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脱贫攻坚实施意见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2020年10月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近几年来,县人民医院,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基本目标,突出县脱贫攻坚主要任务和行业优势,实施精细化管理,凝心聚力,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程,有效解决贫困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确保贫困群众看得起病、看得上病、看得好病、少生病,为打好打赢全县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健康保障,为乡村振兴奠定良好基础。
一、聚焦全院之力,在包村脱贫攻坚上下功夫
县医院党委把脱贫攻坚工作做为一项主要政治任务,成立了书记为组长的推进小组,制定方案,落实包保责任人,第一时间深入悦东村开展工作。坚持“一户不落,一人不差”原则,落实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脱贫标准和政策。派出工作队,克服城内村人员分布复杂等诸多困难,积极营造精准扶贫工作浓厚氛围,提升群众知晓率和满意度。先后为悦东村投资3万元建起了标准化党建室,并常态化开展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支部在脱贫攻坚中的核心作用和党员模范作用。坚持产业助推脱贫攻坚,招商引资,全院出资20余万元入股裕祥牧业有限公司发展养牛,带动贫困户30户,每户增收500元。雇车为村挖渠勾坝,排出内涝,整治环境,捐赠衣物等。为村民义诊30次,受益群众2018人次,真真切切解决贫困户疾苦和困难,共解决88人次,投资近十万。
二、发挥优势,在推进全县健康扶贫上下功夫
充分发挥健康扶贫龙头作用,发挥医疗人才优势,抽调精兵强将52人,副高职称以上13人,成立突击队和驻村医疗队,实施全县全覆盖服务,让贫困人口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一是落实惠民政策。全院开通就医绿色通道,积极推进“一免五减”优惠政策,受益群众达18973人次,减免金额176.3678万元。积极开展先诊疗后付费13374人次、垫付金额6687万元。“一站式结算”服务。开展大病集中救治45782人次,补偿金额175.9212万元(人保财险补贴)。免费为贫困大病患者体检240人次。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免费置换股骨头共47例、白内障复明手术共255例,深入基层开展义诊活动112次,受益群众达12789人次。二是开展远程会诊终端。县医院全面落实国家“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村”战略部署,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借助市级三甲医院“医联体”、“对口支援”政策开展远程医疗,拓宽医疗渠道,将市级医疗技术和设备优势辐射到县医院。建立就医转诊绿色通道,为贫困人口提供优先预约、优先就诊、优先住院等便捷服务,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目标。上联市中心医院,下联12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培训乡镇医生和村级卫生室主任341人次,开展会诊816人次。三是提升医院服务能力。全院多方争取,投资近1500万,增加、更新设备。增加64排128层CT1台,彩超2台,功能磁刺激治疗工作站、生物刺激反馈仪1套,血液透析机5台,呼吸机1台,呼吸湿化治疗仪1台,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1台,尿液分析仪1台,脉动真空灭菌器1台,医疗救护车2台及配套车载医疗设备。更新升级污水处理设备、透析室水处理设备,筹建PCR实验室。压实三级医院对口帮扶责任,为上级医疗机构派驻的医生提供一流服务条件,提高帮扶成效。四是减化流程,优化服务。全院为让全县患者得到更便捷,更有效科学治疗,解决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突出问题,院党委开会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办法,从优化环境,提升服务态度,简化流程,设立绿色通道,设立贫困户专门窗口,开设贫困户病房,报销,一站式服务等出台了12项优惠政策,极大解决了广大贫困户就医难问题,优化了服务质量。
民愿我为――夯基础
三年前,武山县对于杨文轩来说,只是一个地名、一个符号;三年后,武山已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让他魂牵梦绕、难分难舍。处在大山深处的改口村和康瓦坪村都是省国土资源厅的双联村,也是让他这几年激情燃烧的山村。“我来到武山工作的这三年,有苦有乐、有悲有喜、有感慨有感动,在大山深处的村子里,在双联扶贫路上,我经历了不一样的旅程、收获了不一样的人生。”
在选派任改口村第一书记之前,杨文轩就作为国土厅派出的专业技术人员多次到村,主持编制了供水、道路硬化和土地整治等规划设计。 到改口村后,他坚持吃住在村,用了近半个月的时间,走遍了改口的家家户户,踏遍了全村的一草一木。通过调研,对村里的班子情况、党员队伍建设、农民的生产生活、外出务工经商和民风民俗等一系列情况,都摸得一清二楚,为第一书记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改口村300户1281人、康瓦坪429户1827人,两个村都是地处山区的纯农业村,没有企业,经济基础薄弱,改善基础设施、找准产业方向是首先解决的两大问题。
改口村地处黄土丘陵沟壑区,人均耕地少,地块破碎,绝大部分为山坡地。2013年开始,杨文轩结合自身专业优势,亲自担任项目负责人带领专业技术人员翻山越岭,规划每一块田、布设每一条生产路,努力做到设计最优、资金最省、效益最好。两年来申请土地整治项目资金近500万元,整理土地3000多亩。全村的耕地由“三跑田”变为“三保田”,为下一步产业结构调整和土地流转、农民增收打下基础。
2015年,杨文轩调整到康瓦坪村担任精准扶贫驻村工作队队长兼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他与有关单位积极协调,多方奔走,申请资金280万元,平整耕地近2000亩、修建沙化道路5公里。争取项目资金200万元,对21条主巷道和30条支巷道进行了硬化,开通、拓宽4.3公里村内道路,建成长55米的便民桥一座,彻底解决了群众行路、师生上学及大棚蔬菜运输等问题。去年,又积极申请立项了总投资450万元的响河沟险村险段治理项目。不到半年时间,巷道硬化了、自来水入户了,村级办公场所也拔地而起,乡亲们的生活条件改善了、对组织的信任感增强了。原甘肃省国土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张力学和省国土厅规划院院长冯永忠到村时村民们都热情的围在他们身边,感谢国土资源厅的帮扶,一名老党员说:“国土厅这两年做得比我们的先人还要好,后生的媳妇也好找了。”
民富我荣――建产业
路途再远,远不过燃烧的梦,现实再难,难不倒圆梦的心。驻村以来,他始终秉持实干精神,怀着谦虚谨慎、拜群众为师的态度,跟着群众学,带着群众干,干给群众看。
“我们的第一书记攒劲得很,给村上办了好多事情呢”。乡亲们说,杨书记这人,整天就在他务作的大棚里劳动,像袁隆平一样搞研究呢。当初我们以为他只是来玩玩看看的,没想到竟然驻扎在村上,还种起了庄稼,全村人都被这个说着普通话的“村里人”服哈了!
