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设计思维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设计”最早是以动词形式出现的,张道一先生认为:“如果从字面解释,设计就是‘设想’和‘计划’”。虽然由于种种原因,“设计”一词慢慢演变做名词来用,但其中包含“设想”和“计划”的内涵并没有多少改变,只是外延更为扩大,适用范围更广罢了。既然有设想和计划的存在,那么思维在设计中的重要地位则不言而喻。总的说来,“它(设计)是人类创造产品、产品为人类服务的双向过程中,所涉及的诸多创造性思维活动和创造性操作实践的总和”。因此,探讨设计思维及其运用,便成为研究设计科学性的敲门砖。
1.什么是思维
思维与感觉、知觉一样,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不同的是,感觉和知觉是对客观现实的直接反映,它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外部特征和外在联系;思维是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特征型反映,它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和内在联系。在设计过程中,感觉、知觉只能反映设计对象或元素的形状、色彩、大小及气味等一般特性,而设计思维则能通过一系列思维过程,综合概括出一类设计对象或元素共同的本质特征,并舍弃具体的非本质特征。
思维是综合想象推移的基础,它可被视为将一种或两种以上现存信息元素有意识地变形或综合为一种新概念的过程。这里所指的元素可以是任何信息单元,例如,可以是一件事情,一个步骤、一种想法等。从本质上讲,所有项目具有的新属性、新事物都是其他事物的变形或综合。任何新事物的创造必须建立在现存原材料基础之上。
2.发现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
“设计”这一造物活动从一开始就具有独特的创造价值,思维在创造活动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思维是创造价值发挥的载体,然而这一任务并非仅由创造性思维承担,而是发现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共同作用的结果。虽然二者共同作用,但是,这并不能抹杀他们各自的特点。因此,首先必须弄清楚创造(发明)与发现之间的区别。前者是经过一系列复杂过程,创立前所未有的新事物,侧重指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做出新的成绩或东西;而后者则是经过研究、探索等观察到或找到没有察觉、认识到的事物或规律,侧重对已存在、但近年来才被感知的事物的认识。
在设计中,发现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过程通常相互结合,在发现新规律、新事物、新现象的同时即为激发灵感产生新造物计划的开始。当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在大脑中得到反映的时候,设计师们就可以通过某些研究发现这些元素之间的规律,而在这个过程中,创造性思维可能已经启动。
3.想象在设计思维中的作用
古代哲学家很早就把想象力看作人类认识自我的一种心理机制。黑格尔曾说过:“如果谈到本领,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心理学通常认为:“想象力是人脑对储存的表象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例如,在读到“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时,头脑中会浮现一幅画,有远景,有近景,有山水,有人物,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广阔辽远,安谧冷寂,天地间完全被白花花的大雪所笼罩,飞鸟绝迹,渺无人烟,形成独特的意境。
想象是思维的基础,它又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两种主要的想象类型。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创造想象是“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一般情况下,思维中运用较多的是创造想象。尤其是设计者在设计作品的时候,创造想象就发挥了主体作用。
4.设计思维的过程
与其他思维过程一样,设计者在设计的过程中思维过程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认识问题和明确提出问题。思维的起始过程源于解决问题。问题就是矛盾,找出问题的过程也就是发现矛盾的过程。找出问题的本质,抓住核心成为该阶段的主要目的。“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起点,而且也是解决问题过程的一种动力。例如,设计行为一开始就可能要提出有关设计某产品意图的问题,因为设计是一种具有实用性和功利价值的艺术造物活动,所以它的发生必须在一定目的性的指导下进行。弄清设计意图为开展实际操作和具体解决问题指明了方向。国外有一种“五W”和“一H”的提问方式,即what(设计什么)、who(为谁设计)、when(为何时设计)、where(为何地设计)、why(为什么要设计)和How(如何设计)。只有明确了设计意图,发现需要解决的矛盾,设计人员才有可能进行现有元素的分析、比较、抽象、具体、概括和综合处理。设计思维在这一阶段需要依赖以下三个条件:
(1)主体的活动积极性。设计者活动性越大,接触面越广,越能发现和提出问题,也就是说设计者在平时要多积累知识,多搜集素材,多观察事物。
(2)主体的求知欲。求知欲会促使设计者去猎取更多的知识,来应用到自己的设计创意或作品中。
(3)主体的知识水平。设计者的经验知识与设计作品的最终结果有着必然联系。知识缺乏不容易提出复杂的问题,抓不住问题的主要矛盾,设计作品也必然没有深度,平淡无奇。而钻得愈深,了解得愈多,提出的问题才愈深刻、重要。比如,一些广告招贴,往往几句话或几个图形就能反映社会的某一个问题。
第二阶段,分析提出问题的特点与条件。搜集与问题有关的材料、信息等各类元素成为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没有这个过程,问题是不可能被解决的,设计也不可能进行下去。比如,在某一商业产品的设计中,设计者应该获取客户、目标市场、品牌等等相关信息元素,还要大量研究同类产品,然后从中处理出一系列正确元素,并且与其他元素的特征结合。这个阶段需要用图形和符号之类进行视觉上和结构上的问题分析,还需要清楚用什么概念来整理问题。
第三阶段,提出假设,考虑解答方法。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找出解决方案,即解决问题的原则、途径和方法,这就需要提出假设。假设是科学性设计思维的侦察兵,在认识中起着重要作用。恩格斯说:“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这,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设”。虽然设计并非纯科学形式,但毕竟是科学与艺术的有机结合,因此提出假设也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一般情况下,设计者将已基本确立的多元素进行有机归纳,在大脑中用假设的形式进行综合。这种假设可以是开放性和多元性的,并不是明确的最终方案。
