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教师工作任务大全11篇

时间:2022-08-25 00:24:05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教师工作任务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教师工作任务

篇(1)

烹饪专业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求和职业标准为依据、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促进职业教育供给与酒店企业用工需求的衔接;坚持促进就业,突出专业教育的技能训练,实行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增强职业教育的应用性和针对性,着力解决目前本校烹饪专业课程教学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形成新的教学理念。

一、中职烹饪专业教学实训中存在的问题

(一)实训的岗位不够清晰

中职烹饪专业教学实训一般都是由教师先示范制作一道菜,然后辅导学生操作练习。虽然说学生也能学习到一些烹饪操作技能,但学生既是水台工,切配工,也是炒手,身兼多个岗位任务。对酒店整体的厨房工作是怎样分工、各岗位之间如何连接、菜肴制作如何传递、各岗位的职责却不清楚。到了酒店工作后,往往需要从头学起,不能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

(二)实训环境和实训设施的防真度不高

烹饪实训室没有模拟酒店厨房设置洗涤区、水台区、切配区、灶台区等一条龙工作实训区域,以满足学生的实训需要。而只是设置水槽、案台、灶台,实训环境和设施仿真度不高,岗位责任不明确,不能给予学生岗位工作任务的强化训练。

(三)实训的内容陈旧简单

老师怎么示范,学生就怎么练习,岗位工作任务不明确,操作训练缺乏灵活性,这样使得实训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

(四)实训的方法不够先进

课程的实训只停留在先由教师示范制作菜肴,再辅导学生练习上,无法培养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和创造能力。要避免把职业能力简单理解为操作技能,注重职业情景中实践智慧的培养,培养学生在复杂的工作过程中做出判断并采取行动的综合职业能力。课程内容要翻译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

(五)师资力量不足,缺乏双师型教师

从中职学校烹饪专业教师现状来看,部分教师具有专业理论知识,但缺乏实践操作技能,而有的教师具有实践操作技能,却缺乏专业理论知识,这些直接影响了实训活动的开展和学生技能的培养。

二、中职烹饪专业校实施工作任务模块化教学的理论依据

以中等职业学校烹饪专业的培养目标作为其理论依据,并在此基础上确立岗位所需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

(一)中职烹饪专业的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能从事中式烹饪一线工作,具有公民基本素养、职业技能和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中、初级烹饪应用型技能人才。

2、具有较好的劳动态度、吃苦耐劳的品质,较强的社会工作适应能力;具有较强的实践工作能力,比较好的实际操作能力;能胜任厨房各主要部门的岗位工作,能独立完成工作任务。

(二)中餐烹饪职业岗位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

1、知识技能结构

具备烹饪原料鉴别与选用、烹饪原料初步加工、烹饪原料切配、菜肴成本核算、食品营养与卫生等专业基础知识。通过学习和训练,掌握各种原料的刀工成型标准;熟悉各流派特色菜肴成菜的特点;能拼摆单一和花色冷盘,能雕刻花鸟类作品;能灵活控制火候,能正确识别油温,懂得调味原则,能正确调制常用的复合味调料;能对不同原料进行挂糊、上浆、勾芡处理;熟悉盛器与菜肴配合的原则,做到装盘美观;能根据营养要求配制自选菜肴;从而能符合中餐厨房各部门的基层岗位要求。

2、能力要求

熟悉饭店中餐厨房的工作流程;具有使用、基本维护、保养中餐厨房相关设施设备和工具的能力;掌握中餐烹饪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具有解决烹调操作时出现的各种突发状况的能力。

三、中职烹饪专业工作任务模块化教学内容

(一)专业基本技能实训模块 (课时122节)

模块名称一:烹饪原料初步加工模块

子模块:1、 蔬果原料初步加工

实训内容:(1)兑制洗涤液;(2)叶菜初步加工;(3)根茎类菜初步加工;(4)水果及瓜、果、豆类蔬菜初步加工;(5)花菜类原料的初步加工;(6)菌类原料初步加工。

实训目标:(1)熟练掌握蔬果类原料初步加工的方法,能识别常见无毒的食用菌类。

实训形式:单人独立完成 实训课时:6节

子模块:2、禽畜类原料初步加工

实训内容:(1)畜类原料初步加工,对畜类原料分档洗涤、整理畜类内脏。

(2)禽类原料初步加工,用正确的方法宰杀活禽,对禽类原料分档;用正确的方法洗涤、整理禽类的内脏,并祛除内脏的异味;对禽类原料整料去骨。

实训目标:(1)掌握禽畜类不同部位原料的特点和用途;(2)掌握禽畜类内脏洗涤方法,并能祛除内脏的异味;(3)掌握宰杀的食品卫生操作要点。

实训形式:单人独立完成实训课时:10节

子模块:3、水产类原料初步加工

实训内容:(1)鱼类原料初步加工。用正确的方法宰杀活鱼;对鱼分档取料;对鱼去骨去皮;(2)虾、贝类、蟹类原料初步加工;对虾、贝类、蟹类原料初步加工。

实训目标:(1)掌握鱼的洗涤、加工、整理等方法;

(2)掌握虾、贝类、蟹类原料洗涤、整理、出肉的方法

实训形式:单人独立完成 实训课时:8节

子模块:4、干货原料初步加工

实训内容:(1)水发干货原料;(2)碱发干货原料;(3)油发干货原料;

(4)盐发或沙发干货原料。

实训目标:(1)明确涨发的目的,掌握干货原料的初步加工工艺流程与操作关键。

实训形式:单人独立完成实训课时:10节

模块名称二:烹饪原料切配实训模块

子模块:1、刀法运用以及原料基本形态的加工

实训内容:(1)磨刀、各种刀具的使用;(2)原料基本成型刀法的应用;(3)直刀法、平刀法、斜刀法、剞刀法;

实训目标:(1)掌握块状原料、段状原料、片状原料、条状原料、丝状原料、丁状原料、粒状原料、末状原料、茸泥状原料、球状原料的加工技术

实训形式:单人独立完成 实训课时:20节

子模块2、原料美化成型刀法的应用

实训内容:原料美化成型刀法:麦穗形花刀、形花刀、荔枝花刀、蓑衣花刀、梳子花刀、锯齿花刀、花枝花刀加工技术

实训目标:掌握原料美化成型刀法的运用

实训形式:单人独立完成 实训课时:20节

子模块3、原料分档取料

实训内容:水产品原料的分档取料、家禽类原料的分档取料。

实训目标:(1)掌握鱼的分档取料;(2)掌握虾的出肉加工;(3)掌握蟹的出肉加工。

实训形式:单人独立完成 实训课时:20节

模块名称三、配菜模块

实训内容:(1)配单一原料菜肴;(2)配主辅原料菜肴;(3)配不分主辅原料菜肴;(4)配花式菜肴;(5)对花式菜肴进行简单艺术造型。

实训目标:(1)掌握原料色、香、味、形、质、量、营养等搭配原则;(2)掌握中餐宴会菜肴的配菜原则;(3)掌握各种花式菜肴配菜手法;(4)掌握围边的基本方法。

实训形式:单人独立完成 实训课时:8节

综合评价:以工作任务为模块,单人独立考核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课时6节

(二)专业应用实训模块(课时382节)

模块名称一:中餐冷菜制作

子模块1、冷菜制作

实训内容:(1)拼摆“馒头形”、“桥形”、“螺旋形”冷盘;(2)用拌、炝、腌等烹调方法制作冷菜;(3)用卤、酱、炸、熏等烹调方法制作冷菜;(4)选择卤水原料,配制各种卤水,烹制一般卤水制品,拼摆卤品;(5)选择烧烤原料,腌制烧烤原料,制作烧烤,配制烧烤调味。

实训目标:(1)掌握冷菜切配的各种刀法;(2)能按菜肴制作要求将原料加工成各种形状;(3)掌握凉菜烹制的各种方法;(4)掌握烹制一般卤水的方法;(5)能熟练拼摆卤水冷盆,掌握常用的烧烤方法。

实训形式:单人独立完成 实训课时:70节

子模块2、水果拼盘

实训内容:各种水果拼盘的切摆

实训目标:掌握各种水果的名称及特点,并学会各种水果的搭配

实训形式:单人独立完成 实训课时:10节

子模块3、:雕刻

实训内容:(1)选择各种雕刻原料,雕刻各种花卉和常见鸟类;(2)对雕刻作品进行保管。

实训目标:掌握雕刻工具的使用,掌握雕刻要领。

实训形式:单人独立完成实训课时:50节

综合评价:以工作任务为模块,单人独立考核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课时8节

模块名称二:中餐热菜制作实训模块

子模块1、半成品预制

实训内容:(1)能熟练掌握烹饪原料焯水的要求和加工方法;(2)能熟练掌握烹饪原料走油、走红的方法;(3)掌握干货原料的涨发方法。

实训目标:掌握烹饪原料初步熟处理的方法

实训形式:单人独立完成 实训课时:18节

子模块2、炉灶烹调

实训内容:(1)进行上浆、挂糊、勾芡及预制常用复合调料的技术训练;

(2)运用水烹法烹制菜肴;(3)运用油烹法烹制菜肴;(4)运用汽烹法烹制菜肴;(5)运用辐射加热法烹制菜肴;(6)运用其他烹调法烹制菜肴。

实训目标:(1)掌握常用的烹调方法,熟练进行烹调基础操作;(2)熟悉相关菜肴的成品标准;(3)能灵活控制火候,正确识别油温;(4)能预制常用复合调料;(5) 掌握各种挂糊、上浆、拍粉、勾芡的方法;(6) 掌握装盘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实训形式:单人独立完成 实训课时:210节

