉循行,在交会穴上依旧为《甲乙经》述及的12穴。《奇经八脉考》在之前12穴基础上加冲门二穴,共14穴。近现代医家则对阴维脉之起点、循行提出了新颖之论。现相关经络腧穴之学科课本,亦遵从阴维脉起筑宾穴,以及《奇经八脉考》之阴维脉循行。
2.1 筑宾穴
足少阴、阴维之会,《素问・腰痛论》专列“飞阳之脉”令人腰痛,治以刺法。《甲乙经》、《外台秘要》记载:“主大疝,绝子,狂癫疾,呕吐”治之以灸。在近现代,筑宾穴用于功能性子宫出血,心绞痛,口腔溃疡,五心烦热等疾病的治疗[2],并且在痛风性关节炎[3]、老年性皮肤瘙痒症[4]及听力受损[5]等病症中配合其他穴位一起使用。筑宾穴之功效符合 《灵枢》之记载:“是主肾所生病者,……烦心,心痛……脊股内后廉痛……”,同时符合《脉经・肾足少阴经病证》列举之两耳苦聋、腰痛等症。而它在治疗疝病方面的功效,则与足厥阴之主病相关,其在治疗消化系统方面疾病的特点则相关于足太阴脾经,在妇科病治疗方面则体现了联系任脉的特点。其治疗狂癫疾病、心绞痛以及皮肤瘙痒之症状,则印证了筑宾穴可以通过阴维脉之“维络”功能维护“君主之官”。
2.2 冲门穴
足太阴、阴维之会。此穴名出于《甲乙经》,但该经中未提及冲门穴为阴维脉之交会穴。《普济方・针灸》记载其主寒气腹满、癃泺、身热、腹中积痛、阴疝、乳难、子上冲心,治之以灸,并提及其为足太阴阴维之会。在现代临床研究中多用于治疗腹痛、疝气、带下、崩漏、尿闭、胀痛、中风后遗症、肢厥、痿证(股神经损伤)[6]、足内侧痛[7]等疾患。其主治多符合《灵枢・经脉》之记载,“脾足太阴之脉……是动则……胃脘痛,腹胀善噫……是主脾所生病者……烦心……水闭……强立,股膝内肿厥,足大指不用。”然疝病、胀痛与足厥阴相关,其主治亦大多为阴之病、里病且涉及心病,谓之具备“维络”功能未尝不可。
2.3 府舍穴
《甲乙经》记为足太阴、阴维、厥阴之会,且入腹络胸,结心肺,从胁上至肩,比太阴郄,三阴阳明支别,治之以刺灸。《普济方・针灸》谓其主髀中急痛循胁上下抢心,腹满积聚,厥逆霍乱,治之以灸。现代临床研究将府舍穴用于治疗鞘膜积液[8]、治疗泌尿系结石[9]、调整女性内分泌[10]等。其用法符合《灵枢》相关足太阴之病症。参考《甲乙经》记载府舍穴与内脏和阴阳支别的联系,以及其功效与肾经、肝经、任脉之相关性,府舍穴之“维络”功效不言而喻。
2.4 大横穴
足太阴、阴维之会,《甲乙经》云“大风逆气,多寒善悲,大横主之”,治之以刺灸。《医学入门》云:大横主腹热欲走,太息,四肢不可动,多汗洞泄,大风逆气,多寒善愁。现代临床中大横穴用于治疗婴儿脐疝[11]、尿失禁尿潴留[12]、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13]、内科腹痛[14]、急性阑尾炎[15]、癔症性晕厥[16]等。大横穴除符合脾经之病症“体不能动摇、烦心、溏瘕泄,水闭”外,亦在治疗疝病、晕厥等相关于肝经、肾经,同时涉及到心智疾病的治疗,鉴于阴维脉“维系诸阴而主一身之里”,这从一个侧面亦可推导其为脾经维络三阴经之穴位。
2.5 腹哀穴
足太阴、阴维之会,《甲乙经》云便脓血,寒中食不化,腹中痛,腹哀主之,治之以刺灸。现代临床除多按照此条目运用腹哀穴外,有运用腹哀穴治疗胆道蛔虫之病案,认为针刺右腹哀穴可明显松弛平滑肌,解痉镇痛,疏肝利胆,促进胆道收缩,使蛔虫退出胆道[17]。另外有利用腹哀穴结合大横穴及任脉等腹部穴位治疗脾肺气虚、心脾两虚和脾肾两虚之虚症,疗效甚佳[18]。这从临床病案角度印证了腹哀穴和大横穴所具备的维络功能。
2.6 期门穴
肝经之募穴,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普济方・针灸》记载其主妇人产余疾、食饮不下、胸胁支满、目眩足寒、小便难、心切痛、善噫、恶闻酸臭、酸痹腹满、少腹尤痛、太息、贲豚、胁下气上下、胸中有热、目青而呕、霍乱泄痢、、腹大坚不得息、咳嗽、胁下积聚、喘逆卧不安席、时寒热、心大坚、贲豚上下、癃遗溺、鼠鼷痛、小便难而白、喑不能言。后世医家及近现代临床研究也大多承袭上述主治,并增加了乳癖、脏躁、气瘿、顽固性胁痛等病症[19]。其符合《灵枢・经脉》所载“肝足厥阴之脉……是动则病腰痛不可以仰……妇人少腹肿……是主肝所生病者……呕逆,飧泄……遗溺,闭癃”,与《灵枢》所载脾经之食不下、水闭、不能卧等症状相合,其妇科疾病的治疗与任脉病症相合,其病症大多为里证,尤以“心切痛”相扣阴维脉之病症。期门穴作为阴维脉之维络大穴由此可知。
2.7 天突穴
阴维、任脉之会,《甲乙经》治之以刺灸法,《普济方・针灸》记载天突穴主咳逆上气喘、暴喑不能言、及舌下侠青绛脉气、颈有大气、喉痹、咽中干急、不能息、喉中鸣翕翕、寒热颈肿、肩痛胸满、腹皮热衄、气哽心痛、陷疹、头痛面皮赤热、身肉尽不仁,治中风失音,治五噎、黄瘅、醋心多唾、呕吐不止。现代临床研究中,因为天突穴内应肺系,外通气窍,为气息出入之要塞,在治疗呼吸道疾病中亦多为医家采用。在呃逆、冠心病、食道痉挛、食道狭窄、膈肌痉挛、梅核气[20]、癔病失语[21]、功能性失语、甲状腺肿大、神经官能症[22]等疾病的治疗中,也多为临床医生采用,起维持阴阳平衡之用。上述天突穴之功效除大部分符合任脉之主治外,身肉尽不仁、黄疸、呕吐等病症符合脾经、肾经、肝经的部分所主生病。且其治疗癔病失语尤其关乎于心神问题,暗合阴维脉之病。
