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会计跨专业实训总结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中图分类号:C9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5-0143-01
一、 问题的提出
经管大类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除了专业知识的获取外,更多的是对学生操作技能和时间能力的培养,故高等院校更多是通过实训或者实践等教学活动来满足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但存在以下问题:
(一)大部分按照专业课程或单一实训任务设置实训室,缺乏实训室间的内在联系和横向协作沟通;
(二)缺乏较长远规划,经费使用分散,场地设施浪费大,利用率低;
(三)校内不同专业课程实训软件、跨专业、不同学院之间的资源不能共享、互通、互联,教育资源不能得到高效配置和利用,不能满足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实践教学需求。
二、经管类跨专业综合实训体系建构
(一)硬件条件建设
重点围绕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工商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的特点,搭建“企业经营管理校内综合仿真实训平台”,包括:教学管理系统、学生端系统、学生端测评模块、教师端系统、企业生产管理系统、经营决策系统、企业财务及供应链管理系统、机构模块、数据账套、表单管理物料耗材等模块组成。
其次,规划相应的实训场地。根据跨专业实训的人数规模,在校内选择了400平米的空间作为实训场地,并按照6家制造公司(每组6人)、3家半成品公司(每组5人)和相应机构(例如:管委会、商业银行、客户、原材料、租赁、设备、工商税务、人力资源、审计等)内部的人员组织形式,设定了105个具体仿真岗位供学生实习锻炼。
(二)实训内容的安排
可根据具体的实训要求,弹性安排实训时间:1-3周。下面列出实训1周的内容安排:
第一天:仿真动员会、 实习分组、小组讨论,决定职位分工、公司LOGO,名称设计,职务分析撰写,仿真业务系统使用讲解,K3系统使用讲解、公司战略讲解、一季度市场分析、企业经营战略会议(学生讨论)、公司年度预算制定、公司文化墙制作,公司介绍制作和1季度产品订货会讲解准备;第二天:一季度产品订货会:基本业务流程讲解、一季度订货会分析总结会、一月经营和财务专业培训;第三天:一月经营;第四天:二月经营;第五天:三月经营、一季度财务报表生成、一季度总结会,实结。
(三)实训的教学形式
体验式培训,老师引导,学生自由组队,根据创业项目开展经营。学生通过团队协作、头脑风暴,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的知识、能力。
(四)实训的组织形式
教师团队的组成:财务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和国际贸易专业教师各1名组成教学团队,共同来完成实训教学任务,其课时量按照每人16节/周进行核算。
学生实训组织形式:必修课自选模式,即本实训内容为相关专业必修课程,但考虑到打破了常规班级建制,故采取自选模式,即每一轮实训固定相关专业人数,由学生自由组队方式来报名实训,例如:财务管理专业:所需人数15人,拟安排岗位:财务部、财务咨询、机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所需人数9人,拟安排岗位:行政部门;市场营销专业:所需人数12人,拟安排岗位:市场部、采购部、客户公示、广告公示、租赁公司;物流管理专业:所需人数6人,拟安排岗位:物流公司。实训时间的安排:根据相关规定,以24节/周为单位进行。
三、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队伍建设
跨专业综合实训体系,对实训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实习指导教师,要能够在实训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并对实习中出现的各类跨专业的问题进行解答,就需要指导教师具备相当的专业知识功底的同时,对相关专业的知识也要有一定的积淀,才能保证在实习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及时的指导。因此,对于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要构建指导教师团队,由多名专业不同的教师组成,共同完成指导工作。另一方面要加强对老师相关业务的培训,提升技能,确保实训指导到位。
(二)学生的组织问题
由于是跨专业综合实训,必然将打破现有的班级建制,往往出现多个班级学生一起实训的局面。一方面参与到实训的多专业学生,由谁牵头负责组织协调和通知。另一方面是未参加实训的其他学生该如何进行组织,这都是在运行过程中需要摸索和总结的。
总之,如何更好的构建实训体系,确保教学落实,使学生“乐学其中”是我们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1C-0091-03
