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好学生的学习方法大全11篇

时间:2022-07-28 15:44:32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好学生的学习方法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好学生的学习方法

篇(1)

第一,非智力因素的指导。从心理学上讲包括:学习需要、学习动机、兴趣、毅力、情绪等。

第二,学习方法上的指导。(1)指导学生学会预习、边读、边思、边做,并懂得写预习笔记,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这也是培养他们自学能力的好方法。(2)懂得做好笔记,写出心得体会,让学生把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表达出来,让学生提高认知水平。(3)懂得比较、总结,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做比较,找出彼此的联系。

第三,指导适当的记忆,数学知识的记忆不同于其他课程的记忆,它有本身的特点,例如概念的记忆,要求与相关的知识联系记忆,几何的定理公理的记忆需要与数型结合等,让学生结合知识本身的特点进行记忆才不会死记硬背,运用起来才会得心应手。

第四,思维方法的指导,也就是怎样对相关的数学知识分析判断,让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理解知识,从而达到运用知识,增强他们的思考能力。

第五,应试指导,要教育学生树立信心,克服怯场心理,端正考试观。做到先难后易,明确要求,仔细检查修改。

第六,良好学习心理的指导。让学生要做到专心,不受外界干扰,耐心仔细,独立思考,不自卑,不骄傲。还要懂得“善问”,能提出问题,产生疑问才会对知识的认识有所提高。

二 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应遵从的原则

第一,系统化。要求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体系,成为他们知识总体中的有机部分,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化,加强各部分逻辑关系,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例如数的发展:小学所学的自然数发展下去就在初中学习负数、有理数、无理数,产生整个实数系统,再发展下去就学到复数,形成一个复数系统。这就要求学生将各部分知识联系起来并系统化。

第二,针对性。学生有个体差异,不可能统一要求,要针对初中生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点,侧重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培养积极的兴趣为主。高中则侧重于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

第三,实践性。教师适时制订一定的学习计划,让学生自觉去实践,显示他们的能力,使之一步一步从实践中总结改进,形成良好习惯。

第四,自主性。学生是学习主体,要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

第五,及时巩固。及时巩固是学习和发展的需要,例如数学中的数学符号、概念、定理、公理、公式等在数学中都有其表现形式,除上述记忆之外,及时地对这些知识的理解运用是对知识巩固非常有效的方法,要教会学生将知识进行迁移。

三 指导学习方法的具体实施

第一,非智力因素的指导。(1)激发学习动机。即调动学生心理活动的积极性,可用数学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教师在教学过程要尽量发掘教材中可教因素,运用生动活泼,贴近生活的教学方法,消除数学知识的枯燥,引起学生的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感染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教师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2)锻炼学习意志。一道数学题可能让学生几天做不出来,连续几道这样的题可能就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因此,在教学中要经常给学生安排适当难度的练习,培养学生解题的意志力,使他们感到解题的成功感,培养自信心。(3)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在教学中要体现因材施教,反复加以训练,做到持之以恒,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树立榜样,激发学生自觉性,适时评价表扬,鼓励发展,创造良好的学习风气。

第二,学习方法上的指导。(1)经常让成绩优秀的同学介绍经验,互相讨论各自的学法,互相帮助,互相取长补短。(2)将数学知识合理渗透,知识是一个严密的体系,只有相互关联,互相论证,抓住知识的共性,才能把知识运用到具体的题目中。(3)及时总结知识,找出规律性知识,强化知识的迁移运用。每道题都有一定的解法,都是通过已知条件通过一定的推理形成按要求寻求到结果。那么,总结一些不同题目的解法及思维形式做比较总结是必要的。(4)教师要及时注意学生各自的情况,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及方法,及时有针对性地矫正,力求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第三,数学能力的培养指导。数学学习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注意力、自学能力等。教师要在教学中挖掘教材因素,疏通各种知识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去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形成勇于钻研、探究的习惯,让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把知识与能力相结合。

总之,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方法是数学教师一项重要的工作,也是教师容易忽略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思想,让学生的学法与教师的教法相结合,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成绩。

篇(2)

明确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内容和标准,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基本要求。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集中体现在脑、口和手等方面,能否主动地动脑想、动口说、动手做,是能否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基础和关键。为此,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们把“动”即“动脑想、动口说、动手做”作为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主要内容,并确定具体的标准,运用在学生课堂学习和作业学习主要过程中,帮助学生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怎么做,以便学生应用标准自我培养。同时,为保证教师、学生与家长共同参与,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分别制定了低、中、高不同年段学生学习习惯的评价标准。

二、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

自我学习理论认为,要想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反馈信息的作用非常重要。评价就是及时的反馈信息。通过运用正确的评价方法,形成互相反馈、互相促进的互动状态。因此,在实践中我们充分运用评价手段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评价过程中,我们既注重过程性评价,又注重终结性评价;既注重定性评价,又注重定量评价;既注重自我评价,又注重他人评价。在实践中,我们探索了几种评价方法,即观察记录;记录本和记录夹;测验。

1.观察记录。主要用于了解掌握习惯的表象,它可以将教师的日常观察转化为系统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信息资源。

