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阳光工程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一)统一思想,凝心聚力,全力打造农广校文化
北京市农广校注重打造自身文化建设,统一思想,凝心聚力。主要有:以农民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体,以农民培训和高等学历教育为两翼的“一主两翼”发展战略;“农民的需要就是我们的追求,社会的需要就是我们的方向”的办学理念;实体带动、项目推动、校校联合、校企合作四种办学模式;“走进‘三农’,走进政府,向体外循环,走农科教结合”的发展路线;“推政府门,做政府人,办政府事”的工作方法;“搭建平台,支持服务,上下联动,共同发展”的体系建设方针;“培训你一天,跟踪服务你一年”的农民培训理念;市、区(县)、乡(镇)、村四级农民教育培训体系一体化办学等。
(二)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全力举办农民中职教育
农广校的主体就是中等学历教育,近几年来,北京市农广校始终坚持开展中等职业教育,在没有项目资金支持的情况下,闯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新路子。
一是项目推动。市农广校采取“农民培训+农民学历教育”模式来开展中等学历教育,既完成了农民培训的任务,又发展了中等学历教育。自2011年市农广校承担阳光工程培训任务以来,就始终将阳光工程培训与中专学历教育结合,与技能鉴定结合,实行“三证合一”。采取集中授课与小组学习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观摩交流相结合,技术培训与跟踪服务相结合的多种教学形式。阳光工程培训、农民田间学校培训、农民中专学历教育培训的相互结合,既满足了农民技术培训的需要,又开启了农民实现终身教育之门,这样的培训扎实、持久。
二是校校联合。市农广校与职业学校、农民田间学校联合,既解决了经费问题,又扎实有效地开展了中等学历教育,稳定发展了办学规模。
三是“1+X”模式。市农广校与企业、政府部门、村联合,由联合方出资,农广校实施来推动学历教育。实践证明,“1+X”联合推动学历教育模式在北京开展得有声有色,非常成功。主要有以下几个:文化驻乡工程实施过程中,与村开展的农民文艺中专班,现在已逐步开展与政府合作,政府每年拨入经费;农艺入户工程实施过程中,与农村社区开展的现代农艺中专班;与园林绿化局合作开展的管护员中专学历班、林果专家人才中专学历班;与监狱管理局合作开展的中专学历班等。这种模式,既解决了经费问题,又推动了中专学历教育。
(三)加强研究,创新思路,提升农广校自身能力
打铁必须自身硬。多年来,北京市农广校注重提升自身管理能力、教育能力、培训能力、研究能力、推广能力、宣传能力、创新能力等能力水平,强化内涵建设,提高育人质量。北京市农广校主持市级课题4项,参研省部级课题2项;完成“北京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研究”等研究报告2篇;发表“都市农业、生态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融合路径选择”等科研论文4篇,其中核心期刊2篇;完成《都市农业、生态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融合研究》等专著2部;组织编写阳光工程等培训系列教材22本,主编制作果树关键栽培技术视频教材11部,其中一部教材获得农业部全国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优秀地方教材,一部教材获得市教委教材评选一等奖。这些成果,对农广校的发展奠定了强有力基础。
二、主要特色与创新
(一)以文化驻乡为载体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新途径
市农广校通过深入郊区教育实践,开展教学试点探索,创新出“文化驻乡”为主要载体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通过驻乡进村,建设农村文化大院,开设农民文艺中专班,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吸引农民自愿接受系统教育,以文化促科技,以科技带文化,实现科技文化融合,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的综合素质。“文化驻乡”是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载体,为推进农村职业教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探索出了一条有效途径。以“文化驻乡”为载体的“科技文化融合,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研究与实践”项目获得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二)“双师合作型”农民教育培训模式
“双师合作型”农民教育培训模式是针对农民“动手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文化基础薄弱”的特点,经过多年的实践而总结出一种新型教育培训模式,改变了以往“填鸭式”教学方法。“双师合作型”即有两位教师上课,职责分别是教学组织和知识导入。目前在北京市农广校体系内全面推广这种教育培训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学员学习的兴趣,学员听课率达到100%,同时还吸引了很多旁听学员参与,受到农民学员的欢迎。如在大兴区瀛海镇的中专班上,注册学员40人,可长期听课的学员达到65人。在2014年乡土专家培训班上,一个学员表示参加农广校的培训是他参加所有培训中收获最大的。市政府考核绩效办对全市培训效果检查中,农广校承担的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所取得的效果在市农委所有培训项目中排名第一。
城市发展环境决定着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进而决定一个城市的实力和地位。随着城市之间在硬环境方面的差异越来越小,决定城市竞争竞争力的主要是软环境。新时期城市经济发展,要再创体制新优势,重点应放在宏观层面,放在构建有利于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上,其主体是政府自身,着力点是转变政府职能。也就是说,要以政府为主导,积极推进政府管理体制和行为方式的创新。高效率地提供社会公共产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这是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政府的重要课题,也是提高政府效率,推进城市经济发展的关键。
一、明确政府职能定位,树立服务观念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政府职能和管理方式虽然已经发生很大转变,但仍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要求。首先表现为政府职能和角色的错位,政府尚未从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中完全摆脱出来,政企不分,政事不分现象仍比较严重。而本应由政府行使的维护公共秩序、市场秩序的监管执法职能,却投人力量不足,存在缺位现象。其次表现为政府行政效率低下,透明度差。在行政管理中过多的行政许可和审批,使市场主体参与经济活动成本过高。名目繁多的不合理收费,使市场主体经营活动难度增大。行政管理缺乏透明度,还滋生着腐败行为。这些问题的存在,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障碍。政府如不能及时转变职能,提高效率,为企业搞好服务,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那么面对入世后新一轮的外资投入,新一轮的全球范围的资源配置,我们将陷人被动,失去机遇。因此,推进体制创新的核心,应是转变政府职能,明确政府职能定位,进行政府管理创新。要解决政府在行政管理上的错位、越位和缺位问题,切实把政府的职能转变到经济调节、社会管理、市场监督、公共服务上来。要破除公务人员中存在的“当官”即“管人”、“管企业”、“指挥”、“命令”等居高临下的计划经济的行政意识,树立起市场经济下平等、服务的公仆意识。要把政府的主要精力放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致力于创造良好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上,通过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吸引外资资源的流人。要加快政府行政体制和工作方式的转变,使世贸规则和市场经济要求的依法行政、行政公开、行政效率等基本原则深入人心,使政府行为明晰化、法制化、透明化,从而建立起高效、廉洁、公正和服务型的政府形象。
二、政府宏观经济管理要实现“三个转变”
