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小学语文学困生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陶行知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学生学习困难只是表面现象,更重要的是心理上对学习缺乏信心。作为教师,一定要充分了解学困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家庭背景和生活经历,找出学习困难的原因,进而采取一些能够照顾个人特点和个别困难的教育措施。一些学困生的头脑反应稍慢,有时一个简单的时态讲几遍还不理解,教师就要不厌其烦地再多讲几遍,或者想办法编成顺口溜,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讲述,直至他们听懂为止。尤其是对待后进生,更要付出真诚的爱,只有给他们以无私的、真诚的爱,教师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和理解,从而使学困生由“厌学”逐步转变为“愿学”。
增强学习信心,培养学习兴趣
大多数学困生的学习成绩不佳、兴趣不浓,其主要原因是自信心不足。笔者相信:只要多给学困生展示的机会和尝试成功的机会,只要在课堂上表现好就给予肯定和表扬,让他们体验成功,获得喜悦,使之感受到自己也是有能力的,也可以获得成功,就一定能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例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挑选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让学困生回答;也可以通过生动、活泼、形象的教学形式,让学困生动手操作;还可以在学生的试卷、作业本上写几句勉励的话语。有了多次成功体验,他们的自信心就会增强,学习兴趣也会提高。学生一旦有了学习欲望,何愁他们不主动学习呢?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在课堂上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根据教材特点,采用愉快的教学方法,比如有趣的游戏、动态的图像、生动的语言和教学内容穿插在故事情节中,使枯燥的课文变成戏剧般的情节,能够促进学生积极地感知、探究,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促进学生自身语文能力的发展。例如:执教《海上日出》一文时,笔者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海上日出的画面,让学生体会茫茫大海和奇妙的日出,巧妙地使学生初步熟悉了课文的内容。然后,让学生找出文中第三自然太阳升起的主要动词,并根据本自然段的内容画出“日出图”;与此同时,用多媒体播放优美的配乐朗读,学生边画边欣赏“日出”“上升”“跳跃”,再播放太阳的形态、色彩和亮度。如此一来,学生就会因感受到了海上日出的奇观而惊喜。通过画图和欣赏朗读,学生已经身临其境,于是,笔者安排学生深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陶醉在海上日出的美景中,很自然地读出了文意,读出了感受,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用宽容去对待学困生的错误
教育学生,要注意扬长避短。其实,学困生犯错误时自己常常不知道原因或者说是无意识的。对待这些学困生,教师要用春风细雨般的情怀,润物无声地熏陶,切不可鲁莽行事。不能一发现他们的错误,就指责,而应该平心静气地帮他查明错误原因,让他明白错误,改正错误。学生体会到教师的耐心、宽容,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尊重、信任、关爱和帮助,就会心悦诚服。只有这样的教育才更深刻,才能强烈引发学生心灵的震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在班级中多树立典型,让学困生自己选择榜样,争取别人的理解和重新认识自我;多开展一些主题班会,以学生中某些好的事件和不良的现象作为专题;注意教育班干部和其他同学,对学困生不应疏远嫌弃,而应当和他们交朋友,给予热情的关怀和真诚的帮助。只有使学困生明辨是非,自发地纠正自己身上的不良习惯和行为,消除他们的孤独感和自卑感,才能让他们的学习和思想纪律有着不同程度的进步。
给学生传授科学的学习方法
老子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作为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会学,懂得学习的方法。在教学中,尝试让学生利用生活中零碎的时间去学习,看一点,记一点,积累一些零碎的知识,在不经意中建造自己知识的高塔;让学生做语文学习的有心人,点点滴滴地学习;让学生把有价值的材料背下来,对增强记忆力、提高学习成绩很有帮助。传授预习方法、学会抓住听课的重点、有目的的复习等,学困生有了正确的学习方法,也就有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学习成功的喜悦也就随之而来,学习兴趣也就悄然而生。这样,教师教起来才能得心应手,学生也学得轻松愉快;否则,欲速则不达,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大打折扣。
总之,当教师全身心地爱护、关心、帮助学困生,做学生的贴心人时,才能发现学困生的长处。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学法指导,注重学生体验操作,才能让学生乐于接受教育,才能使他们尽快地变学困生为优等生,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7-0146-02
1 前言
“学困生”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经常可以见到的群体。所谓的“学困生”指的是那些在智力和身体感官上没有缺陷,也就是正常的学生,但是这些学生相较于同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成绩较差,在学习各科课程时明显很吃力,难以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小学语文“学困生”指的是学习语文存在困难的学生,他们在拼音拼读、生字默写、语法分析、段落大意归纳等方面存在或多或少的困难。
本文旨在对多媒体工具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对其帮助“学困生”走出学习困难的事实进行例证。“学困生”问题一直是语文课堂上急需解决的问题,“学困生”的存在不仅对语文课堂教学气氛和教学效率影响较大,而且对学生的未来长远发展十分不利。
2 小学语文课堂“学困生”出现的原因
传统教学方式无法吸引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最终导致的基础薄弱是“学困生”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种类型的学生在掌握语文基础知识方面存在十分明显的困难。对于语文学习中的拼音拼写、声调诵读、汉字拼写等掌握十分糟糕;简单的古诗古词背不下来,或者今天背下来了,过一夜就全部忘记;阅读理解抓不住主要内容,自己不能给文章进行分段;作文写作常常感觉无话可讲,或者有话写不出来;等等。语文知识的学习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而是需要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然而由于个别学生在日常的语文学习中缺乏兴趣,导致语文知识累计较少或者掌握不牢固,长此以往,则积少成多,学生的语文学习出现问题,变成小学语文课堂上的“学困生”。
传统教学方式下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学信息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使得记忆能力较差的学生负担较大,无法将课堂知识全部吸收 传统的教学方式下教师讲课时主要依靠粉笔和黑板,虽然教师在授课中会书写一些板书,但是并不可能将所有的课堂上所讲到的话全部在黑板上书写出来。众所周知,说出的信息具有“即时性”,稍纵即逝并不能持续下来。在这种情况下,有些记东西比较慢的学生则在传统课堂上学习存在困难,也就造成学生对课堂上的知识无法全部吸收,随着一节一节的新知识讲解,学生心中存在的疑惑则会越来越多,最终造成“学困生”的出现。