子模块2、蒸灶

实训内容:(1)对不同质感的烹调原料进行蒸制、调味操作训练;(2)吊制清汤、浓汤。

实训目标:熟练掌握蒸制菜肴的方法及调味技术

实训形式:单人独立完成 实训课时:9

子模块3、排菜

实训内容:(1)通过菜肴图片、酒店菜谱等资料展示,让学生对装盘规格、装饰方法及上菜程序有全面了解;(2)按照菜单安排餐具,协调上菜次序。

实训目标:(1)掌握各类菜肴的装盘规格及装饰方法;(2)掌握各种菜肴的上菜程序;(3)能合理安排各种工具和餐具;(4)能控制与协调上菜节奏。

实训形式:以小组为单位完成 实训课时:9

综合评价:以工作任务为模块,单人独立考核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课时8节

(三)、岗前综合实训模块 (课时216节)

子模块1、原料切配

实训内容:(1)运用各种刀法加工土豆丝、姜丝、豆腐丝、豆腐干丝;

(2)使用各种刀法加工加工肉丝、鱼丝、鸡丝;(3)使用美化刀法加工兰花豆腐干、鱿鱼卷、墨鱼卷、肫、鱼;(4)整鱼、整鸡、整鸭分档取料及整料出骨。

实训目标:(1)能根据烹调或菜肴的要求运用不同的刀法将植物性原料、动物性原料加工成型;掌握操作要领,刀法熟练;(2)能正确运用各种拆卸方法,对水产品、家禽等原料进行分档取料及整料出骨。

实训形式:按照岗位各种任务独立完成 实训课时:36节

子模块2、冷盘拼摆

实训内容:(1)拼摆“馒头形”、“桥形”、“螺旋形”冷盘;

(2)拼摆花色冷盘;

实训目标:能拼摆多种单一冷盘、花色冷盘,刀法熟练,装盘美观,符合卫生要求。

实训形式:按照岗位工作任务独立完成 实训课时:24节

子模块3、食品雕刻

实训内容:(1)雕刻玫瑰、、荷花、百合等花卉;(2)雕刻麻雀、燕子、鸳鸯等鸟类。

实训目标:掌握雕刻技术

实训形式:按照岗位工作任务独立完成 实训课时:8节

子模块4、炉灶烹调

实训内容:(1)运用“滑炒”方法烹调菜肴:芹黄鱼丝、青椒鱼丝、瓜姜鱼丝、芙蓉鸡片、松仁鱼米;(2)运用“爆”的方法烹调菜肴:芫爆双花、生爆鳝背、酱爆墨鱼卷、芫爆腰花;(3)运用“烧”方法烹调菜肴:红烧黄鱼、白汁鲈鱼、干烧大虾、干烧鱼块;(4)运用“熘”方法烹调菜肴:糟熘鱼卷、青鱼、糖醋鲈鱼;(5)运用“烩”方法烹调菜肴:葱白海参、银丝干贝、鸡茸烩蹄筋、酸辣烩鱿鱼、香茜烩白玉;(6)运用“氽”方法烹调菜肴:酸辣参蛤;(7)运用“煮”方法烹调菜肴:水煮牛肉、醋椒鱼。

实训目标:(1)能熟练进行烹调基本操作;(2)掌握各种菜肴的装盘方法;(3)能够掌握四种浆及十种糊的拌制方法;(4)了解常用单一味的性能和特点;能调整常用复合味;(5)掌握各种烹调方法及相关菜肴标准;(6)根据营养要求,科学地配制自选(创新)菜,菜肴有一定新(创)意,口感好,形态美观。

实训形式:按照岗位工作任务独立完成实训课时:136节

综合考评:以工作任务为模块,单人独立考核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课时12节。

四、中餐 烹饪专业实施工作任务模块化教学的作用

将中餐烹饪专业校内模拟实训的内容分模块化在不同时间段组织进行,使烹饪实践教学与烹饪理论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融入到《烹饪原料知识》、《烹饪原料加工技术》、《烹调技术》、《拼盘与雕刻》等主干课程之中,这种模块化教学的优点如下:

(一)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通过模块实训,让学生担任不同的厨房岗位的工作,各负其职,把日常所学的烹饪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业务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提高了学生专业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水平。

(二)是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有效方法

校内实训模块化把复杂的综合实训分解为若干个模块,将大问题分解为一个个小问题,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个个击破。当学生在攻破了一个个实训内容、完成了一个个实训任务,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时,学习积极性将大大提高。

(三)体现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特点

“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以满足社会需求为目的”是中职学校办学的理念。模块化教学以专业工作岗位为模块,把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了学与做的结合,学与用的结合,充分体现出以技能训练为基础的职业教育特点。

职业教育的成败关键在于是否办出自己的特色,实施模块化教学是较为有效的方法。只有构建适合中职学校烹饪教育特点的模块化教学,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的应用型烹饪技术人才。随着职业教育形势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深入,模块化教学将会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篇(2)

《西点工艺与实训》是南京旅游职业学院与企业合作开发的一门理实一体化的课程,是西餐工艺和中西点工艺与营养专业的一门核心课。它紧贴行业,完全按照行业中包饼房岗位群设置和工作任务进行建设。基于“课岗融通”的理念,在对行业中包饼房岗位群工作活动和对国内外同类课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接西点师职业资格标准,在行业专家共同参与下,提取包饼房各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从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岗位群学习的行动能力,最终确立了课程内容。[1]

课程内容既然来源于包饼房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那么,教学过程就理应对接具体工作任务的开展过程,以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驱动,以完整的工作过程为主线,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标,通过课前的自主探究、主题设计,课内的合作生产、交流评价及课后的巩固提高、训练拓展等系列活动,实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目的。其特点是:课堂氛围情境化,课堂环境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即实际工作场所;教学内容任务化,教学内容对接工作任务,即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教学过程工作化,对接工作过程,学生边工作边学习,在工作任务的完成过程中,构建知识,掌握技能,养成职业素质[2];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活动中学生不仅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得到技能训练,还在工作体验中获得工作知识,突出技能的训练、知识的运用,真正做到“做中学,学中做”;课堂范畴延伸化,突破时空界限,课前的探究、课中的生产、课后的拓展均属课堂教学活动,课内课外皆课堂。

课堂教学是教育的根本,重视课堂教学更是现代职业教育建设的要求。[3]戏剧依靠剧本,教学依赖设计,教学设计好比戏剧的剧本,课堂教学是否成功,关键取决于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那么,《西点工艺与实训》课程的每一次课堂教学活动如何进行设计呢?根据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南京旅游职业学院西点专兼混编教学团队经过近5年的研究,对教学活动进行“基于工作任务”的设计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下面以该课程中一次典型课例(任务)――“巧克力慕斯的设计与制作”为例,通过对工作任务和学情分析,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基于工作任务的课堂教学设计。

一、任务与学情分析

(一)任务分析

任务分析,主要分析研究该课例(任务)在课程中的地位,该工作任务在职业能力中的性质。

慕斯是一种含奶油成分很高,十分柔滑、细腻的高级甜品,其品种很多,有各种水果慕斯、巧克力慕斯等,其中以巧克力慕斯最为有名,是慕斯的经典之作,是烘焙坊、饼屋、甜品店日常生产和供应的甜品之一。巧克力慕斯的生产是饼房厨师日常工作任务之一,是一名合格饼房厨师必备技能。由此,将其选定为该课程内容,并设计为教学任务之一,成为该课程的典型课例。“巧克力慕斯的设计与制作”任务的源出如图1所示。

(二)学情分析

“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因此,课前应对授课班级基本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对学生的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进行分析,从而做到“因材施教”。这里,以校企合作的蓝蛙群英班为例,进行分析研究并确定对策。

1.学生自然状况

蓝蛙群英班是由在校二年级烹饪学院各专业学生混编而成,全班共35名学生,基本情况较为复杂。女生占大多数;学生来自不同专业(中餐、西餐、中西点专业)、不同班级,是“多国部队”。班级自然状况如图2所示。

2.知识技能基础

该班成立后,校企双方共同设计课程,开设《西点工艺与实训》这门课,根据蓝蛙企业的要求,主要偏向甜品内容。而新组建的蓝蛙群英班西点知识技能基础情况是:来自西餐、中西点专业的学生在一年级上过一学期的西点实训课,有一定西点工艺基础,但因为要求不一样,来自这两个专业学生的基础有差异;而来自中餐专业的学生则未上过相关课程,但生活中或见过或品尝过甜品,多多少少对慕斯尤其是巧克力慕斯有些印象或零碎的知识。因此,这样一个“多国部队”,对甜品知识和技能基础不一,参差不齐。

3.情感态度情况分析

调查分析发现,该班70%以上学生重技能,轻知识,好动手操作,厌恶理论灌输;中学的应试教育造成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弱,组织协调意识不强;“高考失利”的阴影带来学习耐心和信心不足;女生多,情感细腻,抗挫抗压能力不强。但是,通过进入南京旅游职业学院一年级的学习锻炼,他们可以通过小组学习、教师演示、合作训练,掌握西点基本制作技能,他们也渴望通过自己动手,掌握常用西点品种尤其是甜品的制作技巧。而且,他们完全有能力通过自主实践和团队合作,实现甜品工艺知识的迁移和操作技能的生成。

