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体育产业化大全11篇

时间:2023-02-07 10:40:53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体育产业化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体育产业化

篇(1)

体育产业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国际体育商业化冲击的必然结果。在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英国、意大利等,其体育产业已经成为最活跃的、最有潜力的产业之一,同时也为国家扩大就业人口、获取巨额收入(年产值已达上千亿美元)发挥了作用,是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显著地位的重要行业。改革开放已经20多年了,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为加快体育事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总的来说,我国体育产业相对西方发达国家来说,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从理论研究、产业立法、产业开发及市场运作等诸方面都还处于起步阶段,体育自身的价值潜力和优势尚未充分发挥,体育产业工作还远远不能适应新时期体育事业迅速发展的需要。据此,有必要对体育产业的相关理论和产业化发展中的一些问题再作探讨,抓住我国体育产业处于起飞阶段的有利时机,以更好地促进我国体育产业化的健康持续发展。

1 体育产业化的涵义

1.1 体育产业的概念综述

目前国内外对体育产业的概念理解基本有三种观点,即鲍明晓、张岩等提出的体育事业说;韩丹、鲍明晓等认为的体育企业集合说;杨年松、丛湖平、陈少宇等提出的体育服务业说。另外,韩国、日本、美国等体育产业发达国家和我国的体育行政部门及体育产业经营者则认为体育产业是指为满足人们的体育需求,使各种形态的体育产品(包括实物形态与非实物形态产品)进入生产、流通、消费的部门。目前对各种观点的争论比较激烈,有相互质疑甚至否定的倾向。笔者认为对任何一种观点的评说,不应简单地判断它的正确与否,而需结合提出这种观点的作者界定时所处的时代(或视角)来分析,并且需要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现实性与历史性相结合的思维方法,同时结合体育产业的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来进行,才有利于理论的发展和成熟。

1.2 体育产业化的再认识

体育产业化是指体育由非产业部门向产业部门转化,并成为国民经济有机组成部分的过程。产业化是一个经济学范畴,是指一定条件下或历史时期提供某种特殊服务或成果的非国民经济部门或行业,通过商品货币关系的转变,对自身规模组织目标调整改造,实现由非产业部门向产业部门转化,成为国民经济一个部门或有机组成部分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就是改革体育体制,建立充满活力的新机制,使体育具有自我发展能力,由事业型、公益性向经营型转变,使其能够向社会提供体育产品和劳务。其实质是体育思想观念的革命和制度的创新,是要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符合现代体育运动规律的基础上,开发体育的经济功能,把体育与经济结合起来,通过一系列经济行为,刺激体育产品(劳务)的需求,拓展体育市场,加快体育的产业化进程,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 体育产业的分类

体育产业的分类是根据体育产业的性质和范围来定论的。范围不同,对产业的概念理解相应存在很大差距,划分体育产业的标准就不同。国外体育产业主要从营销学的角度进行划分,体育产业分为:核心产业、中介产业和外围产业。而我国在立足国情的基础上将体育产业分为本体产业、体育相关产业和体办产业。赵芳认为体育产业分为体育核心产业和体育相关产业两类。她认为体办产业(即体育部门为创收和补助体育事业发展而开展的生产主体产业以外)的某些内容与体育相关产业类有所重复,所以将体育相关产业类和与体育有关的其他产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这两类归为一类。卢元镇根据体育产品类型将体育产业分为体育用品业(包括体育服装业、体育建筑业、体育设施业、体育运动饮料业、体育科研仪器业)、体育服务业(包括竞赛表演业、健身活动业、体育培训教育业、体育信息咨询业、体育空间服务业、体育会展业和体育养殖业);按照消费者的参与动机分为体育健身业和体育娱乐业;按照经营、集资方式分为体育彩票业、体育赞助业、体育广告业、体育节目电视转播业和体育经纪人业等。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对体育产业的这种划分,都是一种静态的划分。任步攀等学者认为,从体育运动市场开发、走产业化发展道路这个视角,对体育产业可以进行动态量性划分: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和辅助产业。这种划分是根据体育相关资源和体育产业结构内部规律进行的,为体育产业有重点、分先后、有步骤和合理利用体育资源等形成良性的发展模式,值得学者们探讨和借鉴。

从2003年国家统计局修订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和2005年文化管理部门出台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这两份文件中可以看出,体育产业的地位在不断上升,范围也在逐渐扩大,为我国体育产业的更快更宽泛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随着体育产业的不断发展,对体育产业的分类可能还有更多的观点,值得今后不断探讨。

3 国外体育产业发展状况及特点

3.1 规模大、产值高

在美国、英国、意大利及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他们的体育产业门类非常广,像美国体育产业的门类达到19个之多。所以该国体育产业20世纪80年代的总产值就超过600亿美元,2004年达到1 786亿美元,这一产值占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的4.37%,居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的第22位,成为四大产业之一(石油、汽车、钢铁和体育产业)。这些国家体育产业国民产值一般占到本国国民生产总值的1%~3%,行业站位挤入前20名。经济影响越来越大,产业地位越来越高。

3.2 产业遵循“消费决定论”

发达国家体育产业是一个复合结构,既包括与体育相关的物质产品的生产与经营,也包括体育服务产品的生产与经营。他们强调体育消费决定体育市场,体育市场决定体育产业。从政府到体育企业都非常重视启动体育消费,拓展体育消费领域。

3.3 产业发展重点有所侧重、有所区别

意大利以“足球产业”为主,法国和韩国以健身娱乐业为主,日本和德国以体育用品业为主,瑞士则结合自身的情况重点发展登山、滑雪等体育旅游业。

3.4 解决就业,带动社会文化经济的发展

体育产业是个庞大的经济部门。如美国有近百万各种职业运动员,从事与体育产业有关的人员达数百万人,而业余时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员达1.8亿,美国的“三大球”——棒球、橄榄球和篮球,每年吸引了数以亿计的爱好者观看参与。我国香港的赛马会每年吸引了数以百万市民参与,其下注额为1 000多亿港元,平均每人2.3亿港元,为政府带来大量收入。发达国家的体育赛事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牵动了亿万人心,为整个社会的经济和文化注入了巨大的活力。按照 2003年的统计,体育产业所提供的就业机会为87.6万个,相当于整个英国化工和人造纤维工业的就业人数,超过煤矿、农业和汽车零件制造业的就业人数。

由以上可见,体育产业在发达国家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重要经济部门,是国民经济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我国的国情与西方存在明显差异。西方是自由经济,产品和劳务的产值是按用途种类直接在其账户上反映,我国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实行的是部门经济,由此产生了体育产业中的“体育”,究竟是指体育部门,还是指体育行业,还是指体育需求,还有待研究。

4 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和对策

4.1 需要研究一整套适合我国国情的体育产业发展相关理论体系

篇(2)

摘要:相对于东部发达地区来说,西部地区的发展水平不仅体现在二者之间存在巨大的经济差,更体现在西部地区市场发育水平和体育产业化程度低下的方面。体育产业是体育适应社会经济体制变革,走向市场,促进体育事业发展的一种新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商业化形式。因此,发展体育产业,促进西部地区体育的产业化,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及生活质量的提高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体育产业化;西部地区

1.前言:

体育产业是指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而使体育产品(劳务)进入生产、交换、消费和服务的产业门类。当今世界,体育产业是最具有活力的新兴产业之一,它在丰富社会文化活动、增进人们身心健康、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以及扩大就业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它在第三产业中已经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因此它被人们誉为”21世纪最赚钱的产业”。在西方,体育产业已经成为主要发达国家国民经济的主要增长点。而在中国,尤其是西部地区,体育产业化的发展脚步远远跟不上发达地区,更谈不上体育产业发展好的国家,它有待深层次的挖掘和探索。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通过对东西部地区乃至国外体育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发现,中国西部地区的体育产业发展相当落后。本文的研究对象以西部地区的体育产业发展情况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本文通过大量搜集、鉴别、整理和分析国内外有关体育产业的大量文献资料,同时结合社会学、经济学、新闻学等方面的大量文献资料,分析和比较目前我国体育产业(尤指西部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

2.2.2逻辑推理法:通过获得的大量二手文献资料,经过对比,推理,得出相关、合理的结论,进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西部地区发展体育产业的劣势

3.1.1西部地区体育事业发展长期处于封闭状态,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和挖掘,尤其受西方体育文化的影响,体育项目多以西方体育项目为主。我们非但没有发展好自己的体育文化,而且很多民族体育项目也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消失。