在棚子里劳动的杨文轩,已经少了几分刚到武山时的学者气息,多了几分农村人的朴实和憨厚,泥巴沾满了裤腿,脸上黑乎乎的。看起来,这哪里是省厅来的干部,言谈举止间俨然一个正儿八经的“村里人”嘛。和他握手时能闻到身上的泥土气息、感受到厚实的力量。
杨文轩认为,村里一直有大规模种植架豆王的传统,这种露天蔬菜种植模式附加值比较低,亩均增收4000多元,相比大棚蔬菜效益低。他经常在想,能不能把塑料大棚搬到山上去,村里人都说,缺水、技术等等困难很多,搞不了。他带着疑问,请教了县蔬菜部门技术人员,大家实地看后,一致认为可以搞,缺水问题可以想办法解决。在技术人员的支持下,他自建了一个塑料大棚,种上了辣椒、西红柿、茄子等蔬菜,每天亲自务做并做记录。
一个在省城坐办公室的人,在边远的村子里务起了蔬菜,还亲自建起了棚子,而且要把塑料大棚种到山上去,这是多少蔬菜专家们干了多少年还没解决的课题,他这个外行竟然要尝试,能行吗? 经过和村“两委”班子、群众代表多次的讨论研究,他提出了“蔬菜养殖打基础,核桃旅游鼓腰包”的村产业发展思路。
说干就干,杨文轩和群众一起改建山地日光温室140座,种上了西红柿、辣椒、黄瓜等反季蔬菜,全村蔬菜种植面积由原来的240亩增加到380亩;建成核桃园1处,推广种植全膜玉米600亩、地膜洋芋300亩、党参200亩。组织村上的妇女和闲散人员开展外出务工,年均收入都在2.5万元以上。依托水帘洞景区,建成农家乐6家,年创收达10余万元。
后来看到群众的收入增加了,他这个第一书记的腰杆也直了,感觉也拉近了和村民心与心的距离,在一起的起早贪黑中,他眼中的群众越来越亲近。
康瓦坪村如何实现长远发展?杨文轩认为村里必须要有自己的优势产业做支撑。在改口村,他鼓励大家发挥地域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农家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康瓦坪村地处高寒山区,发挥什么优势呢?在与群众交谈时,他了解到,康瓦坪村经过土地整理项目的土地有很多,杨文轩和村里的群众商议,打算拿出一部分土地种植花椒树,今年建成200亩优质花椒园,明年再发展600亩,前期套种旱作正茬架豆,这样群众的致富门路又多了一条。经过研究,村上确定了林果业、养殖业和蔬菜种植三大产业。
杨文轩想,有思路,还不行,还得有开阔的眼界,有发展的技术。他带上村里有养殖意愿的群众去陇南康县考察学习,又培训土鸡养殖技术,成立了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成立的当天,杨文轩自己带头投钱人股,明确到年终土鸡出栏时收回本金。他的行动,打消了群众的风险顾虑,带动了大家养殖的积极性。很快,各个土鸡养殖鸡舍修好了,1500只鸡苗入栏。
在杨文轩充满自信的眼神中,让乡亲们看到,土鸡变成了金凤凰。
(一)电网改造
已编制完善县域电网主网架建设及配电网络的升级改造发展思路和工作重点,计划2016年-2020年申请中央财政资金、省预算资金和本级财政资金实施贫困村电网改造项目。目前,正积极争取国家、省、州和县资金及政策支持,资金到位且项目竣工后,将有力提升贫困村用电质量和用电安全。
结合无电村通电工程,2016年计划完成以下贫困村电网改造项目:完成飞虹乡深沟村、石大关乡桃花村、永和乡利里村等17个行政村10千伏线路改造32.39公里;配变电变压器28台;0.4千伏线路改造193.18公里。
(二)商贸流通
商贸流通领域精准扶贫项目以社会公开招、挂、拍出让与招商引资相结合的方式吸引和鼓励民间资本、省外资本投向商贸流通项目。2015-2019年规划建设铁路物流仓储中心、物流气调库、州电子商务集聚区和再生资源回收中心4个重点项目,其中铁路物流仓储中心、物流气调库、州电子商务集聚区已列入十三五规划,并将规划上报州商务局。
目前,我局正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和政策支持,资金到位且项目竣工后,将辐射境内的64个贫困村,预计增加就业岗位500个,解决800余人就业,带动20000余人的增收,对贫困村脱贫致富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
(三)信息化建设
各村党支部、村委会、站(室)所:
为进一步压实脱贫攻坚责任,传导工作压力,增加脱贫攻坚工作使命感、紧迫感和责任心,为打赢高质量脱贫摘帽攻坚战提供坚强保证,根据县委、县政府近期工作部署要求,经乡党委、政府研究决定,制定本意见。
第一条 本意见适用于全乡帮扶干部(含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常驻队员、乡干部、村干部)。
第二条 本意见所称追责问效,是指我乡承担精准脱贫工作任务的工作人员,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掌握扶贫业务知识不熟练,推进扶贫工作落实不力和帮扶工作纪律执行不到位,被中央、省、市、县、县级各部门督查检查以及交叉检查、考核反馈问题被通报,督导员及乡级发现问题,情况属实的,一个问题扣100元;省市县及乡级督查检查发现未在岗在位(含值班)的,一次扣100元,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按照县扶贫工作会议精神要求、干部管理权限和规定程序进行问责。
第三条 乡扶贫办公室负责全乡脱贫攻坚的日常考核管理。
第四条 问责情形
(一)扶贫知识掌握
1.帮扶干部每月精准扶贫业务知识考试得分纳入考核。每周考试平均分乘以考核总分数,最终为扶贫津贴发放比例。帮扶干部扶贫业务知识考试缺考或成绩在80分(含80分)以下,首次罚扣100元;补考后仍在80分以下,罚扣150元。
2.乡帮扶干部工作考核总分数100分,分为四个等级:优秀(90-100分)、良好(80-89分)、合格(70-79分)、基本合格(70分以下),优秀率不超过60%,最终得分(四舍五入)分为三部分:驻村领导打分占比60%、村书记打分占比20%、第一书记打分占比20%,权重计分。最终结果在测评打分基础上经综合研判后确定。评分结果予以公示,并与帮扶补贴工资挂钩,考评优秀发放100%,良好80%,合格70%,基本合格60%。
3.帮扶干部被抽查或访谈,首次回答问题较差被通报的罚扣50元,差的罚扣100元;第2次回答问题较差被通报的罚扣200元,差的罚扣300元。
(二)落实扶贫工作
