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大学博士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一)要敢于打破现有局面,渗透新的管理思想和理念
在我国,基层广播电视大学大多都有较长的办校历史,这些基层电大在教学管理模式上已经形成了一种既定思维,也已经拥有了一支相对稳定的管理队伍,管理人员在管理手段和管理思想上已经形成了一种固化的模式,他们依靠固有的模式按部就班的进行电大的教学管理工作。但是新时期,基层广播电视大学的发展必须要与时俱进,如果固守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会阻碍广播电视大学的长远发展。具体来说,基层广播电视大学在日常的办学过程中要注重对管理人员进行新型管理思想的渗透和强化,对学校现有的管理模式进行反复分析,对新型的管理模式进行针对性的学习。要让电大的教学管理人员对当前电大的教育环境和面临的新的教育形势有一个深入的了解,激发他们主动转变管理理念和理念的自觉意识。鼓励管理人员树立新理念,转变自己的观念,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找准自己在新形势下的位置。鼓励和引导管理人员在工作中进行创新和尝试,让他们逐步接受新理念、新思想的改造。
(二)要关注服务对象,树立高度服务意识
基层广播电视大学是为社会和学生服务的,但是很多电大教学管理工作中都缺乏服务意识,不能够把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需求放在首要位置。新时期,基层电大必须要关注服务对象,树立高度的服务意识。要认真做好社会调研,搞清学生的需求,建立能够服务学生和社会的教学服务体系,为学生提供匹配的教学服务。
二、基层广播电视大学教学管理水平提升的具体策略
(一)实现教学管理理念的创新化,引入ISO900体系管理理念
ISO900体系是在总结前人管理思想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较为成熟的管理理念,它凝聚了成功的管理实践和经验,将这种管理理念应用到基层广播电视大学的管理中是十分有益的,有助于提高基层电大的教学质量,提升教学管理水平。在基层电大的管理中引入该体系,着重要体现两个理念的树立和创新:1.树立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支持理念。依据ISO900标准的阐释,顾客是服务的焦点,对基层电大来说,学生就是其顾客。基层电大在教学管理中必须要关注学生,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管理理念。学校要本着服务学生学习的原则来组织教学。在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下,学生自主学习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但是学生自主学习不是让学生自己茫无目的的瞎学,相反,电大作为服务载体,应该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完善的支持服务,确保学生能够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这就要求电大要积极了解学生自主学习需要的材料、指导方法等,由电大教学管理人员进行积极的研究,督促电大教师为学生提供需要的自学服务,满足他们的学习需要。2.树立全员参与管理的理念。ISO900标准提出了全员参与管理的理念,而事实上,电大的教学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工程,电大作为一个整体要想实现管理的高水平化,必须要有一个系统的管理理念,而全员参与管理强调的是发挥集体的智慧,实现协同管理。基层电大在教学管理工作中要树立这个全员理念,要明确教学管理不是一个部门的事,也不是几个管理人员的事,而应该是全体教师和管理人员共同的任务和事业。只有全员共同努力,积极参与,才能推进教学管理改革的实施,才能促进教学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确保教学管理制度的规范化、科学化,引入规范化流程管理
教学管理工作涉及面广,是一项需要标准制度来作支撑的工作。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必须要制定规范化的制度,这样才能实现科学化的管理。例如,要建立教学管理限时完成工作制度,对教学管理中各项工作的完成时间进行合理控制,确保教学管理进度;建立教学管理工作差错处理制度,对教学管理工作中出现问题的环节要责任到人,根据制度规定进行相应处理,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和准确率;建立教学管理审批制度,对教学管理工作中具体事宜的操作进行审批,确保每项教学管理工作都是按步骤执行的;建立教学管理质量监测制度,对教学管理的效果进行监督,确保教学管理措施的落实;建立学籍管理制度,为对学生进行学籍管理提供有效依据,确保学籍管理的规范化;建立考务制度,为教师和学生的考核提供依据,确保教学管理工作有据可依。同时,要引入规范化的管理流程,明确学生报考工作流程、明确考场工作流程、明确成绩登录工作流程、明确课程注册流程、明确毕业审核流程、明确学籍建立流程等。将流程管理引入到教学管理工作中,确保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提高基层电大的管理水平。