4.对策措施

基于以上分析和该课程的特殊性,设计了针对性的策略和措施。如:针对该班基础参差不齐,个体差异大,组织协调意识不强的状况,采取分组教学,依据个体特点(如个性、性别、能力、专业基础等),混合分组,男女生搭配、不同原专业的学生搭配、能力强弱学生搭配等;模拟真实包饼房的建制,建立厨师长(实训班长)、领班(组长)、员工(组员)管理机制,增强生生、组组、师生间沟通,增进团队合作和互帮互学。针对自主学习能力弱的情况,通过任务驱动、知识竞赛与小奖项、小组活动,促使学生自主探究,引领学生学会思考,鼓励学生自主发现、自主解决问题。针对学习耐心和信心不足,抗挫抗压能力较弱的情况,采取合作学习和个别指导,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减少学生个体压力,多表扬肯定,营造轻松、快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乐观向上的精神。针对学生重技能,轻知识,好动手操作,厌恶理论灌输的状况,改善教学环境和条件,突破传统理论与实践教学分离的模式,学院专门建设理实一体化的包饼教学厨房,兼具教学与生产的功能,配备现代化包饼甜品生产和教学设备,将学生放在真实的厨房中,开展情境化教学,通过使用真实的厨房设备和用具,采用真实食品原料,进行实战训练,完成典型产品的生产任务,让学生在工作过程中,理解甜品工艺原理,掌握甜品制作技能,做到“做中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培养学生的成就感,从而坚定专业学习的信念。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确定

(一)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模块、任务的教学目标。首先根据课程标准中的知识、技能、情感目标,制定模块目标,再依据模块目标制定任务目标。“巧克力慕斯的设计与制作”教学目标如表1所示。

(二)教学重难点

结合教学目标和学情,确定教学的重、难点。落实到“巧克力慕斯的设计与制作”这一任务,其教学重点为:巧克力慕斯的工艺关键点的掌控;教学难点为:巧克力慕斯的原料选用以及成品装饰技巧。

三、教学设计

(一)教学模式及方法设计

为使教学活动顺利有效地开展,突破重点、化解难点,主要从教学组织、教法学法、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设计,力求贴近职业,贴近生活。

多年项目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符合现代高职教育规律并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情境导入、过程导向、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演示讲解、案例分析等等。[4]实际教学中,往往不是单一方法的使用,而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总之,这些方法充分体现了“理实一体化”的职教理念,强调“做中学”。

以“任务为驱动”“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活动,既符合行业的诉求,也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突出了技能的训练、知识的运用,通过导学双向互动,践行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导学互动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如图3所示。

(二)教学程序设计

1.设计思路

基于工作任务的教学要求课程内容主题化、教学活动任务化,一次完整的教学活动包括课前、课中、课后三大阶段,课前的任务布置和主题设计是课中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和保证,课后的拓展训练是课中教学的巩固和提高。通过课前任务驱动、课内工作引领和课后巩固拓展的程序,结合主题设计、场景模拟、知识竞赛、技能比拼、演示讲解等形式组织和展开教学活动。教学程序设计如图4所示。

2.教学过程设计与时间安排

篇(3)

一、项目实施背景和目标

公路施工与养护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虽然已经实施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传统的以学校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仍然起主导作用,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与企业需求严重不对称,求广求全、重理论轻技能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制约了先进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实施,也不能适应生源素质下降的现实。本项目以示范校建设为契机,对传统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对公路工程建设一线职业岗位能力需求进行分析,重新定位本专业培养目标,按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流程,构建了全新的课程体系,以及基于真实工作任务以工程项目为导向开发建设了全套教学资源,包括校本教材、学材、实训室、数字化资源库,并付诸教学实践,取得了丰硕成果和长足成效。

二、项目成果创新点

该项目创新性地构建了基于真实工作任务的“工程项目导向、柔性教学组织”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创新性地按真实工作任务和实际工程项目设计学习情景教学方案,并配套开发教师用工作页和学生用工作页各18本;创新性地打造基于真实工作任务的路桥工程施工养护模拟实训基地,建设模拟真实丙级工程试验检测机构的公路工程质量检测中心。为此,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基于真实工作任务的工程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在全国同类中职学校公路施工与养护专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具有示范和辐射作用。

三、项目实施过程和成果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是课程开发。本项目建设组通过行业调研和职业岗位能力需求调研,在原有课程改革的基础上,依照图1所示的开发路径,构建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编写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标准,确定基于真实工作任务的学习情景,编写基于真实工作任务的工程项目导向的工作页,建设模拟真实工作环境的校内一体化实训室和仿真或模拟真实工作过程的教学资源库,并通过教学实践,摸索出一套基于真实工作任务的工程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

1.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

该课程体系包含初中起点三年制中级工和高中起点三年制高级工两套,分别由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能力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组成,框架如图2所示。

2.基于真实工作任务的课程标准和学习情景设计方案

我们通过职业岗位能力需求调研,召开企业实践专家访谈会,根据真实工作情景描述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工作对象、工具材料、工作方法、劳动组织、工作要求等工作内容分析,确定学生经过学习应具备的工作能力和能够承担的工作任务,从而选定学习内容和设计学习情景,最终制定中级工一体化课程标准10门、学习情景设计方案10门和高级工一体化课程标准11门、学习情景设计方案10门。

3.模拟真实工作环境的校内一体化实训室

为实现基于真实工作任务的工程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的实施,我们配套建设了模拟真实工作环境的校内一体化实训室(区),包括基于真实工作任务的路桥工程施工养护模拟实训基地,按国家丙级资质条件标准建设的公路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并成功获批公路工程综合丙级工程试验检测机构资质,同时还完善了原有的公路工程测量实训模拟基地、公路筑路材料检测实训基地和公路桥梁现场检测实训基地。在所有实训基地,我们均购置实际工程施工工地常用的仪器设备,按实际工程施工现场布置,让学生能够真正模拟完成完整的工作过程,遵守企业规章制度,体验企业文化。

为满足学校教学和模拟企业实际生产需求,一体化实训基地一般按功能划分了集中教学区、模拟实训区、资料查询区和工具存放区。其中,集中教学区分组布置,配备多媒体视听设备,满足学生集中听课和分组讨论的需要,同时也可作为小型实操训练的工作台,电脑里还安装了企业正在使用的专业软件;模拟实训区模拟企业的真实情境,可在其中经历完整的真实的工作过程;资料查询区配备参考书、行业规范标准、各类专业资料等;工具存放区集中存放与生产实际相配套的仪器、工具和耗材,模拟企业的工具房或材料库。

4.仿真或模拟真实工作过程的教学资源库

为弥补校内一体化实训室无法模拟全部公路施工过程的问题,我们以真实工程项目的内容为依托,将关键施工工艺做成仿真软件或动画视频,建设和整合一批高质量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包括路基施工、路面施工、桥涵施工、隧道施工、钢筋工程施工、水泥混凝土工程施工、模板架子工程施工、筑路材料试验与检测、公路施工测量、公路养护、工程识图等课程的视频、动画共120个和大型仿真软件3个。

5.基于真实工作任务的工程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

以实际工程项目为导向,以完成真实工作任务为目的,在引导问题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获取和分析专业信息,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经历完整的工作过程直到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这就是我们正在教学实践中探索的一套基于真实工作任务的工程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此教学模式有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替代的作用,表现在:第一,促进有目的的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第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后获得的远不仅仅是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更重要的是实际工作能力。第三,项目导向性教学。按照完整的工作过程(获取信息、制订计划、决策、实施计划、质量控制和评价反馈)设计学习情景,完成教学过程,全面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第四,小组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配合能力。基于此种教学模式,我们编写了教师用工作页(校本教材)18本、学生用工作页(学材)18本。

四、主要成效

1.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符合行业特点的工程项目导向课程体系,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创新性地构建了基于真实工作任务的“工程项目导向、柔性教学组织”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公路施工与养护专业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制定了公路施工与养护专业中级工课程标准10门,高级工课程标准11门。

在示范校项目建设期间,公路施工与养护专业学生在2012年全国交通教育系统院校师生技能竞赛中,荣获学生组试验工团体二等奖、测量工团体二等奖,所有参赛学生分获个人第3名、第6名、第9名、第10名的好成绩。本专业还与广东省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了三二分段对接培养,2013年向学院输送了50名优秀毕业生,得到了学院的高度好评。近几年,本专业毕业生半年以上顶岗实习率100%,初次就业率超过98%,用人单位满意率100%。

2.开发教学资源,打造实训基地,完善教育教学环境

我们创新性地按真实工作任务和实际工程项目设计学习情境教学方案,配套开发教师用工作页(校本教材)18本,学生用工作页18本。另外公开出版教材1本,实习指导书1本。1个省交通厅课题结题,1个交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课题即将结题。成功申报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省人社厅教改科研课题1个,校本教研课题3个。

创新性地打造基于真实工作任务的路桥工程施工养护模拟实训基地,其中路基路面施工养护模拟实训区和钢筋架子模板实训室属全国首创;按国家丙级资质条件标准建设公路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并成功获批公路工程综合丙级工程试验检测机构资质;同时完善了公路工程测量实训模拟基地、公路筑路材料检测实训基地和公路桥梁现场检测实训基地,为此形成公路施工与养护专业校内实训体系,满足培养学生岗位基本能力和岗位综合能力的需要,同时也可与实际工程项目对接,服务于公路施工养护企业,创造社会效益。