1.结对帮扶对象在实地抽查中,被发现扶贫政策应享未享、“两卡一证”未上墙、“五净一规范”未达标和满意度不高等问题被通报的,对帮扶干部首次罚扣100元;第2次罚扣200元。
2.帮扶对象存在错评、错退、漏评问题,且不能佐证已向村、乡组织按规定程序、方式提出异议的,对结对帮扶干部罚扣本年度所有扶贫补贴工资,并视情节进行组织处理,年终考核为不合格或不称职等次。
3.帮扶对象存在“两不愁三保障"问题,未及时上报、未移交或者不能佐证已向村、乡组织按规定程序、方式提出异议,对于乡乡以上被通报的,对结对帮扶干部罚扣本年度所有扶贫补贴工资工资,并视情节进行组织处理,年终考核为不合格或不称职等次。
4.由于我乡帮扶干部工作不力的原因导致在脱贫验收中出现重大问题,影响高质量脱贫的,对结对帮扶干部罚扣本年度所有绩效奖励工资,并视情节进行组织处理,年终考核为不合格或不称职等次。
5.我乡帮扶干部严格对照县“结对帮扶工作要求”开展工作,并严防“十不",若在中央、省、市、县等各类检查中发现存在“十不”的情形的,对结对帮扶干部罚扣本年度所有扶贫补贴工资,并视情节进行组织处理,年终考核为不合格或不称职等次。
(三)执行工作纪律
1.驻村领导负责组织、督促、统筹协调本村帮扶干部进村入户帮扶工作,帮扶干部必须服从驻村领导的管理。帮扶干部执行工作纪律被乡乡以上通报的,首次罚扣100元;第2次罚扣150元,并由驻村领导对帮扶干部开展提醒谈话。
2.帮扶干部必须服从驻村领导安排入户帮扶,不得请假。一天以上必须书面向驻村领导请假,并报所在村部备案。首次不到岗罚扣50元;第2次不到岗罚扣100元;第3次以上乡帮扶干部罚扣当月扶贫补贴工资,村干部扣除当月绩效工资,并视情节进行组织处理。
3.违反廉洁自律有关规定的,一经查实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汇报的题目是《以机制为基石,以行动促成效,确保贫困人口参保全覆盖》。今年以来,在省市医保局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把医保扶贫作为首要政治任务、重大民心工程、重要基础支撑,按照《×市医保扶贫工作方案》要求,综合施策,精准发力,倾力打造医保扶贫“××做法”。目前,我县×年度低保人员×人已全部参保;特困人员×人已全部参保;按脱贫享受政策管理人员共×人已全部参保,确保贫困人口实现参保×%全覆盖。
一、畅通“信息链”,构建“数据网”,夯实第一基础。
前期基础工作做得好、底子打得牢,后期参保核对、动态调整过程中,就会明显提高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坚持把基础信息作为第一道关口,建立数据共享机制、信息比对机制、审核报批机制、部门协作机制,确保基础数据真实、准确。
一是打破信息壁垒。联合县扶贫数据信息专班,积极主动与民政、公安、残联等部门对接,核准我县贫困人口人员明细,将各部门提供的人员明细发送至各乡镇(街道),由乡镇医保所和民政办、扶贫办所掌握的贫困人员明细做初步对比,实现数据信息共享共用。
二是实行动态管理。对全县医保扶贫工作情况统计分析和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反复比对各类人群数据库,沟通县乡村三级和帮扶责任人,对贫困户医保数据进行核准,为参保人员标识低保、五保和精准扶贫等免缴费认定信息。
三是严格申请审核。上一年度×月×日前各乡镇报送精准扶贫认定信息申请,我局对各乡镇报送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对审核通过人员做扶贫标识,确保参保人员次年正常享受医疗保险报销待遇。
二、坚持“三步走”,定期“回头看”,形成“闭合”环路。
第一步:对贫困人口进行参保初筛。针对贫困人口信息动态调整,将新增脱贫享受政策人员、即时帮扶人员、低保、特困人员及时纳入医保扶贫的保障范围。
第二步:经第一步初筛问题整改后,再次导出整改后我县×年度医保系统内所有免缴费人员明细与精准扶贫标识明细,与扶贫信息专班提供的人员明细、进行二次校对、交叉对比,在再次校对的过程中又发现一类新的问题,精准扶贫人员个人缴费的已退费完毕,但免缴费认定个别人员存在漏做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是采取即时补做免缴费认定。
第三步:整改完以后,我们第三次导出整改后我县×年度医保系统内所有免缴费人员明细与精准扶贫标识明细,与扶贫信息专班提供的人员明细、进行第三次校对、交叉对比,将比对结果再及时反馈给县扶贫数据信息专班,形成了“闭环”管理的模式。在“三步走”的过程中,我们每一步都进行了“回头看”,将“回头看”工作贯穿于整个“三步走”的过程中,进行查缺补漏,纠正偏差,进行“对症下药”、进行“精准施策”。
三、破解“新难题”,提升“精准度”,巩固工作成效。
通过对增减人员明细进行反复校对、交叉对比,我们及时梳理工作中发现的×个方面的问题,逐一制定了解决方案:
第一,对贫困人员失联的:与县扶贫办、公安局协调、与失联家属家属进行沟通,对因失联人员不符合公安局系统的注销户口人员、家属表示不放弃寻找的,我们为其继续保留医疗保险扶贫待遇,确保失踪人员返回后能继续享受待遇。
第二,对贫困人员死亡、精准扶贫人员脱贫不享受待遇人员、低保、特困人员取消待遇的:根据扶贫办提供的死亡信息,与殡仪馆提供的死亡数据再次校对,死亡人员做医疗保险参保中断和标识中断处理,标识中断于死亡的月份,保障死亡之前的医疗扶贫待遇正常享受;脱贫不享受待遇人员名单(含低保、特困取消待遇人员),做标识中断处理,但是免缴费认定保留,确保脱贫不享受待遇人员当年度的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正常享受。
第三,对精准扶贫人员在县外参保的:首先与本人或家属进行沟通,向其宣传医疗扶贫待遇。选择回××县参保的,我局立即与其参保所在地医保局进行协调,在当地医保局完成退费后,我县及时进行免缴费认定和扶贫标识。对于经乡镇工作人员协调、包村干部沟通宣传扶贫政策后,依然自愿放弃回××参保的人员,我们请其提交自愿放弃医保扶贫待遇承诺书。
第四,对贫困人口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目前,我县精准扶贫人员有×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我们已汇总形成台账,定期进行核对,一旦其职工医疗保险中断,及时为其参加居民医保。
