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小学集体备课制度大全11篇

时间:2022-08-04 12:34:35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小学集体备课制度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小学集体备课制度

篇(1)

一、组织形式:

1、以年级学科为单位进行集体备课,双周一下午放学后开始活动(集体研究课时间由本备课组商议临时决定,不要利用周一下午的集体备课时间,一个月备课组至少开展一次研究课活动)。内容主要是教材教法的研究,知识点的确定及学法指导。

2、全校以学科为单位进行集体备课,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新的教改思路,交流教学中成功的教学经验。

3、全校语文6个备课组,数学分一二年级、三年级、四五年级、六年级4个备课组,英语为1个大备课组,体育1个备课组,艺术1个备课组。

二、要求:

1、集体备课要做到时间、地点、内容及主备人四落实。

2、由备课组长组织本组教师对所备单元进行深入的教材分析,使教师能准确地把握教材的地位、重难点及教育价值,提高教师个体灵活驾驭教材的能力,并确定由主备人对本单元(或章节)进行初备。

3、以备课组为单位对主备人的备课初稿进行讨论、修订。(主备人应在一周前把所备初稿交到任课教师手中。)这一过程应该真正成为师师互动的课程,主备人介绍了设计思路以后,其他教师可以畅所欲言,肯定设计的精彩之处,同时,对有待完善之处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也可提出不同的设计方案,让大家共同品评。最后形成的教案要达到:学目标,学重点、难点和关键。本学期每个学科要建立单元评估制度

4、在集体备课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各任课教师结合各班学生和教师个人的实际情况,在备课纸旁注部分,对教案进行个性化的修改。

5、在课程教学完成后,教师要针对教学实践写出教后感(或教学反思)。教后感要有针对性,做到言之有物,客观、实际地总结教学过程中,教师教法和学生学法的成功经验和尚存的困惑和不足,对今后的教学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各备课组每月要组织一次任课教师教学反思录交流,,从而真正做到资源共享,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学校每学期在备课组推荐的基础上,组织一次教学反思录交流与展评。

6、 教师要把集体备课中研究出的结果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注意事项:

1、领导参与并检查集体备课情况,及时督促各年级各学科认真开展好集体备课工作。

篇(2)

2、各年级段均设一名备课组长,备课组长对各备课组集体备课负主要责任,起组织、指导、督促检查、记录情况作用。

3、坚持每两周一次集体备课时间,做到计划落实、课题落实、人员落实,任何人不得迟到、缺席,有特殊情况须向备课组长请假。每期的集体备课时间、地点见附表的具体安排。

4、集体备课时间须讨论两周内的教学计划和内容、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设计等,各教师在备课本上作好讨论情况记录。

5、备课组长要认真做好每次集体备课情况记录,包括备课时间、参加人员、备课内容、活动讨论意见等,单周五前上交教导处检查。

6、集体备课的具体要求:

篇(3)

从1999年起,全国高校开始大规模“扩招”,截至2006年秋季,全国各类高等学校在校生已达2300多万人,各高校在扩招后,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教学质量下滑的问题。于是2004年10月,教育部建立了每5年一轮的高校教学评估制度,旨在“以评促建、评建结合”。然而高校本身存在的问题也应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我们可以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把高校看作可替代个人自学,进行高等教育传播的企业,这样的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有问题,说明高校的生产效率出现了问题。而高校生产效率低下,很大程度是由于目前的高校产权关系不明晰造成了交易费用过高,不适应高校扩招对高校“生产”的要求而造成的。

1.科斯的交易费用理论的启发

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科斯在20世纪30年表的《企业的性质》一文中,利用交易费用的概念解释了“企业为什么出现”。他认为,企业形成的原因是通过把交易费用转移到了企业内部来减少市场的交易费用。交易费用理论给人们看待现实经济学问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如果把高校看作替代个人自学高等教育知识的企业来看,高校目前的低效率问题是不是可以从高校的交易费用偏高来找到解释呢。

2.高校的交易费用问题

科斯认为:交易费用指“度量、界定产权的费用,发现交易对象和交易价格的费用,讨价还价的费用,订立交易合约的费用,执行交易的费用,监督违约并对之制裁的费用,维护交易秩序的费用等”。华裔学者张五常认为:“交易费用可以看作是一系列制度成本,包括信息成本、谈判成本,拟定和实施契约的成本,界定和控制产权的成本,监督管理的成本和制度结构变化的成本。也就是说,包括一切不直接发生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的成本。”肯尼思·阿罗将交易费用定义为“经济制度的运行费用”。威廉姆森将交易费用比喻为物理学中的摩擦力。高校交易费用是指高校交易内外部各种交易活动所花费的费用支出。包括高校各内部组织和高校与外部组织之间的人际关系的摩擦费用,获取信息的费用及高校组织管理的费用。高校办学费用是衡量高校办学效率和效益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通过研究高校交易费用的高低能直接反映出其办学效率的高低。

