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机电行业贸易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05-0018-02
一、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现状
机电产品国际贸易是国际贸易的主导产业,也是衡量一国参与国际分工能力和对外贸易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是国际市场最大的行业之一,工业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都把扩大机电产品出口作为经济发展一项重要的战略目标。据我国海关的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2月,我国机电产品出口691.3亿美元,同比下降15.7%,下降幅度比我国的整体外贸出口降幅还要低2.4个百分点,创2009年8月以来最大降幅;进口526.2亿美元,同比增长5.2%,自本世纪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呈规模增长以来首次出现单月出降进增。1-2月,我国机电产品累计出口额1819.5亿美元,同比下降3.1%,较上年同期回落23.2个百分点;占全商品比重为56.6%,占比下降0.9个百分点。因此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由于技术壁垒的存在,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二、技术贸易壁垒的内涵
(一) 技术贸易壁垒的概念
从广义上来讲,技术贸易壁垒是指的是一个国家把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作为硬性目标和主要理由,通过国际性的立法和国内的立法,为了限制他国商品的进口量,制定了各种内容繁多,条例复杂的环境保护公约、法律、标准和标志等等贸易方面的障碍,技术贸易壁垒的存在具有合理性,也有国际条约的支持。从狭义上来讲,技术贸易壁垒是指在实践中,部分国家往往将技术水平当做借口,借此来限制商品的进口,从而保护本国市场,对从国外进口的商品特定的设置一些带有歧视性的和对正常本来毫无必要的贸易障碍。目前,技术贸易壁垒的实质是科学技术水平的较量。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是发达国家凭借其先进的环保、科技的水平,通过各种立法手段,并制定了相关商品严格的强制性技术标准,目的是为了限制甚至禁止国外商品的进口。技术贸易壁垒属于非关税性质的,其作为一种新兴的贸易壁垒形式,已经渐渐地成为了国际贸易政策措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技术贸易壁垒的特点
1.歧视性、不公平性。很多关于技术贸易壁垒方面的标准时具有歧视性的,因为他们大多数是由发达国家最开始设置的,这对于发展中国家显然是不公平的。歧视性主要表现为:对于相同产品,首先是对于来自不同的国家,实行着不同的技术贸易壁垒标准;其次是对本国和他国,实施内外有别的双重标准。
2.合法性与隐蔽性。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人类健康是技术贸易壁垒最初产生的首要理由,世贸组织目前还未就此进行专门的环保规定,但是WTO的大多数协规定中却包含了大量的相关方面的绿色条款,这些规定为技术贸易壁垒套上了合法的衣装。与其他的非关税壁垒相比较,技术贸易壁垒则呈现出了极大的隐蔽性。
3.广泛性。技术贸易壁垒保护对象是广泛的,从产品看来,包括的不仅仅是初级产品,还有中间产品和成品,从生产流程的角度看来,都特定的限制了生产产品的环境、生产产品的过程和方法和最终产品;从生产部门方面看,有相关的物质生产部门,而且包括投资和服务领域;从地区来看,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技术贸易壁垒发达国家的所有出口产品都涉及到了。技术贸易壁垒在实施手段上也具有多样性。
三、技术贸易壁垒技术贸易壁垒对我国机电行业出口影响
(一)正面影响
1.推动了机电行业的结构升级。当前我国大部分机电产品出口企业出口的机电产品是属于只简单加工、附加值较低的初级机电产品。这类初级产品,不仅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和生产原料,而且技术水平低,而技术贸易壁垒建立的原则是在保护生态环境、降低能耗,提高技术含量的基础上,显而易见,我国大部分机电产品出口企业出口的机电产品是不符合这种原则的,由此可见,产业结构还不合理是我国很大一部分机电产品出口企业遭遇技术贸易壁垒的主要原因,庆幸的是目前,我国大多数的出口企业也清醒的认识到了这一点,他们不断的引进国外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工艺,不断的提高出口机电产品口的技术含量,降低生产产品时的资源消耗来突破技术贸易壁垒。企业的这种个体行为最终会将整体升级我国的机电行业的产业结构,为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长期效应带来正面影响。
2.强化了机电产品出口行业的管理体制。机电产品技术贸易壁垒的措施建立,通常是针对一个行业的具体措施,而不是单一的企业。因此,技术贸易壁垒对我国所有的各行业内的公司都会受到影响。尽管我国大部分机电产品的加工产品已有国家或行业标准,但普遍存在标准陈旧、有失规范、不适应现实发展需要或与国际不接轨的现象,造成行业标准的管理、制定、检测的不规范。同时,加工产品质量控制体系还不够完善,存在标准不完善、法规不健全、监督不得力的问题,严重影响产品质量和参与国际竞争。因此,消除技术贸易壁垒的不利影响,提高出口额,机电产品技术贸易壁垒的设立在一定程度上促使那些机电产品出口企业不断加强和规范机电产品行业内的各种管理体制,及时进行行业标准的更新和改进,引进先进的检测设备和技术,完善加工机电产品质量控制体系,按规范指导生产及出口,通过机电产品行业的整体进步,实现技术贸易壁垒的突破。
3.为出口创造新的增长优势。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全世界对机电产品的需求慢慢地往绿色产品方向转移,可见绿色机电产品的市场具有非常大的潜力。目前在国内,绿色机电产品创造的产值也只占到整个食品市场销售额的2%。绿色机电产品的市场开发对于每个企业来说都是一个新的契机,如果企业能在激烈的贸易竞争中,若能领先的开发出技术含量高的新产品,就会形成了一个新的出口优势,进驻发达国家的贸易市场,突破发达国家设置的技术贸易壁垒障碍,并创造新的出口增长点。目前我国很多的机电产品出口企业已经先一步开发出具有环保价值的机电产品,并以此开辟出新的市场,在这个领域获得了产品的定价权。
(二)负面影响
1.增加了机电产品出口的成本。技术贸易壁垒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影响,最直接就是反映在出口成本上。一是产品成本,机电产品大多由钢材等原料加工而成,由于检验标准的提高,企业只有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包装费用等才能出口产品。二是检验成本,我国大多中小企业,技术本就落后,缺乏先进的检验设备,由于检测项目的增加,进口国高昂的检验费用势必会增加出口产品成本。例如出口到日本的机电产品涉及的技术标准多大21项,检测项目预计增加5倍以上。如果按顺序将每项标准进行检测,将会导致每种机电产品的检测成本平均高达4万元。三是劳动力用工紧缺,特别是季节性用工紧张,工资成本增加较快;四是煤油气涨价等致使成本增加。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我国出口机电产品综合成本上升2-3成以上。
2.严重削弱了竞争力。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部分机电产品频频受阻于技术贸易壁垒,其低劳动力成本优势基本被规模小、技术差、不符合国外有关标准的劣势所抵消。此外,在传统的机电产品对外贸易中,我国的机电产品都处于优势地位。但是,由于发达国家提出高科技产品等口号,对产品的包装标准也提出要求,为了满足这些要求我国企业必须进行设备、人力的投入,支付昂贵的检测、认证费用,从而使我国出口机电产品的出口成本大大增加,大大削弱了出口产品的传统优势,降低了传统产品的竞争力。
四、我国机电行业出口应对技术贸易壁垒的对策
(一)提高产品质量和知名度
从根本上来说,要想突破发达国家设置的技术贸易壁垒,主要还是得依靠机电产品质量的提高。我国机电产品目标市场是美国、欧盟、日本等技术比较发达的国家,并对产品的有着高质量的要求,因此,出口企业应注重产品的质量。让这些发达国家的消费者更好的接受我们出口的产品,这对于跨越技术贸易壁垒具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目前,大多数出口企业的出口产品没有自己特有的产品品牌,它们常常借助进口商或供应商的品牌进入其国内市场,国外的消费者们顶多知道这个产品生产自中国。如果是通过自己的品牌直接进入他们的国内市场,使当地消费者的理解和接受我们的产品和品牌。这对突破国外的技术贸易壁垒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搜集目标市场的各种相关信息
由于国外相关措施一直在变化,他们经常出台的各种新的规则,或具有更严格的要求的技术标准。因此,企业应始终跟踪相关国家的各种相关信息,收集目标市场的信息。如果只停留在某一段时间的信息的了解,很可能会陷入本来可以避免的“陷阱”,给企业造成极大的损害。出口企业必须要充分的了解目标市场设置的技术方面的标准和其技术壁垒,并根据不同目标市场的技术贸易壁垒的特性和本身产品特点,积极的寻求突破技术贸易壁垒的应对之策。
(三)制定机电产品的环境标准
行业协会,是行业中的企业的利益的代表,它能较全面地了解到这个行业的行业状态,在竞争中遇到的问题,并因此指定产品的环保标准的。行业协会具有比政府更多的优势。我国应尽快成立由政府牵头,企业参与的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协会,并制定产品的环境标准,协调管理协会内部产品的各类生产标准,实现公平有序的竞争。尤其要加强对成员执行相关环保标准的监督,推动成员企业提高环保意识、减少环境污染和改善产品质量,多多鼓励企业参加各类环保认证,从根源上避免遭遇技术贸易壁垒。
(四)为企业提供技术贸易壁垒信息服务
我国机电产品行业协会应积极拓展和协会的服务职能,积极地搜集整理技术贸易壁垒制定国针对该行业内不同产品设置的壁垒方面的信息,并按内容和性质进行分类,将结果及时的对政府和相关企业通报;为我国中小出口企业建立联合平台,对相关技术进行攻关,提高行业的科技水准,生产更高质量的机电产品,提高国际竞争力;此外帮助不同企业制定不同情况下的应对措施,规划好行业的出口发展的长远计划。
参考文献:
[1] 冯宗宪,柯大纲.开放经济下的国际贸易壁垒[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2] 刘新民.技术壁垒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及对策[J].宏观经济研究,2004(4).
