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语大全11篇

时间:2022-09-18 20:46:48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小学生综合素质评语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语

篇(1)

“以人为本,让每个孩子都体验到成功”是我们在新课程下的办学理念,新课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通过学习使我们对课程评价又有了新的认识,让每个孩子主动,愉快的成长是我们的教育目标。

1、 鼓励性评价――让学生充满信心

在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等方面的评价中,我们打破了以往的评价

方式,以“雏鹰争章”来对学生进行评价,即以培养学生的生存发展意识和技能训练为基本内容,以雏鹰争章为激励措施,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主要目标,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在低年级中我们有:表达章、清洁章、安全章、礼貌章等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技能、品德等行为,关注学生健康成长,挖掘其潜能,突出特长。中年级中我们设有服务章、回收章、整理章、艺术章等,高年级有创造章、劳动章、合作章等。我们的每位老师,随时都关注着学生的健康成长,抓住学生的每一个进步,每一个优点,随时记录评价,例如:低年级每次的穿着比赛都会为学生争带一颗颗小星星,而这些小星星累计起来就成为期末争戴的清洁章。同学们随时展示出来的特长为他们的服务章、艺术章等增添光彩。而这些争章的同学经过班级学校的评选,每学期还都会在雏鹰争章园地上贴照片,鼓励大家向他们学习。在我们教师的眼中,孩子的每一个进步都是成功的体现,都值得我们去欣赏、赞许“一颗小星星”“一个小苹果”、“一朵小红花”等评价也随之产生。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体会着鼓励与成功。

2、 活动评价――在活动中体现自我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评价,在鼓励与赞许中成长,我们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之前制定出活动评比细则,活动中关注学生的点点滴滴,活动后及时总结评价。如:“劳动技能大比拼”活动,重视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将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倡议全校学生从“微笑待人,每日为父母做件事,用好每一分钟,干干净净迎接每一天”做起,并请家长和社区进行道德评议活动,让学生参与塑造学校精神,争做自理、自立好少年。

3、谈心式评价――沟通师生关系

为了加深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沟通师生关系,学校开展两种谈

心式评价,即教师针对学生的表现及时与学生面对面谈心式评价,通过班级谈话记录本,把学生在学习、行为等方面的问题及时记录并提出解决方法,我校高年一班的付某在技能训练课上一直学习不集中,经过谈心,首先对该生进行了肯定,然后与其共同找出原因,改正错误。

我校对评语的功能同时进行了进一步调整,评价也从单存的学校评价转向为家庭、学校、社会结合与教学评价互补。

二、注重发展 , 形成性评价显特色

我校将日常评价、阶段性评价、操作性评价等有机结合,我们把学生的思想等各方面状态综合体现在评价中。

1、学生成长记录袋

我们为每位学生准备了成长记录袋,这里有学生的照片和自然情况、目录及家长、教师针对学生的个性特征、行为习惯、道德素养情况的寄语,还要有学生的荣誉情况等反映该生成长与进步的材料。而且学生有一点点进步,家长、教师都要及时反馈在寄语栏中,让学生在大家的激励与期待的目光中,踏踏实实地走好人生的第一步,学校期末还要进行综合评价。

2、班级设立“双本”

学校的每学期班级都准备了两个本,一个是谈话记录本,一个是行为记录本。谈话记录本:由班主任利用班会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谈话,针对学生进一段实践所发生的问题进行交流沟通,同时也针对学生在技能训练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并记录在谈话记录本上,以备随时督促学生。行为记录本:由班主任老师负责填写,主要针对每名同学的课上表现记录并及时反馈。科任教师在一定教学阶段前,对原有的各方面的基本素质进行检测,获得学生综合信息,从而针对学生特点制定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老师还设计了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富有人性化的教育评价方式,例如批改的等级后面加上可爱的小星星、小苹果或是用笑脸、哭脸、平常脸来对学生进行评价。使老师的评价更具有针对性,学生的学习更为努力。

三、构建多元式评价,初显成果

以往的评价,学生只是被动的评价对象,教师是评价者而忽略了家长这个重要的教育源,我们努力使评价延伸至社会家庭,将评价变为多元化,把学生和家长都融合到评价中,让大家共同参与评价。

1、学生互评,体现友爱

在评价中有学生的自评,同伴的互评,同学间设立了“长处卡”,“夸奖卡”,在每学期初每名学生设立自己的“长处卡”和自己学习的榜样“夸奖卡”,使自己在这学期里首先树立自信心和学习目标,期末时在总结目标的完成情况,让学生在伙伴之间发现别人的优点,每个人都参与到评价之中,让学生在爱意与激励中成长,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

2、家长参与,体验成功

篇(2)

综合素质评价,包括学生在校学习、生活、实践等各领域表现出来的素质体征。本文将从定量的角度,运用层次分析法对高校学生综合素质进行测评,期望对高校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建设有所帮助。

1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权重决策分析方法。大概分为三个步骤:

1.1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一般分为目标层、准则层、方案层等,层次递阶结构与因素的从属关系用框图说明。

1.2 构造判断矩阵:将同一层次各因素对上一层次的重要性进行比较而得到的判断矩阵,一般采用1-9及其导数作为标度,具体见表一。

表一 判断矩阵标度及其含义

1.3 层次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层次单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和层次总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2 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层次分析

2.1 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层次结构模型的建立(详见表二)

2.2 学生综合素质一级指标层次单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共请8名专家根据1-9表读法对各指标进行分析判断,计算判断分数的平均数,以此作为专家群对此元素的综合判断信息。

表三 一级指标对于目标层判断矩阵

判断元素值求得一级指标中各因素对于目标层的权重W,各因素权重分别表示为W思,W专,W职,W身,W拓,

则:

β思=■=3.2453

β专=■=0.5493

β职=■=0.8706

β身=■=1.6438

β拓=■=0.3902

做归一化处理后:

β和=β思+β专+β职+β身+β拓=3.2453+0.5493+0.8706+1.6438+0.3902=6.7010

W思=■=■=0.484310677

W专=■=■=0.08197

W职=■=■=0.129914

W身=■=■=0.245301

W拓=■=■=0.058503

在计算各因素权重基础上,对该矩阵一致性进行检验:AW= 1 5 4 3 61/5 1 1/3 1/4 31/4 3 1 1/3 21/3 4 3 1 31/6 1/3 1/2 1/3 10.48430.08200.12990.24540.0585=2.50070.45900.69571.29990.3133

λmax=■■■=5.3542

CI=(λ-n)/(n/1)=0.0886

CR=■=0.0791

由于0.0791

2.3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该判断矩阵符合一致性检验。

CR总=W思W专W职W身W拓CR思CR专CR职CR身CR拓 =0.48430.08200.12990.24540.05850.02020.05160.06240.03040.0265

=0.0312

3 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能力评价

以学生张三为例:

