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小麦栽培技术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该技术是地膜覆盖栽培与传统垄沟种植有机结合的一项小麦抗旱增产技术,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延伸和深化。它集农艺、微型工程、生物管理、机械化操作以及集流高效用水于一体,具有生产实用性、经济高效性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性,克服了地膜穴播技术本身难以克服的对土壤条件要求较严格、人工铺膜、掏苗费工费时、追肥困难和水分不足等突出矛盾,适应范围广、操作简便、便于田间管理,易被农民接受和掌握。为干旱半干旱地区提高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1增产增效情况
2006年我们结合优质专用小麦良种补贴项目的实施,在碧玉乡景木岔社进行了试验、示范,膜侧沟播小麦较露地小麦集雨增墒、增产效果十分明显,各生育期土壤耕层(0~20cm)含水量提高了1.35%~5.35%;穗粒数平均增加4个,千粒重平均增加2g,有效穗数增多1.10万,平均亩产增加56.20kg,增幅35.60%,增产优势十分明显。
2技术要点
2.1机械选择该技术可采用膜侧播种机一次性完成起垄整形、铺膜覆土、深施化肥、膜际条播、播后镇压等多道工序。具有垄面保墒、起垄集流、垄沟增墒的特点。目前使用的膜侧机有山西产2BM-1/2型、定西产2BFMC-2型、秦安产2MBFC-1/2型。
2.2栽培技术
2.2.1选茬整地。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肥力中上等的旱地,茬口以豆类为好。播前结合施肥深耕耙耱,使土地平整、绵软、疏松、无根茬、无土块、田面平整。
2.2.2施足底肥。播前结合耕翻一次每667m2施入优质农家肥1500kg以上,尿素10~15kg,过磷酸钙20~25kg。
2.2.3选用良种。优质专用小麦品种选择品质应达到国家优质强筋、弱筋小麦标准和优质中筋小麦质量要求,符合市场需要,产量高,质量优,抗性强,适宜当地条件的品种,根据通渭县实际应选择兰天10号、兰天16号、中梁24号、中梁25号、静麦1号、静麦2号。
2.2.4种子处理
选种晒种播前将种子精选,剔除秕粒杂物,达到干、净、饱、纯、健,种子饱满度在98%以上,净度达99%以上,纯度在98%以上,将精选好的种子选择晴天晾晒2~3d。
药剂拌种地下害虫严重的地块,用50%辛硫磷乳剂50g加水3kg,均匀洒在50kg种子上,边洒边拌,晾干后播种。用15%的粉锈宁100g干拌种子50kg,可预防锈病、白粉病。
2.2.5覆膜播种
垄及垄间距以45~50cm为一带,垄面宽20cm,垄高10cm,垄顶呈圆型,垄间距为25cm,种植沟内种2行,宽行距25~30cm,窄行距20cm。
地膜用量选用幅宽35~40cm,厚0.005强力超薄膜,亩用量3kg。
覆膜播种采用人力或畜力牵引,起垄、覆膜、播种作业一次完成,并在膜面每隔5m打一土腰带,以防大风揭膜,要求带宽一致,地膜两边压实。
播种时期冬小麦9月中下旬播种。但最迟不过10月5日。
调整播量一般播量9~10kg/667m2为宜(比直播量少10%~15%),亩保苗25~30万。
播种质量采用膜侧沟播机作业播种,起步时要将膜头压紧压实,起垄要直,垄面呈圆弧形,行走速度要均匀,深浅一致,并及时检查下籽情况,防止缺苗断垄,一般播种深度为5cm,播后将垄沟耙耱平整,以利收墒和出苗。
2.2.6田间管理
越冬前管理播种后如遇雨地面板结,要及时破除,抓全苗。冬季防止人畜践踏,踩破地膜,并严防鼠害,确保地膜完好。
越冬后管理①中耕除草。小麦返青后,对杂草严重地块要及时中耕破除板结,疏松土壤,拔除田间杂草。
1良种准备
(1)品种选择。当前我省在皖北推广的重点品种以新麦18、烟农19为主、皖麦19为辅。
(2)种子处理。种子包衣不仅有防病、杀虫的作用,还有壮苗的作用,是今后小麦规范栽培的方向。在精选晒种的基础上,采用种子包衣或用杀虫剂、杀菌剂、生长调节剂复合拌种,可有效防治地下害虫和预防纹枯病、白粉病和锈病的发生。
2整地施基肥
2.1增施有机肥,平衡施肥,增强地力
肥沃的土壤是小麦优质高产的基本保障,要保证小麦在获得高产的基础上,品质达到优质强筋小麦标准,对土壤肥力的要求比较高。整地时,一是要施优质有机肥45t/hm2以上,农家肥缺乏时,实行小麦、玉米秸秆还田是十分有效的措施。二是测土配方,科学施肥。中高肥力地块,一般基肥施尿素150~225kg/hm2,磷酸二铵300kg/hm2,磷酸钾225~300kg/hm2,硫酸锌15~30kg/hm2等。
2.2深耕细耙,精细整地
整地能够创造一个良好的土壤环境,是保证全苗和培育壮苗的基本措施。整地的标准是:一平、二匀、三松。一平是土地平整,深耕25cm以上,耕前粗平,耕后复平,避免出现墒沟伏脊等,做到浇水时畦内“寸水棵棵到”;二匀是墒情均匀,肥力均匀;三松是要松紧适度,没有明暗坷垃,要细耙,做到上松下实,无漏耕漏耙、无架空暗垡等。
3播种
3.1适时播种
在影响小麦形成壮苗的诸因素中,温度是最主要的因素。因此,播种期早晚是能否形成壮苗的关键,必须适期播种。气温降至16~17℃时播种,皖北地区在10月10~15日播种为宜。
3.2适量播种
播量的多少,要因地因条件因品种制宜。中产田因地力不是太好,适当增加播量,可较多地依靠主茎穗争取高产。高产田若播量过大,易引起群体过大,通风透光不好,个体生长弱,易倒伏;若适当降低播量,群体不会过大,个体健壮,抗倒,穗大,产量较高。播量的多少是建立合理群体结构的关键,不同的品种要掌握一定的播种量。
3.3播种深度
播深一般以3~4cm为宜,深浅一致,可使出苗迅速,苗齐,苗壮。播种过浅,易落干,缺苗断垄,易受冻害;过深,出苗率低,出苗时间长,苗弱,分蘖晚,分蘖少,次生根少,难以形成适宜的群体结构。
4田间管理
4.1抓好冬前冬季麦田管理
冬前冬季小麦的生育特点可概括为“三长一完成”,即长叶、长根、长蘖、完成春化阶段发育。这个时期管理的任务是:促苗齐,苗匀,苗足,培育壮苗,实现合理群体,为麦苗安全越冬和春季生育良好打好基础。
