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国企社会扶贫工作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3-01-20 15:33:45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国企社会扶贫工作总结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国企社会扶贫工作总结

篇(1)

一是全力完成收入任务,力争实现收支平衡。截至11月底,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5547万元,同比增长23.8%;预计全年能完成人代会批准的目标任务49230万元。到11月,全县一般公共预算实现支出180350万元,同比增长1.9%;预计全年完成支出189000万元,较上年增加15260万元。通过盘活存量、调整结构,努力实现全年收支平衡。

全县基金预算支出完成18329万元,同比增加9522万元,增长108.1%。

二是优化结构,推动平稳运转。坚持“过紧日子、过好日子”,预计全年压减一般性支出10%以上,民生支出占比超过一般公共预算的70%;我县“六保”“六稳”工作有序推进,财政运行良好。

三是全力保障,确保扶贫成效。紧紧围绕脱贫攻坚规划和目标任务,聚集“两不愁、三保障”,科学规划安排扶贫项目资金。截至11月底,2020年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总投入6891万元,比2019年增加3884万元,增长130.9%,其中,县级配套资金3181万元,比2019年增加1166万元,增长57.62%,形成财政扶贫资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确保扶贫投入同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相适应,有效保障脱贫攻坚资金需求。

四是主动作为,抓好重点工作。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全力保障重点工作投入,投入肺炎疫情防控资金3344.1万元;森林草原防灭火专项整治资金3989.96万元;乡村振兴12532.44万元;脱贫攻坚县级配套资金3281万元;助力企业发展3463.17万元;入股四川银行5005万元;解决金糖司等企业安置资金1954.5万元;四好公路建设和乡村公路建设资金4199万元;污水处理厂建设资金875万元;乡村文化旅游节(冬季)活动经费和西瑶镇布衣三寨国家AAA级风景区建设资金487.1万元;教育均衡发展基础设施项目资金5271.71万元;安排体育广场、法治广场、公租房一期历史遗留问题资金4764.43万元;机关幼儿园等三个幼儿园建设资金4415万元,卫计妇幼中心建设1102万元,扎实推进全县各项重点工作顺利开展。

五是优化程序,严格投资评审。坚决做到从政府项目预算资料的审查接收、评审人员的安排、评审过程、结论复核,全部通过评审管理程序规范运行,确保整个评审环节的合法合规。截至11月底,共评审项目200个,送审140121.4万元,审定133434.8万元,审减6686.6万元,审减率4.8%。

六是形成合力,常态化资金监管。对我县直达资金分配下达及管理使用情况进行动态监控,全面掌握我县直达资金分配下达及使用情况,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截至11月底,我县财政直达资金及特别抗疫国债共分配资金26628.25万元,实际支付24049.5万元,支出进度为90.32%。

七是大力清理,盘活闲置资产。对全县139户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及闲置资产进行清查,共计清查出经营性及闲置资产203处,总价值1.49亿元。并将其中产权明晰、价值1414.58万元的22宗资产,移交农文旅司和国资公司进行经营管理。

(二)各项工作推进情况

一是大力推进脱贫攻坚补短补差工作。共规划实施脱贫攻坚补短补差项目137个,其中安全住房及住房功能改造项目12个,解决建卡户242户615人居住条件,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实施安全饮水等项目55个,受益人口1374户6052人(其中贫困户636户2801人);实施基础设施项目50个,计划完成通组路、产业路、入户路164.9公里,解决3580户17900余人(其中贫困户1124户5704人)产业发展、交通运输行路难问题;开展公共服务设施、雨露计划、扶贫小额信贷贴息、“巾帼行动计划”、“扶贫保”、贫困户公益岗位等项目20个,受益贫困户3544户15748人,扶贫成效显著。

二是持续有序开展乡村振兴。积极配合农业农村、林草等部门争取上级投入,有序开展乡村振兴、现代农(林)业园区建设,安排资金2569万元支持产业发展。

三是切实加强民生保障。截至目前,代缴1.61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金额404万元;代缴1.7326万困难群众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金额173.26万元;安排困难群众价格临时补贴1696.06万元。

四是建章立制,加大盘活力度。在存量资金季报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存量资金管理,实行动态清理和盘活机制。截至11月底,收回存量资金11156.47万元,按原用途保留3034.49万元,统筹使用8121.98万元。

