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财会应用实训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2-09-02 08:41:28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财会应用实训总结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财会应用实训总结

篇(1)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7)33-0196-01

ERP沙盘的教学在实际教学中应用得十分广泛,通过这样的模拟训练,能够让学生对已学的知识有一个很好的巩固,并在激烈探讨的过程中加强对财会知识的理解。

一、分析教学问题,提出沙盘模式

在中职财会的教学中,一直以来都有些问题存在。如教学的内容过于陈旧。财会课程主要有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实训的课程是以登记财务的账簿和日常的现今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但是这些基本的技能已经不能满足当今对人才的需求了,我们需要的是专业技能更加过硬的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不仅要掌握最基本的技能,对专业还需要有一些创新的意识,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地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但是教师对学生透过现有的情况分析问题的能力几乎是没有培养的。在传统的实训操作中,学生不能够学到综合性的会计核算能力。由于以往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课堂是以教师的“教”为主导的,对学生实践的部分是十分少的。教师通过课堂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恨不得让学生一下子全都接受,但是这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对学生而言,只有通过不断的模拟实践,才能有效地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会计对学生的职业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有一个很高的要求,需要对财务中应收款以及未来可预期的风险做一个测评,因此,在学习中运用ERP沙盘的教学模式,加入更多的实践元素,能够有效地将学生推到一个较为有效的平台,让学生通过不断的实践对会计的学习有一个自己的思路,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充实自己,让自己对未来的学习更加轻松。另外,实训的目的不是十分明确,在没有一个明确目标的前提下,实训就会显得有些混乱,实训的过程就会显得毫无章法。因此,在实训中,首先教师应当确立一个较为明显的目标,题为在此次的实训中需要学生掌握哪些技能,并对此做出一个成绩评定。学生自己也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树立一个目标,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能够有的放矢,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地加强自己的学习能力。另外,对学生的内部分工是不够明确的,缺乏有效性。但是在ERP沙盘的教学中,对学生会进行一个有效的分组,每个学生在小组间的作用会体现得十分明显。

二、运用沙盘教学,提高实训质量

面對以上诸多的问题,在教学中提出了ERP沙盘实训教学的方式。通过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的模式,让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对财会专业有一个更详细的分析。我们可以模拟现实的集团内部人员,模拟公司发展中遇到的财务问题,并由此加以探析和讨论。在实训中,出于组织简化的需要,可以省略股东会和董事会,对财会进行更加有针对性的模拟。通过对各个成员的意见征求,让成员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让扮演财务总监的学生对其做一个总结,以简洁有效的方式对财务中出现的问题做一个实质性的解决方案。而通过这个方案的提出,其他成员可以就此对其提出各种有可能预见的问题,考虑这样的方式是否是可以实施的,在最后,通过投票抉择的方式,决定这项措施是否可以实施,遵循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学生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更加有效地对财会知识做一个了解,因为只有建立在对财会知识足够了解的前提下,才能总结报告,才能对报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最后做一个表决。而学生在这样的模拟中,对公司内部的结构关系也会有一个了解,一举多得。

三、注意教学问题、加强沟通交流

由于这是一种比较创新的教学模式,并且对学生来说,是一门较难理解的专业课程,在中职财会的教学中,一定会出现很多问题。在遇到这些问题的时候,不要对此失去信心,我们与学生之间要加强交流,刚开始的时候肯定是很难的,但是通过反复练习,其取得的效果也会是十分明显的。在教学中要注意这些问题的存在,与学生不断交流,分析问题的所在,才能对教学有所改善,让学生在实训的过程中学到更多。

总而言之,在中职财会的教学中可以充分运用ERP沙盘的教学方式,让教学更加有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学到更多,更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作者:张丽

篇(2)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3-0255-02

1 当前财会专业模拟实训现状

财会专业是一个应用型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应当向学生传授全面系统的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而且更应当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会计实务问题的能力。因此,财会专业的实践教学对于培养合格的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综观国内各高校财会专业,盛行的方法仍然是“理论+案例”的形式进行教学,很难将理论知识迅速串联起来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而在财会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手工实训主要采取购买实习教材和相关凭证、账簿、报表等进行练习,指导学生练习做账。虽然练习了登记真实的凭证、账簿和报表,但整个实习的过程仍然是通过语言描述业务的环境中完成,而非真实发生业务的过程中自然完成会计核算程序的练习。而电算化实训现在一般采用“应用软件+使用手册”的教学模式,而应用软件操作复杂,与实际工作存在差距,教学难度大,致使教学效果不好。因此,给学生提供一个仿真的企业环境是会计模拟实训在校内高质量完成实践教学目标和学生掌握专业基本技能的有效途径。而引入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沙盘模拟实训课程,不失为一种有益的选择。

2 ERP沙盘模拟实训简介

2.1 ERP的含义

ERP起源于瑞典,是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的缩略。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它对企业拥有的人力、资金、材料、设备、方法、信息、时间等各项资源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配置,最大限度地利用企业现有资源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科学有效的管理企业的人、财、物、供、产、销等具体业务工作。我校于2009年与金蝶软件公司合作,建立了首个ERP沙盘模拟实训室,下面结合我们开展实训的尝试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2.2 ERP沙盘模拟实训操作简介

2.2.1 构建沙盘模拟环境

在教学中我们首先设定基础背景为某个生产型企业,结合实际教学需要,使用相应的图形和筹码,将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操作全部展现在沙盘上,可以直观的标示出企业的财务状况、库存状况、生产状况、销售状况等。通过在规定的实验期内进行企业经营模拟,将学生引入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中,使学生仿佛置身真实市场环境,同时使学生意识到所学的管理知识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

2.2.2 建立企业团队

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以自然班为单位,将学生分为8个小组,分别代表8个互相竞争的同类企业,每个小组6-8人,分别承担企业中某一角色的任务,这些角色包括总裁、财务总监、生产总监、销售总监、采购总监、研发总监等。面对不同的市场环境,分析市场的容量,竞争对手的发展策略,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企业的市场发展规划、产品研发计划、销售计划、投资策略等,整个过程一般模拟企业经营6个会计年度左右,保持企业持续发展。

2.2.3 进行年度经营实战

教师在讲解完课程的知识点和模拟对抗经营的规则之后,由学生按照制定的工作步骤进行模拟经营,教师负责协调监督出现的问题。每完成一个会计年度,各小组都要用会计报表结算并对本年度的经营状况进行总结,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改进方案,然后继续经营下一年。全部会计年度的经营结束后,教师可根据各组的经营业绩进行公开讲评。

3 ERP沙盘模拟实训教学效果分析

3.1 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拓宽了知识领域

ERP沙盘模拟实训课程是一种体验式的模式。该课程教学将企业结构和管理的操作全部展示在模拟沙盘上,以最直观的方式让学生去体验复杂、抽象的经营管理理论。其完全不同于传统的课堂灌输授课方式。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能够全面学习融会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物流管理等相关专业知识,同时学生在分析市场、制定战略、组织生产、整体营销和财务结算等一系列活动中,能够了解和体验企业经营运作的全过程,认识到企业资源的有限性,从而深刻理解企业的管理思想,领悟科学的管理规律,从而拓展了专业知识领域。

3.2 在参与中学习,提高了综合能力

ERP沙盘模拟实训课程全面完整地模拟了企业的运作,可以让参与者在短短几天里,体验到即使工作几年也不一定能体会的企业运作的系统模式,同时以极低的成本和极短的时间,寓教于乐,给予所有参与者极大的参与感和成就感,并且让许多平时不能实现的预测、决策有了一个实践的机会。对于在模拟经营中出现的问题,参与者需要充分调动自己的分析、判断能力,学生普遍反映可以提高自身综合管理能力、应变能力,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等等。

4 开展ERP沙盘模拟实训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4.1 ERP沙盘教学配套建设及规则制定问题

ERP模拟实训目前尚缺乏完全适合学校教学的教材和实验指导书,尤其是实验用案例的设计不够丰富,真实的企业生产数据采集比困难,对实验结果的验证也存在难度。

除此外目前能够开设这门课的教师较少,而在实验进行中不可能像传统教学只配备一名教师。ERP沙盘教学需要做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各项材料的准备、场地的安排、学生分组及角色分工等工作。在实训的过程中,需要指导教师回答各种模拟经营过程中的问题,并且要求教师能够提纲挈领的进行点评与总结,还需要监督学生按照经营规则经营等内容。难度和强度太大,至少需要2-3名相关教师配合进行,因此随着该课程的普及化,做好师资的培训工作显得尤为必要。

同时在实训过程中,为了方便比赛和判定成绩,沙盘制定了一整套完善的市场规则,对于每一步运营应该什么时候开始、应该如何去做,都有明确的规定。限制过于死板,不利于灵活教学的需要。

针对以上问题,一是需要学校要加大投资的力度,完善教学配套的建设,加快师资的培养力度。二是可以给予教师一定的规则修改权利,使之在教学中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盘面的修改,食指符合教学的进度和内容。