问题分析:我单位对所驻村的村情还不够深入,实地调研次数不够,深入群众程度不够,导致具体帮扶措施、方案制定上精准度不够高。
整改措施:
1、引起重视,我单位立即召开了“脱贫攻坚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立行立改”整改部署会,由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为责任人,提出整改方案,认真落实。
2、促进干部沉下去“面对面”和群众商量定策,由我单位领导带领干部再次深入所驻村,通过实地调研,上户走访,努力形成双向互动的脱贫动力,把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3、“实打实”研究落实脱贫措施,要把所驻村到2020年与脱贫直接相关且必须建设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项目定下来,把建档立卡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缺什么、应该补什么、什么时候干具体化项目化,与村两委积极对接,与推动十大扶贫政策落实相结合,做实村级2018年至2020年脱贫攻坚实施方案,把底板打牢。
“要把扶贫攻坚抓紧抓准抓到位,坚持精准扶贫,倒排工期,算好明细账,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这是对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工作的殷殷嘱托。
自开展扶贫工作以来,黔南州始终坚持以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以“四个切实”、“六个精准”“五个一批”为基本遵循,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l展全局,在贵州省率先出台“1+9”精准扶贫同步小康行动纲要,黔南各级党委、政府围绕减贫目标,积极履行“五主”“五包”责任,用心用情用力科学治贫、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有效开展。
“到2018年,全州要基本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58.29万人脱贫,贫困县乡全部摘帽,836个贫困村全部退出。”黔南州委书记龙长春掷地有声。
注重顶层设计
推动工作落实
2016年,新一轮脱贫攻坚启动实施以来,黔南州先后召开10余次到县到乡(村)的扶贫工作调度会、推进会,强化产业和就业扶贫的重要抓手,着力打响易地扶贫搬迁“当头炮”。
为落细扶贫政策,黔南制定出台《黔南州关于推进大扶贫战略行动的实施意见》《黔南州山地旅游扶贫攻坚工作方案》《关于开展社会保障兜底推进精准扶贫的行动方案》等27个政策措施,进一步规范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多次召开领导小组成员会议,实行调度制度,开展一月一调度、一月一通报,分析研究脱贫攻坚中新情况,及时解决新问题。
为保障扶贫工作有坚实的人力物力基础,2016年5月,黔南下发《关于县乡扶贫开发机构和队伍建设意见》,要求加强县级扶贫机构队伍建设,全州乡镇(办事处)都要设立扶贫工作站,贫困县乡镇扶贫工作站不低于8人,非贫困县乡镇扶贫工作站不低于5人。
探索脱贫攻坚新机制。龙里县自主开发了“扶贫伴侣”软件系统,对扶贫工作进行全程监控;罗甸县的“一借双贴”、 深化拓展“四带” (带资金、带技术、带民增收、带农增效)内涵,把“四带”示范创业活动目标定为带动贫困村发展,助推贫困户致富;三都县的贫困户以土地、项目入股,组建了突击队、先锋队、乡情队、志愿队以及共济队“五支队伍”;瓮安县农村贫困户转移脱贫;长顺县“藤缠树”扶贫产业利益联接模式,即以扶贫龙头企业、合作社、产业大户为“树”,以贫困农户为“藤”,让贫困户与企业、合作社、产业大户抱团发展,实现项目建设效益共享,达到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目的;独山县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脱贫”活动;福泉市出台了高中阶段全免费的政策,率先在全省开展教育扶贫“斩穷根”。
在党建扶贫上,全州重视村“两委”和农村致富带头人队伍建设,选派优秀年青干部担任“第一书记”,培育农村党员致富能手;实施集体经济“空壳村”清零行动计划。组建巡回医疗志愿服务队、支教服务队、农技服务队、同步小康工作队四支队伍,深入贫困乡村、贫困户驻点开展服务。突出抓好“扶贫先扶志”,消除贫困户“不富也安”或“小富即安”思想,激发贫困户脱贫致富内生动力,树立自强不息、勤劳脱贫、产业致富的意识,变被动扶贫为主动脱贫。
黔南州在精准扶贫上下功夫,2016年通过多次组织贫困识别建档立卡“回头看”,建立了工作落实的背书制度,逐户精准复核58.29万农村贫困人口信息,发放贫困户登记卡15万余份,录入遍访贫困户信息3150万余条,修正补录了贫困户信息21万余条,贫困识别准确率从2015年度的80%提高到目前的96.3%,提高了16.3个百分点。
产业扶贫来助力
多措并举拔穷根
2016年4月7日-9日,由省委副书记、省长孙志刚带队,观摩黔南州3个县13个扶贫项目点。惠水县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罗甸县蔬菜扶贫产业园、罗甸县留守儿童学校等,得到省领导的充分肯定。
近年来,黔南以资源为定位器,切实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认真规划、狠抓落实,促进了产业的快速发展和贫困地区群众的脱贫增收。
目前,全州基本形成了北茶、畜、禽,南菜、果、药的特色产业布局,特色产业产值占第一产业的70%以上,成为脱贫增收的重要渠道。
黔南还提出引导贫困户种上“摇钱树”和推进茶叶、刺梨、蔬菜、精品水果等特色产业发展,为贫困农户找到了符合选产业、定发展模式。据统计,年度投入产业扶贫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占年度资金的30-45%之间。