[3] 周道坤.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带来的机遇与挑战[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2.
二、竞争性、互补性分析
(一)中韩机电贸易竞争性
机电产品竞争力的衡量涉及国际竞争力这一概念。本文以张金昌提出的三项影响因素作为国际竞争力的判断标准。这三项指标可概括为:
(1)显示性比较优势(RCA)。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由巴拉萨所提出,目的在于衡量某国某一行业特定产品在国际贸易中比较优势的大小。这一指数包含了所研究国经济规模与待研究特定产品。计算公式为:
RCAij表示j国i产品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Xij为j国i产品出口额,Xj为j国出口总额;Xiw为世界i产品出口额,Xw为世界出口总额。
通过RCA数值大小判断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判断标准如下:
(2)显示性竞争优势(CA)。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表示一国特定产品的出口比较优势与进口比较劣势的差额。计算公式为:
RCAij为j国i类产品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Mij为j国i类产品进口额,Mj为j国总进口额;Miw表示世界范围内i类产品总进口额,Mw表示世界范围内总进口额。CA数值越大,其竞争优势越明显。CAij≥1代表j国i类产品竞争优势较大;CAij≤1则代表j国i类产品竞争优势相对较大,而CAij< 0则表示j国i类产品处于进口比较劣势。
(3)贸易竞争力指数(NTB)。贸易竞争力指数的含义为:某国净出口额与该国进出口总额之比,这一指标通常在衡量一国某些产品国际竞争力时被使用。计算方法如下:
NTBij表示j国i类产品的贸易竞争力指数,取值范围为[-1,+1],值为-1时表示产品在j国贸易中仅存在进口,越接近-1表示产品国际竞争力越差;值为1时表示产品在j国贸易仅存在出口,越接近1表示产品国际竞争力越强;越接近-1时,产品国际竞争力与世界其他国家趋于一致。
自2000年起,中国机电产业产品的RCA指数一直低于韩国RCA指数,2000年中国机电产品RCA指数为0.85,可见当时我国机电产品仅具有中等国际竞争力,同年韩国机电产品RCA指数为1.49,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在过去十多年间,中国机电产品的RCA指数迅速上升,在2012年中国机电产品的RCA指数上升到1.6,与韩国RCA指数的差距相比有了明显缩小的趋势,且缩小趋势将继续保持下去。韩国机电产品RCA指数同期增长缓慢,表示其出口优势增长缓慢,但是其竞争优势一直强于中国。
以CA指数为研究角度来看,韩国机电产品竞争优势对比中国而言较为明显,2000年中国机电产品CA指数为-0.24,意味着中国机电产品出口比较优势小于进口比较劣势。十多年过去,中国机电产品竞争优势虽仍然较弱,CA指数却在不断增加;同期韩国机电产品CA指数由2000年的0.51不断提高至到2012年的0.93,从比较优势较弱的产品变为竞争优势较强的产品。中国机电产品CA指数的提升对两国显示性竞争优势的差距没有明显改变。就两国NTB指数与TSI指数而言,韩国机电产品NTB指数在2000年后保持上升趋势,表明其机电产品贸易竞争力处于上升趋势;相比之下,中国NTB指数虽低于韩国,但一直维持上升趋势,表明其贸易竞争优势在逐步加强。
(二)中韩机电贸易的互补性分析
贸易互补性的定义为某国出口商品与另一国进口商品的种类与数量具有互补性,贸易规模的扩大可以为参与贸易国带来实际利益。决定贸易互补性的因素可以概括为国家产业结构、生产要素禀赋与消费者需求等。中韩两国机电产业内贸易具有较强互补关系,可以通过相应贸易指数的测算来说明。通常使用产业贸易互补指数衡量贸易互补性高低,测算的具体方式为产业出口比较优势乘以贸易国产业的进口比较劣势:
RCAxik代表i国k类商品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Xik代表i国k类商品的出口额,Xi代表i国产品出口总额,Wk代表k类商品世界出口总额,W表示世界出口总额。RCAmjk代表j国k类商品的显性比较劣势指数。Mjk代表 i国k类的产品进口额,Mj表示该国所有产品进口额。Cijk出代表i、j两国各自在k类产品的贸易互补指数。Cij代表i、j两国综合贸易互补性指数。
我国风电行业的发展在近些年不容小觑,由于其尚属新兴产业,基础不够扎实,资金积累也不够,因此迫切需要运用各种金融工具进行融资以增强发展实力.
国际贸易融资是指外汇银行对进口商和出口商提供的与进出口贸易结算有关的一切融资活动,并具备简便、快捷、准入门槛低等优点,因此风电行业应结合自身特点,并充分利用国际贸易融资,以达到融资的最佳效果.本文通过分析风电行业进行国际贸易融资的方式及其存在的问题,以期拓宽风电行业的融资渠道.
1.风电行业国际贸易融资的必要性
我国的并网型风力发电机组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发展,至今已走完20多年的历程.“十五”期间,风电发展非常迅速,累计总装机容量从2000年的3.44x105kW增长到2008年的1.2153x10''''kW,位居世界第4名,仅次于美国、德国和西班牙.我国历年风电机组累计装机容量如图1所示.
虽然我国风电机组装机容量发展迅速,但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我国风电设备却始终依赖进口,尤其是高端的技术设备.据统计,在2007年中国风电设备新增市场份额中,国产设备(包括合资)占57%,进口产品占43%;2008年我国风电设备市场40%需求仍由进口产品满足,见图2.
根据海关总署的统计,2009年上半年我国共进口风力发电机组976台,金额超过了9853万美元.现在世界几大风机制造巨头订单已经排到两年以后,主要订货商都是中国的公司.这些设备价格昂贵,生产周期长,因此占用了大量生产发展所需的资金,影响了风电企业发展甚至日常生产经营.
我国的风电企业在设备制造技术上要与国际大厂商竞争还为时过早,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只能通过进口来弥补技术上的不足.因此,我国风电行业必须从进口方面入手,以获得最大限度的贸易融资,解决我国风电行业在国际贸易中的资金问题.
2.风电行业国际贸易融资方式
2.1短期国际贸易融资方式
融资期限在一年内的属于短期融资.传统的国际贸易融资方式以短期融资为主.需要进口风电机组的企业可以选择以下短期国际贸易方式.
2.1.1进口发票融资
对于一般性的单笔金额不大、生产周期不长、付款期限也不长的经常性贸易,应该选择进口发票融资,又称进口汇出汇款融资.它是在进口商收到进口货物,进口货物销售货款回笼之前,向进口地银行申请资金融通用以对外支付进口货款的业务.这一融资方式不需要冗长的审核,只要有票据就可以进行融资,而且效率高、风险小。因此,采用此种融资方式可以减少风电企业在进口设备时资金占压,并可优化资金管理.有了银行的信贷支持,可以更好地把握市场机会.但由于银行需要控制风险,并不会对所有的发票都进行贴现,因此这种方式也有较大的局限性,
2.1.2进口押汇
进口押汇是银行为帮助进口商解决资金周转问题而向其提供的一种资金融通.根据所使用结算工具的不同,可分为进口信用证押汇和进口托收押汇,前者是开证行在收到与信用证相符的单据后即先行付款,进口商凭信托收据取得单据并将货物销售后,再偿还银行先行垫付的进口货款本息.对进口商而言,进口信用证押汇是以信托收据为抵押品,利用银行信用和银行资金完成其商品的进口贸易和国内销售的融资方式.进口托收押汇是银行给予进口商凭信托收据提货的一种融通资金方式.在付款交单条件下,进口商为了不占用资金或减少占用资金的时间,而提前付款赎单又有困难,希望能在汇票到期前、或在付款以前先行提货,就可以要求银行进行进口托收押汇.实际上,这是一种对进口商较为有利的短期融资方式.
2.1.3假远期信用证
在假远期信用证下,买卖双方达成的是即期交易,但规定受益人出具远期汇票,待提供单据后可即期收汇.这种操作方式对出口商来说是即期收款,对进口商来说要等到汇票到期日才对外付款.这实际上是出口方银行对进口商提供的融资,是进口商通过兑现它所持有的银行远期承兑汇票而实现的融资,因此付款银行的贴息及承兑费均由进口商承担.对于进口商来说,借助银行资金既实现了对出口商即期付款的承诺,又减缓了自身暂时的资金短缺.这样,不仅可以即期取货销售,还可以即期付款为条件,要求出口商对商品价格和数量给予一定的优惠,从而降低进口成本.
2.2中长期国际贸易融资方式
我国风电企业针对付款期较长、金额较大的交易可以采用中长期国际贸易融资,期限一般在1一5年或5年以上.中长期国际贸易融资较多应用于大型机电产品、成套设备、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或进口融资.
