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建筑调研汇报大全11篇

时间:2022-07-07 05:16:50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建筑调研汇报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建筑调研汇报

篇(1)

如何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笔者长期跟踪调查××村,从××村近几年的发展中,找到了很多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契合的思路和举措,这种契合能在大多数农村“三个文明”建设中找到,对此进行总结和思考,有利于我们深化认识、更新思路、改进措施,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深挖问题根源,突破瓶颈谋发展

××村地处坝区和山区结合部,距县城9公里,有16个村民小组,670户,2621人。××村虽地处县城近郊,但长期未能改变落后面貌。2000年村级体制改革以来,××村两委班子不断深入认识村情,深挖阻碍发展的问题根源,研究解决发展瓶颈,聚合人力人心谋发展。

(一)、强化班子建设,打造团结实干的发展氛围

××村地缘优势突出,守着一方热土却难改变落后面貌,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问题当然首当其冲。2000年村改委后,经过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入认识与思考,班子问题最早被提出来,也得到了最及时的解决。

闲散现象突出是制约××村发展的主要问题,根源是守业思想严重。面对这累年积弊,村两委班子正视问题,查摆问题,努力打造团结过硬、实干过硬的村两委班子和党员群体,影响带动全村树新风谋发展。村两委班子在班子内查找到了个人自我意识过强等矛盾根源,,增进团结,带头改变了“散”的形象,促进了“员”和全体党员之间增进相互了解,化解误会,逐步影响广大村民,促成全村齐心聚力、和谐共进氛围;村两委班子带头改变“闲”的形象,扎扎实实地一件一件解决好群众呼声高的问题,以实干精神来赢得全村上下的拥护和支持,有效引导和带动全村上下,屏弃安逸闲适思想,积极配合做好全村重大项目建设,踏实地经营好家庭经济,闲人闲事不断减少,干事创业逐渐成为主流思想。村两委班子以实干兴村的具体举措带动了全村实干兴家,广大农户又以实干兴家的具体行动促进了实干兴村,全村真正成为了实干村。

(二)、强化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村呈丘陵地貌,相对山区来说,生产生活条件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但“晴通雨阻”的交通,“年年挖沟年年放水难”的水利,“寨头亮、寨脚黑”的供电,落后的基础设施状况,使地缘优势难以转化为发展优势,延缓了发展速度;“昨砌一墙砖、今和一池泥”的打工经济和“早种一墒菜、午卖一窝鸡”的家庭小副业,也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好发展问题。

痛定思痛,××村集中精力,着力抓基础谋发展。经村两委班子积极争取,得到了多方面的支持,通过“争取项目投一点、上级部门要一点、村中老板捐一点、村民集一点、投工投劳担一点”的方式,实施了:一是投资114万元,建成213国道至村委会3.24公里的村级柏油路,村组道路全部修通;二是投资118万元,建成全长8.4公里“三面光”沟渠,改善农田灌溉面积1400亩;三是投资133.55万元,改造了通向各自然村的10余公里电网,实现了户均一表,城乡同价;四是投资126万元,架通至各自然村的程控电话线路,全村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的覆盖面均达100%;五是投资110余万元,种植和改造茶园1600亩。四项基础设施和一项基础产业的建设,解决了温泉村最想解决,也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初步建成了有较好基础设施条件和产业发展基础的文明新村,打牢了××村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基础,增强了发展能力。

(三)、强化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村地处县城近郊,城区的一些不良思潮和行为,极易感染到这里,贪图享乐思想、游手好闲现象、喝酒闹事情况、小偷小摸问题等都较突出,村民各自为政,意见难统一,管理难实现,行为难约束。本来看好××地缘优势的一些投资者,往往会顾忌这里的综治环境和村民的精神状态,望而却步。

××村两委班子认识到,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基础,是促进农村发展的重中之重。全村把创建文明村活动与加快农村发展的奋斗目标一起部署,一起抓落实。从建立领导责任制入手,促成了工作有人管、措施有人抓、问题有人解决的良好局面。从提高农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入手,坚持开展思想、文化、科技、卫生等寓教于乐的活动,促进了农村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从制定实施《××村村规民约》入手,实现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从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脏乱差”等热点难点问题入手,整顿乱堆乱放,清理垃圾死角,大力整治村容村貌。从加强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力度入手,加强了综合整治力度,封建迷信、打架斗殴、聚众赌博等歪风得到遏制。从民主选举村两委班子入手,发扬基层民主,坚持和完善村务公开等制度,形成民主管理的浓厚氛围。从发挥群众组织的作用入手,动员多方面力量参与全村经济和各项事业建设。责任人到位的工作,各项措施的落实,广大村民的积极响应,渲染出温泉文明村创建活动浓烈的氛围,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2001年12月××村被评为省级文明村,发展环境逐年优化。

二、狠抓产业支撑,树强支柱求发展

××村从长期的发展实践中认识到,靠劳务输出和家庭小副业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好奔小康的问题。2000年以来,全村以树强茶叶和生猪生产主业为目标,加强招商引资,强化农村综合管理、综合服务,大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资源的利用能力,加快发展。2005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达590.34万元,比2000年367.75万元增长60.53%,农民人均纯收入1434元,比2000年的886元增长61.85%。

(一)、提高产业关联度,延伸链条增效益

面对着不断夯实的发展基础,××村打起了细算盘。全村以沼气建设为核心,连接发展好以茶叶为主的种植业和以生猪为主养殖业,树强支柱,促进产业关联,实现循环发展、高效发展。

××村是××市能源建设示范村,目前已建成沼气250口,覆盖面在40%左右,沼气建设促进了农村种养殖业的清洁生产,带动了农村改圈、改厕、改灶,改善了村容村貌。以沼气为中心枢纽,××村初步串起了“生猪养殖+生猪贩卖+屠宰经营”、“茶叶种植+茶叶加工+茶叶营销”、“生猪养殖+沼气+茶叶种植”、“生猪养殖+沼气+青饲料、蔬菜种植”等几个简单的产业循环发展链条,提高了各产业的关联度,提高了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也提高了产业的增加值。2005年,全村肉猪出栏3340头,户均5头,仔猪出栏13564头,户均20头,有年出栏20头以上的规模养猪户40户,生猪屠宰和贩卖经营户30余户;全村471户农户种茶,建成茶园3075亩,人均1.2亩,有20亩以上的茶叶规模种植户5户,5亩以上的种植户360余户,茶叶加工厂6个,茶叶营销户6户。2005年全村茶叶总产值达168.75万元、以生猪生产为主的畜牧业总产值110.11万元,分别占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的28.59%、18.65%,两项合计占47.24%,支柱产业真正地被树强。2006年,全村计划实现沼气建设100%覆盖(除五保户),计划新植茶园500亩,××村种养殖业清洁生产、循环发展、村容整洁的新农村建设将迈上一个新台阶。

(二)、提高招商引资水平,广纳资金技术提速度

缺少资金,是阻碍农村发展的通病。近年来,××村以环境吸引发展资金,以资源撬动发展资金,以效益留住发展资金,成功引进个体投资者10人、公司1家,引资近500万元进行产业建设,加快了发展速度。

引进个体老板××,投资上百万元,改造提升碎石厂的生产能力,为全村带来近20万元的集体经济收入。引进××××等9位茶叶老板,开发种植茶叶2340余亩(其中乌龙茶280亩),此前××村多年发展,也仅建成600亩左右的茶园,而且低产老茶园居多,招商引资使全村茶园面积在较短时间内增长了5倍,优质高产茶园的比例也大幅提高。在冬季农业开发中,引进了××有限公司,以“公司+农户”的形式,发展优质反季节蔬菜,2005年完成了62亩20余个品种的试种,取得了初步的经济效益,在选定适宜品种和推广种植技术等方面取得预期的效果。在此次试开发中,公司支出农民工的工资近4万元,十余名打工农民平均收入在2000元左右,群众积极性很高。2006年公司计划发展200亩×××,并计划在××村发展多种形式的长期合作,除了发展冬季反季节蔬菜外,还准备在其他季节,发展市场缺档的高效益蔬菜,不断扩大优质蔬菜的生产和外销。招商引资加速了××村支柱产业和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农业科技推广和市场经济知识普及,全村的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三)、提高农村综合管理、服务能力,激发积极因素促健康