五是扎实有效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进一步提升评价广度、深度和质量,充分挖掘资金使用的最佳效益、最大潜能。2020年选取支出绩效评价项目77个,项目支出绩效评价资金总额5.258亿元。

六是全力推动PPP项目。继续实施教育均衡发展基础设施建设PPP项目(第一期)项目。同时,推动黑水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及乡村振兴(PPP)项目(第一期)规划,争取今年进入财政部PPP项目库,全力争取明年动工实施。

七是及时兑付惠民惠农补贴。2020年1-11月通过“一卡通”发放监管系统,发放惠民惠农财政补贴共41项,发放金额12915.90万元,占到位资金的92.45%。

八是圆满完成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按照省州关于开展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要求,由财政局牵头,协调组织部、档案馆和城南城北社区等部门,于10月底圆满完成15户国有企业560名退休人员(其中:82名退休党员)的总体移交和接收任务。

九是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组织对县属国有企业进行全面清理,分类制定我县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总体规划,提出理顺国有企业监管体制,深化国有企业专项发展具体方案;整合重组农文旅司、南丝路集团和银鸿丝业,改革工作有序推进;投资设立金沙建设投资公司,公司运行良好,已实现利润总额721万元;投资设立宁兴人力资源公司和众诚保安公司,深挖行业发展潜力。

十是严格执行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截至2020年11月,我县公务卡刷卡消费达到1955万元,同比增加526万元,增长36.81%。增长额及增长率均属全州前列。

(三)存在的问题及短板

一是财政支出规模小,财政保障水平低。我县财政一般预算支出规模2016-2018年均为15亿元左右,2019年提高到17亿元;但仍是全州倒数第一,且是全州唯一一个低于20亿元的县。由于支出规模小,县级可用财力非常有限,2020年预计全县可用财力11.94亿元,其中“三保”支出占据了10.51亿元,可用于发展的资金非常少。

二是财政增收乏力。我县的蚕桑、烤烟发展等支柱产业已到达极限,新的稳定的财源未建立,亟需补充。

三是国有企业规模小,融资还本付息压力大,资产分布零散,经营业务单一,参与市场竞争能力差。1-9月增亏企业6户,盈转亏企业2户;减少盈利企业6户;银鸿丝业全年累计借款35615万元,支付利息1544万元难度大。

四是国库对外借款20630万元,全部借给国资公司用于发展县域经济或基础设施建设,短期内无法消化。

五是自2019年四季度以来,400万以下工程纳入政府采购致使我县政府采购工作量剧增,同时采购机构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更是加大政府采购监管工作的难度。

六是上级部门安排工作和下达资金时要求地方财政安排或配套资金,导致地方财政压力过大。

二、2021年工作计划

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减税降费”各项政策,紧紧围绕收入目标任务,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税收征管,努力挖掘增收潜力,严格依法征收;进一步加强非税收入管理,确保非税收入及时收缴入库,努力实现财政收入稳定增长,预计2021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2020年增长6%。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加快支出进度,在确保项目质量的前提下,切实加快项目开工建设和在建项目实施进度,形成更多实物工程量和资金支出量;严格实行直接支付制度,推动财政资金直接惠企利民,保证财政支出稳步推进,确保全年财政工作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一)具体举措

一是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财政政策体系,围绕县委县政府各项决策部署,聚焦重点区域和重大项目,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同时,指导、督促各预算单位提高项目预算执行率,对前期规划不实、资金对接不精准、实施有困难的扶贫项目,县财政将调剂闲置项目资金用于其他建设进度快、资金需求急的项目。

二是继续推进脱贫攻坚巩固提升,抢抓贫困县2020年全面脱贫摘帽契机,协助扶贫、民宗等扶贫主管部门,积极争取上级加大扶贫投入,创新扶贫机制,扶持优势特色产业,加大产业扶贫力度。

三是认真分析研判乡村振兴各项工作,以盘活农村集体土地为基础,围绕现代农(林)业园区建设,支持创建省级、国家级园区,积极争取上级投入,助推乡村振兴。

四是加大政府性资产清查评估力度,做大做强国资公司,力争新增资产20亿以上,增强国资担保能力,为社会发展奠定投融资基础。

五是加大投融资力度,加强与金融机构沟通协调,促进中学分校区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城市建设和康养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六是加快推进黑水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及乡村振兴(PPP)项目(第一期)实施,力争年内进入财政部PPP项目库,2021年3月前挂网招标。