大力建设网络化平台信息共享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和整合一批高质量的数字化教学资源。配合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实训教学实施,弥补实训基地无法与生产实际完全一致的不足,并结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方法的改革措施,其中一些虚拟模拟软件已达全国先进水平。同时,由学校牵头,与全国各地其他四所兄弟院校一起共同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并实现多家同类专业院校共享。

3.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为使老师们体验真实工作任务,更好地完成本项目建设,我们多次选派教师到企业调研学习、顶岗实践,同时邀请企业专家走进校园,为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出谋划策,为师生进行实践教学示范,还邀请职教专家为老师们进行职教理论和实践的培训和咨询。通过一系列“校内教师走出去,企业专家请进来”的活动,提高教师职教理论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打造了一支拥有全国交通职业教育专业带头人2名、广东省劳动模范1名、全国交通技术能手5名、广东省技工院校优秀教师1名、广东省技工院校教研先进个人1名、广州地区部省属技校优秀教师 1名、广州地区部省属技校优秀班主任 1名的优秀教师团队。

4.带动路桥专业群整体提升,辐射全国职业院校分享教学改革经验

我们在倾力建设公路施工与养护专业的同时,带动路桥专业群整体提升,制订了工程测量、工程造价、轨道交通工程技术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这些专业推广工学结合一体化课改经验,共享实训室、数字化资源库等教学资源。

作为国家中职示范学校公路施工与养护专业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组组长单位,牵头建设公路施工与养护专业数字化资源库;参与编制中等职业学校《公路养护与管理专业教学标准》,是制定中等职业学校《道路与桥梁专业教学标准》《公路养护与管理专业教学标准》的专家顾问,并与多家职业院校相互参观学习,交流课改经验。

五、体会与思考

篇(4)

关键词 :课堂教学内容 工作任务 对接

职业教育要培养强技能的实用型技能人才,课程体系的建设就必须依据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来进行,那么,我们的教育教学就必须以工作任务为导向,开设符合地方经济、学校和学生需要的课程,促进教学与产业对接、学校与企业对接、专业设置与岗位对接、教材内容与岗位任务对接、评价标准与行业的技术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课程体系建设。

笔者学校在《化妆造型》的教学中就存在这样的现象:教师按照教材的目录逐一讲授,最终学生可以完成一个整体的造型。但学生步入工作岗位后,却无法适应企业要求,企业要重新进行岗前培训,这让学生很有挫败感,他们会质疑学校学学习的有效性,明明都学过了,为什么到了工作岗位就都用不上了?针对这种状况,教师可结合企业的实际岗位任务,将学习内容与实际岗位任务进行整合。下面以《化妆造型》课程中“面颊的修饰——涂腮红”一课为例,对如何实现化妆课堂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的对接谈个人的一点想法。

一、备教材备学生,做好课前准备

本次授课对象为美容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一年级学生:她们喜欢化妆,化妆的效果创新大胆,多数学生对未来到影楼做一名化妆师充满期待;喜欢老师示范化妆,对化妆操作具有浓厚的兴趣;不喜欢上化妆理论课;与客人沟通交流的意识比较弱;学生掌握了化妆基础知识,对局部化妆修饰技巧有一定解,但有的学生化妆技巧掌握得不扎实,有的学生审美标准没有明确的定位。

本次授课使用的教材为姜永清老师主编的《美容与造型》教材,该教材理念先进、体系科学、结构合理、适合中等职业教育的教与学。本课选自第九章第五节面颊的修饰——涂腮红。笔者认为,现在教学内容的选择重在体现“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的理念,因此,结合教学对象及未来岗位的应用要求,笔者对教材做了相应处理:面颊的修饰——涂腮红是修饰脸型及各种妆型的必用技巧,是化妆的基础是铺垫,教材中这部分讲述了标准腮红的位置以及腮红晕染的步骤及方法,可以满足学生对所学的技能的应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化妆能力,因此这部分应保留;为了使我们的教学与社会与生活同步,笔者增设了“特殊腮红的设计及涂抹”作为本课的拓展练习的内容,包括了婚纱造型中的可爱腮红涂抹及礼服造型的酷感腮红涂抹,以让学生掌握最新的化妆技能。

根据学生及教材的特点,笔者拟定了教学策略:课前先让学生观看彩妆图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课堂上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学懂、学会、弄清、弄透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沟通能力;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都动起来,学会学以致用,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让学生向着更高层次、有创新、有应变能力的方向发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结合学生特点,谋化教学策略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本课在以工作任务为导向课程体系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学生的引导者、辅助者和提供者。在教学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

一是小组讨论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取长补短,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二是师生合作法,在教师的控制和引导下,学生在每一环节中分组讨论、分析、归纳,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

三是采用情境教学法。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可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和探究心理,让学生以化妆师的身份为顾客化妆服务,树立正确职业观。

四是任务驱动教学法。将工作情境中“婚纱影楼顾客的着装不同如何涂抹腮红”这一工作任务交给学生,让他们结合本节课的知识来完成。这样使学生成为学习中的主角,而教师则转换为引导者、教学服务者,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关键能力”。

五是四阶段教学方法:通过理论传授、技能指导、实践操作、研讨总结四阶段,把课堂教学从重知识的传授转向重能力的培养,进而达到提高、创新的目的,使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三、结合实际,让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全面对接

为使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全面对接,本次课采用了如下步骤:

第一,教学以影楼每日早会的形式——手语歌《感恩的心》开始本课,然后是彩妆图片播放欣赏,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强化学生对职业的感知。

第二,为激发学生探究的好奇心和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深刻体会本课的内容,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进入到学习中,课前让学生为班级一名同学化妆,课上让学生观察妆面与平日有什么不同?这样可以让同学们踊跃回答,把注意力集中到同学的化妆和腮红。

第三,针对教学重点,进行直观的示范讲解。教师先对技能方面的知识做示范讲解,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能够看得见、摸得着、学得进、记得牢。教师采用四阶段教学法示范讲解标准腮红的位置,引导学生观察彩妆图片并讨论,师生共同总结标准腮红的位置。此后,教师播放录像,学生观看,思考和总结涂抹腮红的方法,总结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并告知学生腮红涂抹的国家技能考核标准。

第四,学生把讲授内容经过自己分析、理解融会贯通,然后自己从实践中去训练,验证其实际效果。学生根据标准腮红的评价标准,两人一组进行练习,一人为模特一人为化妆师自主练习,教师巡视指导。练习结束,师生共同探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然后模特和化妆师互换再进行练习。

第五,为使学生更客观地认识自己的操作能力,确定自己努力方向,在所有学生练习结束后,将所有学生作品呈现,让学生根据标准腮红评价表进行自评、互评。教师则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点评并强调操作中的注意事项,指导、改正直至达到标准。

第六,教师进一步引入工作任务——影楼顾客穿婚纱或者礼服我们该怎样为她涂抹腮红?这是将来工作岗位典型任务,有实用价值,通过此任务,可使学生明确岗位要求和能力要求,从而使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对接。为让学生能顺利完成这个任务,同时为开阔学生的视野,教师首先播放一组特殊腮红的图片以拓宽学生视野,为设计创意腮红作铺垫。然后,设计两个层级的技能训练项目。基础技能训练项目:新娘结婚当天要换多套服装,化妆师必须根据服装造型为新娘迅速改妆,请每组回去设计三款以上服装和妆型匹配;提高技能训练项目:为参加化妆秀表演的模特,设计一款创意腮红。这样的设计更能体现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的全面对接。

四、及时总结反思,不断促进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紧密对接

篇(5)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2(a)-0152-02

1 汽车与维修技术现状及实训教学方法的改革背景

1.1 汽车与维修技术现状

汽车作为现代社会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已经由简单自动行驶机械发展到了机电综合一体化产物。现代汽车已经是一辆具有高技术含量的产品,电子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汽车科技化程度不断得到提高。随着现代汽车应用中高科技含量的不断增加,汽车维修的理念、内容、方法和手段也发生了根本改变。克服目前存在的“内容陈旧、更新缓慢、片面强调学科体系完整、不能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弊端”,突出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这是现代汽车维修实训教学设计创新的必然趋势。一个处于变革中的职业教育模式和方法必然伴随着“创新”思维,其结果将直接体现在学校办学特色与教学效果上,需要大家来一起来思考和探索。

1.2 实训教学方法改革背景的探讨

1.2.1 汽车维修职业教育的专业定位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从工作领域看,职业学校学生毕业以后在企业里主要从事技术、生产、服务等领域的一线岗位工作;而不是从事企业里开发、设计工作。那么学校培养的人才类型应该是技能型或操作型人才。具体到汽车维修专业上来说,应该是满足企业对“汽车维修工”的需求。学生要能适应职业岗位上的工作要求,要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做一个汽修及相关企业满意的就业者。

1.2.2 职业学校汽车专业实训教学方法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以中职汽车专业为例,从专业定位可以确定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训教学是满足该专业定位要求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各中职学校都非常重视实训教学,实训教学无论从场地、设备还是师资都有了极大的发展,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积累了丰富的实训教学经验,形成了针对不同汽车维修教学的多种实训教学科目。实训教学科目由初期的只是在汽车某几个总成(发动机、变速器、起动机、发电机、分电器等)进行认知及简单拆装,发展到现在的总成规范化拆装;发动机、自动变速器、底盘、电气、空调等系统试验台架故障诊断分析;整车电气、机械实训;车辆维护、检测等多科目。 教学方法也从简单的实操训练,发展为既有模块化实操训练、又有机电一体化实训方法、多媒体汽仿真模拟维修方法、任务导入式实训教学方法、全信息化理实结合检修教学系统等实训教学方法以及企业式维修培训课程实训教学方法等。这些教学方法虽各有所长,但也存在着各种不足的问题,就此笔者通过反复探索及实践,获得以下一些探索性结论。