花长友[1]在他文章中指出,高校的办学效率比较低,原因在于在旧的计划体制下,高校的产权制度决定了他的经费开支很高,其中对个人努力程度难以测度形成的信息不对称而带来的个人道德风险是原因之一;公有产权下高校的委托层级太多,造成对高校用人效率的不高是原因之二;第三是国家对高校的外部经济效益测度难以进行是原因之三。潘燕[2]在她的文章中谈到:高校交易成本普遍偏高。高校内部交易成本偏高表现在其管理费用太高,信息流通成本高,制度的实施、执行成本高,以及用于解决和协调人员之间的摩擦和冲突等的费用高。高校外部交易成本偏高则集中表现为用于处理好与外界各种组织、部门关系的业务、招待费用高。

3.高校交易费用偏高的原因分析

3.1高校产权制度不明晰

在我国高等教育投资体制变迁的历史过程中,始终存在国有资产产权意识不强、产权不清的问题。我国高等教育投资在1949—1979年间单一地靠政府拨款;1980—1998年采取的是财政拨款为主,社会筹资和高等教育办学机构自筹为辅;1999年后由于扩招使社会筹资和高校自筹资金超过政府财政拨款。非国有资产进人高校后,使我国公立高校产权组成发生重大变化。国有资产由于没有人格化的自然所有者,即产权所有者缺失,各级政府只是它的直接者,其产权功能大大弱化。主要表现为:国有资产严重流失,使用效率不高,外部性内在化能力大大降低,如保值、增值困难等。在这种产权制度下,公办高校实行的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委有点像公司中的董事会,大学校长类似于企业经理人。大学校长在拥有的权利和责任方面极为不对等,也就是责任大于权利,致使大学校长在学校的管理方面不敢大胆创新,唯恐责任重大。

3.2高校交易费用较大

高校交易费用主要包括教师的薪酬和管理费用。其中教师的薪酬在扩招后由于学生人数增多的规模效应而出现相对降低的情况,但管理费用可能反而会提高。这主要表现在,扩招后高校的管理层级仍然众多,学校与这些管理部门的往来费用较高,比如说:本科评估对于很多高校来说,无疑是增加了学校的交易费用,虽然本科评估本身的目的是好的。很多校长都深深感到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当中,而是将过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花费在应付各种繁琐的事务上,管理的机会成本高。此外,高校扩招后纷纷兴建新校区,以容纳新增生源,基建投入带来的金融费用和交通费用也使高校的管理费用大大增加。

3.3高校管理制度存在着制度惯性

我国的很多高校的管理制度仍然沿用着计划经济时代的制度内容,管理观念陈旧,即便是在采用了现代信息化的管理手段下,却仍然逃脱不了“靠人治”的内核。在高校产权不明晰的条件下,这种旧的制度仍然会有它存在的惯性。这必然对新制度的构建、产生和发挥形成比较顽固的影响。

4.高校提高办学效率的对策

4.1明晰我国公立高校产权,改革高校法人治理结构

高校的公立性,决定了他的产权为全民所有,政府只是全民所有者的一级,政府通过任命高校党委书记和校长的方式进行二次委托和,这中间的委托层次其实要比我们想象的还多,于是委托人对人的监督就因为监督链条太长而无法实施。解决这一问题,我认为可以在高校中实行产权结构的多元化改造,尤其是让有实力的大企业参与学校的投资,形成股东会、校董会、学校管理层相互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高校才有良好的运转基础,高校的法人性才能真正体现出来。

4.2建立切实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

在高校产权明晰有效的基础上,应建立与之对应的管理制度。主要包含:人事管理制度,人事制度要克服只能进、不能出的用人原则,同时应坚持任人唯贤的用人原则;财务制度,财务制度要实行对重大财务支出的监督和评估论证机制;教学管理制度,教学管理要形成教与学的相互评价和学校的抽查监督机制;科研管理制度,科研要形成科学的量化和质量评价机制,杜绝以次充好,低水平重复;招生就业制度,招生应形成与就业形势相联系的机制等等。总之,在产权明晰的基础上,我们应从交易费用降低的角度来建立和衡量高校的内部管理制度。

结束语

高校本科水平评估主要评价的是学校的内部管理制度,在我国公立高校产权边界模糊和委托层级较多的前提下去对这种产权制度下的内部管理制度进行评价,只能说解决了显性制度的不完善、不周密问题,而隐性制度的低效率还会继续发挥作用,而在产权明晰、法人治理结构均衡的条件下,高校的交易费用必然是相对较低的,与之相匹配的内部管理制度也会趋于完善合理。

篇(4)

    “教学叙事”即教师将自己的某节“课堂教学”叙述出来,使之成为一份相对完整的案例。为了让教师有话可说,学校可以配合“集体备课制度”和“公开课制度”(或称之为“研讨课制度”)。教师在课前以“集体备课”的方式提高教学设计的科学性;课后以“集体讨论”的方式发现自己的教学收获与教学遗憾,然后教师个人将自己的这节“公开课”(或称之为“研讨课”)相对完整地记录下来,使之成为一份“课堂教学实录”。我们将这个过程称为“用钢笔录像”。在我们与中小学老师的合作研究中,有教师将这个过程总结为“集体备课——集体听课——集体讨论——个人叙事”。

