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评估汇报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首先感谢各位来我校指导工作。
我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让每一位学生成才、让每一位教师成功、让每一位家长满意”为宗旨,紧扣目标任务,走“内涵发展、科学发展、特色发展”之路,努力打好“管理、教研、特色”三张牌,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教育教学硕果累累。2008年我校被阳新县第一中学授予为“优质生源基地学校”,07、08、09年连续被黄石市教育局授予“教育质量优秀学校”。
我校注重教师队伍的培养,先后派老师参加省教育厅组织的省级骨干教师培训。今年暑假我们还聘请了华中师大博士生导师教授来我校给老师们传授新的教学理念。我校全体教师积极参加教科研研究活动,成绩突出,被教育局授予“中小学学科教研基地”,被评为“语文学科教研基地”和“综合理科教研基地”。近两年我校共承担省级科研课题2项、市级科研课题4项、县级科研课题8项,取得省市县科研成果9项、在省市县各级报刊60余篇,有3名教师在阳新县教育局组织的说课评比中荣获一等奖,9名教师荣获二等奖。通过师德师风培训、业务学习,教师队伍爱岗敬业精神和业务素质大为提高。学校涌现出市级优秀教师1名;县级模范教师3名,县级师德标兵4名,县级学科带头人5名。学校连续三年被评为“教学评估先进单位”、“年度目标综合考核先进单位”。
2011年是我县教育系统的“管理提升年、督导评估年”,我们学校一班人决心借“提升年、评估年”的东风,戮力同心,以身作则,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弘扬一种精神 ---“服务精神” 。
教育即是服务,领导要为教师、教育教学服务,教师要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学校要为社会、家长、学生提供最优质的教育服务。并把这种服务精神转化成为爱和责任,转化为敬业和奉献,渗透在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各个角落;从而赢得干群和谐、师生和谐、家校和谐乃至于社会和谐。
二是打造一个工程 ---名师带动工程。
第一,开展拜师学艺活动。青年教师自己选择最佩服的骨干教师做导师,由学校举行拜师会,师徒签订“协议书”。第二,学校要对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加强培养。第三,加强对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等骨干教师的管理与使用。要求教学能手和学科带头人必须完成“四个一”的任务:带好一个徒弟,承担一项课题, 举行一节示范课,做一次学术讲座。并每年举办一次“名师教学研讨会”。第四,学期末,学校对“四个一”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奖励,并设立教坛新秀奖、伯乐奖、人梯奖,鼓励教师积极进取,追求卓越。
三是强化一种理念---新课程理念。
坚持教改,强化教研,以校本教研为基础,以远程教育资源为平台,推进教学改革,更新观念,学校以教师为本,教师以学生为本,探究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四是营造一种氛围---积极、健康、向上。
要营造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环境氛围, 高标准规划校园文化、绿化、硬化,建设要一次到位,今冬要落实好校园规划,校容校貌整理要做到“四化”(即净化、硬化、绿化、美化),校园文化建设要体现“四性”(即教育性、知识性、艺术性和趣味性),最终建设目标要达到三园(即乐园、花园、学园)模式建设标准,从学校实际出发,突出学校特色。
*年2月,按照县教育局《关于建立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评估工作制度的通知》精神,我校着手进行安排“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教学评估”和“学校教学评估自查”工作。学校领导班子统一思想,高度重视评估工作,决定建立长期评估机制,将教学评估作为促进学校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发展的重要手段。学校成立了由校长、教学管理人员、骨干教师代表组成的“教学评估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认真学习和领会了省、县有关文件,并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制定出《*二小教师教学评估工作实施方案》。将教学评估工作与学校教学检查、教师两评四考工作结合起来,教师教学评估结果作为教师晋职、评优、评模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评估的监督、促进、评价、改进功能。6月份,我校开始对教师教学工作进行评估,对学校教学工作进行自评。评估情况如下:
一、教师评估
1.评估程序
教师评估的基本流程:学习标准---自我评价---逐项量化---写出自评报告---他人评估---广泛征求意见---校评估组审核---确定评估结果---征求被评估人意见。
2.以教师自评为基础,多种评估方式相结合
为了公平、公正、真实、全面地对教师进行评估,我们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了《*省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教学评估标准》。在评估中,采取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的方式。自评时由教师逐项对照,实事求是的剖析自己,将自己教学工作情况做“自我描述”,记入《教师教学评估自评表》。学校评估小组,按照教师自评表,逐项核实,依据评估方案量化打分。
3.建立复评制度,发挥评估促进功能
我校规定,教师对自己评估结果不满意或教学中有漏洞的,可申请复评。复评时先由教师提出书面申请,评估小组在2个月后进行复评。复评时,根据当时情况进行打分,标准略高于一次评估。
上学期共对42名专任教师进行教学评估。其中优秀15人,良好27人,没有不合格教师。教师的有关学习材料、反思材料、教学过程材料已经归档。
二.学校评估
学校评估领导小组,深刻领会《通知》及《标准》的精神实质,对学校的工作逐项进行了自查和评估。学校评估的基本流程:成立评估小组---对照标准---分析现状---征求意见---逐项量化---评估组审核—校长签字---确定结果。我们自评的结果是91分,档次为合格。
下面我们对照评估标准,将学校教学工作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
教学工作指导思想: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为核心,大力开展“三段式”校本研训活动,坚持课程改革与校本研训相结合、新课程改革与常规教学相结合、校本研训与学校教学实际相结合,校本研训与课题研究相结合,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一)教学管理
1.管理能力
学校领导始终站在教育改革的最前沿,准确把握新动态,捕捉新信息,以新的教育理念为先导,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不断充实自己,在日常工作琐碎而繁忙的情况下,坚持多渠道搜集素材,广开学习之路。坚决落实教育局关于班子成员听兼课制度,经常深入第一线听课,(上学期校长、主任听课达80余节,副校长、主任兼课4节,达到教育局规定的标准)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不断丰富实际管理经验,提升研究能力,有创名牌,干一流的勇气、信心和能力。
2.管理目标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德育为首,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开足开全课程;充分发挥学校、教研组的作用,建立校本研训制度,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每学期开始制定学期教学工作计划,教导处按计划督导、落实,保证各项教学工作的圆满完成。
3.管理机制
(1)教师实行集体备课。学校鼓励大家改革备课方式,创新备课过程,集思广益,发挥集体的聪明才智,统一认识,打开思路,使教案真正成为有价值的教学资料。本学年我校一二年级、科学学科、三至六年级数学学科均实行集体备课,采取大家议论、一人执笔、个体修改、课上创新、课后反思的改革试验,目前看,效果良好。
(2)加强教学过程监控。课堂是教学的主战场,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场所。为了加强教学过程的全面监控,进一步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本领,学校领导十分重视教学管理,经常深入课堂听课、评课,和教师共同探讨教学中的得失与成败。
(3)加强教研活动管理。教研组每周都要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坚持做到以下五个方面:一、保证时间。二、落实研究内容。三、尽量达到人人参与。四、每次都有记录。五、学校定期开展以“平等参与互动研讨”为核心的校本研训活动,教师将研训活动中的收获、感悟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上学期进行了以“把课堂有效的还给学生”为主题的系列教研活动,活动成果:闫平在市教学比武中获一等奖(最高奖)、温新艳获县教师素质大赛特等奖、赵新、包淑霞获县教师素质大赛一等奖。本学期校本研训活动主题为“新课程理念下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4.教务管理