4.1.1及早查苗,补种补栽。小麦出苗后,及时查苗补苗,采用于缺苗处浇底水或浸种催芽的方法。小麦三至四叶期进一步疏密补稀,将疙瘩苗疏开,栽苗后普浇1次水,确保早发赶齐。
4.1.2合理施用冬前肥水。合理施用冬前肥水是进一步培育壮苗、建立合理群体结构的关键措施。冬前肥水的施用要根据地力、苗情、墒情、气候条件等来决定。①浇冬水。一是把握好浇水时间。一般在11月底至12月初浇水,这个时候日平均气温通常在3~5℃,夜冻昼消。浇水过晚,水渗不下,遇到寒流时地面易结冰,麦苗会窒息死亡。二是浇冬水后,一定要在墒情适宜时及时划锄,破除板结,保持墒情。②追冬肥。追冬肥一般结合浇水进行,一是冬肥不应过量,对土壤肥力高、群体量大、壮苗、旺苗,应少施或不施冬肥,以免倒伏或贪青;二是不需浇冬水的麦田一般可不施冬肥;三是底肥中未施足磷肥的地块,要注意氮磷配合施用。
4.1.3深中耕断根,镇压划锄。深耘10cm以上,可以断老根,促新根,深扎根,对小麦根系有促控作用,对于群体过大的麦田能明显地控制群体的发展。对于过旺、群体过大的麦田,可以在立冬前后采用镇压措施。镇压在午后进行,以免早晨有霜冻压伤麦苗。划锄是一项重要的管理措施,可以灭草、松土、弥补裂缝、防旱保墒、减轻或防止冻害等。
4.2加强春季麦田管理
4.2.1返青起身期管理。返青、起身期主攻旱返青,稳健生长。对群体适宜的高产麦田,小麦返青起身期可以不施肥水,以控制麦苗过旺生长。对个别群体不足的麦田,在起身前后适当施肥浇水。适时化控、除草,3月上中旬小麦起身期,对群体偏大、有倒伏危险的麦田,采用20%壮丰安乳油600mL/hm2+75%巨星干燥悬浮剂15g/hm2对水450kg均匀喷雾,起到化控防倒、化学除草的目的。
4.2.2重施拔节肥水。具体的追肥时间应根据墒情和苗情而定,一般群体适宜的高产田,宜在拔节初期至中期;对于群体偏大的麦田,宜在拔节中、后期追肥水。
4.2.3浇透孕穗水。孕穗期是小麦一生中需水临界期,此期一定要保证有充足的水分,提高结实率,增加穗粒数。
4.3注重后期管理
4.3.1浇好灌浆水。抽穗灌浆期是小麦需水最多的时期。小麦在扬花后10~15d及时浇灌浆水,以保证生理用水;同时可改善田间小气候,减轻干热风,延缓叶片和根系衰老,增加粒重,提高蛋白质、面筋含量。
优质强筋小麦栽培的主攻目标是保持和提高所用品种的品质遗传特性,不能因栽培措施不当而降低该品种的烘烤品质指标。搞好优质强筋小麦栽培必须把优质放在首位,以品质为核心,通过合理栽培,从而获得高产高效。
优质强筋小麦适宜区以河南省以北中部冬麦区为主,大致在北纬38°~40°。该地区常年降水500~600mm,其中小麦生育期间降水150~200mm,抽穗至成熟期降水50mm左右,尤其是小麦生育后期干旱少雨,有利于籽粒蛋白质积累和强筋力面筋的形成。
1培肥地力
1.1加深耕层,精细整地
实现小麦优质高产,依赖于强大的根系,这就要求加深耕层,为根的生长创造深厚疏松的耕层。深耕可以增产,要求深度25cm为好,深耕应根据原有的基础,逐渐加深耕层,深耕必须配合细耙、多耙,注意防旱保墒,尤其在土壤偏黏的地块,更要掌握好宜耕期,借以粉碎坷垃,踏实土壤,清除根茬,保住底墒,使土表平整,利于播种,达到早、深、净、细、实、平的要求。
由于较高的土壤肥力有利于改善强筋小麦的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所以进行优质高产栽培,必须以较高的土壤肥力和良好的水肥条件为基础。应培养土壤肥力,达到耕层有机质1.0%以上,全氮0.09%以上,碱解氮70mg/kg以上,速效磷20mg/kg以上,速效钾90mg/kg,有效硫16mg/kg以上。在这种地力条件下,经配方施肥,良种良法配套,可达到优质高产。
1.2增加有机肥投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反映土壤肥力水平的综合指标。培肥地力的中心环节就是保持和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其基本手段就是增加有机肥投入,增施以农家肥为主的各种有机肥和秸秆还田。
1.3平衡施肥,增加无机肥投入
在总施肥量中,一般除施有机肥45t/hm2以外,无机肥也应适当增加,要求施纯氮180~225kg/hm2、磷(P2O5)135~180kg/hm2、钾(K2O)75.0~112.5kg/hm2。硫酸铵和硫酸钾不仅是很好的氮肥和钾肥,两者也是很好的硫肥。上述总施肥量中,全部有机肥、化肥中氮肥的50%、全部的磷肥、钾肥均作底肥施,第2年春季小麦拔节期再施留下的50%氮肥。
麦收“胎里富”,无论是肥沃水浇田还是旱地麦,底肥对产量和品质的形成都很重要,尤其是多施肥效久、养分含量高的农家肥,可以为小麦生长发育源源不断地供给所需养分。强筋小麦生育后期吸氮力比一般小麦强,因而施足农家肥就显得更为重要。
2一播全苗
2.1立足抗旱防涝
改善麦田灌排设施,做到沟沟相通,内外相连,能灌能排,旱涝保收。
2.2主推“适墒、适期、精播、机播”四项技术相配合
适墒是一播全苗的基础,优质强筋小麦的适生区为两合土、黏壤土或黏土。适宜出苗的土壤含水量:两合土18%~20%,黏壤土20%~22%,黏土22%~24%,低于上述指标,应浇好底墒水,还要保好口墒,以确保一播全苗。土质十分黏重的地块,也可先种,后喷灌或浇蒙头水。适期精量播种是苗壮的基础,早播小麦生长过旺易形成老弱苗,晚播小麦苗弱、群体不足。推广机械精匀播种可确保播量准确,达到苗全、苗匀、苗壮的目的,并提高播种作业效率。
2.3推广适时精播技术
适播可以保证小麦冬前有足够的积温,利于培育冬前壮苗。适期播种要根据品种的冬春性和当年的气候条件而定,一般在正常气候条件下,河南省豫西、豫北地区种植的半冬性品种以10月3~10日播种为宜,弱春性品种可在10月13~20日播种。黄河以南的豫中、豫东地区半冬性品种以10月8~13日播种为宜,弱春性品种以10月15~23日为宜。根据近几年的生产实践,在精细整地、足墒下种的前提下,半冬性基本苗150~180万根/hm2,播量75~90kg/hm2;弱春性品种基本苗195~225万根/hm2比较适宜,折合播量97.5~112.5kg/hm2。具体到每块地的播量要根据种子的千粒重、发芽率、整地和墒情等综合确定。
3田间管理
实现强筋小麦优质高产,除打好播种基础外,还必须加强田间管理。俗话说:“种好是基础,管好是关键,关键在冬前。”所谓冬前就是指出苗到越冬前(河南省北部约到12月20日,中南部约到12月31日)。