在加人WTO和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健全的新形势下,城市经济发展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从计划经济的政府管理转变到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和世贸规则的管理上来,要求政府科学决策和宏观经济调控的能力要进一步提高,并应实现“三个转变”:一是将发展目标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转变到更加注重发展生产力上来。要着眼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切实加强战略性研究工作,进一步明确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和定位,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和措施,保证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要以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信息化为重点,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传统产业的高技术化,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扩大对外开放,增强城市功能,实现城市经济可持续、有竞争力的率先发展。二是将宏观调控从行政计划管理为主转变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上来。让企业成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市场主体,政府则通过健全市场体系,制定执行政策法规,对社会和市场行为的规范和监督,实现宏观调控的目标,提高经济运行的效率和质量。三是在经济管理方式上由直接管理变为间接管理。政府不直接参与经济活动,但要间接管理经济。要强化对市场的监管引导,做好对企业的支持服务,为市场机制运行提供法律保障,建立良好的市场环境和秩序。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扩大就业,强化收人分配调节,从结构上弥补市场功能的缺陷,抑制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
三、加快推进政企、政资分开的改革步伐
首先要通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大力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加快建立国有资产管理营运新体系,通过政府—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国有参股、控股企业三层营运体系,有效隔离政府与企业的直接联系,使政府对国企由直接行政管理转化为间接的产权管理。其次要加速国企的战略重组和布局调整,尽快从竞争性行业和领域退出。第三要探索建立公共财政体制。规范财政资金的使用,财政资金要从一般竞争性领域中退出来。同时必要的财政投资功能和项目要尽可能通过政府采购、招标承包等方式,发挥市场的作用来完成。对国有资产的管理要从实物形态向价值形态转变,实现国有资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优化配置。
四、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改革审批制度是是政府管理创新的重点和职能转变的核心,必须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充分认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必须认识到,政府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绝不能“政府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个人化,个人权力利益化”,把政府权力变成个人谋取私利的手段。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把不该由政府机关审批的事项坚决减下来,把企业的生产经营权和投资决策权真正交给企业。对必要的行政审批,要有法可依,不能随便设置;并且要建立科学、规范、严格的制约机制;要规范操作、简化程序、公开透明,明确责任,避免随意性。要适应加入世贸组织的要求,加快接轨性改革。对涉及多部门的审批事项,要实行“一站式”办公制,税外收费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票据,统一缴交。
五、实现“阳光工程”,使城市资源、国有资产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和增值
1.实施凝聚工程,团结青年,增强医院发展的思想引力
当代青年是一个视野开阔、思想活跃的群体,吸引和凝聚青年是团工作的重要内容。五年来,我院团组织深入实施“凝聚工程”,不断凝聚组织、凝聚思想和凝聚作风,有效地团结和引导青年。
1.1坚持党建带团建,不断凝聚组织
坚持“党建带团建、团建抓创新”,将团建工作纳入党建工作的总体格局,做到同计划、同部署、同推进和同步考核。
创建“五四”红旗团组织。根据院党委的部署,医院团组织全面开展“五四”红旗团组织创建工作,五年来取得显著成效:团委成功创建省“五四”红旗团委,还建成省“五四”红旗团支部2个、市“五四”红旗团组织4个、医管中心级“五四”红旗团组织10个,省、市级“五四”红旗团组织数量位居全市卫生系统首位。江苏省人民医院、江苏省中医院先后组织40余名团干部来我院参观交流团建工作。
创新支部团建工作体系。探索新机制,团委制定并下发了《团支部建设目标任务书》,对团支部工作实施了以平时量化考核、年度汇总分级和党团联合表彰为主要内容的工作机制;创建新载体,团委构建了团工作信息平台和推广了团支部电子台账,建立团属网络“群”组织(QQ群)15个,覆盖300余名团员青年,医院网站团工作信息300余篇,扩大了共青团组织的影响力。
健全团员个人评价机制。依托团员和团干部信息数据库,团委科学设立对团员年度量化考核和民主评议指标,五年来,共组织1200余人次参加团内年度量化考核和民主评议,形成了“学先进、赶先进”的良好气氛,涌现出江苏省优秀团干部1人、无锡市优秀团员(干部)4人、市医管中心优秀团员(干部)30人等先进人物,1人当选为无锡市第十八次团代会代表。
1.2坚持理想与信念,不断凝聚思想
针对新时期团员青年思维方式多样化的特点,院团委弘扬时代主旋律,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努力探索青年思想工作新方法。
主题教育持续化。院团委每年开展团内主题教育活动,2008年开展了“医院发展与青年责任”、2009年开展了“科学发展 与青年作为”、2010-2011年开展了“青春使命,建功人医”、2012年开展了“创先争优健康行”、2013年上半年开展了“走基层、听心愿、办实事”等团内主题教育,团员青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断增强。五年来,累计开展团内学习教育80余次。
内容载体多样化。院团委先后开展了“学理论、明院情、做贡献”网络竞赛、“卫生青年还少什么”大讨论、 “五四”青年大讲坛、“青春使命,建功人医”英语演讲比赛、寻找“我身边的青春榜样”、“我来说个党的故事”、纪念建团90周年等多项活动,载体的多样化进一步凝聚了青年的思想,增强了共青团活动的生命力。
思想分析制度化。院团委围绕医院的中心工作和青年工作生活中的焦点、难点、热点问题,通过每月团工作例会、每季团内思想动态分析、每年离团青年座谈会以及定期巡视、工作督查等方式,分析青年队伍的主要思想倾向,找出问题,制定举措,落实责任,认真解决。
2.实施成才工程,培养青年,增强医院发展的人才潜力
倡导全面发展型青年,争做临床研究型青年,乐当责任奉献型青年,我院团委全面实施“成才工程”,努力造就一批堪当重任的青年人才。
2.1推进文明号创建,造就全面发展型青年
完善工作体系。制定《青年文明号考核细则》,实施动态管理。“双争”领导工作小组,由党委书记担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以及各党总支参与;各文明号由主任、护士长亲自挂帅、党总支、团委、团支部组成督查小组,有力推动了青年文明号的创建工作。
深化创建内涵。举办“薪火相传九十载,青春文明展风采”青年文明号工作展评会,开展爱心捐助困难学生和结对帮扶社区老年居民活动,公开并落实服务承诺92条,重新设计并印制服务卡1万余张,有效地提升我院青年文明号的创建内涵。
突出服务亮点。开展“一号一亮点”活动,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省级文明号急诊科开辟“绿色通道服务”,市级文明号消化内科、儿输液室推出了“希望之光”垫付金、“缩短输液等候时间”等特色服务。另外,结合专科医疗特点,市级文明号神经外科和医学检验科,推出了“渐进式康复操”和为行动不便患者义务上门采血服务举措,为医院医疗业务工作增色不少。
五年来,我院青年文明号新创建成功率和复评通过率均达到了100%,各级青年文明号数量达到12个,位居全市卫生系统首位。
2.2深化志愿者服务,造就公益奉献型青年
打造院外志愿品牌。在院党委的指导下,院团委积极打造院外志愿服务品牌:以南禅寺为基地,创新设立党团员志愿者服务基地;以社区居民为对象,推出“杏林春风”志愿服务工作;以“春运”、“教师节”和“重阳节”等为节点,开展了主题志愿活动。五年来,我院累计开展院外志愿活动300余次,服务群众7万余人次,为建设“幸福无锡”贡献了力量。
