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人才中介工作计划大全11篇

时间:2022-04-23 08:58:43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人才中介工作计划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篇(1)

市场营销经常强调“卖点”,没有卖点的东西只能是大路货,谈不上品牌,只能是随市场自生自灭罢了,教育同样如此。

浙江传媒学院是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共管的一所培养广播影视及其他传媒人才的高等院校,其优势在于,一她是目前全国培养广播影视及其他传媒专门人才的两个主要基地之一,专业特色鲜明,名声好,历史悠久。二是建校以来已经为中央和地方各省、市、自治区电视台、电台及社会影视制作单位输送了大批专业人才。三是有一批专业性强且非常敬业的老师,校园文化开放活跃。四是在影视设备上,有华东地区最好的演播大楼,有1200平方米、400平方米、300平方米、200平方米等各种规格演播厅17个,是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大功能于一体的广播电视节目生产基地。已成为我国区域性广播影视资料中心。五是与地方政府与企业联系密切。最后就是地理位置优越,学校位于素有“人间天堂”美誉的杭州市。与中国传媒大学比,我们的劣势在于学科门类不够齐全,理论研究偏弱,得到的政府经费也偏少。

二、营销工作的组合策略

在高等教育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浙江传媒学院需要根据自己的市场地位和优势与劣势,制定切实可行的营销策略。

1,建立招生网站,编写学校通讯,及时向社会通报各种信息。互联网是一个覆盖面广、反应程度较快的一种新兴媒体。学校也应抓好网站建设,并时常更新网上信息,为校内外人士了解学校提供新的渠道和窗口。而一份好的学校通讯(校报)是学校用来获得家长的善意、支持和尊重的最佳途径之一,学校要制订学校通讯的长期规划,把学校的活动、事件和假期安排到具体月份,然后围绕这些活动和事件选择编排通讯的内容,培育潜在的消费顾客。

2,加强与家长和社区的沟通,并将其制度化。比方建立校园开放日,通过接待家长访校、召开家长会议、青年志愿者服务等形式,向家长、社区广泛宣传学校的特色建设,征询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取得他们在精神上、物质上的支持,同时便于在家长和社区树立起学校良好的形象。

3,加强与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合作。政府可以通过宏观调控影响学校人才的供给与消费,并向学校提供教育服务的财政支持。而学校培养的人才最终要进入企事业单位,建立学校和用人单位的联系沟通机制,探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校毕业生就业状况,以此来赢得对学校良好的社会评价。

4,利用媒体版面搞宣传。再好的产品也需要通过适当的形式让公众知晓,而新闻媒体报道是宣传产品、塑造品牌运用最普遍的方式和途径。

5,在演播大楼举办活动,扩大社会影响。通过搞活动展示良好的校园文化,使学校能体现出自己的特色目标、品牌特点和优势。也使每一位来访者感受到浓郁的特色(品牌)氛围。

6,利用招聘会或人才中介机构搞推广。学生既是学校产品的载体,同时又是学校声誉提升的营销渠道之一。

7,此外还可以打杭州牌。

三、营销工作的行动计划

光有营销策略是不够的,还需要制定详细的营销工作计划,列出重点任务和主要负责部门,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计划应当要根据每年的工作周期精心策划和安排,让选择者和潜在消费者在他们做决定的关键时刻得到需要的信息。浙江传媒学院的年度营销工作计划如下:

1,成立专门的营销工作协调委员会,由校长亲自领导,全面负责学校营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每年的年初召开会议,由学校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参加,制订这一年度的营销工作计划。

2,利用招聘会或中介机构搞推介,该项工作由学校宣传部具体负责。可选在每年的3、4月份。

3,在演播大楼搞活动,由对外交流合作处负责。可选在每年的5、6月份,这个时候杭州的气候也特别适合来旅游。

4,建立招生网站,编写学校通讯,及时向社会通报各种信息,由教务处负责。全年性的。

5,校园开放日,校长陪家长参观。全年性的,可以选在每周的周六。

6,利用媒体宣传,由宣传部负责。全年性在全国和地方重要性的媒体上登载广告。

7,与地方政府和企业合作,由对外交流合作处负责。

高校营销不是某几个部门的事,不是某一段时间的事,更不是一个单纯的宣传部门的事,学校全体职能部门和院系都必须树立营销观念,以服务对象为中心,以教育全程为关键,以人才培养质量为关注焦点,协调一致才能实现学校确立的营销目标,树立学校良好的外部形象。

四、营销工作的伦理问题及调适

学校从本质上说是非营利性的社会公益性事业,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完全化的市场主体,完全按照商业规则来营运学校会有一定缺陷和道德风险。浙江传媒学院在营销过程中可能遇到许多道德风险,需要及时规避与纠正。

1,在人员推销与销售促进方面,学校要充分认识到自己是非营利性的事业单位,教育有其固有规律,盲目或不恰当地采用这种方式,可能给学校地位、信誉产生的负面影响。

2,在对比促销方面,切不可以与竞争对手在价格问题上恶性竞争,学校如果不当地利用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在学杂费上大做文章,打压竞争对手,而不更加重视教育服务质量,可能会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

3,在广告促销方面,学校既要利用广告覆盖面广、反应速度快的特点,又要考虑到广告费用较高可能给学校带来的经济负担,对营销宣传策略的选择应当以与学校的发展计划相关的财政计划为背景,好的营销策略可以花费较低的费用但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资源,如校长陪同来访家长参观校园。

篇(2)

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科技和国际交往中心,北京人才资源丰富、金融机构密集,投资环境良好,具有吸引海外人才回国创业发展的环境优势。但是,在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方面,北京也存在着诸多劣势。比如,北京存在着房价过高、市内交通状况不佳、空气质量较差等问题,在人才发展的软环境,尤其是政策机制环境仍有待进一步优化。2010年,在谈到海外人才开发工作时,提出,海外人才工作要坚持“充分尊重、积极支持、放手使用”方针,这为北京的海外人才开发工作指明了方向。对此,北京应立足自身的城市功能定位,尽快研究和制定符合首都特点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开发战略。

一、北京海外高层次人才开发政策分析

为提升首都城市发展核心竞争力,为首都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北京将海外高层次人才开发提升到了战略高度,在开发利用海外高层次人才方面,北京市近年来的重要举措如下。

第一,通过建设“北京市留学人员海淀创业园”、 中关村国际孵化园等不同运作模式的留学人员创业园,形成具有首都特色的留学人员创业基地网络,为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创业提供平台。目前,创业园已成为引进、培养和发挥留学人员作用的重要载体,成为海外留学人员施展才华的创业基地。以中关村留创园为例,截至2012年,中关村留创园总数达到34家,吸纳海归留创企业3000余家,总孵化面积超过78万平米。