4.2 ERP沙盘教学的组织问题

目前ERP沙盘模拟实训的教学时间一般为1-2周。如果实习一周,由于ERP沙盘的规则比较复杂,学生仅是刚刚掌握ERP沙盘的规则,尚未真正领悟ERP沙盘模拟的精髓,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但是,如果连续实习两周,当学生发现ERP沙盘模拟课程乐趣的时候,他们会全身心地投入,课余也会相互讨论企业模拟经营中遇到的问题,寻找解决方案。这样学生一直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没有休息和思考回顾的时间,就会感到越来越辛苦,甚或产生逆反心理,不愿意继续实习。同时,学校是按教学计划进行专业教学,在其他课程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可能集中抽出1-2周进行ERP沙盘教学,因此教学时间的调整也是一个难题。

针对课程时间不尽合理的状况,可这样进行操作:实时间为两周。第一周实习放在二年级,使学生掌握ERP沙盘的规则等。第二周实习放在三年级,使学生能够将课堂知识学以致用,掌握课程精髓。这样安排,既不会使学生感到劳累,也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ERP沙盘模拟实习课程的目的。

4.3 专业知识的局限性的问题

由于学校教学是按专业分班级进行教学,不同专业之间的差异、部分先导课程的缺失或相关基础知识的薄弱,使得学生对企业管理的综合性知识了解不够,不同专业学生对其他专业的知识掌握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验的完整性和全面性。

针对该问题,首先可以针对专业的不同,在课程教学中有目的地增加一些与实验紧密相关的课程;其次可以通过校内比赛,让各专业的学生都参与进来,相互协作、共同进步。

经济社会的发展对财会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出集理论和技能于一身、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人才,是当前财会专业教学的奋斗目标。探索ERP模拟实训的开展,目的是培养高层次的优秀人才,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验环境,可以使学生足不出校门就了解和掌握企业管理的综合知识和技能。因此,ERP沙盘模拟实训教学在高职财会专业教学中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篇(3)

应用型本科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本科层次教育。随着我国高等院校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高等教育也从过去的“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本科院校依据招生层次有“一本”、“二本”和“三本”,各层次院校的培养目标不再是过去单一的研究型,一些“二本”和“三本”院校依据自己院校的特点提出了以应用型作为学生培养目标,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而应用型财会人才与普通财会人才相比,最大的区别点在于,应用型人才是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综合能力的人才。为了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都对此进行着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据有关院校对全国13个省、市、自治区财会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进行问卷调查,显示财会专业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一是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和合作共事能力;二是计算机操作能力;三是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四是财务分析决策能力;五是终身独立自学能力、信息获取及处理能力;六是经济业务处理能力。这是应用型财会本科学生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了将学生培养成具有以上素质与能力的人才,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在课程的设置体系、课程的内容和教学的各个环节上都要体现实践性,强调应用型和创新性。但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模式却存在以下缺陷。

一、现行的财会教学模式存在的缺陷

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培养方向存在偏差

目前,应用型本科财会专业学生的培养方向,大都定位在大中型企业,忽略了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也包括当前财会毕业生大量地服务于小企业这一现实。

(二)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体现在“两课”与专业课的课时比例、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课时比例、各门专业课的课时比例、课堂教学与实习实训的课时比例等方面存在的课时结构不尽合理。表现在会计专业课程设置过多过滥,不明确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造成会计专业学生掌握的会计知识面宽,而深度不够的局面。

(三)实训手段比较欠缺

主要表现在实训手段以仿真为主,少有实战的训练;实训资料中存在仿而不真,与实务操作存在较大的差异,实训规范有待加强。

(四)实训指导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主要表现在财会教师队伍中相对注重的仍是教师的专业职称、文凭等,而具有双师、兼职、企业工作背景的教师比重仍不理想。这一方面源自具有较好的企业背景的财会专业人才向高校流动的动力不足;另外,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使得校内教师无暇顾及外面的兼职及考取会计职称证和注册会计师等证书,即使有有限的闲余时间也不如进行再深造,以此取得高校师资的文凭为重。具有实战经验的实训教师的匮乏必然会影响实践教学的效果。

二、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针对上述应用型财会本科教学模式未能很好地体现其应用型、实践性和创造性,经过多年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探索,笔者认为应作如下改革:

(一)加大财会实践课程比重

由于财会实践课程是体现应用型教育的核心课程,它可使学生把所学的财会理论知识及时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为学生从学校到工作岗位之间架起了桥梁,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将财会实践课程的比重由过去的10%提高到30%以上,这样才能使财会专业毕业生不断更新财会知识,适应千变万化的环境,在工作岗位上发挥作用。

(二)建立多层次的财会实践课程体系

科学、合理地设计财会实践课程是实现良好教学效果的可靠保证。财会实践课程不仅有利于学生逐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而且有利于对所学知识全面系统的理解,达到系统掌握、融会贯通的目的。笔者认为财会实践课程应包括单项实践、综合实践、社会实践、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等形式。具体设计如下:

1.单项实践课程设计科目与时间安排

单项实践课程是以理论教材章节为试验单位,按理论进度分别组织实践,科目包括会计学基础、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报表分析、财务管理、审计、会计电算化等专业能力试验课程。一般安排在每门理论课讲完的那个学期末,时间大约2周,这样可以乘热打铁,提高课堂理论教学的效果,使财会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

2.综合实践课程设计科目与时间安排

财会综合实践课程是将几门相关课程的知识融合在一起进行的实践,目的是达到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如在学习《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时分别安排了单项实践。在《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两门课程都学习完之后,再安排2~3周的时间会计综合实习课程,重点进行工业企业的综合会计业务实践,实践的目的是熟悉企业会计账簿的登记、成本的核算和会计报表业务。试验的内容一般选用一个工业企业12月份的业务进行试验。实验时只提供原始凭证,要求根据所提供的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年终结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等一整套会计处理业务,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应用能力。

又比如在财务管理、中级财务管理学完之后,可以安排2~3周理财综合实习课程,选择相对来说筹资、投资业务较多的某些上市公司或其他成长性较好、较有活力的企业为考察研究对象,进行该企业、该行业的筹资、投资、营运资金管理、股利分配等业务实习,以更深入地进行具体的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分析和财务控制。在这一课程中可以很好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资料的采集、处理和分析。达到学生对财务管理知识的融会贯通,而避免只拘泥于每一个孤立章节的单项实践,以提高学生进行较为综合和较复杂的财务决策能力。

3.社会实践课程

笔者建议,除以上的实践课程主要集中在每一学期末之外,为了与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有一个很好的衔接与准备,在学生大四第一学期后半期进行为期十周左右的社会实践课程。这一阶段是在学生已将校内所开课程全部修完,而在大四第二学期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之前开设的。这一阶段让学生真正融入到社会,带着任务到企业、事业或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社会实践。单位主要由学校来联系,主要是学校的校外实习基地,这样便于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统一管理。这样可以将财会专业的所有重点理论课,如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管理会计、税务会计等内容,真实地融入到企业财会工作的综合实务中。当然在最后一周可以将有关实践数据结果,带回到学校,进行财务分析和审计,并运用有关财会理论知识,提出管理建议。这个成果可以形成学生的社会实践报告。

有人认为,这一阶段的社会实践与毕业环节的毕业实习会有所雷同,对此,笔者不敢苟同。经过多年的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认为虽然要求学生进行为期八周的毕业实习,但个别学生由于就业压力,毕业论文的压力,联系实习单位的积极性不高,或联系了和自己专业无关的实习单位出具相应的证明以敷衍了事,这样,使我们的毕业环节的实习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笔者认为在大四第一学期就安排这样的一个社会实践课程,一是对学生毕业实习单位的联系、论文选题的把握有了一个提前的准备,二是对就业的压力有一定的缓解。因为越早一点接触社会,对我们的学生就越有好处。对这一环节的实施,需要合理制定教学计划,将有关非核心专业理论课程进行适当压缩,以保证这一阶段较大的实践课时数。

4.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

应用型本科财会专业的论文,要求具体分析某个企业或某行业会计、财务、审计等的具体问题等为内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及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完善校内模拟试验和建设校外实训基地

1.校内模拟试验的完善

校内财会试验室在传统手工账务处理的基础上,应大力开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会计电算化实习和综合的财会实习内容。比如会计电算化课程,教研室可以选派相关教师到财务软件公司挂职锻炼,去实际参与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设计与实施工作,然后把经验和技术带到课堂,用企业的实际数据来解释教材中的原理。

还可与财务软件公司合作,引入ERP(企业资源计划)(用友版)网上虚拟实验(包括五大系统:财务会计实验系统、管理会计实验系统、供应链管理实验系统、生产制造管理实验系统、人力资源管理实验系统)组成。ERP案例引入到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与案例教学相结合方式,在用企业的实际数据强化基本层(账务处理、报表管理、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模块)的教学上,开展采购管理、库存管理、存货管理、财务分析、成本管理、生产计划等环节的教学,加大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此外,还有财务软件公司开发的沙盘对抗赛、银行证券等多样化的虚拟试验,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2.积极开拓校外实训基地

学校可以联系行政事业单位、工业企业、商业企业、房地产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外贸企业等的财会部门,作为本专业的专业实践基地。尽管在一个单位的财会部门建立实习基地会有一定的难度,这毕竟涉及到企业的商业秘密,这就需要学校的支持和教师对实践的勇于参与。

(四)高素质的实训指导教师的培养与聘请

学校应鼓励财会专业教师参与社会各类财会专业职称和注册会计师等能力考试,以提高“双师”教师比重,同时建议教师更多地进行校外兼职。当然,这些措施需要学校有充足的师资,教师的教学任务得以减轻的情况下才能得以实现。此外,在鼓励教师走出去的同时,还可聘请校外较高层次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财会工作人员来学校作短期的实训指导教师,这样可以将其切身的工作经验、业务能力传授给学生,这样必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实践教学效果。

通过以上财会实践教学的改革,将会使培养应用型财会类专业毕业生具有过硬的业务水平,娴熟的财会实务操作技能,使其所学与所干零距离,毕业与就业零过渡的目标尽快实现。

【参考文献】

[1]徐经长.“会计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中国大学教学,2003年12期.