3.1冬前管理
3.1.1保证全苗。在出苗后要及时查苗,补种浸种催芽的种子,这是确保全苗的第1个环节。出苗后遇雨或土壤板结,应及时进行划锄,以破除板结,达到通气、保墒、促进根系生长的目的。
3.1.2浇冬水。浇好冬水有利于保苗越冬,年后早春保持较好墒情,应于立冬至小雪期间浇冬水,对地力高、底肥足、群体适宜或偏大的麦田,适期内晚浇,可不施冬肥;对底肥不足或中低产田,冬前群体小、长势弱或因旺长而脱肥的地块,应在适期内早浇,结合浇水追施尿素120~150kg/hm2。
3.1.3推广化学除草。在11月下旬要注意搞好化学除草。但使用化学除草剂一定要严格按产品说明书进行,不可随意加大药量,不能漏喷、重喷,同时要选择无风晴天喷雾。对喷过除草剂的器械,必须做好清洗等善后处理。
3.2春季(返青期至挑旗期)管理
3.2.1拔节期追肥浇水。该时期追肥浇水可以显著提高小麦籽粒的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有效地控制无效分蘖过多增生,控制旗叶和倒2叶过长,建立高产小麦紧凑型植株;能促进根系下扎,提高生育后期的根系活力,有利于延缓衰老,提高粒重;能够控制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的植株生长,促进单株个体健壮,利于小穗小花发育,增加穗粒数。
3.2.2浇挑旗水或开花水。挑旗期是小麦需水的临界期,此时灌溉有利于减少小花退化,增加穗粒数,并保证土壤深层蓄水,供后期吸收利用。
3.2.3推广化控、化除新技术。对于一些植株偏高的优质强筋小麦,如果群体偏大,一定要及早采取化控防倒措施,返青期群体超过1500万穗/hm2的麦田,河南地区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麦苗返青开始生长时,及早采取化控防倒措施,用壮丰安450~600mg/hm2或多效唑粉剂600g/hm2对水750kg/hm2进行喷洒,可以有效控制倒伏。喷洒时要注意选择无风的晴天,日平均气温10℃有利于麦苗吸收,并注意不重喷,不漏喷,以达到理想效果。
3.2.4防治小麦纹枯病。返青期至起身期是防治纹枯病发生的最好时机。防治用药,根据几年来的试验,以粉锈宁为首选药物,用药按有效成分225g/hm2以上防治。喷洒方法主要是喷药时加水量一定要达到600kg/hm2以上,严格操作方法,方能达到防治目的。
3.3后期(挑旗期至成熟期)管理
3.3.1灌浆水。小麦开花后土壤水分含量过高,会降低强筋小麦的品质。因此,强筋小麦生产基地在开花后应注意适当控制土壤含水量不要过高,在浇过挑旗水或开花水的基础上,不浇灌浆水,尤其要避免浇麦黄水。
3.3.2防病虫。小麦病虫草害均会造成小麦粒秕,严重影响品质,白粉病、锈病等是小麦后期常发生的病虫害,应切实注意加强预测预报,及时防治。
3.3.3追肥增粒。在挑旗期结合浇水追施105~120kg/hm2尿素,可以有效地减少小穗、小花退化,一般可增加穗粒数6粒左右。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加籽粒蛋白含量1~2个百分点,提高面筋含量和质量。这是面包小麦栽培中品质提高的一项关键措施。
3.3.4叶面喷肥。叶面喷施硼、锌等微量元素,可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在扬花后5~15d喷施BN丰优素和磷酸二氢钾,可改善籽粒商品外观,增加产量,提高品质。
1良种准备
(1)品种选择。当前我省在皖北推广的重点品种以新麦18、烟农19为主、皖麦19为辅。
(2)种子处理。种子包衣不仅有防病、杀虫的作用,还有壮苗的作用,是今后小麦规范栽培的方向。在精选晒种的基础上,采用种子包衣或用杀虫剂、杀菌剂、生长调节剂复合拌种,可有效防治地下害虫和预防纹枯病、白粉病和锈病的发生。
2整地施基肥
2.1增施有机肥,平衡施肥,增强地力
肥沃的土壤是小麦优质高产的基本保障,要保证小麦在获得高产的基础上,品质达到优质强筋小麦标准,对土壤肥力的要求比较高。整地时,一是要施优质有机肥45t/hm2以上,农家肥缺乏时,实行小麦、玉米秸秆还田是十分有效的措施。二是测土配方,科学施肥。中高肥力地块,一般基肥施尿素150~225kg/hm2,磷酸二铵300kg/hm2,磷酸钾225~300kg/hm2,硫酸锌15~30kg/hm2等。
2.2深耕细耙,精细整地
整地能够创造一个良好的土壤环境,是保证全苗和培育壮苗的基本措施。整地的标准是:一平、二匀、三松。一平是土地平整,深耕25cm以上,耕前粗平,耕后复平,避免出现墒沟伏脊等,做到浇水时畦内“寸水棵棵到”;二匀是墒情均匀,肥力均匀;三松是要松紧适度,没有明暗坷垃,要细耙,做到上松下实,无漏耕漏耙、无架空暗垡等。
3播种
3.1适时播种
在影响小麦形成壮苗的诸因素中,温度是最主要的因素。因此,播种期早晚是能否形成壮苗的关键,必须适期播种。气温降至16~17℃时播种,皖北地区在10月10~15日播种为宜。
3.2适量播种
播量的多少,要因地因条件因品种制宜。中产田因地力不是太好,适当增加播量,可较多地依靠主茎穗争取高产。高产田若播量过大,易引起群体过大,通风透光不好,个体生长弱,易倒伏;若适当降低播量,群体不会过大,个体健壮,抗倒,穗大,产量较高。播量的多少是建立合理群体结构的关键,不同的品种要掌握一定的播种量。
3.3播种深度
播深一般以3~4cm为宜,深浅一致,可使出苗迅速,苗齐,苗壮。播种过浅,易落干,缺苗断垄,易受冻害;过深,出苗率低,出苗时间长,苗弱,分蘖晚,分蘖少,次生根少,难以形成适宜的群体结构。
4田间管理
4.1抓好冬前冬季麦田管理
冬前冬季小麦的生育特点可概括为“三长一完成”,即长叶、长根、长蘖、完成春化阶段发育。这个时期管理的任务是:促苗齐,苗匀,苗足,培育壮苗,实现合理群体,为麦苗安全越冬和春季生育良好打好基础。
4.1.1及早查苗,补种补栽。小麦出苗后,及时查苗补苗,采用于缺苗处浇底水或浸种催芽的方法。小麦三至四叶期进一步疏密补稀,将疙瘩苗疏开,栽苗后普浇1次水,确保早发赶齐。