3 多媒体技术对“学困生”的帮助表现
多媒体技术可以提升“学困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进“学困生”夯实语文基础 采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教师和学生之间链接的媒介不再是粉笔和黑板,而是多媒体课件。在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图画、视频、音乐等穿幻灯片课件,在上课时只需要轻轻点击鼠标就可以将课本上的知识转化为图片、视频等展现出来,一方面满足了小学生活泼好奇的天性,另一方面也使这些枯燥乏味的语文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吸引小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在学习《回乡偶书》时,教师可以运用Flash技术,向学生展现出一个少年独自背着包袱离开家乡,转眼经年,稚嫩的少年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翁。他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村中样貌大变,老翁向村中的小孩打听自己家的位置,小孩却笑着问道:“您从哪儿来?”通过这一画面的展现,学生对书中的内容也加深了印象,便于“学困生”对古诗的背诵。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的使用可以使教师讲解内容的即时性得到延展,相对于在黑板上书写板书来说,教师将自己所要讲的内容在课件上打出来要方便得多 在上课之前,教师通过充分的备课,制作出上课时所需使用的课件,将自己上课时所要讲解的重点、难点在幻灯片上展现出来,还可以在课件上将自己上课时要举的例子写下来,等到上课时就一边向学生讲解,一边将图文向学生进行展示,给予学生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使语文知识的即时性得到延长,给予“学困生”较长时间的理解和记忆。此外,利用多媒体课件的超链接功能还可以将上节课所讲的重点进行回顾,从而有效提升“学困生”的语文成绩。
4 利用多媒体技术转变“学困生”的注意事项
由于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使用可以有效提升“学困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进“学困生”努力夯实自己的语文基础;同时使用多媒体技术还可以将教师所讲的“转瞬即逝”的知识有效进行时间的延展,因此在中小学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越来越普遍。下面就来谈一谈转变“学困生”所使用的多媒体技术需要注意的因素。
多媒体技术的使用要掌握分寸,多媒体课件的内容要适合班级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程度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使用多媒体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作用是当前教学的趋势之一。但是这种趋势并不是说多媒体使用越频繁越好,课件内容越稀奇越吸引学生的兴趣越好,而是要掌握一定的分寸。“学困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的一个群体,但是也并不意味着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以“学困生”的学习程度设定,对于一些十分基础的问题还反复讲解,而是要以班级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程度进行设定;不可一味地选择一些色彩明快、内容稀奇的教学图片、视频等吸引学生兴趣,而是要照顾大部分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学困生”则可以在课下予以较多关注。
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要注意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发挥是当前教育活动中十分重视的环节,同时也是小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应用并不是说教师借助多媒体工具将自己掌握的知识全部灌输给学生,而是要以多媒体课件为媒介,激发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将小学语文课堂变成学生“唱主角”的课堂,使“学困生”也能积极参与到语文教学活动中来,锻炼自己的语文表达能力,增强学习语文的动力。
5 结语
“学困生”是教师教学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是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工作中一个重要的、特殊的群体,转变“学困生”是教师工作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林宇.“学困生”概念之厘定[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0).
[2]徐卫妮.提升语文学困生学习力的教学策略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4.
“学困生”是让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感到非常头痛的学生群体,始终困扰着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现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出现转机,但同时暴露出一些新问题。本文以我近几年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为基础,针对小学语文学困生现状进行积极探究,并提出几点转化策略和方法,以供广大同仁批评和指正。
一、小学语文学困生现状分析
随着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困生转化工作有了很大进步,但暴露出一些新问题。主要表现为:学困生在学习适应上有一些问题,父母“溺爱”是造成孩子们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听讲,甘心落后,不能有效适应班级环境的主要原因;学困生学习能力和记忆能力较差,是成为学困生的主要原因;学困生学习兴趣不高,没有养成科学有效的学习习惯;部分学生父母由于忙于工作,没有时间督促、辅导子女的功课,导致孩子们的学习一天不如一天,最后成为学困生;一些孩子由于受不了接连失败的打击,丧失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信心,并对其产生恐惧与排斥的心理,最后沦为学困生。总之,学困生的形成有各方面的原因,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只有准确分析成因,制定科学、有效的转化方法,持之以恒,才能有效实现学困生的转化。
二、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策略和方法
1.分析学困生的成因,制订转化计划。有效分析小学语文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我认为学习动机、心理健康与否、学习方法、教学方法、父母的教育方法及社会的影响等,都是导致孩子们学习困难的原因。我们只有明确学困生的成因,才能有效转化,它是转化学困生的基础。转化学困生首先要根据其语文测试成绩、课堂表现和学习态度等综合表现确定学困生名单。在分析其形成原因的基础上,从各自实际情况出发,帮助他们制订本学期转化计划,使之有所提高和进步。
2.调整课堂结构,针对语文特点和年级特点,寻找一条高效利用课堂教学转化学困生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新路子。教师要少讲、精讲,留出更多时间给孩子们,让他们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我们要走下讲台多和学困生交流,并积极指导。