3.1.2体育产业及消费等观念滞后,体育是具有产业性的社会公益事业,观念滞后.思想上依赖政府,对体育项目的经营沿袭计划经济行政管理的办法,因循守旧,欠缺整体观念和改革创新意识,机构人员不健全.缺乏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管理队伍[1]。

3.1.3经济落后的客观现实强力制约了西部地区体育产业的发展。体育产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众所周知,西部地区,尤其以贵州,云南的经济更为落后,这种现实条件大大制约了体育产业的发展。

3.2西部地区发展体育产业的优势

3.2.1发展特色的民族体育产业项目。具有西部地区特色的传统民族体育项目是体育产业化的创新方向和特色所在,也是西部地区特色经济的重要支撑。民族体育项目近几年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发展相对上了一个台阶。在西部地区的很多高校,民族体育项目的影子随处可见。

3.2.2天然独特的地理环境是发展西部地区体育产业无可比拟的资源。西部地区的经济落后是现实,然而,它的自然风情却是独具一格,别具匠心。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证明:体育产业不仅直接为国民经济创造实际效益,而且会拉动相关产业快速增长,这种双重功能将随着社会进步越来越明显并充满生机和活力[2]。发展体育产业,培体育好市场是关键.对体育市场的管理也要注重因地制宜的发展战略。拓展体育产业新领域,不要只是停留在依靠现有条件的小范围上,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升质量.打造品牌,提高效益,增强财力”为市场导向,注重产品的研究和市场的开发.巩固和提升自主创新的能力。旅游业的发展是西部地区的一大经济支柱。

3.2.3西部大开发之风,促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自从我国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后,西部的变化日新月异,衣食住行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的发展是前提,我们在此前提下,才有可能更好地发展体育产业。西部大开发是我国一项持续性的大项目,是长期的战略发展计划。西部体育产业化的发展可借助西部大开发之风,大踏步向前迈进。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西部地区体育产业发展落后,与发达地区差距悬殊。从我国大范围来讲,中国的体育产业发展同中国经济发展一样都呈现出东强西弱的态势。通过大量的数据表明:我国体育产业东、中、西部发展极不平衡。

4.1.2体育产业的发展依赖于经济的发展,西部地区的经济明显落后于发达地区。产业化的体制依托于市场化。市场化的本质特征是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和手段。由于市场方式具有天然的集聚特性,同时倾向于将要素导向资本收益率高的领域[3]。

4.1.3体育产业化意识淡薄,在发展体育事业时很大程度上处于被动地位。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科学的消费方式,一切以发展体育产业为目标的经营活动都必须以能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为最高目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体育产业的崛起是历史的必然。然而,这种产业化的意识似乎在西部地区没有太多的体现或体现不够深刻。

4.2建议

4.2.1大力发展和推广民族体育项目,创建具有西部特色的传统民族体育产业项目。民族传统体育是在特定时期、特定地域、特定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它与各个民族的地理环境,人文风情等民族习俗紧密相关。民族体育项目对体育设施要求较低,换句话说,体育产业化成本较低,同时,民族体育项目的观赏性很强,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又因产业化成本低而适合西部地区开发的特点。因此,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化是西部地区发展体育产业化的最佳选择。

4.2.2结合西部地区的客观现实,积极发展体育旅游业,以促体育产业化的快速发展。随着西部地区经济的开发,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越来越注重精神方面的追求,学会享受生活的理念也逐渐为人们接受。西部地区天然独特的地理环境可将体育旅游业作为西部地区体育产业化经济的新增长点。体育产业经营管理者应牢牢树立为绝大多数普通体育消费者服务的观念,密切观注和研究居民的支付能力、居民的体育消费行为、体育消费者的愿望、体育市场的需求及发展趋势等体育消费市场的影响因素,才能在社会大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4]。

4.2.3借鉴国外及发达地区体育产业的发展经验,加强交流和学习。借助媒体的力量,大力宣传民族体育产业文化。多搞民族体育项目的表演及比赛,让更多的人了解民族体育项目,更多的人喜欢民族体育项目。从而更好地推动民族体育产业化的发展,同时推动西部地区体育产业化的发展。(1.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云南;昆明;650092;2.云南省临沧市农业学校;云南;临沧;650213)

参考文献:

[1] 贾进社,西部体育产业的发展刍议[J].商场现代化,2008年7月(中旬刊).

篇(3)

高校体育教育产业化,既是我国高校体育适应市场经济客观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是新时期深化我国高等体育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其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能提高高校组织者和参加者的积极性,能给予体育组织和供给者更多的盈利性和激励性,2.可以扩大体育的再生功能,保证高校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3.能为广大人民群众进行体育锻炼提地、器材、技术指导、技术培训等服务内容,有效地推进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4.有利于促进地区人民群众体育消费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为缓解目前的金融危机做出贡献。5.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和实践机会,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高校体育产业化及其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与发展,我国的高校体育事业在社会化、市场化的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步伐,极大地增强了高校体育的活力,为高校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发展了其社会功能,为全民健身的开展提供了场地,也提供了指导和培训,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增强了人民的体质。高校体育产业资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体育教育业、体育科技业、体育健身娱乐业、体育服务业、体育劳务服务业、体育咨询业、体育旅游业、体育设计业、体育营销业、体育表演业等。但由于高校体育产业隶属于教育,教育的本质是非盈利性的,使得其与市场的结合很少,管理者不知从何下手,同时由于体制不健全、经营人才缺乏、场馆建设供应不足和思想意识落后等原因,使得高校体育产业化发展缓慢。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校体育产业化观念不够开放、产业化理论缺乏

高校体育产业化程度和高校相关部门领导的观念息息相关。由于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观念和思维定势,体育的公益性、福利性被广泛认可,而对体育的产业性、经营性至今还缺乏足够的认识,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由于学校体育也是教育的一部分,很多领导认为学校体育也属于非赢利性的而忽视了学校体育资源也可以部分产业化,思想观念仍停留在依靠政府财政拨款和政策性集资办竞赛的水平上,缺乏市场观念;二是仍未建立单位靠自己资源优势创收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缺乏整体观念和长期观念;三是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对立起来。理论是实践的指导,虽然高校体育产业化是一个热点研究问题,但是对其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理论研究还不成熟,所以对于高校体育产业化只有小心行事,摸着石头过河。

2.对高校体育的资金投入不足

一个产业要想快速的发展,前期的资金投入是必不可少的,而且一般情况是投入与产出是成正比,高校体育产业也不列外。

由于学校资金的有限性,再加上部分领导认为高校体育是事业性的、非盈利性的、投入是没有回报的,对高校体育产业化也不了解和不赞成。所以对高校体育的投入很少,这使得高校体育场地和场馆的严重不足,是高校体育产业化发展缓慢的直接原因。

3.对高校体育产业化专门管理的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缺少

由于计划经济的影响,过去的事业性、非赢利性体育在很多人心中留下了烙印,很多高校(除有体育专业的高校)的体育老师没有接受专门的体育产业化的知识的教育和培训,对高校体育产业化的了解很少。很多老师仅限于对有形体育产业资源(场地、场馆)的了解。对高校体育的无形资产(人力资源优势、学校在社会中的位置和影响等)了解甚少。从而造成了高校体育产业化的形式单一。另外由于体育产业化需要一批工作人员,如场地管理人员、场地维修人员、清洁工等。由于学校对体育产业化经营的亏盈没有把握,而且招聘程序和员工的后期保障比较麻烦,所以不敢贸然招聘专业人员和工作人员。

4.高校产业化形式单一、对潜在资源缺乏开发

虽然很多学校也开始体育产业化,但是产业化的形式很单一,很多仅限于对学校部分场馆和场地的出租。对高校体育潜在的人力资源、培训业、指导业的开发微乎其微,这大大地限制了高校体育产业化的进程。另外学校体育场地的设置也不尽合理,部分场地严重不足,大大限制了人们的兴趣选择,而有些场地除了上课利用之外却无人问津,使得很大面积的场地处于闲置状态。

三、发展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对策

1.高校要开放观念,逐步完善高校体育产业化理论

各级相关政府和部门要加强高校体育产业化学习,开放观念,充分认识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特殊功能,积极制定高校体育产业长期发展规划,加强高校体育产业的政治引导,为加快培育和发展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创造有利的政治环境。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产业化理论,加强对高校产业化理论的研究,为高校体育产业化实践提供良好的理论指导。

