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初中生调查报告大全11篇

时间:2022-03-16 20:03:27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初中生调查报告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初中生调查报告

篇(1)

我又回到了熟悉的校园,带着这个寒假的收获。

2007年的冬天,这是我进入大学生活的第一个寒假,美丽的校园,承载着我的梦想——去当一名光荣的白衣战士。生命的意义是由自己定义的,为了给自己医学知识充电,而实践的过程是所有课本不能给予的,短暂的寒假便来到新城红十字医院(原八毛职工医院)实习。

对于我这个只有半年学医经历的学生来说,应该从医院中最基础的护理工作开始。来到医院,我对一切都感到新鲜和畏惧,即使自己曾以病人的身份到过此地。

镜中的我,穿着干净的白大褂,戴着洁白的帽子和口罩,想想自己第一次穿着白大褂的那份自豪,心底的那份坚定与自信犹然而生!

看起来很简单的护理工作,让我开始有些手忙脚乱。原本的自信荡然无存。我开始虚心向护士学习,紧紧地跟着护士,寸步不离,年轻的护士耐心地给我讲解着关于护理的知识。慢慢地,我穿梭在各个病房,了解了她们的护理术语和一些日常工作。

我协助护士接诊病员,做好四测(测血压、测体温、测脉搏、测体重),熟练地掌握了血压及体温的测量方法,接触配液环节,在严格坚持“三查七对”(三查:操作前查、操作中查、操作后查;七对:对床号、对姓名、对药名、对浓度、对剂量、对方法、对时间)的原则下,并为病员配液。

终于有了我实践的机会,想着护士叮嘱我的操作要领,端着装有止血带、胶布、碘付的器皿,来到病房。面带着微笑:“阿姨,该打针了1我给病人绑上止血带,用碘付进行消毒,然后拿起针头,小心翼翼地扎入病人的血管中。看见管中有回血,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蔓延全身。想不到,身平第一次扎针竟然会如此的顺利!

护士在休息的时候,给我讲着因为静脉注射的输液管中一个小小的气泡,而使病人死亡的真实事例后,我大为震惊,不免开始崇敬这些平凡的护士们。

2月21日在医院领导的同意下,我观摩了一例左下肢静脉曲张高位结扎及剥脱术!手术前病人的家属用充满期待的目光注视着主刀的医生,顿时让我感到医生的伟大责任。手术的时间大约两个小时,主刀医生精湛的医技,让我了解到医学基础知识的重要性,他的细心,仿佛把病人当成自己的家人一样精心地照料,就好象生理老师曾经说过:虽然你们是用动物做实验,但以后你们却是要给人看病!因此,使我是深深体会到,我们要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

短短的15天医院实习结束,终于可以喘一口气了。想想这么多天的忙碌,再想想每日辛苦战斗的护士们,才知道护理工作的不易。

我觉得护理工作不仅需要熟练的技巧,而且同样需要优秀的职业素质:

1.思想素质:要教育和培养每一个护理人员热爱护理工作,献身护理事业,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要有崇高的道德品质、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医德修养,以白求恩为榜样,发扬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真诚坦率,精神饱满,谦虚谨慎,认真负责;要高度的组织性、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精神,团结协作,爱护集体,爱护公物。

2.专业素质:护理人员要对病人极端负责,态度诚恳,和蔼热情,关心体贴病人,掌握病人的心理特点,给予细致的身心护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坚守岗位,按章办事,操作正规,有条不紊,执行医嘱和从事一切操作要思想集中,技术熟练,做到准确、安全、及时,精益求精;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发现病情变化,遇有病情突变,既要沉着冷静,机智灵活,又要在抢救中敏捷、准确、果断;做好心理护理,要求语言亲切,解释耐心,要有针对性地做了病人的思想工作,增强其向疾病做斗争的勇气和信心;保持衣着整齐,仪表端庄,举止稳重,礼貌待人,朴素大方;作风正派,对病人一视同仁,对工作严肃认真。

3.科学素质:护理人员要具有实事求是、勇于控索的精神,要认真掌握本学科基本理论,每项护理技术操作都要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护理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必须注意在实践中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要掌握熟练的技术和过硬的本领;要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和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护理技术;要善于总结经验,不断控索,开展研究,勇于创新,努力提高业务技术水平,不断推动护理事业的发展;要积极努力学习和了解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等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更好地为病人的身心健康服务。

同样,即将成为口腔医生的我们也应该充分认识到:

1.医生是一个很平凡的职业,他的责任就是救死扶伤,挽救病人的生命。

篇(2)

引言:

研究的问题:肯德基消费群体分析

研究的背景:西方快餐在国内的日益火爆。

研究的目的:了解消费群体,发掘火爆的原因。

研究的方法:行动研究法

研究结果及分析:

经过调查研究,肯德基有132个座位,青少年约占70%,儿童约占15%,剩余5%是陪同来的家长们,大部分家长对这里的食品感兴趣,主要陪孩子,;有少一部分家长愿意在这吃。

我认为,以西方快餐主要是在儿童和青少年之间比较受欢迎,并没有完全被中国所接受,只是在一个特定的年龄段里。

小结:

此次调查研究我个人认为是比较科学的,调查出了消费群体,但由于调查范围较小,有一定局限性,可以更加深入研究,深究其原因。

结论:

肯德基、麦当劳消费群体主要存在于儿童与青少年中,并深受欢迎,说明他们接受能力强,但是我认为,中国青少年在消费这些西方食品的同时,也应坚持对中国传统的接受。

初中生肯德基消费群体的调查报告二

一、调查目的

为了更好地了解消费者对肯德基的满意和喜爱程度,以及消费者选择肯德基这种洋快餐的理由,我特地在天河区做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范围和对象

(一)调查范围

我们此次调查是以肯德基天河南路店为中心,进行实地调查。

(二)调查对象

因为我主要是调查消费者选择肯德基的理由,还有他们对肯德基店的满意程度,所以我们主要选择了经常光顾肯德基的年轻人以及小朋友。

三、调查的主要内容

此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问卷共设计了8个题目,其中有关肯德基情况调查的题目共有6个,有关被访者背景资料的题目共有2个,内容基本涵盖了消费者比较关注的多个方面的情况,以便于我们进行相关方面的调查。 四、调查方法

(一)调查方式和方法

这次关于肯德基消费者行为分析的调查主要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调查方法采用了人员面访方法。

(二)分析研究方法

1.审核问卷

检查回收的调查问卷是否齐全,有无重复、遗漏,保证记录的一致性和统一性。

2.汇总整理

对经过审核的问卷采用相应的方法进行数据预处理和汇总整理。

3.统计分析

对整理后的数据计算相应的频数与百分比,做出所需的表格与分析图,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相应分析。

四、调查分析

此次调查活动共回收有效问卷50份。调查对象主要是肯德基周边及内部的年轻人及部分老年人和学生,参与此次调查活动的男生占总人数的52%,女生占总人数的48%,其中,50人中,18~25岁的有23人,占总人数的46%,25~40岁的有22人,占总人数的44%。在各项调查工作结束后,我们对这些问卷进行了审核、数据录入、汇总、整理和统计分析。从中可以看出:

(一)对于人们去肯德基的原因也大有不同,调查结果示:

大多数人还是因为其他原因去肯德基的,换一种说法来说就是喜欢吃肯德基的人并不是我们想象之中的那么多。那么到底是什么影响了人们对肯德基的喜爱呢?我觉得原因有两个:首先:肯德基面临着很多的竞争者,除了他们最大的竞争者就是麦当劳以外,还有想麦肯炸鸡、麦乐鸡和农场农夫烤鸡等等。其次:人们对食品的要求越来越高,有很多人都认为肯德基是垃圾食品,吃多了对身体不好。

(二)消费者对肯德基的服务质量也不是很满意,具体结果表示:

篇(3)

男生A:中考临近了,三年的努力在此一举!也许我会在这场战斗中胜出,潇潇洒洒地踏进新校门,可以无忧虑地挥洒轻松的暑假,结识新的同学、老师,我的瞳孔里溢满了快乐。一切靠自己去开拓,愿生命像火一样燃烧,放肆却带来温暖,惨烈却没有绝望。

男生B:我现在最想做的只是拿起我的笔在练习上奔驰,正好比一棵树上的五十只橘子,我便是那瘦小的一只,现在只要努力争取我所需要的养料与水分,尽力地生长,长成最大最甜的那一只。

男生C:用乐观是心态面对中考,只要尽自己的一切去考完中考,即使考得不好也不后悔,相信自己,我是最棒的!最后再给自己讲一句话:乐观的心态是最锋利的武器!