篇(4)

一、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类型企业的不断涌现,会计成为一种有着较高技术含量的职业,随之而来的是各高等院校会计专业的蓬勃发展,特别是高职院校,因为侧重于职业性的培养,财会专业学生人数不断上升。学生人数的上升使得财会专业课程资源相对紧张,包括教师人数不足,导致师生比例不协调,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实训室不够,不能合理安排学生校内实训;校外实训基地较少,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实践要求。课程资源的紧缺随之带来的问题就是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证和难以提高,这也是所有高职类院校财会专业急需解决的一个共同问题。

财会专业学习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学习内容的标准性,即所学内容都是准则、制度规定的,并以各种税收法规为依托,这就为财会专业课程资源的开发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平台。以常州高职教育园区为例,园区内各校的财会专业课程资源可以实现共享,并多途径的开发课程资源,以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二、对高职财会专业课程资源的认识

课程资源是指课程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一般的课程资源包括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校内课程资源包括教学条件、教学环境、教师资源、教材资源、习题、讲义、课件等一切有利于教学目标实现的资源;校外课程资源包括社会环境、校外实训基地、专业网站等。高职财会专业课程资源既具有一般课程资源的共同特点,又具有高职和本专业的特点,因此本文把高职财会专业的课程资源分成三个方面:

(一)基本资源

常州高职园区高职院校基本都开设有财会专业,但是具体的专业方向和名称不同,因此在进行课程资源共享建设时以专业基础课为主,进行基本资源的建设。财会专业的学生都要参加会计从业资格的考试,基本资源的建设可以以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为基准,主要建设《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会计电算化》三门课程的相关课程资源。具体包括课程标准、讲义、课件、习题、视频、模拟题库、手工实训资料等。任何课程的学习都包括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种,课程性质不同,对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依赖不同。财会专业的行业特点决定了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不可能过多的根据直接经验来学习,只能根据会计准则和模拟的高仿真实训来完成学习。

(二)特色资源

常州高职园区每个院校的财会专业都各有特色,各校可以在基本资源建设的基础上,建设自己的特色资源。如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财务管理专业的《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在建设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用T型账户来讲解经济业务的特色,并形成了讲义和相应的课件与习题,极具特色。

(三)拓展资源

财会专业的另一特点是通过专业资格考试来进行专业水平认证。学生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取得会计证后就可以参加初级会计师的考试。为了给学生提供专业提升的空间,财会专业的课程资源可以就后续的职业资格考试进行拓展资源的建设,例如初级会计师考试的考试要求、考试科目、考试大纲、相关练习题、模拟试卷等资料。除此之外,还可以提供当前会计行业发展的热点和新闻,拓宽学生知识面。

三、高职园区财会专业课程资源建设的途径

(一)以学生需要为出发点

教育部多次发文要求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各学校也在不断努力改进提高教学方法,可是总感到无法进行真正的创新。究其原因在于,虽然我们一直在说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但是并没有真正的从学生的立场来思考如何上好一门课。专业课的相关知识对于教师来说已经是非常熟悉了,但是对于没有专业学习经验的学生来说,是一片空白,没有经验可以依赖,完全要从头开始接受每一个专业名词,所以在对于某一个知识点的认知上,师生之间会存在很大的差异。

因此,我们在进行财会专业课程资源建设时要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结合专业特点来开发。在安排教学内容时,不完全以教材为依据,而是思考从哪个角度来讲解学生更容易理解;在编制讲义时,以学生的角度来思考怎样表达学生更容易接受;在制作课件时,以学生的角度来思考,什么样的课件学生看后会更明白,更能帮助他们理解教学内容;在进行课程网站建设时,多以学生的角度来分析,学生希望在网站上看到哪些学习资源,需要什么样的资源来帮助他们进行课后的学习。只有真正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进行课程资源建设才能使课程资源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课程资源不应该是教师单方面使用、维护,应该师生共同使用、维护,实现教学相长。

(二)结合专业特色建设

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开设有财会类专业,每个学校的财会类专业都具有自己的特色。专业特色就是一种资源优势,这种优势可以是软资源,如师资力量;也可以是硬资源,如极具特色的实验室、教材建设等。充分利用好这种资源优势,有利于促进学校特色的进一步形成。有的学校财会专业历史悠久,培养了一大批专业人才,专业积累较深,可以从这方面进行特色专业课程资源建设;有的学校虽然是新办的财会专业,但是结合了当前行业发展情况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开设了一些很有特色的专业方向,在进行资源建设时也可以从这方面入手。

(三)从教材讲义建设入手

目前财会专业高职高专方面的教材非常多,水平层次不齐,教师在挑选教材时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把每一本教材都看一遍,只能通过目录来了解。有的学校为了避免错误和麻烦,就用考试专门用书来代替教材。但这又带来一个新的问题,考试用书是专门针对考试大纲编写的,是针对有专业知识基础的人群,或者是为了考试而编写的,目的性很强,适合于一段较为集中时间的强化学习。考试用书虽然内容标准化,但却不适合没有实践经验、正处于理论积累阶段的学生,其内容编排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因此,课程资源建设的第一步就应该进行相应课程讲义、教材的建设,教师把在实际授课中总结出的学习经验、学习难点、学习重点、学习方法在讲义中提供给学生,供学生参考,经过两至三轮学生的使用,不断修改和提高讲义,就可以把讲义出版为教材,形成较为成熟的一种课程资源。

在开发讲义、教材课程资源的过程中,教师同时会配合着改进提高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对于教学内容也不断进行提炼和总结,多媒体课件进行相应的修改,习题资料进行相应整合。这样一来,讲义和教材的建设就带动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习题资料等方面的建设。

(四)从与校外实习基地共建入手

财会专业的特点是理论对实践的应用非常强,实践活动能够对理论进行进一步的印证。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就是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和校外实习基地的合作不仅仅是安排学生去实习,更重要的是和企业共同开发课程资源,使开发出的课程资源具有极大的实用性,在学习阶段就能够按照企业的需要去培养。校企共同开发课程资源主要体现在实践课程的开发,例如手工实训可以由企业提供业务资料,把企业的相关原始凭证进行技术处理后让学生来做账,相比较实训书上的资料,能给学生感官上更大的触动,带给他们一定的职业体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在理论课程资源的开发中,校外实训基地可以对授课内容进行指导,以符合企业的用人需求,同时可以为平时的授课提供大量的案例资料,通过开设专题讲座,让学生感觉他们的学习和企业没有脱节。和校外实习基地合作开发课程资源,是财会专业发展的根本,只有这样,开发出的课程资源才更具有活力。

四、结束语

在高职高专财会专业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中,需要学校的大力支持,需要课程组教师的通力配合,需要整合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在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中,要把握好两个方面:

(一)应用性与长期建设的关系

课程资源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建设中会遇到各种不同的问题。有些问题需要课程资源被使用过后才能反映出来,那么相应资源就需要再进一步应用,在应用中不断地进行修正和改进。在课程资源没有完全成熟之前,每一个课程团队都要做好在应用中长期建设的准备。

(二)稳定性与时效性的关系

会计准则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在课程资源的建设过程中要兼顾课程资源的稳定与时效性。课程资源的稳定体现了教学经验的累积,体现了前期的开发成果;课程资源的时效性体现了与时俱进,体现了课程的生命力。课程资源的稳定性是时效性的基础,时效性是对稳定性的发展,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J

(注:本文系2012年度常州科教城(高职教育园区)院校科研基金项目计划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K2012322)

参考文献:

1.戴勇.高职院校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核心问题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0,(3).

2.石兰萍,成丙炎.高职课程资源开发:内涵、原则与方法[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06).

3.钟慈方.高职院校精品课程资源共建共享优化策略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02).

