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有关于月亮的诗句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1. 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
2.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3.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4.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5.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6.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7. 一带不结心,两股方安髻。惭愧白茅人,月没教星替。
8. 腰间宝剑七星文,臂上雕弓百战勋。
9. 星星仙语人听尽,却向五云翻翅飞。
10. 残月挂征鞍,路长山绕。独拥寒貂犯霜晓。水边林下,孤负此生多少。星星空满鬓,因谁有。
11.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12.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3.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14. 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15. 不见乡书传雁足,惟见新月吐蛾眉。
16.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7.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18.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19.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20.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1.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2.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3.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山遥水皆有情。
4.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5.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6.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举杯邀明月。
7.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8. 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9.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10.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1.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12.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13.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14.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15. 一盏明灯照亮岁月的葱茏月光映着孑然的身影伴着满天闪烁的星星。
描写月亮的唯美诗句
1. 老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2.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3. 静夜沉沉,浮光霭霭,冷浸溶溶月。——丘处机《无俗念灵虚宫梨花词》
4. 月落沙平江似练。望尽芦花无雁。——张炎《清平乐候蛩凄断》
5.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王昌龄《出塞二首》
6. 日色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李白《长相思三首其二》
7. 万里浮云卷碧山,青天中道流孤月。——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8. 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张元干《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9.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10.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曹丕《燕歌行二首其一》
11.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白居易《江楼夕望招客》
12. 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低头思故乡。”
“定知玉兔十分圆,念。”
“已作霜风九月寒。”奇奇对答如流,心中窃喜:原来古人背诗句这么容易啊!我也来考考先生。
“先生,为什么会有中秋节啊?”
“问得好!”白先生似乎忘记了自己是在考奇奇诗句了,“要知道,春播夏种的谷物到了秋天就该收获了,早在远古时期,有些部落的人们便在秋季饮酒舞蹈,喜气洋洋地祭拜月亮、庆祝丰收,所以从源头上说,中秋节是‘祭月节’。最初祭月的日子在农历八月‘秋分’这一天,但这天不一定有月亮呀!那还怎么祭月呢?而八月十五这天乃是秋天的正中,月亮正处满月。相对其他时节的满月,中秋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正是祭月的最佳时机。所以到了周代,每逢中秋之夜,帝王们都要举行祭月和拜月活动。后来民间也开始效仿,逐渐在一些地方形成了节日。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
“先生,为什么中秋节我们要吃月饼呀?”
“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圆饼,起源于商代。到了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后,传入了芝麻、胡桃,为制作这种圆饼增加了佐料,当时生产出来的圆饼叫胡饼。至于‘月饼’的命名么,还和杨贵妃有关呢!”白先生讲到这里,故意停下来,卖了个关子。
“杨贵妃?先生快说,先生快说。”奇奇的好奇心顿起,扯着先生的袖袍不放。
白先生清了清嗓子:“听我慢慢讲来。唐朝时,有一年唐玄宗和杨贵妃中秋赏月,不料那晚月色不佳,玄宗便不大高兴,拿起眼前的胡饼正要食用,却又皱起了眉头。原来,‘胡’有野蛮、胡乱之意,玄宗觉得‘胡饼’二字实在不雅。杨贵妃是个善解人意又有才情的女子,她仰望明月,脱口而出‘月饼’二字,玄宗大喜。从此这个名称就流传开来。”
“当然,如今我们吃月饼已不是为了祭奉月神,而是为了期盼团圆。满月形的月饼跟十五的圆月一样,象征着团圆。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
“我知道,中秋节还有好多好多传说,像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奇奇兴奋地说道,“先生,中秋节除了吃月饼我们还有什么活动吗?”
“当然有啦,中秋节的活动也可谓丰富多彩呀。中秋传统习俗一:赏月。古代文人都以中秋赏月为乐趣,一起饮酒赋诗,正是‘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习俗二:观潮。这是江浙一带的人们在中秋后的重头戏。每年的八月十八是钱塘江潮水最大的时候,这个时间恰好与中秋节重叠,所以人们会趁着节日的兴致涌向江边,在宋代,中秋观潮达到了巅峰。人们手持彩旗,在水中踏浪争雄,表演水上杂技……相当热闹。
习俗三:燃灯。中秋之夜,人们将点亮的花灯用绳系在竹竿上,高高悬挂起来,满城灯火犹如琉璃世界,映衬着皎洁的月色,真是美不胜收啊!
习俗四:吃芋头。这一习俗也称‘剥鬼皮’,寓意辟邪消灾,并有表示不信邪之意。
习俗五:熬夜。民间相传,中秋夜越晚睡越长寿,所以这晚人们举行各种娱乐,尽量晚睡,以此祈求长寿。
习俗六:饮桂花酒。中秋之夜,仰望天空圆月,闻着桂花清香,再喝上一杯桂花蜜酒,真是人间至美之事!”说到这里,白先生不禁咂了咂嘴,脸上现出无比陶醉的神情。
“我听说中秋还有吃田螺这个风俗呢!”奇奇想起爷爷达达博士这么说过。
“不错不错。中秋前后,田螺的肉质特别肥美,中秋食田螺,可以明目。”
“另外还有:玩兔爷。相传有一年京城起了瘟疫,人们一旦得了就治不好。玉兔幻化成人身,挨家挨户为人们治病。每到一处,玉兔便换一身装扮,时而像个卖油翁,时而像个郎中,时而男人装束,时而女人打扮。消除京城的瘟疫后,玉兔便回到月宫中。于是,人们用泥塑造了玉兔的形象,作为纪念。如今,千姿百态的兔爷已经成为最受孩童喜爱的玩具之一。”
我们都知道写作讲究“凤头、猪肚、豹尾”,同样,导入对于教学内容的开展应该是充满灵气的。良好的导入环节,既使主题内容自然生成,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聚焦的语言表达中逐渐将话题转化为问题,进而形成新的学习主题,为后续的学习探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生活即教育,我们应当积极引导学生把语文学习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使语文学习彰显学生的个性生活体验,充满生命的活力。在教学中,关注和尊重学生的知识、情感需要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所谓生活化导入,指的是语文课要多些生活的气息,毕竟学生是生活中的人,学生的生活世界也是重要的课程学习资源,用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本课的主题紧密结合起来,进行有效的导入设计,这也是引起学生学习需要的有效方法。
在导入时,联系生活做到驾轻就熟,大雪无痕,引导学生走向真实的生活境界,开放而自然。以下就笔者的教学、学习实践谈谈这方面的可行做法。
一、以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导入
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较能引起学生的表达需要,他们能从中举一反三,不会感到艰涩,对于引入文本也亲切自然。例如,教学《月光启蒙》,我是这样导入的:
师:你平时看到的月亮是怎么样的?学生描述。
师:月亮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永恒的话题,你知道哪些关于对月亮或月色描写的古诗?学生试背。
(过渡:月亮在人们的心中总是那么美好,有一位叫孙友田的现代诗人,他也永远忘不了这美丽的月光。)
出示孙友田的诗作:“万年煤层打个滚,一山乌金往外冒。黑宝石,往外跑,满山满谷金光照。一路大声喊:我是煤,我要燃烧!”
教师范读。
师:读了这首诗,你会觉得孙友田是一个怎样的人?
简介孙友田。
教师导语:
孙友田能成为诗人,离不开他的母亲,他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是母亲用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了民间文学的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她让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风趣的民歌民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这是位怎样的母亲,竟能给她的孩子带来如此丰富的精神财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孙友田写的散文《月光启蒙》。
二、以具有生活化的想象导入
对学生有生活经验的、易于感受的文本,用提示、启发唤起学生情感联想的体验。无论是幻想还是再造想象,都通过学生的脑海中已积累起的形象,在美丽、生动的遐想释放中唤起对更深、更多的事物的理解需要。
在学生《嫦娥奔月》时,我首先播放了一段“美丽的中秋月色”视频,适时问学生,那皎洁的月亮曾经带给你哪些美丽的幻想呢?学生有的说想到了月宫、嫦娥、月兔;有的说想飞天去月宫里游玩,欣赏迷人的风景;有的吟起了有关月亮的诗句。然后再引出美丽动人的“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
当然,为了使学生得到真实的了解,也可适当拓展有关月亮的本来面貌、现代我国“飞天”的知识,使学生更加对月亮的神秘产生了向往和期盼。
三、从培养对生活问题的质疑导入
生活中处处充满矛盾和疑问,善于敏锐的发现和探索,这也是我们学习的根本目的。从生活中的疑问入手,使学生进入一种与文本的“神交”之中。
在学习《夜晚的实验》,可以先预设提问:“你们对生活中的哪些现象曾经有过疑问?探寻过没有?结果怎样?”再引入“你们看到过在夜空里灵活飞行的蝙蝠没有?它们是不是和我们人类一样依靠眼睛来探路呢?”这些问题的设置,让学生处于思维的矛盾和兴奋之中。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让学生带着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充分体现课堂教学本身就是生活的实质。
现实生活和书本知识紧密联系,学生在这种独特的体验中,激发学习和阅读的求知欲,他们对事物的兴趣充满了对生活本义的反应和追寻。
尊重和重视学生的课堂生活体验,师生彼此沉浸在对生活理解和追寻的情境中,感受真诚的课堂生活。学生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在对生活本色的默会中,亲自参与丰富、生动的思维过程,并经历了看似“交流、讨论、对话等”的演示,实质是生活实践的过程,在开放中产生强烈的阅读期待,课堂生活的活力也由此开始四射。
当然,语文生活化教学几乎涵盖着整个语文课内外的学习,而不是课堂教学的某一个侧面。同时,教者的解读不同,对导入的设计也不尽相同,但无论怎样,都应该是殊途同归。而有深度的生活化导入,更是在创设一种与生活一致的契机、一种生活引领、一种生活交往,指引着学生向文本乃至生活的更深刻处、更本质处、更精彩处游弋。
中秋节初一学生整理的作文模板1中秋赏月,的确有诗意。而每当这是总想起一个与月亮有关的故事:
从前有个癞蛤蟆,别看它丑,其实特有本事。比如:它能战胜蝎子,这是因为它有独门的绝招。故事中的癞蛤蟆知道是谁变的吗?告诉你,是嫦娥变的——就是因为她偷吃了丈夫后羿的不死药,就突然变成了极丑的癞蛤蟆。
虽然这只是个童话而已,但是如花似玉嫦娥居然变成了极丑的癞蛤蟆,听起来的确让人挺心疼的。
人圆
中秋节我们全家一起去了顺峰山公园赏月游玩。望着天空中的一朵朵白云,不时地从月亮上滑过,好像成了月亮的毛巾,擦去了月亮脸上的灰尘。月亮变得更亮了,犹如一个光芒四射的金盘子,月光照在我们身上柔和似棉,令我们好不快活呀!