非思维设计思维形式 创新设计
非惯性思维:是介于定向思维与发散式思维之间的结合思维形式。它又不完全于逆向思维,它是在定向思维的基础上,去改变旧的不合时代的习惯意识留下的感知。
非惯性思维设计:改变固有的旧的认识观,而所谓的再思考。就是用现有的物质技术条件或未来可以出现的物质技术去生产或创造违背我们固有意识里以物质形式存在的思维方式,来改变我们的行为或操作方式,及对生活的再认识,以致达到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设计。
一、思维的概念及功能、结构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它既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又能动地反作用于客观世界反作用于客观世界。“思维”是人类智力活动的主要表现方式,是精神、化学、物理、生物现象的混合物。
早在20世纪50年代对分裂脑患者所做的突破性的实验以前,很少人对思维的一致性产生疑问。一个人拥有一个大脑,一种思维,是天经地义的正统学说。而罗杰,斯佩里把大脑分为左右两个部分,并指出左半球擅长于抽象思维分析,数学、语言等活动,右半球擅于幻想、想象等形象思维和辨认。
思维不是一个简单的单元集合体,一个人不应该问是“智慧的”,而且应该问他们如何能够靠每一个单元所控制特殊技能而变得智慧,而加德纳证实了人脑存在七种,而不是两种不同类型的知能。
即:语言、逻辑数学、空间感、音乐、身体运动、人际交往及以内省能力。
其中:人际交际是指理解他人和在理解基础上判断他人的行为的能力,空间感是阅读或辨认图案能力。人们认识事物之初先通过眼睛观察它的形状、颜色等,然后再用触觉接触食物、去了解它的热、冷、粗糙光滑等特则。还有听觉、人听的多了就会形成概念定式,这种感觉、感知、听觉储存大脑。这是惯性思维最初的形成。
二、感觉与知觉
感觉是人的感受,如热、冷、美、丑等。而知觉则更为客观一点,如热为什么会热,原来是燃烧的木头。知觉是对周围环境建立一个内在的符号,象征体系。这样,我们在原初的刺激带着它的感觉信息。消失很长时间后,仍然能够表达和阐述这个事物。
如:一朵玫瑰映射到我们视网膜上,知觉帮我们解析,一幅由轮廓线和曲线组成的图画,感觉是主观的,如:我永远不可能知道你对“红色”的直接感受是否与我的感受完全相同,但是,我们却证实我们注视的是朵红玫瑰,所以,知觉更客观些,而有时错觉的存在会使确定事物的“真实性”变得很困难,如一根筷子半浸在杯水里。看见是弯曲的这里折射给我们的错觉,因手触的时候,又是直的。这样,知觉有时也会发生矛盾,所以,所有我们能够把握的知觉就只是我们感觉提供的信息。这样,我就尽可能怀疑我看见一张桌子是否真的存在,我尽可能怀疑汽车没有轮子也照样行驶。知觉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具有“惯意识”如:夏天很热而我们惯意识第一给我们的信息就是太阳,而不会去想可能屋里还用着暖气,也就是这种惯意识,给我们设计带来了局限性。即有时知觉也有欺骗性。
三、思维是有惯性的
人类有强大的可塑能力,人类通过不断的训练,可以具备多种不同的思维,不同的思维可以适合不同的行业,思维模式也决定了每个人的行为方式。这一点在设计教学中尤显重要,日常生活中约定俗成的行为准则束缚了我们在学习中的创新,要打破这种惯性思维给我们学习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教与学的双方都应该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探讨多样化的思维方式,寻求新颖的、更好的、打破传统的解决方法。
中国有个典故叫“鹦鹉学舌”,就是人们给鹦鹉输入人类语言这种意识,使鹦鹉会说出人们给予的语言。再如学话时的孩子,妈妈总让他叫自己为“妈妈”,长大后,他自己已经习惯了,使他很容易见到这个人就叫“妈妈”。还有当你看见别人拿苹果放到嘴边时,你认为他一定想吃苹果。再如桌子上面放张纸的时候,当一个人拿起笔看着纸时,我们会认为他要写字或画画,没人去想他用笔去做别的事。中国有句俗语“吃一堑,长一智”,我们如某件事进行不顺利,我们以后再遇见这件事,我们就会很好的处理。所以,惯意识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社会的经历与个人经验长期总结而留下的意识形态。惯性思维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的形成的一种潜意识的概念模式。
中图分类号:TP368.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9-0000-01
1、从设计门类与社会学的角度看苹果的设计思维
苹果产品在设计门类上应属产品专业的设计思维,而苹果产品在思考了产品的功能、造型和生产技术这三要素之外,更加是将产品的统一性、缜密性与特色性加以重视,使得其产品具有自身独特的优质品牌价值与神秘气息。并且能够始终如一的保持它的设计风格,更加凸显了苹果产品的市场价值。
从社会学领域分析,影响设计思维的因素很多,比如社会大众的审美倾向、客户的要求以及设计本身的一些制约等。“作为一个设计任务的完成者,也是社会文化的缔造者,优秀的设计师会对社会上的设计文化思潮产生重要的影响,就决定里设计应当有更高层次的追求。”①从1976年至今的发展历程里,苹果产品至始至终体现了一种简约、特立独行的价值观。展现着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只是一个简单的个体,无论贵贱贫穷与否,皆是如此,同时每个人又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其自身的特点,又不同于其他的任何一人。该产品所体现的价值观充分的展现人性美的一面,“以人为本”,也体现着一种克而有度的绿色设计。同时,苹果的设计师又能善于发现、把握、迎合时尚,抓稳时代的“消费”脉搏。苹果产品的色彩、材质、工艺以及设计形式即抓住了人性化的特点,又将时代的潮流完美的贴合,介于时尚与流行之间的设计思维,在苹果的产品保持世界领先的进程上功不可没。
2、从哲学与艺术的角度看苹果的设计思维
哲学可思可辩,可存在即合理,可怀疑即思想,没有定论,而在苹果产品设计的沿袭上,却可充分领悟出思维的两种要素:感受与得意。“感觉有可能被疏忽,因为它太过直接和微妙,而感受则可能是一定深度的触动,可能是感觉的积累和升华。”②好看指的是什么?美丽的视觉愉悦?形式的漂亮?德里达说:“我更愿谈体验,这个词同时意味着穿越、旅程、磨难,既是吞并了的,又是单一的,我没有说是直接的。”③苹果产品跟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美的感受,这份感受需要设计者心领神会的体验与驾驭,他不仅仅发觉出了自己的感受,也满足了受众所需要的感受。忘却事物外表的细枝末节,注重事物的整体意蕴,也可以给设计的思维以启发。哲学思维领域所说的“得意”,得其意境,忽略外形。大家有目共睹的苹果产品,设计上简单干净,没有奢华的图文与案理,却又能将内在的优质与含蕴体现的淋漓尽致。