“商品模拟交易会”是由经贸管理类多个不同专业组合在一起的综合实训项目,主要是组织学生仿真模拟公司的经营模式组建商业企业、运输企业、公司(收购商)和银行机构开展商品交易活动。由学生扮演公司不同的岗位角色参与商品洽谈、交易、开单、款项结算、运输业务办理、仓库存货的收发管理等业务,并最终完成整个公司的会计核算,生成相应的经济信息。从2010年开始,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以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和老师为主的,其他专业共同参与的大型跨专业、跨行业综合实践教学改革项目――商品模拟交易会。经过几年的实践,效果非常显著。
一、以“商品模拟交易会”实现多专业共同参与高仿真实践教学的目的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从2010年开始组织2008级经贸系的学生开展该大型跨专业实训项目,至2014年,每年开展1次,每次持续时间1~2周,参与的专业有会计电算化专业、市场营销专业、营销策划专业、电子商务专业、投资与理财专业、物流管理专业和经济信息管理专业等。该项目开展5年来,参与此实训项目的学生达3200多人,这些学生通过扮演会计、出纳、开票员、广告策划员、营销业务员、仓管员、配送员、银行信贷员、银行柜台工作人员等不同岗位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了解业务发生票据的产生及传递路线,了解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和业务办理程序;通过实训,学生充分把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用来指导实践工作,检验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发现自身的不足,找到今后的努力方向。
二、以“商品模拟交易会”解决专业群共同进行实践教学的难题
有市场供求就会有买卖交易,有买卖交易就会有商品流通,有商品流通就会需要物流,而商品买卖和物流势必产生相应的款项结算,而公司经营的好坏需要进行财务核算提供财务信息。经贸系专业群建设基本上涵盖了上述所有教学实践环节。
根据经济活动涉及的行业需要,该实训项目设置了商业、运输业、银行等不同的行业,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把会计电算化专业、市场营销专业、营销策划专业、电子商务专业、投资与理财专业、物流管理专业和经济信息管理专业等按工作性质关系组合在一起,组成一个企业(单位),担任不同的岗位角色,完成不同的岗位工作。为了能更好完成该实训项目,发挥各专业同学的专业优势,我们原则上选择专业对口安排学生的工作岗位。大致岗位设置和分工如表1所示。
三、以“商品模拟交易会”为载体构建专业群核心课程体系
(一)会计电算化专业完成“企业会计综合实训”和“会计信息化”两门核心课程建设。根据我们多年开展的跨专业大型“商品模拟交易会”实训项目,几年来,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在项目中所需实践技能得以不断提高,2012年会计电算化专业获得自治区“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立项建设,该项目获得立项,和我们多年举办大型“商品模拟交易会”实训项目密切相关。在项目建设中确定了两门会计核心课程“会计信息化”和“企业会计综合实训”,“会计信息化”课程包括用友和金碟两个软件内容。根据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利用与用友及金蝶软件公司合作的平台,进一步完善了实践教学体系和教学评价体系,建设教学网络平台,使之用于整个教学中。“企业会计综合实训”是会计电算化专业的综合实训课程,包罗各岗位的会计核算工作,是会计电算化学生毕业前的一次专业技能综合大练兵,融合了前面4个学期多门专业课程的综合运用。目前,我们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平台,与广西南宁才金会计服务有限公司和广西南宁安诺财务公司合作共同编写了《企业会计综合实训》和《会计信息化》教材,两本校企合作教材已于2015年1月公开出版发行并已正式投入使用。
(二)市场营销专业完成“销售业务原理与实务”一门核心课程建设。市场营销专业根据“商品模拟交易会”中所需营销知识与技能,完成了核心课程“销售业务原理与实务”课程标准、教学设计、实训辅导材料、慕课等的建设。我们与南宁百货股份有限公司、华润集团南宁营销公司、统一集团广西分公司、中国联通广西分公司、银邦集团、一叶连锁店有限责任公司、东翼今天连锁有限责任有限公司等合作企业共同完成了校企业合作教材《销售业务原理与实务》的编写。该教材于2014年4月公开出版发行并已正式投入使用。
(三)电子商务专业完成“淘宝创业综合实训”一门核心课程建设。电子商务专业学生通过参加大型跨专业“商品模拟交易会”实践教学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体会整个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后,为了使他们增强创业意识,在国家大力推进电子商务发展、广西大力实施“电商广西、电商东盟”的背景下,我们和企业合作完成了“淘宝创业综合实训”工学结合核心课程建设,并把这门核心课程建设成为超星慕课。
