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学科教师申报材料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一、开设公共选修课的必要性
1.公共选修课的开设优化了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当今社会的重大特征是学科交叉、知识融合、技术集成。这一特征决定每个人都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成为一个复合型的人才。复合型人才就是多功能人才,包括知识复合、能力复合、思维复合等多方面,特点是多才多艺,能够在很多领域大显身手。
每个高校各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经确定,具有系统性和相对稳定性,专业领域以外的知识很难在教学中得到体现。通过公共选修课的开设,既延伸了专业知识,又拓展了相关知识,培养出的人才才是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2.公共选修课的开设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素质是指一个人的知识水平、道德修养以及各种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养。人的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是社会发展的一般要求和趋势,尤其是当前人类即将迈入知识经济社会,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尤为迫切。现在,绝大多数高校开设的公共选修涉及的科目主要是为了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和需求,促进不同学科的交叉渗透,拓宽学生的知识层面,沉淀学生的文化底蕴,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开设公共选修课的运行机制
1.严谨的公共选修课申报制度。公共选修课程的作用与价值不是站在某一个专业立场能够确定的,它是本科教育中的共同部分,必须站在全局的角度把握,否则就会削弱公共选修课程的作用与价值。但是,结合我院实际,公共选修课课程设计权限暂且放置于各个系部,先由各个系部向教务处申报要开设的公共选修课课程。各个系申报的公共选修课主要是与本系各个专业相近相渗透的课程,即专业课程的知识延伸。各个部申报的课程主要涉及人文社科等知识领域,诸如法律、礼仪等知识。各个系部申报公共选修课时应提交申报材料。申报材料应写明该课程开设的目的、开课学期、授课计划、授课教师、教学环节等内容。
2.严格的公共选修课审批制度。由主管教育教学的教务处会同我院科研中心对各个系部提交的开设公共选修课的申报材料进行审批。审批分为三个环节,首先,由我院科研中心初次审批申报的书面材料,形成相关意见;其次,由各个系部主任和科研中心主任向教务处主管教学的处长进行材料汇报,完成第二次审批;最后,由主管教学的处长向主管教学的院长汇报材料,完成第三次审批,并在教务处备案。严格的公共选修课审批制度是保障公共选修课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
3.完善的公共选修课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公共选修课审批完成后,各个系部应积极在教学实践中开设公共选修课。教务处等相关部门也应启动教学质量监控工作,委派相关教务人员就公共选修课开设的事前、事中和事后进行跟踪监督。事前监督,主要是监督教师授课是否有教案,是否按时高质量地授课;学生是否积极性高,是否出勤率高。事中监督,主要是安排教学管理人员抽查听课、与学生交谈等方式来评价教师的授课情况。事后监督,主要是通过调查问卷等方式,考评该门公共选修课的开设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为以后更好地开设公共选修课积累经验。
三、开设公共选修课的几点建议
为了我院的长足发展,也为了学生的知识拓展,在我院开设公共选修课已是迫在眉睫的大事。但是我院以前从未开设过公共选修课,如果一下子在全院各个系部同时开设,在既无经验可循的情况下,风险犹存。因此,我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先由各个系部着手各部门开设公共选修课的课程计划,履行申报程序。教务处接到各个系部报送的公共选修开设计划后,履行严格的审批制度并在教务处备案备查。
第二,教务处可以先选一个各方面条件成熟的系部进行试点,积累相关经验后,再向全院各个系部辐射。
第三,各个系部公共选修的开设问题是个常抓常新的问题,建议由教务处成立专门部门专人负责。这样才能形成从教务处到各个系部、到各位教师、到各位学生都重视的局面,从而有利于公共选修课在我院的开设。
第四,学院可以建立激励机制。每学年评选“优秀公共选修课”,对相应的开设系部给予物质上的奖励,督促各个系部足够重视公共选修课的开设,为学院、为学生提供高层次高水平的公共选修课。
总之,在教育大众化的今天,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已是每个高校高度关注的问题。高校公共选修课的开设,既丰富了学生的综合知识,又优化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我院各个系部可以通过开设公共选修课这个渠道,拓宽学生的知识层面,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塑造学生的人文气息和科学理念,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我国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
以学生为本,树立知识传授和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验教学观念,创建仪器设备先进、资源共享、开放服务的实验教学环境,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体系,建设一支满足现代实验教学需要的高素质实验教学队伍,建立现代化的高效运行的管理机制,全面提高实验教学水平,为高等学校实验教学提供示范经验,带动全省高等学校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
“*”期间,在全省普通高等学校中分批建立100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力争建设20个左右的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年评审建立30个左右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形成国家级、省级和校级三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体系。
二、建设内容
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以实验教学改革为核心,以实验资源开放共享为基础,以高素质实验教学队伍和完备的实验条件为保障,创新管理机制,全面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和实验室使用效益。
(一)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实验教学观念
学校教育理念和教学指导思想先进,坚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协调发展,注重对学生探索精神、科学思维、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实验教学,从根本上改变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传统观念,充分认识并落实实验教学在学校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形成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统筹相互协调的管理机制。
(二)先进的实验教学体系、内容和方法
从人才培养体系整体出发,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分层次、多模块、相互衔接的科学系统的实验教学体系,与理论教学既有机结合又相对独立。实验教学内容与科研、工程、社会应用实践密切联系,形成良性互动,实现基础与前沿、经典与现代的有机结合。引入集成信息技术等现代技术,改造传统的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技术方法,加强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建立新型的适应学生能力培养、多元实验考核方法和实验教学模式,推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
(三)先进的实验教学队伍建设模式和组织结构
学校重视实验教学队伍建设,制定相应的政策,采取有效的措施,鼓励高水平教师投入实验教学工作。建设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队伍互通,教学、科研、技术兼容,核心骨干相对稳定,结构合理的实验教学团队。建立实验教学队伍知识、技术不断更新的科学有效的培养培训制度。形成一支由学术带头人或高水平教授负责,热爱实验教学,教育理念先进,学术水平高,教学科研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熟悉实验技术,勇于创新的实验教学队伍。
(四)先进的仪器设备配置思路和安全环境配置条件
仪器设备配置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品质精良,组合优化,数量充足,满足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等现代实验教学的要求。实验室环境安全环保,符合国家规定,设计人性化,具备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条件,运行维护保障措施得力,适应开放管理和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
(五)先进的实验室建设模式和管理体制
依据学校和学科的特点,整合分散建设、分散管理的实验室和实验教学资源,建设面向多学科、多专业的实验教学中心。理顺实验教学中心的管理体制,实行中心主任负责制,统筹安排、调配、使用实验教学资源和相关教育资源,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六)先进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
建立网络化的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信息平台,实现网上辅助教学和网络化、智能化管理。建立有利于激励学生学习和提高学生能力的有效管理机制,创造学生自主实验、个性化学习的实验环境。建立实验教学的科学评价机制,引导教师积极改革创新。建立实验教学开放运行的政策、经费、人事等保障机制,完善实验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七)显著的实验教学效果
实验教学效果显著,成果丰富,受益面广,具有示范辐射效应。学生实验兴趣浓厚,积极主动,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实验创新成果丰富。
(八)鲜明的特色
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实际,积极创新,特色鲜明。
三、评审工作
(一)评审范围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评审工作面向全省普通高等学校,一般应是承担多学科、多专业实验教学任务的公共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学科大类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和学科综合实验中心,重点是受益面大、影响面宽的基础实验教学中心。以物理、化学、生物、力学、机械、电子、计算机、医学、经济管理、传媒、综合性工程训练中心等多个学科门类为主。
(二)申报要求
各普通高等学校要积极加强校、院两级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按照好中选优的原则,将教学覆盖面广、形成规模化实验教学环境、具备网上开放教学与开放管理条件、具有高水平教授负责和优秀实验教学团队、教学效果突出的实验教学中心推荐上报。
(三)申报材料
1.《*省普通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申请书》(以下简称《申请书》)。制成WORD(OFFICE2003版本)文件1个。
2.实验教学中心总体情况视频文件。其中应包括实验教学中心各实验室设备与环境的全貌。视频文件制成不超过20分钟的ASF流媒体文件,分辨率640*480。
3.学校和实验教学中心制订的相关政策措施、规章制度等文件。文件目录及所有文件制成1个PDF文件。
4.典型教学案例视频文件。包括特色实验项目、实验课程等。案例不超过3个,每个案例分别制成不超过15分钟的ASF流媒体文件,分辨率640*480,并将视频案例简介制成1个PDF文件。
5.典型自编教材电子文档。包括教材封面、出版信息页、目录及精选内容等,教材目录及所有教材制成1个PDF文件。
6.典型多媒体课件及其简介。课件要求可在浏览器环境播放,课件简介制成1个PDF文件。
7.其它材料。
以上1-7项制成CD-R(650M/720M)光盘,光盘数不超过2张。要求光盘中各项电子文件分目录存放。电子文件命名规则为:学校代码_实验教学中心类别代码_电子文件目录名_序号。学校代码可在中国教育统计网()查询;实验教学中心类别代码为:物理1、化学2、生物3、电子4、力学5、机械6、计算机7、医学8、经济管理9、传媒10、综合性工程训练中心11;申报材料的1-7项电子文件目录名依次为:a、b、c、d、e、f、g;序号从1开始,第4、6项电子文件中的简介文件序号为0。例如:*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第2个典型教学案例视频文件应命名为:10442_1_d_2.asf。
(三)申报时间
请各高校将《申请书》一式两份及申报材料电子文档光盘一份,于20*年6月1日前一并报我厅高教处,并上传到本校校园网。各申报学校应保证实验教学中心网站开通运转,确保评审专家正常访问。
(五)评审方式
省教育厅根据不同学科、不同类型实验教学中心申报情况,组织专家通过集中网上审阅、评议、评审、学校答辩、现场考察等方式进行评审,省教育厅评审委员会确定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申报受理、组织评审和年度评审工作的具体部署由省教育厅高教处负责。
四、管理工作