    但“用钢笔录像”只是教学叙事的第一个步骤,这个步骤使“教学叙事”仅仅落实为一份“课堂教学实录”。由于“课堂教学实录”很难反映教师的“反思”以及“反思”之后所引起的“教学改进”与“教学重建”,所以,我们建议教师可以“夹叙夹议”,将自己对“教育”的理解以及对这一节课某个“教学事件”的反思插入到相关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用“当时我想……”、“现在想起来……”、“如果再有机会上这一节课,我会……”等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教学改进”、“教学重建”的考虑。在我们与中小学教师的合作研究中,有教师将这种“夹叙夹议”的方式称为“插入”或“涂抹”,即教师将自己对本节课的感想“插入”到课堂教学实录中,将自己对整个教育或相关教育理念的理解“涂抹”到相关的课堂教学实录中。

    之所以强调要配合学校的“集体备课制度”和“公开课制度”,主要考虑到这两种制度有利于教师之间相互合作,而且经过集体备课和公开课之后,教师可以根据讨论中提出的新的教育理念以及讨论中所发现的教学收获与教学遗憾,更有效地反思自己的教学。

    这种“教学叙事”的方式同样适合于学校的德育工作、管理工作,可分别称之为“德育叙事”、“管理叙事”。比如教师可以将班级管理中发生的某些学生生活事件叙述出来,使之成为一份有教育意义的“班级管理叙事”。如果教师针对某个教育事件做一些追踪研究,那么,这种“班级管理叙事”会显得更有价值。同样,这种叙事也适应于校本的行动研究。校本的行动研究或叙事的行动研究的基本理念是:第一,“叙述”其实是一种行动方式,如果教师不行动,如果教师不改变自己的教学,教师就无话可说。第二,教师“叙述”自己的教育故事,实质是“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教师参与教育研究不只是为了发表教育论文,不是为了炫耀某种研究成果。第三,对大学研究者而言,与中小学教师合作研究,最好是“听教师讲述自己的故事”。

篇(5)

    1、主题优化。本学期的教研主题是:如何做个会听课的老师。促使教师学会听课、学会评课,能让片区的教学研讨活动真正让做课与听课的教师都有所提高。

    2、加强理论学习。要求各组员认真阅读《英语课程标准》、《英语课程标准解读》以及《区中小学教学规范》。同时加强教育书籍的阅读。推荐书目:《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新课标小学英语任务型教学设计与实例》、《感悟abcd小学英语教学创新》、《行动教育  教师在职学习的范式革新》、《非常教师——优质教学的精髓》、《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鲁子问教授编写的一套关于(中)小学英语教学方面的书籍。

    3、落实常规,加强课堂实效。重点要抓好备课和上课教学常规的落实;有效地组织好集体备课、业务学习、研讨、讲座、教材分析等活动,对照新课标,反思自己的英语课堂教学。同时,针对学区的教育现状与教育装备,研究该如何合理利用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效率。

    4、提高教师技能。每位组员积极练习教师基本工,如:三笔字,口语等,积极参加区中小学英语语音达标活动。

    5、加强教研组制度建设。

教研组制度 :

   (1)全员参与制。

   (2)一学期一次理论学习制度。每个学期由各组选出代表,对全员进行理论学习辅导。以求更新教师们的教学观念,调整教学理论的知识结构。

   (3)教案打印发放制。听课前为大家发放教案,使得大家在听课时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与记录那堂课里的情况。

   (4)评课制。在课前,每位老师发到一张《评课单》。听课结束后,给每位老师大概15分钟的时间写《评课单》。在这15分钟里,听课者要浏览听课笔记,整理自己在听课过程中所做的小结。然后再有重点地与大家进行交流自己的观点。最后由主持人汇总评课内容。每个人回家一个星期内上交评课稿。

   (5)每学期教学实践中认真做到“六个一”的学习管理制度,即每个月至少写一个教学反思,向教研组提供一个本人遇到值得探讨的问题,一个有新意的典型案例,设计一份试卷,上一节研讨课(或说课),交其他的附带作业:上课老师说课稿与上课的案例。

   (6)请假制。每周四下午的教研活动为工作时间,如有特殊情况需向学区教科研负责人请假。

 

附:

1、分组。

a组:瑶溪一小、瑶溪三小、瑶溪五小、金岙小学、黄山小学、黄石小学。

b组:瑶溪二小、上江小学、上庄小学、元庄小学、屿田小学、横街小学、状元三小

每次专题活动之前小组间进行活动。(如:开课时,个人备课——集体备课——说课——修改——片区活动)

2、活动安排:

周次

时 间

活 动 内 容

4

3.10—3.16

学区全体教师会议

1、传达区2011年上半年区小学英语科研训工作重点部署

2、贯彻小学英语教学规范

3、备课组建设策略

4、2011年上半年片区小学英语教学工作重点部署。

5—7

 

1、区级活动

2、小组活动(集体备课)

3、理论学习:如何听课、评课。

8

4.7—4.13

学区小学英语专题研讨活动

1、开课:谢琛琛(横街学校)、张丽丹(金岙小学)

2、小组讨论

3、评课

9—15

 

1、区级活动

2、撰写评课稿

3、理论学习:阅读教育累书籍并撰写读书笔记,供读书会交流。

16

6.2—6.8

读书会(学习笔记交流)

篇(6)

1.集体备课流于形式,缺乏后期检查

调查显示,92%的备课组开展过研修活动,而8%的备课组一直都没有组织过。更多的是虎头蛇尾,开学初开展一次后就杳无音讯了。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教师自身对于备课组工作的认识不够是主要原因,他们接受新的教育理念的机会少,长期的实践与理论脱节,以及现行评价体系的存在,使得他们不愿接受新理念,从而缺少专业发展的意识。集体备课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备课方式还不为广大教师从理念上真正接受。因此,缺乏个人主动意愿上的参与是集体备课低效的重要原因。

此外,空间的局限也是农村小学集体备课流于形式的重要原因。一个镇的学校多则十余所,少则五六所,特别是山区小学,相互之间跨度过大,道路不畅,这种分布造成教师难以集中。

2.集体备课制度完善,缺乏监督管理

集体备课在江苏省赣榆县已实行多年,从制度层面上看已比较完善,教育部门每学期下发相应的资料,在各种视导中进行检查。但从调查结果显示的数据看,备课组并没有向教育部门要求的方向发展,8%的备课组本学期一直都没有组织过研修活动就是最好的说明。有关的领导在检查中只查《××年级备课组》这本册子的填写,并不要求提供相关的过程性材料,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备课组“无用论”的说法。

3.集体备课形式单一,缺乏创新精神

调查显示,96份问卷中有94份选择研讨教材,有22份选择听评课,其他总共才24份。由此可以看出,江苏省赣榆县备课组研修活动形式单一。我们应该拓展思维、广开途径,让教师走出去、引进来。

从教师结构上看,农村小学教师结构老龄化,他们对于新教育理念的接受能力有限。很多老教师是从民办转正或从中师毕业的,他们总认为把学生成绩提上去就算完成任务。这种想法的存在其实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备课组工作的开展。

从备课组长来看,备课组长是备课组工作的组织者,他的组织领导能力决定了这个备课组工作状况好坏。组长要拓展集体备课的形式,不要局限于教材研讨和听评课。

二、农村小学备课组工作出路

1.完善集体备课的机制

调查发现,很多学校都制定了相应的规则,但是缺乏相应的监督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加强监管是从外部环境促进教师参加教研,而激励机制则是从内因解决问题。教育主管部门加大对过程性材料的检查,学校对备课组长的任用采用竞选的方式,从学校经费中增加备课组长的待遇。唯物辩证法的内外因理论告诉我们,只有内外兼修才能促进集体备课的良性发展。

2.加强培训与指导

在问卷调查中,很多教师反映应该加强教师培训,包括校级、镇级和更高等级的培训交流活动。目前,全县境内大多数的教师只能参加校级培训,而高等级的培训则长期由领导、骨干教师等占据。这是全县各学校的通病,有关部门应着力解决这一问题,让培训成为全体教师提高专业技能的途径。在教育现代化背景下,教师应转变观念,利用电脑、网络等高科技产品,开展优秀网络教学视频、名校课堂等学习。

3.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改善大环境

有的备课组长在调查问卷上写,开展有效的备课组教研活动对教师的教学活动具有重要作用,因而,他们也希望有效开展备课组活动。拿最平常的集体备课来说,各位教师在认真准备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于教学设计的完善以及教学重难点的把握有益无害。可有人认真组织教研活动,反而受到别的教师的讥讽。更有教师认为,备课组的活动是学校在完善材料应付上级检查。鉴于备课组的整体教研氛围,有关部门必须进行,端正教师研修意识。

篇(7)

集体备课是集中集体力量的一种合作互动,每一位教师都要成为参与者,在选择备课内容时,大家的思想一定要高度契合。集体备课没有固定的操作模式,在内容选择时也没有太多限制,什么问题需要集体讨论,出现教学个性问题如何解决等,这些都可以成为集体备课的主要内容。为提升集体备课的有效性,根据常规教学要求,集体备课要达成“四统一”,即统一内容、统一进度、统一作业、统一检测。集体备课时,教师要在统一时间展开统一讨论,讨论教学计划,要形成y一认识,甚至是每一个章节的重点难点的确定,都要达成统一。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一下,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一下,一个人就有两个或更多的思想。”这是对集体备课最为形象的描述。集体备课是集合大家智慧的学习活动,每个人都献出一个好计策,我们就能拥有更多的教法选择。小学数学教材内容的难度不大,但集体备课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样一个课例,不同教师的操作方式也是不同的,其教学效果也存在差异,这些都是集体备课需要关注的。面对同样的学生,教师的引导方式不同,其教育效果也不一样,这里面的制约因素众多,如何能够找到思维的契合点,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够达成思想接轨,这正是集体备课需要探索的内容。集体备课能够有效地促进教师的成长,我们都应该珍视这个机会。老教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可以给年轻教师更多的指导;新教师的创新意识比较强,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给老教师一些启发。大家彼此形成互补,这也是集体备课需要达成的共识。