“人少事多”是农村管理服务工作的普遍现象,如何提高农村综合管理、服务能力,集中精力搞好产业建设,是无法回避的问题。××村坚持用制度来管理,用民主的方式来管理,调动各方面积极力量参与管理,提高了管理的效率,赢得了搞好综合服务的时间和精力,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村党支部在深入村情认识的基础上,制定完善了党支部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完善落实了党员民主议事制度、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制度、村务公开制度、村干部民情恳谈和联系制度以及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村规民约等制度,推进了村两委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提高了管理效率。××村积极发展茶叶和肉猪养殖两个产业协会,以“支部+协会”的形式,加强了对主要产业发展的管理和服务,最大限度地把农民组织起来,提升农民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解决好了农民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问题,为树强两大支柱产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群众组织活跃在产业建设、矛盾调解、村容保洁、文体活动等各个方面工作中,受到广泛好评,获得了“省级优秀妇女之家”和“省级巾帼科技致富示范村”的荣誉称号。各项制度的落实,各种管理服务的完善,有效激发了党员干部的责任感和上进心,调动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形成了“人人求发展、事事为发展”的良好氛围,在全村的“三个文明”建设中,不管是党员干部,还是普通群众,都能积极主动地发挥一己之力、一己之长,有利于全村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因素,得到了较充分的涌动。

三、不断总结经验,深化认识快发展

××村近几年的良性发展,发端于基础建设,发展于不断解放思想、深化认识、更新思路、团结实干,这些成功的举措和取得的实际成果,为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广泛的智力支持。

(一)、解决好思想问题,其他问题便能迎刃而解

思想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村的发展困顿,首先就困在思想上,地缘优势带来的满足感,优越的农村政策带来的依赖感,淡化了村民干事创业的思想,万事开头难,难就难在想都不去想上。××村两委班子以干出来的实际变化,来影响带动广大村民逐步破除“靠、闲、散”思想,强化了村民主动发展的诉求;发展就意味着要改变生产生活习惯,安逸闲适的状况改变了,就容易产生“难、怕、厌”思想,××村以党员干部带头干、致富能手带路干,来破解这一心理障碍,强化了村民主动发展的信心;要发展就要面对新环境、新挑战,就要有新能力,××村以加强培训指导、加强示范推广,来破解“老、旧、陈”思想,强化了村民主动发展的能力。从村两委班子到普通群众,解放了思想,提高了素质,想干,敢干,会干,最终干出了发展的新天地。

(二)、解决好班子问题,发展就有坚强的组织保障

篇(2)

Abstract: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s the basis of the countries, something concerned about the rural construction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the life of farmers is the current national key problems, in the government’s permission, at present how to improve farmers' feasible living situation is the subject of a lot of designers and engineers . Comrade MAO zedong said "no investigation, no voice", complete the site investigation is the necessary objective premise of the subject .

Key words: New rural,Lantian County,Residential ,Alteration .

中图分类号: C9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正文 :

一、地理环境.文化背景;

蓝田县位于秦岭北麓,关中平原东南部,蓝田以盛产美玉而得名.古属京畿之地,灞水横亘,通衢纵贯,历史悠久,山清水秀,人文自然景观众多,生态环境良好.百万年前”蓝田猿人”遗址举世闻名,数千年的蓝田美玉蜚声中外,辋川王维手植银杏树逾时千年仍蓬勃茂盛,创建于六朝的历史名刹水陆庵被誉为第二敦煌,辋川溶洞群、蔡文姬纪念馆令人留连忘返,迷人的汤泉湖为千年古泉增添了新的景观,王顺山森林公园景色宜人,素有华山之险、黄山之秀、泰山之雄。这些景观已成为中外游人的游览胜地。

蓝田矿产资源丰富,是西安市矿产资源大县之一。现已发现金属、非金属矿38种,探明储量的有21种,其中地热水、石灰石、大理石、高岭土等蕴藏丰富。据水文地质部门普查,地热主要分布于焦岱、汤峪、三里镇及华胥地区,目前已成井多眼,水温47—60°C。

二、村庄风貌和人口现状:

闫河村横跨清峪河, 村庄延河而建与自然和谐共处,依偎在山脚下. 当地多丘陵地 貌,物种丰富.风景秀丽.此次,我们对村庄中保存良好的土木结构民宅进行了测绘和调研.分别是闫河村22号和16号住所.这两处老式民居分别是当时地主居住的房屋,无论是结构还是材质,保存现况都是比较完好的.老式民居占村庄的70%.由于居民主要收入仍靠传统农作物,和当地石料的加工收入偏低.所以改造过的房屋占全村总房屋面积比例很小,村庄没有经过任何的场地规划.居民居住环境条件偏低.道路设计不合理,仍然以土路为主.给水和污水

处理系统建设不完善,达不到标准.生设施条件差.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备.针对此次调查对象进行调研结果分析,其中居民以中老年为调研的主要对象,大部分年轻人在外务工居多.家庭居住条件较差,用水.吃水问题无法解决.电力.取暖.排污设施无法为居民提供正常的生活需要.房屋结构不合理,没有进行功能和空间的合理运用. 还保留着老式的灶炕相连的不合理格局.农作物.农具堆放不合理,使空间格局混乱.家畜和人的居住环境没有明显的分界.卫生条件十分不理想.没有独立式卫生间.房屋使用年代久远,村庄的建筑密度很大.没有一块属于居民的专用公共空间.可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健身的场所.

三、当地特殊的建筑用材;

由于当地特殊的地理位置,环境因素.当地老式民居多是硬山是结构建造.主梁一般采用杨木.辅助梁多用松木,椿木.当地建筑的地台和铺地大都用河石完成.现代式建筑也多用当地特色的石料,蓝田玉,河石做装饰建材.例如,著名设计师马清运的``玉石山宅’’和``井宅’’都很好的运用了当地原生态材料和当地文化特色为背景的构建材料,同时也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即节约了建筑成本的造价,又与当地的环境景观融为一体.

当地天然石材------蓝田玉色彩斑斓,色彩以翠绿居多,所以俗称菜玉,但也有乳白,青,黄,红诸色错杂者,矿物学为之蛇纹化的大理石.为设计师建造提供了想象来源和空间.

四,当地的景观植物;

猪尾草,延命菊,柿子树,杨树,椿树,松树,盐草,沙棘,野香菜,野生吊等绿色植物这些物种净化了当地的生活空气质量.

五、房屋结构及建筑特色:

在对村中某居民家中进行了细致的测绘和勘察发现.该房屋属于土木建筑结构,共有厢房五间,厅房一间.里外共三个院子,正房一间,天井一处,其形状成长方形布局.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例如:连檐,斗拱,鹊替,瓦当,滴水,柱基制作都非常精细。.

1:生活用水,房屋没有自来水供应设施,生活用水基本都是靠井水维持.

2:排水系统,由于屋内比屋外地势低,没有一套细致完备的排水系统.导致暴雨来临时,屋外的水会聚集入屋内,并通过屋内,流到天井及前庭.这是迫切需要改善的一点.

3:排污系统,卫生间位于主卧后面的后院中,且露天而建,不方便的同时也十分不卫生.

4:功能分区混乱,厨房,餐厅,卧室都集中在一个区域内.无法达到动静分离.

5:室内采光条件差.导致屋内环境比较潮湿.

6:老式的建筑在抗震,抗压,防洪等情况下,容易出现破损,坍塌等现象.

当然,老式的民居建筑也有一些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吸取的地方.

如:建筑高度使得室内环境冬暖夏凉.天然的建筑材料一方面节省资金投入,另一方面也方便就地取材,同时也使得房屋与自然达到和谐统一的艺术境界,符合现代提倡的生态建筑理念.老式的居民建筑的细节,体现了传承中国独特建筑风格.

六,改造方案与目的:

1, 先对村子进行整体的规划,布局。公共设施建设做好统一的安排,如对给水,排水,排污,废弃物排放,处理,循环,再利用系统。供电,广电,能源利用系统。环境卫生,综合防灾,道路交通进行完备的规划.这些整体的村里的规划为村民家里的个体规划提供了前提

2, 其次对村民的房屋进行规划,根据其不同的程度进行改建或者重建。大的格局和布局不动,只是在原有建筑形式的基础上,结合,完善各类用地,注重原有村庄的空间格局的延续,加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绿化景观环境的完善和配套建设.

3,对建筑的空间进行细致的划分,使房屋的功能分区更人性化合理化。结合当地关中的特殊建筑风格,古建筑特色和历史因素,人民生活习惯,利用自然条件,气候因素,地理条件。结合天然材料,建造出有合理的,科学的,特色鲜明的,自然和谐的人居环境.