第二,北京通过对有突出贡献的海外归国人员的奖励,吸引海外人才来京创新创业。例如,为表彰在北京创新创业的高层次人才,北京市设置了“北京市留学人员创新创业特别贡献奖”(原“北京市留学人员创业奖”),对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留学人员给以奖励,这一举措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留学人员来京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第三,通过专项引才工程及扶持工程达到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的目的。例如,2009年,北京市开始实施的“中关村高端领军人才聚集工程”以及“海外人才聚集工程”,通过专项引才工程支持海外高层次人才来京创新创业。为扶持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创业,2012年,北京启动海内外优秀人才创业扶持工程计划,针对海内外优秀创业人才推出创业扶持工程。

第四,通过设置北京市留学人员服务中心、北京海外学人中心等机构,为海外高层次人才提供个性化、人性化服务。

二、北京海外高层次人才开发政策效果分析

为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北京提出了“做大基数、柔性流动、国际国内、两翼双飞”的方针,树立“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的新型人才观念,把吸引和用好海外人才作为实施首都人才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吸引海外人才来京创业工作的政策规定。从目前情况看,北京海外人才开发扶持体系已初步形成,已为首都创新创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人才储备。

1.初步建立了海外人才资金扶持体系

近年来,北京积极加大海外高层次人才资金的投入力度,努力建立包括扶持资金、小额贷款、优惠担保在内的资金扶持体系。推动留学人员在其专业技术领域前沿课题的探索和世界先进科技成果的跟踪,加速了留学人员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过程,促进了首都的科技进步。

2.初步建成了海外人才创业基地体系

北京先后建成了“北京市留学人员海淀创业园”、“中关村国际孵化园”等12家不同运作模式的留学人员创业园,初步建成了具有首都特色的留学人员创业基地网络,成为引进、培养和发挥留学人员作用的重要载体。

3.初步建立了海外人才服务支撑体系

近年来,北京市通过积极探索和实践,通过设立专业服务机构、搭建服务平台、提供系列服务等形式,不断优化、完善海外人才服务体系,为海外人才来京创业工作提供全方位服务。

三、北京海外高层次人才开发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政策支持和引导下,北京依托众多高校和研究所,在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方面已取得一些成效,但从整体来看,北京还未形成稳定有效的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开发体系,在高层次人才开发利用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开发力度不够

从专业结构来看,目前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中,具有领军作用的学科带头人和项目负责人、能在重点产业领域和关键共性技术方面实现突破的实用型人才、有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具有金融管理和资本运作经验的高层次管理人才比较缺乏,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所急需的海外高层次人才还远远不够,高层次人才数量与质量有待提升。从实际效果看,北京海外高层次人才数量与质量与创新驱动战略对海外高层次人才的迫切需求相比仍然不足,在海外引才的层次、范围、力度、途径等方面仍需加强,在促进海外高层次人才为北京科技创新服务方面仍需进一步提高和完善。

2.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开发机制不健全

从目前情况看,北京地区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与开发机制尚不健全,激发人才活力、挖掘人才潜力的开发机制尚未有效建立。一方面,北京缺乏人才智力信息的共享机制,人力信息资源相对分散,人才和用人单位获取信息的渠道比较窄,难以进行有效对接。人才市场机制尚不成熟,社会中介组织发育不足,市场化运作程度不高,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专业化、社会化的多样需求。由于缺少市场的人才供需信息反馈,导致缺少科学的人才需求预测和指导,一些学校和企业都存在人才培养和引进的盲目性和被动性。另外,由于人才评价体系和人才激励机制比较单一,对以期权、股权等多种形式体现人才价值的激励办法探索不够。另外,针对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创业扶持机制仍有待完善,留学人员难以通过个人或企业信用得到贷款来解决企业的资金缺口,获得风险投资和民间资金支持的难度较大。

3.海外高层次人才政策协调性亟待改善

当前的海外人才政策之间的协调性亟待改善。由于政府部门中参与政策研究和制定的人员在数量、时间和能力上有限,经验积累也不多,这就难免会出现政策体系不完善、人才资源与公共资源不能优化配置、各部门政策不协调配套甚至相互抵触等一系列问题。

4.海外高层次人才信息化管理工作需要提高

从目前情况来看,国内江苏和广东等地都建立了具有影响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信息网站,并建成了相当容量的海外高层次人才信息库。深圳、上海和大连等城市还在海外建立了海外高层次人才培养与引进基地。与之相比,北京还缺乏完善的相关留学人员创业园开发服务体系,引进海外人才工作机构建设的力度偏弱了些。

5.海外高层次人才服务水平需加强

北京的海外高层次人才服务水平还需进一步完善。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服务渠道单一,留学人员服务部门多为政府部门或有一定政府背景的单位,难以全面实现个性化、全方位、无障碍的服务要求。而有的单位在引进海外人才时开出了优惠条件,而实际落实时却大打折扣,忽略了对海外高层次人才的生活、工作服务和人文关怀,导致海外人才工作意愿、工作效率降低。

四、促进北京海外高层次人才开发的政策建议

为促进北京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开发,本研究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1.健全领导体系,形成系统化的引才格局

组建北京海外人才工作指导委员会。建立规范的海外人才管理和服务工作办事程序,并对各项工作计划进行分解和部署,制定相应的绩效标准。形成由人事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海外人才工作格局。

2.围绕地区需求,制定海外引才用才战略

顺应人才流动新趋势,依托北京产业结构调整规划,结合各地区、各部门实际,制定和实施人才开发战略。以具体产业为分析单元,考虑不同产业的人才需求,进行国际、国内经验的横向和纵向研究,吸取教训,提出改进。重视人文学科,尤其是高级管理、政策研究等领域的高级人才。

3.建立创新机制,开拓引才用才的新局面

在海外高层次人才开发方面,尽快实现从政策倾斜吸引向政策环境建设和服务手段创新吸引转变。建立包括留学人员专项资金、引进国外智力专项经费和创业扶持资金、小额贷款、优惠担保在内资金扶持体系。建立技术项目交流和人才引进协同并进的创新体系。在“北京留学网”和留学人员数据库基础上,筹建“海外人才信息中心”。大力培育和开拓国际化人才市场,组成一个多元化、网络化的海外人才中介服务网络。同时,充分发挥民间团体与海外社团和华人华侨的优势,拓宽吸引海外人才渠道。

4.创新管理手段,追求人才服务的科学化

篇(3)

1、在现代服务业发展资金中统筹安排服务外包专项资金,与中央和省级扶持资金配套使用。有条件的县、区、开发区要相应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本地服务外包产业发展。

2、对新设立的服务外包企业及服务外包人才中介机构、专业技术培训机构,市财政按其所缴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本市留成部分的50%额度予以奖励,奖励期限3年。

3、新设立的服务外包企业总部、地区总部,自建自用办公用房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50%奖励给企业;购买自用办公用房的,市财政按其所缴契税全额标准给予补助;租赁自用办公用房的,三年内市财政按房屋租金的15%给予补贴,租金补贴最高不超过企业当年纳税本市留成部分。

租房补贴资金在企业正常运行满一年后兑现。实际租赁价格高于同期房屋租赁市场平均价格的,以市场平均价格为基数计算。

4、对符合条件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职工教育经费按不超过企业工资总额的8%据实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对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离岸服务外包业务收入,免征营业税。