学校的各个功能室及室内仪器设备都有专人管理,并能充分利用。学校档案资料齐全,有反映教学研究、计划制度、教师评估、等学校教学工作全貌的档案资料。
5.学生管理
目前,我校有21个教学班,在校生1300多人,平均班容量61人,班容量略大。学校经常开展德育实践、体育文艺、科技等课外活动,教育学生讲文明、讲礼貌、讲秩序,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发展。
规定了作业批改的具体要求。作业批改是日常教学工作非常重要的一环,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有利手段。以课后练习题为主,做在作业本上,教师要面批面改。教师结合自己学科特点,开发了许多特色作业,如:语文积累、日记、摘抄,数学调查等,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校经常开展体育、文艺活动。利用五一、十月一、儿童节、邓节日举行全校性的歌咏比赛、会操比赛、篮球赛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鼓励全体学生参加。平时保证学生每天不少于一小时的校内体育活动时间。
(二)课程管理
我校执行《*省义务教育实验课程实施计划》扎实推进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从素质教育的质量观出发,制定学期课程实施方案,均衡设置课程,要求教师开足开全课程,不得随意增减课程。
1.综合实践活动逐渐规范。上学期我校各年级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能力开展了多项主题实践活动,主要有:三年级“走进花的世界”、“可怕的火灾”,四年级“身份证号码与学籍号的调查”、“快乐的蔬菜”,五年级“饮料的调查”,六年级“节约是美德”等。这些主题活动深化了课本知识,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沟通了生活世界与书本世界的联系,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调查研究、搜集信息等多种意识和能力。
2.校本课程逐步上位。①按低、中、高年级分别开设《中华经典诵读》课程,扩大学生阅读量。②结合教育局《低年级校本课程参考资料》在一、二年级开设故事、诗词、名言、童谣等课程③所有教师开设学科学法指导校本课程。
三、教学条件
1.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现有教职工68人,本科学历21人,大专学历47人,学历达标率100%,其中小学高级教师52人,一级教师16人。教师队伍老、中、青结合,经验丰富,年富力强,是学校发展的宝贵财富。我校为更新教师队伍观念,使教师有终身持续发展能力,定期举行以“平等参与、互动研讨”为核心的“三段式”校本研训活动,在活动中让教师学习、接受、理解新理念,学会运用新理念,学会教学反思,自主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2.教学设施
学校拥有教学楼、实验楼,装备有多功能厅、实验室、仪器室、图书室、阅览室、微机室、音室、德育活动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等功能教室,各种教学仪器均达一类标准,满足了学校教学工作的需要。
(四)校本研训
我校创建了以教师为主体,以“理论先导、问题带动、平等参与、互动研讨、实践运用”为模式的三段式校本研训活动。近几年我校的新课程理念培训、学科教学研究、学校教学中的问题均是在校本研训中解决的。在校本研训工作中,我们的整体思路是:以校本研训为龙头坚持“三个结合”,带动教育教学工作全面发展。采取系列活动方式,迁移新课程自主学习理念、合作学习理念、民主平等教学理念、互动研讨理念,研究新课程改革和教师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研究怎样将新课程理念贯彻到教师日常工作中去。研训的宗旨是以教师为主体,调动教师积极性,促进教师自我发展。每次活动主要流程是:自主定题——理论引领——自主学习——集体备课——课例展示——互动研讨——反思落实——总结提高。每学期6次左右学科主题研训活动,由于活动坚持经常,几年来效果显著。
1.研训计划
学校每年都有研训计划和教师工作目标,以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理论水平、教学能力的不断提高。
2.组织建设
学校建立了由校长担任第一责任人,副校长、主任、教研组长参加的校本研训领导小组,并将此活动放在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3.活动效果。(1)开展三段式校本研训活动以来,激发了教师学习、研究、工作的积极性,更新了教师观念,提高了教师实施新课程能力,促进了新老教师共同成长。(2)科研成果显著。近几年,我校教师在各级刊物上发表和获奖的文章明显增加。仅2004、2005年就在在县、市、省级刊物上发表和获奖的论文、教学设计达60余篇。(3)全面提升了学校教学质量。教师的教学观念得到更新;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跟上改革的步伐;学生的学业成绩得到提升。在2004学年国办小学的抽考中,我校获第一名;在2005、2006学年的抽考中我校也取得较优秀成绩。
五、评价研究
1.教师评价建立了以教师自评为主,学校领导、同事、学生、及家长共同参与,以促进教师不断提高为目的的评价制度,对教师实行四项工作考核,作为教师工作考核、任用的依据和标准。并将教学评估与教学过程考核相结合,建立评估、评价一体的教师考评机制。
2.学生评价建立学生评价综合体系,通过单项测试、书面考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形式考查学生各科成绩。改革课上评价,分为口头评价、即时评价、评语评价、阶段质量评价四种形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基本情况
洱源县西山初级中学,坐落在西山乡政府所在地——西山村杉树小组,担负着全乡初中教育,提高全乡人口素质的重任,是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
洱源县西山初级中学始建于1988年,学校占地面积8.7亩,校舍建筑面积4856平方米,运动场面积3123平方米。现有学生424人,寄宿生421人,送教3人。共有9个教学班,教职工23人,专任教师中中级职称占12%,本科学历22人,学历合格率占100%。1997年荣获“洱源县文明单位”;2003年荣获“大理州文明单位”;2012年县级“文明单位”复审通过;2015年12月荣获洱源县第八届中学生运动会阳光大课间一等奖、体育道德风尚奖和团体总分初中组第六名;2015-2017年获县局表彰为职高招生“先进集体”;2017年获县委政府表彰为“化学教师集体奖”和“优秀学生培养奖”。2017年县“中华魂”知识竞赛中学生荣获二等奖。2017年普高上线率37%,2018年普高上线率44%,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处于我县中等水平。2012年以来,1位教师荣获省级表彰,1位教师获州级表彰,18位教师获县级相关部门表彰,是一所全寄宿制农村初级中学。
学校目前固定资产总值达1049万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资产值达90万元。学校自2016年7月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启动以来,坚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投入377.12万元,新建教师周转房,厕所,大门、运动场、旗台,围栏,绿化及购买实验器材等工程,进一步满足学校发展需要,改善办学条件,促进当地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同时各班进行了班级文化的建设;完善德育内容,拓展德育途径,挖掘地方民族特色,建好德育室。我校以“诵读经典,弘扬传统”为主题打造校园文化。德育室,走廊、过道宣传图片,以西山民族文化、西山特产为主题,做到民族文化进校园;目前校园已建设成绿草成荫、花香四溢、松林伴书声的乐园。几年来学校坚持改革,坚持发展,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倡导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遵纪守法的社会公德和尊师爱生、团结友爱、诚实勤奋、自律自强的校园美德。在全校范围内形成团结和谐、积极向上、既有压力、又有活力全方位协调发展的新局面我们继续以推进均衡发展为己任,扎实工作,狠抓落实,进一步加强领导,创新工作思路,奋发进取,力争将我校办成让上级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的学校而努力。
二、办学条件达标情况
(一)生均占地面积。按照标准,我校属农村初中,有9个教学班,生均占地面积16.7平方米/生为合格,特殊地区12.0平方米/生为合格,我校无法扩建又不能搬迁,占地面积是5786平方米,在校学生424人,生均占地面积13.65平方米/生,此项未达标。
(二)生均绿化面积。按照标准,我校属农村初中,有9个教学班,生均绿化面积2平方米/生,为合格,我校绿化面积是1320平方米,在校学生424人,生均绿化面积3.1平方米/生,此项达标。
(三)生均校舍建筑面积。按照标准,我校属农村初中,有9个教学班,生均校舍建筑面积5.6平方米/生为合格,我校建筑面积是4856平方米(含师生宿舍1924平方米),在校学生424人,生均校舍建筑面积11.5平方米/生,此项达标。
(四)生均体育运动场面积。按照标准,我校属农村初中,有9个教学班,生均体育场地面积7.5平方米/生为合格,特殊地区≥4.0,我校体育场地面积3223平方米,在校学生424人,生均面积7.6平方米/生,此项达标。
