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图书营销策划大全11篇

时间:2022-04-10 06:43:47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图书营销策划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图书营销策划

篇(1)

伴随着长期的市场营销实战,形成了各种营销理念,并且这种营销理念不断更新和发展演变,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即: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市场营销观念和社会营销观念。

1.生产观念:生产观念认为,消费者喜欢那些可以随处买到而且价格低廉的产品,企业应致力于提高生产效率和分销效率,扩大生产,降低成本以扩展市场。这是一种重生产、轻市场营销的商业哲学,是最古老的观念。生产观念是在物资短缺、产品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条件下产生的。

2.产品观念:产品观念认为,消费者最喜欢高质量、多功能和具有某种特色的产品,企业应致力于生产高值产品,并不断加以改进。产品观念产生于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形势下,最容易滋生产品观念的莫过于当企业发明了一项新产品时。

3.推销观念:推销观念认为,消费者具有购买惰性或抗衡心理,不会足量购买企业的产品,企业必须积极推销和大力促销,以刺激消费者大量购买本企业产品。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推销观念被大量用于推销那些非渴求物品,许多企业在产品(产能)过剩的时候,也常常奉行推销观念。推销观念产生于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过渡阶段。

4.市场营销观念:市场营销观念认为,实现企业各项目标的关键在于正确确定目标市场的需求和欲望,并且比竞争者更有效地传送目标市场所期望的物品或服务,进而比竞争者更有效地满足目标市场的需要和欲望。从本质上说,市场营销观念是一种以顾客需要和欲望为导向的哲学,是消费者论在企业营销管理的体现。最优秀的管理理论家彼·得鲁克曾指出:总有人认为推销是必要的,但市场营销正是使推销变得不必要。市场营销的目的是充分了解顾客,充分为顾客所了解。营销的理想结果是让顾客乐于购买。我们所要做的只是使产品和服务能让顾客方便地得到。

5.社会市场营销观念认为,企业的任务是确定各个目标市场的需要、欲望和利益,并以保护或提高消费者和社会福利的方式,比竞争者更有效、更有利地向目标市场提供能够满足其需要、欲望和利益的物品或服务。它要求市场营销者在制订市场营销政策时,要统筹兼顾三方面的利益,即企业利润、消费者需求和社会利益。

这五种市场营销观念是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不断优化和完善的过程,而图书作为一种商品,其销售活动自然也融入到了这种营销理念的变更发展过程当中。我国图书业受计划经济影响较深:改革开放以前,是以产品为中心,基本是“生产型”,只管生产,不考虑销售和经营;改革开放以后,实现了从“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的转变,但经营观念没有实现完全转型,停留在“以产定销”的思想中,没有将“销售”的思想完全转变到“营销”理念中来,导致产品生产与市场需求脱节,图书滞销现象时有发生。传统模式的图书业要想摆脱这样的困境,就要将营销理念灵活运用于营销策划中,摆脱过去销售的观念,从营销策划入手,将营销策划和营销作为企业利润实现的关键环节来把控,将图书出版、发行、销售各个环节都有机整合,制定出适合自身发展的营销策划方案。笔者认为从整个图书业来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考虑:

1.图书产品的针对性。图书业的首要环节是出版社,因而从出版图书的品种来说,应该以市场为导向,以顾客需求为依据,这要求我们将图书出版的市场调研工作提到一个重要的位置,将其作为有效营销策划的切入点,通过市场调研了解图书市场的需求、读者购买行为以及影响读者购买行为的因素。在调研搜集大量信息基础之上,分析结果会指导我们的最新出版物种类。另外图书这种特殊的商品是文化传承的记载,其内容本身是对人类知识、文化现象的总结、整理、记录和传播,赋有强烈的社会文化性、社会责任性,作为图书出版、发行商来说,我们的产品如何做到将读者需求与社会利益之间的矛盾最小化的同时,使符合社会利益的产品同时为读者所喜爱。

篇(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图书业已发展成为一种文化产业,在市场经济中有着其特殊的地位,也有着不同于其他商品的独特之处,这决定了图书营销要走自己的营销之路。尤其在市场产品极大丰富的环境下,图书营销策划应运而生,本文试图将市场营销理念与图书营销策划相结合,以便更好地指导和解释今后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更好地开展图书营销工作。

随着市场营销在经济活动中的日渐重要的地位的确立,营销界也在不断更新“营销”的概念,菲利普·科特勒早期从经济学微观指出,“市场营销是与市场有关的人类活动。市场营销意味着和市场打交道,为了满足人类需要和欲望,去实现潜在的交换”(《市场营销管理》第5版第13~14页)。菲利普·科特勒于1984年对市场营销又下了定义:市场营销是指企业的这种职能,“认识目前未满足的需要和欲望,估量和确定需求量大小,选择和决定企业能最好地为其服务的目标市场,并决定适当的产品、劳务和计划(或方案),以便为目标市场服务”(《市场营销管理》序言)。这一定义讲出了目前经济活动中营销的核心。市场营销策划正是基于这个核心概念,在企业长时期的市场运转中开展的营销活动的总体策划。

伴随着长期的市场营销实战,形成了各种营销理念,并且这种营销理念不断更新和发展演变,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即: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市场营销观念和社会营销观念。

1.生产观念:生产观念认为,消费者喜欢那些可以随处买到而且价格低廉的产品,企业应致力于提高生产效率和分销效率,扩大生产,降低成本以扩展市场。这是一种重生产、轻市场营销的商业哲学,是最古老的观念。生产观念是在物资短缺、产品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条件下产生的。

2.产品观念:产品观念认为,消费者最喜欢高质量、多功能和具有某种特色的产品,企业应致力于生产高值产品,并不断加以改进。产品观念产生于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形势下,最容易滋生产品观念的莫过于当企业发明了一项新产品时。

3.推销观念:推销观念认为,消费者具有购买惰性或抗衡心理,不会足量购买企业的产品,企业必须积极推销和大力促销,以刺激消费者大量购买本企业产品。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推销观念被大量用于推销那些非渴求物品,许多企业在产品(产能)过剩的时候,也常常奉行推销观念。推销观念产生于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过渡阶段。

4.市场营销观念:市场营销观念认为,实现企业各项目标的关键在于正确确定目标市场的需求和欲望,并且比竞争者更有效地传送目标市场所期望的物品或服务,进而比竞争者更有效地满足目标市场的需要和欲望。从本质上说,市场营销观念是一种以顾客需要和欲望为导向的哲学,是消费者论在企业营销管理的体现。最优秀的管理理论家彼·得鲁克曾指出:总有人认为推销是必要的,但市场营销正是使推销变得不必要。市场营销的目的是充分了解顾客,充分为顾客所了解。营销的理想结果是让顾客乐于购买。我们所要做的只是使产品和服务能让顾客方便地得到。

5.社会市场营销观念认为,企业的任务是确定各个目标市场的需要、欲望和利益,并以保护或提高消费者和社会福利的方式,比竞争者更有效、更有利地向目标市场提供能够满足其需要、欲望和利益的物品或服务。它要求市场营销者在制订市场营销政策时,要统筹兼顾三方面的利益,即企业利润、消费者需求和社会利益。

这五种市场营销观念是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不断优化和完善的过程,而图书作为一种商品,其销售活动自然也融入到了这种营销理念的变更发展过程当中。我国图书业受计划经济影响较深:改革开放以前,是以产品为中心,基本是“生产型”,只管生产,不考虑销售和经营;改革开放以后,实现了从“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的转变,但经营观念没有实现完全转型,停留在“以产定销”的思想中,没有将“销售”的思想完全转变到“营销”理念中来,导致产品生产与市场需求脱节,图书滞销现象时有发生。传统模式的图书业要想摆脱这样的困境,就要将营销理念灵活运用于营销策划中,摆脱过去销售的观念,从营销策划入手,将营销策划和营销作为企业利润实现的关键环节来把控,将图书出版、发行、销售各个环节都有机整合,制定出适合自身发展的营销策划方案。笔者认为从整个图书业来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考虑:

1.图书产品的针对性。图书业的首要环节是出版社,因而从出版图书的品种来说,应该以市场为导向,以顾客需求为依据,这要求我们将图书出版的市场调研工作提到一个重要的位置,将其作为有效营销策划的切入点,通过市场调研了解图书市场的需求、读者购买行为以及影响读者购买行为的因素。在调研搜集大量信息基础之上,分析结果会指导我们的最新出版物种类。另外图书这种特殊的商品是文化传承的记载,其内容本身是对人类知识、文化现象的总结、整理、记录和传播,赋有强烈的社会文化性、社会责任性,作为图书出版、发行商来说,我们的产品如何做到将读者需求与社会利益之间的矛盾最小化的同时,使符合社会利益的产品同时为读者所喜爱。

2.将服务看作是产品的一部分。在营销观念由销售转为市场营销观念、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后,产品的概念逐渐广泛化。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稳定现有的顾客群体,越来越多的企业将服务产品化、将服务作为一种为顾客量身定做的个性化产品来经营。图书业在经历了营销方式的变革后,服务也应当逐渐被我们所重视,由过去的被动式服务逐渐转向主动服务。通过便捷的服务,将现有的图书尽快让读者了解信息,尽快通过多种销售渠道销售到读者手中;通过服务维系和开发现有读者的需求,开发针对性的图书产品;通过服务获取第一手信息,开发新的市场,面对新的市场开发新的产品。

3.开发新的销售渠道。我们要想以更快的速度占有市场,就要比竞争者更有效地满足目标市场的需要和欲望,这就离不开图书的销售渠道。现有的图书销售渠道主要是零售店、图书馆和机关市场、大学图书市场、中小学图书市场、图书批发商,传统的销售渠道日渐饱和,我们应当开发新的销售渠道,例如网上电子商务、读者俱乐部、特价书读者俱乐部等等,这些直接面向读者的销售方式已经被很多图书商运用,发挥了传统销售模式所不具备的优势。例如美国的亚马逊网上书店,中国的当当网上书店,他们拓宽了图书零售的渠道,增加了图书销售的利润增长点。这些新的销售模式有利于我们进行有效的市场细分,寻找、发现、分析、扩大、创新目标顾客群,实现以顾客为导向的市场营销管理,使企业与顾客更有效直接地沟通,从而可以达到降低企业营销成本、提高竞争力的目的。

