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中专学习计划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关键词 学困生;转化建议
1.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1.1学习数学的意志、情感脆弱。好些高中数学学困生数学成绩不大理想的原因其实并不是他们的智力不好,而主要这些学生缺乏自觉意识和顽强的意志,缺乏学好数学的毅力和勇气,具体表现在:思想上,对待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够端正,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付亲人或应付老师的期盼和要求;意志、情感上,由于他们害怕困难、害怕挫折,因此害怕学习,不愿花精力和时间去啃稍难的题目,宁愿做一个学习上的懦夫;行为上,课前课后,从来不预习、复习课本内容,学习数学常常“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能坚持不懈,课堂上,老是希望老师直接将数学知识传授给自己,自己不愿意主动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习数学对老师的依赖性较强。
1.2学习思维问题。严密的逻辑性、概括性和很抽象等是高中数学最主要的特点。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思维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数学问题考虑的不透,即只能看到事物的表面现象,看不到事物的本质;不会读题、不会挖掘数学题目的隐含条件、不会灵活运用数学公式,只会死记硬背一些概念、公式、定理、定律等;思维较迟钝、呆板,相同的题目,优等生往往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能较快的回忆起相关知识点,而学困生即使会也只是就题论题,做不到相应的联想和灵活的变通,多数时候是漏洞百出、顾此失彼,正因为如此,学困生往往学习数学时,思维缺少灵活性、创造性。
1.3学习方法问题。部分数学学困生也不是学习不认真、不努力,他们中也有好些人学习非常刻苦,甚至“争分夺秒、秉烛夜读”,但是数学成绩老是不突出,总结其主要原因是这些同学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他们往往课前不会预习教材,课堂上不会听讲、不会思考,不会抓住知识重点、难点,课后又不会如何复习,对于老师讲解的知识只会机械的记忆,不去理解、感悟。因此,学习方法的不科学也造成他们学习数学困难。
1.4家长、教师问题。由于受高考升学的压力,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对学生的期望都很高,把学生的成绩都看的很重,数学学困生的基础原本就差,他们知识结构也不够完整,他们的思维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都达到较高的水平,他们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不可能完全掌握所学的知识并加以应用,这些都是客观情况,可是不少老师和家长,往往硬是给他们和优等生提出相同的要求,要求他们和优等生在相同的时间内要消化和吸收相同的知识,把他们在短时间内的成绩和优等生的成绩进行对比分析,这无疑脱离了这些学生的实际,无形中加大这些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其结果是成绩不但没有提高,反而使他们害怕老师、害怕家长、害怕学习数学,甚至有时,他们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和达到家长和老师的要求,考试时作弊,一旦发现后又要遭到他人痛斥,甚至学校处分,其结果一般只能导致心情压抑,产生自卑心理,从而缺乏自信,最终选择自暴自弃、放弃数学的学习、甚至学业。
2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建议
2.1让学困生体验成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成功是一种精神享受,更是激励人上进的助推剂,优等生需要成功,学困生更需要成功。高中数学教学中,作为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学困生提供更多的成功的机会,让学困生体验成功,体验成功的,例如教师备课时,要设计优等生回答的难问题,也要设计学困生回答的容易问题,使优等生有所收获,也要使学困生体会到成功和进步,若有些学困生还是把问题答错了,这是应加以引导,引导其纠正错误,切不可大加指责、批评,这样会逐步使学困生尝试到成功的甜头;还比如,在平时的考试中出题时应出些尽量简单些的数学题目,让学困生也能在考试中获得较高的成绩,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意识到自己行,自己也能学好数学;考试结束后,教师应仔细分析学困生的试卷,不但要找错误所在,还要找答题时的闪光点,对简单的错题应要求他们要及时纠正,有些错题还得教师辅导,对闪光点有时还应赞扬,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学困生通过刻苦学习也有获得高分的机会,让他们有成就感,逐步改变他们的数学学习成绩真是比别人差一等的局面和印象,从而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激励他们更加努力,以此达到彻底转化他们的目的。
2.2让学困生得法,提高他们的学习学效率。学困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也是一个主要原因。作为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学困生的实际情况,对他们分别进行学法指导,指导学困生课前如何预习、课堂上如何听讲、如何思考、课后如何完成作业、如何复习等。
2.3保持自己较高的道德修养和提高自身业务水平,让学困生钦佩你、喜欢数学、喜欢数学学习。“才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名教师,不但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而且还需要较高的才学水平,只有这样,学困生才能从内心深处尊重自己,喜欢自己所教的科目,从而为学生学好自己所教的科目打下比较坚实的兴趣基础。正因为如此,作为教师,我们应不断钻研自己的业务,应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应不断保持为人师表的良好形象,为学生起表率作用。
综上所述,是本人长期从教以来,对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如何转化的几点看法。当然,数学学困生的转化是有难度的,更不是纸上谈兵,我们转化高中数学学困生需要坚持、也还需要耐心,笔者终究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参考文献
[1]肖慧.浅谈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其转化[J].基础教育论坛,2012(10).
[2]申银燕.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06(24).