(五)中学仪器配备,按照标准,应为1类配备,我校属农村初中,有9个教学班,有实验室和实验器材,此项达标。
(六)音体美器材配备,按照标准,应为1类配备,我校属农村初中,有9个教学班,有音乐、美术教室和体育活动室及相关器材,此项达标。
(七)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我校总共只有50台计算机,在校学生424人,按达标数应有44台,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达到11.8台,此项达标。
(八)生均图书册数。我校现有图书13980册,按中学生均30册进行配备,在校学生424人,应该配备12720册图书,此项达标。
(九)教师编制情况。中学按照1:18的师生比核定学校编制总量,我校现有23名教师,在校学生424,教师编制应配备24名。此项未达标。
(十)教师学历合格率,我校23名教师,专任教师22名, 其中1人为大专学历,22人为本科学历,按要求,高于规定学历专任教师不小于70℅。我校本科教师数占96℅,此项达标。
三、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高度重视, 精心准备迎检工作
把迎检当成学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按照县政府、县教育局的统一部署、根据上级部门的通知要求,成立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专项领导小组,召开全体教职工动员大会,校长亲自作专题动员报告,专门部署此项迎检工作。做到全校动员,全校参与,分工明细,落实责任。制定工作进度日程表表。要求高标准、高质量完成迎检档案资料建设工作,自查、整改工作。真正体现了全员重视,责任落实,人员安排到位,措施保障得力,工作扎实有效。
经过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各项迎检准备工作准备就绪,完善建档工作;校园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文化氛围进一步浓厚。
(二)课程开设。我校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好国家规定的课程,学校严格执行课程计划,课程开设符合有关规定。按规定开齐、上足、教好各类学科,坚决做到:学生、教师、教室、教导处的课表一致,不随意调课。
(三)组织入学。普及程度:普及程度指标是“普九”各项指标中的重中之重,没有普及程度的巩固与提高,就没有学校的稳定与发展,为使服务范围内的适龄儿童按时入学并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学校以主动积极的工作态度,扎实的工作作风,做到宣传发动入村到户落实,救助特困生的措施落实。几年来,经过努力,普及程度达到“两基”指标要求。我校适龄学生入学率连续几年均为100%,15周岁人口入学率、完成初等教育的完成率三年均为100%,辍学率低于1.8%。
(四)教学研究。我校注重教学研究和校本教研,让全校教师积极参加活动,本学年结合学期初制定的教研计划,学校重点进行了上公开课、薄弱学科提高研讨课、结对活动、课堂竞赛、数学计算题竞赛、优差生辅导活动、专题教研等活动,特别是教师在薄弱学科提高研讨课中,能诚恳地指出课堂教学的优缺点,讲课教师作自我反思和总结,通过本学年的教学成绩看,薄弱学科教学成绩提高较大,教师的教学方法有了改进,提高了课堂效率。
(五)加大教师的培训学习力度,首先是继续抓好骨干教师的培训,搞好骨干教师的自我提高和能量辐射工作,让骨干教师上示范课,教研交流,通过交流,让其他教师学着做,跟着做,达到了辐射作用。再次,通过在网站上进行继续教育学习,使教师拓宽了学习面,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中,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六)优化德育环境,提高育人水平。
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进一步加强学校德育的常规管理,不断充实完善德育内容,拓展德育途径。积极开展德育演讲赛,同读经典作品感受书韵墨香读书节活动、艺术节、阳光体育活动,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尤其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注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养成教育。开展心理健康和法律知识教育,大力弘扬培育民族精神,通过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校园广播等多种形式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提高育人水平。遵循少年儿童认识水平和发展规律,在学生中坚持不懈地开展文明习惯养成教育,不断提高学生道德素养。经常性开展文明班级评比活动,制定文明规范实施细则,从最基本的文明礼仪和遵规守纪抓起,建立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评价的机制,并结合教师周值日制度来保证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七)切实开展体艺工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1、认真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认真上好体育课和大课间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坚持做好三操。每年举行一次运动会和文艺汇演。积极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严格体育考勤和考核。体育场地器材达标。
2、坚持每年对学生进行体检,作好登记、统计、分析反馈工作。努力加强学校食堂卫生管理。定期对食堂人员进行体检,对食堂卫生、索证、索票、食品留样进行检查,确保师生用餐安全卫生。加强传染病防控工作,重大疾病报告制度,杜绝传染病的发生。
3、组建了课外兴趣小组,坚持开展课外活动,挖掘学生潜能,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八)加强控辍保学,关爱弱势群体。
1、严格管理,成立控辍保学领导小组。2、严格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建立评价制度把巩固率和教师业绩与绩效考核挂钩,最大限度的做好控辍保学工作。3、责任到人,与全体教师签订控辍责任书。4、各个班级成立扶差控辍小组,让有辍学倾向的同学感受集体的温暖,树立学习的自信,把辍学的苗头消灭于萌芽之中。5、认真落实“留守儿童、贫困学生”帮扶政策,确保学生不因贫困而辍学。
(九)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师德水平。
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管理,努力提高教书育人水平。学校几年来能坚持组织教师进行政治学习,学习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及教育教学改革的有关文件精神,提高教师依法执教的水平,能与时俱进,紧随时代的脉搏,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和思想,鼓励教师勇于创新。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要求教师注意为人师表,树立良好形象,开展评优创优活动,进一步提高教书育人的光荣感和责任感,把师德建设与年度考核、评优、职评挂钩。全体教师热爱本职工作,积极进取,敬业爱岗,忠诚专注,为人师表,坚持家访,关爱学生,无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
四、存在问题和今后努力方向
回顾过去,我校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我们清醒的看到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1)资金紧缺;(2)个别学生行为习惯还有待改善;(3)教师的业务素质还有待提高;(4)学生管理特别是对学生行为习惯教育还需要加强和研究;(5)音、美艺术类师资紧缺。
一、主要做法:
xx公司党委在接到总公司文件后,及时将文件精神转发给了所属5个党支部的支部书记,并下发了《关于下发现阶段党建工作要点的通知》,将开展党支部评估定级工作列日党建工作议事日程。
要求各支部严格参照xxxxxxxxxxxxxx,逐条对标对表对照,查摆存在问题,并按照 “好”“较好”“一般”“差”四个等级进行评估定级。
各党支部按照“党支部自评、党员群众测评、上级党 组织评定”的程序和北方广电网络公司党支部评估定级评分细则 (修订版)标准严格打分,第二部支部和第一支部分别得92和91.5分,评为“好”支部,另三个支部分别为89、89和87分,评为“较好”支部。
二、问题难点:
由于受办公环境和设施限制,对照《评分细则》基本指标中阵地建设规范化部分,5个支部都没有固定的活动场所有,有的支部没有必要的设施,有的支部党建工作档案、文件资料没有统一登记保管,有的支部未设立党员信息台账,有的支部没有备齐档案资料盒等,存在的这些问题有的能够逐渐解决,有的像固定的活动场所等问题解决起来就比较困难。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xx公司党委将从实际出发,结合各支部在评估
定级中发现的问题,认真制定整改措施,有计划分步骤地逐一解决。
1、要求各支部要认真制定整改任务书、时间表,扎实整改逐一落实;
2、在各支部间开展互学互帮活动,学习“好”支部中的成功经验和好的做法,弥补自身的不足,改进欠缺的地方,共同向“好”支部迈进。
一、加强领导,成立机构