4.品牌的建立与维护:随着出版业20年的出版改革与发展,我国的图书业在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同时,也不断意识到品牌建设的重要性。在市场经济中,竞争的最终归宿,就是品牌的竞争。因而我们必须努力创造品牌的价值,使品牌成为产品和服务的核心,并最终由产品和服务来体现品牌的价值,用品牌来构建一种必需的消费体系。在图书品牌的构建上,应该在图书的规划、策划阶段充分考虑品牌的建立、维护、延伸,将品牌真正地根植于图书开发全过程中。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在图书的出版、发行、销售上下功夫。其次要加强图书市场的宣传和销售环节的延伸和扩展。例如新的图书出版发行,可在发行前后,策划一系列的宣传促销活动,从而造就一个图书品牌的辉煌。第三,要建立读者对图书品牌的忠诚度,根据国外的一项研究表明:品牌总的受欢迎程度与购买频率呈显著性相关,忠诚消费者对品牌影响的深度与大量轻度消费者对品牌影响的广度共同支撑了品牌的销售与利润,同时构成了真正的强势品牌。因而我们要在顾客第一次接触图书品牌到我们不能再为顾客服务时止,让顾客时时处处感受到品牌的存在与其紧密的联系性,在广度和深度上全方位建立顾客对品牌的忠诚度。每一个快速发展的企业必定有着适合自己成长的营销理念,基于此的优秀的营销策划是企业运作的灵魂,给企业的产品营销制定出明确可行的目标,将企业的人、财、物等资源合理整合,使其围绕着营销的目标发挥其最大效用。图书业在营销策划中的创新是时展的要求,是企业建立、维护品牌,迎接市场挑战的决胜利器。图书企业只有组合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营销策划加以利用,因时因地制宜,才会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环境下处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篇(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图书业已发展成为一种文化产业,在市场经济中有着其特殊的地位,也有着不同于其他商品的独特之处,这决定了图书营销要走自己的营销之路。尤其在市场产品极大丰富的环境下,图书营销策划应运而生,本文试图将市场营销理念与图书营销策划相结合,以便更好地指导和解释今后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更好地开展图书营销工作。

随着市场营销在经济活动中的日渐重要的地位的确立,营销界也在不断更新“营销”的概念,菲利普·科特勒早期从经济学微观指出,“市场营销是与市场有关的人类活动。市场营销意味着和市场打交道,为了满足人类需要和欲望,去实现潜在的交换”(《市场营销管理》第5版第13~14页)。菲利普·科特勒于1984年对市场营销又下了定义:市场营销是指企业的这种职能,“认识目前未满足的需要和欲望,估量和确定需求量大小,选择和决定企业能最好地为其服务的目标市场,并决定适当的产品、劳务和计划(或方案),以便为目标市场服务”(《市场营销管理》序言) 。这一定义讲出了目前经济活动中营销的核心。市场营销策划正是基于这个核心概念,在企业长时期的市场运转中开展的营销活动的总体策划。

伴随着长期的市场营销实战,形成了各种营销理念,并且这种营销理念不断更新和发展演变,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即: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市场营销观念和社会营销观念。

1.生产观念:生产观念认为,消费者喜欢那些可以随处买到而且价格低廉的产品,企业应致力于提高生产效率和分销效率,扩大生产,降低成本以扩展市场。这是一种重生产、轻市场营销的商业哲学,是最古老的观念。生产观念是在物资短缺、产品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条件下产生的。

2.产品观念:产品观念认为,消费者最喜欢高质量、多功能和具有某种特色的产品,企业应致力于生产高值产品,并不断加以改进。产品观念产生于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形势下,最容易滋生产品观念的莫过于当企业发明了一项新产品时。

3.推销观念:推销观念认为,消费者具有购买惰性或抗衡心理,不会足量购买企业的产品,企业必须积极推销和大力促销,以刺激消费者大量购买本企业产品。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推销观念被大量用于推销那些非渴求物品,许多企业在产品(产能)过剩的时候,也常常奉行推销观念。推销观念产生于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过渡阶段。

4.市场营销观念:市场营销观念认为,实现企业各项目标的关键在于正确确定目标市场的需求和欲望,并且比竞争者更有效地传送目标市场所期望的物品或服务,进而比竞争者更有效地满足目标市场的需要和欲望。从本质上说,市场营销观念是一种以顾客需要和欲望为导向的哲学,是消费者主权论在企业营销管理的体现。最优秀的管理理论家彼·得鲁克曾指出:总有人认为推销是必要的,但市场营销正是使推销变得不必要。市场营销的目的是充分了解顾客,充分为顾客所了解。营销的理想结果是让顾客乐于购买。我们所要做的只是使产品和服务能让顾客方便地得到。

5.社会市场营销观念认为,企业的任务是确定各个目标市场的需要、欲望和利益,并以保护或提高消费者和社会福利的方式,比竞争者更有效、更有利地向目标市场提供能够满足其需要、欲望和利益的物品或服务。它要求市场营销者在制订市场营销政策时,要统筹兼顾三方面的利益,即企业利润、消费者需求和社会利益。

这五种市场营销观念是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不断优化和完善的过程,而图书作为一种商品,其销售活动自然也融入到了这种营销理念的变更发展过程当中。我国图书业受计划经济影响较深:改革开放以前,是以产品为中心,基本是“生产型”,只管生产,不考虑销售和经营;改革开放以后,实现了从“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的转变,但经营观念没有实现完全转型,停留在“以产定销”的思想中,没有将“销售”的思想完全转变到“营销”理念中来,导致产品生产与市场需求脱节,图书滞销现象时有发生。传统模式的图书业要想摆脱这样的困境,就要将营销理念灵活运用于营销策划中,摆脱过去销售的观念,从营销策划入手,将营销策划和营销作为企业利润实现的关键环节来把控,将图书出版、发行、销售各个环节都有机整合,制定出适合自身发展的营销策划方案。笔者认为从整个图书业来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考虑:

1.图书产品的针对性。图书业的首要环节是出版社,因而从出版图书的品种来说,应该以市场为导向,以顾客需求为依据,这要求我们将图书出版的市场调研工作提到一个重要的位置,将其作为有效营销策划的切入点,通过市场调研了解图书市场的需求、读者购买行为以及影响读者购买行为的因素。在调研搜集大量信息基础之上,分析结果会指导我们的最新出版物种类。另外图书这种特殊的商品是文化传承的记载,其内容本身是对人类知识、文化现象的总结、整理、记录和传播,赋有强烈的社会文化性、社会责任性,作为图书出版、发行商来说,我们的产品如何做到将读者需求与社会利益之间的矛盾最小化的同时,使符合社会利益的产品同时为读者所喜爱。

篇(4)

与常规商品比较,图书具有精神承载、知识承载的特殊属性,出版界经常将图书作为脱离商品范畴的特殊存在进行研究,在儿童图书的市场营销中,这种思想表现尤为突出。从本质上看,儿童图书的本质属性是商品性,是为了满足读者需求而生产的,选题策划和市场营销是儿童图书需要把握的关键环节。

一、从商品生产视角看儿童图书选题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移动终端的普及,使读者阅读习惯发生改变,其反映在图书零售市场上,则表现为传统纸质图书市场的整体低迷。在这种市场背景下,儿童图书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率,在图书市场中异军突起。儿童图书在市场上的良好表现,从图书选题上报的数量上可得到较好的反馈。全国图书选题中,儿童图书占比突破20%。全国各大出版社对儿童图书的选题策划均十分重视,并将其视为重要的收入增长点。近年来,儿童图书选题呈现以下几方面特点,这些选题可以集中反映儿童图书市场的需求方向。一是选题的系列性。《动物小说》《查理九世》《笑猫日记》《墨多多谜境冒险》等知名系列图书,在市场中都有不俗表现,并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效应。二是选题的导向性。近年来,儿童红色经典图书的选题呈增长态势。以《美德少年行动手册》《红领巾相约中国梦》为代表的优秀儿童图书,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广大儿童提供了优秀的精神食粮,不仅经济效益较好,也赢得了社会各方的广泛赞誉,社会效益突出。三是选题的社会性。为适应网络信息时代的发展需要,“新书态”儿童图书已悄然兴起。该类图书以网游图书和图画书为主,与网络经典游戏等具有较好的关联性和互动性。一些出版社敏锐推出相关选题,如“愤怒的小鸟”系列、“爆裂飞车”系列、“小魔仙”系列等都紧贴儿童关注点,以较强的独特性赢得了市场。

二、从生产因素方面看儿童图书的市场营销

1.市场需求因素的影响所有商品生产的最终目的都是实现市场销售,儿童图书当然也不例外。实施儿童图书产品组合营销同样是市场化的需要。在图书市场中,读者既是图书消费者,也是图书需求趋势的推动者,深入研究读者需求是图书市场营销策略制定的前提和基础。在儿童图书营销策略制定环节,儿童读者的阅读期望是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而在当前这个倡导个性化的时代,儿童读者的阅读期望往往需要根据其文化水平、年龄、地域、经济条件等因素进行市场细分,多元化市场趋势明显。出版单位在实施儿童图书市场拓展过程中,应兼顾重点产品方向型策略和多元化策略的协同性,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儿童图书市场需求。儿童图书应通过对读者群的细分,适应市场需求,把握市场发展方向,实现与市场的良性互动,以达到从迎合市场到适应市场,从适应市场到引领市场。2.出版单位因素的影响出版单位的生产条件、经营条件、管理水平对市场实际表现出的生产力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出版单位硬件设施和软实力都是其实施市场营销不可或缺的条件。如果出版单位不具备必要的生产能力,不能及时地对儿童图书市场进行清晰准确的把握,儿童图书产品的市场营销策略也只能是纸上谈兵。通过实际市场调研,我们发现,出版单位的生产条件越优越、管理水平越到位、经营开展越顺畅,其选择儿童图书产品组合营销的占比就越高;而那些生产条件相对较差的出版单位,往往因条件限制,在市场营销策略上,往往采用重点突围策略,其市场竞争能力也往往局限在单一图书品种上,在营销市场上的话语权较小。3.经济效益因素的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投入都要考虑产出率,任何经济活动都要衡量其最终经济效益。出版单位实现盈利指的是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率要小,儿童图书完成出版和销售工作仅是阶段性目标,获取利润才是出版单位的最终目的。因此,出版单位的所有经营管理活动都要围绕利润进行,利润是衡量儿童图书产品营销成功的标准,也是维持出版单位良性运行的根本保障。当然,突出经济效益不能等同于唯利是图的短视行为,儿童图书承载着重要的社会功能,作为精神产品必须兼顾社会责任,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在实施儿童图书市场营销的过程中,出版单位应深入分析市场需求情况、生产经营情况、经济效益情况等多种因素,找到最佳契合点和平衡点,充分发挥出版单位优势,科学配置各种资源,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要,合理调控儿童图书产品营销策略,更好地满足儿童读者需求,实现市场最佳互动、资源最佳搭配、产品最大效益。