四、以“商品模拟交易会”为载体推进专业群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一)探索形成会计电算化专业、会计与审计专业、电子商务专业“准员工式2+1”人才培养模式。会计电算化专业、电子商务专业2010年以前实施的是“2.5+0.5”人才培养模式,从2010年举办第一届大型跨专业“商品模拟交易会”后,通过学生在“商品模拟交易会”中在技能方面的表现,发现学生在实践技能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总结经验后,从2010年起,三个专业正式实施“准员工式2+1”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前两年在学校学习,后一年在企业进行一至两个月的准员工教育(准员工教育是指学生在入岗前接受的企业文化、公司制度与劳动纪律要求、岗位知识等内容的培训教育,还有入岗后的进一步接受的员工相关专业知识、管理知识的培训教育),然后正式上岗,按员工标准要求进行管理,享受薪金等员工待遇。学生就业从原先的好就业变成现在的就好业,毕业生更受用人企业的欢迎,同时专业教学质量显著提高。我们和广西南宁才金会计服务有限公司、广西南宁安诺财务公司和杭州赢动商务有限公司深度合作,经过几年的不断探索,在校企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制定出培养符合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人才要求的教学改革方案,探索出了一条工学结合的专业建设之路。
(二)优化市场营销、营销与策划、投资与理财、客服管理人才培养方案。自2010年专业群开展“商品模拟交易会”实践教学项目以来,我们根据实践中各专业所需技能要求,进一步优化了市场营销、营销与策划、投资与理财、客服管理四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上述每个专业在第四个学期都到企业开展为期1个月的顶岗实习,并将顶岗实习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我们与统一集团广西分公司、广西住朋购友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国海良时期货有限公司广西分公司、南京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合创盈丰投资管理中心、中国电信广西分公司等企业密切合作进行顶岗实习,通过实习,进一步增强了这些学生在“商品模拟交易会”中的实践技能。
五、以“商品模拟交易会”为载体推进专业群实训基地建设
根据“商品模拟交易会”教学实践技能要求,会计电算化专业与广西南宁才金公司合作共建了会计手工实训室,与金蝶(中国)软件公司合作共建了会计电算化实训室;投资与理财专业与深圳国泰安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了投资与理财实训室;电子商务专业与奥派信息产业股份公司共同建设了移动商务实训室。
2012年,由专业群各实训室联合建设的“经济贸易”实训基地获自治区示范性实训基地。
六、“商品模拟交易会”实践教学成效
(一)课堂与商场、理论与实践高度融合。通过实训,学生比较直观地亲身体会到组建成立公司应办理的工商注册登记应准备的材料和到银行开户应完成的相应手续,真正感受到作为出纳到银行办理转账结算业务的基本流程,也认识到办理支票结算应加盖的“银行印鉴”是什么概念。而作为运输公司在接收运输业务时该填写的托运单和运费计算、开发票,以及运送货物应注意的事项等,通过实地操作后让物流管理专业的同学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作为运输企业在货物配送上该注意的细节。而作为担任银行工作人员的投资理财专业同学也更深刻理解作为信贷员该如何审核资料控制放贷额度,作为柜台工作人员如何办理客户的转账结算业务。
(二)过程与结果、成本与利润高度融合。以“目标利润”等工作业绩为导向开展的营销活动,促使学生明白价格决策的重要性,业务部的学生和财务部的学生共同完成采购价格和销售价格的决策,大家在工作过程中能形成一个凝聚力较强的团队,共同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学生通过参与市场询价、业务洽谈、签订买卖合同、商品成交开具发票等市场经营活动获取利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主动性、学习气氛活跃。特别是营销、策划、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写广告、策划、谈判等。有的学生直言参与这个活动让他们掌握到了很多原来不曾了解和接触到的东西,懂得了其实做营销不是简单的跑业务,还要了解法律、政策、管理和财务知识才行,电子商务的学生通过这个实践教学活动更是激起了创业的想法,他们纷纷表示要自己创业开办公司。
