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盘发实训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2-10-19 23:40:40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盘发实训总结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盘发实训总结

篇(1)

当前职业院校在开展商品营销礼仪实训中,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没有统一的教材和大纲,教学方式也各不相同。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在职业院校的商品营销课程中,应该有着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从事商务礼仪教学的教师来说,应该制定一套适合自己的规范的、完整的礼仪训练教学方法,指导学生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商务营销中礼仪实训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1 构建礼仪实训教学新模式

商品营销中礼仪实训教学模式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基础礼仪实训和行业岗位礼仪实训。这两部分的实训课程的课时比例是2:1,基础课程占到整个课程的76%,岗位礼仪实训课程占到了总课程的27%。学校每天开展6个课时的教学,也就是进行两周课时的教学。商品营销中礼仪实训的考核方式是分组考核,主要考核的内容是展现基础的礼仪和专业岗位礼仪。学生之间可以相互配合,进行角色互换。学生通过抽签的方式决定考核的先后顺序,在此之前,学生应该熟悉相应的专业流程、岗位的工作内容和操作方式。在考试时应当采用规范的语言和行为,如此,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了解工作的流程和性质,一方面可以促进岗位工作者具备规范化的言行。

2 新模式教学内容和课时

商品营销中礼仪实训教学分为基础礼仪和岗位礼仪两个部分,实训教学所包含的内容有:行业形象礼仪实训、职业交往基础礼仪实训等。还有商务行业礼仪实训,这些课程内容的分配需要教师依据教学的内容而确定。实训的具体内容、教学方法和课时分配如下:

基础礼仪实训主要包括行业形象礼仪实训,其中,仪容礼仪实训4课时,主要内容是发型及职业妆,实训时需要用到化妆所用的化妆品。对于发型的塑造,首先要学会束发、盘发。化妆的主要步骤是:洗脸、护肤、底霜、扑粉、修饰眉毛、眼睫毛、眼影和腮红,最后是唇膏。仪表礼仪实训课有4课时。教学目标:在课程前,学生穿着整齐的实训服装进场。主要的实训内容是女生戴上头巾、男生打好领带。然后男生依次学会打领带,女生依次学会系丝巾。然后进行商务迎送礼仪的教学,主要有2课时,礼仪人员应该学会迎接宾客、佩戴胸花,面带微笑送走宾客。

3 行业礼仪实训模式的教学实践总结

(一)发挥教师在礼仪实训课程中的指导作用

礼仪教师的示范性很强,专业的礼仪教师应该在教学前做好充足的功课,训练自己的基本教学技巧。在组织学生进行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具备很强的组织能力,能够掌控全场。所以,礼仪教师不仅仅应该具备强大的专业技能,还应具备组织实训课堂的能力。在现代的商品营销中礼仪实训教学中,实训教学应该连续性的开展,针对不同的专业进行选择,可以开展一至两周的教学课程,通过这种密集的实训课程,让学生更快掌握基本的礼仪技巧。

(二)提升礼仪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礼仪实训课的主要目标是建立一支稳定的、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商品营销礼仪实训教学的顺利开展。在建立相应的师资队伍中应该做到:走出去。高职院校要创造相应的教学环境,投入更多的教学资金和力量,对在职礼仪教师进行职业培训,主要培训内容是教学操作能力和礼仪表现能力。比如,可以定期送教师去北京、上海、深圳等发达地区接受培训。在大城市的专业礼仪培训机构进行职业培训。促进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和增强其实践技能。

(三)更新教学观念,完善实训教学的教学环境

第一,完善相关的礼仪实训教学计划。

商品营销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因此应该更新相关的教学理念,与时俱进。不仅要重视理论教学,也要重视实践教学。首先是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商品营销和其他普通课程不同,这个课程的涉及面广泛,不仅需要学习市场营销知识,还要掌握相关的礼仪知识。

第二,优化商品营销礼仪实训教材的建设。

目前,高职高专中,商品营销的实训教材严重缺乏,教学内容设计也很不合理,教学质量也没有达到高职高专培养人才的要求。商品营销实训教材的编写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虽然有了政府政策的支持,给予参加教材编写的教学工作者一定的经济支持,但是这种普通教材的编写,并不能成为教师评定职称的标准。应该在此基础上,建立完善的教材评价机制,根据读者的反馈完成相应的教材调整。鼓励教材编写者编制出具有特色、教学效果较好的实训教材。

4 结语

在高职高专商品营销中礼仪实训教学模式中,商品营销中礼仪实训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非常重要。因此,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构建礼仪实训教学新模式,发挥教师在礼仪实训课程中的指导作用,提升礼仪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更新教学观念,完善实训教学的教学环境。同时,为了创建更好的礼仪实训教学环境,需要完善相关的礼仪实训教学计划,优化商品营销礼仪实训教材的建设。

参考文献:

篇(2)

 

一、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发展前景 

 

据网络数据表明:目前,除许多美容、化妆品公司、造型工作室招聘形象设计师外,一些职业技术学院也在大规模招聘形象设计教师。由于形象设计师是一个全新的职业,在招聘中,根据个人水平不同,薪酬弹性空间较大。目前,形象设计师服务对象主要是30岁以上的老板、中高层管理人员、模特、影视明星等高收入人群,其收费也较高。一些成熟的形象设计师,除了在本单位有几千块钱的固定月收入外,一些业余时间的兼职甚至比固定收入还多。在香港,名气一般的形象设计师的价格是一天几千到一万五千港元;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形象设计每次收费一般从1000元起价,常年的形象顾问年收费在1万元至3万元左右,一些大牌形象设计师月收入上万元。 

对于有如此发展前景的职业,目前已经有很多高职业院校看准机会开设了《人物形象设计》课程,并且已经形成比较成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在课程建设方面也已经先行一步,有很多值得借鉴和推广经验。我下面就仅从如何更好地进行人物形象课程建设,总结出一些值得推广的做法,希望能为该专业从教人员以及教育管理人员提供参考。 

 

二、专业课程建设 

 

1.以教学为中心、以课程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强化日常教学管理。构建学生、教师双向信息反馈与评估,教学观摩与教学实践相穿插。实行听课评课和教学研讨制度;改革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增加综合性实践课程;建设开放性实验室,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实行学生参赛奖励制度。 