三、儿童图书选题策划及营销的提升策略

一本优秀儿童图书的出版,选题策划是开端和基础,营销是末端和关键。把握好选题策划就是把握好了源头,把握好营销就是抓住了效益,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理顺从始至终的产业链条,促进儿童图书的可持续发展。1.提升品牌意识,打造特色品牌对于出版单位而言,品牌意味着知名度,意味着消费认同。当前的图书市场已从过去粗放式价格竞争逐步转变为品质和品牌的竞争。打造儿童图书品牌应从选题阶段就开始筹划,强化知名作者、特色选题、系列图书等具有较强市场感召力的开发力度,提升品牌价值,将品牌作为最宝贵的资源加以保护。在选题阶段,出版单位就应对选题是否具有品牌可塑性进行考虑,做好长远性、预见性、可持续性的策划工作,延长儿童图书品牌的生命周期,如将具有一定品牌效应的系列图书作为重点选题策划,努力打造品牌系列图书。同时,出版单位还应做好对经典选题的深度挖掘,使经典选题常推常新,真正做到经久不衰。如鼓励儿童知名作家创作作品,提升作者品牌知名度,发挥作者品牌和出版单位品牌的协同效益。2.提升协同意识,统筹选题营销随着儿童图书市场化进程的深入,儿童图书的产业模式已发生改变,其基本属性也进入快速消费品范畴。虽然儿童图书品种每年增长幅度较大,但真正的畅销书依然是凤毛麟角。这与选题策划缺乏市场观念,后期营销不利有直接的关系。在选题策划过程中,出版单位应绷紧市场这根弦,围绕市场搞策划,围绕营销做选题,将营销工作前置在选题阶段,实现选题与营销的无缝对接。编辑既要做选题开发者,也要做内容宣传者、市场预热者,要主动参与图书的营销工作,站在营销的视角开展各项工作。3.提升服务意识,突出读者中心儿童是儿童图书的读者和消费者,出版单位必须时刻牢记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在了解和掌握儿童读者需求上下功夫,要真正“身”入市场,探求儿童的实际需要,绝不能以成人的视角想当然地闭门造车。在儿童图书定价环节,出版单位应做好市场调研,图书价格应综合考虑家长的心理预期,坚决摒弃单边定价的错误观念。在图书选题和销售过程中,出版单位都要围绕儿童读者做好沟通工作,选题阶段的沟通重点应放在读者需求的掌握上,销售阶段的沟通可通过作者签售、读书心得等方式进行,深入了解儿童读者对图书的接受认可程度。4.突出创新意识,培养本土优秀作者在儿童图书开发上,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起步较早,其图书产品的成熟度高,可读性强,市场认可度好,出版单位在引进版的儿童图书选题上应给予充分重视。尤其是经历国外市场检验的优秀儿童图书,其市场号召力大,可形成儿童图书市场的引爆效应。如《窗边的小豆豆》曾连续6年保持儿童畅销书冠军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但出版单位也应认识到,目前各出版单位对引进版图书的依赖情况比较严重,同类图书开发容易陷入模仿的误区,虽然短期内可取得较好的市场效益,但不利于产业的长远发展。出版单位应在学习借鉴国外优秀儿童图书的基础上,不断加大本土作者的培养力度,对国内原创儿童图书作品给予充分信任和重视,培养和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儿童图书品牌,使我国从儿童图书出版大国向儿童图书出版强国迈进。总体而言,在儿童图书出版链条中,出版单位应将市场营销前置在选题开发阶段,发挥出版单位资源优势,将市场营销理论引入儿童图书出版领域,根据市场规律开展营销工作,科学地配置资源,实现出版单位利益、读者利益、社会利益多方共赢。

参考文献

[1]孙亚敏.论“剩书”时代儿童文学类图书的选题策划[J].出版广角,2012(11):66~67.

[2]李敏雁.浅析出版社如何进行图书选题策划[J].新闻世界,2014(9):26~27.

篇(5)

中图分类号: P2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在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与完善,并且使得数字信息化的时代诞生。然而测绘的技术也开始逐渐步入正轨,由传统的人工测绘,更新到了由测量器械进行智能绘制的方式,在测绘的绘制工作中,应用到了这一突破性的数字技术,使得土地的测量工作呈现出精确的稳步姿态。国家对于我国的土地开展规划和管理的基本核心,则是土地测量的工作,在土地利用的时候,可以在传统的土地测量阶段建立的数据库当中,搜寻出有关的资料,所以在这其中,测量方式的精确度是非常重要的。

数字化的测绘技术

(一)数字化测绘的含义

数字化测绘指的是采用具备现代化的测量仪器,对其地质开展采集并且要以坐标的形式升级为数字化的信息,接着要利用计算机通过相应的专业软件处理后,得到相关地图的电子绘制方法,其中采用的现代化测量仪器可以是:卫星定位系统、全站仪、GPS等等。数字化的测绘以卫星定位技术、计算机技术等高科技作为精准、快捷、高效、基础的测量结果,其采用的方式与当今的信息化时代极为相符,把在纸上画图的传统模式加以升级,并具备了较短的测量时间和精确测量精度的优势。

数字化测绘的内容

1、将地图进行数字化:在某地区需要数字地图,并且在时间不允许或者测量经费不足,不能够对于这一地区开展数字地图绘制的时候,采用地图数字化的方法就可以将这样的问题解决。把现有的地图进行数字化,就是通过采用绘制仪、数字化仪、扫描仪、软件以及计算机等对于地图进行处理,在合理的时间范围内获得完整的数字化地图。一般情况下,会采用扫描矢量法,此方法的精度非常高,可是它主要是依赖原图的绘制精度。但是,在扫描的时候产生的误差成分也是难免的,而且绘制的结果把原图进行数字化是最主要的目标,从而造成了时效性不足,因此,这样的方法只可当成应急时的方法。

2、数字化地图的绘制:这种方法在我国每个企业单位,进行测绘的时候都是有限选择的方法。在测绘的地图要求比例大或者没有地图能够数字化的时候,都会选择此方法。数字化地图在测绘的精度上极高,可以将标记事物的精确度严格控制在5cm左右。

3、航空测量的数字成图:测绘的地图其面积很大时,会采用航空进行拍摄,来获得地面的影像,接着会进行外业的判读,和内业的建模,利用计算机的软件对于获得的数字资料开展模拟的方式,能够快速的绘制数字化的地图。航测成图是采用在空中拍摄的影像,来获取数字影像的资料,接着利用业内航测的软件进行严格处理,之后会成为数字化的信息,然后采用计算机对数字化的信息和影像的资料,进行对比后将模型建立,最终采用科学专业的软件,对其绘制出数字地图。航测成图其成本很低,精度和效率都很高,可以把在户外开展的测绘工作,极大程度上的转移到了室内完成。

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土地测量中的应用

(一)碎部的测量

地根测量

此测量方式可以采用PTK技术在平坦的地域中,开展图根控制网的设置,依据GPS观测网的动态数据,能够看出点位的误差,并且其误差是非常大的,想满足比5cm误差小的临近范围是难的。因此,对于建筑密集地区或者城市的街道,其布局时有必要采用全站仪的方式,把图根的布局设立成结点网,这样就可以消除误差,并且也会避免在结合边界的附近出现超限的问题。

2、开展数字化采集的方式

一般情况下,会利用测界址点的方式,对于可形成封闭权属的单位开展测量活动,采用测量地形点的方式对于其他的地物开展测量。在测量采点的过程中,为使得记忆深刻,测量的工作人员一般会把不相同的地物,编制成相应不同属性的点。在打点测量的阶段,必须先测一个地物之后,再进行下一个地物的测量,把点经过内业进行数据转换,消除散点太多的情况而妨碍了绘图。

内业的数据处理

数据采集在结束的过程中,要将数据输入到计算机当中。可是采用的测量仪器是不同的,造成导出的一些数据格式也会存在差异,所以,有必要将全部的数据格式都统一转化成SCS的标准格式,这样才有利于之后的数据处理。数据在转换之后,可以开展地图的绘制,测量的人员,可以依据树木、房屋、街道的打点顺序,快速的绘制出其初始的数字化地图。

外业的调绘

完成内业的数据在处理之后,其地图的全部内容已经接近完成了70%左右,这时只要把外景实体,和初始的数字化打印出来的实体相比较,然后对于一部分空白的区域开展打点补充之后连接上就可以了。最终会形成完整的数字化地图。

对于外业测量精度控制的方法

提高数字地图绘制的精度其主要的控制方法:1、在野外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对于转战的次数严格控制,一般情况下,连续转战的次数是不应该超过三次的;2、在碎部测量的过程中,必须要规范的使用立镜,地物的要优先测量,然后才能在制高点上利用打散点的方法对于内部进行测量,最终要用丈量等等的方式进行精确的测量,此外,工作人员在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好整体的统计,并且要做好界址点中精度检查表对应的精确统计。