3.1 具有模糊性指标的模糊综合评价

以思想道德素质为例,本研究设四个等级,即评价集V={V1,V2,V3,V4}={优,良,中,差},请10个教师评价张三的思想道德素质,即政治表现、社会公德、遵章守纪、集体观念、艰苦奋斗,得出评价矩阵为:R=0.5 0.2 0.2 0.10.4 0.2 0.2 0.20.7 0.1 0.1 0.10.6 0.3 0.1 0.00.5 0.2 0.3 0.0

由表五可知,思想政治素质5个二级指标的合成权重分别是W={0.211808,0.123232,0.027747,0.081303,

0.040221},则张三同学思想政治素质模糊综合评价级为:

E思= W*R=[0.211808 0.123232 0.027747

0.081303]0.5 0.2 0.2 0.10.4 0.2 0.2 0.20.7 0.1 0.1 0.10.6 0.3 0.1 0.00.5 0.2 0.3 0.0

=[0.243512 0.102218 0.089979 0.048602]

把优、良、中、差分别设置为100分、80分、70分、40分,则张三同学的思想政治素质模糊综合评价得分为:

F思=[0.243512 0.102218 0.089979 0.048602]*100 80 70 40=40.771223

用同样的方法,计算得出张三同学的职业素质模糊综合评价得分:F职=11.698721,拓展素质模糊综合评价得分:F拓=5.1151512。

3.2 分值明确的指标体系评价

以专业学习为例,专业学习分为英语过级、学习成绩、专业技能证书,根据评分标准,张三同学过了英语六级,得90分,其成绩平均分为86分,张三同学已经取得了基本专业技能证书,但没有取得更高的证书得80分。专业学习三个二级指标所占权重分别为0.007492,0.056638,

0.01784,由此可得张三同学专业学习得分为:

F专=[0.007492 0.056638 0.01784]*908680=6.972385

同样的方法可得张三同学的身心素质得分为:F身=20.62868。

3.3 综合素质指标评价

在前面计算的基础上,张三同学综合素质得分为F合=F思+F专+F职+F身+F拓=40.771223+6.972385+

11.698721+20.62868+5.1151512=85.18616,因此张三同学的综合素质得分为85.18616,约为85.2分。

4 结语

在平常的学生教育工作中,我们要更注重学生的政治表现、社会公德、心理测试、职业能力。在综合素质评价中引入计算机技术,使得这种评价方法更加简便通行,将其广泛的应用于素质教育中去。

参考文献:

[1]丁兴乐.层次分析法在企业资产组合中的应用[J].统计与决策,2003(6).

[2]周敏,等.用层次分析法评测大学生就业竞争力[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07(6).

篇(3)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197-01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它是一个慢的过程。而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思想品德、潜能发展、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全面重视并促进其发展的评价,这正是教育农业性质的体现。

一、实施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背景意义

1.教育发展的必然规律

当下,教育面临两项新的使命――如何适应当前并促进未来社会的发展?教育本身如何贯穿未来社会的要求,从而培养适应未来社会要求的人。[1]可以说,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是完成这两项新使命的基本前提。从教育生态层面看,用什么样的评价体系评价学生,直接影响教育的基本目的――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2.新课改的必然要求

“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和需求”[2];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明确提出了评价的基础性发展目标[3];教育部全面启动“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在全国推行中小学“绿色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在教育教学中的杠杆作用正日益凸显。

3.解决问题的现实需要

以往学校所使用的评价,是自发性的、非系统的,忽视了学生的思想品德、创新实践能力、身体心理发展等重要内容,背离了当前教育变革的形势。

基于以上几方面的综合考量,经过反复调研论证、试运行评估,淄川区立足区域和学段实际,提出并推行了构建“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初中生学习兴趣指数评价、高中生学习能力评价”一体化分段式评价机制,凸出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并以此为抓手,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

二、实施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策略与路径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的目标是构建起科学合理的新的评价体系,形成完整的认知链条和实践操作模式。区教研室采取区域推进策略,在全区着力抓好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构建起了科学全面的具有地区特色的“五个五”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一是制定涵盖“思想品德与公民素养、身体与心理健康、学业水平与学习素养、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艺术素养”五个维度的评价方案;二是建立“区县、学校、教师、学科、年级”五个层面的评价标准;三是确立“区县、学校、教师、家长、学生”五个方面的多元化评价主体;四是做好评价与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改革、课题研究、教师发展、学生成长五方面的科学化、系统化结合;五是建立包括城区学校、城郊中心小学、城郊非中心小学、农村中心小学、农村非中心小学五种类型的学校动态分类评价体系,增强评价的实效性,促进教育的均衡内涵发展。

路径一:评估指导,引领学校实施自主评价

2012年起,试运行评估方案制定。2013年,重点实验并进行了针对性的修订。目前,评估方案已在全区铺展,全区总共55所小学已全部实施了评估,每学期现场测评学生13255人次,发放学生问卷2475余份,访谈1200余人次,组织学科教学效益、素质检测7200余人次……真正做到了学校、学科、学生评估的全覆盖。

同时,教研室还引领学校制定彰显自身定位,体现自身特色的评估方案、标准和方式,实行自我评估,激发学校的内在发展力。昆仑中心小学、鲁泰洪山小学都依托活动,创设了独具特色的学校评价模式,引导学生快乐成长。

在此基础上,教研室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反馈、引导、激励功能,依据评估数据反馈改进教学,促进学生的素养提升和个性化发展。

路径二:将评价与课程建设有机结合,建设素养课程

课程是教育内涵发展的核心,在操作层面,教研室将评价与课程建设有机结合,出现了“探索家乡”“快乐123”“和雅课程”“创意DIY课程”等基于课程标准和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构建起了与育人目标一致的课程及其评价体系,有意识地通过课堂教学改革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路径三:将评价与课堂改革紧密结合,打造素养课堂

为给评价改革提供鲜明的课堂样本,我们抓实课堂教学,打造了“一校一模、一科多模、一模多法”的课堂教学管理范式,构建起了基于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素养课堂”,涌现出了“快乐课堂”“‘生’‘动’课堂”等课堂模式。农村小学罗村中心校探索出了“三主四环”课堂教学模式,创设了“学、教、互教互学”的课堂生态环境,为全市中小学开展新合作教育改革实验树立了标杆。

路径四:将评价与分类评价结合,助力教育内涵发展

淄川区创新工作思路,探索建立质量分类评价机制,出台《关于建立教学质量相对分类评价体系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将55所小学分成城区学校、城郊中心小学、城郊非中心小学、农村中心小学、农村非中心小学五类,构建区域联动机制,建立“城乡研究共同体”“农村学校学习共同体”;明确考核评价指标,严格进行考核奖惩,实施动态评价,激发每一所学校的发展潜能,促进了城乡教科研的同步发展。

三、实施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取得的成效

实施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有效克服了单一的‘考试成绩论英雄’的弊端,更关注学生个体进步和发展潜能,学生的梯度发展、全面发展得到了真正落实。

泰戈尔说过:“不是槌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善。”相信在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不断推行下,学生定将绽放出属于他们的精彩!

