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护理质量分析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摘要] 目的 本文主要研究了110例患有盆腔疾病女性的病例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对医院对患者的护理方式进行了分析。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在不断的自我剖析中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方法 具体方法为使用CT扫描来分析女性患者的盆腔情况,并结合相关判定标准来详细地划分护理工作的质量等级。从这样的分析中确保医院的护理工作做到实处。结果 在对所有的护理工作进行总结之后,发现有81例患者的护理工作达到了较佳的水准,24例患者的护理水平被评定为一般,剩余的质量较差。而除了高质量的护理工作以外,其余的患者均不需要再次进行扫描以确定检测结果的正确性。结论 在对患者进行了CT检查之后,发现护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医院高质量的护理工作能够有效提升CT扫描得到的影响的清晰度,对医生的后期治疗有较大的增益作用,也能够确保盆腔炎患者的治愈周期提前。
[
关键词 ] 质量分析;CT 诊断;护理准备;女性盆腔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3(b)-0049-02
在女性的盆腔当中,包含有生殖、泌尿、消化道等错综复杂的结构,并且器官组织的密度大,重要程度高,实际拍摄的CT 图像较为复杂,因此通过医生的肉眼很难识别出实际的盆腔情况。在CT扫描之前进行细致的护理工作,能够有效提升CT影响的清晰度,对医生的治疗帮助巨大。本文主要研究了110例患有盆腔炎的女性患者,并着重关注了CT扫描之前对患者的护理工作水平。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临床资料选择为2010年年中六个月入我院接受治疗的110位患有盆腔炎的女性患者,并对所有的患者实施了盆腔CT扫描。在110例患者当中,年龄最小的为17岁,年龄最长者为84岁。110例患者不同程度的患有卵巢肿瘤、子宫肿瘤、盆腔转移瘤等并发症。经过CT扫描之后,发现有4例患者的盆腔当中有变性病变。并且有的患者在患有直肠肿瘤、巢子宫肿瘤之后接受了相关手术治疗。
1.2 质量评估方法以及质量等级
1.2.1 如何确保肠胃得到完全清理 在实施灌肠之后,大肠之内没有粪便结成块,肠道内没有多余气体,清洁程度较高。
1.2.2 如何确保灌肠达到标准要求 灌肠之后,直肠形状正常,在使用造影剂之后,扫描出来的CT图像要能够清晰地观察到乙状结肠的远端。
1.2.3 如何确保造影剂达到要求 患者口服造影剂之后,造影剂能够充满盆腔内部肠道。
1.2.4 如何确保膀胱内部尿量饱和 在扫描之前患者不进行排尿,膀胱内部尿液较多,形状丰满。
1.2.5 如何确保阴道塞放置正确 将阴道塞放在阴道口与宫颈口之间。
1.2.6 如何确认质量等级 在上述要求的基础上,确保有三项以上的要求达标,那么就可以认定为质量较高。只要出现两项未达标,就应当认定为质量一般;未达标的要求再增加,就应当划入质量较低的范围内了。
2 结果
2.1护理工作的评定结果
在对所有的护理工作进行总结之后,发现有81例患者的护理工作达到了较佳的水准,24例患者的护理水平被评定为一般,剩余的质量较差。而除了高质量的护理工作以外,其余的患者均不需要再次进行扫描以确定检测结果的正确性。
2.2 24位护理水平一般的患者的护理情况
见表1。
3讨论
3.1盆腔结构的观察
在盆腔炎的临床治疗当中, CT 扫描能够有效地发现病变位置,在临床治疗中得到了医生的一致认可。由于女性的盆腔结构复杂,器官种类较多,因此容易发生复杂的病变。假若医生治疗准备不足,就较难以查出患者究竟患有什么病症,耽误患者的治疗时机,甚至出现误诊的情况。因此,临床治疗中要想提升为盆腔CT扫描的成像质量,就应当切实确保造影剂的充分利用,只有这样才能清楚的观察到患者的盆腔淋巴结肿瘤等软组织结构。
3.2 肠道的彻底清洁工作
在CT扫描之前,要对患者进行彻底的肠道清洁工作,确保肠道内没有干燥粪块,以免在成影的时候影响医生的观察。清洁的肠道有利于医生的观察与判断,避免出现误诊的情况。在所有的患者都接受了CT扫描之后,研究人员总结了患者的CT成像,并对其开展了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有8位患者的肠道清洁达到了较高的质量,盲肠无粪便残留。分析患者的CT影像发现患者不同程度地患有卵巢肿瘤、子宫肿瘤、直肠肿瘤等疾病。然后再根据患者的家族病史开展实际治疗工作。
3.3 保留灌肠
要开始检测患者的直肠以及结肠的病变的时候,首先要将肠道彻底清洁。从直肠外端注入300 mL左右造影剂,由于造影剂的存在,医生能够较好的观察到肠道与盆腔之间的关系。或者适当增加造影剂的量。在开展CT扫描之前,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身体情况向内部充入一升左右空气,充分增大结肠的体积。在本组研究当中,诊断出不同程度的肠道肿瘤以及盆腔转移瘤病例。在施用了造影剂之后,患者的CT扫描图的效果增强,医生更容易判断出患者的病变位置,确诊更加的简单准确。所有的患者当中,有六位患者虽然使用了显影剂,但是扫描结果仍然不够理想,医生较难做出确诊。从CT扫描结果当中,医生诊断出患者不同程度地患有卵巢肿瘤、子宫肿瘤、乙状结肠肿瘤、盆腔转移瘤等肿瘤,收到了较好的诊断效果。其中有两位患者由于大小便失禁并没有检测出其盆腔病变。对于这样的患者,由于其造影剂显影效果欠缺,医生对其盆腔扫描得到的图像不够清晰,就需要再次进行扫描,然后再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来发现其具体症状。
3.4 口服造影剂
作为人体所有器官中长度最长的器官,消化道在人体的日常运行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小肠连接着幽门与盲肠,总长度能够长达六米左右,并且整个肠道也有几个不同的组成部分。在对患者实施灌肠处理之后,将一定剂量的造影剂口服。在患者的承受范围内,只要口服越大剂量的造影剂,就能够获得更加良好的显影效果,也就越有利于医生的诊断。本组治疗中,通过显影的方法诊断出了患者的卵巢肿瘤、乙状结肠肿瘤、盆腔转移瘤等肿瘤。有2例患者由于自身身体情况较为恶劣,服用的显影剂剂量较少,因此小肠显影效果不尽如人意。
4总结
本文主要研究了女性盆腔CT扫描中的准备工作,并且还分析了护理工作失败的案例。在对所有的护理工作进行总结之后,发现有81例患者的护理工作达到了较佳的水准,24例患者的护理水平被评定为一般,剩余的质量较差。而除了高质量的护理工作以外,其余的患者均不需要再次进行扫描以确定检测结果的正确性,在对患者进行了CT检查之后,发现护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医院高质量的护理工作能够有效提升CT扫描得到的影响的清晰度,对医生的后期治疗有较大的增益作用,也能够确保盆腔炎患者的治愈周期提前。
综上所述,医生想要更加准确的进行诊断,就应当适当提升护理准备工作的质量。在本文所描述的研究当中,大部分的患者的治愈水平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准,因此应当适当提升操作的规范程度。
[
参考文献]
[1] 旷焱平,王林静,钟淑婷,等.2型糖尿病并发感染者血清维生素和免疫水平分析及临床护理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4):299-301.