4.1.2合理施用冬前肥水。合理施用冬前肥水是进一步培育壮苗、建立合理群体结构的关键措施。冬前肥水的施用要根据地力、苗情、墒情、气候条件等来决定。①浇冬水。一是把握好浇水时间。一般在11月底至12月初浇水,这个时候日平均气温通常在3~5℃,夜冻昼消。浇水过晚,水渗不下,遇到寒流时地面易结冰,麦苗会窒息死亡。二是浇冬水后,一定要在墒情适宜时及时划锄,破除板结,保持墒情。②追冬肥。追冬肥一般结合浇水进行,一是冬肥不应过量,对土壤肥力高、群体量大、壮苗、旺苗,应少施或不施冬肥,以免倒伏或贪青;二是不需浇冬水的麦田一般可不施冬肥;三是底肥中未施足磷肥的地块,要注意氮磷配合施用。
4.1.3深中耕断根,镇压划锄。深耘10cm以上,可以断老根,促新根,深扎根,对小麦根系有促控作用,对于群体过大的麦田能明显地控制群体的发展。对于过旺、群体过大的麦田,可以在立冬前后采用镇压措施。镇压在午后进行,以免早晨有霜冻压伤麦苗。划锄是一项重要的管理措施,可以灭草、松土、弥补裂缝、防旱保墒、减轻或防止冻害等。
4.2加强春季麦田管理
4.2.1返青起身期管理。返青、起身期主攻旱返青,稳健生长。对群体适宜的高产麦田,小麦返青起身期可以不施肥水,以控制麦苗过旺生长。对个别群体不足的麦田,在起身前后适当施肥浇水。适时化控、除草,3月上中旬小麦起身期,对群体偏大、有倒伏危险的麦田,采用20%壮丰安乳油600mL/hm2+75%巨星干燥悬浮剂15g/hm2对水450kg均匀喷雾,起到化控防倒、化学除草的目的。
4.2.2重施拔节肥水。具体的追肥时间应根据墒情和苗情而定,一般群体适宜的高产田,宜在拔节初期至中期;对于群体偏大的麦田,宜在拔节中、后期追肥水。
4.2.3浇透孕穗水。孕穗期是小麦一生中需水临界期,此期一定要保证有充足的水分,提高结实率,增加穗粒数。
4.3注重后期管理
4.3.1浇好灌浆水。抽穗灌浆期是小麦需水最多的时期。小麦在扬花后10~15d及时浇灌浆水,以保证生理用水;同时可改善田间小气候,减轻干热风,延缓叶片和根系衰老,增加粒重,提高蛋白质、面筋含量。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5-0138-01
近些年来,黑龙江省全面开展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工作,集成了小麦高产攻关技术的规程,将各项技术环节都落实到位,实现了小麦高产逐年提升,优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是一项具有很强技术性的工作,必须要对其采取配套的标准化先进栽培的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改进以及提升优质小麦品质以及产量,使得优质小麦能够实现高产,最终取得更好经济的效益。下面,笔者就浅谈优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一、优质小麦高产栽培实施的关键技术
1.优选品种,是保证小麦优质高产的重要因素
为实现小麦优质高产,选择丰产性强、品质优良、采用“三圃田”方法提取的垦九10号原种,以及克丰12、龙幅麦19等作为主栽品种。
2.适期适量适墒播种,保证小麦高产
科学确定小麦的播期,是高产的关键,通过近几年的试验表明,适时早播,能够获得高产。
3.精细整地,秋深施肥,为小麦生长创造良好的苗床
茬口豆茬为好,重耙两遍,轻耙一遍,地块要达到“平、深、细、透、碎、实”的达播要求,达到上虚下实,地块平整,表土无大块,耕层无暗坷垃,真正做到精细耕作,能够实现一次播种保全苗。
4.坚持配方施肥,分期施肥,大力推广氮肥后移和增施钾肥技术
采用基肥、种肥、喷肥相结合的办法,能合理分配肥料用量,确保后期需肥量,延长叶片功能期,促进结实率和抗病率,结合测土配方施肥和高产目标产量,设计亩施纯肥22斤,N:P:K=1:1:0.4,磷钾肥2/3基肥、1/3种肥,氮肥4/5基肥、1/5种肥,结合化学除草在三叶期、五叶期每公顷喷施尿素5公斤,在抽穗前结合防病每公顷喷施尿素5公斤+磷酸二氢钾3公斤。
5.推广密植栽培模式,为小麦优质、高产提供良好的生长空间
提高小麦产量,增加密度是关键性措施之一。为此,我们近几年设计亩保苗株数由过去的50万株提高到55万株,并且在提高匀度上下功夫,主要采用450条播机缩垄增行,由原来的15公分行距调整到最小11公分,在增加密度的基础上使小麦群体与个体发育更合理,使小麦产量得到提高。
6.加强田间管理,为小麦优质、高产提供必要保证
针对高产地块高密度、高肥量的实际,控高是高产必不可少的一项技术,我们的思路是在三叶期结合化学除草喷施一遍矮壮素,公顷配方为:苯磺隆0.1公斤+2,4 D异辛酯0.5公斤+壮丰安0.45公斤+尿素5公斤。抽穗前如果株高高于45公分结合防赤霉病喷施第二遍矮壮素,公顷配方为:麦壮灵0.4公斤+多菌灵1.5公斤+尿素5公斤+磷酸二氢钾3公斤。
7.适时收获,保证质量
因小麦收获期正值雨季,要保质保量将小麦收获,根据气象条件,对小麦完熟期进行以割则割,以联则联,保证小麦收获及时,颗粒归仓。
二、结语
本文中,笔者主要从优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的播前准备、优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选用优良的品种以及优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精细播种这三个方面对优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参考文献
[1] 余卫东;陈怀亮;;河南省优质小麦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研究[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粮食安全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2] 霍治邦;;影响西瓜F_1代种子数量的遗传因素初探[A];纪念全国西瓜甜瓜科研与生产协作50周年暨第12次全国西瓜甜瓜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陈静;抗病、优质小麦—簇毛麦—黑麦三属杂种种质材料的选育及其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1年.
