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中职烹饪专业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6-0056-02
烹饪营养与卫生是中职烹饪专业基础的理论课程,对学生日后的烹饪学习有非常的重要作用。但由于其理论比较抽象,如营养素中所具备的营养价值、蛋白质如何互补等都是抽象理论,因而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教学枯燥,教学效率低下。在烹饪营养与卫生课堂的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以及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中职烹饪专业教师面临的重点和难点。因此,中职烹饪专业教师应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如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处理,使之更适合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同时不断创新课堂教学的手段与方法,完善相关的评价考核制度,使学生真正掌握基础的烹饪营养与卫生知识。
一、改革教学内容
教材是课堂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教师在设置课堂教学内容时往往参照相关教材。但由于烹饪营养与卫生的理论性比较强,如果仅仅参照教材来设置教学内容则显得枯燥无味。教师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相应调整,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创建校本教材,使学生掌握最新的知识与技能。
目前,在中职烹饪营养与卫生课程中,主要教材有《食品营养与卫生》。该课程在食物营养含量与营养素等方面都有详细介绍,但在荤素搭配及营养成份关系方面却很少举出实际例子。同时,缺乏组合配膳等方面的知识,对一些具有保健食疗作用的菜谱也鲜有介绍。因此,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适当添加精美的图片,形成图文并茂的教材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教学内容显得生动活泼。该课程虽然有不少菜例,但对菜例的营养价值却介绍不多,因而教学中可以联系现实生活,对菜例的营养价值进行适当分析。比如,菜例对哪种病症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不适宜哪种病症的群体,等等。以“荠菜炒冬笋”这个菜谱为例,该课程虽然详细介绍这个菜谱,但却未说明适用人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向学生说明这一点。“荠菜炒冬笋”不适宜分娩后的妇女、尿路结石患者以及患有肠胃病的人群,对未成年人也是非常不利的,建议未成年人少吃或不吃。
选择探究式教学法。比如,当学生掌握教材内容“营养素与食物营养价值”后,教师可以提出相关问题,对孕产妇、老年人、儿童、青年及患有各种疾病人群的营养问题进行思考,并指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探究,探究活动结束后进行交流与总结,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其乐融融的教学环境中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巩固基础的烹饪营养与卫生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提高表达能力及交流能力,为日后各方面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改革教学方法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学生的基础知识,维护课堂教学的良好秩序,但使课堂教学陷入沉闷、乏味的僵境中,致使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新课改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教师逐渐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1. 多媒体教学法。烹饪营养与卫生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科目,其教材多为抽象概念,缺乏生动性、形象性及直观性。多媒体的出现弥补了烹饪营养与卫生教材的缺陷,通过多媒体技术,教材中的许多抽象概念可以被直观地表现出来。这样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够缩短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知过程,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比如,讲授人体必需的营养素这部分内容时,由于理论性较强,学生的主动性不高,教师可以制作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课件。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与教材内容相符的图片、视频,讲授与教材内容相符的生活实例,使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活泼,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 分组辩论教学法。分组辩论教学法主要通过学生互辩及师生共论等多种方式进行,在辩论教学中,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人,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因而积极性和主动性较高。分组辩论教学法,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提高表达能力与交流能力,让学生在活跃的教学环境中掌握必要的知识与技能。比如,讲到“脂类的营养价值”时,可以依据教材内容设置相关的辩论题——“植物油中所含的营养价值与动物性脂肪相比,哪个更高?”然后给予学生一定的准备时间,再让学生进行正式的分组辩论。教师通过辩论赛的形式,将课堂教学的主动权真正交与学生,为学生个人才华的展示提供重要平台,学生在掌握基础的知识与技能时,各方面的能力也得到锻炼与提高。
三、改革课堂教学的评价考核制度
考试是课堂教学传统的评价考核制度,是检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学习动力因素之一。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成为学校教育的重心。在此背景下,应该如何进行考试,怎样对考试结果进行科学评价,都是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教师可以将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课堂讨论、课堂发言等)、课后作业(包括菜谱的研究、论文的撰写、对重要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等),以及期中和期末考试进行有机结合,对学生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与考核。其中,课堂表现占总成绩的30%,主要考察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如表达能力、交流能力及动手能力等;课后作业占总成绩20%,主要考察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期末与期中考试占总成绩的50%,主要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及技能的掌握程度。期中与期末考试的题型,应尽可能选择开放性、无标准答案的题目,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课堂教学评价考核制度的改革,可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为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光磊等.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开放实验教学研究[J].中国西部科技,2010,(02).
[2]汤亚军.试谈职业高级中学烹饪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0).
董 影 《“教学工厂模式”给技工学校的启示》
许小颖 《携手构筑青少年网络道德防火墙》
谌绍贞 《浅谈网络信息化形势下技校学生的思想德育教育》
林颖童 《校企合作的创新运行模式》
赖海萍 《工学一体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叶静怡 《浅谈如何依托行业企业深入开展校企合作》
胡韵琴 《微课助力课程改革》(单位:福建技师学院)
黄丽辉 陈 宇 林艳娇 《浅谈电子一体化课程的教学组织和策略》
林 鑫 《技工院校校企合作办学的探讨》
二等奖
吴里熹 《校企合作中职业道德课程实训教学调查》
黄雅琳 《基于就业视角下〈微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与实践》
卢 欣 《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存在问题与对策》
庄蕙菱 《试探在微课支持下技校语文的教学获得》
安梦华 《浅谈职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培养能力综合化》
陈荷盈 《利用中英文绕口令充实航空服务高级工专业课程教学》
薛世升 《寻求技工院校德育教学新途径》
蔡雄彬 《技工院校园林工程专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教学改革探讨》
黄丽娥 《利用微课提高中职英语教学的研究》
黄志元 《汲取木偶造型艺术培养学生动画原创设计能力》
林圣侠 《技工院校开展建筑业农民业培训的困难与建议》
张文模 《SSCC法则在汽车专业案例教学中的应用》
解 欢 《浅析职业技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周伯晨 《在技校机械CAD中应用项目教学法》
三等奖
巫吉顺 《技师学院烹饪专业市场教学法探析》
杨 龙 《CAXA电子图板在数控编程一体化教学中的应用》
郑晓燕 《浅析项目教学法在OA培训教学中的应用》
罗志成 《〈AutoCAD〉参与实训课程一体化教学的实践与探讨》
方 婧 《技校〈网页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傅仙玉 《浅谈中职院校市场营销学的几点教学体会》
林明江 《梳理利害寻得失,因症开方促提升》
纪港盛 《分模块开展一体化教学在汽车专业教学中的探索》
陈 宇 《校园文化建设的助推器》
林流芳 《扎根技能才会枝繁叶茂》
陈霜霞 《案例教学法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运用》
茅飞珠 《寻找心灵的阳光》
翁锦华 《互动体验式教学法在电子技术课堂的实践与创新》
吴婷婷 《技工院校纯女生班管理之我见》
郑丽香 《实施教学过程最优化提高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质量》
陈发凤 《浅谈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与课程改革》
邓正雄 《浅谈“串联型可调稳压电源”的教学过程设计与实践》
洪丽颖 《一体化模式下基于任务驱动的高数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林 莉 《中职学校〈财经法规〉教学方法革新》
温 慧 《浅谈技校财会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笔者就语文教学对所在地区5所省级重点职业高中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缺乏知识上和心理上的准备;中职语文教学无论是教材编写还是教学方法选择,都明显滞后于时代,并与实际需求相脱节。如何改变当前中等职业学校语文学科的尴尬处境,通过两年的探索与实践,笔者形成了“面向职业”的语文教学改革思路。