(三)教学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提高管理效率
新时期,电大教学管理手段应该更先进,更具时代特色,基层广播电视大学要依托现有的局域网,建立多媒体教室,教学管理人员要具备进行远程管理和维护的技能,要对课堂教学、广播教学和专业课程录制等进行全程监管。要具备建立在线教学管理系统的能力,给学生提供在线学习支持,给教师提供在线资源下载服务等。要建立针对教师和学生的考核系统,建立在线考试系统,充分挖掘网络资源,实现现代化的教学管理,节约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四)教学管理内容的细节化,确保管理无死角
基层广播电视大学在管理工作中不能够顾此失彼,而应该树立全面统筹的管理理念,确保各个教学管理细节都被重视。要加强教师管理,对教师的教学资格要进行认真严格的审查,加强对教师业绩考核的管理,加强对教师评价的管理,确保教师队伍的素质。要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管理,这个管理是从学生入学一直持续到学生毕业的,是一种全程管理,对学生入学考试、在校教育情况、教学计划制定和实施情况、学生所学课程设置情况、面授辅导情况、教师网上教学情况、学生网上学习情况、学生日常考核情况、学生实践教学情况等,都要进行有效管理;要加强学生管理,包括学生注册管理,学生档案管理、学生学籍管理、学生评价管理、学生成绩管理、学生毕业证办理管理、学生退学管理、学生考核管理等;要加强对教学资源的管理,包括对教学资源建设和使用情况的管理,对教学资源更新情况的管理等。
明光市夏播大豆常年播种面积6666.7hm2左右,丘陵山区和平原地区都有种植。因夏播大豆常遇连绵阴雨,人工除草难度大、耗工耗时、劳动强度高、除草不彻底,效果差,一般田块因草害减产10%~20%,部分田块甚至绝收改种。笔者在夏播大豆田推广化学除草技术,取得省工、省时、减轻劳动强度,降低成本的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1苗期除草
1.1禾本科杂草田块
用药的关键时期要掌握在大豆2~4片复叶、禾本科杂草三至五叶期,要在杂草生长旺盛,有利于药效发挥的条件下及时施药,在杂草二叶一心断奶期施药更好。施药过早杂草尚未出齐,达不到应有的除草效果;施药过晚,杂草过大,增强了抗药能力,在常用剂量的情况下达不到理想的除草效果。施用药剂应以防除禾本科杂草为主,不需要考虑药剂的混配问题,单一药剂就能达到理想的除草效果。药剂种类有:①12.5%盖草能乳油;600~1200mL/hm2,在雨水充足、田间湿度大时用下限;在干旱情况下用上限,对水375~450kg/hm2喷雾。②35%稳杀得乳油为750~1500mL/hm2,15%精稳杀得乳油为750~1050mL/hm2,使用方法同盖草能。③10%禾草克乳油900~1500mL/hm2,使用方法同盖草能。
1.2单子叶和双子叶(阔叶)杂草混生田块
这样的田块要想达到理想的除草效果,除草剂不能单一使用,要两者兼顾,既能防除单子叶杂草又能防除双子叶杂草。目前所使用的除草剂中,两种都能兼顾的品种还比较少,因此就要考虑到除草剂的混配问题。混配并不是简单的凑合。要选择对田间杂草种类防除效果最佳的药剂相配合,配合后不因混配而降低防效才能达到好的除草效果。因大豆也是双子叶植物,它和双子叶杂草往往有很多相似之处,要考虑到除草剂对大豆的选择性程度来决定,以免大豆受药害。根据多年来的经验,大豆田防除单子叶和双子叶杂草的除草剂有:①单一使用,分期进行。用25%虎威水剂1050~1950mL/hm2于大豆第1复叶期对水450kg/hm2喷雾,防除阔叶杂草;在禾本科杂草基本出齐时,可使用稳杀得、禾草克、盖草能等的任意1种750mL/hm2对水450kg/hm2喷雾,防除禾本科杂草。②混用。把2种除草剂混合一次性喷雾。据试验,以25%虎威750mL/hm2与15%精稳杀得750mL/hm2混用,在田间杂草三至五叶期进行喷雾,除草效果非常好,无论是禾草科杂草还是阔叶杂草,防效均在96%以上。
2芽前除草
芽前除草,即大豆播种后出苗前进行土壤处理,控制杂草出土。土壤处理的技术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精细整地
苗前进行化除,对整地的要求极为严格。整地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除草剂的药效发挥。土细墒平的田块,不仅有利于一播全苗,而且易喷施除草剂,在常规的剂量下就能达到一定的除草效果;如果耕作粗放,墒面高低不平,土块较大,这样就增加了土地的表面积,在常规的剂量下就降低了除草剂的浓度,影响除草效果。同时,土块较大,除草剂很难全面接触土块,加之经过雨水淋润后土块破碎,土中的杂草种子仍会生长。
2.2严把土地水分关
明光市夏播大豆常年播种面积6666.7hm2左右,丘陵山区和平原地区都有种植。因夏播大豆常遇连绵阴雨,人工除草难度大、耗工耗时、劳动强度高、除草不彻底,效果差,一般田块因草害减产10%~20%,部分田块甚至绝收改种。笔者在夏播大豆田推广化学除草技术,取得省工、省时、减轻劳动强度,降低成本的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1苗期除草
1.1禾本科杂草田块