5、支持服务外包企业技术研发和自主创新。服务外包企业研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费用,可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未形成无形资产的,在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

6、鼓励服务外包企业进行技术转让和技术改造。对服务外包企业在一个纳税年度内技术转让所得,符合国家税收规定的,不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企业购置并使用符合国家税收规定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和安全生产等设备的投资额的10%可以从企业当年的应纳税额中抵免;当年不足抵免的,可以在以后5个纳税年度结转抵免。企业购进软件符合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确认条件的,可以按照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进行核算,经主管税务机关核准,其折旧或摊销年限可以适当缩短,最短可为2年。

7、支持服务外包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对服务外包企业进口所需的自用设备,以及按照合同随设备进口的技术(含软件)及配套件、备件,依法免征关税。

8、服务外包企业年服务外包营业额达到300万美元,增幅超过30%,且在我市缴纳各项税收(含关税)同比增长30%的,奖励其管理团队15万元;服务外包企业年服务外包营业额达到500万美元,增幅超过20%,且在我市缴纳各项税收(含关税)同比增长20%的,奖励其管理团队30万元;服务外包企业年服务外包营业额达到800万美元,增幅超过20%,且在我市缴纳各项税收(含关税)同比增长20%的,奖励其管理团队50万元。

9、新引进的国内外知名服务外包企业总部或地区总部年薪收入10万元以上的高级管理人员,前两年市财政按其所缴个人所得税本市留成部分的等额标准予以奖励;后三年市财政按其所缴个人所得税本市留成部分的50%标准予以奖励。

10、对以海关报关方式出口的纯软件产品,每出口收汇1美元给予人民币0、05元的奖励。

11、鼓励我市服务外包企业在国内外开办分公司或设立办事处。在境外投资10万美元以上单个项目的,按实际投资额的5%给予补助,最多不超过100万元。

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12、按照部、省、市共建协议,支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公共培训服务平台和公益性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对本市服务外包示范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发生的贷款利息,按照贷款利息的50%给予补助。

13、支持建立服务外包行业协会,充分发挥服务外包行业协会在行业内信息交流、中介协调、标准制定、规范自律、市场拓展、人才培训等方面作用。对建立服务外包行业协会的,给予启动经费补贴。

三、人才培训和引进

14、鼓励高等院校、职业学院和培训机构合作培养服务外包专业人才。支持高等院校、职业学院和培训机构合作实行“学分交换”,将服务外包实训课程纳入有关专业具体教学计划,加强服务外包专业技能培训,并根据高等院校、职业学院学分制收费标准给予学分补贴。具体办法依据省商务厅、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共同商定的规定执行。

15、鼓励高等院校、职业学院建立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基地。选择若干高校、职业学院,鼓励其在数据加工处理、软件设计编写测试、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金融证券、呼叫中心、物流等服务外包相关专业建立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基地。支持安徽服务外包产业园和安徽服务外包人才培训中心成为中国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

16、支持培训机构建立服务外包人才定制培训基地。借鉴国际通行的人才培养理念和模式,支持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机构与服务外包示范园、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按照国际服务外包企业人才使用标准开展人才定制培训,建设服务外包产业人才培训基地。鼓励培训机构开发符合合肥服务外包人才需求、适用的服务外包课程体系和培训教材。

17、当年获得中央或省级人才培训资金支持的我市服务外包企业,其获资金支持人员第二年仍在该企业工作的,市财政按其获资金支持人员每人不超过2000元的标准,给予企业人才培训市级配套补贴,定向用于上述人员的培训。

当年获得中央或省级人才培训资金支持的我市服务外包培训机构,其获得培训资金支持并在我市服务外包企业就业的人员,第二年仍在原企业工作的,市财政按其获资金支持人员每人不超过500元的标准,给予企业人才培训市级配套补贴。

18、凡经我市有关部门认定的服务外包企业,每新录用一名大专以上学历员工从事服务外包工作,并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市财政按照每人不超过2000元的标准给予企业培训支持;对符合条件的我市培训机构,其培训的从事服务外包业务人才(大专以上学历),通过服务外包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考核,并与服务外包企业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市财政给予培训机构每人不超过500元的培训支持。

19、鼓励引进国外服务外包高级管理和技术人才。推动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将服务外包紧缺急需的各类高级人才列入我市引智范围,享受我市有关引进人才方面的优惠政策,在居住、户籍、子女教育、就医、简化出入境手续等方面给予便利。

四、国际资质认证和知识产权保护

20、支持服务外包企业申请相关国际资质认证。对取得开发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CMMI)认证、人力资源成熟度模型(PCMM)认证、信息安全管理(ISO27001/BS7799)认证、IT服务管理(ISO20000)认证、服务提供商环境安全性(SAS70)认证及其它相关国际认证的服务外包企业,按财政部《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管理(试行)办法》,给予不超过认证费50%的资金支持。资金支持额单个项目不超过50万元,累计不超过200万元。

21、鼓励服务外包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或产品。对服务外包企业专利申请费用、专利信息检索费用给予适当资金补贴。其中,对国际服务外包企业申请发明专利(含中国、国外)所需申请费、实审费,给予50%的财政补贴。

五、保障措施

22、加强服务外包组织领导。成立由市政府分管负责同志任组长,合肥海关、市政府办公厅、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文广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工商局、市统计局、市外办、市金融办、市外宣办、高新区、经开区、滨湖新区、合肥市服务外包行业协会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市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协调解决全市服务外包发展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商务局,承担领导小组日常事务。

23、放宽服务外包行业准入。对于不涉及前置审批的业务,工商部门要根据企业的申请,直接在其经营范围中核定服务外包的相关内容;对需要前置审批的,有关部门要简化审批程序,加快审批速度。在企业取得相关部门审批后,工商部门在其经营范围中核定服务外包的相关内容,以方便企业按照国际惯例承接外包业务。

24、积极为服务外包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推动我市各类贷款担保公司积极为服务外包企业提供各种形式的贷款担保。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设立服务外包风险投资基金,联合境内外风险投资公司,共同投资孵化服务外包企业。鼓励服务外包企业通过资产重组、收购兼并和海内外上市加速发展。

25、服务外包企业可以实行灵活工作制。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批准,服务外包企业可根据工作实际,对国际服务外包企业部分岗位实行不定时工作制或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

26、支持编制全市服务外包产业专项规划,指导全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

27、鼓励政府和国有大中型企业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将非业务优先外包给本地服务外包企业。结合“数字合肥”建设,促进政府和国有大中型企业信息化建设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28、完善服务外包工作机制。建立服务外包统计制度,实行示范区、县、区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情况月报制度,按月向市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服务外包工作计划和进度表。建立服务外包示范区的考核机制,每年对服务外包工作取得突出成绩的示范区和个人进行表彰。

六、其他

篇(4)

2005年底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会议,将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方向准确地定位在“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训练为突破口”。这意味着中等职业教育要紧密结合行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标准,注重于满足个人对技术的探求以及满足行业中技术人员的需要,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加强专业技能训练。