教师每天都在观察学生,并通过观察评价学生的进步,使学生了解自己养成“三动”习惯的状况,使学生在课堂学习和作业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动脑想、动口说、动手做的积极活动状态。教师要经常提醒学生,让学生知道老师每天都在观察他们的进步。学生经常处在这种努力的环境中,久而久之就会养成好习惯。我们要求教师每学期为学生做一次课堂学习和作业学习“三动”习惯观察记录。为了帮助教师做好观察记录,我们为每个班准备了一本学生课堂、作业“动”习惯观察记录本,教师随时做观察记录,学生随时翻看,学期末装到学生的记录夹里,以此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

另外,我们改变了作业本的设计,封面印上了“自觉完成,书写工整,自己检查”的字样,目的是提醒学生关注、观察自己的作业习惯,而且每次写完作业要先作自我评价,再由教师评价,从而使学生从开始做作业起,就注重对自己作业的评价。

2.记录本和记录夹。通过使用记录本和记录夹,挖掘学生培养良好习惯的内生动力。

记录本是指我们设计的低、中、高三个年段的学生学习习惯记录本。使用记录本可以使评价操作更加具体化,避免评价的盲目性,使评价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一部分。每个记录本主要由六部分组成,即评价记录需知;平时观察记录;课堂学习记录;作业学习记录;家长跟踪记录;综合评价记录。每个部分都从几个方面去评价,即动脑想的习惯、动口说的习惯、动手做的习惯。每页内容分为三项,左上角或右上角是提示语,提示多长时间做一次。中间是填空,即关注记录变化的过程,可以是自己的关注,也可以是教师、同伴或家长的关注。下面是语言精选,内容涉及学习习惯的重要性或习惯养成方法等。

实践中我们主要采用等级加激励性评语的方式评价。进行等级评价,需要运用等级评价符号。低年级使用笑脸。中年级使用星,高年级使用字母A,根据学生的表现分别确定笑脸、星或字母A的个数。学期末教师组织学生把自己一学期得到的笑脸、星或A相加,得到90%以上的笑脸或A为非常好,70%以上的为比较好,69%以下为需努力。同时,课题组经常深入对学生的“三动”习惯进行观察,每月全校总结一次,每学期全校评选一次,以便使刻意培养的好习惯忙内化为学习品质。

记录夹记录着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一系列故事,它是评价儿童发展水平、努力与进步过程及反省与改进状况的理想方式。记录夹应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长处,而不是暴露自己的短处。所以教师要从内容设置、时间安排、具体操作、结果运用四个方面帮助学生做一个记录夹使用打算。建立记录夹时,教师要先致家长一封信,以赢得家长的理解和配合。

使用时,先根据教学要求及学生年龄特点确定主题。如语文:低年段以识字、写字、口语交际为主;中年段以朗读、阅读为主;高年段以阅读、习作为主等。然后从知识与习惯、学科特长与其他特长两方面确定内容。在具体内容确定上要突出班级、学生特点和学生个性。

记录夹不是作品大汇总,它主要收集能体现学生学习习惯进步的有关作业、测验样卷、照片、录音带、录像带、获奖证书等资料,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作品数量,可以一个月收集一两个作品。学期末,学生要对照自己的记录夹反思.总结自己已经提高或正在提高的方面,同学之间互相帮助。

3.测验。新课程评价中的测验不是单一考查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情况,而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全面展示自己学习进步的平台。测验目的是帮助教师和学生发现学习中的问题,改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实验中我们采用三种测验方式,即纸笔、口头、特长。

纸笔方面:我们只进行平时和期末测验。在每次测验中,如果学生对自己的成绩不满意,就可以申请二次测验。90分以上为“非常好”,70分以上为“比较好”,69以下为“需努力”。

口头方面:每学期期中以后我们随机进行学科口头测验。如语文:朗读、背诵、复述、即兴作文、抽签问题等;数学:选择一道你最有兴趣的问题,讲给大家听等。

篇(3)

【中图分类号】G276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5-0069-01

一、改变学习观念

初中阶段,特别是初中三年级,通过大量的练习,可使你的成绩有明显的提高,这是因为初中数学知识相对比较浅显,更易于掌握,通过反复练习,提高了熟练程度,即可提高成绩,既使是这样,对有些问题理解得不够深刻甚至是不理解的。如,前几年某校高一年级的一个同学,在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以后,曾向老师提出“抗议”说:“你们平时的数学作业也不多,测验也很少,我不会学”,这也正说明了改变观念的重要性。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有不同的学法,应尽量学习比较成功的同学的学习方法。改进学法是一个长期性的系统积累过程,一个人不断接受新知识,不断遭遇挫折产生疑问,不断地总结,才有不断地提高。“不会总结的同学,他的能力就不会提高,挫折经验是成功的基石。”自然界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过程便是最好的例证。学习要经常总结规律,目的就是为了更一步的发展。通过与老师、同学平时的接触交流,逐步总结出一般性的学习步骤,它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简单概括为四个环节(预习、上课、整理、作业)和一个步骤(复结)。每一个环节都有较深刻的内容,带有较强的目的性、针对性,要落实到位。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听课习惯。听是主要的,听能使注意力集中,把老师讲的关键性部分听瞳、听会,听的时候注意思考、分析问题,但是光听不记,或光记不听必然顾此失彼,课堂效益低下,因此应适当地笔记,领会课上老师的主要精神与意图,五官能协调活动是最好的习惯。在课堂、课外练习中培养作业习惯,在作业中不但做得整齐、清洁,培养一种美感,还要有条理,这是培养逻辑能力,必须独立完成。可以培养一种独立思考和解题正确的责任感。在作业时要提倡效率,应该十分钟完成的作业,不拖到半小时完成,疲疲惫惫的作业习惯使思维松散、精力不集中,这对培养数学能力是有害而无益的,抓数学学习习惯必须从高一年级抓起,无论从年龄增长的心理特征上讲,还是从学习的不同阶段的要求上讲都应该进行学习习惯的指导。