在抓精确瞄准,因户施策的同时,黔南州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目前,全州新增各类农民新型经营主体606家,覆盖贫困人口7.96万人。目前,全州共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3959个,入社会员8.3万余人,带动就业农户21余万人,有家庭农场431个,农业企业521家,解决了4.1万人的就业。
为缓解资金短缺矛盾,制定了《黔南州金融精准扶贫实施方案》,各县(市、区)分别出台了“特惠贷”相关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与农村商业银行签订了《扶贫小额贷款信贷风险补偿金合作协议》,全州共落实“特惠贷”风险补偿金7825万元。截止11月,农商行(信用社)共为贫困户发放“特惠贷”26亿元。州相关部门还出台了《黔南州脱贫攻坚基金设立方案》,充分利用州级融资平台积极进行融资,目前,州级建立扶贫基金18支1500亿元,建立产业扶贫基金150亿元,这些都为产业扶贫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
围绕推进产业扶贫和脱贫攻坚,黔南各县(市、区)作了大量有益的探索;结合农村“三变”改革,积极试、大胆创,闯出了一些具有黔南产业扶贫特色的新路。如:长顺、龙里、福泉的项目资金入股分红;罗甸、独山对“特惠贷”实行政府平台统贷统还,使建档立卡户贫困户包赢不亏、稳赚不赔;以惠水、龙里、荔波为重点的电商扶贫模式;瓮安的农村贫困人口转移脱贫;贵定、都匀等的公益岗位安排贫困农户转移就业等等,加快推动了脱贫攻坚进程。
积极做好与广州市的对接沟通,签订了《广州市对口帮扶黔南州2016-2020年合作框架协议》,实施2016年度9600万元帮扶项目,引导企业、团体、群众积极参与扶贫开发。探索和创新了扶贫开发模式,推行“菜单式”扶贫等,推进了项目精准帮扶。
强化责任担当
打好脱贫攻坚战
为把扶贫工作时刻放在心上、抓在手上,真正做到责任到人,黔南在州、县(市、区)、乡镇成立了党政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州、县、乡镇、村,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逐级立下“军令状”,全州共签订责任书 1412份;州(县、区)直各部门相继成立了扶贫工作专班,负责扶贫工作;县(市、区)成立了脱贫攻坚专项指挥部。按照“五主”“五包”的要求,将减贫任务分解到县、乡镇、村,落实到人,确保减贫目标如期实现。
以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认真落实中、省、市、区关于精准扶贫的工作部署,以“四个切实”(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切实做到精准扶贫、切实强化社会合力、切实加强基层组织)为基本要求,以“六个精准”(精准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为努力方向,以“五个一批”(产业培养扶持一批、能力提升就业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医疗救助扶持一批、重大项目带动一批)为重点内容,整合资金资源,扎实推进贫困村交通、水利、电力、通讯、环保、卫生等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导农户创新创业,加快贫困村全面小康建设步伐。
二、工作内容
(一)完成剩余脱贫任务。坚持“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的脱贫攻坚目标,制定剩余贫困人口脱贫销号工作方案,坚持“两不愁三保障”标准,整合资源力量,补齐达标短板,确保如期完成剩贫困人口脱贫目标。
(二)加强脱贫监测预警。对脱贫监测户和户边缘户适时开展监测,逐户制定巩固脱贫成果方案,定期分析情况,落实各项措施,加大帮扶(助)力度,确保稳定脱贫。定期对脱贫不稳定人口进行监测预警,每月摸排并建立监测台账,切实提高脱贫的稳定性、可持续性。常态化开展发生贫困人口和贫困边缘户摸底工作,将新发生贫困人口纳入帮扶对象,将贫困边缘户纳入帮助对象。
(三)扎实推进专项扶贫。深入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实施意见,科学规划道路建设项目,根据退出村实际情况,分类别、分区域对脱贫人口、退出村开展差异化、精准化扶持。
(四)抓好住房安全保障。通过集中培训、集中组织的方式,对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安全情况开展拉网式排查,全面摸清住房安全保障突出问题,对存在安全鉴定不准确、危房改造不彻底、住房功能不完善、偏房质量不安全、改造意愿不稳定等问题逐户制定措施,今年6月底全部完成整改销号。
(五)抓好饮用水安全保障。全覆盖排查建档立卡贫困户安全饮用水保障情况,重点排查建档立卡贫困户饮水量、水质是否达标,用水方便程度和供水保证率是否符合相关要求。对存在季节性缺水、水质不达标和已解决安全饮水问题的贫困人口又出现饮水困难的逐户制定措施,今年6月底全部完成整改销号工作。
(六)抓好脱贫攻坚政策落实。加强排查贫困户各类政策落实情况,整合资源力量,及时对标整改。教育扶贫政策方面。继续落实控辍保学“六长责任制”,对因病、因残不能到校就读的贫困家庭子女,全面落实送教上门政策,确保贫困户家庭无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落实省外就读学生资助、义务教育“三免一补”、贫困中高学生“雨露计划”等各类教育资助政策体系,学生资助实现应助尽助。健康扶贫政策方面。继续落实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财政补贴政策,全面落实贫困人口“十免四补助”和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先诊疗后付费政策,确保县域内住院自付费用占比不超过10%。持续开展慢病认定,提高慢病政策知晓度,确保县域内慢病门诊个人自付费用占比不超过10%。完善贫困群众健康档案,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七)抓好数据质量核实核准。按照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录入要求,开展部分村数据质量剖析,抓好培训,采取大排查的组织方式和录入方式,全面摸清建档立卡和项目库建设数据不真实、不完整、不准确的问题,核实核准整改到位。加强数据统计监测,确系统数据、帮扶手册、明白卡与扶贫对象实际情况“四个一致”,做到“账实相符”“账账相符”。根据中、省安排部署,组织开展脱贫攻坚普查,重点围绕建档立卡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实现情况、获得帮扶、参与扶贫项目情况,村级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社会保障、精准帮扶、资料归档等内容做好普查准备,做到脱贫攻坚过程清楚、结果真实,确保脱贫攻坚全面普查过关过硬。