(2)加大课程建设力度。课程设置上倡导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建立和完善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开设一定数量的自选课程,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确定以核心课程和实践课程为重点,深化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3)教材建设为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教材的建设,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调整教材。组织教师编写或参与编写具有学校和地方特色的自编教材;根据本专业属于流行专业,因此确定和选用图片类参考教材要为最新版本。 

2.建立实验室、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场所,强化动手能力。 

(1)健全实验所需的工具和材料,为学生提供实践中的物质保障 

(2)强化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根据本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对现有的教师进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训,对引进的人才要特别注意考察其实践技能。 

(3)优化实训课程,增加学生实习、见习、社会考察活动的安排,注重实效。 

(4)聘请专家到实训基地参与实践教学,共同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 

3.深化教学改革,建立 “岗位导向”的教学模式 

(1)以教学内容与岗位要求为导向。依据用人单位的岗位要求,调整化妆设计、盘发造型、舞台影视化妆和服饰搭配等核心课程的内容,使这些核心课程内容同岗位要求相对应,使学生毕业后能迅速的适应工作岗位。 

(2)加强校企合作力度,实践教学与企业实践的相通。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把企业的设计任务直接引入课堂,把工作任务和教学任务融为一体。让学生真题真做,不但可以尽早让学生熟悉实际工作内容,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 

(3)顶岗实习与就业相通,实现毕业后的岗位对接。学生经过校内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培训,在大三下学期可带着毕业设计任务,进入相关企业顶岗实习。让学生以试用人员的身份在企业中完成毕业任务,而企业则在毕业生完成实际任务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全方位考核,经过双向选择实现毕业后的岗位对接。 

(4)利用网站平台,建立共享型资源库。 

最大化地利用网络,由学院建立网站,把教学课件、教学录像、师生优秀作业、考证试题、最新资讯、赛事情况等相关文字、图片、视频等上传至网络。给学生和老师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平台。 

4. 建设一支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造型实践技能强的“双师型”教师团队。 

(1)引进一定数量的兼职教师,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一定理论水平的企业精英进入学校,参与实践教学。 

(2)加大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分批选派现有专职教师进入相关企业,通过实际工作和研究,提高教师的职业技能,使教师逐步成长为造型实操能手。 

(3)积极引导与鼓励教师考取相关专业资格证书和职业证书,鼓励和支持教师提升学历和职称。 

 

三、结语 

 

人物形象设计课程建设涉及面较广,无奈篇幅有限,本文仅从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场所的建设、教学模式、教师队伍建设等几方面进行总结性陈述,希望能为同行们提供一点参考素材。虽然我国的形象设计业与国外相比起步晚,但目前来看市场需求量较大,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自身形象的塑造也会提出更高要求,因此形象设计这个专业,未来50年在各大城市都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希望同行们能够共同努力提出更好的课程建设意见,为这个行业培养出更优秀的设计人才。 

 

篇(3)

机房内由计算机、网线、交换机等设备组成的局域网,故障主要集中在交换机设备本身、交换机端口与RJ-45水晶头接触不良、RJ-45水晶头与网线之间接触不良、交换机信息转发延迟等,此类故障的维护,除了水晶头制作质量外,应注重交换机防尘、除尘,因为网线、交换机及附件损坏,需要厂家专业人员维修,或者购买新设备。

在机房局域网的日常维护中,经常使用到硬盘保护卡,发挥类似Intel提出的Execute Disable Bit技术功能,实现对硬盘数据的保护、防止误操作、人为破坏和病毒的侵入。当局域网出现大面积计算机故障时,使用GHOST软件进行硬盘对拷,或者是对裸机进行逐个软件安装,并运用硬盘保护卡的在线拷贝、增量传输、断点续传、自动分配IP等功能,实现机房整体管理和维护。

二、计算机常见故障及原因分析

计算机故障主要包括硬件、软件和人为操作3类故障。这里主要分析硬件故障。计算机硬件主要包括CPU、主板、硬盘、内存条、显卡、电源、鼠标及键盘等,其故障主要包括反应不灵敏、内部损坏、功能失效、短路、断路,以及产品本身质量问题。

1.CPU

CPU故障主要表现在开机自检显示的工作频率不正常、超频、频繁死机、开机后断电等。CPU出现故障的主要原因有:散热系统工作不良、CPU与插座接触不良、BIOS中有关CPU高温报警设置错误及针脚断裂等。

2.主板

主板故障主要表现在主机无法加电、屏幕无显示或蓝屏、开机报警、无故重启或死机等。主板故障出现的原因主要有:静电、湿度和灰尘对主板的影响,以及主板上的插件带电插拔。

3.硬盘

硬盘故障主要表现在BIOS不能正常识别硬盘、读取硬盘中数据报错,以及硬盘发出非正常声音。硬盘出现故障的原因主要有:数据线接触不良、硬盘老化,以及磁道或扇区损坏。

4.内存条

内存条故障主要表现在开机不显示、蓝屏、内存不足、重新启动,以及系统不稳定。产生内存条故障的原因主要有:因静电、灰尘或温湿度等原因,使得内存条和其对应的插槽接触不良。

5.显卡

显卡故障主要表现在颜色显示不正常、显卡驱动程序丢失、显卡参数不能设置和修改,以及屏幕上出现异常杂点或花屏。显卡出现故障的原因主要有显卡与主板接触不良、主板插槽有问题、显卡的数据线接触不良、显示器被磁化,以及显卡损坏和显示器自身故障。

6.电源

电源故障主要表现在电源被烧毁、电压输出不稳定、死机、需要多次才能开机、开机报警但能启动、开机无反应,以及主机不能加电。电源出现故障的原因主要有电源负载能力差、空气湿度和灰尘等。

三、计算机常见维护方法

在计算机管理和维护的过程中,一般应采用“先清洁后检测、先软后硬、先外后内、先电源后机器、先一般后特殊、先简单后复杂”的故障诊断原则。

1.环境管理法

定期或不定期对计算机及其所处的环境进行灰尘清理,保持一定的湿度和温度,保持良好的运行环境。

2.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对计算机所处的环境、自身运行状况及表征,采取“看其状、听其声、闻其味、摸其态”的方法,进行故障诊断和维护。

3.检测法

使用硬件专业的检测仪器对硬件进行检测,能够比较准确地发现故障部件及其参考原因。例如,用万用表测量电路中的电压与电流,以及元器件的在线电阻和离线电阻。

4.隔离法

隔离法是指将可能有故障的硬件屏蔽或隔离起来的一种判断方法,一般是指禁用。通常是在关机的状态下,拔除某一部件后通电观察,原来产生的故障是否得到解决,采用同样方法对可能产生故障的部件进行逐一测试。