技能培养模式的构建

任何有效的职业教育都应充分满足行业当前和未来的需要,并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工作前景。职业教育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结构要符合能力本位思想,增大技能培养所占课时比例,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培养系统地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综合职业能力只有在一定的职业环境和职业经历中才能有效获得,因此,对学生技能培养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将他们置于真实的职业环境,亲历真实的工作情景,切实感受他们将来所需承担的社会责任。

(一)虚拟实习公司

对某些专业,尤其是电子商务、国际贸易等专业可通过虚拟实习公司进行技能培养。虚拟实习公司是由学生自己组织与管理的、由教师和商业合作伙伴支持的、模拟真实商业环境的公司。这种仿真公司可以开展一系列的商务活动。尽管虚拟实习公司没有真正实现商品和资金的流通,但是可以进行所有的商业活动,如发送和接收订单、开具支票、管理财务记录、支付员工工资等。借助这种虚拟的商务办公环境,可以培}}I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如解决问题、人际交往、团队合作等能力。公司内部设立不同的职能部门,如接待、人力资源、市场营销、档案、生产、财务等部门,学生可在各部门进行轮岗实习。在模拟的商业环境中进行工作,学生可以巩固自身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及其他职业能力。

虚拟实习公司的优势在于:整个模拟工作过程由学生自主完成,而不依赖教师,不仅很好地训练了学生的职业工外能力,而且学生自己安排工作流程,使其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得到锻炼,团队合作精神得到培养。

(二)项目式教学

实施项目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模拟团队合作与项目开发的真实环境,在项目谈判、项目开发、项目评估等各环节中,项目成员需密切合作,增强了团队合作能力,并应用和巩固了以前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以计算机专业软件开发项目为例,其主要工作过程包括:(1)调查、分析客户需求,编写客户需求分析报告。(2)完成可行性研究,提出建议性方案。(3)设计应用程序,根据客户反馈意见修正方案。(4)开发软件,并请客户评估。(5)提供客户服务文档和帮助文件。(6)在提交软件之前,进行测试,并编写软件测试报告。(7)编写、提供系统文档。(g)提供两个星期的客户支持。

在这一完整工作过程中,涉及多角度、多层面的综合职业技能,学生能很好地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项目合作使学生经历了团队合作、项目开发与客户服务的全过程,全面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工作能力。在项目组内部,每个成员各有特点和优势,成员之间密切合作,确定共同的工作目标、制定工作计划,并经常举行会议,进行交流与沟通。项目组的外部合作伙伴是客户和其他项目组,组内的分工协作以及组外的交流合作,使学生提高了交流与沟通能力,增强了团队合作与团队管理的能力。

(三)校企合作模式

职业教育可按照产学结合的方式进行技能培养,专业设置、课程开发、教学进程、质量标准等教学活动的开展都应与行业、企业进行密切合作。一方面,学校吸引企业内部职工到学校做兼职教师,以最新的职业技术来影响学校的教学工作;另一方面,企业以帮助学校建立实训基地、提供实践教学设备与材料、设立奖学金和接待学生顶岗实习等方式参与学校的教学工作,有利于学校培养出满足行业需求的专业人才。可供借鉴的校企合作模式主要有:

联合办班模式学校与企业在相互考察的基础上,为加快培养贴近企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运用双方各自资源优势建立联合办班模式。每学年学校负责向企业推荐各专业学生,经企业确认后,由双方依据市场及企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和各自的资源优势,共同制定校企一体化的实施性教学方案,学校独立组建以相关企业名称命名的企业班,负责日常教学管理;由企业派遣部分师资,提供企业文化和特殊技能教材,提供实习场所、实习设备。通过这种模式,学生的职业知识和技能、职业意识、职业忠诚度会明显提高。

校企交替模式有些专业可在学校和企业都设立教学基地。学生在学校进行一年文化基础课学习后进人i-2年专业课学习阶段。在专业课学习阶段,双方共同制定教学实施方案,每学期学校和企业各承担一半教学时数且交替进行,即10周左右时间在学校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和进行基础技能训练,10周左右时间在企业进行实践环节的训练,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内容逐步深人,最后一年时间在企业进行顶岗实习。这种校企交替模式能充分发挥双方的资源优势,但如何更好地使培训内容既有侧重又互为补充是重点和难点。

“校中厂’,模式为适应校企合作的发展思路,强化职业教育服务于行业、企业,服务于社会的意识,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可设立进行校企合作的校内企业运行模式。学校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吸引企业将车间甚至整个厂区直接设在校内,形成“校中厂”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理论学习场所与技能培养基地紧邻,学生可边学习专业知识、边进行真实环境下的技能训练和实习,而且学校跟踪管理及时、到位。

(四)工学结合模式

实行工学结合,学生既能学习理论,又能在专业理论的指导和技术师傅的启发、指点下,通过自身有意识的实际操作.学会技术.增长技能。应该看到.社会环境与校园环境有很大区别,因此让学生提早进人社会,了解、熟悉并逐渐适应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培养是很重要的,对学生未来的择业和就业都是有利的。

半工半读式利用课内、课余、双休日或寒暑假安排学生进行工学结合。例如,让维修专业的学生在社区进行维修实践;让宾馆服务专业的学生到宾馆实训;让旅游专业的学生到当地旅游风景区为游人做导游等。

实战训练式根据教学或社会需要,学校统一组织,参加社会技能比赛,组织专业实践活动,参与社会大型活动等,实行实战训练式工学结合。例如,服装设计专业学生可参与社会上组织的设计比赛,商贸专业的学生组织每年度的校园大型慈善义卖等。

勤工俭学式学校与人才中介公司合作,推荐学生参加与专业相关的短期勤工俭学,让学生获得更多实践锻炼的机会,例如,商贸专业的学生可在节日期间到大型商场进行勤工俭学,使专业技能得到较好锻炼。

建立有效的技能培养考评体系

对技能培养进行有效的考核与评价,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如果没有一套完整的考评机制,技能培养很可能流于形式。鉴于技能培养很难像理论教学那样制定统一的标准,各地区、各学校可根据自身情况灵活制定考评体系。但是,考评体系的构建要以业绩为依据,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专业技术人才的评价重在得到社会和业内的认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技能培养考评体系的建立正是基于这一核心思想,整个体系要以企业或社会认可度为核心,其他指标也是紧紧围绕这个核心指标,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来进一步说明技能培养的质量。可建立包含以下主要指标的考评体系:

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考核的通过率培养周期结束后,组织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使学生尽可能多地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学校可以针对学生取得职业资格的情况对技能培养目标进行考评。

《培养责任书》达成度学校、企业与学生签订《培养责任书》,在每个培养对象的责任书中,针对学生各自的技能状态分别量身定制培养计划和培养方案。责任书将培养对象的自身技能提高要求做了详细的描述,并将其纳人考评内容。明确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工作的实施确立了工作方向,也为考评工作设立了检验标准。