(1)实训教学活动。

实训教学活动是课堂实训学习的核心环节。对学生学习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传统实训教学活动中强调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偏重于传授知识。虽然利于学生正确理解已学知识,但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及信息化社会中,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也逐渐暴露出了一些缺点和不足。忽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思维的发挥,缺少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教学中时常存在一个老师同时指导20~30人的教学过程,人数过多,从而造成学生动手能力锻炼的匮乏。

由于汽车维修工作的特殊性,我国汽车维修企业里汽车维修工作的主要传统是“师傅带徒弟”,这种方式优点是突出了师傅的工作能力,保证了工作质量。如果把它运用到实训教学中,将会促进学生这方面发展。而在实训课堂活动上存在“教师手把手教,学生手跟手学”的模式,这种模式看起来严谨,但与企业传统模式相比限制了学生独立思考及指导能力的发展。现在许多学校教师在实训课上在尝试运用新的更有效的教学模式。通过研究和探索,笔者认为:只有在实训教师有效的指导下,突出学生主体性的技能训练活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岗位能力,尤其是独立智能型实际操作能力,才能更好地培养出适应现代汽车企业要求的维修人才。

汽修实训教学的形式,应是指导教师同时指导合理人数的学生的教学过程(例如教学中笔者感到整车电气实训8~10人一组比较合理)。实训过程以学生自主训练学习为主。通过独立的训练以达成自身维修技能及技术学习能力的获得。

(2)实训指导书。

“实训指导书――实训手册”,是结合教材、实训车间的实训设备及在基于“汽车维修手册”编写的规范化实训操作指导文本。通过实训手册完成实训项目中的工作任务,增强 “自主学习”和“继续学习”能力。实训指导书编写应突出有效性,力求简单、明了,使学生清楚了解步骤,便于理解及掌握。指导书还包括对实训操作的考核以及对工作过程的评价,作为对学生实训学习的结果检验鉴定。指导书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并促进学生课前预习的学习习惯及对待工作质量的意识。

2 “传导式维修工作任务学习”方法

基于上述的探索及分析,笔者创造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根据其特点命名为“传导式维修工作任务学习”方法,学生形象地称其为“小师傅工作任务学习”方法。通过在汽车车身电气维修实训学习课中的实际运用,实训课堂教学以及实际应用等方面都收到了不同以往的良好效果。初步达到了使学生由“适应”企业工作的教学目标变为向“融入”企业工作的设定教学目标。

所谓“传导式维修工作任务学习”,是基于时下广为流行的任务驱动教学方法为基本操作前提,以学生自主导向学习和合作为手段,结合企业工作情境和实际操作为参照背景,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知识传导等环节,将维修工作任务的进行过程通过教者传递并指导给学习者的学习方法。它是笔者及其教学组团队结合德国课堂五步教学法,案例引领、任务驱动实训教学法,通用公司企业培训教学等经验基础上而开发出来的具有自己独特形式的教学方法。

2.1 这种教学方法的基本内容

实训场地由工作场地(实训工位)和学习-休息(学生学习及查询资料、教师进行教学工作安排、运用多媒体讲解相关理论及维修技术知识及学生休息)室两部分构成。先由实训指导教师提出故障案例进行情景描述或通过在实训车辆上设置故障案例进行情境展示,然后对接维修工作任务,接下来教师引导并在必要的时候由具体指导小组组织者(组长)执行工作任务的每一步骤:在学生实训手册指导下,进行准备工作必需的资料查询车辆检查维修操作实施(检查、拆卸、检查、检测、安装)工作结束后质量检查,这一工作过程中由组内排序的下一名学生作为工作助手(相当于组长的徒弟);之后由组长指导该名学生执行工作任务,而其下一名学生作为助手(这时教师作为一个旁观者与后面未轮到的学生进行问题交流),依次进行直到所有学生全部完成实训任务(而完成工作任务的学生在和教师进行简单的工作交流后,到休息室按照学习手册的要求,相互交流此次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并填写自我评价与工作体会);最后一个步骤是教师考核,这一环节笔者采用了一个特殊的方法,就是第一个完成工作的学生由教师打分,接下来由上个完成工作任务的学生开始指导下一个学生并为其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打分,并由其他学生补充纠正,如果出现打分错误或指导失误则由教师适当减扣指导学生已得分数(这个打分要求指导教师在实训开始时就交代给所有学生),这样做极大地培养了学生工作质量意识、责任意识,强化了对工作任务的理解和升华。

2.2 “传导式维修工作任务学习”方法的特色

2.2.1 设置情境,激发对于工作任务学习兴趣

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有效因素。该方法中,教师不仅以一名教者的身份出现,还有意识扮演一名师傅的身份,甚至在某些环节还要把自己扮演成客户。通过情境引导来对接工作任务,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如上车身电气实训课时,教师把每个工作任务的起始实施过程从接车检查开始,内容包括准备实训工具车和专用工具以及检测仪表;车内车主遗漏物品、外部身状况(如划痕、凹痕等)检查;工具车内配备实训汽车钥匙、发动机舱翼子板布和车内四件套;该工作任务所需更换的部件及耗材、相关维修资料等。教师在引导学生完成准备工作同时(如检查车辆;开启车门、发动机舱盖、铺上翼子板布及车内四件套等),要求学生思考做这些准备工作的意义(确保工作顺利完成及对客户的满意程度等等),并相互讨论。

2.2.2 给予学生主导机会,增强学习效果

该方法强调给予学生主导机会,它的突出特色是通过学生指导学生环节,最大化地给予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机会,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熟知工作任务的同时,获取主动思维能力、指导他人完成工作任务能力(让学生在工作中成为师傅扮演者),并在指导过程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领悟前人的思维过程,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学会掌握“师傅”式思维技巧,使工作能力得到开发和提高,为今后成长为机电维修大工打下基础。

2.2.3 树立质量观念,学习沟通方法

该方法要求学生按照“实训指导书”里面的详细要求执行每一工作步骤及规范等要求,对必要的检查、检测记录内容进行填写,从而使学生树立质量观念。手册要求学生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自己学到的东西通过交流加以归纳整理,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提升了沟通能力。

实践证明,“传导式维修工作任务”学习方法体现了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独特互动学习关系。教师作为引导者,负责推进实训工作任务的开展,学生作为主体,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通过完成全部工作任务使学生养成一种积极、主动、合作的学习态度,培养了独立思维和指导能力,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有机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和谐、积极参与的学习氛围,显著提高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篇(6)

[作者简介]张继红(1970- ),女,内蒙古通辽人,通辽职业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物理教育研究。(内蒙古 通辽 028000)

[课题项目]本文系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工程合同管理》项目课程开发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NJSY12299,项目主持人:张继红)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3-0149-01

“工程合同管理”课程是高职建筑技术专业基础课程,是学习掌握高职建筑技术专业课程的关键环节,是毕业生考取专业资格证所必需的专业基础知识课程。笔者按照任务驱动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对高职“工程合同管理”课程进行了开发实践。

一、“工程合同管理”课程任务分析

1.工作任务驱动的内涵。所谓“工作任务驱动”,是指模拟企业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在这个过程中,至少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结构的完整性(获取信息、计划、实施和评价);要素的全面性(任务、工作对象、工具、工作方法、劳动组织、工作人员和工作成果);工作过程的相关知识。以工作任务驱动为基础开发课程,要以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岗位需求为依据,以工作结构为框架,以工作过程为基础,以典型产品或工作对象所设计的项目为载体,让学生学会完成工作任务的课程模式。在教学中,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构建一定的教学情境,围绕工作任务的实施来展开学习;将学习内容改造成一个个与任务相关的工作任务。为此,在教学实践中,要把工程合同课程从以前知识的学科系统结构中摆脱出来,放在工作过程的系统中去学习掌握,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开发课程。

2.工作任务驱动视角下的“工程合同管理”课程的任务分析。工作任务驱动视角下的课程要求教育者把专业工作作为一个整体,使学生从企业工作整体的角度来理解自己所学的知识,从而主动地构建工作任务。具体的工作任务可以是撰写一份合同或调查报告;组织一次招投标现场会或评定标会议;进行一次现场检验或组织材料进场等与实际工作相关联的学习任务。教师是任务的设计者,是学生完成任务的指导者,所以,任务的设计要有真实性,可操作,在真实或者仿真的环境下完成,并能够进行有效的考核。

3.将典型工作转化为行动领域。(1)理论学习合同法律基础;(2)结合课间见习活动,学习、掌握建设工程合同体系组成和管理;(3)结合校内外实训及到企业签订合同现场观摩等形式,课堂设置工作情境,重点学习几个基础合同内容和管理;(4)设计案例,学生通过解决实际索赔案件,学习工程索赔相关内容。

二、工作任务驱动视角下课程开发的教学实践

1.以可操作性为前提进行开发。根据教学内容体系进行任务模块的课程开发,要以可操作性为前提。教师、学校或企业应该给学生创设真实或者仿真的学习工作环境,让学生在接受工作任务、理解工作任务、解决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得知识、增长能力。开发的原则是根据每一个模块单元的教学目标制定任务,任务的选取要以教学内容为依据,理论与技术基础应当包含课程核心知识点,确保与所学内容紧密结合。总之,任务既要包含基本的教学知识点,能服务于教学,又要有一定的综合性、规模和难度适度,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

