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劳动小能手事迹材料大全11篇

时间:2022-08-05 18:18:46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劳动小能手事迹材料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劳动小能手事迹材料

篇(1)

材料一

俗话说:忠厚传家远,家和万事兴。在北汉乡北汉村,提起村民xx一家,那是人人羡慕的幸福之家,全家共6口人,上有两位老人,还有一双儿女,家庭和睦,父慈子孝,受到全村人的一致好评。

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积极拥护和遵守村规民约。xx一家一直积极执行村委会有关规定,参加村委会组织的各项活动,配合村委会完成村里的各项工作目标。在村硬化街道、修建下水道期间,因工作需要需占用其部分土地,砍伐部分树木,全家人二话不说,主动配合工作人员,完成清理整治工作,不要村委会给的一分补偿,牺牲小我,顾全大局,起到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使村委会硬化街道、修建下水道实施的工作顺利完成;村里十七八岁的青少年群体,正是思想健全成熟的关键期,极容易受到社会上少数不良人群、风气的影响,为此,xx一家积极宣传法律法规知识,提供正确的引导方向,为此,全村青少年犯罪率锐减95%以上,保证了村内良好的社会安定秩序,人民群众拍手称赞。同时,xx一家坚决抵制赌博、打架斗殴、聚众闹事等行为,勇于同歪风邪气做斗争,宣传积极向上的良好的社会风气。

父慈子孝,邻里和谐。xx的父亲xx经营着一家板簧厂,2007年正值板簧厂发展的关键时期,其被任命为北汉村的党支部书记,不得不把厂子交给从未接触过相关业务的儿子和儿媳,为了支持老人的工作,夫妻二人义无反顾地担起了这个重担,白天黑夜地在工厂忙活,两个年幼的子女交给婆婆照顾,老人没有任何怨言,慈爱地说:“你们忙你们的吧,我能行。”从家庭的衣、食、住、行到接送照顾孩子全落在了婆婆的身上。2009年的一天,两位老人双双生病住院,为了既不耽误工厂工作,又照顾好两位老人与子女,夫妻二人决定,两人日夜轮流照顾工厂和老人、儿女,医院、工厂、家庭,三点一线,十来天下来,夫妻二人整整瘦了一大圈,老人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在繁忙工作的同时,xx夫妻二人对老人的孝心从未减少过一点,他们惦记着老人的生日、关心老人的身体,衣服脏了,马上清洗;到吃药的时候了,水、药全端到面前。从里到外,大事小情,关怀到无微不致,因村里财政状况紧张,村里规划涉及项目又多,作为支部书记的xx总是精打细算,恨不得把一分钱掰两半花。xx夫妻二人了解村里的基本情况,为了不让老人费心,从经济上从没有一次让老人为难过,红白喜事、婚丧嫁娶、电话费用等等,需用500给1000,让老人把更多的心思用到北汉村的发展上去,老两口也是逢人就说,有这样的儿子、儿媳,我们感到太幸福太知足了;老人照顾着家庭、孩子,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更加安心的工作,多少年来,家庭成员之间从没有斗过一句嘴,从没有红过一次脸。工厂规模一天天壮大,订单不断增加,家庭事业琐碎事也越来越多,但是家庭关系却越来越和睦。

积极帮助、团结邻里。不管谁家有困难,xx一家人总是伸出援助之手。2010年夏天,同在一个胡同的邻居因经济纠纷,日子马上就到了揭不开锅的程度,而且正值雨季,屋顶漏水,真是“屋漏正值连夜雨”,了解情况后,全家经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先解决其基本困难,于是送去了部分钱物,让其度过难关,然后联系在本厂工作的壮年工人,协助其完成房屋修整工作。现在,那户人家已经成为了村里的富裕户之一,但从没有忘记xx一家人的恩情,他慷慨拿出手里的资金,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无形之中带动了更多的人参与到乐于助人为乐的活动中来。2012年3月份的一天,村民张新立因车祸死亡,其上有老,下有小,一下子失去了家里的顶梁柱,使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得知情况后,xx一家人立即赶去帮忙解决问题,安慰老人孩子,送去钱物,联系交通局、事主所在工作单位、事故工厂解决相关的一系列问题,xx夫妻二人商定,招其家庭成员中有劳动能力的人员到工厂上班,干些力所能及的活,以解决其生计问题,这种做法得到了全村群众的一致认可。不只是邻里之间和睦相处,xx一家人不管走到哪儿,都能和群众打成一片,受到群众的好评。

牵手相伴几个春夏秋冬,xx夫妻俩相濡以沫、风雨同舟,一同克服了工作和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夫妻俩从没因生活琐事红过脸、吵过嘴,他们用自己的真诚、善良和孝心换来了家庭的美满、幸福。xx一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文明和谐家庭的深刻内涵。

材料二

家就像根,永远是树叶的归宿;家就像一件大衣,不会提高温度,但却给予人们连火炉都不能代替的温度;家就像是一瓶陈年佳酿,融进了许多宽容和理解,包含了更多的生命内涵。在我们身边,就有一个这样的家庭。

提起xx,认识她的人都会流露出羡慕的眼神。因为他们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xx系三公司材料科副科长,爱人在天大项目工作,他们两人在三公司工作了十八个年头。他们夫妻结婚多年来,夫妻恩爱,孝敬老人,热心助人,邻里和睦。他们用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诠释了家与爱的真谛。

婚后由于工作的特殊性质,一直聚少离多。在工作和生活中,他们互相支持、相互勉励、相濡以沫。xx对局物资管理工作潜心钻研,被局授予物资管理“技术能手”称号。2012年批准为中交物资招标采购专家库成员;爱人负责全局最长的隧道工程天大项目四标隧道的生产管理工作,注重团队合作,发挥群体智慧,优化了许多管理方案,多次评为先进工作者。

在工作中, 他们要求自己做得更优秀,在社会、家庭生活中,也是力争做好自己的角色,尽量完美的诠释父母眼中的孩子,丈夫眼中的妻子,孩子眼中的母亲。

和众多的中交人一样,他们在京购房后,把两位老人接过来,过着媳妇、公婆带着孩子的生活。老人都是退休教师,帮他们做力所能及的家务,照顾孩子。人说最难处的就是婆媳关系,尤其是爱人长年在工地。在这几年中,他家的老人一直把儿媳当成自己的闺女看待,老人在家拆洗被褥、打扫卫生、做饭等能做家务活都帮着做,儿媳上班时穿着老人给她勾织得凉鞋、挎着老人亲手缝制的背包,同事见了都夸老人手巧,老人每天把饭做好,盛好饭等着儿媳一起吃。xx有时单位遇到事情也会跟老人说说,老人也能帮着出出主意。

xx把两位老人当成自己的父母来孝敬,节假日陪老人聊聊天,讲讲单位、社会发生的一些趣事。她的婆婆有记日记的习惯,这里也记录着他们共同生活片段,在前年的日记本上她是这样记载的:今天儿子、儿媳张罗着带我去新华大街买鞋,他们告诉我不要去看价签,只要穿着舒服就行,儿媳说:‘妈平时坐车昏车,今天好不容易出来逛逛街,多买两双吧。’这家伙一口气给我买了四双,又从里到外的买了内衣、袜子,说实话,平时我自己是舍不得花这么多钱的,儿子对我好是应该的,但娶到一个好儿媳才真是不容易,儿媳平时给自己买衣服挺舍不得的,只要一提给我们老两口买东西,没有不愿意的时候,都是头头先张罗。我心中真是感动啊!”说实话,xx一直都觉得这是她应该做得,邻居的大爷大娘都夸她是孝顺的儿媳妇,她老公也经常自豪地说:“在外边工作,最放心的就是家里媳妇和公婆相处比我这个儿子还要亲”。