[2] 邓全英.微量泵持续气道滴注细辛脑注射液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及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11):1273-1275.
[3] 姚蔓玲,周嫣,冯芳茗,等.舒适护理在剖官产产妇母乳喂养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6):642-646.
[4] 王渝,邵沛,陈妙.复方茵陈合剂对ABO母儿血型不合抗体效价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8(6).
[5] 朱春花.莪术油栓配合微波治疗宫颈糜烂90例疗效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3).
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检查教学效果、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考试,一方面可以检测和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找出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检测和评价教师的授课水平及教学效果,使教师及时了解自己的教学情况,为教学改革提供依据。考试质量分析可以提供许多重要信息,对指导教学、准确评估考生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对我院高职护理专业2005018班《预防医学》考试成绩进行质量分析,旨在了解教师出题质量和教学效果,使教学和考试更加科学、合理、规范,提高教学管理质量。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护理专业2005018班《预防医学》试卷,学生人数以实际参加考试人数为准。试卷包含记忆、理解、应用3个方面的内容,共计3个大题。第一大题为选择题,50个小题,共50分。第二大题为名词解释,4个小题,共12分。第三大题为问答题、计算题,共38分,其中5个问答题,26分;2个计算题,12分。全卷满分为100分。分别将学生考试卷面成绩输入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考试成绩分析软件(Excel),其录入资料与得出结果保持同步,中间转换过程自动完成,对生成数据结果进行整理分析。
1.2考试质量分析数据参考标准
对试题及考试结果进行难度、区分度、信度与效度等因素的分析,其参数范围与标准、试题难度指数用P表示。试题难度指数最高为1,最低为0,以0.3-0.8为宜,全卷的平均难度指数控制在0.5-0.6之间为优;区分度用D表示,其指数在[-1,1]之间,即-1≤D≤1;信度最高为1,最低为0,一般要求在[-1,1]之间。信度是从总体上描述试题对学生成绩可靠性程度的定量指标。考试信度计算采用克朗巴赫α系数公式计算,α的范围[-1,1]之间,当0.4≤α≤0.7时,可认为考试成绩可信[1];效度相关系表示,其域值为-1≤r≤1[2]。
2.结果
2.1成绩分布及构成
参加考试学生人数65人,最高分为91分,最低分为24分,平均分数为73.03分,标准差为14.08,及格率为87.69%。分数段构成:90-100分,2人,占3.1%;80-89分,24人,占36.9%;70-79分,22人,占33.8%;60-69分,9人,占13.9%;50-59分,5人,占7.7%;≤49分,3人,占4.6%。
2.2难度指数及区分度
从本次考试试题总体上看,难度指数值为0.718,各试题间难度指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区分度值为0.305,各试题间区分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
2.3信度
信度是对学生成绩可靠性程度的分析指标。克朗巴赫α系数的范围在[-1,1]之间,当0.4≤α≤0.7时,可认为考试成绩可信度好,本次考试信度α=0.569,表明成绩可信度好。
3.讨论
根据心理测量学理论,考试属认知测验中的教育测量范畴,用于测量个体或班级教学后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所以说考试是检查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而考试质量分析是检验考试管理与质量的有力措施。
3.1考试成绩分析
本次《预防医学》考试2005018班共有65人参加考试,全卷共有3个大题。第一大题为选择题,50个小题,共50分,无一人满分,但平均得分并不低;第二大题为名词解释,4个小题,共12分,得满分43人,满分率为66.15%,标准差也较小,说明成绩数据比较集中,本试题也比较简单;第三大题为问答题及计算题,7个小题,共38分,得满分2人,满分率为3.1%,标准差较大,离均差也大,分数不集中,低分数较多,得分率也低。
3.2考试质量分析
3.2.1考试试卷难度分析。试题难度指数是学生对试题作出正确答案的百分率,是反映试题难易程度的指标,用难度指数P表示[2]。试题难度指数(易度)最高为1,最低为0,以0.3-0.8为宜,全卷的平均难度控制在0.5-0.6之间为优。一道试题如果大部分考生都能答对,则该题的难度指数值就大,答题难度就小(易度大);如果大部分考生不能答对,则该题的难度指数值就小,答题难度就大。本次考试的平均难度指数值为0.718,略高于预计出题难度指数,说明本次考试试题出得容易,提示今后在命题时,应注意减小易题的题量,增加难题的题量。从题号看,第一、三大题的难度指数低于整体试题平均难度指数值0.718,第二大题的难度指数值为0.789,其值最大,接近0.8的适度范围,本题易度太大,得满分人数高达43人,问题较大,今后要克服出现此类问题。
3.2.2考试试卷平均区分度分析。区分度是衡量、鉴别学生水平能力差异的重要指标,能将不同水平的考生区分开来。区分度用D表示,其值在-1-1之间。即-1≤D≤1,较好区分范围是0.4-0.5之间。本次考试的平均区分度值为0.305,第一大题区分度为0.182,在区分范围0.4-0.5之外的下限,其区分能力较差。
3.2.3考试试卷信度分析。信度是从总体上描述试题对学生成绩可靠性程度的定量指标。考试信度计算采用克朗巴赫α系数公式计算。α的范围[-1,1]之间,当0.4≤α≤0.7时,可认为考试成绩可信。本次考试α=0.594,表明成绩可信度较好,可作为学生成绩优劣的判断标准。
3.2.4考试试卷效度是指考试的有效程度,也是考试已测到的质和量与主试者欲测的质和量相符的程度。一般是用考试结果(考试分数)与能体现考试分数目的的效标分数之间的相关系数(r)表示,效度用相关系数(r)表示,其域值为-1≤r≤1。r=0.5时,表示正相关,说明考试成绩与考试目的一致;r=-0.5时,表示负相关,说明考试成绩与考试目的呈相反方向。本次考试效度值为0.425,其值为正,表示本次考试成绩与考试目的呈正相关,考试效度算是一般。
考试是检查学生学习能力与学习质量的重要手段,大学生不可避免地要接受考试的检验。缺乏必要的应试心理素质与科学理论知识,考试是难以成功的。我们通过对医学护理专业学生《预防医学》考试成绩进行分析,发现学生的应试能力偏低,虽然难度指数高,但各大题答题分数均值仍然不是很高。目前考试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只对试卷的格式、内容考虑较多,而对考试本身的标准化、科学化研究,以及与本课程教学结合方面研究较少。有些教学管理人员缺乏考试学研究所必需的教育测量与统计分析基本知识,给考试质量管理、考试质量分析研究带来一定的困难。
[关键词]
人性化管理;急诊;护理质量