用药的关键时期要掌握在大豆2~4片复叶、禾本科杂草三至五叶期,要在杂草生长旺盛,有利于药效发挥的条件下及时施药,在杂草二叶一心断奶期施药更好。施药过早杂草尚未出齐,达不到应有的除草效果;施药过晚,杂草过大,增强了抗药能力,在常用剂量的情况下达不到理想的除草效果。施用药剂应以防除禾本科杂草为主,不需要考虑药剂的混配问题,单一药剂就能达到理想的除草效果。药剂种类有:①12.5%盖草能乳油;600~1200mL/hm2,在雨水充足、田间湿度大时用下限;在干旱情况下用上限,对水375~450kg/hm2喷雾。②35%稳杀得乳油为750~1500mL/hm2,15%精稳杀得乳油为750~1050mL/hm2,使用方法同盖草能。③10%禾草克乳油900~1500mL/hm2,使用方法同盖草能。
1.2单子叶和双子叶(阔叶)杂草混生田块
这样的田块要想达到理想的除草效果,除草剂不能单一使用,要两者兼顾,既能防除单子叶杂草又能防除双子叶杂草。目前所使用的除草剂中,两种都能兼顾的品种还比较少,因此就要考虑到除草剂的混配问题。混配并不是简单的凑合。要选择对田间杂草种类防除效果最佳的药剂相配合,配合后不因混配而降低防效才能达到好的除草效果。因大豆也是双子叶植物,它和双子叶杂草往往有很多相似之处,要考虑到除草剂对大豆的选择性程度来决定,以免大豆受药害。根据多年来的经验,大豆田防除单子叶和双子叶杂草的除草剂有:①单一使用,分期进行。用25%虎威水剂1050~1950mL/hm2于大豆第1复叶期对水450kg/hm2喷雾,防除阔叶杂草;在禾本科杂草基本出齐时,可使用稳杀得、禾草克、盖草能等的任意1种750mL/hm2对水450kg/hm2喷雾,防除禾本科杂草。②混用。把2种除草剂混合一次性喷雾。据试验,以25%虎威750mL/hm2与15%精稳杀得750mL/hm2混用,在田间杂草三至五叶期进行喷雾,除草效果非常好,无论是禾草科杂草还是阔叶杂草,防效均在96%以上。
2芽前除草
芽前除草,即大豆播种后出苗前进行土壤处理,控制杂草出土。土壤处理的技术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精细整地
苗前进行化除,对整地的要求极为严格。整地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除草剂的药效发挥。土细墒平的田块,不仅有利于一播全苗,而且易喷施除草剂,在常规的剂量下就能达到一定的除草效果;如果耕作粗放,墒面高低不平,土块较大,这样就增加了土地的表面积,在常规的剂量下就降低了除草剂的浓度,影响除草效果。同时,土块较大,除草剂很难全面接触土块,加之经过雨水淋润后土块破碎,土中的杂草种子仍会生长。
2.2严把土地水分关
大数据的广泛应用使得传统新闻的生产模式受到冲击,并且逐渐形成了依托大数据而存在的数据新闻,新闻的前期搜集与后期整理、制作都围绕着数据的搜集与解释而展开,同时也打破了传统的新闻媒体对新闻的垄断与控制,尤其是许多互联网交流平台的开放,使得普通用户也能成为新闻的搜集者,同时新闻的传播也更加的便捷,更具有时效性。
2.新闻报道方式的变革
传统的新闻报道通常都需要依赖电视、报纸等较为固定的传播模式,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同样也造就了一大批互联网社交新闻媒体,逐渐形成了以全样本、可视性和重质化为报道特征的数据新闻报道模式,同时也大大增强了新闻报道的客观真实性。
二、大数据时代下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
1.新闻传播人才需要丰富的文学知识与扎实的理科基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综合素质也在素质不断提高,对于新闻的报道工作早已不是简单的新闻采集工作,更重要的是对已有新闻事件的信息筛选的过程,因此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需要新闻传播人才具有扎实的理科基础,能够熟练的运用计算机以及数学等理科基础知识,将新闻事件进行简单的处理,同时以一种更加直观的方式展示在人民群众的面前,将新闻的数据信息在最短时间内传达给新闻关注群体。
2.新闻传播人才需要熟练的业务技能与经营管理的能力
随着大数据的飞速发展,新闻传播人员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首先必须要掌握基本的媒体业务技能,这其中包括摄影、录像、编稿、报道等四个方面,同时还需要掌握基本的应用软件的使用方法以及新闻挖掘手段和工具的使用。其次由于目前大数据正在与传统的新闻传播媒介相互融合,互联网的数据新闻传播使得新闻的传播变得方便快捷,也让人们在作为新闻信息传播者的同时也成为了新闻传播的管理者,因此也对新闻媒体人的专业技能以及经营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大数据时代下的谢恩媒体传播人才来说,如若想要更好地实现新闻的价值,则必须要学会要管理新闻传播,制定全面的新闻媒体管理方案。
3.新闻传播者需要基本的数据思维与数據的分析能力
正如前文所提及的对于新闻传播者需要具备丰富的文学知识,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具备基础的数据思维能力与分析能力正在逐渐成为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基本素质要求,因为大数据所造就的数据新闻无时不刻都在运用着数据信息,而对于新闻传播人才来说,面对相同的新闻数据信息,如何将其通过筛选、分析等手段转变成为具有可读性的新闻素材已经成为工作常态。在这个过程中就要求新闻传播着具有一定的数据思维能力,不拘泥于传统的新闻分析模式,勇于创新思维、突破局限发掘出可供利用的、有价值的新闻信息,同时面对繁多的新闻数据信息能够精于挑选与分析,从看似普通的新闻数据中破获重要的新闻信息。