支撑思维的元素很多,精神理念是其中之一,在艺术的领域里,我们能看到苹果的设计带给人理念与绝对的美感。苹果的符号以及它的创始人乔布斯,两者的形象似乎彼此交融,烙印在一起成为一个绝对的理念。苹果做的不是产品,而是一种信仰。信仰是精神层面的元素,它作为苹果产品设计思维的指引,将“简单”做到极致,不仅仅在产品的设计上,而且在其销售的理念上都将这两个字推行至极,没有煽动性的言辞,也没有闪烁的效果,精神理念为苹果的设计做了至关重要的设定。
3、从科学与语言学的领域看苹果的设计思维
历史上的设计运动反映出技术对于设计的推动,无论是传统设计的代表中世纪的哥特式设计,还是后起的新艺术运动中现代主义艺术的部分,设计美学的变化总是伴随着时代物质材料的变化的。所以科学的设计思维也必定在苹果的成果之路上熠熠生辉。苹果设计的科技成分同样遵循着人体工程学等专业领域的设计特征,与此同时,苹果产品除了在顺应时代科技成分外,也加入了其特有的技术成分,为的目的仍然是保持苹果特殊性的品质,这是其他同类型的产品未有做到优秀的,利用苹果手机的外壳采用玻璃钢的成分,优雅、牢固的同时采用巧妙的工艺手段,将其logo与设计样式凸显出来。
语言是符号的一种,符号的视觉传达应当具有指示性、说服性、象征性和说明性。而设计,应具有两方面的追求:一方面,符号必须是一目了然的,也就是说,必须让人们顺利地从能指走向所指;另一方面,符号必须是充满感性意味的,也就是说,从能指到所指的道路不能是单一的或过于快速。④苹果产品的符号跟其他很多同类型的产品一样,简单干脆,甚至简单到甚于其他的产品,不仅仅达到一目了然的目的,同时也超越至吸引眼球的地步。其特定程序的系统更是有别于市面上普遍发售的系统,该系统拥有漂亮,设置简单,稳定性强,易用等特点,一贯的沿袭了它的设计本质,在语言符号上也具有独树一帜的风格特点。
4、从心理学与创意的领域看苹果的设计思维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说法,叫心理距离与物理距离,这两者的距离在设计思维上,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物理距离需要理性与直觉的瞬间逆转,例如观看污浊物和危险品,以及可观而不可及的物品等等。两者的距离产生了人们内心审美价值的起伏。苹果产品的心理距离,无疑是它为自身的产品设计的高端品牌与独特理念,就好比人们内心深处的述求,对美的事物自发的憧憬等等。应用在距离的美感上,因它高端的定位、独特的价值体现以及前端的科技体验,能够撩起人们的购买欲望。心理距离需要设计师考虑分寸,过度的述求可能导致的恰恰是反感,从这个意义上讲,苹果的设计师充分的抓住消费者的心理,把握住了该产品在定位上所占据述求的度,这也是苹果产品设计思维一个卓越的定位点。
象征有着明确的能指与所指,各种文化中都会有各自的文化象征形象被用在设计之中,如建筑中的长城与天坛,哲学中的太极和易经,民间文化中的脸谱和中国龙。突破象征物原有的含义,赋予其新的含义正是苹果产品做到的最棒的思维设计。众所周知,金属带有阴影的银灰色同时带有缺口的苹果图像是该产品的标识,有的人说是为了纪念奠定现代计算机技术基础的人工智能技术先驱艾伦.图林。1954年6月7日,在诺曼底登陆借助图林的密码技术取得成功10年零1天后,因被注射激素治疗同性恋而在精神和肉体上饱受折磨的图林吃了一口沾有氰化物的苹果后死亡;而雅诺夫在一次采访时却说:“被咬掉一口的设计只是为了让它看起来不像樱桃”。一直崇尚高端与简单完美理念的苹果公司却用了一个并不完美的有着缺口的苹果图样,既体现了该品牌的谦逊的品质,又能逆向的将其本已杰出的品牌产品有力地宣传出去。
【中图分类号】J5
长期以来,我们的设计教育强调技巧训练和唯美情趣,因而缺少个性化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使得我们许多设计作品大同小异。我们的大部分学生,经过训练都是有一定的写实绘画表达能力,但缺乏实际创新精神,缺乏一定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电脑的出现使设计向多样化发展,同时传统的设计模式受到各种限制和要求,因此,新的设计革命在酝酿之中,将更加注重人的心理感受。它是一种抽象的设计语言,也是传递设计师的思维的途径。设计不能以一种姿态或方法来约束,应提倡设计中的创意,与丰富的联想。1998年,一类设计学院提出全面启动设计教学改革,由此高考设计考题也进行了全面的改革,以此对考生全面素质及广泛的基础知识进行测试,考核全面的创造、美学、表现三方面的综合能力。因此,由以上几方面的原因使得我们的设计教学方法一改过去传统的模式,从训练学生观察力、思考力、表现力、创造力、美学能力这些角度入手,进行全面改革。设计教学在严谨的基础训练的基础上,融入多方位的各类练习及指导。例如: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要求学生多留意观察自己身边的各类事物,将造型训练的范围扩大,在课程中增加美术欣赏、文学艺术欣赏、智力训练等内容,强调创造性思维能力为主线的教学活动。
我在设计教学中首先选择文字作为设计教学新思维的突破点。文字设计的原有教学方式是以技能训练为主,培养学生的美术字体设计能力,是一种纯符号化,理性的表达教学,多为强调严谨性、准确性、完整性。而我的教学内容与以往不同,我将文字设计教学更注重表达一种强有力的视觉秩序,表达思想,传达信息和观念,并与各类平面设计融为一体,以创造性思维为主线,使文字不仅可以自身具有个性的美感,同时也能在平面设计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文字本身只是一种传递信息,记录信息的书写符号。人们的语言、思想和智慧,通过文字这一种符号载体记录和传递,丰富和发展了我们的世界。文字作为信息符号,除了本身具有的内容和精神内涵之外,同时还赋予我们无穷的联想。因此作为一门有着全新生命的课程,教学训练方式是教会学生把文字设计当作一种创意游戏,认识文字笔划。联想是设计师的素质之一,小时候我们躺在草地上看着天上的流云,想象的是绵羊,是草帽,是大山,这个游戏也是创意的初始,对于文字设计,若我们能保持一种轻松的心态,以游戏的心情来对待它,设计其实并不是件难事。在自然万物中我们常看到一些有趣的文字,一个树杈是“丫”字,一块石头是“山”字,钳子是“A”字,卷曲的纸条是“S”等。这些文字意趣天然,毫无造作之感。以自然为本源,展开想象的翅膀,有时你能看到从未有过的创意。虽然有些文字给人约定俗成的印象,太过熟悉,因此突破很困难,超越它方法是关键,而游戏心态是很好的切入点。就某种文字而言,可供创意的思路很少,独到的形式语言是取决成功失败的关键。
文字不仅是信息符号,同时又是图形符号,引用文字的发展规律指导文字设计的教学,在文字设计中加入图形的比重,从而拓宽文字的表现空间,使文字的设计变化更为丰富多彩,因此文字表现可形象化也可意象化。文字发展经历了图画这一时期,汉字尤其是由图画发展而来。汉代著名文字家许慎把字体分为六种,其中之一叫“鸟虫书”这也许是古代记载最早的美术字体。还有蝌蚪文、蚁尾书、金剪文等。此外民间还很多以龙纹、云纹、水纹、如意纹、吉祥鱼、草等物体来装饰或代替文字的某些笔划或整个以图画字,另外泰山上有二字“虫二”意为“风月无边”,可见中国古代已懂得有意识的借助汉字的相形会意方式设计文字。自象形文字以来,人们已习惯于在保持汉字结构完整的同时,在文字整体或局部添加形象来加强文字的丰富性与独特性,利用意象法设计文字。其字面内容大多显得抽象,设计空间显得更为广泛,不论是具象表现还是抽象表现,关键是表达文字内容更深层面的意念,表现佳的例如“福倒”、“双喜”等。
我所提倡的设计教学新思维是希望教学能够按照设计自身的创作规律进行创造思维的训练,不要主观地就设计论设计,就广告论广告,导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不解局面。要延伸设计本身的内容,使设计内容更深遂,更耐人寻味,更具文化内涵。因此,我们每一位美术老师都应带着这种新观念去培养具有创造精神、创新意识的现代设计人才。