作者简介:王东旭(1957-),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哈尔滨工程大学动力与能源工程学院,副研究员;王洋(1981-),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哈尔滨工程大学动力与能源工程学院,助理研究员。(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2-0145-02
一、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的特点
教学档案是高等学校发展记忆的基石,是高等学校办学历史的原始记录,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高校档案的质量和完整程度影响到高等教育甚至整个社会记忆的留存。教学档案是指学校在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载体的文件材料总和。科学、系统、规范的教学档案既是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衡量学校办学质量和管理质量的重要标志。
二、教学档案的界定
教学档案不同于其他类型的档案,它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多样性的特点,这是由于教学管理和教学活动是一种很复杂的实践活动,记录这一实践活动的教学档案内容也是十分复杂和多种多样的。纸制教学档案包括人才培养案、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学文件、教材、试卷、毕业论文、毕业设计任务书、开题报告、实验报告、实习笔记及各种教学活动的记录等等,非纸制档案有录音、图片、多媒体课件等多种声像资料,此外,还有重大教学活动如学术交流、特殊报告、研究生入学复试试卷、面试记录等都是需要存档的教学档案。[4,5]
三、教学档案的归档范围[6]
第一,上级机关和学院发的文件,按年度分类整理,装订成册,长期保留。
第二,人才培养案、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学文件、教材、毕业论文、毕业设计任务书、开题报告、多媒体课件等多种声像资料、学术交流、特殊报告、研究生入学复试试卷、面视记录等长期保留。
第三,实验报告、实习笔记、学生选课、参加各种国家考试报名的相关资料、教师停调课申请、本科生试卷等周期保留。
第四,学籍档案、学生花名册、学生课表、学生原始成绩单、教师任课一览表、学科申报材料、学位点申报材料、教材使用情况记录、专业建设、申报新专业的有关材料、典型教案、试讲记录、听课记录(领导、专家、督学)等长期保存。
第五,各种教学奖励申报材料、学科建设、专业建设、教学评估材料、科学研究立项、科研报告、成果鉴定等材料长期保存。
四、教学档案与教学评估[2]
1.教学评估中教学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基层教学单位对于教学档案管理的工作重视不够,对于存档范围不清楚,导致原始教学档案缺失较多。
(2)教学档案存档法律责任意识差,认为教学档案试卷、论文存档是为了上级机关检查。
(3)教育、教学管理会议、事件没有建档。
(4)学生实践教学活动资料没有存档。
(5)存档的教学档案没有规范。
2.教学档案在教学评估中的作用
(1)原始的教学档案是学校办学发展的历史见证,是学校办学水平的最好的佐证材料,它能充分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它随学校的发展而逐步积累,是知识和信息储存的一种形式,作为历史真迹的证明,为教学评估起到了支撑作用。
(2)教学档案能真实、系统、全面和完整地体现高等学校本科教育的办学特色,教学评估提升了高等学校教学档案的价值,促进了高等学校对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视,意识到了做好教学档案存档工作是做好教学工作的重要条件之一。教学评估工作为师生员工做好教学档案归档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增强了档案归档意识。
(3)教学档案是体现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办学特色、专业特色、建设与发展总体目标和定位、学科优势及实施“质量工程”等方面的基础性依据。
3.教学档案在教学评估中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分析
(1)师生员工对教学档案的重视程度不到位,档案意识薄弱,机关、院系、基层学术组织责任不清,规章制度不健全。
(2)各种教学档案材料收集不齐全,整理不规范,学院没有明确的归档范围和要求,无章可循,一些重要的教学活动的档案没有保留,甚至个别人认为保留教学档案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机关检查。
(3)教学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队伍不稳定。院系教学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很少有专职人员,大部分是教务部门教学秘书兼职。因为教学管理人员更换频繁,教学管理人员、教学档案管理人员队伍不稳定。同时,由于兼职人员缺乏档案管理的专业知识,影响了教学档案的管理质量。
(4)教学档案管理手段落后,管理手段还停留在人工保管和手工操作阶段。通过评估,教学档案管理人员认识到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教学评估工作中,档案需求量大,利用率高,传统的教学档案管理办法已经不能适应快速检索的要求。因此,教学档案管理现代化、信息化是时展、社会进步的大势所趋。
(5)缺少教学档案管理的法律责任意识,基层管理人员对教学档案管理意识不够,认为教学档案存档就是为了应付上级机关检查。
一、思想方面:加强职业修养,热爱支部工作
首先,xxx老师在思想上树立高度的责任感与奋斗目标,遵守园里的各项规章制度,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把热爱教育事业放在首位,注重为人师表,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立足本职,勤奋钻研业务,努力提高文化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的技能。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做到不迟到,不早退,端正教育思想,热爱幼教事业,坚持教养并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团工作方面,她积极组织团员参加各项活动,如:幼儿园和社区组织的表演、绘画活动,以及参加青年志愿者的传帮带活动等等,优秀三好学生申请材料丰富了大家的业余生活,使团员青年的素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二、工作方面:加强自身学习,提高业务能力。
她深深感到: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只凭一些简单的技能技巧是远远不够的,要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就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各项基本功水平,适应形势发展对幼儿园教师的要求。她以我是一名光荣的幼儿教师为指导,面向全体幼儿,关心幼儿,坚持积极鼓励、启发诱导的正面教育,不虐待、体罚和变相体罚幼儿,加强业务学习与岗位培训。
在教育教学活动方面,她遵循各科教学大纲,刻苦钻研教材,个人奖学金申请材料认真制定了课时计划,按要求认真备课,并根据幼儿年龄特征的不同,遵循科学创新的教育原则精心设计每一节教育活动,力求使教学方法做到新颖,恰到好处的激发挖掘幼儿的思维潜力。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观察认识周围事物,综合各方面的教育内容,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积极主动的去思考、去探索、去创新,从而掌握多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同时她还注重对幼儿的随机教育,利用课间谈话、餐后散步、户外郊游等日常活动向幼儿进行爱护环境,节约用水,不浪费粮食,热爱大自然,爱护花草树木的思想教育与引导。
在搞好教学工作的同时,她还协住班内其他人员,密切配合做好保教结合工作,认真完成班级各项教育教学与卫生保健工作,针对所发现的问题,认真研讨制定合理有效的教育措施。她能积极地参加局中心和幼儿园组织的各项活动,认真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精心为幼儿排练运动项目和文艺节目,参加幼儿园组织的六一元旦联欢会和家长联谊会等活动的教育,通过各种活动,向幼儿进行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等教育。为进一步做好家园共育的一致教育工作,她通过认真填写家园联系册、进行家访、与家长个别交谈等途径,使家长更进一步的了解到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与幼儿园教育的特殊性,提高了家长的素质,得到了家长对她的一致好评,用家长的话说就是孩子交给和老师我们放心!
三、其它方面:提高业务技能,做到学以至用
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教育部正在制订的《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内容之一。精品课程是指具有一定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优秀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内容,是学科建设的重要体现,也是反应该学科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目前有一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四门省级精品课程和九门校级精品课程。2004年和2005年我们进行了成功申报了《森林培育学》校级、省级和国家精品课程,在申报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现就申报林学类精品课程的体会和应该注意的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看法,以供参考。
一、申报精品课程的体会
(一)教学材料准备要充分
完备的教学材料是申报精品课程的基础和前提。精品课程的评审现在都采用网上审评的办法,这就要求参加申报的课程必须要有内容丰富的教学材料。教学材料一般包括教材、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授课教案、讲稿等。这些材料都是教师在组织教学时的必备材料。同时,还要在每一章节列举完整的习题、思考题、实验指导、实习指导、参考资料目录等材料。这些材料是填写精品课程申报书的依据,要求内容齐全、新颖。所有教学材料都要形成电子文件,认真校对,严防出现错别字。字体适中,字形要美观大方。
精品课程的内容要体现教学改革的方向,在内容体系方面,要充分反映现代教学的特点,处理好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的关系,体现林学类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网页制作要规范
网页是整个教学内容的展示途径和载体。为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性与可比性,现都采取专家网上评审。评审专家往往根据申请者提供的网页资料,采用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申报课程进行评价。这就要求网页制作要特别规范,页面既要简单明了,又要能够反应这门课程的全部内容和特点。从2005年以来林学类课程申报的情况来看,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栏目设置要规范,严格按照网页制作的要求来规范网页内容
由于专业特点和学科特色的要求,很难有统一的标准对网页栏目做出规定,这样,不同课程就出现了各自不同的栏目内容,但是,有些栏目也不一定能恰当地展示想要表达的内容,甚至有些哗众取宠。
为了加快精品课程建设的步伐,教育部出台了《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并于2005年对该办法进行了补充规定,我校每年在组识和实施精品课程申报前都会根据国家精品课程申报的新要求,及时更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精品课程网页制作规范”,这一技术文件为网页的制作提供了最新依据。因此,栏目设置必须以此为依据,布局要求规范、科学。
具体来讲,网页的栏目要按照学校“精品课程评估指标说明”中规定的内容来设计,尽可能简单明了,大方得体。页面菜单必须包括精品课程评估指标中的一级指标,包括教学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特色及政策支持等内容。各个菜单要按照二级指标及相对应的主要观测点和评估标准来设计。
2.连接和导航要科学、合理
由于评价的内容繁多,部分内容相互重叠,网页必然要用到连接和导航等方法和手段。可以将有真正内涵和联系的内容进行连接,路径要进退自如。胡乱连接和返回首页或上一目录困难,给浏览网页造成困难,难以达到预期的展示效果。
3.展示材料要齐全
网页中要展示的内容除过最基本的一线教学材料以外,还要求一些其他支撑材料。比如教学队伍结构及整体素质、同行评价和学生评教等。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些资料往往不能齐备或材料达不到申报的要求,网上提供的资料不能反应我们的真实情况。比如,学生评教不尽全面,同行评价的专家知名度不高或缺乏影响力,这就给课程的总体评价带来负面影响。
另外,除过文字材料外,特别要利用网络优势充分体现我们的教学特点。林学专业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专业,实践性很强。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应该有包括照片
等在内的大量资料积累,制作网页时可以专门设置一个栏目来展示这方面的内容。
4.切忌过分追求网页的色彩,忽视其实用性
精品课程的建设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网页的制作大都是业余的网页制作人员和专业课教师共同完成,这样就会出现页面表达不到位、不全面或不准确的情况。业余的网页制作者和教师往往喜欢采用艳丽的色彩来体现某个内容,而这不符合网页制作的最基本的要求,网页缺乏和谐、自然的感觉,达不到最佳的设计效果。
5.必须时维护网页
目前每门课程可以参加校级、省级和国家精品课程的申报,并且是逐级申报。有些课程在申报校级精品课程后,由于某些原因,已经制作的网页得不到及时的维护和更新,出现了网页上的错误不能及时纠正、新产生的教学材料和成果不能及时体现的现象。
(三)努力提高多媒体课件质量
