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复习教案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2、安全电压:不高于36V(经验表明)
3、(1)手湿后人体电阻减少,由I=U/R可知,电流变大。
(2)水是导体,又会流动,易使人体与电源相连。
4、注意防雷:(1)雷电的特性、数据。(2)避雷针
二、中考关注
电路计算是初中物理的重点知识,它已成为历年来中考的必考内容。主要考点有:①记住欧姆定律的内容、表达式,并能熟练运用欧姆定律分析解决简单的电路问题;②知道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并会运用这些知识分析解决简单的串、并联问题;③知道电功、电功率的公式,并会求解简单的问题;④知道额定电压、额定功率、实际功率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⑤记住焦耳定律公式并能用焦耳定律进行求解通电导体发热问题。
1、简单串并联问题
解决串、并联电路的问题,首先要判断电路的连接方式,搞清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结合欧姆定律和其它电学规律加以解决。
例1、(2004上海)如图1所示的电路中,电阻R1的阻值为10。闭合电键S,电流表A1的示数为0.3A,电流表A的示数为0.5A.求(1)通过电阻R2的电流.(2)电源电压.(3)电阻R2的阻值。
2、生活用电问题
家庭电路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家用电器在家庭里越来越多,有关生活用电问题的计算自然成为中考的热点。
例2、(2004佛山)在家用电器中,有许多电器的电功率是不同的下表列出了小明家的部分家用电器懂得电功率。
家用电器的额定电功率
*
小明在开着空调的房间里使用电子计算机,而且电热水壶在烧开水,如果家里只有这几种电器(各一件)在正常工作,在这种情况下,请计算:
(1)电路的总功率和总电流各是多少?
(2)如果平均每天使用3h,一个月(按30天计算)用电多少千瓦时?
3、变化电路问题
由于开关的通断、滑动变阻器滑片的移动改变了电路的结构,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值会发生变化,称之为变化电路问题。解决变化电路问题的关键是把动态电路变成静态电路,即画出每次变化后的等效电路图,标明已知量和未知量,再根据有关的公式和规律去解题。
例3(2004沈阳)如图5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灯L1和L2上分别标有“6V3W”和“6V6W”字样,灯L3上标有“12V”,其它字迹模糊不清。当断开S1,闭合S、S2时,其中一盏灯能长时间保持正常发光;当断开S2,闭合S、S1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3A。求电源电压和灯L3的额定功率。
4、开放性问题
题目条件不确定,求解问题不指明,解答方法不惟一,答案形式多样化的题型,称之为“开放题”。解答开放性问题,要对题目所给的条件、过程、结论,进行全面的分析。对于自行补充条件的开放题,补充的条件要适当,使问题得以简单解决。
例4、(2004江西)如图12所示,R1为12的定值电阻,电源电压为9V,开关闭合后电流表示数为0.5A,通电5min.请你根据这些条件,求出与电阻R2有关的四个电学物理量
5、实验探究问题
例5、(2006年泰州市)为了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小华设计了图13所示的实验电路图.
(1)实验选用的器材如图14所示,其中电源为2节干电池,定值电阻为10Ω,滑动变阻器标有“10Ω2A”字样,则实验图14
图13
A
V
R
R''''
S
时电压表应选用的量程为V,电流表应选用的量程为A.
(2)请根据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14中的元件连成电路.要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时,电流表的示数变大.
(3)右表是小华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时记录的几组实验数据,通过对表中数据的分析,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是:
.
*
三、堂上练习
1、在如图1所示的电路中R的阻值为2欧姆,灯泡两端的电压是3伏特,电源电压是4伏特,则R的两端的电压是______伏特,灯泡的电阻是______欧姆。
2、如图2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1为定值电阻。开关S闭合后,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滑片P向右移动,表A示数变小,表V示数变小;
B.滑片P向右移动,表A示数变大,表V示数变大;
图2
C.滑片P向左移动,表A示数变小,表V示数变大;
D.滑片P向左移动,表A示数变大,表V示数变小。
二、复习过程
(5).升华:
升华现象:
①加热碘,可以看到有紫红色的碘蒸气出现。
②衣柜中防虫用的樟脑片,会慢慢变小,最后不见了。
③冬天,湿衣服放在户外会结冰,但最后也会晾干。(冰升华成水蒸气)
升华吸热:干冰可用来冷藏物品。(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升华成气态时,吸收大量热)
(6).凝华:
凝华现象:
①霜和雪的形成(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
②冬天看到树上的“雾凇”
③冬天,外界温度极低,窗户内侧可看见“冰花”(室内水蒸气凝华)
凝华放热:略
附录:①电冰箱原理:利用制冷剂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②南极地区以冰雪为水源。先将冰雪放入壶中加热熔化成水,至水沸腾,可看到
汽化出的水蒸气在壶嘴上方液化成雾状小水珠,俗称“白气”。
③用久了的灯泡会发黑?钨丝受热,发生升华现象,由固态变为气态;钨丝冷却,钨蒸气又在灯泡内壁上凝华。
④干冰“人工降雨”:干冰进入云层升华成气体,从周围吸收大量热量,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高空水蒸气凝华成小冰粒。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就熔化成雨滴落到地面上。
例题1[2006潍坊]在北方的冬季,下列几种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A.室外冻冰的衣服会变干B.房间窗户玻璃的内表面出现冰花
C.正在跑步的人,口中呼出“白气”D.河面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
例题2[2006菏泽]下列对自然现象成因的解释错误的是()
A.早春黄河中渐渐消融的冰凌——熔化
B.夏天的清晨草坪上附着的露水——液化
C.深秋的霜冻——凝华
D.冬天空中飘落的雪花——凝
例题3[2006淮安]雨、露、霜、冰都是自然界中水的“化身”,其中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是()
A.雨B.露C.霜D.冰
三、堂上练习
(一)填空题
1.[2006重庆]夏天的早晨,室外的花草、树叶上常常有晶莹的小露珠,这是现象;寒冷的冬天,清晨起床时常常看到窗户上有一层白色的冰花,这是现象.