(八)抓好项目建设和资金管理。按照镇村申报需求、部门踏勘规划、会议集中审定程序,统筹安排扶贫道路建设项目。对扶贫道路项目顺排工序、倒排工期,坚持每月调度,落实主管部门一线指挥督战、实施单位一线主战推进机制,全面加快项目进度,严把项目质量。优化资金拨付和报账流程,健项目评审、竣工验收、财务决算机制,确保年度支出进度达到95%以上。
(九)抓好各类问题整改。抓好落实“两不愁三保障”回头看。大排查和“三落实”“三精准”“三保障”回头看发现问题彻底整改,抓好脱贫攻坚年度成效考核、巡视巡察督查、审计监察、绩效评价等各级反馈各类问题整改,梳理台账,落实措施,明确时限,逐条验收销号。
(十)严格驻村和结对帮扶管理。加强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管理,对能力不能胜任、履职不合格及时调整召回,同时加强干部结对帮扶的动态管理,根据人员变化及时调整更新,确保所有贫困户帮扶责任人全覆盖。
三、工作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局成立了精准扶贫领导小组,由局党组书记任组长,局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局属各单位、机关各股室相关负责人为成员的精准扶贫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精准扶贫日常事务。
2020年6月1日-6月30日
二、总体要求
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对脱贫攻坚工作进行全面“回头看”,准确掌握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实现情况、获得帮扶情况和参与脱贫攻坚项目情况等,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补齐工作短板,提升脱贫成果,为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普查工作打好坚实基础。
三、主要任务
(一)开展重点内容排查。
各村要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问题,组织人员对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和边缘户开展全覆盖排查,确保户户到、人人过、项项查。重点排查以下六项内容:一是家庭收入情况。排查贫困户2019年度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否稳定超过国家扶贫标准,重点关注是否受肺炎疫情或其他原因影响导致今年收入可能不达标的风险。二是基本生活保障情况。排查米、面、粮油是否能满足基本生活需要,肉类、蛋类、奶制品或豆制品等是否想吃随时能吃,一年四季是否都有应季的衣物,重点关注特殊人群(比如鳏寡、残疾高龄老人等)是否落实相应的服务保障措施。三是义务教育保障情况。排查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和教育资助发放情况,重点关注学籍在外地的贫困家庭学生义务教育补助政策是否发放到位。四是基本医疗保障情况。排查贫困人口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含大病保险)参保情况,重点关注新增人口是否及时代缴、稳定脱贫人口参保情况。在外地参保和就业单位代缴的是否有证据资料。五是住房安全保障情况。排查贫困群众住房是否安全,是否满足居住需求,危房改造政策是否落实到位,重点关注今年实施的53户危房改造户是否竣工并入住,疑似危房户是否进行安全鉴定。六是饮水安全情况。排查水量、水质、用水方便程度、供水保证率是否达标,重点关注是否存在饮用露天塘水情况,老弱病残贫困户的饮水是否方便。
要强化督查督导,由镇纪委、镇扶贫工作站组成督导组,对各村排查情况进行实时督促指导,确保排查工作全面开展。
责任单位:镇国土所、镇水保站、镇纪委、镇扶贫工作站、各村。
(二)全面开展帮扶走访。
专项集中行动期间,全镇所有结对帮扶责任人要围绕“四个一”要求对所结对帮扶户(包括2014年、2015年脱贫户、稳定脱贫户)开展1次帮扶走访,并将走访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贫困户所在村。一是与贫困群众谈一次心。与贫困户面对面谈心交流,了解结对帮扶户“两不愁三保障”实现情况,引导结对帮扶户掌握建档立卡以来家庭收入的变化和生产生活的改善情况,切实用心用情拉近与贫困户的距离。二是梳理一遍帮扶措施。帮助结对帮扶户梳理建档立卡以来在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危房改造、产业扶贫、就业扶贫、金融扶贫、生态保护扶贫等方面获得的帮扶情况,确保结对帮扶户(或明白人)对相关情况说得清道得明。三是核实一遍基础数据。核准《扶贫手册》基础信息及贫困户家庭各项收入、支出数据,确保各项基础信息真实准确。四是整治一次人居环境。动员并帮助贫困户整治家庭人居环境,确保贫困户以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和干干净净的人居环境迎接国家脱贫攻坚普查。
责任单位:镇党建办、镇扶贫工作站。
(三)整治农村人居环境。