在婆婆的影响下他们生活上提倡节约,精打细算,用淘米水浇花,用洗衣水拖地。教育孩子一菜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在他们的教育下,她的儿子衣着朴实大方,从不大手大脚,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儿子逐渐自立,假期参加社区的社会献爱心活动。

他们家三代同堂,孝敬老人,夫妻共勉,兄妹关系融洽,2008年,孩子她姑家因买房需要资金,他们就毫无保留把当时的积蓄借给她,这也让老人很是感动。xx的爱人身为兄长给弟妹做出了榜样,每年春节全家团聚,其乐融融。

2012年春节期间,全家正安于温馨幸福的日子,坏消息泰山压顶般的袭来,正月查出公公肺癌晚期,需要住院治疗,公公病情刚刚稳定,5月份又查出婆婆得了mds骨质增生障碍性贫血,治疗刚一疗程时,肺部又严重感染,病情危险,在无菌室24小时需要护理。工作不能耽误,家务需要料理,孩子学习需要辅导,一时间xx深感压力重大,难以接受这个现实,就在她感到心力交瘁的时候,孩子他叔自告奋勇承担起照顾老人的责任;孩子的姑姑隔周周末从沈阳赶到这里来照顾老人。老人也因自己生病拖累孩子思想负担很重,经常以泪洗面,但仍不愿让远在工地的儿子担心,住院期间给他儿子在电话说:“我没事,别因我们影响工作”。

在这段日子里,xx每天早上,准备好早饭和午饭,公公与孩子中午热下就能吃到嘴里,晚上下班到家后再做全家的晚饭。抽空还要去医院看看婆婆一天的状况,在那里给婆婆喂饭、洗脚、洗衣服。。。有时候回到家后,xx觉得浑身疲乏。每次和老公通电话,还要互相安慰不要太悲伤,看着见老人身体一天天好转,孩子一天天成长,xx的心里感到很欣慰。

篇(2)

一、建设工区安全文化,培育自觉抓好工区安全生产的良好习惯

工区一是采取每日进行安全提示和每周定期组织员工学习安规、技规、国铁安全事故通报等方法,坚持不懈对工区员工进行安全思想教育,在工区每个员工思想上深打了安全第一思想烙印,把工电部“我的岗位关系企业存亡”和”在岗一分钟、负责六十秒”的安全座右铭深深的植根于员工头脑之中。

二是在日常线路维修保养工作中,认真落实分析、预测等安全管理制度,养成自觉做好班前预想、班中检查、班后总结和员工标准化作业的良好习惯。建立和形成了工区安全自控、他控、互控机制,将安全生产责任贯彻到岗、落实到人,做为对员工考核的主要内容,防止违章者奖、违章违纪者罚,使工区安全工作进入了健康发展轨道。

三是充分发挥工区防护员和劳动保护监督员的安全哨兵的作用。如7月2日,工区在捣固作业中,作业标插设距离不够,劳动保护监督员徐初立即制止,并在工长和徐初的耐心教育下,使现场防护员认识和改正了错误,保证了生产安全。

通过几年来的努力,工区的安全工作十分平稳,杜绝了a类和b类违标,确保了公司、工电部安全目标的实现。

二、精检细修线路设备,保证列车安全平稳运行

工区地处金华至武义之间,建设初期设备先天不良,更换p60轨后,开始轨道结构不稳定,几何尺寸变化快,保养周期短,工区克服了人员少、任务重等诸多不利因素,对设备不良地段重捣、勤捣,并本着科学养路的方法,对管内的设备实行了状态修,并对重点地段进行治理。如4月,k20+800m至k20+850m出现路基外侧高、内侧低、路基水排不出去、线路出现翻浆冒泥现象,工区及时组织员工进行整治,经过3天的奋战,使该处的病害得以消除。通过几年的努力,工区的设备质量有了很大提高,静态优良率达到了95%,轨道整体结构达到均衡状态。

三、开展学习型工区建设,造就四有员工队伍

工区员工来自四面八方,其中大部分员工来自金南至武义的农村,高中学历的职工8人,占职工总数的40%,为了尽快提高员工的素质,工区按照公司、工电部学习型工区建设要求,采取每日一题、每周一学、每月一考和以老带新、以好带差、以考促学等方法,积极开展员工岗位学习和岗位技术比武练兵活动,使员工在干中学、学中练,达到练中会的目的,通过几年的努力,工区出现了员工自觉学业务、比技术的浓厚氛围,员工的综合素质和实作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适应了设备维修工作需要。

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员工自己动手改善工区环境

针对工区地处铁路沿线小站,交通不便、买菜难、吃水难、生产生活条件艰苦、员工队伍不稳的实际情况,从起,工区在公司、工电部和作业区各级组织的领导和支持下,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员工自己动手改善工区环境,取得了喜人成果。

一是工区组织员工利用休息时间到外边挖土、拉土,回填了工区院内的300㎡的洼地,种植了茄子、辣椒等各种蔬菜,达到了吃菜自给自足,降低了员工伙食费用。并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向地方政府要回了属于地界的400㎡土地,组织员工修筑了鱼塘,投放了鱼苗进行饲养,改善了员工伙食,也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二是组织工区员工收工后自发地捡石头,挑黄沙,用了一个多月时间,修建了100多米长的工区通往外界道路;组织员工捐树、栽树四十多株,在改善工区生产生活条件的同时,培育出了工区员工的“热爱、扎根、建设、奉献”精神。

三是开展和完善工区小食堂、小菜园(或果园、花园)、小浴室、小活动室(兼会议室)、小更衣室、小洗衣房“六小”建设。在工电部投入部分资金的条件下,工区员工自己动手改建了工区小活动室、小更衣室和小洗衣房,集资购置了洗衣机,上级行政和工会为工区配置了小锅炉,安装了有线电视,添置乒乓球台等设施,逐步改善了工区环境,使工区的“六小”建设取得初步成果。并充分发挥员工特长,开展各种形式的文体活动,丰富了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稳定了工区员工队伍。

五、不断优化班组管理,建设精品工区

篇(3)

该同志现在是窑街煤电集团公司海石湾煤矿机电队的一名普通电工,他始终以高昂的工作热情和积极的工作态度,全身心的投入到热爱的电工事业中,为海矿的发展倾注了满腔热血。多次被评为海矿“双文明先进”、“优秀团员”等荣誉称号。由于工作出色,海矿破例提升他享受副队长级工资待遇。20xx年参加了公司举办的青工技术比武大赛,获得了电工组第一名。同年又被评为集团公司安全质量标准化和创建安全高效型矿井活动“最佳岗位能手”。20xx年授予集团公司“十佳岗位技术能手”和“甘肃省技术标兵”荣誉称号。同年被评为集团公司“十大优秀青年”等。