2.[2006深圳]今年入夏以来,深圳阴雨连绵,暴雨不断,降雨量同比明显上升。这是由于深圳处于__________气压控制之下;雨天室内墙壁常常“冒汗”,这属于物态变化中的_____________现象;降雨严重影响了荔枝树花的______________,降低了结果率,造成深圳荔枝大幅减产。
(二)选择题
1.[2006吉林]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人工降雨中利用干冰升华吸热.
B.冬天早晨常常下霜,是凝华现象
C.饮料中的冰块体积减小是熔化现象
D.夏天打开冰棍的包装纸,有“白气”生成,是汽化现象
2.用久了的白炽灯炮会发黑是因为()
(A)钨丝升华,灯丝变细(B)钨升华后,在灯内凝华
(C)钨丝蒸发,在灯内凝华(D)钨的凝固
3.[2006天津]下列物态变化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冬天,树木及地面上结霜是凝固现象
B.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冬天,晾在室外结成冰的衣服会直接变干,是蒸发现象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从氯气的制法迁移应用设计溴的制取,并从氯气能将Br-、I-氧化为单质Br2、I2的性质设计溴和碘的制备。
(2)学会加碘盐中碘酸盐的鉴别和定量测定原理。
2.能力目标
(1)综合实验能力(溶解、蒸发、过滤、蒸馏、萃取、分液、气体制备、滴定)。
(2)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能在较复杂情境中找出与问题有关的信息,提出问题、设计解决方案。
3.情感目标
(1)建立物质二重性的观点:缺碘和过量碘都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2)在实践(实验)活动中,体验合作并分享成功。
三、教学重点
(1)溴、碘单质实验室制备的设计
(2)加碘盐中碘酸盐的定性鉴别和含量测定的实验设计
四、教学难点
(1)溴、碘单质实验室制备的设计
(2)加碘盐中碘酸盐的定性鉴别和含量测定的实验设计
五、教学媒体
投影仪和有关实验仪器
六、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展示一幅大海图(上写大海啊,母亲!)
教师导语:
有人说大海哺育了生命,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学生简单讨论后,教师略为点评。
展示表格:
海水中元素组成与古今人体中所含元素对照表。
教师:
可见海水中元素的组成与古今人体中所含元素的成分相同,且含量相关不大,这是生命来自大海的一个重要证据。从海水中含有的元素可知,海水是无机盐的宝库。
一、卤素单质的制备
问题1、如何从海水中提取食盐?能否采用将海水蒸干来制得较纯的食盐?
师生讨论归纳:
食盐
海水(蒸发、浓缩、结晶)
食盐
展示我国古代煮盐图。
问题2、如何从食盐制取氯气?写出有关的反应方程式。
师生讨论归纳:
工业制法:2NaCl+2H2O2NaOH+Cl2+H2
实验室制法:2NaCl+MnO2+2H2SO4Na2SO4+MnSO4+Cl2+2H2O
问题3、如何由溴化钠晶体制取液溴?
师生讨论归纳:
工业制法:2NaBr+2H2O2NaOH+Br2+H2
实验室制法:2NaBr+MnO2+2H2SO4Na2SO4+MnSO4+Br2+2H2O
问题4、用上述第二种方法制备单质溴,请设计一个实验装置。
师生讨论归纳:
根据下图实验,填空和回答问题:
(1)烧瓶中所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装置(Ⅰ)的烧杯中冷水所起的作用是______,装置(Ⅰ)的烧杯中液体的作用是_______。
(2)进行此实验时,烧瓶内的橡皮塞最好用锡箔包住,用橡皮管连接的两玻璃管口要相互紧靠,这是因为_______。
(3)装置(Ⅱ)烧杯中使用倒置漏斗可防止液体倒吸,试简述其原因。
(4)为防止溴蒸气对橡胶的腐蚀,装置可作如何改进?
ⅠⅡ
问题3、海洋中的海藻和海带能从海水中富集碘元素,如何从干海带中提取碘晶体?
师生讨论归纳:
残渣
干海带海带灰海带灰悬浊液滤液(含I-)含碘的水溶液含碘的有机溶液晶体碘。
萃取,分液蒸馏
思考问题:
(1)上述实验中用到那些仪器?
(2)萃取剂要满足的条件是?
(3)如何进行萃取和分液操作?
(4)本实验的蒸馏中为什么用水浴加热?
二、加碘盐中碘酸盐的鉴别和含量测定
问题4、食盐为什么要加碘?加碘是不是越多越好?
呈现资料:
碘有极其重要的生理作用,人体中的碘主要存在于甲状腺内,甲状腺内的甲状腺球蛋白是一种含碘的蛋白质,是人体的碘库。人体缺碘,甲状腺就得不到足够的碘,要形成甲状腺肿(大脖病),我国是世界上严重缺碘的地区,全国有4亿多人缺碘,碘缺乏病给人类的智力和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妇女严重缺碘,征聘的小孩身体矮小、智力低下、发育不全、甚至痴呆。1991年,我国政府向全世界做出了庄严的承诺“到2000年在全国消灭碘缺乏病”。
人体一般每天摄入0.1mg—0.2mg碘就可以满足需要,通过食用加碘盐是消除碘缺乏病的重要方法,并不是摄入的碘越多越好,过多的碘也是有害的,易造成甲状腺功能的减弱,得甲状腺肿。
问题5、食盐中加入的碘的成分是什么?如何通过实验来验证?