培育院内特色服务。2010年起,院团委全面启动“志愿者医院服务”活动:组织本院青年志愿者开展“红色飘带”活动,发动实习医护志愿者开展“绿袖套”行动;引导高校学生志愿者开展“假日义工”项目;招募社区老年志愿者开展“银发义工”服务。三年来,各类院内志愿者共服务病人5万余人次,为广大患者就诊提供了方便。
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在做好各项志愿服务的同时,院团委组织青年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公益活动,为困难群众奉献爱心。“5・12汶川”地震发生后,我院青年志愿者进入病房为来锡治疗的地震伤员提供爱心服务;“4.20”芦山地震后,我院青年和职工纷纷为震区献爱心,捐款达1.9万元、捐物达9箱。五年间,我院组织300余位青年参加无偿献血,累计献血60000多毫升,彰显了人民医院青年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3.实施阳光工程,快乐青年,增强医院的精神动力
院团委大力推进“阳光工程”,让团员青年在完成繁重的医疗工作的基础上,放松身心,快乐生活。
3.1三大沙龙寓教于乐,陶冶青年情操
院团委先后举办了英语、科技和文艺等三大青年沙龙活动50余次,参与青年达1700人次,进一步提升了青年的人文素养。
英语沙龙活动绘声绘色。团委举办青年英语沙龙30余次,邀请无锡市一中、韦博国际英语、天一中学等单位外籍教师和“无锡洋雷锋”唐磊定期前来授课,与青年医务人员“面对面”进行口语交流,增强了团员青年们的临床口语应用能力。
科技沙龙项目可圈可点。以“我为课题加一分”为主题,团委开展青年科技沙龙10余次,邀请赴境外进修的医务人员讲课,为青年讲解科研方法、论文写作、课题申报、医疗前沿等内容,有效提升了青年医务人员的课题参与意识和科学研究能力。
文艺摄影沙龙有滋有味。开展青年文艺(摄影)沙龙活动7次,邀请摄影专家讲解摄影技巧、分析典型作品和组织摄友采风,让大家充分感受摄影艺术带来的乐趣。此外,团委组织了“映像人医”摄影展,展出100多件本院职工的摄影作品,编印“映像人医”摄影画册。
3.2阵地建设精彩纷呈,丰富青年生活
院团委积极开拓青年活动阵地,不断丰富青年文体生活,为他们更好地开展日常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组织青年读书活动。院团委在院图书馆设立青年图书专架,并与工会联合举办“午间职工书屋”,为广大青年提供了精神食粮;定期青年推荐优秀影视剧、“共赏美文”;开展“读红色经典,庆党的华诞”读书竞赛,让青年在读书中接受党的先进理论、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和熏陶。
实施青年绿色行动。五年间,我院团组织累计栽种树苗200余棵,为团员发放青年生态文明卡350张。在连续四年组织青年赴新区开展义务植树活动的前提下,今年5月,院团委成立青年生态环保志愿者队,参与院内植绿护绿,并另辟蹊径打造“共青林”绿色基地。为建设美丽医院贡献一份力量。
开展青年文体运动。利用工余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运动。组织青年前往马山、宜兴、绍兴等地旅游踏青;组织青年开展电影观摩、野外拓展、歌手大赛等文娱活动。医院男子足球队拓宽活动范围,与南通、江阴及本市东绛、锡北等医院足球队开展友谊赛20余场次,扩大了医院的社会影响力。
3.3需求诉求尽力化解,解决青年难题
倾听青年诉求、帮助青年解忧。医院团组织以青年需求为导向,千方百计帮助青年排忧解难。
教育部部长周济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推进我国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一文中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不言而喻,学校德育面对的是沉甸甸的生命和灵魂,理应成为学生生命发展、生活质量和精神心灵成长的有效途径,让学生在获取知识和智慧的同时,愉悦地体验“内心的旅行”。
一、学校德育缺乏生命力成因探源
现代学校德育应该关注学生生命发展价值,激发学生生命力的涌动,促进学生有灵性、有人性、有个性地发展。然而,当我们静下来冷静审视学校德育的现状,却发现当前学校德育陷入尴尬的境地,探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
1.主体异化——教师越位包办
德育的真正主体是学生。但是现实德育中,学生往往被视为受动体,而非生命体和道德的构建主体,教师有意或无意的“越俎代包”,使自己异化为德育的主体。如德育工作目标由教师一厢情愿制定,蜕变成完人式标准要求;德育活动的形式、过程是教师事先演练多次的“现场”表演,德育成了过场作秀,难以收到理想效果,于是,学生由德育主人边缘化为局外人,德育由生命成长的必需演变为令人生厌的强加要求。
2.内容异化——教学脱离实际
德育的目的原本是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而生活又是学生终身发展的现实基础。因此,德育与生活结合的紧密程度就决定了学生发展的结果。但是,以往的德育存在脱离人的发展、脱离现实生活等弊端,向人宣讲的只是抽象概念、空洞道理,要人做到的往往是不可企及的高要求,规定人去遵守的也是一大堆有悖身心发展的规训,以致德育内容孤立封闭,脱离学生社会生活和学习生活,无法达成预定目标。
3.过程异化——说教代替体验
常常听教师这样抱怨:“我苦口婆心地讲了,你怎么就不听进去?”做教师的委屈溢于言表。殊不知,完整德育过程本该是受教育者认知活动、体验活动与践行活动的有机结合,只是在实际操作中,学校德育重说教,请体验;重灌输,轻交流;重认知,轻实践,才使得德育不能有效地内化为学生的自身修养和道德素质,缺少应有的活力和效果。工具理性主义使德育成了一壶烧不开的“温水”,始终徘徊在效益的低谷,寻找如何创造性破解这一难题的“良药妙方”成了德育研究的新课题。
二、以教育生态理念引领学校德育创新
教育的宗旨是促进人的发展,而人的发展离不开信念的支撑。因此,以新理念为引领,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及其生命发展需要出发,创新德育的理念,创新德育内容,创新德育载体,创新德育评价机制,激发学生的内在驱动力,使其主动构建自己的德育大厦,让道德生活充满活力,应该成为德育创新的突破口之一。
1.理念创新——建构基于教育生态理念的学校德育观
道德教育的目的不在于单纯是对德育规范的记忆和德育知识的获得。引导人们去选择和建构有道德、有意义的生活和生活方式,提升人生的信念和生命的境界,是更高价值德育追求。生态德育,作为一种新的德育理念,就是要通过营造和谐沟通、宽容理解、积极向上、其乐融融的学习生活氛围和环境,使师生获得富足精神生活和厚重的文化底蕴。从生态视角审视学校德育,就会发现学校德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在于提升人的生命质量,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德育的终极目标是为学生终身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幸福,使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更加美好,更有意义,更有价值,更加幸福。基于上述认知,形成新型的生态学校德育观,有益于德育思想的深刻变革。
2.内容创新——与时俱进,丰富德育内涵
德育内容是德育的核心,应与时俱进,不断充实。学校德育只有符合时代要求,针对学生需要,不断拓展学校德育内容,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收到良好的实际效果。为从“体现时代精神、贴近学生实际、符合学生需要”的基本要求出发,努力构建科学的德育内容体系,使德育内容既具有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又体现时代特色,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3.载体创新——让德育微笑浸润人心
为了更好地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德育形式需要不断创新。我们只有创新丰富多彩、内涵深刻的德育活动载体,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真切体验、实践磨练中,感悟德育的要求,接受思想的启迪,最终将外在的德育要求内化为健康的情感品质,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实现德育对学生的人生成长与发展的巨大引导和提升作用。 转贴于
4.评价创新——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
德育评价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检查、督导、评估德育质量的重要机制。斯塔弗尔比姆说过,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因此,我们要有效地改革创新学校的德育评价体系,建立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德育评价制度,以发挥评价的教育、导向功能,有利于学生主体的终身发展,具体要做以下几项工作。