男生D:我想在考试那天,会努力做题,做到问心无愧就好了,即使没有考上,那也没有什么好遗憾了。

2、 紧张,有压力:

男生E:在这剩下的不到20天的时间里,我好像经历了人生的所有苦难,如今,我的父母给我降低了要求,他们在每一次吃饭时都提到我的成绩,无一次不为我叹气。

男生F:时间已经不早了,在仅剩的20天时间里,我的心情很烦躁,心急如焚啊,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挖掘出潜藏的能力,发挥出应有的水平?话已至此,涕泪泗流,心之所想,无法言语。

男生G:郁闷啊,怎么这样!最近有点晕!有些是事,有些是人,天气也有点闷热,心情时好时坏,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解脱,还有三个星期决定命运的时刻就要来临了。想到不远的将来,自己是否可以再次坐在教室里或者是站在工厂里上班,真有点紧张。

男生H:时间老人跟我开了一个玩笑,三年初中只剩下20天了,面对四面八方的压力,我开始退缩了,我担心看到老师和父母失望的眼睛。

3、太疲劳:

女生A:现在的我,是一只迷茫的萤火虫,到处乱飞,我真希望在最后的时间里能够复习好,我自己制定了复习计划,但是到了晚上,我就睡意朦胧,直打哈欠。而在睡梦中好几次惊醒过了。

男生I:最近在家里总是静不下心来学习,不知为什么觉得活得好辛苦,虽然老师激情澎湃给我们复习,但我的脑细胞好象没有接受,处于昏迷状态。

4、 要放弃:

女生B:在这最后的时间里,我已经无心学习,而像和尚一样,过一天算一天,初中读完了,如果考不上,就在家里带小弟,或者成为上班族,或者去学习一些手艺。

篇(4)

(一)具体目标

1.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现状

2.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3.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渔峡口镇第

一、第二初级中学进行,共发问卷1021份,回收有效问卷1004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2.座谈会及个案调查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两次教师座谈会,四次学生座谈会。这些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二、调查结果分析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师、学生座谈结果显示,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初中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中专和大学,16%的初中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农村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农村青年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高中中专毕业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小学毕业生挣钱多,只有2%的学生认为文盲能获得较高收入。

2.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这与他们“考中专或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劳技学习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57%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3.学习习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许多教育工作者甚至把“特长”看做是“素质教育”的代名词对于这一认识的争议性,不属本文讨论的范畴。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在劳技课、活动课上学到较多的、实用的农业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工作有所帮助。

在对调查结果的整理中,我们得到了一组令教师们震惊的数据,52%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48%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力有限,希望得到名师指点”。对于这一结果,也许我们对信息的有效度产生怀疑,或者强调它的地域性特点,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教师行为滞后”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学生的认同,并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他们的学习。

4.学习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初中毕业后的打算,55%的学生选择读高中或中专,18%的学生选择就业,27%的学生还没有考虑。有读大学愿望的占37%。

初中学生对于“务农”的态度是我们调查的重要目标之一。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初中生大部分不愿意务农,其比例随年级变化,且该心态呈现出一种特殊的波动,其波动特点为:初一为69%,初二为58%,初三为72%。

(二)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调查显示,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与以往农村的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自己跳出“农门”,走向城市。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大学教育。

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初中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

我们知道,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初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相当多的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来越多的中专生和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考中专或大学失去信心;二是学术性较强的初中文化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这些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更为严重的是,我们在教师座谈和学生家长访谈的过程中发现,由于对学生前途的失望,部分家长和教师也失去了对教育的信心,厌学情绪在受教育者和教育者身上同时滋生并蔓延,我们称这一现象为农村教育的世纪迷茫现象。不可否认,这一现象所反映的是一种消极的教育价值观。

2.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初中生由于个人的学习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的学习需求具有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的特点。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要求不一。初中毕业后准备就业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准备考中专的学生,要求课程教学难易适度、学业成绩达中等水平;追求大学教育的学生,则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学知识,学业成绩达上等水平。学习需求的横向多目标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广度要求宽泛。他们既要求学好学术性较强的课程知识,又要求充分培养自己的特长,还要求掌握更多的实用技术。

3.学习目的明确,但具有主观性和不协调性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73%的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但是,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学生学习目的主观性突出表现在:他们已经认识到了未来进入城市就业或在农村非农产业就业的艰难性,但有67%的学生却表示不准备在农村务农。很明显,如此大的一个群体具有这个想法是极不现实的。此外,40%的学生希望自己以后在事业上能取得成功,但他们中48%的学生没准备接受高等教育,甚至不准备读高中中专,从而忽视了科学文化知识对于事业的发展所起的基础性作用。学生学习目的的不协调性主要表现为思想与行动的不协调。调查结果表明,33%的学生将准备在农村务农,但这部分学生在上劳动技术课时并不认真,平时也很少接触农业科技方面的资料。同时,37%准备考大学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在学习上并没有显现出相应的积极性,而是呈现出一种消极等待的学习态度。

三、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一)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状况成因分析

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状况,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正在健康地成长,同时也存在消极的一面,不容忽视。

1.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宏观角度看,农村初中生深深地感触到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快步伐,欣喜于辉煌的经济成就。调查结果显示,98%的学生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其中有82%的学生对“竞争”这一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了解较深。从微观角度看,市场经济在农村的逐步深入,使农业的生产结构、生产方式不断变化,而轰轰烈烈的农民打工队伍更使农村人的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农村初中生对于这些变化极为兴奋,因为他们享受到了蕴藏其中的经济利益和文化利益,使他们不愿生活在农村,且幼稚地想及早结束学业而外出打工。

2.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将有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上大学的机会,以至于部分学生对考大学信心十足。但是,我国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也很大。调查结果表明,26%的学生认为家庭难以负担未来读大学的高额费用而放弃考大学的愿望;52%的学生认为大学不包分配而感到前途渺茫,从而在学习上漫无目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改革的影响,使部分德、才兼备的学生感到迷茫和失望,并逐渐淡化了对学习的兴趣,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

3.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影响

素质教育是一种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其对于学生的积极作用,是使他们认识到了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的重要意义,从而要求课堂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并自发地抵触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方式。其对于学生的消极作用,是使部分学生过多地追求学习的功利性,而忽视了学术性较强的文化课程的基础性意义。

4.家庭教育的影响

当前,农村初中生中有一部分是独生子女,处于一种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备受家人的宠爱,他们一般表现为意志不坚强,缺乏进取精神,耽于生活享受。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接触众多的学生家长后,发现很多家长对学生的要求较低,且大多数侧重于纪律方面,而对学生提出考高中、特别是考大学要求的家长越来越少,从而在学习上对学生形成了一种内家庭松外学校紧的矛盾局面。

5.学校教育的影响

在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农村初中越来越重视特长教育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可是,由于资金和人才的制约,对于学生学习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无法满足,从而导致学生需求与学校教育之间的矛盾冲突。

6.教师的影响

在诸多的影响因素中,我们认为,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但当前的问题是,由于教师行为滞后,所以使教师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对学生学习产生的制约和负面影响越来越大。

(二)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对策

影响学生学习心理的因素非常复杂,因而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任务十分艰巨。为了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要求,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应积极地帮助农村初中生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

1.增加投入,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当前,农村学生已经感受到了社会进步的快节奏,初步了解了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高科技。但在日常的学习中,他们接触的却是落后的仪器设备、简陋的实验场所、过时的科技知识,这种强烈的反差必然使他们感到厌倦并产生抵触。因此,只有增加硬件和软件的投入,使仪器设备、实验场所、科技知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才能对学生产生求知的诱惑和刺激。

2.帮助学生准确地了解和把握未来

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农村初中生对国家市场经济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素质教育实施等的了解既不全面也不深入,所以有必要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向他们介绍国家市场经济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存在的困难以及未来的美好前景;向他们介绍高等教育改革中招生制度的合理性、科学性,收费制度的公平性、保护性,分配制度的灵活性、公正性;向他们介绍素质教育实施的具体内容、价值和未来取向,以帮助他们明辨是非,消除误导。