三、学会“索取”,提高学习主动性

从教师的角度,总希望千方百计把自己的东西给学生。

有的学生不知道该如何接受这些东西;有的学生不论好坏全收;有的会挑挑拣拣,好得留下,重要的收好等等。但是,一般地,教师最喜欢会主动“索取”的学生。我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渔”有两个方面,一是方法,“好的学习习惯”是方法;另一个是动力,“好奇”,“兴趣”,“上进心”,“对一34一数学价值的认识”,这些都是动力。二者是不可分的,“信心”

就体现了二者的联系,学好数学,需要花些力气,碰到难处,要坚持一下,我们的一些硕士或博士学生做论文时,常常碰到一些“坎”,除了我们一起分析讨论之外,我们总会要求“再坚持一下”,这个过程不仅能帮助他们建立自信,也会“逼迫”他们总结出“方法”。很多优秀的教师在这方面是很有办法的。

四、加强45分钟课堂效益

1、抓教材处理。学习数学的过程是活的,老师教学的对象也是活的,都在随着教学过程的发展而变化,尤其是当老师注重能力教学的时候,教材是反映不出来的。数学能力是随着知识的发生而同时形成的,无论是形成一个概念,掌握一条法则,会做一个习题,都应该从不同的能力角度来培养和提高。通过老师的教学,理解所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弄清与前后知识的联系等,只有把握住教材,才能掌握学习的主动。

2、抓知识形成。数学的一个概念、定义、公式、法则、定理等都是数学的基础知识,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容易被忽视。

事实上,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正是数学能力的培养过程。一个定理的证明,往往是新知识的发现过程,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就培养了数学能力的发展。因此,要改变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方法,要把知识形成过程看作是数学能力培养的过程。

3、抓学习节奏。数学课没有一定的速度是无效学习,慢腾腾的学习是训练不出思维速度,训练不出思维的敏捷性,是培养不出数学能力的,这就要求在数学学习中一定要有节奏,这样久而久之,思维的敏捷性和数学能力会逐步提高。

4、抓课堂练习、抓好练习课、复习课、测试分析课的教学。数学课的课堂练习时间每节课大约占1/3-1/4,学知识记忆、理解、掌握的重要手段,这既是一种速度训练,又是能力的检测。学生做题是无心的,而教师所寻找的例题是有心的,哪些知识需要补救、巩固、提高,哪些知识、能力需要培养、加强应用。上课应有针对性。

5、抓数学思维方法的训练。数学学科担负着培养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任,它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与广泛的适用性,对能力的要求较高。数学能力只有在数学思想方法不断地运用中才能培养和提高。

篇(4)

一、要求学生背诵数字和数据

初步学习汉语,少数民族学生要用容易记住和掌握,并对汉语感兴趣的方法。所以要让学生记电话号码、出生年月、所在地的邮政编码、身份证号码等数据的背和记及使用。提问学生自己家的电话号码,同学的出生年月,你是几年级几班的学生等一些简单的、带有数字的有趣问题,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二、要求学生背诵生字和词语

更好地掌握汉语的主要方法有掌握词语,认识生字。所以要让少数民族学生背一些日常生活用语和常见的语句。再加上小学、初中、高中大约有2000多生字和9300左右的生词,所以从小学到高中毕业可以背很多生字和句子。这样可以使少数民族学生用汉语交流来提高口语和表达的能力。

三、要求学生背诵名人名言和成语

少数民族学生通常喜欢把名人名言和成语写在笔记本上、床头、卧室的墙上等。教师要利用学生的这种学习特点,让学生背和记一些自己喜欢的成语、名人名言,并让学生把母语的成语,名人名言翻译成汉语。学生无法翻译的,教师应指导翻译。中学生擅长寻思,也喜欢记住这样的成语、名人名言等。所以这种方法很适合中学生。

四、要求学生背诵歌词

篇(5)

(一) 循序渐进原则

试卷命制是一项“工程”,许多教师都很难把握,因此,对学生更要循序渐进了,不能一口气吃成个胖子。在命制过程中,教师所经历的几个阶段都需要让学生感受与体验,让学生深刻体会与熟练运用,使试卷命制真正成为学生的一种学习方法。

由于学生进行试卷命制所花的时间较多,如果经常做,势必会给学生带来较重的负担,使他们产生厌烦的情绪。因此,这样的活动以一学期三到四次为宜。在时间安排上,一般可以考虑在长假期间完成,如国庆、“五一”和寒暑假;也可以在阶段性或单元测试之前,这个时间与其布置众多的练习题,还不如让学生自己命制一份试卷。教师在命题时,也可以适当采用学生的试题,以增强他们的积极性和成就感。