3.打造高效课堂,促进小学语文学困生的有效转化。打造高效课堂,提高课堂实效,学困生转化工作要以课堂为主阵地,这是关键一环。教师备课时要多为学困生想一想,课堂上尽量给学困生提供一些提问和参与练习的机会,并且在学困生练习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辅导,课上帮助他们扫除学习障碍,其效果要比课后补课强得多。
4.对小学语文学困生坚持做耐心周到的思想工作。有些孩子不只是学习困难,行为能力也比较差。可见,做好学困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尤为重要,好的学风会对学困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尤其对学困生转化工作的作用更不能小觑。
5.合作学习,积极帮教,多措并举。新课改教学经验已经证明,当学生积极展开互动,进行热烈讨论时,孩子们都会获益匪浅。所以小组合作学习是学困生转化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策略。我们要根据孩子们的具体情况有效分组,分散学困生,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功效,并确定结对帮扶对象。要求每一名学困生搭配两、三名语文优秀学生,对课堂教学中要掌握的知识和作业都由优秀生帮助学困生有效落实。这样,既减轻了教师课外辅导的负担,又加强了孩子们之间的交流,使得学困生能学会,优秀生在帮扶中得到有效提升,使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更牢固。一帮一、小组内结对子、家庭辅导等都是学困生转化工作中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6.改革评价方式,对学困生采取鼓励性评价。衡量学困生的进步,要让学困生自己与自己比、现在与以前比。课堂上我们要积极寻找时机,对学困生的课堂表现给予表扬鼓励,使他们增加自信心;作业批改时,我们要积极采用针对性、指导性和鼓励性评语,激励后进生独立自主地完成作业;考试后帮助学困生积极分析试卷,多肯定好的方面,但不能忽视不足,应指出下一阶段的奋斗目标等。我们适时的积极的评价,会给予学困生一股积极正面的无形力量,促进他们加快转化,摆脱学困处境。
任何一所学校都会有一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被称之为“学困生”。一般说来,他们智力发展水平正常,但由于受社会或家庭的不良影响、学校教育的某种弊端及周边不良环境的熏染,或自身的弱点等多种而复杂的原因,使他们学习效果低下,不能达到学校教育规定的要求,影响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但小学生可塑性强,只要教育得法、学困生,特别是语文科中的“学困生”是完全能够转化的。
一、语文学困生的主要表现
由于语言学习的特点之一实践性的优点,语文学困生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相对少些。就目前我所遇到的语文学困生语文学习现状来看,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课前。课前不预习是语文学困生的普遍表现,甚至有的学生根本不知道老师今天要上什么课或者把老师之前对他们的课前安排忘得一干二净。
2、课中。学困生上课时注意力涣散,部分学生只是表面上在听,事实上根本不知道老师在教授什么内容,同时也不会及时做笔记或在课本里作注释。只要仔细观察他们上课时的神态,就可以发现他们注意力集中的程度。大多数的语文学困生上课时学习态度不认真,身姿不直,低头私语等等。最终,他们成为了课堂的附属品。他们出工不出力,人在而"神"不在,浪费时间和精力。反观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他们上课认真听讲,笔记做得仔细;学过的课文,批注详细,注释清楚;个别认真的学生,把自己的预习批注与老师授课时的批注进行对比,从而和老师的笔记找出差距,补上自己课堂没有听到或没有理解的内容。
3、课后。这部分学生课后作业潦草,能拖则拖,能糊则糊,有的甚至经常不做。根本不把课后作业当回事,从而打破了老师精心安排的学习巩固体系。课堂和课后是学习的两个最基本的环节。听课是接受、探究知识的过程,而做作业则是巩固知识的过程,如果不及时认真地完成课后相应的复习、练习、背诵等,那么所学知识的巩固率就会大打折扣。
4、课外。课外用于语文的学习时间甚少,课外阅读量少之又少,也是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语文素质的培养,不是一触而就的,除了课堂教学外,主要的还是依靠学生的课外阅读。语文基础知识的巩固,可以通过强化或专项训练来提高;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可以通过反复阅读、对比阅读、信息筛选等手段来实现;语文写作能力的提高,除了指导学生构思、立意外,可以通过大量阅读,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充实文章的血肉。
二、转变态度
多年来,由于受应试教育及不完善的教学评价机制的影响,不少教师为了眼前的利益和荣誉,把毕生的精力和满腔的热情都倾注在成绩优秀的学生身上,忽视了对学困生的关爱与帮助,个别教师甚至采取歧视的态度。因此,对学困生的转化,教师应首先转变对学困生的态度,把更多的爱转移到学困生身上,做到“五多、四少”,即多接触、多关心、多帮助、多理解、多鼓励;少批评、少指贵、少讥讽、少告状。与他们建立亲密和谐的师生关系,实现合作学习。如:我对现任班级的几名学困生,在上课时有意将期望、关怀、爱护的目光投向他们,课后谈心,与他们交朋友,两个学期后,这几个学困生语文成绩明显提高,有的作文成为班上可借鉴的范文。
三、矫正心态
一旦成为学困生,他们常常是在消极的心理状态下学习,缺乏经验,训练不足,学习失败和困难又使他们产生自卑感,丧失自信心和学习动机。因此,帮助学困生矫正心态,消除自卑感,树立自信心是必不可少的步骤和环节。
首先,要指导他们寻找自信。教育他们善待失败与挫折,懂得“失败乃成功之母”的深刻含义;引导他们正确评价自己,对遭致失败的原因作认真仔细的分析,如:基础不牢还是粗心大意,是功夫不深还是方法不当?教给学生学会补偿,相信“勤能补拙”,给学生讲科学家、成功人士的典型事例。
其次,教师要让他们树立自信心。用低调期望值,以平常心看待他们的失败,应更多地看到他们的成功,肯定的评价,把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努力程度作为评价重点。例如:一些学困生短时间内成绩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与优秀学生相比,仍然有较大的差距,我们要同他们的过去进行纵向比较,哪怕是很小的一点进步,也应该给予肯定的评价。
四、激发动机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影响学习效率与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所以,培养和激发学困生正确的学习动机是非常必要的。
(一)教育学困生明确学习目的。“学习语文干什么?为什么?怎么学?”结合教学,我时常提醒学生,使他们把当前的学习与未来的理想结合起来,把学习和运用联系起来。从而对没有兴趣的任务仍然能坚持努力学习。
(二)激发学习兴趣。其具体做法如下:
1.运用新颖生动、灵活多样的求异求活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如:指导学习自读课文用点拨式,让学生自主学习;上教读课文用启发式,师生互动学习;上内容丰富或主题理解有分歧的课文用探讨式;有的课文可同时交叉使用多种方法。对事件的理解用点拨式,对主题的挖掘用探讨式,并组织分组竞赛,为自己的理解找到充足的理由。学生兴趣得到充分激发,竟挖掘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
2.恰当使用现代教学手段,运用情景感染,提高课堂效率。如教学一些实景的课文,可通过幻灯让学生了解景物的形态、光彩及其变化过程制作成课件,使用多媒体教学,学生可主动积极地理解课文,轻松学会看云识天气。
3.组织引导课外阅读,激发与满足学困生的求知欲。组织阅读交流,介绍阅读方法,让学困生在文学名著的海洋中遨游,让雄伟、深厚、祟高的时代精神,高超的语言艺术魅力,感召每一位学困生,使他们走出困境,不断提高,不断超越。
(三)强化学习动机.教师可与不同层次的学困生签订相应的学习协议,督促他们学习进步。