(三)理性与感性、实践与技能相互结合。通过实训实战操作,学生对业务办理流程有了感性认识,也掌握了在每个工作环节有关原始单据的填写方法和填写要求,并对各联单据的用途和传递有了深刻的了解,弥补了以前在上专业理论课程上只看单据,而没有真正动手操作的不足,通过自身的填写和传递,对原来所学知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特别是会计专业学生,通过完成发票的开具,支票的签发,出库单、入库单的填写、传递和审核,进行财务核算,让他们领悟到作为财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需要更加严谨细心,不能马虎大意。
(四)岗位与团队、个人与社会高度融合。该综合实训项目是由多专业的同学共同完成的,同一家公司也是由不同专业的同学组成,商业公司开展的经营活动必须跟运输公司、银行、公司等产生联系,因此单位跟单位之间、不同部门、岗位之间的交流沟通是不可避免的,特别是因经济往来产生的经济纠纷该如何引导学生去协商解决,部门之间产生的矛盾,如何引导学生处理好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也是我们在实训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的一个工作任务。
七、实践成果的应用与推广
自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商品模拟交易会”以来,取得下列推广应用效果:
第一,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本成果主要是在本院经管类专业推广和应用,直接受益的经贸类专业学生人数达14000多人,间接受益的管理类专业学生10000多人,整体提高了经贸管理类专业教育教学水平。专业群中会计电算化专业2013年获自治区特色专业立项建设,市场营销专业和电子商务专业为国家骨干示范重点建设专业――物流管理专业群建设专业。会计电算化教学团队被确认为院级优秀教学团队,专业群建设完成院级精品课程3门,超星慕课2门。教师教学水平得到提高,教师参加第四届、第五届全国商科教育实践教学大赛获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参加院级信息化比赛获一等奖2项、三等奖1项,参加区级信息化比赛获二等奖1项。学生的技能水平得到提升,从2010年至今,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全国职业技能竞赛等赛项获奖10余项。
第二,推进了实训基地建设和教学模式改革。校内新建了投资与理财实训室、淘宝创业实训室和移动电子商务实训室。校外新建了3个紧密型实训基地。探索和实践的“准员工式2+1”人才培养模式受益学生人数达2000人,电子商务专业的“杭州赢动订单班”、会计专业的“南宁才金订单班”相继成立,这种良好的校企合作共同育人模式在全院的经管类专业中迅速推广,带动了相关专业的发展。
第三,通过校际交流与互动扩宽了成果的影响力。近年来,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城市职业学院、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广西物资学校、广西银行学校等区内多所高中职院校到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参观“商品模拟交易会”并与相关专业进行交流,较好地促进了专业群各专业教学水平的提高。
八、体会与设想
(一)体会。经过5年多的实践,专业群实践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学生在“商品模拟交易会”中开展专业工作的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专业群各专业的毕业生在广西的南宁、防城港、北海、钦州具有较大的影响力。近年来,各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平均保持在93%以上,就业质量得到改善和提升,成为服务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的一支生力军。
针对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整合现有的实训教学资源,仿真企业经营过程,构建校内虚拟商业社会环境,使学生在该环境中完成从求职到职场,从职场到创业,从企业创立到企业经营,以及商业竞争的全过程。全方位、多角度的体验企业经营、管理流程、经营决策、业务往来等环节,作为学生参与真实的商业社会竞争之前的演练,也为学生将来自主创业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整合现有的实训教学资源,构建仿真综合实训的基本教学模式。
1.1 仿真的商业社会环境
将真实的商业社会环境中的各关键要素进行抽象,根据学院的实际情况,整合及自制实训软件和教具,构建起虚拟的商业社会环境(见图1)。该虚拟商业社会环境分为制造企业、政府部门、服务机构和其他企业四部分组成。其中,仿真的若干家制造型企业属于同一行业,并具有竞争关系,它们是整个虚拟商业社会环境的核心,在这些制造企业中设置行政、生产、财务、营销、采购等部门;政府部门主要包括工商局、税务局、招投标中心等,为制造企业提供注册登记、工商年检、纳税申报和招投标等服务;服务机构主要包括银行、会计师事务所、新闻中心等,主要为制造企业提供支付、存贷款、会计事务、审计、新闻等服务;其他企业主要包括物流公司、商贸公司、货代公司等。