新课程教学既要传授知识,更要教给学生学习的能力和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明确意识到“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外,他更像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现实中政治教学随着应试教育的发展,已向畸形方向演变。政治课教学只是单纯地传授知识,应付考试,最终导致教师死教学生死学,成为灌输式的教学。教师多教多得,少讲少得,不讲不得,从而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此,在政治课教学中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作为政治教师,不仅要做到心中有教材,更应该做到心中有学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和独立性,而且政治教师还要从以自我为中心的圈子中跳出来,转移到以学生为中心上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活泼、自由、愉快地去学习。
二、教学方式要转化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新课程教学要求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导他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在自主的学习中理解、掌握和运用所学的知识。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政治教学如果不积极采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固步自封、停滞不前,仍以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嘴巴一节课的方式进行,必然被时代所淘汰。政治课本身理论性强,趣味性少,如果不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学生在学习中会感觉枯燥乏味。因此在政治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运用归纳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广泛利用校外的图书馆、工厂、农村、银行、保险公司等各种社会资源以及丰富多彩的自然资源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教授商品、银行等知识点时,可以带领学生到实地去感知、体验并实践,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将理论同实践相结合,使教学内容变抽象为具体,变深奥为易懂,这样更能体现政治课的时效强、内容真、形式活的特点,更能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同时参与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其综合理解能力。
三、对待学生的观念要转化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这充分说明我们应该相信学生是潜藏着巨大发展能量的群体,确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有培养前途的,是追求进步和完善的,是可以获得成功的,因而在教学中对每一位学生应充满信心。泰戈尔在一首诗中说:“让我的爱像阳光一样,随时包围着你,却又给你以充分的自由。”由于政治课讲述的是经济学、哲学及国家学说,因此长期以来人们有一种误解,认为政治教师是真理的化身,一切都体现着师道尊严、唯师独尊的局面,结果是政治教师总以权威的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自视高学生一等,端起先生架子,板着面孔教学,漠视学生尊严,忽视与学生情感交流,在人格上凌驾于学生之上。这样的教学,导致学生处处谨小慎微、诚惶诚恐,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习。因此,现代的政治教师在处理师生关系上,应强调学生的独立主体和人格尊严。老师与学生应该多沟通多协商,对不循规蹈矩的学生不歧视、不厌弃,并能积极看待学生超越标准和条条框框的行为,创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从而使学生思考的求异性和思维的独特性得到充分发挥,使学生在学习中心情舒畅,思维活跃,凸显个性。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3-2851(2009)10-0104-01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升入初二以后,部分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有心理障碍,因此帮助学困生走出困境,指导学困生改进学习方法,是十分必要的。造成学困生学习心理障碍的原因是学困生基础差,缺少自信,产生自卑心理,对信息技术失去兴趣,产生畏惧、厌恶心理,心理障碍由此而生。
找出学生心理障碍形成的原因,教师应该积极地、及时地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学困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帮助学困生取得进步。
一、给学困生理解和信任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人们是凭借别人对自己的反应做出自我判断的,他们的行为往往受他人期待的影响,而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和期望将产生无可估量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对学生的暂时落后表示理解。在教学过程中不歧视、不讨厌他们,相信他们并不比别人差,给他们以极大的信心和理解,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学习精神。
二、给学困生更多的尊重和爱护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做为教师,应该给他们更多的爱,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感到无比温暖,才能使他们产生成为优秀生的希望。在每次考试结束后,面对成绩不合格的学生,不应该是一味的斥责或者公开批评,甚至变相休罚,而应该个别交谈,分析其失败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制定可行的学习计划。
三、经常的鼓励他们,让他们体验成功的乐趣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他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后,其能力可以发挥80%――90%。可见,表扬激励对一个人聪明才智的发挥非常重要。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把一个任务划分成若干小任务,由若干名学生来完成,那些简单的任务让学困生来做,做对后就加以表扬,让他们体验成功的乐趣。这样能使学生消除自卑心理,树立学习的自信心,逐渐对信息技术产生兴趣,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使他们逐步摆脱学困生的困境。
四、指导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正确的学习方法,在学困生取得进步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方法正确,事半功倍;方法不当,事倍功半。因此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也是学生消除心理障碍,取得进步的有效方法。
学困生往往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上课不注意听;不注意总结知识的的共性;不爱动手操作,理论和实践不能结合;实践课上没有实践目标等。针对这些现象,教师应指导学生掌握下列方法:
(一)课前预习,明确学习目标
古人云:“谋先,事则昌”、“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等都讲到了预先谋划,心中有数的重要性。通过课前预习,能锻炼学生的自我判断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归纳提炼问题的能力等;同时也能节约宝贵的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因此要让学生学会预习。会预习,能够达致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认真思考,积极动手,提高课堂效率