篇(5)

信息化的普及使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信息化不仅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更是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在教学领域也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效用。而信息技术更是提升了财会计算总结方面的运算速度与准确度,这一改变就意味着信息技术与财会教学有效整合的意义重大。因此,财会教学队伍应及时研究并讨论信息技术对财会教学的辅助作用,在以往陈旧的教学模式中“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使信息技术与中职财会教学有效整合,促进其发挥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一、信息技术辅助财会教学的主要方面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能够更直观的表达教学目的,完整、体系的多媒体教案更是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与学习,也能帮助学生在课外自主学习、复习。笔者认为,在教案中适当加入音乐和动画更能引起学生注意力,并且能有效缓解气氛让学生轻松学习。播放实例教学视频,提起学生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学习,在娱乐中掌握实践技能。信息技术对于社会教学意义重大,计算机在财会计算中也是必不可少的,而信息技术与财会教学的有效整合更是对财会教学的合理点缀。其中,简单化、形象化的教学方式便更能帮助学生快速、有效地理解并学会教学中的财会技术与知识。

二、信息技术与中职财会教学的有效整合策略

(一)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

在中职教育中普遍存在着一个“入学门槛低,学习积极性差”的问题,中职生知识素养普遍较为薄弱,教学中难免会经常出现“教师满腔热血,学生毫不买账”的尴尬现象,而这些问题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现时代却能逐渐有效解决。多媒体教学直观化、简单化、形象化的明显特征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度,生动有趣的教案也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就混合了多元教学模式,例如,带领学生在社会财会工作中体验学习,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知识,可以在社会实践中获得技术经验;布置课堂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完成作业,在实践中学会合作,在讨论中交流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相对而言,多元化教学模式更容易让学生体会财会计算技能,理解财会知识,正确运用实践经验获得技术知识。因此,学校应积极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采用多元化教学引导学生积极、主动、高效地学习。

(二)建立模拟教学系统

建立合理有效的模拟教学系统以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教学资料的三维投放也有助于学生理解学习,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有效提高了学习效率。三维模拟实训场景的建立,为学生提供了虚拟的实训环境,实现了三维模拟实训测试,且整个模拟实训过程通过摄像头进行录制,便于教师对不同学生的实训情况进行评估,从而输出合理有效的指导意见和每日任务,针对性较强。模拟教学系统中的人机操作模块,理论教学模块,理论考核模块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的效率,从而加强应用型技能人才的培养,达到信息技术与中职财会教学有效整合并促进中职财会发展的目的。

(三)开展网络在线教学

中职教育往往重在“实用”,相对懈怠的文化知识教学使学生有更多的课下时间,仅仅开展课堂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而信息化的普及促进了网络课堂的发展,网络课程的开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有效地利用课下时间,还能学习到更多的课外知识,拓展眼界。与此同时,网络教学也有利于开拓学生思维,在多元的教学方式中学习到不同的技术知识,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合理运用有限资源学习无限知识。切实落实信息技术与财会教学的高效整合,促进中职财会教育的进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技术型应用人才,从而推动整个中职院校财会教学的发展。

三、结语

总而言之,信息化的高速发展的今天,不仅需要社会的不断进步,更需要教育的不断进步。使教育结合信息技术是时展的要求,更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大关键。信息技术的整合应用便促进了财会教学模式的更新,增强了整体教学效果,更利于培养中职财会的现代化应用人才。信息技术与财会教学这一必要组合更需要广大师生密切合作,积极探索,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中职财会中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更需要中职院校重视改革,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创立网络在线教学课程,建立完整、系统的模拟教学系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培养更多实践性强的应用型人才,从而促进中职财会教学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篇(6)

当前,实验教学在自然学科中很普遍,而在社会科学学科中也得到了大量的推广。就会计教学来说,普遍采用的还是传统的老师讲述和书本描绘的规范流程。而在会计教学中,很多流程或操作是需要实训来加深认识,特别是学生还没有接触过财会工作,对会计中的证账、职能岗位、操作流程缺乏感性认识,为此实务操作应当作为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同时,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广泛普及,学生完成基础会计课程后,又要加修会计电算化课程,为手工操作与电算化操作融会作必要基础。所以,我们对会计教学中的模拟实训进行了必要的探索。

一、财会实训教学必须建立一个仿真实训环境

第一,要解决教学与实践的结合问题,为学生提供一个仿真的实训环境。就学校而言,以前的实务操作基本是与某些企业单位联系,学生完成基础课程学习后,作为生产实践环节,组织学生到单位了解和观摩财会实际操作流程。这有很大的局限性,很大程度上,学生在课堂与实践脱节,使实训的作用大打折扣;从效果上看,企业不可能提供一个仿真场景,让学生直接对经济业务进行处理分析,也不可能顺序地、真实地经理整个账套的完成过程,仅能简单地介绍几大流程内容;而作为学生,因未能亲自动手参与操作,往往只能是“看来并不难”,但难于达到期望的能干活效果,充其量算是个“见习”。因此,应该建立一个仿真实训场地,模拟企业常规的经济活动,让学生能在仿真的环境中亲自实际操作,这既产生感性的认识,又便于配合课堂内容讲解,可使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学会解决问题。

第二,建立什么模式的财会模拟实验室呢?通过走访,现在很多财会实验室,功能较单一,学生上完课后,作为教学实验内容进行实务操作;基础会计学完后,会计电算化又作为后续课程内容在计算机实验室里实训。为此,由于计算机辅助教学已渗进各门学科,我们应该创建一个多功能的、适合于辅助教学和实践应用为一体的现代化教学需要的财会实验室。

二、如何建立一体化的实训环境

从社会要求来看,财会专业的学生必须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因此我们把财会模拟实验室的建设定位在实用的传统手工实训和先进的电算化实训两方面的结合。首先,应实现手工实训环境仿真化。

(一)实训角色真实化

配合一般的会计工作,应该在室内的布置上按相应职能岗位设置,即六个岗位一个小组,包括出纳、制单、审核、记账、成本核算及会计主管等。仿真实训使人各司其职,又紧密联系,形象地代表一个财务科组,学生实训时可轮流地模仿各个角色,产生一种置身于实境的体验,在实训中既学到具体业务知识,又训练了相互协作的团队合作能力,有目的地培养每个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训道具逼真化

在各个不同岗位上,按职责范围分别配置一套完整的会计道具,从算盘、计算器、练功钞、借支单、收据、仿真发票和各种银行转账凭证单据等齐全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各类明细账和总账的账簿,以及全套会计科目章,使学员直接接触实物,亲自操作,从而获得履行职责的感受。

(三)手工操作适当电算化

目前会计电算化应用很广泛,很多企业单位的手工与电算化操作也已经合并,因此我们应在每一岗位上除配备手工道具外,还配置电脑,建立了会计信息网络,安装计算机辅助会计实验的账表系统,使学生在手工与电算两种环境下同时实训,相互参照、印证,锻炼了综合操作能力。

(四)教学手段与时俱进

很多具体账务操作,如填写凭证的要求、账账核对的流程,凭证、账簿的装订等,还有财务软件的演示,在课堂上往往不易讲清楚的,我们应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并在讲台上设立配套的教师专用微机,包括控制台、投影机、摄像机、pc-tv转换器及转播的先进声像设备。通过pc-tv转换器可把计算机屏幕的演示直接在大屏幕电视上播出,同时可切换到实物投影仪上播出老师的实践操作视频,使学生可参照教师的演示及笔记自己进行操作,达到直观、准确的效果。

三、在课堂教学上要充分发挥好财会模拟实验室的作用

财会模拟实验室的建成,给学生与教师提供了较为贴近实际的实训环境。如何充分利用这一场地,使财会教学与实践相协调起来,使之适应教学上的要求,符合教学规律,成为培训符合社会要求的人才的要地。在实践中,我们的做法是:首先,保证财会模拟实验室的正常运转,先要尽量要求教师使用实验室的先进教学工具进行教学,努力提高教师的电脑应用水平。电算化实训室基本是以计算机操纵的,如因计算机的技能不熟练,上课时基本上仍是沿用传统授课形式,那么先进的设备就形同虚设了。为此,我们先对学科老师培训,使之掌握整套设备的操作。其次,在排课上,会计课程就安排在财会模拟实验室进行,力求做到面授与实践相结合,具体动作方式有两种:手工操作和电算化操作。

(一)手工操作过程

手工操作由教师设立一套某企业单位完整的经济业务资料,包括所涉及的原始凭证、企业运作特点、会计核算要求和企业的经济活动情况等,并提出实训操作的目的,要求学生对这些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在实际操作中,根据学生的不同接触面又设置了两种实训模式:一是面向有一定的财会专业知识,有的虽未接触过财会工作,但也已有一定的了解,对这类大三学生采用“独立实训”的模式,即在指导老师的辅助下,所有业务均由学生独立完成,包括根据原始凭证及有关资料填制记账凭证,根据会计凭证登记各种日记账、总分类账、明细账,期末调整有关账项,以及编制试算平衡表及会计报表等,并做出实训总结。这种模式旨在训练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和掌握企业的会计流程程序。二是对于较缺乏专业知识的普通大一、大二学生,则可采用“分岗位实训”的模式,即在教师辅助下,学生分小组进行,组内不同成员担任不同的任务,如设置制单、出纳、记账、复核、成本核算、主管等岗位,以各具职能又相互协作的方式完成一整套会计处理流程。最后由指导老师考核评分,通过后才能取得课程的学分。实践证明,只有经过这样的实务性学习,才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财会知识。