一、工作细致认真,刻苦钻研,敢打硬仗,业务水平突出

该同志对工作能够认真负责,兢兢业业,勤于学习,刻苦钻研。煤矿井下的工作环境特别恶劣,工作条件特殊,工作量巨大,要求电工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高。尤其海石湾煤矿是刚刚建成的新矿井,所有投入使用的机电设备都是新生产的,技术含量较高,对维护电工的技术水平要求也很高。他带领机电队全体电工参加了6111、6121、6212、6213等多个综采工作面和掘进工作面的安装,回收,调试等任务,圆满高效的完成各项安装任务,受到了矿领导的高度评价。井下的急、难、险、重、的工作,他经常知难而上,加班延点,有时候一连几天都在矿上,想家人了,就给家里打个电话,天天都是起早贪黑,忘记了照顾父母、孩子,忘记了多陪一会儿妻子。由于他的业务水平突出,所以他不但负责井下的电气设备维修,还担负着海矿上工业广场“五大运转”这个重要机电环节的维修与日常维护工作,经常是井下电器故障刚刚处理完,又跑到山上处理电气故障。而且在其它连队有解决不了的技术难题需要他帮助时,他总是以谦虚谨慎的态度去对待,尽其所能去帮助他人,受到了其他连队干部职工的一致好评。

二、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自身技术水平

作为一名青年岗位技术能手,光有吃苦精神和十足干劲还远远不够,还要具备干好工作的过硬本领,要向实践学,象他人学习,走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面对新型电气设备的自动化程度高,技术精密度高的要求。而机电队的电气设备种类最多,技术含量最高,谢勇深深感到他身上担子的沉重。身为一名技校毕业生,文化水平远远适应不了新技术的要求。他坚持学中干、干中学,遇到不懂的问题,打破沙锅问到底,非弄个水落石出不可。在工作之余该同志阅读了大量的有关与本岗位相关的理论知识。他先后自学了电脑操作、微电子技术、plc编程语言、vb编程语言、cad制图等多种专业知识,而且还报考了大专班。为自己的工作垫定了坚实的基础,决不让自己在技术上落伍。

三、坚持学以致用,积极创新“五小”成果

默默无闻,任劳任怨,工作讲求实效是谢勇同志的一贯作风。俗话说:失之毫厘,缪之千里。在技术上一线之差就可能造成几万、十几万、乃至无法估量的损失。所以,他始终在安全的前提下,把提高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并勇于创新、大胆改革。在不断的技术学习过程中,他结合公司打造“两型三化”的要求,不断总结创新,做到学以致用,改造和设计了很多矿井中不合理或不安全的设备。

海矿上工业广场的山上有个蓄水池,担负着整个上广场五大运转机房的用水。原有的水位计由于设计时间早,采用继电器控制线路,报警用的是电笛,工作很不可靠,报警声刺耳,经常是派工人去到山上看水位。由其是冬季下雪天,山路非常滑,职工手看水位的时候很危险,因此他用自己所学到的电子技术专长设计制作了电子水位报警器,由于采用全电子控制,可靠性能高,再也不用职工亲自上山看水位了,大大的减轻了职工的劳动强度。由于他平时上大班,工作很忙,几乎都要天天下井,所以他利用下班的业余时间设计制作,连续用七天晚上才制作调试成功,每天晚上都干到一两点钟,吵的妻子那几天晚上都睡不着觉。电子水位计刚做出来后,在调试时经常出现误报警的现象,使用时很不可靠,他查阅了大量的有关方面的专业书籍,有问题虚心向老师傅请教,缺配件恳请朋友帮忙到兰州购买,经过自己一遍又一遍的制作,一遍又一遍的修改,最终解决了问题。这样的小改革还有很多,上广场副井绞车房的信号系统紊乱、压风机房的断水保护装置改造、绞车道声光指示装置等等,极大的杜绝了安全事故,提高了安全性能,受到了矿领导的高度评价。

篇(4)

1997年下半年到1998年春,我在济南电视台《经济大观》栏目工作期间,与编导殷宏滨合作,负责《人物》版块的采编工作。在此期间,我们对电视人物短片的创作也进行了一些摸索和尝试。

选题

一部电视人物片的创作,首先从选题开始。选题是创作构思的重要组成部分。在1996年的记录片选题规划暨业务研讨会上,北京广播学院的朱羽君教授在《加强电视纪录片的结构力》一文中指出:“一部纪录片必须有一个主题,它来自创作者对生活的一种体验,一种感受,一种观念。作者选题应该考虑整个社会的心理状态、社会氛围、政治经济动向和社会审美的需求,要有一定的社会性,这是电视纪录片选题的重要依据。”

也许有人认为,许多电视人物片讲述的都是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时效性不是很强,什么时候播出还不是一样。事实证明,在适当的社会氛围下,适时推出一些观众普遍关心关注的选题,往往可以较好地实现电视节目传播的预期效果,1997年,作为老工业城市的济南市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和行业机械化的提高,下岗职工人数不断增加,到1997年10月底突破了10万人。尽管政府动用社会各方面力量,但再就业率仍不足30%。如何引导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成了市政府的工作重点和市民普遍关心的话题。在这种情况下,《经济大观》推出了《1997再就业之路》人物系列,播出后引起了很大反响,达到了较好的收视效果。象北京电视台的纪实系列片《中国母亲》在选题时,也考虑了当时世妇会将在北京召开的社会大氛围。另外,象在股市大涨、股民纷纷入市时推出股市人物系列,三八妇女节前后推出女性人物系列,五一劳动节前后推出劳动模范系列等等,既可以增强节目的时效性,又可以提高观众关注的兴奋度。系列推出的电视人物片在选题时还要考虑整个系列的整体风格,注意有一个整体定位。选择的人物应有其独特的个性,通过他可以传达某种信息。《经济大观》推出再就业人物系列时,社会上下岗职工很多,那么是不是就可以随意选择了呢?当时编导在选择人物时定下的标准是:①是普通的下岗职工,没有经济实力、没有社会背景、没有特殊的技能;②是乐观、进取、有积极生活态度的人,他或许已经成功,或许还很艰辛,但是都能勇敢地面对现实,投入生活;③他的再就业之路有着与别人不同的特质,代表着一个群体,一种倾向。因此,这个系列最终选择了这样几个人物:傅微,从借钱摆小摊干起到在大商场中拥有自己的食品超市,她体会最深的是创业的艰辛;马玉娥,昔日的技术能手因技术过时被淘汰下台,她告诉大家的是重新掌握一门新技术的重要性;高虹,下岗后开过饭店,当过老板,最后却干起了收入不多、管事不少的街道居委全主任,她对今后的人生有一种超出金钱意义上的新追求;康巴丝宾馆的女职工是一个群体,从她们身上可以看到从产业工人转变为服务行业人员那种痛苦的心理转变以及对新岗位的珍惜。李玉俊,下岗后放弃了城市生活去农村当了养狗专业户,自己在经济上获得收获的同时也给别人一个启示:再就业的路原来可以很宽。