篇(3)

如何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笔者长期跟踪调查××村,从××村近几年的发展中,找到了很多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契合的思路和举措,这种契合能在大多数农村“三个文明”建设中找到,对此进行总结和思考,有利于我们深化认识、更新思路、改进措施,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深挖问题根源,突破瓶颈谋发展文秘站网-

××村地处坝区和山区结合部,距县城9公里,有16个村民小组,670户,2621人。××村虽地处县城近郊,但长期未能改变落后面貌。20__年村级体制改革以来,××村两委班子不断深入认识村情,深挖阻碍发展的问题根源,研究解决发展瓶颈,聚合人力人心谋发展。

(一)、强化班子建设,打造团结实干的发展氛围

××村地缘优势突出,守着一方热土却难改变落后面貌,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问题当然首当其冲。20__年村改委后,经过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入认识与思考,班子问题最早被提出来,也得到了最及时的解决。

闲散现象突出是制约××村发展的主要问题,根源是守业思想严重。面对这累年积弊,村两委班子正视问题,查摆问题,努力打造团结过硬、实干过硬的村两委班子和党员群体,影响带动全村树新风谋发展。村两委班子在班子内查找到了个人自我意识过强等矛盾根源,,增进团结,带头改变了“散”的形象,促进了“员”和全体党员之间增进相互了解,化解误会,逐步影响广大村民,促成全村齐心聚力、和谐共进氛围;村两委班子带头改变“闲”的形象,扎扎实实地一件一件解决好群众呼声高的问题,以实干精神来赢得全村上下的拥护和支持,有效引导和带动全村上下,屏弃安逸闲适思想,积极配合做好全村重大项目建设,踏实地经营好家庭经济,闲人闲事不断减少,干事创业逐渐成为主流思想。村两委班子以实干兴村的具体举措带动了全村实干兴家,广大农户又以实干兴家的具体行动促进了实干兴村,全村真正成为了实干村。

(二)、强化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村呈丘陵地貌,相对山区来说,生产生活条件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但“晴通雨阻”的交通,“年年挖沟年年放水难”的水利,“寨头亮、寨脚黑”的供电,落后的基础设施状况,使地缘优势难以转化为发展优势,延缓了发展速度;“昨砌一墙砖、今和一池泥”的打工经济和“早种一墒菜、午卖一窝鸡”的家庭小副业,也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好发展问题。

痛定思痛,××村集中精力,着力抓基础谋发展。经村两委班子积极争取,得到了多方面的支持,通过“争取项目投一点、上级部门要一点、村中老板捐一点、村民集一点、投工投劳担一点”的方式,实施了:一是投资__万元,建成213国道至村委会3.24公里的村级柏油路,村组道路全部修通;二是投资118万元,建成全长8.4公里“三面光”沟渠,改善农田灌溉面积1400亩;三是投资133.55万元,改造了通向各自然村的10余公里电网,实现了户均一表,城乡同价;四是投资126万元,架通至各自然村的程控电话线路,全村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的覆盖面/:请记住我站域名/均达100;五是投资110余万元,种植和改造茶园1600亩。四项基础设施和一项基础产业的建设,解决了温泉村最想解决,也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初步建成了有较好基础设施条件和产业发展基础的文明新村,打牢了××村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基础,增强了发展能力。

(三)、强化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村地处县城近郊,城区的一些不良思潮和行为,极易感染到这里,贪图享乐思想、游手好闲现象、喝酒闹事情况、小偷小摸问题等都较突出,村民各自为政,意见难统一,管理难实现,行为难约束。本来看好××地缘优势的一些投资者,往往会顾忌这里的综治环境和村民的精神状态,望而却步。

××村两委班子认识到,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基础,是促进农村发展的重中之重。全村把创建文明村活动与加快农村发展的奋斗目标一起部署,一起抓落实。从建立领导责任制入手,促成了工作有人管、措施有人抓、问题有人解决的良好局面。从提高农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入手,坚持开展思想、文化、科技、卫生等寓教于乐的活动,促进了农村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从制定实施《××村村规民约》入手,实现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从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脏乱差”等热点难点问题入手,整顿乱堆乱放,清理垃圾死角,大力整治村容村貌。从加强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力度入手,加强了综合整治力度,封建迷信、打架斗殴、聚众赌博等歪风得到遏制。从民主选举村两委班子入手,发扬基层民主,坚持和完善村务公开等制度,形成民主管理的浓厚氛围。从发挥群众组织的作用入手,动员多方面力量参与全村经济和各项事业建设。责任人到位的工作,各项措施的落实,广大村民的积极响应,渲染出温泉文明村创建活动浓烈的氛围,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20__年12月××村被评为省级文明村,发展环境逐年优化。

二、狠抓产业支撑,树强支柱求发展

××村从长期的发展实践中认识到,靠劳务输出和家庭小副业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好奔小康的问题。20__年以来,全村以树强茶叶和生猪生产主业为目标,加强招商引资,强化农村综合管理、综合服务,大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资源的利用能力,加快发展。20__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达590.34万元,比20__年367.75万元增长60.53,农民人均纯收入1434元,比20__年的886元增长61.85。

(一)、提高产业关联度,延伸链条增效益

面对着不断夯实的发展基础,××村打起了细算盘。全村以沼气建设为核心,连接发展好以茶叶为主的种植业和以生猪为主养殖业,树强支柱,促进产业关联,实现循环发展、高效发展。

××村是××市能源建设示范村,目前已建成沼气250口,覆盖面在40左右,沼气建设促进了农村种养殖业的清洁生产,带动了农村改圈、改厕、改灶,改善了村容村貌。以沼气为中心枢纽,××村初步串起了“生猪养殖 生猪贩卖 屠宰经营”、“茶叶种植 茶叶加工 茶叶营销”、“生猪养殖 沼气 茶叶种植”、“生猪养殖 沼气 青饲料、蔬菜种植”等几个简单的产业循环发展链条,提高了各产业的关联度,提高了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也提高了产业的增加值。20__年,全村肉猪出栏3340头,户均5头,仔猪出栏13564头,户均20头,有年出栏20头以上的规模养猪户40户,生猪屠宰和贩卖经营户30余户;全村471户农户种茶,建成茶园3075亩,人均1.2亩,有20亩以上的茶叶规模种植户5户,5亩以上的种植户360余户,茶叶加工厂6个,茶叶营销户6户。20__年全村茶叶总产值达168.75万元、以生猪生产为主的畜牧业总产值110.11万元,分别占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的28.59、18.65,两项合计占47.24,支柱产业真正地被树强。20__年,全村计划实现沼气建设100覆盖(除五保户),计划新植茶园500亩,××村种养殖业清洁生产、循环发展、村容整洁的新农村建设将迈上一个新台阶。

(二)、提高招商引资水平,广纳资金技术提速度

缺少资金,是阻碍农村发展的通病。近年来,××村以环境吸引发展资金,以资源撬动发展资金,以效益留住发展资金,成功引进个体投资者10人、公司1家,引资近500万元进行产业建设,加快了发展速度。

引进个体老板××,投资上百万元,改造提升碎石厂的生产能力,为全村带来近20万元的集体经济收入。引进××××等9位茶叶老板,开发种植茶叶2340余亩(其中乌龙茶280亩),此前××村多年发展,也仅建成600亩左右的茶园,而且低产老茶园居多,招商引资使全村茶园面积在较短时间内增长了5倍,优质高产茶园的比例也大幅提高。在冬季农业开发中,引进了××有限公司,以“公司 农户”的形式,发展优质反季节蔬菜,20__年完成了62亩20余个品种的试种,取得了初步的经济效益,在选定适宜品种和推广种植技术等方面取得预期的效果。在此次试开发中,公司支出农民工的工资近4万元,十余名打工农民平均收入在20__元左右,群众积极性很高。20__年公司计划发展200亩×××,并计划在××村发展多种形式的长期合作,除了发展冬季反季节蔬菜外,还准备在其他季节,发展市场缺档的高效益蔬菜,不断扩大优质蔬菜的生产和外销。招商引资加速了××村支柱产业和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农业科技推广和市场经济知识普及,全村的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三)、提高农村综合管理、服务能力,激发积极因素促健康