二、创新集体备课方式,提升教师的施教品质

集体备课大多采用“集体研讨个人书写”的形式,即集体讨论备课内容,形成统一的认知,由一个人书写备课教案。其实,集体备课的形式不需要有太多的限制,有时间有机会,数学年级教研组就可以统一开展讨论活动,如果条件不允许,也可以选择其他方式。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开展集体备课,教师就可以随时随地地与同事展开讨论。例如,网络云平台建设已经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选择,利用云平台开展集体备课,对课堂教学形成的支撑力会更为丰厚。

在集体备课中,我们需要理清集体备课的目标,更要关注每一位教师的个性成长。我们面对的学生存在个体差异,特别是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群体之间的差异会更加明显,如果我们按照集体备课形成的教学共识开展教学,可能达不到我们预想的效果。这说明集体备课中还要体现个性特征。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针对特定的学生群体有特殊的教育策略,这样的教学策略,即使没有推广价值,也是重要的教学成果。因此,集体备课时,不能简单地追求形式的高度统一,还要关注个性化的成长。推动教师的专业成长不能用一个模式,创新永远是教育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三、拓宽集体备课外延,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

集体备课不只是一种教学准备形式,更是一种教学理念。新课改中,教师不仅要学会精讲精练,还要会用多媒体、白板等辅助工具。在课程选择时,教师不仅要吃透教材,还要引入校本课程,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组织教学。教师要开展多种学习活动,不断提升创新意识,在对海量信息进行优化处理的过程中,要始终站在认知的高点,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

篇(8)

东苑小学拥有一支年轻的教师队伍,他们朝气蓬勃,各个灵动个性。他们珍视童心,崇尚真爱,谈起对教育的理解,他们满怀激情;论起对课堂的灼见,他们各显真知。但每一所学校,我们不得不正视的是,如何让“锋芒毕露”的老师保持芬芒?让意见纷呈的老师趋于统一?教研就成了每一所学校必修的课题,成了统一意见、保持芬芒的老师们的阵地。

1.“憧憬”式有效教研的探索。这样的教研老师喜欢吗?这样的教研有智慧灵动吗?采用哪些方式可以让老师们发自内心喜欢教研?有哪些教研方法可以促进老师智慧生成?正是基于老师对“憧憬”教研心理规律的探索,东苑小学才会在教研活动中探索出方法充满情趣,过程充满激励,探究充满本真的“有效教研”。

东苑小学的“憧憬”式有效教研是教学管理层时时关注、层层思考的问题。他们会提前对每一学期、每一时期的教研作出总体规划,把握教研的总体方向和目标。但教研活动的推陈出新,教研活动的形式确定创新并不来自管理者,而是来自学校的教学骨干――各科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每学期开学前教师上班的第一天,东苑小学必将召开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会议。教研会议的中心议题就是教研计划的制定。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和教务处先向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传达学校的教科研工作精神和总体纲要,然后由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确定本学期的教研活动议题,倡议拟开展的教研活动和形式。群策群力,教研形式就不断创新,好点子就纷纷亮相:课堂是流淌的艺术,海报是凝固的艺术,一幅幅浓缩了课堂教学精华的教研海报首次出现在东苑的校园,勾起了人们对教研活动的多少期待与向往;课堂连续剧将是怎样的呢?两位老师演绎同一内容不同的课堂,还得讲解不同课堂所支撑的理念和课堂模式,但堂下的老师往往有不同的观点、不同的见解,于是乎衍生出了同一内容下的第三种、第四种课堂,教师们非常惬意;群舌会战的“辩课”赛;灵活便捷的QQ群问鼎教学金点……东苑小学的教研活动层出不穷,充满创新,充满希冀。

2.常规性有效教研的落实。东苑小学在开展创新教研的同时,落实常规化教研。学校制定有《东苑小学教学管理常规》、《东苑小学校本教研制度》、《东苑小学课题管理方法》、《东苑小学青蓝工程管理条例》等等制度。学校采取了分科监督、领导深入、组长把关、任务驱动、档案记载、及时评价、周报月总、成果展示、利益挂钩等一系列可操作的措施,为常规教研真正落到实处提供保障。这些做法很好确保了教研活动的规范性,推动教研活动的正常化系列化开展。说课、现场评课、课件制作、普通话、计算机、三字一画等教学基本功东苑小学的老师们磨练了一年又一年。 “青年教师读书会”、“实战式教学演练”、“教学质量分析会”已成为学校校本教研的特色常规教研活动。