5.替换法

替换法是指用完好、功能相同的板卡或芯片去代替可能有故障的板卡或芯片,进而判断故障的一种维修检测方法。

6.综合判断法

综合判断法是指采用综合以上单一方法的检测故障方法。使用此方法时,应先从简单的检查方法入手,逐步运用复杂的检查方法进行检查,以便迅速地查出故障点,并加以排除。

计算机的故障判断及其维护,是机房管理的主要工作,技术和经验都是非常重要的。这就需要用心观察、实践、记录和总结,提高维护的理论和实际操作水平,形成一套设备故障维护的逻辑思路、方法和流程,并建立完善的机房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 王墨林.高校计算机房常见硬件故障分析及解决办法[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

[2] 饶水水.计算机显示器常见故障分析与维修[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

[3] 朴春赫.计算机安装声卡时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J].农业网络信息,2010

篇(4)

职业素养包括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行为习惯和职业技能。职业素质养成教育,主要是教育者按照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训练和培养,使受教育者养成良好的职业修养,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并将良好的职业习惯融入其思想中。[1]职业素养不是天生的,是后天养成的,它涉及了从意识到实践、由心理到生理、从言谈到举止、从思想到行为等方面的问题,因此环境和教育对职业素养的养成影响重大。学校在传授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同时,通过运用多种手段、利用各种场合,长期坚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学生不仅是在课堂上接受教育,而且在生活中、社会实践中自觉培养自己的修养,成为酒店业满意的高素质高技能专业人才。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预审标准(试行)》在“专业建设”指标下的子指标“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教育”中提到“重视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有效地、创造性地开展有利于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的形式多样的校内、校外活动。”这一标准明确提出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是示范性高职院校的特色所在,用人单位在人才选用上也十分重视学生的职业素养。当今学生多为80后、90后的独生子女,这些学生在吃苦耐劳、踏实和责任心方面与以往大不相同,自我意识较强,在家比较娇气,工作、学习上有较强的畏难心理,很难适应酒店高强度的工作氛围,学生只有接受系统的职业养成教育,把学到的道德知识规范变成个人内心坚定的职业道德信念、职业道德理想和职业道德原则,成为其职业行为的强大动力和精神支柱,真正成为“为绅士和淑女服务的绅士和淑女”,才能达到企业的用人要求。

二、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主要内容

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职业道德具体地说是敬业乐业、吃苦耐劳、一丝不苟、遵纪守法、恪守信用等品德。交往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团结协作能力、战略策划能力、语言文字能力、外语能力和计算机操作能力等是通用的职业能力,专门的职业能力,是各自的职业或岗位特殊要求所决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高职高专学生的形象、资质、知识、职业行为和职业技能等方面,是人们看得见的、显性的职业素养,这些可以通过各种学历证书、职业证书来证明,或者通过专业考试来验证。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作风和职业态度等方面,是人们看不见的、隐性的职业素养。[2]显性职业素养和隐性职业素养共同构成了所应具备的全部职业素养。由此可见,大部分的职业素养是人们看不见的,但正是隐性职业素养决定、支撑着外在的显性职业素养,显性职业素养是隐性职业素养的外在表现。因此,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要以培养显性职业素养为基础,重点培养隐性职业素养,不能片面地强调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某一方面,要贯彻完全的职业素养教育思想,做到专业知识与技能教育、通用知识与技能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三位一体,相互依存。

三、职业养成教育实施的有效途径

(一)日常教学工作是职业养成教育的主要环节

信心是学生成为“职业人”路上必不可少的动力源泉,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正确面对成长路上的各种挫折,是实施养成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专业任课教师,充分利用专业课的课堂教学,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法,课堂上充分给予学生展示自己的时间和空间,树立学生的信心。学生的养成教育工作必须借助全体教师的力量,对于学生的良好表现和进步,每一名任课教师能在课堂上或课下及时表扬鼓励,如果是学生出现的不足和错误,也应给予教育引导,任课教师的鼓励和帮助无形中也增进了学生的信心。在学校里,在课堂上,专业教师和班主任都应该培养学生用一种恭敬严肃的态度对待生活和学习当中的每一件事,引导学生树立一种正确的职业观念和工作态度并形成习惯。学生对每一门课程的职业兴趣最终将累积成为其对这一行业的总体看法,这一总体看法将决定着学生的行业态度。[3]如果说学生在每一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都能找到他的兴趣点,那么这种良性感觉就会逐渐积累,学生对于该行业就能形成一种良好、积极的态度。所以,学生良好行业态度的形成与每一位专业任课教师紧密相关。专业知识、职业行为和职业技能是成为一个成功职业人员的基础。将职业素质养成教育融入专业课教育中,将职业素质培养内容渗透到教学活动各方面、各环节。在我们的课程教学中,教学目标中要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上。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通过完成学习项目和工作任务获得理论知识和工作技能,通过组织技能大赛、职业技能考核形式,不断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熟练程度。在课程教学中积极开展团队作业,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分工协作,注重沟通交际。展示过程中,注重语言表达和仪容仪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能力。通过教师以身作则,在教书育人中注重诚信教育,加强“两课”教育,加强大学生思想理论素养,广泛开展诚信教育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引导,通过学生自身主动了解职业发展方向,职业需求,进而产生主人翁精神,自主的根据社会需求调整自身的职业素质养成计划,这将在职业素质养成教育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引导学生毕业后在工作中有足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对工作的规划能力。在进行职业素质养成教育中,积极开展对学生的职业理想、职业情感、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培养学生的诚信、爱岗敬业和遵纪守法意识,塑造良好的职业习惯、职业个性、职业品质,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另外,在必修的公共课基础上,选取社交商务礼仪、人际沟通、演讲与口才、营销与消费心理学、商业应用文写作等课程作为必修或选修课,培养学生的计划和组织活动的能力、交往和合作的能力、学习和运用技术的能力、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以加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二)建设仿真实训教学环境