急诊护理工作量繁重,患者病情紧急,极易发生不良事件,并易出现医疗纠纷,因此找到提高急诊护理质量的有效方式,对于患者本身以及医疗系统都有显著意义[1]。为分析人性化管理对于急诊护理质量提升的应用效果。为今后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本次研究选取近年来于我院治疗的急诊患者中选取94例病例作为观察对象,以随机原则分为常规护理干预的常规护理组(47例)与在常规护理中加入人性化管理的人性化护理组(47例),观察两组护理效果,评价人性化管理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4年1月~2014年8月于我院治疗的急诊患者中选取94例病例作为观察对象,以随机原则分为常规护理干预的常规护理组(47例)与在常规护理中加入人性化管理的人性化护理组(47例)。其中人性化护理组男性26例,女性21例,平均(44.8±11.8)岁,常规护理组男性28例,女性19例,平均(45.3±10.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常规护理组采取常规护理,人性化护理组则在常规护理中加入人性化管理,人性化护理组护理方式如下:对护理人员定期组织专业性知识培训,强化技能培养,在再培训中渗透人性化护理理念,并定期开展技能考核。在急救护理的实际操作中,要根据护理原则,先对病情较重的病患进行处理,对病情稍微稳定的病患,可根据医嘱分发口服药物与静滴药物。优化护理流程,预先对各类可能发生的急诊情况做好预案,务必使急诊护理实现标准化、规范化、流程化,得以为患者抢救争取黄金时间[2]。成立护理缺陷管理小组,在护理过程中,密切观察护理缺陷情况,一旦发现,需立即上报,并采取补救措施。为提升急诊速度,应当成立专门的急诊护理小组,应对紧急外出急救工作。强化与急诊患者和其家属的心理干预,优化医患关系,安抚情绪,注意说话措辞与态度,并为患者和家属进行必要的疾病风险宣教。
1.3观察指标:
将所有94例急诊患者以随机原则分为常规护理组(47例)与在常规护理中加入人性化管理的人性化护理组(47例),观察并比较各组接诊时间、护理差错、医疗纠纷、抢救成功率等情况,并通过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评价患者及其家属护理满意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本次研究中人性化护理组包括接诊时间、护理差错、护理纠纷等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
2.2此外根据护理满意度调查表统计,观察组47例患者中,护理满意率为97.87%;对照组护理满意率为89.36%。
3讨论
在急诊护理中加入人性化管理,可以使护理工作在体现医院人文关怀的基础上,实现精细化、系统化管理[3]。这对于提升护理质量,提升患者及家属满意度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急诊护理工作繁重,且存在较大风险,而急诊护理的质量情况,直接影响着患者的抢救成功率,而一个医院的抢救成功率,恰恰是大众心中衡量医疗水平的重要指标,因此强化护理水平,对于患者本身,乃至于医院的医疗水平都有着积极影响[4-5]。本次研究中采用人性化管理的观察组包括接诊时间、护理差错、护理纠纷等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47例患者中,42例很满意,占89.36%,4例满意,占8.51%,1例不满意,占2.13%,总满意46例,占97.87%;对照组31例很满意,占65.96%,11例满意,占23.40%,5例不满意,占10.64%,总满意42例,占89.36%。两组护理满意情况差异显著(P<0.05)。由此可见人性化管理应用于急诊护理中,可有效提升护理质量,使患者得到及时诊治,优化医患关系,值得推广。
作者:杨海妮 单位: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
4参考文献
[1]徐玉红,潘斐彩.急诊科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5):718.
[2]林晶,黄晓玲.护理质量程序化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3,11(15):108.
【中图分类号】R1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0071-01
“人文”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而又很难确切指陈的概念,“人文”与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独立人格、人的个性、人的生存和生活及其意义、人的理想和人的命运等等密切相关。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一句话,人文关怀就是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就是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在对长期卧床病人的护理中如何在保证减轻病人肉体上痛苦的同时,从思想和情感的层面上体现出真诚的人文关怀,笔者认为要构建长期卧床患者的护理人文关怀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深化护理中的人文关怀理念,提高护理人员落实人文关怀的自主性
1.1人文关怀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高科技的医疗设施条件下不仅需要精湛的护理技术,更要深化护理中的人文关怀理念。努力形成“关心患者、尊重患者、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文环境和氛围,逐步使人文关怀护理理念深入人心。
1.2提高护理人员的人文自主性就要从根本做起:
就是要注重培养护理人员的“四心”,即:同情心、爱心、耐心和责任心,这“四心”是护理人员应必备的优良品质,也是护理中的人文关怀的具体体现。一切从心开始,把患者的整体健康确实放在心里了,才能主动的去关心、去照顾和理解、尊重病人。这正是护理工作中人文关怀自主性的所在。
1.3换位思考:
让医护工作者真正感受到患者及其家属的心情,可以开展组织相关活动,进行讨论,假如我是患者,我希望护理工作者怎么样对待我。从他们自身出发,着实感受到护理中的人文关怀对患者是何其重要。从而能将人文关怀的理念渗透到他们的心田,真正做到急患者之所急,忧患者之所忧,想患者之所想。
2把握长期卧床患者的临床特点,掌握在长期卧床病人中应用人文关怀的原则
2.1把握长期卧床患者的临床特点: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占据了长期卧床患者的绝大多数,更多的是高龄老年患者,这些老年人在心理、语言、行为均有较重的损害,无法直接交流沟通或沟通困难,由于长期卧床,他们往往产生了隔绝感,不愿意去沟通。而孤独、压抑、自卑等负面情绪困扰着他们,自尊心严重受损,心理障碍加剧,又使得他们不容易配合。这就要求护士不仅具有责任心,更多的是要有爱心、耐心,尤其是在对待情绪极端的患者,更要有宽宏的胸襟,细致入微的关心,以便和患者沟通,得到患者的信任。
2.2人文关怀是护理学科的核心和精髓:
“人文关怀”是对生命与生存质量的关注,是对人应有的人格、尊严和需要的肯定,它集中体现为对人文精神价值的弘扬及对人性的根本关怀。人文精神就是对人的生、老、病、死全过程的关怀和尊重。由此看来,在为长期卧床病人提供及时、安全、可靠的医疗护理的同时,保证让其在卧床期间充分感受到对其人格、尊严和需要的肯定,满足其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应有的尊重与爱,也能感受生活,感知美好。这就是为长期卧床病人提供人文关怀的出发点和原则。
3点滴改变,让人文关怀的芬芳萦绕着患者
3.1良好的环境,不仅影响病人的心情,而且对其恢复健康很有益:
一方面要在硬件设施上下工夫,在病房环境上让病人感到家的温暖。由于长期卧床的病人离开了自己原本的家,不能和亲人在一起,这本身就是对他们的一个应激。他们会感到不适应,甚至抵触,这都是很正常的事。因此,我们更应当把病房营造出一个家的氛围,让他们从身心感官上觉得病房如同家一般温馨舒适。另一方面,作为护理工作者,更应该对这些长期卧床的病人加倍关怀,如果说对那些神志清楚,行动自如的普通病患的关怀是十分的话,那么应该付出百分去对待这些长期卧床的患者,对这些意识不清,行动不便或是毫无意识,无法行动的患者所体现出来的爱与关怀,才是一个医护工作者对生命真正的呵护与尊重之所在,才是护理中的人文关怀光芒之所在。