碘晶体(I2)
大胆猜测碘化物(KI、NaI)
碘酸盐(KIO3、NaIO3)
1.检验是否含I2的实验方案:
(1)溶于水所得溶液是否有黄色?此法若I2含量很少可能观察不到。
(2)溶于水所得溶液中加入CCl4振荡,CCl4层是否呈紫红色?
(3)溶于水所得溶液中滴加淀粉试液是否出现蓝色?此法简单又灵敏。
用(3)方法实验演示,结论不含I2。
2.检验是否含碘化物的实验方案:
溶于水在所得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是否产生黄色沉淀?(此方法中生成的AgCl沉淀会对AgI沉淀中观察发生干扰)
(2)溶于水在所得溶液中滴加氯水和CCl4,CCl4层是否呈紫红色。
取NaCl溶液和NaCl与KI的混合溶液中分别滴入AgNO3溶液,模拟Cl-存在时对I-鉴别的干扰。
用(2)方法实验演示,结论不含碘化物。
3.检验是否含有碘酸盐的实验方案:
溶于水在所得溶液中加入KI溶液和几滴淀粉溶液,然后滴加稀硫酸,观察溶液是否变蓝色。
实验演示,结论含有碘酸盐。
投影展示一包加碘盐,阅读包装袋中的说明。
问题6、如何定量测定加碘盐中KIO3的含量?
准确称量一定质量碘盐,溶解配制成溶液,加入足量的碘化钾溶液和稀硫酸,然后以淀粉溶液作指示剂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生成的碘。
KIO3+5KI+3H2SO4=3K2SO4+3I2+3H2O
I2+2Na2S2O3==2KI+Na2S4O6
实验演示,含碘量的定量测定。
2001上海:30.为了预防碘缺乏病,国家规定每千克食盐中应含有40~50毫克的
碘酸钾。为检验某种食盐是否为加碘盐,某同学取食盐样品428克,设法溶解出其中全部的碘酸钾,将溶液酸化并加入足量的碘化钾淀粉溶液,溶液呈蓝色,再用0.030mol/L的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用去18.00mL时蓝色刚好褪去。试通过计算说明该加碘食盐是否为合格产品。有关反应如下:
IO3-+5I-+6H+=3I2+3H2O
I2+2S2O32-=2I—+S4O62-
扩展:
化学放大:对微量的碘化物可利用“化学放大”反应进行测定。其步骤如下:在酸性介质中先用过量Br2将试样中的I-定量地氧化成碘酸盐,加热除去多余的Br2后,加入过量的KI。用CCl4萃取生成的I2(假定萃取率为100%)。分去水层后,用联氨(N2H4)的水溶液将I2反萃取至水层中(N2H4+2I2=4I-+N2+4H+),再用过量的Br2氧化,除去多余的Br2后,加入过量的KI,酸化,以淀粉作指示剂,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生成的I2(I2+2S2O32-=S4O62-+2I-),求得I-的含量。
(1)写出上述过程中未给出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根据有关反应的化学计量数,试分析经上述步骤试样中1molI-所消耗Na2S2O3溶液的物质的量为多少?
(3)若将上述“化学放大”法进行测定时,准确移取25.00mL含KI的试液,终点时耗用20.06mL0.100mol/LNa2S2O3溶液,请计算原试液中KI的物质的量浓度。
[小结:
2.复习汇总“以、因、为、之”的意义和用法。拓展文言虚词“之”的意义和用法,通过练习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
3.复习文本中词类活用现象,引领学生总结词类活用辨析方法;拓展课外语段,检验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交流、自主探究、教师引导。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导语――
要想事情改变,首先改变自己,只有自己改变,才能改变世界。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只有战胜自己,才能战胜困难!希望大家能够带着“战胜自己”的信念努力前行!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兰亭集序》。
过渡语:课本文言文复习的目的是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在复习过程中注意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的积累,要重视文言文知识的复习。
一、重点实词检查,解释划线字词
1.茂林修竹。
2.修禊事也。
3.列坐其次。
4.是日也,天朗气清。
5.悟言一室之内。
二、知识迁移拓展之实词积累
课内积累:
修――
1.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2.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3.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课外拓展:
1.乃重修岳阳楼。,
2.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3.不修边幅,修身养性,明修栈道,偃武修文。
小结:
实词积累要注意:①课本知识积累。②通过成语积累实词词义。③通过做题积累提升实词积累和迁移能力。
三、知识迁移拓展之虚词积累
学法:对于文言虚词积累应善于归纳汇总,联系以往所学所遇语句,准确判别,形成虚词知识体系。
旧知回眸:解释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以其无礼于晋。
2.以次进。
3.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
4.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5.夫晋,何厌之有?
回归课本:
重温经典文本,查找使用“以、所以、因、为、之”的句子,辨析其用法。
1.引以为流觞曲水。
2.亦足以畅叙幽情。
3.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4.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5.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重点积累:之。
1.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仰观宇宙之大。
2.足以极视听之娱。
3.夫人之相与。
4.不知老之将至。
5.及其所之既倦。
补充:
1.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2.夫晋,何厌之有?
课外拓展:活学活用。
一僧欲之(1)南海,询于唐僧,久之(2),唐僧不之(3)应。其独往,其待也与?均之(4)二策,僧以箪食瓢饮至南海,夸之(5)于唐僧:“此何难之(6)有?”唐僧曰:“汝之(7)百折不挠,实可钦佩。然汝之(8)言亦过矣,君将骄而笑之(9)乎?”