进行职业指导,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主要是务农的特点、现状和发展趋势,从而使他们在学习期间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在毕业时选择自己适合的就业岗位。

篇(5)

(一) 具体目标

1.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现状

2.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3.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全乡中学进行,共发问卷361份,回收有效卷357 份,接近理想的高校样本数。

2.座谈会及个案调查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两次教师座谈会,四次学生座谈会。这些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二、调查结果分析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师、学生座谈结果显示,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 (一)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初中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中专和大学,16%的初中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农村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农村青年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高中?中专 毕业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小学毕业生挣钱多,只有2%的学生认为文盲能获得较高收入。

2.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这与他们考中专或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劳技学习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57%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3.学习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许多教育工作者甚至把特长看做是素质教育的代名词?对于这一认识的争议性,不属本文讨论的范畴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在劳技课、活动课上学到较多的、实用的农业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工作有所帮助。

在对调查结果的整理中,我们得到了一组令教师们震惊的数据,52%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48%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力有限,希望得到名师指点。对于这一结果,也许我们对信息的有效度产生怀疑,或者强调它的地域性特点,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教师行为滞后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学生的认同,并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他们的学习。

4.学习目的

初中学生对于务农的态度是我们调查的重要目标之一。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初中生大部分不愿意务农,其比例随年级变化,且该心态呈现出一种特殊的波动,其波动特点为:初一为69%,初二为58%,初三为72%。

?(二)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调查显示,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与以往农村的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自己跳出农门,走向城市。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大学教育。

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初中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

我们知道,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初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相当多的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来越多的中专生和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考中专或大学失去信心;二是学术性较强的初中文化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这些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更为严重的是,我们在教师座谈和学生家长访谈的过程中发现,由于对学生前途的失望,部分家长和教师也失去了对教育的信心,厌学情绪在受教育者和教育者身上同时滋生并蔓延,我们称这一现象为农村教育的世纪迷茫现象。不可否认,这一现象所反映的是一种消极的教育价值观。

2.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初中生由于个人的学习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的学习需求具有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的特点。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要求不一。初中毕业后准备就业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准备考中专的学生,要求课程教学难易适度、学业成绩达中等水平;追求大学教育的学生,则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学知识,学业成绩达上等水平。学习需求的横向多目标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广度要求宽泛。他们既要求学好学术性较强的课程知识,又要求充分培养自己的特长,还要求掌握更多的实用技术。

3.学习目的明确,但具有主观性和不协调性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73%的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但是,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学生学习目的主观性突出表现在:他们已经认识到了未来进入城市就业或在农村非农产业就业的艰难性,但有67%的学生却表示不准备在农村务农。很明显,如此大的一个群体具有这个想法是极不现实的。此外,40%的学生希望自己以后在事业上能取得成功,但他们中48%的学生没准备接受高等教育,甚至不准备读高中中专,从而忽视了科学文化知识对于事业的发展所起的基础性作用。学生学习目的的不协调性主要表现为思想与行动的不协调。调查结果表明,33%的学生将准备在农村务农,但这部分学生在上劳动技术课时并不认真,平时也很少接触农业科技方面的资料。同时,37%准备考大学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在学习上并没有显现出相应的积极性,而是呈现出一种消极等待的学习态度。

三、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一)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状况成因分析

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状况,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正在健康地成长,同时也存在消极的一面,不容忽视。

1.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宏观角度看,农村初中生深深地感触到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快步伐,欣喜于辉煌的经济成就。调查结果显示,98%的学生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其中有82%的学生对竞争这一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了解较深。从微观角度看,市场经济在农村的逐步深入,使农业的生产结构、生产方式不断变化,而轰轰烈烈的农民打工队伍更使农村人的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农村初中生对于这些变化极为兴奋,因为他们享受到了蕴藏其中的经济利益和文化利益,使他们不愿生活在农村,且幼稚地想及早结束学业而外出打工。

2.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将有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上大学的机会,以至于部分学生对考大学信心十足。但是,我国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也很大。调查结果表明,26%的学生认为家庭难以负担未来读大学的高额费用而放弃考大学的愿望;52%的学生认为大学不包分配而感到前途渺茫,从而在学习上漫无目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改革的影响,使部分德、才兼备的学生感到迷茫和失望,并逐渐淡化了对学习的兴趣,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

3.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影响

素质教育是一种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其对于学生的积极作用,是使他们认识到了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的重要意义,从而要求课堂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并自发地抵触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方式。其对于学生的消极作用,是使部分学生过多地追求学习的功利性,而忽视了学术性较强的文化课程的基础性意义。

4.家庭教育的影响

当前,农村初中生中有一部分是独生子女,处于一种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备受家人的宠爱,他们一般表现为意志不坚强,缺乏进取精神,耽于生活享受。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接触众多的学生家长后,发现很多家长对学生的要求较低,且大多数侧重于纪律方面,而对学生提出考高中、特别是考大学要求的家长越来越少,从而在学习上对学生形成了一种内家庭松外学校紧的矛盾局面。

5.学校教育的影响

在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农村初中越来越重视特长教育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可是,由于资金和人才的制约,对于学生学习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无法满足,从而导致学生需求与学校教育之间的矛盾冲突。

6.教师的影响

在诸多的影响因素中,我们认为,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但当前的问题是,由于教师行为滞后,所以使教师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对学生学习产生的制约和负面影响越来越大。

?(二)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对策

影响学生学习心理的因素非常复杂,因而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任务十分艰巨。为了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要求,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应积极地帮助农村初中生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

1.增加投入,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当前,农村学生已经感受到了社会进步的快节奏,初步了解了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高科技。但在日常的学习中,他们接触的却是落后的仪器设备、简陋的实验场所、过时的科技知识,这种强烈的反差必然使他们感到厌倦并产生抵触。因此,只有增加硬件和软件的投入,使仪器设备、实验场所、科技知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才能对学生产生求知的诱惑和刺激2.帮助学生准确地了解和把握未来

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农村初中生对国家市场经济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素质教育实施等的了解既不全面也不深入,所以有必要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向他们介绍国家市场经济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存在的困难以及未来的美好前景;向他们介绍高等教育改革中招生制度的合理性、科学性,收费制度的公平性、保护性,分配制度的灵活性、公正性;向他们介绍素质教育实施的具体内容、价值和未来取向,以帮助他们明辨是非,消除误导。

进行职业指导,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主要是务农 的特点、现状和发展趋势,从而使他们在学习期间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在毕业时选择自己适合的就业岗位。

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对学生进行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考试心理、学习适应性等内容的辅导是当务之急。

3.在普通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使农村初中生成长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1986年,原国家教委等四部委联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农村教育应该从办学为了升学转到以为本地区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主,兼顾向高一级学校输送新生这个方向上来。我们可以尝试在农村初中进行初中后职业教育学期职业培训或3+1制的培训。但我们应该引以为鉴的是:传统的也是落后的农村职业高中教育,当前步入了关、停、并、转的恶劣境况。那么,在农村初中实施职业教育,则必须致力于追求教学内容的科技化和教学方法的科学化。

4.紧扣素质教育的主旋律,制定科学的课程教学计划和考核标准,主动适应学生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

篇(6)

(一)具体目标

1.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现状

2.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3.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渔峡口镇第一、第二初级中学进行,共发问卷1021份,回收有效问卷1004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2.座谈会及个案调查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两次教师座谈会,四次学生座谈会。这些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二、调查结果分析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师、学生座谈结果显示,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 (一)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初中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中专和大学,16%的初中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农村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农村青年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高中中专毕业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小学毕业生挣钱多,只有2%的学生认为文盲能获得较高收入。

2.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这与他们“考中专或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劳技学习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57%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3.学习习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许多教育工作者甚至把“特长”看做是“素质教育”的代名词对于这一认识的争议性,不属本文讨论的范畴。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在劳技课、活动课上学到较多的、实用的农业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工作有所帮助。

在对调查结果的整理中,我们得到了一组令教师们震惊的数据,52%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48%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力有限,希望得到名师指点”。对于这一结果,也许我们对信息的有效度产生怀疑,或者强调它的地域性特点,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教师行为滞后”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学生的认同,并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他们的学习。

4.学习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初中毕业后的打算,55%的学生选择读高中或中专,18%的学生选择就业,27%的学生还没有考虑。有读大学愿望的占37%。