“人少事多”是农村管理服务工作的普遍现象,如何提高农村综合管理、服务能力,集中精力搞好产业建设,是无法回避的问题。××村坚持用制度来管理,用民主的方式来管理,调动各方面积极力量参与管理,提高了管理的效率,赢得了搞好综合服务的时间和精力,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村党支部在深入村情认识的基础上,制定完善了党支部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完善落实了党员民主议事制度、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制度、村务公开制度、村干部民情恳谈和联系制度以及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村规民约等制度,推进了村两委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提高了管理效率。××村积极发展茶叶和肉猪养殖两个产业协会,以“支部 协会”的形式,加强了对主要产业发展的管理和服务,最大限度地把农民组织起来,提升农民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解决好了农民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问题,为树强两大支柱产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群众组织活跃在产业建设、矛盾调解、村容保洁、文体活动等各个方面工作中,受到广泛好评,获得了“省级优秀妇女之家”和“省级巾帼科技致富示范村”的荣誉称号。各项制度的落实,各种管理服务的完善,有效激发了党员干部的责任感和上进心,调动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形成了“人人求发展、事事为发展”的良好氛围,在全村的“三个文明”建设中,不管是党员干部,还是普通群众,都能积极主动地发挥一己之力、一己之长,有利于全村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因素,得到了较充分的涌动。

三、不断总结经验,深化认识快发展

××村近几年的良性发展,发端于基础建设,发展于不断解放思想、深化认识、更新思路、团结实干,这些成功的举措和取得的实际成果,为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广泛的智力支持。

(一)、解决好思想问题,其他问题便能迎刃而解

思想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村的发展困顿,首先就困在思想上,地缘优势带来的满足感,优越的农村政策带来的依赖感,淡化了村民干事创业的思想,万事开头难,难就难在想都不去想上。××村两委班子以干出来的实际变化,来影响带动广大村民逐步破除“靠、闲、散”思想,强化了村民主动发展的诉求;发展就意味着要改变生产生活习惯,安逸闲适的状况改变了,就容易产生“难、怕、厌”思想,××村以党员干部带头干、致富能手带路干,来破解这一心理障碍,强化了村民主动发展的信心;要发展就要面对新环境、新挑战,就要有新能力,××村以加强培训指导、加强示范推广,来破解“老、旧、陈”思想,强化了村民主动发展的能力。从村两委班子到普通群众,解放了思想,提高了素质,想干,敢干,会干,最终干出了发展的新天地。

(二)、解决好班子问题,发展就有坚强的组织保障

篇(4)

一、前段工作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这次庆祝建国周年大型文艺调演活动涉及面广、参与单位多、工作量大、节目质量要求高。为了确保文艺调演实施方案全面落实,市庆祝建国周年文艺调演活动的文件下发以后,我们立即向县委常委做了汇报,县主要领导做了重要批示,要求一定组织好,安排好,拿出有我们××特色的文艺节目,借此活动充分展示全县人民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同时,成立了以分管书记为组长、各职能部门及各镇主要领导参加的庆祝建国周年文艺调演活动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并成立了以宣传部牵头的综合协调组、由县文化旅游局牵头的文艺创作组,为搞好这次文艺调演活动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证。

(二)进一步加大对庆祝建国周年文艺调演活动宣传力度。我们在《××工作》、县电视台开辟了专栏和专题,同时,利用各种形式大力宣传这次文艺调演活动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形成全民参与,人人关心,精品力作层出不穷的良好局面。

(三)精心组织,狠抓落实。月日,我们组织了相关牵头部门就庆祝建国周年文艺调演活动进行了专题研究。传达了市里的文件精神。根据市庆祝建国周年大型文艺调演活动工作会议的要求,我县今年的庆祝建国周年文艺调演活动采取层层发动、逐级调演、自下而上的调演模式,既有利于组织各级各单位搞好国庆活动,又有利于调动基层群众、单位参加调演的积极性,从而选拔优秀节目和人才参加更高一级文艺调演。从月下旬开始,各单位按照“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充分挖掘自身文艺资源,选拔了一批优秀文艺人才,创作一批优秀文艺节目参加创作。月下旬,教育、文化、城建、经贸、县社、油区、金融七大系统通过积极宣传发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创作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京剧连唱《××明天更灿烂》、歌唱××景色《唱不尽家乡秋色美》男女二重唱、反映城市日新月异变化的配乐诗朗颂《一路行程一路歌》、盼望台湾早日回归祖国母亲怀抱的歌伴舞《彩云归》、歌颂包村干部带领群众致富的小品《养牛》以及合唱等块节目脚本。月底我们组织了全县文艺专家集中一周时间,对各创作单位提供的脚本,逐词逐句进行了修改。从月上旬开始,由各牵头单位组织演员进行认真排练。月上旬开始拿上舞台与乐队进行合练。期间我们组织专业人员上门加大指导、督查力度,并采取一周一调度的工作制度。宣传部已对全县创作节目进行了两次集中排练和审查,常委部长亲临观看,并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计划再于月日左右对每块节目逐个点评指导,以促其提高,并筛选精品。排练基本成熟后,再邀请市里有关领导和专家对我们的节目进行现场指导。

篇(5)

20xx年2月,根据县委的统一安排,我被选派到忙怀乡**村党支部担任第一书记,机会难得,到任后,我与村两委班子成员就**在今后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对策进行了调研。

一、**新农村建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基础环境和条件恶劣。一是地理劣势。山区群众常说“看到屋,走得哭”,真实地反映了山区沟渠纵横、山高坡陡的地理特征,这一特征使农业生产生活异常困难。二是土壤贫瘠。土壤肥力差、保水能力弱,不少地方仍沿袭刀耕火种,产出效益低。三是自然灾害频繁。山洪、干旱、风雹、地质滑坡等自然灾害年年发生,仅丫口组目前就有15户农户居住在滑坡危险地带,而农民抗御灾害能力较差。四是人居分散。山区大部分人口多为散居,密集度不高。据实地调查,**村的人口密度仅为168人∕平方公里,很显然,**村新农村建设的聚集动力非常弱。

(二)社会服务体系不到位。一是基础建设落后。由于多年来投入不足,导致贫困山区基础设施十分落后,特别是农业基础设施年久失修问题比较严重,普遍存在吃水难、上学难、行路难等问题。二是社会保障不完善。村卫生室形同虚设。山区群众无钱治病,大多数农民生了病也是硬撑,小病酿成大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突出。据实地调查,**村农村妇女只有15%的人生了大病才去医院就医。同时,由于社会保障体系的缺失,养儿防老仍然是**村最主要的养老模式,家庭成为重要支撑。三是文化生活匮乏。由于缺书少电,农民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情况较为普遍。“早上听鸡叫,白天听鸟叫,晚上听狗叫”是**村现状的真实写照。由于文化生活的匮乏,使封建迷信、赌博等乘虚而入,败坏了社会风气,也影响了山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四是城乡人民权利不平等。由于在计划经济时期,国家为了阻止农民进城找工作,实行了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使农村人特别是贫困山区农民在教育、就业、卫生、社会保障等多方面受到与城市人不平等的待遇。这个问题在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并没有真正解决,现在农民进城打工还是受到同工不同酬的歧视,甚至还存在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直接影响了农民的收入,同时又造成了和谐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三)农民整体素质偏低。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但由于历史原因,**村的大多数农民文化水平低,综合素质不高。据实地调查,**村全村共2019人,大专文化程度的只有3人,中专的只有7人,高中文化程度的只有12人,初中文化程度的有306人,小学文化程度1390人,文盲102人,未读书的儿童199人。贫困山区劳动力文化水平偏低。部分有文化、有技能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都在外务工,留守人员多为老人或儿童,难以承担起建设新农村的重担。同时,农民培训机制在贫困山区难以建立,有培训点也是流于形式,使农民的发展技能、思想水平与新农村还存在较大差距。山区农民普遍认为新农村建设是政府和党员干部的事,争取政府下拨资金踊跃,自己出资出力参与新农村建设积极性不高。

(四)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加大对**村的扶持力度,采取了多种措施增加农民收入。但由于**村自然经济成份较重、农户经营规模小、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农村信贷困难、农资价格高质量低的市场调控不力等原因,农民增收仍然十分缓慢。**村地处大山深处,全村有513户2019人,可耕地面积3749亩,其中:水田只有522亩,多数为旱地(山坡地)。由于自然、地理、历史和人口素质低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山上农田水利设施难以配套,交通状况极差,雨天山体滑坡时有发生,村民缺乏教育,整体素质偏低,群众生产生活困难,虽然农民人均收入20xx年达到2300元,但发展不平衡,农民人均纯收入在1067元以下的达1373人,占68%,这一现状是制约**新农村建设最为突出的矛盾。