各村要充分发挥公益岗和公益性事业劳务人员作用,对所有村域内的垃圾包括杂物、渣土、柴草和废弃物等进行一次拉网式全面彻底清理,确保常态化达到“十净”(即房前屋后净、庭院净、禽舍净、道路净、沟渠净、绿化地林带净、公共环境净、水边净、场院净、地头净)要求。结对帮扶责任人要结合帮扶走访,帮助结对帮扶户对家庭人居环境进行细致整理,促其达到“五净一有一整齐”(即门窗净、卧室净、厨房净、个人卫生净、宅前宅后净,每个贫困户家中要有简单必要的基本生活用品〈包括床褥、衣柜、碗橱、餐桌、椅子、电视机〉,家庭院内摆设整齐有序)。
责任单位:镇农综中心、镇城乡一体化办公室、各村。
(四)抓好问题整改落实。
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重点难点,切实抓好全面排查和帮扶走访发现问题的整改工作,确保所有问题6月底前整改到位。针对发现的问题,要逐项建立问题台账,逐项研究具体整改措施,严格时间节点,逐人逐户对账销号。对能及时整改的问题要坚持立行立改,对不能立即整改的要加强会商与研判。联系村班子成员要深入到村进行督导,全面压实工作责任。镇国土所、镇水保站、镇人社所等涉及“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的部门,要对照工作职能加强对各村的业务指导和工作督查。各村要找准问题症结和问题阻点,深入剖析原因,既要“点对点”整改,做到改到位、改彻底,又要做到举一反三,建立长效机制。
要坚持精准帮扶,聚焦“五个一批”,加快推进各项政策措施落实。要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对照年度工作计划和夏季攻势要求,全面排查工作落实进度。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金融扶贫、危房改造、生态保护扶贫等凡是贫困村贫困户应享受的政策和该兑现的资金必须在规定时间内落实到村到户。
要坚持扶贫项目实施半月调度机制,压紧压实项目责任人责任,加快各类扶贫项目实施进度,确保扶贫项目6月底基本完成,并按照要求及时做好项目验收和资金拨付工作。
责任单位:镇国土所、镇水保站、镇人社所、镇财政所、各村。
(五)完善基础信息工作。
要全面核查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数据,镇扶贫工作站对发现的疑点数据要组织实地核查,及时修正完善,确保数据真实准确。
要围绕普点内容,全面梳理、规范整理村级档案和贫困户档案资料。各村完善的重点要求:(1)检查每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扶贫手册》内容必须与家庭真实情况、扶贫信息系统相一致、帮扶措施与帮扶成效必须相统一。(2)《扶贫手册》必须存放在家,户袋资料与村存放的户档资料必须完全一致。(3)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识别、帮扶和退出资料务必完整、支撑材料必须齐全。(4)边缘户和监测户的佐证资料务必准备并且充分有力。(5)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政策措施务必落实到位,排查表中的各项帮扶措施必须填写齐全。(6)有关证件(如残疾证、慢性病证等)务必办理并存放户袋。(7)对特殊情况户(如不能正常回答问题的农户等)务必准备情况说明、张贴告示或相关证明材料以及“明白人”。(8)所有村“两委”主要负责人、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扶贫专干对所在村脱贫攻坚基本情况、扶贫政策措施落实和项目实施情况以及程序环节、取得的成效等必须做到清楚明白、熟知在心。
责任单位:镇扶贫工作站、各村。
四、工作要求
第一,实现“两基”,是各级党委、政府优先发展教育的结果。年,国务院实施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把“两基”攻坚纳入重要工作日程,摆在重要地位,制定并全面实施了“两基”攻坚实施规划。将“两基”攻坚和教育工作列入各州(地、市)党政领导班子经济社会发展考核目标,以民族地区“两基”攻坚为重点,认真组织实施重大教育项目,大力调整农牧区教育资源,扎实改善办学条件,为全面实现“两基”目标提供了保障。各有关部门明确分工,落实责任,通力合作,认真解决“两基”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形成了党委、政府负责、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全社会齐心协力攻坚的合力,有力地推动了“两基”目标的顺利实现,形成了全社会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的浓厚氛围。
第二,实现“两基”,得益于“两基”工作机制健全有力,保障到位。省政府成立了由省长任组长的“两基”攻坚领导小组;各州(地、市)、县(市、区)建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确保组织领导到位。全面推行“六三制”,要求各地在战略、策略、目标、制度、行动、措施等六方面逐一落实,同时建立了“两基”工作报告制度、县级自查自评制度、“两基”攻坚进展报告及公报制度、评估验收工作制度、联点督查制度等,为“两基”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年全省“两基”迎国检工作启动以来,制定了迎国检实施意见和工作方案,逐级签订目标责任书。全省开展了四轮全面督查。开展了“两基”预检,及时督促整改,提高了“两基”质量。以迎国检为契机,加强“两基”工作宣传,形成了街道有横幅、墙上有标语、手机有短信、报刊有专栏、广播电视有声音的全方位、立体化的舆论氛围,在全省掀起了一股“两基”宣传的热潮。