区委、区政府对农村饮水安全问题高度重视,将解决群众饮水安全列入政府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写入了区人代十五届三次会工作报告。3月22日全市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会召开当天,我局负责人就及时将会议精神向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作了汇报,提出了我区贯彻实施意见。区政府研究决定,成立了由主管副区长任组长,水务局主要领导任副组长,卫生、计划、财政、环保、国土资源、水利等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和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水务局,水务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主要负责安全饮水调查评估等项目前期及建设实施有关事宜。要求各乡镇、办事处成立相应机构,落实专人负责,逐级夯实责任,明确工作部署。并落实了专项工作经费,确保工作顺利进展。
二、组建调查班子,开展业务培训
3月23日,区水务局负责抽调7名专业技术骨干组成了全区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调查组,由主管局长任调查组长,召开了调查组第一次会议。对调查工作进行全面安排,制订了工作方案。3月25日,全区抽调了32名由水利、卫生部门熟悉农村工作的专业业务人员组成了专门的调查组,召开了调查组第二次会议,对调查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将调查人员分为现状调查组、规划编制组和审查评估组,严格按照水利部、卫生部制订的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评价的四项指标进行调查,摸清农村饮水状况和供水工程基本情况,农村人口饮水安全普及程度,农村自来水普及情况;农村饮水不安全人数、范围、问题的类型及其成因和危害;重点摸清饮用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污染水的人口及其分布,无供水设施的人口、取水极不方便的人口、经常发生季节性缺水的人口及其分布;了解农民对解决饮水安全的意愿、筹资能力及水价的承受能力以及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和管理存在的种种问题。逐村组核查登记,结合饮用水质抽样调查、典型调查,基本摸清了我区农村安全饮水及存在的问题,为编制规划提供详实科学的依据。
三、全面调查检测,认真分析评估
一)、调查方法
面对时间紧、任务重,安全饮水工作量大面广的实际,我们根据上级安排精神,充分利用已有资料,采用全面调查和典型调查相结合的办法,于3月24日开始,以乡镇为单位,调查人员深入到村组,采取走访、现场查看等方式,充分听取村组群众意见,对饮水现状及饮水类型进行了详细地核查登记,认真分析缺水原因。外业调查期间,规划编制组根据全区流域自然水系水资源分布状况,利用2003年12月安全饮水普查时选取掌握污染典型进行分析。在外业普查的基础上,对全区的人饮现状调查进行了汇总。结合各地实际调查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评估,召开全区饮水安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污染水调查点乡镇负责人会议进行通报,广泛听取各部门、各级意见,在意见反馈后再次深入调查点进行复核,在此基础上进行全区饮水安全现状调查报告的编制。审查评估组织水利、卫生、财政、计划、环保、国土资源等部门的专家领导对报告进行了评估,审查评估认为:调查评估内容全面,数字详实,客观、全面、实事求是地反映了商州农村饮水状况,为编制全村安全饮水规划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二)、调查结果
1、管理机制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规范要求,是学校最主要的最根本的制度,它关系到学校教学秩序的正常运行,规定和制约着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前提,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
为此,我校成立了教学常规建设领导小组,学校建立健全了教学管理机构,实行岗位责任制,注意工作的协调和谐。学校班子成员分管年级,带管教研组,协管教学班,明确责任,站岗值班,校长刘占东抓全面,姚鹏主任主抓九年级毕业班,王建军、于晓静主任主抓八年级,张树林主任主抓七年级,张仲礼主任负责教学的后勤调配。
实施中层领导蹲点负责制,确保教研活动落实“中层领导员是教研组长的助手”,所有中层领导都被教导处分配到各个教研组辅助教研组长开展组内外的教研活动工作,做教研组长的助手,出谋划策,做服务协调类的工作。
学校规定中层领导必须每次参加教研组的教研活动,每周必须到课堂听课达2节以上,校长及所有中层领导必须到第一线指导教学工作,参加听课、评课活动。
2、落实常规
学校始终将课堂常规的落实放在首要任务,制定了许多课堂常规的管理制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体现:
(1)备课
坚持“不备课不得上课”的原则,任何人是任何课都得备课才能进教室授课。其次,要正确理解,处理备课与编写教案的关系。我们要强调备课的内容。备课中心任务应是钻研教材和撰写教学过程,主要精力应放在明确教学目的,理清教材思路,规划教学目标,理清教学流程,创设问题情境,化解教学疑问,促进学生心智发展上。备课是教师个性智慧的结晶。不要机械使用固定教案模式,而要设计符合学科特点、渗透新教学理念、体现个性的教案。要废除假教案,力求多一点实质少一点形式。
加强集体备课活动。备课是落实各个教学环节的基础,鉴于我校教师队伍状况,集体备课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校实行集体备课、说课,每次都规定了地点、时间、中心发言人,我们要求集体备课一是备教材,二是备学生,三是备教法和学法指导,并且实行督查制度。
(2)上课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学校工作重点。在执行教学常规中,全体教师要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成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要处理好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要大力推进多媒体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我校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实现了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几个转变:重视讲授知识结论转变为重视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由重视学生记住现成知识转变为重视引导学生再现和重组知识;由重视书本知识转变为重视让学生联系社会生产、生活实际多角度地考虑问题和灵活地解决问题;由重视单科独进、单个知识点的教学转变为重视学科间和知识之间的综合贯通;由重视统一要求转变为重视学生的差异资源和个性发展。
(3)关于作业布置和批改。
提倡练习性的作业在课内完成,课外以活动性、实践性作业为主。作业的设计既突出学科特点,又注意学科综合,培养学生实践运用、操作能力,以及探究、合作、创新意识。作业要求要注意学生个别差异,实行分层练习、分层作业。作业批改与评价注意过程评价,习惯养成,促进学生的发展。批改形式灵活多样,引导学生参与,师评、生评、自评相结合。分数量化与描述性评语相结合。
二、开足、开齐、开好各类课程,搞好校本教研
1、严格按国家教育部门颁发的课程计划开设课程,每学期有新排课程总表。
学校不分主课副课,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培养,开课一视同仁。以往对非中考科目忽视,如健康教育课和劳动技术等课程少开或干脆不开,现在一律保证开足。对活动课和选修课,列入课程表且加强监督,不准挪作考试课。所有课程的计划和实施情况,学校都全程跟踪,全程评估。
2、学校有教学常现管理实施细则和分学年(期)的教学活动动计划,同年级学进度,教师有所有任教学科的分学期(年)教学计划。
学校建立了教学管理实施细则,从教学计划的制定。设计到备课,上课、学生的作业和培优帮困、教研活动等均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学校教师的整体教学质量。
3、校本课程、活动类课程有计划、有组织、有成效。
我校根据校情制定了本年度的校本教研工作计划,建立了“立足以校为本、面对学生学习实际,依靠教师集体智慧,着眼师生共同提高”的校本教研机制,确立了“个人反思,群体互助,专家引领,整体提高”的教研思路,拟定了“学习案例分析,教学互相观摩,针对问题研讨,反复实践体验”的教研程序,本学年在师生两个层面上培养习惯,以教师、学生、校情三个基点开展系统化的校本教研,有力推动了全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制定了层次性的教研领导制度,推进了教研活动有健康开展;着重发挥教师的个体主观能动性以及年级组管理模式,通过制度把教师的教学反思常规化。