二、**村新农村建设的对策

(一)抓组织,发挥党员干部作用。贫困山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要建设一个富有战斗力的村级班子,一支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党员干部队伍。一是要建好村支部。建设战斗力强的村支部,带领贫困山区农民艰苦创业,建设新农村。二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通过“三培养”,把优秀村民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和村级后备干部,解决接班 人问题。二是完善干部激励机制。健全村干部工资保障机制和增长机制,完善村干部正常离职后一次补发补贴机制,积极探索村干部“职业化”及养老保险制度的新途径,使村干部在政治上有盼头,工资上有保障,正常离职后有依靠,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

(二)抓规划,引导科学有序发展。贫困山区的现状决定了新农村建设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因此,必须从当地实际出发,从制定规划着手,区分轻重缓急,突出建设重点,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安排,循序渐进。一是科学制定区域规划。对地理特征基本相同,经济发展基本一致的贫困山区制定统一的区域发展规划,对发展定位、村庄布局、基础设施、主导产业和公共服务设施进行战略研究,突破自然村界限,科学编制村庄建设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社会公共事业发展规划。二是统筹制定村域建设规划。突出山区特色,找准每个村的优势和劣势,合理确定村庄规模,统筹规划产业方向,村庄布局、服务设施和住宅布点,做到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三是妥善把握规划制定和实施中的几个问题。要突出农民的主导地位,认真听取农民建议;要体现和谐性和包容性,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顺从山地势,做到基本不推山、不填塘、不砍树,追求人与自然和谐;要严格控制占用耕地,要合理确立示范点,并实行动态管理;要选好切入点和突破口,量力而行,首先从农民最关心、最容易见成效的事情抓起,如实施安全民居建设、人畜分居和安全饮水建设等;要整合资源和项目,将资金集中起来办大事、办好事。

篇(6)

中图分类号:C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11-0000-01

前言:

安吉县全县总面积1886kO,林地面积13.2万 hO,森林覆盖率达到71.1%,活立木总蓄积229.8万m3。安吉有竹种资源7属49种,年生产商品竹2700万株;杂竹竹材产量10万吨;年产竹笋3.5万余。2007年竹资源产值达6.5亿元,居全国之首;经济林24.23万亩;用材林25.1万亩;绿化苗圃地2.8万亩。

2008年春季,从1月11日晚开始,在1月11~25日持续降雨85.3mm的基础上,1月26日至2月5日11天间普降4次大到暴雪,积雪平均深度平原为45cm,山区达60cm,局部地区达100cm, 连续出现了20多天的雨雪天气,总降雨(雪)量达165.1mm,是安吉50年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强降雪天气,给安吉县的森林资源和林产加工企业造成巨大损失。

一、受灾基本情况

1.安吉县林业资源雪灾损失情况介绍

一场五十年不遇的降雪给安吉林业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6.46亿余元。全县105万亩竹林均遭受不同程度损失,其中毛竹损失705万株、小竹受损20万亩、早竹2万亩、观赏竹1万亩,冬笋减产1000万斤。

2. 安吉县林产加工企业雪灾损失情况介绍

此次大雪灾除还给安吉县的林产业加工企业造成了特别严重的损失,损失面在90%,其中省、县两级林业龙头企业直接经济损失1.8亿元,150家规模型企业直接经济损失2.8亿元,全县近1600家林产加工企业总损失在5亿元以上。

二、安吉县林业灾后恢复重建情况

灾情发生后,在国家和省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全县立即组织人力、物力投入到这场抗击特大雪灾、开展生产自救的行动中。到08年4月初,安吉县已基本清理完毕5.1万M3雪压树木;08年5月初雪灾压枯死竹的清理工作大部分完毕,其中清理雪压枯死毛竹约300万株;08年5月经济林和苗木的修剪、补植和春季培育工作也已基本结束;08年到5月底,护笋养竹即将告一段落,取得阶段性成果,后续培育工作正在有序进行。各受灾林产企业在各界的帮助下,迅速开展生产自救,企业灾后重建进展顺利。

安吉县委、县政府也及时出台了相关政策:

1.高度重视,层层落实重建措施

灾后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指挥下,立即成立“安吉林业抗雪救灾领导小组”,“安吉林业指导恢复生产专家小组”,即时出台了《安吉林业雪后开展生产自救实施方案》。

2.深入调查,全面掌握林业受灾情况

大雪过后,在省林业厅、市林业局等单位专家的指导下,专门组织人员开展群众自查、面上普查、采伐设计调查。其中,毛竹调查了5个乡镇的40个样地,湿地松调查了5个乡镇、17个小班的50个样地。

3.及时指导,切实减少林农损失

结合“百项技术千名干部进万村”行动,分小组到各乡镇、村、户开展送技术下乡活动,全面指导农民开展生产自救、恢复重建。广泛宣传,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等形式及时有关竹林护笋养竹、深翻垦复、雪压竹清理、防治病虫害等方面的信息,指导林农开展灾后重建。

4.科学规划,全面启动林业恢复工程

一是启动安吉林业综合发展项目。该项目主要内容是将毛竹丰产林套种乔木树种或经济林树种改造为混交林;在杉木林和松林中套种毛竹和其它树种,提高林分的生态功能增加其经济效益。目前,该项目已全部完成。

二是实施经济林生态修复项目。项目规划重点对在赋石库区上游的板栗林以套种毛竹为主进行改造;同时,启动实施茶叶生态功能修复,以提高林分质量。2008年项目计划建设5000亩,目前,项目已全部完成。

三是实施“美丽乡村”绿色景观工程。“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工程是安吉县新农村的提升工程。已完成“中国美丽乡村”绿色景观工程实施方案,重点对32个创建村进行绿化、美化。08年6月,已完成景观竹为重要组成部分的“绿色景观带”的创建,已完成村庄、道路等四旁植树25.35万株,种景观竹近5万株。

四是大力实施“安吉林业四大重点工程”。即毛竹现代科技园区建设,竹子速丰林建设,林间作业道路建设,竹子良种基地建设。到08年6月,全县共有110个村进行了项目申报。

5.多方帮助,企业灾后重建进展顺利

雪灾发生后,安吉县委、县政府一方面专门下发文件《关于支持企业灾后重建工作的若干意见》为企业恢复生产开辟“绿色通道”。另一方面,积极帮助受灾企业办理保险理陪、争取贷款。同时,根据全省的统一部署,取消了林业“两金”,仅此一项,就安吉县林企、林农每年减轻负担近1500万元。到08年6月,规模较小和受灾较轻的企业已全部恢复生产,雪强、辰宝、鑫凤、春水等少数受灾特别严重的企业到6月底也都基本恢复生产。

6.落实政策,为重建与发展提供技术与资金保障

为保证安吉县林业灾后重建工作的顺利开展,县委、县政府下发《2008年度安吉县林业重点项目实施办法》、《安吉县林业重点项目建设技术标准》,制订了《安吉县林业重点工程、生态修复工程奖励办法》。

三、恢复重建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以及政策建议

1. 恢复重建中面临的突出问题

1).资金困难。由于雪灾损失太大,安吉的经济基础又不厚实,虽然省政府、省林业厅和安吉县政府都作了很大的努力,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并拿出部分救助金,但广大林农和加工企业在恢复重建中仍然普遍面临极大的资金困难。

2).恢复周期长。由于林业生产的长周期的特性,给灾后重建带来了很大困难。如毛竹林恢复需要6~8年,小竹林恢复需要3~4年,经济林恢复需要3~5年,种苗恢复需要1~3年,生态公益林恢复需要3~5年甚至10年以上。

3).抗灾害能力不足。国外松、杉木等纯林的森林抗灾害水平低,厂房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标准低,抗击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差。

2. 政策建议

1).加大项目和资金支持力度。在林业生产上,能加大对林业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的资金扶持力度;对林产加工企业方面,设立专项贷款贴息资金,以帮助受灾企业减轻资金压力和利息负担,尽快恢复生产。

2).建立完善林业抗灾机制。根据林业特点,确保林业恢复重建项目持续性和长期性,以使森林资源的恢复重建取得明显的实效。

篇(7)

关于#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关问题的调研报告

(#镇调研组)