图 1 虚拟商业社会环境结构图
1.2 仿真的企业运营过程
在搭建好仿真的实训环境后,学生需要组成团队,作为不同的企业或机构参与实训过程,每个学生都扮演某个角色,学习和训练在该角色岗位上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感受企业创立和经营管理的决策过程。
例如制造企业该如何投放广告开拓市场,如何按照每期的订单组织采购和生产活动,如何根据自身的财务状况进行融资,何时需向银行贷款及贷款类型和金额,固定资产的投入与折旧,财务会计处理,成本与利润的计算,风险的控制,何时进行纳税申报,如何与商贸、货代公司开展合作等,都需要由担任不同角色的同学自行决定。
在政府部门、服务机构和其他企业中参与实训的学生同样需要开展仿真的岗位业务活动,通过各项业务处理过程,企业在商业社会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相关的要素。整个实训过程以制造企业的运营过程为主线,通过多次岗位角色的轮换使学生全面体验创业与企业运营过程,全面提升创业素质。
1.3 综合创业能力实训
目前,多数院校的学生实训都是穿插在某门课程中,进行验证性实训、流程性实训以及课程结束前的专业综合实训。
这些实训环节能够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但由于各自的专业局限性,对于学生形成跨专业知识和技能体系效果甚微,而创业能力就是一种多专业交叉的综合能力,需要专门进行综合实训,才能够逐步训练学生的创业能力。
以会计学专业为例,实训环节主要体现在专业课程授课过程中的验证性和流程性实训,如:“手工会计处理”、“会计凭证填写”、“会计电算化”、“会计综合业务处理”等,实训内容都是会计学专业的基本技能训练,学生很少能够接触到工商业务、税务处理、银行实务和企业运营等与会计专业密切相关的跨专业实训内容,不利于学生创业能力和技能的获取。仿真的综合创业能力实训正弥补了这一不足。会计学专业的同学不仅可以在仿真制造企业的财务岗位工作,也可以在整个虚拟的商业社会环境中体验不同类型企业、政府部门、服务机构和其他类型公司的不同岗位。学生通过在不同岗位上进行体验式、沉浸式的演练,不仅深化和拓展了本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体系,还习得了多专业的综合实践能力,提升了未来进行创业实践的能力和相关技能,进一步提高了创新创业素质。
2 仿真综合实训的创业能力培养模式创新
2.1 跨专业的教学团队
基于仿真综合实训的创业能力培养模式需要一支具有多专业背景的教学团队。以经管类专业教师为核心,从各相关专业选出实训指导教师并由教务部门统一组织参训学生,科学整合及改造现有的实训场地、用品和计算机软硬件等实训资源。
2.1.1 多专业背景的实训指导教师。
在开展仿真综合的创业能力实训时,由林业经济管理系、林产工业系、林业信息工程系等部门派出经管类、林产类和信息类专业的实训指导老师,组成跨专业实训教师团队。在团队中,企管专业教师指导仿真制造企业的学生进行经营决策,国贸专业教师指导贸易企业业务活动,会计专业教师对各企业财务业务活动及会计师事务所实训内容进行指导,财税专业教师指导税务相关实训活动,金融专业教师对银行相关实训内容进行指导等。各专业教师在实训过程中根据自身的专业背景,分工协作,共同完成整个综合实训过程。同时,各专业的教师通过互相交流、学习和参训,互通有无,逐渐培养出具有多专业背景的复合式创业指导教师。
2.1.2 教务部门统一组织参训学生。
创业能力培养综合实训需要在仿真商业社会环境中进行,这就需要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扮演环境中不同的岗位角色,因此需要打破现有的以系部为单位组织教学活动的方式,由教务部门集中安排时间和地点,统一组织各专业的学生同时参加实训。
2.1.3 科学整合及改造现有实训资源。
为提高仿真综合实训过程的竞争性,模拟创业竞争过程,仿真综合实训平台设置了10余家模拟企业和外围服务机构,近200个工作岗位。如此大规模的实训教学任务成本较高,无法由单个教学单位独立承担。为此,需要统筹安排、充分利用和改造现有的分布在各个部门实训场地、实训用品及计算机软硬件等相关的实训资源,进行整合升级,以较低的成本打造出适合学院实际需求的创业能力培养实训环境,并在全院实现最大范围的资源共享。
2.2 跨专业的实训内容
仿真综合实训在实训内容上将各专业的单项实训进行有机整合,实现了跨专业的综合实训。
2.2.1 实训项目的综合跨专业性。
传统的实训项目主要是分布在各专业课程中的单项实训或专业内综合实训,比如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训项目一般是虚拟某个公司的财务背景,让学生根据该公司某个期间的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和会计报表。