(二)明确性原则

在学生进行试卷命制时,教师的要求一定要到位,明确试卷结构、分值比例、题目数量、测试范围等,必要时给学生样卷以作参考。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提出不同的要求,每次命题给予适当评价,激励学生,帮助其改进问题。命题之后是学生进行交换测试活动,教师要宏观把握,尽量让同一层次的学生相互交换,这样更有针对性。

二、教师的作用

在学生进行试卷命制时,教师首先是指导者。教师要一步步地指导学生学会命题,在命题过程中梳理知识,分析重难点,深化吸收知识。其次教师还是示范者。起初阶段,教师可以以自己的命题为例,详细介绍并分析命题过程,分析每一道题的命题用意及预计难度系数。再次,教师还是帮助者。学生在命题过程中会碰到各种困难,教师需要及时帮助解决。有共性的问题全班讨论解决,个别学生的问题个别交流解决,比如重点把握不住、对题目难易程度估计不足、对题目的科学性认识不到位等。最后,教师也是激励者。学生进行试卷命制是其较高综合能力的体现,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在学生取得点滴进步时,要及时给予鼓励,而不能以教师自身的命题水平来要求学生,过分批评打击学生,使其丧失兴趣。一旦学生不愿做这件事,再让他们做,他们会很痛苦。

学生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进行试卷命制,既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更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充分体现。我们相信,坚持这样做必有成效。

三、学生试卷命制经历的过程

(一)照搬照抄——尝试阶段

在笔者的实践过程中,第一次让学生自己进行试卷命制,由于师生双方都没有经验,学生上交的“试卷”,填空题部分基本上是相应单元的知识梳理。有的学生甚至把从第一节直到最后一节的所有概念、规律都安排到填空题中了,分值大约占50%。这相当于把试卷命制等同于知识梳理了。

(二)东拼西凑——入门阶段

有了第一次的尝试,我们找到了一些问题,并作了些改进。笔者明确了各题型的分值比例:满分100分,选择题40分,简答题25分,实验探究题20分,计算题15分。

接下来的尝试因为有了试卷基本框架的确定,学生的命题质量有了较大提高,题型分类、分值比例符合了命题要求,但试题基本上是东拼西凑的,把一些比较偏的试题也抄了过来,同一个考点在选择、简答、探究题中同时出现,没有考虑考点的覆盖面,重点也不够突出。

(三)依样画瓢——改进阶段

经过两次练习,学生对试卷命制有了基本了解,也很感兴趣。于是,笔者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试卷结构框架符合正规试卷;二是知识覆盖面广,突出重点;三是知识与能力并重,既要考查知识点的记忆情况,更多的是考查知识的灵活运用;四是难易适中,根据“考生”确定难度系数;五是自行组合,两位同学交换试卷考试。

为了让学生能命出质量更高的试卷,笔者发给大家自己命的一份样卷,并共同评析这份样卷的整体布局、分值分布、每一题命题的用意等。然后,根据样卷,结合前两次的经验,改进存在的问题,再次进行命题。

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试卷质量有了很大提高。学生将试卷上交后,笔者又给每个学生的命题作了书面点评。我们对命得好的试题给予“”奖励,在质量不高的试题上作“”记号。同时,我们又发现了新问题,有的学生存在着这样的心理:给别的同学考,我要命个难倒他的题目,免得别人得满分。结果,他找的题目有些连自己也解决不了。

(四)有模有样——成熟阶段

发现上述问题后,我们进行了第四次命题。这次笔者又提出新要求:学会制作细目表(如表1),并根据细目表再进行试题的编制。

当笔者把所有“考试”后的试卷收上来看时,发现学生们通过命题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并驾熟就轻,都命出了一份有模有样的试卷。

篇(6)

一、预习

现在的中学生大都比较重视语文、数学、外语等课程,很少看思想政治书,课前不预习思想政治课的大有人在。我们必须重视思想政治课的课前预习,“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前认真预习与否直接关系到听课的质量。思想政治课的课前预习主要是认真阅读教材。认真阅读能以活跃的思维去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带着求知、解惑的渴望去专心听课,从而提高听课效果。

阅读思想政治教材的方法和步骤是:

第一步:粗读,用两三分钟快速浏览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明确本节课的知识点,用笔把主要知识点勾画出来,特别对课本上的粗体字部分要反复思考,理解它的意思,做到融会贯通。

第二步:细读,按照老师课前给的预习提纲和思考题,教师如果没有给思考题,这时,自己就要围绕将要学到的框题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方式提出尽可能多的思考题。然后按提纲的线索和思考题的要求去逐段阅读课文,努力求得自己解决。如果能解决,在预习笔记上写出思考题的答案,不能解答或解答不全面的,则在笔记本上做个记号,留待课堂上解决。在这一步中,还要边逐段看书边把自己认为有必要标下来的用铅笔(注意不要用钢笔或圆珠笔以便改动)标出来。还要在笔记本上记下在读书过程中遇到的新概念、新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并尽可能弄清各概念、原理的实质,弄清每个问题如何提出,怎样分析,怎样解决,从哪些方面论证。对于论点与论据的内在联系,弄不清的留待听课时解决。

二、听课

学好思想政治课必须牢牢抓住课堂四十五分钟,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听课效率。如果不抓住这个学习的中间环节,那就可谓:“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怎样才能听好思想政治课呢?

