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体育专业实习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1-22 21:42:42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体育专业实习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体育专业实习论文

篇(1)

目前,大多数院校审计专业的实训体系不完善,主要表现在:相关课程实训教学安排上没有系统规划,缺乏整体性和衔接性,致使实训内容之间存在重复和缺漏的现象;同时实训课教学仍停留在应试教育模式上,实训资料简单过时,与现代审计技术极不配套。这些都与审计专业培养目标及市场需求不相符,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1.2校内实训教学内容较少

审计专业对审计技能有较高的要求,在教学中运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但各高校校内实训都存在实训内容少的问题。目前校内实训主要有手工审计模拟实训和审计软件模拟实训两种方式,其中手工模拟实训需要大量的企业真实账证及报表等作为实训资料,而学校能够取得的实训资料通常相对比较简单,一般只有一至两套会计业务,会计期间也较短,一般仅为一个月。而企业真实会计业务往往复杂得多,舞弊手段也千变万化。而在审计软件模拟实训中,教师往往只对软件功能进行介绍,重视学生对软件的操作,忽视运用软件进行审计的教学。学校实训教学内容少,主要可能有以下三个方面原因:首先,审计实训资料的获取具有一定难度。审计资料一般需要企业一个会计年度的全部财务资料,但企业往往出于保护商业秘密等原因,不愿为学校提供完整的财务资料。从企业获取的财务资料还要经过老师的筛选、补充,要保证资料连续、相关以及数据的勾稽关系,难度很大。其次,高校实训教学研究及开发能力不足。实训过程中收集审计资料要通过审计软件平台提供给学生操作,需要建立数据模型。而当前的审计教师实践经验普通不足,很难为审计实训教学提出有力的教学研究、开发和实施的技术支持。最后,高校的审计专业实训教学普遍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高校对审计专业实训设施建设和软件开发起步软晚,要改善实训教学则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成本较高。

1.3校外审计实训效果甚微

实习基地进行校外实训是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了解和熟悉审计工作环境,掌握审计理论和方法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目前,大多数高校已经将审计校外实训列入教学计划,并且制定了相关实施制度和考核方案。但从效果上看,审计专业的校外实训与预期普通相差甚远,多数只是流于形式。主要由于学生对校外实训不重视,不能真正参与实习单位实际操作。加之校外实训基地一般较为分散,指导老师很难系统地指导和参与整实习过程。部分实习单位出于项目保密原因或者项目规模大、时间长,以及学生自身能力能的原因,不愿将学生安排到主要业务岗位,使学生不能真正接触审计操作,无法了解审计过程,实际操作能力得不到提高。还有部分实习单位规模过小,相关资料不全,无法达到预期的实习目的。配合相对较好的实习单位,也只是为学生提供岗位和资料,不给予必要的指导,致使实习效果不容乐观。

1.4教师的实训能力欠缺

常言道,“名师出高徒”。与理论教学不同,教训教学要求老师即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精通审计实务、计算机和会计电算化的操作,又要有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但是由于审计属于新兴专业,目前多数老师都是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虽然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但没有从事过审计工作,不熟悉审计工作的实际运作,又缺乏必要的调研,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训教学中,教师很难真正指导学生,不能深入分析、挖掘问题,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这种现状严重影响了审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导致审计专业实训教学效果欠佳,达不到预期目标。总体上看,真正具备一套完整的现代审计理论体系并具有实践经验的审计教师还十分缺乏。

2审计专业实训教学体系的优化

审计专业实训教学要始终体现审计活动的特点,将实训教学和审计实践联系起来,实现实训体系的仿真性优化。

2.1构建完整的实训教学体系

学校应根据审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认真制定审计专业实训课教学计划的前提下,以“即巩固理论知识,又增加实际能力”为基本原则,建立完整的实训教学体系。在实训体系设计过程中,要注意不同课程的衔接性和系统性,注重前沿审计技术的吸收和运用,将综合案例分析、各课程的同步实训与校内综合模拟实训和校外基地实训结合起来,从而培养出从知识结构到实践能力全面合格的审计人员。实训中增加设计性内容,增加仿真内容比重。在审计专业实验课程设计中,应注意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深度方面,除了基本审计业务,还应涉及特殊业务和事项的处理,如资产评估、风险的评价和控制等等;广度方面,不仅局限于审计专业知识,还应将会计学、财务管理学、税法、企业管理学等多学科知识进行整合运用。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加针对实际状况的设计性实训教学内容,例如,对不同类型企业的会计资料进行模拟审计,让学生亲自确定审计重要性水平、制定审计计划、执行审计程序最终完成审计报告;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分析和评价,提出优化方案;对具体企业,根据实际管理和财务状况确定内部审计重点,执行内部审计等。这些研究性实训内容的加入,使教学内容更加真实,更加贴近实际审计过程,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学生认为实训只是简单的验证性练习的错误观点,同时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参与性,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既可以加深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同时也能够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实训内容的设置必须以学生亲身参加实践为主,教师指导为辅,让学生去体会真实审计环境。适当加大实训学时的比重,但是不可过多的强调实践学时而忽略理论教育,加强对学生实训课程的考核,提高学生对仿真实训课的重视程度。考核时要重点关注学生对审计过程的理解和处理过程是否合理、正确。

2.2改善校内、外仿真实践环境

在校内建立专门的审计仿真实验室进行实训教学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当务之急。仿真实训过程可以简单再现的真实场景,这对于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在实验室建设方面,有很多软件供应商和高校联合,共建实验室。这种校企联合的方式无论从实验室的软、硬件配置,还是关于实验室整体规划设计,企业都可以使高校的教学资源达到最优配置。另外,与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也是解决实训内容缺乏的渠道之一。校内实习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仿真的结果毕竟与现实的复杂工作环境有一定差距,因此,在仿真实训结束后,深入事务所和企业进行校外实训还是实践教学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校外实训环节,可以进一步巩固仿真实验的效果,同时在校外实训中也可以更好理解实际审计过程。同时在实训中可以请企业相关人员向学生介绍实际操作各程序中应注意的问题,亦可让学生通过翻阅资料的方式增加感性认识。在校外实训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和考核,引起学生的重视,同时要与实习单位充分沟通,使实训落到实处。

篇(2)

一、大学生专业实习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的实习心态有所嬗变

实习本来是检验学习效果、提高综合素质、丰富社会经验的过程。多数大学生并没有把专业实习看作是自身受教育的一门重要的课程,对实习缺乏激情,心态有所嬗变,往往把主要的精力投入到各种考试或与就业相关的事情,甚至认为实习的好坏与自己的毕业乃至将来没多大关系。在专业实习过程中,有的大学生把找实习单位看作是找工作单位,非好单位不去,这种大学生往往把时间和精力花在找实习单位上,并没有把时间和精力放在提高自身实际操作能力本身。

(二)实习单位的诚信有所缺乏

为了追求利益,节约开支,占领市场,部分实习单位缺乏应有的诚信,在实习过程中往往把大学生作为廉价劳动力来使用。有的实习单位以试用或签订劳动合同为诱饵鼓励实习生刻苦工作,把实习期变成盘剥期。有的实习单位对实习生缺乏必要的业务指导,实习单位并没有一套健全的实习生管理培训制度,对实习生采取任其自由发展的培养态度。有的实习单位根本没有为实习生安排具体的指导老师。有的实习单位以各种理由不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有的实习单位安排实习生仅仅做一些端茶送水的工作,很难真正安排实际的工作岗位。

(三)多数实习的管理过于宽松

大学生一旦走上实习岗位,相应的管理必不可少,但多数实习的管理往往过于宽松。首先,实习前实习生的派出单位与实习单位往往只有口头协议,多数实习单位在学生上岗前没有进行相关的专业培训,大部分实习单位没有与实习生签订劳动保障协议。其次,由于实习学生人数较多,加之繁重的教学与科研工作,高校教师一般不愿指导专业实习,即使勉强为之,很可能敷衍了事。再次,多数学校对学生实习目标和任务的管理比较模糊,对实习内容的考核缺乏科学的标准。有的学生自行寻找实习单位,其实根本没有进行任何实习,到时交一份实习鉴定或总结,再找个单位鉴定或证明即可通过学校的考核,甚至成绩优秀。