2.加大对高校体育资金的投入

高校体育产业化是在满足学生锻炼的基础上,对高校体育资源经营的一个过程。场地和场馆是体育产业化最重要的资源,也是保证正常教学、训练和课外体育活动的物质基础。只有加大对体育的投入,建造一流的场地和场馆,完善体育场馆和场地的的配套设施,才能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体育赛事、企业投资、商业赞助等。这样才能形成投入与产出的良性循环,使投入得到更大回报。

3.加强高校体育产业化管理人员的理论培训

在高校体育产业化进程中,起主导作用的资源是人力资源,解决体育产业化人才资源短缺和提高运作人员的素质,是体育市场向成熟发展的重要条件。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必须具有能够提供良好市场服务的高素质人才,否则再好的市场策略也没有意义。

要实现高校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以人为本,大力培养产业人才,不断提高体育产业化管理水平;加强与体育管理、体育经营专业的联系;充分利用体育系、经管系、中文系和美术系等专业相互间交叉渗透融合的特点,培养互补型的人才。

4.促使高校体育产业的多元化开发

高校的体育产业资源主要有高学历的人力资源和高质量的、较齐全的体育设施资源。我们的开发不应该仅限于部分场地和场馆的出租,应加大开发力度,让所有的场地、场馆和配套设施发挥作用。通过调研,调整学校体育设施的结构,减少参与率低的运动项目场地的面积,加大群众热衷项目场地的建设,避免场地的闲置和不足,使各运动项目的场地数目和市场的需要相匹配。

篇(4)

一、前言

2006年6月,湄洲妈祖祭典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世界各地每年有近百万的妈祖信徒前往莆田湄洲岛祖庙进行朝拜,本文主要研究方向是闽台妈祖民俗体育产业化背景及SWOT分析,为发展妈祖民俗体育产业提供理论参考,给予未来妈祖民俗体育产业化发展一定的帮助。

1.闽台妈祖民俗体育的研究现状

莆田市湄洲岛是妈祖的故乡,每年都有诞辰、羽化升天祭典、庙会等重大节日,在这些祭典表演里面有很多传统的妈祖民俗体育项目。妈祖民俗体育活动的表现形式大致有三种:庙会活动、节俗活动及民间艺术活动。每年全世界前来湄洲岛进香谒祖朝拜的人很多,祭典上各种民俗体育节目的表演逐渐成为了祭典的主角,里面包涵了很多的妈祖民俗体育资源,这些传统的民俗体育项目在后人的精心改编下,很好地继承了原来的祭祀精神,而且赋予了这些体育项目各种的功能。妈祖信俗是中国首个信俗类世遗,发展民俗体育是关系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来说是有重大意义的。随着莆田湄洲岛滨海体育旅游业的开发研究与发展,关于妈祖民俗体育产业的研究也更进一步了,给闽台妈祖民俗体育产业化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案例。

2.闽台妈祖民俗体育产业化背景

2008年8月开始,莆田学院认真研究整理了妈祖文化中的体育元素。以2009年9月30日妈祖文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为契机。创编了妈祖健身功、健身操、健身舞三种蕴涵丰富妈祖民俗文化的体育项目,近年来,在莆田湄洲岛还举办了一些体育赛事,有全国沙滩排球巡回赛、海峡两岸“妈祖杯”龙舟赛等,但是利用湄洲岛上的妈祖文化和滨海旅游资源开发出来的体育资源还不够规范科学,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文化发展等因素的需求,发展闽台妈祖民俗体育产业化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很多人开始了湄洲岛妈祖民俗体育的开发和研究。自2011年11月开始,每年的妈祖诞辰和羽化升天祭典仪式由莆田学院师生来担任,这种祭典模式结合实际开发妈祖民俗体育的情况给闽台妈祖民俗体育产业化带来了新的研究思路。

二、闽台妈祖民俗体育产业化的可行性分析

传统的妈祖民俗体育活动流传到了今天,很多已经被运用到了除庙会活动、节俗活动及民间艺术活动以外的地方,逐渐有了朝商业化发展的趋势。2010年6月,莆田学院体育系妈祖女子车鼓队参加了上海世博会上福建馆的节目表演,还到福州三坊七巷等各地表演,充分地展示了妈祖民俗体育产业化的可行性。目前,全球妈祖信众有2亿多,群众基础雄厚,发展妈祖民俗体育作用,一是促进了妈祖文化的传播;二是增进民族与社会的认同感。通过举办民俗节庆活动对国人而言增进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对世界华人而言增进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对外国人而言透过节庆活动增进对当地文化历史背景的认识与理解。当前,随着妈祖文化的世界性传播在全球尤其在台湾妈祖文化成为两岸民众精神交流的重要纽带,如今以妈祖冠名的体育赛事在两岸的各种节庆文化活动中比比皆是,体育充当了十分重要的载体,而民俗节庆体育的地域文化性,加深了两岸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有利于海峡两岸的和谐与发展。

三、闽台妈祖民俗体育产业化的SWOT分析

1.闽台妈祖民俗体育产业化的优势

(1)资源优势。闽台妈祖民俗体育项目种类较多,每年“元宵闹妈祖”活动中的摆棕轿、耍刀轿、冲礼花等,农历三月二十三“妈祖生辰日”和九月初九“妈祖羽化升天”祭祀活动中的皂隶摆、妆阁、转凉伞、八佾舞等。还有一些未用在这些传统祭典上的民俗体育,如妈祖女子车鼓、舞龙舞狮等观赏性较强的体育项目,还有妈祖健身舞、妈祖健身操、妈祖健身功等以强身健体为主的体育项目。加上世界各种以妈祖信仰为活动的庙会活动数不胜数,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各地的妈祖民俗文化交流也越来越频繁了。

(2)地域优势。莆田市地处福建黄金海岸中部,近年来,高铁的开通使得福州长乐机场和厦门国际机场到莆田的时间越来越短,莆田港口城市的发展已进一步促进了交通发展,建成了直达湄洲岛的莆秀高速等公路,对于全球妈祖信徒来说都可以算是一个交通便利的地方,而且背靠福建东南经济区,面向台湾海峡,地理环境优越,自古为福建台湾交往的重要通道。莆田湄洲岛是妈祖的故乡,是全球妈祖信徒前来朝圣的地方;莆田湄洲岛是妈祖文化的发源地,传统妈祖民俗文化保留比较完整,莆田其他一些地方的妈祖民俗体育也得到了很好的保留。

2.闽台妈祖民俗体育产业化的劣势

(1)研究开发少。因为,全国民俗体育产业化问题研究比较少,而目前闽台妈祖民俗体育产业化还处在理论状态,在妈祖信徒心目中没多少影响力,所以,妈祖民俗体育产业化初期要经过比较漫长的路。关于闽台妈祖文化的研究已经很多了,在网络上搜索关于妈祖的研究文献已经超过万条,但是没有针对性,涉及妈祖民俗体育的论文也比较少,有关妈祖民俗体育产业化的研究目前还没有,所以不能构成强有力的理论基础。关于妈祖的研究文献最早可以追溯到民国时期。伊能嘉矩在1918年《东京帝国大学人类杂志》上发表的台湾汉人信仰之海神。就是关于妈祖的研究,这样算来研究妈祖文化的年限还是比较久远的,长久以来的研究都很少涉及民俗体育传承与发展的话题,都是研究挖掘妈祖传统文化的。

(2)缺少专业人员。由于全国研究民俗体育产业化起步较晚,目前还没有人专门研究闽台妈祖民俗体育产业化的。政府或者企业也没有足够重视这方面的研究和开发,缺少专门研究闽台妈祖民俗体育产业这个方面的专业人才,这将导致妈祖民俗体育产业化这个项目短时间内比较难发展,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来积累经验。

3.闽台妈祖民俗体育产业化的机会

(1)政策机遇。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和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的经济发展”,这标志着海峡经济区建设由地方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2009年《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4号]中四次提到要充分利用妈祖文化的优势,努力构筑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国家给予了海西经济建设的大力支持,都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妈祖民俗体育的发展,这样关于闽台妈祖民俗体育产业化课题也成为很多人和有关政府部门的研究对象,这样一来给闽台妈祖民俗体育产业化的实践发展带来了机会。