七是精研政策争取项目。重视政策分析研究,细化完善项目储备,加强中央、省、州政策的收集研究,找准新出台的政策对号入座,抓住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点,围绕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引导等领域包装一批有规模、上档次、后劲足的上报项目,力争更多项目列入上级扶持范围。

八是积极对接争取资金。最大力度争取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事业、“三农”、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垃圾处理体系建设、城市建设、农田水利建设等专项资金支持,保障建设项目顺利实施。

九是积极支持烤烟、蚕桑主要支柱产业发展,稳步转变财政支持发展方式,大力提效积极的财政政策,认真落实国家、省州更大规模减税、更明显降费政策,抓好财政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体经济、民营经济发展等各项政策落实落地,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十是牢固树立“过紧日子、过好日子”思想,严格遵照“六保”“六稳”的保障序列安排预算支出,足额预算各项民生和政策性支出,增加对脱贫攻坚、民生、“三农”、科技创新、生态环保等领域的投入,坚决压减一般性支出,严控“三公”经费增长。

篇(2)

1、截止今年6月,全县重点工业企业47家,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32942万元,同比增长38.68%,占年度目标任务8亿元的41.18%。其中,规模以上14家,工业产值17933万元,同比增长39.25%,占年度目标任务5亿元的35.87%,规模以下工业产值15009万元,同比增长3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利润总额442万元,占年度任务目标的73.67%。

2、完成乡镇企业总收入38800万元,同比增长33.78%,占年度目标任务7.2亿元的53.89%,其中完成乡镇企业工业总产值34050万元,同比增长14%,占年度目标任务5.6亿元的60.8%。

3、开工建设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3个,完成年度任务目标的100%。完成了1个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企业的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占全年任务目标3个的33.33%。

4、上半年基本完成1家企业的改制,占年度完成四家企业改制任务目标的25%,其余三家企业的改制正在进行中。

5、商务行业管理有序开展,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654万元,同比增长14.45%,占年度任务目标的44.12%。定点屠宰、酒类流通、成品油等行业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加大行业执法力度,1-6月累查处违法案件18起,开展商务部新出台的《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管理办法》等法规的宣传和贯彻工作,深入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工作,商务部审核通过我县承办企业1个,完成了80个“农家店”的申报工作。

6、扎实开展作风效能建设和“城乡清洁工程”工作,认真抓好安全生产,较好地完成了计划生育、甘蔗生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医疗合作以及扶贫开发等各项工作任务。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工业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工业园区部分企业的土地产权证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投资环境有待改善,原矿外流仍然十分严重,煤、电、运问题依然严峻。另外,工业园区管理机构人员尚未配齐,没有必备办公设备和工作用车,事多人少,工作压力非常之大,工作效率难以提高。

2、企业改制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经贸局20*年度三个文明建设目标管理责任状规定,年内完成农机厂、民族保健酒厂、化工厂、五金公司等4个企业的改制。上半年基本完成了县农机厂改制的基础工作,其余三家企业改制的基础工作正在进行中。主要问题是:

(1)民族保健酒厂和化工厂20*年因城市建设需要,拆除了部分厂房并拍卖了设备后,全面停产,土地已规划设计成商住用地挂拍,且购地人已交了部分购地款,还与国土部门签订了协议,不愿退地,情况变得非常复杂,职工的思想混乱,改制成本缺口数额巨大,特别是保健酒厂没有厂长,群龙无首,工作无人带头,化工厂因没有工资发放,企业改制工作组的同志不愿开展工作,因此两厂的改制工作陷入了困境。

(2)五金公司的职工普遍反映置换国企职工身份的经济补偿金标准太低,不愿接受。

(3)国有企业改制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系统工程,不仅关乎职工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诸多部门的利益,需要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才能完成,但目前全县的国企改制工作只是经贸局的两三个干部在具体抓,不仅势单力薄,而且方方面面的工作难以协调,工作非常被动。