多媒体课件是课程评价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重要体现。现在大多数课程的多媒体课件都是采用powerpiont的形式来体现。但这一手法比较单一,没有表现出多媒体的真正效果。
(四)加强教学研究工作,争取更多的教学成果
教学研究是教学工作的内容之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保证,也是申请精品课程必备的内容之一,教学研究项目是教学研究的体现和主要途径。从目前申报的情况来看,教学方法缺乏深入研究。
学校每二年都要进行教学项目的审批和教学改革项目成果的评定,足以表明学校对教学研究工作的重视和支持。然而,有些课程缺乏教学改革方面的研究项目和成果,对经批评课程的申报造成一定的影响。但这并不表明这些课程没有进行教学改革和教学方法的研究,而是对这方面的工作没有进行系统的研究,没有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成果。
(五)注意特色栏目的培育
林学一级学科的每门课程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风格,这些特色和分格可以用最能体现课程特色的栏目来体现。从目前申报精品课程的情况来看,特色栏目非常缺乏,仅有个别课程制作的网页中增加了特色栏目。如刚刚获得国家精品课程的《森林昆虫学》就有昆虫形态数据库,既增加了课程展现的内容,又很好地体现了该课程的特色,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和效果,为申报国家精品课程增色不少。
(六)进一步预告教学录像质量
教学课堂录像也是申报精品课程的必备内容之一。在提供的教学录像资料中,机位少、画面单一是我们的课堂录像存在的主要问题。申报精品课程申报最少要求有一个小时的课堂教学的实时录像,完全可以按照“精品课程录像技术规程”来完成进行录像,实现多机位、画面丰富的要求。
二、申报精品课程应注意的思考
精品课程建设要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性和辐射推广作用。通过2年来的工作经验和体会,我们认为在申报精品课程时要注意以下事项:
(一)提前做好申报精品课程的准备工作,确保完备的教学资料及相关材料
在每年七月份精品课程评审之前,要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申报前的准备。教学材料主要包括教材、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授课教案、讲稿、习题、思考题、实验指导书、实习指导书等材料和课程简介、课程特色、教学队伍、主讲教师简介、参考文献目录等相关资料。
(二)制作网页要规范,严格按照网页制作的要求制作网页
设置合理的栏目,科学链接和导航,以自然的色彩和画面表达课程内容,及时维护和更新网页都是网页制作中应该特别注意的问题。
(三)努力提高多媒体课件质量
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充分利用声音、图像、动画和文字的表现手段,使多媒体的质量有一个很大的提高,保证我们的申报材料占用绝对的优势。
(四)加强教学改革方面的研究,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积极申报教学改革项目,加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和研究工作。特别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在教学方法上要协调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关系,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为目的。
(五)增加特色栏目,提高录像质量
进一步挖掘和分析课程的特色,形成具有一定代表性和说服力的特色栏目。比如,林业类的课程我们可以充分考虑黄土高原和干半干旱的地域和气候特点,以此为基础形成特色栏目。另外,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要考虑多机位录像,保证有一个自然、流畅和内容生动的教学录像。
参考文献:
[1]杜风国,孙广仁.森林资源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中识别类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j].中国林业教育,2004,(3).
[2]沈国舫,翟明普.关于造林学教学改革的几点看法[j].中国林业教育,2004,(5).
[3]黎起秦,韦恹乐,张国宏.21世纪种植类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j].高教论坛,2004,(3).
[4]杨华,华巍.多媒体教学演示系统的开发于设计[j].中国林业教育,2001,(5).
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教育部正在制订的《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内容之一。精品课程是指具有一定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优秀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内容,是学科建设的重要体现,也是反应该学科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目前有一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四门省级精品课程和九门校级精品课程。2004年和2005年我们进行了成功申报了《森林培育学》校级、省级和国家精品课程,在申报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现就申报林学类精品课程的体会和应该注意的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看法,以供参考。
一、申报精品课程的体会
(一)教学材料准备要充分
完备的教学材料是申报精品课程的基础和前提。精品课程的评审现在都采用网上审评的办法,这就要求参加申报的课程必须要有内容丰富的教学材料。教学材料一般包括教材、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授课教案、讲稿等。这些材料都是教师在组织教学时的必备材料。同时,还要在每一章节列举完整的习题、思考题、实验指导、实习指导、参考资料目录等材料。这些材料是填写精品课程申报书的依据,要求内容齐全、新颖。所有教学材料都要形成电子文件,认真校对,严防出现错别字。字体适中,字形要美观大方。
精品课程的内容要体现教学改革的方向,在内容体系方面,要充分反映现代教学的特点,处理好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的关系,体现林学类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网页制作要规范
网页是整个教学内容的展示途径和载体。为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性与可比性,现都采取专家网上评审。评审专家往往根据申请者提供的网页资料,采用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申报课程进行评价。这就要求网页制作要特别规范,页面既要简单明了,又要能够反应这门课程的全部内容和特点。从2005年以来林学类课程申报的情况来看,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栏目设置要规范,严格按照网页制作的要求来规范网页内容
由于专业特点和学科特色的要求,很难有统一的标准对网页栏目做出规定,这样,不同课程就出现了各自不同的栏目内容,但是,有些栏目也不一定能恰当地展示想要表达的内容,甚至有些哗众取宠。
为了加快精品课程建设的步伐,教育部出台了《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并于2005年对该办法进行了补充规定,我校每年在组识和实施精品课程申报前都会根据国家精品课程申报的新要求,及时更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精品课程网页制作规范”,这一技术文件为网页的制作提供了最新依据。因此,栏目设置必须以此为依据,布局要求规范、科学。
具体来讲,网页的栏目要按照学校“精品课程评估指标说明”中规定的内容来设计,尽可能简单明了,大方得体。页面菜单必须包括精品课程评估指标中的一级指标,包括教学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特色及政策支持等内容。各个菜单要按照二级指标及相对应的主要观测点和评估标准来设计。
2.连接和导航要科学、合理
由于评价的内容繁多,部分内容相互重叠,网页必然要用到连接和导航等方法和手段。可以将有真正内涵和联系的内容进行连接,路径要进退自如。胡乱连接和返回首页或上一目录困难,给浏览网页造成困难,难以达到预期的展示效果。
3.展示材料要齐全
网页中要展示的内容除过最基本的一线教学材料以外,还要求一些其他支撑材料。比如教学队伍结构及整体素质、同行评价和学生评教等。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些资料往往不能齐备或材料达不到申报的要求,网上提供的资料不能反应我们的真实情况。比如,学生评教不尽全面,同行评价的专家知名度不高或缺乏影响力,这就给课程的总体评价带来负面影响。
另外,除过文字材料外,特别要利用网络优势充分体现我们的教学特点。林学专业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专业,实践性很强。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应该有包括照片等在内的大量资料积累,制作网页时可以专门设置一个栏目来展示这方面的内容。
4.切忌过分追求网页的色彩,忽视其实用性
精品课程的建设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网页的制作大都是业余的网页制作人员和专业课教师共同完成,这样就会出现页面表达不到位、不全面或不准确的情况。业余的网页制作者和教师往往喜欢采用艳丽的色彩来体现某个内容,而这不符合网页制作的最基本的要求,网页缺乏和谐、自然的感觉,达不到最佳的设计效果。
5.必须时维护网页
目前每门课程可以参加校级、省级和国家精品课程的申报,并且是逐级申报。有些课程在申报校级精品课程后,由于某些原因,已经制作的网页得不到及时的维护和更新,出现了网页上的错误不能及时纠正、新产生的教学材料和成果不能及时体现的现象。
(三)努力提高多媒体课件质量
多媒体课件是课程评价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重要体现。现在大多数课程的多媒体课件都是采用powerpiont的形式来体现。但这一手法比较单一,没有表现出多媒体的真正效果。
(四)加强教学研究工作,争取更多的教学成果
教学研究是教学工作的内容之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保证,也是申请精品课程必备的内容之一,教学研究项目是教学研究的体现和主要途径。从目前申报的情况来看,教学方法缺乏深入研究。
学校每二年都要进行教学项目的审批和教学改革项目成果的评定,足以表明学校对教学研究工作的重视和支持。然而,有些课程缺乏教学改革方面的研究项目和成果,对经批评课程的申报造成一定的影响。但这并不表明这些课程没有进行教学改革和教学方法的研究,而是对这方面的工作没有进行系统的研究,没有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成果。
(五)注意特色栏目的培育
林学一级学科的每门课程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风格,这些特色和分格可以用最能体现课程特色的栏目来体现。从目前申报精品课程的情况来看,特色栏目非常缺乏,仅有个别课程制作的网页中增加了特色栏目。如刚刚获得国家精品课程的《森林昆虫学》就有昆虫形态数据库,既增加了课程展现的内容,又很好地体现了该课程的特色,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和效果,为申报国家精品课程增色不少。
(六)进一步预告教学录像质量
教学课堂录像也是申报精品课程的必备内容之一。在提供的教学录像资料中,机位少、画面单一是我们的课堂录像存在的主要问题。申报精品课程申报最少要求有一个小时的课堂教学的实时录像,完全可以按照“精品课程录像技术规程”来完成进行录像,实现多机位、画面丰富的要求。
二、申报精品课程应注意的思考
精品课程建设要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性和辐射推广作用。通过2年来的工作经验和体会,我们认为在申报精品课程时要注意以下事项:
(一)提前做好申报精品课程的准备工作,确保完备的教学资料及相关材料
在每年七月份精品课程评审之前,要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申报前的准备。教学材料主要包括教材、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授课教案、讲稿、习题、思考题、实验指导书、实习指导书等材料和课程简介、课程特色、教学队伍、主讲教师简介、参考文献目录等相关资料。
(二)制作网页要规范,严格按照网页制作的要求制作网页
设置合理的栏目,科学链接和导航,以自然的色彩和画面表达课程内容,及时维护和更新网页都是网页制作中应该特别注意的问题。
(三)努力提高多媒体课件质量
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充分利用声音、图像、动画和文字的表现手段,使多媒体的质量有一个很大的提高,保证我们的申报材料占用绝对的优势。
(四)加强教学改革方面的研究,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积极申报教学改革项目,加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和研究工作。特别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在教学方法上要协调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关系,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为目的。
(五)增加特色栏目,提高录像质量
进一步挖掘和分析课程的特色,形成具有一定代表性和说服力的特色栏目。比如,林业类的课程我们可以充分考虑黄土高原和干半干旱的地域和气候特点,以此为基础形成特色栏目。另外,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要考虑多机位录像,保证有一个自然、流畅和内容生动的教学录像。
参考文献:
[1]杜风国,孙广仁.森林资源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中识别类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J].中国林业教育,2004,(3).