三、大数据时代下新闻传播学教学改革
1.打破学科限制,培养复合型人才
大数据时代所带来的新闻传播行业的变革使得传统的新闻传播学的教学难以适应其发展,同时许多的高校也纷纷开始着手有关于新闻传播学的教学改革,尝试打破关于各学科之间的限制,积极融合各科知识,培养复合型人才,而不是仅仅拘泥于本学科的知识,闭门造车,学生一级教师都应该认识到,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仅仅掌握新闻传播学的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是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的。
2.整合师资力量,提高教学的质量
农村文化传播的作用与存在的问题
农村文化传播是指在当前历史时期,农民创造和形成的精神成果的总和在空间和时间上,从文化发源地向外辐射传播,或从一个社会群体向另一群体的散布过程,包含道德、信仰、文艺、教育、体育、科技等多个领域的传播。
农村文化传播的作用
推动农村经济建设及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马克斯·韦伯指出,合理的文化促使人们按照合理化的原则进行社会行动。农村文化传播可以对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并在这个过程中传播活动进一步发展完善,并与经济发展形成良性互动。
提升农民的素质,丰富农民的社会生活,促进社会稳定。根据2005年中国统计年鉴,2007年乡村人口占我国总人口的比重是55.06%,农村就业人员占城乡总就业人员数的61.88%,所以农村的繁荣稳定关系到全社会的繁荣稳定。农村文化传播可以提高农民素质,对农村精神、物质文明建设以及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与稳定也将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
农村文化传播存在的突出问题。农村文化传播供需严重失衡。首先,内在需求旺盛。全球化进程和市场经济、传媒及社会流动深刻变革给农村带来了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冲击,农民强烈需求文艺、信仰、科技等对自己的生活有意义的文化。其次,外在供给不足。舒尔茨认为贫困国家经济落后的根本原因在于人力资本的匾乏和过分轻视人力资本投资。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基层没有充分重视农村文化的实际价值,导致支持农村文化传播的供给明显不足。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农村有图书室、文化站的自然村仅占13.4%,有农民业余文化组织的自然村仅占巧1%。农村基层文化传播基础设施落后,文化传播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农村文化传播教育资源和优秀人才严重匾乏,农村文化传播形式单一、内容落后的状况难以满足7亿多农民的文化需求。农民文化素养不高。农民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文化素质较差的局面没有得到大的改变。根据国家统计局2000年人口普查的数据,2001年我国农村6岁及6岁以上人口中拥有小学与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在总人口中占81.89%,高中文化程度的占4.56%,农村文盲率达到9.6%。由于农民的文化水平低,助长了农村封建迷信泛滥;并且劳动力素质过低,严重影响了农业内部潜力的挖掘和综合效益的提高,阻碍了农民自主创新的能力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文化传播缺乏高素质传播者,严重影响到农村文化的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村干部的知识结构、思想观念、社会视野、文化心态提出了高要求,但目前大部分农村基层的领导班子成员普遍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对新媒体和新文化的接受和运用能力差,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村文化和经济的发展。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向农村基层补充一批受过高等教育的专业人才,发挥大学生扶贫的作用,丰富农村文化生活,促进农村文化传播。媒介对农民形象塑造失实。农民工问题报道内容单一。绝大多数媒体在进行农村文化传播时对于农民工的报道模式相对单一。农民工被媒体塑造成被支配、被剥削、扭曲的状态。凸现出来的大都是生存欲望和传统性格,剧烈的乡村变革激发出来的时代精神性格却很难看到,农民工的劳动安全问题、社会保障问题、健康问题等也极少提及。
农村文化传播中农民主体地位丧失。农民在农村文化传播的报道中本来应该是主角,但在媒体的宣传报道中,农民以主角身份出现的报道却并不多,媒体传播的具有新农民观念的农民形象相对缺失。主角配角化,这在本质上其实是一种歧视,这种宣传过多时,就会把农民塑造成不善于学习思考,缺乏主观能动性、独立自主性的形象。
大学生村官在农村文化传播中的影响