另外,电视人物短片的选题还要和整个大栏目的定位相吻合。

如今,可供电视观众选择的电视节目频道非常多,恐怕任何一位观众打开电视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选择频道。由于电视节目稍纵即逝,观众不能像阅读报刊、杂志那样从容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因此,许多栏目在创办时,都有一个基本的定位,希望通过确定栏目的风格、传播对象、内容,使栏目形成个性,吸引固定的观众加入收看行列。由于电视人物短片是整个大栏目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编导在选题时对此要有所考虑,不能随心所欲。比如:如果是文化节目,在选择人物时宜选择文化界、文艺界人士或具有相关特长或爱好的人;体育节目则宜选择体育运动员、教练员、业余体育爱好者等等,如果是经济节目,则应重点表现人物在生活中的行为、情感、价值观和命运。

交流感与采访时机

如果我们在电视屏幕上看到一个演员动作表情做作,语气生硬地背诵台词,肯定会很反感。其实,在拍摄电视人物片时,编导常常也会陷入这种尴尬境地。

大多数采访对象常常是第一次上电视,对摄像机往往有一种本能的抗拒感。记者前去采访时,常常是私下里闲聊时,谈笑风声、挥酒自如,但是只要摄像师一扛起机器,记者一拿起话筒,被采访者就会本能地隐藏起真实的自我,动作表情拘谨,语气不自然或语言缺乏条理,这样的采访肯定不会不成功。那么怎么才能让被采访者态度自然诚恳、落落大方地面对镜头,还原真实地自我呢?这就要求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与采访对象能很好地交流、达成某种默契。如果采访对象能把记者当成朋友或家人那样倾诉,那么他的真情流露也会使观众与人物之间有了交流与理解。

如何才能实现这种交流感呢?

首先,记者在采访前应尽可能多地收集和研究有关人物的背景资料,包括人物的性格特点、个人爱好、职业生涯、人生观念等。这样做有两个作用:一是可以帮助记者安排采访活动;第二,还能为创造采访时的和谐气氛作准备。一般来说,当采访对象认为记者对所谈的问题十分熟悉时,往往容易对记者形成认同感,那么他就可能忽视摄像机的存在,爽快而充分地回答记者的提问。

1997年夏天,我和编导殷宏滨去济南历城区仲宫镇采访高级农技师张耀堂,一位扎根山区30多年的省级劳动模范。由于他是市委宣传部推出的宣传典型,因此在我们前去采访时,手头已经有了一份张耀堂的事迹材料。有了这份资料是不是就够了呢?当时,我们认为,这份材料主要介绍了人物作为劳动模范的事迹和成绩,而作为一个生活中的“人”,我们好像还一无所知。因此,在开机之前,我们与镇上负责宣传的同志、农技站站长、张耀堂的老伴、学生,以及他本人都进行了深入的交谈,从中了解了更多的情况,包括他晨练的习惯,他的农民朋友,他的老伴是为了支持他才放弃了大城市的生活等等。事实证明,这些资料对我们以后的采访拍摄以及片子风格及结构的确定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第二,与采访对象坦诚相见、消除隔阂。中央电视台生活空间的制片人陈虻在《怎样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一文中谈到:“一个人就是一本书。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把这本书翻开,像他的妻子、像他的父亲、像他的朋友一样去读。”“像朋友、家人一样去关注你的拍摄对象。其结果,一切都来那么直接、都那么带有根本性。”我们在采访下岗女工马玉娥时,就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马玉娥原是某建筑公司的油漆工、技术能手。下岗后在家庭生活极其贫困的情况下,努力学习驾驶技术,重新竞争上岗。她性格风向,不善言辞。在采访初期,对采访可以说是很不合作,常常是一句“也没什么好说的”就把你打发了。甚至在我们按约好的时间去采访时,她已经出车了,但她的经历很有代表性,所以我们很想“拿下”这个人物。于是我们决定推迟拍摄计划,专门拿出几天时间跟她磨合。她还没上班,我们就已经在单位等她;她出车,我们也出车,她修车,我们帮着递工具、打下手;有空就和她聊天。慢慢地,马玉娥开始把我们当自己人,以后的采访就很顺利了。在编辑这个片子时,在讲述她下岗的苦恼,学车的艰辛、重新上岗后的狂喜时都采用了马玉娥本人的大段独白,字字真情实感,很有感染力。

另外,适当的采访时机和采访场所也是保证采访成功的重要因素。采访时机选择不当,往往会因为采访对象感觉不方便,准备不充足,或情绪不到位而随便应付几句了事,影响采访质量。同样,采访场所的选择对电视采访也很重要,因为观众往往可以从采访地点、环境的展示中获得许多从属信息,加深某种印象,以加强对人物的理解。而让采访对象置身于真实的现场环境中,往往会使他因“境”而忆事,因“境”而叙事。其言谈举止才更真实,更富于感染力。因此在采访前,应根据采访对象的不同特点,不同的场合设计不同的问题,让采访“走”出办公室、会客室,这样不仅有利于采访氛围的形成,谈话也会更生动、具体、深入。

[page_break]

现场感与同期声

电视节目是多种符号的综合传播,它可以同时作用于受众的视觉和听觉器官。从视觉画面上看,有人物的形象神态和现场环境,从听觉形象上看,有解说、对话、音响。视听结合,形声并茂。因此,与报纸、电台的传播方式相比,电视具有一个不可比拟的优势:那就是电视所特有的现场感。

报纸和电台只能告诉人们发生了什么,而电视不仅可以告诉人们发生了什么,结果是什么,还能再现事件是怎样发生的,有哪些细节。在进行电视人物片的创作时,哪果能很好地运用现场感这个优势,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比如,我们在编辑《下海当老板》一片时,片子首先是从主人公高勇每晚都要亲临的工作现场开始的。

【画面】

深夜,公司的院子高勇在指挥工人分捡袋装奶、搬运、装车,可听到工人数数的声音,搬运声。

【解说】

在济南市东外环路一个邻街的院子里,我们第一次见到了高勇,他现在是一个送奶公司的老板,每天晚上,他们都要这样把鲜奶分捡配送到各个配送点,然后送到各家各户。

高勇今年二十八岁,一九九一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一年前他辞去了在威海一家大酒店的工作,和爱人一起回到济南,办了这家送奶公司。

【画面】

高勇满头大汗,湿透的汗衫,送奶车离去。

【同期】

记者:每天都要这么送吗?