事圆
中秋节之前的奥运会,举办得多么成功,多么圆满。中国的奥运,世界的奥运。奥运让我们忘记了战争,心怀和平!中国举办的奥运会让世界的人们认识到中国的强大,中国的富裕,中国人民的热情。每每中国夺金的精彩瞬间,全中国人民都在狂欢,他们的热情感染了世界的人们!中国举办的奥运会是圆满的!
月圆
再看月亮四周已经没有了白云,只剩下孤零零的月亮,看起来十分可怜。
湖是月儿梳妆镜。调皮的风儿不停得吹动湖面,把映入水中的月亮,一会儿变成破碎的蛋,一会儿变成旋转的陀螺,挺像在跳舞。温柔的月儿姑娘毫不怨言,任风儿吹动着她秀美的脸蛋,把小鱼儿吐出的泡泡化作点点闪闪的珍珠。
月亮越升越高,已经在高空中看我们狂欢。它俯视大地,把光辉挥洒。洒在房顶、湖面、草地……细细地编织着一个幽雅迷离的梦境……
中秋节初一学生整理的作文模板2盼望已久的中秋节快到了,人们兴高采烈的,以各种节目形式来欢度这个中国传统节日。当然,我家也不例外。
来到爷爷奶奶家时,哇!有二奶奶、二爷爷、三奶奶、三爷爷、老太等人。奶奶见我来了,就喜开颜笑地对我说:“丹丹,你来了呀!你喜欢吃什么呢?我叫你爷爷给你去买的!”我一副无所谓的表情,对奶奶说:“随便,无所谓的”奶奶便开始追问在起来,说:“世界上可没有随便啊?”“奶奶,我真的随便吃什么的,只要是你们给我买的,就是我喜欢吃的!嘻嘻,我先去看电视了!”
啊!真香!好像是我最爱——红烧鸭!我情不自禁地在心中默默地说了起来,我悄悄地走进了厨房,准备偷吃。妈妈见了,也在我后面观察我的举动。当我快要接近时,“住手!你这个小馋猫。”我吓了一大跳,赶紧准备溜出去,可奶奶挡在门口,我心里暗暗的想:俗话说得好: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我怎么就这么的笨啊!我眼含着泪花,对大人们说,我再也不敢了的,大人们才放过我的。爸爸和爷爷开始忙着把斗香点燃了,又把小桌上放满水果,月饼等食品放在月光下。
我突然想起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小儿不识月,呼作白云盘”的诗句,心里颇也能感触到些诗人当时的一点心境。
“开饭了,开饭了!”我直流口水,弟弟也是跟我一副样子。几分钟后,桌上一半的饭菜已被我和弟弟消灭了。爸爸他们都有点被我们的举动惊呆了的。
我拿着椅子坐在月光下,看着那天空燃放的礼花:红的、蓝的、紫的……
一会儿是“五彩蘑菇云”向上升腾,一会儿又见晶莹透亮的“小星星”向你扑来。
我看了入了迷,仿佛都身临其境般。
天上的明月,中秋夜晚的月色,太美了!那五彩缤纷的烟火,在我的脑海中怎么也挥之不去。
中秋节初一学生整理的作文模板3这几天,我怀着极其浓厚的兴趣读完了《我们的节日》这本书,我知道了许多节日的起源和关于节日的文化。书中给我们介绍了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的由来与风俗,不难看出,贯穿着这些节日的正是:树正气、扬美德、显智慧、惩恶扬善的民族精神,这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是需要我们传承和弘扬的内容。从传统的节日中,我深刻地认识和领会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先说春节吧,它是我国最隆重,也是最热闹的民族传统节日。我喜欢春节,因为春节总要贴春联、贴年画和窗花、放爆竹烟花、拜年祝贺……我们倒贴“福”字,拿压岁钱、包饺子、吃年糕……在春节的前一天晚上我们都“守岁”,除了吃年夜饭,人们还要进行各种游戏,如下棋、玩纸牌、玩麻将、看春节晚会等等。在摆放的节日供品中,必备一大盘苹果,这叫做“平平安安”。还有些地方在守岁时准备的糕点食品富有讨吉利的谐音、口彩:吃枣表示春来早,吃柿饼表示事事如意,吃杏仁表示幸福人,吃长生果表示长生不老,吃年糕表示一年更比一年高。所有的这一切是多么有趣和富有意义,这些习俗显示了中国人的智慧,代表着我们渊远流长的民族文化,我也为这些习俗的诞生而自豪。
再说中秋节吧。“中秋节”又名“祭月节”,农历8月15日,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周礼》中,已有中秋一词记载。到了春秋战国,每逢中秋节,大家都要举行赏月和祭月的仪式。中秋节在这个时期已经初见规模了。明、清时代的中秋节,赏月依旧,一轮圆月东升时,几乎家家户户都在庭院、楼台,摆出月饼和各种水果,边赏月,边畅谈。中秋赏月的习俗流传至今。瞧,月光下,人们在自家小院品尝月饼、欣赏月色。我们这些小孩子则在一旁拿月饼来照月亮,比较哪个更圆,还担心着月饼会被月亮吃掉呢,真是其乐融融。
一个节日,就像一个故事,情节美妙动人;一个节日,就是一种文化,内容绚丽多姿。在当今很多洋化了的节日文化的冲击中,愿我们更多地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欢度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节日。
中秋节初一学生整理的作文模板4“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听到这关于月亮的诗句,使我不得不想起今年美好,愉快的中秋节!
我与爸爸在中秋节的那一天,走进了人山人海的超市。我走到月饼的柜台旁,啊!好多种口味的月饼,如:五仁馅儿的月饼,南瓜馅儿的月饼,核桃馅儿的月饼,果仁馅儿的月饼……看着那美味的月饼,真叫我垂涎三尺。来自:作文大全我和爸爸又买了许多水果和月饼回到了家。看着塑料袋里各种各样的水果,我十分不解的问爸爸:“爸,买这么多的水果干吗?吃不了,不就坏了吗?”爸爸拿着小刀边走向装水果的塑料袋,边对我说:“这些水果不仅要吃,还要拱奉月亮。不是咱们迷信,而是咱们一个传统的习俗,是对明年的寄托。”爸爸说着抱起了大西瓜,你一定会认为我爸爸要把它切开,一起吃了,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因为我爸爸是要把它雕刻成一个漂亮的花篮,作为观赏这可是我们家几年不变的老节目!妈妈还做了许许多多的家乡菜,让我和爸爸大饱口福!
晚上八点种,“荣成月,中华情”中秋节大型晚会正式开始,看着一个个精彩的表演,听着一首首动听的歌曲。忽然,不知是那一位主持人说了一句话:“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另一位主持人应到:“独在异乡唯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听了这两句话我的心情就像,软米粥拌面粉——愁上加愁。想到这里,我就给远在内蒙古的奶奶打了一个电话,我告诉奶奶荣成就在我们附近,听到那苍老奶奶的声音,我不禁想起小时候在奶奶的农家小院,坐在奶奶腿弯,听奶奶嫦娥和月兔的故事……如果可以许愿,并可以梦成真的话,我真希望:我和爸爸妈妈一下子回到内蒙古,与亲人一起吃月饼,一起吃团圆饭。
眨眼间,就到了十点半,中秋节晚会也接近尾声,我不会忘记今年的中秋节,我不会忘记这美好,愉快的中秋节!
中秋节初一学生整理的作文模板5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习俗是一家人欢聚团圆、吃月饼、赏明月。因为中秋节的月亮最圆最亮,月色更加皎洁,月光更加神秘。带着这些憧憬和无限的好奇,今年的中秋节,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柳莺湖边散步赏月。
我们信步走站在木桥上,随意倚着木栏,用望远镜一看,哟,月亮姐姐羞答答地露出了半边脸,真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啊。突然,我俩的目光相遇了,她立刻害羞地缩回了黑黑的云被。调皮的云踢开了被子,月亮姐姐无处可躲,重新露面了。银色的光芒早已按捺不住,从月亮姐姐温暖的怀抱中照射出来,抚摸着大地。楼房、绿树、小草和湖面都披上了神秘的面纱。我朝天上喊道:“淘气的月亮姐姐,你在和我捉迷藏吗?”月亮姐姐温柔地注视着我,似乎微笑着朝我点了点头。我看见月亮里有个人影儿在舞动着,我侧耳倾听,一阵柔美的琴声飘入耳帘。月亮姐姐,你告诉我,是嫦娥姑娘在弹琴跳舞吗?