3.2多一些交流,良好的沟通对长期卧床的病人也是一种心态引导:
语言的刺激不仅有益他们的健康,同时让他们感受到关怀与爱。其实很简单,你只需把原来的所有无声作业,铺床、换药、翻身、拍背、输液、喂药等等这一切,变为一种有声音的交流。无论他说不说,他都能感受的到,告诉他你在做什么,和他交流。清晨的一句热情洋溢的问候,临睡前的一句温馨的晚安,都是护理中人文关怀,别吝啬,爱要说出口。
3.3美化生活,给他们享受生活的美好:
护理长期卧床的病患时,常常会发现一些病人在与病魔斗争的过程中失去了活下去的信心与勇气,产生轻生的念头。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生命质量的下降,因为他们无法感受生活的美好。秉承着护理中的人文关怀理念,我们应当给予他们享受存在的权利。也许清晨当朝阳冉冉升起的时候,你为他拉开窗帘,打开窗户,让阳光肆意地散在他们身上,让盈盈的微风带着新鲜的空气扑到他们脸上,其实一切都不一样了。能感知到生活的美好,才是活着的意义,他们活着,我们理应给其体会生命的权利。如果你扫床,请把煞白的手帕改为彩色图案的;如果你给四肢蜷曲的他们垫枕头,请改为可爱的卡通人物;如果他们双手紧握,没准你可以让他握只米老鼠或是维尼小熊。可以的话,请来盆绿色植物,再加一束鲜花,如果不影响其他患者,为什么不来点音乐呢,那就更完美了。
4人文关怀重在护理细节,提高护理质量
有些患有慢性疾病的病人,如糖尿病、血液病、肿瘤等,骨折后的病人,以及因脑中风、脑外伤而造成偏瘫的病人,在经过医院的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就可以回到家中进行康复期治疗了。这些病人由于大部分都不能起床活动,而只能卧床休息,因此使身体的重量长期压迫某处组织,使该处的皮肤,皮下组织长期得不到动脉血液的供给,而导致组织缺血,肿胀,破溃,坏死等一系列变化而形成褥疮。
首先,病人要经常翻身,以减轻局部组织的受压;对于不能自己翻身的病人,家人要协助其定时翻身,以预防褥疮的发生。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QOL)的定义,是指不同文化和价值体系中的个体与对他们的目标、期望、标准以及所关心的事情有关的生存状况的体验[1-3]。生活质量测定量表(SF-36)通过对个体生理、心理、社会功能多方面状态进行评估,可对人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价。目的针对生存质量的课题研究主要针对慢性疾病患者与老年人[4-5],涉及社区劳务工的社区护理干预与生存质量的研究极少,本研究随机抽取2010年盐步辖区内衣企业635名劳务工进行生存质量调查与分析,并给予针对性的社区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0年盐步辖区内衣企业635名劳务工,其中男112名,女523名,年龄23~46岁,平均年龄(35.5±12.5)岁。
1.2 方法 采用美国医学研究所研制的生存质量量表(SF-36),在干预前与干预后对所有入选者进行综合测试。SF-36量表分8个组成部分,包括总体健康、躯体疼痛、生理职能、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及活力。各项目总分均为100分,根据得分数对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评定,得分越高证明生存质量越好,反之越差。同时比较干预前后劳务工健康状况。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进行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 字2检验,P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生存质量 从干预前后生存质量评分显示,干预后劳务工在总体健康、躯体疼痛、生理职能、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及活力8个方面评分均高于干预前,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健康检查结果 干预前健康检查结果显示,612名劳务工体检异常,占96.38%;干预后再次体检结果显示,426名劳务工体检异常,占67.09%;劳务工身体状况较干预前明显改善,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劳务工,是指没有常住户口,被用人单位招收的外地或务工人员,由于我国地域经济发展不均衡,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需要的劳务工近年来逐年增加,劳务工的人数越来越多,他们为我国经济与城市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他们的生存质量问题极少有人关心,他们的困难得不到及时解决,再加之工作时间较长,流水线作业及频繁加班等,本人难以自由支配时间就诊已成为影响求医的主要因素。种种研究显示,企业社区劳务工的健康问题突出,生活质量差,有一定的社区护理需求。从本研究随机抽取2010年盐步辖区内衣企业635名劳务工进行健康体检及生存质量调查结果显示,612名劳务工体检异常,占96.38%;生存质量较差。为此,对他们进行了针对性的社区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3.1 干预前评估 根据干预前的生存质量调查,社区护士结合劳务工的生活环境、工作情况、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估,根据评估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包括社会、宗教、心理、文化、娱乐等多方面的干预[6-9]。
3.2 建立劳务工健康档案 社区护士根据体检结果及护理要求建立劳务工的建康档案,通过入户宣教与电话随访、网络交流等多种形式帮助他们尽快掌握健康知识及各种自我保健知识[10]。
3.3 心理、行为及遵医行为干预 劳务工远离家乡和亲人,工厂流水线工作单一枯燥,工作之余倍感寂寞孤独时,社区护士通过心理学技巧的运用,抽时间与他们聊天,让他们的苦闷得到发泄,心声有地方倾诉。同时鼓励他们在工作之余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告知他们愉快的心理状态有利于增进健康,对于已出现的健康问题督促他们积极治疗,告别不良的生活行为方式,以良好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早日恢复健康。
通过以上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劳务工在总体健康、躯体疼痛、生理职能、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及活力8个方面评分均高于干预前,健康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从干预前体检异常率96.38%降低为干预后体检异常67.09%,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社区护理模式是卫生资源不足的有力补充,目前对于社区护理模式的探索还在进行中,社区护理模式不仅针对慢性疾病患者、老年人等特殊群体,还应扩大范围,对外来劳务工的健康状况进行护理干预,建立适合企业劳务工的护理模式,为企业劳务工提供长期有效的社区护理。
参考文献
[1] 方积乾.生存质量测定方法及应用[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118-119.