(四)实习基地的建设仍然不足

实习场所的欠缺、实习基地建设困难仍是大学生专业实习面临的一大难题。一方面,由于近几年高等院校学生数量的大量增加,高校学生的实习压力也随之增大,有的学校(学院)的目前招生人数几乎是过去的两倍。另外,高校中有些专业的大学生人数相差更加悬殊,一些热门专业,比如新闻、企业管理、计算机、财会、商贸英语等专业大量设置,学生急剧增加,但社会上能够提供实习岗位的实习单位却没有明显增加:可见,相关专业大学生的实习基地仍然面临数量不足。另一方面,由于企业的积极性低,相关职能部门的功能转变,使得实习基地的建设困难重重。虽然高校在诸多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由于缺乏相关政策的有力支持,收效甚微,尤其是某些新专业更难找到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实习效果难以保证。

(五)实习生的权益难以保障

在双向选择机制和供过于求的大背景下,现阶段高校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所处的地位相对弱势,高校实习生在实习期间尚未享有相关基本待遇;不仅如此,还有的实习单位要求实习生所在学校必须向其交纳一定的费用。教育部与团中央曾提出企业的实习生应该享受基本工资和工作时间的保护,但目前的实践证明多数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并不享受基本工资待遇。

二、保障大学生专业实习质量提高的对策

(一)学生转变实习观念是前提

大学生应当转变实习观念,端正实习态度。首先在校学习期间,思想上要引起重视,自大学一年级开始大学生就要培养“生存危机”意识,认识到实习的重要性,自觉将实习作为一次难得的学习、检验和强化技能的机会。为将来的工作积累经验与基本技能。同时要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参加社团活动和学校组织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不影响专业学习的基础上,大学生应大胆地走向社会,参与包括兼职在内的校外活动,以便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其次,寻找实习机会时,大学生不要单纯依赖学校、老师,而应该主动与合适的用人单位联系,努力争取实习机会。最后,在实习过程中,把心态放平,调整对实习的看法。认为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不够扎实,没有能力完成比较复杂和高难度的工作,坚持从琐碎简单的事情做起。

(二)学校提供扶持是途径

首先,高等学校必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习、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创新型的人才,将实际操作技能培训课程纳入到教学活动中来,对学生进行职业化技能培训。其次,高等学校应当鼓励大学生组织、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如建立创业俱乐部、电脑小组、行业委员会、就业中心等,以锻炼大学生的组织和活动能力。再次,高等学校要为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实习计划,建立信用档案,将相关数据载人数据库,建立、健全大学生实习双向导师制度,院系和实习单位都应当指派专门导师为学生指导,导师所指导的学生应当有数量限制。建立健全大学生实习信息反馈制度,实习单位和院系及其导师之间应当经常沟通,互通实习信息,使学生实习步入健康的轨道。最后,高等学校应当提供一定的经费,与相关企业共同建立大学生实习培训基地,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在网络上开设的实习基地,利用网络的平台提供人才资源储备库。

(三)实习单位建立实习制度是根本

实习单位作为实习制度的主要承载者,需要真正认识到接收大学生实习不仅是义务,更是一份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实习单位应针对实学生的特点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规范的实习制度。例如,实习单位应对实习生给予针对性培训,由人力资源部或相关部门的经理为实习生讲解一个职业人士应具备的最基本素质,如商务礼仪、各种注意事项等。这些工作便于大学生迅速了解和适应企业特有的行为模式,融入企业文化中。实习单位应定期向社会实习岗位信息,制定明确的实习生报酬待遇和工作纪律。实习单位应当多与学校加强联系,设立相应的大学生实习管理小组,提高管理的规范性,并适时与学校指导教师沟通,以保障企业生产运作与大学生实习的正常、有效进行。

(四)政府提供相关政策是主导

篇(3)

引言

新课改要求教师必须把工作和学习结合起来做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通过学习来“提升”,成为学习型、专家型的教师。学习是一种环境,一种氛围,学习意识的确立、读书习惯的养成,受环境氛围的影响和制约。所以,我们要努力营造一种浓郁的学习氛围,创造一种和谐的学习环境,把学校这一育人的场所同时也变成教师学习进步、专业化提高的场所。

一、建立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共享平台

知识共享的关键是如何实现隐性知识显性化。知识共享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作用体现在,它可以促进教师的学习、知识的增长和能力的提高,降低教师专业发展的成本,加快教师的专业发展。知识共享技术平台的目的是通过网络平台和数据平台建设,实现对多种类型知识的事例,提供不同层次的技术平台支持与服务。目前,网络几乎已成为各种知识共享传输的主要手段。在学校组织中,我们也应以网络为基础并发挥网络技术一体化的优势,构建知识交流与共享的平台,来促进学校内部知识共享,这不仅能保存、积累、传播学校创造的知识,与外界分享学校组织学习的成果,更能为学校教师提供创造和管理学校组织知识的机会。学校内部知识共享的技术平台的主要方式:讨论区,聊天室,在线方案库等。

(一)讨论区

讨论区是一个虚拟的电子讨论室。在讨论区,教师可以提出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难点和问题,等待其他教师对此提出解决的意见或展开讨论,也可以就其他教师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这是一种自由的、平等的、不受时间限制的教师互相帮助和共同提高的一种方式。

(二)聊天室

聊天室是一种同步交流的工具。在聊天室,教师可以通过文字、语音交谈同时向多位教师请教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期获得及时的帮助。由于同步性,它比讨论区这种方式的效果会更好。

(三)在线方案库

在线方案库是让个人的知识经验转化为组织的一种有效途径。它在企业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学校组织中,教师可以随时将平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获得的好的经验、教学方法、教学心得放到在线方案库翟,从而使自己个人的知识转化为学校组织的共同财富,以帮助和促进所有教师的共同进步和发展。

当前,许多学校也建立了自己的校园网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但在实际中,这种效果并不是很明显。因此,在建立学校组织知识的共享平台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学校校园网中应开辟教师专业发展的专用空间,如教师专业发展讨论区、聊天室等;其二,加强引导,形成知识交流与共享的学校组织文化,即学习型文化,鼓励教师主动参与、并能积极参加各种讨论与交流,贡献自己在教育教学中所得的经验与心得;其三,一方面,由于这种知识共享的平台是开放而且自由的,因此可能出现一些垃圾、无用的东西;另一方面,由于不断地补充新的东西,空间的有限,就需要及时删除那些陈旧的东西。因此,需要对这些技术平台进行维护,加强对知识的管理。

二、保障教师专业发展的资源

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一定的资源作为前提和基础,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顺利进行,需要充足的资源保障,这里主要包括经费与时间。

(一)经费

教师在组织学习与专业发展过程中,学习成本与效益己成为其发展的一个困境。同时,在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人数众多,国家财政经济实力有限、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以及学校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学校用于教师学习与提高的经费更是严重紧缺。这种情况下,笔者认为可供参考的途径有三方面。一是改变目前单一的教师学习经费来源,多渠道筹措教师学习的经费,如实行教师学习成本分担机制,建立教师学习的专项基金等办法,从量上予以保障。二是要重视经费使用的有效性,将有限的经费适当多用于教师的学习与专业发展,从质上来保证。三是进行成本―收益分析,教师的职称评定、考核等与其学习、专业能力的发展直接挂钩,对教师在学习过程中损失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进行补偿,让教师感受到这种学习活动是一种投资,有较大的回报,以解决教师的担心和后顾之忧。当然,经费问题的解决是一个全社会的课题,它需要政府、学校以及教师的共同努力。

(二)时间

只有拥有了必要的学习时间,教师的专业发展才有可能真正实现。而当前的教师群体中的“活动过度”现象剥夺了教师的大量而必要的学习时间。据调查,许多教师并不是不想学习,而是感觉到时间与精力不足。因此,为了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对教师的学习时间迸行必要的安排。安排科学合理的专业发展时间,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从制度上来保证教师专业发展所需的时间。学校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学习周”,“学习日”、“学习时”等方式来确保教师专业发展所需的时间。二是适当减少教师的工作量,为教师专业发展“腾出”时间。三是学校应尽可能地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活动,少搞一些形式主义,让教师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根据自身的需要来设计和安排学习时间和内容。在安排与设计教师专业发展时间的过程中,要注意时间安排上的合理性与灵活性。所谓合理性是指教师学习的时间应是在正常的工作时间之内并与其它正常的工作不冲突。而灵活性则是指应根据不同学科、不同专业教师的实际情况来安排。除此之外,学校对组织学习与教师专业发展活动要提供必要的场所、设施和信息技术,给教师提供学习,尤其是共同学习的空间,给教师的共同学习提供必要的信息技术支持。对于这些资源学校也应尽力提供与满足。

结语

本文结合学习型学校组织理论,围绕“学习发展”这个核心,进行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的探究。期待能对教师的专业化的实现有所裨益。