首先,课前要把书、本、用具准备好,不然易打断听课的思路,并且还要做好思想准备,保持精神饱满。在这里要强调一下,思想政治课一般是安排在上午第三、四节和下午第一、二节,所以一定要把早饭吃好。有的同学不吃早饭或者是早饭吃得少,到了第三、四节课时肚子咕咕叫,急着要回家,哪有心思听课。为了上好下午的课,中午不做剧烈运动,如有午睡条件,不宜睡太久,留些时间洗洗脸,散散步,这样下午上课就精神饱满了。

其次,听课要有明确的听课目的,听课时要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预习,对新课内容只是初步理解,要加深理解还要靠专心听讲。听课一定要在教师的具体要求下,精力集中,思考积极,光学习不思考,则将一无所获,一定要听思结合,老师安排做什么,就做什么,需要再阅读教材时,就要认真阅读,需要回答问题时,就要积极思考,举手回答,需要讨论,就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注意听课时千万不要离开教师的指导,因为听老师的课是有时间限制的,不要失掉这个机会。听课时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把课文中不同的重要内容如概念、基本观点、框题小结等,用不同的线段或符号标出来,以便在学习和复习中引起注意。在学习中发生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出,便于发现与请教。这样,在听课中就把课本中的各类知识用标号分类开来,为掌握知识奠定了基础。听课时还要认真做好课堂笔记,笔记用来记下老师讲课的重要内容,记下老师讲解分析教材的思路,记下老师讲的对自己有启发的问题,记下老师在布置作用的范围和作业要求。当听课与笔记发生矛盾时,可先不记,以听懂为唯一目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有些内容理论性强,比较枯燥,有的学生不爱听,这容易使自己掌握的知识点缺乏连续性,从而影响知识的系统性,所以,对于这些内容也要注意听。在听课时还要注意一个重要事项就是要注意向教师学到科学的思维方法,弄清老师是怎样讲概念、原理的。例如:老师经常用归纳法、演绎法、图示法、层层分析法、理论联系实际法讲基本原理。尤其要注意在教学中,老师是怎样紧密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社会生活实际,用的基本观点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老师在讲概念时,注意讲清概念的内涵,把握概念所指对象的特征和本质,讲清概念的外延,明确概念所指对象的范围,讲清易混淆概念、相近概念的区别。以上这些思维方法都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篇(7)

中图分类号:G6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0-0092-02

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使一个人能够独立学习,认真思考,分辨是非,找出要点,学有所成。刚进入小学学习的一年级学生,他们还不知道知识和学好知识对自己意味着什么,更不用说有什么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只是习惯边玩边学的学习生活中。因此,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来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扎实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我认为,作为一年级的老师,必须用爱心和恒心来引导他们逐渐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重点抓住了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课堂常规的习惯

一节课只有40分钟,要想利用好课堂上的40分钟,必须做好学生的常规工作。我主要抓好以下两个方面:1.上课前必须把数学常用的学习用品准备好,一些与数学无关的东西不能出现在桌面上。刚开始的时候,很多学生都会忘记,我采取同桌互相提醒以及班干检查的方法进行互相督促。经过两个多星期的培养,学生都能做好课前准备。2.规定好课堂纪律。孩子们刚从幼儿园上来,不免会动来动去,甚至会乱跑乱叫,或者时不时会有学生说要上厕所等等。为了避免学生出现以上情况,我规定他们在上课前一定要先上厕所,回答问题要先举手。这项工作也是不可能一步到位,在前两三个星期里,我采取多次提醒、反复练习,并对做得好的学生进行大力表扬及奖励,这样,时间一久,他们就自然养成了习惯。以后上课,若是有学生没做好,只要我一句话或者是一个手势表情,他们就会很快做好。

二、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习惯

听讲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很关键的一步,因此我要求学生上课一定要专心听清听懂老师的要求。在这方面上,我善于选取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素材,制作出精美的课件,在教学上,我注意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与直观性,尽量利用教学挂图、教具等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外,我采取正面引导的方法,只要看到有学生特别认真听讲,我就适时表扬,一年级的学生都喜欢听到老师的表扬,一听到某某学生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其他孩子也会不由自主地向他学习并做好。这样学生就会慢慢形成认真听讲的良好习惯。

除了让学生认真听老师讲之外,还要让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一年级的小朋友都天真无暇,当老师提问时,都会高高举起小手不停地喊:“我来,我来。”但是当老师叫了其中一个同学回答,其他同学就会马上泄气并开始说小话、随心所欲地看书、玩东西等等。此时,我会示意发言的同学停一下,并说:“还有几个小朋友没准备好呢!比比谁听得最认真!”或是“比一比,他的说法跟你想的是不是一样,欢迎发表不同的意见。”这样多次及时地提醒与交流评价,学生能逐渐养成认真倾听教师和同学发言的好习惯。同时让学生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是学生学会求知的重要途径。所以我们应想方设法运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认真听讲的好习惯。