[2] 汤军克,李惠英.社区老人生命质量及影响因素[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09,18(5):447-450.
[3] 叶伟香,罗静兰.肝硬化患者生活质量调查与护理[J].广东医学,2011,1(2):273-274.
[4] 张志坤,张光仲.社区居民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1,1(15):22-24.
[5] 杨慧敏,洪慧尚,陈爱红,等.医院一社区一家庭网络化康复模式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与康复,2010,9(5):421-423.
[6] 葛秋华,王元姣,叶祥明,等.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J].护理与康复,2010,9(11):984-985.
[7] 范东霞,臧萍,黄吕雪,等.提高高虹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6,20(5):1323-1325.
[8] 唐芝碧.糖尿病患者社区护理干预的效果[J].全科护理,2009,7(4):1025-1026.
Analysis of the effect and nursing quality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measures on the treatment of the patients with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and nursing quality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measures on the treatment of traumatic hemorrhagic shock. Methods 112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hemorrhagic shock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December 2014 to December 2016 were selected and were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56 cases) and the control group (56 cases)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s,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care. Nursing satisfaction degree, Hamilton anxiety scale (HAMA), clinical efficacy,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D) and subsyndromal symptomatic depression Scale(SDS) were recorded in the patients.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1.07%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76.79%),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Nursing quality; Traumatic hemorrhagic shock
创伤出血性休克是指机体在强烈的撞击后使内脏器官损伤或出血,减少血液循环血量,同时伴随创伤后疼痛、恐惧、焦虑等引发失代偿综合征[1]。创伤失血性患者需要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挽救生命。其中,护理措施的实施是急救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2]。有研究证明,对创伤性休克患者实施积极的抢救措施,并实施综合性干预性措施可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3]。我院对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护理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护理质量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112例进行研究,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6例,男/女 31/25例,年龄17~76岁,平均(37.24±9.17)岁,其中高处坠落所致14例,打架斗殴所致12例,交通事故伤所致13例,锐器致伤8例,挤压伤9例;休克分级:重度休克3例,中度休克31例,轻度休克22例。观察组56例,男/女 32/24例,年龄18~75岁,平均(37.61±9.28)岁,其中高处坠落所致13例,打架斗殴所致13例,交通事故伤所致14例,锐器致伤7例,挤压伤9例;休克分级:重度休克4例,中度休克32例,轻度休克2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比例、致伤类型、休克分级及平均年龄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案。常规护理包括:(1)保证患者呼吸顺畅,及时清理呼吸道积痰、积血、异物等,必要时,实施人工气道或给予口咽通气。此外,针对患者缺氧的情况适当调整给氧浓度(最佳4~6 L/min),防止患者缺氧;(2)通过搭建有效的颈静脉或者肘静脉通路迅速将扩张血容量的抢救药物输送至体内;(3)采取压迫患者伤口和肢体近端的大血管等快速有效的紧急止血法,对四肢损伤出血的患者进行伤口包扎后,适量抬高伤肢减少出血;使用止血带时,注意定期放松止血带减压,减少患者组织坏死或缺血;对内脏外露不能恢复入体者,需采用敷料包扎;对四肢离断患者,应迅速用无菌敷料包裹住离断肢体,并在低温环境下及时送至医院;对不能及时止血的患者,及时做好液体复苏及术前准备工作,转送至手术室实施手术。综合护理干预方案主要包括:在日常护理过程中必须贯彻优质服务的理念,护理人员的临床思维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对可能发生的状况提前做好预案,主要步骤包括:(1)组建专业团队,可由护士长领导,其他护理人员配合,并做好创伤失血性休克等方面的优质服务护理的岗前培训,培训方式应多元化,例如:多媒体教育,理论知识讲座、具体案例分析等方式。(2)为保障常规护理有效落实,严格限制探视人员数量,在保证患者呼吸道畅通的情况下,减少患者的移动;在积极治疗患者原发性疾病,并严格监测患者并发症的发生。(3)加强与患者之间的?贤ǎ?特别是非语言沟通。针对每个患者的特殊情况制定不同的方案,在与患者日常交流的同时,注意利用其它非语言技巧与患者沟通,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列举成功康复案例,增强患者信心,提高患者和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4)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处于休克早期的患者有口渴、烦躁的状态,逐渐会发展为失代偿期,临床表现为表情淡漠、昏迷;随后患者由烦躁转为平静,意味着脑循环情况改善,可以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5)护理遵循“以人为中心”,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疏导患者的焦急、恐惧心理,使其积极配合护理和治疗工作。
1.3 观察指标
临床疗效[4]:临床疗效的判定分为有效、无效和死亡三个等级。有效:患者休克明显缓解,休克症状完全消失,或由中、重度转为轻度;无效:患者休克症状无缓解;死亡:患者休克程度加重导致死亡。
患者的满意度:为考察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满分100分)进行评价,等级分为非常满意(>90分)、满意(60~90分)和不满意(
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5]:正常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的分析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当P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救治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救治总有效率91.0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救治的总有效率76.79%,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护理过程的HAMA、HAMD及SDS评分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HAMA评分(6.53±1.37)分、SDS评分(54.82±8.03)分、HAMD评分(6.46±1.46)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HAMA评分(9.21±2.29)分、SDS评分(61.27±7.96)分、HAMD评分(9.16±2.33)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78.57%,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创伤出血性休克是由于患者在受到严重创伤时,在短时间内出血过多,超过了机体代偿能力,使循环功能受阻,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7-8]。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特点是病情急、发展快、致残率高等,需要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而患者治疗期间的护理工作会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9-10]。