学生就业率学生就业率的高低是衡量技能培养是否有效的最好指标。学生有真本领.能胜任岗位需求.就容易就业,而且会形成良性循环,带动下一届学生的成长和就业,这样,学校就容易招生,即“只有出口畅,进口才能旺”。学生就业率包括初次就业率(指毕业时的就业率,之后再就业则不算在内)、专业对口率、专业稳定率、专业晋升率等指标。这主要是从毕业生就业质量做进一步考虑,专业对口、工作稳定、晋升较快反映就业质量较高。

就业收入状况这是指学校所培养的学生与同类学校的学生相比工资收人所处的水平。一般情况下,学生技能水平高,得到企业重用,工资收人就会相对较高。这一指标可分解为初始工资、工资增长率等。学生的就业收人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其在社会上被认可和受尊重程度。

篇(5)

咨询似乎并不能称之为一个行业。在工商局,婚姻介绍所和管理顾问公司是划为一类的。这种划分,其实并没有什么道理,之所以这样,我认为,很大原因是因为没有一个对咨询的准确定位。

现在,许多人认为咨询就是信息中介和人才中介,因为他们都贯之以"信息咨询公司"、"就业咨询公司"的名字。实际上,这样的工作与真正意义上的咨询还是有很大差别的。他们可以称之为"资讯"公司,因其提供的就是一种信息(港台称为"资讯"),他们的主要工作是进行信息储备,然后根据需要,选择、打包交给客户,仅仅是一个传递的过程,其工作是有规模效应的,每一次服务的收费不会很高。

咨询则不同,比如审计、税务、财务咨询、营销咨询等,他们的主要工作是在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客户情况,形成个性化方案。其价值主要是咨询顾问们在一定的管理模式和相关知识(经验和咨询公司的研究积累)平台上,针对客户的个性情况,进行创造性思考,提出解决方案。由于它的成果是完全针对客户定制的,成果的完成基于顾问的人数和工作时间,很难产生规模效应,咨询项目的收费也会比较高。

在咨询中,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代替客户解决问题,完成客户需要完成,但自己没有能力或由于某些限制不能完成的工作。比如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税务工作。在其中,客户参与很少。而且,已经形成较为规范、固定的工作程序和方法,允许个人发挥的空间较小,其工作着眼于短期问题的解决,结果易于衡量。比如:一份审计报告。

另一种是帮助客户解决问题,与客户一起解决,正如咨询行业的标准制订者Mckinsey&Company所言,Weseektosolveproblemswithourclients,notforthem.(我们寻求与客户一起解决问题,而不是代替他们解决),整个过程客户参与很多(Weworkascloselyaspossiblewithkeymembersoftheclientorganization)。工作中要求个人发挥的部分很大,工作着眼于组织长远发展,包含几个层次,有成形的报告,有过程中思想的交流,有文化和价值观的转变,不易于在短期业绩中表现出来。

第二种类型咨询的典型代表是管理咨询,这其中又分成业务发展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营销、财务流程优化等咨询活动。下面着重就人力资源管理咨询谈谈我的认识和理解。

二、人力资源管理咨询

对人力资源管理咨询的通常理解就是指咨询公司利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在职位分析的基础上,就招聘、培训、薪酬、绩效考核等人力资源操作系统提出的解决方案。佐佑公司在解决人力资源操作系统的问题时提出了基于职位族而不是职位来搭建绩效管理、薪酬、招聘、培训体系的思想,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基于职位族的人力资源操作系统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招聘、培训与发展、薪酬、员工绩效管理等工作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主要工作内容,他们要拟定政策、实施政策或协助其他部门实施。以往这些工作都是基于职位的,按照职位说明书的要求招聘、确定薪酬标准、进行绩效考核等。为什么佐佑要提出基于职位族的人力资源操作系统呢?职位族,是具有相似工作性质的一类职位的通称,它是跨越部门和职位的。同一个职位族的工作性质相似,比如人力资源专员、行政专员、文秘等,都是从事专业支持工作,素质要求也相似,都要求有服务意识,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沟通能力等。这样一个人力资源操作系统的平台,更加具有灵活性,使工作轮换成为很正常、很简单的事情,招聘的范围也会更加宽泛。同时,也使员工可以清晰的看到自己的职业发展通道。更为重要的是,在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它提供了一种相对的稳定性,因为职位会经常变化,今天设一个,明天可能就撤销了,但职位族不会,就不至于给人力资源工作带来很大的动荡。

每一个职位族中又分了几个层级,每一个层级都有相应的素质要求、工作职责,也有薪酬标准。根据素质要求和工作职责招聘到新员工之后,就纳入到这样一个系统中,确定薪酬和培训发展方向。日常和定期的绩效管理,就可以找到员工培训发展的需要,绩效考核时也围绕不同职位族层级的要求,结合工作计划来对员工进行考核,结果会影响薪酬。这就使得人力资源工作成为一个系统。

(二)咨询对象

基于职位族的人力资源操作系统的咨询对象包括主管人力资源管理的高层领导和人力资源部。所谓人事无小事,人力资源政策要体现高层的战略意志和倾向,主管人力资源的高层领导要传达高层的战略意志;人力资源部是具体操作、落实人力资源战略的部门,他们也最知道操作中的问题和难点。

(三)咨询价值

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建立专业的人力资源系统,落实人力资源战略,支持组织目标的实现。

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客户解决问题,比如薪酬方案、招聘程序。

培训人力资源管理队伍,转变他们的观念,使之学会专业、系统的思维方式,这主要通过过程中的讨论和交流。

(四)咨询过程

咨询的过程是这样的:

第一步,访谈调研,了解客户的业务和组织现状;

第二步,提出思路,与人力资源总监(副总)、人力资源部讨论,共同确定解决方法。

第三步,要提交书面报告,但是,因为我们的书面报告是对思路的具体阐释(Typically,therefore,ourwrittenreportscontainnosurprise;rather,theyconfirmrecommendationspreviouslymunicatedanddiscussed.),更重要的,基于中国的现实情况,为了使具体操作建议方案的人能够真正理解方案的思想,以保证实施效果,书面报告一般可由客户方的人力资源部撰写,由我们进行指导。

三、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咨询

佐佑认为,人力资源管理咨询绝对不限于操作系统,而且,随着专业化分工,人力资源操作是可以外包的。所以,佐佑提供的更主要的是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咨询。

(一)什么是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咨询

在现代社会,人力资源是组织中最有能动性的资源,如何吸引到优秀人才,如何使组织现有人力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用,支持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是每一个领导者都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这也正是为什么企业的最高领导越来越多来源于人力资源领域的一个原因。在这种情况下,人力资源工作就不能再局限于传统人事工作的范畴。所谓战略性人力资源,就是在战略的高度,用战略的眼光看待人力资源工作中招聘、选拔、调配、激励等一系列工作。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咨询,主要有以下内容: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咨询的对象是客户的决策团队。为什么是决策团队呢?因为决策团队要关注组织的长期持续发展,他们有责任从战略的角度考虑组织中的问题,也就是说,战略性思考只能出自决策团队,而非客户中的其他人。而且,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咨询的成果必须通过决策团队才能对组织发展起到作用。罗兰贝格咨询公司专长于企业战略与结构变革,她认为:"不管一个管理咨询顾问是否愿意,为一个企业作战略、结构等方面的咨询,最后都会变成为企业的老总做个人咨询"。