篇(4)

1.1研究对象

本文以中学体育特长生专业训练与文化成绩的协调发展为研究对象,以重庆市10所中学的体育特长生以及教练为调查对象。

2.结果分析

2.1体育特长生目前发展状况分析

经过对体育特长生的调查我们知道了,有65%的特长生是因为学习成绩不好或者就是觉得升学的压力太大了怕自己考不上理想的大学,所以就会有很多的学生体育加试来达到顺利考上大学的目的,但是还有70%的人根本就对学院开设的体育方面的专业不理解;还有就是在调查中了解到有90%的学生文化成绩事非常不理想的,还知道的就是他们对于老师的评价是非常在意的;93%的学生对体育专业类学生的就业情况持悲观态度,对前途表示迷茫。调查中得出在体育特长生训练与学习之间存在很大的学训矛盾,在很大程度上,训练都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有80%以上的学生认同体育训练对文化学习的影响。

2.1.1思想品德现状对于体育特长生学校对他们的管理是比较轻松的,这样就使得体育特长生的交际范围比其他的学生要广一些,而且相对来说也是更复杂一些。还有就是体育特长生的情绪容易波动,会常常因为一件小事而有很大的反应,甚至还会与人打架,造成不良的后果。

2.1.2心理现状之所以体育特长生的文化成绩不理想,很大一部分是因为训练辛苦损失了很多的精力,这样就造成了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能力低下,也会导致情绪紧张,自卑等的心理方面的问题。

3.结论

3.1体育特长生的专业训练与文化成绩发展不平衡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分析后得出体育特长生的专业训练和文化成绩之间的发展是很不平衡的,许多体育特长生的文化成绩都比较差。

3.1.1体育特长生的文化成绩普遍较低,且在思想上不够重视。

体育特长生在学校里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小群体,他们的文化成绩都比较低,在长期的体育专业训练中他们损失了很多文化学习的时间,大量的体育训练使他们承受很大的心理和生理压力,这样导致他们出现长期的文化学习的“欠账”,长期的这种积累使他们对自己的文化学习失去信心,在思想上不再重视文化学习,这样的恶性循环使体育特长生文化成绩普遍呈现较低的现象。

3.1.2体育特长生文化学习单一,专业技能较强,在学习文化知识与体育专业训练上重体育专业训练而轻文化学习。

在学校里,体育特长生一般都是被老师忽略的群体,他们在学习上不受老师的关注,不像其他学生那样,老师都要求他们文化成绩优秀,且要学了语数外以外的其它科目。这样导致体育特长生对学校开设的一些科目不再重视或直接放弃。长期下了,体育特长生的文化学习就显得很单一。他们经常把这些空出来的时间花在体育专业训练上了,这样就导致体育特长生的文化学习单一,成绩低下,体育专业技能较强,呈两极化发展趋势。

3.2造成体育特长生综合素质发展不平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造成体育特长生综合素质发展不平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通过分析其原因主要包括自身原因和社会因素两个大方。

3.2.1体育特长生综合素质发展不平衡的,造成这种状况的自身原因包括:学生自己对文化学习在思想上不重视;由于长期的文化学习基础差而造成文化学习掉队,于是就对文化学习失去信心,这样造成他们的文化成绩与体育专业训练呈两极化发展,即体育专业成绩越来越好,文化成绩越来越低下。

3.2.2体育特长生综合素质发展不平衡的有很多社会因素,从在思想上忽视了他们的发展;重“机械管教”轻“情感教育”的方式使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僵化,影响其和谐发展。

4.体育特长生专业训练与文化学习协调发展的对策

4.1明确文化教育的目标、指导思想、任务

我们应该向体育特长生说明文化学习与训练的关系,他们是缺一不可的,相互联系的,只要有了文化知识接受的训练和运用科学知识的能力就会越高,在训练就会比平时轻松容易很多。一样的道理,只要您的运动方面的能力提高了,你才会学习得更好。

4.2形成思想工作、学习、训练一体化管理

形成思想工作、学习、训练一体化管理,应建立各种制度和措施,定期检查,特别是文化课跟不上中等水平的学生,应停止训练,让其补课。学校领导既要重视体育特长生的体育训练,又要重视他们的文化学习,要把体育特长生的文化成绩与教练员、任课教师、班主任的工作成绩挂钩;班主任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要摸清每个体育特长生的学习底子,建立学习档案,要与任课教师、教练员、家长紧密配合,齐抓共管;教练员要为体育特长生将来的升学、就业考虑,制订训练计划,定期召开运动队领导组会议,听取情况,及时处理。

4.3合理利用课外时间

抓紧训练工作,提高训练质量,为不影响学生的学习,应尽量少占用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时间,合理利用课外学习时间,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与训练的效率。综上所述,体育特长生文化课学习与专业训练是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的关系。只有解决了这一主要矛盾,学生才能在文化课学习和专业训练上取得更好的发展。因此,教师必须以文化课的学习为基础,全身心的投入到训练中去,发挥教师的模范作用,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把体育特长生的学习和训练工作搞好,让体育特长生取得文化课学习和运动成绩的双丰收,做到真正的全面协调发展。(作者单位: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篇(5)

引言:管线暗敷设随着现代电子产业的发展和大规模智能化建筑的兴起,建筑电气设计中所涉及的各类管线将越来越多,对防雷、防电磁脉冲等保护措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作为设备设计中的一部分,建筑电气设计与其他专业特别是与结构专业之间的协调、配合应该得到相应的重视。基于这一点,将分几个方面对电气设计、施工中与结构相关的若干问题加以讨论。

1 利用建筑中的结构钢筋进行防雷与接地

在《建筑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中,多次提到在防雷设计时,应优先利用建筑本身的结构钢筋或钢结构等自然金属,作为防雷装置的一部分,使得在保证安全可靠性的前提下能兼顾经济性。因此,如何利用建筑物的金属导体是防雷设计中的重要问题。

1.1屋面结构与接闪器。现代建筑艺术除了追求立面上丰富多彩的线条外,对建筑物顶部造型也力求变化。由于新颖的薄壳、双曲面网架等大量运用,屋面已经不能再简单的分为平屋面和坡屋面,这给防雷设计带来一定难度。在设计中除了应按《建筑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中附录二要求的在屋顶外沿和突出部位等易受雷击处设置避雷带外,直接将屋面结构钢筋作为避雷网的一部分也非常必要。

出于防水抗裂考虑,屋面结构一般采用现浇混凝土板,其钢筋由上部钢筋和下部钢筋组成,配筋较密,连接点较多,并且板钢筋均与梁钢筋绑扎连接形成通路。突出屋面的塔楼、楼梯间等也均通过钢筋混凝土柱或构造柱与下层结构相连。因此,当利用建筑本身的钢筋作为接闪器时,在结构钢筋连接的关键部位如柱内钢筋与梁钢筋绑扎点处进行焊接,即可满足形成电气通路的要求,也就是GB50057-94第3.3.5条条文说明中指出的:“在雷电流流过的路径上,有一些并联的绑扎点时,就会是安全的”。该条文说明同时指出:“利用屋顶钢筋作为接闪器其前提是允许屋顶遭雷击时混凝土会有一些碎片脱开及一小块防水,保温层破坏”。这对屋面结构损害不大,不会影响到建筑物安全。

还有一些值得注意的是,突出屋面的金属物如金属架、广告牌、旗杆、太阳能热水器、冷水塔、航空障碍灯等,除了其尺寸应符合GB50057-94第4.4.1条及4.1.2条规定外,由于上述金属物通常通过膨胀螺栓固定在屋面板上,或固定于素混凝土基础上,故需通过可靠的电气连接使其形成电气通路。突出屋面的非金属物,按GB50057-94第3.3.2条规定应安装接闪器并与屋面防雷装置连接。

1.2利用混凝土柱、墙主筋作为防雷引下线。不同结构形式的各类建筑中均设有一定数量的钢筋混凝土柱,如在砌体结构中设置的构造柱,在混凝土结构中设置的框架柱、剪力墙等,柱中钢筋直径按《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7.3.2条规定砖混结构中构造柱纵向钢筋最小为4?准12,在框架结构中框架柱配筋通常采用Φ14以上螺纹钢筋均可满足GB50057-94中第3.3.5及4.2.1条要求。柱中钢筋的连接形式通常采用绑扎连接、焊接和机械连接,按照《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92)规定,避雷引下线的连接为搭接焊接,搭接长度为圆钢直径的6倍,因此,不允许用螺纹钢代替圆钢作搭接钢筋。另外,作为引下线的主钢筋在土建中如果是采用对头碰焊的(在工程中常用的焊接形式有闪光对焊和电渣压力焊,均属于对头碰焊),应在碰焊处按规范补焊搭接圆钢。