过渡语:复习文言文,除了掌握实词,积累虚词,还要学会判断词义。现在复习词类活用,共同探讨判断词义的技巧与方法。
四、知识迁移拓展之词类活用
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并解释:
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2.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旧知回眸:
1.朝济而夕设版焉。
2.范增说目项王。
小结:结构判断法和语法判断法,是在文言文阅读中很实用的方法,既有助于落实词义,又能帮助理解文意。
小试身手: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虞有寡妇至孝,养姑。至孝:极为孝顺。
B.郡中连旱二年,祷请无所获。祷请:向神灵祈求。
2.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威自京都省之。省:探望。
B.不审于何得此绢。审:知道。
五、知识迁移拓展之强化训练
二、复习声母表
1、瞧,动物王国到了。大门上有一道狮子大王为小朋友们准备的 “芝麻开门”题,只要你能把这些字母按顺序串联起来,森林的大门就会为你打开。狮子大王为每一个想去动物王国的小朋友准备了题目,请小朋友拿出题目,安静而又迅速地答题。)
2、我们一起按着声母顺序读一读。注意读声母时又轻又短。门上出现了什么呀?(原来是大象哥哥在把门呢)
3、检查一下你串起来的是这一只大象吗?有错误的赶快改正。
4、我们一起按顺序把声母表读给大像哥哥听。
三、认读韵母
1、咯拉拉,动物王国的大门开了,看来大象哥哥对小朋友的表现非常满意呢!瞧!导游孔雀小姐也来迎接我们了,听说小朋友们正在学习拼音,孔雀小姐也想考考大家学得怎么样。看,孔雀导游展开了美丽的尾巴,仔细观察,美丽的羽毛里都藏着什么?谁来和他们大声打招呼——学生认读韵母。)
①比一比,谁的眼睛亮,哪几对韵母看看有点象,其实不一样。 (出示韵母组)
②听一听,谁的耳朵灵(听力练习)
2、(孔雀导游对大家的表现很满意,她正抖动美丽的尾巴呢!你们看,这次出现的又是什么?(鼻韵母)他们是怎样排列的?)
①(前鼻韵母)读时要注意什么?谁来读?(标上数字)我们一起来做手指操。
②(后鼻韵母)读时舌根向后缩。谁来读?
③瞪大小眼睛,仔细来辨别。(看一遍)
来开双轨火车。
小结:
四、认读整体认读音节
1、孔雀小姐带着我们森林的深处,正好看见一只小白兔在采蘑菇呢。(出示小白兔)原来今天兔妈妈生病了,想吃新鲜的蘑菇。于是这只懂事的小白兔就自告奋勇地出来采蘑菇了。出门前兔妈妈告诉小兔只有整体认读音节的蘑菇是可以吃的。其他的蘑菇都有毒。你们想帮助小兔子吗?,森林里到处都长满了蘑菇,连小朋友的的桌肚子里也有。快拿出来看一看。你的蘑菇能送给小兔吗?
2、请四组中最守纪律的小朋友帮助小白兔把好吃的整体认读音节的蘑菇放进篮子里。
3、为了安全起见,我们一起帮他检查一遍。看到整体音节的蘑菇,大家大声读出来,如果不是就向我摇摇手。
看着这么多新鲜的蘑菇,小白兔连声说谢谢你们。
课间操:孔雀小姐看见小朋友们这乐于助人想邀请小朋友们一起来跳一个拼音操,好吗?
点点头,伸伸腰,我们来跳拼音舞。动动手,动动脚,我们来背声母表……扭扭脖子,扭扭腰我们来背韵母表……站要直,坐要正,我们来背整体认读音节表……专心听讲勤动脑,学好拼音基础牢。
五、练习拼读音节。
a)我们的歌声引来了许多小动物,这些小动物们还在上托儿所不会写自己的名字呢!你能领着全班小朋友叫响他们的名字吗?
b)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
c)我们一起和小动物们玩一个拼读大擂台吧!规则:两组为一队,老师出示一个动物你能迅速把它的名字用拼音拼出来,拼对得一分。优胜队课后每人一颗星。比赛过程中,我只请守纪律的一组答题。
六、复习标调规则
我们正兴致勃勃地在森林中玩耍着,突然听见空中传来焦急的唧唧喳喳声,原来是山雀大婶,她一边飞一边说:“森林里出现了虫害了,我得赶快捉虫去。“ ”
1、小朋友我们一起找找害虫在哪里?(齐读)?(找出标调错误)
2、他改对了大家一起说:“对对对,有 给 戴。”
七、读拼音谜语。
1、小朋友们在森林里玩了一大圈也很累了,该回家休息了。离开之前看看狮子大王送给我们的花朵里藏着什么呢? (聪明 专心 活泼 能干)
指名拼读。
内容:第一回合——试试你的观察力
第二回合——考考你的记忆力
第三回合——测测你的理解力
第四回合——检验你的应辨力
竞赛总规则:
第一:123小组为红队;456小组为蓝队。红队与蓝队进行pk。
第二:pk时遵守课堂纪律,纪律分占总成绩的×××。
第三:学习知识第
一、比赛结果第二。
比赛的口号:团结、尊重、信任、守纪
三比赛内容:
第一回合——试试你的观察力
比赛规则:
a必答题,答对一题+1分,答错一次,本队可补充一次,补充正确+0××分。完全答错,不倒扣分。
b抢答题,答对一题+1分,答错后本队没有补充机会,对方队员可补充,补充正确+0××分。完全答错,不倒扣分。
内容:
必答题:
a组:
①乡书何处达?归雁入胡天。
②秋风箫瑟,洪波踊起。
③荡胸生层云,绝眦入归鸟。
④山重水复凝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春。
⑤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b组:
①持节云中,何日遗冯唐?