一、教学改革的方向
语文学科具有培养学生科学文化素质、为专业服务和为学生今后发展奠定基础的功能。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应体现职教特色,增强服务意识,以就业为导向精简内容、降低难度、突出应用。
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不同专业语文课程的总体标准,根据不同专业和岗位要求,选用或改编不同类别的语文教材,同时根据职业的不同辅之以专业的补充教材。明确中职生在知识、能力和态度等方面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既要反映就业需求,又要体现职教特色,并根据学生文化基础差异性较大的特点,构建体现不同层次的语文课结构体系,制定最低标准和较高标准,供学生选择,以适应分层次教学的要求。引导学生在联系实际的教学中进行体验式学习,加强语文课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和专业学习服务的功能。
二、教师的专业化要求
(一)确立服务意识
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服务功能,必然要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体现服务性。因此,中职语文教师要转变传统观念,确立服务意识,体现基础课程为专业课程服务的功能。
(二)加强专业知识学习
因为语文教学要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必然要求教师自身也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所以,语文教师首先需加强专业知识及技能的学习,如文秘、导游等专业班的语文教师,应适当学习一些文秘知识、导游词讲解等专业性知识。其次,语文教师要了解市场的发展动态,了解职业的发展趋势,了解不同专业的特点,如旅游专业强调丰富的文化知识、良好的口语表达、端庄的仪态等,而外贸专业强调较强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策划能力等,要把握不同专业在职业素养要求上的重点。
三、教材的职业化特色
教材的职业化应该在保证课文质量的同时,力求突出职教特色和专业特色。首先,普适性教材的选编旨在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在选用此类教材时除注重语文知识能力的训练外,还要注重加强人文性,注重对职业活动中必备的精神品质,诸如自尊、自信、诚信的引导。其次是专业性教材,要体现专业特点,把语文课程内容与专业特点结合起来,在语文课中渗透专业思想,这种专业性教材的选编在中职语文教学改革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教师尝试编写烹饪专业的语文补充教材,从网络和其他期刊上选取与烹饪相关的素材,如“中国饮食文化中的菜系及特点”、“佛教对我国饮食文化的影响”、“中国历史名人与饮食文化”、“中国少数民族饮食文化的特点”等一系列文章,使学生从纵向和横向两方面对我国的饮食文化有了一个较为深刻和全面的认识;同时又引导学生注意收集与专业相关的语文资料,集成他们自己喜欢的“语文教材”。
而在普适性教材与专业性教材的结合上,中职语文教材的选编还应该凸显职业学校各专业的特点,达到普适性教材和专业性教材的统一。在编写时,应以语文教师与专业教师为主体,邀请相关专家作指导,同时尽可能地发动学生参与。
四、个性化教学法的运用
中职语文教学为专业课服务,教法个性化改革也是重要内容之一。教法个性化就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结合中职学校专业的特点,从培养学生的兴趣人手,以发挥专业特长为原则,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与语文水平,为培养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技能高素质人才服务。具体而言,就是要做到两个结合。
(一)结合专业特点
即从专业特点出发,以发挥专业特长为目标来实施教学。如旅游专业,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唐诗、宋词来渗透文化教育,可以采取课前演讲、即兴演说、辩论比赛等方式来实现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和提高。对烹饪专业的学生,课堂教学中需注重审美观的培养以及创造力的开发,可以在教学中渗透审美教学,对学生进行联想、想象能力的训练,如采取为菜式命名的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商务专业中,教师结合商务专业特点,将1一4册教材中有关听话、说话、介绍、听广播、复述、即席发言、采访、演讲、辩论、应聘等10个口语交际教学内容整合成几个小的商务场面,如谈判场合、应聘场合、市场调查场合等,不同场合所需的口语交际内容单独训练,现场表演。在机械专业中,设置了“我做你说,你说我做”、“编产品说明书”、“写实习报告”等环节,力图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二)结合学生特点
一、职业学校专业英语教材、教法改革的初衷
笔者在职业学校从事英语教学十余年,接触的专业英语教材已达七八种,如《旅游服务英语》、《烹饪英语》、《护理英语》、《计算机英语》、《商贸英语》、《化工英语》、《机械英语》等等。这些教材专业性强、教材内容比较枯涩,而我们的学生英语基础都不太好,那么怎样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和一定外语基础并适于时代需求的人才就成为当前迫切而重要的问题。旅游服务专业是一个面向服务业的朝阳产业。笔者曾使用过的本专业英语教材有三个版本,这些教材涵盖内容全而杂,有些取材缺乏实用性,现用教法也已过时,不能引起学生兴趣。因此,围绕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口语交际水平等问题,迫使我们在现行英语教材的基础上,开发适合学生专业特点的实用专业英语教材并对现有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二、对现用《旅游服务英语》教材与教法的分析
1.现用《旅游服务英语》实际涵盖两部分内容,即酒店服务和导游服务,而我们学校的饭店服务专业只面向涉外酒店,不牵扯旅游导游业务,故有一半内容是不合适的。此外,本专业学生在校学习两年,在酒店实习一年,都离不开英语课,而学生一入校就要接触专业英语,专业知识(第一学期学文化课)还没有学习就要学专业英语,一些专业术语就犹如雾里看花,似懂非懂。所以笔者建议第一学期开设基础英语,后三个学期学习专业英语。
2.现用的教法是理论性强、实践性差,虚拟性强、真实性差,讲授多、互动少,这样学习效果就不太理想。
三、《饭店服务英语》教材开发的指导思想
中职饭店服务英语专业教学的目的是经过1-2年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一定“听、说、读、写”能力,重点是听说能力。在涉外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口头表达,但中职生的英语基础普遍不好,故应该按照“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指导思想进行教材开发。
四、编写《饭店服务英语》校本教材的思路
根据“实用为主,够用为度”指导思想和体现实用性、实践性的特点,笔者认为本教材应含两部分,即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新生入校的第一学期,主要以听说为主的日常交际英语为主,本学期可以自编一本《日常交际英语》小册子。这本小册子涉及礼貌英语,如问候语(greeting)、称呼语(address)、感谢语(thanks)、道歉语(apologies)、祝福语(wishes)等,以及以话题为主线的交际英语,如介绍(introduction)、邀请(invitation)、问路(giving direction)、天气(weather)等。这些内容可以把学生在初中期间所学过的加以归类,筛选并制定成册。进入第二学期要学习专业英语,专业英语要突出实用性和实践性。专业英语部分可以分为必修内容和选修内容,必修部分就是学生实习和工作中经常用到的知识,必修内容分四大部分,即front office、housekeeping department、food & beverage department,以及entertainment department中涉及的课文和对话,每一个部分又分若干单元。而选修部分涉及一些相关但不太紧密的内容,如engineering department、security department、personnel department等。在必修内容中,专业词汇和常用语句是要求人人会说会用,有能力自己编写类似对话及表达会话内容。课时以每单元4-5课时为宜,选修部分以1-2课时为宜。在编写过程中,要着力于语言准确恰当,内容实用,体现适用性和互动性。
五、《饭店服务英语》教学方法及手段的改革
中职英语教学强调的是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针对中职生的特点和培养目标,教师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各种教学活动。校本教材,大部分是些情景交际内容,侧重于口语表达,不妨尝试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
1.情景表演
教材很大部分是会话,而会话是要发生在一定情景中的,这就如表演一个话剧,台词的表达、语调语气的运用、形体语言的展现都是要考虑的因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充当的是“导演”与“合作者”的角色,学生是“演员”。这种方法既调动了学生的表演欲,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强化了知识点,达到了理论联系实际,做到了学以致用。
2.专业课教师在英语课上的参与
英语教师虽然是教材的阐释者,但不可否认,有时候难免有专业性太强而吃不透的情况,纸上谈兵,模棱两可,英语教师不可能行行精通,这就需要专业教师的配合。如《饭店服务英语》中有关餐饮的部分内容、中西餐的分类与特点、酒水的调制、菜肴的烹制等都需要烹饪教师的配合讲解。他们对这些专业知识的讲述必定比英语教师更翔实、更专业、更准确。他们在英语课上的表现弥补了英语教师专业知识不足的问题。当然,不是每节课都需要专业课教师的配合,要视情况而定。对学生而言,两位教师在一起上课,觉得很新鲜,注意力也会集中,学习兴趣会更浓。两位教师一唱一和的配合,既能让学生学会英语中的语言点,又能让学生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效果明显。
3.互动式教学
单纯的讲授必定会让学生厌倦。在专业英语教学中,要常采取互动式教学法。教师要多对学生提问,这样学生会感觉被重视。学生间的讨论和会话会让他们产生团队感和成就感。师生互动、学生互动既能熟悉课本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
4.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
《饭店服务英语》侧重口语表达,但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提起学生的兴趣,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学提供了崭新的教学方式。多感官同时感知的效果要优于单一感官的效果。情景剧需要学生观摩视频资料,听力训练需要多媒体语音室的运用,高星级酒店硬件设施资料需要在网络上查看,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教学提供了多姿多彩的视角。学生普遍反映,学习效果明显,记忆深刻。
六、结语
专业英语校本教材的开发和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需要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慢慢积累并总结,在今后的教学实施过程中,还需要我们多潜心研究,多归纳总结,这样校本教材和教学方式才能跟上时代的要求和市场的需求。
参考文献:
阅读作为人类获取信息和交流信息的最基本途径,是英语学习者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它直接影响我们对外界信息的接受程度,影响我们对英语阅读资料的理解质量,影响其他语言能力的发展。因此,英语阅读训练一直广受关注,人们孜孜不倦地为之投入精力和时间,职业学校亦不例外。然而,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是,尽管老师在阅读教学方面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可是学生的学习效果仍然很不理想,阅读理解能力并没有如老师所预期的得到提高,学生普遍感到阅读中困难重重。
一、阅读理解中的拦路虎――障碍
与普通中学的学生相比,中职生英语基础普遍比较薄弱,这就导致中职生在进行英语阅读时,常常是耗时很多,却收效甚微。究竟是什么阻碍了中职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笔者认为存在以下几种障碍:
1.语言障碍
(1)词汇障碍
词汇是构成语言文字材料的最基本单位,词汇量是影响中职生阅读的最直观的障碍。词汇障碍的主要表现就是词汇量小,缺乏对生僻词汇的猜测能力,这成了中职生阅读过程中的拦路虎。
由于这只拦路虎的存在,导致学生在阅读时出现阅读速度慢,阅
读花费时间长以及对阅读材料理解不充分这些问题。学生在遇到较多生僻词汇时,就容易产生烦躁心理,即使勉为其难地读下去,也是带着不良情绪,阅读的效果可想而知。长此以往,学生容易陷入这样的恶性循环中:词汇障碍不想读读得少而慢读不懂不想读。可见要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扎扎实实打好词汇基础是非常必要的。
(2)句法障碍
娴熟的句子结构知识是高效阅读的前提。句法能力包括对语法知识和规则以及标点符号的掌握和运用。英语和汉语不同,它必须遵守严密的逻辑,主、谓、宾、定、状、补形式非常完整。句子的种类也纷繁复杂,倒装句、省略句、强调句、定语从句、同位语从句、状语从句等,而且这些结构有时会在一个长句里面同时出现,交叉悬垂,让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学生看到这样的句子就失去了继续深入阅读的信心和勇气。
(3)题材障碍
题材障碍往往是老师和学生容易忽视的问题,但事实上这个障碍确实存在。在教学中不难发现学生对于记叙文的阅读理解程度往往要高于对说明文和议论文的理解程度。究其原因,记叙文的语言表达通常比较直白,生词少,难度较小,内容也比较贴近生活;说明文一般情况下生词较多,含有较多解释性、定义性、说明性长句,晦涩难懂;议论文往往具有自身的结构和特性,难以理解和掌握,需要学生有较好的语篇理解能力,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说明文和议论文的阅读是对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考验和挑战。
2.非语言障碍
(1)不良的阅读习惯
不良的阅读习惯主要有以下几种:慢读、指读、声读、心读、回读、滥用词典等。这些不良习惯看似很精细,其实,过度求精、求细的阅读模式往往制约了阅读效率的提高,导致学生读了后面忘了前面,边读边忘,不利于学生对语篇的整体把握,使得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片面而零散。学生自我感觉耗时又费力,答题正确率还不高。
(2)文化背景知识欠缺
语言是一面镜子,是对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文化的折射。学习英语必须了解和熟悉与英语相关的英美国家的历史文化,如历史、风俗、宗教、社会背景等诸多方面的知识,缺乏文化背景知识,就很难真正读懂文章。即使有的文章鲜有生词,句子结构也比较简单,但学生读完之后仍旧云里雾里,难以把握作者的真正意图。
(3)消极的阅读心理
中职生的英语基础普遍薄弱,导致他们在英语阅读的过程中带有消极的阅读心理。一看到稍有难度的文章,就立马焦虑而紧张,从而失去继续阅读的兴趣和勇气,这样的消极心理必然阻碍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二、阅读障碍破解妙招――对策
1.夯实基本功,扫除词汇障碍
对于中职生来说,词汇量的缺乏一直是个顽疾。很多学生不喜欢词汇学习,他们片面地认为词汇学习就是反复背诵和默写,所以,积累和扩充词汇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件无比痛苦的事。可是要想扩充词汇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记忆单词是必修的基本功。当然,在积累单词时,要避免机械识记或者孤立地学习词汇,尽量利用一些科学方法和技巧,同时还应集中精力记忆高频词汇。具体方法有:根据构词法记忆单词;采用联想式建立词汇网络,记忆单词;利用归纳对比法记忆单词;及时复习巩固单词记忆效果。
平时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所学的专业,精心挑选或者补充一些和学生专业、未来工作相关的词汇,这有利于激发学生记忆单词的兴趣。如,烹饪专业的学生,可以让他们记忆一些食材、酒水菜肴、餐饮服务的词汇;农林专业的可以要求他们记忆一些果蔬、花卉的词汇。
2.加强句法学习,理解长难句
要想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只扫除词汇障碍还不够,还必须帮助学生掌握长难句的分析方法,理清长难句的结构类型。教师在讲解长难句时要注意先易后难,层层推进,不同句型结构的理解掌握要求不同,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要求也应该有所不同。分析长难句的方法有很多,对于中职生来说应做到抓主干,去枝叶;找谓语,定主语。教师可以从课文里找出相关长难句让学生试着去分析。在讲解句子结构类型时要注意在普及基本句式的基础上狠抓重点。如:定语从句部分的讲解就一定要详细到位,因为定语从句是阅读文章里最重要的句型之一,也是单招考试必考知识点。对于中职生来说,长难句的分析和理解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3.见招拆招,不同题材区别对待
中职英语的主要阅读题材有三种: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学生阅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说明文和议论文的理解上。说明文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和认知顺序,逻辑顺序即因果、主次顺序,认知顺序即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由具体到抽象的顺序。在阅读说明文时要指导学生准确把握说明顺序,理清说明文的特点,这样才能把握文章的脉络,不至于束手无策。议论文的主要目的是作者通过剖析事物,发表见解,摆出观点,并试图说服读者赞同自己的观点。主旨通常会开门见山首先提出,少部分会在文章末尾出现。所以,在指导议论文的阅读时一定要要求学生格外关注篇首,抓住文章的主旨,并找到文章中的what和why。
4.克服消极阅读心理,纠正不良阅读习惯
积极的心态、良好的习惯使人终身受益。对于中职生来说,阅读时教师不要施加过多的压力,重在享受静下心来畅游书海的愉悦,要慢慢引导学生发现阅读的乐趣,培养学生阅读的耐心,克服以前的畏惧心理和消极心理。与此同时,要帮助学生努力克服阅读中的一些不良习惯,如:出声阅读、手指点读、反复回读,动辄就查字典等,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如:略读、跳读、寻读、精读、泛读等。
5.开拓学生视野,适当增加课外阅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C-0065-03
广西自然生态环境优越,特色农产品丰富,但特色农产品未被充分开发,处于“深在闺中人未识”的尴尬境地。例如,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的“香猪”具有皮薄肉细、胴体瘦肉多、肌肉鲜红、肌纤维细嫩的优质特点,但现实生活中却因消费者不会有效地烹调而造成此“香猪”未能普遍推广;“桂菜”特色菜肴不够丰富且名气较小,为适应本土化的消费需求及旅游业发展、外来游客的差异化体验需求,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发以本地农产品为原料的特色菜肴;广西区内烹饪专业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区内职业教育界享有较高的声誉,但区内烹饪专业在课程设置上以推广、开发广西特色农产为基础的烹饪课程极少,造成人才培养目标与“地方院校人才培养服务地区产业经济发展”的定位不一致,这种“不一致”要求我们必须重新审视专业课程设置。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开发(开设)具有鲜明本地化特色的以广西特色农产品为基点的烹饪课程就是一个有效的突破口。
一、基于广西特色农产品的烹饪课程属地化存在的问题
我们对广西区内开设有烹饪专业的职业院校在“服务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方面进行了调研,结果发现,广西区内职业院校烹饪专业和地方餐饮企业、酒店都有一定程度的合作,双方也有合作的基础,并且取得了一些值得借鉴、推广的经验,但在以推动广西特色农产品发展、开发、推广为基础而进行的菜点开发、教材建设、课程体系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践情况却不容乐观。
(一)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基于广西特色农产品的菜点开发、推广融合度不高。职业院校专业能否健康发展,课程体系构建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课程体系构建的内涵和水平决定着所培养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高低,影响着学生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本地区职业院校烹饪专业在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中虽然采取了大量的举措,但以广西特色农产品为基础的菜点开发、教材编写、专业课程构建的力度并不大,主要表现在:一是专业课程的设置与地区行业需求联系不够紧密,部分课程在行业中运用程度很低却未删除替换上地区行业发展急需的课程;二是针对广西地区特色餐饮发展需要的特色教学内容与实训内容并不突出。
(二)适应地方菜品发展进行挖掘、开发、推广的特色教材开发不够。《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广西住宿餐饮业发展的意见》指出,在全区餐饮业以推进品牌化建设为重点,实施“挖掘八桂特色食材,树桂菜品牌”工程。这个文件的出台吸引着很多企业投身其中,必然需要大批的熟悉广西特色农产品性能,擅长菜品开发、设计、烹调的技能型人才。但目前广西职业院校烹饪专业所能选用的本区域的特色教材却寥寥无几,基于广西特色农产品编写的烹饪类教材甚至为零。在这样的情况下,广西各职业院校只好使用全国性教材,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本地区特色烹饪人才的培养质量。为了能够为本地区特色餐饮和酒店企业的发展提供足够的人才,应加大对创新型技术人才的培养。从教育角度来看,就是要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课程,开发符合本地要求的课程内容。从职业院校的角度来说,就是要以属地化教学内容作为教学的基础,加大和深化对餐饮和酒店教育的改革,培养具有创新性的、区域性特色的人才。由此可以知道,开发特色的地区性教材,是培养特色人才、符合区域发展要求的第一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教学质量评估与专业服务于地方产业经济发展需求融合度不高。对于职业院校教育水平的评定,一般是通过对教学质量的评估来判断的,而评估的专业性是专业建设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专业与地方产业经济发展需求融合程度需要通过有效的教学评估手段和方法来反映。通过调研分析发现,本地区职业院校在对专业与地方产业经济发展需求融合程度的评估并没有比较合理、有效、科学的评估方法,这导致教学质量难以得到合理有效的评定,很多教学评估部门或管理部门对于专业教学质量并没有进行差异化评估,而是采用统一的评估方案、统一的评估项目指标,为了评估而评估。在各项评估指标中并没有真正地将地区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与地方产业经济发展需求融合进行评估。这样教师也成了评估的附属品,不得不迎合评判的标准。
二、原因分析