(2)经济发展需求。据统计,2008年

共接待旅客6440多万人,旅游收入达56亿元,每年到湄洲岛朝拜妈祖、旅游观光的海内外游客达到100多万人次,其湾游客有10万人次。当游客认同这些妈祖民俗体育产业项目的时候,在每年来湄洲岛朝拜的时候就可以专门出资请具有闽台妈祖民俗体育特色的一些节目去表演,例如:舞龙舞狮、妈祖舞、妈祖车鼓等等,这样就能进一步的促进妈祖民俗体育产业化的发展,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2010年福建省第十四届田径运动会在莆田成功举办,打响了莆田的文化品牌,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在开幕式的晚会上,表演的很多节目都体现了浓厚的妈祖文化,向游客展现了妈祖民俗体育,这样既促进了妈祖民俗体育的宣传,又间接推动着闽台妈祖民俗体育产业化发展。

4.闽台妈祖民俗体育产业化的威胁

(1)莆仙文化的竞争。妈祖文化是莆

田最有影响力的品牌,是莆田文化的龙头老大,但同时也与莆田的其他文化竞争,例如莆田南少林文化产业、壶山玉皇文化、九鲤湖祈梦文化产业,其中九鲤湖祈梦文化产业已经整合开发建设国家4A级旅游景区。这样一来妈祖文化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不断受到这些文化产业的冲击,这些文化产业或者其发展起来的旅游景区都将吸引很大一部分人的注意力,并且占用政府支持民俗文化发展的一大部分资源,都将会影响到妈祖民俗体育产业化的发展,妈祖民俗体育产业如何在众多莆田文化产业的冲击下蓬勃发展,吸引社会各界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将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2)现代体育发展的冲击。莆田市素

有“田径之乡”“武术之乡”“篮球之乡”的称号。一直以来,莆田市的现代体育产业都比较发达,尤其是十四届省运会在莆田市的成功举办,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现代体育产业的发展,但是像妈祖民俗体育产业这种传统民俗体育产业的发展还是相对比较落后的,地方政府用于发展民俗体育产业的专款比较少,导致了民俗体育发展缓慢,近年来,莆田湄洲岛的体育旅游开发与发展一定程度给予了民俗体育产业的发展空间,但是来自现在成熟的体育产业的冲击还是不容忽视的。

总的来说,对妈祖民俗体育的研究还是比较少的,目前将闽台妈祖民俗体育产业化还没人提出这一观点和加以研究,通过分析发展现状以及预测今后可能的发展方向—如果闽台妈祖民俗体育与湄洲岛旅游结合起来,妈祖民俗体育产业化的可行性比较大。两岸民众交往越来越密切,同时妈祖文化又是两岸共同的宝贵财富,在台湾民众普遍信仰妈祖,很多人每年都会到湄洲岛妈祖祖庙进香,结合整个民俗体育发展趋势和国内国际社会发展的需要,闽台妈祖民俗体育产业化是必须发展的,但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首先,将一部分体育活动商业化,例如成立专门培训妈祖舞、妈祖功这些大众的娱乐健身教练,到各个社区或者老人院进行这些健身培训,让更多的人认识到这传统妈祖体育活动。其次,成立专门的闽台妈祖民俗体育活动训练基地,可以成立公司模式,全球有5000多座妈祖庙,每年都有很多的祭典仪式,一些庆典也可以出资请这些专业的民俗体育表演队表演,全世界有2亿多妈祖信徒,市场潜力巨大,所以闽台妈祖民俗体育产业化是可行的,但是还需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进行研究实践,只有理论联系实践才能真正实现闽台妈祖民俗体育产业化。

参考文献

[1]吴冰,肖熙然.妈祖文化视野中的莆田滨海体育旅游业开发研究[J].海峡科学,2012(8):151-153.

[2]林顺治.妈祖文化中的民俗体育探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1,3,28(2):194-196.

[3]刘青健.妈祖文化视野中的莆田滨海体育旅游业开发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0(5):128-131.

[4]林朝晖,林德明.妈祖民俗节庆中的体育文化活动[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11,30(4): 35-37.

篇(5)

体育的发展,体现了经济繁荣背景下人们精神诉求的提升。而随着体育发展逐步规模化、产业化,开展城市在城市形象、体育设施建设、经济发展、环境改善及空间发展等诸多方面都受其影响,作用明显。世界大部分国家都认识到体育产业化之于城市发展之价值,且都在试图在自己的主要发展城市争取体育赛事举办权。那么什么是体育产业化呢?其对于城市发展有哪些推动作用呢?[1]

一、体育产业化概念辨析

体育产业,一般认为是:在市场化运作环境下,体育活动开展实施的发展规范系统。商业化运作部分涵括:体育训练、体育竞赛、体育健身、体育培训、场馆管理等。也有人认为,体育产业实则是生产经营活动,其活动内容须与体育活动相关联。其服务包括体育基础、体育服装器材的经营、体育彩票、体育媒体及体育旅游等方面。

在我国现行产业中,体育产业被列为第三产业行列。这也倚赖于体育产业的服务型功能。从这点意义上说,体育事业也就是体育产业。我国的体育产业分为三个基本门类,即中心型体育、中介型体育及外属型体育等。中心型体育包括体育健身、娱乐;体育比赛、表演;体育评论、精彩等。而中介型体育则表现为:体育经济市场、体育媒体市场等。外属型体育分类有:体育相关用品产销、体育文化旅游、体育意外保险等。这样的结构中,体育产业是完整的系统化利益链条,不仅可以囊括营利性体育企业,更有公益单位、事业单位的参与。[2]

二、体育产业化对城市发展的推动作用

在体育逐步产业化的今天,城市的发展因素中已然填入了更多体育的元素。体育的产业化让城市在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升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改观。

1.提升城市良好形象

体育产业化,推动城市形象改善[1]。对于城市而言,良好的形象恰恰可以是城市经济发展的环境更加优化。如今,不少国际性体育赛事,从申办到资格评审,再到申办结果揭晓,电视及网络等传播媒体在其中起到宣传平台的作用。城市在申报过程中,通过高密度、立体式的宣传,让国内甚至国际对其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其实,每次体育赛事的举办,俨然让城市成为一张世界范围内的名片。1996年,奥运会在美国原“毒城”亚特兰大举办。然而奥运会后,该城市立即升为全美网络第二大形象城市。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则为该城市的“绿色”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为其良好的旅游城市形象奠定基础。而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则使得“友善理念”成为中国文化的代名词,“鸟巢”等建筑也作为标志符号,融入北京城市形象。

2.夯实体育设施建设

在现代体育发展中,单个城市担当赛事举办是较为困难的。虽然举国家之财力,倾注于一城之中,为世人所争议。但是不可否认,许多区域性体育赛事对举办城市而言,其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会大大提升。在雅典筹备04年奥运会期间,希腊政府对其各类设施、场馆投入达到61.26亿欧元,而欧盟也在其通信、基础设施等领域,注入20亿欧元作为资金帮助。但是,另一方面,雅典本来饱受诟病的交通难题,直接得以解决。要知道,对于城市市容市貌、城市交通等问题,雅典计划利用30年为周期进行建设优化。

3.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在城市发展中,体育产业化不仅包括基础设施,更从另外一方面,促进其在经济上出现回暖。而大型体育赛事也是体育产业链条中一个特色化、典型化组成。洛杉矶在1984年奥运会后,经济效益大增。之后,体育产业化迅速在世界范围内发展开来。有数据显示:悉尼奥运会举办后,2000年即为澳大利亚带来直接经济收入65亿澳元,出口值增幅超过27亿澳元。在此后5年里,澳大利亚因悉尼奥运的举办,其旅游收入增加43.1亿美元。而北京在奥运会主办权获取后,其GDP增幅提升2.3%,消费、投资市场存在3万亿元需求空间。

体育产业化的发展不仅让城市经济得以直接化提升,其在建筑、通讯、制造等方面也有长足进步。尤其是为城市提供就业机会方面,作用尤为明显。有统计表明: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举办时,其国际旅游人数猛增168万,创设就业机会达到15万个。而北京奥运会则在投资739亿元的情况下,其就业岗位增加近80万个。这对城市就业压力无疑是巨大缓解。