②路转山回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③征篷出汉塞,归雁洛阳边。
④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生后名。
⑤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抢答题:
①溯游从之,道阻且跻。溯洄从之,宛在水中央。
②剪不断,是离愁,理还乱,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③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④安得广夏千万间,风雨不动安如山,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⑤夜来南风起,五月人倍忙。田家少闲月,小麦覆陇黄。
第二回合——考考你的记忆力
(一)补充上、下句:
比赛规则:
a必答题,答对一题+1分,答错一次,本队可补充一次,补充正确+0××分。完全答错,不倒扣分。
b抢答题,答对一题+1分,答错后本队没有补充机会,对方队员可补充,补充正确+0××分。完全答错,不倒扣分。
必答题:
a组:
①几处早莺争暖树,
②,隔江犹唱花。
③箫鼓追随春社近,
④,秋天漠漠向昏黑。
⑤晓镜但愁云鬓改,
b组:
①飞来山上千寻塔,
②,忽复乘舟梦日边。
③怀旧空吟闻笛赋,
④,拄杖无时夜叩门。
⑤何当共剪西窗烛,
抢答题:
①欲渡黄河冰塞川,
②,愁云惨淡万里凝。
③蓬山此去无多路,
④,化作春泥更护花。
⑤,衡阳雁去无留意。
(二)诗前4句或后4句,或词的上片、下片,或整首诗
比赛规则:
此环节全是抢答题,答对一题+4分,本队可补充一次,补充正确+2分。对方队员补充正确+2分
①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的上片
②陆游的《游×××村》的前4句诗
③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下片
④李贺的《雁门太守行》的后4句诗
⑤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整首诗
第三回合——测测你的理解力
比赛规则:
a必答题,答对一题+1分,答错一次,本队可补充一次,补充正确+0××分。完全答错,不倒扣分。
b抢答题,答对一题+1分,答错后本队没有补充机会,对方队员可补充,补充正确+0××分。完全答错,不倒扣分。
必答题:
a组:
①我们常说“几个人在一起,—定有人可作我老师的”可用《论浯》中哪句来表达。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②《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表达对朋友担忧与思念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③《春望》中写出战火连续不断,消息隔绝,音讯不至时迫切心情的两句诗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④《水调歌头》中道尽千载离人之心愿的句子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⑤《过零丁洋》中概括诗人被捕前的全部经历的句子是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b组:
①《次北固山下》表达作者思家思乡之情的诗句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②《夜雨寄北》中我们常用形容好友相聚,有说不完的知心话,道不尽思念情的诗句是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③《游×××村》中哪两句意在说明农家酒味虽薄,而好客情意却十分浓厚。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④《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极言潼关地势险要的句子是山峰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⑤《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舍己为人、至死不渝的句子是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抢答题:
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②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一诗中,运用比喻表现宋朝国势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句子是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③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运用比喻、融入议论、表明心志的句子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④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表达自己和征人们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⑤《破阵子》最能体现诗人壮志未酬的语句是可怜白发生!
⑥李清照的《武陵春》中写人迁让人伤心的句子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⑦《关雎》表达了一个男子对一位女子的思慕、爱恋之情,其中被我们常用来形容美貌女子的诗句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⑧《蒹葭》中表现季节和时间变化的句子是白露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
⑨陶渊明《饮酒》(其五)中描写作者悠闲生活的句子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⑩《望岳》中哪两句写出作者襟怀之浩荡,眼界之空阔的主观感受,反衬出泰山的雄伟壮丽及其感人力量。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第四回合——检验你的应辨力
比赛规则:
每小组派一个代表来参赛,红队和蓝队各三人。互为对方选题,每道题有两分钟的准备时间,各队尽可能的在草稿纸上写出更多的答案,答题者必须在两分钟内说出五句含该字的句子方可获胜。每答对一句+1分,如果答题方不能回答完整,出题方可以补答,每答对一句+1分。多答有附加分,多答一句加1分。
2.能够准确熟练的对二次根式进行运算。
重点:二次根式的基本概念、性质及其相关运算。
难点:综合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和法则进行运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概念
情境设置1:
2,39,42,27,15,13,-a2-1,a2
①请找出上述式子中的二次根式。
②①中的二次根式都是最简二次根式吗?最简二次根式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③有同类二次根式吗?怎么找同类二次根式?
④-a2-1为什么不是二次根式?
复次根式的基本概念:形如a(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最简二次根式判别方法:根号内不含分母,分母中不含根号,被开放数不含完全平方的因数(因式)。
同类二次根式: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这几个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情境设置2:
已知:ABC中,∠C=90°,∠B=30°,AC=5
师:你能求出线段AC、AB的长吗?
生:可以,根据30°的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关系可知:
BC=3AC=3×5=3×5=15AB=2AC=25
也可以根据勾股定理得:
AB=AC2+BC2=52+152=20=25
师:已知直角三角形三边的边长你还能得到哪些结论?
生:我们还可以求出直角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
CΔABC=AB+BC+AC=25+5+15=35+15
SΔABC=12AC・BC=12×5×15=12×5×15=523
师:能够求出AB边上的高吗?
生:可以,利用面积法:
SΔABC=12AB・hh=2SAB=52325=5435=154
师:在上述解题过程中,我们用到了二次根式的哪些性质和法则?
生:分别用到了:
a・b=a・bab=ab(要注意被开方数为非负数)
a2=a(a≥0)
师:特别注意a2和a2两个式子的取值范围。它们有什么区别?