高勇:每天都这么送,晚上十二点到早上六点。六个小时,开始也是这么一袋一袋送起来的。当天的产品,当天给用户送到家门口,一天下来我的衣服得溻个五六次,他们给我测过我一天能跑三百二十多层楼,一般人没这个锻炼水平,以前的时候光见到老板是坐在老板桌后面,挺好的办公室里面,实际上你自己干了以后就发现,好多问题你不亲身去做的话,你可能不了解这个工作的实际情况,所以,尤其刚开始的时候,也不能说是身先士卒吧,这也是自己应该经历的一个过程。

记者:当老板不容易吧。

高勇:那肯定的,这是一个切身的体会,当老板的不容易!通过上面这个片断,观众很快就对高勇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这是因为一方面通过记者的视角、记者的描述使观众对人物的个人情况、工作情况有了了解,另一方面由于观众亲眼看到了正在发生的事件,看到了送奶人夜晚繁忙的工作流程,有了亲临现场的观感,所以当高勇感汉当老板不容易时,观众在感情上很容易产生认同感。另外,正如在上文中提到的,特定的现场环境可以感动、激活采访对象,使其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去采访下岗女工傅微时,她已经有了四年的经商经验,在大商场里有自己的食品超市,事业蒸蒸日上,过去艰难创业的经历好像已经淡漠了。碰巧有一天她要去段店市场采办货物,正是在那里她有了自己的第一个摊位,于是我我们决定跟她去进货。一是想表现人物现在的经营活动,另外就是想旧地重游,再现傅微那段经历和当时的心态。果然,当来到她昔日的单位时,她向我们讲述了许多故事:第一摆摊只卖出一瓶红豆酱,卖一瓶红豆酱菜只挣一分钱,去郑州进货,在雪地里被困三天三夜……朴实生动的语言,既让观众了解到有关细节,也展示了人物的丰富个性,增强了感染力。

要创造现场感,同期声的运用也是非常重要的。它包括记者和被采访者的对话,人物的讲话和现场各种实况音响。自从纪实类节目在观众中得到认可之后,同期声的作用也日渐受到重视。其实,声音在电视节目制作中与图像一样都有着极为重要的表现力。声音使画面增强感染力,画面使声音有了依托,两者紧密结合,才会产生最完整的表达意象,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当镜头画面与声音同时传达给观众后,可以产生比单纯画面更为强烈的可信度与真实性。另外,运用同期声还能弥补画面形象的不足。因为电视画面常表现正在发生的事情,而对反映过去曾经发生而没有拍到的情景以人物的内心世界都无能为力。同期声却能说明过去的情形,表现人物的内心感受。在拍摄电视人物片时,常常会采用人物的谈话诉说过去,倾诉感受,再配以人物谈话时的神情动作,往往同样可以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弥补了画面表现力的不足。

不过,对同期声的运用应该是有选择性的。同期声也不能代替解说词。所采用的同期声应该鲜活生动,人物的同期声要有个性、富有信息量。如果选择的同期声缺乏新意,冗长呆板,就会破坏片子的节奏感,给人拖沓、多余的感觉。

情节、细节

一部优秀的电影、电视剧都肯定有吸引人的故事情节,起伏跌宕的故事情节吸引人看下去。现在,这种创作手法也被大量采用在电视专题片的创作中,强调“节目故事化、故事情节化”。电视人物片用纪实手法报道真实的人物,就是要报道这些人物所作的突出的、生动的、感人的事实。用真实的故事写人,人物的性格才有了依托。电视人物片的主题思想常常也是通过节目内容自然流露出来,通过活性性的事实来体现。

《1997再就业之路──傅微》节目长度只有11分钟,其中包括了4个比较完整的情节:1.仲秋节傅微在商场里安排月饼的销售;2.采办货物,迎接国庆节销售旺季;3.为扩大经营规模回工厂与领导商谈租赁空闲厂房、改建仓库;4.为筹措资金去银行咨询贷款事宜。这四个情节按时间顺序排列,一环扣一环。通过这四个情节观众一方面了解了傅微从下岗女工成长到商界女强人的经历,了解了她的个性;另一方面,故事的发展也始终吸引观众对傅微下一步要做什么、怎么做,产生兴趣。

不过,这并不是说电视人物片中一定要有情节,因为在采访时并不是总能碰巧拍到合适的情节。制造和采用虚假的情节只能画蛇添足,效果适得其反。

如果说情节是可遇而不可求的,那么,细节则可以通过记者的现场观察捕捉到的。电视人物片或许不一定有情节,但是却不一定没有细节,在节目播出时,深深打动观众、经他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可能往往是一些很细小的东西;比如:一双泪眼、一个期待的眼神、风中飘动的白发、蹒珊的脚步或人物的一个手势等等。在电视人物片中,细节运用得当,可以使人物丰满、活灵活现,使人物赖以生存的环境真实可信。

篇(5)

1997年下半年到1998年春,我在济南电视台《经济大观》栏目工作期间,与编导殷宏滨合作,负责《人物》版块的采编工作。在此期间,我们对电视人物短片的创作也进行了一些摸索和尝试。

选题

一部电视人物片的创作,首先从选题开始。选题是创作构思的重要组成部分。在1996年的记录片选题规划暨业务研讨会上,北京广播学院的朱羽君教授在《加强电视纪录片的结构力》一文中指出:“一部纪录片必须有一个主题,它来自创作者对生活的一种体验,一种感受,一种观念。作者选题应该考虑整个社会的心理状态、社会氛围、政治经济动向和社会审美的需求,要有一定的社会性,这是电视纪录片选题的重要依据。”

也许有人认为,许多电视人物片讲述的都是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时效性不是很强,什么时候播出还不是一样。事实证明,在适当的社会氛围下,适时推出一些观众普遍关心关注的选题,往往可以较好地实现电视节目传播的预期效果,1997年,作为老工业城市的济南市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和行业机械化的提高,下岗职工人数不断增加,到1997年10月底突破了10万人。尽管政府动用社会各方面力量,但再就业率仍不足30%。如何引导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成了市政府的工作重点和市民普遍关心的话题。在这种情况下,《经济大观》推出了《1997再就业之路》人物系列,播出后引起了很大反响,达到了较好的收视效果。象北京电视台的纪实系列片《中国母亲》在选题时,也考虑了当时世妇会将在北京召开的社会大氛围。另外,象在股市大涨、股民纷纷入市时推出股市人物系列,三八妇女节前后推出女性人物系列,五一劳动节前后推出劳动模范系列等等,既可以增强节目的时效性,又可以提高观众关注的兴奋度。系列推出的电视人物片在选题时还要考虑整个系列的整体风格,注意有一个整体定位。选择的人物应有其独特的个性,通过他可以传达某种信息。《经济大观》推出再就业人物系列时,社会上下岗职工很多,那么是不是就可以随意选择了呢?当时编导在选择人物时定下的标准是:①是普通的下岗职工,没有经济实力、没有社会背景、没有特殊的技能;②是乐观、进取、有积极生活态度的人,他或许已经成功,或许还很艰辛,但是都能勇敢地面对现实,投入生活;③他的再就业之路有着与别人不同的特质,代表着一个群体,一种倾向。因此,这个系列最终选择了这样几个人物:傅微,从借钱摆小摊干起到在大商场中拥有自己的食品超市,她体会最深的是创业的艰辛;马玉娥,昔日的技术能手因技术过时被淘汰下台,她告诉大家的是重新掌握一门新技术的重要性;高虹,下岗后开过饭店,当过老板,最后却干起了收入不多、管事不少的街道居委全主任,她对今后的人生有一种超出金钱意义上的新追求;康巴丝宾馆的女职工是一个群体,从她们身上可以看到从产业工人转变为服务行业人员那种痛苦的心理转变以及对新岗位的珍惜。李玉俊,下岗后放弃了城市生活去农村当了养狗专业户,自己在经济上获得收获的同时也给别人一个启示:再就业的路原来可以很宽。