2.2.1福费廷
福费廷是一种以无追索权形式为出口商贴现大额远期票据提供融资,并能防范信贷风险的金融服务.主要适合对大型成套设备提供出口融资.福费廷是包买票据(Forfeiting)的音译,是指包买商从出口商那里无追索地购买已经承兑的、并通常由进口商所在地银行担保的远期汇票或本票的业务.福费廷属于批发性融资业务,适合于100万美元以上的中型合同,对于金额较小的项目而言,由于收费较高,优越性并不明显。
2.2.2出口信贷
相对大型的风电企业可以选择出口信贷形式,其贷款金额大、融资期限长,有些甚至可以长达10年.出口信贷是出口国银行通过向本国出口商或国外进口商提供优惠贷款,从而使国外进口商获得融资便利,增加购买本国出口产品的能力,以达到鼓励本国产品出口的目的.出口信贷作为一种支持本国出口贸易的政策性金融工具,受到了各国政府的推广.出口信贷可分为卖方信贷和买方信贷两种.
我国风电企业主要通过买方信贷进行中长期融资.买方信贷是进口商在进口货物运到至该货物销售出去取得货款期间,从银行获得的资金融通,一般由出口商所在的国家银行在出口信贷机构的担保下直接向进口商或进口方银行提供贷款,用于支付进口所需贷款.买方信贷对进出口双方都有利.对于我国风电企业而言,买方信贷可以使机组或者零件采用现汇报价,以便企业对商品货价、费用了解得比较清楚,而且也便于和其他国家企业的同类产品进行比较.另一方面,出口商则可以及时收到货款,从而避免向出口方银行申请贷款,支付不必要的费用.
3.风电行业国际贸易融资常见问题
当前,在我国风电行业充分利用国际贸易进行融资的过程中,也存在转多问题.
3.1缺乏完备的信用管理体系
当今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很多从事进出口贸易的风电企业没有完善的信用管理制度做后盾,一旦遇上风险便束手无策.究其原因是企业对国际贸易风险的认识不够深刻,易忽视对对方资信的调查一旦没有及时收到零配件和机组,就没有足够的收益,不仅企业难以归还银行的贷款,让自己的资信受到牵累,而且连国家也会受到巨大的损失.
因此,我国风电企业必须建立完备的信用管理体系,才能最大限度地规避贸易欺诈行为,同时圆满地完成国际贸易融资业务.
在进行贸易业务前,可以通过信用管理体系的全球信息网络,进行客户资信调查,从资金实力、信用程度等多方面了解客户的信息并对其作出全面的评估,帮助企业防患于未然.在交易过程中,可以通过信用管理体系即时跟踪国外客户的动态变化,适时评估客户的信用风险,并提示企业可能发生的风险.如果企业自身规模较小,设立这样专门的信用管理体系会大大增加管理成本,也可考虑直接将客户信用风险管理工作“外包”给信用管理咨询公司,同样可以达到规避贸易风险的目的.
3.2对国际贸易融资相关业务不够熟悉
由于企业内缺乏高素质的相关人才,对国际贸易业务和银行业务不熟悉,从而不能熟练地运用新的金融工具.现在越来越多样化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要求操作人员要有更高的技能和经验,而大多数的风电企业都不能很好地结合本企业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融资工具.因此,风电企业应该加大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相关人才的培养力度,对业务人员进行国际贸易、金融、法律等相关知识的培训,使工作人员了解银行的贸易融资产品。
另外,企业可以根据贸易条件和自身财务状况,选择国际贸易中的组合融资工具,达到最佳融资效果.单一的国际贸易融资方式必定有其特殊性和不足,可通过与其他贸易融资相结合的方式来填补缺陷.我国风电企业大多进口金额大的成套风机设备,融资期限较长,更需要根据国际贸易的特殊要求,创造性地利用传统贸易融资方式与现代融资方式,将整个贸易流程作为融资对象,通过组合搭配各种融资方式和风险缓释技术,设计专门的融资方案,以实现充分融资的目的.
3.3担保条件难以达到银行要求
银行为防范贷款风险,通常都会要求借款人提供担保一方面,企业在寻找第3方担保时,会顾虑对方将来会要求自己提供担保,进而产生其难以控制的风险;另一方面,风电企业进口的风机设备是用于进一步投资风电场项目,而且投资风险较大、期限较长,缺乏银行认可的担保条件,如厂房、土地等固定资产.机器设备虽然能用于抵押,但是抵押率低,而且还有费用高、手续繁琐、时效性差等缺陷.在担保不能落实的情况下,银行不可能为没有实力和担保能力的企业提供较大的融资额度.
针对上述问题,企业本身要努力提高实力,提升自身的担保能力.只有在提升自身能力,增加资金积累、资信度和业务量的情况下,使银行承担的风险随之减小,自然就会愿意提高企业的资信额度,为企业提供更多的贸易融资.当然,当前我国的风电产业还处于成长阶段,政府应该出面为风电行业的贸易融资提供担保,这可作为政府扶持绿色能源产业的一项措施.从世界各国风电产业的发展经验来看,政府的政策扶持显得非常重要.
1.跨境电商发展现状
我国跨境电商虽起步晚但发展迅速。2012年3月商务部《关于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开展对外贸易的若干意见》,2013年7月国务院推出《促进进出口结构增长调整的若干意见》、扶持中国跨境电商发展的“国六条”,2-13年9月《关于实施支持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有关政策的意见》,2014年1月由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颁发的《关于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税收政策的通知》,2014年5月海关总署出台的《关于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2014年5月质检总局公布的《关于加大帮扶企业力度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措施》。据商务部统计,2011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达到5.88亿万人民币,增长32.8%,其中跨境电子商务的增幅达30%以上,据艾瑞咨询2012年的《2012-2013年中国跨境电商市场研究报告》数据显示,中国的电子商务交易额已经达到8.1万亿,增长27.9%,其中跨境贸易额高达2万亿元,同比增长31.5%。
2. 中小外贸企业的成长困境
(一)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外部市场环境恶劣。 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深层次影响还在继续,世界经济处于长期低徘徊时期,世界主要国家均采取紧缩的财政政策,消费者信心指下降,出现负增长,制约中国企业的市场开拓。我国以出口为导向的中小外贸企业,大多数还是生产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力密集型产品,新兴市场的兴起、世界产业的转移,再加上国内劳动力成本增长、原材料价格提高、人民币升值等一系列因素影响,我国中小外贸企业发展受到严重威胁,举步维艰。
(二)融资难,中小外贸企业资金压力大以致发展受限 资金是企业发展的有力保障,中小外贸企业融资难依然是限制其发展的首要问题。针对融资难的问题,虽然国家出台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有关金融政策,但由于缺乏硬性规定,在政策的实际实施过程中无法落实。另外,中小外贸企业本身规模小、抵御风险能力差、信用度低,其在金融市场融资活动中受到歧视,无法获得实际金融支持。受金融危机影响,美国制定资金回流措施,受资金紧缩影响,采购商资金压力大,延长支付时间,付款节点后移,使得在产业链最前端的我国外贸企业资金压力增大,再加上我国实施适度紧缩的货币政策,中小外贸企业融资更加困难、发展受限。
(三)“内外夹击”,中小外贸企业利润空间压缩严重 中小外贸企业利润空间压缩主要因为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受人民币升值影响,外贸企业利润大幅压缩。从2008年到现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涨了将近20%,2014年1月我国进出口以人民币计价同比增长7.3%。有业内人士分析,人民币每升值1%,棉纺织、毛纺织、服装行业利润率将分别下降3.19%、2.27%和6.18%。另一方面,受国内通胀影响,近年来国内的生产资料和人工成本节节攀升,加上流通环节生产资料成本上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高,给外贸企业带来巨大的成本压力。
3.跨境电子商务对中小外贸企业发展的作用
第一,通过跨境电子商务平台整合供应链,帮助中小外贸企业释放利润空间。一是依托跨境电子商务平台,整合双向信息流,打破供应链各环节的沟通壁垒,各节点分享信息,将平台零散物流信息进行整合,降低物流成本。二是依托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建立诚信体系,为中小外贸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并且通过在线跨境支付,解决资金流问题。三是依托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将传统外贸链条延伸到零售领域,让国际购买行为更加扁平化、直线化,拉直“微笑曲线”,将传统“工厂-出口商-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的外贸环节缩减“工厂-零售商-消费者”三个环节,甚至直接缩减到“工厂-消费者”两个环节。
第二:通过跨境电子商务打破OEM困境,实现中小外贸企业海外品牌突破。中小企业借助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将品牌建设、售后服务、销售结合在一起,通过立体化信息网络营销,快速建立线上品牌,直接与海外卖家对接,根据需求开展产品的设计、研发,在网上进行注册、打造并维护产品和企业品牌。
第三:通过跨境电子商务平台数据分析进行精准营销,实现效益最大化随着媒体“碎片化”时代的来临,流量开始分散,流量背后的受众也随之分散,大数据精准营销的必要性开始凸显,比较成熟的跨境电子商务平台都有专门的数据分析团队,通过对平台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对用户进行行为分析,了解消费者是谁,需求什么,什么时候需求,何种方式接触、互动,从而找准受众及用户属性进行精准营销投放,从而实现效益最大化。
第四:有助于中小外贸企业绕过贸易壁垒,降低市场开发难度。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依靠互联网和国际物流突破了传统商圈概念,使产品供给者直接对接需求者,消费者借助网络和跨境电商平台的力量,打破传统贸易壁垒、消除市场信息不对称,使终端消费者不受国家政策引导和约束,自行决定购买行为,从而增加了中小外贸企业的贸易机会,降低了其市场开发难度。
第五:通过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促进贸易便利化,为中小外贸企业增效。外贸综合服务平台的出现,给中小外贸企业提供了一站式综合服务,只需要和第三方综合服务平台进行单一窗口对接,就可以依托平成报关、物流、外汇、退税、融资等多环节操作。目前国内比较成熟的外贸综合服务平台有深圳的一达通和宁波的世贸通,这些平台不但可以实现进出口环节的管理外包,还可以提供在线互助担保快速融资。外贸综合服务平台的出现,不仅为中小外贸企业享受国家优惠政策提供“管道”和“平台”使中小外贸企业有更多的时间和人力专注于自身业务和市场开发,有助于中小外贸企业发展得更加专业化、规模化,为中小外贸企业增效。
参考文献:
[1]邓志新.中小外贸企业服务外包模式探索[J].特区经济,2012
2000年,美国的电子商务交易总额为1610亿美元;2001年,美国的电子商务交易总额为2900亿美元;2002年;美国的电子商务交易总额为3270亿美元。而全球电子商务总额2000年为2350亿美元; 2001年为4330亿美元; 2002年为7980亿美元;年均增长80%以上。据iResearch统计发现,到2004年底全球电子商务交易总额已经达到了2.7万亿美元,而由于亚太地区的经济高速增长,以及政府对电子商务市场的重视,全球的经济环境的好转,全球电子商务市场将迎来高速发展的局面,iResearch统计到2009年全球电子商务总额达到12.295万亿美元。中国商务部编写的《中国电子商务报告(2008-2009)》显示,2008年中国19967家大中型企业的电子商务采购金额达到8928.6亿元,电子商务销售金额达到9210.5亿元。据此估算,2008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3万亿元。
面对如此巨大的商机,面对如此好的机遇,我国的中小企业,要尽快抛弃电子商务可有可无,无关紧要,发展电子商务的时机还不成熟等错误认识。立即转变观念,提高对电子商务的认识,加快电子商务的发展步伐,尽早在国际市场赢得新的竞争优势。
2.积极打造电子商务环境