生:根据二次根式被开放数的非负性的特点,前者a≥0,而后者的a可以取全体实数。
师:二次根式的“非负性”不仅仅体现在被开方数为非负数,二次根式本身也是非负的。
师:由此我们回顾了二次根式的四个性质,希望同学们熟练掌握。
二、例题
例题1:当x取何值时,下列各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32-x,-1x,-x2,x1-x2,x2-4-4-x2x+2
分析:二次根式应满足两个条件:第一,有根号“”;第二,被开方数一定要大于或等于零。
例题2:已知:a、b为实数,a+4=b-6+6-b,求-1+ab
分析:二次根式本身的“非负性”,既要强调被开放数大于等于零,又要强调二次根式本身大于等于零,最终的结果一定要是最简二次根式。
例题3:已知:a=12-3,求a-1a2+4-a+1a2-4的值。
分析:本题突出二次根式的分母有理化和a2=a。
例题4:化简求值:x2-x3÷x1-x并选择一个合适的值带入求值。
分析:熟练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进行化简,并特别注意二次根式被开放数的非负性。
三、课堂练习
1.化简:
108=-42=9×8=32=2-32=(2-5)(5+2)=-x2y(x≤0)=
2.判断下列哪些是同类二次根式()
A.12和12B.18和27
C.3和13D.45和54
3.当1
4.计算:
(42+27)(32-33)54-6×218
(24-412+128)÷227+25+2(7+5)(5+2)
四、小结
了解求解圆的方程的几种常用方法:待定系数法、参数法、极坐标法和复数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主动探究、自主合作、相互交流从例题中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使学生能够通过运用多种方法解决数学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知识的再现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敢于创新的意识,从而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通过动态的分析讨论培养学生运用变化的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对圆的方程求法进行探讨
难点:参数方程和极坐标的应用
教学方法:探究、讨论教学法
[教学过程]
复习知识
师:圆在历年高考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而求圆的方程是我们认识圆的必要条件这就要求我们对求圆方程的方法及其应用有所掌握特别是学了选修部分,圆的方程又有多种形式,我们理科班的数学解题能力应该有了上升,这就要求我们对圆方程的一些求法能够有所突破
师:首先了解圆的定义,设M(x,y)是圆上任意一点,圆心C
(a,b),圆的半径等于r(r>)那么它的标准方程是——(故意放慢速度,让学生一起回
答)
生:圆方程的标准形式: (x-a)+(y-b)=r
师:圆的一般式方程与圆的标准方程书写时要注意条件,在高考中它们占有同样重要位置,互相渗透,相得益彰那么圆的方程是否只有这两种形式呢?还会有哪些形式呢?(让他们思考一下)
(学生被问题所吸引,开始思考,教师要求学生讨论,并参与其中作认真倾听状,发现有的学生提出参数方程,有的提出极坐标方程)
师:在直角坐标系中,如果曲线上任意一点的坐标(x,y)都可以表示为在某个区间内的变量t的函数,那么所得到的方程——(教师在黑板上书写下来
叫做曲线的参数方程)
师:变量t叫做参变数,简称参数它在表示x和y之间的函数关系中,起着桥梁作用由于选择的参数不同,同一条曲线的参数方程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形式,而参数可以有一定的实际意义,也可以没有任何具体意义一个题目可以根据选择不同参数代表不同意思而得到不同的解答方法
师:那么圆的参数方程是——(作欲答状)
生(集体):
(其中(a,b)为圆心,r为半径,θ为参数)
师:有没有哪位学生能写出圆的极坐标方程的?——(学生开始交头接耳,互相讨论,意见不一,教师作适当提醒)
师:在极坐标系中,曲线可以用含有ρ,θ这两个变数的方程
(ρ,θ)=来表示,这种方程叫做曲线的极坐标方程由于极坐标方程与极角、极半径有关,故在遇到旋转角、线段伸缩问题都可考虑使用极坐标法
师:圆的极坐标要根据圆心位置来确定,通常圆心坐标
(ρ,θ)=,半径为r的圆的方程要根据余弦定理来求(教师在黑板画图由学生归纳得出)
生(集体): ρ-ρρcos(θ-θ)+ρ=r
师:很好我们在高中课本中主要就学这几种形式,它能给我们解决有关圆的问题提供较好的解题方法但是光有这几种形式还是不行的,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还需要具体的解题方法下面我们来看具体的例子
例题讲解
例:如图,已知定点为A(3,),定圆为
x+y=,P是圆上一动点,且∠AOP的平分线交PA于Q,求Q点的轨迹
师:(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待大部分学
生思路形成时,用实物投影仪展示或
用电脑多媒体播放学生的具体解法)解略
3课堂小结
师:本节课主要通过这个例题讲解了哪些内容?这道题是有关轨迹题,用了哪几种解题思路?各有什么优缺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①工业的区位选择、工业联系、工业分散。②传统工业区的区位因素、衰落的原因及综合整治的措施。难点:联系实际,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及发展特点。
三、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法、分析归纳法。
四、教学手段
计算机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
导入:金昌(38°N,102°E)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是一个工矿业城市,被誉为我国的“镍都”。
板书: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
教师提问:在茫茫戈壁上,我们这儿的自然环境如此恶劣,怎么会建设金川公司呢?(答案略)
板书:一、工业区位的选择 1.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社会经济因素:运输、市场、劳动力、政策、科技、动力 自然因素:土地、水源、原料
学生活动:回顾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答案略)
教师讲述:不同工业部门生产投入的要素不同,其中少数因素对工业影响较大。主导因素不同,形成不同的工业类型。如:原料、市场、动力、劳动力和技术导向型工业。
板书:2.工业类型(主导因素):原料、市场、动力、劳动力和技术导向型工业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①下列工业部门属于哪种导向型工业?(印刷厂、面包厂、饮料厂、石油化工厂、电子装配厂、家具厂。)②鞍钢、宝钢的区位条件与主导因素分别是什么?