(1)是评价要强调过程化和多元化。在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中,学生的考试成绩不再是优秀与否的唯一依据,更应注重学生成长中的收获、综合素质的提高及发展潜力,把学生综合素质中的品质与素养、实践与探究、科技与创新、审美与表现、运动与健康等五方面要求结合起来,对学生做出贴切的综合评价。比如,在我们实施的“学生成长档案”举措中,“成长足迹”栏帮助学生明确学期目标、学年目标、学段目标,并记录各阶段目标的达成情况;而“收获园”栏则记录下学生每一个阶段的进步,除了获奖证书,更多地是反映了学生成长的作品样本。
(2)是评价主体要多元化。构筑包括学生自己、家长、教师、同伴(同学)在内的多元、互动评价结构,使评价更能发挥激励、促进的作用。如开展“我眼中的自己”评价活动,让学生分析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得出自我的总体评价,能体现学生对自己的德育行为拥有的自主发言权;而“心灵留声”活动则由“老师眼中的我”“父母眼中的我”“同伴眼中的我”三部分构成,由教师、家长、同伴分别做出评价。通过多角度的综合评价,能使每个学生更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
总之,德育是一项博大精深而富有艺术的阳光工程,需要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用心和智慧去经营,以新理念引领学校德育创新,凸显学生在学校德育中的主人翁地位,从而使学生更好地体悟人生的真正意义,张扬生命之力,焕发生命之美,快乐地生活、学习,享受成长的喜悦。
大学毕业后,时德吉被分配到农广校工作。在农广校的工作时间里,他一边刻苦钻研理论,一边在教学与培训中不断总结和探索,这为他在以后的培训中能够得心应手打下了坚实基础。慢慢地,他懂得了绿色证书培训、阳光工程培训、农民创业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一系列农民培训项目工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培训中,他看到了朴实厚道的农民那种渴望摆脱贫困现实的期盼眼神,感受到向往农业科技知识的愿望,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告诉他决不能辜负父老乡亲的强烈愿望。在农广战线上他饱尝了下乡培训的艰辛,体验到了为农民授课的自豪感和成就感。为了彻底弄懂一个生产实践问题而与人争论得面红耳赤,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他主动向书本学、向专家教授学,有时还向经验丰富的“土专家”、农民科技大户、致富能手讨教。他把培训后变化较大的农民总结成典型材料,以此来激发学员们的创业热情。
一分耕耘 一分收获
在时德吉的指导下,水稻班的学员马利,成了远近文明的“庄稼医生”、中级农作物植保员,经常被聘请到四平、白城、山东等各周边城市巡回授课。盛丰家庭农场的农场主高俊伟,蔬菜种植大户李洪文先后都成了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时德吉经常与同事一道把在培训后呈现出的典型事例和成功经验制作成科技光盘,在下乡培训时免费为学员发放。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总结,时德吉在2007年与同事制作的《五味子栽培技术》专题片在中央电视台七套《农广天地》中播放,光盘也得到了批量发行。他与通化农科院的有关专家一同撰写的《寒冷稻作区二化螟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的科技论文被通化市评为科技进步一等奖。他自己也多次被评为先进教学管理、农民科技培训先进工作者。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日新月异的发展,公证机构坚持原则、严格程序、提供全方位法律服务的特点日益显著,在招投标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公证机构如何防范风险,顺利实现监督职能,确保招标投标活动开标过程的公正公平,推动招投标阳光工程,值得我们思考和探讨。
一、公证介入招标投标活动的重要性、合法性
招标投标公证是指国家公证机关根据招标单位的申请,依照国家有关招标投标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招标文件的要求,对招标投标双方的主体资格和有关文件和材料进行审查,对整个招标投标活动进行现场法律监督,证明其真实性、合法性的一种非诉讼活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第11条(五)项规定,公证机构可以办理招标投标事项。招标投标是一项众多单位参加,程序复杂严谨,充满激烈竞争的重大经济活动,这项活动一旦开始,各方就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为了防止招标过程中各种违法现象和不正之风的出现,招投标双方都迫切需要寻求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公证机构此时参与进来对保证招投标活动能够按照公平、公开、诚实信用、择优中标的原则进行,是当事人都普遍采取的一种简便、有效的自我保护的法律手段。因此,我们对项目招标程序的合法性把控,对整个招投标过程的系统梳理,对各环节风险点的识别至关重要。
二、公证在招投标活动中的审查、监督、防控风险的作用
招标公证程序主要分为受理、审查、现场监督和出具公证书四个阶段。在实践中,这四个阶段在招标投标公证中并非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衔接、贯穿始终的全过程。整个招投标都要把握“公开”的原则,要求招标信息公开、程序公开、开标结果公开。公开的基础上要强调“程序”二字,因为结果的合法,是建立在各个招投标环节、细节程序合法的基础上。
(一)缜密审查、严格把关、强化受理阶段风险防范
审查环节非常重要。《公证程序规则》第51条规定:“公证处办理招标投标、开奖、拍卖等公证事项,承办公证员应亲临现场,对其真实性、合法性予以审查核实”。经对申请人所提交的材料的审查,对符合规定办证条件的,公证处应委派两名以上公证人员(其中应至少有一名为公证员)参加整个招标投标活动,进行现场监督。现场监督是指公证人员亲临现场,对招标投标活动的招标、投标、开标、评标定标每个环节进行监督,并予以证明的活动。在现场监督阶段,公证人员的主要任务是,监督招标投标各个环节的活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招标文件要求的时间、地点、程序、原则和方法进行;对其中违反规定的行为予以纠正;查验有关人员的身份,审查投标方的投标资格;对招标投标过程中的主要环节和重要事项给予现场证明。根据招标投标活动各个阶段的特点和内容,公证员的现场监督活动也要有所侧重。笔者认为除严格审查《招标投标公证程序细则》第九条规定的需着重审查的事项,还要重点把握住两项审查:一是对申请人资格的审查。现在申请人大部分由原来的业主申请变成招标公司申请,所以在要求招标公司提供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招标资质证书等基础材料时,最重要的是要招标公司的中标材料,因为现在的招标公司项目招标由原来的指定变成现在的中标,招标公司也需要经过投标、开标、中标后才能取得项目的招标资格。二是对招标项目的程序性审查。主要审查:公开招标的,在招投标网上的开标时间的确定是否在招标文件开始发出之日起至投标文件截止之日止(即开标时间),最短不少于二十天,如果对招标文件有澄清或修改的,也必须是在招标文件要求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至少十五天前。如果符合上述条件的,予以受理。
(二)审时度势,把握细节,确保招投标的公平诚信
投标人资格的审查一般是由招标在出售标书时就已经审核,笔者认为公证员审查的重点是投标人交纳保证金的时间不符合招标人的要求、机构拒绝接收标书时,双方对保证金的递交时间的确认,应根据双方提供的银行汇款单来确认。其次是对可以接收的标书是否密封完好的审查。这项工作一般是由公证员进行,大部分开标会议议程中有一项就是“由公证员宣布标书密封情况”的安排,此时需要提前了解招标文件上关于招标文件上规定的标书的密封条件,如在标书什么位置上加盖“密封”章才算密封完好。这里需要注意如果投标单位用单位公章密封文件的,是应该废标的,因为投标时递交的文件不能体现具体某一个投标人的任何信息。因为招标文件规定了标书的截止时间,但并不规定递交标书的起始时间,如果投标人在开标前几天递交标书,接收标书后信息外泄,容易出现被修改投标报价风险,这也是招投标中“公平”体现。第三是对投标截止时间的监督。要求公证员严格把握接收标书的截止时间。为了避免招标人与投标人的时间出现误差,实践中通常的做法是要求招标机构拨打北京时间的报时电话“12117”,打开免提,提示大家截止接收标书的时间。对投标时间的把握是控制投标、串标的一个最大的风险点,每延误一秒就有可能存在因为投标底价泄露致使施工单位修改报价延误递交标书,或者投标单位互相串通投标价控制整个平均报价,影响中标结果的情况,如果接收了这些迟到的标书对其他投标单位不公平,违背了的公平原则。投标时间截止后公证员要核对标书的接收情况,报名多少家,递交了多少家,要做到门清,如审查投标单位是否达到三家、各标段有多少家、投标单位对这个标段中标价等等,所有投标单位和业主在开标时基本根据这些信息就能算出自己中标的机率有多大。
(三)规范程序,明确职责,做好开标现场监督