首先,真正的电子商务绝对不仅仅是企业前台的商务电子化,更加重要的是包括后台在内的整体运作体系的全面信息化、建立电子商务高效运作所必须的、高效率的、信息化的管理体系,这有大量的前期工程要做,包括组织体系、业务流程、工作制度、协作环境等等的重组优化,经营理念的根本转变和网络文化建设等。实施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建立健全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管理(SCM),实现企业内部的信息化与外部环境的无缝对接。
其次,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依靠虚拟主机提供商,就是专门为企业提供虚拟主机空间租用业务的网络服务商(Internet Presence Provider),简称IPP.主要业务就是帮企业建立网站,提供从域名注册、虚拟主机租用、网页设计、网站推广一直到电子商务的企业建网全流程服务。在我国,硬件费用、网络维护费用、通信线路费用是企业上网的最大障碍。虚拟主机提供商针对这一问题为企业准备了强大的、有高带宽与骨干网链接的服务器空间,供企业租用,并负责虚拟主机的维护和升级。这样就免去了企业自己购买专用设备和分派专业人员维护的高额费用。由于多台虚拟主机共享一台真实主机的资源,每个用户承受的硬件费用、网络维护费用、通信线路费用均大幅度降低。这种方式为中小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了便捷途径。
3.着力塑造网络品牌
在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品牌的作用已显得十分突出,品牌知名度的高低和影响力的大小,直接影响进出口商品的档次与售价。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品牌的作用有过之而无不及,并且还多了一层表现的形式--以域名的形式出现的网络品牌。网络品牌的作用是直接指引客户进入企业的网站,是吸引访问者注意力的重要武器。因为因特网上的各种商务信息是“海量”的,无论是商家选择贸易伙伴还是消费者选择满意的商品,很大程度上是依靠网络品牌来进行选择的。因此,着力塑造有影响力的网络品牌是进出口企业成功实施电子商务战略的关键。
4.重视客户关系管理,及时为客户提供全方位服务
客户关系管理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占据重要地位,因为进出口企业的每一笔业务,都是建立在良好的客户关系基础之上的。好的客户关系管理能帮助进出口企业把握市场机会,不仅有助于现有产品的贸易,而且还能够根据客户特定的需求为他们量身定做,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的需要,从而赢得客户的忠诚。
位于美国波士顿的市场研究机构AMR的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中小企业客户关系管理(CRM)市场逐渐成熟,并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我国中小企业高达1200万户,而中小企业CRM的普及率却低于20%。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开始意识到CRM对于赢得更多的客户并且提高客户的忠诚度、挖掘客户潜在价值以及降低销售和管理成本方面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2011年8月对于陈启辉来说是一个转折点,一次他通过百度搜索认识了海涛小吃。“张老师当时推荐我做冒菜,因为冒菜投资小市场大,利润高,只需雇一个服务员,店面可大可小,经营好每月能赚七八千、上万元是很轻松的事”,和张老师在QQ上一番沟通后,陈启辉创业的激情被彻底点燃了,他决定前去西安考察。
通过考察品尝,陈启辉对张老师更加佩服了,“张老师不仅对外培训小吃技艺,自己还开了三四家店,这说明张老师不仅拥有技术,更具有餐饮经营管理能力,更说明了海涛小吃真正受消费者认可,否则他自己的店也开不下”。
事实正如此,海涛小吃传授的不仅是技术,更多是后期经营管理的方法,因为再好的技艺,如果经营管理不善,最后还是会以失败收场。
2011年8月26日中午,张海涛接到一个电话,“张老师,我的店今天开业了”,陈启辉打来的电话,张老师送上诚挚的祝福。如今两个月过去了,陈启辉的生意如何?
“老板,我要一碗麻辣的”,“我的好了没?老板,都这么长时间,还没轮到我”,陈启辉的冒菜生意相当好,每天饭口时间,满头大汗的陈启辉总是一边招呼着顾客,一边做着冒菜,有时根本忙不过来。据了解,尽管对面也有一家冒菜,但陈启辉的口味更香、更浓、更入味,平均每天可以卖到400碗,这样每个月就有近两万元的收入,虽然累点,但是相比他的一些同学,陈启辉挣得更多,最重要的是他从创业中积累了更多经验,为今后发展奠定了结实的基础。
西安大地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原西安海涛小吃培训中心)
一、理论回顾和问题的提出
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占所有商品出口比重最大,促进机电产品出口急剧上升因素有很多,包括国家政策的倾斜,我国工业化水平提高,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结果,国际直接投资等因素,本文着重探讨FDI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影响分析。
关于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和FDI的关系上,HAISHUN SUN和ASHOK PARIKH(2001) 把出口、FDI和国内投资看作是GDP的组成因素,应用了修正德菲德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对外贸易规模和外商直接投资规模的扩大对中国经济增长有着积极的作用;SHAN(2002)选取国家层面的季度时序数据,应用VAR模型得到得出在开放的环境下,经济增长、FDI、出口之间存在长期的关系,相互影响的结论;张明州(2010)利用时间序列法得出FDI促进出口贸易发展和优化出口贸易商品结构的结论;周宏芸、潘飞霞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法来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对机电产品出口总量的影响,得出外资企业日益活跃的贸易活动是中国机电产品对外贸易的主要来源,实现了机电产品出口贸易的持续高增长。
二、模型设计和数据来源
为了能更直接研究FDI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影响情况,建立以下的模型:
1是因素的系数,代表着和因素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影响程度, 是随机的干扰数,代表着除了上述因素以外的其他影响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因素。
本文选取1990年~2010年我国机电出口总额和机电行业吸引外资金额作为分析分析样本。(数据来源:机电之家/、商务网)
三、FDI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影响的实证分析
实证分析过程
首先判断序列是否平稳,一阶差分后序列D(LNFDI)和序列D(LNEX)的具有单位根概率分别为0.0027和0.0013,都小于0.005,这就说明了他们经过一阶差分后都实现了平稳。
其次相关性分析,二者具有相关性,相关性达到0.97,说明二者高度先关,可以进行回归分析。
再次,格兰因果检验
格兰因果检验结果,LNEX不是LNFDI的解释因素的P值只有0.34,说明LNEX的变动不能解释LNFDI的变动;LNFDI不是LNEX的解释因素的P值为0.0781,大于0.1,说明LNFDI的变化可以解释LNEX的变动。
第四步,回归分析
以上是其回归过程,得出
LNEX=1.19LNFDI+1.4394
LNFDI的P值为0.0000,常数项的P值为0.0003,说明系数显著不为零。其R方为0.95,调整过的R方为0.94.,说明模型拟合程度很好,自变量的变化可以解释因变量90%以上的变化。为了进一步地说明这一关系,进行残差检验。
第五步,回归残差序列平稳性检验
对残差的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显示残差具有单位根的概率为0.04,说明残差序列平稳, 进一步说明所得结论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四、分析结论
1.函数关系符合经济理论
LNEX不是LNFDI的解释因素的P值只有0.0034,小于0.05,说明LNEX的变动不能解释LNFDI的变动;LNFDI不是LNFDI的P值为0.0791,大于0.05,说明LNFDI的变化也会带动LNEX的变动。这就说明了FDI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具有影响。
2.FDI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影响较为显著
LNEX=1.19LNFDI+1.4394,LNFDI的P值为0.000,常数项的P值为0.0003,这个检验结果验证前面的理论。
3.外国直接投资(FDI)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正面影响远远大于负面影响,FDI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有影响积极的影响
第一,外国直接投资(FDI)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具有正面的影响,外国直接投资(FDI)是影响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重要因素,随着外国直接投资(FDI)的不断增加,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额也在不断地增加。外国直接投资(FDI)不但能增加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额,还能通过给我国的机电行业带来先进的技术、经营管理理念。所以说外国直接投资(FDI)给我国机电产品出口不但带来了量的增加还带来了值得飞跃。国直接投资(FDI)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也存在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外资企业利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排挤了我国国内的机电企业,影响了我国国内机电企业的发展,外资企业在我国投资机电行业时,不注重环境的保护,外商在我国机电产品加工出口方面是以贴牌出口为主,国内企业且缺乏自主品牌的创立,增加了国内机电企业对外的依赖性等。外国直接投资(FDI)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既有正面的影响又有负面的影响,但不可否认的是,FDI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发展是功不可没的。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积极意义远远大于其消极影响。
五、政策建议
外国直接投资(FDI)在促进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发展仍有很大的潜力,为了更好地使FDI在我国机电行业发展,进行缩小FDI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负面影响,扩大FDI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正面影响。为此提出以下的政策建议: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造,吸引外商资本到国有企业中来;增加环境保护意识,机电行业发展对环境保护具有一定负面影响,这一点在我国机电行业引入FDI时也表现相当明显,政府可以通过颁布相应的环境的政策,大力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增强我国整体的环境保护意识,加强对外商直接投资管理,避免引入环境污染大的投资;引导外资投资(FDI)投向于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薄弱的环节上,增加自主品牌的创立;提高FDI在我国机电行业中的边际利用率,利用西部资源,将外资引入至西部等不发达地区。
参考文献:
[1]于慧君.我国机电产品的出口障碍分析及措施探讨[J].现代商务,2010(4):97.