(三)土地测绘上数字化测绘技术的优点

1、对于测绘结果的形象性和直观性

对于数字化测绘技术的结果,都是呈现在计算机上,而且是用于特别直观的形式显示出来的,这其中包括了地貌形态、地籍要素以及地形特征等等方面的内容。所以,测绘结果在查看上是非常方面的,即使非专业的人员也可以将数字化的测绘结果清晰读出。

2、使用的便捷性

数字化的测绘师采用智能化的操作方法,让工作人员在进行土地测绘的时候非常的方便。在此期间,技术的创新也在不断的发展,对于数字化的测绘更是要求严格,因为是利用计算机来进行智能绘图的测量方式,因此更新的速度是相当快的。然而数字化的测绘只要求对于软件开展简单的升级,就能够将技术的同步创新实现。

3、对于测量结果的适应性

每一个工程在测量结果中,对于每个方面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传统的测量方式测出的结果不能够进行一次多用,而数字化的测量结果能够依据需要使用的不同侧重点,开展其数据的加工,使得与要求符合。

4、对于结果分析的基础性

把采用数字化测绘技术,所绘出的地图当成基础,经过软件进行加工,要以地图为模板进行规划,然后将实施的方案展现出来进行模拟。最终经过不同因素的制约分析,得出一个相对真实的方案模拟结果。

总结:

我国的经济呈现不断发展的姿态,想要与社会建设同步进行,就需要精确、细致的地质形貌资料的搜集。为了能将地理信息实现数字化的处理,就要设置对应的信息资料库,同时要采用数字化的测绘技术对于地质的形态,进行科学化、现代化以及智能化的处理。数字化的测绘技术,极大程度上将传统的户外测量流程,转移到了室内完成,一方面将工作的环境优化了,工作人员的劳动量减少了,另一方面由于一些先进技术的有效引入,使得测绘的结果更加的精确。在先进的空间技术和信息技术等等的作用下,人们全方位的共享数据库的资源也已经实现。

参考文献:

篇(6)

事件营销就是借助各种社会活动、新闻事件等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公共事件传播,来迅速提高企业出版的知名度,促进出版发行的营销策略。从本质上看,图书发行与一般的企业商品销售在事件文化背景的选取借势方面有共通之处,但同时又具有自身独特的个性,对文化背景的选取直接影响到图书发行的品牌战略。借助新闻事件营销的手段主要包括借势和造势两种,对图书出版发行来说。在内容的选取上要借助新闻热点、社会实践、文化背景等,在发行与销售层面上要注重对文化传播的造势。

1.与新闻事件同步,营造文化氛围

由于新闻事件具有影响面广的特点,所以在一定周期内会给公众关注带来很高的人气指数,而该指数的高低则与新闻事件发生和出版的时间成反比,同步发行的图书会取得较高的人气。对于各大出版社而言,新闻事件是一种可利用资源,通过相应的公关策略,对新闻资源取得利用优势,获取观众的信任,披露独家资料,引起读者的关注,在此基础上提高出版发行量,同时还要秉持传承文化、记录历史的重要使命。

2.注重专业领域的事件匹配

新闻事件背后是各类专家学者的长期关注与研究,在不同的领域,人们对新闻事件的研究也不尽相同。21世纪初,在我国航天事业迅速发展而备受人们关注的情况下,《飞天梦——目击中国航天秘史》一书中,科普作家叶永烈通过使用珍贵的照片和资料提出了早在20年前,我国的航天员就已诞生的说法,该书在航天领域范畴内得到了读者的认可。

借势是对新闻事件的利用,而造势则是借助该事件营造一定的声势,进而达到营销目的,造势可以通过与媒体的互动实现小中见大,每年4月23日的世界图书和版权日就被众多出版商所借用。借势侧重于对出版商的反应能力、爆发式行动能力的运用,造势更加强调对重大事件的预见能力。以《哈佛女孩刘亦婷》为例,在当前学历至高的社会中,人们崇尚高学历,教育界和家长也更加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而刘亦婷的出名则源自于出版社和媒体的互动造势,该出版商对学历背后潜在资源的深度挖掘推动了其发行量,使之成为成功教育的典范。

二、建立健全管理机制,繁荣文学艺术

繁荣文学艺术,首要任务就是推出更多的优秀作品。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发展。树立精品意识,实施精品战略,在图书出版发行中,努力创作出一批思想与艺术统一,具有强烈吸引力和感染力,深受广大群众欢迎的优秀作品,带动图书出版发行的全面繁荣。出版工作要建立健全管理机制,着力提高出版物质量,及时反映国内外优秀文化成果,重视出版传统文化精品和有价值的学术著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需求,同时新闻媒体和出版物要注意区分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对思想认识要积极引导,保证图书出版的正确方向。文化市场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要加强对新闻出版业的宏观调控,采取各项措施解决目前存在的结构失衡等问题,努力实现质量效益的提高。维护合法经营,保护知识产权,坚持不懈地开展打击非法出版活动的斗争,加大执法力度,健全各项管理体系,发挥群众监督作用,规范图书市场的文化氛围。

1.卖点定位

图书出版是基于公众对信息需求而产生的,其卖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显著性。突出表现在对热点事件的定位,包括名人、名栏出书。如针对伊拉克战争,央视的《东方时空》和凤凰卫视的《凤凰早班车》等栏目均有相应的图书出版。第二,接近性。图书出版要注重与公众生活题材相关,倾向于平民化、地域化的内容解读,帮助公众了解社会动态。第三,时效性。图书市场与新闻一样讲求时效性,出版商要借势销售,树立自身的企业品牌效应。第四,趣味性。相较于网络来说,图书过于枯燥,而网络媒体时效性强,且使用方便,所以读者更多地选择网络阅读,图书发行要想占领读者市场就要紧紧地抓住公众的猎奇心理,在图书编校时围绕风云人物、时政热点、幽默风趣的话题展开,吸引读者的注意。如《中东风云人物》等。

2.读者定位

读者定位是出版商进行图书选题的前提,对读者的定位不仅仅是读者群体的定位,更重要的是其阅读需求,读者群体及其需求具有变化性及模糊性,包括直接需求、间接需求;模糊需求、明确需求;现实需求与潜在需求。因此读者需求的动态性较为明显,它影响着图书出版质量和发行数量,需要出版商不断积累和总结,在出版的过程中不断调整、升华。不同的事件定位读者各不相同,同一事件定位的读者也可能不同,以航天新闻为例:针对少年儿童,可以选取少儿飞天梦等系列,针对青少年学生可以集中宣传科普知识,对中年知识分子可以从全盘新闻角度介绍航天事业的发展;而对于老年人则可以从爱国主义情怀着手提升其阅读兴趣。

3.推广定位

篇(7)

图书馆信息营销最优化可以理解为任何在某种程度上相似但有所不同的信息营销方式的组合。我们尝试从运行图书馆信息营销项目实际现状分析,探究图书馆信息营销方式的拓展与优化组合,结合符合国情、馆情的信息营销方式与技术,向用户提供图书馆信息营销最优化,以期推动图书馆服务稳定、可持续的发展。

一、图书馆信息营销案例分析

1.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f}l。信息营销工作以读者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突出重点与兼顾一般等原则,面向重点教育科研生产、面向社会公众。如设置专项服务(科研服务、企业服务、新农村建设和业界服务)。国家图书馆信息营销方式从提供实体型文献为主向提供实体型文献与数字型文献并重转移;从一般性的文献借阅服务向深层次、个性化服务推进。服务内容从提供单一形式资源向提供集成资源过渡。服务手段以到馆的、手工的文献借阅服务与远程的、网络化的文献信息和知识推送服务并举。不断策划新的服务项目,打造新的服务品牌,切实提高社会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如举办“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文津图书奖”、“文津读书沙龙”、“中国典籍与文化”、“文津讲坛”等活动。同时重视馆藏文献展览与推介。加强国图网站建设,把网站建成界面友好、功能齐全、方便易用的资源服务窗口。

2.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冈。信息营销项目包括到馆服务(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除了为到馆用户提供各类文献资料的查询、借阅、咨询、复制、扫描等服务外,同时还为读者提供了计算机及网络使用、影视点播的服务项目)、问图书馆员、原文传递与馆际互借、论文收引检索及评价、定题检索、科技查新、培训服务、展览与讲座、情报服务、院内档案查询等。“网上咨询台”信息营销方式采用了图文互动,包括“提新问题”、“电话和E-mail咨询”、"FAQ",“实时咨询”、“咨询馆员”与“浏览检索”,耳目一新,吸引与方便了用户。而文献信息服务包括电子信息服务简介、论文收录引用、专题检索服务、情报研究服务、北郊服务部简介、档案信息服务、文献提供与馆际互借服务、古籍特藏与社会科学图书服务、信息资源推介、科技查新等。

3.上海图书馆专业门户的网上联合知识导航站。主要的是采用了分布式联合参考咨询系统,整合了全市各高校和科研单位图书馆最优秀的参考咨询专家为广大网上读者提供高层次的专业服务。包括提问、专家咨询、合作馆咨询、食品安全咨询、房地产咨询、816055上海图书馆短信服务(手机图书馆),实行了“一条龙”式的全方位服务。