1.3利用基础地梁作为接地装置。建筑物地基的形式可分为无筋扩展基础、扩展基础、柱下条形基础、筏形、箱形基础、桩基础以及复合地基。按GB50057-94第3.2.4条、第3.3.5条、第3.4.3条、第4.4.3条规定,接地装置应在地面50cm以下,第4.3.5条还规定:防直击雷的人工接地体距建筑物出入口或人行道不应小于3m,当小于3m时水平接地体局部埋深不应小于1m或采取绝缘保护措施。建筑物基础埋深通常由基础自身高度、地面下预埋管线高度及防冻防腐蚀深度等因素决定,一般均大于0.5m。但是在如图1所示的砌体结构中,墙下条形基础由于建筑防水要求,基础圈梁通常设置于标高-0.060处,以代替防潮层,因此不能作为接地装置。而柱下条形基础及筏形、箱形基础在基础底面设有肋梁,柱下独立基础及各种类型的桩基础均设有基础拉梁或承台梁,以上都可满足作为基础接地体装置的要求。

2 电气管线的预埋与结构布置

电气管线的敷设方式分明敷和暗敷两种。明敷是将管线安装于墙壁、顶棚的表面,对结构影响不大,而暗敷则完全不同。暗敷中,电气管线的预埋是建筑安装工程中的重要部分。电气预埋管线的特点是根数多,平面布置复杂,特别是在墙体中的垂直预埋管线和在楼板中的水平预埋管线由于削弱了结构构件截面,对结构构成一定影响,下面将从几个方面加以讨论。

2.1垂直预埋管线在结构墙体中的敷设。当垂直预埋管线埋设于在钢筋混凝土柱或者钢筋混凝土剪力墙中时,敷设方法相对简单,仅需将线路套管改为钢管,并与结构钢筋绑扎固定,防止在浇筑振捣混凝土时偏位。由于电气管线直径较小,对混凝土墙、柱影响不大,可根据需要灵活布置。但是,当管线垂直埋设于砌体墙体中时,埋设方式相对复杂,这也是电气安装工程与土建工程矛盾较多的地方。结构墙体的形式主要有砌体结构中的承重墙及混凝土结构中的非承重填充墙,下面就这两种情况分开讨论。

(1)在砌体结构承重墙上的埋设。砌体结构包括砖砌体、混凝土砌块砌体、石砌体等。首先,在砌体结构中不允许开设水平及斜向通槽,水平预埋管线通常埋设于每层圈梁中。埋入墙体的垂直预埋管以前均直接在墙体上剔槽敷设,但是这种做法会对结构墙体造成损伤,特别是当并列埋设的管线较多时,对整个墙段的承载能力都有影响。按《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中第6.2.14条“不应在截面长边小于500mm的承重墙体、独立柱内埋设管线;不宜在墙体中穿行暗线或预留、开凿沟槽,无法避免时应采取必要的措施或按削弱后的截面验算墙体的承载力”。目前可行的方法是在砌筑砖墙时留下120深凹口,宽度可按并列管线数量采用一砖或半砖,待管线预埋后采用C20细石混凝土填实。

当采用空心砖或混凝土空心砌块时,也有一种方法是利用砌体中的孔洞埋设管线,按GB50003-2001中第6.2.14条注“对受力较小或未灌孔的砌块砌体,允许在墙体的竖向孔洞中设置管线”。但实际上常用的KP1型多孔砖孔径约20mm,DM1型多孔砖孔径约18mm,都较小,而且砌块较重,组砌时要求灰缝错开,故此方法施工不便。

当墙体为半砖墙时,按照规范,在半砖墙内不准暗敷管线,如不可避免,则采用局部加设混凝土构造柱的形式,将管线埋设于柱内。

(2)在混凝土结构填充墙上的预埋。混凝土结构中的填充墙仅承担墙体本身的自重,常用的有加气混凝土砌块、粉煤灰混凝土空心砌块等,此类材料的特点是强度低,自重轻,即使发生破坏对主体结构也无影响。因此,在填充墙上的预埋仅仅需要考虑抗裂、隔声等因素,在填充墙上开槽不宜超过墙体厚度的一半。

2.2水平预埋管线在结构楼板中的埋设。结构上楼盖主要有预制装配式楼盖、现浇混凝土楼盖以及无梁楼盖、肋形板楼盖、叠合板楼盖等,由于前两种形式较为常见,这里仅针预制装配式和现浇混凝土楼盖两种形式加以讨论。

(1)水平预埋管在预制装配式楼盖中的埋设。预制装配式楼盖包括预制双向预应力大楼板和预制预应力空心板,通常使用的是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虽然按板的受力钢筋种类分有冷拔低碳钢丝、冷轧带肋钢筋等区别,但板的截面形式及受力钢筋排布形式基本相同。在预制板楼盖中布置管线需要预先向结构专业了解预制板的布置方式使管线沿预制板中圆孔或板缝布置。需要注意的是,在圆孔中布置管线时,引出凿孔要避开板受力主筋位置。当管线沿板缝布置时,由于通常板缝宽度为20~30mm,预埋管线会导致灌缝难以密实,可与结构专业商量采取40~50mm板缝,在板缝中附加一根?准12钢筋加以解决。

(2)水平预埋管线在现浇混凝土楼盖中的埋设。随着混凝土材料变化和施工技术的进步,现浇混凝土楼盖成本逐步降低,施工工艺逐步简化,运用范围越来越广泛。电气管线在现浇板中的平面布置方式较为灵活,但应注意不宜将管线在现浇板内交叉,也不可并排布置,同时按《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电气部分第5.1.9条中指出:敷设在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内的电线管最大外径不宜超过板厚的1/3。这是由于现浇板的板厚一般为80~150mm,管线对混凝土截面的削弱比较大,而且通长的管线会在混凝土板内造成薄弱带,处理不慎就会引起混凝土板开裂,或留下工程隐患。

篇(6)

从文秘人才市场反馈的信息探析当前文秘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从文秘人才市场看文秘人才培养方向

当前文秘专业培养方向与当前社会环境不相符的问题。当前文秘教育的培养方向还是机关事业单位从事文员或管理等工作偏向于理论的或学术型的,随着国家机构改革的深入,文秘专业毕业生大部分选择进入企业就业,所以当前文秘专业的培养方向应顺应经济的社会的变化,把秘书岗位由行政秘书向企业秘书转化,办学方向面向民营企业,突出企业特色,真正落实解决当前文秘人才培养方向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

从文秘人才市场看文秘专业的课程设置

过去大部分文秘专业的课程设置过分强调学科的系统性、针对性,结果专业口径越来越窄,严重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适应能力,也给毕业生就业和转岗带来一定的困难。当前文秘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去向是中小民营企业,这类企业规模小,文秘的分工不可能太细,据调查这类企业很经常要求文秘人员既能当文员,还能兼管财务、统计方面的工作或也能涉及外贸、商务方面的工作,总得说要求文秘人员是个杂家多面手,能一专多能。所以当前文秘专业的课程设置应以应用性为主旨对相关课程进行整合,以实用、够用为主,增设选修课程,开设财务会计、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经济法等企业特色的课程;突出现代文秘特色,设置外语交际口语、商务英语、英文录入、秘书英语写作、汽车驾驶技术等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形势要求的课程。

从文秘人才市场看文秘专业教学方式

职业教育是专业教育,更是素质教育,从总体上看传统文秘专业教学普遍存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实践技能培养的倾向。随着经济的发展,用人单位对文秘的职业技能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文秘专业的教学应把实践技能训练放在突出地位,以培养过硬的实务能力为主线,重视实训基地的建设,充分发挥校本资源,利用学校的办公设备,如传真机、复印机、摄像机、投影机等设置进行操作训练。再者重视第二课堂,比如定期组织学生到挂钩单位进行实习、锻炼,让学生参与本校或有关单位接待、会场布置、宣传、庆典等工作,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文秘工作经验,强化业务知识,提前完成由学生向文秘人员的角色转换。

篇(7)

1 研究方法与对象

(1)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运用调查法和文献资料法。

(2)研究对象。是主要以吉林省的长春地区、吉林地区、白城地区为研究对象。

2 结果与分析

2.1 东北地区社会体育专业办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吉林省的各主要地区进行实际调查,各高校专业办学规模有了迅速的发展,虽然办学规模达到快速发展阶段,但是,我国的社会体育专业教育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还没有形成自己特有的办学特色和办学体系,适应我国东北地区体育发展需要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