创新的教研活动,激发了老师们教研热情,触动了一个又一个的教学灵感,焕发出勃勃教研生机,赢来了课堂改革的永远春天。

二、创新备课机制,勾勒理想课堂

备课是教学的基本环节,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首要途径。抓好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教学品质的有效方法,是实现轻负高质的基石。虽然校本教研形式丰富多样,但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学校以备课为抓手,在备课中清晰“魅力课堂”的目标,在备课中设计“轻负高质”的方案,在备课中检测“高效课堂”的效果。

1.“三次”备课制度――挖掘备课深度。学校实施“三次备课”制度。第一次备课在不看任何参考书与现成教案的前提下,完全按个人的见解写出初案;第二次备课在广泛借鉴他人设计和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再次修改方案,使教案有亮点特色;第三次备课,反思上课的得失后,发现教案的可行性和不足,再次“备课”,完善教案。

学校集体备课定时间、定地点、定主题、定中心发言人,确保活动开展规范化。集体备课时主讲老师提出自己建构的系统化、立体化的知识体系,供老师评议参考。每堂课预设怎样上,重点是什么,难点怎样突破,备课老师讲述着自己心目中的“理想课堂”,同年级老师用心倾听,不停补充,深挖细耕,观点共鸣,资源共享,把课磨透磨精。在共案基础上,教师们再根据自身特点,演绎出个性化教案。不带教材,不带教本也能上出一节节精彩的课堂,就算把课备到家了。

2.“跨学科”备课――拓展备课视野。上学期始,学校尝试跨学科大型集体备课示范引领活动,全校老师集体在同一时间内统一参与某一学科的集体备课活动。语文老师说,写作无差生,就像各位数学老师说的,作文教学应从阅读习惯培养开始,让孩子们看大量课外书,学会敢想、敢说、敢写。学科老师跳出了本学科的“禁锢”,开放性的交流让不同学科老师擦出教育的智慧火花,博览众长,变大家的智慧为自己的智慧。

我们通过几年的探索,按照“独立备课、集体研讨 、资源共享、课后反思”的要求,实行“跨学科、滚动式、盲打评价”的电子教案+PPT备课方式,确保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思考教材,研究学生,研究课堂,使备课更具实效,为课堂的高效教学提供了切实保障,达到教学有法,学习得法,真正实现“轻负担高质量”的教学目标。

三、创新管理模式,演绎高效课堂

篇(9)

二、工作目标

1、加强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的建设,加强理论学习,努力提高每位教师的自身素质与教学技能。

2、继续学习和贯彻新课程理念,努力搞好教学研究、教学指导、教学服务等日常研究工作并把工作做细做实。

4、开展英语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英语交际能力。

3、搞好英语教研组的建设,努力使英语教研组成为一支团结合作、勇于创新、充满生机的教研组。

三、主要工作

1、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学观念

继续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英语课程标准》等专著,并其中的理念来指导平时的课堂教学,努力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和方法。

2、抓实教学常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进一步抓好“教学常规”的学习和实施工作,组织本教研组成员学习常规,学习校内外先进典型,加强检查督促,使学习常规,实施常规成为全体教师的自觉行动。重点要抓好备课和上课教学常规的落实;充分发挥教研组作用,有效地组织好集体备课、业务学习、研讨、讲座、教材分析等活动,对照新课标,反思自己的英语课堂教学。本学期继续开展“滚动式”上课的教研活动(2次),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

集体备课是发挥群体优势,提高备课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落实教学常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必要措施。为此,教研组要定期组织集体备课,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实效。备课组要集体备课,研究教学内容,研究学生、进度,研究教学方法,教学安排及教学资料要一致。每次教研活动要定负责人,定活动主题,不走形式,不敷衍了事,切实解决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不断完善教学。

3、以英语周活动为平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本学期将开展校第一届英语周,我们英语将开展一系列的活动。课外英语活动是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有利于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各种适合学生语言水平和年龄特点的课外活动,可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参与意识,培养兴趣。本学期主要展开以下活动:

(1)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站,在校园开展英语小广播,以此来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师生共同布置英语走廊或英语角,尽量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英语风采的机会。