[2]沈国舫,翟明普.关于造林学教学改革的几点看法[J].中国林业教育,2004,(5).
[3]黎起秦,韦恹乐,张国宏.21世纪种植类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J].高教论坛,2004,(3).
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来,高校科学技术研究已经成为中国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星火计划、863、973等重大国家基础研究项目的绝大多数由高等学校承担,而且高校在应用方面的科学技术研究领域也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如国防工业领域的大型工程、生产性的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等。而高校科研发展的水平与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科研管理的效能,如何有效地激发和调动高校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高校科研管理和谐机制是科研管理者必须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拟就此问题做简要分析和探讨。
1.目前高等院校科研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等院校科技工作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贡献。然而,由于高校本身基础和条件的差异性、认识的不统一性、环境复杂性以及科技工作本身的艰巨性,致使高校科技创新资源未能得到很好利用,优势潜能未能充分发挥,使高校科技工作尚不能完全适应时展的需求,影响了我国高校在国际上的综合竞争力。当前高校的科研管理存在如下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1.1对科研管理缺乏正确认识,科研管理模式陈旧
高校的科研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从形式上来讲,各高校都有一个专门从事科研管理的部门,但是绝大部分高校的科研管理仅仅是对科研课题的管理,而不是对整个学校的包括学术研讨会、科技讲座等科技活动的管理;同时部分高校的科研管理机构只是从事科研课题的信息,科研课题申报材料的传送,对于科研过程缺乏监控,对科研结果缺乏有效地审查和推广。这种管理模式,已经严重不适应当前知识经济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学校科研的发展。
1.2科研竞争机制的不平衡
高校科研是获取学科前沿知识、把握世界研究脉搏的最直接途径。提倡高校教师开展科研工作,一方面为了推动各学科的发展,另一方面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然而,高校教师的专业技术职称作为高校教师等级制度的划分,不仅将教师的工资收入与职称直接挂钩,而且在一些科研项目的申报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许多科研项目的申报,其课题负责人必须具备高级职称,无形之中,将思维活跃、精力充沛、创新意识浓厚的年轻人限期在配角甚至申报门槛之外,严重地打击了年轻教师从事创新性性研究和从事科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3科研管理服务意识不强,处于被动状态
缺乏服务意识是当前高校科研管理中比较突出的问题,这与缺乏对科研管理的正确认识、科研管理人员的素质不够,以及科研管理机构处于被动的地位是直接相关的,主要表现为,在科研管理中缺乏积极主动、有效地与科研课题单位、科技活动的组织者等的有效沟通,缺乏对该自身高校科研成果的介绍、转化等。
以上这些问题与和谐的高校科研管理方向时相悖的,不利于高校的科研管理向着全面、协调、可持续以及创新性的方向发展。
2.构建高等院校科研管理和谐机制的对策
2.1高校要高度重视科研管理工作
“三分科研、七分管理”通常来比喻科研管理工作在科研事业中的作用,因为没有科研科研管理,事实上就无法进行有序的科研活动。科研成果的取得,固然和高校广大教师和科技人员的积极进取、敢于探索和辛勤劳动是分不开的。但是没有一个健全的科研管理机构,没有一批具有一定组织才能、不同专业人员组成的科研管理人员的组织和协调作用,科研难以开展,也不会取得令人满意的科研成果。高校应该将科研管理纳入日常管理工作来,在人员安排、经费划拨方面高度重视,这一点在研究型高校中尤其要加强,在教学型高校要深刻认识到科研是保证教学质量和高水平的社会服务的桥梁。
2.2以人为本,建立并营造科学、民主、独立的学术氛围
良好的学术氛围是激发科研工作者创新思维的基础。把“以人为本”的科研管理理念运用于高校科研管理中,充分关注教师、充分发掘教师的潜能,把教师和科研人员置于科研工作的核心位置,通过科研管理活动来增强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营造能激发活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学术氛围和机制,提高工作效益,实现创新和发展。同时,高校还应及时表彰在科研方面取得较大成果的学科带头人,使教师学习有榜样,赶超有目标,从而形成良好的学术研究风气。
2.3注重培养科技队伍的持续性发展
科研要不断的发展,最根本的是要有源源不断的高素质的科研人才,这是科研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保障。因此,要在稳定已有高层次人才的同时,不断培植学术新人,避免人才断层。要有意识、有重点地扶持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发现和重点培养一批年轻的学术带头人,科研热情,训练其科研技能,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学历层次,支持他们尽可能多地参加学术会议,宣传和扩大其学术成果的影响,帮助他们进入各自学科权威性的学术团体,利用现有各类专家和人才的评比机制,帮助他们尽快脱颖而出,为他们攀登更高层次的科研高峰创造条件。
2.4增强科研管理服务意识,变被动为主动
加强高校科技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组建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管理队伍作为高校科研管理职能部门。首先,在科研管理工作中,良好的服务意识,是科研管理人员职业素质的一个体现,科研管理人员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自己所从事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全面提高管理队伍的敬业精神和服务质量,创造性地开展科研工作。其次,科研管理人员要深入调查研究,提高政策水平,敢于挖掘、触及和研究高校在科研管理方面的深层次问题,不仅熟知业务,更善于协调管理。最后,科研管理人员还应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政策贯彻、计划落实、组织策划、运作协调、信息咨询、成果评价、合作搭桥、产权保护等主动性工作上来。
参考文献:
[1]袁木棋.构建高校科技创新体系的思考[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7(5):38-41.
[2]王仁蓉.以人为本的高校科研管理理念及其机制创新探索[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005,(6):153157.
关键词:
质量工程;本科教学;管理体系
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决定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下简称“质量工程”),2012年再次《“十二五”期间“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的通知》[1],同期广东省教育厅也了《关于实施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这对于促进教学基础建设、落实教学工作中心地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但随着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质量工程在实施的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2-3]。针对当前质量工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从基于提高教学主体主观能动性角度入手,提出解决的办法。
一、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实施的困境
从“十一五”以来,从国家到省市甚至各高校均实施了质量工程,毋庸置疑,质量工程的有力实施对加强教学建设、提升育人水平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扩招产生的诸多负面影响产生了良好的稀释和对冲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质量工程实施过程中还是存在诸多问题,甚至个别问题比较严重。
(一)思想认识存在偏差实施质量工程的重点和核心任务应当是关注质量和内涵,以提高教学水平和育人质量为着眼点和落脚点,但现实中却存在重申报、轻建设,重流程、轻管理,重形式、轻实效,重要钱、轻花钱,重个人、轻集体等五种现象,质量工程建设本应“以点带面”,实际情况是“以点代面”,缺乏顶层设计和整体思考,把质量工程建设等同于立项项目建设,而不是以质量工程建设为抓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固优补弱,凸显特色。当前不少高校实施质量工程的实然价值取向与其应然的价值取向不匹配,把质量工程搞成了面子工程、形象工程、虚假工程,偏离了实施质量工程应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的本质。
(二)项目建设实效不强质量工程立项时,项目负责人高度重视申报书的填写,花大力气美化申请书,以此打动评审专家,专家评审时由于了解项目的渠道有限,因此,申报书谁写得漂亮,谁的前期基础扎实,团队成员结构合理,项目预期成果丰硕,谁获得立项的可能性就大。由于项目数多,管理难度大,多数学校对项目的管理主要停留在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过程管理弱化,中期检查乃至结题验收也主要是形式大于实际,以走过场较多,最终造成质量工程建设立项时隆重热闹,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冷清收场,不少项目实际完成质量不高,实际效益与预期成果相差很大。