3、当前我局急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第一、部门关系亟待理顺。根据巴发[20*]51号文和自治县编委文件,20*年月将原乡镇企业管理局和二轻局的职能划入经贸局,同时将县商业行业管理办公室的职能并入经贸局,并规定在经贸局挂县中小企业局牌子,但到目前为止,中小企业局的牌子尚未挂起来,领导职数和人员岗位设置也没有得到落实,不利于相关工作的开展,所以下一步应着手解决中小企业局挂牌问题,并确定相关负责人和工作人员。

县商业行业管理办公室的职能并入经贸局后,虽然形式上机构变得精简和统一,但实际却不利于工作的开展,存在诸多不便和问题;目前,商业行业管理?办公室仍是正科级单位,历任领导一直都由县人民政府直接任命,业务工作、人员编制、经费形式、单位财务和办公场所至今仍维持独立性,具备独立法人资格,业务和职能往上与河池市商务局、自治区商务厅和国家商务部对应,但因20*年职能与经贸局合并后,增加了商务相关工作上传下达的环节,行政效能反而降低了,极不适应当前商务工作强势发展的要求,为此要求党委政府在下阶段开展的理顺部门职能关系工作中,尽快将商务相关职能划回商业行业管理办公室,建议成立自治县商务局,以便与自治区和河池市的作法对应。

20*年二轻局的职能划入经贸局后,二轻联社便处于有机构名称,无人员办公,不具备法人资格的现状,这是不利于我县二轻行业工作持续发展的。从中央、自治区到河池市,长期都是轻工局与二轻联社合署办公,政社合一,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目前河池市除*县之外的其它兄弟县(市)均保留二轻联社机构,属政府直属事业单位,财政全额拨款,具有法人资格。这几年来,从中华全国总社到自治区二轻联社都强调加强各级二轻联社的建设,确保法人资格。因此,要求党委政府参照区、市其它地方的做法,给予我县二轻联社定性定编,确定法人资格和经费保障,以推动我县二轻行业的发展。

第二、编制少,经费缺。一是我局编制18人,实际职工24名,由于工作涉及面广,导致精力分散,工作人员压力大;二是办公经费缺乏,除了财政拨款再无其它经费来源,今年安排给我局的办公经费预算过少,无法满足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三是人才缺乏,特别是年青专业人才断档,我局40岁以上职工占了绝大部分,40岁以下的仅4人,但受编制限制,无法引进人才;四是我局只有小车一辆,人员多,很难维持正常运转。

三、下半年工作目标和计划

根据《自治县经贸局20*年度三个文明建设目标管理责任状》,20*年计划全县工业总产值80000万元,同比增长2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50000万元,同比增长30%;完成乡镇企业总收入72000万元,同比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600万元;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800万元。完成国有企业改革目标,完成好各项业务工作和农村工作。为实现上述主要任务目标,下半年我局的计划采取如下工作措施:

1、加强对企业的指导和协调,保持今年上半年良好的发展态势。着手解决企业生产过程中急需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为企业壮大发展营造良好的周边环境,尤其要抓好全县1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确保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5亿元的年度任务。

2、加大对工业园区的投入,完善各项基础设施,采取措施改善投资环境。做好各企业的土地证问题,进一步明确工业园区管理职能,尽快充实园区管理机构工作人员,以加强园区日常运行的管理。

3、指导企业利用好下半年电力供应比较充足的有利条件,充分用足产能,将上半年部分企业因水电紧缺受到的损失补回来。

4、继续抓好招商引资工作,协调落实有关优惠政策,引进更多企业到我县投资办厂,力争在建的工业项目尽早建成投产,努力为计划新建的项目创造有利条件,争取早日开工建设,大力支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重点抓好以下几个规模较大的在建和新建项目:金石公司年产2万吨硅锰合金技术改造项目,金马金属材料厂年产8000吨氟钛酸盐技改项目,丰达酒精有限公司环保技改项目,丰浩公司日榨5000吨扩建项目,百合有限责任公司年产5万吨高钛渣项目,*兴安方解石厂年产15万产超细碳酸钙粉项目。