另外,电视人物短片的选题还要和整个大栏目的定位相吻合。

如今,可供电视观众选择的电视节目频道非常多,恐怕任何一位观众打开电视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选择频道。由于电视节目稍纵即逝,观众不能像阅读报刊、杂志那样从容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因此,许多栏目在创办时,都有一个基本的定位,希望通过确定栏目的风格、传播对象、内容,使栏目形成个性,吸引固定的观众加入收看行列。由于电视人物短片是整个大栏目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编导在选题时对此要有所考虑,不能随心所欲。比如:如果是文化节目,在选择人物时宜选择文化界、文艺界人士或具有相关特长或爱好的人;体育节目则宜选择体育运动员、教练员、业余体育爱好者等等,如果是经济节目,则应重点表现人物在生活中的行为、情感、价值观和命运。

交流感与采访时机

如果我们在电视屏幕上看到一个演员动作表情做作,语气生硬地背诵台词,肯定会很反感。其实,在拍摄电视人物片时,编导常常也会陷入这种尴尬境地。

大多数采访对象常常是第一次上电视,对摄像机往往有一种本能的抗拒感。记者前去采访时,常常是私下里闲聊时,谈笑风声、挥酒自如,但是只要摄像师一扛起机器,记者一拿起话筒,被采访者就会本能地隐藏起真实的自我,动作表情拘谨,语气不自然或语言缺乏条理,这样的采访肯定不会不成功。那么怎么才能让被采访者态度自然诚恳、落落大方地面对镜头,还原真实地自我呢?这就要求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与采访对象能很好地交流、达成某种默契。如果采访对象能把记者当成朋友或家人那样倾诉,那么他的真情流露也会使观众与人物之间有了交流与理解。

如何才能实现这种交流感呢?

首先,记者在采访前应尽可能多地收集和研究有关人物的背景资料,包括人物的性格特点、个人爱好、职业生涯、人生观念等。这样做有两个作用:一是可以帮助记者安排采访活动;第二,还能为创造采访时的和谐气氛作准备。一般来说,当采访对象认为记者对所谈的问题十分熟悉时,往往容易对记者形成认同感,那么他就可能忽视摄像机的存在,爽快而充分地回答记者的提问。

1997年夏天,我和编导殷宏滨去济南历城区仲宫镇采访高级农技师张耀堂,一位扎根山区30多年的省级劳动模范。由于他是市委宣传部推出的宣传典型,因此在我们前去采访时,手头已经有了一份张耀堂的事迹材料。有了这份资料是不是就够了呢?当时,我们认为,这份材料主要介绍了人物作为劳动模范的事迹和成绩,而作为一个生活中的“人”,我们好像还一无所知。因此,在开机之前,我们与镇上负责宣传的同志、农技站站长、张耀堂的老伴、学生,以及他本人都进行了深入的交谈,从中了解了更多的情况,包括他晨练的习惯,他的农民朋友,他的老伴是为了支持他才放弃了大城市的生活等等。事实证明,这些资料对我们以后的采访拍摄以及片子风格及结构的确定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第二,与采访对象坦诚相见、消除隔阂。中央电视台生活空间的制片人陈虻在《怎样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一文中谈到:“一个人就是一本书。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把这本书翻开,像他的妻子、像他的父亲、像他的朋友一样去读。”“像朋友、家人一样去关注你的拍摄对象。其结果,一切都来那么直接、都那么带有根本性。”我们在采访下岗女工马玉娥时,就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马玉娥原是某建筑公司的油漆工、技术能手。下岗后在家庭生活极其贫困的情况下,努力学习驾驶技术,重新竞争上岗。她性格风向,不善言辞。在采访初期,对采访可以说是很不合作,常常是一句“也没什么好说的”就把你打发了。甚至在我们按约好的时间去采访时,她已经出车了,但她的经历很有代表性,所以我们很想“拿下”这个人物。于是我们决定推迟拍摄计划,专门拿出几天时间跟她磨合。她还没上班,我们就已经在单位等她;她出车,我们也出车,她修车,我们帮着递工具、打下手;有空就和她聊天。慢慢地,马玉娥开始把我们当自己人,以后的采访就很顺利了。在编辑这个片子时,在讲述她下岗的苦恼,学车的艰辛、重新上岗后的狂喜时都采用了马玉娥本人的大段独白,字字真情实感,很有感染力。

另外,适当的采访时机和采访场所也是保证采访成功的重要因素。采访时机选择不当,往往会因为采访对象感觉不方便,准备不充足,或情绪不到位而随便应付几句了事,影响采访质量。同样,采访场所的选择对电视采访也很重要,因为观众往往可以从采访地点、环境的展示中获得许多从属信息,加深某种印象,以加强对人物的理解。而让采访对象置身于真实的现场环境中,往往会使他因“境”而忆事,因“境”而叙事。其言谈举止才更真实,更富于感染力。因此在采访前,应根据采访对象的不同特点,不同的场合设计不同的问题,让采访“走”出办公室、会客室,这样不仅有利于采访氛围的形成,谈话也会更生动、具体、深入。

现场感与同期声

电视节目是多种符号的综合传播,它可以同时作用于受众的视觉和听觉器官。从视觉画面上看,有人物的形象神态和现场环境,从听觉形象上看,有解说、对话、音响。视听结合,形声并茂。因此,与报纸、电台的传播方式相比,电视具有一个不可比拟的优势:那就是电视所特有的现场感。

报纸和电台只能告诉人们发生了什么,而电视不仅可以告诉人们发生了什么,结果是什么,还能再现事件是怎样发生的,有哪些细节。在进行电视人物片的创作时,哪果能很好地运用现场感这个优势,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比如,我们在编辑《下海当老板》一片时,片子首先是从主人公高勇每晚都要亲临的工作现场开始的。

【画面】

深夜,公司的院子高勇在指挥工人分捡袋装奶、搬运、装车,可听到工人数数的声音,搬运声。

【解说】

在济南市东外环路一个邻街的院子里,我们第一次见到了高勇,他现在是一个送奶公司的老板,每天晚上,他们都要这样把鲜奶分捡配送到各个配送点,然后送到各家各户。

高勇今年二十八岁,一九九一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一年前他辞去了在威海一家大酒店的工作,和爱人一起回到济南,办了这家送奶公司。

【画面】

高勇满头大汗,湿透的汗衫,送奶车离去。

【同期】

记者:每天都要这么送吗?