初中学生对于“务农”的态度是我们调查的重要目标之一。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初中生大部分不愿意务农,其比例随年级变化,且该心态呈现出一种特殊的波动,其波动特点为:初一为69%,初二为58%,初三为72%。

(二)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调查显示,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与以往农村的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自己跳出“农门”,走向城市。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大学教育。

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初中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

我们知道,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初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相当多的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来越多的中专生和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考中专或大学失去信心;二是学术性较强的初中文化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这些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更为严重的是,我们在教师座谈和学生家长访谈的过程中发现,由于对学生前途的失望,部分家长和教师也失去了对教育的信心,厌学情绪在受教育者和教育者身上同时滋生并蔓延,我们称这一现象为农村教育的世纪迷茫现象。不可否认,这一现象所反映的是一种消极的教育价值观。

2.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初中生由于个人的学习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的学习需求具有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的特点。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要求不一。初中毕业后准备就业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准备考中专的学生,要求课程教学难易适度、学业成绩达中等水平;追求大学教育的学生,则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学知识,学业成绩达上等水平。学习需求的横向多目标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广度要求宽泛。他们既要求学好学术性较强的课程知识,又要求充分培养自己的特长,还要求掌握更多的实用技术。

3.学习目的明确,但具有主观性和不协调性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73%的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但是,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学生学习目的主观性突出表现在:他们已经认识到了未来进入城市就业或在农村非农产业就业的艰难性,但有67%的学生却表示不准备在农村务农。很明显,如此大的一个群体具有这个想法是极不现实的。此外,40%的学生希望自己以后在事业上能取得成功,但他们中48%的学生没准备接受高等教育,甚至不准备读高中中专,从而忽视了科学文化知识对于事业的发展所起的基础性作用。学生学习目的的不协调性主要表现为思想与行动的不协调。调查结果表明,33%的学生将准备在农村务农,但这部分学生在上劳动技术课时并不认真,平时也很少接触农业科技方面的资料。同时,37%准备考大学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在学习上并没有显现出相应的积极性,而是呈现出一种消极等待的学习态度。

三、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一)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状况成因分析

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状况,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正在健康地成长,同时也存在消极的一面,不容忽视。

1.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宏观角度看,农村初中生深深地感触到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快步伐,欣喜于辉煌的经济成就。调查结果显示,98%的学生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其中有82%的学生对“竞争”这一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了解较深。从微观角度看,市场经济在农村的逐步深入,使农业的生产结构、生产方式不断变化,而轰轰烈烈的农民打工队伍更使农村人的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农村初中生对于这些变化极为兴奋,因为他们享受到了蕴藏其中的经济利益和文化利益,使他们不愿生活在农村,且幼稚地想及早结束学业而外出打工。

2.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将有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上大学的机会,以至于部分学生对考大学信心十足。但是,我国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也很大。调查结果表明,26%的学生认为家庭难以负担未来读大学的高额费用而放弃考大学的愿望;52%的学生认为大学不包分配而感到前途渺茫,从而在学习上漫无目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改革的影响,使部分德、才兼备的学生感到迷茫和失望,并逐渐淡化了对学习的兴趣,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

3.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影响

素质教育是一种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其对于学生的积极作用,是使他们认识到了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的重要意义,从而要求课堂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并自发地抵触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方式。其对于学生的消极作用,是使部分学生过多地追求学习的功利性,而忽视了学术性较强的文化课程的基础性意义。

4.家庭教育的影响

当前,农村初中生中有一部分是独生子女,处于一种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备受家人的宠爱,他们一般表现为意志不坚强,缺乏进取精神,耽于生活享受。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接触众多的学生家长后,发现很多家长对学生的要求较低,且大多数侧重于纪律方面,而对学生提出考高中、特别是考大学要求的家长越来越少,从而在学习上对学生形成了一种内家庭松外学校紧的矛盾局面。

5.学校教育的影响

在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农村初中越来越重视特长教育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可是,由于资金和人才的制约,对于学生学习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无法满足,从而导致学生需求与学校教育之间的矛盾冲突。

6.教师的影响

在诸多的影响因素中,我们认为,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但当前的问题是,由于教师行为滞后,所以使教师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对学生学习产生的制约和负面影响越来越大。

(二)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对策

影响学生学习心理的因素非常复杂,因而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任务十分艰巨。为了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要求,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应积极地帮助农村初中生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

1.增加投入,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当前,农村学生已经感受到了社会进步的快节奏,初步了解了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高科技。但在日常的学习中,他们接触的却是落后的仪器设备、简陋的实验场所、过时的科技知识,这种强烈的反差必然使他们感到厌倦并产生抵触。因此,只有增加硬件和软件的投入,使仪器设备、实验场所、科技知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才能对学生产生求知的诱惑和刺激。

2.帮助学生准确地了解和把握未来

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农村初中生对国家市场经济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素质教育实施等的了解既不全面也不深入,所以有必要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向他们介绍国家市场经济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存在的困难以及未来的美好前景;向他们介绍高等教育改革中招生制度的合理性、科学性,收费制度的公平性、保护性,分配制度的灵活性、公正性;向他们介绍素质教育实施的具体内容、价值和未来取向,以帮助他们明辨是非,消除误导。

进行职业指导,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主要是务农的特点、现状和发展趋势,从而使他们在学习期间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在毕业时选择自己适合的就业岗位。

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对学生进行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考试心理、学习适应性等内容的辅导是当务之急。

3.在普通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使农村初中生成长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1986年,原国家教委等四部委联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农村教育“应该从办学为了升学转到以为本地区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主,兼顾向高一级学校输送新生这个方向上来”。我们可以尝试在农村初中进行初中后职业教育——学期职业培训或“3+1”制的培训。但我们应该引以为鉴的是:传统的也是落后的农村职业高中教育,当前步入了关、停、并、转的恶劣境况。那么,在农村初中实施职业教育,则必须致力于追求教学内容的科技化和教学方法的科学化。

4.紧扣素质教育的主旋律,制定科学的课程教学计划和考核标准,主动适应学生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

为了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特点,在普教中渗透职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必须进行课程改革,相对均衡各学科在教学时间上的比重,淡化各学科考核的学术标准,以使学生具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各学科的均衡学习和最感兴趣的学科的强化学习。

5.改善教师待遇,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

发展经济学家的研究指出,第三世界国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学习方法简单和学习内容贫乏是与大多数教师能力差和缺乏主动性密切相关的,他们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工资,没有兴趣,也没有机会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们的农村初中教育基本上是属于这种情况。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的有效办法:一是提高教师的工资水平,为他们提供接受继续教育和进行终身学习的经济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保证教师考核的公开性、公正性、科学性,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三是提高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质量,改变当前继续教育中的形式主义和低效局面。

本文所研究的学习心理是指农村初中生在国家市场经济发展、高等教育改革和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等方面的影响下,对现实学习的态度和对未来教育产出的期望。

参考文献

1王善迈、杜育红、刘远新《我国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实证分析》,载《教育研究》,1998.6。

2刘国光:《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若干问题》,载《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2.5。

3贺银瑞:《关于当前学校心理辅导的若干思考》,载《教育研究》,19981。

4覃章成:《中国的“三农”问题与农村职业高中发展研究》,载《湖北省职教学会农村职教专业委员会1997年年会论文》。

篇(7)

一、引言

根据市教育局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组的统一安排,我校2004B197课题组于今年5月下旬,开展了关于我校学生学习情况的问卷调查,参照问卷的相关题目,在6月召开了一次家长座谈会和教师座谈会,进一步了解了在校学生目前的学习情况。通过材料分析,进一步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生的需要,听取了教师的意见和见解,以达到总结的目的。

二、问卷调查

这次的问卷调查主要针对的是七年级和八年级的学生,共选取七年级四个班,七(1)班,七(2)班,七(3)班,七(4)班;八年级四个班,八(1)班,八(2)班,八(3)班,八(4)班。(其中七年级两个A班,两个B版,八年级两个A班,两个B班。)共在八个班中发放问卷240份,回收问卷236份,其中有效问卷为226份,回收率为90.8%。