微风轻抚,夜色美好,我和爸爸妈妈手牵手,绕着湖边绿道,我们边走边赏月。低垂的柳枝在凉爽的秋风吹拂下,一会儿抚摸着我们的脸庞,一会儿滑过我们的发间,轻轻的、柔柔的、暖暖的。月光洒向柳树梢头,泻在湖面上,缓缓的、淡淡的、凉凉的……
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学生只喜欢读书而不愿意摘抄,觉得读书很快乐,而摘抄却太费事。这样就会使学生对摘抄“望而生畏”,并可能会找到很多不摘抄的理由。比如:“作业太多,摘抄既累人又费事还费时,不如不抄。”“摘抄有什么用呢?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多此一举!”……这些都是我们经常听到的对摘抄的意见。但是,他们却不明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道理。在浩如烟海的卷帙中,撷取你最欣赏或最需要的精华,品味之后,摘录下来,需要之时又可拿出并加以运用,多么方便。当你拥有一本认真摘抄的大容量摘抄本时,就等于拥有了一本属于自己既实用又经典的精华本。学生若真正认识到了摘抄的意义,明确了摘抄的目的,也就为以后的摘抄奠定了基础。
二、让学生看到摘抄的好处
平时,我除了积极鼓励大家摘抄外,更注意几位在学习上始终起表率作用的学生,让他们在摘抄上也起带头作用,以此来影响并带动同学们认真地进行摘抄。最关键的是,我也身体力行进行大量与教学、学习有关的摘抄。每当检查学生时,也让学生检查我。从摘抄的格式到内容,从摘抄的数量到质量,我都起到了榜样的作用。另外,我还经常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而又恰当地引用我摘抄积累的内容。记得在讲鲁迅先生的《风筝》这课时,我问:“谁能不看注释而简介作者?”同学们都表示不能。我说:“我能!”随即,我流利地对鲁迅先生的简况介绍了一遍。当我一气说完后,全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我趁机告诉学生,这是我平常摘抄积累的结果,并现场展示了自己在这方面的摘录成果。
课后,我带来了自己从初中到师范直至今天的摘抄本,让大家传看,同学们看后都变得非常安静。从此以后,大家摘抄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了,并且还暗暗背诵自己摘抄的内容。甚至,有些学生在课堂上已经初步运用自己摘抄的内容来回答问题;写作时,也尝试运用摘抄到的优美词句、格言警句,并且开始积极摘录平常学习时可能用到的资料。特别是每次考试,都有诗词积累、格言警句等题型,我便根据常见题型让学生摘抄跟考试密切相关的一些内容,比如:关于月亮的诗词、关于四季的诗句、关于勇气或学习的名言等,这样一来,更激发了学生摘抄的积极性。至此,摘抄的好处已经初步显现出来,同学们摘抄的主动性和兴趣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当然,在指导学生进行摘抄时还要让学生在摘抄中尝到“甜头”。在平时的摘抄活动中,我除了言传身教、检查监督外,还定期举行“诵摘抄”活动。每次活动都按照一定的标准设立奖项,对那些坚持摘抄时间长和摘抄内容好的同学进行适当的表彰和奖励,既让其他同学看到好处,更让认真进行摘抄的同学尝到摘抄的“甜头”。比如,我们班的张宇、徐金锐等同学,他们的摘抄一直非常认真,我便在检查时进行精神和物质上的小小奖励。有时是一个笔记本,有时是一本科普书籍,但更多的还是口头表彰和鼓励。所以,在每期“诵摘抄”比赛中,总有一些同学敢于也勇于“露脸”,这既大大提高了他们摘抄的兴趣,又间接地增强了学生学好语文这门课程的自信心,可谓一举两得。其他同学自然也不甘落后,你追我赶,争先恐后。这样,全班同学共同努力,共同摘抄,共同诵记,参与比赛的风气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学生们不但变得能“抄”了,而且爱“抄”了。更为可喜的是,通过这样的活动,同学们都知道自觉地记忆自己摘抄的东西,这就极大地扩大了同学们的知识面,丰富了同学们的知识量。
此外,教师还要对学生摘抄的方法进行指导,要让学生明确摘抄目的,不能为摘抄而摘抄,不能让学生刻意地找寻摘抄的内容;而在平时的阅读欣赏中,发现最感兴趣的、特别喜欢的、对学习有帮助的内容时,学生要及时摘抄下来,以备在以后的学习中运用。我还选择时机适时地对学生摘抄方法进行指导。比如:学习《巴东三峡》时,我指导学生摘抄描写长江的诗词;学习《周庄水韵》时,让学生摘抄描绘江南水乡的诗词、佳句;在中秋节时,我让学生摘抄关于月亮的诗词、月亮的美称、中秋的佳句等。我班同学全部都会背诵《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峨眉山月歌》等古诗词,这就是中秋节进行摘抄的功劳。
一、从“听话”转向“自主”,体现主体性
综合性学习的前提是“自主”,即“主动”,能主动地在语文实践中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可以说,综合性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运用自己的学习方式自主选择、自我建构的过程:学生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订学习制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学生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学习过程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做出相应的调适。这些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真正做到了让学生自主学习,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的活动中,老师与学生一起确定课前准备:1.一、三小组收集关于金钱的诗句名言俗语;2.二、四、五小组探究金钱的小故事;3.六、七、八小组每个人反思自己的金钱观;4.每一组准备回家调查家里的收支基本情况和反思自己的支出(用纸记);5.每个人搜查对古今钱币的图片和实物等等。小组同学互相协作,分工合作,将查找及筛选的“金钱”的资料制成图文并茂的PPT演示文稿。然后学生之间、小组内与小组之间在课堂上合作交流:1.走进“学术报告厅”:告诉同学们钱币的发展史,向同学们展示自己的钱币,请大家欣赏部分钱币图样;2.开圆桌故事会:众说纷纭话金钱;3.话家常:我也来当一回家;4.交流“我的赚钱计划”;5.调查身边朋友的消费方式与消费量,创建一个用钱方案,并写出《调查报告》。在学习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有话就说,大胆表达,通过活动使学生明白:金钱是一柄双刃剑,它能扶你步上康乐大道,也能把你甩入万丈深渊,关键在于你是以一个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它。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做到尽量捕捉、放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及时对学生做出评价。当学生发现自己的见解被肯定、被鼓舞、被信任时,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就自然地被激发了出来,也就会产生强烈的“我要学”的愿望和要求,进而能真正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从“接受”转向“探求”,体现探究性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满足学生的的渴求和愿望,让他们学会探究,是我们教改的奋斗目标。
在综合性学习《探索月球奥秘》的活动课中,教师准备了一份学习的时间表,一份较详细的阅读书目和部分网址,与月球有关的科学文字、图片和录象资料,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民风民俗和文艺作品及每个学生一个资料袋。民主推选四位组长后以自愿组合的方式进行活动:1.网络组(十二人)探究的课题是:月球奥秘知多少。五人负责网上查阅资料,下载图片,三人负责文字资料,两人负责图书馆查阅书面文字资料;2.“月亮小报”组(十二人)探究的课题是:我是月亮报小编辑。组长在活动中介绍说:“我们负责制作有关月球的知识和月亮的文化的电脑小报。没做前,我们认为很容易,在制作过程中,我们才知道很难。我们遇到了很多困难,如文中的插图、排版、彩色打印等。文曦远家有彩色打印机,我们求助他帮忙,竟然把打印机的油墨都用干了,真是不可思议。制作小报过程中,我们查了大量的资料,才感到自己知识的肤浅。通过制作小报,我们锻炼了动脑动手能力,也掌握了大量的关于月球的知识。”3.竞赛组(十五人)探究的课题是:“我是月球小博士”。六人查资料出题,六人找答案。从100多道题中选出有代表性的20道关于月球的题五道关于月亮的题;4.“月亮文化”组(十五人)探究的课题是:“我是月球文化人”。展示后,组长总结说:“我们小组通过这次活动,对有关月球的知识和月亮的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养成了查资料的好习惯,同时提高了我们的审美能力和语文素养,更让我们感受到了我们祖国悠久的文化史、科学史,我们作为一名华夏炎黄子孙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我们在查阅大量资料的过程中,感到自己目前的知识同茫茫的知识海洋比是那样的渺小。所以我们今后一定会更加努力,为人类的科学献身。” 在学习中,人人参与,分组合作,锻炼了学生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体现出了合作探究的精神。
三、从“单干”转向“合作”,体现协作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教师和学生交往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就意味着人人参与,共同发展就意味着师生之间要合作。教师与学生之间应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双向交流合作的关系,师生之间通过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同认识、共同分享、共同进步。综合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促进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共同进步,合作学习打破了常规班级授课制的局限性,使学生能摆脱教师这一权威的束缚,自由发表自己的言论,可以极大地增加学生的参与意识,教师促使学生在小组内充分与同学交流、与其他组成员交流、与教师交流。多层次的交流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越来越强,每一位学生都有主动学习和创新学习的机会。
而秋月之美,实际上已经超越了月亮本身,成为我们追思文化和想念亲人的一个诗意符号。如果将无数关于秋月的诗文和传说统统剥去,我们再抬头望月,除了看见一团惨白外,再也看不见什么。所以,秋月之美,是美在形而上的,不是美在形而下的。
春花和秋月之美,已经成为我们民族一个普遍的审美需求,但是,对于这样两种景物,却有一个人至死都不大了然,这个人是南唐的末代皇帝,他叫李煜。
李煜不喜欢春花秋月,是因为江山易主,大地改性,往日的九五之尊已烟消云散。于是,伴着凄凄惨惨的心境,他写道: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在词中有这样的愁怨,完全可以理解。只是,一个被俘的君王,那种亡国之痛,易主之恨,用“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来形容,实在是太过于文弱,太不匹配他那些曾经叱咤风云、席卷天地的祖先了。
就是这样一首在文弱中写出的愁愁怨怨的词,却成了李煜的绝唱,更成了朝廷结束他生命的理由。对于这首词,新主子以怨恨太深为由,将他毒死在异国他乡的营帐内。那一年,他才四十二岁,一个才华横溢的生命,就这样终止在了人生的中年。好多年了,想起来都还在为他深深惋惜。
我作为一介布衣,与成为俘虏的李煜皇帝相比,当然要洒脱得多,闲适得多。也许正是这样,我就没有他那样的愁绪,更没有他那样的亡国之悲。可能也正是因为如此,我写不出像《虞美人》那样绝唱千古的词来。
不过不要紧,作为一个阅读者和欣赏者,在千年之后为李煜的《虞美人》发几声或长或短的叹息,也该算是他的一个异代知音了吧?然后,在清幽的月下,独自望望月,梳理梳理往昔在一些地方赏月时的心情。
这么些年来,因各种事由走过一些地方,如今梳理起来才发现,它们好多都与月亮有关,而且它们都美得无可比拟,而且千姿百态。比如有西湖十景之称的平湖秋月和三潭映月,比如庐山牯牛岭上的月照松林,比如金沙江、岷江、长江汇合处的三江揽月,比如扬州瘦西湖的二十四桥明月夜,还比如峨眉山上的峨嵋秋月等等。这些地方,都与月亮有过太密的关联,太美的牵扯。至今我都不太清楚,到底是月亮成全了这些绝世美景,还是这些美景加重了月亮的诗意?或者,它们在互相衬托,彼此辉映?