五、教给学法
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使学习“事半功倍”。
近期,笔者参与了学校开展的《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策略与途径研究》课题,通过对小学语文学困生的成因及表现的研究,发现影响他们作文水平提高的因素不仅仅是来自智力方面的,更多的是来自一些非智力因素,比如学困生的自卑心理,缺乏自信,情感脆弱,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等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作文教学是最适合发展、展示学生个性的领域。因此,要提高小学语文学困生作文水平,教师从关注学困生的特点着手。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探究出以下对策与各位同仁交流。
一、尊重差异,树立学困生习作的信心
学习中的自卑心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智力、学习能力及学习水平作出了偏低的评价,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悲观失望、丧失信心等。在小学语文学困生中经常听到“我语文学不好了”“我不会写作文”等丧失学习信心的言论。他们对作文的惧怕心理,语文考试的不及格,使这些学困生在思想上产生了严重的自卑感,对写作的信心不足。小学语文学困生的语文知识薄弱,往往是错别字连篇、病句成堆、叙述空乏。特别是有些学困生因害怕作文出现病句、错别字、结构混乱等等闹出笑话而遭到同学的耻笑,以致不敢多写,甚至不写。他们认为作文是一件很难甚至可怕的事情。
学困生需要尊重与温暖,更需要扶植。对于这类学生,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调动他们写作的积极性,因为学困生思想情绪长期处于压抑、被动的状态,大多数得不到教师的关心,教师要用爱和感情的泉水擦亮学生心灵的窗户,随时关心他们,只有这样才能感动学生,教育他们。同时要尽可能多地给他们创造一些实践活动的机会。比如课堂上启发他们的思维,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及时给予肯定与补充。在此基础上,让他们尝试写出自己对一些问题的认识,不强求有华丽的词藻,生动的语汇,只要做到写自己的所思所想。教师要注意发现他们习作中的闪光点,及时肯定鼓励,让他们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例如,我经常把一些差生的作文修改好后在课堂上范读,就会激发他(她)对作文产生兴趣,产生写作的欲望,让他们觉得“我也会写”,从“怕写”向“要写”“乐写”迈步。久而久之,这些学生会觉得写作并不神秘,并不可怕。随着实践内容的扩展,他们想说、想写的欲望更强了,作文的自信心也随之提高了。
二、降低要求,激发学困生习作的兴趣
小学语文学困生之所以作文能力弱,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感到作文的众多要求束缚着自己,对作文不感兴趣,厌恶作文。因此,要提高他们的作文水平,需要减少作文的束缚,多角度、全方位地激发他们的作文学习兴趣。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对待语文学困生要减少写作形式、内容等方面的束缚,在同一个作文题目下,允许他们使用不同的写作方式来表达,比如,学困生可以是书面作文,也可以是口头作文、美术作文、体态作文等,凡是能传达个体的思想、意识、目的,都可以称为作文。小学语文学困生语文基础薄弱,在写作中,只要能做到文从字顺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思,已经是一种成功了。教师要给他们营造一种宽泛的写作氛围,消除学困生写作的压抑和畏惧心理。
不少学生的作文枯燥无味,没有真情实感,除了写作的基本功不牢外,另一个原因就是缺乏作文的兴趣。故此,语文老师应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更注重情感教学。比如,从学困生的性格、爱好中寻找写作的兴趣。因为每个人的性格爱好都不同,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爱好中蕴藏着极大的兴趣,把作文教学寓于爱好之中是激起学生作文情趣的好办法,我在作文课上就常常启发学生谈谈自己平时有什么爱好,为什么爱它,是怎样爱的,爱好中有哪些乐趣等。通过引导、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出示作文题目《我的爱好》《我喜欢……》等。这样,学生不但不讨厌作文课,写起作文来也轻松愉快,水到渠成,而且写出了真情实感。
三、循序渐进,养成学困生习作的习惯
小学是学习的关键期,也是学生形成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学习习惯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习的效果。小学语文学困生怕写作文,主要原因在于没内容可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他们有的不知道怎样连句成段、连段成篇,有的写不具体……要解决这些长期困扰学困生的问题,还必须从培养他们良好的作文习惯入手,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走进写作之门。
1.培养学困生先说后写的习惯。“说”是“写”的另一种形式,出口成章,既能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又是提高书面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先说后写是为写作理清思路,定好框架结构。
2.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教师在引导学困生博览群书的前提下,还要培养学困生边读边思考、不动笔墨不读书、勤于积累、迁移运用的读书习惯。比如:在教完《秋天的雨》这课后,我让学困生学习文中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精彩语句和片段。让学困生抄写并熟记,为学生以后写秋天的景物做了铺垫。
学困生的日益增多,使得以往教师不分层次教育,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不能很好地适应教学要求。针对这一现状,教师如果不注意研究语文学困生的成因及其转化方法,那么,学困生的数量必将不断地增加,从而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
一、语文学困生概况分析
1.学困生的定义
学困生,是指学生个体在其发展过程中教育教学达成度较低,以及相对于特定学校和班级环境来衡量时,表现出欠缺或不足的学生。
2.学困生学习的具体表现
不少的学困生都在课前预习方面做得不到位,甚至不知道教师接下来的教学安排以及教学课程,这就使得他们上课时,无法跟上老师的节奏,从而在起跑线上就比其他人慢一步。
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是很多学困生的普遍问题。因为上课注意力涣散,所以他们不能很好地把握老师的授课内容,有的甚至不会在书本上做笔记。最后的结果就是,他们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但是没有达到自己预想的要求。
根据多年的经验我们不能发现,学困生作业潦草应付,能拖就拖,甚至有的学生不做作业。听课只能起到接受和探究知识的目的,做作业是一种巩固知识的环节。如果不及时对教师授课内容进行认真的复习、练习,那么所学知识就不能得到巩固。
语文这门课程,对课外的阅读量有一定的要求。课外付出的时间少,课外阅读量少,也是造成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原因之一。语文是一门需要积累的课程,适量的课外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充实学生的情感世界。
3.语文学困生的类型
(1)家庭成长缺失型,随着隔代教育现象的不断出现,学困生的比例不断上升。一方面,祖父辈和学生存在着年龄代沟和教育代沟问题,无法进行良性教育,另一方面,由于家庭结构和成员关系,他们的父母长期不在家,使得孩子缺少父母的关爱,造成孩子成绩的不理想。