参考文献

篇(4)

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主要是指大学生先天遗传的禀赋与后天环境影响、高等教育作用与大学学习内化结合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结构与质量水平。其素质结构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能力素质、身心素质,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德、智、体、美。所谓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即对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道德修养、文化科学知识、身心健康状况、审美观念和劳动技能水平等诸多方面在大学生身上体现的高低进行综合评论和判断的一种观念性活动。完善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能够对学生起到评价、反馈、激励、导向等作用。对于高校而言,良好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不仅能够引导和激励学生更好地进行素质拓展,而且能够推动高校素质教育向前发展,实现教育改革,培养出创新型人才。然而,我国大部分地方医学院校大学生评价体系令人担忧,其不合理的引导已使教育回归传统教育或趋向应试教育。本文将从目前医学院校综合评价体系的现状、问题的成因、解决的策略进行阐述。

一 医学院校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多数医学院校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模式为“学生学年综合素质测评分数=德育得分+智育得分+体育得分+奖励(惩罚)得分”。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这种模式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遭到质疑,这种模式存在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

1.评价标准不够清晰

在每个新学年开始,各个专业辅导员和学生干部便陆续开始对过去一年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由于评价标准的不清晰,常常令辅导员陷入尴尬局面。例如,有一项对思想品德的评价项目为:遵守社会公德和公共秩序,讲文明、讲礼貌,举止文雅,仪表端正,尊重师长,团结同学、乐于助人者等加0.2学分。我们会发现此评价项目很难界定一位学生的思想品德的高与低。如果没有清晰的标准,很容易导致学生间功利性的钩心斗角,同时会对评价者的公平性进行质疑。

2.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

人的综合素质是由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组成的。目前大多数综合素质评价者都将学习成绩的权重设为70%以上。仅仅从专业学习的突出,就评价大学生素质的高低是非常不客观的。众所周知,中国学生不缺乏对智力因素的关注和培养。从小学到大学,我们过多的提高智力素质,非智力素质往往被忽略。现代社会是一个相互竞争、相互依存的社会,也是一个变化速率日益加快的社会,需要大量的理解能力、处事能力、环境适应能力等非智力因素,当今社会更需要会处理人际关系,人格健全的个性化的复合型人才。

3.重结果考核轻过程考核

评价者往往注重学生的专业课成绩,而对专业课学习过程的兴趣,创新能力不予评价,更何况医学院校的考试信度和效度有待于斟酌。医学是一门特殊的学科,理论成绩的高低并不与临床专业素质成正比。平时实习、技能实践的考核尤为重要,而在执行过程中平时成绩考核占总成绩的比重却低于20%。

4.重理论基础考核轻实践技能考核

医学本科大多数为五年制,相比其他学科要多一年的学习时间,由于医学生服务的对象为患者,这就要求我们在注重理论学习的同时,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由于就业和升学的原因,许多学生放弃临床科室的实习而忙于各种考试。比如,在每年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前,许多考研的学生放弃临床实习埋头复习应考,以至于用人单位一直在评论现在的学生动手能力越来越差。应试教育的指导,只注重理论的考核必然会对学生的素质培养起着误导作用。

5.缺乏科学的综合素质评价模型

现有的评价方法不能够有效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然而又找不到科学的评价模型。所以在现实操作当中,评价者强调全面考核学生,但是评价体系对学生具体表现范围的界定缺乏标准,从而令学生干部和辅导员老师头痛。因为现阶段国家对贫困生的资助力度有所加大,进而导致大学生对综合素质测评的关注度增高,评价标准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自身利益。

6.教育观念改变滞后

我国提倡素质教育已经有12年,传统教育和素质教育经常发生冲突。大学本应该是提倡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场所。然而由于多年的应试教育,已使老师、家长、学生形成惯性思维,即一位同学是否优秀主要看他学习成绩。故而在综合测评中,专业课成绩给予很高的权重。学生的思维被考试束缚,因为优异的学习成绩是评奖学金、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的基本条件。

学生整天为考试而焦虑,经常忙于各种考试,而实际应用能力却不尽如人意。

7.大学生扩招增加了学生学习过程考评的难度

大学生扩招增加了各类学校的在校人数,这也给高校教育带来了挑战。大学教学过程中,面对大规模的学生,老师无法对所有学生的日常表现进行考核,这样就导致学生期末考试成为唯一可量化的评价指标。

8.缺乏配套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

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必须反映素质教育和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宗旨。而目前高校仍然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考核学生专业课程掌握程度,始终没有摆脱传统教育的禁锢。每学期的期末校园变成学生演习朗诵的场所,到处书声朗朗。大学需要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基本知识的灌输。学生在奖学金的诱导下,考试目的更趋功利化,期末考试考察的知识更注重记忆,所以期末考试变成记忆能力的较量。考试方式过于单一,考卷参考答案设置过死,这与教育改革德育教育优先的目标背道而驰。对其他素质的评价却缺乏可遵循的规则,缺乏健全科学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

二 对医学院校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思考

大学教育是以人文教育为基础、以创新教育为核心、以德育为灵魂、以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目的的多元化的教育。理想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应面向全体学生,对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具有导向作用;综合测评的效果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心理、情感、道德意志和智力智慧的发展潜质。为此,本文提出对现行的学生综合测评体系进行修改的几点思考:

1.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

教育改革是提高大学生素质的前提,如果教育得不到改革,大学教学育仍然使用传统填鸭式教学,必将造就一批没有活力、创造力的高分低能大学生。教育改革必须进行教学课程改革,而教学内容、教育方式的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教师的教育理念必须转变,现代教育更需要注重启发式、探索式、案例式的教学。如果教育得不到改革,仍用传统否认教育模式,即使使用科学的大学生综合测评体系对大学生进行评价,也不能真实反映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考试方式的改革也同等重要,教育者可以改变传统单一考试模式为多元化的考试模式,因为多次考核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科学性。

2.实行动态考核与学生自评、他评相结合

综合素质的评价是动态的过程,应该把平时的考核作为重点来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可以对学生平时的科研创新能力、人文素养、心理素质等进行测评。如果学生参与科研,那么我们可以对学生的情况、获奖情况、参加研讨交流情况进行量化考核。鼓励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具体可考察学生的读书笔记,撰写的读后感及以此的情况,参加的音体美比赛结果,大学生宿舍文化交流情况,大学生论坛等大型交流活动的表现。平时的考核需要保密管理,要规范大学生考评资料的管理制度。

为了全面衡量学生的素质,必须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他评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学生自身的力量进行自我管理、自我考核。学生参与考核的过程同样也是对学生素质提高的一种锻炼。