预先策划
坎尼会战的爆发不是偶然的,而是经过事先设计和规划的。在同罗马长年的战争中,汉尼拔不止一次使用这种预先谋划好的战略。关于在一个战略中如何让事前指导与现场随机应变实现最好的协调,一直存在激烈的争论,但一定程度的事前指导总是很必要的。顾名思义,战略肯定不能举棋不定、犹豫不决。
预料他人行为
战略的一个基本元素就是判断或预料他人的思想和行为。考察坎尼会战时,一个最简单的解读就是汉尼拔包围或者合围了罗马军队。但仅仅停留在这个层次上还不够,因为在那个战场上,罗马步兵的机动性是相对比较强的。实际上,汉尼拔是诱敌深入,使罗马军团一步步陷入包围圈。这时,罗马军团的机动性、作战勇气以及积极性等有利因素又都变成了不利因素。这种合围局面的形成,在某种程度上是罗马军队面对汉尼拔的引诱作出积极回应造成的。
在博弈论中,一方总是假设对手是和自己同样理性的。显然,汉尼拔并没有作出这样的假设。汉尼拔不考虑罗马士兵从个体层面来讲多么理性,而是将罗马军队视为一个整体,一个有着光荣历史、传统、原则以及接受过标准化训练的组织。此外,这个组织的领导者有着明显的动机和歧视。比如,执政官瓦罗是出了名的高傲,还有点鲁莽冲动。
汉尼拔之所以知道这些事情,是因为迦太基人早在10年前就已经同罗马军队打过仗,逐渐了解了罗马的军事体系。汉尼拔出身军事世家,受过很好的教育,还写过几本关于希腊和迦太基的书。此外,罗马军队在坎尼会战中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预测的,因为在会战前夜,汉尼拔突袭了瓦罗的大营,使这位执政官在士兵面前颜面尽失,瓦罗盛怒之下必然寻求速战速决。最后,罗马军队的部分行为可以预测出来还有一个原因,即战事进展很快,罗马人几乎没有时间研究战局,也没有时间总结教训并改变作战方式。
设计协调的行动
汉尼拔在坎尼会战中的战略极其巧妙地从时间和空间上协调了各种行动。在公元前216年,要取得军事上的成功必须遵循一些基本的做法:保持阵形、严守军纪以及防止军队恐慌和奔逃。因此,当罗马人看到敌军撤退时,就觉得是自己胜利了。几乎很难想象,一个领导者居然能够说服好战的高卢兵和西班牙兵佯装战败而后撤。此外,古代战争中的正常模式是,一方骑兵击溃敌军骑兵之后会继续追击四散奔逃的骑兵和步兵,因此,罗马军队根本没料到汉尼拔的骑兵会重新编队,回过头来攻击自己的步兵主力。迦太基军队的各个作战单元虽然隔离开了,但却能按照预先制订的计划,连贯有序地采取一系列复杂的动作围歼罗马军团,表现出来的作战能力和纪律性着实令人刮目相看。在汉尼拔之前,没有任何一支军队能够完成在时间和空间上如此复杂协调的动作。
人们常说战略是一个抉择或者一个决定。“抉择”与“决定”这两个词会让人们不由自主地联想起这样一个情景,即一个人面对多重备选方案,而只能选择其中一个。事实上,正式的决策理论已经明确指出了决策过程的步骤,包括确定备选方案、评估结果以及评估出现偶然事件的概率。但这种认识是有问题的,几乎无法减轻领导者的负担,因为绝大多数情况下,你面前并没有明确的备选方案。
整体与部分
商业战略和企业战略处理的都是大规模的设计类问题。挑战越大,或者追求的业绩越好,需要考虑的相互联系就越多。比如,宝马3系要给客户“终极驾驶利器”的体验,那需要满足哪些条件呢?汽车的底盘、方向盘、悬架、液压控制和电气控制都必须相互协调。如果采用现成的零部件,你也能够组装出一辆高质量的轿车,但这种汽车算不上“终极驾驶利器”。在这种情形下,仔细协调各个部分使之形成一个整体,就会产生巨大的收益。
请你在脑海中设想一位司机在蜿蜒的“天使之冠”公路上驾驶宝马车的情景。注意观察这位司机的面部表情变化,想象一下她驾驶时的感觉是快乐还是不满。现在开始改变这辆车的设计。一个方案是让这辆车变得更大、更重、更安静,稍微降低一下灵敏度,同时提高汽车的马力。另一个方案是让这辆车变得更轻、更快、反应更灵敏,那就必须在底盘、发动机重量和转矩、悬架、方向盘等方面作出改变。这样的话,在快速行驶时,车身就不会左右摇摆,与地面的咬合力度也会更强,方向盘也会给司机提供更显著的触觉反馈。现在对底盘进行调整,提高其稳定性,弱化纵轴旋转的反应,让前悬架得到一定的软化,减轻路面震动的影响。改变四五十个参数后,你最终会发现一个最佳结合点,即各方面都相互协调,能带来最佳的性能。这时,她就会露出满意的笑容,从而喜欢上这辆车了。
但是,仅仅提高性能还不够,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她的驾驶乐趣还取决于汽车的价格,因此在设计中,我们得考虑成本问题。我们要关注她花一美元能换来多少驾驶乐趣。为了给她带来最大的乐趣,我们必须考虑更多互动因素,才能找到各部分最佳的平衡点。你不能尝试所有的可能性,因为这太复杂了。但经过一定的努力,你可以找到一个很好的配置。为了让汽车变得更加高端,你还应该努力加大广告投放力度,并提高经销商的品位,以此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她购买这种知名品牌的同时也会获得额外的乐趣。你还应该考虑到她的购车体验以及汽车的可靠性和转售价值。设计过程中调整的元素越多,需要考虑的因素就越多。当然,你还应该考虑到其他品位和收入水平的司机,这就更复杂了,需要考虑的因素就更多了。
设计过程虽然艰难,但为了让顾客花的每一分钱都能换来最灿烂的笑容,我们的视角还是仅仅停留在了设计层面上。是的,我们在设计过程中不仅关注产品本身的性能,还考虑到了生产和营销环节,但这种战略只是为了取悦顾客,而不是为了参与竞争。要参与竞争,你还得进一步放宽视角,必须考虑到其他汽车公司的行为。接下来,你要寻找一个最有利于竞争的平衡点。你必须调整原先的设计,或者说原先的战略,以期让顾客用同样的一美元从你这里获得更好的体验。这个司机可能不是我们一开始设想的那个在“天使之冠”公路上驾驶宝马车的年轻女子。另一家汽车公司可能更能满足她对汽车的要求,这就出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即确定买家类型,也就是确定目标市场,我们在这个市场上要有差别优势。竞争战略需要精心设计,也需要考虑更多的参数,或者说不同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在制定竞争战略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的新因素是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战略。你要快速确定你或你的公司在哪些方面的效率较高。一般情况下,为了有效参与竞争,你所关注的车型、制造方案和顾客类型都会大大减少。
一、烹饪设计的基础理论体系
升级烹饪为烹饪设计,需掌握深厚的烹饪工艺学、烹饪原料学、营养与卫生学、中医保健学,烹饪工艺美学等学科知识。
烹饪工艺学不仅总结了菜点制作的工艺流程和技法,同时也揭示了烹饪的原理和规律,如混合工艺、调味、组配、成熟等工艺的原理和基本规律,是烹饪设计风味技术层面最重要的理论基础。烹饪原料学是对烹饪材料的基本特征、营养、风味、鉴别、储存、运用等方面进行总结剖析的学科,类似于各行业的材料学,是烹饪设计材料层面的理论基础。营养与卫生学、中医保健学是从西方微观的解剖科学、中国宏观的哲学角度分析人类健康饮食方法,烹饪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使消费者健康饮食,可见营养与卫生学及中医保健学的是烹饪设计安全健康层面的理论基础。烹饪设计的产生主要是满足消费者对个性化餐饮消费的需求,特别是造型的美感,因此烹饪设计者需掌握色彩搭配、工艺造型、造型意境等美学原理和技能,因此烹饪工艺美学是烹饪设计美学层面的理论基础。这些课程构成了完整的烹饪设计的基础理论体系。