贵州商专酒店管理专业的相关专业课程在仿真的模拟客房、模拟酒吧、模拟前厅和中西餐厅实训室、模拟茶艺室进行授课,要求上课进入实验室需穿着职业装、盘发、化淡妆,学生身临“职业环境”,举手投足会因环境的职业化而深受感染。在酒店管理专业实训室的走廊通道上张贴优秀毕业生的工作简历和照片,联系酒店组织实习生实习实践经验报告会、毕业生返校座谈,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学生。邀请酒店行业专家、经理为学生做专题讲座,部分课程请酒店部门经理为学生授课。如学校贵州饭店班的《饭店服务技术》课程由酒店餐饮部经理为学生上课,学生一方面了解酒店的企业文化,对员工的要求以及酒店人的行为做事风格,另一方面了解各个酒店的不同,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课程设计是提高学生职业专业技术能力的重要环节,如增加实训课的学时比例,尤其是专业课设计中的综合实训,学生按照实际工作岗位的工作程序进行资料查询,仿真模拟设计实训项目的工作流程,进行物品的准备,开始各工作环节的演练,最后进行实训结果的分析和总结。实训课中,专业教师必须从细节抓起,强调学生在校就应该表现出酒店员工的素质,注重仪容仪表、卫生习惯、谈吐、态度、举止的培养,养成酒店员工的基本礼貌礼仪习惯。其次,在实训课中适当加大强度和难度,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能力和敬业精神。通过仿真模拟综合实训课程的训练,学生对将来所面临的工作有了感性认识,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都有了显著提高。任课教师以行业的标准为尺度来衡量学生的行为,“上学如上班,上课如上岗”这句标语提示学生从进校开始就要按着行业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学生进入实训室,以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走路轻、说话轻、操作轻,遵守实训室规章制度要求,做好相关表格登记记录。在斟酒、折花、托盘实训项目课上,引导学生挑战自我、吃苦耐劳。分小组完成实训项目任务时,全体同学同心协力,团结互助,共同完成目标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意识。

(三)日常养成训练是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重点

学生的素质教育应着眼于日常生活行为习惯,强化日常管理。很多学生生长在独生子女家庭,他们爱出风头、容易受伤,因此应有意识地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学会分享、感恩和勇于承担责任,使其认识到工作出问题时,首先要做的是及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怨天尤人。大学的管理较为宽松,给学生提供了很大的交往平台,例如学生会、社团、班级管理不断创造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社会的交往平台,给学生提供了人际交往的环境。通过校园、学生宿舍、班级教室等日常活动场所对学生行为要求和思想教育,完成学生基础行为习惯的养成,使学生认识到作为一名酒店从业人员应该具有的良好生活习惯。如学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根据酒店客房质量卫生检查标准,制定出宿舍质量卫生检查考核标准和教室质量卫生检查考核标准,并制作相应的表格运用于实际。制定班级量化标准考核学生的日常行为,在形成良好的校容、校风、校纪的同时,也形成良好的社会形象。

(四)职业素质养成教育中的社会实践不可替代

篇(5)

第二三天我们是在厂里的会议室进行的安全教育。厂里的安全工程师对我们详细讲解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要把企业的安全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建立了个人安全档案,把安全工作落实到实处,这几天的安全教育我收获丰富,为自己以后的工作,做下良好的铺垫。

然后到第四天是进行入厂安全教育的考试,由于我们都很珍惜这份工作,所以在考试之前我们都是很努力的复习,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我们都能顺利的考试及格,通过入厂安全教育考核的培训。

最后一天是由公司的负责人带我们去车间看现场的设备,以及需要学习很多在熟悉车间的生产流程后,比如进公司前必须穿好个人的PPE,必须走绿色通道,对陌生的控制盒以及控制柜的东西以及检测汽车的仪器,没有师傅的指导下是不可以乱动乱拿的,然后我们到总装车间的工段园地看一些关于汽车维修常见的资料,在翻看这些资料的过程中,记忆和我们课堂所学的维修知识还要全面,但是我们有很多不懂或弄不清楚的资料,都积极向车间维修的师傅请教,在他们的耐心指导下,我们对车间制造以及维修程序方法有了一定的认识。

我们都严格遵守车间的生产纪律,遇到不懂地方都积极发问,以免造成安全事故。在车间里必须首先了解生产工艺流程,车间师傅还教我们检测汽车仪器和设备的使用方法,以及介绍这些设备的名称和用途。

总结:在第一周里,我的所实习到的就是公司给我们一周的入厂安全知识教育的培训,以及了解汽车维修的一些仪器用途,虽然没有什么是比较技术的东西,但是这些是必须要做的。在接下来的实习期间,我会不断的去努力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

实习周记(二)这一周是我被分配到乘用车宝骏工厂车身车间进行实习。在上班的第二周里,实习的主要内容是公司的企业文化的培训,因为每一个大公司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其主要内容是GMS基础知识的培训,这个内容是进入上汽通用五菱公司的所有员工都必须掌握的知识,最后是公司的要求我们每一天都要做好5S的工作,首先由公司的优秀培训师对5S现场管理的培训,5S就是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在这5S管理中,素养是现场管理的境界,而对于我们每一个员工,素养则是我们良好的生活工作习惯、组织纪律和敬业精神。

通过一周对5S的学习,首先从概念上对它有了一定的了解,字面理解比较直观简单,但是实际做起来确实比较困难,特别是整理、整顿这块。在我们现实操作中,没有把员工带动进去,员工甚至连意识中都不知道什么是5S,5S要的是全员参与,现在员工接触的少,认为5S就是把卫生打扫好就没事情了。我们即使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工艺或设备,如不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工作场地一片混乱,工件乱堆乱放,其结果只能是生产效率低下,员工流失率增加,成本上升,通过5S现场管理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它能使我们公司的生产环境得到极大地改善,是走上成功之路的重要手段。

最后一天是到车间学习,主要内容是如何去辨别在维修过程中的危险源,以及最重要的就是注意自己和他人的人生安全,因为在车间,是有很多危险源的,如汽油加注机区域、制动液加注机区域、发动机分装区域、升降机区域以及油漆返工区域等等,所以只有经过培训后才能正式上岗工作,是需要我们牢记在心的危险源。必须非常严格,任何细节都不能放过,也正因为如此,所以在车间每个工段的都设立了一个安全人的目视板。

体会:这一周的主要内容还是理论知识的培训,虽然都是学到很多企业文化和5S的工作要求,这些知识虽然没有直接关联到汽车维修的操作运用方面,但是在一个大型的公司里,必须只有经过这些知识去培训员工后才能做大做得更好。还有最重要的还是以安全第一为主,所以只能通过很多在维修方面的安全事故例子给我们一个很好的经验,也是为我们以后在工作中更能注意,避免类似事故再发生。