3.要将学校测评和社会测评密切联系起来

学生素质的考核目的是激励和引导学生,使学生快速成长,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文化素质,现代医疗对新一代的医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应改变传统的观念,不要把那些“叛逆”的学生误认为是差学生,在学校不受老师欢迎而在社会迅速立足的例子比比皆是。大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危机处理能力、社会应变能力的场所,而不是简单的文化知识灌输的场所。对于学生而言,获取知识的能力比知识本身更重要。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使学校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医学人才。

四 结语

完善大学生素质评价体系的目的,不仅仅是要测评出学生个体的综合素质优劣,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能够对大学生起到激励和引导作用,促进大学生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实现我国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现代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有知识,而且要让学生学会做事,更要学会做人。一个人不管能力有多大,如果不会做人总将一事无成。素质教育的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有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有科学文化知识和创新开拓能力、有志有为的德才兼备的人。学生素质综合测评体系应该与社会价值取向一致,应更注重思想道德评价,同时还要考虑实际的可操作性,不断探索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测评体系,逐步修正现行评价体系评价指标的设置,使学生综合素质在评价体系的正确引导下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篇(5)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全国各高校在校企协同育人的理念下进行各项教育改革,在此背景下,研究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校企协同育人在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中的作用

1.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灵魂,企业文化则是企业的内涵和气质。通过校企协同育人,学生学习企业创业历史和优秀企业文化,了解企业发展历程,可以唤起大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助于学生培养实事求是、踏肯干、敢为人先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思想。

2.有助于完善大学生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今后就业和个人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高校必须注重大学生心理素质的不断完善。校企协同育人,使大学生有机会深入了解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道路,亲身感受新时代激烈的竞争和挑战,认识到健康的体魄和完善的心理素质是成为人才的必备条件。

3.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是大学生成才的先决条件。通过校企协同育人机制,高校组织大学生进入企业和实验室,参与企业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在实践操作中温习学过的知识。

4.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创新创业素质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推动力。当今时代正需要创新型人才引领社会的发展,将来的社会也注定更加需要人才的创造力。通过校企协同育人平台,高校能够打造创新创业实践的新模式,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

二、校企协同育人在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中的实践

我国高校教育在实践过程中比较重视课堂上的单向灌输,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教育方式导致大学生被动学习,知识面窄,质疑精神缺位,总是把书本上的知识当作权威,缺乏创新能力,造成书本成绩很好、实践能力不强的状况。立足校企协同育人平台,高校能够通过制订对称性互惠双赢合作方案,不断探索实践,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提升大学生的综合能力。

1.校企双方借鉴实际案例,达成共建课程、共建师资、共建基地的共识。通过系统学习,高校可为合作企业培养潜在的未来员工,也可培养潜在的未来客户。

2.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实验班的日常管理与理论教学。邀请企业高管走进课堂,可以提升授课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还可以增加课程的针对性。通过走进课堂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企业高管可以直接了解青年学生职业规划、就业诉求等方面的信息和数据。学校也可以派遣教师,参与企业市场分析、产品推荐、员工培训等方面的工作。因此,学校本部教师与企业的互动,可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篇(6)

综合测评在当前高校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一方面是测评学生在校期间各类素质发展状况的衡量标准,也是检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管理是高校每年(学期)一度(次)的工作,具有数据量大、计算统计复杂、要求透明度高等特点。当前,国内各艺术院校都在应用着不同的综合测评计算办法,这些各具优势的方案实施使得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为检验和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发展提供了一个相对公平、公正的平台。但是由于各高校的实际情况不同,在专业设置、在校学生规模等方面的客观差异,使得这些测评办法在显示出了所在领域内的长处的同时也显示出了一定的缺陷。

艺术院校学生相比普通高校学生自身性格特质鲜明,思维敏锐活跃,对生活充满激情,富有创新精神,个人本位意识较强,集体观念较弱;专业功底扎实,但文化基础薄弱:情感丰富,社会实践或艺术实践能力较强,组织纪律性想对较弱。针对以上分析,要做好艺术类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工作,需要从规范制度入手,二者相互配合发挥作用,才能引导学生健康成材。

一、当前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

(一)测评内容指标有待完善

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教育思想的更新,现有的大学生综合测评内容的指标体系已经明显落后于时代。现有的以综合测评来评估学生的机制虽然已经能够大致反映出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大学生综合测评指标体系涵盖范围不全面,存在着考核内容不确定、考核指标不全面,从而造成评分不够准确、对学生的平时表现难以全面考核等问题。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学生素质的某些要素很难以指标来量化。其次,综合测评指标体系缺乏时代考量要素。该体系要结合社会发展对大学生的要求而制订,脱离社会需求而盲目培养的学生必然不能适应社会。大学生综合测评指标应该建立在社会发展需求的基础上。例如,当今社会需要创新型人才和开拓型人才,综合测评指标的构建就应当鼓励学生多创新,多开拓,而不是为了管理的方便压制学生,迫使他们因循守旧,不敢脱离传统的条条框框。

(二)测评指标的权重分配有待科学化

当前,虽然综合测评的办法有多种,但整体的测评指标设计不够科学,测评成绩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并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测评指标中应当涵盖的学生思想品德表现、身心素质、艺术及其它拓展素质各自应有的重要性没有得到合理的体现,也就是说各项指标之间的分配比重不科学。这就会出现只有一方面比较突出的学生也仍然会有非常不错的综合测评成绩;而一部分各方面平衡发展的学生的综合测评成绩反而不高的现象。这样就会在学生中间形成一种错误的价值导向,从长远来看会对学生产生片面的影响。事实上,有些学生为了使某项分数提高,往往投机取巧,盲目争分,而不是真正提高自己和发展自己,从而背离了综合测评的根本目的。

从另一方面来说,艺术类不同专业的学生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比如表演类专业,如音乐、舞蹈、戏剧、戏曲等,学生参加艺术实践的要求较高、机会较多,因此在艺术实践中的获奖情况必然会要求在学生综合测评中加分中体现。对于一些非表演类专业的学生,如理论性较强的文化类专业,又在发表专业学术论文方面有着其他表演类学生难以竞争的优势。如何在鼓励两类学生发挥各自特长的同时又达到在测评分值的平衡便成了政策制定者一个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因此,这就从客观上要求综合测评应该具有科学合理的机制,使得测评的各项内容指标之间保持合理的权重分配。

(三)测评操作过程的公信度有待提高

综合测评的具体操作中可能会存在评分不够民主、不够公开的弊端,致使许多同学不完全清楚“加”“减”分到底来自何处,导致综合测评变成了“综合调整”。加分制的不合理以及加分的混乱有可能使许多同学“想尽一切办法”得到加分的“凭证”,从而引发出了许多的关系分、人情分。有的部门甚至让学--生参与统计各种加分项,这样就容易因为把关不严、加减分规则设置不明确等原因导致的测评水分的出现。而且这种加减分结果虽然在初期也进行了公示,但是公示反馈意见之后的微调很大程度上都是基于人情和关系的调整。在很多情况下,调整之后的最终结果的公示程序被人为的忽略,从而影响到测评在广大学生中的公信度。