2.2 社会体育专业教育内容的总体框架

(1)教育内容的构成。根据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本专业的教育内容包括普通教育、综合教育和专业教育三部分。由本专业的教育内容形成相应的知识体系,包括普通教育知识体系、综合教育知识体系和专业教育知识体系。(2)学分、学时修读要求。建议本专业学士学位的修读总学分原则上位160-180学分。教育内容的学分比例见学分分配比例表,各类课程内容学时为2560-2880学时(可按16-18学时/学分计算,本规范以16学时/学分计算)。

2.3 专业教育内容的知识体系

(1)专业教育内容的知识体系的框架。本专业教育内容的知识体系由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构成。基础知识包括体育科学基础知识、社会体育基础知识与技能;专业知识主要由健身与休闲运动指导、健身与休闲俱乐部管理和体育社会工作等知识构成;专业实践由社会调查、专业实践设计、专业见习、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构成。

(2)专业教育内容的知识体系的基本内容。根据东北地区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要求,本规范对专业教育内容知识体系中的不同知识领域做出相应的界定教育内容的设计如下:①基础知识: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运动技能、相关学科。②专业知识:健身与休闲运动指导、健身与休闲俱乐部经营管理、体育社会工作等。③专业实践:社会体育实践:社会调查、专业实践设计、专业见习/专业实习、毕业论文。

2.4 专业教育内容的课程体系

按照本专业的知识(技能)领域要求,东北地区根据地区特色构建课程体系。专业课程体系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和毕业论文。

(1)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是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属于必修课程,是专业教育内容的基础知识,为专业方向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专业基础课程及知识单元概括:课程名称:体育学概论、社会体育概论、体育社会学、社会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体育心理学、体育科研方法、体能训练、社会体育基本运动项目。

基本要求:社会体育专业基础课程应按照上述内容设置。社会体育基本运动项目应在健身类基本运动项目和球类运动项目中各选一项,每个项目课程建议2个学分。

(2)专业方向课程。专业方向课程重点突出与本专业相关的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是专业教育内容的专业知识,使学生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技能以及应用操作能力。

专业方向课程及知识单元:专业方向课程(下转第192页)(上接第179页)属于专业必修课程,主要偏重于社会体育领域中的专业知识和工作技能。专业方向课程内容的涉及领域比较广泛,考虑到东北地区不同地区存在的较大差异性,以及社会体育发展状况的不平衡。本规范设置健身与娱乐运动指导、健身与休闲俱乐部经营管理、体育社会工作三个专业方向课程模块,建议修读学分为25-30。

专业方向课程及知识单元基本要求:在设置专业方向课程根据培养方向规格的要求,以某一方向课程为主进行设置,也可以适当兼顾其他方向课程,形成本方向的专业必修课程。

(3)专业选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主要突出与本专业相关联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是专业必修课程内容的拓展与补充,使学生具备较宽的适应面和较强的适应能力。专业选修课程分为限制性选修课程和任意选修课程。建议修读学分:35-45,限制性选修课程约20学分,任意选修课程约25学分。

(4)实践教学内容及体系。

社会调查:在第一学期安排不少于1周的时间进行社会调查。使学生深入实地了解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了解社会体育发展情况、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状况、街道或社区体育开展情况、各类体育健身俱乐部的运作机制与市场发展前景。完成一份社会调查报告。以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评定成绩。

在第二学年安排不少于2周的专业见习。为学生提供接触社会体育企事业单位的机会,了解社会体育所涉及的各类工作岗位的情况。见习期间记录见习日志,完成一份见习报告,以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评定成绩。

专业实践设计:在第三学期安排不少于2周的专业实践设计。专业实践设计包括健身技术指导、体育营销与管理策划、全民健身活动推广、体育中介服务等内容。主要的目的是为专业知识和技能提供应用机会,为专业实习奠定基础。建议学生结合专业学习的方向,最少选择一项内容,设计一份完整的策划书和计划书,通过一定的实践,最终形成一份为专业实践设计报告。以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评定成绩。

专业实习:在第四学期安排不少于10周的专业实习,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合理地安排专业实习岗位,实习岗位主要是管理岗位、技术指导岗位、销售岗位等。实习期间记录实习日志,完成一份实习报告。以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评定成绩。

毕业论文:在第四学年安排毕业论文撰写及答辩。根据学生的选题配备指导老师,并通过论文答辩。以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评定成绩。

3 结论

随着东北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保障体系逐渐健全和完善,社会体育的生活化主要体现在公益性和社区、单位福利型持续发展、准经营型大幅度增长、商业经营型逐步发展。因此,在此现状下,在高校建立一套社会体育专业的教育内容和知识体系,来培养符合东北地区需求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促进东北地区社会体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8)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6-0139-03

研究目的

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时,首先遇到的问题是选择什么样的题目。选题是撰写毕业论文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选题的恰当与否会直接关系到毕业论文的质量。选择什么样的课题、如何选择毕业论文课题是高职学生和指导教师最为头疼的问题。本文以云南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社会体育系2009、2010级78名学生的毕业选题为例,分析和讨论毕业论文选题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选题问题的对策。

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云南体职院社体系运动康复专业、体育保健专业、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社会体育专业2009、2010级学生78份毕业论文和开题报告作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2009、2010级社体系学生78篇毕业论文和开题报告。

2.数理统计法。对收集到的78篇毕业论文和开题报告按论文的选题、研究方向、研究方法、选题来源、指导教师等进行分类、归纳、统计处理,运用Excel软件对所获数据进行数据处理。

3.访谈法。与2009、2010级社体系学生、指导教师、系领导及教学秘书进行访谈,了解相关情况。

4.逻辑分析法。运用归纳、综合等逻辑分析方法对毕业论文的研究方向、研究方法、课题来源、指导教师对学生论文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结论。

结果与分析

(一)体育类高职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方向

从下页图1我们可以看出,学生毕业论文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运动康复、大众体育、体育产业、体育管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人们参加体育活动的热情日趋高涨,健身房、大众健身器材、各种体育场馆日益增多,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要越来越多,如社会体育辅导人才、体育保健人才、体育康复人才、体育管理人才等,这为社会体育发展创造了机会。另外,目前从事社会体育研究的成果和文献逐渐增多,特别是全民健身运动开展以来,体育科研人员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客观上为学生提供了较多的参考资料。

1.选题基本吻合专业。我院自2009年设立社会体育系,分社会体育、运动康复、体育服务与管理、体育保健四个专业。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的是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运动康复专业主要研究运动与健康的关系,培养可在各类医疗康复保健部门、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大型健身场馆、健康保险业、学校、体育健身及运动休闲场所等从事健康科学和康复体育相关的指导、服务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培养能适应体育事业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有一定组织实践能力,能组织一定规模体育比赛、展会等经营活动和独立经营、管理中小规模体育产业的专门技术应用型人才;体育保健主要包括体育卫生、保健按摩、体育疗法、体育伤病的预防和处理,主要培养运用医学保健的知识和方法,在体育健身及运动休闲场所从事体育保健康复的咨询、指导、管理与服务工作的专业人才。

在调查中,分别有74%、57%的体育保健、运动康复专业学生选择了运动创伤及康复体育方向的研究;分别有69%、100%的社会体育、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选择了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的群体开展全民健身体育锻炼的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只有10%的学生选择了体育教育理论与方法的研究。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仪器设备等方面无人问津。大部分学生的选题围绕各自专业的培养目标,重在解决我院社体系在教学和实习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实际性问题。

我们的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平常就给予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围绕着专业热点问题展开讨论和分析。在《体育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课程教学中,讲到选题原则时,特别强调注意选题的实用价值,选题不能脱离学生的专业知识,没有专业知识作支撑是写不出好论文的,要选择自己专业领域熟悉的、有条件完成的而且结合自己将来希望从业的方向和感兴趣的问题。例如,2010级运动康复专业的一个学生,希望毕业后在昆阳开一家保健康复中心,其选题即为《昆阳镇保健康复中心的市场调查研究》。他利用在昆阳实习机会,从保健康复中心的市场饱有度、选址、价位、服务、管理等方面对已有的6家中心进行调查研究;2009级社会体育专业的一个学生,所练专项是高尔夫,毕业意向留校从事高尔夫教练工作,其选题《云南体职院高尔夫专业学生学情分析》,对所要任教的对象进行非常全面的了解和分析。