实习周记(三)经过两周的实习后,终于被分配到新的岗位去工作了,可以接触到了我们汽车维修常用的工具,以及在师傅的带领下,我们基本上已经熟悉了工具的使用和步骤。总之这一周的主要实习内容是维修火花塞的操作以及更换的拆装方法。

首先我们先熟悉工具,只要我们都熟悉使用这些拆装的工具,那么我们就很容易去维修了。

这周的实习我们都是亲自去动手操作,比如刚开始要换火花塞。我们的师傅说一般的修理厂会建议你两、三万公里就换,这个是五菱车就要更换的,但实际用到五、六万公里也是没问题的,只要是高配置的车型火花塞甚至可以坚持到10万公里。或者你觉得油耗增大了,不好着车了,再考虑换个火花塞吧。然后师傅教我们拆火花塞,其实跟我们上实训课的拆装发放差不多都是一个样。但是要注意火花塞所处位置呈凹陷状,因此在维修时必须此案吹干净新的火花塞上的灰尘,否则灰尘将落入汽缸里面。

这是我在师傅指导下对火花塞进行拆装的步骤:先拔下高压线,有些车子的高压线插得非常紧,我们需要左右上下摇晃慢慢操作,否则容易拉断高压线。而在重新插上高压线时,可以听到“嘟”的一声,表明线已经插到底。配用合适的套筒扳手拆装火花塞。注意扳手尽量放正放直,避免扳手胶圈以外的部分碰触火花塞的尾部,导致绝缘瓷碎裂。拆装火花塞,应该拆一个装一个。正常的火花塞绝缘陶瓷完好。没有破裂漏电现象,火花塞间隙0。8mm放电时,火花呈蓝色,较强。若发现异常需进行调整间隙或更换火花塞。例如汽缸的发动机,在拆下第一个火花塞之后,就应该将该汽缸新的火花塞装上,以免异物由火花塞的位置进入汽缸,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将十分棘手。最后安装新的火花塞时,可以在其表面涂一层油,一来保护了汽缸盖,二来下次拆卸也更加省力。放入新的火花塞,不可一下子完成,这样子的话火花塞的两个电极可能受力,间隙距离产生变化,从而严重影响跳火质量,所以应该慢慢放入,不可心急。以套筒扳手拧紧火花塞,需要按照规定力矩操作,太紧的话可能损伤火花塞。更换火花塞在冷车的状态下进行。

这周的实习就是更换火花塞以及了解火花塞对汽车上的影响状况,还有我们在维修操作过程中经常忘记按照标准化去拆装,但是我们经过一周的学习后,对更换火花塞已经很熟练了。

实习周记(四)经过上周接触汽车维修的逐步适应,现在在公司的实习工作已经进入正轨。本周的主要工作还是不断的学习油;水;电;底盘部件的保养和更换。并能很好的掌握操作要领和操作技巧。在与师傅共同完成维修项目时能交流技术上的东西和学习到更多的东西。

下面是第三天的维修转向传动机构的拆卸与注意事项。经过在车主的反映和指导师傅进行车辆的路试,此车行驶时方向盘发抖,升车检查发现此车转向横拉杆球头衬套开裂,所以进行转向横拉杆的更换。

篇(6)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10-0064-04

一、引言

一直以来,我国高度重视教师的培训工作,先后开展计算机培训、信息技术应用培训、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新课程培训、Intel未来教育培训和省培国培。培训的有效性问题越来越凸显:面对一般都有繁重工作任务的教师,培训者面临重重困难和种种挑战!一方面,广大教师对培训的要求越来越高,例如,希望培训方实行按需施教,以满足其个性化需求;希望培训内容前沿和与时俱进,避免与其之前参加过的培训内容重复。另一方面,教师参训的积极性和投入度却在下降。“身在曹营心在汉”和中途放弃培训的学员比例逐年增加。面对大量的培训机会和唾手可得的网络学习资源,广大教师不再视培训为“稀缺资源”和“福利”,有效性和培训机构的品牌、声誉和口碑成为教师是否参训的主要考量点。

那么,如何提升培训的有效性?基于多年的教师培训研究与实践,笔者认为一体化改革才是有效培训之出路。培训者必须加强培训项目的顶层设计,进行包括培训理念(指导思想)、模式(方式)、内容、方法(手段)、课程资源和教学评价在内的一体化改革,方可达到优化组合培训系统各要素、各子系统,实现系统整体优化,从而大幅度提升培训有效性的效果。总体策略是,视培训为项目研究,做到培训设计系统化(一体化)、培训研究常态化(课题化)、培训工作项目化(项目管理)、培训流程规范化(标准化)、培训方法多样化、培训人员团队化、培训师资专业化、培训内容模块化、培训教学个性化、培训资源微课化、培训成果可视化(数字化)、评价方式多元化。

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一体化改革策略

1.培训理念改革

培训理念在整个培训项目中处于最上位,是培训项目顶层设计的核心,决定着培训项目是否既立意高远(顶天)又贴近一线教师(立地)。

(1)一体化改革理念

培训是个大系统,人员构成方面包括培训决策者、培训者、受训教师等。其中,培训者又包括项目负责人、学科首席专家、主讲教师、助教(辅导教师)、班主任和其他支持人员。要素构成方面包括培训的需求、目标、理念(指导思想)、模式(方式)、内容、方法手段、课程资源和评价方式等。因此,培训项目必须以系统论和系统方法为指导,进行一体化改革,实现以上人员和要素的优化组合,提升培训的有效性。

(2)教师专业发展理念

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的根本目的不是教师学习信息技术,而是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改善教学进而提升自身专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为此,必须确立“技术培训、教育理论指导和专业发展引领并举”[1]和“信息化教学设计、数字化学习资源开发、信息化教研教改、网络化学习、个人知识管理和教师专业发展”一盘棋思想[2],走出“理论、技术、实践、教师专业发展”油水分离的困境[1]。

(3)“学思行省”与“做中学、做中教、教学做合一”理念

“学思行省”是“学习-思考-行动-内省”的缩写。波斯纳提出了著名的教师专业发展成长公式“经验+反思=专业发展”,可见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学思行省”理念应贯穿于培训全过程,包括课程模块设置、课程资源开发、课程专题教学、技能操作、作业任务设计、教与学活动设计、教学管理与评价等环节。“学思行省”与“做中学、做中教、教学做合一”的职业教育与培训理念一脉相承。