[2]于继超.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结构与出口额的相关性研究[J].商业时代,2010(25):59-67.
[3]师一术.FDI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J].价值工程,2011(23):1-4.
[4]潘飞霞,周宏芸.论FDI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J].北方经济,2006(12):43-44.
[5]刘微. FDI与我国机电行业国际贸易关系的研究[D].导师:刘树林: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
[6]Haishun Sun, Ashok Parikh. Export, In ward p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 and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J].Regional studies,2001(3):187-196.
引言
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对美国的出口贸易额,出口商品的数量和类别迅速扩大,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也随之扩大。涉案的领域主要集中在机电产品、钢铁、纺织品。而这些商品恰恰也是中国对美国出口所占比重最大的几类产品。针对此,本文将在认清中美贸易摩擦现状的前提下,分析近年来中美商品出口结构对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产生该影响的原因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 中美出口商品结构对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
表1 2007-2011年中国对美主要产品出口额(单位:百万美元)
数据来源:中国商务部-国别数据。
从产品上来说,贸易摩擦已经从个别产品逐步向多行业贸易发展。如表1所示,虽然中美进出口贸易额不断扩大,但近几年的贸易结构变化很小,中国对美出口产品的前五位近5年来一直保持不变。在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上,已经形成以机电产品为主体,以纺织制品、钢铁制品、家具玩具等产品为辅的格局。以机电类产品为代表的技术产品自1994 年取代纺织品成为中国输美第一大产品后, 在出口商品中所占的比重逐年攀升,这也直接导致了机电产品在中美贸易摩擦中占了很大的比重。
从领域上来说,中美贸易摩擦所涉及的行业逐步的扩展。入世之前,中美贸易摩擦局限于纺织服装行业,入世后中美贸易摩擦的重点也逐渐扩展到机电、钢管、轮胎领域,近几年,摩擦又向新的领域发展。2007年6月,美国暂停对中国鲶鱼、虾、鲮鱼等几种水产品的进口,标志着食品领域成为了中美贸易摩擦的新焦点。2010年10月16日,美国政府宣布将就中国政府是否对国内清洁能源行业提供非法补贴进行调查,这些调查将对我国风能、太阳能、高效电池和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出口造成严重的影响。这些动态表明,中美贸易摩擦的领域还在不断的扩展之中。
二、中美贸易摩擦的主要表现形式
当前中美贸易摩擦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反倾销,反补贴和知识产权保护。
在反倾销方面,中国正在成为美国反倾销的最大目标。1995年1月至2010年12月,美国针对进口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443起,其中针对中国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102起,约占调查总数的1/4。同期,美国针对进口产品实施反倾销措施301起,其中针对中国产品实施反倾销措施87起,占反倾销措施总数的比例超过1/5。自上世纪80年代,对华反倾销涉及的产品有46大类,8大产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上世纪90年代,涉及产品扩大到150大类;自入世以来,反倾销涉及的产业由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扩展,出口商品从最初的纺织,服装领域扩大到机电、家电、化工等领域。随之而来的,中美之间反倾销涉及的领域也从最初单一的纺织行业到如今的机电、化工等制造业,涉案金额也呈扩大趋势。如图1所示,化工、钢铁领域是美国反倾销的重点调查对象。
图1 2001-2010年美国对华反倾销案中涉及产品按行业分布情况
数据来源:根据美国商务部 U.S Department of Commerce, U.S. International Trade Administration相关网站资料整理
在反补贴方面, 2006年11月, 美国商务部宣布对来自中国的铜版纸同时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这是美国自1991年以来对中国发起的首例反补贴诉讼。实际上,自2006年的铜版纸调查起,美国对中国出口产品经常采用“双反”(反补贴,反倾销)并用,截至2012年4月,美方共对中方产品发起了32 起“双反”调查,涉及的领域包括纺织行业、化工行业、钢铁行业、以及机电行业。如图2所示,以涉案行业来看钢铁行业和化工行业是美方“双反”调查的重点行业。
图2 2006-2012(1-4月)年美方对中方出口商品“双反”调查统计
数据来源:根据美国商务部 U.S Department of Commerce, U.S. International Trade Administration相关网站资料整理
在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上,1986年1月至2010年11月,美国对中国企业的337调查达到了109起。后五年的总数(56起)就超过了前二十年的总和(53起)。仅2010年,在美国总共发起的56起337调查中,涉及中国企业的就高达到19起,占比达33.9%。在入世之前,美国涉及中国的产品的337调查主要是纺织服装产品,但在入世之后,主要调查产品为机电、化工及医药等,最多的是机电产品,过去十年间基本维持在2/3左右,2010年机电产品的涉案比例高达95%。
三、中美贸易摩擦产生的原因
(一)经济因素
中图分类号:F7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08)09-0029-04
一、引言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东亚地区的国际分工格局基本上是一种以垂直分工为主的“雁行模式”,即日本领先,新兴工业化经济体(“亚洲四小龙”)居于其后,东盟国家(特别是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与中国居于再后。与此相对应,东亚各经济体之间的机电产品 贸易结构亦呈现出阶梯状模式,不同层次国家的机电产品出口分别集中于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和初级产品。80年代中期以后,东亚各国与地区的经济迅速发展,产业结构发生了明显的调整和变化。日本以外的其他国家利用后发优势进行追赶,各国产业结构不断趋近。在原有垂直分工的基础上,东亚地区的水平分工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各经济体之间的产业竞争性加强。中国、日本、韩国是验证东亚地区机电产业结构与分工变化的三个典型国家,研究三国机电产品贸易关系,对促进东北亚次区域合作乃至整个东亚地区的经济合作都有重要意义。
中、日、韩三国都是机电产品进出口大国。2007年,中国机电产品对外贸易继续稳定增长,进出口总额达到12004.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8%,净增加2232.8亿美元,占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的55.2% 。由于地缘接近、交通便利、文化相通等诸多有利条件,日本、韩国一直是中国重要的机电产品贸易伙伴。2007年,日本、韩国分别是中国出口机电产品的第五、第六大目的地;是中国进口机电产品的第一、第六大来源地。近年来三国关于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呼声渐高,这一发展势将对三国机电产品贸易产生重大影响。在此时空背景下,总结中国与日本、韩国机电产品贸易的发展特征和趋势,对于理清中国机电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路,制定相应的贸易政策无疑将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文主要采用一组国际流行的标准贸易指数,从产品角度出发,分析中、日、韩机电产品贸易的结构特征、发展趋势等,以求为政府制定相应政策提供某种理论依据。
二、中、日、韩贸易指数分析
(一)产业内贸易指数
一般用产业内贸易指数(Intra-industry Trade Index,GL Index)来衡量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程度。1975年,Grubel和Lloyd出版了《产业内贸易:异质产品国际贸易的理论及测度》一书,提出了至今仍颇为常用的Grubel―Lloyd产业内贸易指数(简称“GL指数”),用以测度产业内贸易水平。Grubel和Lloyd为分析各国贸易的特点,把国际贸易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产业间贸易,表现为贸易双方交换密集使用各自丰裕要素生产的商品,产生贸易原因在于各国间资源禀赋的差异;另一种是产业内贸易,即参与国际贸易的双方交换同一产业部门生产的产品,产生贸易的原因一般认为在于生产的规模报酬递增特点。[1]
“GL指数”计算公式为: 。其中,X和M分别表示某一特定产业或某一类商品的出口额和进口额,并且对X-M取绝对值。GL指数的取值范围为0到1,GL指数越接近1,表明产业内贸易的程度越大。
由表1可以看出,从总体上看,中日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指数在0.472~0.636之间徘徊,2001年为最大值,在2001年到2003年之间,GL指数持续下降,2003年低于0.5。此后,中日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指数略有上升,但变化较小,到2006年升至0.522。中韩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指数则都在0.5以上,且呈现总体上升趋势,从2000年的0.556上升到2006年的0.669。表明中韩机电产品贸易结构不断变化,分工不断发展,产业内贸易日渐频繁。
(二)贸易互补性指数
贸易互补性指数(Trade Complementarity Index,TCI)用以计算一国出口产品与另一国进口产品的吻合程度,从中可以反映出两个国家贸易与产业结构的互补性。理论界常用的衡量一国出口产品比较优势的指标是巴拉萨(Balassa)1965年提出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2]简单地说,一国出口产品k的显性比较优势由该种产品占该国总出口的比重相对于在世界出口中的比重来衡量。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的公式表达为: 。其中,X 代表出口,W 代表世界出口(或进口);i 代表国家,k 代表产品分类。一般认为,若RCA指数大于2.5则具有强竞争优势;若小于2.5但大于1.25则具有较强竞争优势;若在 0.8 到 1.25 之间,则具有中等竞争优势;若小于0.8,则具有弱竞争优势。
贸易互补性指数计算公式为: 。显性比较优势为 ;显性比较劣势: 。其中,X 代表出口,M 代表进口,W 代表世界;i,j 分别代表两个国家,k代表产品分类。当某国的主要出口产品类别与另一国的主要进口产品类别相吻合时,两国间的贸易互补性指数就大,相反当某国的主要出口产品类别与另一国的主要进口产品类别不相对应时,两国间的贸易互补性指数就小。
表2为经计算得来的1996年和2006年中、日、韩三国机电产品之间的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互补性指数(包括日本、韩国出口与中国进口机电产品的互补性指数,以及中国出口与日本、韩国进口机电产品的互补性指数)。计算结果表明,中国与日本、韩国的机电产品贸易均存在一定强度的贸易互补。首先看中国自日、韩进口或日、韩向中国出口机电产品。在考察的两个年份中,机电产品的贸易互补性指数均大于0.5,但十年间,中国与日本的机电产品贸易互补性有所下降。其次看中国向日、韩出口或日、韩自中国进口机电产品。机电产品贸易互补性强度要小一些,但在这十年间,机电产品贸易的互补性有所增强。