(三)教学主体缺少积极性作为教学主体的院系、教师和学生三个层面在质量工程建设过程中主体性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力没有得到激发和调动起来。学院作为旁观者,完全依靠学校职能部门管理各级质量工程项目,没有作为主人翁参与进来,更没有作为关键责任主体进行管理。作为教师,质量工程尤其是国家级和省级项目覆盖面不宽,受益面较窄,多数教师再怎么努力都难以获得立项,认为都是少数教学积极分子或院系负责人的事情,与己无关,部分教师甚至都不知道“质量工程”。再者,当前很多高校还难以有效落实教学工作中心地位,加之教学工作没有科研那么实惠,在职称评聘中权重较轻,教师关注度也不高。对学生而言,质量工程中与他们直接相关的项目极少,他们不是直接受益者,要视项目建设成效,他们才能从中受惠,因此,他们也难以直接参与,其主动性也难以得到有效激发。
二、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管理体系的构建策略
作为教学的三个主体,只有院系、教师和学生三方面的能动性得到有效激发,形成合力,才会使得质量工程实现其实施的实然价值,提高高等教育教学水平和育人质量。为此,华南师范大学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
(一)做好顶层设计,夯实校级项目基础构建国家—省—校三级质量工程项目体系,以国家级项目为龙头,以省级项目为骨干,以校级项目为基石,明确校级项目在整个体系中的作用,狠抓校级项目的建设内涵,省级项目须在校级项目的基础上产生,国家级项目须在省级项目的基础上遴选,根据国家级和省级质量工程建设类别,结合学校的优势和劣势,合理布局校级项目,明确重点,巩固优势,凸显特色,同时又要填补空白,扶弱助新,点面结合,以点带面,实现本科教学工作水平全面提升,全面夯实教学建设基础。
(二)抓住重点,激发教学主体的积极性与创造力紧紧抓住教学工作的三个主体,以如何激发其工作活力和创造力作为工作的着眼点。1.针对院系,扩大其办学自。首先,扩大院系在质量工程建设中的自,下放校级质量工程建设类别和项目数的立项权,学校层面仅作形式审查和备案。其次,针对院系层面,设立综合层面的质量工程项目,除了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特色专业等项目外,还设立试点学院、学院综合改革试点单位等项目,扩大试点学院的内涵,允许其在学校治理框架内自主调整本科专业和决定招生规模,促推院系以“质量工程”建设为契机,贯彻“一学院一品牌,一专业一特色”的发展战略,明确建设方向和目标,做好“质量工程”的顶层设计,优化各类各层项目布局,规划好综合类和一般类、教师类和学生类项目建设,切实激发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方面的主观能动性。再次,改革校级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经费的拨付方式,改变以往直接将经费拨给各项目负责人的方式,将项目经费以整体打包的方式拨给项目所在单位,由院系进行二次分配和拨付,这有利于院系明确本单位的建设重点,错位发展,有利于形成自身的特色和优势。2.针对教师,扩大项目覆盖面与受益面。虽然国家级和广东省质量工程有近10种建设项目,但很多项目一线教师难以主持或参与。针对此问题,华南师范大学扩大了校级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的类别和数量,校级项目一共有24类,含自设项目,而且不少项目是专门为一线教师而设的,如教学团队、通识课程、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课程、全英课程、专门用途英语课程、精品教材等,这为一线教师参与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机会,教师可以结合自身的优势和兴趣,选择申报项目。此外,校级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立项时对学院不限项,仅对每个教师申报的项目有项数限制,任何教师只要有意参与质量工程,均有机会。3.针对学生,创设让其直接受益的项目。鉴于国家级和省级质量工程中只有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一个学生直接受益的项目,华南师范大学在校级质量工程中增设了大学生学科竞赛项目、专业技能训练计划、第二校园计划等项目。大学生学科竞赛计划旨在鼓励各学院大力开展多维多层的大学生学科竞赛活动,以赛带练、以赛促练、赛练结合,打造具有学校特色、学科特色、专业特色、具有良好社会声誉的品牌赛事,资助学生参与国内外公信力强、参与度高、影响面广的大学生学科竞赛,不断提高学生参加国内外学科竞赛水平,提升学生核心竞争力。专业技能训练计划鼓励学院、各专业结合自身特点,构建并不断完善针对性强、全员覆盖、层次有别的专业技能训练体系,不断优化训练模式,制定科学的训练标准和要求,便于学生自主训练,掌握专业核心技能,切实提升学生职业发展核心竞争力。第二校园计划从学校和学院两个层面展开,目前学校层面与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日本筑波大学、韩国延世大学等近70所国外大学签署了联合培养协议,此外还与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西南大学等国内知名科研院所及大学开展联合培养本科生,同时鼓励各学院也积极开拓联合培养渠道,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第二校园经历的机会,让更多的学生受益。
(三)优化管理流程,注重项目建设成效针对当前质量工程管理中存在的弊端,彻底改变“重申报、轻建设,重流程、轻管理,重形式、轻实效,重要钱、轻用钱”等现象,华南师范大学优化、重建和再造管理流程,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改革和实践。1.简化申报程序。改变过往立项要填诸多材料的情况,简化项目申请书的填报内容,校级项目仅需填写项目团队成员的基本情况、项目建设内容及预期成效,减少非必要内容的填报,要求填写内容言简意赅,不必赘述,这也减轻教师繁重的填表之苦。学院提交各项目申报材料,学校层面仅作形式审查,通过予以发文备案。2.注重过程建设。改以往严进宽出为现在的宽进严出,通过学校发文公布的项目仅为建设项目,要想获得校级项目称号,需加强内涵建设。首先,需通过中期检查,根据各项目已完成的建设任务与建设预期成果的对比,淘汰一批建设进展缓慢、建设成效差的项目,促使项目注重过程建设。其次,结题验收时,根据项目预期成果的完成情况,决定其是否通过,只有建设成效突出、任务饱满、成果丰硕的项目才能获得校级项目称号。推荐省级项目时,必须以校级项目做基础,从中择优遴选推荐,在同类项目推荐自校级立项以来开展最好、成效最突出的项目,省级和国家级项目建设经费直接拨付到项目团队,而且学校给予一定比例的配套,以此鼓励各校级项目重过程、重建设、重实效。3.实施量化考核。项目在立项评审、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三个环节,都注重量化考核,关注项目建设实效,设计表格时以定量的数据为主,少用定性描述或以定性描述为辅,这样会对各项目施加适当的压力,杜绝以往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走过场、搞形式主义的现象。4.加强经费使用管理。首先,简化报账程序,改变以往需要经过教务处审核签批才能报账的方式,由项目所在学院审核签批。其次,虽然经费以学院打包的形式下拨,但在学校财务设立专门的账号,到该批项目全部结题验收时,对各学院经费使用绩效进行考核,若经费管理不力,使用不善、执行不佳,会相应的扣减该学院下一年度校级质量工程建设经费,若项目结题完毕时仍有经费剩余,则予以回收,不再下拨,促使各学院加强经费管理,提高经费执行效率和效果。5.巧用奖罚杠杆。针对学院,为鼓励其加强校级质量工程建设,夯实校级基础,华南师范大学将校级质量工程建设总经费的30%用于奖补,以奖励上年度获得省级和国家级质量工程立项项目较多的学院,实行“优质厚拨”的方式,促动各学院加强项目内涵建设。针对教师,考虑放开校级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的立项类别和数量之后,教师参与质量工程建设的积极性势必会大涨,建设成果也会更多,学校将校级教学成果奖由每四年评选一次缩短为每两年评选一次。此外,设立校级优秀教学论文(教材)奖,与教学成果奖隔年交替开展,这就形成了质量工程—建设成果—教学成果奖、教改项目—教学论文—优秀论文奖两条激励路径。若项目未通过中期检查,项目负责人三年内不得再主持校级质量工程项目,若项目通不过结题验收,则在通过之前项目负责人不得再主持校级质量工程项目。针对学生,若其依托大创项目或学科竞赛取得成果,学校有针对论文和竞赛获奖的奖励,在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时也有加分条款。若在第二校园取得优异成绩,在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时也有加分政策,以此鼓励学生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珍惜机会。
三、实施成效
华南师范大学从2011年以来立项的三级质量工程项目情况如表1所示,2014年共立项各级质量工程项目857项,较2011年均有大幅度提高,覆盖到每一个院系,参与教师人数超过1400人,占专任教师人数的72%,说明院系及教师参与质量工程很踊跃。此外,校级质量工程中学生为直接受益人的项目有220余项,参与学生人数1300多人,学生积极性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在各类质量工程及教研教改项目的支撑下,近年来华南师范大学教师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教学成果,学校届届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共获15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85项,其中一等奖40项,校级教学成果奖357项。近三年华南师范大学获得各级教学成果奖141项,获奖教师人数近700人,所占比例超过专任教师总数的30%。这也说明学校教师不仅参与质量工程踊跃,而且很多教师取得的教学研究与实践成果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和影响力,能被业内广泛认可。2014年华南师范大学教师依托各类质量工程项目,取得了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据不完全统计,当年学校教师以第一作者公开发表关于教学改革、建设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学术论文1433篇,专任教师人均0.68篇,表明学校教师对本科教学研究与改革的投入度较高。质量工程是落实本科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教学质量的首要地位、教学投入的优先地位、培养创新人才的突出地位的重要抓手[4],院系、教师和学生既是质量工程实施的责任主体,同时又是质量工程实施的受益者。只有结合校情,紧紧抓住激发三个主体创造性和工作活力,提高其主观能动性,质量工程的实施才能顺利开展,实施效果才能得到保证,质量工程的价值才能得到体现。
参考文献:
[1]李爱芝.全面推进本科教学质量工程之探索[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
[2]寇琳琳.普通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的基本思考[J].航海教育研究,2011,(3).