第三,实现“两基”,得益于因地制宜,勇于创新,措施得力,注重实效。为了实现“两基”目标,省结合本省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切实加大教育投入。自年起,建立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保障水平逐年提高,覆盖面不断扩大。全省教育经费由年28.73亿元增加到年的94.92亿元,成为省历史上投资最多、力度最大、办学条件改善最为明显、群众最满意的一个重要时期。二是加快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大力实施校安工程。出台了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指导意见,确定到年全省基本完成中小学布局调整,基本消除校舍安全隐患,基本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三是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认真组织实施国家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向40个县(市、区)补充特岗教师5034人,缓解了农牧区教师紧缺的矛盾;实施师范生顶岗实习计划、教师见习岗计划,改善了教师队伍的学科结构;省级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100万元用于农牧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全省小学、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99.64%、98.94%。四是加大控辍保学力度。采取依法“治流”、明责“堵流”、治乱“减流”、助学“控流”、劝学“回流”和教改“防流”等有效措施,做到“三个所有”,即所有适龄儿童少年都能按时上学,所有的小学毕业生都能升入初中,所有的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都不能辍学。年全省小学、初中在校生年辍学率分别为0.11%和0.74%,取得了明显效果。五是积极推进素质教育。通过开展“祖国意识、法制意识、民族团结意识”三项教育、把《省情教育读本》纳入中小学课程、建设县级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等,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诚信教育、民族团结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在义务教育课改中,建立了促进学生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建立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学生、家长、社会考评,教师自评的评价制度。探索双语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加强双语师资和民族文字教材建设,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六是大力推动民族地区、困难地区实施“两基”。坚持“政策倾斜,优先发展,切实加强”的工作方针,采取特殊政策,大力扶持民族地区的“两基”工作。特别是地震灾害发生后,迅速组织抗震救灾、学校复课和学生转移,积极争取相关部门支持,协调落实灾区学校恢复重建。七是加强扫盲教育。坚持把扫文盲与扫科盲、脱盲与脱贫结合起来,组织扫盲对象和脱盲学员参加扫盲班和实用技术培训班,全省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3%以内,省扫盲领导小组被授予“世宗国王扫盲奖”。八是大力实施农牧区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现了全省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三种模式全覆盖。
5月12日至13日,全国残疾人教育就业扶贫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兵团、黑龙江农垦理事长、分管副理事长、教育就业部及就业服务指导中心负责人参加会议。中国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王新宪,副理事长程凯出席会议并讲话。
程凯副理事长首先肯定了“十一五”以来教就工作取得的显著成绩,这为今后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他要求各级残联认清形势和任务,处理好残疾人教育就业扶贫和社会保障工作与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十一五”任务与长线工作、传统业务和新拓展业务、推出亮点与建立制度、投入与产出、加强管理与挖掘潜力、实干与宣传等之间的关系;加强学习研究,进一步树立顾大局、挑重担,建体制、全覆盖,重管理、稳队伍,大保障、强服务的观念,开拓思路、找准方向,结合“两个体系”建设大局,推动残疾人教育就业扶贫和社会保障工作科学发展。
会议总结了2008年全国残疾人教育就业扶贫和社会保障工作。全年共有6193名残疾学生被高等院校录取,67.5万名城乡残疾人得到职业教育和培训;共对97万残疾人开展职业培训,新安排39.6万城镇残疾人实现就业,城乡残疾人就业规模分别达453万和1717万;316.6万城乡残疾人参加社会保险,800多万残疾人得到社会救助,各类托养服务机构达2220个,53078名智力、精神、重度残疾人享受托养服务;全国建成扶贫基地3157家,辐射带动137.8万残疾人脱贫;对86.97万残疾人实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为9.84万户残疾人家庭进行危房改造,扶持136.3万残疾人解决温饱。
会议指出,今明两年是实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的攻坚阶段。教育谋发展,就业促稳定,扶贫和社会保障惠民生。会议要求各地、各部门围绕以下总体思路做好这一阶段的教就工作:紧紧围绕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升综合服务能力,谋划持续发展长效机制,促进残疾人教育、就业、扶贫和社会保障工作在新的形势下实现新跨越、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