(2)人生定位失误型,在市场经济转型的大情势下,出现了很多负面的思想,如读书无用论。正是社会和家庭两个方面的因素,使得部分学生在社会和家长的错误引导下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3)学习方法不当型,在学生中,很多人存在有学习方法的误区,他们可能很努力地学习,但是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的引导,他们的成绩一直提不上来。这类学困生的比例较大,也是我们教师转化工作的重点。
二、语文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1.竞赛转化
竞赛的目的不在于最后的输赢,而是通过竞赛这一方法,加强学困生的合作能力和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共同进步。
例如,我在教授《鸟的天堂》时,组织大家开展好词好句记忆比赛,评出先进的典型,优胜组可以获得相应的奖励。我有意将几个学困生安排在一个小组,目的是使学困生克服依赖其他同学的心理。结果发现这一组的学生学习热情很高,也十分的努力。虽然没有拿到第一名,但是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已经被调动起来了,并且愿意从心底里接受学习。
2.提问转化
众所周知,当被提问的时候我们的注意力会高度的集中,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向学困生提供很多的问答机会,以此来增强他们的学习参与能力,并且适当地采取梯度问答,不断加强问题难度。
在学习《长城》的时候,我会让学生观看长城的图像资料,然后请部分注意力不太集中的学生来为大家朗诵课文。接着就对学困生进行提问:你看到长城有什么样的感觉?他说:壮观!我顺势问道:面对我们古代先辈的智慧结晶,你有什么看法?他说,我感到了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我感到了我们民族的伟大。我看着那个学困生,赞许地点了点头。
3.鼓励转化
对于学困生来说,他们渴望得到老师和学生的认可和鼓励,所以,我在每一次的课堂上都会请几个学困生对文章进行脉络的梳理,然后鼓励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我的关心和爱护,使得他们增强对自己的信心。
在学习《火烧云》时,我就请一个学困生来给大家梳理火烧云的过程,可能因为紧张或者没有很好地掌握课文,那个学生反复地说着刚开始的过程。我笑着鼓励他,没事,说错了老师帮你补充,他有了信心很快就说完了,虽然有的地方有错误,但是他走出了表达的第一步。
在如今新课标改革的背景下,其宣扬的核心理念是谋求每一位学生的全面的发展和需求。因此就要求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关注每一位学生,不忽视任何一名学生。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基础知识相对薄弱,语文素养较差的学生。对于这一类的学生我国教育界曾经有几种名称:“差生”、“后进生”、“学困生”等,现在比较倾向于用“学困生”[1]。要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不仅关注学习优秀的学生,更要关注学习落后的学生,给以更多的关怀和鼓励,使其取得进步。一位当代著名的学者及教育家说过关注一位差生使其获得进步,其意义比培养一位优秀人才更有价值。
一、对小学语文学困生研究的必要性
语文的学习是一个人的在当今社会与人交往,即展开社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能力的关键。小学语文阶段的学习,主要学习的是最基本的口语交际、阅读书写等能力,这是一个人在进入社会并很好的融入社会必须掌握的第一步。同时,很多研究资料显示,很多高年级的学生甚至成年人在语文能力方面表现的欠缺,都与在幼时小学阶段没有打好基础有一定的关联。因此展开对小学语文学困生的研究不仅具有学术价值,更有一定的社会价值。
因此,对小学语文学困生进行研究,对于学困生个体而言,能够帮助其找出自身存在的问题,并从中探究克服的方法,使其更好的学习知识,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基础,自身得到发展;对于整个学困生群体及社会而言,克服语文学习困难,能够更好的进行表达及书写运用,增强人际交往能力,人际关系更加和谐,有利于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2]。从更广的范围看,人民整体语文素养的提高,也有利于宣扬中华优秀文化。
就小学语文学困生这个群体而言,目前还是存在一定规模的。因此需要对此进行一个深入探究。主要从学困生的学习状况,产生学习困难的原因以及对此的解决措施三方面进行研究。小学语文学困生主要表现在基础知识积累的薄弱。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学校教育因素、家庭教育因素及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对其解决的措施也要从多方面产生的原因入手进行解决。
二、小学语文学困生的现状
(一)缺乏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学困生,首先对语文的学习有一定的抵触心理,相比较其他课程对待语文课堂态度更加消极。在课堂上,不愿回答老师的问题,不能顺利地跟随老师的思路完成整个教学过程。期间,会出现走神、说话、做小动作等逃避课堂的行为。在课下,也以一种敷衍应付的态度去对待老师所布置的作业等任务。
(二)基础知识的学习与积累相对薄弱
1.拼音及汉字的识记、书写困难
在低年级基础学习阶段,学生没能很好地掌握,以致之后对关于拼音汉字为基础的其他学习造成影响。目前我国使用的大部分语文教材,在学生一年级入学伊始就开始学习拼音。很多儿童在没有完全适应校园生活的情况下,直接进行拼音的学习具有一定的难度。同时,由于大多学生在入学之前已进行过拼音方面的学前教育,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容易压缩拼音的教学时间,加快进度。这就更容易使在入学前没有系统学习拼音的学生落后。拼音的学习又是汉字的基础,这就开始产生了一部分的学困生。
2.文段语意理解困难
小学语文学困生缺乏基础文字功底的积累,在对文段语意的理解过程中,不能快速有效的筛选有效信息。尤其在学习课文及做阅读理解时,常在文段的中心思想,主旨立意的理解方面出现偏差。对阅读过的课文或文段中,不能准确的体悟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也缺乏对文段理解的情感体验和反馈,缺乏对文章在整体把握上系统认识。
3.缺乏良好口头及书面表达能力
上面提出的前两方面主要指学困生对信息输入方面的困难,而语言表达能力这一方面指的是学生对信息输出方面的困难。口头表达能力是指用口头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以达到与人交流的目的的一种能力。在课堂上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不能脉络清晰的表达,语意中主次不分明。还存在回避老师的问题,羞于回答问题的表现。在书面表达上,文字空洞,缺乏情感体验,多存在语法错误。
(三)学习任务经常不达标
在课堂上,这些语文学困生不能快速有效的完成教师布置的各种小任务。在课下,对教师布置的课外作业方面表现出吃力,不能独立完成等现象。在平时的测评、学期中期末的排名中都相对靠后。未能或刚刚能达到小学语文阶段的学习标准。并且以上现象具有相对稳定性。
三、小学语文学困生成因分析
在传统意义上,教师会将学科学习较差的学生归为学困生行列。小学语文是语文学习的萌芽阶段,忽略存在的问题,或者对学生过度施加压力,都会对学生产生不良的影响。教师应该客观地分析学生语文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再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才能帮助学困生进行转化,并且为日后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一、小学语文学困生成因分析
1.先天因素