该问卷调查,通过参考一些优秀的学习问卷样卷,以及和老师讨论,经指导老师修改之后,编制出了《关于初中生学习兴趣及其对学习的影响调查问卷》。这次问卷的编制主要围绕学生在课堂中较为感兴趣的活动,以及在课堂下较为感兴趣的活动以及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等几个因素展开,旨在了解当代初中生对学习的兴趣点对其成绩以及动力的影响。

三、调查结果:

结果调查显示,在接受问卷调查的226位同学中,21.6%的学生对学习非常有兴趣,64.4%的学生对学习感兴趣,但仅限于学习课本上的知识,而有15%的学生对学习完全没有兴趣。这15%的学生的问卷调查的答案基本上是比较消极的,他们通常认为自己的成绩是差的,也不喜欢老师的教学方法,不喜欢现用的教材。在对学生认为对失去学习兴趣的因素一题的问卷调查中,22.9%的学生认为是因为小学的时候没打好基础,和班上的同学差距太大,跟不上就失去兴趣了;7%的学生是因为不喜欢老师,所以没有兴趣;30.3%的同学是因为不喜欢学习所以失去了兴趣;10.5%的学生因为不管自己再努力学习但是成绩都没有提高,所以就失去了兴趣。

四、主要对策与建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这次调查中,我发现自认为英语成绩差的学生通常都对英语没有兴趣,他们在调查问卷的答案通常都是比较消极的,比如在遇到不会的问题时,他们通常采取的态度就是:不会就不会,不去请教任何人。他们也不会主动地在课后学习一些课外的英语知识,所以说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在学生对学习有兴趣的情况下,教师的教学才能事半功倍。

1、切实从根本上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一是各科教学内容与方法要体现初中教育的特点,不要搞得太多太杂,要贯彻少而精的原则,调动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要认真研究中学课程改革问题,解决好各学段课程门类、学科教学内容与要求。二是改革对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以及教师工作成绩的评价方法,贯彻有利于全体学生身心健康和发展的原则建立科学可行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三是把努力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当作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来抓。

2、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组织军训活动,体验艰苦生活,在严格的训练中,磨练学生意志品质,强化学生组织纪律性,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作风。二是组织通过社会考察活动,使学生们亲身感受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进一步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三是组织城区中学生到农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农村社会实践活动,会使城区中学生的思想道德面貌发生可喜的变化。

3、要对学生上网进行引导:

学校、家长及教育部门应准确把握时代的脉搏,在学生的引导方向和学校的教学模式上做出相应的调整。此次调查给人留下很多启示,也找到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中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是思想动态的主流,电脑及因特网的广泛运用,给学生的生活及学习带来新的变革,同时也要求学校、家长及教育部门应对学生的引导方向和学校的教学模式上做出相应的调整。

4.以人为本,注重方法,缓解教师工作压力:

在今天的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大多数的教师是用正确的态度来对待压力,是持一种积极的态度。如何缓解教师工作压力,我们认为一是让教师们有更多的时间精力用于教育教学。二是学校可以合理的运用成就动机理论,培养和激发教师的工作动机。优化工作环境。对于持有不良态度的教师,则可以运用有关态度的理论,同时使用具体的策略,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目的,使教师将压力改为动力,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准。建立和完善评价机制,才能从根本上克服素质教育中的应试教育的问题,那时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问题自然也就相应得以解决。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代新人将更加健康、茁壮地成长。

五、总结

这次调查报告主要就初中生学习的兴趣及对学习成绩的影响进行了问卷调查,并进行了结果分析。通过数据分析证明:学习兴趣极大的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成绩。老师应该了解自己的学生对自己教学中的哪些因素感兴趣,对哪些没有兴趣,从而修正自己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期提高学生的成绩。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心理成分,其特点是在从事学习活动或探求知识的过程中伴随有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产生学习的需要。

篇(8)

现在,无论是老师、家长还是社会评价,一致认为学生的的责任感太缺乏,有教育的必要性。很多老师都反映“真不知道现在的初中生要干什么”他们对自己的前途、理想很少去想,对家人也没有义务和责任觉得应该承担,对社会的概念更是模糊。但青少年是我们国家的未来,身为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针对这种现状进行分析,并力图改变。

二、实施过程

问卷采取不记名方式,以便学生能更好地倾吐自己的心声。共包含25道单选题,题目内容涉及学生对班级、家庭、社会等多个常见问题的看法。本次调查问卷面对的是初中2012级各班学生,面对同一群体共调查两次,时间分别是2012年10月和2013年10月。共发放 300 份问卷,收回 300份 问卷。有效问卷 270 份。我们对收回的有效试卷做了逐项统计,并进行了结果分析。

三、调查问卷节选

1、班级值日生你能否按要求主动完成?

A、能主动完成 B、想起来就做 C、有机会就溜

6、在班会课上,老师希望大家为班级建设献策,我会

A、 踊跃发言 B、 叫到我,我会说

C、 认真听别人讲,但不想发言 D、 不感兴趣

10、如果你是团员或积极分子,你入团的最大原因是

A.满足自己的荣誉感B.为了不断提高自己C.为了受到老师的重视

D.身边同学都想入团,所以我也想E.起模范带头作用,更好地民服务班级

12、对于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你怎样认为?

A.做家务累,不想做B.有劳逸结合的效果

C.主动为父母分担D.当成锻炼独立性

13、家里有客人到访,我会

A、主动问好,给他们倒杯水 B、在父母要求下打声招呼,然后躲回房间

C、 该做什么做什么 D、 因为可能影响自己的活动,十分不满

15、你怎样看待从父母处得到的零花钱

A.想花多少,花多少B.父母赚钱不容易,省着用

C.父母给多少,花多少

17、在公车上看到别人在乱扔东西,你会怎么做

A.自己不扔就可以了B.别人乱扔我也跟着乱扔

C.把垃圾捡进垃圾箱D.上前提醒他不要乱扔东西,你会怎么做

23、对下列新闻,我平时比较关注其中的(可多选,但不超过三项)

A、国际国内政治 B、国际国内经济 C、娱乐新闻

D、体育新闻 E、科技文化新闻

25、我认为人生最大的幸福是

A、事业成功,有所建树 B、有美满幸福的家庭和知心的朋友

C、为他人,为社会做出贡献,给别人带来快乐

D、有权利,有金钱 E、其他

第一、二次统计结果比较

总结:

1到10小题调查的是学生对班级的责任感。

大家可以从表格对比中发现,从初一到初二学生的班级责任感普遍有所增强。刚升入初中时学生的年龄较小,新的集体对他们来说是陌生的,不存在感情。

但是,入学一年多以来,我校实行岗位责任制,提倡“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在实行岗位责任制的一年里,孩子们通过“比、拼、赶”更强化了自己的责任意识,对班集体的情感和荣誉感都有所增强。因此,逃值日的少了,对班集体不管不问的人少了,为班集体出谋划策的人多了。自然,学生的班级责任感也有明显的提高。

但是,我们也同样可以看到,孩子们在小事情上有了责任感,但在大的宏观的问题上自我意识还是很强。例如,入团的原因考虑个人的比率竟然从5.3%提高到54.6%,可是入团是为了更好地为班集体服务的比率反而略有下降。

总结:

11到15小题调查的是学生对家庭的责任感。

初二的孩子正处于青春期,因此与父母的关系与初一相比反而有所疏远。例如,能主动帮父母分担家务的人从40%下降到23.4%。除了因为初二的功课繁忙,更是因为青春期里与父母关系的疏远。

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也更加成熟懂事了:例如,家中来客人能主动打招呼的人多了;心疼父母的人多了。这就是初二学生的特点,他们叛逆,追寻个性,与父母的关系看似有所疏远,但是他们的内心却能体谅父母,更希望自己能在别人心中留下好印象,因此,可以更主动地与客人打招呼。由此可见,他们是渴望得到认可,渴望与父母沟通交流的。所以,与其说他们叛逆,不如说他们正走向成熟。

总结:

16到25小题调查的是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从以上的调查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仍旧有所缺失。

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稳中有升。例如自己不扔垃圾并能主动提醒他人不要扔的比率从26.3%上升到30.5%。但是,关注社会时事和新闻的比率有所下降。可能源于学业压力,孩子们更多的关注的是科技文化新闻。在参与社会活动,为社会做贡献,明确自己与社会的关系等方面没有明显的改善。孩子们还是普遍觉得,我还是小孩子,社会上的事可以关注一下,但是我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些什么。而且,未来离自己很遥远,理想也只是说说而已。