按照市委安排部署,3月下旬4月下旬,我们#镇调研组的11个调研小组,分头深入到#镇51个行政村,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关问题”继续进行了深入调研。调研过程中,各调研组都高度重视、认真负责,精心准备,在前段调研工作的基础上,采取深入农户征求意见,与群众深入座谈等方式,进一步摸清了每个村的现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建设新农村工作中具备的优势,并积极帮助各村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发展规划,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镇基本情况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特点

#镇位于章丘市北部,总面积77.49平方公里,辖51个行政村,6.5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3.5万人(男劳动力1.8万人,女劳动力1.7人)。在农村总劳动力中,从事第一产业1.6万人;第二三产业的1.1万人;外出务工的0.5万人;农村剩余劳动力0.3万人。近年来,镇党委政府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结合本镇实际,大力实施“农业立镇,工业强镇,商贸活镇,城建兴镇”四大战略,促进了全镇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发展,2005年,全镇共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9亿元,工商税收10040万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618万元,出口创汇3400万美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238元。

经认真调研发现,#镇在新农村建设中主要有以下特点:

1、全镇干部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工作的“一号工程”,必须积极动员、广泛发动。从调研的情况看:市委市政府做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策部署后,全市上下特别是广大镇村干部群众都非常支持和拥护,都认为这是市委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举措,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普遍充满信心,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热情空前高涨,新农村建设在镇村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2、农村经济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的互补能力明显增强。近年来,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镇党委政府多方筹资,组织实施了黄淮海平原开发、二期世行项目、南部荒山治理等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开发了节水粮田4万亩,治理涝洼地5000亩,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初步形成了柴家韭菜、张官蕃茄、溪柳茴香等七大蔬菜生产基地。同时,镇村还投资建设了柴家绿祥无公害韭菜、刁东惠祥出口菜等五大示范园区和圣泉、山东春雨、章丘澳利、桦林木业、张官蔬菜、柴家韭菜等批发市场,极大的改善了全镇经济发展环境,推动了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增加了农民群众的经济收入,农村经济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的互补能力得到明显增强。

3、工业经济的发展壮大,提高了镇村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能力。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工业兴镇”战略,充分发挥工业基础好、发展后劲足的优势,先后扶持发展起了化工、机械制造、家具、篷布、建材等六大主导产业,组建了圣泉、银鹰、泺华三大企业集团。实施了圣泉热电联产、万吨糠醛扩产、汇丰覆膜砂铸造等7大扩产和科技创新项目,提高了企业市场竞争力,壮大了全镇的工业经济规模,提高了镇村对新农村建设资金的投入能力,使新农村建设资金得到了有效保障。

4、镇村基础设施的改善,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效保障。近年来,镇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为重点,大力实施镇村基础设施改造工程,先后投资5000余万元,完成了城区6横5纵11条道路的硬化、拓宽工作,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投资230万元,完成了13条村级道路的铺油工程,改变了群众的行路难。投资2000多万元,实施了街心公园等5处园区和清平园商场、蔬菜批发市场交易楼、沙发家具批发市场、顶帐物资交易市场,在镇驻地形成了“五场、三街”的市场格局,为新农村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基础设施环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深入调研和汇总各组情况,我们感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镇51个村虽然具备很多优势,但也存在着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农村致富信息渠道缺乏,农民存在增收无门的问题。近年来,为增强群众获得致富信息的能力,市委投入了大量资金,为各村建设了党员远程教育网络,通过这种形式,为群众提供致富信息,拓宽群众增收渠道。但经调研后认为:当前,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络系统还没有充分利用,为农村群众提供致富信息的作用还没有完全发挥,现在大多数群众还是通过电视、电台等渠道获取信息,既造成了资源浪费,又制约了新科技的推广和新技术的应用,影响了村级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能力。

2、农民工培训和劳动力转化问题还比较突出。经调查,现在#镇3.5万名劳动力中,尚有3000多名农村剩余劳动力,因为各种原因而没有就业,既造成了劳动力资源浪费,也阻碍了经济发展。如章丘市化工工业园位于刁镇旧北村,虽然有10多家企业在旧北村落户,企业发展也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但目前该村依然有50多名年龄较大、文化素质偏低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找不到就业门路。究其主要原因:一是这些农民的文化素质和技能素质相对较差。二是镇村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和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包括失地农民)输出的职能还相对薄弱,直接造成了企业需求与当地高素质人才供应之间的脱节。一方面,企业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另一方面,当地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企业却无人可用。既不利于农民增收,也影响了当地乃至全市的投资环境,成为阻碍新农村建设的一大难题。

3、村级债务负担沉重,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由于大多数村过去兴办村级企业,遗留了大量集体债务。据调查,目前,在#镇的51个村中,有集体债务的村占到总数的80%以上,各村集体债务从几十万元到几百万元不等,全镇村级总债务达到了1970多万元,成为集体经济发展的沉重包袱。但村级经济收入却相对较少,05年,全镇集体经济收入低于3万元的村,占到全镇所有村的70%以上,债务消化能力极差,影响了村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例如,#镇旧东村,2005年村集体总收入不足6万元,但村集体累计负债却达到了78万元,仅利息一项,每年村集体就需要支付9万多元,集体经济入不敷出,村级运转难以保证,并且很多债务是欠本村群众的,一旦处理不好,不仅影响村两委班子和村干部的威信,还容易引发社会矛盾,影响社会稳定。

4、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差,制约影响了群众的生产生活。经调研发现,由于资金投入相对不足,目前部分村基础设施条件还相对较差,少数村还存在行路难、吃水难等问题。很多村还存在供电线路老化、线损严重、变压器负荷过小等问题,群众用电安全存在隐患。这些问题,既制约了农民生活条件的改善,也严重影响了群众的正常生产,很不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5、农民业余文化活动生活内容还不够丰富。通过调研发现,目前大多数村庄的文化基础设施还不完善,很多村的农民文化技术学校、文化活动室只有一块牌子或一间办公室,农民活动没有场所,农村群众文体活动无人组织,文化生活枯燥乏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群众要求改善的呼声较高。

6、新农村建设缺乏总体规划。推进村镇规划建设,可以改变农村脏乱差面貌,改善农民居住环境,同时能开辟大量新耕地,大大降低公共设施的建设成本,实现农村生活社区化。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各村在村庄规范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全镇51个村中,除1个示范村、7个建设村的村庄规划情况较好外,其余43个村都还缺乏一个切合实际、又适度超前的近远期村庄规划,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标准和质量。

7、镇村干部服务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为提高镇村干部服务群众的水平,近年来,#镇狠抓了镇为民服务中心和各村为民服务室建设,在全镇健全完善了镇村为民服务网络,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方便。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群众对为民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镇村干部特别是少数村干部,由于受自身文化和科技素质所限,服务质量和水平还不能满足农民群众的要求,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健康发展。

8、部分群众对新农村建设还存在认识上的偏差。通过座谈发现,部分群众对新农村有关政策了解还不够深入,导致认识上存在一些偏差。特别是对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问题,部分村民认为新农村建设是市委市政府的决策,想当然的认为新农村建设的投资应以市镇财政投入为主,村集体和群众不应负担新农村建设资金。认识上的偏差,使部分村干部和群众产生了“等、靠、要”思想,给新农村建设资金造成了很大被动,应继续加大对新农村建设有关的政策宣传力度,澄清部分干部群众对新农村建设上的模糊认识。

三、几点建议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农村发展的一次重大机遇和深刻变革,是一项“惠民工程”、“民心工程”。为切实贯彻落实好市委、市政府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思路和决策部署,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健康顺利开展,根据我们的调研情况,提几点建议:

1、建议继续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扶持力度。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顺利开展,今年,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扶持新农村建设的优惠政策,并确定了10个示范村、100个建设村进行重点扶持,切实减轻了镇村的资金投入压力,极大的调动了基层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但很多未被列入第一批扶持范围的村,虽然干部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很高,也有一定的资金实力,但如果没有市镇两级的资金扶持,新农村建设的难度仍然很大。为此,建议市委继续加大扶持力度,扩扶持范围,或尽快明确第二批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建设村),将全市新农村建设逐步推向深入。

2、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基层群众最关心、最关注的是行路难、用电难、吃水难等现实问题。为此,镇村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应以群众的呼声作为行动的第一信号,不断强化措施、加大资金投入,多为群众办一些道路硬化、生产路维修、吃水管路改造、变压器增容等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好事实事,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和发展环境,调动农村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促进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