从构图学的角度来看,由于有月亮的存在,就大大强化了上述景观的诗意美。如果没有那一轮月亮来点缀,在画面的构成上,在留白处,不仅不完美,还是一个巨大的审美遗憾。而对于月亮来说,如果没有那些绝世美景来呼应,比如在荒凉的戈壁滩上,举头看到的月亮立即变得索然无味,而且凄凉无比,死寂得没有一点活力可言。从这层意义上来看,月亮与景观,是互美着的,是交织着的,它们在天地间共同创作出了一幅幅醉美千年的天然“月景图”。
看这些“月景图”的时候,其心情是随着景观的变化而变化的。比如在金沙江、岷江、长江交汇出处看月景,岸边的芦苇,起起伏伏,在秋风的吹拂下凄凄楚楚地摇曳,而月亮又恰恰在摇曳的芦苇间若隐若现,这样的时候,面对芦苇摇曳着的剪影,面对三江的苍茫与迷离,虽没有李煜那样的亡国之叹,也有着李清照那样的心绪和私语了。这是一种凄绝之美,由三江的壮阔、芦苇的凄迷、明月的清冷,共同组成一幅在唐诗宋词里才能看到的那种画面。最要命的是,自己恰好就在这样的画面里,成为一个犹如独钓寒江雪似的生命点缀和心灵感应。在如此的境况里,除了长久地沉默,我真不知道还能做些什么。当然,这种沉默与命运的苦难无关,纯粹是被景观中释放出那种天然的愁绪所感染,而这样的感染,最为地道,最为纯真,也最为本能。
比如在峨眉山上望秋月,其心境又迥然不同了。那是因为金顶的浩荡,云海的壮阔,明月的灿烂,在这样的时候,想必每一个来这里赏月的人,其心情都该如当年的李白了。不同的是,李白把赏月的心情写出来了,而我们只是珍藏在一种感觉里。在李白的眼里,峨眉山月是可以照耀秦川的,是可以灿然长安的。于是,我们的诗人这样唱道:“一振高名满帝都,归时还弄峨嵋月。”我的几个朋友,几乎每年中秋都要到峨眉山顶赏月,不为别的,只为峨眉山月的光明与磊落。他们虽然没有写诗来赞美,却是真真切切如李白所吟:“归时还弄峨嵋月”了。弄峨嵋月什么呢?弄它的坦荡与高洁、明晰与清丽。在峨眉山看月,不仅可以净化心灵,还可塑造人格,提升审美。
又比如,在扬州的瘦西湖望月,由于有杜牧的著名诗句存放在那里,二十四桥的明月夜,就显得格外凄美。面对这样的桥,这样的月,这样的夜晚,诗人不问别的什么,只声调微弱地如此问道:“玉人何处教吹箫?”诗人问的玉人是谁?是朋友还是歌女?是红颜还是小妾?诗人没有说明白,注解里也没有讲清楚。因此,二十四桥就成了一座挂满了问号的桥,桥上的明月,也成了疑问最多的明月。在这样铺满问号的地方赏月,其心境,大抵是:半醉半醒瘦西湖,如梦似幻明月夜了。
再比如,在四川的剑门关看月,那种感觉,是很悲壮的。因为,这个地方最容易勾起人对于蜀国的怀想。在这座关口前,姜维死在了这里,庞统死在了这里,邓艾死在这里了,当然,死在这里的还有许多无名将士。在这样一个曾经发生过殊死恶战的古战场望月,一声长长的浩叹是必然的。浩叹之后是悲壮,悲壮之后是落寞,落寞之后是凄凉,凄凉之后是久久地沉默……于是,举头望月,不禁潸然泪下--英雄不再,风云不再,空留下我,在剑门关下守月,但月很寂寞,山很寂寞,一道雄关把大门敞开了那么多年,也没有盼回远征的英雄。在如此的时刻,就情不自禁地对着月亮默诵起这样的诗句来:“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总的来说,月与景呈现出的审美氛围,大多比较凄清,比较凄楚,很少让人有热血沸腾的心灵呼应。就算是在天下最美的平湖秋月处赏月,情景交融出的也不过是一种小家碧玉似的帷帐柔情、深闺闲愁。而在最具王者气象的泰山上赏月,按理说该产生出一种气吞山河的襟怀来的,可给我的感觉是,月下的泰山,原是一个寂寞了千年的王者,而它的寂寞,没有人知道,更无人能理解。我还在长城的烽火台上赏过月,在这个曾经无数次升腾过狼烟的所在地,放眼望去,大地无言,山河失语,天地苍茫,往昔那些激越的马蹄,已被一次次落日带走,淹没在岁月的地平线下,剩下一轮孤月,寒冷地照着逶迤在群峦上的漫漫历史。而在孤月与长城之间,弥漫着的是尘埃落定后的生命反思。因此,在长城上赏月,其实是在解读历史深处那些最叫人伤感的点点滴滴。
由于有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来渲染,中国的月亮,比任何一个国家都更富于凄绝之美,无论是阴晴还是圆缺,所呈现出的都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那样一种愁绪。这种愁绪,其实大多又不是仅仅为自己,更多的时候是为那些远逝的生命、苍茫的岁月。而这样的愁绪,似乎就大大提升了中国人赏月时的审美高度,把本来万分形而下的事情,变得格外地形而上了。
大家上午好! 红领巾广播站又与您相约在周三上午。我是***。昨天我们介绍了端午节,今天我们再介绍一下中秋节。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本期红领巾广播到此结束,再见!
中秋节红领巾广播稿范文二
甲: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红领巾广播又和大家见面了。我是_____
乙:我是_____。
甲:再过6天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在这里我们预祝全校师生中秋快乐,合家团圆,万事如意!
乙:中秋节一直以来被喻为最有人情味、最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人们常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时节对亲人的思念当然会更深切,尤其是当一轮明月高高挂起的时刻。
甲:考考你,你知道为什么要叫中秋节呢?
乙:这个可不难,在我国,农历的7、8、9三个月为秋季,农历8月15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正好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
甲:那为什么有人又称它团圆节呢?
乙:因为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人们仰望天空中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甲:还真难不倒你呀!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亮的圆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你知道哪些有关的诗词吗?
乙: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甲:你知道得可真多!那你知道有关中秋的传说故事吗?
乙:中秋节与元宵节和端午节并称为我国三大传统佳节。究中秋节之来源,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神话传说有着密切的关系。
甲:哇!还有神话故事呀!那你给我们讲讲吧!