加强教师与外界的交流。我校积极配合县教研室活动,组织教师广泛参与新课程培训和在**三中、**三中、**三中、**第一实验小学、**二中等地开展的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在学校集中收看魏书生讲座、示范课的视频,通过专家引领把校本教研引向深入,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通过实施“一个课例,多次研讨”、“一个课例,多人研讨”的研究模式,通过“反思—实践—再反思——再实践”的反复研究过程,使教师在更新教学理念、提高处理分析教材、运用课堂教学技巧以及把握课堂的能力等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本学期认真落实滦政教字【2008】57号文与【2009】9号文精神,通过学习研训、课堂研训、合作研训、反思研训等方式,全面开展了校本研训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领导亲自抓教学,落实校长半天教学工作制
苏霍姆林基曾说:“如果你想成为一名好校长,那你首先就得努力成为一个好教师,一个好教学专家和好的教育家。”校长是领导全校教师进行创造性劳动的主要组织者,不仅要具备一个优秀教师的一切素养,而且还应具备有比一般优秀教师高出一筹的素质,要成为“师者之师”。
自**教育局关于校长半天工作日文件下达后,我校班子成员认真学习《**同志在中学校长调度会上的讲话》精神,按照“重心下移,阵地前移”的原则,抓好课堂教学,上好常态课、保底课,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校长亲自带领下,踏踏实实谋发展,认认真真搞教研。校长亲自主持学校教学工作会议,并多次讲话,规划教研教改方案,提出合理布局。
校长多次在全体任课教师会上做教研讲座,亲自深入课堂听课,参加公开课评议,从知识到教法均有针对性地对教师教学给予客观评价,提出合理化建议,努力帮助教师成长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教育局《关于“校长半天教学工作制”第一次集中检查情况的通报》中被认定为成绩比较突出。
在校长的直接参与和指导下,我校教师教研积极性空前高涨,教研教改活动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火热局面,课堂教学水平稳步提高。
在校长半天教学工作制的深入开展过程中,校长、教导主任率先研究课堂教学;在课堂达标活动中,我们立足校内,认真研究课堂教学:探索如何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重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以“动”促“思”,吸引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的独特的学习体验和感受,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四、加大教育科学研究,寻求课堂教学有效途径
1、投身课程改革,优化创新教学行为。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不负责任的常规教学观的教师必将受到淘汰。教师必定要走出封闭、狭隘的视野,在新课程环境下重视塑造自己。新课程将会让教师们认识到:认真执行教学常规的过程就是教师自我发展的过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的角色定位,新课程教学不断向如何促进学生“学”的重心转换,将使得教师在常规工作中产生强烈的紧迫感。为此,我校积极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课改精神、课改经验,进一步端正教学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投身课改,进一步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主体观,以能力发展为本的教育质量观,以民主平等和谐为本的师生观,优化教学行为。并处理好六大关系:①教书与育人的关系;②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关系;③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关系;④教学常规与教学创新的关系;⑤优生与差生的关系;⑥教师的教学习惯与学生的学习习惯关系。
2、加大教研力度,提高业务素质。我校围绕素质教育,不断进行学科教学改革。坚持“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方针,把课堂教学作为教书育人的主渠道,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切实把实施教研教改作为教师由传授型向研究型转化的途径,促进了教师业务素质的整体提高。不断加大了教研教改力度,认真开展了新“双三课”和“七个一”活动,做到了教研教改的科学管理,增加了科技含量。
(1)我校制定了《教学工作三年规划》,有指导思想,有目标,有措施,成为指导教学工作的大正方针。
(2)各教研组制定了教研活动计划。要求计划符合教学实际,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做到切实可行,并付诸实施。
(3)明确常规教学的基本环节及其地位和作用。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途径是抓好常规教学中的“备、教、改、导、考、评、析”的基本环节。为了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教导处本学期先后两次对“备改”情况进行检查,检查的结果在大会上通报,并且纳入教师业务考核。
(4)充分发挥教研组、备课组的集体作用,多形式开展素质教育专题教改实验。我们在“学习新课程理念,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大专题下,根据学科特点,设置学科教育科学课题。语文组开展“传世经典《论语》的解读”的专题实验。数学组开展“阶梯式分层教学模式”的专题实验。英语组开展“提高英语阅读课效率的策略研究”的专题实验。历史组开展“初中历史课中如何使学生更快乐学习”的专题实验。本学期主要从这四科开展试点,以便总结经验,争取下学期各科全面铺开。
(5)认真组织广大教师教师开展讲课、听课、说课和评课活动。每位教师每周至少听了一节课,每学期上了一节公开课(示范课),达到了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6)组织教师开展教学业务大比武,确定了学校各学科带头人,也为培养骨干教师迈出了第一步。
(7)狠抓“三”落实,即落实教学常规、落实集体备课、落实每月月考与每次考后质量分析。
(8)加强毕业年级工作管理。以学科内的备课协作来优化教学内容,克服师资力量不平衡的现状,提高毕业班教学效率。大胆启用业务能力强的年轻教师。同时在备课组内狠抓协作备课,严把“二关”,即内容关和过程落实关;以校际间的联考协作来强化内部绩效考评机制,激发教师的成功欲。通过这种评价机制激发教师的自尊意识和自强意识。每一此质量分析会,大家都能真心实意地分析失败的原因,切实以“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作为工作的座右铭;用心关爱每一位学生,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和心理疏导工作,以此稳定学生的情绪,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9)每学期由学校中层领导主持的新课程标准学习活动及讲座,共有讲座8次,新课程的学习讲座,使老师们深刻理解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课程改革的任务,具体目标,以及新课程标准下的学生观和教师观。通过老师对不同学科的新课程标准的自学,教研组学,使得新课程标准在我校老师中已深入人心。
(10)广泛开展撰写教研教改论文活动。广大教师把自己平时在教学工作中的经验、教训、体会等认真进行总结,通过深入细致的分析,找出有价值的东西,以书面的形式撰写出来,进行全校交流,做到了用理论指导实践,提高了我校教师的整体水平。
(11)学校从实际情况出发,着眼于学校长远发展的基本构想,在各教研组教研中进行“磨课”、“下水作业”、“磨题”活动。磨课营造了研究的氛围,对教师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教师对教学策略、方法的有了更深层感悟,不仅澄清模糊认识,解决一些教学中的困惑,更重要的是在过程中老师们的有了更多的收获与积累,出现了许多新的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成为新一轮磨课主题的产生的基础,从而使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得到切实的提升。新课程改革以后,教学理念、教材都已经实现了重大的变革。但是教师手中的教学参考资料、辅导用书中还充斥着大量的旧题、陈题甚至是已被删除的教学内容的题目。把这些题目布置给学生练习,浪费了学生的许多精力,也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为此,我校推行的“下水作业”制度规定,要求学生完成的作业,教师先做一遍,以便发现作题的价值,决定取舍,也更多地了解解题思路。另外,每周由各备课组确定一个单位时间进行集体“磨题”。先由命题教师和“下水作业”教师提出磨题意见,备课组教师集体教研,磨去与新课程理念相悖的、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的、不科学的题目以及陈题、怪题、错题。磨出具有新意的、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新题。各科作业都在作业量总体控制的前提下精打细算,出精题、出新题,作业质量明显提高。
(12)根据教研室的要求,我校深入开展新“双三课”教研活动,每学期中,35岁以下的教师每人上一节合格课,中学一级以上职称的教师上一节优质课,各学科教学带头人上一节展示课。并通过观课、议课、说课活动,不断提升教研教学水平。
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1、基本情况