大学生村官在农村科技传播中扮演多重角色。1.大学生村官是受传者。大学生村官普遍具有较好的文化素质,对新媒体的接受能力比较强,在进行农村文化传播时可以主动积极地从多种媒体渠道寻找信息,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关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各项方针和政策,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各项具体工作,确保新农村文化建设战略的顺利实施。2.大学生村官是传播者。大学生村官并非农村文化传播的最终受众,他们具有较强的服务意识,能够利用自己的专长,并结合农村基层实际情况,不断探索适合村情的文化传播方法;同时正确地理解、使用传播技术,恰当地转变从受传者到传播者的角色,为农民群众服务,并向上级部门反馈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各种问题和建议,对农村文化传播起到助推器的作用。3.大学生村官是“把关人”。他们接收到各种信息后,并非直接传播出去,而是要根据相关标准进行筛选和加工,他们在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中起着上传下达、承上启下、沟通衔接的重要作用,是国家和村民之间的纽带。
对受传者的影响。大学生村官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先进群体,他们的言行对农民有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他们可以发挥优势,带领农民开展文体活动,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并选拔一些“乡土艺术家”加人,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踊跃参与农村的文化传播,用健康向上的农村文化为农民群众服务,用先进文化引领农村良好风尚。大学生村官围绕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开展文化宣传教育活动,让农民群众充分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自己追求并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引导农民树立和增强建设新农村的信心,推动农村文化建设。
重视发挥大学生村官在农村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加强大学生村官队伍的自身建设。大学生村官在农村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在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传播过程中起衔接、组织和模范作用,其素质的高低关系到农村文化传播的效果。大学生村官要提高自身的组织、管理、沟通能力;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农村的法律政策和农业技术等;虚心向村干部学习他们的实践工作经验、处理农村矛盾和统筹兼顾的全局意识。只有不断地加强自身建设,大学生村官才能更好地适应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新要求,更好地服务群众。
相对于答辩回答环节,答辩自述是可控环节,答辩之前就可以充分准备,所以答辩学生要高度重视。自述要从为“为什么写”,“写了什么”,“有什么创新点”三个方面来对毕业论文进行阐述。
2、答辩教师怎么提问
一般情况下,因为我们的毕业论文从内容上看大部分是“对症下药”型的,所以答辩老师的提问往往是从论文核心概念、问题、原因、对策四个方面来提问的。当然也有一些答辩教师惯于从议论文的角度提问,主要包括你这篇文章的主要论点是什么?你用什么论据支撑核心观点?你用什么方式进行论证?一般情况下,就论文内容进行提问要多于从论文形式进行提问,但是为了安全起见,我们要对答辩内容进行全方位的准备。>>>>>博士毕业论文写作技能操作难点分析
3、博士毕业论文答辩的学生怎么回答
但听说,鲍勃・迪伦拒绝领奖。鲍勃・迪伦在有过一次公开亮相,是在美国拉斯维加斯的一场演唱会上。当时现场歌迷以欢呼等方式请他对获奖做出一些回应,但是鲍勃・迪伦始终没有说话。而在演唱会的最后,他加唱了一首歌,歌名叫做why try to change me now《为什么现在试图改变我》。
歌词是这样――……People talk人们七嘴八舌,People stare人们目光似剑,So I try好吧,我妥协,But that's not for me但我还是做不到,Cuz I can't see因为我看不到,My kind of crazy world这疯狂的世界对我的仁慈,Go passing me by它只打我身旁经过,So let people wonder就让人们去奇怪吧……
酷毙了。
《纽约时报》上,有的人认为,鲍勃・迪伦的词的写作,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早已经对美国的文学界产生了很深入的影响,所以说这个奖项不只是实至名归,而且是颁发的有点晚了。但是,同时有的评论员认为,鲍勃・迪伦他并不需要一个诺贝尔文学奖,文学需要一个诺贝尔,但是今年没有得到。
总之,没有那一场诺贝尔的得主会掀起如此大的风浪,波及全世界。人们纷纷看过去,鲍勃・迪伦到底是谁?