食用糯性裸大麦研究进展
蒙啤麦1号不同播期与施肥处理对产量及蛋白质含量影响
农业科技期刊编审论文修改实例辨析
晚播小麦生育特点及适宜密度研究
扬农啤5号不同播期和密度对产量的影响
甜玉米新品种引种鉴定与评价
逆境条件下夏玉米不同品种生理特性研究
黄淮地区现代玉米育种目标
淮北地区几个小麦新品种(系)适应性研究
昆明地区大麦新品种(系)适应性研究
武威地区春小麦滴灌条件下高效施肥技术研究
潮盐土种植小麦施用氮磷钾效应研究
小麦3414田间肥效试验研究
镁肥在水稻上的应用研究初报
60%新马歇特EC防除旱直播稻田杂草药效研究
多种药剂防治水稻稻飞虱试验研究
不同药剂防治水稻褐飞虱药效试验
国外大麦种质资源的评价与利用
气候条件对旱地小麦生产影响及抗灾措施
大理州啤酒大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绵杂麦168冠层结构与灌浆特性研究
昌宁县温凉区粳稻超高产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大麦新品种鄂大麦13栽培技术研究
杂交籼稻气候适应性及播种期的研究
高产水稻看叶促控技术
石羊河流域限水条件下啤酒大麦栽培技术
大面积水稻高产增收成效与措施
淮稻13号特征特性及机插栽培技术
武育粳3号的种植前景及高产栽培措施
水稻大面积高产增效创建工作成效显著
建湖县测土配方施肥成效显著
里下河地区蒜瓣土徐稻3号“3414”肥料效应试验
多效唑对大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水稻氮磷钾肥平衡施用技术研究
啤酒大麦后期肥料施用技术
豫南地区大麦田间化学除草技术
大麦高效育种技术与新品种培育研究进展
35%寨丹乳油防治灰飞虱等害虫应用效果简介
水稻生育性状的遗传相关性及其对产量的贡献
超级青稞的育种研究与应用前景分析
黑河地区小麦主要栽培技术
不同播种时期对大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优质高产抗条纹叶枯病粳稻新品种盐稻8号的效益评估
气候变化与大麦生产
“施丰乐”在大麦新品种闽麦02上的应用效果
不同药剂防治水稻秧田灰飞虱试验
徐稻3号病害发生简介及防治要点商榷
稻曲病的发病规律及新药剂“爱苗”的防治示范
1. 前言
我国的人口数量在世界人口总量上比重大,人口数量的持续上升和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改善对粮食农作物的需求量日益增加,与此同时,我国还是处在发展中阶段,农业产品上的自力更生问题,长期以来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和部门的重视。有句话说的好,“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我国作为世界上小麦出产量大的国家,小麦的种植面积和出产量较大,其生产对促进我国经济建设、提高粮食的稳定性有着极其重要的积极影响。同时不仅是北方人的主要物质食粮,还是作为主要原材料应用于食品产业中。
2. 小麦栽培技术的分析
2.1根据各地情况,明确适合的优良小麦品种
众所周知,小麦产量的变化与气候、地理、地域等条件的变化密切相关,一般小麦在温度偏高、水分适宜的区域出产量大、波动小;则在温度偏低、水分偏多或者较少的区域出产量小、波动大。所以,要根据各地的气候、土壤、水分等实际情况,明确适合的小麦品种,调整各地区种植的结构,在播种前选择具有防治地下害虫和土传、种传病害,提高种子发芽率,促进作物健康成长,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等功效的制剂辅助小麦播种,在使用小麦品种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小麦产量,还要考虑小麦的播种时期、温度和品质等方面,合理的播种时间可以有效的确保小麦的品质,若不在合理的时间范围内都会对小麦的质量造成不良的影响。正常情况下,小麦播种的适宜温度在14-18℃,在适宜的各项指标下,可以按照不同品种的小麦的特性,确定小麦的播种量。
2.2整地要细致
土壤是保证小麦等作物正常生长的物质基础,小麦的种植离不开土地,为了提高小麦的产量,在播种前要对土地进行细致的处理。播种的质量与整地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在整地过程中全部使用机耕和深耕的形式,一般情况下耕深保持在22-26厘米。在完成机耕作业后再进行机耙,要将土地粑透、耙平、踏实,表土细碎,满足上松下实的要求,确保小麦根系正常进行呼吸作用,并达到适宜的蓄水能力,同时要保持耕层深度相同,土地表面平坦,消除其中的根茬,这样对后期小麦苗的生长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2.3施肥要合理、科学
要进行科学合理的施肥,对改善小麦品质有着重要影响。在施加有机肥料的前提下,保持小麦含氮量的稳定,增加小麦含磷量,补充小麦含钾量等。首先,在犁地过程中给土壤施加一定的有机肥,这可以进一步增加土壤里的有机含量。其次,在施加有机肥的时候还要施加适宜的无机肥,要做到平衡施肥,这样小麦才能够在一个各项条件适宜的环境中正常健康的生长,才能够满足小麦高产量、高品质的要求。
2.4加强小麦田地管理工作
第一,要进行定期的除苗。小麦在生长过程中会伴随有杂草的出现,然而杂草会对小麦光合作用发生的碳水化合物转移与呼吸作用有着不良的消极影响,减弱了麦苗对生长元素的吸收能力,从而影响了蛋白质的合成。第二,要进行有效的病害虫防治,适当使用地中宝粒剂、粉锈宁乳油来防治病害虫和纹枯病。第三,要进行合理定期的灌溉。在冬季追肥阶段对其进行第一次浇水,在气温为5℃进行第二次越冬浇水。
3. 对小麦栽培技术发展提出展望
首先,要始终贯彻可持续发展观,小麦栽培技术的研究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和稳定性,要强调发展的可持续性与和谐性,深刻认识时代潮流的发展和方向,合理利用科学技术,推动社会生产的发展,将小麦栽培技术与生态建设紧紧联系在一起,满足发展和建设的可持续要求。其次,要加强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将现代化信息技术与小麦栽培技术深入结合,推动小麦栽培技术现代化、信息化,增强了小麦栽培技术的研究动力,提高技术改进、完善的实时性。第三,始终明确高产量和品质优的原则,增强小麦产量和提高小麦品质两者是互不矛盾的。但是,部分地区在达到高产量要求的情况下,不注重小麦的质量,从而致使高产量与品质优两者失衡。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食品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以后的小麦生产发展过程中,要始终坚持高产量和品质优发展步伐相一致,从而确保小麦的出产量和品质。