5、做好企业改革工作。充实国有企业改制队伍,提高工作效率,抓住重点,集中突破难点,努力完成全年改制工作任务。

①建议从相关部门抽调精兵强将组成强大的国有企业改制工作专业队伍,在县领导的统一指挥下,进驻企业扎实开展工作,工作中碰到什么难题工作队员现场办公,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加以突破。

②建议加强全县国企改制资金的收支管理力度,凡应进入企改资金专户的资金,一律进入,并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以确保职工安置费用和债务清偿资金的按时兑现。

③建议对应上级部门的职能配置,将国资委的国有企业改制工作职能,对应地划归县发改局或财政局,以便于理顺部门关系,提高工作效能。

④建议县委、政府充分利用“4050”工程和其它就业渠道,多安排目前改制企业的下岗职工就业,为有效地推进企业改制工作创造条件。

篇(3)

全国青联委员,第四届中国青年丰田环境保护奖获得者,2007年甘肃省科普工作先进个人,2009年《时代周刊》环保英雄,2010年度“绿手帕”大奖获得者……在与“绿驼铃”一同奋斗的岁月里,29岁的合肥小伙子一路披荆斩棘,实现了他的自我蜕变。

难以承受的打击

尽管很多人在劝阻,2007年,赵中还是辞去了中科院兰州近代物理研究所稳定而安逸的工作,继续他一手创办的环保组织“绿驼铃”。

“你以后会不会后悔?”亲朋们话到嘴边,欲言又止。最初一起创立“绿驼铃”的志同道合者,都已选择离开。而且“绿驼铃”从成立之初即采取与大学生志愿者合作的模式,成员因此很不稳定――最短的只工作一天,大多数志愿者也仅坚持三五个月,最少的时候这个团队只有赵中一个“光杆司令”。对于这个甘肃地区第一家民间环保组织能维持多久,大家心里都是问号。

但这些疑问都无法停止赵中的脚步,2007年11月,“绿驼铃”在民间组织管理局注册完毕,从民间志愿者组织正式成为NGO环保社团法人,赵中有了新的身份――绿驼铃环境发展中心主任。

没有人知道赵中对于未来具体如何打算的,但所有人都知道他做出决定是顶着多大的压力。2006年夏,“绿驼铃”组织大学生到甘肃南部的甘南玛曲进行湿地考察。考察过程中发生了意外,一名大学生溺水身亡。溺水大学生的家长将赵中个人告上法庭,直至2007年初,溺水学生家长决定撤诉,选择庭外和解。正是这场事故,坚定了赵中辞去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环保事业的决心:“事故之后,我觉得凡事都需要亲力亲为才放心。”

他对这场突如其来的打击至今难忘。当时,赵中正在兰州开会,他并没有亲自参与这次活动。“我突然接到了一个电话,一个志愿者跟我说,他们在黄河边,有一个学生不见了。在已经确定了这个学生没有生还可能的前提下,紧接着一件事就是通知他的家长……”

拿着手机,赵中犹豫了半个小时,一直没有勇气按出拨号键。好不容易鼓足了勇气,电话打了出去,接电话的是溺水学生的母亲。听到“喂”的一声,他觉得整个人精神都快崩溃了。

“我当年24岁,这种打击已经超出了我这样一个年龄的承受。”赵中没有想到有一天还要面对良心和信念的拷问――“做环保出了人命”。2004年他投身环保事业时,初衷很简单,就是“做事情”和“快乐”。

喜欢户外运动的新生代环保人

赵中还在大学读书时,只是一名户外运动和自然的爱好者,他热爱登山攀岩、热爱背包出行,他所做的和环保相关的事情,只是在每次户外活动和体验自然的过程中关心环境,并尽可能不去破坏环境。2004年毕业后赵中来到兰州任职,认识了一批同样关心环境的青年和高校环保社团的成员。“于是我们坐在一起,商讨做一些活动”。他和几个高校的环保社团负责人商议,先以高校校园为突破口,联络环保人士,于是甘肃第一个民间环保组织就在这块土地上扎根了。

这个以网络为阵地的环保社团联盟被赋予了一个略带诗意的名字――“绿驼铃”,同许多环保组织一样,赵中他们选择了“绿”字头,用“驼铃”表明所在地域的特征。

当时“绿驼铃”的成员,除赵中和几个发起者外,主要是兰州各高校的学生,甘肃各大学的学生社团也以整体的身份加入“绿驼铃”。当年的“绿驼铃”的工作总结中是这样定义自己的:作为甘肃地区惟一的民间环保组织,她以甘肃地区高校已有的环保类组织为有生力量。