2.题目雷同扎堆。学生选择的毕业论文题目均是由学生提供,没有经过集中讨论,同届学生中选题出现“扎堆”现象,不同届学生也出现选题相近相似的现象。主要集中在康复和保健专业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占10%,施加因素有用推拿手法的、按摩与运动结合的,研究对象有青少年、中年妇女,有对病因案例分析的,又有对治疗效果进行个案研究的。虽然各有侧重,但雷同现象可见一斑。我校康复和保健专业学生从大一开始就在体育康复理疗中心实习实训基地实践,这个基地对社会开放,来校健身的人很多,运动后往往会在实训基地作放松,腰椎疾病、颈椎病、肩关节疾病、膝关节损伤、网球肘等是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比较多的案例。

(二)毕业论文的研究方法(见表1)

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学生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首先,由于文献法是进行科学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方法,且学生论文需以文献综述研究为基础,所以,所有论文都使用了文献资料法。其次,逻辑分析法、访谈法、观察法、个案研究法,实验法对比法、实证研究法、案例分析法也有少量的运用,说明定性研究逐步向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结合的方向转变。大部分学生采用了两种及以上的研究方法,最多用到六种方法。

通过对每篇论文研究方法的运用情况进行分析发现,研究方法运用过程中存在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普遍缺少对研究方法的设计,学生对研究方法设计的重要意义和方法的具体运用理解不够透彻;方法选用随意性较大,运用不当或仅把研究方法当摆设、凑格式的现象较为突出。

(三)毕业论文的选题来源(见图2)

从图2我们可以看出,学生论文的选题主要来自查阅文献、指导教师收集的科研及教学实际中的问题以及学生实习工作中的课题等三个方面。从文献综述中移植嫁接式或模仿选题,指导教师根据自己的熟悉领域和学术水平,或根据自己的课题内容,拟出一些题目任由学生选择。这样做的优点是指导教师能从本专业的特点全面考虑,所选题目较切合学生实际水平,防止选题过偏或过大等问题出现。

学生没有参与指导教师的课题研究,这与我校教师队伍中主要以年轻教师为主,青年教师工作年限少,教学任务重,能用于科研的时间不多,本身获得的科研项目较少有关。

学生也没有从各级科研课题指南中选题,省级国家级课题大多偏向于宏观战略研究,高职学生的理论基础还不够。我校并没有针对学生科研的选题指南,原因在于考虑学校本身的学术研究水平和客观研究条件,学生学识水平存在差距,兴趣、爱好、专业的差别,所以,在选题时,建议学生最好选择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主题,以自身的研究能力为标准,在可搜寻的资料范围内确定自己的论文主题,以应用性为导向进行选题,尽量避免那些高深﹑冷僻和空洞的理论研究的课题。

(四)毕业论文研究类型

根据论文研究类型的不同,选题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大类。学生论文选题的研究类型的分析结果表明:基础研究的论文选题占绝对多数,说明基础研究是高职学生论文选题的主要方向。

(五)指导教师对毕业生毕业论文的影响

目前,毕业论文的选题多由指导教师和学生共同协商确立。从下表2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多数指导教师指导的选题与自己的研究方向一致,也有少数指导教师指导的毕业论文与其从事研究的体育教学方向不一致,这样对其指导学生论文有很大的影响。

有些指导教师自身很少从事科学研究,对现代一些新的科研方法了解不够,指导学生选题时力不从心。首先,指导教师指导的毕业生人数较多,学生论文的选题方向也各式各样,指导教师很难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其次,学生论文的选题往往是在《体育科研方法》课程16课时内同步完成,任课教师在这么短时间内只能整体上对体育科研方法给予介绍,大部分要靠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构思,教师只能在选题过程中起引导作用;再次,在短短的一个月左右选题时间仓促,题目确定得相当勉强;最后,指导教师在论文选题指导工作的同时,还担任其他课程的教学任务,造成教师精力不足,指导不够。

结论与建议

1.体育类高职学生选题方向主要集中于运动康复、大众体育、体育产业、体育管理。大部分学生的选题围绕各自专业的培养目标,能解决我院社体系在教学和实习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实际性问题。建议尽量剔除雷同和近似题目,各届选题尽量做到推陈出新,多提有创意的选题。强调毕业论文选题的专业性,研究内容、研究领域应与所学专业密切相关,符合专业培养目标。

2.大部分学生采用了两种及以上的研究方法,定性研究逐步向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结合的方向转变。但普遍缺少对研究方法的设计,方法选用随意性较大。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结合自己的研究课题,有目的、有计划地将体育科研的研究方法、前沿问题、热点问题介绍给学生,并同学生探讨一些具体问题的研究方法。什么样的问题适合定性或定量研究,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之间的关系如何结合使用,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题目采用案例进行教学,通过比较和分析加深学生的直观理解。

3.学生论文的选题主要来自查阅文献、指导教师收集的课题及教学实际中的问题以及学生实习实践的问题等三个方面。基础研究是高职学生论文选题的主要方向。建议高职院校选择的题目针对职业岗位,以解决生活、学习、训练中的实际问题为主,研究题目宜小。

4.大多数指导教师指导的选题与自己的研究方向一致,也有少数指导教师指导的毕业论文与其从事研究的体育教学方向不一致。建议指导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研究水平,在学生不知道要研究什么、不知道什么是好的选题、选择合适的研究题目并开展研究存在一定的困难时做到与学生充分沟通,引导学生在自己进行选题之前要先鉴别他人的选题,关注体育行政部门和学术领导机构下达的体育科研项目指南,督促学生阅读体育类核心刊物,通过实际案例介绍哪些是合适的选题,学生初选题目后分析选题存在哪方面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鉴别、分析、讨论、思考。

撰写毕业论文是高职教育中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虽然体育类高职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能力有限,学生做科研的水平不高,撰写的毕业论文学术价值有限,但学生在应用科学研究方法一步一步地完成论文的过程中,能提高资料查询能力、运用计算机分析和处理数据的能力、在生产实践中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恰当的选题能够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毕业实习与就业相结合。

参考文献:

[1]李正栓.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与写作指导[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杨晔.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毕业论文设计选题设计[EB/OL].(2012-05-23)..

[3]张金艳.高职学生英语毕业论文选题中创新意识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11(21).

作者简介:

篇(9)

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

3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含义及意义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实践教学有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我们对实践教学这个概念尚未有一个明确的定义,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及专家访谈,结合课题组成员讨论,我们认为:实践教学是通过学生自身的学习、实际操作和具体的方法运用,以发展其实际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水平的教学方法构成。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是高等院校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践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技术、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专业素质和就业竞争力,是学校实现体育人才培养目标重要的教学环节。

4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成及存在的问题

通过专家访谈和查阅文献资料,归纳总结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技术课程实训(技术课)、教育实习、毕业论文(设计)、课程设计、实验、社会实践及考察等。

4.1技术课程实训(技术课)

实训,顾名思义,即实际训练学习;技术课程实训,就是技术课程中的实际训练学习。技术课是实践教学的环节中的重中之重,而技术课实践教学效果的优劣主要围绕着学生这个主体,根据学生达到的学习效果这个评价指标加以衡量。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在技术课的学习中存在很多不足之处。(1)学生对技术课学习目标的认识不健全,学生往往只注重技术动作的学习,而忽视技术理论的学习,这样不但影响了技术动作的学习进度及最终技术动作的掌握质量,而且还造成对技术原理的认识含糊不清、对专业知识一知半解,造成在以后学生自身的任教中出现只会做动作而不会讲解的现象。(2)就目前教学而言,学生的主体地位还不能充分的体现,学生积极参与课程学习的力度不够,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学生要积极地参与课程,不但要求学生积极地参与技术动作的练习,而且还要表达自己对技术学习的想法和感受,甚至是对技术过程或环节的讲解;而现在的技术课学习,主要问题就在于学生语言表达方面练习的严重缺少,这也是造成“会做动作而不会讲解”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3)在教学中老师不能很好发挥其主导作用,不能根据具体的情况合理的设问质疑,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均有悖于教学目的所规格的“创造性人才”的塑造。

4.2教育实习

教育实习是高等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方案中十分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教育实习,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教师口语、教师礼仪、课件制作、才艺展示等教师专业素质;而且还可以巩固和拓宽所学的理论知识范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目前,体育教育专业的实习存在的不足主要有:(1)学生对教育实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造成学生对教育实习目的的认识不够清晰,实习动力不足,敷衍了事,有的甚至不参加实习。(2)实习时间短,一般实际实习时间也就6到7周,并且课安排的也太多太紧,不利于实习生课后总结。