中、日、韩之间机电产品贸易的互补性所以呈现上述态势与三国机电产品贸易结构与分工格局存在阶梯型模式有关。日本、韩国在其产业转移与传递的国际分工格局中把劳动密集型的产品、低附加值的机电产品转移到中国等经济发展水平与程度相对较为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在其本土则集中生产和出口那些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且附加值较高的机电产品。尽管中国等国近年来不断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努力参与到更高水平的国际分工格局中,但与日本、韩国的垂直分工仍是目前的主要分工状态。虽然同是国际机电产品市场的重要生产者,日本和韩国占据了绝大部分的高端产品出口市场,而中国的竞争优势则仍然较为集中地体现在轻工家电等劳动密集型且附加值较低的产品上。
(三)贸易竞争指数
贸易竞争指数(Trade Competition Index,TC)是考察某种贸易产品的进出口差额与其进出口总额的对比关系,用以衡量一国某类产品的竞争优势。当然某类产品国际竞争能力的强弱也同时反映了其所在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水平。
贸易竞争指数的公式表达为: 。其中,X为出口额,M为进口额,k为产品。一国某种产品的贸易竞争指数大于0,表明该国为该种产品的净出口国,该国的该种产品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贸易竞争指数的数值越大,表明该国该种产品净出口的相对规模越大,该国在该种产品上的竞争优势就越强。反之,一国某种产品的贸易竞争指数小于0,则意味着该国是该种产品的净进口国,该国在该种产品上缺乏贸易竞争优势。如果一国某种产品的贸易竞争指数等于0,则该国在该种产品的贸易上具有中性竞争力。[3]
表3所示1996年和2000-2006年期间中、日、韩三国机电产品的贸易竞争指数表明,相比较而言,中国机电行业的优势最小,日本的优势最大,韩国居中。作为中国第一大类出口商品,2005年之前,机电产品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净进口,贸易竞争指数均为负值。2005年我国机电产品贸易竞争指数转为正值,贸易竞争力加强,且呈现总体上升趋势,由2000年的-0.084提高到2006年的0.092。2007年中国机电产品实现净出口2021.9亿美元。日本的机电产品贸易竞争力指数则大多处在0.5的水平,属于强竞争力产品。中日在机电产品贸易竞争力方面的差距显而易见。韩国机电产品竞争力指数为正,一般处于0.3左右,呈缓慢上升趋势,竞争力相比日本要小,但是总体上强于中国。
三、中、日、韩三国机电产品的贸易关系的分析结论
通过对中、日、韩三国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和贸易竞争指数的实证分析,可以对三国机电行业的互补性与竞争性以及三国间的分工关系做出如下结论。
1.中、日、韩三国机电行业结构与行业发展的差距呈现缩小的趋势。20世纪90年代,三个国家的机电行业发展明显处于三个不同的层次。当时机电行业发展已在日本经济与对外贸易中占据绝对优势地位,而机电行业的优势又集中在资本、技术密集型部门,资本、技术密集型机电产品在日本本国出口与世界同类产品出口中均占有较大比重,国际竞争力强。韩国当时在钢铁、办公与电信设备等一些资本、技术密集型机电产品也已具备一定优势,但无论是在本国出口中的比重、国际市场占有率,还是贸易竞争指数所表现的国际竞争能力都明显低于日本。90年代,中国机电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还很弱,尚无法与日韩相抗衡。
近十多年来,中、日、韩三国的机电产品均已成为主导出口产品,机电产品出口在本国总出口中的比重均在50%以上。从产品结构看,三国的差距也在缩小,呈现机电产品结构逐渐趋同态势。日本虽仍处在总体领先的位置上,但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已在韩国的经济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其国际竞争力有所加强。中国的主要优势尽管仍在劳动密集型产品方面,但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也有所发展,如机械与运输设备已在中国的总出口中占据较大份额,其中的办公与电信设备已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
2.中、日、韩三国之间的国际分工仍在一定程度上带有“雁行模式”的痕迹。一般而论,当前中、日、韩三国的机电产品生产均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并都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优势,但三国机电产品内部各部门的发展水平仍有明显差距,凸显出产业内分工的格局。日本在较高层次的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上具有优势,中国主要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具有优势,韩国居中。具体说来,日本在钢铁、汽车、办公与电信设备等部门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这些产品中日本的出口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相当份额。韩国的竞争优势也大体来源于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但总地说来,韩国这些产品的竞争力仍相对地弱于日本。中国的竞争优势突出地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至于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机电产品的竞争力普遍较弱。
可见,当前中、日、韩三国的机电产业仍具有相当的互补性,垂直型分工依然是三国之间分工的主要形态。但这种垂直型分工主要不是低级的初级产品与制成品之间的分工,而是制成品内部不同层次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与劳动密集型产品之间的分工。三国在机电产品对外贸易中表现出来的产业互补性仍然较强,但由于中日两国之间机电产业结构与发展水平的差距相对更大一些,致使中日之间在机电产品贸易上的互补性要大于中韩与日韩之间的贸易互补性。
3.中、日、韩三国机电产品贸易的竞争趋势逐渐增强。如上所述,韩国与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机电产品结构与日本逐渐趋近。当前,韩国的机电产品出口结构已经与日本极为接近,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贸易上体现出了相当的竞争优势,有些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甚至已经超过日本。与此同时,中国的资本、技术密集型机电产品也在不断发展,在本国商品总出口中所占的比重有所上升,中国的办公与电信设备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竞争优势,对日本和韩国形成了一定程度的竞争。
四、加强中、日、韩机电产品贸易关系的对策建议
通过以上结论可以看出,与日本、韩国相比,中国机电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仍显不足,出口增长方式带有粗放型特征。但在机电产品贸易上,中国同日本、韩国之间存在明显的技术互补性和共同利益,中国生产的劳动密集型机电产品特别是其中的一批名牌产品非常适合日本、韩国的需求。有鉴于此,有必要采取相应对策,以推动中日、中韩机电贸易的健康稳定发展。
1.在发挥比较优势的基础上谋求产业升级。基于中、日、韩产业结构之间存在的特定依存关系,在三国的机电产品贸易中,虽经十几年的发展,中国从日、韩进口高精尖产品和零部件、对日、韩出口劳动密集型组装产品的特征仍十分明显。从资源优化配置的角度看,中国为日本,韩国提供了大量在日、韩两国由于资源因素和劳动力成本因素而无法生产或生产效率极低的一般商品,也从日本、韩国获得了国内尚无足够替代能力的资本品和技术性产品,这是双方市场需求的必然反映,也是三国间经济互补关系的典型体现。因而中国应遵从经济发展规律,首先立足于产业链的劳动力密集型环节,充分发挥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的比较优势,在此基础上,逐步向产业链的高端迈进,谋求产业结构升级。
2.实现从“市场换技术”到“自主技术创新”的转变。中国机电产业实施“市场换技术”战略已近20年。从实际效果看,日本、韩国在对华投资设厂,从事机电产品组装和零部件生产,但基本上处在加工贸易阶段,技术含量普遍不高,更鲜有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技术,甚至很大一部分是在日本、韩国国内失去优势并逐渐被淘汰的技术。由此可以看出,以“市场换技术”不能一厢情愿,如果没有培养自身强劲的技术创新能力,没有自身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市场的确可以让出去,但技术却不见得一定能够换回来。针对这种现实,中国迫切需要转变观念,实现从“市场换技术”到“自主技术创新”的转变。注重“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有机结合,切实提升机电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3.采取多方面有力措施,实现国内机电产业的优化整合。目前国内机电生产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效率低,企业的出口过度依赖传统的低价优势,并存在严重的价格恶性竞争,极易成为国外反倾销的对象。针对这一现状,首先,应在更广的国际空间进行结构调整,通过贸易与投资相结合的“走出去”战略,把国内生产能力相对过剩且处于较低技术层面、阻碍机电产业结构升级的部分机电产品生产向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进行梯度转移,将技术能力较强、处于较高分工层面的企业留在国内,提高机电产业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其次,以提高机电产业整体竞争力为出发点,整合国内机电生产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组建一批具有自己的核心技术的大型机电产业企业集团;再次,强化和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中介功能,对国内机电产品生产企业间的竞争进行引导和协调,促使全行业形成有序竞争、健康发展的氛围;最后,在机电产业引进外资上,逐步提高对外资的技术要求和本土化要求,使外资的流入真正带来国外高新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如此吐故纳新、排污引流,方能实现国内机电产业的优化整合,提升我国机电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Herbert G. Grubel and Peter J. Lloyd:Intra-industry Trade:The Theory and Measuremen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n Differentiated Products",London:Macmillan,1975.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尽管世界各国都在努力追求贸易的白南化,然而围际贸易壁垒却依然存在。由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形式上的合法性、隐蔽性和复杂性,技术性贸易壁垒成为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好庇护所。根据wto统计,当今的国际贸易壁垒有80%以上来自于技术性贸易壁垒。从wid各成员同的tbt通报量来看,2005年通报量合计为865件,2011年就已经猛增到1732件,增加了2倍多。2005至2008年通报量累计达到了】0075件。这表明,作为一种隐蔽性和灵活性较高的非关税壁垒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越来越得到wto成员的青睐。
机电产业是浙江省的支柱性产业,2011年浙江省机电产品出口总值921.04亿美元,占全省出口的42.57%,已连续11年成为浙江省第一大类l叶i口产品。但是由于产品大都处于中低端层次,普遍存在着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低、环保性能差等问题,使得机电产品成为遭遇技术性壁垒的重灾区,成为浙江省机电产品出口面临的主要障碍和挑战。
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依然在蔓延,欧债危机远没有结束,西方主要发达围家需求萎缩,使国际贸易的发展受到严重损害。在这种背景下,贸易保护主义思潮和行为又在蠢蠢欲动,技术性贸易壁垒由于其隐蔽性、复杂性和表面合理性,必将成为许多国家进行贸易保护的首选武器,这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
一、技术壁垒界定及作用机制。
(一)定义界定。
目前对于技术性贸易壁垒(technieal barriers to trade.