二、烹饪设计的原则
(一)烹饪设计的安全原则
烹饪设计最重要的是安全,因此烹饪设计必须严格遵守安全原则,主要包括:杜绝使用变质、带毒的原材料;烹饪设计产品必须确保完全成熟,特别是肉、禽、蛋、奶、野味等原材料;装盘造型过程中使用无毒、卫生的餐具,点缀造型的材料必须符合安全要求;原料搭配要避免食物间的禁忌等等。
(二)烹饪设计的适口原则
适口原则是指产品质量必须符合消费者的要求。因此烹饪设计时设计者必须首先考虑消费者对产品风味、审美、用餐目的等因素,从而设计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个性化产品。要避免以自我为中心的“正宗”,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可见适口的原则属于烹饪设计的核心价值。
(三)烹饪设计的思想原则
思想原则指设计过程设计者必须要先确定产品的主题思想和质量标准。同样一种原料具有多种的加热方法、调味方法及造型方法,但每种方法所表达的思想和质量是有差异性的。因此作为设计者必须根据消费者要求和原料的情况先确立设计的主题思想和质量标准,这样才能够使设计的各种要素围绕在思想上进行策划,才能真正的设计好一个产品。
(四)烹饪设计的营养原则
营养是饮食的最终目的,人体所需的营养素分布在食物中,如肉类有优质的蛋白质,丰富的维生素、无机盐却存在于不同的蔬菜中,粮食则蕴藏着丰富的碳水化合物等等,通过原料间荤素的合理搭配才能够有效的确保菜点的合理营养,实现饮食的目的。
(五)烹饪设计的造型原则
造型是指在盘、碗等餐具的方寸之间,通过对菜点成品的造形,表现出菜点的材料美,技术美,形体美与意趣美。其本质是从食用功能出发注重结构美化的技术与艺术的统一。菜点造型设计中应遵循单纯齐一,重复与渐次,对称与均衡,严整与灵动,写实与象形,夸张与变形,多样与统一的美学法则。
(六)烹饪设计的融合原则
烹饪设计是产品创作的过程,创作过程不仅需要技能、美学、营养等知识,同时还需要设计思路的素材,比如经典的中西点技艺、经典的中西餐技艺、新材料、自然人文景观、历史文化资源等等,设计创作必须通过各种素材的融合才能实现,如菜点融合、中西融合、技艺与新材料融合、菜点与景观融合、菜点与文化融合等等。
三、烹饪设计的方法
(一)调和(味)的设计方法
每种原料都有特定的色、香、味、质、营养,每种原料也没有绝对的完美,因此菜点调和是非常重要的烹饪设计环节。调和应遵守:“补、盖、突、乘”四个基本的方法。
补是指菜点的主料在色、香、味、质、营养等方面存在某种不足时,必须通过调味和辅料的搭配完美滋味,比如海参需要鲜汤与味素给予鲜味,需要脂肪滋润和提香,同时也需要绿色蔬菜来配色、均衡营养。盖是指菜点主料存在较大异味时,可先通过预加工去除部分异味,在正式烹调中再运用辛辣的辅料、调料来掩盖异味,使菜点具备美好的滋味,如动物内脏、野生动物或次新鲜的肉等的设计。突是指主料在各方面都具有良好的品种,调和过程可不用辅料或用清淡的辅料、调味料,使菜点达到原汁原味的原生态的滋味,如新鲜的成年土鸡、刀鱼等材料的调和设计。乘是指优质的原材料,利用味的相乘作用,加入多种不同类型的配料进行的混搭或不同鲜味、香味的调料的同时使用使菜点的形成浓郁的复合滋味,如优质的鸡肉清炖是“突”,体现原滋原味,但也可以与竹笋、菌菇一起炖,它体现的是多种原料间相乘所形成的锦上添花的相乘滋味;如佛跳墙就是这类菜肴的典型代表。
(二)火候(质)的设计方法
火候是指火力的大小与加热时间的总和,是利用热干空气、蒸汽、水、油、陶砂、盐、石等介质使菜肴成熟形成滋味的过程。在成熟工艺中火候的运用存在单一加热与复合加热二种情况,单一加热指采用一种成熟的方法进行成菜,如清蒸鱼;复合加热指采用二种以上的成熟方法进行成菜,如脆皮猪爪。
单一加热成熟的方法对原料有着严格的要求,基本遵循质地老的原料应采用小火长时间的火候使菜点酥烂,如对应的炖、煨、烧等烹调方法,质地较嫩的原料大多采用大火短时间的火候使菜点保持鲜嫩质感,如对应的炒、浸、煮、炸、烤、熘等烹调方法。那质地老的原料能否采用炒、炸、烤、熘等短时间的烹调方法呢?这完全是可以,具体方法为采用复合加热法,即可以先把原料加工酥烂,再采用高温短时间的烹调方法,这样会使菜品的形式更加丰富,如脆皮红烧肉可达到外脆内酥烂、肥而不腻的全新质感。当然质地较老的原料还有其它方法使用大火短时的加热方法如肉类可制泥、可制嫩等。
(三)造型的设计方法
烹饪造型设计是设计的点金之笔,需遵循设计构成规律,具体为盛器容积应与制品量相适应,如果菜量大而容器小会显得壅塞,甚至易产生汤汁溢出污染桌面的现象,将量小的菜肴盛于大器则显得空虚旷薄,一般来看,装菜一般在容量的70~85%之间,以内侧线为度,形态饱满,点缀应有相应的空间,外空间应是预留的而不是临时推挤而出的。盛器形式应与制品相符合,如汤盘利于汤卤融烩;炖焖煨菜砂锅最宜,炸、煎、熘、炒宜于平盘,利于表现。盛器色彩应与菜点色彩相谐,一般应复杂菜肴用清纯餐器,简单菜肴用复杂容器,暖色菜肴用冷色餐具,冷色菜肴用暖色餐具。
中图分类号:TU-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09)11-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了很多,而生活和工作这些大部分都是要座着进行,人们的生活、工作离不开座,特别是以座姿进行工作的人,每天都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与座打着交道。因此“为座而设计”也显得十分的重要了,不但其设计除了材料运用得当及造型大方美观以外,更重要的是要符合人体的舒适度,当然更要符合现代人们的审美眼光,因为现代的家居产品不但要满足其基本功能以外,更要有赏心悦目之感。如今越来越多的座椅外形有趣,而且还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特别是与仿生设计密切相关的座椅,对设计师而言,自然界丰富的自然生命形态是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设计资料库。这些自然生命形态经历了几百万年的适者生存法则的自然进化后,不仅完全适应自然,而且其进化程度也接近完美。如将其融入新型包装,原来的几何线条将逐渐演变为柔和圆润p厚重饱满的有生命的线条。而且,仿生设计有利于突出座椅的个性,使其形态的清新、淳朴,返朴归真。
一、座椅设计与仿生设计
形态设计是工业产品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以人为本”的现代设计理念之下,产品的造型设计的地位和作用就更加突显了出来,通过外观形态创新可以为座椅注入深层的精神文化内涵,创造个性化品牌价值,更加可以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核心力。
那么,座椅设计的外观融合了仿生设计的思维创意无疑也就给座椅注入了创新, 创新是发挥创造性的思维,将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社会、经济融汇在设计之中,设计出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的新产品。目前创新设计理论从消费者需求出发,以人为本,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从挖掘产品功能出发,赋予老产品以新的功能、新的用途,从成本设计理念出发,采用新材料、新方法、新技术,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竞争力运用这些创新思维和系统化创新设计方法进行创新思考,以创造出更宜人的座椅形态。