基于以上三种图书馆信息营销项目的设置情况分析,图书馆信息营销方式正在呈现信息营销优化组合的迅速发展。

二、图书馆信息营销最优化

1.用户策略。用户策略主要表现在用户休验,即用户在操作或使用一件产品或一项服务时所做、所想、所感,涉及通过产品和服务提供给用户的理性价值和感性体验。信息构建主要是基于对信息的理解,围绕信息展开的,即翅何组织信息内容、设计信息结构等。而用户体验主要是基于对用户的理解,围绕用户展开的,主要关注两个问题,一是了解用户如何行事,二是如何将用户行事的情况反映到系统之中。这就需要图书馆充分了解用户情况,并将这些情况反映到系统或产品之中。需要掌握的用户情况主要包括用户特征、用户需求、用户行为和用户认知四个方面的信息。只有充分掌握用户的特征,尤其是与信息利用有关的特征,才能有针对性地为用户提供满意的服务。图书馆不仅需要掌握用户的性别、年龄、教育背景、职业、职位等公共特征,还要了解他们不同于其他人的个胜化特征,比如是否带有某种残疾、是否色盲等。图书馆在推行信息营销项目前,应该通过市场调查收集用户的背景资料,并依据公共特征对用户进行细分,以确定目标用户群。但仅做到这一点还不够,这只是满足了用户的一般需求。同时还应该将用户的个性化特征反映到系统之中,以满足他们的特殊需求。利用与用户的交互信息建立数据库,记录用户的相关信息,包括用户的网络地址、信息的实际需求和需求意向、建议等。这样既可以在用户通过网络获取信息服务时提供有效的帮助,又可为图书馆运用“推送”技术向特定用户发送特定信息打下基础,实际上节省了用户的时间。同时与用户进行有效的沟通是图书馆提高信息服务目的性和信息产品质量必不可少的环节,它包括tom.(功营造环境。只有通过对图书馆网站和网页的精心设计,营造出良好的服务环境,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用户才会愿意与图书馆进行有效的沟通,图书馆也才能获得真实可靠的数据。(2)售后服务。其外延可进行扩展,将用户通过网络获取信息视为服务的一部分,将提供与用户需求相关的其他信息,实行跟踪服务直到用户达到自己的最终目的作为服务的另一部分。(3)反馈改进。通过分析用户对信息产品明及务)的反馈意见和建议,对其做出形式、内容等方面的适当调整与改进。

篇(8)

图书是一种特殊商品,具有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的双重属性。选题策划是对出版物的内容和形式的总体设计,是编辑人员关于图书的设计蓝图,是图书编辑出版的首要环节。随着社会经济的全球化,现代出版业的竞争早已不是一城一池的争夺,而是全新的出版营销理念、鲜明的出版品牌形象、独特的出版营销策略的全面抗衡。本文将结合图书营销实例,探讨整合营销4C理论如何从选题策划开始,以读者为中心,树立整合营销基本观念,运用4C理论,传播企业理念,树立良好的出版品牌形象。

一、图书出版选题策划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图书出版选题策划的现状

以A出版社为例,长期以来,该社选题策划往往开始于编辑在信息采集过程中产生的某种意向或愿望。选题策划一般包括四个环节:一是信息采集,对各种信息进行筛选和选择利用,包括社会发展、科学文化、出版市场、竞争对手、作者、读者等方面。二是选题设计,捕捉新的选题生长点,编辑根据市场要求和自身条件进行选题总体结构的构思与设计,并对实施细节逐一落实。三是选题论证,凭借集体的智慧对选题进行主旨、内容、形式、市场前景、可行性、主客观条件等全方位论证。四是选题优化,根据选题论证的意见、各实施过程的实际情况与对读者的进一步分析,对该选题予以完善与优化。

2、图书出版选题策划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1)没有对选题策划中的所有活动进行整合与协调。没有真正从目标市场的需求和市场营销环境的特点出发,综合运用各种营销手段与广告方式,使出版编辑、读者、作者、销售商等利益关系人建立建设性的互利关系,并注重整合出版社的资源和优势,使图书选题策划成为统一的、配套的图书市场营销战略的一部分,发挥整体效应。

(2)没有真正以读者为中心。在一年一度的出版选题论证中,各编辑部门在研讨图书市场趋向时,都有一些茫然,不清楚读者需要什么书,什么书好卖。这说明我们没有通过明确目标市场找准市场定位,没有把握读者需求,就完成了选题策划,投入了生产与发行。这样的做法使出版物难以满足和适应读者的需求,大大增加了出版的风险。

(3)没有用整合营销4C理论规范图书选题策划流程。多年以来,出版社沿袭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编辑出版流程。而在当今,图书出版作为一个产业正在逐步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市场,整合营销观念虽已逐步融入到图书编辑出版中,但依旧缺乏规范的条例和工作程序去规定图书选题策划的基本流程。

二、整合营销4C理论

整合营销是一种对各种营销工具和手段的系统化结合,根据环境进行即时性的动态修正,以使交换双方在交互中实现价值增值的营销理念与方法。对于选题策划来说,整合就是把出版营销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综合成一个整体,整合市场调查、读者定位、图书定价、销售渠道、客户关系、广告宣传等过程,以产生协同效应,力求营销效益最大化。美国的劳特朋教授于1990年提出了4C理论:以消费者为中心,研究和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与欲求;研究成本,了解消费者满足自己需要和欲望肯支付的成本价格;分析便利性,思考如何让消费者更便利地购得商品;积极沟通,研究怎样更好地与消费者进行沟通。在图书出版市场,竞争不再以图书质量和编辑水平为主,而是更多的表现为读者注意力的竞争。只有把4C理念贯穿的到选题策划的每一个环节中,才能赢得读者,赢得市场。

三、用整合营销4C理论引导图书选题策划

A出版社的《中国民间武术经典》系列丛书(以下简称《武术》丛书),以纸质图书为主要载体,配合光盘出版发行。图书有中、英两种文字,光盘配有中、英、俄、德四种语言,在包装形式上有精装、简装两种。将整合营销4C理论运用到该丛书的选题策划中,通过资源整合,针对目标读者有步骤地实施。

1、以市场调研为基础,捕捉选题生长点

(1)确定预测目标,进行资料搜集与整理。第一,对《武术》丛书的宏观环境进行调查,包括社会、科学、文化等方面。第二,了解出版业市场信息,走访专业书店、私营公司,了解不同层次读者的购买趋向。第三,了解同类产品出版状况,特别是主要竞争对手的情况。第四,对相关专家进行访谈,包括行业专家、经销商、分销商,听取销售人员的意见及估计市场需求。第五,掌握作者、译者信息。第六,对相关文献、传媒资料及本社曾出版资源的整合与有效利用。

(2)预测时报告与结果输出。撰写该丛书市场预测报告并输出预测结果,交编辑部门进行进一步研讨。

(3)通过市场预测,找到市场机会。找到能给出版社带来赢利的市场条件,找准了市场机会,也就是找到了选题的生长点。

2、以读者为中心,分析市场找准定位

(1)市场细分。经过市场调研与预测,读者对象也随之确定。《武术》丛书的消费群是全世界所有爱好、习练中国武术的专业及非专业人士。如根据读者需求特点及群体分布情况可分为两个市场:一是对外出口市场,主要针对国外武术爱好者;二是国内市场,主要针对国内武术爱好者与收藏者。

(2)选择目标市场。在选择目标市场的策略中,采用“差异性营销策略”,根据每个细分市场的不同需求,该丛书应分别针对出口市场与国内市场,设计不同的产品和运用不同的市场营销组合策略。

(3)确定市场定位。一是图书的产品定位,包括图书质量、装帧、价格等;二是图书市场定位,包括地域、读者层次、社会文化、产品个性定位等;三是企业定位,通过出版社的良好形象,形成品牌魅力。在这个环节,必须确定图书特色,与竞争对手的产品有明显的区别,通过创新体现产品的差别化,打造亮点。

3、以读者支持的价格为主,进行图书定价

为图书进行合理定价是出版社在经营中是否获利的关键。出版社在图书定价时,采用的多为成本导向定价法,成本一般为稿费、印刷费、管理费、发行折扣率等之和。可是从4C理论来看,这是本末倒置的定价,因为它将读者需求排斥于价格体系之外。消费者的购物成本,包括时间、体力、精力以及风险承担等“顾客总成本”,而读者总是期望获得更高的价值。读者在选购时会选出价值最高、成本最低的图书,即“顾客让渡价值”最大的图书作为选购对象。出版社为战胜竞争对手,吸引更多的潜在读者,就必须向顾客提供更多具有“顾客让渡价值”的产品。因此,出版物定价必须首先考虑到读者所支持的价格。

(1)出版物定价应运用新模式。即读者支持的价格减去适当的利润等于成本上限,也就是说,在为出版物定价时,要考虑出版物的实际成本与利润空间,更要考虑消费者支持的价格。

(2)控制与降低成本。通过优化丛书的整体成本结构,降低

生产成本。整体考虑营销成本,还需要降低市场营销的费用。努力降低顾客购买的总成本,更好地减少读者的货币成本。

(3)提高零售商工作效率与产品服务价值。督促零售商在销售图书时提高工作效率,尽可能地减少读者的时间支出,降低顾客的时间成本,提高图书服务价值。

(4)减少读者精神和体力的耗费。通过多种渠道向读者提供详尽的图书信息,包括内容信息、购买信息、售后服务等,从而减少读者精神和体力的耗费。

4、以提供便利为核心,让读者更方便阅读

(1)为读者选购和阅读提供便利性。首先,应根据不同市场需求在渠道上有所侧重。如网络营销中,对于出口市场,选择贝塔斯曼(Bertelsmann)与亚马逊(amazon);对于国内市场,选择出版社网站及国内读者熟悉的卓越、当当、淘宝等。其次,给读者以最大的购物方便,如自由挑选、免费送货、信息反馈等。最后,还应考虑读者阅读的便利性。

(2)为经销商、零售商的销售提供便利性。如对大客户优先供货,优先满足其对产品数量与系列化的要求;及时供应新产品;共享市场调查、竞争形势、读者动向等方面的信息;经常性征求意见,及时调整选题细节与营销手段。

5、以沟通为手段,开展关系营销

(1)出版社与读者之间的沟通。第一,向读者提供有关商品、服务、价格、购买地点等基本信息。上市前进行预热,同时统计媒体曝光度、读者关注度,为今后的媒体选择、图书首印数提供参考。上市期间激发读者的购买欲,扩大销售额。在后续工作上,及时、准确地把握读者的反馈信息,避免营销策略的失误。第二,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与鲜明的品牌形象。对于出版社来说,营销战略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在众多的出版品牌中确立自己的位置。出版品牌建设应体现在每一件事情上,熔铸在每一笔业务上,在读者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才能确保营销传播行之有效。第三,提供超过顾客期望的价值,使读者变成“传道者”或“倡导者”。如在BBS或博客中,与读者直接交流或解决问题;设置“与武术大师切磋”网络专栏,聘请武术专业人士坐镇论坛,帮助解决读者在阅读与武术练习当中遇到的问题。