鲍勃・迪伦一九四一年生于明尼苏达州德卢斯城,六岁时全家移居到希宾。少年时期的迪伦便显示出音乐天赋,十岁时迪伦自学了吉它、钢琴、口琴等乐器。高中时,他就加入了一个小型摇滚乐队,并组织过一场小型的演出。高中毕业后他来到明尼苏达大学继续学业。大学时期,他开始使用艺名鲍勃・迪伦。从明尼苏达大学辍学,开始专心致力于歌唱工作。
从迅速崛起,到如日中天,历史留给迪伦只有短短的五六年时间。
一九六一年二月,一个十九岁、面容苍白的年轻人背着吉他和破旧皮箱,走下“灰狗”巴士,从白雪冰封的明尼苏达来到了纽约格林尼治村。这里,被人们昵称为“村子”,是全世界民歌的中心。不只民歌,这里也是各种前卫文化、地下艺术正在发生的地方,各种颠覆性的创造与想象恣意地跨界串T子。
这里诞生了尤金・奥尼尔的剧作、左翼记者约翰・里德的激情文字、女性无政府主义者爱玛・古德曼的呼喊,以及后来垮掉的一代诗人们用诗歌和边缘的身体点燃反文化的火光。
来“村子”之前,迪伦就熟读了民歌手伍迪・格斯里的传记。迪伦在他身上听到了民歌的质地,爱上了他流浪者的形象。他说:“伍迪是个激进分子,而我想成为那样的人。”他甚至去新泽西的医院探望病重的伍迪,唱歌给他听,还为他写了一首歌。
迪伦比“村子”里任何人都用功。他的主修学科当然是民歌,但他也在麦杜格街的酒馆中吸收各种音乐精华,在十二街的艺术电影院看费里尼和其他欧洲电影,在布里克街的咖啡馆中倾听社会主义者和“安那其”(英文无政府主义的音译)激辩革命道路,在朋友家的书房阅读大量的历史、艺术与文学著作,并和女友苏西终日埋头在剧场和博物馆。
很快,他成了格林尼治村最耀眼的毕业生。
迪伦用他独特的编曲与嗓音演唱许多时事歌曲,他持续地大量创作与演唱,独特的风格逐渐成熟。
一九六三年,鲍勃・迪伦出版第二张专辑《自由自在的迪伦》,宛如一颗原子弹坠落在60年代的骚动之夏。人们从来没有听过这样的民歌:那既不是当时流行的美声民歌,也不是带着泥土气味的传统民歌,而是一种全新的声音。更重要的是,他结合了艾伦-金斯堡的诗歌想象与伍迪-格斯里面对现实的态度,重新书写了抗议歌曲。其中有堪称“60年代国歌”的《随风而逝》。这首歌对当时的听者来说,意涵清晰无比――所有听者都能穿透那些薄雾,知道当迪伦认真地质问“还要多久,某些人才能获得自由”,当他唱道“炮弹要在空中呼啸而过多少次,它们才会被禁止”,在《时代变了》中,与专辑同名的歌曲如《随风而逝》一样,他总是试图召唤人们拒绝成为旧思想的俘虏。他大声宣告,时代正在快速变迁,没有人可以挡住历史前进的脚步。
他警告政客,要倾听人们的呐喊,不要阻挡在路上。在你们办公室的外面,一场战争正在进行,它将撼动你们的墙壁,让你们无法再安逸地闭上眼睛。
他更警告父母,不要批评你不了解的东西。你的儿女已经不是你能掌控的。如果你不能伸出手帮忙,那就不要成为变迁的阻碍。
而所有人都要知道:你最好赶快开始奋力往前泅泳\否则你就会如大石般沉落海里。
他在颁奖词中还提到:“他(迪伦)对歌词韵脚的掌控好像炼金术一样,把传统的文字分解为没有人想到过的全新表达,令人震惊。那个背着吉他的年轻人,用万众期待的悦耳民谣融合了街头俗语与神圣词汇。和他的民谣歌曲相比,世界末日仿佛只是一个多余的模仿品。与此同时,他所唱出的爱情,让所有人都想拥有。”
很少有人意识到,他是在孤独而敏感的独处生活中,压制着所有的曲解和被遗弃感。从一个早熟的抗议歌者,到躲避嬉皮士的失败感而抽身离去的社会观察者,迪伦长期远离喧嚣的中心,更像一个咄咄逼人的隐士在歌中堆放错综复杂的人生寓言。
他的叙事民谣,也发展成了蓝调、乡村、摇滚,乃至福音音乐的多变体。
这是一个无比苛刻的人,他内心很紧张,即使面对媒体的嬉笑怒骂,或者故意神秘感十足,也无法掩盖迪伦最真实的一面:性格里乖张的成分总是冒上来,他只能是一个和自己搏斗挣扎的人。
鲍勃・迪伦越是不代表谁,他的影响越大,那些总是想代表时代的人,越无法获得持续性的影响,那个时代过去了,他们就过去了。鲍勃・迪伦的低调,他一直在坚持做演出,从他的第一首歌到现在,这中间一脉相承的音乐形式,反而给了我们深远的影响。
[2]Yoo W.S.Y.Lee.The Role ofInteractivity in e-tailing Creating Value and IncreasingSatisfaction[J]. Journal of Retailing and Consumer Services,2010,(2):89.