开标是整个招投标公证的核心环节,这个环节对招标人来说关系着是否能选择优质的施工队伍,投标人是否以合理的价格中标。开标开始后要格外关注唱标,一一核对标书报价,做好记录,对于大小写不一致的,严格按照招标文件规定执行。需要特别注意的就是开标时,投标文件中开标一览表(也就是报价表)的内容与投标文件中的明细表内容不一致时,应以开标一览表(也就是报价表)为准。开标一览表的内容是经过唱标人向所有投标人公示过的,这是“公开”原则的体现,在招投标这种大型的活动中,公开的信息优先于不公开的信息,是作为招投标原则予以确认的。
另外开标过程中,笔者认为公证员要检查公证的授权书公证书,虽然招标文件中一般不规定公证员必须检查,但是现实中经常发现在开标过程中授权书公证书存在假证现象。诸如盖名章公证处公证员与所盖公章公证处不符;公章应该盖在日期上,假公证书却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XXX公证处”上等等。但对于假的公证书能不能成为业主废标的理由,是要看招标文件上规定的,公证员发现假公证书,可按照司法部办公厅和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办公厅2000年12月15日的一个联合通知《关于认真做好依法必须进行招标项目招标投标公证有关问题的通知》中的第五条规定来进行,该条规定的具体内容是“公证机构对公证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要认真做好记录,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记录好反映给业主。在开标结束时,对符合规定的程序、方法、原则的开标活动,公证人员应当场宣读开标公证词。开标结束后,在开标记录上签字,并将投标人签字确认过的开标记录表复印一份存档。
目前在整个招投标过程中,一般需要公证处公证的有两项,一是投标人的法定代表人对具体负责投标工作人员的授权书的公证,另一个就是开标现场的公证。授权书公证看似简单,但内涵名目颇多。如为广东某单位投标办理授权书公证,该项目涉及金额近百亿,却因公证书上钢印不清评标时被专家废标,但这个投标单位的报价在开标及评标过程中的综合评价为第一名,投标单位通过广东省交通厅、广东省纪检委来查询这个公证书的真伪。我们当时找到卷宗及交费发票的底联证明确系我处出具,因投标单位在办过公证后为了给公证书套页码,多次过打印机,结果把钢印熨平了,只有仔细地看才能看到钢印外圈轮廓。查明原因后中标单位把原来因投标实际发生的费用补贴给投标单位后双方协商解决了问题。从这个案例得出,即便一个简单的公证我们也要严格按程序办理,要做好公证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确保公证质量。
三、适时记录,合理归档、秉公执法
中图分类号:TU7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我国目前工程建设项目的审计现状
1) 审计部门现有人员的素质很难满足工程建设项目的审计要求。建设项目的长期性、复杂性决定了审计的综合性。审计内容涉及到合同及项目管理方面的知识。同时,不仅要对工程造价进行审计,还要审查建设资金的来源运用,对财务核算等基础工作的真实性、合规性作出评价,更要对工程建设全过程进行审计。所以,审计内容的专业性、综合性都比较强。但由于我国目前配套的各项管理法规、政策尚不是很健全,各种监督制约措施力量较分散,未形成监督合力,审计部门人员很难适应工程建设项目的综合性审计要求。实践中,审计人员又侧重于财务审计,对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及专业方面缺乏相关知识和经验,忽略了工程建设管理流程中存在的问题。不全面的知识结构很容易做出不全面、不恰当的审计结论。
2) 项目建设全过程的舞弊行为更加隐蔽。一个工程建设项目从立项开始到选址、用地、招投标、施工、竣工交付使用的全过程中涉及到很多利益主体。任何环节、任何一方都可能为了获取不正当利益而营私舞弊。如建设单位相关人员的回扣及一些招待费等通过施工单位账务支出,还有的工程长期不结算,以工程支出之名列支不合规支出,工程效益很难保证等。这些舞弊行为进行得更加隐弊,只从资料上看很难发现漏洞,看似整理完整齐全、合法的工程资料背后隐藏了很多舞弊行为。这些都加大了工程建设项目的审计难度。因此,如何发现这些行为保证审计成果的质量成为审计过程中的难点和重点。
2 工程造价审计的意义
1) 工程造价审计可以对工程项目建设的全过程进行客观评价,使建设单位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建设水平。2) 工程造价审计可以审查工程造价是否真实、合法,建设资金的使用及招标过程是否合规。3) 在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对工程造价的审计与监督。开展工程造价审计,也是实现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必然趋势。
3 工程造价审计风险分析
造成工程造价审计风险的原因有很多种,有根本原因,也有直接原因。如果制度不完善是导致风险的根本原因,那么造价审计人员的素质和审计过程的操作问题就是直接原因。
1) 主要来自于审计部门自身在审计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不合理、不科学因素,比如: 审计人员素质、能力问题,职业道德、审计活动的组织管理等。首先,从人员素质来看,审计人员不专业。审计机关常常是一人充当多面手,边干边学,遇到问题、难题时,不能作出合理、正确的结论。其次,有个别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较差,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视而不见,或是与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串通一气。另外,就审计活动的组织管理来看,也存在组织不力的情况。如造价审计单位在审计过程中,往往会因为审计单位工程技术力量薄弱,会从社会上聘请一些专业人员来协助完成工作。只考虑专业水平,未考虑其职业道德,及要回避的关系等。虽然缓解了审计力量不足的矛盾,却给工程造价审计带来了风险。2) 工程造价审计不可避免的失误。目前,由于我国工程造价审计比较滞后,也难免会产生风险。从近年来的实际情况来看,审计单位大都是在工程基本完工或竣工验收后才接到审计任务,而工程造价审计与一般财务审计不同,实践性更强。一些审计证据必须从施工现场才能获得,一旦工程竣工,有些项目已经被隐蔽,其真实面目无法看清,只能从资料上体现,而资料的真实性审计人员又无从考察。所以,风险也就不可避免。
4 工程造价审计风险规避
1) 培养高素质审计人才是关键。工程造价审计过程中的人的问题是导致审计风险的直接原因,要减少审计过程中的问题,主要还是要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包括职业道德素质、业务能力素质。业务素质的提高,要建立审计人员继续教育机制,树立“坚持学习、不断更新”的思想,根据工程造价审计工作的要求,有计划、系统的不断组织业务培训,不断更新专业知识,以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工程造价审计与监督队伍需要补充的人员,除配备必要的财会审计专业人员外,更要注重选配一些懂各种工程专业技术的人员,充实工程造价审计队伍。职业素质的提高,一方面可以加强审计人员的理论学习培训,树立典型,另一方面还可以加大惩罚职业道德败坏,鼓励先进,通过这些手段来提高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
2) 提倡造价审计单位提前介入。正是由于近几年工程造价审计滞后的工作特点,导致工程造价审计工作产生不可避免的失误。如果对工程造价建设全过程进行参与,则会对工程项目有更深入的了解,对一些事后无法看清的关键隐蔽部位,也会及时获取第一手信息。如工程发生变更时,可以及时通知造价审计人员到场确认; 有隐蔽项目时,在隐蔽前也可以通知审计人员到场……这样做一方面避免了审计人员不了解现场情况,依据资料进行审计产生的失误,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审计人员熟悉资料的时间,缩短审计时间。同时采用的材料价格也更接近市场价,从而使审计成果更真实、可靠。现在有的开发商也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在开工前就委托审计单位介入,每个月搞一回结算,完工后不再重新进行结算,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3) 改进工作方法。改进工程造价审计方式、方法,提高审计效率,用更科学、更有效的工作方式来开展工作。根据工程建设项目的特点和近年来审计工作中显现出来的问题及积累的经验教训,工程建设项目造价审计在审计方法上,应当避免以前的事后控制方式,突出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的审计模式,做到及早发现并解决问题,真正发挥审计监督与服务相结合的职能。更要善于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加强行业之间工作交流,研究工作中的难题,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审计水平。
5积极采用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