(4)“导-训-研-赛”一体化理念

“导-训-研-赛”一体化是指“引导(理念、理论知识、方法策略层面)-实训(技能、实操、工具层面)-研究(信息化教学研究与改革)-竞赛(信息化教学设计、说课、课件、微课等)”一体化,与“学思行省”一脉相承,贯穿于培训全过程。

2.培训模式、方式、方法和手段改革

(1)针对集中培训的弊端,采取集中培训、远程学习和校本研修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模式。

(2)探索以微课、慕课为主要载体的“导-训-研-赛”一体化培训模式

开发系列培训微课程、慕课,方便教师利用日益普及的智能手机、平板和笔记本电脑等移动终端进行移动学习和碎片化学习。指导学员开展基于微课的说课、上课、评课、分享和交流,提升信息化教学研究与改革能力。

(3)综合利用各种网络平台创建网络研修社区

发挥教师博客(博客群)、QQ(QQ群)、微信(微信群、微信公共平台)、K12教育网络空间、网易云课堂、慕课平台、教师工作坊的各自优势,创建适合不同类型学员需要的网络研修社区,推行网络研修与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

(4)组建复合型培训团队,探索教研式培训新模式

例如,在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块的教学中,组建包括教育技术专家、信息化教学专家、教研员、名师(学科教学专家)、一线优秀教师、行业企业职教专家在内的复合型研训团队,开展现场教学诊断和观课磨课,提升学习实效性。

(5)综合运用多种形式,开展专题学习

对于理论专题的学习,主要采取专家讲座、问题研讨、课后反思与课题拓展等培训方式,充分发挥专家讲座高端前沿、专业引领、信息量大、引发学员深度思考的优势,配以问题研讨、课后反思和课题拓展,引发学员观念转变和行动跟进。对于设计、开发和技术应用专题的学习,主要采取问题导向、任务驱动、案例分析、实地考察、项目学习等培训方式,采用“范例演示赏析评价基本技能训练模仿借鉴改造改良创新”的教学模式[1]。

(6)开放机房,加强实操实训

中午和晚上开放机房给学员上机操作,多安排上机辅导教师,兼顾两端。根据学员学科专业背景的差异,主讲教师为不同学科专业背景的学员提供多样化的案例素材,更贴近学员的学科专业。集中培训学员人数较多,可采取理论课大班制,技能课分班制,充分发挥优秀学员对其他学员的带动作用,使学员获得比较充分的技能指导和训练,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地点受限和学员基础差异大、教学进度难统一等问题。

3.培训内容改革

依据现代教育技术最新发展、相关培训标准、学员基础和需求,确立以信息化教学的设计、开发、应用为核心内容模块,以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为主要目标的培训方案,设置理论提升、信息化教学设计、数字化学习资源开发、信息化教学研究与改革四大课程模块,并且保持滚动式迭代更新。其中,理论提升模块包括信息化环境下教师的新角色、信息化教学现状与趋势、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与路径等专题。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块包括什么是信息化教学设计、什么是说课、信息化教学设计常见误区、说课常见误区、全国获奖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赏析、信息化教学设计模板及应用。数字化学习资源开发模块包括网络搜索与下载、动态与可视化PPT制作、国内外优秀微课赏析、微课设计与创作、慕课开发、Flas技法、课件艺术性与美工、数字校园资源建设等专题。信息化教学研究与改革模块包括信息化教研教改项目的选题、申报、开题、中期检查、结题验收、论文写作、教学成果培育,翻转课堂课例研讨,数字校园教学应用,教育新媒体新技术等专题。依据学科最新发展态势,每年新增2-3个前沿性专题,依据学员培训效果反馈删减2-3个旧专题,保留的所有专题保持20%以上的内容更新。

4.培训课程资源改革

由于培训对象大多数为各学科专业一线教师,部分为教学管理人员和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其学习基础和学习需求迥异,必须开发支持学员自主选学的多样化、多层次课程模块:①除公共必修课程模块以外,面向不同对象开发针对性的选学课程模块。②面向不同学习基础的教师开发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梯度、递进式课程资源(案例)。③开发培训管理平台,实现学员基础评测分级、分级呈现课程模块,在完成相应必修课程模块后,可自主选学扩展课程模块。培训管理平台具有注册、选课、在线学习、在线作业、在线测验、反馈诊断、在线互动、学分管理等功能。④培训课程微课化。开发培训课程系列微课,形成短小精悍、情景化、趣味性、可视化的微课程,支持翻转学习、混合学习、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等个性化学习方式。⑤创建以微课程资源为基础的系列培训MOOC,支持大规模学员在线自主学习。⑥与参训教师和参赛教师合作,将培训班课程资源和信息化教学大赛参赛作品纳入中职信息化教学资源库,重点建设各学科专业优秀微课资源。⑦根据时展、技术更新和教师实际需要,开发前沿新课程模块,更新原有课程模块。

5.培训评价方式改革

针对学习内容设计性、开发性、应用性、实践性较强的特点,主要采用电子作品集评价为主的考核方式。培训过程中各技术学习专题教师适时组织课堂学习竞赛,评选技术学习优胜奖进行教学激励,最后培训团队根据学员出勤、纪律、提问、回答问题、专题优胜奖、电子作品集汇报和评价结果评选优秀学员,实现培训成果可视化和评价方法多样化。鼓励、推荐和指导优秀学员参加各级各类信息化教学大赛、说课大赛和课件大赛,充分体现“导-训-研-赛”一体化的培训理念。

6.培训研究常态化、课题化

围绕培训有效性的提升,将培训涉及的诸多问题特别是培训理念的创新、培训模式的建构、培训理论的整合应用、培训内容的更新、培训方法的优化、培训流程的标准化,以及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网络化学习能力、个人知识管理能力和专业化发展能力的提升策略等,作为常态化的课题研究内容。近年来,笔者先后主持了“高师生网络化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培训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高师生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研究”、“中职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理论整合研究”、“面向教教育的示范性精品微课设计、开发与应用研究”、“中职教师品牌培训项目设计开发与实施研究”等8个自治区级教研教改项目,尝试将研究成果运用到培训中,提升了培训的有效性。