(三)咨询价值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强调认为要用战略、系统、全局的眼光看待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操作,强调人力资源管理必须着眼于支持组织战略目标的达成。它的成果不易于在短期业绩中衡量,它对组织的价值往往体现在未来,所以,顾问公司和客户必须在事先对咨询的价值达成共识,否则项目根本无法进行。相互之间的信任是项目得以进行的前提,也是项目成功的保证。咨询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构建人力资源系统的方法。

在过程中促使领导团队就人力资源战略达成共识。严谨的企业家相信,"战略"及其严格的实施能带来成功,对自己的人力资源要严格的规划,所以,达成一致的人力资源战略,对于组织的价值是很大的,它将随着组织的发展越来越显现出来。

促使高层观念转变和战略思维方式的提升。通过多次深入的沟通交流,可以转变高层领导的观念,比如对绩效管理的认识,就从单纯的考核上升到了全面的PDCA的管理,这将在很多地方指导他们的政策和行动,从而影响整个组织的工作方式。

创造适宜于组织发展的文化。组织是由人组成的,在这样一个人群中,总会形成某一种主文化,这种文化可能适于,也可能阻碍组织发展,通过明确组织的远景、使命、核心价值观,有意识的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可以按照决策团队的意愿,形成一种适宜于组织发展的文化。

(四)咨询过程

佐佑公司采用的,也是咨询业通常采用的方式,是与客户一起讨论,共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首先,经过与决策团队的充分沟通,找到客户的真正需求,以保证能够有的放矢。

然后,访谈调研,包括对员工的访谈和问卷调查等,了解客户的业务、组织现状和员工感受、期望等。

篇(6)

咨询似乎并不能称之为一个行业。在工商局,婚姻介绍所和管理顾问公司是划为一类的。这种划分,其实并没有什么道理,之所以这样,我认为,很大原因是因为没有一个对咨询的准确定位。

现在,许多人认为咨询就是信息中介和人才中介,因为他们都贯之以"信息咨询公司"、"就业咨询公司"的名字。实际上,这样的工作与真正意义上的咨询还是有很大差别的。他们可以称之为"资讯"公司,因其提供的就是一种信息(港台称为"资讯"),他们的主要工作是进行信息储备,然后根据需要,选择、打包交给客户,仅仅是一个传递的过程,其工作是有规模效应的,每一次服务的收费不会很高。

咨询则不同,比如审计、税务、财务咨询、营销咨询等,他们的主要工作是在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客户情况,形成个性化方案。其价值主要是咨询顾问们在一定的管理模式和相关知识(经验和咨询公司的研究积累)平台上,针对客户的个性情况,进行创造性思考,提出解决方案。由于它的成果是完全针对客户定制的,成果的完成基于顾问的人数和工作时间,很难产生规模效应,咨询项目的收费也会比较高。

在咨询中,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代替客户解决问题,完成客户需要完成,但自己没有能力或由于某些限制不能完成的工作。比如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税务工作。在其中,客户参与很少。而且,已经形成较为规范、固定的工作程序和方法,允许个人发挥的空间较小,其工作着眼于短期问题的解决,结果易于衡量。比如:一份审计报告。

另一种是帮助客户解决问题,与客户一起解决,正如咨询行业的标准制订者Mckinsey&Company所言,Weseektosolveproblemswithourclients,notforthem.(我们寻求与客户一起解决问题,而不是代替他们解决),整个过程客户参与很多(Weworkascloselyaspossiblewithkeymembersoftheclientorganization)。工作中要求个人发挥的部分很大,工作着眼于组织长远发展,包含几个层次,有成形的报告,有过程中思想的交流,有文化和价值观的转变,不易于在短期业绩中表现出来。

第二种类型咨询的典型代表是管理咨询,这其中又分成业务发展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营销、财务流程优化等咨询活动。下面着重就人力资源管理咨询谈谈我的认识和理解。

二、人力资源管理咨询

对人力资源管理咨询的通常理解就是指咨询公司利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在职位分析的基础上,就招聘、培训、薪酬、绩效考核等人力资源操作系统提出的解决方案。佐佑公司在解决人力资源操作系统的问题时提出了基于职位族而不是职位来搭建绩效管理、薪酬、招聘、培训体系的思想,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基于职位族的人力资源操作系统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招聘、培训与发展、薪酬、员工绩效管理等工作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主要工作内容,他们要拟定政策、实施政策或协助其他部门实施。以往这些工作都是基于职位的,按照职位说明书的要求招聘、确定薪酬标准、进行绩效考核等。为什么佐佑要提出基于职位族的人力资源操作系统呢?职位族,是具有相似工作性质的一类职位的通称,它是跨越部门和职位的。同一个职位族的工作性质相似,比如人力资源专员、行政专员、文秘等,都是从事专业支持工作,素质要求也相似,都要求有服务意识,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沟通能力等。这样一个人力资源操作系统的平台,更加具有灵活性,使工作轮换成为很正常、很简单的事情,招聘的范围也会更加宽泛。同时,也使员工可以清晰的看到自己的职业发展通道。更为重要的是,在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它提供了一种相对的稳定性,因为职位会经常变化,今天设一个,明天可能就撤销了,但职位族不会,就不至于给人力资源工作带来很大的动荡。

每一个职位族中又分了几个层级,每一个层级都有相应的素质要求、工作职责,也有薪酬标准。根据素质要求和工作职责招聘到新员工之后,就纳入到这样一个系统中,确定薪酬和培训发展方向。日常和定期的绩效管理,就可以找到员工培训发展的需要,绩效考核时也围绕不同职位族层级的要求,结合工作计划来对员工进行考核,结果会影响薪酬。这就使得人力资源工作成为一个系统。

(二)咨询对象

基于职位族的人力资源操作系统的咨询对象包括主管人力资源管理的高层领导和人力资源部。所谓人事无小事,人力资源政策要体现高层的战略意志和倾向,主管人力资源的高层领导要传达高层的战略意志;人力资源部是具体操作、落实人力资源战略的部门,他们也最知道操作中的问题和难点。

(三)咨询价值

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建立专业的人力资源系统,落实人力资源战略,支持组织目标的实现。

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客户解决问题,比如薪酬方案、招聘程序。

培训人力资源管理队伍,转变他们的观念,使之学会专业、系统的思维方式,这主要通过过程中的讨论和交流。

(四)咨询过程

咨询的过程是这样的:

第一步,访谈调研,了解客户的业务和组织现状;

第二步,提出思路,与人力资源总监(副总)、人力资源部讨论,共同确定解决方法。

第三步,要提交书面报告,但是,因为我们的书面报告是对思路的具体阐释(Typically,therefore,ourwrittenreportscontainnosurprise;rather,theyconfirmrecommendationspreviouslymunicatedanddiscussed.),更重要的,基于中国的现实情况,为了使具体操作建议方案的人能够真正理解方案的思想,以保证实施效果,书面报告一般可由客户方的人力资源部撰写,由我们进行指导。