信息技术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设计练习,让学生积极思考,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创造力,提高课堂效率。如:利用在学习Word中“制作贺卡”部分时,我简单的演示了用到的知识,“页面设置”设置纸张大小,“边框和底纹”可设底纹,可插入图片,艺术字等,让学生思考,分小组制作贺卡。通过思考――动手,提高了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发挥了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对信息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三)经常归纳,总结
初二信息技术主要学习Powerpoint和Internet基础知识,是在初一学习了Word的基础上学习的,它们之间有一定的共同之处,教师应指导学生加以归纳总结,用已会的知识来学习新知识,这样就会发现信息技术并不难。例如:在学习Powerpoint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回忆学习Word时如何启动程序?如何打开、保存文件?如何插入图片等。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共性中找出差异。例如:在学习Powerpoint中,其放映方式有三种:演讲者放映,观众自行浏览,在展台放映,而只有“观众自行浏览”是以窗口形式放映,其它两种都是全屏幕放映。通过让学生总结共性,找出差异,既巩固了旧知识,也学习了新知识,使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
1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项目化教学方法应用的必要性
1.1迎合中职教改的教学要求,提倡学生的主体作用
中职教育发展过程中,针对中职学生的自身特点对教学定位进行多次明确。计算机教学中的项目化教学模式中,教师积极发挥的是自身的引导功能,以学生为主体地位进行参与性学习。注重学生对学习项目的实际操作水平,为学生的日后就业提供基础保障。在项目化学习模式下,教师成为教学资源的无条件提供者,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互动型教学环境。不再单一看重学习结果,注重对学生实践操作过程的指导,让学生们对自我优势在实操的任一阶段内得到展示,从而提高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创新意识。迎合中职教改的教学要求,提倡学生的主体作用是任何一门学科都应遵循的探索原则。把知识内容项目化,定位教师的引导功能,进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借助人性化的评价方式对学习过程进行指导的项目化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1.2计算机项目化教学模式的重要意义
计算机的项目化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很多操作技术上的参考,学生可以学习在面对大量信息处理的时候应怎样高效的进行操作;学会如何对计算机中海量信息进行有价值筛选,从而对信息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归纳整合。计算机的学习过程中,项目化教学模式充分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促进二者在融会贯通下对技能学习的有效提高。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内容进行指导,根据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对教学方式和方法做出调整,在不断观察中丰富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师便可以更好地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特点,指导学生如何高效的吸收计算机应用能力。
2中职计算机项目化教学的应用策略
2.1注重项目化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多元化
2.1.1模拟工作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教学过程中最好的指导教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是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方式和方法的调整要尽可能多元化,以此来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充分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师要对没结合的项目化教学目标进行效果明确,根据学习内容的重难点知识,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进行引导。教师可以利用情景教学法进行课堂引导,通过模仿现代企业的工作需要对现实工作环境进行模拟,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布置的工作任务。模拟工作情景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在最接近实际工作的环境下让学生进行项目实践操作,面对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与同学们探讨或求助教师解决,以此来积累项目实践中的模拟化工作经验,为学生们在以后的工作条件下的实践操作环境做状态适应,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对工作素质能力有近距离的认知。
2.1.2积极互动参与,促进团队意识
在项目化教学模式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实操过程互动。计算机始终属于机器运作模式,在人为操作模式上极具固定化特质。进行情景模拟教学时,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课堂互动,对学生们在实践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研究,在相互探讨中自行找出解决方案,促进学生的团队意识,为以后步入职场做职业道德素质上的引导。团队意识是任何一个企业核心发展的灵魂,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团队意识引导极具必要性。项目化教学依赖分组式教学方法的辅助,教师对学生们进行分组管理,针对练习项目的研究主题做任务的分工合作。小组成员简要进行项目工作所需的资料查询整合,进行工作方案的制定等相关学习步骤,从而锻炼学生间的相互协调能力。
2.2构建项目化教学评价机制
教学课堂的归纳总结部分,是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的效果反馈上的认知。在教学过程中本文提到的教学互动学习模式,可以辅助教师进行教学效果评估。在每个小组进行项目研究发言之后,要求其他小组对其进行评价,指出自己小组对该小组项目研究的看法和观点。教师在同学们发言的基础上对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总结,带领同学一起反思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们充分参与教学,还可以促进教师与学生间的意见交流,从而提高学生的互动积极性,促进教学效果的高质量化。
3总结
综上所述,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项目化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中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注重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和职业道德素质的渗透,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进而提高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综合运用能力。除了项目化教学模式以外,教师们还要积极地创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方式和方法,为中职学生的日后就业率的提高大号基础。针对于中职生的学习现状分析,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引导学生进行课堂互动,促进其积极参与到教学环节中来。计算机课程在中职院校内普及开设,学好计算机是学生们自身技能自我完善的实现途径之一。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要自觉参加到项目化教学环节中来,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水平。
参考文献
[1] 陈菊珍.世界两种职教模式对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影响[J].职业教育研究,2006(3).