这些实训项目虽然能提升财务岗位的专项职业技能,但都是作业题形式,即学生看到的原始凭证都是设定好的,只能训练学生根据原始凭证进行账务处理的技能,并不能训练学生的管理决策能力,更不能有效的获取与创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而跨专业的综合实训是将多个专业的学生混编在一起,在虚拟商业社会环境中扮演不同角色,进行角色轮换反复演练,整个实训内容不仅涉及制造企业内部的管理活动,还需要与工商、税务等政府部门以及商业银行、会计师事务所等各类服务机构进行协同业务处理,并且还将企业生产运营过程中整个供应链上相关的业务活动有机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一个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仿真环境当中思考和感受创业过程。
这样一来,即便是财务管理专业的同学也能参与企业从创立到经营决策的全过程,从而为日后开展创业实践活动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做好充分的技能准备,使其不断累积创业能力,提升创业素质。
2.2.2 实训项目的竞争趣味性。
为了提高学生参加实训的积极性,创业能力培养平台中设置了多个存在竞争关系的制造企业,并在实训案例和数据中安排了一定数量的竞争矛盾和利益冲突点,尽可能仿真了现实的商战过程。
例如,核心制造企业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后都可取得等额的经营资本。代表制造企业各部门的学生小组在接下来的实训过程中,需要根据瞬息万变竞争环境,科学决策,合理利用原始资本,获得尽可能多的所有者权益,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将体会到竞争的残酷性与合作的互补性,感受商业博弈的趣味性与管理决策的科学性。例如:如何把握期初市场的需求量,如何获得适合本企业的订单,应向银行贷款多少、投入什么类型的厂房和生产线,在供应链条中如何与上下游企业展开合作实现共赢,如何评估自身的生产能力、资金周转能力、降低风险等。由于竞争的广泛存在,每个虚拟企业都希望自己在竞争中取胜,对于经营着虚拟企业的学生来说,将最大化的激发其个人潜能和主观能动性。学生在实训过程中,为了商战的胜利,往往主动获取相关知识和技能,积极参与讨论与合作,其创造性也得到了较好的发挥。
2.2.3 实训项目的团队合作性。
创业和企业经营管理不是一个人可以完成的事情,而是需要一个优秀的团队紧密协作才能成功。团队是整体效用大于部分之和的有机整体,团队中的管理者应该能够把每个成员团结在团队目标周围,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潜力,平衡团队内部的矛盾,这对于创业成功也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创业能力培养平台尽可能真实的模拟出虚拟商业社会环境中相关企事业单位的主要组织结构,设置了组成这些机构的主要工作岗位和典型业务流程。
例如,作为平台核心的制造企业中,设置有行政、市场、财务、生产、人事、采购等部门,以及CEO、财务主管、市场总监、生产总监、人事主管和相应的助理岗位,学生轮换着在不同部门的不同岗位上任职,各部门与各职位之间既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又存在微妙的竞争关系,企业的CEO需要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以达成企业的战略目标,各部门的主管同样需要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团结部门员工与其他部门合作等。以接单安排生产为例,需要训练作为企业CEO的学生召集各部门负责人进行集体决策的能力。市场部门要根据市场供需情况,提出使利润最大化的接单方案;生产部门要根据企业目前的产能,制定出可选的多种生产方案以及是否新建生产线、生产线类型的建议;采购部要根据生产方案制定原材料的采购计划;财务部要对整个采购、生产、销售各环节所涉及的资金的情况做出分析等。这需要训练不同角色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在业务活动过程中与他人协调与合作的能力。
不仅企业内部各部门与人员之间需要相互协作,现代企业作为整个供应链的一环,不可避免的要与上下游企业展开广泛的合作。例如,制造企业与贸易企业、货代企业、物流企业之间的供应链关系,其与工商局、税务局、会计师事务所、商业银行、招投标中心之间的服务关系。企业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需要创业者和企业管理者动态的维护企业生存环境中的诸多合作关系。因此,在创业能力培养平台中,实训项目的设计处处体现了团队的合作性。
2.3 综合的教学管理模式
2.3.1 教学管理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由于创业能力培养平台提供了一个虚拟的商业社会环境,学生在实训中都是虚拟公司或虚拟服务机构中的一员,都有明确的工作岗位和需要完成的业务活动,所以每一位参与实训的学生都把自己定位为一名职场人士,都为自己所在的公司(机构)业绩加班加点地工作着。在具体管理过程中,每家公司(机构)的总经理负责对本单位的员工进行考核,并伴有精神和物质两方面的奖惩机制。所以,学生参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可以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虽然可以有百余名学生同时在实训室里参加实训,但实训秩序却可以井然有序。