乙:好!我给大家讲一讲嫦娥奔月的故事吧!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一气射下九个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王母娘娘也赐给了他一包长生药,他把不死药交给了自己的妻子嫦娥珍藏。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趁后羿不在家,他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在危急之时,嫦娥当机立断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成为月亮中的神仙。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甲:听完了如此凄美感人的故事,接下来我们再来说说国外中秋节趣话吧!。
乙:中秋节并非中华民族所独有,许多国家也有类似中国传统习俗的形形的中秋节,而且非常奇特有趣。泰国人将一年一度的中秋节称为祈月节。中秋之夜,家家户户都用甘蔗扎拱门,在拜月方桌上供奉观音菩萨和八仙的图像或塑像,八仙桌上的供品主要是寿桃而非月饼。
甲:日本人称中秋节为月圆节,而且这样的节日有两个,除农历八月十五日外,九月十三日也是。节日这天,成千上万的居民都穿上富有民族特色的服装,吟唱吆喝,扶老携幼,抬着神龛到庙里去进香。孩子们还到野外采集象征吉祥如意的野草装饰家门,迎来幸福;晚上全家聚集在院子里,摆上瓜果、米团子等供奉月神,然后分食、赏月,聆听老人讲述关于月亮的神话。
乙:朝鲜的中秋节称为秋文节,也叫秋夕、嘉徘。这一天,他们以松饼为节日食物,家家蒸食并互相馈送。松饼形如半月,用米粉制成,内馅是豆沙、枣泥等,因蒸时垫有松毛而得名。到了晚上,一边赏月,一边进行拔河比赛、摔跤比赛,或者表演歌舞。年轻的姑娘们穿上色彩缤纷的节日盛装,欢聚在大树下做布伦河游戏(即荡秋千)。
甲:伊朗称中秋为麦赫尔干节。这天是伊朗太阳历七月十六日。节日期间,人们都以品尝各种丰收果实为乐,隆重的庆祝活动持续6天方才结束。
乙:老挝称中秋节为月福节。每逢中秋节到来时,男女老少也有赏月的风俗。夜晚,青年男女翩翩起舞,通宵达旦。
甲:接下来我们再来谈谈中秋的习俗吧
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每年这个时候,我都会和爸爸妈妈一起赏月吃月饼呢!
乙:说到吃月饼,我口水都流出来了。那你知道我们如何在赏月、品尝月饼的同时注意健康吗?
甲:专家提示:月饼应与清茶搭配,清茶有助消化,又解油腻;若与汽水、可乐或果汁搭配,则不利健康。专家提醒糖尿病患者,即使是无糖月饼,仍然不能多吃。专家还指出,老年人和婴幼儿消化能力较差,过多食用月饼会加重脾胃负担,引起消化不良和腹泻等。而肥胖的人,一般都有潜在的糖、脂代谢异常和动脉硬化问题,也要像糖尿病人一样,少吃月饼为宜。
乙:哦!谢谢你给我们讲的的月饼健康吃法。相信大家会注意的。中秋佳节快来了,我们将要欣赏到皎洁的月光,品尝到香甜的月饼,最后,我们再为老师、同学们送出祝福,怎么样?
2021年中秋节学生优秀作文1“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在院子里,妈妈温柔的给我诵读着古诗,我坐在爸爸的腿上,伴着月色我们一家人一起过中秋。
今晚的月亮好圆啊,就像一个美丽的大圆盘,看着看着我忽然发现天空中没有闪烁的小星星了,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是今晚的月亮太美了,小星星都不敢出来和它媲美了。月亮在云层中躲来躲去,它好像在和云哥哥捉迷藏呢!月亮照亮了青青的小草,小草以为那是舞台的灯光,竟然情不自禁地跳起了华尔兹;月亮又照亮了小朋友爱玩的滑滑梯,周围一下子变的明亮起来,让那里不再那么黑暗,今晚的小朋友真多啊,他们尽情地跑来跑去,滑上滑下,笑声回荡在小区里。小朋友喜欢这样的月光,抬头对着月亮说:“谢谢月亮姐姐,谢谢你给我们带来了光亮……”月亮姐姐害羞的笑了,眼睛一眨一眨的,可爱极了……
今晚的月亮好美啊,我们可不能错过这么好的时光,我提议,跟爸爸妈妈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我当老鹰。”爸爸首先自告奋勇,“我当鸡宝宝。”妈妈抢先一步,我跟爸爸都很疑惑,为什么妈妈要当鸡宝宝呢,妈妈得意的笑笑:“因为我想变的年轻啊!”我撇撇嘴:“那我岂不是变老了,变成鸡妈妈了吗?”妈妈摸摸我的脸,鼓励的看着我,很认真的说:“宝宝今天尝试一下做妈妈,你就会明白妈妈对宝宝的责任,爱,和关心!”我跟爸爸恍然大悟,我高兴地同意了。游戏开始了,这只大老鹰比别的老鹰都聪明,他先看看右边,把我的注意力引到右边,我刚带着妈妈往左边闪,突然,老鹰伸开它那庞大的翅膀和锋利的爪子,像左边扑了过去,一下子就把可爱又调皮的鸡宝宝捉住了,原来鸡妈妈还真是不好当啊,要保护好自己的孩子还是很不容易的。我们一直玩着玩着,月亮姐姐一直在天空对着我们笑呢,我真的开心极了……
今晚,我们一家人在一起度过了一个愉快的中秋,我有一个小小的心愿,我想让月亮姐姐把我的愿望收藏好。我希望全家人都健康快乐,希望妈妈永远年轻。我也会珍惜时间,好好学习,为了我的理想而努力!
2021年中秋节学生优秀作文2又迎来了中秋节,依我们这儿的习俗,我我们会买许多食品供拜月娘。晚上,妈妈整理好供拜的食品,拿出月饼边吃边赏月,我这吃货早已跃跃欲试。我看着月亮从云雾中露出半边脸,是一个腼腆的小姑娘。月亮缓缓移动,云雾遮住了月亮,顿时觉得天空空虚起来,心里很是沉闷,片刻,月亮出现了,仿佛是回去梳妆的小姑娘,更皎洁,更明亮。我一时兴起,说要比谁说得多有关月亮的诗,我沉思片刻,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姐姐当然不甘示弱,对答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强中自有强中手,爸爸一连说出了三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新月如家人,出海初弄色;明月出天山,苍茫云
海间。”妈妈见局势不妙,自然奋勇迎敌,说:“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旁的我无心听他们的答句,我绞尽脑汁,苦思冥想,可让我想出来啦,便答:“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三秋九月,中秋八月之中。”爸爸妈妈都笑了,定是想不到这次对诗我和姐两竟是如此“词汇丰富”。这次赏月,可让我大开眼界啊!
我们赏月对诗,必然少不了猜谜咯。“我来说题,你们猜谜。”姐姐兴致勃勃地说。我们一齐同意。“一心向上,打一字”,“这我知道,有上有心,就是忐了。”我连忙应答。“野火烧不尽,打一字,”这可难倒我了,姐姐冲我看,竖起大拇指,拇指又往下立。哎,谁叫我技不如人呢?这题白白让人了,妈妈说:“烧的是草,还存着一些,那是荐。”姐姐笑了笑,说:“妈你好厉害,接下来是,猜成语。”姐姐专挑我不懂得,一旁的我喃喃自语。爸爸对这平时还不怎么研究,还是妈妈抢答了:“举重比赛嘛,当然要——斤斤计较了。”……
在这里,中秋节,我祝大家:好运源源来,生活更精彩;人月两团圆,千里共婵娟。
2021年中秋节学生优秀作文3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又到了农历八月十五,今天是中秋节,又叫团圆节,是家人团聚、品尝月饼、饮酒赏月的好日子。我和爸爸妈妈吃完晚饭,等待着月亮公公的出现。透过窗户,我看见月亮从楼角慢慢上升,好像害羞的小姑娘,升到楼顶时,似乎胆大了,一下子跳了出来,顿时,月光洒满了大地。月光照在树叶上,在地面就能看见影子。我呆呆的瞧着月亮,仿佛看见了正在砍桂花树的吴刚,美丽动人的嫦娥,活泼可爱的玉兔。你瞧,嫦娥姐姐正朝我笑呢,它一闪一闪的,好像在说:“祝大家中秋节快乐!”我们坐在阳台上,一边赏月一边吃月饼,我们拿出几个月饼,月饼有五仁的,黑芝麻的、莲蓉的。好吃极了!我想起了《古朗月行》里的诗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吃完月饼我们一家去了楼外散布望月!天空中挂着一轮金色的明晃晃的圆月,好象深蓝色的天空中衬托着一个大玉盘。一阵风吹到身上,感觉真舒服!
我最喜欢看中秋节过后的灯光。今天晚上,我做完了作业,趁无聊便去前窗看风景。当我往窗外望去,立即被眼前的一切迷住了。五个大灯笼被连在一起,从高楼看,就象一串冰糖葫芦。还有蓝色和红色的线,这线是从楼上吊到楼下的,还闪闪发光呢!那树上的树叶就象电视里的“万剑归宗”。再向右边看,那黄色的灯光一闪一闪的,哈,在我首诗的大意是:我抬起头遥望天上的明月,低下头思念久别的故乡。是啊,有多少人在这个美丽的时刻还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着。即使是在这个全家团聚的时刻,他们也会为了自己的工作而舍下自己与全家人团聚的时间。这些经常都会在我们生活中出现,而且是那么的平凡,例如:还在边远地方的解放军战士;正在破案并且不顾自己安危与歹徒展开斗争的干警以及被派到山村里教书的青年教师,还有等等的人,他们都是那么的无私而伟大,即使在这个时刻,他们也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今天晚上,虽然没有月亮的出现,但是在静静地沉思之这中,我体会到了很多,有些人他们并不耀眼,但他们却卫浴着一颗真诚的心灵来报答这个社会,因为有了他们的存在,所以这个城市才变得这么美好、和谐!