以仿生学为基础,通过研究生物原型的功能、结构、形态、色彩及生活环境等特征并有选择地在设计过程中应用这些特征原理进行的设计便是仿生设计。
仿生设计学作为人类社会生产活动与自然界的锲合点,使人类社会与自然达到了高度的统一,正逐渐成为设计发展过程中新的亮点。自然界是以自然的方式存在和变化着的,人的意识也是以自然方式发生的物质世界。人和人的意识是自然界发展的最高产物,正是这样人类才更应该利用物质世界具有系统性、复杂性和无穷多样性。人类运用其观察、思维和设计能力,开始了对生物的模仿,并通过创造性思维为座椅的外观设计,我相信融入了仿生的座椅设计更加增进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
二、仿生在座椅设计中的应用
从最早的古埃及的图坦卡蒙王座、中国古代牛形青铜灯到雅各布森的天鹅椅、蛋椅就具备了仿生在座椅的设计,运用仿生性思维进行设计,不仅可以创造功能完备、结构精巧、用材合理、美妙绝伦的座椅,而且赋予座椅以生命的象征,让设计回归自然,增进人类与自然统一归纳现代座椅设计中的仿生,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形态的仿生。形态从其再现事物的逼真程度和特征来看,可分为具象形态和抽象形态。具象形态在外观形态上再现模仿的自然对象,直观地呈现出仿生物的形态特征,可以传达出浓厚的情趣感和亲和力。使人们在仿生座椅中达到设计形式语言和艺术形式结构与座椅外观的更好的结合从中获得更多的艺术气息和新鲜的体验以及座椅更多的情趣和灵性。抽象形态强化了自然事物的本质,给客观事物注入了艺术的活力,使其更耐人寻味,更富有意义,也更完美。也只有抽象性的主观性才能赋予艺术作品以独特的光彩和魅力同时在应用座椅形态高度概括提炼的形态更有品位艺术。
第二,功能的仿生。研究对象的生物原理,从功能出发,研究生物的结构形态,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除去无关因素,并加以简化,提出一个生物模型。使其应用到“为座而设计”的设计中去,运用自然界中的各种各样的动植物的生存与适应自然,适应生存。今天,我们更应该学习和利用生物系统的优异结构和奇妙的功能,为我们生活而设计。
第三,结构仿生。不但在外形、功能上模仿自然界的生物,更加可以利用它们特有的结构得到启发,从模仿大自然的外部结构;从一个重物的抛物线形曲面的张力与薄壁高强的性能;从一片树叶叶脉发现交叉网状的结构,都可以从中达到更加有意的启示。不但可以使座椅结构更加坚固,也可以达到经济与外形美观和高效的完美结合。
第四,表面肌理仿生。自然生命形态经历了几百万年的适者生存法则的自然进化后其表面肌理更加接近完美,座椅的设计如果和动、植物联系到一起,更加使其使其形态的清新、淳朴,返朴归真。例如:设计了豹子或者老虎的肌理的座椅,将其野性与灵性,融合时尚的概念,创作出与众不同的视觉冲击力。
座椅设计的利用了仿生的形态、色彩、、结构、肌理等引发心理情感,借鉴了生物经过亿万年的“优胜” 的洗礼,它反映着设计与人的关系,使生活更加有情趣,更加灵动。
总结
“为座而设计” 运用了仿生的设计思维无疑是条解决设计问题的“捷径”,而且赋予座椅以生命的象征,使“为座而设计”计回归自然,达到天人合一。
参考文献:
[1]倪海曙.视觉和仿生学.北京:知识出版社.1985年版.
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产品的外观在产品设计中的地位不断提升,而公司发展中对产品的设计越来越重视。在以往产品设计过程中,可用性是唯一的要求或者是特征,但目前消费者对产品的希望,更多是能够满足其视觉感染力,能够满足其各种需求,用户体验成为了产品设计的重点,并逐渐发展成为未达到用户体验价值,牺牲其余要素的程度。对于一名产品设计师,必须向艺术家一样思考问题,灵活的运用各种具有想象力的创意,将艺术思维转化为实际的创意。在进行新产品设计或产品新功能设计过程中,必须具有较强的艺术思维。可以说,艺术是产品设计的灵魂,需通过设计诠释。
二、艺术思维在产品设计中运用的构思
艺术是具有生命的,需要有目的的表达某种情绪。每一个细节的设计都会引起观众的某种反映,都可以牵扯到观众的某种情绪。作为产品的设计师,需要能够理解通过视觉影响情绪的作用,怎样去选择视觉设计,对情绪造成何种选择,这样才能更高的发挥产品的优势。因此,怎样选择设计,需要根据用户如何打算使用产品,以及用户对产品的感觉作为重要的依据。在产品设计中可以运用艺术思维,但用户使用产品,主要是出于对产品的信任,是由于产品迎合了用户的某种需求,让其获得了真实恰当的体验。尽管用户个体上存在差别,并无规律可循,但是设计师还是可以从各种变化中寻找定数。通过种种构想,艺术思维在产品设计中的运用是必不可少的,也是不容忽视的。
三、艺术设计思维在产品设计中的具体运用
艺术设计思维在产品设计中运用,应该把握用户的情感体验,只有这样才能让产品更贴合用户,体现产品的价值。设计师需要能够准确识别用户的这些情绪,帮助用户获得更加真切的情感体验,产品设计师所做的工作就是诠释这些情绪,引导用户。具体来说,掌控用户情感体验的方式包括:
1.通过视觉媒介获取更多有用的信息。用户在看到一件产品时,通过对用户的情绪状态,就能够获得较多的信息。通过一个人用多久时间回想感受,如果用户能够立即做出反映,则说明产品的视觉表现体现了一致的体验;如果用户在产品上花了好几秒钟才能反应,则表示产品的视觉意图不够明显,或较为复杂。同时,还可以通过用户的肢体语言进行判断,例如,如果用户看到产品身体前倾,则表示对产品充满好奇;如果用户看到产品后侧身,则说明具有一定的防御意识。
2.人们在回答问题过程中,更愿意回答疑问精确的问题,往往不愿意自己去猜想。如果询问用户的体验,直接提问“产品给您什么样的感觉?”对于这种需要自己想词汇的问题,往往得不到想要的答案。恰恰相反,需要提出更加直接的问题,例如,看到这件产品会让你感觉麻木还是平静,对于这种选择性的问题,用户更好回答这样的问题。通过明确的问题更加能够反映出更多细节,笼统、模糊的问题反而会错失这些细节。通过更为明确的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会让人更多的谈论这些细节,也能促进设计师对用户更加的理解,在产品设计中也能更加得心应手。
3.从用户的角度思考问题。一个人的文化、修养不同,对其看待社会世界的见解也有很大的差别,影响其和周围世界的融合,影响其对产品的使用。通过对这些运用细微差异的铭感,能够帮助产品设计师对潜在用户情绪状态更为理解。在特定的环境中,设计师需要站在用户的角度出发,向用户提出一些问题,敏锐的察觉到用户对产品可能存在的一些不良情绪,以便能够及时的修改设计方案。加强对文化、教养对人们生活习惯,特别是产品使用习惯的影响,能够以此进行设计,引导用户在使用产品中的表现。为了保证用户在使用产品中所产的一些体验,都是在产品设计师可以控制的范围内,产品设计师需要对用户每一个行为进行充分考虑,同时对用户在使用产品的各个环节加以设想,看似简单,实则具有较大的工作量。设计师需要牢牢把握出用户的情感体验,解决掉产品设计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由于学生在上大学之前的思维一直停留在传统的素描和色彩表现上,对于空间造型感理解较差,而恰恰造型的空间感是产品设计专业最为重要的设计表现基础。所以在基础课程的布置上势必迫切需要将空间造型思维的培养作为重中之重。
(二)着重设计表现思维培养
设计基础课程是专业课程的基石,通过基础课程的学习在锻炼手绘表达能力的同时,更要重视设计思维的表现效果。手绘表达的目的是设计思维的表现,故在学习表现效果的同时就应该加强设计思维的理解。