2.依据本专业技术岗位需求及对“工程合同管理”课程的要求进行开发。建筑技术专业培养的是掌握本专业必需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具有建筑综合职业能力,毕业后能够从事建筑施工、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本专业职业技术能力分析如下:(1)施工准备阶段:职业技术能力包括阅读施工图纸能力、编制施工组织设计能力、测量放线能力。需掌握的相关知识有:建筑制图与建筑CAD,建筑材料,建筑力学,房屋建筑构造,建筑结构、地基与基础工程,工程合同管理,建筑法规,建筑施工组织,工程测量。(2)施工阶段:职业技术能力包括组织施工能力、过程控制与管理能力。需掌握的相关知识有:施工技术,工程合同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3)竣工验收阶段:职业技术能力包括档案资料管理能力。需掌握的相关知识有:建筑工程档案资料管理,工程合同管理。

如上所示,“工程合同管理”课程是建筑技术专业的基础课程,在建筑施工的三个主要阶段,工程合同管理都是施工现场的重要环节。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本门课程的知识、提高适应施工现场的能力,应把理论知识的讲授与具体的工作实践结合起来,并且把职业资格作为课程内容的选择标准,打破传统的把课程分为基础理论课程、技术基础课程、核心技术课程、公共/专业选修课程的分类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调整课程体系,整合课程内容,完成由学科知识系统化向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转换。

3.创设真实的职业活动情境,采取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创设真实的职业活动情境,要在课堂上采取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模式。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构建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这意味着学习是主动的,学习者不是被动的刺激接受者。这就要求课程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创设真实的教学环境,学习活动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学习的任务情境与现实情境相类似,教学的过程与现实问题的解决过程相类似,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一堂课同时完成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传授:教室、车间为一体,教室既是理论的课堂,又是实习操作车间;教师、师傅为一体,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又是实习指导师傅;学生、徒弟为一体,学生既是理论知识的学习者,又是实践技能的操作者。

为了保证在课程开发中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进行合理的整合,并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有效地实施下去,要在学校与企业紧密合作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校内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作用,为教学创设真实或仿真的职业活动情境,让学生充分领会隐含在工作过程、职业活动中的工作知识,在工作过程中获得经验和策略。在“工程合同管理”课程的行动领域中,“结合校内外实训及到企业签订合同现场观摩等形式,课堂设置工作情境,重点学习几个基础合同内容和管理”。以招投标合同学习为例,设计工作任务驱动视角下的学习情境:模拟工作现场,签订招标合同;根据工作任务分角色,编制招投标文件。其相关理论和实践知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招标公告、招投标文件的编写、评标程序。教学方法采取多媒体教学、角色扮演、模拟工作现场,体验任务。

三、工作任务驱动视角下,改革学生评价体系,构建能体现学生全面综合能力的“工程合同管理”项目课程职业化考评机制

工作任务驱动下的课程学习的考核办法,要根据课程和工作任务的要求,采用多样性、开放性的评价因子,全方位、立体化地考核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对理论知识进行考核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实训课程的考核。实践课要进行诸如实操考试或技能测试,严格监控实操过程,认真对待考试结果,凡是实践课考试不及格者,一定进行补考。同时,还要对学生的综合表现进行考核,如出勤率、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以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为了保证实践教学考核的落实,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质量标准和考核办法,以学院文件的形式确定下来,加强监督、检查、奖惩的力度。采用学生问卷调查、推门听课等方式,对实践课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并与教师的晋级、职称评定、年终考核奖惩等挂钩,以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保证教学质量。

篇(7)

【摘 要】焊工技能操作培训采用工学一体化教学,将传统课堂变成教、学、做合一的“工学一体化”课堂,针对技能动作形成的规律,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强调动手能力的训练,选用合理的指导方法,提高学员学习电焊技能的兴趣,从而提升操作技能。

关键词 工学结合;一体化;典型工作任务;教学

随着职业教育的高速发展,各职业院校都在大力推进职教改革,但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始终没有能够真正融合在一起,从而影响了职业教育的质量。电焊工的技能操作技术性和技巧性要求很强,要熟练掌握其操作要领成为一名合格的电焊工,就要运用焊接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独力地完成电弧焊实际操作中的各项课题。2013年以来,我院焊工实习车间承担了11级焊接班的实习教学,以及相关专业第二工种培训任务。采用工学一体化教学。将传统课堂变成教、学、做合一的“工学一体化”课堂。

1 工学一体化

“工学一体化”教学作为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已经为大家普遍认识。为了满足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能力要求,适应学习者个性和职业发展的需要,最大限度地实现有效的职业学习,培养“高素质”、具备良好“职业能力”的劳动者,积极探索科学的、符合工学结合要求和国情实际的新型课程模式是非常必要的。“工学结合一体化” 教学是目前机电专业最适宜的教学模式。它强调教学内容的一体化,包括教材、大纲、计划的一体化,理论教学和实际操作的一体化,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的一体化,多门课程的综合化,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经验的一体化。我院焊工专业采用工学一体化教学,将传统课堂变成教、学、做合一的“工学一体化”课堂,这样一来,枯燥的理论不再是抽象的,变得看得见、摸得着,学生边学边干,在做中学、学中干,教学结合实物,采用任务驱动法,情景模拟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2 实习+生产一体化

学员学习的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和操作方面,学员要初步了解和认识其掌握技能的相关知识,设备的功用及使用方法,操作过程的变化,了解操作动作的难度及要点,注意事项和安全事项。从指导教师的角度上看,认知过程包括讲解和演示两个环节,从学员角度上看则包括观察、记忆、实践三个环节。传统的焊工教学,实习和产品生产是分开的,没有很好地有机结合起来,同时焊工实习消耗非常的巨大,这也是很多培训学校不愿开设焊接班级的原因,为了既能够培训好学生,又能够获得效益,故而我们采用实习+生产一体化方式来进行学员的培养,即结合制作学生用高低床制作、放鞋架、花架、垃圾收子等,?焊接专业在学生进行了钳工、焊工基本技能培训的基础上,引入典型工作任务“学生用高低床”制作。让学生4~6人为一组,在老师指导下,利用4周60学时 ,完成20套学生用高低床的制作。学生从下料、连接件制作(包括划线、弯曲成型、钻孔等工序)、折边、焊接、油漆(参与),甚至加橡胶脚套等各环节进行实践,以期进行最直接的“工学结合”。

从而使学生们在实习中参与了实际产品的生产,加工制作的产品能够满足使用要求,整个生产过程从接到订单、制作计划、现场施工、项目验收、工作总结及评价,把产品加工和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充分体现“工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3 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

实习+生产一体化为学员的培养确定好了很好的一种方式,但是仍然是需要相应的实际任务来作为载体,故而把典型工作任务作为载体,来设计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就显得格外重要。如在对学生进行焊接结构生产及焊接工艺教学时我们设计的典型工作任务如下:

工作情景描述:新校学生宿舍投入使用后,急需大批量的学生用高低床。

结合制作学生用高低床制作,基本流程为:了解客户的要求初步设计与客户沟通确定方案设计图纸放样加工制作表面处理涂装包装安装。

1)工作步骤一:明确工作任务

能够根据基本流程确定工时、工作内容、工艺要求,并在老师指导下分小组进行。

2)工作步骤二:生产现场布置

熟悉焊机、焊材、切割机、气瓶、气割、焊接辅助工具等,布置生产现场。

3)工作步骤三:制作工作计划

各组能根据图纸,布置施工现场,制定工作计划,领取材料,工具等。

4)工作步骤四:加工制作

让学生4~6人为一组,在老师指导下,利用4周60学时 ,完成20套学生用高低床的制作。学生从下料、连接件制作(包括划线、弯曲、钻孔等工序)、折边、焊接、油漆(参与),甚至加橡胶脚套等各环节进行实践。

5)工作步骤五:工作项目验收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20套学生用高低床的制作。对床体结构、承重能力,安装等进行逐项验收,包括刷漆、所加的橡胶脚套等进行验收,保证坚固耐用,美观大方。

6)工作步骤六:总结与评价

通过对学习过程的回顾,学会客观评价,总结自己;通过互评、自评、教师评价,使学生建立自信,能够给予学生足够多的时间展现自我。随着“工学一体化”课堂教学模式的推行,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尽管尚未毕业,但学生已经能够在工作岗位上得心应手地工作了。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带来了高就业率,近年来,学生的取证率一直是100%,不少学生还获得了多个职业资格证书,这使他们成了抢手的“香饽饽”。几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名列同类院校的前茅,去年毕业生就业率达97%以上。今年的毕业生供不应求,明年才能毕业的学生绝大部分已经被用人单位所“预订”。

4 结束语

总之,我院焊工专业采用工学一体化教学,将传统课堂变成教、学、做合一的“工学一体化”课堂,这样一来,枯燥的理论不再是抽象的,变得看得见、摸得着,学生边学边干,在做中学、学中干,教学结合实物,采用任务驱动法,情景模拟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焊接专业一体化教学充分营造了企业工作生产的环境,紧紧围绕典型任务,突出学生职业能力与素养,使学生从学校走出后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适应企业岗位的需求。受到企业和社会的认可。

参考文献

[1]焊工工艺与技能训练[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变电设备异常故障处理办法[M].水利电力出版社,1999.