2021年中秋节学生优秀作文4中秋佳节,一家人在月圆之日和和和睦睦传承着老祖宗传下来的节日,欣赏着明亮的月光,絮叨着嫦娥奔月的故事,遥看圆圆的明月,依稀看到桂树嫦娥玉兔。想起小时候,每到中秋之夜,大人们供奉着希望,讲述着月奶奶的故事,一家人吃着象征团圆的月饼和苹果,一起快快乐乐。
今年的中秋之夜不尽人意,没有圆圆的明月,心情也是倍感失落,稀稀拉拉的鞭炮声,却是增加了更多的惆怅和思念。人逢佳节倍思亲,心灵在思绪,思绪着太多的思念,思绪着无法消逝的的情债。心情低落,情绪也低落......感叹世间无常,曾经的日子,虽不是特别富有,但无需为生活操劳奔波,计算着未来,规划着未来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的福兮祸之所伏应在了我身上。短短的两年时间,两度经受创伤。零九的时候,到懂易经的表哥家做客,热情的表哥给我们看了看生辰八字,说我一零年要出点事,我当然不信。一零年不幸应验。无语。度过了悲伤的一零年,在倍感希望的一一年,却又遭遇感情的债。心中充满迷惑迷茫。也许,太多的也许,让我重新认识自己,总结过去的经历,让我朦胧中知道了自己的未来。我的未来让我纠结,亲亲们也劝说,朋友也质疑我也无语。思念着随风而逝的情缘,亲亲们、朋友们也许笑我一厢情愿,其实我也纠结过,带着疑惑去认证此段情缘,我当时的想法是,如果没有感情,就不必悲伤,结果是:我们的感情越来越深看来注定的要经历。没有经历,就不会相信。不想解释什么,其实我也说服不了自己,有时明知道事情的结果,却也要试一试。我也不知为什么
这些日子,睡眠一直不好,不知为什么,总是醒得很早,有时眼睛睁不开,但头脑却是很清醒,睡也睡不着。脑海里想着随风而逝的情缘,感觉到内心里的思念,有时懊丧,有时感到丝丝的痛,后悔着也许明知是一段经历,只是一段缘;明知没有结果,结果也不是她;但是无法自拔,这是我的纠结,相信也是人性的纠结。至今日,情绪爆发,心情却慢慢的好转,一如既往的思念,一如既往的记忆,相信明天的心情会开朗。
近日,好梦连连,有关于我的,有关于朋友的。曾经的经历说明我做的梦和感觉很准,希望这次也应验。继续鼓励自己,继续努力努力,继续优雅,优雅的生活。
2021年中秋节学生优秀作文5“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空前,寒梅着花未?”——王维的《杂诗》每次我读它,最让我难忘的是远在新加坡的大姨,特别是今年这个中秋节。
妈妈拿回一盒月饼,她知道我最爱吃的是蛋黄饼,就打开盒子,拿一块给我吃,当我捧起这块月饼,不禁陷入沉思,想起雅珊大姨,那是我还在读幼儿园大班时,她来到我家,住了两年,她常常带我出去玩,送我去学舞蹈,教我画画、唱歌,两年的中秋节都是她带我去买蛋黄饼回来吃,可是天下哪有不散的宴席,她为了理想和前程,离开亲人,远度重洋去了新加坡,半工半读,我们就这样难分又难舍,望着手中月饼,我不禁热泪盈眶……
“开饭喽!“妈妈大呼小叫,端上一盘月饼,放在饭桌上。
“一个,两个,三个……九个,十个……”我一边吃一边数,我问爸爸:“能不能寄两个月饼给大姨!”爸爸说:“路途太远了,这样吧,等你吃完了饭,去QQ上下载一盆中秋月饼,给大姨发送过去,以表你的祝福和思念。
晚饭后,我上网搜索到一块十分精致的月饼,写上祝词,通过QQ单击一下,我乐滋滋地想着,大姨见到月饼开心的表情,“嘀嘀”三秒钟不到,大姨发了一张笑脸和一块十分可口的蛋黄月饼给我,我感到无比的甜蜜,高科技信息时代真好哇!能让人即瞬间实现美好的愿望,拉近亲人与亲人之间的思念距离。
这一夜,我睡得很甜,梦见亲人团聚举杯欢庆的场面,我不尽思念,陶醉在甜蜜的遐想中……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让人难以忘怀!
中秋,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也是一家人团圆的日子。下午,妈妈带我去逛街,我看见大街小巷的商店和地摊上都摆满了瓜果和月饼。街道上的人都可能在赶着回家团圆,所以是人来人往,人山人海的!
开始:心声广播站现在开始广播,欢迎老师、同学们收听。
中秋月圆,北中情缘。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北臧村中学的全体师生,汇聚在美丽的校园,沐浴着暖暖的阳光,沉浸在浓浓的情意之中。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景色迷人的中秋夜晚,自然牵动着我们的血肉亲情。中秋的月最美,是那样诗情画意;中秋的月最柔,是那样柔情似水;中秋的月最明,是那样如水似镜。中秋节是我们中国人的团圆节,每到这一天,许多远离家乡的游子,纷纷赶回家中,与父母亲友欢聚一堂、把酒言欢。
我们从四面八方来到北中,从陌生到相识,从相识到相知,又从相知到相亲。感情的升华,使我们对学校,对我们的老师,对我们的同学更是难舍难分。一声声老师好同学好温暖着每个人的心房。就让我们这种抒不尽、道不完的情怀融进浓浓的月光里、祝福中、歌声中!亲爱的老师,同学们,衷心祝愿你们中秋快乐,万事如意!
下面就把这首阿牛演唱的歌曲《北京的月亮》送给所有的老师和同学们。
结束:本次播音到此结束,老师、同学们再见!
【二】2017中秋节红领巾广播稿范文
甲: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伴随着熟悉的乐曲声,书香之声广播现在开始播音。本期为大家安排的是中秋节趣话专题栏目。
乙:欢迎你的收听。
甲:我是_____
乙:我是_____。
甲:再过7天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在这里我们预祝全校师生中秋快乐,合家团圆,万事如意!
乙:中秋节一直以来被喻为最有人情味、最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人们常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时节对亲人的思念当然会更深切,尤其是当一轮明月高高挂起的时刻。
甲:考考你,你知道为什么要叫中秋节呢?
乙:这个可不难,在我国,农历的7、8、9三个月为秋季,农历8月15--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正好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
甲:那为什么有人又称它团圆节呢?
乙:因为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人们仰望天空中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甲:还真难不倒你呀!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亮的圆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你知道哪些有关的诗词吗?
乙: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甲:你知道得可真多!那你知道有关中秋的传说故事吗?
乙:中秋节与元宵节和端午节并称为我国三大传统佳节。究中秋节之来源,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神话传说有着密切的关系。
甲:哇!还有神话故事呀!那你给我们讲讲吧!
乙:好!我给大家讲一讲嫦娥奔月的故事吧!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一气射下九个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王母娘娘也赐给了他一包长生药,他把不死药交给了自己的妻子--嫦娥珍藏。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趁后羿不在家,他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在危急之时,嫦娥当机立断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成为月亮中的神仙。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甲:听完了如此凄美感人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关于中秋节的歌曲吧!
《花好月圆》
二、国外中秋节
甲:接下来我们再来说说国外中秋节趣话吧!。
乙:中秋节并非中华民族所独有,许多国家也有类似中国传统习俗的形形的中秋节,而且非常奇特有趣。泰国人将一年一度的中秋节称为祈月节。中秋之夜,家家户户都用甘蔗扎拱门,在拜月方桌上供奉观音菩萨和八仙的图像或塑像,八仙桌上的供品主要是寿桃而非月饼。
甲:日本人称中秋节为月圆节,而且这样的节日有两个,除农历八月十五日外,九月十三日也是。节日这天,成千上万的居民都穿上富有民族特色的服装,吟唱吆喝,扶老携幼,抬着神龛到庙里去进香。孩子们还到野外采集象征吉祥如意的野草装饰家门,迎来幸福;晚上全家聚集在院子里,摆上瓜果、米团子等供奉月神,然后分食、赏月,聆听老人讲述关于月亮的神话。
乙:朝鲜的中秋节称为秋文节,也叫秋夕、嘉徘。这一天,他们以松饼为节日食物,家家蒸食并互相馈送。松饼形如半月,用米粉制成,内馅是豆沙、枣泥等,因蒸时垫有松毛而得名。到了晚上,一边赏月,一边进行拔河比赛、摔跤比赛,或者表演歌舞。年轻的姑娘们穿上色彩缤纷的节日盛装,欢聚在大树下做布伦河游戏(即荡秋千)。
甲:伊朗称中秋为麦赫尔干节。这天是伊朗太阳历七月十六日。节日期间,人们都以品尝各种丰收果实为乐,隆重的庆祝活动持续6天方才结束。
乙:老挝称中秋节为月福节。每逢中秋节到来时,男女老少也有赏月的风俗。夜晚,青年男女翩翩起舞,通宵达旦。
甲:接下来我们再来谈谈中秋的习俗吧
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每年这个时候,我都会和爸爸妈妈一起赏月吃月饼呢!
乙:说到吃月饼,我口水都流出来了。那你知道我们如何在赏月、品尝月饼的同时注意健康吗?
甲:专家提示:月饼应与清茶搭配,清茶有助消化,又解油腻;若与汽水、可乐或果汁搭配,则不利健康。专家提醒糖尿病患者,即使是无糖月饼,仍然不能多吃。专家还指出,老年人和婴幼儿消化能力较差,过多食用月饼会加重脾胃负担,引起消化不良和腹泻等。而肥胖的人,一般都有潜在的糖、脂代谢异常和动脉硬化问题,也要像糖尿病人一样,少吃月饼为宜。
乙:哦!谢谢你给我们讲的的月饼健康吃法。相信大家会注意的。中秋佳节快来了,我们将要欣赏到皎洁的月光,品尝到香甜的月饼,最后,我们再为老师、同学们送出祝福,怎么样?