简称tbt)的定义,闫际上并没有统一、明确的概念;从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来看,目前我国比较常用的定义是:技术性贸易壁垒足指一同政府或非政府机构以维护国家安全、保护人类与动植物的安全和健康、保护环境、防止欺诈行为以及保证食品安全与生产质量等为由采取的强制性或非强制性技术性限制措施或法规,这蝗措施或法规主观或客观地成为外同商品自由进入的障碍。这是一个相对抽象的定义,从研究分析的角度来看,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指“技术法规、标准与合格评定程序或检验检疫制度等国内法规在实施过程中对贸易构成了技术性的障碍,或者是利用技术性细节构筑的贸易壁垒。”
(二)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作用机制。
目前,对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作用机制,研究者们形成了基本一致的观点,即正如传统的贸易壁垒一样,技术壁垒也主要是通过对进口产品的数量和价格的控制来发挥作用的。
从静态角度分析,进口国对进口商品没置技术性贸易壁垒,短期内首先会对进口品产生明显的数量控制作用。
因为如果进【:]产品无法满足进口同规定的技术标准、环保标准、检验要求等,不能立刻通过合格评定,获得强制性要求的产品认证或体系认证,很显然,就会被进口国禁止进口,不得不暂时退出进口囝市场,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数量控制作用得以发挥。
当然,出口企业不会甘心就这样退出,为了保护市场,不得不努力尽快跨越技术壁垒。如进行产品的适应性改造。通过合格评定,获得相关认证等,为此企业不得不增加成本投入和费用支出。因此,技术壁垒的设置会提高企业的生产成本,也自然提高了进口产品的价格,这样就削弱了进口产品市场竞争力,达到了价格控制效果;另一方面,价格的提高,又使得进口围对进口品的消费需求下降,又产生了明显的数量抑制效应。
需要指出的是,随着技术的进步,当i叶j口国产品能够跨越技术壁垒时,就意味着技术壁垒的数量作用失效;出于保护国内产业考虑,进口国会不断采用新的技术标准,制定新的技术法规等,从而形成新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继续发挥其数量控制与价格控制双重作用。
二 、技术壁垒对浙江机电产品出口的影响。
浙江机电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是欧盟、美国、日本等,这些国家地区的发达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成为浙江省机电产品出口所面临的主要障碍。从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欧盟、美国、日本等是浙江省机电产品出口企业遭遇技术壁垒最多的国家和地区,其中影响我周l丁业品出口的技术性贸易措施类型集中在认证要求、技术标准要求、产品的人身安全要求、环保要求、有毒有害物质限量要求和包装及材料的要求等六个方面。
(一)负面影响。
1.影响机电产品的市场准人。
欧美发达国家在机电产品噪声污染、电磁污染、排污量限制 可回收性以及节能性等方面先后制定了严格的技术法规和标准,使浙江省机电产品无法进入市场,市场准入受到直接影响。主要表现在:有些机电产品不符合进口国的标准要求,被拒之门外;进口国任意提高标准,致使企业无法达到要求:标准提高增加了出口成本,一些企业无法承担费用,不得不退出市场。
如欧盟的ce认证、美国的ul认证和加拿大的csa认证等,对产品的要求非常严格,若机电产品企业无法获得这些认证,则无法进入相关市场。就weee指令来说,由于其将回收成本转嫁到制造商,而且提出较高的回首率,导致成本大幅增加。据有关企业测算,仅回收成本一项就将导致其产品在欧盟市场上平均售价上升30%一50%;另一家荧光灯企业认为:其产品90%销往欧盟市场,如果回收率达到欧盟提出的80%以上,费用太高,最终只能退出欧盟市场。再如,2005年德国对进口机电开展多环芳香烃(pahs)调查后,浙江出口德国的许多电动]二具厂家都不敢接受大的订单,致使出口德国这个传统市场的电动工具受阻严重。
2.影响机电产品的竞争力。
为了达到进口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要求,机电企业对技术、环保以及为改善工人劳动条件的投入都直接增加了产品成本,企业为获得相关认证的费用也增加了企业的成本,使企业丧失了产品价格优势,削弱了其国际竞争力。
由于人们对健康和环境越来越重视,一方面,有相关环境标志认证的产品越来越受青睐,没有获得环境标志认证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大大降低;另一方面,企业要获得相关认证,又必须支付昂贵的认证费用,导致企业产品竞争力下降。比如sgs、its对商品检验收费大约千分之八,取得美国ul认证一般需3—5万美元,而且每年要交2000美元的监督年费;欧盟的weee指令实施,使得生产商要承担报废处理产品的回收费用,这些都加大了浙江机电企业的低成本优势,削弱了其竞争力。
(二)积极影响。
虽然发达国家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机电产品出口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但是我们不能完全否定其积极的一面。从长远看,技术壁垒对浙江省机电产业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方面,技术壁垒产生“倒逼机制”效应,迫使企业不断提高技术水平,提高产品质量,不断进行技术创新,降低能耗与原料消耗,使其满足新的技术要求;另一方面,由于技术法规和标准能够使生产者在产品特征和加工的有限范围内生产,经济的规模得以扩大,这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规模效应,长远来看,扩大的产量规模可以迫使效率不高的企业退出市场和推进公司的合并整合。
三、浙江机电产品出口应对技术壁垒的对策。
机电作为浙江省最重要的出口产品,其发展兴衰对浙江省的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而从根本上跳过技术性贸易问题,浙江省应该高度重视,从政府、行业协会、企业三个层面积极应对,构筑起政府、协会和企业的战略联盟,形成应对技术壁垒的合力。
(一)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政府应积极营造充分竞争的环境,促使企业提高竞争力;搭建好技术平台,为企业提供有效的服务。
1.通过开放市场,积极推动产业升级。
目前浙江省的机电产品出口,附件值较低,技术含量低,所以频繁遭受技术壁垒困扰。产业升级是必经之路,但是很多企业没有这种自我升级的动力,不注重科技投入和人才培养。虽然省政府制定了鼓励政策,但收效甚微。政府可以利用国外的技术壁垒,实施“倒逼”机制,技术壁垒是逼迫以订单加工、贴牌生产为主的企业技术升级的最有效方式,因此,政府要制定积极政策,鼓励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促进产业升级。
2.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逼迫产业升级。
政府部门应该充分利用产业政策来调整产业结构,迫使产业升级。具体方式就是构造省内的技术壁垒,利用技术壁垒的正向性,促进产业升级。如将有关国际标准、国际标准直接转化为对方标准,推行强制性认证,尤其在安全、生态、节能方面,实施市场准人政策;积极推行isoi4000认证、执行weee和rohs指令等环保标准等,给企业施加压力,积极应对,使产业逐步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3.积极推动浙江省的标准化工作。
国外技术壁垒,无论是认证要求、合格评定程序,还是各种环保指令,最后都归根于技术标准问题。标准成为浙江省机电产品出口的最大壁垒。因此,要积极推动浙江省技术标准和国际标准接轨,鼓励有实力的机电企业参与国际、国家标准制定活动,同时要引导企业将自己的专利技术引入标准,实行专利、标准组合战略,使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
(二)加强行业协会建设,发挥协会功能。
行业协会是按着法律法规及自己的章程由企业自己组建的独立组织,这种组织对本组织的整体利益负责,其具有政府所不能具备的功能,可以在wto规则下对本行业企业进行政府所不能的公开保护。行业协会在涉及本行业相同利益问题会主动游说相关的政府机构、组织,争取有利于本行业的结果,特别是在解决待遇不公、政策歧视、优扶政策方面,行业协会发挥着政府部门、单个企业无法替代的作用。
<三)充分发挥机电出口企业的主体作用。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尽管世界各国都在努力追求贸易的白南化,然而围际贸易壁垒却依然存在。由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形式上的合法性、隐蔽性和复杂性,技术性贸易壁垒成为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好庇护所。根据WTO统计,当今的国际贸易壁垒有80%以上来自于技术性贸易壁垒。从WID各成员同的TBT通报量来看,2005年通报量合计为865件,2011年就已经猛增到1732件,增加了2倍多。2005至2008年通报量累计达到了】0075件。这表明,作为一种隐蔽性和灵活性较高的非关税壁垒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越来越得到WTO成员的青睐。
机电产业是浙江省的支柱性产业,2011年浙江省机电产品出口总值921.04亿美元,占全省出口的42.57%,已连续11年成为浙江省第一大类l叶I口产品。但是由于产品大都处于中低端层次,普遍存在着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低、环保性能差等问题,使得机电产品成为遭遇技术性壁垒的重灾区,成为浙江省机电产品出口面临的主要障碍和挑战。
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依然在蔓延,欧债危机远没有结束,西方主要发达围家需求萎缩,使国际贸易的发展受到严重损害。在这种背景下,贸易保护主义思潮和行为又在蠢蠢欲动,技术性贸易壁垒由于其隐蔽性、复杂性和表面合理性,必将成为许多国家进行贸易保护的首选武器,这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
一、技术壁垒界定及作用机制。
(一)定义界定。
目前对于技术性贸易壁垒(Technieal Barriers to Trade.