2.3.2 教学管理注重过程,教学效果考核注重结果。
还以核心制造企业为例,评估学生的实训效果,一方面需要参考该企业的经营记录,如:是否按规定进行了工商注册,是否依法进行了纳税申报和缴纳,是否按时完成了财务报表与审计工作等;另一方面考核该企业的经营业绩,如:根据该企业的战略目标评估关键绩效指标的完成情况,计算该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和排名情况等。通过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让参训学生认识到在企
业经营管理过程中要把握好的关键要素才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4 学生创业能力提升
教学团队、内容和管理三个方面的创新培养模式共同促进了学生创业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对于创业所需的知识、技能有了一定的了解,积累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但这些理论知识是孤立的、零散的,很难在短期内形成有价值的创业能力。采用仿真综合实训的方式可以将多个专业的学生组织起来,沉浸在一个仿真的商业社会环境当中,将理论知识有机的串联起来并应用于实践,体验创业的具体过程,是学生日后自主创业的演习,必将大幅提升学生的创业综合能力,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4.1使学生对自主创业的认识从感性层次提升到理性层次。
在鼓励创业的大背景下,学生对于“自主创业”并不陌生,但大多停留在媒体宣传、课堂教学的感性认识层面,很少有学生具备低成本、低风险创业实践的机会。仿真综合实训将使得所有学生都可以体验创业过程,将对于自主创业的认识提升到理性层面,提高日后真实创业的成功率。
2.4.2培养学生的综合创业技能。
来自不同专业的学生,其知识构成和具备的专业技能是不同的,但创业的过程需要多方面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仿真综合实训将使得学生在虚拟企业创立和运营的过程当中,通过角色互换,主动的获取市场营销、客户关系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风险管理等多方面的知识,训练企业创建、纳税申报、财务会计、产品宣传、企业融资等各方面的技能,其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创业能力的效果是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比拟的。
2.4.3 全面提升学生的创业素质。
创业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活动,创业仅仅依靠墨守成规的知识、按部就班技能是无法成功的,创业的成功需要学生具备较好的创业素质。学生在参与仿真综合实训的过程中,会潜移默化的产生创业嗅觉,提高发现创业机会的敏感度,形成自己的创业理念,对于创业活动形成整体认识,并不自觉的以创业思维观察社会,带着创业渴望、创业理想甚至创业计划进入社会。因此,仿真综合实训对于全面提升学生的创业素质会有较大的帮助,为学生日后创业的成功提供不竭的原动力。
3 仿真综合实训中需重点解决的问题
创业能力培养的仿真综合实训涉及学院多个部门、多个专业的教师、学生和实训教学硬件,在教学组织上与传统教学有较大的差别。因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学院高层领导支持,统一协调各教学资源,以确保实训的顺利进行。
3.1 实训时间安排
由于各专业都有各自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开设计划,且创业能力培养综合实训需要集中时间和人力统一进行。这就需要打破原有的排课计划,增设小学期专门进行创业能力培养综合实训,并将创业能力培养仿真综合实训纳入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3.2 教师团队建设
创业能力培养仿真综合实训涉及企业创立和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领域,需要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组成团队联合进行实训指导。同时,实训教师还要不断学习跨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系统有全面的了解,逐渐成长为具备多专业知识的复合型创业人才和创业指导教师。
4 仿真综合实训效果分析
在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仿真综合实训的过程中,对参训的200余名学生进行调查,收集到反映实训效果的关键指标,对比分析实训前后的指标数据如下图(图2)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学生主动参与实训的积极性较高,这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学生通过实训过程感受到了企业创立、企业经营管理相关活动的全过程,大大提升了学生自主创业的自信心,创业渴望也有大幅提高。学生对于自身掌握的创业技能的认知程度也有较大的改善。