三、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的习惯

数学很注重的是思维思考,如果不积极动脑思考就不可能学好数学。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不是满堂灌,而是通过引导帮助学生去学、去想知识。如在学习“10的分与合”时,在复习铺垫的基础上,提问:“10可以分成几和几呢?”引导学生一边摆小棒一边思考,从而自己得出结论。另外,有些小孩在幼儿园就已经学过20以内的加减法,每次一说到没学过的内容,他们便很快说出答案。别以为这些学生已经理解了具体的计算方法,其实他们根本上就不懂得是如何思考出来的。于是我问他们:“你算得真对,是怎么算出来的?你能当小老师说给其他小朋友听听吗?”这样一来,很快算出答案的学生就会沉下心来思考如何解释。而对于其他不会算的小朋友我会这样去引导:“同学们,其他小朋友都会算那么多算式,我们可不能输给他们哦,赶紧想办法试试看。”这样一来,其他同学也会积极地去动脑筋思考。之后,我再请小老师说说自己的算理、算法,其他同学进行验证、补充,学生在相互之间的思维撞击中学会了知识,获得了积极的成功体验。

篇(8)

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科学,课堂教学则是一门艺术。优化数学的课堂教学,需要向45分钟要质量,要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那么,如何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呢?这也一直是每一位数学教师需要研究、探索的课题之一。本文也结合下面几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榜样引趣

常言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一些学生在遇到难题时,会出现不假思索就想退缩的念头,这时,教师就可以给他们讲一些名人的趣事,比如说李时珍历尽艰辛才写成《本草纲目》;伟大的数学家华罗庚、陈景润在自学中都养成啃难题的好习惯,有时候睡到半夜还起来算难题。榜样的选择也不必拘泥于名人,也可以结合我们身边的真人真事,比如说,邀请一些学习成绩突出的同学介绍他们的学习经验,互相交流学习心得,这样也有助于激励其他同学树立起学习数学学科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有助于调动起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积极性。

二、利用多媒体将数学教学中的抽象概念形象化展示

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抽象的概念、问题也是相当多的,运用多媒体课件则能够有效地把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的形象且具体,学生对其理解、掌握和应用起来也会更加的容易,这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

例如,在分析“空间几何置关系”这一章节时,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相应的演示,比如说,可以先展示实例中的空间点、直线、平面,举个例子,教室中的某一点、墙与地之间的一条线以及黑板面,接着再顺利地引入新课,然后再向学生们介绍点、线、面的特性及画法,以立体几何的形状将空间实物中的点、线、面抽象出来,有助于让学生在认识空间几何位置关系的过程中能联想到具体的实物。在这样的展示下,学生对空间几何体的位置关系也会有一个更加形象的认识和把握,对于理解这一概念和解题也是大有帮助的。

三、选用开放性的教学内容

新课改对数学学科也有一些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在教学时,不要单纯地解题训练,其中,现实的和探索性的数学学习活动也要成为数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开放性的教学内容首先表现在开放题的应用上,以开放题作为载体来促进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地弥补数学教学开放性、培养学生主体精神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不足。数学开放题的类型也是多种多样的,比如说,某学校要开展绿化活动,需要在一块矩形空地上建花坛,现在征集一些好的设计方案,要求设计的方案成轴对称(可以用圆、正方形或者是其它图形组成),同学们,你们想想办法,看看如何设计?(这是一道结论开放题,对于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以及创新精神等方面是很有帮助的)。

在开放题的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开放题中所包含着的事件应该是学生们所熟悉的,其内容是有趣的,而且还是学生愿意研究的,要通过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够顺利地解决的且可行的问题;开放题也应该使学生能获得各种水平程度的解答,学生所作出的解答可以是互不相同的。此外,开放题教学也要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可否认是是,教学实践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理论是不可能完全应用到实践当中的,这也就需要数学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大胆地去尝试,细心去领会,及时发现问题,然后再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活化教学设计:营造课堂气氛提升授课效果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设计是要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为最终目的的,比如说,可以运用系统方法,把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等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为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创设出更有效的教和学系统的“过程”或者是“程序”。其主要是以解决教学问题、优化学习为目的的特殊的设计活动,既要有设计学科的一半性质,同时也必须遵循着教学的基本规律。数学学科自身的知识体系也较为系统、复杂,这也就决定数学教师在授课之前,一定要综合教情、校情、学情等多方面的情况,深入细致地设计教学环节、教学步骤、教学活动。这样才能促使课堂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

总体上来说,要想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有一个较高的教学水平是很有必要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水平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平时一定要勤思考,多总结,积极学习一些新的教育理论知识,钻研新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够促使自身的教学水平不断得以提高,数学的课堂教学水平也才能够收到一个较好的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张肇丰.试论研究性学习[J].课程教材教法,2000(6):42-45

[2]许兴业,胡展航.关于计算机辅助中学数学教学的问题及其解决[J].数学教育学报,2003.12(4):139-140

篇(9)

初、高中生物教学衔接在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上体现着连贯

性,但是在具体的课程设置、教法、学法等方面也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初中生物教师可以通过学习和研究课程标准,制定切实有效的课程目标,完善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来做好初高中生物教学的衔接。以下是我对引导学生做好初、高中生物学习方法衔接的几点思考。

一、初、高中生物在目标导向上有所侧重和不同

初中更加重视生物学素养的养成,学生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学科知识体系了解的成分更多一些。而高中强调对知识体系的整体把握,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能力方面要求掌握学科的科研技能,培养实践和创新能力。所以高中老师往往要组织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梳理衔接,构建生物知识网。同时对知识的应用及解题能力也有相当的要求。这些就构成了初高中生物教学上的