甲:好!请听我们的美好祝福吧!
齐:送一个圆圆的饼,献一颗圆圆的心,寄一份圆圆的情,圆一个圆圆的梦。祝老师和同学们中秋节快乐!
甲:时间过得真快,又到说再见的时候了。
乙:希望你们能喜欢我们的节目!
甲:下面给大家报告一个好消息,国庆节回来后,我们的书香之声广播由原来的每周一次,增加到每周两次。
乙:每周三,是我们的主题广播。
甲:另外一次广播,我们放在每周五中午12点10分左右,是我们的《佳作欣赏》和《温馨传送》专题栏目,专门用来播放同学们的优秀习作,以及点歌送祝福版块。
乙:同学们,请大家积极投稿,把自己的优秀习作抄在作文纸上,给自己的班主任检查合格后,投到我们后幢教学楼的投稿箱中,你就有机会在广播中听到自己的习作。
甲:要点歌送祝福的同学,也同样把自己的祝福以及要点播的歌曲,写在作文纸上,放到投稿箱中,我们会抽取幸运的同学,送上你们的祝福。
乙:大家可以把祝福送给自己的老师、朋友或者其他同学。同学们,赶紧记得来投稿吧,被选为《佳作欣赏》栏目的稿件,我们还可以为自己的班级加分。
甲:最后让我们在歌声中说再见吧!
三、音乐欣赏
乙:现在将为您送上的是一首由古诗改编的歌曲《水调歌头》
自古至今,人们描写月亮,赞美月亮,借月抒怀的诗歌比比皆是。这类作品尤以唐诗为甚,而唐诗中的月亮又经常与人们的孤寂、凄凉、相思等感伤情愫纠结在一起。本文主要从羁旅行役的思乡之愁、两地相思的哀婉情怀、人生感慨的哲理思辨、对月感怀的历史沉思几方面来阐释由唐诗中的“月”意象透视出的唐代诗人的忧患意识和感伤色彩。
一
唐朝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在璀璨、繁荣的唐代诗坛上,月亮从众多的自然物象中脱颖而出,成为唐诗中最典型的意象之一。那么,为什么月亮会如此受到唐代文人的青睐呢?
诗歌中“月”意象的存在有其历史的渊源。首先,“它给人柔和、优美、完整的感觉”·;“月圆之时,发出清幽明亮的光,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引;它那“由缺到圆、由朔到望的有规则的形体变化”,构成了其“形体美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月亮的这些美感特质都暗合了中国人的审美感知。原始社会中,初民所认识的月亮是与女性相结合的。在我国古代的传说或历史神话中有许多感月而孕的故事。《遁甲开山图解》:“女狄暮汲山下,泉水中,得月精如鸡子,爱而含之,不觉而吞,遂有娠。”《宋书·符瑞志》上记载:“扶都见白气贯月,意感,以乙日生汤,号天乙”等等。这都应该属于生殖崇拜的范畴。现在不少地方还有着小儿拜月、老人望月的习俗,人们仍是把月亮当作一种生殖崇拜物,渴望对月祈福得以儿孙满堂,人丁兴旺。在古老的传说中,月中捣药的是蟾蜍,又作“蟾蝣”、“詹诸”。《太平御览》卷四引《春秋纬演孔图》:“蟾蝣,月精也。”《淮南子说林》云:“月照天下,蚀于詹诸”。“蟾蜍本是一个为天所‘媚’,受天之恩的‘非类’。然而,它恩将仇报,斗胆蚀月,毁了天之‘目”’,所以月亮的阴晴圆缺变化常用蟾钩、蟾盘、蟾轮来指代。
其次,诸如“嫦娥奔月”等有关月亮的一系列神话,更体现了月亮在中国文化中的独特地位。《淮南子·览冥训》中记载:“羿请不死药于西王母,嬗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汉高诱注:“妲娥,羿妻。羿请不死药于西王母,未及服食之,妲娥盗食之,得仙,奔人月中为月精也。”女性是月亮的灵魂,月亮是女性的诗化象征。自然地谈起月亮,人们不能不联想到嫦娥(又作姬娥)。她孤独地在广寒宫中忍受着永恒的寂寞,因而又成为诗人反复抒写的一个女性形象,作为月亮的灵魂被赋予了多重意蕴。月亮“伴随着神话的世界飘然而至,负载着深刻的原始文化内容”,“流转了中国广阔的心灵空问”,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生命感情和审美感情,成为高悬于天际的文化原型”。
再者,月亮与中国传统审美追求相契合,“文人们对‘月亮’这个代表着阴柔、和谐、随顺与宁静的意象表现出特殊的偏爱并不是一种巧合,它是中国古代文人特别是唐宋以来一些以自然闲适、清净虚远、淡泊宁静为生活和艺术目标的文人雅士在生活情调和审美情趣上的必然反映”,这种反映恰恰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上的中国特色”。
亘古不移的月亮总是莹莹地照着大地,照着有情众生。月光是柔和、迷蒙又清冷、朦胧的,似是蒙娜丽莎那浅浅的微笑。可以说,月亮在一定程度上孕育和生成了唐诗。在唐代,诗的显赫地位离不开月的激扬和烘托。李白、杜甫、王昌龄、孟浩然、李商隐……常是一卷在手,月下窗前,精心细品,沐一身月辉,抒胸中愁绪,法自然天趣,得万物之灵。由此,月与诗人结下了不解之缘。《入朝洛堤步月》、《江亭夜月送别》、《关山月》、《古朗月行》、《拜新月》、《月夜忆舍弟》、《江楼月》、《霜月》、《静夜思》、《江楼感旧》、《枫桥夜泊》、《春江花月夜》、《春色山夜月》、《峨嵋山月歌》、《正月十五日夜》……难以尽数的优美诗篇在月光的浸润中登上了唐代诗坛。
唐诗中的“月”意象俯拾皆是:1.月的时间意象。月升月落,月圆月缺,契合着生命的轮回,因而古人常以“月”来感伤生命的易逝,岁月的飞度。李白从“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的醉意中探寻着“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生命哲理,发出了“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李白《把酒问月》)的慨叹。2.月的边塞意象。“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王维《陇头吟》)的啜泣诉说,“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沈俭期《杂诗三首.其三》)的绵藐深沉,“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的幽怨悲亢,“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王昌龄《从军行七首》)的悲凉凄清……我们还可从盛唐边塞诗中真切地感受到“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人未还”(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的浑融苍茫,“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王昌龄《从军行七首》)的雄心忧患。3.月的相思意象。如孟浩然“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的孤寂凄恻;王建“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的深沉蕴藉;钱起“二十五弦弹月夜,不胜清怨却飞来”(《归雁》)的郁怀难耐……在情感世界里,唐人的渴念甚为空灵,同样,爱情也甚是挚热。“待月西厢下”(崔莺莺《答张生》,一作《明月三五夜》)的痴心迫切,“落月满屋梁”(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一)的空虚寂寞,“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李端《闺情》)的深深痴情……月似乎是爱情的最佳见证,凄迷的月光引起的情思萦绕着爱的惆怅和迷惘。月所造就的相思意绪,莫不流淌着中国古人难释的生命情怀,莫不激发古人情爱思恋的浩歌。总之,“月”的意象是时光的飞逝,是情爱的寄寓,是人生悲欢离合的演绎……这其中蕴涵着诗人的忧患意识和感伤色彩,体现着他们不同的人生观。
(一)羁旅行役的思乡之愁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月代表着团圆,寄寓着和亲人相聚的心愿与期待。然而,唐代的诗人们很少描写月下团聚的欢乐,却屡屡倾诉着离散的痛苦。月在漂泊迁徙的游子、独守空闺的思妇心中,不仅寄托着团圆的期盼,更是引发愁思、怅恨的讯息。月以其惨白凄清的光辉,孤独孑然的身影,唤起并契合了诗人们寂寞孤独的感伤之情。无论他是在踯躅旅途,还是在独守客舍寒窗,只要在月光的沐浴下,就会情不自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借月表思乡怀远之情的莫过于杜甫的《月夜》:
今夜廓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千。
此诗是天宝十五载(公元756年)八月杜甫被安史叛军所俘,于沦陷的长安月夜思家所作。诗的起首两句“今夜郎州月,闺中只独看”,作者看到的是长安月,但他更焦心的是他远在郧州的妻子对自己的处境何等的忧虑。“今夜”的“独看”与往日的同看形成鲜明对比,“忆长安”,百感交集。“遥怜”小儿女们天真幼稚,只能平添妻子的负担。一个“怜”字,饱含深情,感人肺腑。“双照”与“独看”相呼应,清朗的月光下,“我”身羁敌巢,诸事萦怀。整首诗不正面写自己对月怀人之情,而从写妻子对月怀念自己,泪流不止的情态人手,使怀人的愁思倍显具体、深切,匠心独具。全诗曲折有致,构思新颖,想象丰富,语丽而情悲。