近年来,“一切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已不能满足人们日益提升的保健意识,人们对护理的要求逐渐提升[11-12]。创伤失血性患者在治疗期间应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为患者预后恢复奠定基础,这也促使医护人员致力于寻找合适有效的护理模式[13]。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58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585-02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即艾滋病[1],有较快的传播速度,病死率较高,没有办法治愈,给患者的身体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也承受着来自心理与社会方面的压力。艾滋病的病程较长,是一种致死性疾病,艾滋病患者不仅要承受疾病带来的痛苦,还要面对经济与社会的双重压力。所以有效的对无症状HIV感染者进行护理,对患者的生存质量、服药的依从性以及社会的稳定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8月到2012年11月收治的78位无症状HIV感染者,其中有51位男性患者,占65%,有27位女性患者,占34%,患者的年龄在40岁到75岁之间。患者的文化水平较低,初中文化的患者占95%,高中文化的患者占5%。其中40-60岁与60-75岁的各占50%左右,由于有偿献血而感染的患者有8位,由于性传播而感染的患者有70位。
1.2 方法 以艾滋病生活质量量表为工具,对无症状HIV感染的78位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情况进行调查,将患者的主观感受放在首位,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无症状HIV感染者的治疗情况、患病情况、社会人口学的主要特征、无症状HIV感染者的心理、生活环境、社会关系以及生理等。每4个月进行1次免费诊疗,给感染者发放药物,加强病员及家属的健康宣教和健康指导,通过这些措施对感染者进行有效的干预和护理,对感染者护理干预前后的生存质量得分进行对比,所得分数越高,也就证明感染者的生活质量越好。
1.3 统计学方法 专业人员将定量资料输入到EpiDa-ta3.1数据库中,为了使数据的准确性得到保障,2个管理员同时进行独立的录入之后进行校对。运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定量资料与基线资料分别采用t检验和一般描述性统计分析。
2 结 果
通过问卷调查可以看出,无症状HIV感染者都会存在着生活质量低、家属歧视、经济较为困难以及存在较大的心理压力等现象。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与随访,能使感染者的心理、生理、生活环境以及社会关系等方面得到很好改善,对比随访前后的差异,P
3 讨 论
大多数的社会学家认为,除了需要对无症状HIV感染者与艾滋病患者进行药物治疗以外,还要注重情感疗法[2]。通过这次研究可以发现,无症状HIV感染者的患病时间比较长,受到社会关系、生活环境、生理、心理、药物反应等方面的影响,造成患者的生活质量低,同时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心理压力。对无症状HIV感染者除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外,更呼吁社会和家人的关心和关爱,能使感染者的心理压力得到减轻,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充满生活的希望,进而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目前没有有效的治疗艾滋病的疫苗与药物,这时健康教育能对艾滋病的预防起到有效的控制作用[3-4]。无症状HIV感染者与感染者家属需要情感与心理上的支持,咨询活动与健康教育能使感染者以及感染者家属的心理压力得到缓解[5]。由此可见,心理干预与护理对无症状HIV感染者心态的调整、对抗疾病的信心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朱艳丽,魏秋转.探讨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0,5(4):202-203.
[2] 吴红燕,孙业桓.安徽省某血源性艾滋病高发乡艾滋病人/感染者社会支持现况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06,33(12):2227-2230.
结果:护理工作考核标准的制定以及整改措施的及时落实,能够切实的提高检查、督促及评价环节的质量,从而将护理问题解决。
结论:通过将临床实践当中的问题找出来,并且持续的改进妇产科的护理管理和护理质量,充分的控制住了不良因素的发生,真正的保证了优质的妇产科护理质量。
关键词:妇产科 护理质量 问题 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229-02
妇产科的护理质量对医院的经济效益、社会形象以及服务质量等诸多方面有着极大的影响,同时妇产科的护理质量还是对医院服务质量加以正确衡量的一大重要标志。护理质量的优劣不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医院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及综合素质,而且还取决于所采取的护理质量管理方法,保证护理质量不可或缺的基础就是严谨完善、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也是护理质量提高的必要手段。近年来,随着我国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及改革,以及人们价值观念、实际需求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医院妇产科的护理质量也面临全新的机遇与挑战。
1 妇产科护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护理人员素质不高。妇产科的很多护理人员严重的缺乏必要的护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明显不足,并且护理技术水平也无法达到具体的要求。同时,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现代化护理理念欠缺,可想而知,如果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当中情绪化严重、态度差、服务差,甚至将感情和生活带入工作当中,那么势必会对护理质量造成直接的影响。
1.2 护理安全控制与护理质量检查流于形式。医院妇产科的许多护理人员仅仅将自己的本职工作看作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无法发自内心的热爱本职工作。与此同时,医院护理质量的考核往往是搞突击,随便乱抄妇产科护理小结、记录和计划来应付考核,医院的护理质量检查仅仅是流于形式,考核评价的具体结果无法真实的对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加以反映。
1.3 患者需求与护理质量评价内容设置相矛盾。当前,我国很多医院现行的妇产科管理制度尚且未将患者放在首要地位,许多管理制度仅仅是为了便于医院的日常管理所设定的,没有对患者进行充分的考虑,比如在产妇分娩时期,一般产妇本人迫切的希望丈夫能够切身的见证孩子的诞生,但是很多医院却不允许产妇的丈夫陪产。这时,即便是医院妇产科提供多么优质的护理服务,也无法切实的让产妇以及家属感到满意。
1.4 服务对象对护理人员有着过高的期望。在产妇待产时期,产妇及家属通常会非常的紧张,并且对护理人员有着非常高的期望,如果产妇在分娩的过程当中有意外发生,比如胎心异常等,如果这时护理人员没有与产妇的家属进行及时的交流与沟通,那么产妇及其家属非常容易质疑妇产科护理人员实际的护理水平和护理质量。除此之外,由于客观现实和期望之间通常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这便使得产妇及其家属极易与护理人员发生护理纠纷。
2 强化妇产科护理质量的有效措施
2.1 健全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应当由护士长、护理部主任及其他相关人员分别指派负责查对制度、临床教学、消毒隔离、急救药械、护理文书、规范服务、病室管理、各级护理等环节的风险监控和质量控制,从根本上将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加以规范和完善。护士长应当始终坚持一天三查,严抓护理环节的质量,要加强护理环节质量登记本的使用,将发现的护理问题及时的记录在质量控制登记本上,并且针对质量登记本当中的问题,及时的将自身所存在的护理问题解决,以免再次出现相同的错误,促进妇产科护理质量的提高与改进,确保护理工作稳步、高效的发展。