(二)电算化操作过程

会计电算化操作旨在训练学生在工作中掌握现代化的先进工具。我们分两个层次进行:一是初级电算化操作层面,要求学生配合手工的操作,先对手工的操作电脑化进行难,再把整套账目同时建立在计算机辅助的账务系统上,充分利用计算机的优势把手工流程中繁复、量大的登账、对账以及报表的分析等转化为电算处理操作,使学员顺利地完成从手工到电算化操作的过渡。二是中级会计电算化管理操作,目前社会需求的不仅是懂得财会的人员,更需要具备财会专业知识的组织管理人员,因此这是面向有一定计算机基础的学员,开设属于训练管理能力的实践性课程,具体的实施方式是,以数据库为主要内容,让学员从建库开始,熟悉数据库的操作,并以一定的命题或屏幕界面,按功能要求训练学生学习编程技术,在编程及调试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管理能力。整个设计过程运用了学生所学的各种知识,提高了综合水平,使财会模拟实验室的多功能性能得以充分发挥。

四、结束语

对于会计专业而言,会计模拟实验室是辅助教学的良好环境,学生在模拟实验室中既可接触到仿真性强的实物,又能亲自参与动作的全过程,不仅增加了课程的感性认识,印证和巩固了理论知识,更为重要的是使学生在求学阶段已初步具备专业化的业务能力,实现学训一体化,为毕业后适应社会、发挥专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各个行业对专业知识的要求不断提高,在社会科学领域中,还将有很多学科需要建立模拟实训场所,如金融、证券、地产、信息管理等专业,都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能强化模拟实训教学,将会缩短学校教学与社会实践的距离,对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李举芝,王书果.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问题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1).

2、林英法.高职会计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探索[J].会计之友,2010(17).

3、刘岳兰,许静.高职会计综合实训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会计之友,2010(17).

篇(7)

        一、高职财会教学现状及主要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财会专业教学仍然没有走出传统财会教学的套路,大多数学校采用缩减课堂理论教学,增加实践环节教学时间的办法来表明本校是符合高职教学特色,注重实践动手能力,培养所谓零适应期的应用型高级职业技术人才。殊不知,画虎不成反类犬,导致所培养的学生理论没学好,实践动手能力也成为空谈。每年毕业的财会专业学生很多,但能够立即融入财会工作的很少。

        通过对一般财经院校、高职院校和其他院校的财会专业学生比较,笔者发现这些财会专业临毕业或已毕业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基本达不到实际工作中一般业务处理需要,高职财会专业学生不仅在理论上有所欠缺,而且在实践操作上也并无过人之处。主要表现为不会编制基本财务报表,看不懂企业会计账簿,不了解各账户之间的关系,有的甚至看不懂记账凭证,粘贴原始凭证毫无专业可言,更谈不上美观。财会教学上出现一些问题,值得深思。

        1.1日常理论与实践教学脱节

        目前会计实践教学主要仍以模拟为主,大致可分为:单项模拟和综合模拟,单项模拟主要是在相关课程如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学完之后进行模拟实训;综合模拟一般是在学生毕业前根据企业一个生产经营周期的基本业务以及前期的有关资料为基础,通过模拟企业会计实务处理的教学形式。这些模拟实践教学仍以在实验室或教室里用习题式练习方式进行,与企业实际工作流程相距很大。

        1.2 会计实践技能训练不足

        许多学校都有专门的财会实验室,但并未得到很好使用,实践教学组织散乱,不系统,不连续,缺乏创新,学生实训过后就忘,学生未能利用综合实训充分学习会计业务处理流程,未能融入模拟企业情景之中,缺乏热情,未对该情景留下深刻认识,在其专业成长之路上未留下值得回味的烙印。

        1.3 课程设置缺乏高职特色

        很多高职院校财会教育较注重课堂上专业知识的传授,而并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财会课程设置缺乏高职特色,财会专业课程设置过多,又划分很细,课程结构专业知识性比较突出,课堂教学与实训的比例不合理,技能训练往往只放在最后一个学期集中进行,或流于形式,让学生到企业参观实习,最终导致财会专业的学生会计理论比不过财会本科的毕业生,而又缺乏高职生应具备的实际操作能力。这些做法都失去了高职院校财会教学的特色。

        二、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2.1 重构课程体系,突出技能培养

        高职财会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应体现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专业核心课程与职业岗位能力应密切联系。重构后的课程体系以学习领域课程为核心,打破过去由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学等课程组成的学科体系的束缚。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培养为核心”的方针,坚持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强调课程体系的职业性和开放性,建设理论教学学、实践教学、综合素质教育相统一的教学体系。突出会计职业的定向性要求,以职业能力作为配置课程的基础,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真正满足会计职业岗位的要求。

        当前,很多高职院校财会专业采取的仍然是学科课程体系,过分考虑知识本身的逻辑性和整体性,容易使理论脱离实际,学科之间联系性不强。因此,需要加入实践课程体系,实践课程体系是以专业实践活动为中心,以学生掌握技能为目标,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确保知识、技能、态度的整合性和协调性,可以弥补学科课程体系的不足。实训教材是实践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会计实践教学的基础。要注意开放性地吸收实际工作经验和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充实和完善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内容。高职财会实践教材的编写必须体现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研究成果,并能将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有机结合,原则上应采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同时要考虑到高职办学特色。

        2.2 创新教育模式,改革教学方法。

        财会专业的教学必须将“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以就业为导向,以企业会计工作任务驱动为切入点,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依托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基地,实行在仿真或真实的职业环境下的渐进式全程实践模式,融“教、学、做”为一体,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发展。

       2.2.1 互动式教学模式

        互动性的教学模式能够同时提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在互动合作的教学活动中,只要学习目的明确,激发学生的热情和主动性,就能使学生充分快速吸收、掌握和运用知识。互动性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打破目前传统性的教学方式。

        2.2.2 案例教学

        应用案例教学是丰富教学方案和内容的重要举措。教学案例设计的得当与否,则会大大影响教学的效果。教师应有针对性的组织教学案例。案例的内容必须适应具体教学环节的需要,必须把基本案情编写描述清楚。可针对不同的案例分别采用叙述、表格等不同的展现方式。设计教学案例要考虑实务性。会计课程教学活动的基本特点是其应用性、可操作性强。因此,在相应的案例教学中,应参照会计实务需要选取案例的基本内容,将实务资料进行必要的概括和会计案例的选择要反映会计职业某一特定情景中真实发生的事件或情况,涉及某一特定单位或组织的经济利益。

        2.2.3 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和老师的点拨,自己解决问题。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学会了如何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任务驱动教学必须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与任务或问题挂钩,通过探索问题或完成任务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要创建逼真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感觉到任务的真实性。学生带着任务或问题,自主地学习,通过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构建起自己的知识经验,充实和丰富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2.3 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实践环节

        企业需要的是实际操作能力强的财会人才,即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其实际情况,吸取优秀实践教材的优势,结合本校实际,自编一套切实可行的实践教材,增加实践教学的学时,加强会计实践性教学的整体性、系统性,并选择合理的实践教学流程,拓宽会计模拟实验的范围,努力贴近企事业单位实际,增强对学生会计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

        2.4 改革成绩评价方法,实行多元化评价

        随着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深化,专业课程的成绩评定方法也必须进行改革。为了让成绩评价能够适应当前教学的需要,应该采取多元化的成绩评价方式。评价学生成绩要注重过程,并且贯穿于实际学习的全过程;尽量以实践为主,笔试为辅,多考虑学生实际完成工作任务的情况;建立“工学结合”的企业虚拟薪金制度,引入到会计专业实践课程中,以学生获得的薪金情况评定课程的成绩;实行证书置换课程,凡是通过国家有关证书考试的,相关课程成绩可直接评定为合格。评价学生成绩的主体应包括授课教师、实践指导老师以及在实习实训中的同学和同事,这样可以较全面地考查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此外,还应该参考学生的自我评价,要求学生每完成一个任务必须完成一个类似述职报告的作业,对完成的这段实训工作进行自我总结和评价,这也有助于学生在自我总结中不断认识自我,不断进步,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

篇(8)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7-0189-02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形势下,我国中职教育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工程型、应用型、技能型中级人才,不断地为拟补我国一线实务人才的短缺做出应有的贡献。鉴于中职学校的办学方向,在中职教育中,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并且随着中职教育的不断发展,实践教学的形式和内容会越来越丰富和完善。在全面加强中职学校各个专业的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加强财会专业的实践教学尤其应当被重视,因为财会专业无论在职业能力上,还是在职业操守上,都需要结合实践需要和我国有关会计的法律法规来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对于这个专业的学生说来,学习好财会专业实务方向的课程,提高自身的应用技能和职业道德,要努力使自身的财会专业知识和能力与会计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达到社会的要求和标准。