(3)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指导的力度不够,指导教师指导的时间、次数较少,并且指导内容多为对实习生上课备课的指导,对听课、评课和总结重视程度不够。

4.3毕业论文(设计)

毕业论文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撰写毕业论文,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各项素质得到全面发展。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目前毕业论文(设计)存在的问题主要是:1.毕业论文撰写时间和学生就业求职时间相冲突,造成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撰写论文或学生不能彻底静下心来撰写论文,造成毕业论文质量不高。

2.教师指导不够。指导教师人数不够,每个指导教师带的学生太多,加上平时指导教师上课,搞科研工作等,导师根本没有太多时间有条不紊地指导学生撰写毕业论文,致使学生并没有通过毕业论文的撰写,来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此外,由于导师指导时间有限及学生本身的种种原因,致使学生的论文多是参考其他文章思路或是根据其他相关几篇文章融合而成,并没有有效地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创造创新能力。

4.4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及创新能力等有效的实践教学手段。然而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计,除了学生实习期间,学生几乎很少涉及课程设计,因此,要完善教学计划,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当穿插课程设计实践活动,提高独立设计课程的能力。

4.5实验、社会实践及考察等

实验、社会实践和考察等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虽为辅助作用,但也是实践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首先,通过实验教学,不但使学生对人体的各器官机能、人体运动机制等各方面有更深一步的了解和认识;而且可以加强对学生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掌握科学实验能力和现代实验方法。其次,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可以积累社会经验,提高交流沟通能力,了解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以为后继学习起到目标指向作用。再者,通过组织一定的考察活动,可以了解需要学习事物的发展情况,根据己方现有的条件如何去提高、发展,更好地达到教学的目标。存在的不足主要有:(1)实验室设备不健全,资金注入匮乏。(2)社会实践及考察活动机会少、组织次数不够。

5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具体改善措施

1.技术课程实训方面:首先,提高学生对学习过程的认识,加强技术理论的学习。其次,老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适当让学生讲解技术动作或分析技术动作原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教师除了需要具有渊博的知识,牢固的技术、技能外,还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观察了解学生的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结合实际设问质疑,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教育实习方面:强化实习生对实习重要性的认识;合理安排实习时间,调整课时安排密度;加强指导教师指导力度,重视听课、评课和总结的作用。

篇(10)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2-0166-02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交际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所以实践教学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十分重要的。现在高校实习多为毕业前学生进行社会实习,采用的形式为学校统一安排实习单位的集中实习或者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的分散实习。由于学生自身的原因和实习单位的原因,很多学生的实习流于形式,实习指导教师也很难了解学生的真实实习情况,很难进行实地的专业指导。而依托不同专业建立的校内实践基地可以为学生和指导教师提供一个实践平台,弥补了毕业实习存在的一些不足。借助专业优势,建立稳定高效的校内实践基地,制定可行的学生考核机制和指导教师监督评价体系,走出一条大学生在校期间校内实践和毕业前的社会实习相结合的道路。各个专业校内实践基地的合作也将为校内实践基地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现状分析

1.实践教学的意义和重要性

实践是高等院校教学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夯实专业基础,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管理能力,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实践可以完善大学生的学习过程,从学习到实践再到学习的循环往复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2.大学生毕业实习现状

目前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主要是毕业实习,但无论是集中还是分散形式的毕业实习都存在一些问题,很多高校的毕业实习形式化现象比较严重。

毕业实多被安排在第七或者第八学期,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这段时间是比较忙碌和重要的。学生要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专业八级考试和准备毕业论文,还要进行求职,所以学生容易忽视毕业实习。很多英语专业学生的实习单位不对口,学生的实习内容不确定、不具体。一些单位只给学生安排一些打扫工作、杂事,使得实习不能起到巩固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的作用。学生的实习指导和监督,通常是由单位和学校的实习指导教师一起进行的。但是这种方式不利于对学生的指导和监督,学校的指导教师不能完全掌握学生的实习状况。实习单位方面,现在愿意接收实习生的单位也在缩减,学校不付给实习单位经费,但实习单位派出实习指导教师需要时间和精力,所以现在很多单位不愿意接收实习学生。

二、大学生校内实践基地的建立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文件中指出:“进一步加强以教学实践、专业实习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教学。把实践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巩固理论教学成果的重要环节,使大学生在参与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深刻体会蕴含在各门课程中反映人类文明成果、弘扬民族精神、体现科学精神、揭示事物本质规律的内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大学生大多是在大四毕业前到实习单位去实习,检验学习的成果。但是如果学生能够把所学习的知识及时运用到实际中,找到不足再学习,弥补不足,就可以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所以我们要建立不同专业的校内实践基地,完善大学生的实习,保证实习作用的发挥。让校内实践基地成为学生锻炼、实践本专业知识的重要课堂。从学生入校开始安排校内实践,根据不同的年级进行不同内容的校内实践,与毕业前的社会实习相结合。天津体育学院体育文化传媒系依托非体育类专业学科平台,坚持以培养高素质的应用人才作为指导思想,建立了三个校内实践基地。分别为英语专业的博文翻译社、新闻专业的博瀚报和教育技术专业的博创影视社。校内实践基地的建立为老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平台,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实践锻炼的机会。英语专业的学生通过参加翻译社的口译、笔译等活动,增强了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

把校内实践基地的实践内容充实起来,将校内、校外实践基地作为一个整体来建设,建立一系列完善的校内实践基地的运行、管理、考核机制,切实提高学生专业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的竞争力。

三、大学生校内实践基地的运作及管理机制的探索

天津体育学院体育文化传媒系三个校内实践基地的建立使得学生的校内实践成为传媒系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校内实践基地的建设有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实际运用能力的锻炼和提高。学生可以独立地参加活动,增加人与人交际的机会,培养创新能力,实践基地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实践的地方,学生通过学习――实践――学习循环往复的过程实现了从知识本位到能力本位,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

1.建立稳定高效的校内实践基地

校内实践基地的建立使学生从大一入校就把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相结合成为可能,一方面避免了第七、八学期毕业实习与考研、专八、论文的冲突,另一方面使学生入校就有危机感和紧迫感,使学生从一年级开始规划大学四年的生活和毕业后的发展。以传媒系英语专业为例,学生在课堂中提高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但英语是交流的工具,实践对于英语学习尤为重要,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巩固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英语专业的博文翻译社自成立以来就给学生提供了很多的锻炼机会,完成了很多的翻译工作,参与翻译了天津体育学院体育人文社会研究中心的国外全民健身动态杂志摘要和论文全文各两期,等。在翻译的过程中,有指导教师为学生做翻译讲座并根据学生的翻译情况做指导,有体育人文社会研究中心的专家为学生做专业知识方面的讲座。通过翻译实践学生可以增加词汇量,接触到不同专业的专业术语,掌握一些其他专业的知识,了解更多的国外发展动态。学生更加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把翻译理论用于实践。同时学生从入学就接触论文翻译,对于论文的写作要求、写作方法有所了解,对将来学生毕业论文的撰写有很大的帮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自己的不足,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指导教师也可以通过实践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调整校内实践基地的实践内容,根据学生特点,因人而异,分年级安排不同的实践活动。

2.完善大学生校内实践基地的学生考核体系和指导教师监督、评价体系

校内实践基地接受学校的领导,由系部负责管理与协调。传媒系英语专业的博文翻译社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作为宗旨。注重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专业思想的培养。采用培训、讲座、观摩、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丰富多彩的学术、科研及实践活动,给学生创造更多的练习机会。博文翻译社主要招收天津体育学院在读的热爱翻译的英语专业本科生。学生可以自愿报名参加或者由教师推荐。学生的考核由指导教师给出。要求学生遵守翻译社的章程和各项规章制度,有高度的责任心,服从指导教师的安排,认真按时完成翻译社交派的各项工作,参加翻译社组织的各项活动,包括翻译社的例会、活动总结、学术、科研及实践活动。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出勤、工作表现进行评价并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总结。对获得国家教育部、人事部的各级笔译、口译证书的学生给予酌情加分。对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表彰和奖励。校内实践基地的建立有利于把指导教师的指导落到实处,确立明确的校内实践主题,使学生的实践活动经常化、制度化。

校内实践基地的持续稳定发展需要学校和系部的支持,经费投入的增加可以用于实践基地的建设并且把校内实践基地作为一门课程建设,将校内实践基地与课程更好地结合,学生成绩核定与学分挂钩,为指导教师核定工作量。同时指导教师的交流和培训也是十分重要的。注重指导教师的梯队建设,传、帮、带,培养青年骨干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加强学生和指导教师的激励机制。学校中不同专业的校内实践基地应该加强联系,互相交流,互相学习,提供和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探索不同专业校内实践基地之间的合作机制。

四、结语

校内实践基地的建立是大学生实践的新探索,也是进一步深化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我们需要在长期的实践中探索社会实习和校内实践的最佳结合方式,不断充实和改革实践内容,不断加强不同专业校内实践基地的交流与合作,为校内实践基地更快更好地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柴明勤,陈晓玲.新时期高校毕业实习的模式与策略探析[J].河南教育,2009(1).