基于广西特色农产品的烹饪课程属地化存在的问题,不仅是有关管理部门在管理方面存在不足,而且职业院校自身也存在问题,如有些职业院校烹饪专业长期处在劣势的办学环境之中,专业课教师文化水平偏低、教学科研能力弱等。具体而言,成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专业指导委员会政策引领不够。2012年,教育部颁布《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地方产业经济的发展自主对专业自行进行设置。这样一来,地方政府就可以基于未来产业经济发展规划为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构建、特色课程开发等方面提供信息参考、政策引导。但是,目前地方相关部门的引领作用并没有发挥出来。比如,很多地方政府面对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申报,很少考虑地方产业经济发展的内容,而是更多地从院校的专业实力、师资力量来进行考虑,忽视了地方产业的实际要求。
(二)职业院校受办学理念以及办学实际条件限制。地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应融入地区产业链、服务于地区产业经济的发展,这是地方职业院校的教育目标定位。然而,当前各职业院校烹饪对于专业的认知和定位并不明确,在办学上层次也不够清晰。很多高职院校的烹饪专业和中职学校的烹饪专业并没有差别,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都存在雷同。同时,职业院校受到资金的限制,无法进一步地发展资源,而校内实训的不足又导致教学的需求往往y以满足,缺乏互利共赢的前提。而从学校外部来说,学校外的场地的合作关系难以建立,即使建立起来也很脆弱。
(三)专业教师文化水平偏低,教材开发能力弱。我们对广西区内11所职业院校48名烹饪专业的专业课教师进行调研,结果发现专业教师队伍存在不少的问题:一是专业学历普遍偏低。从统计数据看,其中第一学历为中职烹饪专业毕业的占到27%;第一学历为高职烹饪专业毕业的占到41.7%;第一学历为本科烹饪专业毕业的占到10.4%;第一学历为研究生学历占到4.2%,但他们的研究生专业均不是烹饪专业;由其他专业转型到烹饪专业任教的占到16.7%。二是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比例极低,仅占4.2%。从与教师的沟通中可以知道,烹饪专业教师因为外语水平的不足、计算机应用能力弱或者是科研论文缺乏,因而职业院校中的烹饪专业教师长期缺少高级职称,其职称的申报和评定常常空缺。
三、推M基于广西特色农产品的烹饪课程属地化的策略
(一)确立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专业指导委员会在特色专业打造中的调控和引导作用。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要承担起主要的引导和管理责任,以地方特色为指导思想,基于地方经济的发展要求,从宏观上对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进行指导,使职业院校能够培养出适合地区特色的,能够满足地区紧急需求的人才。比如,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在新专业的申报和审批等环节,可以通过政策引领、审批标准等给予倾斜。在央财支持重点专业、特色专业课程一体化、省财扶持专业等资金支持项目审批过程中,建立能突出地方特色产业、行业的科学评审体系,向与地方产业经济发展相关度强的特色专业倾斜,加大对这些专业的支持力度。专业指导委员会对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等方面如何与地方产业经济对接从具体实际上进行指导。
(二)确立办学理念,创造条件,落实课程属地化推进措施。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是广西供销合作社系统职业教育集团的核心成员,教育集团准确把握集团办学的服务定位,构建校企政联动的运行机制,重视合作各方的利益诉求,采用灵活务实的合作方式,实现人才培养深度融入和服务“三农”发展地位,彰显鲜明的行业办学特色。培养能有效服务地方产业经济的一线技术人才,就要有相应的地方特色课程来支撑,即课程的属地化。对于属地化的烹饪课程,教务管理部门应该加强管理,增进与各教学实施部门的沟通,充分理解属地化课程,建立属地化课程的教学质量评估、评价等考核机制。在烹饪课程属地化教材的编写中,一方面,鼓励教师参与到国家一级出版社与教育部门组织的规划教材的编写之中;另一方面,还应该借助研讨、成果交流、教材建设、课题立项等途径,进行整体规划,使得烹饪课程属地化的推广不流于形式。
(三)建立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通过“互渗共赢”方式,创办特色教育。职业院校对于地区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要提升职业院校对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就应加强学校和企业的合作,虽然很多职业院校都已经意识到和企业合作的重要性,但是实际中取得的成果并不明显。近年来,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烹饪与营养教学团队在校企合作方面进行了不断的探索,认为校企要深度融合,搭建“互渗共赢”模式是保障校企合作根本点。“互渗共赢”是指学校和企业两方要高度渗透合作,从教学、教学人员、科研等多方面融合,最终的目的是使得企业、学校和学生都可以获得成功。同时,这种模式也有利于保护行业、企业参与基于广西特色农产品的烹饪课程属地化建设的积极性,使专业与行业、企业建立起“互兼共赢,互训共赢,互联共赢,互哺共赢”合作关系。可以说,互渗共赢的模式,使得学院不需要投入大量的教学成本,使得学生可以学习到企业和社会需要的真本领,也使得企业拥有了自己所需要的人才。这种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在新形势下更适应地方经济的发展要求。
(四)提升专业课教师科研能力,开发与建设基于广西特色农产品的烹饪教材。近年来,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多种形式提高专业课教师的学历,进行教育基本理论、教育理念和文化修养及综合素质的培训,加强烹饪专业教师顶岗锻炼和兼职制度建设,聘请企业一线高素质高技能人员任兼职教师的方式来提升师资队伍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教材开发能力和论文写作水平。实践证明,这些措施行之有效。烹饪与营养教学团队与烹饪行业协会、餐饮企业一线高素质、高技能的技术人员通过项目申报立项的方式共同承担了基于广西特色农产品的烹饪课程属地化研究与实践课题,以广西特色农产品菜点开发为基点,共同开发、编写了《广西农特产品烹调工艺》工学结合式特色教材。还规划了《广西农特产品识别与选用》《广西农特产品菜点开发与设计》等系列特色教材,这必将提升烹饪专业服务地方产业经济发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郭彤,陈金明.地方高校特色教材建设的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8(11)
[2]熊Z,马茜.探析高职院校对接地方产业经济的发展对策[J].现代企业教育,2012(8)
[3]吴婷,肖健华,曾一帆.应用型本科院校与属地产业合作对接实践研究――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6(2)
[4]钟建坤,杨黎,葛建新,等.校企深度融合办特色专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互渗共赢”新模式[J].教育教学论坛,2012(6)
二、改革教学方式,强化中职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教师可以讨论式教学和参与式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讨论式教学是在传统讲授教学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小组讨论的教学方式,可以起到三个作用:一是增加学生的发言机会,学生参与面广,提高学习主动性;二是通过讨论促使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创造性;三是有利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意识和习惯。例如,我在讲授散文《世界最美的坟墓》时,组织学生讨论作者通过托尔斯泰墓阐述怎样的哲理?进而让学生讨论文中“最美”的含义,要求学生联系现实谈谈自己的审美观,什么才是美。有的学生谈到幽雅宁静是美;有的学生谈到朴素平凡是美;有的学生谈到奉献自己,淡泊名利是美等等。学生发言全面、深刻而精彩,教学效果异常的好。实践证明,讨论式教学能充分展现学生的创造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教师要把握好,讨论问题不能太多,而且需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问题的设计也要明确、多层,有—定的深度和难度,吸引学生更多的兴趣和参与。启发式教学是指在学生进行认真思考和分析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启发、暗示、点拨等方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熟练地掌握教材内容的整个系统,同时要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因势利导地进行教学。如,在讲授《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教师要启发学生思考下列问题:作者说“自信其实早就失掉了的”理由是什么?说“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理由是什么?双方的分歧是什么?等等,在这样的诱导、启发下,会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学中要不断启发学生思考、探索的能力,才能有利于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完善评价机制,确保中职语文教学的目的性
完善的评价机制对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也是促进中职语文教学工作的有效方法。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激励与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评价过程既要注重对学生语文学习结果的评价,又要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还要注重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以及对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的评价。因此,要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和评价体系,改革传统的以试卷和分数为主要依据的评价方式,积极倡导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坚持“多维度”标准,根据不同专业的教学目标分层设计评价方式,如:课堂观察、成长记录评价、作业分析、语文日记和书面考试等,设置评价指标,如:阅读能力评价、写作能力评价、社交能力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能力评价等等,确保能从不同的视角、层面对教师的教学情况、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情况以及科研情况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评价。通过有效的评价,真正实现中职语文教学的目的。总之,教师应通过多种途径,不断加强评价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不断完善评价的系统性和规范性,不断发挥评价的导向性和实效性,使更多学生喜欢语文课。
【参考文献】
[1]周筠,中职语文教学对学生实施多元性评价的思考[J],基础教学研究,2007.11.