我校现有3个教学班。除一部分年龄较大的教师因年龄较大在学校干点力所能及的老同志外,现有专任教师35人(其中去小学支教4人),平均年龄37岁。专任教师中具有本科学历的21人,其他全部具有专科学历。从职称看,35个专任教师中,中高1人,其他全部为中一。专任教师中有县级教研骨干教师3人。
在和教育局的领导下,我校通过“规范管理、培训提高、改革增效”相结合,坚持不懈的抓队伍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是教师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得到根本性的转变。新的学生观、发展观、知识观、教材观、评价观,已逐步成为指导教师教育教学的理论航标。
二是教师师德观念得到更新,良好的师德师风已经形成。原来存在于教师中的职业观念不正、敬业精神不强、工作不负责任、喜欢找客观原因等现象已经看不到了,把教书纯粹当作谋生职业的教师越来越少,教师中有违师德的不良言行基本杜绝,做到了师德师风“零投诉”。
三是教师的学历层次普遍提高。现在在课堂第一线的教师中,60%的人达到本科学历,40岁以下的全部参加自考等学历进修。
四是教师的业务能力明显增强。教师的学习意识、竞争意识、合作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教研意识不断增强,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逐步提高。
2、主要工作及措施
(1)、抓思想认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我们利用每周五集体学习的机会,认真学习领会“三个代表”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及各级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时刻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约束自我,使教师能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风学识上以身作则。
(2)、抓组织领导: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我校对教师队伍建设工作高度重视,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推进依法行政,从严治教,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维护教育形象,切实加强领导,建立工作机制,做到“校长挂帅亲自抓,中层领导具体抓”。
(3)、抓制度管理:完善制度,明确目标
我校结合当前实际,完善了教师队伍建设的制度、规划和目标,即《教师培训规划》、《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和要求》、《教师考评方案和细则》、《教研制度》;同时,还制订了《师德管理制度》、《师德考核制度》、《学生评师制度》、《师德管理制度》等;学校严格制度管理,认真师德考核,使我校教师队伍建设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4)、抓师德师风:学习先进典型,塑造良师形象
一是树立和宣传身边的典型,组织教师学习校外师德标兵的先进事迹,同时组织教师学习身边的优秀教师事迹,树立教师榜样。
二是在教师中广泛开展的“教师从教行为规范”和“如何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大讨论。通过讨论,教师们找准了存在的问题,制定了具体的整改措施。
三是通过搞教师“每日十问”活动,通过“教师每日十问”的设计,为教师形成反思习惯,解决教学问题,提升专业水平,优化自身素养提供了一种制度上的保障。
四是加强舆论监督作用,强化师德整改效果。认真开展学生及家长评教活动。全体学生和学生家长对学校任课教师的课堂行为、教学方法与态度给予客观评价。学校领导班子将材料综合之后,找老师个别谈话,对好的方面给予肯定,对不足之处提出建议,促进了教师教学的责任心和工作作风的不断提高。
(5)、抓培训学习:转变思想观念,提高业务素质
一是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提升自身文化技术水平的学习。如提高学历、计算机技术、普通话知识等的学习,给教师定任务、提要求、出政策、给方便。
二是通过新课程的培训,促使教师观念更新。各级各类培训,我校教师参训率达到了100%,基本上达到了“培训有记录、学习有收获、观念有更新”的目标。
一、迎接后评估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二台镇查漏补缺再核实、落实政策再夯实,紧盯“两不愁三保障”,扎实做好防返贫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切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一)梯度管理、补齐短板,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坚持事前预防和事后帮扶相结合,精准施策、对症施策,持续做好“三类户”帮扶工作。一是制定方案。制定了《二台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回头看”工作方案”》,先后2次召开党委扩大会明确18类问题责任领导,4次召开镇村干部碰头会全面梳理排查问题,深入查漏补缺,目前发现的4类4条问题均已整改到位。二是梯度管理。坚持镇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全覆盖、无死角排查,形成横行到边、纵向到底的“大监测”格局。对全镇29个村11029户依据返贫致贫风险程度划定了4类监测等级,实行分层分级、梯度渐进式帮扶。全镇29个村设立了193名防返贫监测员,实时掌握包联监测对象动态,及时上报、随时处理。三是立体防御。根据常态化监测数据和信息,建立《防返贫重点监测对象台账》、《低收入群体台账》、《稳定脱贫户台账》、《一般农户台账》、《预警信息核查台账》5本台账,“海陆空”立体掌握全镇防贫对象状况,做到数据清晰。四是全时段跟踪。针对县级各部门每月反馈的预警人员信息及时进行集中走访,经过村级入户核实情况,镇防贫监测工作站进行综合评估认定,进行适时跟踪,全镇累计摸排199人次。同时,对边缘易致贫户、脱贫监测户实行月走访,对低收入户进行季度走访,对稳定脱贫户半年走访,对一般农户实行年走访,通过普遍排查分类查找致贫、返贫风险点,主动掌握全镇动态数据。
2021年,全镇现有重点防贫对象89户144人,其中边缘易致贫户40户71人,脱贫不稳定户49户73人。目前,除1户2人(一卜树村的闫万宝)外,已全部消除风险。
(二)动态跟进、精准保障,持续提升“两不愁三保障”水平。全镇以动态跟进为主线,聚焦新问题、关注新短板、落实新举措,确保脱贫攻坚成果稳定不反弹。一是教育保障。今年以来,对2886名适龄人口进行了全面摸排,未发现失学辍学现象。全面落实学前教育资助、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营养餐改善计划”、高中教育“三免一助”、家庭教育困难大学新生入学资助等各项教育扶贫政策。目前建档立卡学生243人全部享受“两免一补”、“三免一助”, 48人享受“雨露计划”(每学期1500元)。二是医疗保障。全镇脱贫人口4399人,低保户2819人,边缘户73人全部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100%;对建档立卡患者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并实行一站式服务(即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一站式报销);开展家庭签约服务,共签约11065人;办理慢病证1014人(其中建档立卡人口564人);对监测户实行代缴医保,对边缘户报销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出院后费用政策内超过一万给予30%的医疗救助,如:一卜树村边缘户闫伟(患有骨肉瘤),一共花费49万,医院报销20万,防贫保险报销10万,医疗救助1.2万元。三是住房安全保障。从2013年至今,全镇共计实施危房改造 783户,其中新建496户,维修287户。建立了住房安全月排查机制,对全镇7042户户籍人口进行安全住房摸排,2021年根据排查情况确定危房改造户44户,其中5户维修、39户新建,现已全部完工。同时对全镇191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全部进行了核验。建设互助幸福院。投资318万元,在原敬老院院内建设互助幸福院,共建设配备有电采暖炕、可洗澡卫生间、厨房以及有线电视网的房屋42间,现在已有39户47人老人入住。通过以上措施,有效化解了精准扶贫中的养老难题,彻底解决了全镇“留守”、“独居”、“空巢”老人问题。四是饮水安全保障。向县水务局申请资金115万元,对全镇34个自然村阀门井实施维修,彻底解决因阀门年久失修跑水、漏水等导致吃水不畅问题。全镇20个村除淖海营庙滩房保留一处集中供水点外,其余村均实现自来水入户。2021年在防贫监测走访同时对农户安全饮水情况进行全覆盖摸排,共计摸排2333户,未发现安全饮水问题。同时制定了饮水安全抽查制度,每季度抽取7-8个村,每村抽取3-5户,检查水质、水量、取水方便程度、供水保证率,确保供水安全。五是社会保障。全镇60岁以下社保缴费4049人,60周岁及以上1,840人享受了养老保险。全镇共有双女户 96人,其中达到60周岁共有 33人,每人每年补助960元,共计补助31680元。共办理独生子女证290个,享受18周岁以下每人每月10元独生子女奖励有290人,其中男性149人,女性141人,累计发放奖励3.24万元;享受60周岁每人每月960元独生子女奖励共有 560人,其中男性 250人,女性 310人,累计发放奖励 53.76万元;2021年新办理7个独生子女证。独生子女死亡、伤残特扶共有14人,其中独生子女死亡的8人,每人每年11530元,共计发放家庭困难补贴9.22万元;独生子女伤残的6人,每人每年9000元,共计发放家庭困难补贴5.4万元。全镇共有手术后遗症 17人,每人每年4200元,共计发放 7.14万元。全镇20个村4087户按照每亩95.16元标准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737.37万元,全镇15个村休耕种草37431亩,每亩补贴160元,共计补贴598.9万元。六是兜底保障。把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农村低保对象1624户2199人,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A类户387元,B类户270元,截至到目前共发放低保金478.48万元、物价补贴5.6万元。享受残疾人两项补贴共764人,其中一级残92人、二级残267人、三级残200人、四级残205人;享受残疾人生活补贴471人(必须有低保才可以享受),每人每月补助66元,共计发放补助31086元;享受残疾人护理补贴281人(必须一、二残才可以享受),每人每月补助60元,共计发放补助16860元。享受分散特困供养74人,发放特困供养金29.99万元,特困供养护理补贴10.97万元。同时对家庭特别困难和突患大病人员,根据不同贫困程度对全镇124人实施临时救助,人均享受2000元,其中10000元以上8户,特别是对2个严重困难户,每户救助23760元。