所谓的先天因素,是指学生在系统接受教育之前耳濡目染学到的语文知识。语文教学主要学习的是汉语语言文字,是一门重要的工具学科。从我们开始学习说话时,就已经开始了语文的学习。小学阶段是我国教育的开始阶段,在这之前,有些学生家长会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背诵一些文章词句;也有一些家长自身文化素质较高,孩子在耳濡目染中会学到一些较为出彩的语言,这些都是先天环境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学生真正的自身因素,有些学生天生没有语言优势,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天赋”,当然这种情况是极少数。
2.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态度问题
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存在问题,是因为语文学习的方式与态度存在问题。在方式上,未能很好地把握语文学习对听、说、读、写能力的要求,跟不上教师的教学速度。在态度上,也有一部分学生从小就被灌输英语、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忽视语文的学习,从心理上对语文教学产生轻视感。
3.学生的心理问题
学生的心理方面问题并不单指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轻视,而是上升到更为深入的心理层次。部分学生可能因为家庭、学习、环境等诸多因素,存在厌学心理,这部分学生表现为各科成绩普遍差;也有些学生会因为自身的某项不足,例如不敢在公共场合表达自己等,产生自卑心理,而语文教学又有听、说、读、写等多方面要求,促使这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惧怕或抵触心理。
4.对教师的不认可
小学生年龄尚小,对于一些问题的认识尚处于懵懂状态,因此就会受一些外部因素影响。对于教师影响学生学习也存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生真的无法适应教师的教学方式,而语文学科重积累,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另一方面,是教师的言谈或者穿着等因素引起了学生的反感,遭到W生的抵触,进而影响语文学习。
以上是语文学困生产生的几点常见原因,由于每位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存在不同的情况,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具体分析每位学生的情况,不可一概而论。
二、学困生转化策略
1.分层教学,发挥小组的力量
分层教学是新课改以来普遍兴起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将学生进行分类,并针对学生的情况,制订不同的学习目标、教学方式等,促使学生逐步进步。分层教学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对学生进行分组,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教师不仅要针对每一组学生进行不同教学方案的设计,还要鼓励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发挥小组力量。值得注意的是,小组的分配,不能完全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标准,而是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
标准。
2.鼓励学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的每一句评价都可能影响学生的一节课,因此,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多鼓励学生,尤其是对一些因自卑而导致语文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要多进行鼓励,帮助他们找到自信。一项调查显示,语文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90%以上会产生自卑心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以鼓励,而非不予理睬或者言语上的讽刺。
3.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有两个方面的要求,其一是教师注重自身道德素养、仪容仪表的修缮,不给学生留下不好的印象;其二,教师要紧扣新课改脉搏,提高教学质量,丰富课堂形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做出深入的探索。
小学阶段的学习是学生学习的基础阶段,尤其是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学习,影响的不仅是学生某一科目的学习,更影响到学生日后人文素养的养成,关乎终生发展,要引起教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小学语文教师不可以因“学困生”这一标签而放弃任何学生,要做到循循善诱,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教学中,教师最伤脑筋的就是学困生的转化问题了,新课改以来,我一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就小学语文学困生的转化问题,来谈谈我自己浅显的一点看法。
一、尊重学困生,帮助学困生树立信心
学困生一般都具有这样的特点:上课不专心听讲,注意力不集中;作业不能及时完成或应付了事;考试成绩不理想。如果作为教师只看到学生不能完成作业或成绩不理想就予以否定,这将大大地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严重的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如果想真正帮助学困生得到进步,就不能因为他成绩不理想而歧视他,相反,而应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我现在所教的班级中,有一位头脑灵活,性格十分活泼好动的男生,他上课控制力差,常搞小动作,所以影响了学习,上期语文成绩分数是最少的。这学期开学,我把这位坐在最后面的学生调到了最前面,并对他说:“你上课老搞小动作,把你放在最前面是想监督你,希望你有所改变。其实最重要的是,你很会说话,我想看到你在上课时第一个把手高高的举起来,明白吗?”当时他若有所悟的点了点头,后来只要是他上课没搞小动作,积极举手,下课时,我都会对他说一句“你真是学习语文的一把好手!”每每听到这话,他都能露出自信的笑容。这学期,连续两次小考他都打了“优”。我想作为教师,只要平时把更多的关心洒在他们的身上,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引导学生善于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学困生也能成优生。
二、运用激励机制,体会成功的快乐
老师真诚的爱,经常性的鼓励,对于一向生活在“暗淡无光”环境中的弱势群体更为强烈。“给点阳光就灿烂”这话说得非常好,对学困生,教师往往是一个友好的眼神,一句亲切的问候就能让他们感觉到阳光。贾朋是我班一个非常调皮的、而且特不爱做作业的学生,有很长一段时间他都让我头痛。一次批改作业后,我找他谈话,很友善地说:“我一向认为你回答问题很棒,很快就能将答案说出来,其实只要你上课多举手,就会忘记搞小动作,不信你试试看。”后来,当他举手回答问题时,我都试着用“你真行,这么难的你都说对了。”“你太了不起了,你是怎么想到这么精彩的话的,真佩服你!”看到他表现有进步后,下课时,我又会特意站他那对他说一句“今天你进步了”。“今天你进步了。”这句话大概只说了一个星期,想不到他的作业居然也能坚持每天写了,不要再去“跟”了,这几星期,我感觉很轻松,因为再也不要去找他来补作业了。正是因为运用了激励性的话语,这名同学才有这么大的变化,以往老批评埋怨他,反倒适得其反,而现在,正是在激励话语的鼓励下,他体验到了成功,才有了飞速的进步。
三、查缺补漏,有的放矢
“学困生”一般知识漏洞较多,接受能力较差。讲授新课前,专门为他们精心设计一些“准备题”,让他们先口头回答自己的思考步骤、解答方法,发现错误及时点拨。每教完一个章节,专门安排一两节讲评课,把学生平时容易出错的问题及时汇集起来,师生共同探讨这些题目错在哪里,怎样做才算正确,使他们在找错、改错中加深印象,受到启迪。
四、坚持帮扶,共同成长