2.8 廉泉穴
阴维任脉之会,位于人体的颈部,当前正中线上,结喉上方,舌骨上缘凹陷处。咽喉是经脉循行交会处,在十二经脉中,除手厥阴心包经和膀胱经间接通于咽喉处,其余经脉直接通过,此处任脉、冲脉循喉咙,络于口唇[23],廉泉穴本身即具备维络诸经的作用。《甲乙经》谓之主舌下肿,难以言,舌纵涎出,治之以刺灸法,可留针。《普济方・针灸》在《甲乙经》的基础上加“咳逆少气、喘息呕沫、禁断上气窘屈胸满”,“口噤舌根急缩、下食难”。近现代临床也大多利用廉泉穴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小儿脑瘫流涎症、喉返神经损伤、中风失语等病症,一则廉泉穴处于迷走、吞咽神经感觉纤维支配区内,二则《灵枢・根结》谓“少阴结于廉泉”,选择刺灸廉泉穴能够促进肾精之激发,以濡养头面之孔窍。其维络之特点可见一斑。
3 结语
阴维脉之交会穴均位于足三阴经和任脉上,其除具有治疗足三阴经病症及人体里、阴之病痛,在理疗阳经疾病方面亦有明显效果,体现了维脉沟通、平衡阴阳之功效,突出了阴维脉维络,维护诸阴经之功能特点。在临床治疗疾病时,可以根据阴维脉极其交会穴的功能特点,指导取穴,达到治疗维护阴阳平衡的治疗目的。
[参考文献]
[1] 李鼎.针灸学释难(增订本)[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1998.84-85.
[2] 张爱林,刘秀玲.筑宾穴的临床应用体会[J].中国针灸,1998,(3):151-152.
[3] 宣丽华.针刺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体会[A].国际传统医药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0:486-487.
[4] 郑学良,顾悦喜,黄晖.火针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78例[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1992,6(1):23.
[5] 孙德利,刘元亮,方剑乔,等.不同穴位电针治疗卡那霉素中毒性听力损害的实验研究[J].针刺研究,1995,20(3):62-65.
[6] 林翠茹.浅谈冲门穴的临床应用[J].辽宁中医杂志,2002,29(9):557.
[7] 于德茹.独取冲门治疗足内侧痛[J].辽宁中医杂志,1997,24(5):189.
[8] 金恩忠.针灸治一例鞘膜积液[J].天津医药杂志,1965,(9):728.
[9] 史春娟.针刺分类治疗泌尿系结石疼痛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8,27(8):21-22.
[10] 周柏华.针刺对女性内分泌的影响[J].湖北中医杂志,1983,50(1):40.
[11] 何晓琴.艾灸大横治疗婴儿脐疝的临床体会[J].针灸临床杂志,2003,19(2):43.
[12] 王宪利.深刺大横穴临床应用体会[J].中国针灸,1994,14(5):42.
[13] 赵文祥.深刺大横穴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A].首届糖尿病(消渴病)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249.
[14] 龚小琦.推拿大横穴治疗内科腹痛的临床观察[J].南方护理学报,2003,10(2):53-54.
[15] 张玉甫,杨日和.针刺“膝四、大横”穴治疗急性阑尾炎750例[J].新中医,1985,(3):31-32.
[16] 沈书宇.针刺大横穴治疗癔症性晕厥[J].上海针灸杂志,1989,8(1):23.
[17] 张志武.针刺右腹哀穴治疗胆道蛔虫[J].中国社区医师,1992,6(9):15-16.
[18] 袁民.腹部疗法治疗虚症[A].第十三届针灸对机体功能的调节机制及针灸临床独特经验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经络分会委员会会议论文集[J].2008:59-62.
[19] 丁兆琳,姜揖君.姜揖君教授妙用期门穴临证应用探要[J].中医药学刊,2004,22(1):29-30.
[20] 李玲,贾文旭,施土生.天突穴的临床妙用[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998,5(5):46.
[21] 葛强,高先德.针刺天突穴为主治疗癔病失语15例[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8,17(6):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