活动方案
“创客竞赛”项目设置、竞赛方式、评比指标及有关要求
“创客竞赛”是指在电脑辅助下设计和创作,体现多学科综合应用和创客文化的作品。
(一)项目设置
小学组(四年级及以上):创意智造
中学组:创意智造
(二)竞赛方式
采用现场制作的方式。参赛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按现场公布的主题,通过电脑编程、硬件搭建、造型设计等创作智能实物作品,如趣味电子装置、互动多媒体、智能机器等。鼓励学生在智能制造机器人、智能家居、智能穿戴、智能医疗等方向实现创意创新。
(三)竞赛流程:
(1)公布命题:专家评委现场公布本次竞赛的任务主题和制作要求。
(2)现场创作:参赛学生根据公布的命题,通过团队分工协作,共同创作完成一件作品。
(3)团队展示和答辩:参赛学生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向专家评委和其他参赛学生展示其作品,并回答专家评委提出的问题。
(4)综合评定:由专家评委综合现场竞赛各个环节表现情况确认获奖等级。
(三)评比指标
1.思想性、规范性
(1)作品契合主题,内容健康向上
(2)设计方案完备,有作品功能、结构、相关器件使用等内容
(3)制作过程中工具和相关器材使用规范;有详细的器材清单、作品源代码注释规范
(4)各功能实现的有效程度;作品的成品化程度,包括外观、封装,及整体的牢固程度、人机交互等界面友好等
2.创新性
(1)功能、结构等具有新意,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2)功能细节实现方法有新意;功能设计能突破原有元器件的应用习惯
3.艺术性
(1)设计具有美感,并能将美学与实用性相结合
(2)作品具有一定想象力和个性表现力,能够表达作者的设计理念
4.技术性
(1)整体结构设计合理;具有一定的功能性和复杂性
(2)使用相关元器件等实现的硬件功能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复杂性,有技术含量
(3)软件设计功能明确、结构合理、代码优化、易于调试
5.团队展示与协作
(1)能够很好的展现出作品的设计思路、制作过程和功能实现情况
(2)团队协作分工明确、合理;团队成员充分参与、协作配合
(四)有关要求
1.竞赛报名
以学校为单位统一报名,每校必报1组,最多报3组、每组3人,每组参赛队伍限报1名指导教师,于2021年8月1日至9月15日登录(aliwork.com/s/wzck)报名。联系人:张蕴豪,联系电话:65659038.18626116324。
2.竞赛时间
待定
3.竞赛地点
待定
4.竞赛器材
参照“全国中小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中创客类所提供的器材,当天比赛器材由参赛队员自备。
附件二:
“2021年第三届吴中区中小学
创客、人工智能、机器人竞赛活动”人工智能、机器人竞赛活动方案
“人工智能竞赛”是指中小学生按照比赛命题要求利用相关人工智能设备完成相关任务。
“机器人竞赛”是指中小学生按照比赛命题要求搭建、编程,使智能机器人完成相关任务。各类机器人产品均可参加。
(一)项目设置
小学组:
1.轮式机器人综合技能现场赛
2.人形机器人技能现场赛
3.飞行机器人技能现场赛
4.钢铁机甲机器人擂台赛
5.机器人舞蹈赛
6.机器人竞速现场赛(3-5年级)
7.人工智能现场赛(小学)
中学组(初中、高中):
1.轮式机器人综合技能现场赛
2.人形机器人技能现场赛
3.飞行机器人技能现场赛
4.钢铁机甲机器人擂台赛
5.机器人舞蹈赛
6.人工智能现场赛(初中)
(二)竞赛规则及办法
1.竞赛规则:
轮式机器人综合技能现场赛、人形机器人技能现场赛、飞行机器人技能现场赛、机器人竞速现场赛(3-5年级)、人工智能现场赛任务和规则由比赛当天公布,机器人舞蹈及钢铁机甲机器人擂台赛规则见附件3。
2.轮式机器人综合技能现场赛、人形机器人技能现场赛、飞行机器人技能现场赛、机器人竞速现场赛(3-5年级)、人工智能现场赛竞赛办法:
(1)竞赛时间:轮式机器人综合技能现场赛、人形机器人技能现场赛、飞行机器人技能现场赛、机器人竞速现场赛(3-5年级)、人工智能现场赛上午为制作、编程、调试时间(3-4小时),下午开始比赛,比赛开始后不能再对作品进行修改和调试。
(2)设备材料:参赛队所带材料不限。
(3)现场搭建、编程和调试:参赛队员使用自带的电脑和参赛机器人材料,在规定时间内根据要求进行现场搭建、编程和调试。
(4)竞赛:参赛队按照赛程安排和竞赛规则参加比赛,决出优胜队。
(5)综合评定:由组委会综合比赛情况、竞赛名次等情况确认获奖等级。
(三)有关要求
1.参赛名额
轮式机器人综合技能现场赛、人形机器人技能现场赛、飞行机器人技能现场赛、机器人竞速现场赛(3-5年级)、人工智能现场赛每组限报2名队员,每个组限报1名指导教师。机器人舞蹈赛、钢铁机甲机器人擂台赛每组限报3名队员,每个组限报1名指导教师。
2.报名程序
以学校为单位统一报名,每校每项目最多报3组,参赛队员不得兼项,每组参赛队伍限报1名指导教师,于2021年8月1日至9月15日登录(aliwork.com/s/wzck)报名。联系人:张蕴豪,联系电话:65659038.18626116324。
3.竞赛场地及器材
参赛所需设备(人工智能、机器人、计算机及程序软件等)由参赛选手自备。
竞赛场地及相关器材组委会统一提供。
附件三:
“2021年第三届吴中区中小学
创客、人工智能、机器人竞赛活动”机器人舞蹈、钢铁机甲机器人擂台赛规则
机器人舞蹈赛规则
(一)比赛分组
比赛分小学组、中学组
(二)队伍组成
每队1‐3人。人机一一对应,即参赛队伍必须是每名队员拥有一台机器人。
(三)比赛场地
1.尺寸
舞蹈场地是10mx5m的平坦区域,要求机器人在标明的3x3m的矩形区域内表演。表演区域的边界将会用50mm宽黑色胶带标志出来,周围用20mm宽的红色胶带围起来。这可以使用程序让机器人自己判断处于边界的哪边。赛场提供的地面是平坦的(非光泽)。
2.场景
参赛者可携带表演所需要的场地布景,但不能损坏比赛场地或对随后的参赛队伍造成影响,架设场地布景时间应在控制在6分钟以内,撤除场地布景应在3分钟内。在比赛中如果出现意外而使比赛场地受损,主办方将提供备用场地。主办者将尽力提供投影屏和放映设备,在表演区域的后面各队应使用数码资源(如计算机)放映图片。这将作为他们表演的一部分。
3.灯光
没有直射的光线照在场地上。各队在设计机器人时要能适应灯光的各种变化,如在比赛的一个地点到另一个地点的自然照明的变化等。各队应根据需要调试自己的机器人适应比赛场地的照明条件。
4.音乐
各队需自备机器人表演所需音乐文件(MP3)。文件标明参赛队队名,在比赛之前交给主办方音乐播放工作人员。
(四)比赛时间
机器人舞蹈时间应不少于二分钟但不能超过五分钟。
(五)机器人技术要求
1.构造
机器人构造为任意形式(鼓励使用人形机器人),参赛者可以根据情况自由设计,为增加比赛的公平性、合理性,以及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鼓励参赛上场的机器人在购买的整套成品机器人基础上进行改进,根据改进情况酌情加一次分。
2.重量、体积
单个机器人重量不得超过5公斤,体积小于60cmX60cmX60cm(包括展开部分)。
3.外形服饰
自主设计服饰,材料不限。
4.控制
机器人舞蹈动作必须是完全自主的,开机启动时可用遥控等各种方式,但表演开始后不得有人为遥控、干扰或引导机器人。参赛队机器人最好在音乐响起6秒内启动机器人。
(六)比赛操作
1.机器人由手动或遥控启动,机器人与音乐的协调有各队参赛人员自行掌握。
2.在机器人启动后的表演过程中,机器人不应与参赛队员有任何接触(其中包括遥控),机器人出现故障时可由一名队员上前处理,同时将对该队成绩给予扣分。如有带视觉系统或有“人机互动的环节”等的机器人,完成全部表演内容(表演时间按本组规则规定),给予一次加分(5分)。
3.参赛者不得蓄意影响机器人或损害比赛场地,否则将取消该队比赛资格。
4.机器人在比赛过程中如果出现故障,参赛队员可以重新启动机器人,但将对该队成绩给予扣分。
5.舞蹈表演总时间(从机器人开始表演算起)不得超过规定时间,比赛前可有1分钟的陈述时间。
6.参赛者在比赛过程中不得干扰评委,违者将对该队给予扣分,严重者将取消该队比赛资格。
7.在比赛后如有队伍认为某机器人不符合上述条件,可以向组委会提出申请(须有证据),机器人所属队伍应该做出解释,若属实,则视情况扣分。
8.在表演过程中,舞台上同队的不同机器人之间可能进行相互通讯。队员应格外小心使用红外通讯装置不要干涉其他队伍。
(七)、评分标准
1.总体设计、创意和创新。10分
2.机器人技术实现与结构构造。10分
3.舞步编排,动作复杂、协调程度,技术难度等。15分
4.舞蹈和音乐的协调。15分
5.比赛场地的利用。10分
6.娱乐价值。10分
7.机器人外型与服饰。15分
8.人机互动(以机器人为表演主体)15分
钢铁机甲机器人擂台赛规则
一、队伍组成:每队3名选手和2台机器人。
二、赛制:本项比赛以小组循环赛的方式进行,对战队伍抽签决定,如遇轮空则自然晋级,每场比赛为三局两胜。
三、竞赛规则:
1.比赛:比赛将在规定的赛场进行。参赛选手使用自备的机器人进行比赛。
2.比赛采用预赛、决赛的方式,比赛结果将根据比赛规则由裁判员当场进行裁定并公布。
3.赛场的规格及环境:
3-1.赛台为机器人擂台赛专用正方形赛台,边长为400cm(包含区划线)。
3-2.赛台图示如下(单位:cm)
3-3.赛场环境:
赛场对普通观赛者、有关报道人员,比赛有关人员使用的摄影机器等不做特别的限制。因此,如果在机器人出场时受到照相机、录像用红外线、闪光、摄影用照明等影响时,请参赛者预先做好各种对策,同时也要考虑有关室内照明、太阳光等影响。
四、机器人规格:
1-1.移动方式:遥控轮式移动机器人。
1-2.机器人规格:
1-2-1.机器人尺寸:长:50cm宽:50cm高:50cm。包含伸展部分。
1-2-2.机器人动力:电池电压≤12V放电倍率≤30C。但必须有硬质保护外壳。严禁使用燃料型,非电动型动力装置。
1-2-3.整车总重量≤8KG。
1-2-4.电机数量≤4个(含伺服电机),动力电机使用的直流有刷或直流无刷电机。
1-2-5.遥控方式:运动员自选无线控制方式,避免同频干扰。
1-2-6.在该回合比赛中选手不得中途更换机器人,同一回合比赛中只能使用同一台机器人。
1-2-7.比赛中机器人主要部件(如铲板、车轮等)发生散落、解体,裁判员将判定出局淘汰。
1-2-8.机器人轮胎不能有粘性的物品。
1-2-9.严禁有脱离机器人身体框架之外的装置使用(如抛洒,射击等)。
1-2-10、除上述以外,如果裁判员判断了违反比赛的精神时以外的规则。
五、比赛流程:
1.预赛时,由参赛选手遥控机器人,展示该机器人所有可作出的动作。(带有对比赛场地和具有一定危险性动作时,裁判员有权要求运动员对机器人作出整改,或者直接取消比赛资格)。
2.决赛时,由计算机的自律操纵、由人的手动操纵都可以。如果是用无线(无线、红外等)手动操纵时,请考虑比赛环境(光、声音、电波)、对对方使用同样的系统操纵时必须没有干扰,再有用小电力、微弱无线电操纵时,请自带8ch以上频率的无线系统。同时使用无线电操纵系统时,应准备8个晶振。
3.说明:
使用无线时请使用以下频率:
a.27MHz频段:26.975-27.255MHz(频段:01-12);
b.40MHz频段:40.61-40.75MHz(频段:61,63,65,67,69,71,73,75);c.AD频段:(25MHz微弱20频段);
d.被认可的无线LAN,Bluetooth,Zigbee等也可使用。e.在国内没被技术认可的无线控制将禁止使用。
4.禁止事项:
4-1.禁止装载有伤害对方和赛场的物品,禁止使用刀、旋转切割等危险物品。
4-2.禁止对脚底设置吸引、吸着装置(含有粘着物)。
4-3.干扰电波发生装置、激光、闪光灯等。
4-4.禁止损害场地,禁止造成污染的物品。
4-5.禁止包藏液体、粉末、气体的装置。
4-6.禁止包藏点火装置和能脱离本体的弹射装置。
5.比赛方法:
5-1.比赛采用三局二胜制。
5-2.预赛时出场者将遵从组委会决定的顺序,进行机器人的预赛。