开展同学间的帮扶活动,以优帮差,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实践证明,帮扶活动中双方都有得益。为了使“一帮一”活动卓有成效,在组织任务落实的前提下,每周进行一次帮扶评议,典型事例在全班加以表扬,每当被帮教的学生取得成绩时,表扬中也少不了帮助的学生。可喜的是,一些被帮助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不仅在学习上有一定的长进,而且还加入到帮助他人的行列之中,这种喜人的局面,充分反映了帮扶的效果,由此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与进取心。
五、强化训练,夯实基础
小学低年级阶段的语文教学,主要以识字教学为基础,然后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等。要进行这些方面的训练,要严格要求学生,让学生认真、踏实、仔细地去读去写,绝非一日之功。这既是良好习惯的培养,又是对“学困生”坚强意志的训练。教师可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日常生活等多种途径培养学生自己读书,并养成从阅读中发现问题、积极思维的良好习惯,引导“学困生”在阅读时做到口到、眼到、心到。这样,既可增强他们学习的主人翁意识,又可激发他们不断进取的求知欲。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以及规律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总希望一学就会,一听就懂,往往急于求成,不知道语文学习有个积累的过程,此时,教者要反复地讲清语文学习的积累与实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其明白学习语文需要坚韧性,培养孩子孜孜不倦锲而不舍的精神,教育他们不因一次竞赛、一次考试的失败而气馁,也不因微小的进步而骄傲,要脚踏实地地积累词句,一步一个脚印地打好坚实的基础。
六、整合资源,形成合力
要成功转化语文“学困生”,除了依靠教师的力量外,还应努力挖掘各种有利的教育因素,如充分发挥学生同伴、家庭等各种因素的作用。定时家访,以寻求其家庭成员的配合与支持,达到共同促进“学困生”成长的目的。大家都以积极的、接纳的、宽容的心态与“学困生”相处,帮助其建立自尊,增强自信,培养自制力,就能促进其实现有效的转化。
总之,教师要善于找出“学困生”的成因,积极探索“学困生”的转化策略,打开他们的心扉,开启他们的智慧之门,提高他们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帮助其尽快摘掉“学困生”的帽子,实现健康发展,成长为社会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朱晓琳.等待,让课堂开出和谐之花――小学语文教学中学困生转化策略之我见[J].新课程学习:上,2013,(03):168-169.
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总会发现有这么一群学困生,他们遵守纪律,专心听课,认真完成作业,但学习成绩却无法提高。在学习中,他们比其他同学付出好几倍的努力,语文成绩却总不见起色。究其原因我发现他们是学习方法不恰当,他们学习语文的方法是采用死记硬背,不假思索地机械记忆,并通过对此重复直到大脑中留下印象为止的学习方法,他既不理解,又不讲究记忆方法和技巧,还常常造成记忆内容的互相混淆,容易遗忘。对此,教师应该帮助不求甚解的学生改变学习方法,引导他们深入地思考、探究,使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并能做到全面系统地分析、理解,学会举一反三。
在我班上就有部分学生由于自己在语文学习上不求甚解,不喜欢思考、探究问题,课堂上他们就是默默的一群,从而导致了学习成绩不理想。在语文课堂上,我留充裕的时间去让学生去读课文,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去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让他们在合作交流中不断进行思考,调整自己的答案,使他们在思考的过程中真正掌握知识。如四年级《万年牢》一文是略读课,课文阅读提示“要求默读课文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讲了哪几件事,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做事认真、实在。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体会。”由于四年级学生转入独立阅读课时间不长,让他们通过自读自悟的方法来解决以上问题是有一定难度,尤其是不求甚解的学生。课堂上,我不急于让学生匆匆读文就来探讨以上问题,而是帮助他们把问题分解并进行逐题击破。1. 找出课文中父亲做糖葫芦的几件事。2. 在这几件事中画出父亲做事认真、实在的语句。3. 联系生活在文中描写父亲做事认真、实在的语句处写上批注。把问题分解主要是针对哪些不求甚解的学生梳理思考问题的顺序,化解他们的畏难情绪,感受到语文学习其实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把课文读熟、读透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二、好习惯成就好成绩
莎士比亚说:“习惯若不是最好的仆人,它便是最坏的主人。”好习惯会让一个人优秀、杰出,坏习惯会引导人一步步走向消极、失败。对学生来说,好的习惯必定会成就好成绩。在调查中发现现在的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缺乏预习、课后复习、独立思考、质疑问难等习惯。不良的学习习惯为他们的学习带来了许多的困难,久而久之厌学情绪不断出现,他们对学习毫无兴趣,视学习为负担,把学习作为一件痛苦的事情,不能从事正常的学习活动,课堂上注意力容易分散,对待学习漫不经心,严重的还会与老师对抗,扰乱课堂秩序、欠交作业等不良行为,最终成为了学困生。
培养预习习惯。小学阶段正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如果老师能在备课时认真备好课前预习作业,相信学生一定能在小学阶段养成好预习的习惯。否则,预习只能是一句口头作业。学习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知识,学会学习、提高自学能力,而语文预习的目的不单单是让学生读读课文,我们还应该循着语文教材的特点从字词到内容到提出问题按年段特点来布置预习作业,领着学困生一步一个脚印走上语文学习的正道。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践行如下的年段预习作业原则,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二年级的预习作业:1. 把课文读正确并圈出本课的生字词。2. 把生字词拼一拼。3. 把课文内容以讲故事形式讲给父母听。三、四年级的预习要求:1. 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自学生字词。2. 课文主要讲了。(根据每篇课文不同设计以补充填空式来分解三、四年级概括主要内容的难点)。3. 读了课文,我知道了。五、六年级的课文预习作业设计主线如下:1. 把课文读流利,摘抄本课生字新词。2.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简单画出课文的思维导图。3. 我的疑问:。预习是上好课的保证,学困生有了这样的预习指引,他就能对课文的字词、内容等方面都有所准备,到了课堂,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得到提高,久而久之他们就能参与到学习中去。
培养阅读习惯。一切学识渊博、才智出众的人都有大量阅读的习惯。作为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尤其重要。而教师对阅读的重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和阅读方法的引导,则是帮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的关键所在,更是提高W困生喜欢学习语文的有效途径。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应该在学生到学校的第一天就要每天布置课外阅读的作业,让家长来协助课外阅读的开展,为学生的终身阅读打开大门。到了中高年段,语文老师更要培养学生课内得法,课外延伸的阅读方法。要想得法于课内,作为语文老师一定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多读、多思、多写,加强语文课堂“听、说、读、写”落实到实处。