[2]黎桃,中职语文教学应考虑的问题[J],职业教育研究·基础教学研究,2006.8.
[3]于宗炫,中职语文教学的定位与实践思考[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8期.
[4]刘丽,中职语文教学职能探析[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8期.
收稿日期:2006―09―20
项目来源:海淀区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
作者简介:张桂凤(1979―),女,汉族,河北唐山人,北京市海淀区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专业教研室,硕士,主要从事专业学科教科研和继续教育培训工作。
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后,经济步入与世界经济全面接轨的新阶段。尤其是即将举办的2008年奥运会,仅旅游饭店服务业每年就要新增4~5万从业人员,以北京市为例,目前各类学校(含高职院校)加起来也只能提供1万人,缺口达3万。以上情况说明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对中职人才有大量需求。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根本要求。师资队伍建设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和基础,而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是增强劳动者竞争能力的根本保证,如何针对职教系统专业教师开展继续教育工作则是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法宝。
一、存在问题
1.专业设置的“宽领域”。各区县职教系统专业庞杂且跨度大。如海淀区专业设置涵盖计算机网络管理、幼儿教育、金融财会、中餐烹饪等37个专业,涉及9大类;东城区专业涵盖金融事务、服装设计、汽车维修、烹饪等40多个专业;西城区设置美术、旅游饭店服务、计算机、航空服务、汽车维修、法律、等39个专业;崇文区职业教育包括烹饪、统计、电子商务、医药商品经营、调酒等8大类36个专业;朝阳区有9大门类35个专业;石景山区中等职业学校也开设了24个专业等等。各区县专业设置的“宽领域”给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2.专业教师的多层次。职教系统中的专业教师队伍像一个大“拼盘”,有年龄大小之分,有专职兼职之别,有基础层次的不同,也有行政任教的差异。继续教育培训中既要统揽全局,也要兼顾个体。拳头既要抓全也要抓牢。同时又要在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给专业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增加了难度。
3.教师与实践的“脱钩”。专业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特点是社会实践。职业教育姓“职”,体现方式就是专业。旧的培训模式往往重视理论培养而忽视技能操作,对于专业教师,不同程度的存在着理论与实际应用脱节,理论知识强,动手能力差,对生产一线的新知识、新工艺、新技能知之甚少。
二、解决方法――“手抓物”培训法
1.在教育对象上。坚持“张开手掌”的原则。手指集中并拢抓实物的效果远不如张开手掌抓的多、抓的牢。每个区县专业教师的专业跨度大,范围广,数量多,如果培训部门以提高专业针对性为出发点,只能分专业分学科进行培训,每个学期至少要举办几十个门目繁多的专业培训班,且有些专业属于小学科,教师数量有限,这样开展培训耗时耗力也不现实,如手指数量有限。如果把所有专业教师集中统一进行培训,针对性不强,学科的个性没有得到体现,如手指收拢。如果按照类别把专业统一划分为几大组,选派区级专业教研员作为专业大组的组长,负责安排每一学期继教培训内容。把工作量合理的分配给专业教研员,使专业活动和继教学分结合起来,培训部门起监督和管理的作用。这样既增强了专业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又提高了培训的质量和效率。
2.在层次把握上。坚持“长短不一”的原则。手指有长有短,就像教师的层次迥异一样。无论是缺乏教学经验的年轻教师,还是资历丰富的年老教师,无论是在一线打拼的专职教师,还是行政部门的职员,采用灵活多变的形式分层次地开展培训工作,更贴近教师的实际需求。有集中培训(如教学理念培训)和分散培训(如各专业学科的针对性培训);有部分培训(如学科带头人或骨干教师培训)和全员培训;有特殊培训(如教学校长、教学主任培训)和普通培训;有补偿性培训(年轻教师培训)和基础培训等等。不论是哪种层次的培训,都要求各具水平的教师在原有基础上提高,向着更高层次发展。虽然手指有长有短,但要努力延展,才能抓到更多。
3.在内容安排上。坚持“适宜适度”的原则。既然是用手抓物品就要考虑适宜,不能伤及到手抓不了物品,同时还要考虑适度,物品太多,手掌难以掌控,造成浪费。因此要根据职教系统专业教师的实际需求适度地安排培训内容。另一方面,还要保证继续教育学科内容即物品的多样性,既要有共性内容,又要有体现学科个性的内容,在保证教师个性得到充分地发展,形成教师个人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的同时,又保证教师整体队伍得到全面地提高。属于共性类中的某些内容,比如素质教育、教学理念、教育方法、教研教改、心理健康等先定位在公共课要求上,达标后,再向相关专业提升,属于提高性的个性类内容,比如美术专业的外出写生、财经专业的实训基地参观、计算机专业的生产一线学习、花卉专业的花市考察等等。
4.在模式制定上。坚持“能屈能伸”的原则。手要能屈能伸必须有灵活的关节做保证,关节就像社会实践,实践的越多,关节就越灵活,手就越有活力,物品抓得才会更多。因此要加大社会实践的力度,要求专业教师上生产第一线,学习新技术,了解新动向,真正实现知识与技能的紧密结合。
(1)加强社会实践的目的
首先,通过社会实践可以打破原有专业学科型的教学模式,增强改革意识,实现向能力教育模式的转变。通过社会实践所拿到的一手资料,高标准的进行新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的设计,实现教学的针对性和实际性。
其次,通过社会实践,确立能力培养为主线、素质教育为基础的课程体系。严格按照“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全面构建以技能培养为核心的课程模块,彻底改变脱离实际、教非所需、学非所用的课程体系。
再者,通过社会实践可以对教材进行改革。适当删减教材中脱离学生实际的部分,增加案例教学和项目教学课程,多渠道开发校本教材体系,按照就业方向性课程编写学校的校本教材,使其紧密联系生产岗位实际、融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于一体,使教材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这些改革都源于社会实践,源于生产第一线。
(2)专业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模式
在专业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要建立一个以职业能力为核心,适应社会需求的新的培训模式。
1)职业教育理论学习阶段。通过自学、报告、讲座等形式,使教师了解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动态,促进教师形成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2)教学课题研究阶段。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分析与研究,探讨教学过程重遇到的困惑问题,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向研究型教师发展。3)教学研究与实践阶段。这阶段包括两个模块:课堂教学和岗位实践。课堂教学能力培养是通过研究课的准备、实践、说课和集体评课,解决教学实践中的困惑问题,共同探讨教学方法的改革,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岗位实践能力培养是通过专业教师到社会或用人单位进行实践,了解生产一线对教学要求的最新信息和用人标准,及时改革专业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专业教学的针对性,有效地培养专业人才。4)总结提升阶段。通过对理论学习的体会、教学实践的反思、论文的交流,使教师观念得到更新,建立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认识和水平得到提升。
每个模块都需要明确任务,设定“最小元素、基本内容”,落实每个模块的工作,保证整个过程的连贯,最终形成完善的培训系统。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时要建立刚性和弹性相结合的管理体系,本着整体性、发展性、实践性、反馈性的原则,针对专业教师培训的特点,从全局上、时间上、行动上以及思维上对老师进行培训。
三、专业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途径
1.自学。培训部门拟定学习提纲,写出提示和要求,让学员自己学习。培训班负责人进行检查指导,一般技能等知识都可以采用此法进行学习。
2.整体培训。(1)举办报告讲座。聘请专家学者作报告和讲座,集中培训促进教师更快的形成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2)举办区级研究课。教师们在合作交流中优化教育教学行为,在说课、评课中提高自己剖析问题的能力,提高驾驭教材、教法和研究学生的能力,促进了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
3.部分培训。(1)开展“纵向”教研活动。局限于同一专业同一学科,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讨,加强了教学的针对性,提高专业教师的教研能力。(2)开展“横向”教研活动。
不同专业的教师开展研究课活动。学科之间互相合作,互相交流,立足于本学科开展教学研究的基础上,充分挖掘不同学科的潜力与资源,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谋求共同发展。
4.个人培训。在专业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推行“下线”进修制度,每学期要求专业教师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深入企业进行锻炼,时间不少于1周。专业教师进行社会实践根据专业特点和服务范围,每学期自行安排实践时间,每学期末上交实践证明和材料。
四、应用结果
1.课堂教学能力。本学期有27位教师做了区级研究课,156位教师做了校级研究课,区级研究课听课人数累计477人次,给部分教师创造了展示的机会,给大部分教师创造了交流提高的机会。
2.教育教学科研能力。培训学员根据确立的课题进行研究,共收到论文183篇,有近三分之一的优秀论文刊登在海淀区“十五”继续教育优秀论文集中。论文从先前的不懂格式到现在格式规范,论文内容的质量较之先前也有了全面提高。
3.专业技能。2005―2006学年举办的学生专业技能比赛中,7名获得一等奖,17名获得二等奖,26名获得三等奖,获奖率为53%。学生专业技能比赛不仅强化了职业高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对教师专业技能的提高也起到了一定的督促作用。
4.培训效率。这一学期开展专业活动7次,包括研究课3次、参观花市1次、财经研讨1次、美术写生1次、烹饪实地调查1次。较之上一学期开展的研究课1次,参观供销学校1次、参观华旗1次,美术研讨1次的专业活动在专业覆盖面、活动次数上都有所提高。
语文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和工具学科,中职学生语文素质的高低不仅影响着其他学科的学习,而且会对他们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产生影响。但是,从现实来看,中职学校语文教学无论是教学管理、教材、质量评估,还是教学方法都存在诸多的问题,严重制约了中职语文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高。鉴于此,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现状,谈谈自己对中职语文教学的认识与思考,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职学生起点较低,他们初中的语文成绩大多属于中下等水平,在学习中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积极性不高,主动性差。因此培养学生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就显得更为重要。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应该怎样让中职学生成为学习语文的“乐之者”呢?