(3)开展系列活动:英语歌曲比赛、英语画报和英语手抄报比赛、讲英语故事比赛等。

附:小学英语组教研活动安排表

    “滚动式”上课安排表

     沙城一小第一届英语周活动方案

2011-2-20

制定人:项蓉蓉

沙城一小小学英语组教研活动安排表

周次

时 间

活 动 内 容

1

2.11—2.17

预备周

2

2.18—2.24

通读教材,制定英语教学计划、初期英语教研组会议、区“小学学科学习质量评价、作业与批改”主题征集活动

3

2.25—3.2

区小学英语新课程培训 、区教科研论文评比

4

3.3—3.9

区小学英语教研组长培训活动、布置英语走廊和英语角

5

3.10—3.16

教学抽查、组内理论学习

6

3.17—3.23

进行“滚动式”教学活动

7

3.24—3.30

市农村小学教学规范“质量测评”、“作业布置与批改”专题培训研讨活动

8

3.31—4.6

区小学英语骨干教师研修活动、组内教学教育理论学习

9

4.7—4.13

准备期中考复习、市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专题研讨会

10

4.14—4.20

组织期中考、区小学英语教师教学规范“质量测评”、“作业布置与批改”专题培训研讨活动

11

4.21—4.27

区小学英语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 集体备课

期中考试后做好试卷分析工作

12

4.28—5.4

进行“滚动式”教学活动

国庆节

13

5.5—5.11

区小学科“教学规范达标”专题调研

区小学英语学科现场“命题”评比

14

5.12—5.18

校英语周活动、教学教育理论学习、市小学英语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

区小学英语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培训活动

15

5.19—5.25

区农村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专题研讨活动

16

5.26—6.1

组内教学教育理论学习

市小学新课程现场“命题”评比

17

6.2—6.8

市首批农村小学“四项教学规范达标”活动验收

18

6.9—6.15

区小学英语优秀教学案例征集评比活动

19

6.16—6.22

市小学新课程学习质量专题调研

区小学英语口语考查

20

6.23—6.29

准备期末复习、市小学英语优秀教学案例征集评比活动

区期末教学质量监控

篇(10)

大家好!

今天,我和大家交流的话题是《以教育科研引领学校管理特色》。

一、管理特色的确立

(一)背景

XX年以前,洼子店中学只有9个教学班,学生不足400人。教学条件简陋,师资力量薄弱。主要表现为师资结构不合理,严重缺科;教师教育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水平更是参差不齐;课堂沉闷,效率低下。布局调整合校后,优秀学苗仍然流失严重。如XX年暑假招生,本镇前100名只留下3人。教学条件、师资力量、学苗素质严重制约着学校的课堂教学质量。

(二)确立

面对残酷的办学现实,如何改善教学条件,提升师资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已经成为学校迫在眉睫的重要课题。我校领导班子反复酝酿,充分论证,明确提出了科研兴校的战略方针—— “以教育科研引领学校管理特色”。决定通过发展信息技术教育来改善教学条件,并与集体备课相结合,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构建有效课堂,以此来达到吸引学生、留住学生、发展学生的目的。

二、管理特色的研究

(一)、明确目标,规范管理

学校制订了《教育科研发展规划》,建立了教科研管理制度和教科研成果奖励机制,明确了教科研工作的重点和主要策略、措施。确立了教育科研中心课题《加强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和《集体备课管理评价策略研究》,并加强对各级各类课题的规划和整合,形成了一个以中心课题为统率,由分部主课题和教师子课题组成的课题群,使教科研工作规范化、系统化。承担的河北省电教馆“十一五”规划课题《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研究》和承德市“十一五”规划课题《集体备课管理评价策略研究》,带动了中心课题研究向纵深发展。课题研究过程中多次请教研室和电教站领导进行专业指导,学校的教科研氛围日益浓厚,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二)、发展信息技术教育,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1、加强信息技术装备建设,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

自XX年开始,学校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先后投入127余万元,购置了较为先进的信息技术设备。现已装备语音教室1个、多媒体网络教室1个、多功能演播厅1个、学生计算机教室3个。共有台式电脑130台,笔记本电脑50台,移动多媒体2台,电子白板2块。专任教师实现了人手一机,24个教学班全部装备了多媒体,实现了“班班通”。建立了完善的校园网,网点覆盖每间教学、办公用房。并装备了分布校园各个角落多达30个音区的广播设备系统。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学校不断提高教学资源建设水平,我校享有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和河北省远程教育资源,并先后投入20万余元,购买了足够的电子课程资源和大批教学软件,并建立了学校教学资源库。

技术装备的不断投入和更新,全面改善了教学条件,满足了日常教学需要,更为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2、强化信息技术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我校注重强化教师群体的信息技术培训,努力建设一支与现代教育技术同步发展的教师队伍。XX年,作为一所农村学校的教师,懂信息技术者寥寥无几。学校就邀请电教站领导和老师,利用寒暑假多次从教育教学观念引导,从使用技术进行指导。同时,我校强化教师树立网上学习的观念,并通过专题讨论、现场观摩、案例分析、课件制作和各种竞赛活动,使教师在相互交流中提高,在实践探索中成长。目前,我校教师都能自制课件,都能熟练使用、乐于使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能力、网络教研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使教师向现代化、信息化、科研型转化。今年开学,我校所有专任教师又开通了教育博客空间,以此作为专业化发展平台。

(三)、加强集体备课研究,促进有效课堂构建

几年来,我校在教研室的指导下一直致力于《集体备课管理评价策略研究》,走研究、实践实践、反思反思、再研究的科研之路,促进了有效课堂的构建。

1、建立了科学的集体备课制度。

篇(11)