(2)出版社与经销商、零售商之间的沟通。出版社要与书商建立友好的关系,不能只依靠价格让度、提高反利等方式赢取衷心合作,而应该通过多种方式与经销商、零售商进行沟通,提高客户忠诚度。如关注大客户动态,定期进行联络与拜访;联合宣传与促销;陪同销售等。

(3)出版社与作者、编者、译者之间的沟通。出版的源头是书稿,广大作者是出版社抓选题和出精品的“源头活水”。保持与作者的良好沟通,是保证图书质量,保证市场销售的基础。出版社和作者群之间的合作要强调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共同发展,并能够以明确契约为纽带来约束双方行为。

(4)出版社与行业专家、学术团体之间的沟通。重视与行业专家、学术团体的沟通,例如,责编可在出版前后,将清样及样书分别寄赠相关专家、各大书城老总及专柜负责人征求意见;请相关专家、学术团体在各专业网站上发表书评等。

(5)出版编辑与发行人员之间的沟通。发行人员最接近经销商和读者,出版编辑与发行人员的沟通是双向的,一方面,对于选题的策划与论证,发行人员可协助编辑进行选题的开发与优化;另一方面,发行人员通过对该选题策划的参与,能结合该书的特点和细分的读者对象,开展更为有效的营销活动。

图书出版业作为一种文化产业,更是一种特殊商品。在图书选题策划中正确地运用整合营销4C理论,是出版市场走出困境的重要手段。怎样把这一理论与出版实践活动相结合,在我国出版业的应用性研究才刚起步,相信通过对整合营销4c理论的实践,图书营销能产生更多的成功案例,创造更多的价值,不断促进我国出版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9)

三年级学生处于从形象思维逐渐发展到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对一些抽象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比较弱。借助画图的方法,就可以直观地分析、理解抽象的倍数关系,从而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如,在新人教版教材《倍的认识》这一单元的练习中有这样一题:一种细菌,每过1分钟,就由原来的1个变成2个,经过3分钟,这种细菌的数量是原来的多少倍?这道题目,如果直接去想或者写算式,可能不少学生都认为3分钟变成6个,得到最后的答案是6倍。此时,如果让学生试着画形象图去理解这个问题,这道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大多数学生都能够用简单图形的画法画出这样的过程:

画完图后,他们惊喜地发现这道题通过看图就找到了答案,并且在画图过程中,学生还通过直观图形,发现了一些变化规律。由此可见,在解决倍的问题时,如果学生能够通过画图分析问题,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理解过程。

二、画图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活动能力,让思维得到更好的发展

学生在思维能力发展的过程中,都需要遵循从“外化”到“内化”的认知规律。学生在画图过程中,把问题中的文字信息转化成图形,再把图形转化成思维,这个活动帮助并提高了学生从“外化”到“内化”的思维能力。

例如,有这样一个和倍问题:小雨和妈妈的年龄和是36岁,妈妈的年龄是小雨的8倍,他们的年龄分别是多少岁?笔者对学生的完成结果做了一个简单的统计:班级里一共36位学生,其中只有5位学生是完全理解并且做对的,他们每一位都画了线段图。还有6位学生进行了猜测,通过凑数得到答案。剩下的25位学生没做出来。根据这个结果,我发现学生在解决复杂的倍数问题时,如果能够画图,把问题转化成?D形,可以促进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整体把握。如果学生能够画出这样的线段图:■,就容易理解为什么“8+1=9,然后36除以9,得到4”。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非常重要,让学生尝试用画图进行思考,可以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从而提高他们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画图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数形结合的数学基本思想

篇(10)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期刊从出版、发行、内容采集、编审、修正到推销定购等过程越来越呈现出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态势。“期刊网络出版以其及时、低成本,多向互动、信息量大、超文本、超链接功能、强大的检索功能等,日益受到期刊人的青睐。”[1],这种新的期刊类信息传播模式的出现,对人们传统的信息利用模式带来的变化直接影响到高校图书馆的期刊资源建设工作。

一、期刊网络化对高校图书馆期刊资源建设的影响

期刊类文献是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说来,在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构成和馆藏数量上,期刊类文献仅次于图书类文献资料,在提供信息服务方面与高校的科研工作有着密切关系,历来是高校科研工作的重要信息源,为高校的科研工作提供了大量有效的信息支持。在信息化时代,期刊网络化是期刊发展中的一种数字化、网络化转换模式,网络期刊与高校图书馆所面对的用户群是同一社会历史时期的受众群体,这些用户信息获取方式的特有时代性特征会直接影响到高校图书馆传统的信息资源建设,具体分析如下:

1.高校图书馆期刊类信息资源构成的变化。在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构成中,期刊类文献与图书类文献一样,历来是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构成改变了过去单一的馆藏信息资源构成方式,日渐呈现出多元趋势。在高校图书馆期刊类资源构成中,先是出现了光盘类期刊数据库系统,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期刊出现,并逐渐成为一种被广泛利用的期刊新模式。从被用户的认可和利用程度看来,传统的纸质期刊和网络期刊将是高校图书馆期刊类资源的两个最主要的构成部分,一般被称为现实性馆藏与虚拟馆藏。

(1)传统的期刊类文献资源。高校的传统期刊类文献主要是校图书馆内保存的纸质期刊,在校图书馆设有固定的存放地,并设有专门的阅览场所,其归属权是校图书馆。期刊类文献具有内容涉及面广,信息传递的连续性强,容易形成动态的文献积累,能够“历史地、系统地记录了某一学科或某一研究对象的发展过程”[2]等特点。长期以来,期刊类文献以其独有的信息情报传播优势,深受高校广大读者或用户,尤其是深为高校中从事科研工作的师生所喜爱。

(2)网络期刊信息资源。网络期刊信息资源针对于高校信息构成来说,则是指通过校图书馆网站,能够为用户共享和利用的网上期刊资源。这部分期刊资源属于整个网络信息资源的一部分,只能被高校图书馆用户利用,但并不被高校图书馆所拥有,“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对网络期刊信息资源的获取,往往不是信息资源的实体,也不具备对该信息的所有权,而只是信息资源的网络使用权”[3]199。

2.用户群体信息资源获取模式的变化。期刊资源构成变化直接为高校图书馆用户群体的信息获取提供了新的方式。用户对信息资源获取不必像过去,需要得到所需要的信息资料,必须要到图书馆去,而且,只能是在图书馆正常的上班工作时间段内才可以。网络期刊信息资源获取地点自由,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相对较小,在校园网覆盖的范围以内,对期刊内容的获取地点自由选取,用户可以在馆内的电子阅览室,亦可在校园网范围内的任一台计算机终端进行,而不必局限于校图书馆固定场所。

网络期刊之所以能够吸引众多的网络用户群,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还在于网络期刊突破了传统期刊的平面出版模式,实现了单一的文字表现模式的突破。网络期刊集声、光、影、动画等手段为一体,为期刊的版面设计提供了多维的灵活的表现手段,通过与期刊内容互为契合的背景形式,制造出文字、图片、影像等阅览背景交互融合的视觉效果,让读者在阅读文章的同时还可以获得很好的视觉感受,从而改变了传统思维中单一的文字接受模式,激发了用户的阅读热情,开发了更大范围的用户群体。

3.期刊网络化给高校图书馆期刊资源建设理念带来的影响。顺应一定时代的思维理念必然与当时的时代背景相契合,期刊网络化在影响高校图书馆期刊类信息资源构成的同时,也影响着高校图书馆期刊资源建设的理念。

(1)用户的信息需要成为期刊资源建设的最终目的。一是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目的使然。高校图书馆的期刊资源用户不仅是针对校园网上分散的个体,还包括高校中从事教学、科研等方向的信息需求群体。过去以馆藏纸质期刊为其所需的期刊信息的最主要来源,现在发展成为网络期刊也是其非常重要的信息来源之一,不管面对哪类用户,也不管面对何种类型的期刊资源,为高校教学、科研工作提供信息资源服务,满足高校用户的信息资源需要始终是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最终目的,作为高图书馆信息资源重要组成部分的期刊资源当然不容质疑地承担着同样的使命。因此,高校图书馆的期刊类信息资源建设必须实时关注高校用户的信息资源需求,一切工作的立足点、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必须建立在满足高校图书馆用户的信息需要的宗旨之上。

二是快速发展的社会信息环境使然。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扩展了人们访求信息的视野,拓宽了人们使用信息的方式和途径”[3]198,为用户提供了多样的、灵活的、迅速的信息获取手段;快速运转的信息环境也使得用户对信息的质量、时效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期刊发表周期的缩短,信息更新速度的加快等都使得用户对高校图书馆的期刊资源建设也提出更高的要求。面对校园用户不断提升的信息需求,高校图书馆的期刊资源建设必须在突破图书馆固定馆舍限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关注高校用户群体更为灵活、多元、高质、高效的信息要求。

三是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使然。以人为本的建设思想,体现在图书馆期刊资源建设上,就是肯定用户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对于期刊质量的评价,它的用户应该是最有发言权的。而用户对期刊的关注程度和利用率正是对该期刊价值认可的一种具体表现,也正是高校图书馆进行期刊资源建设的根本依据。可见,以人为本的资源建设理念是高校图书馆期刊类资源建设的理性选择。

(2)管建并重的建设思想。期刊网络化丰富了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为高校的教学、科研工作提供了有利的信息资源支持,面对分散的网络期刊资源和各类全文数据库系统的出现,高校图书馆必须从本校用户信息需要的角度出发,对网络期刊资源做好引文数据库建设、导航数据库及相关性文献资源建设,使网络期刊资源变得有序化和条理化,才能够更好地发挥网络期刊资源的有效价值。面对期刊类资源构成的多元化以及用户对信息要求的提高等因素影响,单纯的管理理念已经明显不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单纯的管理理念被资源建设理念所替代,高校图书馆进入信息资源建设时代。

但是,信息时代的期刊资源建设并不是摒弃了管理的建设,也不是轻管重建,而是科学的管理与建设的并存、并重。管理是高校图书馆期刊资源建设顺利进行的保障,也是为了更好地建设。只有经过科学的管理,才能够建立起图书馆与用户之间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关系,正确把握用户对各类馆藏期刊和网络期刊的评价信息、用户对期刊信息需求动向、对高校图书馆期刊类资源建设的建议等,并把这些信息反馈到期刊资源建设工作中,从而达到期刊资源建设与校园用户信息需要的有效契合,在期刊表现形式多元化、信息传递网络化、用户对期刊资源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管理的重要性在期刊资源建设过程中进一步彰显。