4. 拓宽城市发展空间

城市发展离不开体育融入[2]。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体育产业化为其提供了城市空间化发展的新理念。尤其是面对大型城市的发展空间拓展,其价值显著。一些城市在进行体育场馆建设时,一则考虑交通经济便利性,再则就是空间布局。许多城市则利用体育赛事契机,推动了新城建设。广州在成功举办“六运会”、“九运会”之后,其城市东端拓展式新建发展得以实现。而到2010年亚运会,广州更是提前实现“南拓、北优、东进、西联”的城市布局优化。江苏南京市在“十运会”的准备筹建,将其主体场馆的建设定位为发展河西新城区的发展良机。南京将主场馆、体育公园等直接落户河西新城区,很短时间内对河西新城的建设促进较大。这也支持了南京城市的空间化、立体式发展设想。在筹备2012年奥运会时,伦敦大胆地将主体育馆定于在其东部建设。而所有人都知道东部属于该市交通、经济的负面形象。但是在体育馆建设成功后,其东部旧城区也是在短时间内即完成新城建设。而2000年悉尼奥运村的建设,让该市重度污染的区域性环境、高度瘫软的交通态势得以最大程度缓解,对该区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因此,在城市发展中,体育赛事的举办、体育设施的建设与完善,足以让其在城市规划中拥有更多选择、更多机会。这些也为其向合理化空间布局提供便利条件。

三、小结

体育事业的发展,对城市乃至社会精神文明的充盈帮助很大。体育产业原本离不开利益的链接,因此一旦在城市中申办体育赛事,必是利益的权重与博弈。其商业性质较为明显。另一方面,体育产业化,让城市体育的自我发展能力、经济补偿能力进一步提升。在现实中,我国体育的高度产业化,对城市发展意义重大,更是城市可持续发展所必需,国家建设所必需。

参考文献:

[1]傅乐煜.论体育产业结构优化[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9(2).

篇(6)

奥运会到2004年已经成功举办了28界,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对北京乃至我国的经济文化,环境和社会等方面产生一系列的影响。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尤伯罗斯一改过去奥运会拒绝商业的做法,开始了奥运会史上前所未有的商业运作,尤伯罗斯开创了奥运的经济时代,我们要抓住”北京奥运”这一机遇,缩小我国体育也国外体育产业的差距,发展壮大我国体育产业,使之形成产业化。

一、体育产业化的概述

体育产业是指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而使体育产品(劳务)进入生产,交换,消费和服务的产业门业.体育产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它是体育运动和产品制造,商业运作等密切结合而又有其自身发展规律的联合体,也是一种社会性极强.市场运量很大的产业;是运动,器材,组织,观众等高度合而为一的共融性产业.体育产业的发展,是一个国家体育发展到一定水准的标志,是一个国家国富民强的寒暑表。体育产业在很多国家早已是GDP的重要增长点。例如美国的体育产业居十大支柱产业第6位,仅NBA大赛带动经济增长就达40亿美元。我国的体育产业虽然近几年发展很快,但必竞刚刚起步,还在摸索中。2008北京奥运会的举办,为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给我们全面介入体育产业国际化提供一次重要机遇。我们必须珍惜这个机遇,结合我国实际,大胆创新,勇于开拓,与时俱进,迎来我国体育产业大发展的新局面。

二、我国体育产业的现状

最近几年我国体育得到了蓬勃发展,同时体育产业化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全民健身意识普遍增强,但存在的大量问题也不容忽视:

1.整体产业结构现状受到制约

产业结构现状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水平的标志,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及产业结构条件下经济增长点的选择具有明显差异,在一个国家工业化没有完成时,经济的增长主要依靠工业,尤其是制造业发展,只有到了后工业化时代,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才有可能来自于第三产业。当前我国正处在标准的工业化加速器阶段,作为第三产业的体育产业要在产业结构中有明显的提升速度,并对国民经济增长起到明显的拉动作用,目前从整体上还很有限。

2.发展很不平衡

目前体育产业的发展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状况,首先是地域间的不平衡,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省市发展迅猛而且达到一定的质量,西部地区则发展比较滞后,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环境和资源方面的原因,也有主观意识和工作力度方面的问题。产业观念和市场意识有很大差别;其次是各运动项目间的产业开发不平衡.由于各项目的技术水平和在国际上取得的成绩有差别,项目的观赏性也不同,因此其产业资源价值市场容量和效益有很大差异,第三,单位间由于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土地、房屋、设施等资产资源配置方面的差别,也造成了产业收益上的差异。

3.法制,法规还不健全

目前关于体育市场的管理尚缺乏高层次立法,管理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应需要通过高层次立法予以明确。在体育市场的实际管理中,部分体育经营项目存在权限交叉,在不同的地区由不同的部门管理,甚至在同一地区由不同的部门同时管理,因此全国范围内对体育市场管理高层次的立法期望较高。很多地区的管理停留在简单审查、许可阶段,未实现积极的行业管理,进一步实现体育市场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效益化,建立行业服务标准是当务之急。

三、北京奥运对我国体育产业化的影响

1.促进中国体育产业和企业的国际化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体育产业特别是体育产业的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国外著名的体育用品公司,体育管理咨询公司和体育俱乐部纷纷进入我国市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利用举办奥运会之机,一方面学习国外的技术、经验。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培养我国体育产业的强势企业,力争进入国际市场,借助2008年奥运会,使我国企业包括体育企业快步走向国际,走向世界。

2.有助于体育产业规范化管理和企业制度完善

奥运会对我们调放结合发展体育产业有很大好处,比如:是否要重点支持竞技体育,放开其他体育办的产业;是否要从产业政策上鼓励民间私营企业投资体育产业,特别是一些便于市场化运营的项目。与之相应,体育经济政策要依法保护各种体育所有制体育组织的权益,鼓励体育产业中形成多种所有制的竞争格局,要利用股份制等形式来吸引和组织更多社会资本参与体育产业。

3.为体育产业和企业高级管理人才提供了最好的成长空间

在体育市场中,最重要的资源是人力资源,解决体育市场人才资源短缺和提高运作人员的素质,是体育市场向成熟发展的重要条件。体育产业的发展必须具有能够提供良好市场服务的高素质人才,否则再好的市场策略也没有意义。要实现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以人为本,大力培养产业人才,不断提高体育产业管理水平。

4.体育产业巨大的经济利益,为企业营销提供了非常大的商机

举办奥运会的影响可以分为直接受益的产业和间接受益的产业,企业可利用奥运会树立形象,提高产品质量,扩大销售渠道,加快企业发展。奥运会是企业品牌推销的最佳时机,有助于促进我国企业加快形成体育产业龙头企业的进程,有助于我国体育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发展体育,有助于我国体育产业化的形成。

5.有助于我国全民健身运动和我国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

在北京举办奥运会,将有助于全民健身活动。奥运会带来了对体育的,对建身的重视,对各种有助于身心建康的锻炼方式的推广。这不仅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而且也是培养体育消费群体,从经济角度讲,是提高体育场馆的利用率,培养体育市场的主体,对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

四、结束语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申办成功和雅典奥运会上取得的历史性突破,给中国体育市场带来了无限的商机,体育产业化是我国体育事业深化改革的突破口。我们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加速对体育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充分遵守市场经济规律,通过体育的产业化来推动我国体育市场事业的发展,随着新世纪我国体育改革发展战略目标的确立,以及人民物质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体育产业必然拥有广阔的前景,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

参考文献:

[1]刘淇:北京奥运经济研究[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2.15~28

[2]喻坚: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中国社会文化的影响[J].山东体院学报,2002.6~9

[3]王守钧:对我国体育产业的 经济学思考.体育与科学,2002.(3)

篇(7)

所谓体育产业化,就是改革体育体制,使体育成为具有自我发展能力、充满活力的新机制,使体育由事业型、公益型向经营型转变,能够向社会提供体育产品和劳务。我国体育产业目前还处于形成和发展的阶段,必须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有必要建立一个具有现代化企业制度的市场化机制,体育产业只有走社会化、市场化道路,才能实现产业化。

后奥运时代我国体育产业化的必要性

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中国体育事业推向历史的高度。体育的发展和教育的扩张必然导致与社会关系的重新调整和内部结构的重组及地位变化。中国体育格局将逐渐调整到产业化和体教结合的发展轨道上来,但是从整体来看,由于经济的发展以及长期计划的影响,体育市场各构成部分发展不均衡导致发展滞后,大批体育设施、人才、技术等资源处于闲置状态。这导致体育市场的供需失衡,造成资源的浪费。