我校集体备课于2007年9月正式启动,虽然起步比较晚,但自实行集体备课以来,我们注重学习、反思,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得到了上级有关领导的肯定。特别是2011年4月,我县全面深入的推进“大胆尝试,体验互动,个性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以来,我们结合2011年版课标、课堂教学模式化基本结构等课堂教学改革精神、要求,在集体备课中深入探究教学实践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不断的改进和反思。几年的探索和实践让我们体会到:集体备课有利于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有利于教师准确的把握教学的重难点;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有利于教师“取长补短”迅速成长起来,实践证明,通过有效的集体备课,教师更新了教育观念,执教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也逐年稳中有升。

一、学期初,根据教学进度计划确定每个学科每个单元的中心发言人,制定集体备课活动计划。

对中心发言人的具体要求是:在集体备课前要深入钻研教材和课程标准,反复阅读教学参考书,把握单元的整体内容,明确内在联系,积极查找相关资料、资源,确定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设计达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教学方法,为发言做好充分准备。要求中心发言人书面提供发言稿、每单元任意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和多媒体课件,部分中心发言人还需提供一节研讨课。发言稿的撰写内容为:单元总体分析(包括本单元的前后联系、地位作用、教学内容等);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确立及突破方法(包括教学理念的定位、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编写意图、教法、学法等);分课时备课提纲;个人熟悉研读教材、教师用书后的体会、感悟等。

二、个人自备出思路。集体备课必须以个人研究为前提、为基础,因此,要求备课组成员必须在集体备课前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独立思考教法、学法,提出自己有疑问的地方。除中心发言人把所承担的备课内容备深、备透、备精,认真准备发言稿外,其余同学科年级教师也要重点研究单元的一、两课,做好发言准备(自己初步整理好发言稿)。

三、集思广益通思路。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在教学新知识的前一周分年级研讨,每单元活动一次,中心发言人发言时,要求其余教师要认真倾听,深入思考,并适时记录优点和问题。讨论交流时,首先针对中心发言人发言的内容展开讨论,即发言中的问题、含糊不清的地方及精妙之处。再次是针对其他组员发言的内容,提出不同的看法或赞同的理由。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从2011年9月份起集体备课活动时增加了以下内容:

①上课、评课、议课环节。每个单元的主备教师先试讲其详备的那个课时,年级其余教师观课,听课结束后进行评课、议课。评课、议课是把备课、课例与感悟反思形成一个有机的整合,不管是评课者还是执教者,人人都要以平等交流的方式,做到评中带学,达到“评一课、促多人、带一方”的目的,在交流中互动创生,并提升到理论层次,内化为教育理念。

②以“主题研讨”等方式来充实集体备课的内容。可以结合备课内容设置“新课程下如何搞好计算教学”、“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研讨”、“新教材下如何搞好小学数学总复习”、“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速度,使之又快又对”等等这样的主题研讨。也只有不断创新集体备课的内容及形式,才能提高教师的参与兴趣和热情,才能使集体备课有效实施,发挥其最大的作用。不管怎么说,集体研讨活动的最终目标是力求经过“争鸣”,达成共识,形成教学设计的总体框架和比较一致的教学设计实施方案。

四、博采众长写教案。在年级教师进入课堂实施教学之前,教师先要结合主备教师的试讲课进行反思,对集体备课中获取的信息进行消化、吸收,加工、重组,结合班级学生实际情况进行“二次”备课,教师在研讨深化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写出具有个性特点的课时教案并付诸实施。学校教务处将适时检查教师集体备课的成果在教学中的落实情况。

五、教后反思长经验。人总是在不断的反思中进步的。虽然集体备课以来,我们很重视反思环节,但效果一直感觉不是很好,集体研讨时,教师总想直奔主题,直接进入下一部分内容的教学研讨中。什么是反思?即对自己教育教学行为乃至教育细节的一种追问、审视、推敲、质疑、批判、肯定、否定……。为了吸取经验,总结教训,下学期开始,我们要求老师一课一反思,及时对教学中最深刻、最难忘的亮点或不足进行反思,并记录在教案本上(教案本上已设置“教后反思”栏目)。每次集体备课,首先由各位组员将其信息反馈给其他同伴,作为二次交流内容(带上教学设计本)。注重反思,是提高集体备课质量,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的有效举措,我们要重视,并加以落实。

总之,集体备课是一项极其细致且复杂的创造性活动,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虽然通过这几年的具体实践,确实让教师教学观念得到了转变,课堂教学也在悄然发生着转变,教师间取长补短、合作交流、资源共享等方面的教学研讨氛围正越来越浓,但也遇到了不少的困惑,出现了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

1.部分教师认识还是不到位,尽管学校再三强调集体备课的重要性,但有些教师仍对此认识不足,思想上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对过去的教育教学思想未能认真加以反思,而是凭着经验去进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