由于家是依附在故乡的土地之上的,所以游子思欲归家之情便会自然延伸为征人对祖国的深深眷恋。唐代边塞诗中抒情主人公钟情于把月亮作为其孤独失意情感的象征,借助“月”意象强化征人置身偏远异地、内心孤寂凄凉的特殊处境与感受,从而离开了战马嘶鸣、刀光剑影的阳刚之气,产生了阴柔之美。每当我们读到“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从军北征》、“战罢沙场月色寒”(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二)等诗句时,便能体会到征人的深深哀怨。王昌龄的名作《出塞二首》(其一)曾被誉为是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它“音律虽柔,终是盛唐骨格”,其“悲壮浑成,应推绝唱。”J(诗人从“秦月”、“汉关”入手,月照关塞,尽显边地荒凉,征人辛苦,意境悲凉苍茫。“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气势雄浑,统摄全篇。唐代经常对外用兵,战争时起时伏,戍边的将士常年镇守边疆,置身在广漠无边的黑夜,孤寂、清冷。可以想见,他们的思乡之情是何等迫切,愁绪又是多么的深沉!面对一弯冷月,月下彷徨,忧苦之情难遏。“征人月”因饱含深沉悠远的历史内涵而尤其显得悲凉空旷。
月亮那凄冷的光,为自伤飘零的人们添愁益恨,成了他们失意困顿、羁旅行役之苦的见证;他们努力寻求慰藉和归宿,于是流于文人骚客笔端的“月”又成了他们借以抒发愁肠百结的归乡之情的载体。“归家”这个永恒的文学母题积淀在唐代诗人心头的依恋显得格外的沉重,在这里,月亮成了孤臣浪子们启动乡愁,回归家园的精神寄托了。
(二)两地相思的哀婉情怀
唐代诗人还用“月”表殷切之爱,达别离之恨,抒发痴男怨女间的无限情思。花好月圆,是爱情美满的象征。满月之夜,清辉照人,正是情侣们互诉衷肠的美景良辰,但这天涯共对的一轮明月对于相隔两地的情人来说竟是这样的撩人心绪,勾起了多少离愁别恨。张九龄《望月怀远》便是一首怀人之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竞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起句意境雄浑阔大,气象高华。在这漫漫“遥夜”,远隔天涯的一对情人对月相思,久不能寐,一个“怨”字油然而生。三、四两句就以“怨”字为中心,“情人”与“相思”呼应,“遥夜”与“竟夕”呼应,月亮皎洁圆满的光华,更加让人难以入睡:“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相思不眠之际,有什么可以相赠呢?唯有满手的月光。这月光饱含哀婉的情思,真挚感人。
明月似乎确实与思妇结下了不解之缘。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以孤篇盖全唐,可谓《全唐诗》的诗中诗。在《春江花月夜》里,月光从思妇心头流过,我们不难瞥见民间永驻的情爱光辉。诗人用民歌般清丽忧伤的笔调,将离愁别绪的缕缕情丝,客愁闺思的脉脉情缘娓娓道来。从“自云一片去悠悠”到“落月摇情满江树”:一切景语皆情语,极写春、江、花、月、夜五字之外的“情”字。“何处相思明月楼”是孤舟飘零的游子、阁中思夫的怨妇们共有的“相思”情结。“此时相望不相闻”到“江潭落月复西斜”:今夜月圆人不圆,既然只能“相望”,那么,倘能跟随“月华”,“流”到他的身边也好啊!然而这样也不能如愿,那就请“鱼雁传书”吧,却又“光不度(渡)”、“水成文(纹)”。至此,思妇望月怀人的凄美深情已逐层深入。“梦落花”——“月西斜”——“春欲尽”——“不还家”这一连串让人神伤的意象,极大地激起形影相吊的妇人心中思人、惜春的耿耿情怀。经过曲折、含蓄而又深沉的渲染,全诗自然地进入尾声:“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明月终于慢慢落下,情人却依然远隔天涯。诗人在极写一对恋人忠贞爱情的同时,又宕开一笔,喊出了“不知乘月几人归”的时代心声。这就使五字之外的“情”字有了新的色彩,余情袅袅,情深意远。
(三)人生感慨的哲理思辨
《春江花月夜》之所以能称得上唐诗中的一朵奇葩,还因为诗人引出了对江月与人生、永恒与短暂的哲学思考。面对这一轮孤月,诗人不禁发出了这样的人生感慨:“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照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不仅仅是“梦境中晤谈”的“宇宙意识”~8J(P17s),还是经人类生命情感浸润过的忧患意识。从明月初升——皎月当空——斜月西沉——落月摇情,这条生命网络直贯无穷的宇宙和有限的人生,从而使诗篇具有了崭新的思辨美和哲理美的意蕴。
月亮也是超拔脱俗的人生志趣的象征。以李白的《月下独酌》为例: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月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这首诗以孤独之苦写乐,以乐反衬孤独之苦。相传写于天宝三年,当时李自供奉翰林,遭人进谗言被唐玄宗疏远,他无处诉说,只好借月下赋诗来排解自己内心的苦闷。诗人身在花间,手持酒杯,一个人登场,其孤独之感可以想见。孤苦实在难耐,于是诗人便把天上明月和自己的影子拉了过来。“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让人感到了淡淡的、难以言状的悲愁。在诗中,月被赋予了人的情感,诗人从澄澈、永恒的自然之月身上,获得了身心的宁静与升华,达到了一种超现实的审美境界,我想这便是文人士大夫追求的“道”家境界吧。
再来看他的《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诗人以体道合天的豪情,抒发了对永恒生命的渴望。“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诗人把人与月进行比较,从中感悟到了一种超越宇宙的永恒。李白的一生始终在“仕”与“隐”的纠葛之中难以自拔,于是用及时行乐、对酒当歌的呼吁来舒缓心头的压力。“唯愿对酒当歌时,月光常照金樽里”。酒是人间的奇物,月是天国的使者。在月下独酌的韵致中,孤独与充实、短暂与永恒都幻化为一片银色的月辉,与茫茫的宇宙浑然相融了。李白对月进行了永恒性的审美观照,而后,他忘却了苦闷与烦忧,感悟到生命的律动,实现了现实生命与无限宇宙完美统一。
永恒而宁静的月亮,曾经引发了多少文人骚客关于宇宙人生问题的哲理思考啊!他们深沉的喟叹或多或少地流露出对于人生局限性的审美悲情。面对着月华如水的明月,诗人们总会生发许多感慨,或感于怀才不遇、仕途偃蹇、壮志未酬,或慨叹命运坎坷、时局黑暗、民生多艰……于是唐诗中又有了许多感怀之月。
(四)对月感怀的历史沉思
唐王朝从辉煌的盛唐逐渐走向衰败,面对依旧高悬的明月,中唐以后的一些文人心中难免会涌上一种凄楚的感觉。他们仍有着安邦治国的壮志雄心,对国事表现出极大的关注。诗人把自己的情感和对时事的感慨寄寓在重温历史的过程中,发出了盛衰无常、今昔兴亡的感慨。从而,月意象也被寄予了诗人宦海浮沉,人生失意的感慨和抚时伤世的悲悯情怀。刘禹锡在《石头城》中咏道: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石头城曾经繁华一时,而如今,当年从秦淮河东边升起的明月,依旧多情地照着这早已残败的古城。“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诗人描写的是“故国”、“寂寞”的现实,反思的却是六朝近三百年的历史,是江月见证了这些朝代骤兴骤亡的悲凉历史。这秦淮旧月融进了诗人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感伤。还有“烟笼寒水月笼沙,夜?自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一夕小敷山下梦,水如环佩月如襟”(杜牧《沈下贤》)等等,这些“月”同样都带有历史的痕迹,笼罩着无限哀婉的色彩。即便是在盛唐,当诗人的理想被现实无情地击碎以后,在创作中便体现出他们人生价值的追求。杜甫的沉郁,子昂的悲慨无不由此开始。正是有开元盛世这样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才使诗人得以认清国家时事,关怀生命,具有了一种感时伤世的忧患意识。国难当头,时代又赋予了诗人更为严峻的历史任务。与道教的遗世高蹈和佛教的参禅坐忘不同,儒生士子多是“人世”的,他们注重的不是个性的自由和灵魂的升华,而是民族的荣辱和国家的安危。“诗圣”杜甫的诗歌不仅富有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人世情怀,而且也充分体现了儒家严谨整饬的特点和沉郁顿挫的忧患意识。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杜甫《旅夜抒怀》)
怀古之作并不仅仅是在“发思古之幽情”,而主要是体现出诗人对于历史、社会、民生、自身命运及未来的沉思。需要指出的是,诗人们感时伤世,情感虽然凝重,但并不悲观。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与政治之间,状态历来是紧张的,自屈、陶、李、杜以来,有无数的诗人表达了对现实社会人生的焦虑。这种焦虑必然带来一种反抗,他们将个人的不幸与国家的忧患相结合,以宣泄或抗争。长期影响中国文人的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思想,也是形成这种意识的原因之一。诗人通过凭高远眺时的所见、所感,将忧时、忧世、忧己之情熔于一炉。于是就有了望月之时宦海沉浮的人生辛酸,报国无门的苦闷压抑。
三
综观从唐诗中“月”意象透射出的忧患意识和感伤色彩的种种体现,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第一,爱情和青春本是人生最美好、最宝贵的。而我们却不难发现,除少数作品有明亮、欢快的色调外,绝大多数诗作都充满了哀怨、忧郁的色彩。在封建时代,自由美满的爱情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因此不得不唱出凄苦的哀歌。
第二,民族的灾难,政局的危机,国家的前途堪忧,再加上诗人的身世之慨,凡此种种都通过“忧患”的面貌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