高勇:每天都这么送,晚上十二点到早上六点。六个小时,开始也是这么一袋一袋送起来的。当天的产品,当天给用户送到家门口,一天下来我的衣服得溻个五六次,他们给我测过我一天能跑三百二十多层楼,一般人没这个锻炼水平,以前的时候光见到老板是坐在老板桌后面,挺好的办公室里面,实际上你自己干了以后就发现,好多问题你不亲身去做的话,你可能不了解这个工作的实际情况,所以,尤其刚开始的时候,也不能说是身先士卒吧,这也是自己应该经历的一个过程。

记者:当老板不容易吧。

高勇:那肯定的,这是一个切身的体会,当老板的不容易!通过上面这个片断,观众很快就对高勇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这是因为一方面通过记者的视角、记者的描述使观众对人物的个人情况、工作情况有了了解,另一方面由于观众亲眼看到了正在发生的事件,看到了送奶人夜晚繁忙的工作流程,有了亲临现场的观感,所以当高勇感汉当老板不容易时,观众在感情上很容易产生认同感。另外,正如在上文中提到的,特定的现场环境可以感动、激活采访对象,使其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去采访下岗女工傅微时,她已经有了四年的经商经验,在大商场里有自己的食品超市,事业蒸蒸日上,过去艰难创业的经历好像已经淡漠了。碰巧有一天她要去段店市场采办货物,正是在那里她有了自己的第一个摊位,于是我我们决定跟她去进货。一是想表现人物现在的经营活动,另外就是想旧地重游,再现傅微那段经历和当时的心态。果然,当来到她昔日的单位时,她向我们讲述了许多故事:第一摆摊只卖出一瓶红豆酱,卖一瓶红豆酱菜只挣一分钱,去郑州进货,在雪地里被困三天三夜……朴实生动的语言,既让观众了解到有关细节,也展示了人物的丰富个性,增强了感染力。

要创造现场感,同期声的运用也是非常重要的。它包括记者和被采访者的对话,人物的讲话和现场各种实况音响。自从纪实类节目在观众中得到认可之后,同期声的作用也日渐受到重视。其实,声音在电视节目制作中与图像一样都有着极为重要的表现力。声音使画面增强感染力,画面使声音有了依托,两者紧密结合,才会产生最完整的表达意象,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当镜头画面与声音同时传达给观众后,可以产生比单纯画面更为强烈的可信度与真实性。另外,运用同期声还能弥补画面形象的不足。因为电视画面常表现正在发生的事情,而对反映过去曾经发生而没有拍到的情景以人物的内心世界都无能为力。同期声却能说明过去的情形,表现人物的内心感受。在拍摄电视人物片时,常常会采用人物的谈话诉说过去,倾诉感受,再配以人物谈话时的神情动作,往往同样可以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弥补了画面表现力的不足。

不过,对同期声的运用应该是有选择性的。同期声也不能代替解说词。所采用的同期声应该鲜活生动,人物的同期声要有个性、富有信息量。如果选择的同期声缺乏新意,冗长呆板,就会破坏片子的节奏感,给人拖沓、多余的感觉。

情节、细节

一部优秀的电影、电视剧都肯定有吸引人的故事情节,起伏跌宕的故事情节吸引人看下去。现在,这种创作手法也被大量采用在电视专题片的创作中,强调“节目故事化、故事情节化”。电视人物片用纪实手法报道真实的人物,就是要报道这些人物所作的突出的、生动的、感人的事实。用真实的故事写人,人物的性格才有了依托。电视人物片的主题思想常常也是通过节目内容自然流露出来,通过活性性的事实来体现。

《1997再就业之路──傅微》节目长度只有11分钟,其中包括了4个比较完整的情节:1.仲秋节傅微在商场里安排月饼的销售;2.采办货物,迎接国庆节销售旺季;3.为扩大经营规模回工厂与领导商谈租赁空闲厂房、改建仓库;4.为筹措资金去银行咨询贷款事宜。这四个情节按时间顺序排列,一环扣一环。通过这四个情节观众一方面了解了傅微从下岗女工成长到商界女强人的经历,了解了她的个性;另一方面,故事的发展也始终吸引观众对傅微下一步要做什么、怎么做,产生兴趣。

不过,这并不是说电视人物片中一定要有情节,因为在采访时并不是总能碰巧拍到合适的情节。制造和采用虚假的情节只能画蛇添足,效果适得其反。

如果说情节是可遇而不可求的,那么,细节则可以通过记者的现场观察捕捉到的。电视人物片或许不一定有情节,但是却不一定没有细节,在节目播出时,深深打动观众、经他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可能往往是一些很细小的东西;比如:一双泪眼、一个期待的眼神、风中飘动的白发、蹒珊的脚步或人物的一个手势等等。在电视人物片中,细节运用得当,可以使人物丰满、活灵活现,使人物赖以生存的环境真实可信。

篇(6)

一、抓思想引导:工程再艰难,也要高标准创优质

该工程属于房建项目,利润低,由于场地狭窄,加之工期紧等因素,对于现场文明施工,起初有的职工不积极,有凑合的思想。项目部针对这些苗头,加强思想引导,重点在全体职工中强化三个意识教育,树立“开工必胜,志在必优”的信念。一是强化机遇意识教育。该项目是我们在XX施工较大的项目,影响比较大,干好干坏了,将对我们下一步市场有很大的影响,虽然工程有难度,但是我们有过硬的技术和团结的队伍,我们一定能高效的干好本工程。我们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使广大职工增强了机遇意识,又增强了建设开发X为X增光添彩的历史责任感和自豪感;二是强化了攻坚意识。该工程时间紧迫、条件艰苦、环境恶劣,我们对职工进行形势和任务教育,并且根据形势的发展施工动员教育,引导职工进行“三讲一认清”,即讲工程数量、地质状况;讲工程工期、讲其不利因素又要认清时事出英雄,英雄创业绩的关系,通过教育全体职工,树立强攻硬上,背水一战的决心,使施工队一上场就加强施工组织,开展安全文明施工,使其很好的控制工期,限期攻克难关和达到各种标准要求。广大职工发扬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英雄气概,加班加点,突击作战,管理技术人员改变工作作风加快工作节奏,提高工作效率,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三是强化攻坚意识。为了打好这一战,我们树立“敢为天下先”的综合目标,制定计划和措施,创先意识、安全意识深入人心,使其变为决战项目的雄心壮志、建功立业的实际行动、造福泉城的决心。

二、抓组织领导:网络健全不脱节不断层

为高标准建设好该工程,加强对安全文明施工的组织领导,项目部建立了安全文明施工保证体系,简称“全保”,即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开展安全文明施工的网络体系。一是加大组织领导力度。建立了领导小组,明确了“主管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负主责,专职人员负专责”的责任关系。为确保安全工作不留死角,建立了以项目经理为首的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共同负责。项目部设立专职安全长,管理人员集体签定责任状,实行一票否决。在各班组设立兼职安全员,经理与安全长、班组长签定安全合同,制定奖罚措施。这样使安全管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专管成线、群管成网、责任明确;二是制定管理办法。重点突出操作,对安全文明施工的指导思想、地位、作用、内容与任务、机构与职责、方式与方法、管理与考核都进行了规范,使其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指导性。如在落实责任制的过程中,项目部首先从改变管理人员的工作作风入手,制定了安全政绩考核办法和失职行为追究制度。考核办法实行“四定”(即定点、定量、定时、定标准)。在具体操作上,项目部领导对工地进行分片包干,党政工领导定期检查并及时解决现场发现的不安全因素,把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考核的重点,规定管理人员发现问题第一时间,给予解决。这是考核干部是否称职的指标,并与经济挂钩,第一个月完不成指标给予批评,两个月完不成依照实际行为追究制度进行处罚,直至调整工作,项目部先后因工作不认真而撤换了一职工岗位。大家都说这种考核如芒刺背,不得不在工作中提高警惕。这就增强了责任心,调动了职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现场许多隐患被及时发现解决。工人是生产的直接参与者,也是安全事故的直接受害者。针对项目施工人员素质有高有底、参差不齐,我们一方面加强进施工现场队伍的安全教育,把有关安全检查的规章制度的措施印发到工人手中,进行学习贯彻,使现场职工人人懂得安全,人人讲安全,进一步提高了工人的安全生产素质和自我保护意识。另一方面按工种对进现场队伍重新进行组合,以专业工种分类管理,这样有利于安全管理。