(三)统一标准、规范管理,扎实做好档案资料整理工作。二台镇把扶贫档案整理作为扶贫工作质量提升的总抓手,进行标准化、规范化、数字化管理。一是成立专门工作队伍。成立以扶贫办成员为骨干的档案整理专班,对照档案管理的标准化要求,12次召开小组会提前研究,归纳注意事项22条,并对包村干部、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开展了3次系统性培训。二是细化分类规范平衡点。从精准识别、精准施策,再到精准脱贫等材料,全镇1916户建档立卡户逐户核对,1916册逐册分类整理,查漏补缺,做到档案标识明确、内容详实。同时,建立业务交流群,专班巡回发现的6个共性问题及时推送,分享好的工作方法11条,避免了返工。三是数字信息化管理。建立了全部档案目录电子数据库,通过计算机可以随时进行档案检索、查阅,极大程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截至目前,全镇20个村高质量完成了43类台账,并做到了月月更新。
(四)适时推送、多方帮扶,确保有劳动能力人员稳岗就业。适时进行岗位推送,对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意愿的,邀请张家口志诚职业培训学校教授到安置区提供免费的面点、烹饪、电工、护理技能等培训。通过为期14天100课时的教学,培训专业人才200余人。为73名外出务工人员发放了交通补贴70800元。持续发挥公益岗位作用,将弱劳动能力人员,特别是“三类户”吸纳到公益岗位中,目前全镇公益岗位789个,其中护林员124人,巡河员5人,卫生保洁员555人,代办员79人,监督员巡逻员26,实现人均年收入4800元。对无劳动能力903户建档立户,通过实施光伏特困救助,户均增收1000-5000元。2021年16至60周岁脱贫劳动力就业1064人,其中县内就业955,市内就业25,跨市就业11,跨省就业73。同时,全镇75户148人脱贫不稳定户,36户36人安排了保洁员、沙场看护员等公益岗位,为34户37人免费办理了门诊特殊病证,对收入偏低的1户1人实施临时救助660元,35户实施特困救助82600元,对符合条件的39户53人办理了低保。对全镇边缘户22户42人,4户4人安排了保洁员、水管员等公益岗位,安排13户特困救助32800元,为9户9人免费办理了门诊特殊病证,对收入偏低的任旺1户2人实施临时救助660元,对符合条件的13户16人办理了低保,并缴纳了养老保险。
二、 今年的亮点工作
始终把产业就业作为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稳定脱贫的治本之策,通过“特色种植+扶贫工厂+畜牧养殖+光伏基地+公益岗位”模式,打造“五位一体”增收体系。
(一)特色农业促增收。特色西瓜园区引领西红柿、芝樱花和藜麦种植基地发展。一是特色西瓜产业园区。申请东西部协作资金2180万元,建设占地1250亩的2个特色西瓜产业园区,建设每个占地0.43亩标准化大棚共2000个,种植甜蜜蜜麒麟西瓜。园区按照“双轮并行驱动”的模式通过租金、基金实现增收。其中租地资金51万元,覆盖建档立卡户179户。大棚租金155万元设立扶贫基金用于全镇扶贫事业。全镇每年利用该项资金可设置公益岗位320个,其中安置区设置30个,户均增收4800元;园区每年提供就业岗位200多个,人均月增收3000-4500元。二是西红柿基地。以特色西瓜园区为中心,辐射在落花营、盘城房两个深度贫困村建立投资150万元的特色西红柿种植基地,建设大棚40个。基地按照“两资金一分红”进行收益分配。两资金:①土地租金。村集体流转村民土地建设大棚,向农民支付土地租赁费,平均每亩每年240元,共流转土地70亩,租金16.8万元(共覆盖贫困户29户,户均年增收5800元)。②打工薪金。村合作社在大棚西瓜种植经营管理过程中,优先选择贫困人口就业。种植季内,每个村大棚基地可安排5-6个长期工岗位,工作时间约5个月,按照每人每月3000元的薪酬标准,实现人均增收15000元。在整个种植、收获期间,可雇佣临时工约1000人次,按照每人每天100-150元的薪酬标准,工作时间约40天,就业薪金每人可达到6000元。一分红:每个大棚平均收获西红7000斤,按照平均每斤2.5元计算,40个大棚共可获利70万元,除去每年的土地租赁费16.8万元,剩余53.2万元。该笔资金由村委会设立扶贫基金,统筹用于公益岗位薪酬、孝善基金、道德银行等,惠及更多贫困人口。
(二)扶贫车间带增收。配套产业园区带动增收,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一是服装加工微工厂。申请扶贫资金320万元,在安置区内建设占地2600平米,年生产量4万件。目前有员工16名,其中贫困人口3名,非贫困残疾人4名;以加工河北港口集团职工服装和全县中小学校服为主。微工厂通过租金、股金、薪金“三驾马车”带动增收。每年按照总投资320万元的7%给付租金,每年租金22.4万元;以港口集团捐赠的38万元资金入股港会服装有限公司,每年按不低于10%的比例(即3.8万元)进行分红;优先新区贫困人口就业,月工资最低2500元。为了更好带动弱劳动能力搬迁群众实现就业增收,租金和股金26.2万元首先用于安置区内设置的40个保洁员、巡逻员、楼长等公益岗位薪金;其次配置10万元开设道德银行和爱心超市,其余部分用于重病重残等边缘户和脱贫监测户的临时救助。二是燕麦加工厂。引进张家口易素燕麦有限公司,投资1000万元,建设占地20亩的易素燕麦加工厂,新建燕麦原料初加工、燕麦胚芽米、即食燕麦片3条生产线,为园区内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50个。同时与贫困户签订种植协议,消化本地1万亩的燕麦原产品。三是手工艺制造基地。河北港口集团捐建,投资500万元,建设1500平米的三层手工艺制作基地,引进祥源和灌装扶贫车间精细化灌装大米、谷子等农产品,引进张垣大嫂服务集团,建设手工草编工艺品制作、皮雕皮画、卫生纸分装销售,全部运营可吸纳安置区内建档立卡户及残疾人就业,预计提供就业岗位80个,年产值预估151万元,实现了“车间建在家门口,勤劳致富靠双手”。
(三)畜牧养殖保增收。依托中粮生猪养殖、中合三农肉牛养殖、伊利奶牛养殖,打造畜牧养殖中心,预计提供就业岗位80个,人均月增收4500元。同时,与中粮生猪养殖、中合三农肉牛养殖、伊利奶牛养殖签订框架协议,通过“代养、托养”方式实现生猪、肉牛、奶牛价值提升,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同时,积极引导贫困户通过金融扶贫解决发展生产资金不足的问题,加快脱贫致富步伐。目前全镇共有25户申请了扶贫小额贷款用于养牛、养羊,共计发放贷款80.7万元,进一步提升了贫困户的防贫能力。
(四)光伏产业稳增收。依托柔性直流电站引进华源多能互补、东旭光发电、绿巨人微电网等光伏产业项目促进增收。一是做大土地流转。目前全镇已流转未利用土地4万亩,每亩100元/年,实现一次性租赁25年,总租金1亿元,人均一次性增收6000元。二是带动周边就业。通过房屋租赁、劳务输出,吸纳就业1000余人次,人均增收9000元。三是村级光伏电站稳定增收。全镇11个贫困村全部建立并投入使用光伏电站,按照乡镇统筹各村级收益资金40%,村级统筹本村电站收益资金60%模式,按照村委会议定、村级评议、乡镇审核、县级备案的程序进行分配。截至目前,共计支出380万元,其中设置保洁员、巡逻员等公益岗606个,发放工资123.8 万元;对无劳动能力903户特困救助215.2万元;村级公益事业劳务用工18.4万元;其他支出22.6万元。
三、存在的问题
虽然经过前期大范围宣传、细致推广,但群众对小额信贷的认识度不高,思想上总存在谨慎态度,同时由于经济基础薄弱,抗风险能力低,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户通过申请贷款发展生产的意愿不够积极。
四、下一步计划
下一步,我镇将以省市县各级会议精神为指导,以乡村振兴为抓手,对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后评估”要求,从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巩固成效4个方面对标对表,全面开展“查问题、补短板、强弱项、促提升”行动,确保扶贫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在学校管理中,我们以“三风”、“一训”为基本要求,树立“领导为教师服务,教师为学生服务”的服务意识,以制度来规范行为,用科学的方法来改进办学思路和教学方法,以提高学校的竞争力。
在学校教学中,我们始终坚持以德育为核心、“五育”并进的基本教学理念实施教学,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领导以身作则,建立起“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德育工作体系。以“让每一位进入学校的学生都能获得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最大程度地挖掘他们的潜能,从而助其成材”为教学宗旨实施教学。