7.培训团队专业化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必须依托专业化培训团队。例如,笔者连续十年主持广西中小学和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相关培训项目,均依托自治区级教师教育学科(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团队,该团队以信息化教育研究、信息化教学人才培养和信息化教师专业发展为己任,集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和教师培训于一体。团队成员长期从事中小学和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各有专长,配合默契,已打造成为颇具实力的专业化培训团队。

8.培训标准化

培训者必须总结形成一整套科学、规范的标准化培训流程:

每次正式培训前,首先要进行相关课题研究,集中解决以往培训中遇到的问题,特别是培训的有效性问题。

其次,进行培训调研,分析参训中职教师的真实需求。

第三,组建培训项目团队,研制培训方案,参加培训项目竞标。

第四,竞标成功获得培训项目后,第一时间根据学员需求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最新发展,开发培训新课程(专题)资源包,更新原有课程模块资源包。

第五,成立培训班筹备小组和备课小组,召开筹备会和集体备课会,总结以往培训的经验教训,对历届培训班学员的学习基础与学习需求调研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初步掌握我区中职教师的学习基础与学习需求,明晰培训的总目标、总要求、基本理念、基本模式和专题目标。

第六,多渠道培训通知和培训信息。除了邮寄纸质版通知,还利用博客、QQ群、电子邮件、手机短信、微信等多种现代化通信方式,确保参训教师及时获得培训通知和后续培训信息(例如住宿订房、路线图、训前学习准备等),同时解答学员的一些问题,使学员提前做好学习准备。

第七,提前做好训前准备工作。代学员联系就近宾馆,订购桶装水,安排学校食堂就餐,确定教室和机房,打印课表,购置资料袋;放置欢迎牌,打印并粘贴前往报到教室的路标;安排接待人员轮流接待学员;在网络教室的每台机子上安装培训要用的软件;检查设备,布置会场,确保开班典礼和培训的顺利开展;制作和安放学员学习证,提高学员的学习角色意识。

第八,学员报到前或报到当天,安排学员填写包括个人基本信息、信息技术基础、学习需求、教研教改和专业发展现状的网络问卷,第一时间将统计分析结果发给各专题主讲教师和辅导教师,以提高培训教学的针对性。

第九,加强教学监控和反馈。通过课后面谈、QQ群 、短信、微信、电话和邮件等方式加强学员与主讲教师、班主任、辅导老师之间的沟通和反馈,及时获取教学改进意见和建议,使各专题协调、有序地进行。

第十,加强班级管理和人文关怀,为学员创造最佳学习环境[3]。主要做法包括:佩戴学员证,严格考勤;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加强作业管理;安排最好的机房;中午和晚上开放机房,辅导教师重点指导基础差的学员,多听取学员意见。

第十一,将往期培训资源和本期培训新生成的优质资源汇总刻录成光盘发给W员,以支持学员的后续网络自学、校本研修和可持续专业发展。

三、培训一体化改革成效

培训一体化改革实施以来,笔者所主持的培训项目均获得满意效果,满意度均在95%以上。学员在问卷调查、座谈会、QQ群留言和培训日记中纷纷表示自己在知识与技能、意识与态度、理论与实践等多个层面均有较大提升。以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为例,300多位参训教师参加2009年全国中职优秀多媒体课件评选活动、2010年-2012年全国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大赛、第十二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和2013-2016年“创新杯”全国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与说课大赛,共获得全国一等奖46个、二等奖110个、三等奖120个、组织奖16个、最佳单项奖2个、大赛闭幕式最佳展示3个的优异成绩。

参考文献:

篇(7)

最近几年,我国高职教育迅速发展,同时也存在办学特色不鲜明、办学质量不高等问题。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形成了社会人才需求与学生就业之间的不匹配问题。要畅通社会需求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渠道,需提升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

1职业素质的内涵

职业素质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其主要表现在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习惯及职业意识(思想)等方面。影响和制约职业素质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受教育程度、自身的一些基本情况(如身体状况等)、实践经验以及社会环境。大学生职业素质是指学生通过不断地学习和积累,在职业生涯中表现出来的品质,也就是学生自我掌握的知识、思想、技能、心理等符合职业规范与标准。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职业素质在当今社会中的作用尤为重要。首先,企业已经不仅仅需要的是专业能手,而是已经将职业素养作为专业领域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其次,职业素质可以使学生在工作中保持很高的责任心与使命感,安心于本职工作,从而也能够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力。因此,可以说职业素质是成功走向职场的首要素质,是决定高职学生在职场能走多远、多高的关键因素。

2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职业素质教育现状分析

目前,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已经成为我国培养技术型酒店管理人才的摇篮与教学基地。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职业素质教育体现出了浓厚的服务性色彩。随着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专业型人才走出校门,投身到了广阔的社会服务当中,为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然而,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也应该看到,一些院校由于长期的“重理论、轻德育”,致使很多学生尽管掌握了先进的专业知识,却在职业道德方面十分欠缺,这对于学生日后的就业以及职业生涯的延续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阻碍。因此,从企业需求、社会评价和行业发展趋势看,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体系构建和职业素质教育研究都应当引起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应当成为酒店管理专业教育的首要任务。通过调研,我们把当前高职院校的职业素质教育现状归纳为以下两点。

2.1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乏系统性

进入高职院校读书的部分学生是因为高考发挥失常,无奈之下选择了进入高职院校,悲观失望的同时会缺乏进取心,从而对自己的未来职业目标、职业道路、职业发展等一系列问题均未认真思考过。学校在学生转型、适应期的职业素质教育不全面、不深入。学生在入学后往往要参加学院组织的学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等活动,而这些活动大多都以入学教育、主题教育的形式出现。学生在班主任或辅导员的指导下,规划自己的学业、职业,而很少有学校请来专业人士指导学生。因此,这些活动往往流于形式,没有形成体系,不能真正对学生起到指导作用。另外,一些学生受拜金主义影响,缺乏敬业意识和奉献精神。许多高职院校在学生入校时会开展专业方面的系列教育,但关于职业道德等素质教育方面的内容却没有深入体现。

2.2高职院校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培养多于对职业素质的教育

学校一直强调培养技能型人才,始终存在重技能轻素质培养的观念,在课程设置上,保持着公共课和专业课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认为简单的操作实践能力培养便是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忽视了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真正意义与重要性。