一、中职财会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1.从成绩角度分析

我国中职学校的财会专业是一门基础性、传统性的课程,在开设了这门专业的学校中普遍积累了充实的教学经验,在教学实践中一般都比较注重对学生实务能力的培养,尤其是电算化课程和税收基础课程是非常需要实践操作的,对于提高中职财会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重要影响,因而加强实践教学的用意也考虑到了这样的特点。进一步说,财会专业本身就其专业性质来讲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该专业学生的就业面也较为宽阔,就业前景比其他专业可能更好一点,但是学校并没有因此而忽视了该专业的实践教学,还有的学校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十分重视实践教学法,注意在打好学生的专业理论基础的同时提高其实践能力,这样使得中职财会专业学生毕业后基本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更好地体现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在社会就业中的优势。[1]

2.从问题角度分析

尽管中职学校财会专业的实践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形成了较为稳定的教学模式,但问题仍然存在。

首先,现代化的应用型教学理念不突出,教学模式较为僵化。许多中职学校在教授财会专业课程时,一直沿用的是传统的教学理念,没有创新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考试依然是整个教育过程的重头戏,没有发挥财会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理论知识仍然占据了大量的课程时间,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是重理论而轻实践。许多财会专业课程中,比如税法等,教师对于学生的实际能力的考核比重偏低,学生在学习完课程之后很少能够独立应对实际操作的案例。这就导致中职财会教学的应用性没有突显出来,教学体制偏于僵化,影响了学生日后在工作中能力的发挥。[2]

其次,中职财会专业的师资力量普遍较弱,并且许多教师都没有足够的实践教学经验,不具备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方法。对于中职教育来说,实践课程是学校和教师应该关注的首要问题,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能力要能够与当今社会的发展相适应。从目前大部分中职财会专业的教学来看,教师们在这些方面是较为欠缺的。

再次,学生的实际能力与社会需求脱节。从当前各个中职财会专业的教学现状来看,学生在财务方面的实践较少,不适应社会的需求。这个问题是两个因素造成的。一是学校在培养财会专业人才时没有科学并且明晰的目标体系,导致学生毕业后能力增长与社会需求不一致。并且学校的部分财会专业课程在开设前缺乏有效的审核,课程目标不清晰,教师在上课时抓不住重点,影响了课程教学的质量。二是学生在财会知识的学习中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只注重知识体系的构建,忽视了动手操作对提高自身实际应用能力的影响。并且一味地重视学习成绩,将考试分数作为检验自身学习效果的唯一标准,这显然不利于其财务实践经验的增长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三、提高中职财会教学实践性的措施

第一,中职学校需要在改革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创新教学模式,制定新型的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教学计划,将实践操作课程列为重点考核课程,提升实验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比重。同时,要科学合理地安排课程的进度与考核,严格挑选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教材,提高教材中实践部分的比例。另外要重视教学模式的改革,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模式,同时与校外企业加强合作,采取针对式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3]在实践教学中要注重教学效果,既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还要注重实践课程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的效果,让财会专业的学生既能够具有扎实的实践经验,同时具有较高的学习效率。

第二,中职学校要加大财会专业课程的投入,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经验,加强教学方法的使用培训力度。在财会专业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对实践教学方法的应用程度直接决定了课程教学质量的好坏。因此,中职院校要大力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经验,强化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考核,通过多种形式促进其实践教学的发展。例如,中职院校可以组织专门的培训讲座,对财会专业教师进行统一的教学培训,丰富他们的教学理论,强调实践教学法在财会专业课程教学中的作用,提高教师对实践教学法的应用意识。学校还可以通过学科竞赛的形式来加强对教师教学成果的考核,通过评估和选拔来鼓励教师努力增强其教学质量,提高教学能力。

第三,中职学校要更重视直观性模拟性教学。鉴于中职学生文化课底子较薄,学习兴趣容易分散,主动学习能力较差等特点,会计实训教学方法应更体现直观性和模拟性,能够更吸引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集中精力,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会计专业并不难学,只要自己认真学习,就能够学会并学好。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将实训教学中的理论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或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进行远程教学,同时结合会计信息化系统实际操作和演练,更切合实务会计的工作场景,让学生对会计事物增加具象认识,将理论教条和实践操作灵动地结合在一起。

第四,中职学校要紧贴社会实际,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和与校外企业的合作,为学生的实训提供便利的场所。[4]学校要重视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发挥其增加学生财务体验和财务经验的作用,同时加强管理,通过科学的管理制度来规范学生实训期间的各项实践活动,从而提高其适应社会岗位的能力。

四、总结

本文首先对提高中职财会实践教学的意义进行了分析,然后说明了中职财会实践教学面临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提高中职财会教学实践性的措施。当前各个中职院校的财会专业教学应用性不突出,教学模式较为僵化,师资力量普遍较弱,并且学生的实际能力与社会需求脱节。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创新教学模式,加大财会专业课程的投入,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经验,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李海英.财会专业学生能力评价的多元化探讨[J].时代教育,2014,02:23-24.

篇(9)

文章对高校会计教育的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并从会计人才培养方式改革、会计课程设置改革、会计实训教学改革、考评模式改革几个方面对高校会计教育改革进行了探讨。

 

会计是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以达到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生产建设中,会计在加强经济管理,分析经济情况,发展经济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经济的全球一体化对会计人员的职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今的会计人员不仅仅是财务信息的制造者,还需要给企事业单位的信息使用者提供各类信息服务。这一形势环境的变换使得会计教育必然要改革,要求会计从业人员不断增强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技能修养,才能满足社会环境的需要。高校会计教育是培养会计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面对新的经济环境和组织环境的变化,高校会计教育现状与会计职业界的要求存在着差距。

 

1 高校会计教育的现状分析

 

(1)教育教学方面。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方式是“讲课+讨论”的模式,教师偏重对会计知识的灌输,对所教的知识没有给学生一个综合实践应用的机会,达不到对各门类知识进行有效的融会贯通。

 

只是单纯的让学生学会填制凭证,或者是做分类账,以及会计报表,并没有想到和税务相关的各种条例、法规进行实际联系。教学审计知识时,只是让学生学习审计的流程,审计的目的,审计报告的编写等方面的书本知识,深入不到怎么样思考审计工作和会计工作的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最终造成会计教学知识不能使得学生学以致用。

 

(2)在课堂教学方面过于呆板,教学方法相对单一。当前高校会计教育的核心课程是财务会计、会计学原理、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和审计,但学校以及学生并非对这些课程全面重视,不论是师资队伍,还是学术界,甚至高校的教育细节,都相对重视财务会计、财务管理,而冷落了真正创造价值的管理会计,致使学生对管理会计课程的学习热情不高,效果低下,掌握不足,不利于学生向高级管理人才方向发展。

 

目前高校会计教学更多的是强调的是书本知识的传授,以考试作为评判的标准,在考试时,学生只是以一些记忆性的问题和选择题代替了会计的分析性问题,每一个问题成为了一个无需分析证明的答案,使得学生简单的认为会计就是学习书本知识,就是同一系列数字打交道,不是与人打交道,而会计的实质是培养学生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是学会处理非确定因素时所必需的思路与技巧。

 

(3)评价方面。缺少一个全程的、多维的评估体系,考试的方式不够合理,过于看重计算能力,忽略分析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量化评价,评价方法单调死板,主要依赖纸笔测验,缺少质性评价方法与手段。评价内容主要是学科知识,缺少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学习情感等方面的评价。学生积极性不高,学习层次依然偏低。由此造就了知识与技能不足,分析思维与人际能力不高的毕业生,使毕业生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的要求。学生实践方面,高校会计教学一直沿用“学科本位“式课程体系,实训教学课程与企业具体工作岗位不相符,实训内容的设计没有建立在对岗位职责及能力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实训内容不能与具体工作岗位职责相结合,没有让学生动手去完成具体工作任务,没有真正实现实践教学的目标。一些教师本身并没有企业工作经验,往往是从教学大纲和书本出发设计实训项目及任务,实训课程在名称上是作为实训教学,实际上依然停留在做习题的阶段,学校所强调的学习层次与社会的期望存在较大落差。

 

2 高校会计教育改革探析

 

2.1 会计人才培养方式改革

 

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需要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与素质培养的转变过程,这种转变应该在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与培养过程实现转变。培养目标就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就是通识教育, 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以适应广大用人单位实际需要的技术型的大众化教育为取向, 主要是面向企业基层、面向生产第一线,使得学生更加具有专业广泛的知识结构和更强的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规格是以宽口径的专业为基础条件, 以此设置多种专业方向, 达到建立对就业市场反应灵敏的适应机制。培养过程就是强化基础教学,不断树立高校学生知识、素质、能力协调发展的教育新理念,把创新教育渗透于整个会计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加强实践练习,进行个性化培养。建立教学督导队伍与学生学风督查队伍形成教学互动的良好格局。

 

此外,要培养高质量的复合型财会人才,高校应重视对师资力量的培养,教师队伍建设是会计人才培养方式改革的关键,也是提高财会专业教学质量的关键。高校可针对性地安排教师到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到校外实训基地参与实际工作,同时鼓励引进横向课题,并经常邀请行业专家、业界名人到学校进行专题讲座,使学生及教师能了解行业的现状及最前沿的动态,保证我国高校会计教育与时展的同步,有助于及时更新专业知识,适应高校财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保证教学质量。