首先要转变教师角色,营造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要求教师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尊重学生的意见、见解,用心呵护学生的思想火花,允许不同观点的讨论争辩,尽可能多地用褒扬的语言,以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学习的自信心,让学生体会到成功,享受到尊重。如果学生的回答片面或不正确,教师可以鼓励引导他:“你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但窥一斑不能知全貌,再好好读读全文,你一定会改变自己的看法。”回答正确,教师则作出能激发学生内驱力的评价和激励,那么学生会有超乎意料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其次要让课堂生动起来,就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自己则做一个引领者、组织者和参与者。根据不同的课文和教学目的,可采取点拨启发、情境模拟、角色扮演、问题讨论、自学合作等形式不同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当中。
最后要开放语文教学的空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职学生的兴趣非常广泛,多彩的网络、卡通电视、武侠小说等常常使他们沉迷其中,而对教材中的经典文章则可能不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就不能只扣住教材本身来学习,还应该紧扣文章进行拓展。如“求职信”的教学中,可在课堂上模拟一场招聘会,既可训练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又可让学生提前了解就业市场,
二、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
语文教师只有通过用特定教学情境与教学过程相应的教学方法,才能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教会学生学习。
1.讨论式
“讨论式”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运用范围十分广泛,其关键在于教师事先的精心设计和课堂宽松气氛的营造。例如,我在教读《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 时,让学生在没读课文之前,就“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这一问题进行充分讨论,然后进行适当地点拨,这样不仅节约了时间,而且在学生们“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讨论中完成了教学目标,训练了学生的口才。
2.情景式
创设情景,学生参与表演,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让学生体味学习的快乐。这种方法在小说、戏剧的教学中十分有效。例如,我在教《雷雨》时,指导学生演出代替讲解分析,使课堂教学变严肃为游戏,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
3.自主式
“自主式”教学法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发挥学生在收集信息、发现问题等方面的兴趣、特长,让学生在自我学习中体验价值,从面达到拓展知识的目的。这种方法在课外阅读的教学上效果甚佳。例如,为了让学生深刻体会《沁园春・长沙》()中对秋景描绘的独到之处,我让学生去收集历代文人墨客描写“秋”的诗文并作对比,这样一来,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拓宽了阅读面,收到了“一石数鸟”的效果。
三、教学内容要以学生的专业发展为本
以专业为突破口,巧妙地把语文与学生的专业联系起来,使教学内容具有实用性。比如计算机专业学生,对技能练习的枯燥和乏味可能不会产生兴趣,但对“提高计算机专业技能水平”这一活动的结果却具有很浓厚的兴趣。作为语文教师,就是要利用好这种间接兴趣,在选择技能练习的材料中,有意识的选择能够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材料。如在进行文字录入练习过程中,有意选择一些名家名作、名言警句、优秀学生作品等,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无意识的增大了课外阅读量,使学生体会到语文是美的,文学是美的,让他们受到情感的撞击,达到提高语文阅读与鉴赏水平的目的。又如,在烹饪专业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大量地加入有关美食方面的美文,可经常让学生完成有关菜肴制作的说明文,这样就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主动、愉快、扎实地学习。
四、拓展课外活动内容
美国教育家华特・B・科勒涅斯有句名言“语文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同。”而开展各种课外语文活动是提高中职学生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可以鼓励学生深入到生活和实践中去,在实践中锻炼和提高语文能力。如:中职学生利用假期打工或实习的很多,可以要求他们把实习中的感受、心得记录下来;还可以引导他们利用课外或假期调查生产、生活中的语文应用问题,并把调查后的结果写成小论文,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语文应用意识及研究问题的能力。
同时还可以通过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创造“大语文”学习氛围,黑板报、广播站都可以成为学生一展身手的舞台,写稿、编稿都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语文能力。辩论赛、演讲赛、课本剧、诗歌朗诵会等活动可以大大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还可以举办一些比赛活动,如书法、小报展、故事会、演讲等,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能的平台,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快乐,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参考文献】
1.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7.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2/03C-0098-04
创客教育起源于美国,以麻省理工学院建立的个人制造实验室(Fab Lab)为标志。Fab Lab主要是为创新提供平台,以摆脱当时发明创造受场地(如具有昂贵设备的实验室)和人员(如专业科研人员)制约的局限。现在全美已有近百所高校、千所中小学都建立了面向全体学生开放的创客空间,并配备有数字开发和制造的工具。创客教育已经成为美国推动教育改革、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重要举措。在美国的引领下,英国、日本、加拿大等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加入到创客教育的阵营。
我国体制内实践以政府和学校为主体。多数高校偏向于改造科技园、打造创客空间、聘请创业导师等,以激励有项目的学生搞创业。在基础教育领域,温州实验中学、北京景山学校等也开始了创客教育的探索,掀起了一股个人设计和制造的浪潮。体制外的创客实践以民间活动为主,志同道合的创客们依托3D打印技术和开源软件,坚定地走在创意、实践和分享之路上,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智能应用“Sensetime”的联合创始人、温州创客的代表徐持衡,才20多岁便已获得1000万美元的风投。其领衔研发的人脸图像处理系统,精准度高达99%,超过Facebook 97%的精准度,所以三星、华为、小米等科技企业纷纷向他抛来橄榄枝[2]。可见创客们的“创”不只是创新,更是创造。
一、中职开展创客教育应把握的四个特性