(四)测评结果的有效功能发挥单一

现行学生综合测评办法的最终结果主要体现为其评定功能,但是由于对评定功能的过分关注导致了对绩效考评的强化激励作用,从而忽视了促进与形成作用和正面导向与管理作用;注重了绝对评价,忽视了相对评价;注重了知识评价,忽视了能力评价。这样导致了测评结果功能发挥的缺失,而在其功能的改进和完善上又缺乏有效的推动力。在缺乏反馈机制和预测机制的情况下,该测评机制一直处于刚性状态,没有任何伸缩和应变功能,这样的机制势必缺乏活力而不适应教育形势的变化。

二、针对综合素质测评存在问题的改进措施与思考

(一)应不断丰富测评内容指标使之走向系统全面--

高等艺术院校的综合测评应该不但要包括通常意义上的德育素质、智育素质、身心素质层面,还要包含艺术实践与其他拓展素质等层面,才能较为全面的审视和指导学生的素质发展,从而有可能建立一种良性的评判机制和价值教育导向,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这就需要对影响学生素质的几个要素进行指标量化,以达到对学生的平时表现进行全面考核的目标。而且在指标的设定上也要不断适应社会的需求,以达到个人素质评价与社会评价的吻合。笔者在实地调研山东某艺术院校学生综合测评的相关政策之后。发现针对部分艺术类学生自身特点举办的每年一届的“专业成绩优秀学生汇报演出展览”比赛活动就是一种非常好的激励方式,针对专业特点,有效促进了音乐、戏剧戏曲、舞蹈等表演类专业和美术、设计等技能类专业的学生智育素质与其他拓展素质的结合,也适应了社会的需求。

(二)应根据测评指标制定具体权重标准提高其科学性

综合测评顾名思义就是全面衡量学生的表现。这就要求在测评的操作过程中结合实际,在德育、智育、艺术实践和身心素质等方面制定具体的权重标准。

在德育方面,将学生的德育评估作为综合测评和进一步评判相关奖励的首要前提,优先考虑有见义勇为、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等先进事迹的学生,从而达到了良好的弘扬正气、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效果。

艺术实践能力测评是高等艺术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特色。艺术实践能力是艺术院校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检验和印证,是

彰显艺术类院校实践教学特色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通过实践水平的展示才能真正检验出一个学生在所学专业方面的精度、深度。以往的艺术院校的综合测评方法对一般综合类大学的测评方法有所借鉴,艺术实践方面在测评中的地位不突出,今后应针对艺术类内部不同专业的学生的不同特点,比如表演性较强的专业和非表演类专业应当采取有差别的测评标准。在山东某艺术类高校学生综合测评体系中已形成一个制度性文件――“艺术实践奖学金评选办法”和“学生综合测评艺术实践类加分试行办法”,给予在参加艺术实践方面有突出成绩的学生一定的物质奖励,同时又规定“获得艺术实践奖学金的学生,其获奖等级证书或获奖表彰决定在学期综合测评中不再加分,不再单独报批专业优秀单项奖学金,可正常参加一二三等奖学金的评定”,这样又限制了此类奖励的重复使用。在具体的内容中,艺术实践主要包括表演展览类和发表专业学术论文两方面。其中表演展览类主要包括表演类和展览类专业比赛、美术设计类专业比赛、参与和参加演出活动等,每个类别又细分为校级、省级、和国家级、国际级等几个等级,每个不同的等级在测评中的分值比重也有所不同;在发表专业学术论文方面,主要将发表刊物的级别进行了详细划分,通过实地调研和征求意见,不仅将各个级别的刊物赋予一定的标准,而且达到了与表演类专业相匹配的分值。

艺术院校应当对学生的身心素质的培养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不仅把体育课成绩作为公共课在智育成绩中体现,而且还规定在体育奖励分方面,对多次参加各级体育比赛的优秀学生进行适当加分。为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配备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和一定数量专兼职教师,通过使用心理普测软件,以团体辅导、个别谈话等形式,帮助心理问题学生以健康的心态面对学习、生活和社会。

(三)测评操作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只有操作过程的公平公正公开才能保证结果的公平。才能提高过程和结果的公信度、说服力。因此,综合测评应进一步加强在测评公开化、民主化方面的力度。

首先要向学生公布《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新生入学即向学生公布并解释《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及操作的步骤过程,以引导学生明白测评过程的每个步骤,自己也能正确地算出自己测评成绩。其次是程序的严谨、严密,充分利用校园数据中心提取的数据资料,制定严格的数据输入、整理规则要求,依照测评操作规程,严格数据审核,防止各种不合理的加分项混淆视听。再次,及时公布测评结果,接受学生的反馈和监督。学校部门在制定相关的综合测评制度时听取了广大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并预留了相关的交流渠道,并积极地欢迎学生对学校的综合测评工作加以监督,综合测评的各项数据和测评的进度、过程都将同步在网络或其它的相关媒体上予以公示,让学生从被测评者的角色转换为自我测评上来。同时也应鼓励学生之间的互相监督,尽最大的可能减少了测评中的弄虚作假现象。

(四)应重视发挥测评结果的后续功能

篇(7)

综合素质评价要求对学生某一过程的学习、品德、行为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它关注的是学生在某一阶段的发展过程,而不仅仅是最后的结果。它是一种发展性的学生评价,为学生的身心发展提供帮助,以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为最终目的。它有别于传统的学生评价,传统的学生评价是一种利功性评价,评价内容片面,手段单一,以考试测验为主,过分追求分数,损伤学生的身心健康,评价标准过于量化,过分关注最终结果,忽视学生日常的动态的过程性的评价,往往会造成评价氛围和人际关系紧张。

二、现行综合素质评价的优点

1、突出了评价的整体性。《中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手册》的填写包含了班主任、所有任课教师、家长、班干部和同学,是他们根据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所有的表现填写的,评价手册填写具有全面性、全体性,而且在填册时,包括量化考核的各项内容,如:学生品德方面的表现、参加社会活动、身体的变化、日常学习情况等。这样就能全面分析一个学生,既看他的思想状况,又看到他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的养成, 既能看到他的优点,又能及时指正他的缺点,使之注意改正。

2、突显了评价的人文性。《中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手册》中有为班主任设定的评语栏,也有为其他科任教师设计的评语栏,教师在写评语时,大多采用亲切的语言,热情地鼓励学生的进步,委婉地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方向,突显了评价的人文性,这样的评定方式避免了学困生的尴尬,有效激发了学生的上进心,从而促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更好地获得发展。