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形态,网络教育不仅改变了传统教育的手段和形式,而且更新了教育观念、教学技术和教学渠道。网络教育不再受到时空、地域的限制,给教师的教学活动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随地的进行学习。因此,在网络信息时代,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的强大优势,为师生的教学活动创造一个更加有利的教学条件,让师生在网络环境中进行互动和交流,已经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
一、信息化技术对机械专业教学的积极作用
在以前机械专业教学中,教师主要讲述机械理论和一些实践知识,这些枯燥、抽象的教学内容,很难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将信息化技术运用到机械专业教学中,充分刺激学生的感官,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而且传统的依靠本书和课本的授课模式,难以有效整合教学内容,无法实现数与形之间的结合,不能让学生充分了解到机械图形的具体布局,而借助于多媒体教学课件,简化、具体化、形象化教学内容,可以取得高效的教学效果。比如,在讲解发动机的类别时,学生很难清楚地了解到二行程内燃机和四行程内燃机的区别,单纯地依靠教师的讲解,并不能实现教学目标,利用信息化技术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则可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到两者之间的异同。另外,机械专业的知识点比较零散,如果不及时总结和巩固,学生很容易忘记理论知识,而利用信息化技术整合知识点,理清学生的学习思路,加深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印象,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在机械专业教学中由于信息化技术的具体方式
2.1在理论教学中应用信息化技术
基础课程主要是传授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专业知识比较抽象、复杂,单纯依靠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让学生完全理解和掌握,所以,合理引入信息化技术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可以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利用Flash、3Dmax等工具,制作教学课件,把专业知识点转化为动画或者积件,然后利用多媒体投影设备或者网络实时操作,形象化的展示知识点,发散学生的思维,以达到教学目标。例如,在讲解“曲柄摇杆机构”时,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提前制作一个简单的铰链四杆机构模型,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讲解,这种方法虽然能够直观地展示出铰链四杆机构的运动过程,但是难以清楚地体现曲柄摇杆机构的急回运动和极位夹角,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困扰,所以,利用信息化技术,让学生反复观察和探究曲柄摇杆机构的运动过程,生动、形象地展示曲柄摇杆机构中的极位夹角、急回运动和死点位置等,能够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2.2在实验课程中引入信息化技术
实验课程是机械专业的必要内容,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技能的主要渠道,但是,由于资金不足,一些学校的教学设备不齐全,再加上没有定期检查和维修仪器设备,很多学校不能有效组织实训活动。另外,机械专业的实验课程比较脏、累,很多学生不愿意动手操作,导致教学的质量较差。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信息化技术,设置合适的教学场景,让学生在虚拟的实验室里,进行实际操作,以有效解决设备不足、学生积极性不高的问题。例如,教师可以借助信息化技术让学生进行机器零件的装配和拆散作业,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3在实训教学中使用信息化技术
实训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促使学生在亲自操作的过程中,掌握机械的正确操作方法,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工作岗位的需求。实训课程需要一定的实训场地和机械设备,比如《金工实训》、《车工工艺学》和《数控操作实训》等实训课程,所以,学校需要购买大量的教学设备,机床的维护和维修也需要大量的资金,而且,学生是初学者,在实训过程中,可能会因为操作失误损坏教学设备,从而增加学校的投资成本,因此,在实训教学中,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仿真教学,满足实训教学的需求,节省教学设备的投资,是非常可取的。另外,让学生在仿真环境中,反复进行操作演练,可以很快地提高初学者的操作技能,减少教学设备损坏情况的出现。
总结
总而言之,信息化技术具有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所以,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根据机械专业的实际教学情况,适当运用信息化技术,努力为学生构建一个相对真实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抽象的专业知识,促使学生能够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
【参考文献】
[1]詹祥飞.信息技术在中职机械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02:230
[2]黄金荣.信息技术在机械教学中的实际应用[J].南方农机,2017,02:185
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我们学校教育工作不可忽视的问题。不管什么学科总有些反应比较慢的学生,在初中地理学习过程中也不例外。为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中,我们教师要倾注爱心,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因材施教,除抓好反复教育外,还要注重学困生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的培养,运用恰当而有效的方法。学困生是与优秀生相比较而存在的,他们的后进并非是永远的。有一部分学生地理基础差,在学习地理过程中,经常遇到困难,学习缺乏动力,信心不足,自卑心理严重,对地理课望而生畏,影响地理课的学习和成绩的提高,有些同学甚至学业水平测试都不能通过。下面就结合教学实践,对如何激发初中地理学困生的学习动力试做探讨。
一、首先,学困生要掌握地理学科的特点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它具有两个突出特点:第一,综合性。上至宇宙空间,下到地球内部,还有我们生活的人类社会,这些都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都属于地理学的研究范畴。所以我们说,地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综合性科学。第二,地域性。不同地区,地理环境是不同的。地理学研究的正是地理环境的差异、分布规律及其成因。除此之外,地理学还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地理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可以在生活中观察到许多有趣的地理现象,在生活中学到许多有用的地理知识;反过来,我们还可以运用所学的地理学理论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掌握地理学科的特点,学习过程中就会有的放矢,目标明确,提高地理学习动力。