5-3.决赛时此项目参赛运动员,每轮有三次比赛机会,三局二胜制。允许一个队伍使用最多二台机器人参与比赛,但每一回合比赛中间不允许更换机器人。比赛2分钟1回合。机器人比赛过程中出现零件散落将被判负,被掀翻或者不能移动将采取数“点数”的办法,规定时间内不能重新移动位置将被判负。
5-4.机器人任何部分超出比赛场地,将被判负。
5-5.每回合结束后,运动员有1分钟维护或者更换机器人时间,1钟后继续下一回合比赛。
5-6.若出现平局情况,裁判员将根据机器人的重量判断胜负,重量轻者获胜。相同重量时以电池容量判断胜负,电池容量数少者获胜。
5-7.此规则最终解释权归组员会所有。
附件四:
“2021年第三届吴中区中小学
创客、人工智能、机器人竞赛活动”教学创客
作品评选活动方案
一、评选范围和评选条件
(一)评选范围:
遵循中小学各学科课程标准,作品要求能在中、小学各学科(不含特殊教育康复训练器材、虚拟作品、以及不能体现学科教学性的工程类发明创造作品,以下同)教学中使用的,由教师自己设计制作,未参加过苏州大市评选的教学创客作品,特别是实行新课程标准、推进STEM教育以来研制的教学创客作品(含虽参加过评选但近期又有重大改进的作品)。
(二)作品分类:
1.按教学段分为小学作品、中学作品。
2.按所应用的领域段划分(1)小学:语文、数学、科学;音乐、美术、体育、综合实践活动;(2)中学:语文、数学、科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通用技术、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音乐、美术、体育;(3)其他(如:特教、外语,通用设备等)。
(三)教师教学创客作品评选条件:
(1)教学性。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有利于推进STEM和创客教育,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实验教学、提高师生的综合素质。
(2)科学性。作品展示内容应符合科学原理,体现科学知识和科学过程相统一的原则,有利于学习科学知识,树立科学意识,掌握科学方法和实验操作技能。
(3)创新性。作品设计新颖,构思巧妙,体现新的实验活动方式、方法和内容;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方面有创新和发展;在信息技术与传统实验的整合方面有所创意。
(4)启发性。引发学习兴趣和思考,适于探究式教学,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互动、合作交流。
(5)实用性。取材容易,结构简单,易于操作,性能稳定,安全可靠,造价低廉,外形美观,便于自制推广;有助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6)安全性。作品在教学中使用要确保无安全隐患。
二、申报程序和评选办法
(一)申报程序:
1.各单位在自评的基础上,至少选送1件教师作品参加评选,最多不超过3件。
2.送评作品的制作人必须按要求填写《“2021年第三届吴中区中小学创客、人工智能、机器人竞赛活动”教学创客作品评选活动申报表》一式三份,《“2021年第三届吴中区中小学创客、人工智能、机器人竞赛活动”教学创客作品和自制玩教具评选活动参评作品汇总表》一式一份。
3.参赛教师于2021年9月15日前登录吴中区评优评先系统(py.szwzedu.cn)上进行申报,并通知校管理员(校教技室主任)进行审核送审。联系人:张蕴豪,联系电话:65659038.18626116324。(二)评选办法:
1.为保证评选工作公开、公平、公正,吴中区教育局将成立由各学科专家组成的评审小组进行评比。评选分二轮进行,第一轮为文字材料初评,评选出进入第二轮的作品;第二轮为作品演示操作。
2.本次评选各设一、二、三等奖。评选工作结束后,公布2021年第三届吴中区中小学创客、人工智能、机器人竞赛活动获奖名单并颁发证书,进行表彰奖励。
附件五:
“2021年度幼儿园优秀自制
玩教具评选”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一)贯彻《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1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1年)》《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精神,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相关要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充分发挥自制玩教具在幼儿园教育与游戏活动中的作用,鼓励和提倡利用自然材料和日常生活材料开展教育活动,设计制作简单、发展价值大、游戏功能强的玩教具。
(三)调动广大幼教工作者因地制宜开展自制玩教具活动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宣传和推广低投入高质量地利用玩教具材料,有效开展游戏和教育活动的经验,搭建广大教师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的平台,推动学前教育工作的改革与发展。
二、评选范围、分类
(一)申报的作品须为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正在使用,由幼儿园教师、学前教育工作者自己设计并简单制作,或对工业化产品进行改造的玩教具,还包括运用无须制作能体现教育与游戏功能的自然材料和日常材料。工业化生产的玩教具不在本次评选范围之内。申报的作品需真正贴合儿童学习生活,具有切实可玩性且能够符合幼儿园本身的空间要求。
(二)在往届全省市幼儿园自制玩教具展评活动曾获得一、二、三等奖的自制玩教具作品不得申报。
(三)以“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倡导游戏活动”为主题。申报的作品按所应用的领域分类为:①运动类(YD),②科学类(KX),③建构类(JG),④语言阅读类(YUY),⑤美工类(MG),⑥表演类(BY),⑦角色类(JS),⑧益智类(YZ),⑨音乐类(YY),⑩其他类(QT)。作品类别由申报者按照作品的应用领域在以上10类中自行选择,每件作品只能申报一个作品类别。作品类别由申报者按照作品的应用领域在以上10类中自行选择,每件作品只能申报一个作品类别。
三、申报程序和申报要求
(一)申报材料及程序:
1.各单位在自评的基础上,至少选送1件教师作品参加评选,最多不超过5件。
2.送评自制玩教具的制作人必须按要求填写《“2021年度幼儿园优秀自制玩教具评选活动申报表》一式三份,《“2021年度幼儿园优秀自制玩教具评选活动”教学创客作品和自制玩教具评选活动参评作品汇总表》一式一份。
3.参赛教师于2021年9月15日前登录吴中区评优评先系统(py.szwzedu.cn)上进行申报,并通知校管理员(校教技室主任)进行审核送审。联系人:张蕴豪,联系电话:65659038.18626116324。
(二) 评选办法:
1.为保证评选工作公开、公平、公正,吴中区教育局将成立由各学科专家组成的评审小组进行评比。评选分二轮进行,第一轮为文字材料初评,评选出进入第二轮的作品;第二轮为作品演示操作。
2.本次评选各设一、二、三等奖。评选工作结束后,公布2021年第三届吴中区中小学创客、机器人竞赛活动获奖名单并颁发证书,进行表彰奖励。
附件六:
“2021年第三届吴中区中小学创客、机器人竞赛活动”教学创客作品评选活动申报表
申报人(单位):
申报日期:
教学创客作品名称
使用学科
制作人
制作日期
联系电话(手机)
电子邮箱
使用的主要材料
作品简介(包括原理、特点、使用说明、图片等,可另附页)
演示视频或照片上传专题申报网站即可
作品的创新点或在原有作品上的改进点说明(可另附页)
作品STEM体现
(可另附页)
描述作品在“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方面的体现
教学中使用效果说明(可另附彩页或盘片)
演示视频或照片上传专题申报网站即可
制作人单位意见
(盖章)
年
月
日
市、(区)及相关主管部门推荐意见
(盖章)
年
月
日
评委会意见及结果
评委签名:
年
月
日
附件七:
“2021年度幼儿园优秀自制
玩教具评选活动”申报表
作品名称:
申报单位:
申报者:
作品类别:请在所选定的类别内划“√”(每件作品只能申报一个作品类别)
运动类(YD)科学类(KX)建构类(JG)
语言阅读类(YUY)美工类(MG)表演类(BY)
角色类(JS)益智类(YZ)音乐类(YY)
其它类(QT)
2021年度幼儿园优秀自制玩教具评选活动工作组制
填表说明
1.作品名称
在一个展评作品名称下只能是一件玩教具或围绕某一具体教学内容的一组玩教具。
2.申报单位
申报单位应为第一作者所在幼儿园或学前教育机构。
3.申报者
申报者应是幼儿园教师或其他幼教工作者,可以以个人或多人合作的名义申报。多人合作作品应确定第一作者,其他为署名作者,总人数不得超过三人。作者姓名、次序和名称等各种信息资料,一经上报不得更改,不能增加新成员。
4.作品类别
由申报者按照作品的应用领域在所列的10类中自行选择,每件作品只能申报一个作品类别。
5.作品外形和结构
用图示、照片等方法介绍该作品的基本结构、整体造型、主要材料、外形尺寸。
6.作品主要功能和特点
介绍该作品适合领域、适用年龄、基本使用方法和主要作用。
7.作品制作方法
介绍该作品的制作过程,关键要领,可附图示说明。
8.使用案例
选择最能反映该作品功能价值的典型活动,内容包括活动目标、玩教具教育策略及实施过程等,可附活动录像(时间不超过10分钟)。
9.表格不够可另加附页
参评作品申报表
申报单位概况
园所名称
办园类型
地址
邮编
园所规模
托班数
小班数
中班数
混龄班数
负责人姓名
电话
邮箱
申报者概况
第一作者
姓名
民族
职称/职务
申报者
免冠照片
学历
性别
年龄
邮箱
手机
单位名称
单位电话
单位地址
邮编
第二作者
姓名
民族
职称/职务
申报者
免冠照片
学历
性别
年龄
邮箱
手机
单位名称
单位电话
单位地址
邮编
第三作者
姓名
民族
职称/职务
申报者
免冠照片
学历
性别
年龄
邮箱
手机
单位名称
单位电话
单位地址
邮编
作品外形和结构(附彩色照片)
作品主要功能和特点
作品制作方法
使用案例
申报者确认事宜
本申报者对所申报材料的作者署名负责,同意主办单位根据需要公开、采用或出版所申报的材料。
申报者签名:
年
月
日
申报单位意见
单位盖章
单位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市(区)装备部门意见
同意上报该作品参加2019年度苏州市幼儿园优秀自制玩教具评选活动。我们已要求该作者所在单位及其上级主管部门对该作品做了资格审定,申报内容属实。
主管领导签名:市(区)装备部门盖章
年
月
日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2-143-01
一、选修课概述
按照通行的理解和说法,选修课主要指在高等学校中学习某一专业的学生可以有选择地修习的课程。为了适应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发挥专长,学生修习的选修课在专业教学计划中应占一定比例。
二、攀枝花学院在校本科生选修课培养方案现状
在攀枝花学院的本科教学培养方案中,每一年级的教学培养方案中均有对校级选修课有着详细的说明,目前在校的2011级到2014级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分别有着不同的规定。其中2011级要求“学生需要完成校级选修课程10分学生必选《创业学》1.5学分,两门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计2学分,另外6.5学分通过任意选修课程获得,任选课程应注重文理渗透”;2012级要求“选修课程:共30学分,其中通识选修课程20学分;专业限选课程10学分。建议学生在通识选修课程模块中至少选择一门人际关系礼仪类或者写作类的课程。”;2013级要求“选修课程:共30学分,其中通识选修课程20学分;专业限选课程10学分”;2014级要求“选修课程:共28学分,其中通识选修课程18学分,专业限选课程10学分”。