三、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咨询

佐佑认为,人力资源管理咨询绝对不限于操作系统,而且,随着专业化分工,人力资源操作是可以外包的。所以,佐佑提供的更主要的是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咨询。

(一)什么是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咨询

在现代社会,人力资源是组织中最有能动性的资源,如何吸引到优秀人才,如何使组织现有人力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用,支持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是每一个领导者都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这也正是为什么企业的最高领导越来越多来源于人力资源领域的一个原因。在这种情况下,人力资源工作就不能再局限于传统人事工作的范畴。所谓战略性人力资源,就是在战略的高度,用战略的眼光看待人力资源工作中招聘、选拔、调配、激励等一系列工作。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咨询,主要有以下内容:

(二)咨询对象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咨询的对象是客户的决策团队。为什么是决策团队呢?因为决策团队要关注组织的长期持续发展,他们有责任从战略的角度考虑组织中的问题,也就是说,战略性思考只能出自决策团队,而非客户中的其他人。而且,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咨询的成果必须通过决策团队才能对组织发展起到作用。罗兰贝格咨询公司专长于企业战略与结构变革,她认为:"不管一个管理咨询顾问是否愿意,为一个企业作战略、结构等方面的咨询,最后都会变成为企业的老总做个人咨询"。

(三)咨询价值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强调认为要用战略、系统、全局的眼光看待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操作,强调人力资源管理必须着眼于支持组织战略目标的达成。它的成果不易于在短期业绩中衡量,它对组织的价值往往体现在未来,所以,顾问公司和客户必须在事先对咨询的价值达成共识,否则项目根本无法进行。相互之间的信任是项目得以进行的前提,也是项目成功的保证。咨询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构建人力资源系统的方法。

在过程中促使领导团队就人力资源战略达成共识。严谨的企业家相信,"战略"及其严格的实施能带来成功,对自己的人力资源要严格的规划,所以,达成一致的人力资源战略,对于组织的价值是很大的,它将随着组织的发展越来越显现出来。

促使高层观念转变和战略思维方式的提升。通过多次深入的沟通交流,可以转变高层领导的观念,比如对绩效管理的认识,就从单纯的考核上升到了全面的PDCA的管理,这将在很多地方指导他们的政策和行动,从而影响整个组织的工作方式。

创造适宜于组织发展的文化。组织是由人组成的,在这样一个人群中,总会形成某一种主文化,这种文化可能适于,也可能阻碍组织发展,通过明确组织的远景、使命、核心价值观,有意识的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可以按照决策团队的意愿,形成一种适宜于组织发展的文化。

(四)咨询过程

佐佑公司采用的,也是咨询业通常采用的方式,是与客户一起讨论,共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首先,经过与决策团队的充分沟通,找到客户的真正需求,以保证能够有的放矢。

然后,访谈调研,包括对员工的访谈和问卷调查等,了解客户的业务、组织现状和员工感受、期望等。

篇(7)

1、建立健全依法行政工作制度。我局高度重视人事编制依法行政工作,把依法行政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强化领导,层层落实责任。年初,根据《2009年依法治区工作意见》,制定下发了《*区人事局(编委办)2009年依法行政工作实施意见》,结合人事编制中心工作明确了2009年我局依法行政工作的任务和要求,对行政执法责任制进行了分解落实,由局领导负总责,相关科室承担相应执法责任;局建立了行政执法责任制领导小组,负责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工作部署、宏观规划、监督指导;把人事编制执法的任务和责任落实到具体的执法岗位和人员,明确工作质量和进度,确保年度依法行政各项工作圆满完成。

2、推进普法教育提高执法能力。年初,结合我区人事系统“五五”普法教育实施意见和《*区2006-2010年公务员法律学习工作意见》的部署,我局制定了《杭州市*区2009年公务员法律学习工作计划》,明确加强组织领导、加强普法阵地建设、保证公务员学法达到规定学时等要求,并将普法学习情况及记录作为创建“满意单位”的一项内容进行考核检查。4月份,根据市委组织部等5部门下发的《关于在杭州市“公务员学法日”开展网上学法用法考试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局会同组织、司法等部门对文件进行了转发,开展“4?27公务员学法日”,通过“杭州市干部学习新干线”平合开展了公务员普法教育工作,组织762名公务员参加了法律考试,通过率达到100%,进一步提升了公务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3、及时做好规范清理工作。按照区委、区政府进一步构建权力阳光运行机制的要求,依法对行政权力进行清理,编制职权目录、权力运行流程图、监督机制明示图,公开供社会监督。经梳理,区人事局(编办)现有行政执法职权共5类12项,非行政许可43项。按照《浙江省人事厅关于印发部分已废止失效行政规范性文件目录的通知》(浙人发〔2009〕45号)要求,结合阳光权力梳理工作,对近年来我局制定和实施的规范性文件进行了清理规范,并按照信息公开的要求,利用区政府门户网和政务网向社会公布,建立实时监督机制。在此基础上,严肃追究执法过错责任,要求各执法科室和执法人员严格在法律法规范围内履行职责,有效保证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的落实。

二、规范程序,严格执法。

按照打造“阳光人事、法治人事、满意人事、和谐人事”的要求,我局在人事编制依法行政工作中进一步规范程序,明确要求,在各项工作中严格做到依法、规范、到位,确保人才人事和机构编制各项法律规范的真正落实。具体情况如下:

1、在落实《浙江省人才市场管理条例》方面:一是抓好《条例》的学习宣传。我们坚持利用会议,人事工作培训、*人才网站等形式和阵地宣传《条例》;利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服务企业的机会,上门走访服务和单位积极宣传《条例》;组织工作人员参加人才中介组织从业人员培训学习;对区工业基地、科创中心和重点骨干企业,我们组织人员上门宣传党和国家的人才工作政策和人事政策法规,提供人才供求信息等系列服务,倾听用人单位的意见和需求。二是进一步规范各类人才人事档案管理。按照有关规定为人才人事关系,目前区人才交流中心在册档案数3500余份。上半年,严格按《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为1000人(次)提供关系转接、政策咨询等各类服务。三是积极提供人才服务。组织10家用人单位参加春季和毕业生就业招聘大会等大型人才招聘会;组织南星、湖滨等街道参加全市高校毕业生进社区招聘工作;协助9名新入我区留学生办理在杭留学人员工作证,协助3家企业引进国外智力6人(次);通过牵线搭桥,为下属人事企业直接办理人才引进280多名;通过市区两级审批,引进特殊人才9人;积极开展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协助400余名毕业生实现就业,扶持50余名大学生创业;针对大学生就业创业、公开招考等难点、热点问题,编印相关的实用问答,及时对进度流程进行公示,为其提供办事指南。