3、发展壮大镇村经济,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标,而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加群众收入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前提。刁镇应继续以“农业立镇,工业强镇,商贸活镇,城建兴镇”四大战略为依托,发挥经济基础好、交通便利的优势,积极探索镇村发展的新路子,不断发展壮大镇村经济,增强镇村对新农村建设资金的投入能力,切实解决新农村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

4、做好农民教育培训,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大力实施农民素质提高工程,与三职专等学校密切联系,组织大规模农民技术培训活动,发挥政府门路广、信息灵的优势,积极与外地用工企业和当地引办企业联系,组织农业剩余劳动力和失地农民进行劳务输出,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为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篇(8)

培养有创造性的复合型人才是当今社会与市场的迫切需要,也是当代教育改革的方向。对建筑学教育而言,依照其专业特点,适应社会与市场的需求和现代教学要求,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自然更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作为建筑学专业必修的综合性极强的主干课程,建筑设计课通过几个学期一系列大大小小的设计训练,使学生逐渐掌握建筑设计方法,完善理论知识储备和全方位地提高综合能力。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就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树立正确的设计观念,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综合素质,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全面发展,同时增强学生的工作能力和协作精神。通过近几年在公共建筑设计课程教学上的不断尝试和探索,笔者总结出一套分组式建筑设计教学方法,即以小组为单元组织建筑设计课程教学。该方法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主体和主导相结合”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从学科特点出发,结合建筑学专业和该课程性质,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增加主动性,培养创新性,注重综合能力,强调团队合作,构建平等和谐的讨论环境,让课堂教学充满探究和交流气氛。实践表明此阶段性教学改进行之有效。

一、分组式设计教学的教学环节

按照教学大纲,建筑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包括设计原理和设计训练两大部分,依次展开的传统的教学过程基本为:集中授课,讲述设计原理一布置任务书一参观调研一方案构思一教师对学生的设计方案进行一对一的辅导,改图、评图。这种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有:(1)教师处于绝对的权威地位,而学生处于被动灌输和接受状态,课堂学习气氛比较沉闷,学生之间的交流也比较少,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2)教师在设计辅导阶段的教学效率比较低,课堂时间也比较有限,难以保证对每个学生的辅导质量和效果。若再加上专业教师短缺造成的师生比失衡,则设计辅导环节所受到的影响就更大。

针对原先建筑设计课程教学的不足,为进一步丰富课堂教学,分组式教学环节经过扩充后包括:集中授课、自学原理、分组工作、建筑实例解析、课堂成果汇报、实地参观调研、小组合作长题设计、设计辅导、课堂讨论、快题设计、公开评图等。在集中授课之后的各个教学环节中,小组单元均贯穿于其中展开,力求加强师生间及同学间的沟通交流,培养团队精神,提高设计辅导阶段教学效率,最终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分组式设计教学的具体方法

在1-2次集中授课后即进入分组式教学阶段,前后经过两次分组。首先是将所有学生分为5个大组,每组6-7人。大组的工作主要是:收集相关资料,达成资源共享;对优秀建筑实例进行图解分析,并在课堂汇报;实地参观调研,明确课题研究方向;针对指定主题展开讨论;初步构思分析等。大组成员在组长的协调安排下分工合作,定期召开小组会议,互相交流并汇总工作成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大组为单位与学生交流,并安排三次课堂汇报,由汇报的时间和成果来控制教学进度。第一次大组汇报内容是建筑实例图解分析,通过对建筑选址、总体布局、功能流线、空间设计、造型特点、声环境/光环境、结构构造等各种要素的详细分析,促进学生对设计理论的消化吸收,同时拓宽设计思路;第二次大组汇报内容是实地调研成果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对若干个当地建筑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比较,在分析实践中不断思考、归纳和领悟;第三次大组汇报内容是设计课题的分析研究,通过对基地环境、使用需求、地域文化、发展趋势等问题的分析探讨,使学生明确课题的研究方向,初步确定设计构思意图。在?[报中每组制作各自的多媒体课件,各组成员按顺序上台汇报成果,汇报完毕后,教师和其他组的同学提出自己的意见,大家相互交换看法,就有争议的问题开展讨论。

第二次分组是进入到合作长题设计环节后,由原先的5个大组分解成10个小组,即由3-4名学生形成一个设计团队,共同合作完成设计任务,教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设计辅导。小组成员听从小组长的分工安排,各组均按照班级统一的设计教学进度和深度要求,集体合力推动方案的形成、发展和完善,定期以图文形式向教师汇报成果并进行交流。在此阶段仍要注意加强小组间的互动交流,继续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热情,教师应组织安排一次课堂讨论课。讨论的形式可以是班级讨论,也可以是分组辩论,讨论的主题由教师征求学生们的意见后拟订,其内容可以是某一设定的主题,可以是对典型案例的分析,也可以是对学生作业的点评。专题讨论应结合所授课程重点,同时反映当前建筑设计发展信息和关注热点;案例分析应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能开阔学生视野并引发深一层次的探讨;方案讲评应注重开放和公平,由学生个人方案介绍到小组评议到最后教师点评,逐步明确各方案的优缺点和改进方向。在讨论的过程中至为重要的是教师要正确而有序地组织、引导、评论和总结。

三、分组式设计教学的评分办法

通常建筑设计课程均属于考查课,学生成绩的评定主要由教师依据每个学生设计方案的优劣及平时表现而给出,设计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鉴于设计成果的评价受图面效果和感性认识的影响较大,学生对评分可能产生异议,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将评图的过程公开化和透明化,同时将评分标准分项量化和细化。在课堂上对各个小组的设计作品进行公开评图,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公开的答辩和讲评,再次创造了非常难得的相互学习、促进和交流的机会,有助于形成设计总结-修改-提高的良性动态机制。最后每个小组都可以根据评分标准给所有的作品打分,分值按一定的权重计入小组设计成绩。个人成绩则由小组合作设计成绩、个人快题设计成绩和平时成绩共同组成。

四、分组式设计教学的成效和努力方向

篇(9)

二、设计教学过程

(一)问题提出

设计任务书只提基本要求,即用地现状及红线、设计目标和成果,不再具化每项设计内容,而社区活动中心的主要功能空间、用房面积大小等,需要学生通过调研分析根据自己的理解与思考,加以编写、细化完善。此外,依据调研结果,学生还需对社区中心周边的广场区域进行合理改造。由此,教学方式一开始就要转变,从以教师为主导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互动模式,教师扮演引导者,培养学生关注城市问题和社会问题,以调研的方式,以问题为切入点去思考建筑,设计建筑。学生则需要通过调研发现问题、归纳问题,并进行系列目标问题的思考,关注建筑的介入将会对现有场地产生的影响以及对居民行为产生的改变,思考如何既能较好地延续居民日常行为模式,又能更好地满足居民户外活动需求。

(二)现场调研与案例参观

1.现场调研

设计以两人为一组。每个小组首先需要调研阳光广场和月光广场所在的城市位置,解读河西新城与老城区的关系。其次,分析广场与城市空间结构、景观结构、道路系统、绿地系统的对应关系;调研广场周边的学校、医院、市级体育馆、商场公共设施。深入解读环境信息,把握场地内道路、绿化、建筑等要素之间的关系,为设计构思的形成做好前期准备。再次,详细了解广场人群活动与使用情况。以周末与工作日为对比,观察并记录从早上6点到晚上8点各个时段广场人群的主要活动区域以及活动模式。这一过程并不是简单用数码相机拍照,记录数据采集过程,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在不同时段、不同背景、不同年龄段的人们各自的活动特征,细致分类,并鼓励学生多交流,了解被访者对广场现状的意见与建议,期望社区中心提供哪些公共服务等,从而为建筑功能的确定及场地改造提供有力依据。此外,每个小组依据不同问题与各自的兴趣点,设计不同的问卷调查表,对广场活动人群进行调查。要求调查对象应涵盖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不同社会背景,不同职业,人数不低于100人。调查结束后,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统计,并梳理观察记录内容,绘制分析图,撰写文字小结。

2.案例参观

教师列出市区多个已建成且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社区活动中心,让学生参观调研,关注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建筑空间特点,着重了解使用者的感受与意见,并做好相关记录。

3.阶段成果

此阶段成果要求每组完成一张设计图,并将调研内容、分析结果、解决方法进行ppt汇报。对汇报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师生展开讨论,进一步补充完善。

(三)建筑方案的生成

1.设计任务书的完善

在完成调研参观后,学生需要通过查阅图书馆文献、整理互联网信息,完成多种资料及数据的收集。在基于调研成果分析的基础上,每个小组提出自己的解决思路,确定建筑合理具体的功能设置,制定出完整的设计任务书。