每一个学校,每一个班级,都在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定数额的学困生。学困生普遍存在着一种失败者心态,自信不足是学困生学习成绩差的原因。学习进程中反复经历失败,产生了消极心理状态是导致学习动力丧失的原因。 所以我们知道早在2000多年以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对其学生说过:“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还有一位教育家说:“没有对学生的了解,就没有学校,就没有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师。”先人们的经验告诉我们教师对学生了解的重要性,所以要真正地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就必须首先要了解学生的情况,分析致后的原因,做到胸中有数,对症下药。以下就是我对小学语文学困生成因的分析及提出的解决方法:
一、学困生形成原因情况分析
我认为有四个原因:1、父母的不良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这是学困生形成的家庭原因。 2、教师思想教育不力以及片面追求成绩。对学困生辅导不及时是学困生形成的学校原因。 3、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随着潮流在不断变革,思想意识使部分学生受到金钱至上、享乐主义、读书无用等错误思潮的影响,偏离了健康成长的道路是学困生形成的社会原因。 4、非智力因素。不少聪明的学生怕吃苦,怕经受挫折,经受磨难,一遇困难就打退堂鼓,一遇挫折就一蹶不振,丧失信心与勇气,甚至产生变态心理,总认为老师、同学看不起自己,自己万事不如人,于是破罐子破摔,自己不学,也不想叫别人学,最后走进“双差生”行列。
二、转化学困生对策
1、教师应在平时上课中,有意强化学困生对学习的敏锐感,多引导他们对学习的观察和思考,如多做一些有趣味性的学习题目。思维活动是一切智力活动的核心,要从培养学困生的思维能力着手,去转变他们学习感到困难的状况。
2、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要让他们学会学习。 引导学困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让他们从小学会学习,这既是未来社会对基础教育的客观要求,也是素质教育必须完成的一项基本任务。所以在教学中我高度重视学习方法的教学,让学生切实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比如:实际操作、直观感知、抽象概括、演绎推理、迁移类推、系统整理知识等方法。
3、班主任即要注意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其兴趣的稳定性和集中性,使学困生有恒心、有毅力,在学习中专心致志,精益求精,从枯燥中寻乐趣,于困难中求喜悦。
4、老师要对学困生进行辅导,而且还要是及时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困生检查和反思自我,明确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并获得什么,确立达成的目标;要帮助学困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要帮助学困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能够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要帮助和维持学困生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等。
5、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转化学困生学习困难的策略之一就是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和欣赏学习的魅力,形成自觉学习和追求新知识的倾向。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进步,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他才能变被动为主动,才能感受成功的快乐。在个人学习成就和学习信心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我们在教学中,首要问题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我们知道目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很多,我 认为以下几点颇为重要:
(1)要对学困生降低学习要求。学困生基础差、思维能力弱,因此教师在讲课时要注意从简入手。讲解知识时尽量分散难点,对他们尽量提问简单的问题,让他们上黑板板演时也适应从他们的实际能力。对于作业,应以课本为主,不搞偏题、怪题,题量要适中,适当给予模仿性练习的机会,并加强一些变式训练,以提高学习的兴趣。
(2)要对学困生积极关注。 我们要要特别注意观察学困生的学习情绪,学困生往往上课思想开小差、不集中,他们对教师按部就班的讲解,枯燥无味的语言听不进耳,对知识也不感兴趣。我们应恰当运用特别提醒的艺术性的教学语言来引起他们的注意,引导每位学生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6、我们要增强学困生的自信心。 学困生由于学习差,往往信心不足,容易产生悲观失望的自卑心理,从而对学习产生恐惧心理。多鼓励,常表扬。在课堂上多说一些鼓励性的话语,在作业批改中多批上一些:“进步真大”,“真棒”,“你的字写得真工整,继续保持”。评价的内容尽量具体些,让他们觉得老师是真心的在表扬他们,从而增强继续学习的动力和认为自己可以学好的信心。所以在进行教学和课后辅导时,要有意识地出一些比较简单的题目,以培养他们的信心,让他们能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让他们感到,只要努力学习、方法得当、持之以恒,自己完全可以学有所得、取得好的成绩。
7、转化学困生的外部条件是家庭的配合。父母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影响是很明显的,也是极为重要的。教师可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议、家访等多种形式与家长相互交流,沟通信息。
属于充满感情的事业就是教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所以教育要以宽广博大的胸怀面对后进生,要给他们以真诚、纯洁、无私的爱,要给他们更多的关心、帮助和鼓励。在转化学困生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摸清后进生的致差原因,而且要知道学困生们并非什么都差,在他们身上肯定有很多优点;我们不仅要与学困生建立一种和睦可亲的关系,使学困生消除生疏感、惧怕感,感到教师可亲可敬,而且还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对他们的长处给予肯定、给予赞扬,并给予他们以充分的信任,以保持和挖掘他们强大的内驱力。转化学困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开展这项工作,首先需要教师有忍心耐心,要打持久战,千万不可急躁粗暴。在转化后进生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对后进生做了许多工作,花了许多时间和精力,但转变却很慢,收效甚微。这时我们的教师要注意:如果缺乏耐心,就会心烦意乱、焦虑不安、容易泄气。每当遇到这种情况,必须要先稳住自己的情绪,要明确:事物都是由量变到质变的,量变是漫长的、曲折的,量变到了一定的程度才能引起质的飞跃。后进生的基础差、起步小、与优生的差距大,哪怕是点滴的成绩和进步都是来之不易的,我们都要及时加以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