四、结论

通过以上调查,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应该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一)重实践

要知道学生责任感的盲区在哪里。不应该只从理论上加以说教指导,应该带着孩子多实践,多接触社会。让孩子和社会真正的融合为一体,孩子才会有社会责任感,有主人翁意识。

(二)重校外

做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我们不但要抓好校内,更要重视学生在校外的表现。我们应该通过家长会,家庭教育讲座等多个途径对家长进行说服教育,倡导更为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学校与家庭、社会几个方面相结合,教育效果才更好。

(三)重过程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是一个漫长、精细的工作,我们不能急功近利,不能因为要结果而轻视了过程。这样做必然导致相反的结果,也是教师极不负责的表现。因为,让学生体验过程,在过程中学习、体验,把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当成一个终身的课题。

篇(9)

【中图分类号】G623.2

词汇作为语言三要素中变化最快且最复杂的部分,在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与学习中占有特殊地位。初中阶段又是蒙语授课学生大量接触汉语词汇的关键时期。据此,我们在具备了深入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进行调研的条件下,对内蒙古东部地区代表性旗县--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的蒙授初中生进行了初步调查,发现有半数以上学生存在近义词混淆的情况,而现今该地区在汉语文近义词教学方面又缺乏科学系统的教学方法,国内外也鲜有对相关问题的研究成果。因此本调查报告旨在通过总结本小组数月来的调查及统计结果,对该地区的汉语文近义词教学和学习提出合理化建议。

一、调查内容

本小组以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巴彦胡舒第四中学为调查点,进而探究兴安盟科右中旗蒙授初中生在汉语文学习中,有哪些类型的近义词典型易错;学习存在困难的原因是什么;在教学和学习方面可提出哪些合理化建议。

二、调查结果

(一)预调查

我们采用电话访谈的方法进行了预调查,采访了巴彦胡舒第四中学的几位汉语文任课教师,大致了解了调查点的情况,并了解到本项目拟调查对象虽处在同一地区、同一学校,但在汉语文近义词的掌握情况上仍有较大差异,主要原因是影响学生学习汉语文近义词的诸多社会因素及学生个人因素不同。

(二)问卷调查

根据预调查所得信息,本小组在巴彦胡舒第四中学发放调查问卷,并回收统计。统计问卷结果采用了SPSS(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软件(社会科学方面最为专业的统计分析软件之一),计算出问卷中每一个因素对于被调查者近义词掌握情况的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Spearman Rank Correlation Coefficient)(以下简称"系数"),以得出每一个因素的影响力强弱程度。现将统计结果总结如下:

1.构成近义词的内部因素

本调查问卷精选20道近义词习题,共涉及近义词的11个类型,对被调查者进行测试。这11个变量均与被调查者掌握近义词的程度呈显著正相关,说明这些因素均为近义词的区分点。其中,"词义指向性"、"词性或语法功能"与之相关性很强,"词义轻重"、"词义侧重点"、"词义范围"相关性次之,其余六个因素(褒贬色彩、搭配关系、词形和读音相近、适用对象、词形相近读音相同、语体色彩)与之相关性再次之。也就是说,被调查者对近义词的掌握情况主要取决于前五个因素。

2.社会因素及被调查者个人因素

(1)年龄

该因素对应的系数为0.426,呈显著正相关。即年龄越大区分汉语文近义词的能力越强。可能因为在相同的条件下,年龄越大受汉语语言环境影响的时间越长,区分汉语文近义词的能力就越强。

(2)学习感受

该因素对应的系数为0.377,呈显著正相关。即学习汉语文近义词感觉越轻松,区分汉语文近义词的能力就越强。因为对汉语文近义词的学习感觉越轻松的同学,心理压力就越小,学好汉语文近义词的自信心就越强,掌握起来就比较容易。

(3)使用频率

该因素对应的系数为0.358,呈显著正相关。即在交际中使用汉语频率越高,区分汉语文近义词的能力就越强。因为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学生日常交际使用汉语的频率越高,纠正近义词错误的机会也就越多,对其掌握得也就越好。

(4)课外阅读时间

该因素对应的系数为0.357,呈显著正相关。即课外阅读时间越长,区分汉语文近义词的能力越强。因为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学生课外阅读时间越长,接触的汉语文近义词就越多,对其认知度也就越强高。

(5)年级

该因素对应的系数为0.340,呈显著正相关。即年级越高,区分汉语文近义词的能力越强。因为年级越高,汉语文知识越丰富,近义词掌握也就越好。

(6)现居住地

该因素对应的系数为0.339,呈显著正相关。即现居住地在农牧区的学生掌握汉语文近义词的能力较弱,而现居住地在城镇的学生则较强。因为居住在城镇的学生接触汉族人的机会较多,使用汉语进行交流的机会也较多,且总体来说城镇的教育水平比牧区高,学生的汉语基础也比牧区好,所以对汉语文近义词的掌握能力也更强。

(7)父母汉语水平

该因素对应的系数为0.330,呈显著正相关。即父母汉语水平越高,学生区分汉语文近义词的能力就越强。语言"潜能的实现有个'关键期',这个关键期通常在1岁半到5岁之间",而这一时期,孩子接触最多的人就是父母。因此,父母的汉语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汉语的掌握情况。

(8)课堂知识理解度

该因素对应的系数为0.311,呈显著正相关。即学生课堂知识理解度越高,区分汉语文近义词的能力就越强。因为课堂知识理解度越高,学生当堂吸收的有关知识量就越大。

(9)性别

该因素对应的系数为0.308,呈显著正相关。即女生区分汉语文近义词的能力较强,而男生则较弱。研究发现,女孩的大脑语言中枢比男孩更活跃。因此,一般来说,女生的语言学习能力更强。

(10)课时数

该因素对应的系数为0.235,呈显著正相关。即每周汉语文的课时数越多,学生区分汉语文近义词的能力就越强。因为每周汉语文的课时数越多,学习到的相关知识就越多,自然更易区分近义词。

(11)喜欢程度及对汉语文的重视程度

两因素对应的系数分别为0.226、0.223,呈显著正相关。即喜欢汉语文的程度越高,或重视程度越高,区分汉语文近义词的能力就越强。因为越喜欢或越重视汉语文的学生花费在该科上的时间和精力越多,学习就越深入。

(12)开始学习时间

该因素相应的系数为0.155,呈显著正相关。即开始学习汉语的时间越早,区分汉语文近义词的能力就越强。因为儿童阶段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越早接触一种语言,则学习该语言的能力越强、速度越快。

(13)原户籍地

该因素对应的系数为0.014,呈正相关,但相关性较弱。也就是说原户籍地对学生掌握汉语文近义词的程度没有明显的影响。

(14)被调查者认为的诸因素

据统计,"自己的重视程度"、"入学前的汉语基础"、"学习时间是否充裕"这三个因素与他们的近义词掌握程度呈显著相关;而"同学、朋友的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老师的重视程度"则与此相关性较弱。其中,"自己的重视程度"与近义词掌握程度的相关性最大。另外,"学习时间是否充裕"对学生近义词学习情况影响也很大,但是呈负相关。即选择此选项的同学多对近义词的掌握程度较低。可能因为部分被调查者明显感到学习时间不够充裕,导致近义词学习障碍,从而勾选此选项,以期改善现状。

(15)理解和记忆近义词的方法

在调查所提供的三个理解和记忆方法中,"作比较、找差异"和"背词义"与被调查者近义词掌握程度呈显著相关,而"记例句"则与之相关性较弱。其中,"背词义"呈负相关,而"作比较、找差异"为正相关,且相关性最大,即选择前一种方法的被调查者近义词掌握情况较差,后者反之。

(16)对于不懂的近义词被调查者所采取的方法

在调查所选取的七个方法中,"等待老师讲解"、"查阅词典"、"请教同学"与被调查者的近义词掌握程度呈显著的正相关;"跳过问题不理睬"与之呈显著的负相关;"请教老师"与之相关性较强;而"网上搜索"、"请教父母"则与之相关性较弱。这表明面对不懂的近义词,前三种方法是最有利于近义词学习的,而第四种则非常不利。