3、关注学生的主体性评价。《中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手册》重视了学生的自我评价过程, 给予了学生自我发展的空间,展现个性发展的“兴趣爱好”等板块,为学生自评提供了平台。这些评价栏目的设计,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视角,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通过内心的自我唤醒,促进成长的心理需要。

4、注重家长评价的参与。 《中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手册》通过“家长回音”栏目的设置,使家长对孩子的评价有了展示的机会, 使教师和家长更紧密地联系起来,增强了家校的互动,使得家长更加关注学校里教师对孩子的评价,也把自己对教师、对孩子的期望用语言表达出来。

三、当前学生素质综合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策略

尽管实行学生综合评价已经多年,但是由于存在中考、高考的选拔形式,以及老师家长对素质教育和综合评价认识不够,实施综合评价困难重重,评价方式有待于完善。

1、“唯分数论”的观念在某些家长心中根深蒂固,影响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虽然国家也正逐步改进和完善中考、高考政策,但分数仍占很重要的因素,在中考、高考这两根无形的指挥棒下,孩了要想充分发展自已的兴趣爱好,家长便认为其是不务正业。在期末评价中打上“优良”如果没有分数, 便有许多家长打电话来问老师自已的孩子语文、数学分数情况, 而对素质评价手册的有关孩子的身心发展、 实践技能等很不关心。在今后的综合评价中,应就评价工作对家长加大宣传力度,在提高学生素质的同时,提高家长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也是一个不可小觑的问题。要让每个家长都清楚孩子的成长不仅体现在文化知识水平日趋丰富,更多体现在道德品质的发展,身心素质的提高以及实践综合能力的进步。

2、部分教师对学生素质综合评价的评定不够公平。 实行素质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在部分老师眼里,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其它方面的表现也是优秀的,而成绩差的学生其它方面的表现也是差的。因而在进行综合评价时往往以成绩而定论,没有做到评价的公开、公平、公正。在今后的评价工作中,应科学规范评价的过程和环节,由重结果变为重过程,教师要时时关注学生的发展,善于发现个体的闪光点,适时评价,表扬激励,做好记录,作为总结性评价的依据,为每个学生做出积极、正确的评价,使学生增强自信,健康发展。

3、评价方式过于单一,评价过程不够完善。 教师一般只在期中、期末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的重要依据是期中、期末考试,有的同学平时表现较好,但在考试中失利了,这就真接影响了老师的综合评价,其实,评价还可设立“闪光点”、“光荣榜”等评价栏目,记录学生一学期的突出表现,展示学生的荣誉与进步。

篇(8)

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那么,如何以一种新的理念,新的尺度去衡量小学阶段的学生?怎样通过科学的评价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整体提高与发展呢?笔者认为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应该体现“以人为本”,要把“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评价的终极目标。

一、评价原则

1.发展性原则。

评价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学生成长,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全面性原则。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从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发展,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整合,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

3.自主性原则。

学生是评价的主体,要充分发挥评价的自我教育、自我调整的功能,使评价客观、全面,既得到同学、教师、家长等的认同,又能促进学生不断完善自我。

4.动态生成性原则。

评价活动本身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因此评价可根据学生年龄、年段特点,根据校本实际及学期教育教学工作重点,凸现行为习惯的培养与达成。

5.可操作性原则。

根据学校、班级实际,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方法力求灵活简便易行,有利于教师将评价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使评价具有较强的实效性、针对性及可操作性。

二、评价方法

1.评价要本着尊重学生的原则。

每个学生都有他独特的个性,我们不能以统一的标准去要求学生,要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尊重他们在学习中的独特感受。这一点特别能够体现在我的语文课堂中,在讲授一年级《天上的小白杨》这篇课文时,课文中这样写到“天上一群小白杨,有的站着有的躺……”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那么天上的白杨还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同学们展开想象说一说。学生们经过思考会说出许许多多新奇的想法,充满着丰富的想象,对此我都给予充分肯定与高度评价,这一举措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学生学习的兴趣。

2.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小学阶段是基础教育,习惯培养至关重要。所以在进行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时,一定要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科学的评价,这可以分为学生学习的课前、课中和课后三方面的评价。

(1)课前学生学习习惯的评价主要包括能否进行课前预习,并且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2)课中学生学习习惯的评价主要包括(a)是否做好课前准备,包括文具和书籍;(b)上课是否注意力集中,没有小动作,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c)是否能准确回答老师的提问;(d)能否与同学交流、讨论、合作;(e)是否敢于向老师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见解。

(3)课后学生学习习惯的评价主要包括能否保质保量的完成作业,能否进行自我检测,总结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3.关注学生的作业评价。

小学生的作业评价是实施学生学习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发挥导向、调控、激励等功能。在学生作业的批改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采用评语加等级的评价形式。教师要多准备一些激励性评语,如:“批改你的作业真是一种美好的享受,不过再仔细一点将会更好”;奖励性评语:“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最近你的作业进步了,奖励你一颗“”;商榷性评语“认真想一想,看能不能发现错在哪里”……这样一句赞美的话,一段中肯的寄语,一次奖励的评语或几个奖励的小标志,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更加努力地学习。

4.采用赏识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渴望关注、渴望赏识、渴望赞扬”是学生正常的心理需要。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闪光点”,不失时机的给与表扬。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欣赏的动作,一声赞扬的话语,都能够促使学生身心愉悦,健康成长。

5.关注学生的点滴成长,注重形成性评价方法的使用。

作为教师,我们要关注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而且还要时刻关注学生日常学习表现,关注其知识形成的程度,对于其在习惯能力方面的倾听、表达、书写和实践能力都要给予同等的重视。

篇(9)

我区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是为了深入推进基础课程改革,加快素质教育实施进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协同市里有关规定而开展的。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强调了家庭、社会的广泛参与,注重了 人文理念,科学、公正的 对每一位学生实施评价。以六个维度,20个要素为基本内容,结合学生的 实际,充分体现综合素质评价的导向性、激励性,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力求全面反应学生的综合素质状况和个性特长,更好的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

二、具体工作措施及做法

1、加强思想认识,强调评价工作的 重要性。

我校从开展此项工作以来,一直都把此项工作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每学期初,学期中,学期末都要召开教师会,强调平时性评价、学期中和学期末的 评价,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2、制度评价方案、成立领导组织及评价组织。

本学年我们结合以为制度的 方案,进行认真修订,从新制度了 更为合理的评价方案,并下发到各个班级。学校成立了以教学校长为组长的领导组织,成立了以班主任、科任教师和部分学生为主的评价组织。把评价的意义和重要性宣传到家长中,并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3、注重素质评价单的填写。