[3]Clore, G L, and Centerbar, D B.Do approach-avoidance actions create attitudes?[J].Association for Psychological Science,2006,17(1):22-29.
[4]Aviv Shoham,Maja Makovec Brencic,Compulsive buying behavior,The Journal of Consumer Marketing,Vol.20,NO.2,2003,pp.127-138.
[5]Baumeister,R F.Yielding to temptation:Self-control failure,impulsive purchasing, and consumer behavior[J].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2002,28(4):670-676.
[6]赵宇娜.网站环境特征对消费者冲动购买行为的影响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博士论文,2010.
[7]林东清(李东改编).知识管理理论与实践[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8]DixonNM. Common Kowledge: How ComPanies Thrive Sharing Wllatthey Know[M]. Bost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2000.
[9]阚文莉.年轻人冲动性购买机制实证研究[D].大连:大连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08.
[10]周鹤.购物网站的商品推荐和客户评论对冲动性购买意图的影响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11.
一、引言
当前商务汉语教学在理论和规模方面获得显著成绩:
1.理论建树已形成规模。由基础理论(语言理论、语言学习理论、跨文化交际理论等)和应用理论(教学理论和教学法)两部分组成的商务汉语教学理论有一定发展;2.教学规模进一步扩大。开办商务汉语专业的院校越来越多,且安排的课程也有所增加。
有关商务汉语教学的一些问题仍有待于解决。如:
1.对学习者基础层次划分不明确,没有区别教学;2.教材更新速度跟不上学习者需求;3.教师水平有待提高,商务汉语教学对老师的商务基础知识有很高要求;4.关于华裔留学生商务汉语需求的研究较少。
本文在ESR理论指导下对学习者商务汉语需求进行实证研究,从而更加有效地改善教学方法,以提高商务汉语的教学质量。
二、实证研究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上海部分高校的华裔留学生为研究对象,因为高校一般针对汉语中高级水平的学生开设商务汉语课,所以选取的对象主要是汉语中高级水平的留学生。共发放调查问卷70份,其中中级汉语水平的问卷35份,高级水平的问卷35份。
(二)研究方法
问卷以Hutchinson和Waters(2002)的需求分析模型为基础,但本文的研究对象与之不一样。对学生需求分析进行了修改,并不是完全按照其模型设置问卷,而是参考了倪传斌(2004)的“外国留学生汉语需求分析调查问卷(学生问卷)”,并考虑实际情况和研究目的,设计了本文的调查问卷。
(三)结果分析
1.年龄结构:≤20岁的占20%;21~25岁的占53%(最多);26~30岁的占12%;≥30岁的占15%。
2.被试者男性为41人,约占60%;女性为29人,约占40%。
3.国别地域情况:欧美居多,占43%;日韩次之,占32%;东南亚占25%。
4.职业背景:学生(占78%)最多,从事商贸(占7%),从事教育工作的(占4%),从事管理工作的(占2%)最少。其中获高中及以上学历的有55人,占96%。
5.学习汉语的时间:少于2.5年的有5人,占8.33%;时间为2.5~3年的有19人,占31.6%;时间为3~4年的有29人,占48.3%;时间超过4年的有7人,占11.6%。
6.学习动机及目的:
为研究方便,将“符合”与“完全符合”合并,设为“有学习动机”,并按比例从高到低排列如下:
在这些动机中,“满足父母要求,有利于将来工作和觉得自己是华人”等方面占比重最大,这与他们所处的文化生活背景分不开,反映出他们学习汉语时有强烈的融入性倾向,这些方面与非华裔学生有着本质区别。华裔学生多受家庭环境影响,学习汉语的兴趣较高,且大部分学生的父母掌管家族企业,主要从事旅游、贸易等工作。他们学好汉语后可帮助父母打理生意。
学生自身对汉语的兴趣等内在动因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出于兴趣学习汉语,他们的积极性较高,学习也较为认真。学生出于出国留学和了解中国文化的目的而选择学习汉语的人数较少。综上所述,在学生具有强烈学习愿望的同时,家庭等外在因素也对学生的汉语学习起着推动作用。
7.汉语交际情况分析
被试的商务汉语需求由比例高到低排列如下所示:
这个项目在被试使用频率中出现两极分化,前半部分交际项目对汉语需求很大,如“购物问价”“订票”等。后半部分需求很小,如“介绍公司”“参加聚会”等。笔者认为这和被试言语交际能力有关。本次被试学习汉语4年以上的不多,多为学生群体,专业术语虽然在课堂上学习了,但在实践中操练的机会很少。言语交际能力以礼节际技能和生活类交际技能为主。
三、对商务汉语教学的建议
(一)提高教师商务专业知识
一些商务汉语教师并非商务专业出身,所以教师要不断学习商业知识,以便能给学生做详细解释,这是汉语教师努力的方向。
(二)教材要符合学生实际情况
当前商务汉语教材已经有很多版本,在挑选教材时要符合被试学生的中高级汉语水平,选用相应层次的教材版本。
(三)教学内容引入文化教学
教学内容要注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学习商务汉语是为了解决商务过程中的交际问题,因此有必要学习跨文化知识。