二、教学内容调整
(一)递进性教学
按照方法性的指引,采纳教学内容以模块的方式递进性教学,以便学生更好的掌握专业表现能力。
(二)与实际相结合
摆脱枯燥的理论、死板的作业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变化的、活泼的考试方式,能更好的贴近学生的口味,做到以兴趣点带动学习的浓厚兴趣。
关键词:设计思维;传统美学;表达
设计无处不在,设计无穷无尽,设计无拘无束,设计无可奈何。什么是好设计,一万个人里或许有一万零一个答案。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答案,有的人还不止一个答案。而且随着时间、场合的不同也会变化。
一、设计如画――形象思维的表达
设计就好比画一幅画,同一个物体、同一个角度,每个人同样有着不一样的感受,画出来的东西也各有韵味。有谁会去评价好与不好呢?人的思维不一样,注重的东西,表达的手法不一样,你能说他好或不好吗?对于什么是好的设计,好的标准又在哪里?谁能给“好”下一个标准的定义呢?或许设计跟画画不一样吧,画画是自己一个人的思想在里面,不需要考虑别人怎么看待,在白色的画布上自己可以尽情的挥洒。通过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你对你所见所闻实物的理解和看法,画画是人对实物的情感表达,画由心生。寻找一些东西用自己的方式组织表达出来,而这些都来源你平时所见所理解。而你要做的,只是让欣赏者在你画面上停留的那一刻,也许就是几秒钟,让欣赏者来读懂你的内心。如果一个设计只有设计者的思想,那这个设计绝对不是一个好的设计,设计者一味的把自己的思想安置在设计里,自己是舒服了,而这样的作品能否让客户满意呢,到头来,客户是否能接受呢。设计是一个商业的东西,给客户带来利益的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一定的回报。老师说过,设计一定要让客户喜欢,客户不喜欢你的设计等于零。赚不到钱的设计又怎样生存呢。或许在某种程度上,客户的品味,欣赏水平低于设计者,客户的满意是我们要做的,设计者可能会认为他的设计服务于客户,有的时候他倾向于直接向老板的指令妥协,一些被戏称为“老油条”的设计师会认为“客户永远是对的”,他说怎么办就怎么办吧。结果就有了老板和客户喜欢,但是却不受市场欢迎的设计作品。同样的,用户、消费者会跟他是一样的审美吗?每个人的审美观不一样,在很大程度上结果很难达成共识。设计总是让一些人那么的无奈。
享受设计带来的刺激与探究美学中的美是一样的,这都是人生快乐的分享。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生活就会变得很棒。就像有人喜欢料理,让自己的生活更美味;喜欢花艺,让空间满是馨香,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就能找到人生的目的。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就要不断地去做尝试。每个人要看见的东西不一样,如果把这些你喜欢的东西变成你喜欢的专长,就能开始做你想做的事情。在老师的点拨中,一直不断的尝试自己喜欢的事情,去分享设计这个美好的事物,那便是快乐。
二、设计如茶――逻辑思维的辨证
设计师的设计作品其实就是在传递一种生活的体验,一种更加适宜的生活方式。往往设计师的初衷被客户挑剔得所剩无几,成为了客户所认为的设计,跳不出他们的生活思维方式,却将设计师所传达的理念抹灭了。这样,设计就不能发挥它该有的功能,久而久之便成了不是设计的作品。
有时候设计就像品茶,年轻的时候品它,你会觉得苦涩无味,人到中年,知了世事,换了心境,你却会爱上品茶的这种涩而香。好比设计,当你还在设计的门外苦苦寻找时,你会觉得设计是乏味而枯燥,当你踏入设计之门,你就会开始寻找它的味道,品味它的美和独特。在设计生活中建立自己看世界的角度,确立自己的风格,然后给自己自由,或许有自由才有迷人美好的风格,自由或许应该是心灵的自由。自由可以承载你那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创作如果没有想象力,设计时飞不起来的,没有想象力的设计走不远。有想象力的设计才能够成为一种生活态度,成为一种习惯分享。
设计需要寻找出原生于自己生命、感动自己的素材,想办法把自己的体悟透过设计这个触点让别人也能感同身受,如此,设计出来的东西才会有生命。原生自本体的经验和体味所做出来的独特性表达,就是自身的风格,技术好坏反而是其次。有的设计一直表述没有生命的东西,强调技术上的巅峰却忘记了设计本意与初衷,未必忠于自己,忠于设计本身的表达往往无法与周围有共鸣。为了追求酷炫的表现,而忘了自身所要表达的是什么。本末倒置了设计的原味,一样失去了作品的灵魂。
三、忠于设计的思维体验
在设计不大前卫的中国,设计者们还有很长的道路需要探索。过程或许很艰辛。为设计工作的人,很多时候都会有无可奈何的为难处境,他们无法坚持自己的设计想法,不能纯粹的为设计、为生活而设计,这是设计师最大悲凉的痛楚,对于自己的作品最大背叛莫过于此了,那种背叛的揪心是无法体己的。所以很多设计师选择了离开这行业,或许他们认为这是自己对设计的最大忠诚吧。他们无法背离客户的要求,却也难为对设计的喜爱。在中国的设计现状里,这种需求和喜爱却不能达到一致协调时,往往后者成为了牺牲品。
有多少设计师会始终忠于自己的设计,听取客户的需求,驾驭设计的思维,去传递给客户美好的想象?即满足了客户对事物的美好期盼,又保存了设计的纯洁。当所有人都对美有了一定的认知,对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期待,对品味有了更多的要求,对格调有了更优雅的追求,此时,设计之光或许已经照射在中国土地上,明媚了中国人的生活吧。我们在国际许多品牌中往往听得响亮的名字是“Made In China”,而实际上“Created In China”才是中国设计的出路,也是中国打造品牌走向世界的捷径。
设计不能从了庸俗,不能屈了初衷,设计应该像一块方糖,放到咖啡里,咖啡就甜了;放到茶里,茶就甜了,所以无论咖啡有多苦,无论茶有多涩,只要放糖,是甜的,就有办法让你选择的生活变成甜的。设计的美应该是给生活更多的姿色,给人们美好的想象空间。设计者或多或少应该抛开一些外界不纯于设计的片面追求,抛开商业的设计,放空自身,让设计重新归零,留一片纯净之地。倘若设计归于商业,在商业的蛊惑下,成为了他们的奴仆,为他们添作嫁衣,实为可惜。这样的设计没了自我,没了灵魂,成了商人眼里的设计,在设计师的眼里都是空洞的,都是没有主的设计,成了无为、无心的设计。(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宗白华著,《美学散步》[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2]赵江洪著,《设计心理学》[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1.序言
“思维”一词在英语中为thinking,在汉语中,“思维”与“思考”、“思索”是同义词或近义词。从字面上考察,思维中的“思”可理解为思考,或想;“维”可理解为方向,或序。从而,思维就是沿着一定方向的思考,也就是有一定顺序的想。这种对于思维概念原义上的理解,至少对于创造行为而言是很有意义的①。