篇(8)

1 “任务驱动与学做合一”教学总体目标设计

针对电工技术实训这门课程的特点,对课程任务进行项目化设计,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导向,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实训内容贴近工作实际,突出对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及职业素质的养成。

电工技术实训设计的项目内容有:低压电气控制实验、测量电路安装实验、基于S7-200PLC和触摸屏的三相异步电动机控制实验、变频调速实验等。比如在实施“基于S7-200PLC和触摸屏的三相异步电动机控制”实验时,该项目包含如下子任务: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原理分析;PLC、触摸屏、断路器、熔断器、电机、热继电器、接触器等硬件如何外接线;工业触摸屏通讯设置;STEP7-MicroWIN V4.0、Wincc flexible 2008 sp4软件学习。这四个子任务打破了原有课程体系的知识点学习和章节安排,将实践技能融合于各工作任务中。学生通过对各任务进行分析,查阅,提出方案,解决问题,实现了“做中学,学中做”,提高了综合应用技能。

2 “任务驱动与学做合一”教学模式实施

以“基于S7-200PLC和触摸屏的三相异步电动机控制”为例,该实训内容是一个比较完整的工程实践项目,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原理分析、元件认知、硬件设计、软件安装、软件编程、实训调试演示、实训答辩、总结及实验报告写作、考核评价”的模式组织教学。

工作任务是学生实训和教学讲授的结合。学生在进入实训室前要完成以下子任务:区分“正-停-反”和“正-反-停”电路在原理上的区别;掌握自锁、按钮联锁(机械)与接触器联锁(电气)电路等设计方法;学习PLC、触摸屏的工作原理、用法及通讯设置;认识熔断器、接触器、按钮等硬件,并掌握其端子外接线方法;学习软件STEP 7、MicroWIN V4.0、wincc flexible 2008 sp4。学生分组在实训室学习软件的安装、变量设置、通讯、编程设计等;设计PLC程序(注意自锁、互锁),设计触摸屏程序(注意变量设置方法)。学生通过两周的时间完成以上子任务之后,进入实训室,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接线、编程、调试、演示。在答辩及总结过程中,学生通过实训阐述、小组交流、大组交流的形式进行学习,这样可以掌握不同的设计思路,整体拓宽知识面。

3 “任务驱动与学做合一”教学方法与手段

近年来,淮南师范学院的办学目的是努力为基础教育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实基础、强技能、重应用、能创新”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因此为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电工技术实训采取以“以工作任务为目标,以行动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手段,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在实训课上用具体的工作任务引领课题,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应用项目教学、小组讨论、情境教学、自主学习等方法完成教学活动。学生在这种方法的教学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疑问,从而会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并且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4 “任务驱动与学做合一”教学评价与考核

实训课程教学评价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教学环节,对课程的实施情况起到导向引领作用。经过两年的项目实践,制定了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包含电气部分接线、梯形图程序设计部分、触摸屏程序设计部分、实验报告质量、答辩环节,每部分也都包含细致的评价标准。实训过程中,教师将大项目分成一个个子任务,在每一个子任务完成后,教师根据评价体系对学生的任务进行评定,并作出相关记录,帮助他们解决任务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完成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梳理,使学生在实践的同时加强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通过教学评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检验课堂教学质量。

篇(9)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1-0094-02

一、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的特点

1.以职业核心能力为标准,与专业相融合。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驱动教学法首先是基于特定的职业项目,任务的实施体现了该职业项目的工作过程,任务的完成过程是学生通过真实地参与工作过程,既获得了最受企业关注的职业经验,又关注学生以经验为基础的专业系统化知识的构建与积累。

2.以实训项目为训练单元,以任务做驱动。传统的项目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知识,我们在专业技能的基础上结合了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实际工作流的项目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基本素质。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质,也切实提高了学生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3.引入竞争与合作,采用小组合作。在项目实训时,我们把学生组成若干个小组,为了避免学生在多个项目重复担任某一职责,我们对每位学生在项目中所担任工作都有记录,要求课程结束后,每位学生必须担任过项目合作工作中的所有岗位。这样既能让学生有机会扮演不同工作任务的角色,又能真实体现实际工作情境,对于培养学生协同工作能力大有好处。同时明确组内各成员的责任,共同有条不紊地完成项目;而且充分体现组间竞争、组内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4.以学生为主体,采用角色扮演的学习方式。项目实施过程中,老师还要扮演客户的角色去挑剔作品的补足,学生要不断地和客户沟通,按照客户需求对作品进行修改。通过交流、沟通、改进去主动验证所学知识,积极探究扩展的知识,培养学生客户服务的意识,锻炼学生工作的耐性。

二、工作过程导向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在Director多媒体制作教学中的实施步骤

1.选取典型项目,优化教学内容。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骨干共同参与,对企业岗位里适合高职学生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并设计了相关的学习情境。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设计教学项目,一个工作任务为一个项目单位,将每个典型的项目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教学平台。

2.基于工作过程,构建学习情境。学习情境是实现学习领域能力目标的具体的课程方案,所以要确定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等基本的职业能力在本课程中应予以培养,将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并重。学习情境的内容不仅要能涵盖专业知识点,同时要根据具体情况去确定专业“知识点”的目标。学习情境的设计同时也是实际工作岗位的具体工作任务的转化与体现,内容往往就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一些典型问题,便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联想思维,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3.运用任务驱动,组织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引出项目。问题的引入要与项目设计的任务相关联,问题的设置要与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相适应。根据学生已有的设计理论基础和相关多媒体软件的掌握,创设了“编写了一本儿童识字的书籍,需要制作配套的儿童识字光盘”的这一问题情境,提出了“如何制作多媒体光盘”这一问题。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回答出多媒体演示光盘的主要包括的几个重点问题,然后,教师在对问题进行归纳汇总的基础上,提出本节的学习任务――儿童识字光盘的制作。(2)师生互动,分析项目。任务提出后,教师把一些以前设计好的项目向学生介绍,包括项目涉及到的知识点以及该项目在实际工作中有哪些用途等,学生可以此作为参考借鉴。然后是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时间。这个环节可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学生采用合作学习,探究任务的方式进行,并制订相应的工作方案(包含制作流程、小组分工、时间安排等),教师可以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与分析。这个环节的实施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都具有重要的作用。(3)合作学习,完成项目。项目的实施就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实际工作的任务为主线,由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强调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实际工作的全过程。在分析任务后,按统一确定的工作方案,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完成儿童识字光盘制作项目,其基本流程是:光盘片头和片尾动画制作图片、动画等各类素材的准备在Director中进行组装编排各个场景画面进行脚本的编写控制页面间的跳转渲染输出。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应加以辅导或引导,以保证学生学习的效率与效果。(4)拓展项目、体现分层。每组学生都要进行项目汇报,现场演示项目成果,介绍设计过程、关键技术和组内任务分工,并对作品存在问题作分析评价。这种方式能让学生重新认识自己的作品,总结制作过程及其相关技术,有利于反思与提高。(5)多维评价、拓展思维。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以及创新纳入到成绩评定中;由单纯结果性评价转向形成性评价;注重学习方法、学习过程的评价。教师采用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对多媒体光盘制作的任务进行评价。教师对每个项目组进行优劣点评,指出优点和存在的不足。从多角度评价学生成绩的方式,做到公开公平。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法

1.任务的设计要全面。任务的设计在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驱动式教学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任务的设计要目标明确,能够体现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二是要考虑学生的不同层次,任务的难度可逐步加强。三是要力求贴近现实生活或未来职场需求。四是要有助于知识与技能的迁移。

2.教师的能力要不断提高。工作过程导向的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有效应用,不仅要求教师要不断夯实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专业实践技能,更应对本专业的相关知识进行全面的学习了解,要集项目设计、管理、实施、评价等多元能力于一身。

四、小结

工作过程导向的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够解决学生培养适应岗位需求的问题,通过“工作过程化”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培养了其团队合作、解决问题以及沟通等各方面的综合能力,从而提升了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创业能力。而工作过程导向的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真正价值应体现在学生分析任务、完成工作流程、创作完整作品的实践过程之中。只要学生在项目实施的工作过程中的确提升了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并明确了将来的奋斗方向,就能真正实现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肖晓旭.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驱动”法在市场营销教学中的任务[J].中国西部科技,2011,(7).

[2]刘莉萍.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引领型《电子商务图像与动画设计》课程整体设计[J].电子商务,2010,(4).

[3]黄洋.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导向的任务驱动教学改革实践[J].交通职业教育,2011,(4).

[4]卫海英.基于工作过程和任务驱动的高职《网络营销》课程时间教学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2,(5).