中职教育面对如火如荼的创客教育,应充分依托自身实践性较强的优势,主动顺应创客教育这一新趋势,把握创客“创意变现”这一主要特征,明确创客教育的新要求,发力于人才培养的创新,致力于培养人才的创新素质,从而更好地为国家产业转型和供给侧改革提供创造性人才的支撑,不断满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的人才需求。总的来说当前中职开展创客教育可以抓住以下四个特性来进行。
(一)注重学习的跨界性
创客是利用互联W和技术将创意变现和分享的主体,整个过程融合了科学研究、技术制作和艺术创作等,要求创客们首先需具备跨学科的知识,以及运用跨界知识的能力。目前创客们的创意产品较具代表性的有机器人、航模以及智能控制项目等,制作过程涉及机械加工、电路控制、无线遥控、软件开发等技术。即使是基础课程的课堂教学,在强调学生主体参与的今天,教学设计也会更多地倾向于“在做中学”,鼓励学生动手操作,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正如美术课上老师让学生为一棵枯树增添叶片,虽然是以艺术绘画式的活动为主,但也需要学生进行科学、数学、工程与技术的整合学习。
因而中职的创客教育应该集创新教育、体验教育、项目学习等为一体,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夯实学生的科学、数学、物理、化学、艺术等学科基础,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原创力以及问题解决的能力。动手动脑的专业技能训练是中职开展创客教育的最好载体,也是多学科融合教学的最好契机。正如建筑、机电和数控等专业的技能操作,综合了科学探究、工程设计及产品建造等活动,可促进学生实践创新与人文底蕴等核心素养的发展,是促进学生跨学科学习的极好契机。
其实,中职学校引导学生跨界学习的抓手很多,可以说专业技能实践是主阵地,编写跨学科的校本创客教育课程是载体,项目教学是创客教育有力的实施方式。例如江苏省宜兴中等专业学校(下文简称宜兴中专)“电子装配与调试”技能训练指导老师孙林的工作室内有一道靓丽的风景,那就是他借助专业优势,指导学生制作的航拍飞机、智能小车、数字钟、无线充电、电子琴等创意作品。作为本项目省技能大赛 “四连冠”的参赛者,孙老师的成功就是得益于在实际创作中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跨界知识,不断提高学生的跨界学习能力。
(二)鼓励创作的多样性
创客教育在中职实施应该倡导不同专业有不同的表现形态,不同的学生应有不同的创作形式,要求学生的创作既能体现专业特色,又能体现自身的创造性和差异性。众所周知,创业创新教育已经成为中职教育的主旋律,其一以贯之的载体就是每年开展的省市级范围内的创业设计比赛。学校应助力学生积极参赛,抓住每次发挥学生专业特长和想象力的机会,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养成学生求新的创客特质。创业设计包括团队的组建、创业主题的选择、文本的设计、PPT的制作,以及在大赛现场展示带有专业特色的创业设想等,每个环节对师生而言都是全新的挑战,学生在分析项目可行性、规划资金募集、进行成员分工、解读文件政策等活动中,自主自立和创造意识得以增强,创作能力得以提高。
在此基础上,学校还可鼓励学生大胆创业,体验“真刀真枪”的创业实践。宜兴地处苏南山区,物产丰饶。宜兴中专就因地制宜,提供场地、设备和技术指导,支持会计和营销专业的七名学生,秉承“让世界品尝陶都滋味”的理念,开办“陶滋味”网店。采购、美工、仓储物流、运营、财务等都由这一七人学生团队负责,线上接合线下销售宜兴绿色、优质、健康的乌米饭、笋干、百合等土特产。凭借资源、营销团队和宜兴政府网平台等三大优势,总投资2万元的淘宝店和微店,第一年就实现了投资收益率75%,第三年销售额达21456元,其中线下销售占比25%,线上销售占比75%。目前团队的“小目标”是进军大型超市、团购平台并进行产品创新。学校利用一切条件、尽一切可能为学生创意变现提供平台,帮助学生学以致用,在校就能深度体验创业的全过程。
除此之外还有省市级的创新大赛,涵盖的项目较多,有调查报告、论文、实物作品等,范围很广,充分体现了创造无边界的根本属性。以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大赛为例,每年举办一次,截止到2016年共举办了七届。全省各校参赛的积极性很高,去年大赛共收到科学调查报告33篇,教师论文122篇,实物作品596件(其中282件作品参加了大赛展评)。各校在参展期间就物作品加工做了现场演示和解说,解读了作品的创新原理,展示了创新部分所承担的实物功能。可以说省创新大赛就是一年一度全省范围内职教开展创新教育的集中检阅。
从目前我校开展创客教育的情况统计来看,专业特色明显,教育成果斐然。如烹饪专业学生的菜品开发,建筑专业学生的技术创新,电子专业学生的小制作小发明等(详见表1)。
(三)增强培养主体的广泛性
中职开放办学,在创客教育的实践中可广泛联系企业、行业和社会培训机构参与,构建全覆盖的培训格局,形成学校为主、社会为辅、家庭支持的立体网络。以我校教师自主创业,加盟开办机器人制作的培训机构“斯特姆宜兴店”为例,先期投入30万,第一期招生达23人,小时收费120元,每次培训时间为1.5小时。机构总部是位居国内第一的机器人研发和教育品牌,知名度高,推广力度也很大。教学用材料丰富,共有100多种,可让学生自主发挥、自由组合,给学员提供了无限的创作空间。机构的培训课程自成系统,一周一次,逐层推进。从目前培训情况来看,宜兴地区的家长比较认同,支持孩子报名参训,说明创客培训很快就会像音体美等社会培训一样普及。这应该成为中职开展创客教育的有力凭借。
更多的学校则是在校内组建创客兴趣小组,并有师资辅导和同伴间充分的交流。温州校园创客教育成果斐然,个别学校甚至实现了“创客项目改变校园”、“创客班级形成特色”的小目标,并因成功转化创客项目――高敏度地下通道自动感应照明系统而获得深圳柴火“创客空间”的认可,为学校无偿投入了价值25万元的创客装备,建立了创客创新教育共建基地,收到了“墙内开花墙外香”的效应。
当然互联网平台的支撑作用决不能忽视。学校要重视创客教育平台的建设,这是不断扩展创客培养阵地的有效举措,要努力建成以项目驱动为设计原则的线上教育平台,便于学生即时上传创作作品,便于教师实时点评,最终实现作品提交、展示、分享和评价的高效即时,推动创客们的持续改进与创作。
(四)实现创作场地的专属性
创客培养必须要有场地依托,即“创客空间”,这是专属于创客们操作和分享的基地,正如其他具有相同爱好的人搭“圈子”,创客们在此空间可以开设主题论坛、组织读书会、社团活动等。全球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创客空间”诞生于1981年的柏林,目前全世界已有超过1400个。而国内发展大约始于2010年,比较知名的有上海的“新车间”、北京的“创客空间”等。这些民间自创的空间是具有公共性质的实验室平台,创客们定期集聚在此共同创造各种新奇的作品,如果有市场潜力,便寻求投资开发甚至是形成产业。英特尔、苹果、微软等科技巨头的创始人物,都曾依托“创客空间”,创造出了众多改变世界的产品和发明。
中职学校可依托自有的实训基地进行升级改造,建成专门的创客教育基地。正如宜兴中专抓住2016年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要求《关于编报“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项目建设方案的通知》的契机,成功申报并立项了创业创新孵化园,获得了中央财政预算内2000万元的专项支持,以及省市两级财政的配套。目前基建工程已完成招标,孵化园内各功能分区也已完成规划(详见表2)。此孵化园建成将为学生带来更丰富的动手实践项目和更多的创意共享机会。
“您的厨师生涯有些不同,应该算是很早就进入了管理岗位,而且是对雷迪森这样的大品牌酒店进行全面管理您是怎么做的这个成功转型?”
“这是最初的目标决定的,作为厨师的职业规划通常有3个,学厨造诣深而成这个行业的顶级大师,由后厨到前厅的成功转型,既了解后厨,又懂得前厅管理,对自己是全方面综合素质的发展,再者就是自己开店当老板。而现在的我,是选择了第二种路。
梦想照进现实,学厨是另一次起航
眼前的章乃华目光很坚定,可以看的出,对于当初的这个选择,章乃华是早有准备的。“从我第一天踏上学厨这个道路开始,我就已经为我日后的职业做了规划。我是那种要干就必须干到最好的人,所以这么多年来我从来没有松懈过。”
其实最初的章乃华并不没有想到当厨师,“这好像跟很多人都一样,因为厨师这个道路在我们那个年代总是觉得是最脏最累的活。我没有脱俗,也是这样认为。”章乃华笑说。
1981年,中国正进入一个考大学的黄金时期,很多人选择了考大学这条路,而章乃华也想进入他从小的梦想――军校,当一名出色的军人。但是,章乃华的父母,还没有完全摆脱“”的阴影,那场刚刚过去的风暴刻在他们心上的伤痕实在太深太深,他们坚决不同意儿子去上军校。章乃华与大学无缘,而是成为县税务局的一名工作人员。可是读书深造的念头,始终在他心头。工作一段时间后,他又决定重返校园。1982年夏天,时年仅18岁的章乃华考入了浙江省商业厅下属的浙江商业学校(即现在的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就读旅游与烹饪专业。他开始与烹饪结缘。