 

2.2 会计课程设置改革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各类学科交叉、融合和渗透已成为教育的趋势,这也是培养素质全面,并且术业有专攻的高级人才的必然要求。提倡“平台加模块”的教学课程体系,平台课程体系包括公共基础教育课程、专业基础教育课程和专业课程。模块课程体系包括研究型课程模块、高级应用型课程模块、普通应用型课程模块、财务会计模块、财务管理模块、会计信息系统模块、审计模块。要做好高校会计“平台加模块”的教学课程体系,一方面要做好学生分流机制,让学生根据自身素质和爱好在学习中自我判断和调整,确定不同的学习方向和培养目标。另一方面是差别化课程设置。

 

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差别化教学,如学术型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强调研究工具掌握和专业理论学习,应用型人才目标课程设置强调应用工具和专业应用技能教学。最后是基于人力资本在未来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高校会计教育应将人力资源管理纳入核心课程体系。并在强化学生专业素质的同时,注重经济学、管理学、投资学等相关商业学科知识的扩展学习,使学生掌握大量的商业背景知识,使其在今后的工作当中能充分客观地了解企事业内外部的环境,从而能对环境的变化做出敏锐而且正确地反映。

 

2.3 会计实训教学改革

 

合理有效的高校实训教学使学生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培养具备实践能力高端技能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高校会计实训教学课程与企业具体工作岗位不相符,实训内容的设计没有建立在对岗位职责及能力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实训内容不能与具体工作岗位职责相结合,没有让学生动手去完成具体工作任务,没有真正实现实践教学的目标这一现状,高校应加大力度,改革实训教学。

 

首先,高校可根据企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调整课程体系,设计与岗位相符的实训教学。经调查,企业设置的财会岗位主要包括出纳、会计核算岗位、财务经理或会计主管、审计人员、证券及投资部门人员及其他, 且87.69%的企业单独设置出纳岗位,然而我们的高校会计专业课程包括基础会计、成本会计、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管理会计、审计等,这其中并未开设出纳课程,明显与企业财会类岗位设置不符。因此要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应对会计专业课程进行调整,依据企业财会类岗位设置重新构建主干课程,包括基础会计、出纳实务、职工薪酬会计、收银实务、总账会计、成本会计、企业查账实务、财产物资会计等课程。再依据新的课程体系,设置与课程相符的实训教学项目。

 

其次,高校应对会计工作的各个岗位职责进行充分地调研及剖析,设置符合岗位能力需求的实训内容。具体实训教学内容的设计,应该建立在对具体工作岗位职责及能力需求调研剖析的基础上,了解企业财会人才能力需求(如账务处理能力、财务管理能力、报表分析能力、税务筹划能力等),分析财会类岗位设置(如会计主管、总账会计、出纳、薪酬会计、财产物资会计等),剖析具体岗位职责及工作任务,只有清楚各个相关工作岗位的职责及能力需求,做好教学计划,设计实训教学课程,设置出合理有效的项目、工作任务,通过实训教学让学生掌握具体工作岗位的职责,完成各岗位工作任务。

 

以出纳岗位为例,要做好一名出纳,需要具备的能力包括鉴别人民币真伪、点钞、能正确使用保险柜、能正确处理现金及银行存款收付业务,能填写现金及银行存款日记账等。教师在剖析了具体岗位职责及能力需求后,才能设计出与岗位能力需求相符的项目,在实训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让学生对未来可能就业的具体岗位工作内容有清晰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就业信心。最后对实践教学进行考核评价,总结存在问题,完善考核模式。

 

此外,学校应加强与各行业企业的交流合作,为各专业开发更多的校外实训基地,一方面可以给予教师与企业一线专家的沟通交流的机会,另一方面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学院也可通过为实训考核表现优秀学生推荐实习单位或工作的方式,激励学生在实践课程中的积极性。

 

2.4 考评模式改革

 

(1)实施教学全程质量监控模式。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观点,应该将人才培养的质量监控贯穿于整个“产品”生产的全过程。成绩分布、课程大纲、教师授课笔记、考试、教学方式、校友回函、领导打分以及学生打分高校内部会计教学质量管理的关注点应从起始阶段开始,注重影响教学质量的形成性、过程性要素的监控,具体包括输入评估、过程评估和输出评估。输入评估是指加大宣传力度,吸收选择优秀学生,提高生源质量;在学生入学时对学生进行综合、单项测试,根据结果可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培训、辅导,使学生全面适应大学教学。

 

过程评估是对照各专业、各课程的质量标准,对照各个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对教学过程及时评估,进行有效的质量监督。其特点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受到多方面的监督,对教师进行专家评教、领导评教、学生评教和教师互评,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综合测评。输出评估一是指毕业时进行目标验收,可对学生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毕业论文、计算机水平、外语水平等等(根据各校特点而定)进行考核,考核合格方可毕业,严把质量关;二是指坚持对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跟踪调查,搜集社会对毕业生的反馈信息和毕业生对学校教学的反馈,给学校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2)完善教学评估,教学评估应从成绩分布、课程大纲、教师授课笔记、考试、教学方式、校友回函、领导打分以及学生打分这些指标进行评估。育人为本,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学可以说是学生教育的中心工作,高校应加大对教学、教学评估工作的投入,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

 

(3)“市场营销观念”式考评模式,指的是从消费者(企业)的需求出发,培养企业需要的,符合岗位能力需求的人才。高校会计专业要实施“市场营销观念”式考评模式,首先要针对企业财会人才能力需求,分析财会类岗位设置,剖析具体岗位职责及工作任务,然后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并对教学进行考核评价,总结存在问题,完善考核模式,“市场营销观念”式考评模式能较好的实现培养人才与市场需求的有效衔接,培养出企事业单位所需要的财会人才。

 

篇(10)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打破教学时空限制,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教育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在人的理解和记忆方面,直观的、动态的方式比抽象的、静止的方式有着明显的优势。对于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重要时期的中职生而言,其财会专业学习必须通过理解、感知、操作、思维等心理活动形成认知结构,这就使得借助直观形象成为发展抽象思维的便捷之路。由于中职财会专业课程的许多教学内容直观不足抽象有余,用传统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学生的感性材料浅薄,学习起来难免觉得枯燥、不易理解。现代教育技术打破教学时空限制,使文字、声音、图片、动画等直观媒体信息交互传输、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声形并茂,让学生能眼见其形、耳闻其声,促使学生的认知以丰富的感性认识为基础,自然地进行深度思考。购买原材料涉及的会计业务周期较长,学生往往由于前后知识关联能力的限制,不能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多媒体手段,我们准备好模拟的购销合同、增值税发票、运费发票、支票、材料入库单等凭证和资料,在电脑上完成相关的会计业务操作。让学生通过整个会计业务周期的观察和教师的分录讲解,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深入思考和分析,明确合同能不能做原始凭证、如何看增值税发票和看待进项税、运费在怎样的情况下可按一定比例计增值税、仓管怎样编制材料入库单、如何选择支付方式等相关问题。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引领学生的开放式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我们生活在一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中职学校各专业教学的重点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多少,而应该是引导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受教学课时和教学条件的限制,中职财会专业课堂还无法构建一个完全开放的自主学习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现代教育技术给学生构建了广阔的学习平台,学生可以利用网络环境创设的方便迅捷性和开放的学习空间,主动去搜集并分析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和资料。也可以就某项专题性学习活动开展网络资源下的人机互动、人际互动等多元信息交流,并通过信息的同时交互、异时交互形成正确的判定,进而培养起学生以信息获取、处理和交流表达为标志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学习“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时,我们引领学生进入中华会计网校的教学素材库,让学生利用网络查阅筛选业务预算管理、资本预算管理、现金流入流出预算管理、现金净流量预算管理等资料,在对相关知识自主深化理解的基础上展开小组合作探究,完成对知识的全面掌握和相关能力的初步形成。

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密切课堂教学与社会岗位之间的联系,突出教学的应用性

加强财会专业教学与生产、生活、社会的联系是中职教育贯彻就业导向的必然要求。岗位见习和实习是沟通学校与社会的最有效手段。由于企业会计信息保密、会计岗位人员没有指导意向等原因,中职学校财会专业的见习和实习基地缺乏。尽管大多数中职学校都配有财会专业模拟实验室,但受经费短缺、软件滞后、数据系统不完备等因素的影响,难以保证实习、实训课的开设,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专业教学与社会岗位之间的联系效果。现代教育技术破解了这一难题,通过计算机局域网,我们可以构建一个虚拟的财会业务环境,向学生展示需要完成的会计操作项目,让学生通过计算机上的实际操作,形成财会知识应用过程的清晰框架。例如,对于实训项目“会计操作流程”,我们在计算机上给学生提供从公司的组建、生产经营过程到财务成果计算完整经营过程的实训平台,让学生经历公司的筹资、采购、生产、销售、成本计算、财务经营成果等经济业务过程,并随公司业务的开展完成记账凭证的编制、账簿的登记工作,制作出资产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这种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实习、实训几乎没有成本,却能够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不但增强了财会专业教学中理论与实际的联系,表现了教学内容的实际应用价值,更激发了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