三、抓制度约束:用规矩来画方圆

没有规矩难成方圆,抓安全文明施工更要一套铁的规矩,我们在实践中,注重突出安全、质量、场貌建设的一系列规章制度。一是建立周密的安全制度。坚持作到“三突出”即突出全操作规程和纪律,突出预防和防护,突出现场管理。为此项目部制定了基础作业安全技术交底书、混泥土浇注安全作业指导书、塔吊安全作业指导书、电焊安全作业指导书、及钢筋安全作业指导书等完善安全规章和制度,并从施工技术保证安全,为此在施工过程中,项目部实行工序报验制度,由项目部安全长、技术员、质检员现场支护情况,统一签字后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同时,项目部制定了《安全标准化现场检查验收评比标准》、《安全问题交接班会制度》、《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等十多项措施规定。基本上做到了每一项工作,都有严密的规范要求,严格的考核办法,严密的奖惩措施。我们就是靠这些管理措施、办法、制度管理项目,管住现场。使施工现场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据可查、有责可负;二是把质量管理做为信誉之源、效益之源、安全文明施工的内在体现。按照项目部对工程“出精品、树样板”的质量要求,我们提出创优目标。为此,我们首先抓全员的质量教育,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大大提高了广大职工的质量意识。其次建立全员质量保证体系。把每一项工程质量目标分解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职工、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工序,并层层签定了责任状,把质

量目标履行情况同单位和个人的利益直接挂钩。并坚持重奖重罚、不讲情面。再是在质量管理上,坚持“五项制度”,即:质量目标管理制度、质量问题通知单制度、质量事故(问题)有限赔偿制度、质量问题举报制度、质量档案制度;在过程控制上强调“六不准”。即:砂、石料、水泥不计量不准拌合;技术人员不在场不准施工;砼没有自动计量、砼输送泵不准施工;砼表面水泡麻面不准随意涂抹;隐蔽工程不经监理签证不准施工;上道工序不经检查、评定、不准转入下道工序。从而实现了整体创优目标。对安全检查实行“五查”即:查思想,查制度,查隐患,查事故处理,查整改,使各种制度和过程不会出现形式主义;三是强化现场容貌建设,优化施工环境。施工受地形条件的限制,标准化施工、场容场貌布置上有一定难度,我们本着“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原则,采用高挖低填分台阶、分层次砌挡墙等方法,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空间。在现场树起了醒目的标语牌、安全警示牌、工序标示牌、工程概况介绍牌,平面布置图等“四牌一图”;各关键点都立起了彩门,书写了标语口号,安插了彩旗。材料、机械都按标准堆码停放,现场道路全部硬化,标牌醒目,材料和机械设备堆码整齐、停放有序、标示清楚。施工厂区、生活区布局合理、安全整洁。

四、抓关键环节:要害部位重点抓

安全安全质量管理是项目管理活动的两个重要方面。项目部把安全质量工作作为两个既相对独立,又存在必然联系的系统来看待。安全质量系统中都存在诸多管理要素,而且由于建筑产品具有多样性,施工过程变化大且规则性较差,这就使得安全质量这两个系统工程中的管理要素是动态的,而且重点不断变化的,这就要求项目部在安全、质量管理中也要相应实话动态重点管理。一是对安全重点实行动态管理。项目部针对施工特点,制定了完善、详实、可操作性强的安全技术保证措施。除一般安全技术措施外,还制定了阶段性、季节性及单项内容的工作技术措施。在措施中,我们将施工生产分为“现场布置、基础开挖模板安装与拆除、高空作业、脚手架、施工用电、季节性施工”等十几个不同阶段、专业性项目,从中确立了近百个易发事故的关键点,通过全过程、全方位的动态管理,有效地控制了事故的发生;二是对工程质量实行动态管理。该工程除土建外,还有暖通、空调、消防、网架、电梯安装等,在整个质量控制过程中,项目部依据九千质量标准,从“明确目标、制定方案、措施实施、跟踪检查”四个环节控制工程质量,在管理人员与作业人员之间,管理人员、作业人员与各分部分项工程之间建立了有效的质量控制网络,保证了工程创优目标的实现。通过对系统工程的动态重点管理,有效地预防了安全、质量事故隐患,使施工生产得以顺利进行。三是对其他关键部位实行动态管理。在安全用电的管理与使用中,我们特地安排一名电器工程师和一名电工人员专门负责巡查变压器和高压电缆及施工现场内用电线路,确保施工用电的安全;同时项目部还购置了一定数量的灭火器、水桶、铁锹和防火用砂,做好了充分的物资防护准备工作;为了防止高空坠物伤人,采用双层防护棚;外架采用工字钢悬挑施工,每三层用竹箅子封闭;防护好四口、五临边;环境保护历来是文明施工的重点,项目部对废水、废气、噪音及施工车辆等都作了严格规定等等。这些重点部位、环节的防护,有效的防止了安全质量事故的发生。五、抓活动载体;让内容和形式完美统一

用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是做好安全文明施工的有效形式。项目部有意识的开展各种活动,把工作开展的扎扎实实、有声有色。一是达标型活动。根据工作目标,在科室之间,施工队之间,工种之间展开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的安全施工竞赛,制定竞赛的内容、目标、方法和措施,利用挑战书,表决心等方法,调动职工的劳动积极性和参与安全文明施工的决心。在开展项目管理年活动中,项目部同施工队签定了安全施工责任状明确了对安全标准现场化,工期、质量等方面的具体要求,严格管理,精心安排,科学组织,取得成效;二是先锋型活动。即发挥党团在安全文明施工中的先进模范作用和典型带头作用,在党员中开展“一个党员一面旗”“党员安全先锋岗”“党员安全责任区”“党员身边无事故”等活动,在团员青年中开展“青年岗位能手”“青年达标活动”,在班组之间开展“优胜班组、文明标兵”等活动。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活动,安全形势一天比一天好,工程质量一天比一天硬,工程进度一天比一天快;三是开展交流型活动。即在工作经验上开展交流学习,职工之间开展“拜师学艺”活动,项目部开展“走出去,请进来”的传经送宝活动,到兄弟单位学习先进的操作工艺和管理方法;我们还参与了山东省的“安康杯”竞赛活动;四是开展阵地型活动。因地制宜利用黑板报、墙报、工地战报、录相片等型式把争优质工程保安全文明等方面的内容、方法、标准表现出来,供大家学习参与;我们制做了彩门、标语,努力做好宣传工作,大力营造安全文明的施工的良好气氛和安全文明的劳动竞赛的宣传活动,并且根据不同阶段的不同任务,提出一些口号,这些口号,深入人心,振奋精神;五是开展娱乐型活动。寓教于乐在活动中达到职工自我教育的目标,在工程阶段性完成后开展联谊会、座谈交流,切磋技艺,达到共同进步,通过开展读书会,知识竞赛,学习安全文明的施工技术知识,提高素质,利用五一、五四等节日开展安全文明知识抢答,安全急救演练等活动,既丰富了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又使职工在活动中学到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