(17)课外学习汉语文近义词的途径

在调查所涉及的途径中,呈正相关的有"阅读汉语杂志"、"看电视、听广播"、"阅读汉语书刊"三种,其中第一种与被调查者的近义词掌握程度相关性较强,第二、三种与之相关性较弱。"上网"这种途径虽相关性最强,但却呈负相关。这说明"阅读汉语杂志"是学习汉语文近义词的一个有效途径,而"上网"并不是。这可能是因为网络上信息庞杂,用语缺乏规范性,从而影响了学生对汉语文近义词的正确把握。

(18)常看的书籍类型

在调查所提供的几种书籍类型中,呈正相关的有"科普类"、"文学故事类"以及"学习辅导书"。其中,"科普类"、"文学故事类"书籍与被调查者的近义词掌握程度呈显著正相关。这可能是因为这两类书籍中汉语使用规范,对学生的近义词学习有很大帮助。另外,"时尚杂志"呈显著的负相关。这可能是由"时尚杂志"汉语使用不规范所造成的。

(三)在深入当地调查的过程中,本小组还对该校师生进行了录音访谈,并现场听课,搜集了部分学生最近一次的考试卷,做了简单的试卷调研,掌握了第一手资料。

本小组发现,巴彦胡舒第四中学的课堂教学已全部改为小组讨论式,摆脱了老师讲、学生记的传统模式,以学生为主,为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自主表达提供了条件。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于汉语文课程的喜欢程度,有助于他们的学习。

(四)本小组还买到了学生现用的教材一套,对其中的近义词进行了较全面的总结,并综合前面的调查,得出了一份典型易错近义词表,为今后蒙授初中的汉语文近义词教学和学习提供了便利。

三、教学及学习方法建议

通过以上的调查和分析,我们了解了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蒙授初中生汉语文近义词的学习现状。由此我们总结出对于汉语文近义词的教学和学习方法的如下建议:

(一)教学方法建议

1.词义指向性、词性或语法功能、词义轻重、词义侧重点、词义范围等方面不同的近义词是教学的难点,要重视对其的讲解。

2.根据实际情况,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3.在课堂上和日常生活中,尽量使用汉语与学生进行交流。

4.尽量使用浅显易懂的话语讲授相关知识。

5.保证给予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可在不违背学生意愿的前提下,适当增加相关课程。

(二)学习方法建议

1.重视汉语文近义词的学习,培养学习兴趣。

2.从小学习汉语文。

3.遇到不懂的近义词时,可以通过等待老师讲解、查阅词典、请教同学等方法及时解决,切不可跳过问题不理睬。

4.多阅读汉文书籍,尤其是科普类、文学故事类书籍等。

5.通过作比较、找差异的方式来学习汉语文近义词。

6.多注意词义指向性、词性或语法功能、词义轻重、词义侧重点、词义范围等方面不同的近义词。

四、调查意义

本调查选取的巴彦胡舒第四中学在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具有典型代表性。而科右中旗又有着非常独特的地理位置,且是原政府所在地,也是全区乃至全国蒙古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少数民族聚居旗,在内蒙古东部的蒙古族聚居地中非常有典型性、代表性。因此,本小组提出的以上建议和总结出的典型易错近义词表同样适用于整个内蒙古东部地区,并且可以填补现有相关研究的空白。同时,帮助蒙授初中生掌握好汉语也将促进蒙汉文化交流,丰富中国文化的多样性,促进民族融合,民族团结和民族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润龙.数据统计分析--SPSS原理及应用[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伍铁平.普通语言学概要(第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刘.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7

[4]徐大明.社会语言学实验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篇(10)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全社会普遍关注而又始终未能解决好的一个问题。多年来,为了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各级教育部门三令五申,颁发了不少文件;这些措施,使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仍存在不少问题。我准备做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小课题研究,所以进行了课业负担的现状调查。

二、调查目的

了解我班学生课业负担情况,为我们班制定“减负增效”实施方案提供依据

三、调查主要方法

1、口头和书面调查相结合。

2、整体调查和部分抽查相结合。

四、调查数据分析

1、对我班课堂教学现状进行问卷调查:

学生对课堂现状很满意40.5%;较满意29%;不满意23%;无所谓7.5%。不满意主要表现在:处于被动状态,无法自由表达20%;老师讲课无趣,引不起兴趣25%;上课听不明白,压力大25%;上课没多大兴趣30%。

2、对学生作业量进行问卷调查:

这个调查反映了同学们对作业量的看法,43%同学认为作业适中,52.4%同学选择了多, 4.6%同学觉得作业很少。说明学生作业量还较多。

从数据分析的结论及和学生座谈了解到——多数学生的课业负担仍然超重,主要表现以下几方面:

(1)在校时间过长,日课时总量较大。

调查表明: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每天约7个多小时,如果再加上放学加自习1个多小时,在校时间近8小时。

(2)家庭作业布置超量。

现在初中生学生负担沉重。课程门类多,教材内容较多,特别是英语和数学,据调查,学生每天写家庭作业的时间普遍超过2小时,还要背大量英语单词。

(3)课余活动单调,体育锻炼时间偏少。

在课余时间安排上,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放在各种学习上,如写作业、看书、参加各种学习班。其次,看电视节目是大多数学生选择的娱乐休闲方式,学生每天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越来越少,身体健康状况越来越差。除了体育课外,80%的学生没有进行体育锻炼,只有5%的学生每天有很少时间进行体育锻炼,最长不超过半个小时。

(4)考试较频繁,片面追求升学率,学生心理压力大。

学校现有月考、期中考试、期末统考等。片面的追求升学率使学校教育陷入了误区,学校把分数作为衡量学生、教师的惟一标准,因此师生心理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负担重,精神压力也很大。从调查中学生告诉我们,有时感觉太累了,就想让家长给请一天假,在家好好睡一觉。部分学生体质下降,近视眼等疾病的人数不断增加。

五、造成中学生课业负担重的原因

1、社会,承担着太多的责任。目前就业竞争的压力。家长希望孩子通过苦学成为名牌大学生,解决就业难的问题,甚至获得高薪聘用。因此学校、家庭及学生之间的升学竞争愈演愈烈。

2、家庭,承接着太多的牵挂。学生家长为了使自己的子女能读重点中学、上名牌大学,不惜花大量金钱为子女找家教、买资料、送进培训班等,使学生的学业负担层层加码,一些学生疲于奔命,穷于应付,身心经受双重超负荷运转中。

3、学校,承受着太多的无奈。一是由于学校要受社会、家长乃至教育自身的不适当的评价的左右,在减负等问题上态度暧昧。二是由于一些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方法、手段及知识结构比较陈旧,教学过程得不到优化,课堂效益低,“题海战”、频繁考试、学科竞赛等给学生增加了压力。有些老师为弥补课堂教学损失,把希望寄托于拖堂、补课、家庭作业。

4、学生,承载着太多的苛求。由于学生在思维、能力、习惯、态度等方面上的存在差异,对于学习内容的接受、掌握的程度也不一致,因此,在同等的教学目标、内容、要求面前,所付出的努力的程度也是不相同的,一些学生学习很轻松,而另一部分学生却显得非常困难、负担很重。由于无差异教育的存在,优生、差生一锅煮,面对过多的负担,优生无兴趣承载,差生承载不了,真是苛求了活生生的一代。

5、教育管理体制方面的原因 。激烈的升学竞争趋势是导致了学校与学校之间的竞争。如今人们评判一所学校的优劣,往往依据的是学校的升学率,而学校之间的竞争必然会落实到教师和学生头上,教师要拼命地教,学生要拼命地学。虽然许多教师也知道中学生课业负担重,但是谁也不敢第一个站出来,真正实施“减负”,因为直接关系到升学率,升学率低了,不要说学校不愿意,恐怕学生家长更不愿意。

六、造成中学生课业负担重的后果

1、致使教师无法合理科学地分配工作时间,导致工作效率下降。教师布置大量的作业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大量的作业批改任务,对于一个教师来说,他要承担备课、授课、批改作业、教学科研任务和完成学校布置的其他工作,时间是相当紧张的,备好课是讲好课的前提,搞好教学科研是教育教学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必要条件,这两项工作都需要教师下很大工夫去做,但现实情况是:批改大量的作业占用了教师太多的工作时间,以至于教师没有充足的时间认真备课,更没有时间考虑教学科研的事情,造成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无人问津的局面。这对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和教育教学的发展都非常不利。