二、高校图书馆期刊类信息资源建设的对策分析

1.人本化与动态化并行。期刊尤其是学术期刊历来是高校用户获取新情报、新知识、新理论、新的学术成果以及学术研究新动向的重要信息源地。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及现代期刊网络出版系统的应用,网络期刊迅速发展,期刊在信息传播、信息检索等方面为用户创造了更多便利条件的同时,也为高校图书馆的期刊资源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是信息技术时代高校图书馆期刊资源建设的必然选择。

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要求以满足高校用户的信息需要为根本出发点,而新时期的用户期刊信息需求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比如期刊类别的不断递增的影响;信息传播速度和信息更新速度加快进行的影响;随着高校的教育事业不断发展,专业调整、新的学科设置、新建课题的影响等等,用户对期刊资源的信息需求呈现出范围和数量不断扩大,科研学术水平要求不断提高,而且对期刊信息的更新需求加快的趋势。因此,高校图书馆的期刊资源建设必须建立动态发展策略。

期刊资源的动态化建设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根据学科建设和科研发展的实际需要,制定出相应的期刊资源建设规划,有目标有计划地进行期刊资源的采集,尤其是关注相关的核心期刊、权威期刊资源采集和收藏工作,以充足的、学术价值高的期刊资源为高校的科研教学工作提供信息资源保障;二是通过各种渠道掌握用户对各种期刊的点击、借阅流通及评价信息,根据用户对期刊资源引用、利用率及其它反馈信息,并结合图书馆馆藏期刊数据及网上期刊资源建设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从而确定对传统期刊资源建设的调整和对网络期刊资源建设策略,以确保把最前沿的情报信息、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最有价值的期刊资料提供给用户。

2.学术性原则与通俗刊物的兼顾。高校图书馆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其期刊资源建设的终极目的是为本校的教学、科研工作提供信息支持。高校期刊资源用户范围的相对确定性导致期刊资源建设明确的目标性,既要紧密联系高校的教学、科研工作,保证重点学科、重点专业、重大课题的期刊资源需要;又要积极进行新增专业的期刊资源采集,以保障新上专业有充足的资源支持。这种有针对性的期刊资源建设,决定了高校图书馆期刊资源的学术性定位,也符合高校图书馆学术性机构的界定。

然而,人不会脱离社会生活,单纯为学术而学术,尤其是对于用户中的在校生群体来说,除学习专业知识以外,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去了解、学习。本着为学生负责,从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社会责任出发,应该在积极进行学术类期刊建设的同时,关注用户的社会生活和生存状态,有计划地进行一些关于社会、生活、新闻时评、体育、创业就业等方面的期刊资源建设,既可以作为在校生学习之余的放松休闲,也可以使用户从中开阔视野,了解校园外的社会万象,学习生活知识、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和恋爱观,养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对将来如何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理性设计自己的人生有所感悟。

3.在网络期刊与传统期刊的信息资源互补共建的基础上,注重本校用户引用、被引用及载有本校师生科研成果的期刊管理和建设。网络期刊的发展使得为了找到合适的文章而搬来大摞期刊逐一查找目录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回。网络期刊具备信息收录齐全、信息检索简便快捷等一系列传统期刊所无法比的优势,以及网络期刊随着网络技术系统的发展更趋完善,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改变了传统期刊单一阅览模式。然而,网络期刊也具有不尽如意之处,比如必须的设备支持;出版滞后,“通常情况下,电子期刊的出现时间滞后于同类纸质期刊2~6个月”[4],对于急切获取最新期刊信息的用户来说,出版及时的纸质期刊更实用;同时,在长期以来的阅览习惯等因素影响下,人们对纸质期刊已产生习惯心理等等。

鉴于以上诸多因素,网络期刊资源建设与传统的馆藏纸质期刊资源建设,应本着协调互补的方针,积极寻找网络期刊资源与传统期刊资源建设的最佳契合。

对于被本校用户引用或被引用或是载有本校用户科研成果的期刊,尤其要加以关注。首先,学术论文的相互引用情况往往是反映期刊价值状况的基础评价依据,正是此类期刊所载有的内容与本校的教学或科研工作有着密切联系,才会引起本校用户对此类期刊的重视和关注,而论文引用率或关注率则是评价期刊内容学术质量依据的重要构成;其次,此类期刊对获得学位、职称评定、学术成果评价、申请学位点等方面有着实实在在的意义,尤其是评职称和学术成果评价中需要期刊原件的情况下,可以为个人收藏不充分的作者一解燃眉之急;再者,从此类期刊可以看到学校教学、科研发展和改革进步的历程,既是成果展示,也深含着经验和启示,对今后的教学、科研工作有着积极的指导或支持作用。

由于高校图书馆的期刊资源收集是建立在一定的目标和规划基础上,对于此类期刊的建设,并不是只要载有本校师生科研成果的期刊一律采集征订,而是从高校图书馆期刊资源建设的整体规划入手,斟酌考虑实用性和可能性,关注此类期刊中的核心期刊或重要期刊资源建设。

参考文献:

[1] 李静然,魏丽慧.学术期刊网络化发展的思考[J].编辑之友,2009,(4):36.

篇(11)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4(a)-0254-03

伴随着科学和技术的重大进步,知识逐渐成为了社会进步的核心生产力并不断推动着社会经济发展,可以说我们已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现在,知识资源和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紧密的结合在了一起,无论是我们个人还是整个社会,无论是我们想问题还是办事情都也离不开知识资源的帮助。一直以来高校都是知识教育和创新的主战场,而高校图书馆则更是一直以来都作为高校知识的保存和服务中心存在,并为高校的教育和科研提供着巨大的辅助作用。如今在知识时代下,由于知识资源的供给、需求以及其所依赖的技术环境等都相对于过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很多高校图书馆原有的文献信息收集与组织工作在面对以知识为核心服务时,渐渐变得不再周全。面对新的知识环境,高校图书馆的采编工作也需要做出一些改变,以便可以更好地获取合适的知识资源,满足本馆知识资源保存和本校师生读者的需求。

1 知识时代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的环境变化及其影响

1.1 伴随“知识爆炸”,图书出版量越来越大所带来的影响

图书馆是知识海洋和集散地。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随着现代知识的迅猛发展与广泛传播,“知识爆炸”现象应运而生。有人曾以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事例推测:100~150年后,知识的增加将为现在的1000倍,而200~300年后,将要增加100万倍。用发展的观点来看,现代技术还正处在幼年时期,其前景不可限量,而“知识爆炸”的局面将不断延续下去,这是历史的必然[1]。知识在不断地增加,最能反映此现象的例子就是作为知识主要载体的图书数量几何级的增长。如:2011年全国共出版图书369523种,与上年相比,图书品种增长12.53%[2]。可见“知识爆炸”每年都会带来大量新知识、新图书的产生。而如今的大部分高校图书馆每年不过几十万至几百万的购书经费,上千万的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因此,许多图书馆想要每年都比较齐全地收集起各类图书等知识资源已变得不再可能。另一方面“知识爆炸”还会带来“知识泛滥”现象,这也会带来知识过犹不及的问题。所以面对“知识爆炸”现象,如何做到使用有限的经费合理布局馆藏知识资源将可能是大部分高校图书馆长期需要面对的一个问题。

1.2 出版社与书商数量繁多,图书水平参差不齐带来的影响

出版社是图书编辑和发行的机构,书商是现如今获取图书的主流商业机构。每一本书的问世都要经过选题、组稿、编著或翻译、加工及发行等环节,然后大量的图书进入图书馆还需经过从出版社—书商—图书馆这一程序。因此,图书等知识资源从出版到入馆之间经常有些滞后,使得以教学、科研为主的高校往往会因为对图书信息了解不够及时而制约图书需求。另外,我国现有五百多家的出版社、千余家的书商,这会大大分散图书馆获取图书信息的精力,难以充分获得最为合适的图书资源。此外,在市场经济中,出版社和书商作为市场“经济人”为追逐图书商品的利润最大化,一方面可能出现因对图书资源质量的要求在效益面前低头而出现其出版和推荐的图书所含知识资源大量重复或价值不足的现象;另一方面书商及出版社也可能利用其相对于图书馆的信息不对称,向图书馆提供有利于自身利益的图书信息。这些都可能会造成图书馆出于对文献信息掌握不充分而盲目采购,降低了知识资源的质量。

1.3 编目数据标准化和图书馆采编工作外包带来的影响

随着新技术发展,图书馆采编工作趋向电子化和集约化,编目数据也越来越趋向标准化和规范化。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相关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文献编目的标准化文件,如GB3792系列文献著录规则、《普通图书著录规则》、《中国机读目录通讯格式》以及新近修订出版的《CALIS联机编目手册》、《中国文献编目规则》、《中国分类主题词表》等。还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更是已经修订到了第五版[3]。编目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大大提高了文献著录质量和效率,有利于集中编目与合作编目的发展,节省了人力、物力资源,同时这也使图书馆编目工作外包成为了可能。

随着知识资源的爆炸式增长和知识服务的日益广泛深化,不少图书馆越发突显了采编人员不足的问题。由此,大部分图书馆将眼光转向市场,以“采编业务外包”这一市场行为来优化图书馆工作、节约成本、缩短加工时间。“采编业务外包”是指将图书馆采编部门的某些业务以合约的方式全部或部分外包给外部的专业公司[4]。当前图书馆的采编工作外包包括图书数据编目以及盖馆藏章,贴条码、磁条、书标等。待加工完毕后,图书馆再进行图书验收、登记、统计以及数据审校等工作。图书馆采编业务外包,既提高了采编工作效率,又有利于解放图书馆人员,也为图书馆有精力做更多知识资源深层次管理与服务提供了条件。