(一)北京奥运会对体育用品市场的影响

更多的国外体育用品企业及其产品进入我国市场,国内中高档体育用品市场的争夺日趋激烈。更多的国内体育用品企业实现由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的转换。2008年奥运会给国内的体育用品企业提供难得的提升企业形象、扩大品牌和产品知名度机遇,也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体育、参与体育,人们的运动健身意识的空前高涨,出现体育投资热和体育消费热的历史高峰。

(二)北京奥运会对健身娱乐市场的影响

一方面,奥运会刺激和活跃了大众健身娱乐消费需求,直接带动了健身娱乐市场经营主体增加投资,并会吸引一部分外行业的投资人进入该领域。另一方面,一些相关行业增加对健身娱乐市场的投资,如旅游业、酒店业、房地产业等,在自己的主营范围内配套投资建设一些体育健身娱乐设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扩大健身娱乐市场的投资需求。从整体上看,有效需求不足仍然是当前制约我国体育健身娱乐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

(三)北京奥运会对竞赛表演市场的影响

北京奥运会对我国竞赛表演市场的影响是供给与需求的双重拉动。一来围绕奥运会举办的各项赛事是高水平、高质量的,这些有效供给对于刺激大众的体育消费有促进作用。二来奥运会的筹备和举办过程也是宣传普及体育运动的过程,它会提高大众对体育价值的认知,转变大众的体育消费观念,从而使他们能够积极地参与进来。

后奥运时代高校体育产业化思路

(一)提高体育市场中政府的运行效率

在政府机构中引入竞争机制,市场的力量来改进政府的工作效率。比如,可以将大型体育场馆以及社区体育设施等公共物品及服务的生产和供应委托给私人企业,充分利用社会资本。明确界定和划分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各部门机构的职能范围不应互相交叉,防止推诿责任现象的产生。深化体育行政部门的机构改革,按照统一、精简、效率的原则优化体育行政组织机构,减少行政层级,提高行政效率。

(二)建立高等教育全民健身市场化生产服务体系

充分利用高等教育体育素质教育优化组合资源,发挥全民健身体育知识、技术、科技、教育、管理、场馆设备等先进体育生产资源优势,建立健全高等教育全民健身服务中心,争取做到面向大学生,面向社区,积极提供多元化多层次的体育服务,形成全民健身产业化的健身娱乐体育市场、群众性体育竞赛表演市场、体育中介市场、体育旅游休闲市场、体育用品等市场,营造浓厚的高校内部和市场化体育健身氛围,使高等教育真正成为社区、社会和学生全民健身体育素质教育活动中心。

(三)加强宏观调控并完善法律保障体系

就目前我国整体体育市场运作情况看,存在着体育市场不成熟、管理不规范、高素质经营人才匮乏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实现高校体育资源的社会化、市场化有效配置,必须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加大进行优惠政策和扶持资金投入的资源配置力度,调整政府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分割管理体育的不合理体制,实现真正的体教完美结合。

总之,促进体育产业化发展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后奥运时代的体育市场是一个新兴的市场,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这就要求我们运用科学的思路促进其产业化进程,优化体育资源的配置。

参考文献:

篇(8)

体育,是人类一项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体育的发展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应该看到,体育活动也有市场,通过培育和开发,完全可以使体育成为国民经济体系中一个重要的产业部门。从近几年来国内火爆的球市和越来越多的商业体育比赛中可略见一斑。中国体育产业的形成,从体育单位的层次上说其标志是体育事业单位的企业化。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体育事业单位属事业单位,隶属于国家组织体系。体育事业的改革,就是将体育事业单位的一部分从国家政府体系中剥离出来,使其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企业单位。体育的产业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部分,是我国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及国际体育商业化冲击的必然结果。

一、我国的体育产业化存在的问题探讨

我国的体育产业化进程虽然从20世纪80年代初露端倪,但真正开始发展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发展速度不快等许多问题:

首先,规模小但潜力大。我国体育产业化规模相对较小。在美国,体育产业20世纪80年代的总产值就超过600亿美元,占其GNP的1.3%,居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的第22位,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体育产值超过3000亿美元,增长率超过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现在美国体育产业的年产值为2100亿美元,是汽车制造业总收入的两倍,占GDP的2%;意大利以“足球工业”为主体的体育产业,其产值在20世纪80年代末达到182.5亿美元,人均320美元,跻身于国内十大经济部门,现在已超过500亿美元。目前全球有65%的体育用品是中国制造,中国的体育用品加工企业超过3000家。我国体育彩票市场空间也较大,全国每年销售量在200亿元左右。此外,在体育传媒和广告市场、大型赛事、俱乐部投资等方面也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尤其是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将给中国体育产业的全面兴起带来前所未有的良机。据权威部门预测,到2010年我国体育产业总产值将以3倍的速度持续增长。我们以13亿人口为基数,每扩大一个百分点,健身消费将给体育产业带来的产值和效益都是相当可观的。

其次,体育产品标准化程度低、品牌意识薄弱。虽然目前我国己成为全球最大的体育用品输出国,占据着世界体育用品市场65%的份额,但我国制造的体育用品,科技含量低、标准化程度低己成为不可回避的事实,我国大多数体育用品企业主要是来料加工,或承担国际生产任务,赚到的只是为数不多的加工费,少数企业甚至靠模仿或假冒国际品牌获利。

再次,相关产业的潜能没有充分发挥,体育经济的规模没有形成。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过多地注重了本体行业,而对相关产业的重视开发不够;尤其对无形资产资源开发不够和对体育产业的商用经济价值挖掘不足。

最后,体育经营管理人才短缺。体育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体育人才队伍的建设,但在我国虽然不乏优秀的运动员、教练员但体育经纪人、体育管理人才却十分稀缺。国内针对体育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也基本处于空白状态。绝大部分体育院校并没有开设体育经济管理专业,重训练、轻管理,体育管理人才的缺乏是制约我国体育产业化的瓶颈。

二、我国体育产业化改革的主要着力点

笔者认为,我国体育产业化改革的基本思路应当是实现体育事业的产业化、企业化发展,其改革着力点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促进体育事业单位由事业向企业转变,实现体制转型。这是体育产业化转型的前提或者说是体育产业化转型最直接、最具体、最实际的表现。体育事业要深化改革,要推进体育产业化转型,自然也必须从体制开始。要毫不留恋地改变原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长期形成的僵化的体育管理体制,使体育产业经营单位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体育企业。

2.推进资产重组,实现体育产业的集约化经营。我国目前体育产业存在着规模均衡化和经营粗放化的问题。通过资产重组,组建若干大型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体育产业经营单位或俱乐部集团,调整我国体育产业结构,使我国体育产业形成大中小并存的俱乐部格局,并营造出一个充分的竞争环境,促使体育产业经营单位通过加强经营管理来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积极探索体育产业产权组织形式,引入现代企业制度。其目标是建立一个由多种经济成分的投资主体投资的体育经营单位,实现企业各方参与者之间的权力制衡,做到产权明晰、政企分开、权责分明、科学管理。

4.以市场竞争为导向,实现体育产业经营单位的专业化、特色化。体育产业经营单位是全民参与体育活动、提高身体素质的前沿。而创新是体育产业经营单位的灵魂。体育产业经营单位要有所作为、有所发展,必然要实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这最终都要体现在经营特色创新上。经营特色创新是国内外每个体育产业经营单位都孜孜以求的。但是,就单个体育产业经营单位而言,每个体育产业经营单位的能力都是有限的。这里就需要体育产业经营单位扬长避短、精耕细作,就需要为自己定位,明确“我是谁”,从而找到自己的发展思路和选题特色,找到自己的“魂”。体育产业经营单位只有为自己定好位,明确自己长于什么,拙于什么,拓展什么,克制什么,才能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深化经营特色,精耕细作,多出体育竞技人才。否则,如果体育产业经营单位思路不定,经营特色不突出,就往往浮于表面,难以深入,如同自然经济中的小农,不能发展壮大。因此,体育产业经营单位只有集中精力在某一个或几个领域不断开拓,深入下去,才能有所创新,有所发展。

5.以人为本,建立体育产业职业经理人制度。我国体育产业落后,对国民经济的产业支持与身体素质支持程度不高,一个重要原因是,长期以来,我们不把体育视为产业,不承认体育产业管理是一种智力与知识要求很高、专业性很强的职业。在过去生存压力不大、垄断程度很高、市场竞争不是很激烈的情况下,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在体育产业经营单位面向市场、要参与国内特别是国际间的竞争的情况下,在体育产业经营单位管理越来越法制化、规范化的情况下,这种状况就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与一般企业经理职业化不同的是,体育产业经营单位管理者职业化不仅要求业者要有深厚的体育产业专业素养和较高的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而且更要有较高的政治敏感性和政治鉴别力,并且懂得体育管理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要具各这种条件,往往要经过多年的专业培训和职业磨练。因此,我们必须尽快建立体育产业经营单位管理者职业化制度。