二、培养空间概念,学会正确的读图、用图方法
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地图是地理课区别于其他学科课程的突出特点,于是有人说,"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只要掌握了正确的读图方法,培养良好用图习惯,形成基本的地理技能,就掌握了学习地理课的最重要的工具。
首先,养成良好的读图、用图习惯。要知道地理知识不仅存在于课本的文字当中,也蕴含于地图之中。在地理学习中,我们要做到左图右书,注意随时运用地图,查阅地图,善于从地图中发现地理知识,寻找地理规律。长期坚持下去,就能够做到眼中有字,心中有图,文字和图像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正确的空间想象。
其次,要掌握正确的读图方法。读图要注意先后顺序,先看图名、图例、比例尺和方向,知道该图表现的主要内容、范围等,再观察图的具体内容。观察要仔细全面,不要漏掉每一个信息。只要我们掌握了这些学习方法和技巧,我们就会学得既简单又有趣。
三、尊重学困生人格,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首先要掌握他们脆弱的心理,在政策上多倾斜,生活中多帮助,感情上多交流。细心观察留意他们的闪光点,抓住其闪光点让其优点更优,给他们创造适合他们发展的小天地。经常与他们谈心沟通、问寒问暖,以解决他们心里思想上的包袱,解决生活中的困难,了却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在教学中优先,多给予帮助和肯定,即使是一点滴进步,微不足道的一点儿,都应该给予肯定和表扬;在学校或在班级里设进步奖,给予鼓励。
四、要善于培养地理学困生的自信心
培养学困生自强、自立、自信,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在课堂上,提问时可以用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其回答,同时在作业的布置上分层布置,给他们布置一些难度较小,容易完成的,对作业布置上要有计划,有步骤,一步一个台阶,一步一个脚印,按循序渐进规律,他们就会很快获得一种成就感,找回自信。作为教师应该肯定他们的进步,正如“良言一句三冬暖”,多鼓励表扬少批评;有时甚至要对他们学习上开小灶多辅导,不断的耐心的帮助,使他们迎头赶上;有时通过座位安排上结对子,一帮一,让他们进步的更快;在全班同学面前对学困生采取友好态度,善意的帮助,使他们感到班级的温暖,克服消极情绪、不良习惯,找回自信,提高学习热情,培养积极向上、踏实进取的品质。良好的心理品质,是战胜困境而获取成功的关键,
五、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一是生源复杂,差异悬殊。二是兴趣不浓,积极性低。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抽象性的学科。使学困生在学习数学的许多方面发生障碍,他们缺乏积极思考的动力,不肯动脑筋,总是漫不经心。三是学法不当,缺乏信心。有的学困生很努力,但就是不得法,只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会触类旁通。四是贪玩好动,自控力差。一般来说,学困生比较贪玩、好动、注意力不集中,自我控制能力差,这是由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理、心理特点所决定的。五是复习预习,遇难不究。学困生往往表现在缺乏有效的复习和预习,甚至不复习和预习。长此以往,形不成自己独特的思考方式,便使以后的学习处于被动的地步。六是师生情感,不够融洽。学困生一般来说不受教师们的欢迎,主要受考试,竞争等影响,认为拖后腿,导致教师上课不再让学困生发言,有时甚至发生言语、动作的冲撞等情况。这主要师生关系不够融洽所致。七是家庭教育,重视不足。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鲁姆认为:造成学生学习差异的主要因素不在于遗传或智力,而在于家庭和学校环境不同。是的,学生学习不良,不仅有智能迟滞,还有生理、心理等内在因素,更有造成身心变化的外界因素(家庭、社会、学校等)多方面的影响。总之,在他们的身上缺乏独立性,自信心、目标性,久而久之,先是厌学,而后放弃,为了要应付考试,只得背着沉重的包袱,硬着头皮去学,其实哪里听得进去,死读死记不求甚解,或干脆放弃不学,作业拖拉。正是由于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严重地影响着学困生的智力发展,阻碍了学困生学习上的点滴进步。
二、教育教学中对学困生要用辨证的观点来看待
1、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待学困生。应该说任何学生都会同时存在优点和缺点两方面,对优生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对学困生则易于发现其缺点,而看不到优点,这种不正常的现象有碍学生进步。有一位伟人说过:人来到世界,他总有一样生存的本领,我们要看到他的“闪光点”。
2、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我们教师应当看到:学困生的今天比他的昨天好,即使不然,也应相信他的明天会比今天好。大量事实说明:今天的“尖子”明天不一定就是“尖子”,今天的学困生,不一定明天还是学困生,更何况所谓“优生”与“学困生”的评判标准本身就有局限性和片面性。
三、教育教学中转化学困生的一些措施:
1、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为了提高数学教学重量,我们在教学中首先要注重培养学困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接受教育。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学困生对抽象的东西比较难于理解。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能把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达到声形兼备的特点,带给学生良好的多种感官刺激,激发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获得内心喜悦和享受,也使得学生的注意力更为集中,思维更为活跃。
2、融洽师生情感,提升学困生信任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才能的基础在于深信有可能成功地教育每个儿童,我不相信有不可救药的儿童、少年或男女青年。”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师情感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可以使浪子回头。当学困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就会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要爱学生,尤其要爱学困生,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他们的信任。
1.后进生成因
1.1 后进生的概念
英语学习后进生指的是智力正常,但在学习上难以达到英语新课标所规定的基本要求,与实际教学要求有一定差距的学生。这些学生大部分学生相比,在学习上有明显的困难。但不能称为差生,后进生强调的只是学习困难,不等于智力差,更不等于就是差生。
1.2 成因
通过对英语后进生的学习情况统计、分析和对比得出后进生在学习习惯形成上主要与基础知识、学习时间、学习策略、学习动机与爱好以及教师教学方法等有密切关系。
1.2.1 缺乏学习英语兴趣、意志
后进生对学习英语普遍缺乏兴趣。有些后进生,一碰到较长阅读题目就产生抵触情绪,缺乏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的意志和信心,从而对英语学习产生畏惧心理,丧失突破障碍的毅力与勇气,成绩稍一波动就产生自暴自弃的念头。
1.2.2 知识积累过程中的断层
后进生的成因不是智力低下,而是由于知识积累过程中造成的断层。相对于初中英语,高中英语的逻辑性,系统性更强。在知识的衔接上,初中所学的知识是高中学习的基础。因此,如果学生对初中所学的知识量达不到规定的要求,无法及时把握知识,就造成了后续学习过程中的断层。后进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没有把握好基础知识,更没有查漏补缺,及时衔接,导致新旧知识的断层,长此以往,知识无法形成系统的网络,跟不上学习的进程。