1.4 读者角色与需求的变化,为高校采编工作的服务理念带来了改变

随着知识总量不断膨胀以及知识经济时代对效率的需求,快速、简洁、而又准确的知识需求越来越成为主流,享受阅读大多数情况则是与休闲放松结合在了一起。“读者”这一称谓也正越来越多的被“知识受众”[5]所取代。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面对如此的知识受众和需求,传统意义的文献资源保存和利用越来越难以满足当前的需求。

适应时代,而不是被时代淘汰,知识管理和知识服务等新的知识理论与实践开始逐渐取代文献信息管理和利用而成为主流。2002年赖瑞·普赛克(Larry Prusak)提出第二代知识的管理的概念,即从分享开始,推动学习,最后实现知识创新型组织的过程[6]。由此,知识管理这一概念逐步被引入图书馆领域,因为图书馆的目标也正要通过其对知识的收集、分享、重组和创新等管理来实现知识的传播与利用,使知识受众得到更需要的知识。新的时代环境下,通过科学的知识管理发展适应于本校师生的知识服务将成为各个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方向。

1.5 新物联网技术革命,更进一步促进图书馆传统服务模式的改变。

新兴的物联网技术如,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即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可以使图书馆通过智能标签更为便捷和安全的管理知识资源,同时通过无线电波感应,还可以快速定位图书位置,而不必再受困于曾经的图书乱放和错架等问题,这既有利于图书管理归位又有利于读者的查找利用。如今国内外已有不少图书馆使用此类技术,如:美国现已有约2%的图书馆开始使用RFID技术,全球范围内约有8%的图书馆使用了RFID技术。而且,世界大型图书馆应用RFID技术的速度正以每年30%的速率增长[7]。国内的集美大学诚毅学院以及深圳市图书馆等也都在几年前开始使用该项技术。当然目前来看RFID系统的使用成本还比较高,但目前我国RFID产业链发展迅速,其成本也在不断降低。现在每一个电子标签已经可以做到0.4元人民币[8],这将大大有利于未来更多高校图书馆通过使用新的技术与系统开展知识服务工作。

2 知识时代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应对策略

事物都有正反两面,挑战与机遇总是并存。知识时代高校图书馆外部与内部环境的种种变化,即为图书馆做好知识采编工作提供了充足的动力也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因为这些变化一方面造成了传统图书馆工作越来越难以解决当前不断增长的知识资源与知识受众需求间的矛盾;另一方面也带了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技术和知识管理及服务理念的进步。知识时代不是一蹴而就,高校图书馆完全有时间和准备在这不断发展变化的时代逐步通过人员培养、科学规划、工作重心调整等的改变来更好地改进图书馆知识采集和管理工作,以期可为师生知识受众提供更加方便、准确、快捷的知识服务。具体来看,需要逐步做好几下几方面工作。

2.1 知识时代高校图书馆需要培养适应知识服务的新型采编人员

知识时代,面对着更为广阔的知识海洋和更加挑剔的知识受众需求,再继续以传统的文献信息服务模式应对高校师生的知识需求显然已不合时宜。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新时期师生知识受众的需求也变得更加广泛与深入。因此高校图书馆应该在尽可能保证知识资源的完善性和系统性基础上,开展既符合时代与科学发展方向又能最大程度满足知识受众需求的新的知识型采编工作。亦即采编工作,一方面应该以知识受众需求为导向,为其提供可以满足其需求的相关知识产品和知识服务,另一方面还要以社会需求和学科发展为导向,通过组织和创新,主动提供各类知识给知识受众,深化图书馆知识传播、知识服务和知识教育的功能。知识型采编工作的开展,必然要求采编人员不仅需要具备图书馆学的知识和技能,更需要掌握一个或几个学科的科学知识。这样的采编人员才能既很好地完成知识分类和主题标引、建立和完善知识目录等知识管理工作,又能通过编撰知识文摘、评论、综述、学科历史及其发展方向等知识组织和知识创新工作,拓展和深化知识服务。

2.2 知识时代高校图书馆应该做好适合本校的知识资源结构规划

知识时代,许多高校图书馆对于日趋泛滥的知识既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一一采购与保存。毕竟不同的高校有着不同的学科设置和侧重点,同时不同类型的高校也有着不同层次的教育研究计划和学生培养目标。作为以高校知识服务为导向的高校图书馆,其根本作用主要在于完善本校的知识资源,为本校的教育和科研服务,为本校的知识受众提供知识。因此,建立适合本校的知识资源结构模型,并以之为依据收集和管理知识资源将会显得更为科学可行。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对馆藏知识结构、知识利用情况、师生构成比例、学科构成比例及其发展态势等调查,以本校教育、研究目标和知识需求为依据,形成每年的知识资源建设规划,用以满足不同专业师生的知识需求。同时在此基础上,高校图书馆还需要突出本校、本馆的馆藏特色,并通过对已有知识资源的内容结构、时间结构等的调查、分析和研究,不断调整馆藏知识资源结构,强化知识资源的全面性、时效性和价值性。

2.3 知识时代高校图书馆应该根据需要积极采用多种途径和手段获取知识资源

知识时代的高校图书馆的核心应该是知识与知识受众和谐发展。传统的图书馆图书资源采购多是以书商为中介进行,这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图书馆的知识资源采购范围。因为一方面并非所有的知识资源都会有当年的、公开的出版发行图书,如若干年前所出版的图书、古籍文献、灰色文献等;另一方面也并非所有的当年公开出版发行图书都可以通过书商处买到。在这些按固有渠道无法采购的知识资源中,有时也会有不少资源是完善图书馆馆藏知识体系所必要的或者是有知识受众所必须需求的。为了更好的进行知识管理和知识服务,完善本校图书馆的知识资源体系,为知识受众提供更完备的知识资源,高校图书馆应该立足于本校学科发展和教育、科研需要,并在此基础上兼顾各类型知识需求,在科学完善固有资源采购模式的基础上同时开拓更多形式和渠道的知识资源采购,丰富本校知识资源。

结合近年不少高校图书采购方面的探索和改变,综合起来高校图书馆知识采购可通过以下几方面工作获得更科学的效果。首先,开展学科馆员和专家采访制度。这一制度主要是指图书馆将知识资源按学科门类进行专业化分工,组成负责各学科知识采购的学科馆员,由各系部专业推荐各学科领域专家教授作为选书顾问,共同完成符合本校的学科知识资源采购;其次,在学科和专家基础上,辅以知识受众需求为导向的读者决策采购制度,所谓读者决策采购,即PDA(Patron Driven Acquis itions),是一种新兴的图书采访模式,根据读者的实际需求与使用情况,由图书馆确定购入[9]。通过读者决策有利于促使采购对象更加清晰和具体化而且根据需求而决定的供给,也更有利于满足知识受众的知识需求;再次,高校图书馆不仅需要有科学的知识资源采购依据,最重要的还是在于知识资源收集的结果,即是否收集到了满足本校知识资源体系和知识受众需求的知识资源。因此,知识时代下,高校图书馆还应该以更加开拓的视野,多方向、多途径、多层次的获取知识资源。例如,可以网上书店、出版社等直接购书;也可以开展读者购书图书馆付费活动;另外对于一些通过书商和出版社采购不到而又有利于本校学科知识资源建设或有知识需求的图书资源如,各种古籍、旧书、二手书以及灰色文献等还可以通过各种独立书店、二手书市场等多种途径来收集。

2.4 知识时代高校图书馆需要聚焦以知识资源内容为核心的知识管理和组织工作

传统的图书馆文献编目主要是把图书分类,然后编目书名、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等文献特征信息,并以此为依据管理和查找文献资料。知识时代浩瀚的知识海洋中,如果想要快速具体地从图书馆资源中挑选最适合知识受众需求的知识资源,传统的这些编目信息指向显然并不确切,毕竟简单的文献特征未必能充分显示文献所蕴含的知识资源。为了让知识受众在阅读之前对知识资源有详尽的了解,以便选择那些和自己的学习及科研方向更为接近的资源,高校图书馆就不能再仅仅只聚焦于文献特征为主的编目活动,还需要更积极地开展以知识内容为中心的知识组织与知识管理活动。

首先,采编工作需要尽可能地对知识资源的内容做更充分的介绍。如,显示出知识资源的内容提要、作者介绍、关键词以及参考文献、相关联文献等信息,这样师生们就可以更快速准确地获取知识资源。

其次,还需要利用电子网络技术的超链接功能并通过使用计算机文字、图像相结合方式,组织知识网结构图或知识树结构图并辅以分级查询功能。这样一来,既可以查询各级学科及其相关知识资源又可以查询某年该学科的相关知识;既可以先查书目、也可以先查作者,之后再根据情况进行下一级查询。

再次,知识时代的高校图书馆为了更好的提供知识服务,做好知识宣传和知识教育工作。还需要在图书馆已有馆藏知识的基础上,对图书馆馆藏知识进行进一步的组织和创新。即通过知识的概括总结、细化分解、解释说明等方法,编制各类型文摘、简报、书评、综述以及学科前沿知识和学科历史知识等,这既有利于为知识受众提供更加直观的知识,提高图书馆知识的利用效率,又有利于增强图书馆的教育和知识推荐功能,提升图书馆学术价值和影响力。

3 结语

知识时代,一方面知识作为重要资源,影响着我们的方方面面,人们对于知识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无论学习、工作还是休闲;另一方面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又反过推动着知识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高校图书馆是以知识为载体为教育、科研及师生生活提供服务的。其采编部门必须更积极地收集知识并做好知识的管理和服务,同时加强知识创新工作。从而更好地将知识供给和知识需求有效地对接起来,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加准确、方便、快捷的知识服务。

参考文献

[1] 庄超凡.图书馆在“知识爆炸”时代应有的对策[J].图书与情报,1982(4):25-30.

[2] 2011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上)[EB/OL].(2012-08-06).中国图书出版网,http://.

[3] 田昊.文献编目标准化探讨[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1(7):68-70.

[4] 王春生.国内图书馆采编业务外包研究述评[J].图书情报研究,2010(1):37-41.

[5] 王子舟.图书馆学是什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61.

[6] 管理之道不在管人而在管理知识[DB/OL].(2011-12-06).百度文库,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