差异。

但是,我觉得在初中生物的课堂里,也应该想办法帮助学生养成构建知识体系的习惯,这样,才不会导致学生进入高中后突然觉得知识庞杂,感觉力不从心!比如,在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十二章第二节人体的神经调节的教学中,我就觉得如果只是按照初中的课标要求,让学生简单了解相关知识,等到高中必修3再学习神经调节时,学生基本已经遗忘殆尽!所以,我在教学中尽量利用初中教材上现有的图解,让学生在图解上做相关笔记,尽量把概念串起来,比如在神经元模式图上不仅把神经元的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标注出来,还让学生把轴突和树突与神经纤维的关系标注出来,并且让学生把神经纤维和神经的关系也标注出

来,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把概念之间的关系通过比较形象的图解联系起来,其实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也算是培养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习惯,知识体系其实范围可大可小,介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教师不能急于求成,一下了要求他们建立庞大的知识体系是不近人情的!我觉得可以在平时的每节课中慢慢引导他们,自己有意识地养成把有联系的概念尽量串起来的学习习惯,这样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初中学生就不再是停留在简单地对知识的识记阶段,慢慢就会养成建立完整知识体系的习惯,为将来的高中学习做好有效地衔接。

二、初中生物在初二结业与高中升学的目标导向差异而形成的衔接问题在生物学科上表现尤其突出

由于在初中,生物成绩记入升学考试总分只有20分,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在量和质上都大打折扣,这对高中生物教学来说十分不利。

我作为一个长期从事高中生物教学的老师,现在回到初中生物课堂中进行教学,我觉得自己的责任是重大的,而且比起一直在初中教学的老师来说,也是有优势的。因为我非常熟悉高中生物教学的内容,所以当我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无时不在反思,除了完成初中生物教学的课程目标之外,我还应该如何努力引导学生做好未来与这堂课相衔接的高中生物教学目标的铺垫。比如,在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第二节人体废物的排出的教学中,初中课标只要求学生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而到了高中必修3中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的教学中,就必须让学生理解为何在失水过多或者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会分泌增多。我觉得在初中这部分教学时,可以侧重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主要是对全部的葡萄糖和大部分水分和部分无机盐的回收,让学生明确重吸收是为了避免营养物质的流失,这样我觉得并不会加重初中学生的学业负担,相反,是教会了学生学习的正确方法,学习就是应该做到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

参考文献:

篇(10)

学习方法好比是划船时用的双桨,可以让人在前进时变得更为容易。智商固然是学习的前提条件,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也是不可忽视的。甚至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学习方法比智商更重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学生而言,适宜的学习方法就是“利器”,它可以帮助我们更顺利、更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因此,学生必须使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还不够,更重要的是将这种方法固定下来,成为一种习惯,这样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会被遗忘的,但学习方法则会使我们终生受益。

(一)勤于思考

学而不思则罔。在学习过程中,如果不进行主动的思考,而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就不是一种有策略的学习,也不会取得好的效果。“勤于思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要注意知识前后的联系,通过理解知识而掌握知识,而不要死记硬背。通过理解而进行的学习是意义学习,而死记硬背的学习是机械学习。心理学研究表明,意义学习更牢固、不容易遗忘,并且容易发生迁移,在以后的学习中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相反,机械学习容易遗忘,往往只能应付眼前的考试,考试结束之后也就忘得差不多了。

(二)置疑精神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如果对知识只是不加分析地接受,就不会有任何进步。因为学习的本质是获得能力上的提高,而不是知识的增长。因此,要善于思考,鼓励自己提出质疑,而不要做“思想的懒汉”、“接受知识的机器”,只知道囫囵吞枣,而不知道进行咀嚼、消化。

(三)勇于发问

学问学问,学习本身是离不开发问的。好奇是一种可贵的品质。如果没有好奇、如果从不发问,人就不会成长,社会就不会发展。有时,父母或者老师会对你的问题感到不耐烦,那是他们的不对,你并没有错。千万别因为他们的错误行为而放弃自己的正确行为,并且老师根本的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所以,当你有不懂的地方,勇敢地举起你的手!否则,日积月累问题就会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修补起来会更困难。

二、自学能力的培养

第一步自学指导(一般课外进行)。教会学生如何阅读教课书,从读通、读懂到读细,这是自学的基础。模仿练习的指导,教会学生如何模仿课本上的例题去完成习题。预习方法指导,如按照同步与成长中的温习课本中的步骤去完成,它体现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及数学思想方法等。

第二步 教师设疑,学生自学基础知识(课堂教学) 。学生在没有自学经验的情况下,是很难一下就会自学的,他们会觉得很茫然,不知道要怎样去学,也不知道要达到怎样的要求才算会了,因此一开始,教师应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学。教师可把本节内容的重点或难点作为问题,写在黑板上,才开始时,教师的设问可以多一些且细一些,这些问题将作为学生阅读的提纲,引导学生在阅读时抓住核心,达到自学的目的。 例如,在学习 “角的概念与表示”一节时,可设如下问题: 1、 什么叫做角?角的顶点?角的边? 2、角有哪些表示方法?请举例说明。学生在阅读完教材,回答了以上问题后,也就抓住了本节内容的核心,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对本节内容作适当归纳,或补充说明,以更加突出其难点、重点,接着再讲解例题。

第三步 学生自学,互答疑问

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基础知识和例题的自学训练后,已基本掌握了一些自学的方法,在此情况下,教师可逐渐减少所提的问题,让学生在自学后补充设问,互答疑问。