篇(11)

一、高职财会专业教学要求

高职院校财会专业主要培养能够很快融入实际财会工作地技能型人才,通过教学让学生在校既能学好基本会计理论知识,又能拥有良好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一专多能”的应用型、复合型中、高级人才,使之在毕业之时就能立即走上财会岗位并能完成相应工作。改革以知识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形成以实践为导向的主体教学模式,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培养实用性人才。这就要求在财会教学中紧紧抓住理论结合实际组织教学这一主线,充分考虑企业财会工作技能需要,优化教学,使学生掌握日常会计核算技能、财务分析技能以及办理工商、涉税事务和与其他社会组织沟通、协调能力。

二、高职财会教学现状及主要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财会专业教学仍然没有走出传统财会教学的套路,大多数学校采用缩减课堂理论教学,增加实践环节教学时间的办法来表明本校是符合高职教学特色,注重实践动手能力,培养所谓零适应期的应用型高级职业技术人才。殊不知,画虎不成反类犬,导致所培养的学生理论没学好,实践动手能力也成为空谈。每年毕业的财会专业学生很多,但能够立即融入财会工作的很少。

通过对一般财经院校、高职院校和其他院校的财会专业学生比较,笔者发现这些财会专业临毕业或已毕业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基本达不到实际工作中一般业务处理需要,高职财会专业学生不仅在理论上有所欠缺,而且在实践操作上也并无过人之处。主要表象为不会编制基本财务报表,看不懂企业会计账簿,不了解各账户之间的关系,有的甚至看不懂记账凭证,粘贴原始凭证毫无专业可言,更谈不上美观。财会教学上出现一些问题,值得深思。

1.课程教学改革流于形式。打着课改和培养具有实践动手能力专业人才的旗号,盲目削减理论教学内容,导致学生基础理论知识不扎实,发展后劲不足;

2.日常理论与实践教学脱节,未能在日常教学中对理论和实践适度融合

3.许多学校都有专门的财会实验室,但并未得到很好使用,实践教学组织散乱,不系统,不连续,缺乏创新,学生实训过后就忘,学生未能利用综合实训充分学习会计业务处理流程,未能融入模拟企业情景之中,缺乏热情,未对该情景留下深刻认识,在其专业成长之路上未留下值得回味的烙印。

4.未能在学生离校之前教给他们应付实际工作所需的真实技能,部分学生学完一门课,就丢掉一门课,毕业后只有最近一学期学的知识还勉强记得,更谈不上如何运用,导致有的学生对财会工作有畏惧感,不敢上岗,即使走上工作岗位的也由于基本技能缺乏,得不到用人单位赏识,导致用人单位招聘时一般只考虑有实践经验的会计人员,财会专业毕业生出口受阻。

5.部分教师只会照本宣科,对真实企业面临的状况一窍不通,严重缺乏实践锻炼,实际动手能力缺乏,难以承担培养高职应用型人才的重任。

6.学校财会教学资源投入不够,教学中仿真程度较低。

三、解决高职财会教学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办法

要解决高职财会教学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需要从内部和外部两个角度考虑,内部主要是解决学生将来面对处理真实会计业务时需要达到的技能需求,也就是要求学生练好内功;外部主要解决作为一个财会人员,他(她)在与那些与本企业有关的外部环境打交道时需要掌握的技能。

1.夯实理论知识。在第一及第二教学年度做好基础工作,学生需要掌握业务分析和业务处理技能。基础会计部分主要是让学生认识最基本的会计理论,掌握常用会计科目和账户,掌握日常基本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编制(凭证处理)和记账工作,初步了解财务报表;财务会计部分针对各专门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报表编制在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部分均涉及,对于财会专业的学生来说,有必要单独作为一个专题讲解,实际上,学会计实际上就是学报表,报表是主线,只有对财务报表的含义、结构和内容有一个深刻的认识,才能说学懂了会计,因为财务报表起一个纲领性的作用,抓住了这个纲,就搞懂了财务报表项目统驭下的各个会计账户之间的关系,由此对会计记账凭证的编制这一基础工作技能才会有促进作用。在掌握了以上的手工账处理技能后,应该将手工记账业务转移到电算会计,电算会计是会计业务处理的发展趋势,目前各企业已基本普及会计电算化。

2.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要结合,锻炼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会计教材以平铺直叙的形式将实际工作中的经济业务以习题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学生习惯做题,近年来虽有一些实践性教材供学生认识原始凭证及其处理,但理论课与实践课在教学中各自为阵,不能至始至终结合,而且限于时间关系也不可能把实践完全融于理论教学中。理论学不好,实践动手能力也无法提高,实践动手能力提不高,会影响理论学习的进一步深入。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可以在基础理论教学和专业理论教学中,要求学生针对习题分析得出实际工作中对应的原始凭证以及这些原始凭证的形式和内容,这要求学校必须准备在实际财会业务中会涉及的大多数原始凭证供学生参考。在实践教学中要求学生对所掌握的原始凭证归纳成习题形式。如果做到这一点,就可以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在一定程度上相结合,相互促进,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之时,便能心中有数,得心应手。

3.集中综合的会计实训,这部分相当重要,可以逐步加深学生对企业经济业务处理流程的连续性的认识。该实训可以安排在第三学年第一学期,这部分实训安排四周时间为宜,第一至二周手工业务处理,要求提供至少一年的经济业务原始凭证,每月经济业务不必过多,十几笔即可,主要目的在于演练学生对业务处理流程的连续性认识,要模仿企业实际设立财务部门及其他部门,配以相应的岗位、人员,按会计业务处理流程完成账务处理,包括原始凭证的填制、收集和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记账,月末处理、试算平衡、对账与结账,报表编制与财务分析。第三周将上述手工帐照搬转入会计电算操作。第四周组织学生分组开展竞赛,竞赛内容包括理论与实践两部分,实践部分包括从手工会计过度到电算会计,以此调动积极性,总结提高认识。这一部分的集中综合实训能够解决学生毕业后完成基本会计核算业务的需要。

4.按功能授课,提升准财会人员层次。学生学完了必要的专业课程后,得到的是相互脱节的知识,怎样才能将各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呢?那就是要将各课程按功能整合,考虑实际工作中财会人员的功能需要,财会人员与政府部门、其他企业和社会中介的联系,如工商年检、纳税申报及税收减免、银行抵押贷款、担保融资、公司的设立与改制、清算与破产、企业招标投标、申请政策性资金补助、主要财务指标分析、验资审计等,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如果面临上述各方面工作,他应该怎么办,应该成为财会教学中必须考虑的一个因素。高职院校财会专业在第三学年第二学期应打破课程教学模式,根据实际工作中财会人员的功能需要,教研室应组织专业教师按功能设计,融合会计、财务管理、税收与税法知识、公司法、破产法等法律法规,自编讲义,以专题形式组织教学。比如:实际工作中,财会人员每月或每季都可能面临纳税申报工作,这也是刚毕业的学生最缺乏的知识,他们基本上是无任何经验可言,对此,我们可以按完成该功能需要的程序来设定教学。第一步,集中学习涉税会计核算业务的账务处理,特别是对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如何操作金税系统,如何填开专用发票等;第二步,主要练习流转税类、所得税类及其他税类纳税申报,包括申报表的购买、填制和网上申报以及如何向税收专管员咨询等,尤其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的纳税申报、税款抵扣及税款缴纳;第三步,了解或掌握当地的税收优惠政策。上述内容,可以由熟悉企业税务业务的教师或聘请注册税务师、国税地税等税务工作人员来进行专题教学,也可以分小组安排学生到报税大厅暗中观摩,然后相互交流。又如,涉及企业融资需求方面以及企业改制方面等等,财会教学中均可以设立专题教学。

5.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到社会拜师学艺,吸取部分实践经验。目前可供学生实习的单位主要有:记账公司,在该公司实习可以掌握一般会计人员会计业务处理技能;允许学生进行财会实习的企业,在该类企业实习可以了解企业真实财务状况以及企业经营状况;各会计师事务所,在该类单位实习可以充分了解财务报表数据勾稽关系,了解不同行业企业不同经济业务账务处理差异,通过比较可以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以及认识较多从事财会工作人员;各税务师事务所,在该类单位实习可以对涉税会计有更深刻的认识。

6.加强对授课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培训,采用走出去、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培养财会教学教师的实践技能,提高师资素质。

7.主管教学工作领导班子对教学改革应从实际上给以高度重视,从思想和政策上加大对财会教学经费投入,鼓励教师创新,购置必要的设备,准备财会业务所需的各种账簿,记账凭证、收据、发票及其他单证等资料,满足增强学生感性认识的需要,要解决认识上的问题,不能将财会专业视为一个低成本办学专业。

参考文献:

[1] 范晓军:新准则财务会计培养目标及教学方法探讨 财会通讯 2008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