6.建立健全体育法律法规。推进体育产业法制建设体育产业化发展,离不开健全的法律保障。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只有建立健全法制,才能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营造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尽快建立健全体育产业统计指标体系。目前,体育产业统计体系的研究是我国体育产业基础理论研究中的一个空白点。我国体育部门和统计部门过去采用了一系列统计指标,如等级运动员和等级裁判员发展人数、新建体育场馆数、世界冠军和创世界记录情况等对我国的体育事业进行统计,但由于这些统计指标及相应的统计方法都是建立在原来计划经济体制的基础上,没有考虑体育所具有的产业性,己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当前体育产业的发展不相适应。

总之,中国体育产业的形成和发展,从宏观上讲,就是要一部分体育产业经营单位成为新型的现代企业。以企业的方式运作体育产业经营单位,遵循市场规律,更多地创造既有经济效益也有社会效益的“双效”产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式下,开拓出生存和发展之路。体育事业产业化改革,正是要沿着一条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路子向前推进。

参考文献:

[1]龙国强:关于北京奥运会对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趋势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 23(2),12~14

篇(9)

体育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实践活动。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对体育的资源投入也随之增加。同时,体育产业化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中非常关键的一部分,是更好的促进我国市场经济全面繁荣发展的力量之一。

一、什么是体育产业化

体育产业化就是体育发展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在符合体育运动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充分的发挥体育的经济功能,建立体育市场运行机制,培育和开发体育市场,使得体育在市场经济症不再依赖国家,依附与其他事业的福利型公益事业,而是同其他产业一样,在遵循市场经济的普遍规律之上,按照市场经济机制运行,更好的实现体育事业的良性循环发展。也就是按照社会化大生产的规律对体育领域内的人力、财力、物力、技术等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以提高体育产业的整体素质。

二、我国学校体育产业化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规模较小,产值不高

由于我国体育产业化处于起步阶段,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其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发展规模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且没有发展成为一个比较完善成熟的产业经济部门。因此,从总体发展情况来看,虽然处于告诉发展阶段,但由于有的学校不能及时的多场地或是场馆,进行修建,制定出的价格也不符合人们的实际消费水平,导致规模较小,产值也不高。

(二)涉及面较窄,产业关联度较低

体育是人类文明发展史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一项影响深远的社会活动。在国外,学校体育产业往往吸引非常多的行业或是部门参加,甚至是涉及到场馆建设、电视广告、交通通讯等一系列事项综合运行。但对于我国的学校体育产业化来说,往往处于单一运行的状态,只是对体育场地或项目进行简单的经营,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关联度非常小,导致体育资源往往有很大一部分处于浪费状态。

(三)从业人员较少

从总体上来说,体育产业应是一项参与人员非常多的经济活动。但我国的学校体育产业化发展中,学校拥有的职业运功员、具有较高管理水平的人员或是与体育产业有关的人员却少之又少。综合作用的结果便是导致学校体育产业化经济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

(四)国际发展趋势不显著

虽然我国的体育事业在总体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比如在不同的体育比赛项目中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更是在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时候,金牌总量排名第一,逐渐的与国际实现了完美接轨,但是我国的学校体育产业化经济却远远的落后于国际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缺少相关的发展规划,只是简单的从中获取经济效益。

三、更好发展学校体育产业化经济的策略

(一)选择出适合发展的经营项目,逐步扩大发展规模

学校体育产业化经营最主要的便是在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使其运行不能与正常的教学发生冲突。因此,学校在进行学校体育产业化经营项目的选择时,一定要在充分的保证学校的日常教学的情况下,根据学校拥有的体育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研讨和规划。同时还要注意,不要只是单纯的用经济效益的高低去衡量和评价体育经营项目。在根据学生或是居民实际的消费水平制定出合理的价格,尽量满足各个消费层次的不同需求。同时还要注意对校内和校外的人群制定不同的价格,提高服务质量。在此基础上,不断的扩大发展规模。

(二)扩大宣传力度,提高产业关联度

对学校的体育产业化进行宣传,不仅能够改善人们的体育消费观念,吸引更多的消费群体前来消费,还能充分的利用自己的知名度,树立自身的发展品牌和良好形象,进而吸引更多的赞助或是合作伙伴,提高学校体育产业化经营项目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关联度,在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的同时,也更好的促进了学校体育产业化经济全面发展。

(三)大力发展从业人员,实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

随之市场经济的发展,学校体育产业化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不管是学校的体育产业实施的区域化的经营模式,社会化服务的经营模式,一体化的经营模式又或是企业化的经营模式,都需要拥有先进管理经验的人才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因此,需要国家或是学校培养出综合素质较高的才人,可以对学校周围地区的居民体育爱好或是运动项目的需求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通过体育训练、培训或是比赛活动等方式,按照产业运作的要求进行管理和操作,以更好的促进学校体育产业化经济健康发展。

(四)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实现国际接轨

由于学校自身所拥有人才、信息、物质以及消费等优势,特别是高校。许多学校在培训、教研、裁判等方面都具有专业的人才,还拥有先进、完备的图书、或是音频等信息资料,或是完善的体育场馆、设备、器材以及优美的环境等丰富的物质资源等等。对此学校完全可以充分的利用这些自身在人才和设施等方面的优势,面向社会进行有偿服务,进而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有机结合。特别是可以通过先进科学的管理理念,掌握先进的理论知识,引进体育项目中的新技术、新设备等,实现与国际社会接轨。

四、结语

总之,国家特别是学校应对体育产业化经济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总结、研究,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出有效的发展策略,进一步促进学校体育产业化经济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冠军.浅谈学校体育产业化经济的发展.[J].中国集体经济,2010,(25),337-339

篇(10)

1.1体育产业化是体育发展的客观需要

随着体育经济功能的不断开发,体育产业呈现出快速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体育成为产业的历史虽不足百年,但发展速度远远超过其他产业,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目前全世界体育产业产值在4000亿美元左右,相当于1997年我国GDP产值的一半。论文百事通我国的体育产业是改革开放以后开始出现的新生事物,它是以活劳动的形式向全社会提供各类体育服务的行业,以满足社会的需要。包括实物产品(体育用品、体育器材、体育服装鞋帽、运动食品饮料、体育仪器设备、体育场馆建设等)和非实物产品(健身娱乐、竞赛表演、体育旅游、体育媒体、体育彩票等)。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以后,我国体育产业随着经济体制改革进程迅速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体育产业还处于初始阶段,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不大,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不断深入,体育产业的领域正在不断的拓宽,规模逐渐扩大,已经成为全社会的消费热点和投资焦点,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1.1.1体育产业是体育体转变的客观需要

20世纪80年代以前,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的经费都来源于国家政府的财政支出,这对推动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明显的积极作用。但80年代以来,体制的改革和开放的深入,特别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给体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首先是资金问题。但80年代以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体育的需求量增大,虽然国家也逐年加大了对体育事业的投入,然而,还远远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体育健身娱乐活动方面的需要。其次,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我国体育管理体制也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旧体制束缚了体育的进一步发展,为改变这一体制和思维模式,体育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特别的是市场经济的要求。把体育推向市场,由全社会办体育,把体育从事业型向经营型转变,是我国体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不可避免的发展之路。

1.1.2体育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在完成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过度后,有效需求不足是制约市场经济和国民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要刺激消费,就必须开发新的市场,或向消费者提供新的产品。而体育消费作为弹性较大的、或者说是向民众提供文化精神产品的消费,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精神享受和追求健康的需要。作为新消费热点的出现,体育产业可带动相关产业部门的发展。

1.1.3体育产业化更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消费需求

我国人口多,而体育市场的设施落后,加之本应向民众开放的公共体育设施因各种原因大多不对群众开放,使人们的健身活动缺少必要的物质条件保障。此外,随着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健身消费出现了层次变化,单一的传统的体育服务难以满足大众在不同层次和不同方式上的消费要求。