简称TBT)的定义,闫际上并没有统一、明确的概念;从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来看,目前我国比较常用的定义是:技术性贸易壁垒足指一同政府或非政府机构以维护国家安全、保护人类与动植物的安全和健康、保护环境、防止欺诈行为以及保证食品安全与生产质量等为由采取的强制性或非强制性技术性限制措施或法规,这蝗措施或法规主观或客观地成为外同商品自由进入的障碍。这是一个相对抽象的定义,从研究分析的角度来看,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指“技术法规、标准与合格评定程序或检验检疫制度等国内法规在实施过程中对贸易构成了技术性的障碍,或者是利用技术性细节构筑的贸易壁垒。”
(二)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作用机制。
目前,对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作用机制,研究者们形成了基本一致的观点,即正如传统的贸易壁垒一样,技术壁垒也主要是通过对进口产品的数量和价格的控制来发挥作用的。
从静态角度分析,进口国对进口商品没置技术性贸易壁垒,短期内首先会对进口品产生明显的数量控制作用。
因为如果进【:]产品无法满足进口同规定的技术标准、环保标准、检验要求等,不能立刻通过合格评定,获得强制性要求的产品认证或体系认证,很显然,就会被进口国禁止进口,不得不暂时退出进口囝市场,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数量控制作用得以发挥。
当然,出口企业不会甘心就这样退出,为了保护市场,不得不努力尽快跨越技术壁垒。如进行产品的适应性改造。通过合格评定,获得相关认证等,为此企业不得不增加成本投入和费用支出。因此,技术壁垒的设置会提高企业的生产成本,也自然提高了进口产品的价格,这样就削弱了进口产品市场竞争力,达到了价格控制效果;另一方面,价格的提高,又使得进口围对进口品的消费需求下降,又产生了明显的数量抑制效应。
需要指出的是,随着技术的进步,当I叶J口国产品能够跨越技术壁垒时,就意味着技术壁垒的数量作用失效;出于保护国内产业考虑,进口国会不断采用新的技术标准,制定新的技术法规等,从而形成新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继续发挥其数量控制与价格控制双重作用。
二 、技术壁垒对浙江机电产品出口的影响。
浙江机电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是欧盟、美国、日本等,这些国家地区的发达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成为浙江省机电产品出口所面临的主要障碍。从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欧盟、美国、日本等是浙江省机电产品出口企业遭遇技术壁垒最多的国家和地区,其中影响我周l丁业品出口的技术性贸易措施类型集中在认证要求、技术标准要求、产品的人身安全要求、环保要求、有毒有害物质限量要求和包装及材料的要求等六个方面。
(一)负面影响。
1.影响机电产品的市场准人。
欧美发达国家在机电产品噪声污染、电磁污染、排污量限制 可回收性以及节能性等方面先后制定了严格的技术法规和标准,使浙江省机电产品无法进入市场,市场准入受到直接影响。主要表现在:有些机电产品不符合进口国的标准要求,被拒之门外;进口国任意提高标准,致使企业无法达到要求:标准提高增加了出口成本,一些企业无法承担费用,不得不退出市场。
如欧盟的CE认证、美国的uL认证和加拿大的CSA认证等,对产品的要求非常严格,若机电产品企业无法获得这些认证,则无法进入相关市场。就WEEE指令来说,由于其将回收成本转嫁到制造商,而且提出较高的回首率,导致成本大幅增加。据有关企业测算,仅回收成本一项就将导致其产品在欧盟市场上平均售价上升30%一50%;另一家荧光灯企业认为:其产品90%销往欧盟市场,如果回收率达到欧盟提出的80%以上,费用太高,最终只能退出欧盟市场。再如,2005年德国对进口机电开展多环芳香烃(PAHS)调查后,浙江出口德国的许多电动]二具厂家都不敢接受大的订单,致使出口德国这个传统市场的电动工具受阻严重。
2.影响机电产品的竞争力。
为了达到进口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要求,机电企业对技术、环保以及为改善工人劳动条件的投入都直接增加了产品成本,企业为获得相关认证的费用也增加了企业的成本,使企业丧失了产品价格优势,削弱了其国际竞争力。
由于人们对健康和环境越来越重视,一方面,有相关环境标志认证的产品越来越受青睐,没有获得环境标志认证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大大降低;另一方面,企业要获得相关认证,又必须支付昂贵的认证费用,导致企业产品竞争力下降。比如SGS、ITS对商品检验收费大约千分之八,取得美国UL认证一般需3—5万美元,而且每年要交2000美元的监督年费;欧盟的WEEE指令实施,使得生产商要承担报废处理产品的回收费用,这些都加大了浙江机电企业的低成本优势,削弱了其竞争力。(二)积极影响。
虽然发达国家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机电产品出口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但是我们不能完全否定其积极的一面。从长远看,技术壁垒对浙江省机电产业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方面,技术壁垒产生“倒逼机制”效应,迫使企业不断提高技术水平,提高产品质量,不断进行技术创新,降低能耗与原料消耗,使其满足新的技术要求;另一方面,由于技术法规和标准能够使生产者在产品特征和加工的有限范围内生产,经济的规模得以扩大,这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规模效应,长远来看,扩大的产量规模可以迫使效率不高的企业退出市场和推进公司的合并整合。
三、浙江机电产品出口应对技术壁垒的对策。
机电作为浙江省最重要的出口产品,其发展兴衰对浙江省的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而从根本上跳过技术性贸易问题,浙江省应该高度重视,从政府、行业协会、企业三个层面积极应对,构筑起政府、协会和企业的战略联盟,形成应对技术壁垒的合力。
(一)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政府应积极营造充分竞争的环境,促使企业提高竞争力;搭建好技术平台,为企业提供有效的服务。
1.通过开放市场,积极推动产业升级。
目前浙江省的机电产品出口,附件值较低,技术含量低,所以频繁遭受技术壁垒困扰。产业升级是必经之路,但是很多企业没有这种自我升级的动力,不注重科技投入和人才培养。虽然省政府制定了鼓励政策,但收效甚微。政府可以利用国外的技术壁垒,实施“倒逼”机制,技术壁垒是逼迫以订单加工、贴牌生产为主的企业技术升级的最有效方式,因此,政府要制定积极政策,鼓励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促进产业升级。
2.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逼迫产业升级。
政府部门应该充分利用产业政策来调整产业结构,迫使产业升级。具体方式就是构造省内的技术壁垒,利用技术壁垒的正向性,促进产业升级。如将有关国际标准、国际标准直接转化为对方标准,推行强制性认证,尤其在安全、生态、节能方面,实施市场准人政策;积极推行ISOI4000认证、执行WEEE和ROHS指令等环保标准等,给企业施加压力,积极应对,使产业逐步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3.积极推动浙江省的标准化工作。
国外技术壁垒,无论是认证要求、合格评定程序,还是各种环保指令,最后都归根于技术标准问题。标准成为浙江省机电产品出口的最大壁垒。因此,要积极推动浙江省技术标准和国际标准接轨,鼓励有实力的机电企业参与国际、国家标准制定活动,同时要引导企业将自己的专利技术引入标准,实行专利、标准组合战略,使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
(二)加强行业协会建设,发挥协会功能。
行业协会是按着法律法规及自己的章程由企业自己组建的独立组织,这种组织对本组织的整体利益负责,其具有政府所不能具备的功能,可以在WTO规则下对本行业企业进行政府所不能的公开保护。行业协会在涉及本行业相同利益问题会主动游说相关的政府机构、组织,争取有利于本行业的结果,特别是在解决待遇不公、政策歧视、优扶政策方面,行业协会发挥着政府部门、单个企业无法替代的作用。
<三)充分发挥机电出口企业的主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