3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职业素质教育的内容

3.1要抓住职业素质教育的关键期

“第一课效应”。在学生教育过程中“首因效应”的效果是最佳的。在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体系构建过程中,要充分抓住新生入学的关键期,上好第一堂职业素质教育课程。第一课的教师一定要“专业”,引入的职业道德、职业规范、职业素养等内容一定要吸引学生的眼球,印入学生的心灵,打动学生的灵魂。所以,授课教师在内容的设计、授课的方式等方面一定要多下工夫,要让“第一课”的专业水准成为学生日后学习的目标和规范。学校也可以请企业专业人员或在岗位上业绩突出的往届优秀毕业生和顶岗实习的优秀学生现身说法,通过优秀的榜样激励学生。

3.2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

在日常教学与管理中,教育者与学生之间交流频繁,关系密切,要抓住教育时机在教学管理中渗透职业素质教育。任课教师要善于抓住机会,找准问题的切入点,在专业教学过程中有机引导学生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养成。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到树立学习目标、上课遵守时间、考试拒绝作弊;校园生活中做到尊敬师长、友爱同学、真诚待人。可以通过实习过程分析、真实案例演练等方式引导学生展开付出与回报的关系讨论,在充分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学生将真诚和勤勉带到岗位服务中去,在毕业后的工作岗位中坚持职业操守,做一个有职业素养的职业酒店人。

3.3通过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我国的职业教育对于实践环节重视不足,事实上,通过有效的社会实践能够进一步巩固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的进一步提高。学生通过顶岗实习、认识实习以及毕业实习等活动,能够进一步加强与真实工作岗位之间的联系,加深对于酒店管理行业的内心认知,开阔视野、增长才干,并能够在实践中检验和锻炼自身的专业能力,这对于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来说是非常关键的。纸上谈兵永远不能解决学生真实顶岗过程中碰到的各种实际问题。因此,学校要想方设法为学生安排多种社会服务实践活动,通过一定的政策激励学生利用各种业余时间和假期到企业进行真实岗位的实践。为了让学生顺利度过实践过程,学校应安排教师做学生的指导者,通过一对一的帮助,在学生与企业之间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及时反馈和解决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人际沟通、企业文化不适应、工作岗位不认同等实际问题,通过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建立职业素质认识和职业素质要求,在实践中帮助学生迅速成长。

3.4用模拟实践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学校是教育的主体,在教学安排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条件为学生的职业素质训练提供条件。除了社会实践外,学校在专业教学过程中也应考虑为学生提供模拟实践的机会和条件。这样可以弥补社会实践空间和时间的限制。笔者所在学校酒店管理专业就为学生建造了前厅、模拟客房、餐厅、茶艺室以及酒吧等多处场所,免费为学生开放,学生进入这些场所时要按照职业岗位要求穿职业套装、化淡妆、盘发等,衣着、行为举止和服务规范要符合岗位要求。学校安排专业礼仪教师对学生进行辅导并择期邀请企业人员到校为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教育讲座和职场素质辅导,实现学生在校内即可感受职场需求,在校内就可实现规范服务训练,这样的训练模式切实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质。

3.5发挥言传身教的优势作用

专业教师是学生从业模仿的第一个对象。所以,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与专业能力,爱岗敬业、勤勉任教,时刻以学生的成长为中心,以学生的需求为己任。专业教师应当成为学生职业素质的领导者,每一次课堂展示,每一节课程设计都应当是酒店管理专业人士的专业展演,教师的礼仪、语言、服务规范都是无声的示范者。教师应当通过个人的专业素养展示给学生“职业酒店人”的标准形象和标准服务,切实发挥言传身教的作用,让学生通过模仿提高个人的职业素质。

4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改进的对策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转变人们对职业素质教育的整体模式观念。

4.1高职院校必须重视职业素质教育,提供必要的设施环境

学校要有计划地投入相应的专项经费,为开展职业素质教育提供必要的物质支撑。比如:图书馆提供与职业素质教育相关的书籍与报刊,供学生学习查阅;建立健全职业素质教育网站,提供职业规划指导文章或相关的视频。

4.2构建职业素质教育体系,为学生成才做好充分规划

职业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长期的潜移默化和系统训练才能够有所改变,所以科学安排、系统规划是非常必要的。尤其对于酒店管理专业这样职业素质要求颇高的专业,必须分阶段进行全面训练。对大一学生,要通过专业认知、企业观摩等教育形式,让学生树立职业规范意识;大二学生通过专业学习和企业实践等模式,加强学生岗位意识的培养,让学生树立酒店服务意识;大三学生进入毕业实习季,要在学生中总结经验,教育学生树立爱岗意识,加强企业忠诚度和企业归属感教育,让学生用良好的职业素质实现顺利就业。

4.3在进行专业教学过程中融入职业素质教育

高职教育的专业技能实践已经得到企业和社会的认同,在教育过程中应当将职业素质教育的内容融入教学计划和教学设计过程中,让职业素质教育的内容确实成为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职业理想、职业兴趣、责任意识、敬业精神、企业忠诚度、吃苦耐劳等优秀品质内容介绍和优秀习惯培养等内容切实贯穿到课程教学中,成为课程中的重要内容进行训练和考核。

4.4不断拓展校内外实践基地,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实践,是检验学生学习技能、提升个人能力非常好的一种手段。高职院校首先要积极建立实训基地,拓展社会实践项目,通过学校与企业间的合作为学生搭建实践的平台,让学生在真实的岗位中提样职业素质要求,在真实的企业服务中不断增强自己在职业素质方面的锻炼和提升,为顺利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4.5切实加强高职学生的创业素质教育

首先高职院校应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培养他们的创业心理素质,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其次要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意识是创业的先导,它是人们从事创业活动的强大内驱力。另外,对学生创业能力,包括开拓创新能力、经营管理能力、人际协调能力的教育对成功创业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探究有效的职业素质教育途径是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核心内容。在这个探索过程中要处理好职业素质教育与专业技能教育的关系,在教育活动中要突出职业素质教育的思想内涵,积极探索提高职业素质的有效途径,形成与就业接轨又切实可行的职业教育体系,从而有效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与就业竞争力,更好地实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俞圆.高职酒店专业学生职业道德培养对策研究[J].甘肃科技,2011,(1).

[2]刘加凤.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调查与建议[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

[3]陈德荣.工作过程导向,多维课堂联动,培养技能型创新人才[J].电子商务,2010,(6).

[4]柳艳娜.创新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模式的思考与实践[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10,(16).

推荐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