(四)采取综合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要根据学习者的不同特点采取综合的教学方法。
1.会议式课堂教学,能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有更多互动交流,并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2.辩论赛的教学方式,学生在竞赛中提高商务知识水平;3.商务情景模拟,在这种商务环境下进行师生对话、交流和学习,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实际谈判水平。
四、结语
本文采用ESP教学理论中的需求分析方法,以Hutchinson和Waters的需求分析模型为基础,通过问卷形式对70名上海高校的华裔留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需求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地调查,并分析归纳出被试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根据所得出的结果,提出了一些对商务汉语教学的建议。
参考文献:
[1]Hutchinson,T.& Waters,A.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2.
[2]Mubby municative Syllabus Design[M].London:Longman,1987.
[3]Pauline Robinson.A practitioner’s guide[M].Beijing:Peking University Press,2004:97.
[4]Strevens,P.ESP after twenty years[M].Singapore:SEAMEO Regional Language Centre,1988.
[5]程世禄,张国杨.ESP教学的理论和实践[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4).
[6]HODAN OSMAN ABDI(和丹).商务汉语教学现状及总体设计研究――以ESP理论为依据[D].杭州:浙江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1.
[7]廖陈林.在华商务人士汉语使用情况的个案调查――目标情景需求分析理论和方法在汉语中的应用[D].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博士论文,
2007.
[8]刘静萱.基于ESP理论研究旅游汉语教材问题[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1.
[9]芦薇.商务汉语教材内容评估及编排探讨[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9.
[10]王建国.ESP RELATED THEORIES AND THE APPLICATIONS TO THE COLLEGE BUSINESS ENGLISH TEACHING IN CHINA[D].济南:山东大学
博士论文库,2007.
[11]吴洁.商务汉语教材建设问题研究――与商务英语相比较[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博士论文,2012.
[12]王静.基于“需要分析”的特殊目标汉语教学设计[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5,(5).
[13]王乐.ESP理论对商务汉语的启示[D].济南:山东大学博士论文,2010.
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的博士学位论文显示,编号“TP242.2”的王洪瑞博士论文《液压六自由度并联机器人运动控制研究》第七章的绝大部分内容与编号“TP273”的吴健珍硕士学位论文《6-DOF并联机器人非线性鲁棒自适应控制》第三四章相关内容高度相似。
据记者统计,王洪瑞博士论文正文共123页,第七章共六节(第92-121页),版面字数约2.9万字,除了部分小标题、“7·1”节结尾一段约270字、“7·2”节约300字、“7·6”节小结约120字和结论约1000字没有在吴健珍论文中出现,该章超过90%的内容(约2.7万字)与吴健珍论文的第三四章相关部分基本相同,多数段落甚至一字不差,主要差异也仅在于“因此”、“我们”、“我们知道”等过渡性词语的有无。
此外,王洪瑞和吴健珍这两位燕山大学的毕业生对于导师的描述都极为相似。在论文致谢部分,两位作者都称他们的指导教师有着“渊博的知识、敏锐的洞察力,富有创建(见)的学术思想”。在王洪瑞博士论文附录参考文献部分,列有数位燕山大学工学硕士的学位论文,但吴健珍的硕士学位论文并未出现。
[2] McClelland: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 intelligence [J] . American Psychologist,1973(28).
[3] 孙远路.西南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工作胜任力主要构成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博士论文,2011.
[4] 马岳勇.少数民族文化语境中的新疆双语教育[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2(3).
[5] 徐建平.教师胜任力模型与测评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4.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