讲述:工业布局的原则: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
板书:3.工业布局的原则: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
图片展示:北京、伦敦钢铁工业布局。(工业企业布局深受盛行风向的影响)
学生总结:大气污染城市工业企业布局的三种情况。(略)
图片展示:金昌工业企业布局。
板书:二、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影响
教师讲述:以金昌为例说明:工业联系一工业集聚一工业地域一工业城市。
学生活动:组织学生复习工业地域形成的相关知识,分析讨论工业联系的类型,工业地域按形成的分类。
学生总结: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两种工业地域的形成过程。(略)
易错点提示:①不是所有的城市都能形成工业城市,发育程度高的工业地域可以进一步扩展为工业城市。②列表对比发育程度高和发育程度低工业地域的特点。(略)
提问:有协作关系的企业都会形成工业集聚吗?(不会,也可以形成工业分散。)
学生活动:①福特汽车产生工业分散的原因是什么?②福特汽车公司遍布全球,形成跨国公司,根本目的是什么?③福特汽车公司为何有意向在南京规划建设汽车组装厂?
过渡:从历史发展来看,金昌属于哪种性质的工业地域?(传统工业区。)
展示地图:世界和我国工业分布范围。
学生活动:①美国“硅谷”、意大利新工业区、德国鲁尔区及我国东北部辽中南工业区属于新工业还是传统工业区?在地图上指出其分布的地区。②指出传统工业、新工业区在我国分布的地区。
过渡:对我们金昌有借鉴作用的工业区是哪儿?
板书:三、传统工业区――德国鲁尔区
教师讲述:德国鲁尔区发展的区位条件、衰退原因和整治措施。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对称、平移、旋转、放大与缩小等图形变换的特征;学会运用对称、平移、旋转、放大与缩小的特征进行图形的变换。
2.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经历观察、操作、欣赏、分析、想象、创作等数学活动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平移、旋转、放大与缩小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感受数学的美。
4.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探讨、交流、反思的意识。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对称、平移、旋转、放大与缩小的特征。
【教学难点】
综合运用对称、平移、旋转、放大与缩小的特征进行图形的变换,进一步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整理复习了图形的认识与测量,这节课继续整理和复习图形与变换的知识。(揭示课题)
二、回忆整理,再现旧知。
1.欣赏图案:(出示课件)小精灵:“同学们好,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漂亮的图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显示五个图案,分别为人教版“课标”教材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科书第3页的京剧脸谱、第6页的紫荆花图案、第7页的花边图案,天安门图案、第五个图案是三个模样相同但大小不同的奥运福娃,依次从小到大排成一排。)
讨论交流:你们能用数学的眼光来分析一下,在这些漂亮的图案中,发现了哪些数学概念?(同桌同学互相交流,教师巡视,适当参与学生活动)
反馈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演示动态课件)
生1:花边图案是其中一个图案连续向右平移得到的。
生2:京剧脸谱是经过轴对称变换得到的。
生3:天安门城楼的图案是一个轴对称图形。
生4:紫荆花的图案是其中一个花瓣绕中心点向逆时针方向旋转得到的。
生5:三个大小不同,模样相同的奥运福娃是按比例放大缩小后得到的。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平移、轴对称、旋转、放大与缩小
提问:誰能说说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设计意图:通过六年的学习,学生已在不同学段学习了图形变换的知识,所存在脑子中的也是一些零散的记忆,教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图案素材,分别出示5幅观赏性强,并藏着不同的变换特征的图案,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在欣赏图案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再现,避免学生空想,不仅给学生以美的熏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体会图形的变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对小学阶段所学的平移、轴对称、旋转、放大与缩小的特征系统地进行整理。在此过程中,感受我国的民族文化。)
三、综合运用,复习旧知
欣赏课本第104页板报花边图案。
师:刚才我们欣赏的这些图案大多是设计师们设计的,瞧,这是一位同学利用图形的变换设计的板报花边,仔细观察,你们知道他利用了哪些变换的知识吗?(出示课件)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教师巡视,适当参与学生活动。
反馈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演示动态课件)
生1:他利用了平移的知识,把第一个图形连续向右平移5次就得到了这一排花边。
生2:他利用了旋转的知识,首先在竖直方向,从上至下依次画好三个不同大小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再将这一组三角形按顺时针方向依次旋转45度7次就得到了这个图案。
生3:旋转的每一组三角形是依次按比例缩小排列的。
生4:旋转的每一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生5:其中的每幅图案是大小不同的三个正方形绕中心点旋转得到的。
小结:这个板报的花边是综合运用了图形变换知识进行设计的。其实人们在生活中利用图形的变换可以设计出许许多多漂亮的图案,让我们至身于这缤纷多彩的世界之中。
(设计意图:在上个环节中将所学图形变换的知识一一再现,回顾特征,这个环节中充分利用书上提供的板报花边图案,呈现的是图形与变换内容综合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独立观察思考,小组合作交流图形变换的过程,并借助多媒体进行验证,发现这个图案综合运用了平移、轴对称、旋转、放大与缩小的知识,从整体上进一步掌握对称、平移、旋转、放大与缩小等图形变换的特征,再次感受到这些变换的魅力所在。)
四、巩固提高,拓展思维
1.做一做。
要求:仔细观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想法。
2.练十第1题。
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全班交流汇报。
小结:有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只有一条,有的不只一条。
3.练十第3题。
要求:先独立想一想,如果还不能解决,在小组内可以利用学具转一转。(教师巡视、指导。)
反馈: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反馈
(设计意图: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让空间感较弱的学生通过学具的操作和多媒体课件的演示,知道旋转可使一个平面图形变成立体图形,切身体会到变换的趣味性和数学的好玩,让学生在玩中学,玩中悟。)
4.练十第6题。
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全班交流汇报时请学生演示是怎样画
的。
五、小小设计家。
师:今天要请你们当一回小小设计家,利用图形的变换来设计一些你喜欢的
图案,请同学们分小组选用学具开始设计,完成之后将你的设计方法说给小组的伙伴听听。
学生在小组内活动,教师巡视参与学生活动,并及时交流。学生作图后展示作品,并张帖在黑板上全班欣赏交流。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是现代素质教育的追求,也是成功学习的内在规律。本堂课最后,设计一个小小设计家的环节,把本课所复习的知识融入到生动有趣、乐此不疲的设计图案当中,不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在活动中一方面加深了对图形变换知识的认识,另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图形的变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领会数学的神奇与玄妙。)
六、评价总结。
(二)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分析,找出这两种应用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难点:明白两种应用题都是用减法计算,但它们所表示的意义并不一样的道理.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26+3027-940-437+10
60-4038+656+440+28
2.按要求摆圆.