在汉语中,“设计是作为表示人的思维过程与动作行为的动词而出现的”。设计是把一种计划、规划、设想通过视觉的形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人类从旧石器时代制作劳动工具开始,就进行造物活动,并逐步摆脱自然形态的束缚,设计出自然界中所没有的东西,这不仅需要其具备本专业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能够了解和掌握本专业最新的研究成果,并了解相关领域科技发展的前沿知识,而创新型人才的知识结构要求也正体现在深厚的本专业知识与广博的邻近相关学科知识的交汇贯通之中②。
2.抽象思维设计
“形象”指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本质与现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形象有自然形象和艺术形象之别,自然形象指自然界中已经存在的物质形象,而艺术形象则是经过人的思维创作加工以后出现的新形象。从自然形象、艺术意象到艺术形象是艺术设计形象思维的一个过程。
在艺术设计中,任何形式的设计都离不开形象思维,形象思维的动力形式从表象着眼。比如在商业包装设计过程中无论是市场调查、收集材料和利用资料,还是设计草图方案、修改及完成,始终都贯穿着紧张而复杂的思维。设计思维中形象思维的表象动力较为复杂,它不是简单地观察事物和再现事物,而是将所观察到的事物经过选择、思考、整理、重新组合安排形成新的内容,即具有理性意念的新的意象,是复杂的纵向上升,意与念的和谐统一。艺术设计的形象思维的整体同一性,是一种超越了客体的机械的限制而富有自由灵活的整体同一性,是富有创新本质的思维能动的整体同一性。在艺术设计活动中,只有遵循思维整体同一律,使创造出来的设计形象具有整体性和同一性,才能成为有血有肉的典型形象,获得艺术设计的成功。
3.抽象思维设计
抽象思维作为一种抽象性的概念系统的知识运动,其主要的显著特征就在于它的严密的逻辑性。人脑对现实生活的反映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通过自身的感官眼、耳、鼻、舌、皮肤等,感受外部世界,吸收丰富的感性材料,再经过自己的大脑反复思考加工,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再创造,从事物的表面现象人手深入到事物的本质之中,从个别现象人手总结出一般规律,寻找出事物的共同属性和本质规律。
抽象思维是人们在认识活动中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对客观现实进行间接的、概括的反映的过程。在品牌形象表达时,由于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念,有不同的风俗习惯、、价值观念、文化特点等,也要运用抽象思维,使品牌适应地域文化价值观念,不能和它相冲突。
4.灵感思维设计
“灵感”渊源于古希腊文,原意是神的灵气。灵感思维,是人们的创造活动达到后出现的一种最富有创造性的思维飞跃现象。大量研究表明,灵感思维是由人们的潜意识思维与显意识思维多次叠加而形成的,是人们进行长期设计思维活动达到的一个突破阶段,很多创造性成果都是通过灵感思维而最后完成的③。
灵感思维作为艺术设计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从表面上看,设计灵感的发生常常出乎人的意料之外,这种特殊的思维活动似乎无规律可言,实际上它也要受到一定的逻辑规律的制约。在艺术设计创作中,灵感思维的出现是建立在设计师头脑思维活动的大前提之下,创作目标明确;它不是凭空爆发出来的,它依赖于设计师长期的生活经验、修养以及长时间的思索。在一个设计作品的创作过程中,灵感的出现往往是突然而至,瞬间即逝,不是由自己的意志所决定的,也不是能够预期的。灵感出现之前已经有大量的设计素材、情感、信息深藏在设计师的潜意识当中,这些材料可能是杂乱无章或是朦朦胧胧的,然而在思维过程中,大脑某神经系统突然得到沟通,某些信息突然在想像中产生了相互的联系,思维活动突然进入到一种异常活跃和顺利的状态之中。
5.创造性思维设计
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力,设计的创造力在社会的非物质生产和文化生产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因此,创造性是设计的本质属性。不管设计的创造性因素在每一个具体的设计案例中所占的比例是高还是低,它都必然发挥着推动作用,并最终成为评价设计优劣的重要标准。艺术设计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无论是设计一个新标志或为实用器具家族增添一个新成员,都必须是与过去不同的新的东西,这就意味着创造。设计中的创造性思维需要想象甚至幻想,但不是胡思乱想,它受设计目的和设计条件、生产条件诸方面的限制。伴随着计算机在设计领域中的广泛运用,设计师的作品可通过计算机表达多种感觉形式,可以使设计师在很短的时间内处理大量的文字图形信息,有时会出现事先意想不到的效果,进而不断地激发设计师的创造性思维,拓展思路,开辟版式设计的新领域。
创造性思维是指打破常规、开拓创新的思维方式,是多种思维方式综合运用、协调统一的思维过程。在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创造的目的是创造新方法、开创新渠道、建立新理论,没有对问题的质疑就没有创新的根基。
6.乔布斯极简主义思维设计
极简主义设计已经被描述为最基本的设计,剔除了多余的元素、色彩、形状和纹理。它的目的是使内容被突出出来并成为焦点。从一个视觉的角度来说,极简主义设计意味着平静和将思想带回本真。这个设计运动始于瑞士,然后被用于多种媒体:图形设计、建筑、音乐、文学、绘画以及网页设计。其追求越简单越丰富。
苹果实现极简设计或者简化设计的第一步,不是简单的去掉大部分图片,而是要重新考虑内容并将其简化到无遮盖的需求。只有那样才能让页面中最重要的元素实现其预期的效果。简约设计应该有较少的纹理、色彩、形状、线条、内容或排版。然而,如果太直白,设计将会空洞。与其丢掉所有东西,不如通过给焦点添加一个重要的特征来给设计一些感染力。
7.结语
艺术设计思维能力是整体思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架良好思维品质的重要支柱。从艺术设计的特点来看,设计思维过程中必然包括直觉、灵感、意象等的迸发,想象的发挥,模型、图形的构想,结构与外观的有机联接,设计产品信息反馈的利用与控制的运筹等,并不断通过实践,达到新设计的完成。随着世界社会经济文化的全球化发展,现代科学的整体化趋势更加明显,艺术设计的创新性本质决定了它必须始终贯穿思维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实践技能的思想,这是顺应社会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作者单位:武汉纺织大学)
参考文献:
[1] 徐兵.现代设计思维与表现[M].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03
[2] 陈楠.设计思维与方法[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9
[3] 向海涛.视觉表述[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 胡川妮.品牌广告塑造[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