1) 准确把握好角色定位,处理好监督与服务的关系。全过程跟踪审计的职能是“监督与服务”,在建设项目跟踪审计运行机制下, 审计人员需要频繁介入审计现场开展审计工作, 才能提出审计意见供被审单位进行纠偏和改进,这很容易导致审计人员偏离监督、咨询、建议的工作目标,有意或无意介入到建设项目管理的职能范围中来。准确把握好角色定位,处理好监督与服务的关系, 首先明确审计人员不从事建设管理、施工、监理方面的具体工作,而是履行对上述职能的监督工作,以促进建设管理、施工、监理工作规范、有效运行为己任。 其次就具体的工作要求而言,就是要做到“到位不越位,参与不干预,介入不陷入,建议不包办”,现实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开展应遵循的程序是: 费用审核应直接向乙方即施工方了解情况,并深入施工现场,而面对施工程序上的问题, 审计人员不得直接面向乙方, 要由工程主管部门将所有资料准备齐全后报审计部门,审计部门给出审定意见后,提交工程主管部门,由工程主管部门协商落实解决。 如果审计方直接对乙方或施工方提出建议,必将产生越俎代庖的效应,导致职能越位,无意间履行了管理者职能,无意间承担和涉及到了现场管理的责任。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往往先要求审计人员表态后才予以现场签署,这就导致了审计工作的错位和越位,致使审计工作在客观上不自觉地履行了监理的工作职责。
这些问题是导致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权力制衡机制丧失的直接反映。 准确把握好全过程跟踪审计人员的角色定位。 第一,重点在于关注对建设工程技术指标、经济指标的合理控制以及程序规范、 职责条例的遵守鉴定工作上来,不涉足和干涉建设管理、施工、监理的具体工作,更不代行管理职能。 第二,同时注重提高审计人员自身素质即职业道德和廉政建设, 有效防止审计人员, 确保审计人员与建设施工单位间的独立性,如果出现了涉及到审计人员的利益交易,审计工作必将形同虚设。 因此, 在确保审计独立性的前提下, 审计文化建设和精神层面的价值体现挖掘是极其重要的, 只有确保审计人员自身的独立性和精神制高点, 才能在根本上确立保障建设项目各个工作环节阳光操作的前提, 发挥审计防患于未然的先导作用。 第三,提高工程质量及工程造价管理的科学性,有效控制投资规模、降低成本,当好政府投入资金的经济卫士、项目建设单位的谋士。 第四,提高审核效率和质量,确保建设方、 施工方为主体的建设工程相关各方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体现, 从而在整体上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第五,取代被动式、查弊纠错的传统观念,将咨询服务业务的开展和意识贯穿于建设项目的始终。
2) 加强跟踪审计的自身管理,统一协调相关部门的工作配合,优化审计环境。 就内部审计环境而言,审计工作组成人员应当同心同德。 价值观和职业道德的共同遵守和认同, 是确立和组成审计工作组成人员的先决条件,这也是创造和形成和谐工作环境的保障。同时,切实发挥、调动群众主动参与的积极性,群策群力推动阳光工程,除涉及国家安全的内容以外,督促建设单位开展预算公开、进度公开、业务内容公开、程序公开,优化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自身管理,防微杜渐,有效发挥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免疫系统”预防功能。就外部环境而言,一是积极取得上级部门的有力支持,二是在上级部门的组织下, 积极开展有关部门包括监理部门、建设部门、施工单位的工作协调,在认识上、目标上取得一致意见,从而得到监理部门、建设部门和施工单位的认同理解和工作配合。
工程造价审计工作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相信在所有审计从业人员的共同努力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的工程造价审计事业前途一定会一片光明。
参考文献:
[1]彭丽平 探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年9期
中图分类号:F832.39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8-0111-02
小额贷款公司于2005年开始,先后在山西、四川、贵州、陕西、内蒙古五省区开展了商业化小额信贷组织的试点。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又于2008年5月4日联合了《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以规章的形式允许设立小额贷款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的创立既可以促进金融市场竞争,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又可以提高资金配置效率,解决当前资金供求矛盾。黑龙江省政府根据《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正式启动了小额贷款公司的试点工作。小额贷款公司是新型的专门为三农和微小企业提供短期贷款服务的法人组织,只以其注册资本和不超过注册资本50%的银行融资发放小额贷款,不吸收公众存款。
“只贷不存”小额机构的产生,符合中央政府农村金融机构多元化发展的要求,同时,也带来了中国农村金融业在多方面的创新。何广文在其《“只贷不存”机构运作机制的特征与创新》一文中指出了小额贷款公司的四个创新:一是小额贷款公司的产生对农村金融市场与农村金融组织制度的创新;二是对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创新,“只贷不存”小额贷款机构试点,实际是民间金融的阳光工程;三是对传统非政府(NGO)小额信贷的创新;四是对正规金融制度的创新。的确,小额贷款公司的产生无疑在备受压抑的金融需求中催生出了一个活跃的民间资本借贷市场。从《指导意见》出台至今,各地申请成立小额贷款公司的热情有增无减,甚至掀起了一场小额贷款公司牌照争夺战。同时,小额贷款公司为中小企业、农户等提供了巨额贷款,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中小企业、农户、个体工商户的信贷需求。以温州市永嘉县瑞丰小额贷款公司为例,在开业当天就签下了2 900万元的贷款信用额度。
但是,小额贷款公司自身运营的效率如何呢,能否真正促进金融市场的竞争,提高资金配置效率问题已成为当前关注的焦点。本文尝试运用较为成熟的前沿效率分析方法对小额贷款公司的运行效率进行定量分析。
一、效率评价方法
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ataEnvelopmentAnalysis,简称DEA)方法,对样本地区的小额贷款公司在考察期间的效率进行比较。
DAE是将数学规划模型与经济有机地结合起来,并通过数学规划模型比较决策单元(DMU)之间的相对效率,对决策单元做出评价(王振江等,1992;莫剑芳等2001)。这里我们把通过一系列决策,投入一定数量生产要素并产出一定数量产品的生产部门称为决策单元。DAE模型是建立在数学规划理论基础上的,如线性规划及其对偶和锥对偶理论,半无限规划及其对偶和锥对偶理论(魏权龄等1989)。同时,DAE方法又可以看作是处理多输入输出问题的多目标决策方法。
为方便选择评价对象,ColnagB与RollY在1989年指出,同一系统中不同的DMU应具备以下三个特征:(1)具有相同的任务和目标;(2)具有相同的市场环境;(3)具有相同的输入和输出。只有同时具有以上三个特征的决策单元才有可比性。
DEA方法是通过对输入、输出数据的综合分析,并通过使用数学规划模型比较决策单元之间的相对效率,对决策单元做出评价。在某一视角下,各决策单元有相同的输入和输出,并对输入输出数据的综合分析,DAE方法可以得出每个决策单元综合效率的数量指标,并据此将各决策单元定级排队(罗道平等,1996),确定有效的(即相对效率最高的)决策单元,并指出其他决策单元非有效的原因和程度,给主管部门提供管理信息。
下面为本论文要应用的DEA方法中的模型:
假设有r个决策单元,每个决策单元都有n种类型的“输入”指标,有m种输出指标,用(Xj,Yj)表示第j个决策单元的DMUj,v表示输入指标权重,u表示输出指标权重,每个决策单元都有相应的效率评价指标指数:
■j=1,2,…,r
我们总可以适当地选择权系数v和u,使其满足ηj1,j=1,2,…,r。评价第j0个决策单元的相对有效性,是以权系数为变量,以全部决策单元的效率指数为约束, 1(j=1,2,…,r),以第j0个决策单元的效率指数为目标。其C2R模型为:
■
其中:Xij―为第j个决策单元对第i种类型的输入量;ykj为第j个决策单元对第k种类型的输出量。这个规划模型是分式规划可以将P转化为一个等价的线性规划问题,即
■
这个模型的对偶线性规划为:
■
■和■分别为约束方程的松弛变量。
二、样本与指标选取
(一)样本选择
本文以黑龙江省10个地区为样本,共计36家小额贷款公司。由于黑龙江省的小额贷款公司于2009年初才开始批准营业,2009年1月至10月为考察期,所以根据2009年的数据计算其效率值,并对小额贷款公司的效率值进行横向比较。这10个样本地区为齐齐哈尔、牡丹江、哈尔滨、鹤岗、黑河、鸡西、佳木斯、绥化、大庆、伊春,数据来源于黑龙江省金融办,由于伊春的小额贷款公司未正式营业,所以伊春的数据为零。
(二)指标选择
本文对黑龙江省9个地区,36家已经正常营业的小额贷款公司进行了评价。小额贷款公司的特点是只贷不存,并且业务单一,主要是放贷款业务,所以其营业收入主要来自于利息收入。经过实证分析研究,结合小额贷款公司的特点,最后确定了5项评价指标,其中输入指标3项,输出指标2项。选择小额贷款公司的总资产、职工人数、地区人均GDP,作为输入指标,累计贷款总额、营业收入作为输出指标。
三、实证结果