学生自己设问,更符合他们的思维方式,更适合他们的思维特点,他们理解起来更容易,接受起来更快。通过这种方法,也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即使是一个以前不爱上数学课的学生,也会被这样一种民主、活跃的氛围所感染,不由自主的参与到其间。同时,通过学生互答疑问,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的机会,使他们能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最后,教师进行归纳小结,以使学生逐步学会从课本中找出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增强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自学。

三、学生自育的途径

篇(11)

引言

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过去过于强调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创新教学方法,倡导学生积极参与、勤于探究,提高学生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中艺术生是区别于普通文、理科学生的特殊学生群体,他们一方面文化课基础相对薄弱,并且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动机普遍不强;另一方面专业技能训练要占用大量的学习时间,历史教学在时间上难以得到保证。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做好高中艺术生历史教学成为当前一个备受关注的课题。本文分析了当前高中艺术生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做好高中艺术生历史教学的方法。

一、当前高中艺术生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以及学习方法等都会对教学产生重要的影响。高中艺术生需要有一技之长,因此高中阶段重点任务是学习音乐、体育或者美术等特长,这就使得学习文化课的时间大大减少。同时,历史课作为文化课中的非主干课程,本身得不到学生的重视,艺术生大都认为学习历史毫无用处、可学可不学,等高考前两个月再来学习和背诵还为时不晚,所以说无论从时间上还是学生的学习态度上,都很难保证历史教学的效果。另外,高中艺术生以艺术技能见长,文化课基础相对薄弱,历史知识掌握程度也很一般。高中历史相对于初中历史来说更具有深度和逻辑性,艺术生学起来往往感到很吃力。例如高中历史在讲述各朝生的重大事件时,往往会依照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必修Ⅰ、必修Ⅱ、必修Ⅲ)顺序对其做横向梳理,许多艺术生本来就对各朝代的先后顺序都掌握不清,高中课本把各朝代政治、经济、文化知识进行的这种横向梳理,他们学起来更是云里雾里,就这样艺术生薄弱的历史基础给历史教学制造了很大的困难。

2.教师教学存在的问题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在历史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当前高中艺术生历史教学的效果一般,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历史教师造成的。一方面,许多高中历史教师的教学态度存在问题。一些高中历史教师对艺术生历史教学不够重视,认为所有的艺术生都只重视艺术技能而不在乎文化课的学习,所以这些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往往都是应付了事,这样的教学态度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学校给高中艺术生所配备的历史教师的质量一般不高。正所谓“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教师的知识储备情况将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由于当前学校和师生都对历史课不够重视,因此学校为艺术生所配备的历史教师大都质量一般,这就使得历史课堂往往鲜有生动、枯燥无味,于是很难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就更谈不上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了。

二、做好高中艺术生历史教学的方法

1.提升教师业务素质,发挥主导性作用

教师是教学中的主导者,肩负着编写学案、课堂教学、课后辅导等一系列重任,所以教师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高中艺术生历史教学的效果。因此,要想改善高中艺术生历史教学的效果,首先要提升历史教师的知识储备和师德素质,切实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为此,高中历史教师要加强学习和培训,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为做好历史教学不断地积蓄资本。例如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的发明与发现》中提到“郭守敬创制了简仪”,历史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明确这一知识点,而且还要了解“什么是简仪”、“简仪的用途是什么”等相关知识并将其讲解给学生,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其次,要培养“民主型”教师,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学校要让历史教师主动与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历史课上多与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发散思维、积极发言,真正融入到历史教学之中,课后帮助学生解决疑难和巩固所学,从而达到历史教学的理想效果。

2.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艺术生学习时间严重不足,历史教师要想对其开展好历史教学,首先需要提高历史课堂的效率。为此,教师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了解学生的历史基础和兴趣需要,并在了解了学生学情的基础上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诸子百家”这部分内容时,一位历史教师为了培养艺术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帮助艺术生加深记忆,精心设置了一个场景:“在一条很有名(名家)的大道(道家)上有一位儒(儒家)者,他左手拿着一瓶墨(墨家)水,右手拿着一本法(法家)学著作,这本法学著作里既不讲述玄妙的阴阳(阴阳家)之气,也没有高深的纵横(纵横家)之说,而是记载了一个农家(农家)中所发生的杂七杂八(杂家)的小事”。历史教师利用历史知识创设出这样一个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而且能够让学生享受到学习历史的乐趣,在快乐中好学历史。

3.优化历史教学手段,夯实艺术生基础知识

“授课―接受”式教学是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死板单一,往往由教师一人主导课堂,学生则参与甚少。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一味地强调历史基础知识的灌输,忽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学生对这种理论灌输式教学大都存在抵触心理,缺乏学习热情。新课改背景下要想优化历史教学效果,就要努力丰富历史教学的手段,重视和运用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教师的课件以电子版形式保存,且易于对课件进行修改,这将大大减少教师的工作量,而且借助多媒体技术可以利用图片、视频等材料展开教学,增强历史课堂的直观性和生动性。此外,高中历史教师在为艺术生授课时,还要注重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讲解,帮助学生做好由初中历史到高中历史的过渡与衔接,夯实学生的历史基础,方便于以后的进一步教学。

三、结语

总之,虽然高中艺术生在历史学习中面临诸多困难,但是只要历史教师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勇于应对教学中的难题,历史教学的效果就一定能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