班主任教师在学期末组织本班学生认真填写评价单,按照评价的标准,公正、客观、准确、公开地评价每一位学生,全面反应学生综合素质与学习能力的发展水平。我校尤其注重发展性评语的填写,要着眼于关注学生的发展潜能,力求突出激励性、发展性、方向性。每学期我们都要搞发展性评语的征集活动。“学生心语”部分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在自我总结、自我反思的基础上自行填写的。

三、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建议

篇(10)

对于英语评价而言,具体来说,可以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的掌握、英语的应用能力等多方面进行考评。即便在一方面,也要坚持使用多种评价方式,以客观地表现出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各种素质的掌握情况。并且在学生素质综合性评价的过程中,评价内容要更具开放性,根据具体的情况采取灵活的措施,不依赖于某一种评价方式。

例如笔者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进行评价时,采用了听说读写综合测试进行评价的方式。在考试内容上,笔者采用了口试、笔试和朗读等交叉等测试方式,并选择新颖的测试题目,以评判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在评价过程中,笔者从学生在各个测试环节的表现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最科学的分值,并力求发现学生在各个环节上的闪光点。

二、评价形式要具有多样性

小学生英语综合素质的评价主体应当具有多样性,所谓多元化,即是不依赖单一的评价主体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1.自我评价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即是学生自己制定评价的规则,按照综合素质评价标准来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自我评价有助于学生更加科学地了解自己,激发其评价的热情,凸出学生在综合素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从心理学的角度上看,个体更愿意对自己进行审视以决定自己的行为。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评价标准的指导,学生更容易清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也更容易进行自我反思并将其内化为学习的驱动力。

2.家长评价

家长是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有力支撑,尤其是对于低年龄段的学生来说,其更容易接受家长的评价和指导。家庭和学校是学生进行学习的两大场所,并且学生在家庭中的学习状况更容易反映出学生的自觉性等学习素养。家长一方面要站在客观的立场上去评价学生在家庭和学校外的表现,还要加强和任课教师的沟通和联系,便于形成“家校”沟通和评价机制。我校目前非常重视家长评价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地位和作用,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非常注重和家长的沟通,并向他们传递小学英语学习对孩子今后发展的重要性。笔者和家长一般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相互沟通,敦促家长多留意孩子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在学期中和学期末的时候,笔者会给家长派发一张学生综合素质能力评价表,让家长按照表格上评价的要点对孩子进行测试和评价。通过这种方式,不但让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还让其今后更加重视孩子的学习与成长,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生生互评

在同一个班级,同学之间每天有七八个小时在一起,他们比家长和教师更加了解相互间的学习情况。因此,生生互评同样可以发挥很重要的作用。同学间的相互评价可以帮助教师和家长更为清晰、真实地了解某一学生的综合素质情况。在评价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班干部在评价中的带头作用,打造良好、和谐的评价气氛,形成积极的评价趋势。为了实现预期的评价目的,教师要加强对班干部的引导和培训,明确评价方式和标准,遵循事实客观,以激励和表扬为主,提出同学的不足要注重态度等。

4.教师评价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实施者,其应当充分发挥在学生素质综合评价中的主体作用。对于我们英语教师而言,要结合英语学科的特点和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的情况,对学生做出公正、客观的评价。在问题的分析当中,教师要尽量发现学生的亮点,并给予鼓励和表扬,对于不足,教师要更多地给出改进方向,而非严厉批评。同时,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本着人性化原则,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结合学生个体的实际情况给出评价的结果。

三、评价过程要具有针对性

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规范中明确提出;评价过程要具有多样化,关注过程评价,把定量和定性评价紧密结合在一起。按照所在学校的要求,笔者进行素质评价一般分成学期初、学期中和学期末三个阶段,进行形成性和综合性的评价。

第一,笔者通过课堂观察方式进行评价,在评价内容上,笔者将“专心听课、合作意识、参与热情和整体表现”作为课堂观察评价的主要依据,并为这些依据赋予一定的数值,以形成评价结果的量化。在学生的课堂学习中,笔者会及时根据学生的表现情况进行打分,对一些表现良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并鼓励其继续坚持;对于评价结果较低的学生给予耐心的帮助,引导其走上正确的学习轨道。

第二,建立成长记录档案袋也是小学生英语素质综合评价的又一科学方式。成长记录档案袋不但彰显过程评价的理念,还充分表现了学生的自我任何和自我评价,促进了学生的纵向和横向发展。在开展成长记录档案袋的评价方式时,英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将其最能准确反映其学习成绩的材料放入档案袋中。同时,成长记录档案袋可以帮助老师直观感受到学生的差异和发展变化情况,便于老师及时把握学生的水平、特点和发展能力。这样,教师就可以在教学中有的放矢,进行针对性的引导,激发出学生更多的能量。

四、评价结果要具有激励性

篇(11)

关键词:

教育评价;综合素质评价;价值取向;育人导向

目前,实施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已经走过了近10年历程,充分体现了我国新课程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对建立健全科学的基础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深化教育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问题的提出

2006年,教育部在全国初中毕业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中增加了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此后全国各地各中小学校都积极参与综合素质评价探索与实践,同时制定了一些实施方案和指导意见。2006年,福建省出台了《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指导意见》,规定高中生在校3年的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可作为高考录取的重要参考依据。但实践过程中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如受制于国家的整体考试评价制度,特别是高校招生对综合素质评价的考核要求不统一,甚至部分高校录取新生时根本不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考核,并未真正把素质评价作为招生必备条件。基础教育学校在小升初、初升高等升学招生办法中针对综合素质评定设定了一定的等级要求,但对综合素质评价的科学内涵认识不清,实行的评价指标过于原则、抽象、模糊,多数评价流于形式,甚至不少学校只为了顺利完成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布置的常规任务,从而失去综合素质评价对学生发展应有的指引价值和激励功能,评价效果很不理想;有的学生或教师则认为综合素质评价过程不透明,结果不公平,是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不少中小学校致力于追求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竞赛荣誉以提升本校影响力和知名度,往往忽视甚至无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重要性。还有整体社会环境给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造成了不利影响,许多人对实行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和过程缺乏明确了解,不理解评价的真实意义。

二、综合素质评价的价值取向分析

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的价值取向影响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具体内容和形式,体现了目前素质教育的重要要求,具有鲜明的实践性特征。

1.在发展中评价。坚持发展性评价是实施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的根本原则,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由于中小学生具有青少年学龄段特有的个性、认知、情感、需求等学情特征,我们应注重坚持基于发展的视角通过科学评价以促进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成长与进步。例如,在评价目标上,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必须紧扣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密切结合中小学生学业和素质发展的实际情况,把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的着力点置于为了终身学习需要,为了学生未来发展需要;在评价功能上,必须在全面把握学生学习现状、个性特征、发展水平等情况的基础上,发挥素质评价的诊断功能,明确存在的优势和不足,指明发展方向,提出可行的改进建议;在评价过程上,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突出强调收集、储存、处理学生素质发展状况等相关资料的过程性,注重在一定时间段内对学生信息进行系统整理分析而形成学习、变化、发展的动态认识,并利用过程性综合表现开展分析评价,对学生提出激励性评价意见和改进建议;在评价对象上,应特别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性,考虑学业成绩,更重视他们身体特质、心理特征和兴趣爱好等各方面的差异性,尤其应细致把握学生个体的发展潜力和优势特长,为提出个性化、针对性的评价建议做好准备。