本论文对黑龙江省9个地区的2009年统计数据进行整理和计算,原数据略。以齐齐哈尔地区为例,建立C2R模型。数据代入公式中,得到
经过对每个地区数据的整理和输入,利用计算机软件对所有决策单元的数据计算,得到结果如表2。
由表中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除哈尔滨、鹤岗地区外,其余地区的小额贷款公司总体都是非DEA有效的,DEA有效的地区只占所研究地区的22.22%。这说明,黑龙江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还处于不成熟阶段,资源的配置也没有达到最佳,市场良性竞争的环境还没有完全建立,因此小额贷款公司目前还不宜盲目扩大经营规模,应实行结合当地的经济状况,控制经营规模,控制风险,加强内部管理的经营策略。
参考文献:
[1] 王振江,龚国光,王晓波.企业技术进步分析[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2] 魏权龄,岳明.DEA概论与C2R模型――数据包络分析(一)[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89,(1):58-6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大批的专业化、职业化、多元化的高素质农村人才。农村人才是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职业教育与农村发展、劳动力转移、现代农业建设等密切相关,是培养农村人才的重要途径,对整体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起关键作用,为有效实施“新农村”战略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目前,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已经进入新的阶段,农村职业教育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如何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进一步提高农村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职业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农村人才现状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深入,我国农村人才开发步伐加快,农民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但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相比,我国农村人才总量不足,其中有些行业、学科的专门人才缺乏程度更为突出,农村人才结构不合理,并且农村人才质量比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据相关统计,我国有579.1万农村人才,仅占全国农业人口总数的0.6%。农村各类人才总量占农村人口总量的比例小。实用人才数量严重不足,且多数是通过自学成才,接受正规的培训少,没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工作中凭经验多,靠科学知识少,限制了他们在实际生产中的作用。这些都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荷兰农民90%以上受过中等农业职业教育,德国农民70%以上受过中等农业职业教育。
另外,要发展现代农业,需要大量的具有积极进取和开拓创新精神的现代农民,他们善于捕捉市场信息,果断作出决策,调整产品结构,开拓新的市场。特别是现代农业的发展,如产业化农业、都市农业等都需要创新型农村人才的探索、创新和发展。而我国农村创新型人力资源占总数不足1%,这反映了我国农村高层次人才的匮乏程度。
我国农村人才结构不合理问题较突出,因此,构建合理的农村人才结构是保障农村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新农村建设需要各类农村人才,包括实用人才、专业人才等,实用人才如种植、养殖、加工能手,经营创业型、转移输出型、技能推广型、传统工艺型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头人等。专业人才涉及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环境保护、农业、规划、法律等领域。我国农村实用人才大多数集中在农业生产领域,笔者对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依安县进行了农村人才现状调查发现,种植、养殖人才所占比重较大,技能型、经营型人才比重较小。从事加工方面人才有所增加,但所占比重相对较小。农村专业人才集中在教育、卫生、农业、科技领域,缺乏环境保护、规划、法律方面的人才。我国农村人才结构的不科学与分布不均衡严重影响了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因此加快高素质农村人才开发与培养是现在职业教育面临的迫切问题。
二、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的意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要“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加强涉农专业建设,改革招生和教学模式,加大培养适应农业和农村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力度”,这些重要论述都显示了党和国家对农业与农民教育的重视,也为我国农业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
1 为农村输送大量农村人才。随着我国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迫切需要各类农村人才,职业教育对于培养各类农村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农业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要求农民接受职业教育培训,获得执业资格。这与我国农村人才总量不足,质量偏低形成对比。面对农村人才的缺乏,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教育就需要向农村发展,尤其是职业教育的重点向农村延伸,为农村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层次实用型人才,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保驾护航。0笔者调查发现,农民急需相关领域的专门人才的科学指导,同时农民接受职业教育的愿望较为强烈。因此,职业教育要面向并服务农村这个大市场,为农村培养大量的各领域的人才,这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也是职业教育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2 提高农村人力资本质量。我国农村人力资本质量较发达国家有一定距离,缺乏对农民实施系统的教育与培训是其主要原因。日本把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看做振兴农村和农业、扭转农业地位下降的根本措施;丹麦建立了面向千家万户的农业咨询服务体系,取得明显效果。因此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这适合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
3 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供培训。职业教育面向农村服务可以为上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供优质培训,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是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关键。近年来,农业部依托“阳光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等项目,不断完善培训内容、创新培训形式,旨在提高农民就业技能和科学种养水平。截止到2009年底,中央财政对于包括“阳光工程”在内的农民累计安排专项补助资金51.5亿元,培训农村劳动力2247万人,已形成专业农民、产业工人、创业农民和科学素质提升相互补充、四位一体的培训格局。
三、基于农村人才开发的职业教育发展对策