4. 结语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来,我国综合国力有着显著的增强,各项科学技术有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平台,尤其与民生密切相关的粮食方面,小麦栽培技术同样有了更进一步的改善与提升,推动了小麦的生产发展,增大了小麦在粮食产量上的增长比重。因此,增强对小麦栽培技术的研究,根据小麦的生产区域规划,实行小麦种植地域化,栽培出适宜各个区域自然环境条件的小麦,促进高产、优质小麦的研制开发与推行,保证小麦总出产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提高,这不仅可以提高我国人民生活水平,还对我国粮食安全保障、社会稳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积极作用。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08-150-02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experience of experiment teaching in edible crop cultivation,we discussed experiment teaching contents and model,method and test of teaching,and so on. Mean while we also summarized how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the course,and we hoped they would be helpful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too.
Key words:Crop cultivation;Experiment teaching construction;Diversified teaching methods;Discussion
作物栽培学是农学专业的主要专业核心课程,也是农业科学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作物产量的提高过程中通过改进栽培措施所占的比例达60%以上,为解决我国粮食短缺问题做出了突出贡献。栽培作物涉及露地生产、促、控、调技术的重复性和稳定性,难度大,地域性强。所以,作物栽培学具有很强的实践重要性。目前,作物栽培学实验教学仍以传统的“灌输、模拟”为主,即“教师讲解―学生课堂实验―课后完成实验报告―教师评阅”的教学模式。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其创新性思维能力很难得到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难得到提高。致使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走向生产第一线后发挥的主导作用缓慢。为了增强学生对作物栽培学实验课的学习兴趣,传统教授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本文丛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作物栽培学的实验教学建设和探讨,并取了一定的效果。
1 改革实践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加强综合性设计型实验教学
2015年4~6月份本校的农学专业开设作物栽培学实验课,这个季节是农作物的播种时间,首先,学生分组调查大豆,玉米,水稻,棉花,小麦和甘薯等农作物的在浙江省的种植制度,进而来确定播种时间。实验根据栽培和繁殖方式的不同,设置了棉花和甘薯这2种作物的播种栽培技术,棉花是有性繁殖,选取棉花种子进行育苗移栽的方式进行播种,提高成活率;最后,要做好苗期管理,除了一组出苗很差外,其他的组出苗率均达80%以上。甘薯采取扦插的方式进行无性繁殖,剪取培育好甘薯苗,进行甘薯扦插移栽。通过这2种栽培技术比较,学生掌握作物的主要栽培模式。让学生更了解农作物的种植制度和播种方式,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对栽培技术的学习兴趣。还设置了小麦主要经济性状指标的调查实验,让学生了解哪些性状是和小麦产量直接相关的,有助于在小麦栽培技术上重点把控的环节,以提高学生的栽培管理技术。
2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
从室内转入田间地头,边讲授,边实践。注重师生互动,采用探讨式教学,分作物探讨,注重启发式教育,提升学生思考的空间。农作物常用的播种方法有哪几种?棉花为什么不宜直播,而进行育苗移栽?为了比较这2种的优缺点,让其中一个小组进行了直播和育苗移栽的实验,看哪种播种方法出苗率高。提高和加深了学生对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还可以构建由实验实习、专业实验、科研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系列等组成的新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以新增田间农事操作与田间实验技术必修课和抓好课程论文、毕业论文实施与交流为主要内容,以建立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为重点,加强和优化实践教学环节。一般3月完成种子准备及播种的相关实验内容,4~5月完成苗期相关的实验内容,6~7月完成蕾花期相关的实验内容,8月以后完成荚期及成熟期相关的实验内容。将作物栽培学实验课程安排在2个学期完成,可以让学生完成一个完整生育期的实验,实验内容充实、实验效果比在一个学期完成整个实验的效果有明显提高。具体实施如下:
2.1 选地 带领学生了解农场附近的土质和土壤,选取适合农作物播种的地段。
2.2 整地 提前做好播种前的整地工作,深翻细耕,浇水,施肥等工作。棉花是育苗移栽,提前将营养土和蛭石混合,装入营养钵中,盖上薄膜保温保湿。
2.3 处理种子 为了棉花种子出苗率高,先将种子浸泡过夜,待种子露白后,进行育苗播种;甘薯长到7~10cm左右,从育苗大棚中剪取薯苗,选取阴雨天气进行移栽,可以极大提高成活率。
2.4 栽培管理 播种后,分若干个小组,每天抽空去田间及时观察出苗情况,保温保湿,做好水肥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工作。
苏徐2号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育成,2003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苏审麦200301),同年申请国家植物品种权保护(申请受理号为20030277.9,公告号为CNA001079E),2003~2004年分别列入农业部和江苏省优质小麦推广品种,2005年列入国家跨越计划推广品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享有该品种的自主知识产权。
1主要特征特性
苏徐2号属半冬性中熟偏晚品种,全生育期236d,较陕229迟熟1d;幼苗半匍匐,生长健壮,长方穗,长芒,白壳,白粒,角质,籽粒外观商品性好;株高85cm左右,株型紧凑,叶片上冲,茎秆粗壮,抗倒能力强;籽粒结实性好,
每穗38粒左右,千粒重40g左右;抗白粉病,中感条锈病和纹枯病。
2产量与品质表现
我地一般产量6 000~6 750kg/hm2,高产田块7 500kg/hm2以上。该品种品质突出,据江苏省农林厅统一取样,南京经济学院分析结果:容重773g/L,粗蛋白含量15.76%,湿面筋含量36.8%,面团形成时间10.9min,稳定时间14.0min,弱化度20BU,评价值81.0,综合品质指标达到或超过GB/T17896-1999国家优质小麦——强筋小麦一级标准。经电泳测定,确认其携带5+10优质亚基,是现阶段淮北地区唯一符合GB/T17892-1999优质小麦强筋小麦一级标准的优质面包专用小麦新品种。
3高产栽培技术
3.1地块选择
选择土壤肥沃、地势平坦、排灌设施齐全的田块种植;地势低洼、地下水位较高、排水不畅的田块不适宜种植优质强筋专用小麦。播前应整平土地,耕层深度应达到25cm,上虚下实,适墒播种。
3.2种子处理
为了确保播种质量,播前应做好选种、晒种和药剂拌种工作。播前应选择粒大饱满、均匀、色泽鲜亮的种子,于晴朗天气,将种子摊晒2~3d后,配以粉锈宁、活力素、多效唑、辛硫磷等药剂混和拌种,确保一播全苗。
3.3适期播种,扩行精播
苏徐2号属半冬性中熟偏晚品种,抗寒性好,分蘖成穗能力强,适播期较长,我地最佳播期为10月5~15日,适期早播,扩行,行距23.3cm,精播用种量75~90kg/hm2,以基本苗120~180万株/hm2为宜。
3.4科学施肥,合理运筹肥料
淮北地区在施氮量300kg/hm2条件下,适当增加后期用氮量,在雌雄蕊和药隔分化期重施氮肥,在抽穗开花期追施少量氮肥,即采取冬小麦氮肥后移延衰高产栽培技术,在取得一定穗数的基础上,保花增粒增重,以提高强筋专用小麦的品质。因此,氮肥施用应围绕“前促、中控、后攻”的原则,施足基肥,控制腊肥、返青肥,重施拔节孕穗肥。基肥一般施土杂肥45m3/hm2以上,纯N 135~150kg/hm2,视苗情腊肥、返青肥尽量少施或不施,以施纯N 45~60kg/hm2为宜;拔节孕穗肥占总用量40%,分2次施用,一次以稳穗、增粒、保产为主要目的,拔节肥于拔节期(基部第1节间定长,群体叶色落淡)施用纯N 75~90kg/hm2;另一次以提高氮素籽粒转化数量保优为主要目的的孕穗扬花肥,于抽穗前后施用纯N 30~45kg/hm2,条件允许可以在生长后期进行叶面喷氮,以半仁至乳熟末期喷氮最好。磷肥以基施为主,施用P2O5 120~135kg/hm2;钾肥施用K2O 150kg/hm2,基施与返青拔节后追施各半为宜。
3.5三沟配套,加强水分管理
宁阳县蒋集镇是生姜种植大镇,种植面积约800hm2,大都采用小麦套种生姜立体种植模式。现结合生 产实践将该种植技术总结如下。
1栽培模式
小麦采取沟麦种植方式,沟距60cm,其中埂宽40cm,沟宽20cm,沟底播种小麦。立夏前后,在埂上套种1行生姜。
2栽培技术
2.1合理安排,轮作换茬
生姜是不耐连作的作物,在无病姜田块,连续种植3~4年后应换茬种植其他农作物,间隔2~3年后再种植生姜;新辟姜田,一旦田中发现病株,要及时换茬,间隔期要在5年以上,土地宽余地区间隔期延至7年以上,效果更好。
2.2严格选地,施足基肥
良好的生产条件和土壤基础是小麦、生姜间套作的关键,应选择土层深厚、地力肥沃、疏松透气、排灌方便、无姜瘟病的轻壤地种植。在此基础上,秋季小麦播种前要深耕细耙,科学配方施肥。并根据土壤虫情,施入3%的辛硫磷颗粒剂75~90kg/hm2或黑矾225~300kg/hm2,进行土壤消毒。
2.3品种选择,合理密植
小麦品种要选用株型紧凑、分蘖力强、成穗率高、增产潜力大、抗倒伏的晚播中熟品种,如淄麦12、潍麦8号等。生姜要选用姜块肥大、皮色黄亮、不干缩、未受冻、无病虫害的健壮姜种,如宁阳黄姜、莱芜大姜等品种。姜种的处理要分困姜、炕姜、分选壮芽3个步骤进行。小麦播种量97.5kg/hm2左右,成穗达525万穗/hm2;生姜采取带芽姜块横向平播于沟底,株距15~17cm,种植12.15万株/hm2左右。
2.4适期播种
小麦适宜播种期为10月10~20日,出苗后管理同常规大田,翌年5月底至6月初小麦成熟时适时收获,收割小麦时,只取麦穗,留下60cm高的麦秸遮荫。在小麦收割前的清明前后暖姜芽,首先选择肥大、皮色亮黄、无病、无虫蛀的姜块作种。催芽前用多菌灵或G-1型生姜增产剂浸种,选择无风晴天将姜种放在地上晾晒,中午翻动1次,晚上搬回室内,堆积4~5d,保持温度11~15℃,使姜种“发汗”(困姜)。这样反复3次即可催芽,谷雨后打包上炕(一般在厨房内)。开始温度不要超过20℃,以后逐渐升高并保持在23~25℃,约20d出芽。出芽后温度要降低到17~18℃。催芽期间相对湿度要保持在80%~85%。当芽长到花生米大小时,即可分芽播种。分芽时保证每块60g左右,并有1~2个壮芽。套种日期以5月4~12日为宜。播种前3~5d,先在播种行内开深15cm、宽10cm的沟,施优质圈肥22.5t/hm2或饼肥2 250kg/hm2、氮肥375kg/hm2、磷肥375kg/hm2、25%多菌灵15kg/hm2,混合后施在沟的阳面。播种将芽块横向平播于沟底,株距15~17cm,种植12.15万株/hm2左右,随后用土盖严,厚度以4~5cm为宜。