1.2.3 学习方法、策略运用不当
后进生形成的原因往往是学习自主性差,通常是课上听课,课后作业敷衍了事。缺乏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解题后没有进行总结、归纳等科学的学习方法。不重视英语的理解,侧重于机械的记忆,对所学的知识不会通过比较、归纳形成系统的学习方法。还未摆脱初中机械识记、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无法适应高中英语的学习,从而影响了高中知识摄入的数量与质量,逐步导致学习跟不上的状况,最终成为英语学习中的后进生。
1.2.4 教师教学方法不当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英语教学仍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下列情况 :
(1).教师要求“整齐划一”、任意拔高。课堂教学中教师面对几十个知识、个性完全不同的学生,常常发出同一个指令,而没有考虑到学生水品层次不同的情况。这种整齐划一的要求,必然出现大量后进生,而任意拔高的教学要求又对后进生造成不堪的重负。
(2)“填鸭式”教学方法,忽视对学生及知识点的研究。教师讲得过多,学生练得过少,教师一讲到底的包办教学,学生听的过程中,其思维完全处于被动应付局面,缺乏积极主动参与思考,便忽视了知识的形成,使一些知识在理解上出现片面而又得不到及时矫正的学生渐渐分化成了后进生。
(3)作业布置不科学,学生抄袭现象严重,有效度低。学生普遍把作业当作“任务”对待,因此难以反馈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教师难以以此对后进生作针对性的辅导。
2. 转化对策
结合后进生成因分析,我们认为要转化后进生必须实施全面的、深层次的教育教学改革,从学习动机、教师课堂教学、教学目标内容及师生关系等方面多管齐下、研究对策、切实有效地提高后进生的学习成绩。
2.1 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促进后进生转化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这是一种需要。它表现为学习的意向,愿望或兴趣等形式,对学习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教师要努力培养后进生的学习动机,促进他们转化。
2.1.1 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让学习成为一种乐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使大脑处于最活跃状态,增强人的观察力、注重力、记忆力和思维力。兴趣不是天生,它是在学习中逐渐培养起来的。作为教师应善于结合课本内容介绍有趣的英语知识,以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和求知欲。
2.1.2 让学生体味成功的乐趣
人的潜力是无可估量,但只有在意识中肯定了自己的力量之后,才有可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同样地,只要后进生从英语学习中获得成就感,也可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与此相反,假如学是失败,就会丧失信心,就会产生失败感。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创设适当难度的提问,讨论和测试的机会,让他们付出一定的努力,在独立的思考中解决问题,使学生体验到战胜困难后的愉悦,熟悉到自己的力量,增强自信心。只有如此才能锻炼后进生的意志,才能让他获得经过自己努力所取得的成功的体验。
2.1.3 创设学习情境
创造情境是指教师给学生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情境教学注重“情感”,又提倡“学以致用”,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应充分利用情境教学特有的功能,在拓展的,宽广的英语教学空间里,创设既带有情感色彩,又富有实际价值的操作情境,其教学效果可谓“百问不如一做”。
2.2 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每堂课应尽可能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教学要求,做到“堂堂清”、“周周清”才便于促进后进生的转化,因此课堂教学改革是转化后进生的工作重点。
2.2.1 教学创新,培养后进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
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讲究教学策略,舍去陈旧的、不适应现代教学规律的教学方法。贯彻启发式教学,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让后进生开动脑筋,积极、大胆参与实践,在主体参与过程中领略成功的愉悦,激发学习英语的动机。
2.2.2指导学习方法,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时常发现,有些后进生英语学习也富有积极性,并且他们不比其它学生少下功夫,但他们的英语成绩却总是上不去。其重要原因就是他们缺乏英语学习策略,不会对信息进行加工整理,不会归纳调整自己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认知与方法。陶行知先生曾说过 :“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是教会学生去学。”因此,我们对后进生在弥补知识缺陷的过程中,应以英语的学习以及问题得解决为重点,让学生逐步熟悉掌握英语思维的特点,尽可能让他们较多的把握基本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培养灵活应用各种方法的能力。
2.2.3 把握反馈信息,精心设计练习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信息的反馈,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弥补缺陷以保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因此,在一节课内进行两次反馈,一是尝试练习。如发现问题,及时补充讲解,起强化,调节作用;二是课堂作业,如再发现缺陷,当堂就能补救。
练习是知识掌握,技能形成的重要途径。每个练习的精心设计,做到有的放矢,练在点上,多次反馈,重点讲评,实实在在地帮助后进生查缺补漏,使之切实把握所学知识,并能在知识的实际运用中,得心应手。
3.结论
通过调查和实践表明:只要给予后进生一定的学习条件及氛围,他们都能取得合格的水平。造成高中英语后进生的重要因素是高中学生的思维结构与知识结构的不协调。这些不协调与初中学习时的基础密切相关,是知识断层的结果 ;其次是对后进生的要求与英语教学内容的严谨性,逻辑性,有序性的矛盾。一定的教学干预措施能逐步排除知识结构的障碍。
同时,采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智力发展、能力培养、课堂教学优化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为后进生转化工作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后进生转化工作是一项实践时间长、因素多、难度大的教育教学改革。今后我们应充分发挥英语学科特点,拓宽改革面,加大实践力度,把重心集中到后进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能力的提高、后进生学与教师教的相互关系上来,进一步进行探索,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Bloom.B.S. (1971). Emotional Education Theory. Retrieved April 27, 2008, from
省略/readarticle.asp?id=11219