除了带领当地高校志愿者定期参加登山、观鸟、植树、回收电池等环保活动,“绿驼铃”还负责中小学环境教育、生态考察,宣传环保理念。2005年1月,赵中带一批志愿者到“人沙争地”愈演愈烈的甘肃民勤县讲授环保课,并通过调查研究,以荒漠化为主线编写了一本3.6万字的乡土环保教材。

随着影响的扩大,绿驼铃也在一步步转变,从一个为大学生服务的组织变成一个有一定独立性的社会团体。2007年5月,“绿驼铃”定期组织志愿者们徒步考察了黄河南岸沿线。志愿者范围扩大了,有老师、学生、民间组织人士,也有工人、技术员等,年龄最大的68岁,最小的不过8岁。2007年7月,为了绘制兰州第一份绿地图,“绿驼铃”200余名志愿者累计用时3个月,徒步走访了兰州市东岗雁儿湾至西固和安宁交界的西沙大桥的黄河两岸,对黄河沿岸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以及相关地理文化调查。

2007年10月,“绿驼铃”在甘肃省民间组织管理局登记注册,业务主管单位为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业务范围是开展绿色论坛和环境保护宣传活动,组织环境保护方面的培训、研讨、交流和咨询活动。赵中说,“绿驼铃”工作的重点不再限于带领大家到黄河边上捡垃圾了。

“时代”眼中的环保英雄

2006年8月,赵中在一次环境沙龙上结识了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了解到他所创立的“中国水污染地图”数据库。“那时,我正对机构的未来和自身的定位感到迷茫,除了环境宣传教育和生态考察,也不知道环保还能做些什么。”

那是赵中第一次获悉,中国拥有首个水污染工艺数据库“中国水污染地图”。“甘肃位于黄河的上游,若是能让当地的污染企业现形,让公众的舆论监督迫使其改变污染状态,那正是再好不过的事。”从那以后,赵中开始浏览甘肃环保局等政府机关公布的环境公报,一旦发现有关污染企业的信息,他便收集记录下来,并去实地勘察,拍摄下照片取证定位,再把确实的信息传到“水污染地图”上,地图中90%的甘肃污染企业都是赵中发现并调查取证的。

2007年初,“绿驼铃”监控到中央电视台播放的一则消息:在甘肃天水市,世界知名品牌嘉士伯的一家合资企业,正在污染着当地环境,甚至威胁水源地。当年5月,赵中带着志愿者赶赴天水,实地调查证实了“那家啤酒厂是当地唯一一家没有任何污水处理设施的企业。”在中国水污染地图曝光后,“绿驼铃”和马军一同找到该啤酒厂的控股方之一嘉士伯,三方做了长达一年的深入沟通,最终企业安装了污水处理系统,并主动联系他们。两家环保机构一同对嘉士伯进行了“第三方审核”,并提出完善建议。

正是“绿驼铃”对甘肃污染企业的监督,引起美国《时代》周刊的注意。2009年10月,《时代》评选年度“环保英雄”,赵中与美国能源部部长朱棣文、好莱坞明星卡梅隆•迪亚兹等一同入选。 评价写道:“他是污染的监督者,号召环保志愿者在甘肃各地寻找把垃圾和有毒物质倒进河川的工厂,公布在‘中国水污染地图’上,并引起跨国企业的注意。”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美国国家广播电台等都找到赵中,要求做采访,但赵中不为所动,“我只是一不小心被媒体发现了。”

让环保扎根农村

2008年后,赵中成了专职环保工作者,“我可以撒开欢自由地到处跑了”。此前,赵中和他的绿驼铃环保组织一直活跃在城市里。做过“绿地图”、“绿色出行”,也培训了许多志愿者,但他总是缺乏一种踏实的感觉:培训志愿者、组织绿色出行,究竟在多大程度上造成了改变?我能不能做到更多?