2、造成教师盲目地依赖现成的资料,使教师的自信心受到了影响。为了布置足量甚至是超量的作业,不少教师借助了网络、教辅资料,自己开发练习题的积极性大为降低,一些教师甚至不会为自己所教学科出一套比较标准的试题,反过来更加依赖教辅资料,这样的后果就是教师时时刻刻对自己的教学效果没有把握,只能再依靠更多的练习和考试来检验自己的教学效果,如此恶性循环,搞得教师、学生身心俱疲。

3、破坏了教师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大量重复的、机械的练习必然会占用学生的合理休息时间,对于大多数对子女宠爱有加的父母来说,看到孩子哈欠连天地做着似乎永远也做不完的作业,看着孩子连饭也顾不上吃就匆匆赶往学校,家长对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可想而知。还有教师受利益驱动,给学生购置大量的教辅资料、印制大量的试卷,造成学期已经结束,部分教辅资料还一字未写的尴尬局面,给学生家长带来很大的浪费,致使家长和学生对教师、对学校都产生不满情绪。

4、影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一个具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应该能够合理地安排自己的业余时间,但是大部分的课余时间被挤占掉了,学生每天循着早饭——早自习——上课——午饭——上课——晚饭——晚自习——作业——睡觉的轨迹走,他们怎么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5、容易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否端正,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较为明显的影响,学生对沉重的课业负担必定会产生厌烦心理,这种厌烦心理极有可能延伸到对教师的不信任、不合作,对学习的倦怠甚至对学校生活的厌烦、恐惧,从而导致“问题学生”和“辍学生”的出现。有些学生早恋、泡网吧,原因很多,沉重的课业负担往往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6、严重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对于不少学生来说,沉重的课业负担带给他们的最大影响就是严重的睡眠不足。这样导致学生的稚嫩的神经系统受到损伤,很容易诱发神经衰弱,与此同时,学生长时间坐姿带来的颈椎、腰椎和近视、低血糖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没有好的身体,怎么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学生。

七、实施素质教育,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1、作为学校,一是要坚守教育法规,落实有关减负规定,在学生到校时间、作业等方面严格执行上级规定。二是要建立完善的制度,如家庭作业申报制,班主任协调家庭作业总量制,年级组统一布置家庭作业制等,加大对学生课业负担的控制检查力度,三是要组织教师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积极开展研究,大胆探索减负增效提质的新思路新方法,并加以推广。

2、作为教师,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减轻学生过重负担重要性,认真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学重点、难点,从学生实际出发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精讲精练,提高教学效率,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研究,加强对典型题型的研究,精心设计、布置作业,注重作业的层次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减少不必要的机械重复劳动,注重作业形式的多样性和趣味性,避免枯燥无味的劳动,提高作业对学生的吸引力,大力加强学法指导和作业习惯的培养,提高学生的作业速度和作业质量,达到轻负担,高质量的目的。

3、作为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学习自觉性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对孩子作业的督查与指导,不要给孩子施加心理压力,不要盲目地给孩子增加课业负担。

八、减轻学生课业过重负担的对策

1、认真贯彻落实“省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相关文件和会议精神,制定我班相应的减负计划和措施,确保减负落到实处,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增强学生的体质。具体做到以下几点:

篇(11)

2、调查的结果

心理的闭锁性少年期开始出现到高中阶段。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再加上过去生活中的经验和教训,使其发现逢人不可再全抛一片心,加上自尊心、文饰、内隐的需要及各种顾虑,使其嘴上相继都加上了一把锁。有许多问题被作为个人的内心秘密隐藏起来,给自己蒙上了一层薄薄的面纱。特别在非同龄的人群中,尤其是对父母、老师等成人保持心理闭锁。但另一方面,这时期他们客观上又存在有强烈的归属的心理需求及与人交往的愿望,希望广交知心朋友。但相互的闭锁,尤其是异性间相互的闭锁,更加使其产生特殊的好奇心和神秘感。心中的苦闷很想找人倾诉、讨教,于是常处于左右两难的矛盾之中。闭锁性既是适应现实社会的需要,是适应力提高的表现,但也加大了对他们了解及把握的难度。使其不敢与人倾心相交而感孤独,于是大都述说于锁于抽屉的日记之中,致使有些老师变得困惑不解,倍感学生变了,不信任自己了。

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发现,对高中生人际关系优化策略的指导几乎很少涉及。高中生在接受系统的学校教育过程中,同样不可避免的要与他人发生人际交往,但是,在当前高级中学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处于首要地位的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与知识技能及思想品德的教育。而对学生人际关系方面的指导则往往被忽视,而弃之一旁。这样,不能进行正常交往的学生则往往就会处于被孤立与嫌弃的地位,轻者,导致产生自卑心理,情绪低落,重者,产生严重畸变心理和人际交往障碍。家庭教育中,对孩子的人际交往指导涉及很少。目前,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多的负面影响,加上独生子女的增多,家庭教育中父母一方面对子女溺爱,过于放纵,另一方面对子女期望过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导致学生各种不正常心理行为增多。他们任性、倔强、刁蛮、目中无人,不善处理人际关系,同学间、师生间、亲了间关系紧张。

在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的今天,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一贯的教育理念、教育机制在新时期的新需要下需要怎样与时俱进,才能适应现代社会需要集顺应人性的发展。

二、调查方案设计

1、内容设计:

高中生人际沟通技巧的培养包括那些内容;现今高中生人际交往与沟通的现状如何;高中生人际沟通心理发展的规律性是怎样的;培养学生人际沟通的形式有哪些,使用的情况怎样,各有什么特点、作用和效果;对于不同类型的学生又该采取怎样的方式。

2、过程设计:

阶段

时间安排

任 务

第一阶段

1、 查阅有关文献,如《教育心理学》等著作,为本课题的调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 通过问卷调查,找学生访谈和学生进行交流,对学生交往能力与交往状况进行自测等形式,了解学生人际交往的现状。通过调查分析,明确课题研究的重点。

3、 随机选取实验班,讨论研究方法、形式、研究进度

第二阶段

实行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交叉进行研究

1、 面对学生实施人际交往心理辅导和行为训练,形式有:组织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班队活动、讲座、家长会、宣传、心理信箱等;

2、 对学生进行个别教育,特别是对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个别矫正训练,即个案研究;

3、 组织研究组成员外出参观学习,向兄弟学校学习、借鉴、交流研究经验;

4、 每学期上交研究报告

第三阶段

1、对实验学生进行人际沟通状况测试,与第一阶段进行对比;

2、对上阶段积累的材料进行分析总结和提炼,结合每时期的结果逐步完善课题研究的内容和结论,逐步完成高中生人际沟通技巧培养的调查报告

4、调查方法设计:

(1)访谈法:通过对教育行政管理人员、一线教师、学生等访谈,更清楚了解学生的人际交往状况,为全面考虑研究范围和方法提供有力建议;

(2)文献法:通过查阅和分析已有的有关学生人际交往和人际沟通技巧的研究,了解目前的研究状况,作为研究的借鉴;

(3)问卷调查法:用已有的量表在实验前和实验后对学生进行施测,同时也将实验班和非实验班的学生的结果进行对比,作为实验结果的一个证明;

(4)课堂情景实验法:通过系列的教学活动,如班会课,心理健康活动课,有针对性地组织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掌握与人沟通的技巧和能力;

(5)个案研究法:结合课任教师的观察和调查的结果,选取个别学生运用心理学的辅导知识进行辅导,并做好相应的跟踪记录。

三、调查的实践意义

1、调查意义:

有利于解决学生人际交往与沟通方面存在的矛盾与冲突,为学生、家长、教师共同提供良好的沟通机会与桥梁,让教师掌握培养学生人际沟通的技巧与方法,让学生与人的沟通达到情感上的相互了解和理解,掌握与人沟通交流的方法与技巧。

2、理论价值:

使教师对心理学知识中有关人际沟通技巧有更深刻的教学实践和感悟,从现实教学探讨培养人际沟通技巧的最优化手段,为高中生人际沟通技巧研究提供第一手的资料和数据。

四、调查总结

正确处理高中生的人际关系,应当正确引导和促进高中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帮助高中生健康地成长,指导学生进行健康的人际交往,形成良好的班集体心理氛围,使各个学生在班集体的学习和生活中,充满自信,情绪高涨,精神振奋。使他们具备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或步入社会奠定良好的人际沟通基础。

五、调查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