[2]Domyei, Z. (2001) Motivational Strategies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Harmer, G 2000. How to Teach English.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随着我国现代社会文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各种单位对应聘者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中职中专已成为并不算高的学历。这种社会现状导致中职学生对自己缺乏自信心,认为自己前途暗淡,认真学习了毕业之后也不会有什么前途,从而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再加上自身约束力不强,家长过分溺爱,老师不够关心,导致中职“学困生”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和家长对学生的教育变得十分重要。在部分学校里,老师只关心成绩好的学生,对不愿意听讲成绩不好的学生放任不管,导致这类学生更加自暴自弃。每个学生性格都不同,惯用的学习方法不可能对所有学生都有用,教育方式也是我国目前中职生教育存在的问题。
1中职“学困生”原因分析
1.1思想教育不到位
学困生大都对学习十分懒散,上课前从不预习,上课期间也时常走神发呆,不认真听讲,下课后也对学习内容不管不问。导致日复一日,什么东西都没有学会,到了考试就想办法做小抄,蒙混过关。
同时,这类学生在思想道德上也不合格,喜欢顶撞老师,经常和同学吵架甚至大打出手,被学校处罚后妄图报复,丝毫不自我反省。这些行为,都属于思想教育不足。他们在思想上没有受到正确的思想教育,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道德观。
1.2社会和家庭影响
现代社会发展水平越来越高,经济条件越来越好,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很多家长对子女过于溺爱,犯了错误不及时纠正,任其发展。部分家长直接为子女铺好了未来的路,让子女没有任何的学习压力,即使成绩再差毕业后也有稳定的工作,导致子女没有丝毫的上进心。也有家长只顾自己的工作,对子女在学校的情况不管不问,对子女的成绩毫不关心,让子女觉得即使成绩好了也没有人来看一眼,失去学习动力。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娱乐活动也越来越多,许多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和各种娱乐场所,将学习抛之脑后。久而久之,这些学生的成绩只会越来越差,完全跟不上学习进度,甚至导致后来赶也赶不上。
2转化中职“学困生”的方法建议
2.1老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老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成绩,还要经常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工作,关心学生的生活情况和心理健康,帮助解决学生在生活上的困扰,让他们能安心学习。老师应该帮助中职“学困生”找到自信,告诉他们中职生毕业后可以在社会向上发展的途径,让他们看到希望,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愿意去学习。
老师应该重视“学困生”的学习情况,不能只关心成绩好的学生,在表扬成绩优异学生的同时,也要善于发现“学困生”在各方面的进步,让他们感觉到自己被关注着,不会厌恶在学校学习。老师作为整个班级甚至学校的教师,应该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对于不爱学习的学生让想办法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督促他们学习。老师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只要在学校,在教室里,老师就应该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
老师应该经常与学生家长沟通,和家长一起,及时纠正学生在思想上的误区,对他们错误的行为进行及时教育,为他们指引正确的道路。
2.2老师要严格督促学困生的学习
部分学困生成绩不好是由于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在试图努力学习无果后最终放弃了学习。老师应该及时发现这类学生在学习方法上的错误,进行纠正,根据学生的性格和能力,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快速提升成绩,让他们看到自己学习上的成果,从而开始积极学习。
而另一类自身懒散不爱学习的贪玩学生,老师应严格监督他们,一边时刻督促他们学习,关注他们学习的进展,一边要试图通过一些特别的教学方式,让他们看到学习的乐趣,从而自己愿意学习。
2.3家长要关心子女的学习情况
不管是否为子女以后铺好道路,家长都不能对子女的学习不管不问,要经常关心子女的学习情况,并且不仅仅只是看子女的考试成绩,而是要辅导子女在放学后的作业和学习。
即使工作再忙,家长也应该定期了解子女的学习情况,子女在学校的生活情况,经常与老师沟通,对子女在学校犯的错误及时教育纠正。
家长应该控制子女在家上网游戏时间,不能放任子女沉迷网络,要帮助子女建立合理的时间安排表,督促子女按照时间表执行学习任务,督促子女在适当的时候休息,避免第二天上课精神不振。
总结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在学生的教育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中职“学困生”一方面是受社会的影响,一方面是学生自身态度所导致。不管是哪种原因,老师都应该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道路。
老师不仅仅只是传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老师应该多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优势,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优势的快速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学困生”落后的原因不外乎四点:(1)学习英语的主动性不强;(2)学习英语的兴趣缺乏;(3)学习英语的恒心不足;(4)学习方法滞后。例如笔者所在中学生源复杂,他们的英语程度由于小学时各学校及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不一而参差不齐,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基础好的学生有的知识不用讲,基础差的学生没有兴趣,练了也不会。因而作为教师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认真学习新课程改革理论,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应调整课堂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推进有效教学,迎接新课改的挑战。
二、转化学困生的对策
1. 进行趣味性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一种学习的动力,学习英语兴趣越浓,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学习的效果就越好。如能把兴趣培养成为一种学生学习英语的心理需要,就可以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逐渐变成自觉、自愿学习英语的习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参与课堂的有效学习。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尊重每个学生,关注学生情感,创造有趣味的、和谐的教学气氛。