赵中这些年带领志愿者四处调查时发现,与城市相比,农村的污染更隐蔽。甘肃一些较贫困、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环境问题与农民生计问题一样突出,能不能把保护环境与扶贫有效地结合?这条路没有人走过,他需要自己投入、摸索出一条路来。赵中制定了新的计划――到农村,到更偏远、更基层的地方去,扎实地做些具体的事情。

“绿驼铃”自此开始和农民、政府官员大量接触,开始尝试在农村开展社区发展项目:在甘肃会宁牛家河村关注土地干旱、盐碱化、农药化肥污染问题,为村民建立生态农业合作社,推广葵花等耐寒抗盐碱有机作物;在“5•12”特大地震中甘肃受灾最为严重的陇南市文县茶园村,通过推广草砖房、生态旱厕等生态建筑,减轻灾民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的压力,同时保护当地生态环境。“葵花种植与生态农业示范推广项目”获得了世界银行的资助,福特基金会也决定投资“绿驼铃”进行甘肃地震灾区生态建筑推广项目。

回顾那一年,赵中感慨良多。2008年10月,当他在北京接过世界银行“第二届中国发展市场项目”奖项时,内心充满的是忐忑和侥幸。“项目下来了,但我从没做过,该怎么做?”他咨询同时获奖的于晓刚,而于晓刚用绿色流域“拉市海项目”为例,提议他采用参与式,让社区居民参与进来,项目就不会失败。

但社区项目开展的并不轻松,要申请项目进入乡村、成立引导环境良性循环的新型合作社没说的那么简单。让乡亲们接受从大城市里来的陌生人所推广的环保概念,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赵中经常文县和会宁两头跑,兰州到文县茶园村,路上需要两天时间。每次去文县、会宁,赵中都要待上十天半个月,挨家挨户地串门,跟大家拉拉家常。“只有待的时间长了,才能了解他们的想法。”

“葵花种植与生态农业示范推广项目”的项目期一拖再拖,从计划一年做到了三年;赵中被骗过一次,换过项目点,经历了两场官司,见识了基层社会的种种书本上无法叙述的现实;“绿驼铃”的工作人员在农村社区工作中,有欢乐、接纳、认可和充实,也有误解、委屈、打击和争吵。但前景总是好的,就像赵中说的那样:“无论如何,我和‘绿驼铃’的努力正在带来一点点的改变。”

如今的赵中,身份已经有所变化:他不再担任甘肃省绿驼铃环境发展中心主任,而是转为顾问。

他淡然地微笑:“我将从具体项目的执行者转变为绿驼铃、员工、志愿者和项目背后的支持者,但我“做事情”和“快乐”的初衷,以及发自内心对自然的喜爱始终没变。”

《中华儿女》对话赵中

《中华儿女》:2011年“绿驼铃”主要开展了哪些项目?这些项目是如何确定和开展的?

赵中:2011年绿驼铃主要开展的项目包括:黄河水资源保护、生态农业与合作社、玛曲草原保护、灾后生态建筑重建以及志愿者、环保社团能力建设项目。

项目的确定过程中,绿驼铃根据自身的使命去了解当地的环境问题,在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一份项目书,再去申请资金。获得项目资金支持后便正式启动项目。

《中华儿女》:这一年你自己和“绿驼铃”的工作成果有达到预期设想的目标吗?遇到了哪些困难?

赵中:2011年绿驼铃和我的工作算是按部就班。理想和现实之间有很大的距离,我和绿驼铃的团队努力成为两者之间的摆渡者,但这并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难以克服的困难也有很多,比如项目执行期的有限和环境保护长期性之间的矛盾,政府的认可和支持等。有人说世界上最难的是两件事:从别人的口袋里拿钱,把自己的思想装到别人脑袋里。而作为民间组织很多时候正是在做这两件事,一方面希望更多的人接受和提升环境意识,另一方面从社会各界筹集资金开展公益活动。

《中华儿女》:“绿驼铃”发展至今已经有7年,经历了许多变动和考验,你认为绿驼铃维持发展的关键是什么?以后工作的重心在哪里?

赵中:支持绿驼铃发展的关键是对自然热爱的初衷一直没有改变。作为顾问,我认为绿驼铃未来的工作重心将在黄河为主线的水资源保护和青年人才的培养。绿驼铃的计划是继续做好现有项目,我个人的计划是一方面学习和提升自己,另一方面,为绿驼铃探索更多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