师:第一排摆6个圆,第二排摆4个圆.想一想,可以提什么问题?怎样列式?
学生经过思考以后,可能提出这样的问题.
(1)两排一共有多少个圆?6+4=10.
(2)第一排比第二排多几个或第二排比第一排少几个?6-4=2.
(3)第一排去掉几个和第二排同样多或第二排再添上几个和第一排同样多?6-4=2.
(二)学习新课
出示例7.
(1)有红花9朵,黄花6朵,黄花比红花少几朵?
(2)有红花9朵,黄花比红花少3朵.黄花有几朵?
1.指名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师:从哪句话知道红花多,还是黄花多?
生:第(1)题从问话“黄花比红花少几朵?”第(2)题从第2个已知条件“黄花比红花少3朵”都能知道红花比黄花多,黄花比红花少.
2.解答第(1)题.
(1)让学生用红花和黄花摆出条件和问题,教师出示意图:
②分析:
师:这道题的问题是求什么?
生:这道题要求黄花比红花少几朵?
师:这个问题与已知条件有什么关系呢?
生:分析这个问题,可以知道黄花少,红花多,要求黄花比红花少几朵,必须知道黄花有几朵,还要知道红花有几朵.
师:既然红花的朵数多,我们应该把红花的朵数怎么办呢?请同学们边摆边说.(学生操作完,请一名学生叙述)
生:黄花比红花少,红花多.红花的朵数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跟黄花同样多的,另一部分是比黄花多的,从红花的朵数里去掉跟黄花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红花比黄花多的部分,也就是黄花比红花少的朵数.
师:用什么方法计算?
生:用减法计算.
③列式计算:(教师板书)
9-6=3(朵)
口答:黄花比红花少3朵.
3.解答第(2)题.
①让学生把刚才摆的第(1)题图,改变成第(2)题图.(事先给每位学生准备一张纸条代表问题放到6朵红花下面)教师先出示有9朵红花的图.
②分析
师:这道题的问题是求什么?(黄花比红花少几朵)
生:黄花有多少朵?黄花比红花少3朵.
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黄花少,红花多.
师:红花的朵数多,我们就可以把红花的朵数怎么办?
生:把红花的朵数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和黄花同样多的朵数,另一部分是红花比黄花多的朵数,也就是黄花比红花少的朵数.(让每位同学边摆边说)
教师在学生说的基础上把红花的朵数分两部分,并让学生指一指哪一部分是同样多的朵数,哪一部分是黄花比红花少的朵数,哪一部分是所求的黄花的朵数.教师根据学生说的,完成示意图,把图中各部分标出.
生:从红花的朵数里去掉红花比黄花多的,得到红花和黄花同样多的,也就是黄花的朵数.
师:用什么方法计算?
生:用减法计算.
③列式计算:(教师板书)
9-3=6(朵)
口答:黄花有6朵.
4.分组讨论.
师:刚才我们解答的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教师在学生叙述的基础上加以概括:
相同点:
①第一个已知条件相同,都是有红花9朵.
②两道题都是已知黄花比红花少,也就是红花多.红花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跟黄花同样多的,另一部分是比黄花多的.
③都是用减法计算.
不同点:
①有一个已知条件不同,第(1)题知道有黄花6朵,第(2)题知道黄花比红花少3朵.
②要求的问题不同,第(1)题的问题是求黄花比红花少几朵?第(2)题的问题是求黄花有几朵?也就是第(1)题的第二个已知条件是第(2)题的所求问题.第(1)题的所求问题是第(2)题的一个已知条件.
③虽然都是用减法计算,但它们所表示的意义不一样.第(1)题求黄花比红花少几朵,要从红花的朵数里去掉和黄花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比黄花多的部分,也就是黄花比红花少的朵数.第(2)题求有多少朵黄花,要从红花朵数里去掉比黄花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和黄花同样多的部分,也就是黄花的朵数.
④所列算式不同,结果不同.
第(1)题:9-3=6(朵)
第(2)题:9-6=3(朵)
(三)巩固反馈
1.教科书第105页“做一做”.
(1)让学生自己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教师提示,学生思考.
师:第(1)题求象比熊少几只怎样想?第(2)题求象有几只怎样想?
(3)同桌同学互相说说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4)做在书上,及时订正.
2.根据本班男、女生人数仿例7编题后解答.
3.课堂作业.
(四)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两种应用题的对比,解题的关键是注意分清楚题里的数量关系,找到那个较大的数,再做进一步分析,最后解答.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