为了创造对学困生友好的课堂环境,笔者经常鼓励同桌的学生组成派对(partner),在课余或课堂时互背单词、对话和课文,成绩好的帮助基础差的,营造积极向上的英语学习氛围。针对学生学习英语时出现的问题,教师应探讨新的更加合适学习的,尤其是学困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方法。如果课堂气氛死板,枯燥乏味,学生就容易“开小差”。教师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如用投影、图片、简笔画、或叫学生到讲台前配合、朗读、表演对话,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
2.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正确的学习方法。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英语的前提,这些习惯包括:课前预习、制定计划、上课专心听讲、课外及时复习、作业独立完成、对知识点进行系统小结等。课前预习是上好新课、取得有效学习的基础。而学困生能力差,不知怎样预习,无从下手。制定计划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但“学困生”往往无计划意识,学习更是没有章法可言。没有一个完整的学习计划,有的学困生即使有也不认真地执行,缺乏意志。为此,教师应根据教材的难易度,不同教学目的和学生不同的基础,接受能力等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预习要求。如:先要求预习课内出现的生词,可以把生词写在文中,再读通、读懂课文,把课文中难点、不懂的作上标记或符号,以便教师在上课时重点去听,还有布置一些预习题,让学生预习后试答,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又可以让他们有目的地专心听课,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课外复习是提高有效性学习的主要步骤,我们学校还设有每天早晨30分钟自修时间读英语,这样学生通过反复阅读,背诵对话和课文,强化基础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的旧知识联系起来分析对比,直到对所学的知识由“不懂”到“懂”,再到“会”。
3. 因材施教,为每位学生制定阶段性学习目标,一步步提高英语成绩。
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知识时切不可“满堂灌”,要采取针对性和层次教学,这点对“学困生”来说是关键。我们应根据不同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进行课堂教学。笔者激励学困生确立在未来的期中、期末考试中制定50~70分的不同目标;在背课文时如果背不出可降低要求,比如一段一段背,在背单词时可几个几个背。总之,就是要通过各种有效精细的方式,树立学生学好英语的信心。
新形势下的初中教育目标要求教师公正、平等地关注和对待每一位学生,想方设法让每一位学生通过学习都能有所发展,尤其是学困生的发展。所谓学困生,是指在某个阶段某些学科学习成绩较差且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学困生现象存在于任何阶段、任何学科当中。当然,其在初中语文学科的学习中也同样存在。如何有效进行语文学科学困生的成功转化成为当前摆在众多语文教育者面前的重要课题。笔者在多年执教初中语文的基础上,从当前语文学科学困生问题产生的原因入手,探讨如何更加有效地转化初中语文学困生,希望为广大教育同仁提供一些意见和建议。
一、初中语文学困生成因分析
在初中语文学科学习中,产生学困生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家庭层面原因
“家庭是人生的第二所学校”。对于初中生而言,家庭对他们的影响不亚于学校,这点从对学困生成因的追踪上也有迹可循。实验证明,不少学困生的学习能力并非比不上其他学生,而是在家庭教育方面和家长观念上与其他学生相比有较大偏差。很多学生之所以成为学困生,往往是因为在家庭层面上存在较大影响。一些家长本身知识水平和思想观念认识有限,对孩子学习语文产生两个较为极端的看法偏差:一种是认为对孩子学习语文不重视,认为语文学科就是读文章和写文章,随便学学都可以。在这种错误观念的影响下,造成学生在主观意识上轻视语文学科的学习,继而致使其语文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另一种是有些家长急切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给孩子不断报辅导班、提高班及各式各样的培训,这些培训质量良莠不齐,增加孩子学习负担不说,更为孩子厌恶学习语文埋下隐患。无论是以上哪种行为,都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导致孩子成为学困生,因此都不可取。
(二)个人层面原因
在初中语文学科教学中,很多学困生并不是在上了初中后语文成绩才开始变差,他们往往在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也不理想。这种不足主要受学生个人层面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都不成熟,致使他们在看待问题时不够客观、理性,爱钻“牛角尖”。刚从小学升到初中时,每个人都信心满满,期待在初中能够越学越好。这时,他们往往会很努力,然而,当现实与理想出现矛盾时,他们便容易一蹶不振,认为自己没有学习语文的天赋,从而陷入失败的泥淖中无法自拔,最终形成“语文成绩差―厌恶学习语文―语文成绩愈差”的学习怪圈。此外,部分学困生在学习语文的态度和习惯上也存在问题,课堂上无法认真听讲,思想爱开小差,喜欢窃窃私语,等等,这些都是导致其学不好语文的重要原因。
(三)学校层面原因
除了家庭和个人层面原因之外,学校方面也是造成初中语文学困生现象的因素之一。教育是公正、平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然而,在现实教学过程中,却存在个别教师偏爱优秀生、歧视和漠视学困生现象。这种差别对待极大程度地伤害了学困生的感情,愈加使得他们丧失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信心,从而自暴自弃,甚至出现跟老师对着干的逆反行为。
二、转化语文学困生的策略探析
对于初中语文学困生问题,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进行转化,培养学困生语文学习兴趣,重拾学好语文的信心,最终得以成功转化。
(一)提高学生自我认知
在学困生身上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对自我认识不足。由于学习成绩差,学困生的心情常常消极、低落,这一负面情绪容易滋生学生的自卑心理。对此,教师要想方设法挖掘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给予适当鼓励和肯定,帮忙消除学生自卑心理,促进他们自我认知,从而树立学习语文的自信心。
(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初中生而言,学习的主要动力来源于内心的兴趣。因此,教师若要提高学困生的语文学习成绩,就必须先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并以兴趣为导向,引导学生一步步地学习与提高。有效激趣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可以在语文教学课堂上创新教学模式,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积极开展语文课外体验活动,等等。
(三)重视差异,因材施教
转化学困生的重中之重是教师要从学困生主体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计划和目标,做到重视个体差异,实施因材施教。比如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方面,可以事先对学困生能力做好评估,然后设置出难度适中的学习目标。这样,既保护了学困生的学习信心,又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学有所得。
总之,学困生转化是一个漫长且复杂的工作,需要教师不断尝试与探索,从保护学生自信,培养学生兴趣及实施因材施教等方面着手,全面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整体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