1.1.4体育产业化是国际化发展的需要

随着经济的一体化,全球化,体育产业和市场的国际化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国外体育产品的大举进入,对我国体育产业造成了威胁。以运动品牌为例,现阶段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物质要求的品位也上升。阿迪达斯、耐克等运动品牌在国内市场占了上风,如果这一市场我们不占领别人就会占领,如果我们不竞争就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发展体育产业,不仅要我们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去占领本国市场,同时在条件成熟时还要进入国际市场,显示我们国家的经济实力。

1.2我国城市体育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2.1外来品牌对国内品牌冲击大

目前在中国体育市场上立足的国外体育企业几乎涉及了整个体育产业。从体育用品业来看,耐克、阿迪达斯、锐步、彪马等国际品牌与李宁、康威等国产品牌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在运动器械器材商品中,国外产品几乎占领了高档消费市场。因此中国体育企业面临着很大的挑战,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而且要找到切实可行的应对方案。

1.2.2市场发育不完备,在主体产业所占份额小

目前我国体育产业在主体产业所占份额太小,还未形成支柱和优势。体育产业中部分产品的质量还有待于提高。我国的体育企业规模偏小,发展缺乏可持续性,竞争力不强。体育用品企业中,小体育用品企业与大企业相比,企业的资源相对缺乏。

1.2.3市场法规不健全,经营管理不善

目前我国在体育市场和产业发展的法规制度不健全,在管理上也存在着交叉、越权或不到位管理的情况,体育产业和市场中的行业标准也未出台,制度不健全,造成市场运行和调空机构不完善。不少体育企业在经营管理和时常开发上缺乏长期的发展规划和有远见的措施,加上经营理念和营销手段的滞后,使本应利润可观的行业变得无太大吸引力。

2.4体育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产业化发展不协调

主要表现在用品业与彩票业不平衡;地域间的不平衡。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出现了东部沿海省市体育水平高于中、西部,城镇发展水平也明显好于农村;同一市场内产品中篮球、足球倍受关注,在健身娱乐市场中,主要集中在健身、健美、保龄球、乒乓球等项目之上。

1.2.5缺乏专门经营管理人才

与其它产业相比,我国体育界缺乏长期的经济工作的理论和实践经营,经营管理队伍较弱,决策者不懂市场,不懂经济,影响着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

2、改善措施

2.1国家相关部门和企业应该出台措施来保护国内品牌

把体育产业纳入国民经济总体发展格局中,加以重视并推进其发展。国家和有关部门应该出台一系列的措施来保护我国的自主品牌的健康发展,企业、公司也应该有相对应的策略来确立、巩固自身的强竞争力,想尽办法使自己处于不败之地。

2.2加大投入,鼓励体育产业化发展

因地制宜,以梯度推进的方式协调发展体育产业。加大对体育欠发达地区的投入,推动这些地区体育水平的发展以促进该地区体育产业化进程。相关部门应该积极鼓励当地的体育产业化发展。

2.3建立健全体育产业相关法规、制度

目前,虽然有部分省、市出台了一些体育市场管理的法规,但覆盖面都比较窄,所涉及体育产业的方面还远远不够,并且层次较低,法律效益小。而摆在人们面前的现实是,体育产业在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的同时,由于缺乏体育产业相关法律法规,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体育产业市场运行不规范、体育市场发育不完善、体育市场中介机构不健全、市场主体不成熟等问题。所以,应该在不断完善和改进中国体育市场条件的基础上,建立和健全我国体育产业市场法规,及早出台各项有关体育从业的法规文件,从三个方面说出立法的出发点,第一,明确政府职能部门的管理权限;其次,界定各类市场主体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最后,加强对体育市场的管理、监督和调控,并从宏观上制定有利于体育产业发展的产业政策和经济政策,鼓励各种社会资金投入体育产业。最终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经营秩序,实现竞争、激励、规范、公平、高效、扶持与协调等多方面的有机结合,通过体育经济政策法规的健全与完善,打造一个良好的体育产业外部环境,使体育产业真正做到有法可依,保证中国体育产业健康、稳定、快速的发展。

2.4提高领导者的管理水平

管理者是国家政策、抉择的传达者和首先执行者,因此,在大部分时候他们决定了单位、部门工作的方向和目标,但由于管理者水平的不一,有些时候必然会出现一些“错读”现象,其后果是不言而喻的。有鉴于此,提高管理者的全面能力对体育产业化的发展起抛砖引玉的作用,今后的工作要从探讨理论基础、评介国外相关经验、完善总体设计、分析实施难点等方面来对管理、决策者提供支持。

2.5加大宣传力度,有计划培养基层体育骨干

篇(11)

2.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首先,市场定位不准。在计划经济时期,人们的思想受到严重束缚,视野不开阔,认识不到体育与经济的关系,造成二者严重脱节。其次,传统体制制肘。我国体育赛事以前一直都是由国家体委包办,形成一种法定的计划运转。企业在与体育部门联合办体育的过程中,往往不能获得足够的自。另外,在赢利后,企业得到的往往占少数,许多赛事的投入越来越多,而效益好的却寥寥无几。长此以往,打消了欲投资体育的企业的积极性。另外,相关服务不完善。体育产业和所有其他产业一样需要一系列完善的产前、产后服务措施,服务措施跟不上必将会阻碍体育产业的发展。最后,缺乏宏观调控和科学管理。国内企业存在着严重的盲从倾向,哪种体育运动获利较高时,众商家便都往一条道上挤,造成了重复建设、规划不科学、盲目攀比建设规模的不良现象;同时,由于现有的体育经营管理人员大都是退役的运动员、教练员和待业下岗人员,他们一般只熟悉体育工作,而缺乏对市场运作及其规律的了解,体育产业经营管理水平了亟待提高。

二、我国体育产业化发展的出路

1.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体育改革力度。我国体育在计划经济时代是完全依赖国家预算,吃“皇粮”。这种现象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将逐步消失。体育部门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企业联手办体育,同时,删减分流行政人员:减少政府的行政干预,逐步实现政体分开,真正按市场规律发展体育经济。

2.大力推进体育产业化经营。(1)发展体育品牌经营:①体育用品品牌经营。就是将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的服饰、饮料等实行品牌经营。但国内市场难以守住,在进攻国际市场时实力又远远不及。各商家应认清市场形势,主动进行 企业的产品、产业结构调整,通过主动调整,去争取自己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在体育用品的材料、功能上 不断创新,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着力发展自己的品牌,在守住国内市场的同时,闯出去占领国际市场。②体育赛事品牌经营。在中国体育日渐步入社会化、产业化发展轨道的大背景下,把一个体育赛事经营成名牌赛和把一个体育产品经营成品牌产品一样,同样可以获得品牌效应。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已经发展成为国内最有影响的国际田径赛事,并被列入世界十大A 级马拉松赛的行列。(2)实行体育设施多种经营:很多体育馆由于经营不善, 偌大的场地闲置,体育馆也入不敷出。那么,根据市场发展的规则,我们必须走出一条全新的体育产业化道路。譬如:开放篮球场、羽 毛球场、乒乓球厅等场馆,服务全民健身;以良好的硬件建设和优质服务争取体育竞技活动、展览会、学术交 流会在场馆举办;开办体育俱乐部,并配合体育活动开办餐饮、住宿、小摊亭等其他经营活动。趁着我国“全 民健身运动”的热潮,实行多种经营,让闲置设施活起来,变单调用途为多用途,以馆养馆,反哺体育。(3)依托体育进行借光经营:借光经营就是借一些体坛名人、名物、名事的影响力来扩大产品、企业的 知名度,进而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例如:借助体育名人联合办学、出口优秀体育人材、借助我国国际体育赛事之机,推动体育相关的旅游、餐饮、小商品、博览等产业的发展。(4)注重体育的商业策划与管理:体育在国内、国外均拥有许许多多的爱好者,体育的商业策划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能否扩大知名度、打开市场等重要问题。

3.组建中国体育产业的“航空母舰”。中国体育经济要步入国际体育经济的大循环,并最终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当务之急是要尽快扭转“分散经营、规模狭小”的格局,组建自身的“航空母舰”。即:以产权为纽带,以提高体育企业经济效益为核心,组建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体育产业集团。

4.加大对体育经济发展的政策扶植力度。一是要尽快制定体育投资法规,规范运作,确保体育投资者的利益;二是要赋予著名运动员、教练员广告权;三是要规范现有体育产业中的税制、税率及征收年限;四是要在政策上鼓励和支持分散的体育场所,实行土地置换、盘活存量,集中建设,以利于体育经济的综合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