对于学生,我校在每学期初都安排学生学习《守则》、《规范》,有意加强对学生行为习惯的教育。开学第一课和学期最后一课都是以安全教育为主的专题课,每学期都安排“安全教育月”,适时进行安全演练,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自救技能。结合我校实际,在“六、一”、“元旦”等传统节日举行文艺汇演,在“国庆”等特殊节日举行朗读或图画展,每周一举行升旗仪式,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为增强学生体质,除了坚持“两操”以外,我校还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多种体育活动,如本学期就安排了“学生身体素质达标运动会”和“冬季长跑运动会”。
在本学期初,我校组织教师学习了《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校规校训以及学校的相关制度,加强教师职业修养,提高教师认识,要求教师全员参加继续教育培训,使教师整体素质得到了提升。在教学安排上,我校严格依据国家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各门课程,教导处定期对教师进行常规教学检查。各教研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各项教研活动,以“教研兴校”为目标,提升学校的软实力。
1、我校严格按新课程标准开全开足开好每一门课程。严格按照课程表、教师任课表上课。为保证课程落实,我们坚持兼课教师不带学科邻近的两科。课表上墙,分发到人,值日领导下年级核查,定期调查学生,以保证严格按课程表上课。
2、重视薄弱学科教学。在师资相对短缺的情况下,我们配齐了体、音、美、信息技术、地方、、综合实践活动等薄弱学科的教师,力求做到薄弱学科教师专业化,把薄弱学科教学置于常规评价范畴,不搞特殊化,不走过场。同时把薄弱学科教学引入竞争机制和奖励机制,调动薄弱学科教师的积极性。
3、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做到一严格、三不准、五控制。
一严格:严格按照课程表上课。
三不准:不准早中晚加班加点、节假日补课、乱发乱印各种资料。
五控制:控制学生到校、放学时间、在校活动时间、作业量、考试次数。
(二)创新常规管理。
1.内容选择体现当前研究动态
按照本教研组当前研究重点选择活动内容,而不是像前期根据现成的活动方案进行组织,这本身对于教学经验还不算太丰富的年轻教师来讲就有一定的难度。可是,经过教研组的共同策划和相互交流,老师们都能根据本教研组的研究任务,结合自己班幼儿的实际情况选择了较为恰当的活动内容。如美术组的三个美术创作活动都是根据当前幼儿正在阅读的图画书教师自主生成的活动课程;社会教研组的两位教师结合幼儿日常礼仪存在的问题自主设计了两个社会礼仪活动;而健康教研组的三位老师所选择的内容涉及到幼儿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生活卫生习惯的诸多方面,不再仅仅局限在促进身体健康的体育活动。对于幼儿园平时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来说,这是一个质的飞跃与提高!这充分说明了我们当前的教育教学与课题研究密切结合,教学理念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2.活动设计体现领域整合
美术教研组的活动设计均能结合当前幼儿园语言领域的图画书阅读,从阅读的享受到画面的想象再到美术的创作,这本身对于孩子来讲就是一种快乐,克服了为画而画的枯燥与呆板。社会教研组的两个教学活动让大家对于社会活动的组织从单纯的说教中走出来,活动方式逐步过渡到到形式多样的情景表演、观看录像和生活实践的操作,《纲要》中所倡导的“社会活动要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在这次的评优活动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而心理健康活动被吕老师演绎得惟妙惟肖,孩子们理解的透彻到位;被大家所忽视的生活卫生习惯被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杨老师所重视。这都是通过这次评优活动让人高兴和喜悦的现象。
3.幼儿积极参与活动,达到预期活动目标
经过近半个学期各班教师的培养与教育,新的班级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形成了较好的活动常规。其中,中班幼儿的倾听操作与表达常规明显比其他班更为突出,小班幼儿逐步形成了初步的规则意识,大班幼儿均能积极参与其中,充分体现做出他们在活动中的积极主动性。正因为教师选择活动内容是充分考虑到孩子的实际水平和年龄特点,活动设计时能尊重幼儿的兴趣需要和面向全体幼儿,所以,每个班的孩子都能积极参与其中,并在参与的过程中获得了进步和发展。
二、本次教学评优的不足之处
从潜在经济增长能力看,一个经济体的经济潜在增长水平是由自然资源、资本积累、劳动力在数量和质量上的提高以及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配置和使用效率决定的。从决定潜力经济增长的几个因素看,近几年,随着投资的大幅度增加,我国资本积累的速度快速增长,资本存量的
增长速度由改革开放以来年均增长11.5%提高到12.8%左右,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速度接近改革开放以来年均3%的水平,国内基础设施和重大工程建设得到明显加强,煤电油运等瓶颈制约明显缓解,支持经济增长的供给能力更加宽松,潜在生产能力在10.5%左右,高于改革开放28年来潜在增长率9.5%左右的平均水平。
从现实经济增长因素看,2007年,国际国内的环境仍然有利于我国经济保持较快增长。首先,虽然国际石油价格继续高位波动,美日欧等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趋紧,世界经济增速会有所放缓,但2007年世界经济仍将保持稳定增长,据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机构预测,2007年世界经济将增长4.9%左右,低于2005年0.2个百分点,仍高于1990-2006年平均4%的增长速度;世界贸易量增长率达到7%左右,增长势头良好;跨国直接投资继续回升,并购规模明显扩大,并重点转向控制战略产业和市场;世界经济发展总体上有利于我国保持对外贸易的继续增长和稳定外商投资规模。同时,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已成为推动区域乃至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其次,我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不断取得新突破,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环境逐步改善。近年来,以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县乡财政管理体制为主要内容农村综合改革取得进展,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取得成效,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迈出重要步伐,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顺利实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进展平稳,政府职能转变步伐加快,资源型产品价格改革取得进展,这些改革将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再次,我国仍处于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加快升级带动经济快速发展阶段。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加快,经济体制改革和结构升级引导的内生经济增长活力进一步增强,基本形成了城镇消费结构升级、产业结构升级、企业自主投资能力提升、就业增加、城市化进程加快、消费结构进一步升级的良性循环。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进一步提高,中期内煤电油运的瓶颈制约基本消除。第四,我国将继续保持宏观调控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实行稳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加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土地政策、环保政策的协调配合,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合理控制投资增长,提高消费水平,缓解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状况。综合考虑以上因素的影响,2007年中国经济将承接2003年以来的发展势头,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国民经济有望增长9.5%-10%,虽然低于潜在经济水平,但仍处于经济增长周期中的繁荣阶段。新晨
二、社会总供求关系基本平衡,物价水平小幅上涨价格总水平的变动是社会总供求平衡状况变化的反映。社会总供求平衡状况变化通常用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