“也不知道为了什么,就考进了这个专业,但最初却并没有想到以后就是从厨,可是这个念头很快就在我的学习中转变了。慢慢地,我开始明白“民以食为天”这句老祖宗的古训的真谛。最简单的,一个人的衣服可以很长时间不换,打了补丁也能穿,可是一个人如果三天不吃饭,那他连生存下去都困难了。吃的事儿确实比天大。”
既然决定了学厨,章乃华开始把“学厨”作为他人生路上的另一个起航。对于烹饪,从最初肤浅地认为是“烧菜技术”,到如今已深刻理解并为之奋斗的“烹饪艺术”,章乃华用了二十多年的求知经历去体验和亲证。
抓住机遇,成功源于第一棒
1984年夏,章乃华毕业分配进入杭州国际大厦酒店工作。时值酒店正处筹备建设阶段,在酒店总经理鲍力军先生亲自安排下,拜浙菜大师金次凡门下潘晓林大师为师,在一年半时间的拜师学艺过程中,深得金,潘二位大师亲授真传。
“没想到的是,机会会来的那么快。所以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章乃华回忆说,在杭州国际大厦酒店临近开业半年前,他突然接到酒店通知,让其回到酒店,负责厨房的筹备工作。这时的章乃华怀揣了在学校和跟师傅学的的扎实功底和满腔的工作激情,工作的干劲和拼劲大家有目共睹。很快,章乃华便在工作中脱颖而出。
1986年9月16日开业的前夕,章乃华被正式任命为厨师长。为了改良当时酒店的菜肴质量,章乃华完全抛开业余时间,开始到处请教,师傅和同行是第一条路。“师傅会不遗余力地教我,但是当时在请教同行时就会是碰壁,毕竟每个人都有每个人吃饭的饭碗,但是,我决定把脸皮厚下去了,无论如何,也要学会东西。”于是,章乃华开始到处挖掘,自己花钱到不错的餐厅试吃,一遍不明白,再吃,两遍不明白,再去,直到把它钻研出来为止。只要杭州有新餐馆开张,这个餐馆也绝对少不了章乃华的影子,他会第时间去考察和品尝,摸索菜肴口味,寻求新点子,并带动其他同事一起参与研发新菜肴。功夫不负有心人,随着杭州国际大厦酒店的餐饮开始在杭州圈子里声誉雀起,名声日隆,年轻的章乃华也于1987年破格晋升为正科级干部,参加技术职称考核获得二级厨师证书,时年仅22岁成为了酒店的总厨长。
随着烹饪水平的不断提升和成熟,章乃华在经营管理上也开始展露手脚。巩固招牌菜肴引进钻研新口味提升经营效益成为章乃华乐此不彼的工作动力。1988年童乃华策划了杭州国际大厦酒店第一届火锅美食节,自此之后,国际大厦火锅香遍杭城整十年,每年火锅节,众食客排队候餐的场景引为佳话,《浙江日报》、《杭州日报》等省市媒体开始大篇幅报道,章乃华慢慢体会到了烹饪给他带来的工作乐趣。那是一份份满足感自豪感和成就感。
比赛,激发前进的源动力
1990年5月,浙江省举办的烹饪大赛,章乃华被派去参加比赛。第一次参加权威性专业比赛章乃华有些紧张,但是却仍胸有成竹,因为他已经为了比赛做了充足的准备。“当然,这也需要一点点天赋。”章乃华开玩笑说。
在强手如林的赛场上,章乃华现场烹制了杭州传统名菜清汤鱼圆,以及珊瑚桂鱼创意花色冷盘“秋实”,获得了现场评委的一致好评,一举获得烹饪全能第二名在浙江烹饪界崭露头角。同时,由于其出色的烹饪水平及敬业踏实的工作表现,章乃华荣获浙江省新突击手的荣誉称号。同年11月,章乃华和省内的烹饪精英们代表浙江省青工代表团烹饪队,参加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首届全国青工技术大赛,经过三天比赛,以综合文理论成绩99.5分,操作菜肴作品什锦拼葵花组碟,热菜清汤鱼园,锦绣鱼丝,规定原料自选热菜青椒肉丝等,凭着过硬的基本功和娴熟的技能,一举获得大赛个人总分的第二名,同时获得了全国烹饪技术能手的称号,并荣膺“全国新突击手”的荣誉称号。
时年26岁的章乃华在其职业生涯和人生经历中获得了丰硕的成绩和回报。在那年,他还在老师潘大师的引见下,拜会了老师的启蒙大师――中国烹饪大师人民大堂中国御厨孙应武大师,经过孙大师的悉心指导,让章乃华受益匪浅,最重要的,也让他的技艺和经营步入了另一个更神秘的领域,即国宴菜肴设计,组织的学问,同时也更激励着他向更高的山峰攀越。
1991年5月,章乃华第二次获得“浙江省新突击手”的称号,同时荣获“浙江省百业青年标兵”荣誉称号;1993年,被评选为“浙江省商业厅劳动模范”。而杭州国际大厦酒店餐饮部在他的主理下,连续五年在浙江省商业系统所有酒店中取得最好的经营业绩,1993年,章乃华被国家人事部国内贸易部授予“全国内贸系统劳动模范”的荣誉称号。
诸多的荣誉带给章乃华职业上的成就和自豪感,但也让他深深感觉到自己在日新
月异的变革时代对理念知识的缺乏,传统的酒店业理论知识已跟不上快速发展现代酒店业发展,特别是随着外资酒店业在杭州的落户,其规范和先进的经营管理标准和理念更是冲击了传统的餐饮市场。于是在1986年夏天,在单位领导的支持下,章乃华利用业余时间报考了江苏扬州商学院的酒店管理专业,在边学习边工作的过程中,章乃华在众多专业刊物上发展了多篇关于酒店经营和烹饪技术的论文。随着专业和理论知识的不断提升,章乃华于1997年被聘为“省职业技术鉴定所”鉴定师,从1998年开始,被聘为浙江省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和烹饪专业讲师,酒店管理与烹饪专业的指导委员会委员。此时的章乃华已经从纯粹的烹饪能手和经营管理人才,在专业理论培训和指导方面展示出自己的才华。
稳扎稳打,重力迎接二次机遇
1995年杭州国际大厦开始兴建五星级新楼,加盟雷迪森品牌。雷迪森是世界闻名的高等级酒店管理集团,总部位于美国,酒店遍布世界各地,尤其北欧。
和最初一样,章乃华再次肩负重任,被派去参与杭州雷迪森酒店的筹建工作,这对于章乃华是太大的机遇,也是不小的挑战。章乃华开始负责酒店前期经营定位,担负很多筹备前期繁琐的事情。在近两年的时间里,章乃华伴随着国大集团的领导参观考察了国内国外诸多国际品牌的五星级酒店,包括顶级的国际酒店,与多家著名国际品牌酒店管理公司进行合作洽谈,最后成功引进了国际酒店业排名前十位的卡尔森国际酒店管理公司旗下高端品牌RADISSON。
回忆起这段经历,章乃华感慨:“这是工作至今最辛苦的两年,也是最有收获和值得回忆的两年!”这两年,收获的不仅是开阔的眼界和国内外职业经理人的作风,更是让自己深入地了解了国际品牌酒店的经营管理标准,从硬件要求到软件需求,这对以前工作和专业重心一直在烹饪技艺上面的章乃华而言,更像打开了另一道职业的窗户,见到的是更为广阔的全面酒店管理,更专业更规范的酒店经典经营理论。“我至今仍深深感谢杭州雷迪森广场酒店的第一任外方总经理MR RICCA和餐饮总监SHARK,是他们教会了我职业化三个字和国际化酒店管理的标准”章乃华说道。
从1999年底杭州国大雷迪森广场酒店的试营业,一直到2005年章乃华用全部的身心去诠释了职业酒店经理人的风采。章乃华成为雷迪森酒店的餐饮总监,也是浙江省旅游业界有记载以来,第一位在国际品牌酒店担任总监一职的中国人,也让他开始从全年度的经营预算,季节和节日期间产品营销策划活动和推广,员工的管理和梯队建设直至细节的菜肴原产料的品质管理和成本控制等等开始全面进行管理工作,对于重要客户关系的建立,章乃华开始亲力亲为,对团队员工的培训,章乃华更是以身作则,亲自授课,严谨安排培训计划和课程,在菜肴的出品上,章乃华亲自操刀,大胆引进在当时的杭州还鲜为人知的鲍翅燕等潮汕菜和风靡京城的谭氏官府菜。同时,章乃华开始引进纯正西餐,并将西餐的精华转嫁到中餐烹饪出。
由于一直擅长的是中式烹饪,章乃华之前对西式酒水、咖啡、西餐等知之不深,但强烈的好学心促使他对自己进行强化培训。而如今的章乃华已对红酒和咖啡有着自己独到和精辟的见解。他认为,红酒文化犹如西餐文化,艺术与优雅的结合是西餐的精华,所以在菜肴制作过程中,章乃华一直注重将西餐的优雅高贵与中餐的淳厚古雅相得益彰地融合在起,中餐西吃,中餐西做,文化在烹饪中得到体现,也让宾客享在享受美食的过程中感受到与众不同的文化内涵。
这么多年酒店管理,章乃华认为,对于餐饮经营者最重要的是,始终持着一种“前卫”、“时尚”的思想但同时也不能放弃传统的经典内容。章乃华对烹饪技艺和酒店经营管理的工作理念是:一旦你成功了,别的人也会跟着你走。正是凭着这样的创新信条,在酒店开业短短两年不到的时间,杭州国大雷迪森广场酒店的餐饮成为杭州及浙江省高档餐饮的代名词,其中的夏宫餐厅更是成为杭城高端餐饮业的第一品牌。在2C03年的圣诞节,章乃华带领整个餐饮团队创造了单日营业额84万的业绩,引领着杭城及浙江餐饮业界的新潮流。期间,章乃华成功主理接待了世界五十届旅游大会,接待了澳大利亚总理霍克等一系列重大影响力的活动和人物。
求知、传继,是永不停歇的脚步
此时的章乃华已在烹饪界享有一定声誉,但求知的欲望却从未停歇。2001年7月,章乃华赴奥地利国际旅游管理学院进修酒店管理,2002年春天,由集团派往韩国汉城大饭店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实践培训,次年应韩国汉城大饭店邀请,章乃华率团主理为期一个月的日韩世界杯中国美食月,饮誉汉城。2003年9月远赴荷兰参加荷兰皇家餐饮协会荷尔中厨协会讲学培训;2006年6月,又赴泰国、新加坡酒店访问学习,与东方文华、半岛酒店、四季酒店及香格里拉酒店的业内同行进行交流学习。章乃华说“我每到一个新的城市或国家,就按捺不住去酒店考察的想法,哪十自是静静地在大堂吧喝一杯咖啡。我喜欢去不同的酒店去感受不同的酒店氛围,感受酒店时尚的潮流和动态”。直站在酒店业和烹饪业的潮流尖端是章乃华对自己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