2、在执行《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方面:半年来,我局严格执行《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依托专门培训机构和各主管部门,分系统协调引导做好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好继续教育工作。一是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内容落实。今年我区根据工作的需要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内容上,开展了财务、卫生、教育等领域的继续教育。认真做好职称考试工作,审核申报了953名参加8大类职称任职考试或职业资格考试,为他们发放准考证、考试用书,为合格人员及时办理资格证书,做好各项服务工作。二是继续做好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选拔推荐工作。有1人入选2008年度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3人入选市“131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对高层次人才落实好培养经费,有计划、有重点的培养。三是继续教育的各项制度得到了较好地贯彻。经调查了解,我区各单位普遍能够根据工作需要,安排或支持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被单位安排参加学习培训期间能够按《规定》要求,享受在岗人员的同等工资待遇,受训后的最低服务年限,在签订事业单位聘用合同时协商明确。

3、在执行《公务员法》和相关配套法规方面:半年来,我局针对《公务员法》相关配套政策的相继出台和新制度入轨运行的需要,积极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一是以考核奖惩为导向,促进公务员勤政廉政。做好了全区政府机关1100名科及以下公务员和4479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2008年度考核工作,注重把考核结果同奖惩制度紧密结合起来,为符合条件的人员晋升了工资档次;根据公务员法,开展首次*区“十佳公务员”评选表彰活动,对28名近三年来连续考核优秀的公务员记“三等功”,对全区152名当年优秀等次的公务员授予嘉奖;推荐入选全国先进工作者1名。二是以教育培训为途径,提高公务员能力素质。根据《杭州市*区公务员培训学分制管理办法(试行)》,依托“干部学习新干线”实行学分制管理,组织1570名公务员参加《组织行为学》、《法治浙江与和谐社会建设》两门课程的网上培训考试。开展“4?27公务员学法日”,进一步提升了公务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三是以日常管理为依托,优化公务员队伍结构。组织好全区公务员公开招考录用报名、资格审查、面试、体检、资格审查等相关工作,招录公务员8名。认真做好我区行政执法大队210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登记工作及科以下非领导职务任职工作,确保参公程序公平和透明。严格按规定职数审核科以下非领导职务200人次,把好职务升降任免审核关;认真办理好21名公务员的调任、转任和调动手续。

4、在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方面:在事业单位登记管理上,我局严格遵守《行政许可法》的规定,依据《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要求,落实好各项登记管理工作。一是变更、登记严格细致。事业单位的变更登记及初始登记,我们严格按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仔细审核,对符合要求的,及时进行办理,上半年共办理初始登记2家,办理变更登记19家。二是年度检验严格审核。依据《条例》和《细则》,在市编办的统一部署下,年初,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对全区174家按规定需年检的事业单位开展了2008年度的年检工作。为做好年检工作,我们专门组织各单位负责人召开年检工作会议进行布置,对财务报表,年度报告书的填写上报提出了具体标准和要求。年检中严格的审查,对存在问题的单位提出了限期整改的意见,对符合条件的事业单位当场办理。截止3月底,年检工作全部结束,合格率为100%。三是登记档案社会化服务开展正常。对已登记的事业单位的有关材料,按统一的格式和标准对资料进行整理,装订成册,入柜妥善保管;对需要查阅事业单位登记档案的单位和个人我们按《杭州市事业单位登记档案资料查询暂行规定》提供服务。

5、在执行《杭州市人民政府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办法》方面:在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上,我局认真贯彻执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国务院第486号令)、厅字[20*]2号文件、《杭州市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办法》(市政府令第213号)和市委办[2008]49号文件精神,严肃认真做好机构编制的各项工作。一是依法推进机构编制管理规范化进程。在省市部门的指导下,我区相继出台了《*区机构编制委员会工作规则(试行)》、《关于*区机关事业单位编制管理和增补人员的若干规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严格控制机构编制的实施意见》和《进一步规范机关事业单位编外用工管理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进一步理顺关系,规范流程,从严把好机构设置和编制关口,进一步提升机构编制部门的依法管理水平和依法行政能力。由于历年来的从严把关,我区预计在2009年底,能消化行政编制超编人员,提前完成机构编制和实有人员一一对应的实名制目标。二是初步建立事业单位全程管理新机制。根据杭州市《关于杭州市机关事业单位实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的通知》的要求,我区实行了机关事业单位编制实名制管理,初步建立了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体系。三是严格落实人事部《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半年来我局遵照人事部《规定》和杭州市《实施办法》的要求,积极帮助指导教育、卫生等系统的事业单位落实好公开招聘人员工作,并实行全程监督;根据《进一步规范机关事业单位编外用工管理实施意见》(上政办[2009]4号)的要求,按照“依法规范、分类管理、总量控制、精简效能”的原则,将机关事业单位编外人员切实纳入管理,落实计划申报、联合审批、分类管理等制度。

三、下阶段工作。

1、继续认真落实好《公务员法》及相关政策。《公务员法》相配套政策陆续出台,我们在学深学透的基础上,要严格按照相关政策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用规范化的管理全面加强公务员制度和队伍的建设;进一步对公务员的年度考核进行细化、量化,要通过年度考核充分反映公务员的德、能、勤、绩;要切实搞好公务员的培训工作,改进培训方式,通过培训加强公务员的公共管理水平和综合素质,增强依法行政的能力;要认真细致的做好阳光工资改革工作,耐心做好政策的解释工作,确保平稳实施。;要积极推动公务员的交流和锻炼,推动跨部门、跨街道、面向全区的竞争上岗;要继续加强对新录用公务员的试用期管理和期满考核,开展新录用公务员下基层锻炼工作;要进一步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大力推进机关效能建设,促进公务员依法办事、公正办事、高效办事。

2、稳步推进我区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下半年,区县政府机构改革即将启动,区编办需认真开展对各部门职能配置、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情况的调研,及时了解和掌握省市及兄弟城区政府改革信息及动态,结合我区实际加以吸收利用。对可能涉及到机构改革的部门,严格冻结编制和人员,防止突击调动、提拔干部现象发生。下阶段,将根据省市要求,按照分阶段、分步骤,重点明确,任务到人的原则,研究制订我区机构改革方案和计划,做到早介入、早研究、早准备。

3、规范完善事业单位管理的各项制度。严格贯彻落实人事部《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进一步健全完善事业单位人员招考聘用制度,提高工作的透明度;积极鼓励事业单位开展适应事业单位特点和各类人才成长规律、体现岗位与绩效为主要内容、灵活多样的内部分配激励机制;加强对事业单位改革调研工作,及时掌握分类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为领导决策提供良好的建议和对策;要按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的要求,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单位登记管理程序,完善管理制度。

4、不断提高人才人事服务质量。坚持以人为本,依法处理好各类问题,及时回复人大、政协的议提案,积极接受人大政协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切实做好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干部管理、工资福利、企业干部维稳和解困等工作,认真规范做好事业单位的登记和年检;在日常人事服务中做到能办的事及时办,不推诿扯皮、不拖延刁难,对不能办的事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对超权限的事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及时给予反馈;进一步健全、完善公务员申诉制度和人事争议制度,规范仲裁行为,严格仲裁纪律,依法公正、及时的涉及案件;要加强对人事政策法规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广大干部群众依法维权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