1 强化面向农村的服务意识。农村职业教育必须坚持面向“三农”的办学宗旨,而要将面向“三农”落到实处,化作农村职业教育自觉的行为,就必须不断强化面向农村的服务意识。职业教育必须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多种类、高层次农村人才,也要为农村人才的开发提供高质量的培训,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随着国家支持力度的加大,中职教育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层次灵活多样,服务经济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能力明显加强,为新农村建设和提高工业化及城镇化水平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但目前中等职业教育在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影响了农村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因此,中等职业教育应继续深化改革,要创新培养、培训模式,注重实效。培养大批既掌握基础理论、又具有较强实践技能的农业中专实用人才和职业农民,使他们成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坚实力量。高等职业教育应更加自主自觉地参与新农村建设。发挥自身优势,搞好科技下乡与支教工作。要做到有计划、有制度,形成激励与制约机制。高等职业教育应根据农村的特色和优势,将办学的重心下移到广大农村,启动“大学生村官”等培训工程,与农村生产一线部门联合办学,为农村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农村人才。同时围绕农村各项事业,因地制宜,为农民提供各种培训,为新农村建设培养懂技术、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2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现阶段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尚存在诸多问题。面对大量高素质农村人才开发的需求,职业教育应转变传统落后的人才观念,注重提高学生各项素质,培养出具有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应用技能型农村人才。首先,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以培养学生的技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为主要目标。对此,职业教育应该走出应试教育和盲目就业的误区,一方面为了应对考试,忽视基本农村实用技能的教学;一方面忽视基本的专业教学,缩短学制,盲目就业,使得职校培养目标无法实现。对此,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应既进行农业技能培训,又进行综合素质培养,切忌把职业教育办成普通教育。其次,根据农村人才需求灵活设置专业。职业教育面向农村,为新农村服务,如何设置适合农村人才需求的专业是关键所在。职业教育应充分认识到专业设置与市场关系的重要性,在专业设置上应主动分析当地的农村人才需求的种类、数量、结构特征等,灵活设置专业。
我校红十字会于1990年成立。自成立以来,多次承办了市级“红十字青少年夏令营”。在夏令营中,我们组织营员学习《厦门市红十字青少年工作模范校标准》、《红十字会法》和相关的红十字会知识,提升了师生道德修养水平,在这些活动开展过程中,营员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增强了光荣感和义务感,推动了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
平时还经常组织开展丰富多彩、融知识、趣味性为一体的红十字会员小组主题活动。经常性的红十字活动,如同春雨一般,滋润着全校师生的心田。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社会,成了师生的共识和自觉行动。十几年来,全体师生会员积极参与扶贫、助残等募捐活动,如“万人献爱心”、“慈善一日捐”、“阳光工程”。“5.12”四川地震,在震后的第二天,校红十字会与少先大队就在全校发起捐款倡议,全校师生及离退休教师共捐款75894. 66元,其中一名学生把1001元平日积攒的零花钱全部捐献出来;全校党员缴纳“特殊党费”21600元。
此外,我校开展一些公益活动,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教育。开办“爱心网校”,为社区的贫困家庭子女免费培训电脑基础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及捐赠学习用品。“校园义卖”,解决贫困家庭子女学习用品短缺问题。逢年过节,我校红会为孤寡老人、残疾人、军烈属,提供一些服务,送去温暖。每年年终,我校红十字青少年会员还与团委会一起,慰问福利院的老人和儿童,不仅送慰问品、慰问金,还有自编自演文艺节目。我们的行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学生在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中,亲身感受到:构建和谐社会,需要人人有爱心,需要人人奉献爱;只要每人走出一小步,社会就会前进一大步。社会公益活动的参加,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连续八年获得厦门市“万人献爱心”先进单位;学校荣获 “市级红十字青少年模范校”、“省级红十字青少年工作模范校”称号。
三、学校办学特色创建的成效
办学特色的创建活动已经渗透到了九中教育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荡涤着广大师生的心灵,潜移默化着广大师生的言行。
首先,良好学风、良好校风日渐形成。同学中读报、收看新闻、关心国家大事的习惯蔚然成风,学生社团时政学社定期播报国内外时政新闻;重大考试无人监考的“诚信考场”中秩序井然。学生们踊跃参加“万人献爱心”、“慈善一日捐”活动,积极为“思明区红领巾爱心超市”捐献学校用品、书籍。“诚信知礼、勤奋好学、乐于助人”的良好风气日渐形成。
(1)与政府机构联合主动与政府各部门联系,积极承担各类培训任务及活动,如扫盲教育、阳光工程培训、协辅警(保安)培训等,使政府部门愿意投资到农村成校的微机房、校园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中,实现学校与政府双赢。
(2)与远程教育联合如今远程教育已较成熟,使学校教育成为可超出校园向更广泛地区辐射的开放式教育。因此,可与湖州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合作,组织学员参加浙江师范大学“教育专家教你玩转课堂信息技术”培训项目等。既弥补农村成人教育学校师资力量的不足,又改变了教学方式、学习模式,体现了主动学习的特点。
(3)与农民学院联合可与湖州农民学院联合,成为其教学点,共享农民大讲堂讲师团,VOD视频及其官方网站等教学资源。同时学校借此选派骨干教师参加研究生班学习,以培养“双师型”教师为目标,开展教师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培训,提高教师信息化素养,为骨干教师制作信息技术课件和开发教学资源打好基础。
2.采用“递进式”培训
根据教育对象掌握信息技术的不同程度,以终身教育为理念,对其采用“递进式”培训策略。首先利用各种培训,渗透信息技术技能,让教育对象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如招收计算机初级操作工免费培训班和预备劳动力计算机培训班,将计算机基本操作作为各种培训的必修课,尽力减少不懂计算机基本操作的人员。然后要求学员初步学会利用网络,使用农民信箱、QQ和手机微信等现代信息交流手段与学校、同学联系等。在初步掌握电脑和网络的基础上,要求学员能够利用网络开展学习讨论,在网上听课、自学课程、上交作业,通过上机水平考试。
3.逐步实施课程整合
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发挥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媒体技术的优势,创建教学专业QQ群、论坛等,在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教学活动,使课程教学内容经过信息化处理,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让学生用信息化工具重构知识,利用文字处理、图像处理、信息集成等数字化工具,对课程内容进行重组、创作,使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机整合。
4.多方提高教学效果
现代信息技术能以声、形、视、听等手段最大限度地生动形象地进行模拟,有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进而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为此,我们通过组织信息化教学比赛、外出参加教研活动、多媒体课件制作比赛、撰写相关论文等活动,引导教师依据教学目标、任务、内容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提倡在教学过程中,将数字化教学资源与各种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有机结合,从而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