2.2 提高护理水平。医院管理人员应当尽快的加强对妇产科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护理业务知识、规章制度、专科知识、应急预案、急救技能、急救知识、护理新技术以及围术期护理等方面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从根本上确保护理安全,加强护理人员的主动服务意识,以便于与不同的患者需求相满足。与此同时,还应当对护理人员的思想教育提起高度的重视,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以及责任意识,在日常的护理工作当中始终以患者的切身利益考虑问题,全心全意的服务于患者。只有这样,才能够促使妇产科的护理工作变得越来越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才能够充分的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2.3 加强法制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从某种层面上来看,妇产科的护理缺乏与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有着密切的关系。医院应当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定期或者不定期的组织妇产科的护理人员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医院护理工作管理制度》等法律规范和规章制度进行学习。与此同时,妇产科护理人员应当在日常的护理工作过程当中不断的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懂得运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应当将护理病例书的书写质量提高,因为在发生法律纠纷时,护理病例书是重要的法律依据,能够有助于妇产科护理安全性的提高。医院要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定期对妇产科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进行考核和检查,定期的进行护理部大检查,规范考核环节和评价环节,力争通过检查彻底的解决护理质量问题,从根本上将医院的护理质量水平提升。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护理质量是医院护理工作的主题,同时也是医院妇产科护理管理的核心内容,护理质量的好坏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有着直接的关系,并且护理质量的优劣也对医院的社会形象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医院妇产科的每一位护理人员应当尽可能的将护理工作做好,及时的更新护理知识结构,提高护理水平,将护理服务中的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工作做好,最大限度的满足患者的需求,始终坚持人性化的护理,以促进护理质量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汪小梅.浅议提高妇产科护理质量的有效方法[J].内蒙古中医药,2011(4)
240例重症均是我院2014年每月护理质量检查中内、外、妇、儿4大科系特护、I级护理的病人。质检材料来自院级质控组检查考评记录。质控组的检查内容包括环境、患者情况、基础护理、责任护士服务质量、护理计划、护理记录。重症护理质量检查内容的22项中,其中有1项不符合护理工作质量管理标准规范的要求的,即作为不合格项目。每例重症病人护理中的合格项目达90%以上的,评为合格,合格项目为80%以上为基本合格,79%以下为不合格。
2.结果与分析
240例重症护理质量单项合格率95%以上有15项,85%以上有4项,85%以下有3项;240例重症护理质量合格率为72.9%,基本合格率21.9%,不合格率5.2%。
3.重症护理总体质量控制
3.1坚持层层负责制:从调查结果来看,我院重症护理质量较好。多年来,由于护理部坚持抓重症的护理质量,坚持层层负责制,加强院级护理质控组对重症管理的力度,做到每月抽症2次,每天夜间抽查1次。护理部制定重症报告、检查制度,要求病区护士长每天早交班时检症护理质量,并向科护士长报告,科护士长再次检症护理质量后报告护理部。护理部每天派专人根据重症报告单,深入病房检查考评重症护理质量,分别评定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等,并有考评记录,每月将考评结果总结、反馈给各科室,并作为护理工作奖励、最佳护理单位评比条件之一。由于采取了一整套控制重症护理质量的措施,因此240例重症总体护理质量的基本合格率控制在94.8%,无并发症发生。
3.2实行整体护理:我院实施责任制护理,并逐步普及到全院各病区。由责任护士制定重症病人的护理计划,并按护理计划中的护理诊断,制定出相应的护理措施。责任护士每天向辅助护士及夜班护士依照护理计划内容进行床前交班,并及时准确地记录重症病人病情。护士长、护理部检症护理质量时,均以护理计划中提出的护理措施是否落实为重点,使得各项重症护理措施都能落实在病人身上,从而提高了重症整体护理质量。由于责任护士非常了解病人的病情发展及治疗过程,因此在护理和抢救重症病人中能积极主动地配合医生,夜班护士也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为医生及时准确地诊断和抢救治疗重症病人争取了时间。
4.重症护理环节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4.1生活护理不到位:从调查结果来看,重症护理质量单项合格率最低的为五包服务(包送水、送饭、送药、送大小便器、服务到床头),其次为三短六洁(三短指胡须、头发、指甲短;六洁指口腔、头发、手足、皮肤、会阴、床铺洁净)。这些均是重症病人最需要的基础服务,它不仅是防止并发症发生的有效措施,而且是重症护理重要环节之一。但是,目前护士往往依靠家属,一些基础护理工作让家属完成。再加上社会上对护理工作的偏见,使得一些护士不愿做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工作。
4.2责任护士职责不到位:本次调查的护理诊断准确合格率较低,这说明责任护士提出的护理诊断与重症病人的病情之间有差距。由于责任护士深入病房了解病情不够,专科理论水平较低,因此,不能结合重症病人病情变化,提出正确护理计划。而且,由于责任护士在重症护理记录中缺乏独立分析和判断病情的能力,往往记录简单的生活护理情况较多,忽略一些专科疾病变化的观察与记录,使护理记录缺乏准确性。
心内科老年患者病情特殊, 睡眠质量普遍较差, 直接影响治疗和康复效果。本次研究对河南省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60例心内科老年患者睡眠质量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并对其中30例患者予以针对性的环境护理、疾病护理与心理护理, 护理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心内科60例老年患者, 依照入院顺序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 男17例, 女13例;年龄60~83岁, 平均年龄(67.9±1.6)岁;高血压25例、心功能失常15例、心律失常10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疾病8例、扩张型心肌病2例。对照组30例, 男17例, 女13例;年龄60~82岁, 平均年龄(67.7±2.2)岁;高血压26例、心功能失常15例、心律失常10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疾病7例、扩张型心肌病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睡眠质量分析 6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睡眠障碍, 患者受到疾病因素、环境因素、心理因素等影响[1]:①疾病因素:45例(75.0%)患者受疾病带来的不适感影响而有睡眠障碍;②环境因素:36例(60.0%)的患者因对就医环境不适应而影响入睡;③心理因素:35例(29.2%)的患者因存在焦虑、抑郁、恐惧等负面情绪而影响入睡;④其他因素:6例(10.0%)的患者因社会因素、经济压力而影响睡眠质量[2]。
1. 2. 2 护理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 视病情需要予以用药护理、饮食护理和生活护理, 定期为患者清洁口腔、皮肤和更换床单被褥、衣物;保持病房环境清洁安静;予以常规健康指导[3]。
观察组予以针对性优质护理。①疾病护理:遵医嘱规范用药, 必要时使用镇静药物减轻不适、帮助入睡, 要明确告知患者及家属药物成分、用法及功效、弊端, 规范管理药物, 避免用药意外;视病情实际引导患者正确活动, 改善身体和精神状态。②环境护理:保持病房清洁、安静, 室内冬季温度在16~20℃、夏季温度在25~28℃[4];保持病房内部光线柔和, 避免光线过强刺激患者、光线过暗影响情绪和正常活动;定时通风、维持空气流通;在窗台等处种植有益精神愉悦的花草, 征得患者同意后定时播放轻柔舒缓的音乐;午休及夜间护理动作轻柔熟练, 避免影响患者睡眠;指导患者在正确时间入睡;休息时间控制监护仪等仪器设备工作音量, 控制探访人数, 以免产生噪音。③心理护理:患者入院时热情接待, 微笑服务, 帮助患者尽快熟悉病区环境, 认识护理人员;想患者所想, 积极帮助患者安排日常生活、饮食和活动项目;通过对患者临床资料及家庭环境、社会背景、学历背景等资料的了解及面对面交流了解患者心理状态, 耐心解答患者疑问, 尽可能满足患者要求, 以谈话形式轻松解开患者心结, 帮助患者消除不良情绪、端正态度, 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 改善睡眠质量。
1. 3 评价标准 评价并对比两组护理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 PSQI分数>7分即为睡眠障碍。
1. 4 统计学方法 本次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 计数资料的对比应用卡方检验, 而计量资料的对比应用t检验, P
2 结果
两组护理干预后PSQI评分均优于干预前(P
心内科老年患者容易受疾病因素影响, 且处在病房环境中, 负面情绪更多, 容易降低睡眠。睡眠质量下降导致患者无法充分自我调节, 身体机能会不同程度受到影响, 直接降低治疗及康复效果。各种因素影响下的心内科老年患者出现睡眠障碍后, 会增加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加快疾病进展速度, 对患者生理及心理健康危害极大。若不针对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合理采取护理措施, 而是单纯使用镇定、催眠药物帮助睡眠, 容易出现不良反应和药物依赖现象, 且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睡眠问题[5]。
本次研究对60例心内科老年患者睡眠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 发现心内科老年患者睡眠影响因素有疾病因素、环境因素和心理因素等, 针对性开展了疾病护理、环境护理及心理护理, 减轻疾病因素为患者造成的不适感, 营造温馨、舒适的病房环境以稳定病情和心态、促进睡眠, 通过沟通交流疏导患者, 改善睡眠质量, 干预后的观察组平均PSQI评分为(5.59±1.11)分, 优于护理前分数和同期对照组护理后分数(P
参考文献
[1] 李燕.不同护理模式对改善老年心内科患者睡眠质量的效果评价.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28(8):3-5.