[2]陈志红,强化毕业实习培养创新人才[J].实验室科学,2007(1).

[3]李仲秋,庞闻.文科院校本科生毕业实习工作对策研究[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2009(1).

[4]林承凤.在社会实践中提升大学生综合素养的探索――以滨州职业学院为例[J].时代文学,2008(9).

[5]吕金虎,刘少达,卓献荣.以成绩考核体系为指导提高毕业实习质量的措施与实践[J].高教论坛,2008(5).

篇(11)

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的主要是中小学教师和具有社会体育指导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今后的社会工作主要是传授和传播相关体育知识和技术、技能,更多的是以身教重于言教和标准化示范去教育、影响学生和他人,促使他们在身体、心理、精神上受益。体育教育专业无论是从体育的角度,还是从教师教育的层面,注定是一个实践性和应用性极强的专业。体育教师除应具备专业知识外,还应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与专业实践智慧。而这些专业技能和实践智慧的培养需要在由高校与中小学构成的共同体这个大实践环境中,经过各种训练,才能完成。传统的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职前体育教师教育的要求,构建“全程实践教学模式”成为必然。

1.体育教育专业“全程实践教学”的核心概念

无论是中国先哲孔子,还是西方先知苏格拉底、柏拉图等,都对教育“实践”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实用主义代表人物英国的培根、美国的杜威等更是强调实践在“经验知识”形成中的作用。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的“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教学思想,这些都为我们开展全程实践教学提供了理论参考。

“全程式实践教学”模式的核心理念是“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实践育人”。全程实践教学,“实践”显然是其核心概念,从广义上说,“理”即学校,“实”即社会。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即学校和社会相结合;“实践育人”则践行“学习知识和技能”与“修炼品德和能力”互相促进,紧密融合[1]。“全程实践教学”模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阶段性实践教学环节,而是一个系统的、全方位的教育教学能力培养与实践过程。它是将教育教学实践贯穿于专业教育的全过程[2]。贯彻“全程实践”的理念,即是要将实践教学工作贯穿于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部学习过程,同时融入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整个流程,使其呈现出全程化、多场所、多样化的培养体系特点,这将使全程实践教学中的“实践”达到实质性的实践层面,而不是停留在一般的模仿性活动或重复性行动层面,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教学场所里不再是一个“观察者”或“听做者”,而是真正从事大量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实践者”,从而切实锻炼和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2.体育教育专业“全程实践教学”模式的特征

2.1双专业性目标

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与一般综合大学不同,它要求培养的人才必须同时具备双重规格:一是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二是教育理论知识、教师素养好教师职业技能。新时代的专业教师,必须有本体性的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和有条件的知识(教育专业知识)[3]。然而,这两种专业知识的简单叠加并不能形成教师的主要化素质,也不能带来教师职业化素质的提高和发展。这两种专业知识还必须由实践性知识进行整合,使其内化为教师的专业素质。因此,运动技能不能成为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所在,还应以如何教的知识和能力的发展作为基点,做到“会讲,会做,会教,会纠错”。

2.2多场所体验

全程教育实践活动通过教育实践过程中循序渐进的情境体验与反思,感悟新时期教育的魅力与责任;通过参与全面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实现阶段感悟与全程体验结合、教育理论学习与中小学实际结合的活动目标[4]。另外,该模式将学生放置于实践中,直接与中小学教学实践相接触,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教师的工作,了解中小学教学的实际及基础教育对高师院校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师德教育,使学生热爱教师职业,坚定从教的决心和信心。

2.3全程化过程

教师教育应重视“养成”。养成教育的第一个特点是“长期性”,这意味着养成教育一定要“经历过程”,不一定得立竿见影、一蹴而就。养成教育有一个“外化—内化—外化”的逻辑过程,[5]教育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的训练都首先是认知,其次是内化,再次才能在行为上表现出来。这个过程决定了实践的长期性。因此,从体育教师“双专业性”的养成时间及过程来看,体育教师培养不像工业产品那样一次成型,其培养和修炼是一个长期的、反复学习与提高的过程。“全程实践教学”模式下的实践教学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阶段性实践教学环节,而是一个系统的、全方位的教育教学能力培养与实践过程,是一个四年一贯、连续不断的养成教育过程。

3.体育教育专业“全程实践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及其构架

体育教育专业对学生实践技能、创新性和创造能力进行系统培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分六大模块(入学教育模块、课程内的教学技能模块、专业技能培养模块、实习模块、论文设计模块、课外活动技能模块)(下图所示)。将实践内容落实到一至八个学期的每门课程,在不同学期的不同课程教学中侧重安排相应的实践内容,并与第二课堂有机结合,形成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全程实践”教学体系。

图 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体系框架

3.1课程内实践

3.1.1通过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体质测量与评价等专业实用基础理论课程中的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应用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1.2通过各专项理论与术科课程的教学进一步强化学生的从师技能和专项技能,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中加强教学能力、裁判能力、体育活动组织能力、专业创新能力和健身方法指导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课堂教学实习、编写体育教学教案、制定比赛的组织策划方案等。

3.1.3通过学校体育学和中小学体育教材教法等课程,紧密结合中小学教学实际和新课程标准改革下的学校体育的需求,从不同角度增加说课、讲课的内容。同时把教育见习、观摩、调研等纳入计划,使学生在掌握教育教学理论的同时对基础教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和初步的了解。

3.1.4裁判实习,通过实习,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丰富各项运动的竞赛知识,更深刻地了解运动项目,培养学生各运动项目的组织、编排、裁判方法等实际运用能力,积累实践经验。

3.1.5教育实习,安排在第四学年第一学期进行,集中八周,采用以实习基地为主的集中实习、相对集中实习和与就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主要是深入中学,进行实战学习,体验教师工作,把所学知识在学校体育工作中加以运用,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同时对社会和就业有更深刻的了解。

3.1.6毕业设计(论文),安排在第四学年的两个学期进行。毕业设计(论文)是对体育教育毕业生专业实践能力检查的重要环节,是检查毕业生对专业知识掌握的程度并能否运用专业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实践过程。在毕业设计(论文)的学生选题、教师指导、教师评阅、学生答辩等各环节中结合实践能力的运用和培养,确定具体的管理程序与要求,促使指导教师和学生按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以确保毕业设计更好地体现体育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

3.2课程外实践

从培养和强化学生运用本专业所学基本理论与技能出发,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以期学生在实践中磨炼与提高基本技能。与学校团委、工会建立联系,在校内、院内的各项运动的比赛中,结合专项教学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参与活动、比赛的组织、裁判等体育工作。在第二课堂与学院学办、学生支部工作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会、团总支组织学生建立武术、排球、足球、散打、跆拳道、健美操等各种运动项目协会、社团、俱乐部、体育辅导站等,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指导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一些社会大赛的志愿者和裁判员,从大赛中吸取经验,并参加假期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服务地方的同时继续丰富实战经验,进一步提升各种能力。

体育教育专业的全程实践教学模式表明体育教育的实践教学已从单一走向综合、从直觉走向理性、从零散走向系统。全程实践教学模式使体育教育的场所从高校拓展到了中小学,其“多场所”(既有高校又有中小学)的培养体系,帮助学生在大实践环境中顺利完成从“预备职业人”向“职业人”的转变[6],同时还能够促进中小学在职教师与高校教师的共同专业成长,从而有效地推进教师教育一体化进程。全程实践教学必然是今后体育教育专业教师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参考文献:

[1]徐金寿.“全程式”实践模式下开放式实训体系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1.2:57-59.

[2]方爱莲,陈亮,陈洪,秦增保.体育教育专业“全程实践教学”培养模式的构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1:80-84.

[3]孟宪乐.师生双向专业化发展:全程教育实习模式研究.课程·教材·教法,2003,(4).

[4]周晓静.教师教育实践课程改革与思考——以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课程为例[J].中国教育学刊,2011.07: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