2.在激励中评价。综合素质激励性评价注重在评价过程中更多融入富有情趣和情感的因素,坚持以鼓励和赞扬的方式促进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激发积极思维和创新意识,并在结合个体差异性的分层评估中,激发学生个性特质发展。首先,教师既要积极表扬、肯定优点,又要适当批评、指出不足、明确方向。只有公平公正、实事求是地评价,才能促使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自己,激励评价者激发学习兴趣和潜能。为确保评价的客观公正,综合素质评价中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公示和结果认定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尤其是班主任或任课教师在评价活动中应做好综合评价的把控监督。其次,以评促学是实施激励性评价的目的。通过评价,评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这并不是综合素质评价的主要目的,而是注重通过紧密联系学生实际开展的激励性评估活动,发挥其具有的改进与激励功能,促进学生真实体验到获取肯定的感受,并明确自己的问题或不足,理解教师的殷切期待,学会虚心接受,真正反思继续努力方向。最后,要一分为二地看待每一名学生,尊重个体差异,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学生个体有鲜明的差异性,利用有针对性的差异性评价有利于使他们获得不同层次的肯定和支持,唤起奋发进取的勇气。

3.坚持多元化评价。实施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关注学生发展状况的同时,更注重发挥多元化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一是评价主体多元化。坚持多元化评价,应提倡教师、学生、家长、学校等多方面主体共同参与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过程,构建起由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社会公示等相结合的全面评价体系,从而实现对学生主体更为客观的评价。二是评价方法多元化。多元化评价要求我们系统全面把握学生信息,坚持利用多样化方法对学生主体开展评价。如针对学生的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合作交流与探索实践、审美与表现等方面,教师注重通过质性评价方式,重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非智力表现的变化,在动态过程中关注、测量、评估学生的素质情况。又如利用“学生成长记录袋”,从学生获得的优秀作品、荣誉证书、社会实践活动记录、学习生活照片、创意实验报告等内容,是分析把握学生综合素质变化情况的有益方法。三是评价内容全面化。坚持多元化评价,我们应全面关注学生的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和审美与表现多个维度要求,善于从优秀、合格、尚待改进三个等级划分中分析评价结果;在学习能力和交流与合作方面,则以A、B、C、D四种划分方式体现;在运动与健康方面,以良好、一般、差三个等级体现。在此,教师不能以偏概全,不能过分强调学业成绩而把优秀生各方面表现都评成高等级,将学业相对落后的后进生的各方面评价相对降低等级。

三、综合素质评价的育人导向与路径

提出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的育人功能问题,必须结合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关注学生发展的同时,充分发挥评价对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促进作用。

1.多维评价,全面考查引领发展。结合学生实际,积极从多维度开展综合素质评价,有利于引领学生全面发展。首先,紧密结合综合素质评价中的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创新与实践等6个维度,切实把学生的日常规范、课堂表现、学业情况、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个性化活动过程及表现融入综合素质评价,有助于全面、多维考查学生的成长和进步状况。其次,坚持日常化评价、阶段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成果评价、成长记录等多种评价方式,有助于在动态中把握学生发展。如利用日常化评价,有利于关注、引导学生的常规表现和日常习惯;利用学期评价,有利于把握学生在学期内的变化发展情况;利用毕业评价,有利于为学生成长变化和学习收获做出适当的结论性评价;利用成果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参加活动的热情,展示他们的能力和素质。再次,利用学生自评互评、小组评价、个案调查、问卷、访谈等多种方法,有效考查学生行为和素质变化状态。最后,组建由学生、教师、家长、学校等组成的多元评价主体,更进一步增强评价活动的针对性和可信度,有利于构建全员育人的新气象。

2.一体评价,跟踪考评重视过程。教育评价实践中,小学、初中、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常常是分离的,各个学段的评价活动不具有连续性,对全面把握学生成长和发展状况是不利的,不利于学生自我评价和自我教育。发挥综合素质评价的育人导向功能和指导作用,更好地衡量评价实效,必须将九年制基础教育各个环节置于统筹考虑中,并积极延伸到高中学段,从评价目标的科学制定、评价内容与方法的选择、评价过程的实施等环节,对学生开展一体化评价,力求把原先多个相对独立的学段(如小学、初中、高中)通过连续考评方式建立起统一的评价体系,有效解决以往小初高“间断式”的阶段评价带来的分离、分段评价的欠缺,从而促进一体化评价下学生综合素质渐进发展变化的全过程掌握。通过建立、维护“学生成长记录”,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动态跟踪考查学生学业和素质变化,这是开展一体化评价的有效方法。如通过“学生成长记录”积极记录学生在小初高各学段中参与社会实践、学生社团活动、小发明小制作科学探究活动、校园内外文艺活动等具有典型意义的、能体现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事实性材料、获奖证书等,以及收录他们参与志愿者服务、社会公益活动等反映积极社会责任感的素材,并借此考量学生的综合素质或兴趣特长,展现学生自信自强素质的进步,从而为客观有效开展学生个性化跟踪评价活动奠定重要基础。跟踪评价过程中,学生加强了自我评价、自我反省,同时更明确自己的兴趣和潜质,学会规划人生和未来,在主动成长中设计自己的人生目标。

3.巧搭平台,家校合力齐抓共育。通过搭建家校交流平台,构建家校合力育人的模式是有效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一种形式。如教师在每学期的“成绩报告单”、“学生成长记录”、“家长会回执”等教育反馈素材中都适当设置了“老师留言”、“家长寄语”等栏目,目的就是注重通过搭建家校交流平台,加强学校、教师(班主任)与家长之间的沟通,齐心协力、共同抓好孩子的教育。同时,建立家长委员会,并在具体家校交流活动中积极创新家校互动交流、参与评价的形式,适时邀请家长代表、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和社会人士加入其中,扩充参与评价的主体力量,推进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在广泛交流中畅通评价渠道,在多方力量合力支持中客观表达对学生的要求、鼓励和期待,从而有效发挥评价的育人功能。

四、结语

在教育评价实践过程中,新问题、新情况总是层出不穷,如何全面理解和把握综合素质评价的价值取向和育人导向功能,不断探索研究新教育环境下更有效、更多元化的评价方法,真正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落实到位,持续完善教育评价方式,获取教育评价成效,将始终是我们努力坚持探索教育评价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卞斌.也谈学生评语的教育功用[J].学校管理,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