2.方案的生成

方案初始阶段要求学生根据调研分析结果,从问题入手,通过对广场人群的行为分析、建筑功能与环境的互动研究,思考方案的形体生成及平面布局,勾画概念草图并制作概念草模,形成设计构思和方向。在此阶段,教学着重于解决问题的过程,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多样性的尝试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每组学生需要对各自的方案构思进行详细讲解,即方案一开始应对的是哪些问题,如何从问题入手,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一步步推导出方案设计。各组之间相互交流,均可提出不同的见解。教师作为引导者,不直接对方案进行优劣评价,而是依据不同方案的特点,给予相应的建议与意见,对不足之处予以补充,帮助学生确立方案发展方向与目标。设计过程中,草模与草图同步进行,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方案之初,要求制作基地模型进行场地与环境的分析,制作工作模型推敲建筑体块与场地的关系、空间体量关系,直观地理解建筑空间。随着方案的深入,工作模型的制作更加细致,不仅要反映建筑的结构关系,也要表达建筑分隔与围护界面的材料选择。此外,现场调研贯穿方案生成的全过程,学生还将通过不断的调研、思考来积累关于设计的理性认识,甚至将草图与草模带到广场与居民交流,征求建议与意见。当然,与高年级相比,二年级的教学对学生在空间建构、材料建造、结构选型等方面的要求有所节制,重点还在于思维方法、设计方法训练,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观。(本文来自于《高等建筑教育》杂志。《高等建筑教育》杂志简介详见。)

三、评价体系

过去设计基础课考核评价重结果,以最后的成果作为主要评价依据,而设计过程中的阶段性成果往往被忽视。针对这一问题,重新制定了评价标准,注重学生从方案构思到设计完成的全过程,包括现场调研、调研成果汇报、方案过程中的草图与草模、最终设计成果等,并将此作为学生成绩评价的依据。新的评价标准进一步明确了各阶段的教学目标与要求,促使学生关注设计的全过程,注重设计能力的提高,而非仅仅是设计成果图纸与模型表现的技巧。

篇(10)

在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教学改革是永恒的主题,对于转型试点中的民办高校,加强教学基础建设是转型的前提条件,而深化教学改革则是实现转型发展的战略支点。2016年是土木工程学院的改革创新年,我们始终将“应用技术型”作为指导思想贯穿于教学改革之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此对思路和做法加以总结,以为引玉之砖。

1培养理念更新———瞄准前沿,顺势而变

BIM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技能,正在推动着建筑工程设计、建造、运维管理等多方面的变革,有着越来越大的社会需求,正在成为我国就业中的新亮点。学生是BIM技术未来的生力军,是BIM技术应用和发展的希望所在。所以本学期通过调整培养方案,在2013级开设了三周BIM实训课程。通过实训,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BIM相关软件的建模流程,锻炼学生对专业图纸的识读能力以及自觉学习的综合能力,分小组学习鲁班土建建模、鲁班钢筋建模的使用方法,创建三维模型;锻炼团队协作能力;收集与本题目有关的设计资料,结合BIM实训中遇到的问题,在实训过程中通过何种方式如何解决的,写出实习报告,且用PPT的形式进行答辩,为毕业设计打下基础。

2教学模式改革———翻转课堂,学用结合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新开课程,课堂上尝试了翻转课堂的模式,给每位同学分配了题目,让他们自己制作课件,课堂上利用5min的时间分享给大家。参与改革试验的班级召开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学习成果汇报会》,每个班按2人~3人分组,给他们按照绿建标准节地、节水、节能、节材、室内环境保护,施工管理,运营维护,提高及创新等方面分配各自负责的领域,开了两次彩排预备会,对每位同学的演讲内容、PPT等进行了逐一指导点评,最后汇报会取得了成功。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个人表达能力。

3课程内容灵活———依托学科,面向实用

以《建筑施工》课程的教学改革为例,首先利用有限的学时提炼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保留传统的讲授方式;然后针对发展较快的新型建筑材料及施工方法,由同学们以分小组的形式在课外进行调研,借助班导师在专业学习方面的指导,将调研内容制作成PPT带回课堂进行汇报,由其他组同学和导师进行提问与点评;并在期末举办了“我们要站在施工技术最前沿”的学习交流活动。通过此次改革不仅使学生期末及格率提高了8%,并且充分体现出了班导师在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培养等方面的指导作用。在整个课程学习和活动中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不断接受新事物、涉猎新知识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增强信心,增强团队凝聚力。

4结语

通过前边几个教学改革实例可以看到,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锻炼了学生对专业图纸的识读能力以及自觉学习的综合能力,基本实现了我们的初衷,老师和学生反映非常好。

作者:邹建奇 单位:长春建筑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篇(11)

一、“居住区规划设计”课程存在的问题

我校于2011年开设建筑学专业,经过5年的发展,现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本专业着重培养为城镇、县乡建设服务的宽口径人才,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项目实践能力。2012年以建筑学为基础平台,学院开始开设“居住区规划设计”课程,目的是拓宽学生的就业范围。但我院对于这一课程的教学经验不足,还需要借鉴名校建筑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课程设计等内容,逐渐积累经验,进而推进课程体系改革,建立适应建筑学发展的课程体系。

1.课程定位不合理。“城市居住区规划课程”安排在大四上学期。大四之前主要的学习内容是建筑设计方面的知识,如别墅设计、多层建筑设计等。设计对象从小面积的建筑单体转换到十几公顷的居住小区规划,设计内容从较简单的单体建筑转变为综合性极强的规划内容,学生不能马上转换思维模式,感觉无从下手,无法在短期内掌握规划应当遵循的规范与要求,无法在满足控规的情况下实现形式与空间的平衡协调。

2.缺乏整体意识。首先,以往的教学案例往往把城市与小区割裂开来,不注重小区与周边环境的互动,导致学生缺乏对局部与整体的正确把握。其次,学生需要尽快完成从建筑设计到规划设计的思维转变。最后,设计限制因素的增多及尺度的翻倍增加,也会使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缺乏科学性、合理性、整体性,不能全面考虑每个设计要素。

二、对“居住区规划设计”课程的设想与探讨

1.加强项目考察的前期准备。学生在考察前应阅读文献参考资料,提前剖析项目的平面图、立面图等相关图纸,总结出详细的分析报告;在此基础上与教师交流,列出考察项目的调研提纲,有目的地进行调研。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收集居住区规划规范,使其认识到规范是地区性、灵活性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

2.分阶段教学。设计初期,以O计小组为单位,对某一居住区的周边环境、档次定位及项目涉及的规划问题进行认真分析,以此培养学生评价、观察具体问题的能力和理性思考的能力;设计中期,针对居住区规划设计中碰到的难点(如空间划分、交通组织、内部环境条件、外部环境、规划结构等),结合设计过程中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教师可以通过PPT进行具体案例的分析、讲解,与学生一起分析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内容、方法、步骤、原则和相关规范,使其更快、更好地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3.互动的教学方式。(1)分组学习讨论。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为增强小组凝聚力,学生之间要相互督促。每个设计阶段完成后,教师会先听取每组该阶段相关案例收集、课外学习、设计内容等方面的进展;然后进行小组间的论证,逐一点评方案;最后给出该阶段每位学生的设计分数。(2)加强跨年级交流。在进行居住区规划设计时,学生始终都要进行各设计阶段的交流讲评。此时,教师可以让低年级的学生参与其中,让他们提前了解居住区规划设计的流程与要求,并要求高年级学生将在居住区规划设计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心得体会以及最后的成果与低年级学生进行交流探讨。(3)进行阶段性方案PPT汇报。在完成每一阶段的设计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规范的方案汇报,督促学生在初步构思的基础上继续分析研究,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规范的PPT方案讲解,有助于学生理清设计思路,锻炼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教师对相关规范与形式法则的汇总讲评,学生可以加深认识,增强学习积极性,掌握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

三、结语

学院要勇于正视问题,明确培养方向,不断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在教材提升、教学设置、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出符合建筑学专业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在房地产开发日趋理性化、严谨化,居住者对小区规划要求越来越高的形势下,“居住区规划设计”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王娟.多专业联合授课模式探讨――以《居住区规划设计》为例[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72-76.

[2]喻明红.关于城市规划专业居住区规划设计课程的教改探讨[J].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2009(11):323-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