[2] 赖文.心内科老年患者睡眠障碍原因分析及针对性护理干预. 齐鲁护理杂志, 2013,19(11):79-80.
我院于2017年6月成立胸痛中心,胸痛中心包括院前急救、心脏内外科、心脏重症监护室、导管室、急诊科等,主要目的是为了及时对急性胸痛患者展开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属于典型的缺血性胸痛心肌梗死,且持续时间超过20 min,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斑块受损所引发的急性闭塞性血栓。目前,临床在治疗STEMI患者时,首先选择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且首次就诊至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时间应不超过90 min[1]。对于STEMI患者而言,其临床症状、心肌损伤标志物、心电图表现最佳时间与首次采取治疗方法则直接影响患者临床症状缓解、预后质量及住院时间,然而在临床常规救治过程中,因护理管理方法不合理,从而导致疾病救治效果并不理想[2-3]。鉴于此,本研究以我院100例STEMI患者为例,探讨实施优化护理质量管理项目对提高患者救治质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2017年6月-2020年6月收治急性STEMI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48~72岁,平均(59.2±13.4)岁;经急诊胸痛门诊入院24例,经急诊院前抢救住院15例,经基层医院绕道急诊直接进入导管室11例。试验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50~75岁,平均(60.1±13.9)岁;经急诊胸痛门诊入院28例,经急诊院前抢救住院14例,经基层医院绕道急诊直接进入导管室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经过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与批准;(2)存在缺血性胸痛症状者;(3)心肌梗死持续时间>20 min;(4)血清中心肌坏死标记物浓度上升,且伴有动态演变;(5)心电图显示存在典型ST段抬高表现;(6)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不稳定型心绞痛;(2)合并免疫性疾病;(3)肝、肾功能严重异常。
方法:⑴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质量管理,包括逐一落实护理文书的书写、抢救制度、消毒隔离、病房管理、护理查房、业务学习等内容,并上报至护理部。患者接诊流程与住院流程如下:“急诊科挂号候诊急诊科护士接诊、评估分诊至值班医生采血及辅助检查拟诊STEMI患者通知心内科医生会诊确诊后办理住院导管室行PCI病房人员接诊安置”。⑵试验组对护理质量管理项目进行优化。(1)由护士长、病房护士、导管室护士、胸痛值班医师与急诊胸痛护士组成胸痛医护小组,共同对《中国胸痛中心建设指南与专家共识》进行学习,树立起质量第一意识。将胸痛时间管理设为重点学习内容,其中心电图首次完成时间应<10 min,心肌损伤标志物由开始采血到取报告结果时间应<20 min,以上项目由护士独立完成,并在护理理论考核内容中加入护士对于时间点的把握情况。(2)组内成员定期对STEMI最新指南与危险分层进行学习,掌握临床表现与救治处理方法。(3)每季度展开一次质量分析会,对于各个环节护理优势与不足进行分析,对于弱势护理环节应提出改进方法与改进措施,经总结后形成条文,并在科内落实。(4)优化患者接诊流程与入院流程,具体如下:“胸痛门诊护士接诊、初步评估即刻心电图值班医生判读确诊ACS电话通知导管室心内科介入团队导管室PCI绿色通道进入心脏重症监护室”。
观察指标:(1)比较两组STEMI患者治疗相关指标水平,包括18导联心电图报告所需时间、心肌损伤标志物报告所需时间与从患者进入医院大门至球囊扩张时间(D2B所需时间)。(2)比较两组护理服务满意情况:以院内自制护理服务调查量表进行评价,量表共包含4个项目,分别为护理服务有效性、护理服务即时性、护理人员工作态度及护理人员护理水平,每项内容总分为0~5分,得分越高则表示护理服务满意度越高。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治疗相关指标水平比较:两组18导联心电图报告所需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心肌损伤标志物报告所需时间与D2B所需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相关指标水平比较(±s,min)
两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试验组护理服务有效性、护理服务即时性、护理人员工作态度与护理人员护理水平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s,分)
讨论目前,临床上对STEMI患者主要采取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能缩短患者心肌缺血时间,促使其在短时间内得到最佳治疗,对于成功救治具有至关重要作用。在救治STEMI患者过程中,介入治疗主要目的是为了缩短患者首次就诊至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间及D2B时间。故在STEMI患者救治过程中,护理干预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4]。通过优化护理质量管理项目,定期组织护士对STEMI相关知识进行学习,有利于其掌握疾病临床表现与救治方法;每季度展开一次质量分析会,对于各个环节护理优势与不足进行分析,对于弱势护理环节应提出改进方法与改进措施,取长补短,促使护士能够熟练掌握救治STEMI患者的流程,根据标准查看是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关护理项目与治疗项目、有无偏离流程图等,不仅能够使护士思想意识得到提高,同时还能提高整体护理质量[5-6]。本次研究通过对比常规护理质量管理与优化后护理质量管理在STEM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两组18导联心电图报告所需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心肌损伤标志物报告所需时间与D2B所需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护理服务有效性、护理服务即时性、护理人员工作态度与护理人员护理水平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经优化后护理质量管理项目,能够在有效提高医疗整体护理质量的同时,还能提高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应用价值较高。
综上所述,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通过优化护理质量管理项目,不仅能够有效缩短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报告所需时间与D2B所需时间,提高救治质量,还能提高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董晓楠,张敬敬.基于奥马哈系统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PCI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0,26(11):12-15.
[2]罗冬梅.时间路径式急救护理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下旬刊),2020,27(6):101-103.
[3]邓纯.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20,27(12):228-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