2.5科学管理
生姜套种完毕后要浇1遍水,浇水或雨后要及时划锄。播后15d生姜顶芽出土,应及时浇出苗水。一般每周浇1次水,追肥后要勤浇水,4~5d浇1次水;汛期注意排水,特别是热雨后应及时浇清洁井水。在苗高30cm,具有1~2个分枝时,轻施提苗肥,追施硫铵75~300kg/hm2。8月上旬要先拔除小麦秸秆,然后再大量追肥。追施豆饼1 500~2 250kg/hm2,复合肥375~525kg/hm2。9月上旬生姜进入根茎生长盛期,可再追肥1次,追复合肥225~300kg/hm2。在立秋前后(8月上旬),结合追肥进行培土,使原来的沟变成垄,垄变成沟。垄高10~15cm,宽25cm左右。
2.6病虫害防治
1特征特性
郑州9023为河南省农科院小麦所高产育种研究室育成的特强筋优质小麦品种。弱春性,早熟,全生育期220d左右,幼苗半直立,苗期生长健壮,叶片上冲,株型紧凑,株高80cm左右,抗倒性较好,拔节后生长迅速,两极分化快,纺锤穗型,长芒、白壳、白粒、角质、籽粒饱满,一般有效穗600万穗/hm2左右,穗粒数在31粒左右,千粒重42g左右,活秆成熟落黄好,一般产量7 500~9 000kg/hm2,最高产量达10.5 t/hm2(试验田产量)。高抗赤霉病、条锈病,中抗纹枯病、叶锈病、叶枯病。
2栽培技术
2.1培肥土壤
土壤是供应小麦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和水分的基础,高产小麦要求土壤必须有良好的整体结构,丰富的养分,适宜的环境条件。
(1)秸秆还田。土壤肥力是决定耕地生产能力的重要基础,也是作物高产稳产持续增产的重要条件。作物秸秆还田现已成为主要的有机肥投入方式之一,起到了显著的土壤培肥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农作物产量的提高;同时还可以减轻因焚烧秸秆带来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作物秸秆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来源,也为土壤有机质积累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作物秸秆中含有大量的营养元素,通过秸秆还田,土壤有机质、速效钾、腐殖质增加,通透性改善,蓄水保墒降渍能力强,产量普遍提高。但应注意秸秆要切碎、灭茬、旋耕、混合和覆盖,以提高耕整质量;反之会使小麦根系悬浮在秸秆与土层中间,影响初生根下扎,导致吸水吸肥困难,直接影响根系生长,使地上部分群体生长量不足,直接影响后期产量。
(2)合理肥水运筹,重施底肥。确保化肥用量,底肥可施用有机肥22.5~37.5t/hm2,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施用尿素225~300kg/hm2,过磷酸钙750kg/hm2或48%含量复合肥375~450kg/hm2,硫酸钾、硫酸锌各300kg/hm2,在施足底肥后深耕耙透。
2.2精细整地
在施足底肥后,深耕耙透,整地要求平、细,上虚下实,若底墒不足,应灌底墒水,以保证足墒下种,一播全苗。
2.3种子处理
(1)精选种子。精选种子的目的是消除杂质、瘪粒、不完全粒、病粒及杂草种子,以保证种子粒大饱满整齐。
(2)晒种。播种前选择晴朗天气晒种2~3d,能促进种子后熟作用,提高种子生活力,并使种皮充分干燥,透气性改善,播后吸水膨胀快,发芽势和发芽率提高,出苗快而整齐。
(3)药剂拌种及种子包衣。药剂拌种进行消毒是防治种子带有病菌以及在苗期易发生的纹枯病、全蚀病等侵染为害的主要措施之一,可用粉锈宁拌种。为了保证出足基苗,可加入强力增产素,如用多效唑拌种既促进形成壮苗又可控旺促壮。
2.4适期精量播种
(1)播期适时。适宜的播期是保证充分利用秋末冬初适宜生长季节的温光资源,小麦生长发育进程与最佳季节同步,在全生育期的各生长发育关键时期达到相应的生长发育指标的关键技术之一,可形成壮苗越冬,为春发稳长、增穗增粒、实现高产打好基础。因郑州9023属弱春性早熟品种,在沭阳种植茬口和播期是关键问题,根据2002年引进种植到目前几年的实践经验证明,播期不能过早,必须控制在10月20日以后播,早播田块(10月20日前播),冬前生长旺,如遇到冷冬年、春季倒春寒,冻害严重,造成麦苗死亡,严重影响产量。
(2)精量播种。精量播种是保证高产小麦整齐均匀的基础,使麦苗所占有的营养面积均匀,保证小麦出苗后群体中个体间的发育整齐一致,减少株间差异,为培育健壮个体奠定基础。播种量根据肥力水平而定,一般控制在120~180 kg/hm2左右,高肥力水平可适当减少播量,晚茬、弱茬应加大播种量。
2.5田间管理
(1)苗期和越冬期管理。壮苗是小麦高产的前提,冬前麦苗的素质关系到后期大穗、大粒的形成,能否安全越冬要看麦苗长势情况,过弱过旺都不能安全越冬,也不能达到高产的目标。因而必须抓好查苗补缺、除杂草、清沟理墒,确保旱灌涝排,越冬前单株分蘖不足2个以上,麦苗过弱或发生冻害的麦田,要结合腊肥早施分蘖肥;越冬前若出现拔节旺长现象,应进行叶间喷施壮丰安化控蹬苗,达到苗齐苗壮,搭好丰产架子。
(2)春季和后期管理。此期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期,以争取穗大粒多,壮秆不倒为主功方向,取得高产优质必须抓好以下几个方面。①清沟理墒,确保雨后灌排畅通,预防小麦受旱受渍。②在小麦返青至拔节期间,结合施肥除草,防治病虫害。③看群体长势,追施拔节肥,施尿素105~120kg/hm2,以利于小花分化及光合产物向茎基部节间输送。抽穗后结合病虫防治,加磷酸二氢钾和粉锈宁喷雾,既可促进花粉发育增加结实率,又可防治白粉病及纹枯病,提高籽粒品质。
2.6化控
用矮苗壮或多效唑拌种可促进壮苗,早分蘖,增加单株分蘖数;同时还能使小麦的第1、第2节显著缩短,假茎粗增加,叶片增宽增厚,形成矮壮植株,防倒伏。小麦返青以后,地上部分开始旺盛生长,但此时高节位的分蘖仍在产生,这些分蘖一般不会成穗,只会造成群体过大。此时可用生长素类复合制剂,促进顶端优势,抑制侧芽的生长,既可促进主茎及冬前大分蘖的生长,又可控制无效分蘖的产生和防止群体过大。在合适群体的前提下,为保证小麦茎秆矮壮,提高后期产量,在小麦生殖生长期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可显著增加实粒数和千粒重,有利于品质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