篇(10)

一、在中职铁路票务实训教学中采用工作任务教学法的意义

旅游票务工作内容为熟悉票源的采购及相关部门的运作规章,能应付关于票据的突发事件,这要求旅行社票务有一定的电脑基础和普通的沟通交流能力和应对能力。对于中职生而言经过专业的学习和实践可胜任该项工作,旅行企业也愿意采用中职学生进行实习或就业。本课程是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之一,通过工作任务教学法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根据教学计划好课程内容安排不同的学习任务,并根据不同的任务有针对性地进行课题设计,让学生通过任务的完成掌握不同类型票务操作标准和技能。

二、如何设计铁路票务项目教学法

(一)对课程现状进行分析

近几年来,职业教育一直强调在“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模式,旅行社票务这门课程是一门操作性比较强课程,但目前的教学课堂普遍都还是满堂灌,学生对知识理解不透彻。于是,尝试对旅行社票务课程铁路票务章节现状进行以下分析。

1.旅行社票务课程铁路票务章节分析

本章节主要学习旅行社票务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工作标准;介绍了旅游交通种类、铁路运输概述、旅客运输组织和火车票的种类、铁路旅客票价,学生根据以上知识,进行订票、购票变更、退票及售后服务。内容比较广泛,虽然学生有过买车票的经历但是对于票务的操作她们还是抽象陌生,但是这些技能又是作为一个中职学生必须要掌握的。

2.对教学对象进行分析

中职学生对知识理解的能力比较差,而且他们适应了传统的被老师紧盯和老师手把手的教学模式,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不高不是睡觉就是玩手机,而在该门课程教学中要借助一些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如电脑相关软件,而我们的学生平时接触到电脑就少,所以一个学期让他们掌握对旅行社票务的操作难度非常大。

3.分析该章节教学方式方法与组织形式

本章节改变旧的“学科体系”教学模式,打破学科界限、围绕典型铁路票务工作整合教学内容以工作页形式教学, 以讲授法为辅学习。的主要组织形式:小组合作为主(6-7人一个小组),团队合作和独立作业为辅(团队合作完成见习任务,独立完成课后作业)。

(二)设计以工作任务为引领的教学方式在 “铁路票务”章节 教学设计

在讲授“铁路票务”这个章节时,我们以客户订购火车票为任务载体来进行学习任务的设计,进行订票、购票变更、退票及售后服务。具体学习情境设计如下。

工作情景描述:票务人员从计调处接到客户订票任务后,准确向客户了解所订火车票的具体出发及返程时间,火车票所需的硬座/硬卧等,然后根据客户的具体要求通过网络或电话进行票务查询,查询到合适客户的票务后,致电客户做出票前的最终确认工作,发短信确认具体内容、时间、票的标准、价格等,并请客户回传确认及电话再确认;同时最终核实准确的客户姓名及身份证号码,把客户资料编入出票档案。如有变动要做好票据的变更与取消。做好票据送达和售后服务工作,并进行反馈。

工作与学习任务:某旅行团42人,其中1.2米以下的小孩1人,1.2-1.5米的小孩3人,M乘坐火车3月11日从南宁至北京,3月18日从天津返回南宁,完成该团订、购票任务。

与其他学习情景的关系:本情景是《旅游票务》这门课程的第一个情景训练,为后面的情景训练打下基础。

1.学习目标设计

(1)理解旅行社票务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

(2)能写出旅行社票务工作人员的工作流程

(3)能说出旅行社票务工作人员的工作标准

(4)能利用互联网、电话等手段进行资料查阅、收集、整理;

(5)能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订票、购票、变更、退票、送票工作。

2.学习内容设计

(1)旅行社票务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工作标准。

(2)资料查阅收集的方法

(3)旅游交通种类、铁路运输概述、旅客运输组织

(4)火车票的种类、铁路旅客票价

(5)订票、购票的基本技法

(6)变更、退票的基本技法

(7)送票及售后服务

3.教学流程

(1)分小组学习旅游票务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工作标准。(4课时)

(2)分小组接受任务,查找相关资料,小组讨论工作任务最终设计出符合该旅行团要求的订票计划,小组以PPT展示查找结果。(4课时)

(3)小组模拟订票、变更、退票、送票过程。(4课时)

4.教学评价

篇(11)

一、引言

高职高专课程教学改革已取得极大进展,但其教学模式仍值得探讨,同时也需要经过实际教学不断完善。

归纳高职高专课程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六个方面:教学目标不够明确、教学内容不够适合、主体地位不够突出、课堂驱动不够有力、教学评价不够合理、学习资源不够丰富。分析造成该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由于课程开发脱离教学实际,教学组织又不能和课程开发合理衔接。因此,有必要对高职高专的课程教学设计进行重新思考。

二、课程教学设计思路

1.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法

20世纪90年代,“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法由德国不莱梅大学技术与职业教育研究所提出,随之在全德推广使用。该方法在21世纪初,由欧盟“亚洲联系”项目带入中国,已成为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界推崇的课程开发方法,也是高等职业教育示范性院校建设课程改革所运用的工具之一。

该方法打破了原有的学科课程体系,基于行动体系进行课程开发,以培养能力为主线,根据现代职业工作整体化分析和描述进行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按照工作过程中不同工作任务的相关性实现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整合,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使学生将各门课程的学习过程变成符合企业的工作过程。

相对学科课程体系而言,“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更适合于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为目标的高等职业教育。“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以由实践情境构成的、以过程逻辑为中心的行动体系为基础,主要解决“怎么做”和“怎么做更好”的问题。

2.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是以现实任务为动力、以实践活动为途径、以独立思考为前提、以自身经验为基础、以语言符号为工具、以交流协作为手段、以获得实践能力和完成任务的完整的行动能力为目标,在完成任务的行动过程中通过人际影响进行意义建构的体验式教学模式。该模式注重的不是最终结果,而是完成任务的过程,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和乐趣,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工作和学习。

3.两种方法结合在课程教学设计中的作用

由上述两种方法的介绍可知,基于过程的课程设计方法适合于教学过程的课程开发,而任务教学驱动模式适合于教学过程的课堂组织和设计。现实教学过程中,课程开发和课堂组织同样重要,两种方法结合将使课程开发、教学过程和课堂组织更系统化、更明确化、更有效化,使高职高专的课程设计既符合教学目标,又保证课程对学生的驱动力。

三、基于工作过程和任务驱动模式的课程教学设计

1.运作步骤

鉴于上述思路,基于工作过程和任务驱动模式两种方法结合的课程开发和教学组织流程如图所示。

2.高职《网络营销》实践课程教学设计与组织

上图详细地展示了“基于工作过程和任务驱动模式”的课程设计和教学组织流程,该操作流程可概括为三大阶段八个步骤。现结合《网络营销》课程实践教学特点,分析具体的操作流程。

(1)基于工作过程的《网络营销》实践课程开发

①整体化职业分析。互联网已逐渐进入我们的生活并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的商业手段,许多企业都已认识到了互联网巨大的经济价值,网络营销的应用,已逐渐开始成为现代企业整体营销策略中的一部分。网络营销理论是传统营销理论在互联网环境中的应用和发展,是近年来众多营销理念的进展、凝练和升华,在网络时代无疑将成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一把金钥匙。企业要想在网络经济大潮中占有一席之地,离不开大量的专业网络营销人员。互联网成为巨大的潜在市场,随之产生的职业岗位和职业资格有电子商务师、网络营销资格认证、网络市场推广专员、网络市场策划师等多种职业和认证。②提取典型工作任务。鉴于高职院校开设《网络营销》课程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上述职业分析需要经过整理、分析、筛选,从而提取有代表性的典型工作任务,主要包括网络商务信息的收集与、网络市场推广、网上商店的开设与管理、网络市场策划、网络市场运作操作等。③典型任务转化为学习领域。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将其内容转化为学习领域即课程,包括学生在该课程中应学习哪些任务等方面。根据上述《网络营销》课程的典型工作任务,转化的学习领域包括网络市场调研、网络推广手段的熟练掌握、网络市场前台和后台管理、网上商店的开设与管理、网络营销策划书的制作等领域。④学习情境与课业设计。由资深教师将每个学习领域的学习任务进行分解,分析并加工完成这些任务所需的职业行动能力,从而形成学习情境和课业,具体有网络营销推广、网络营销策划、网络市场管理、网上商店管理等,根据该设计进行任务驱动模式教学组织环节。

(2)《网络营销》任务驱动模式教学

根据学习情境与课业设计的任务安排,进行该阶段的教学步骤,分为三个环节:①呈现任务。教学中除了告知学生需要完成的任务,还需要据此呈现相关的任务经验,可通过视频或录像来分享相关的任务经历。如:网络营销推广的呈现任务为:搜索引擎、电子邮件、邮件列表、网络广告、论坛等;网络营销调研的呈现任务为:网络市场调查、调查问卷设计、、收集、整理、总结;网络营销市场操作的呈现任务为:B2C、B2B、C2C过程的熟练操作等。②明确任务。将任务明确地分发给学生,包括操作过程、完成目标、考核方法等。③完成任务。任务完成后,经结果无误可以提交。如网络市场调研任务要检查网络市场调研方案、设计的问卷、问卷方式、收集、整理等,完成即可提交任务。

(3)评价分析

教师根据该教学过程及课程设计,对整体进度、完成率进行评价,对所遇到的困难进行总结,以便于下一任务的展开。

评价分析后,将再次从基于工作过程之典型任务转化为学习领域步骤开始新的学习任务循环,所有典型工作任务完成,即表示该课程结束。

结合网络推广专员的职业分析,归纳《网络营销》课程实践教学操作步骤可简要归纳为如下表所示。

四、小结

“基于工作过程”和任务驱动模式的课程开发和教学组织方法,对高职《网络营销》课程实践教学及其他高职课程具有一定的操作可行性,现对其实施保障给予一定的建议:

首先,典型任务的提取工作需要有一定成功经验的的资深教师担当,确定教学中典型任务之间的先后顺序,学校也可就此类问题深入各类企业进行访谈,以实际问题来确定任务;

其次,为了任务的有效完成,学校可预先安排学生到与任务有关的公司学习,并发现问题,从而带着问题完成任务;

最后,评价分析阶段需要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发现原因,为下一阶段任务的更好完成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