在这四个年级中,学校对于选修课的要求不完全相同,2011级的本科培养方案中选修课要求仅为10分,仅作了创业学课程和艺术限定选修课的选择限制,2012、2013级选修课学分设置为30分,其中专业限选课为10分(这一部分应属专业课范畴,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通识选修课程为20分,具体分为四个模块 创业类课程、国学类课程、职业规划类以及通识任选类。2014级的选修课学分调整为28分,其中通史选修课程18分,设置了六个模块――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人文科学类、艺术限选、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以及创业类,且每一模块还需要达到最低学分要求。
三、攀枝花学院选修课课程开设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攀枝花学院选修课课程开设现状
从在校生人才培养方案要求中的变化,可以看出攀枝花学院对于本科生的选修课程设置越来越重视,学分提高较多,且明显有了方向指引性。以2014级人才培养方案为例,设置的六个模块分别设定有本科专业修读最低学分要求,其中白然科学类要求大于或等于3学分,社会科学类大于或等于1.5学分,人文科学类大于或等于1.5学分,艺术限选2学分,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2分,创业类1.5学分,模块设置更符合专业交叉融合、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且对学生的就业、创业有着明确的指引和帮助。
选修课开设以教师申报为起点,教务管理部门集合专家对教师开设课程的合理性进行论证,最终确定开课名单,将课程录入教务管理系统中由学生自由选课完成。
(二)攀枝花学院选修课开设中存在的问题
1.选修课管理机关不明确、课程安排无法实现共享,易导致出现排课争抢教室和时间的窘境
选修课的工作量计算和统筹管理是学校的教务管理部门,但是课程安排却是由每个二级学院的教学科来完成,管理机关看似有分工,实则不明确。同时,随着近年来学校对选修课程的重视,特意安排了周二下午作为选修课的上课时间,但是全校一万多在校生,校内的多媒体大教室(学生容量在200人以上的教室)资源极为有限,且选修课教师工作的计算还有选课学生人数的限制(80人以上教师工作量才能达到基本数,学生选定25人以上,课程必须开设,无法撤销),导致全校各学院在安排选修课时争抢楼层低、地理位置好的多媒体大教室,以此方便教师并吸引学生选择该课程。半天的教学时间,有限的教室资源,无法实现真正课程安排的合理。
2.课程设置随意性较大,连续性不足
选修课课程设置中基本上是以任课教师为主导进行的设置,课程设置随意性较大、缺乏连续性和有效的课程规划。
3.选课中对学生引导不够,导致学生选课多凭感觉和便利性来进行操作
在选课中,绝大多数学生对课程的选择都是通过同学的口口相传和自己的感觉以及上课的方便程度进行操作,对课程本身并无太多的认知,以至于有部分学生会出现在毕业时选修课学分不足或者超学分的情况。
四、攀枝花学院选修课的改革思路
(一)稳定选修课管理机构、杈责明晰,做到资源合理分配
稳定学校教务管理部门为选修课的主管部门,课程的教室和时间安排均由该部门进行统筹,二级学院只负责相关材料的汇总和上交以及相关规定的传达和落实。
(二)完善选修课选择前的宣传环节,让学生真正可以做到对所选课程的慎重选择
在每学期期末学生选修期间,在校内通过多种渠道宣传选修课的任课教师、选修课程的主要内容,同时在选课系统中设置选修课程简介以及学生强制阅读的程序,采用简单问答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所选课程的了解程度,如果无法完成答问环节则无法进入到选修课的选择系统。
(三)加强对选修课生动性的考查,鼓励高职称、高学历的教师以本专业为基础开设通俗易懂的选修专题
在教务管理部门审查教师们上交的选修课申报材料中,重视学科融合、专业交叉,同时还要重视课程的生动性。通过各种激励方式鼓励高职称、高学历的老师以本专业为基层开设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选修专题,也鼓励以教师团队的方式申报、以专题讲座的方式讲解。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7-0048-02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对教研室功能缺乏认识或认识不到位,教研室建设得不到重视;教研活动缺少计划性,缺少谋划,见子打子,盲目低效;教研活动开展不正常,或只停留在安排教学工作等常规事务上。上述弊端,极大地削弱了教研室功能的发挥。如何增强高职院校教研活动有有效性?笔者结合本学院应用写作教研室的实践进行深入的探索和思考,试图提出一些建设性的举措,以改变高职院校教研活动效率低下的现状。
一 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夯实规范管理的基础
教研室是教学管理最基层的单位,学院的各项教学管理工作,最终都要通过教研室才能落实到每个教师身上。因此,加强教研室建设,强化教研室的功能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要加强教研室建设、强化教研室的功能,前提是搞好常规管理,夯实规范管理的基础。基于这样的认识,应用写作教研室十分重视做好规范管理的基础工作。
为了贯彻落实学院“规范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我们制订了《应用写作教研室“规范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按学院“规范管理年”活动的步骤,夯实规范管理的基础,建立和完善本室教学管理、教研活动、科研活动、学科建设和团队建设的基本制度,使本室教研工作、教师的教学行为、科研行为有规可循,有章可依,最终达到提高本室教研工作的效能,提高学科教学、科研整体水平,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
二 以实训教改、课程建设为中心开展教研活动
教研室按学科、专业、课程设置,它不仅是教学管理的基层单位,还是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学术研究等的重要平台。为了增强教研活动的效能,我们始终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紧紧围绕实训教学改革、精品课程建设、实训教材建设、实训教改课题研究开展教研活动,务求使教研工作收到实效。
在学院应用写作实训教改进入“深水区”的新形势下,为确保实训教改顺利推进,我们增强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开展专题性的教研活动。围绕实训教改中的难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研究,引导教师进行探索,寻找化解突破难点的办法。公开课,特别是专题研究课是教研活动的重要形式,选择实训教改、课程建设的重大课题,举行公开课或研究课开展专题研讨,有利于活跃教研气氛,激发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规律,向教研活动的深度进军。针对应用写作教学存在重视格式训练,忽略思维训练的弊端,我们举行了“应用写作教学中如何进行写作思维训练”的专题研究课,探讨在知识讲授、例文导读、技能实训中如何进行写作思维训练,如何增强学生写作的问题意识、对象意识,增强学生的写作思维能力。这些专题研究课对突破实训教改、课程建设的难点,将实训教学改革、精品课程建设推向纵深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三 围绕精品课程建设开展教研活动
在应用写作实训教改取得成效的基础上,我们启动了应用写作精品课程建设,为了确保应用写作精品课程建设的顺利进行,我们制订了《应用写作精品课程建设实施方案》。应用写作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以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五个一流”的评估标准(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材、一流的教学管理)作为依据,致力于将应用写作课程打造成为院级的精品课程。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我们克服了时间紧迫、技术陌生、工作量大等困难,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建成了应用写作精品课程申报网站和应用写作精品课程网站两个网站。2009年应用写作课程进入院级精品课程的冲刺阶段,我们对前期精品课程建设的进展、成效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自我测评,拟写修订了一万多字的精品课程评估申报材料,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建成了近十万字的实训题库、考试题库,进一步充实了精品课程网站。应用写作精品课程建设得到了专家评审组的充分肯定,最终顺利通过专家评审,建成了应用写作院级精品课程。
四 围绕实训教程编写开展教研活动
实训教学改革、精品课程建设、实训教材建设三者密切相关。随着写作实训教学改革的深化、精品课程建设的推进,必然要求加强实训教材的建设,突破实训教改、精品课程建设的瓶颈;而实训教材建设的加强,又将极大地促进实训教改和精品课程的建设。在实训教改、精品课程建设取得一定成效的基础上,我们紧紧把握实训教程编写这一契机,借风,适时启动了校本教材《经济应用写作实训教程》的编写工作,以此推进实训教改、精品课程建设。教程编写组拟订了《应用写作实训教程编写方案》,精心谋划,周密组织,认真实施。实训教程的编写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编写体例打破了传统教材编写的老套,以就业为导向,以实训为中心,以技能为本位,注重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要素,因此,教程编写的过程,实质就是转变教学理念、锻炼教学团队、增强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过程,也是深化教学改革、打造精品课程的过程。
五 围绕教改课题研究开展教研活动
应用写作实训教学改革从一开始就注意总体的谋划,按“三位一体”的总体思路,注意将实训教学改革、精品课程建设与实训教改课题研究三者紧密结合起来。为了切实推进实训教改,促进精品课程建设,我们凭借学院加大科研投入力度的良机,成功申报了院级基金课题“高职院校应用写作实训教学改革研究”。教研室的每个教师都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成为课题组的成员。实训教改课题研究历时一年,如期结题通过评审。此课题与学院实训教改、精品课程建设紧密结合,对实训教学的内涵特征、教改的系统观、总体思路、模式构建、类型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条件、教材建设等进行了全方位的系统研究。课题研究成果运用于教改实践,有力地推进了实训教学改革和精品课程建设,使我院应用写作实训教学改革、精品课程建设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