一、教学目标分析
基于职业教育“实训”“应用”为特征的教育模式,本课程教学的重点应放在企业多种经济业务处理模拟上,让学生熟悉不同类型财务软件处理会计业务的全过程以理解电算化操作的工作流程,增强学生会计电算化核算岗位实战能力。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中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都是初中毕业,知识接受能力、电脑的应用基础较差,学习会计信息系统操作与应用有一定困难。
三、教学环节设计
为了让学生快速有效地掌握学习,教学设计的主要思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情境创设
ERP环境下电算化系统会计核算处理,比起单模块环境下有更严格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在每个情境下再设计若干个工作任务。如设计11个单项实训和2~3个综合实训,确立商品流通企业、制造企业、通信企业三个行业作为会计电算化项目,每个项目下包括会计核算全过程。
2.信息资源提供
进行系统和软件功能操作方法介绍时,教师可用多媒体和投影仪为辅助,用5分钟演示讲解操作步骤方法,10分钟引领学生一起操作,之后,10~20分钟学生操作练习。教学演示中要重点结合会计处理程序讲清操作流程,同时讲清各模块包含的逆返操作功能。
3.自主学习任务设计
以一个制造企业一个月的经济业务为例进行实训,要求学生电算化软件操作账务处理。子任务如下:数据资料准备、账套初始化任务、录入记账凭证、凭证查询、期间损益结转、生产成本结转、销售成本结转、本年利润结转、生成后的凭证必须完成凭证审核与记账、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自定义表的编制、打印报表、工资管理、员工数据录入、工资数据录入,工资系统日常使用初始化、业务处理、期末处理、数据查询统计、固定资产管理、固定资产原始数据分析录入、固定资产调拨、计提折旧、清查等处理,往来账初始化、往来系统使用、往来户档案管理、往来账查询与打印等。
4.协作学习环境设计
实训前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组成一个财务部,组员分别担任企业的会计主管、会计员、出纳员。老师根据实训资料布置工作任务,制定工作计划,由各小组自主完成。在实训过程中,学生相互交流、合作、主导学习,老师进行指导。
课前准备好相关材料,如凭证等。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分组讨论项目,每组4个人,学生讨论分别担任出纳人员、账务处理员、会计主管、单位负责人。实施项目任务发放学习任务书,小组成员按照已确立的工作步骤和程序进行工作,教师根据学生的实施情况,提示学生操作顺序。
5.学习效果评价
在每个阶段的任务完成后,教师都应及时引导学生围绕自己的表现及作业质量进行自我评估。各组介绍自己的工作心得及存在的问题,相互点评。老师对整个项目活动的总结,通过对比师生评价结果,找出造成结果差异的原因。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检测、评估,评测内容包括:凭证是否正确,凭证整理装订是否整齐、完整。最后强化练习设计,将上述流程应用于其他行业企业,由学生自主重复操作。
课堂教学在会计电算化实训内完成,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教师的演示根据子任务分步骤来开展,对重点步骤重点讲解,强调易错易漏步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针对中职会计类专业学生的特点,在机房内利用广播软件进行直观的演示和讲解,让学生掌握操作要领。
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也就是完成实际工作的过程。一个个子任务,除了学习软件的操作技能之外,还涉及会计的专业知识及跨专业的知识,进一步巩固和丰富了学生的专业知识。教师定期对各个子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查。由于任务环环相扣,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达到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何金伟.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职业性研究.湖南大学硕士论文,2006(7).
[2]梁平.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设计.财会月刊,2010(10).
1.课程设计本身存在的问题。ERP沙盘模拟教学方式存在不足。由于该课程本身的特征,其上课方式分为分散授课和集中授课,但两者都各有利弊。分散上课可以给学生充分的预习、消化、吸收和总结的时间,可以降低学生上课时的压力;但是课程的连贯性就遭到了破坏,增加了学生学习的时间成本。由于时间有限、学生的专业素养不高的原因会使学生的学习压力增加,不利于其消化、体会、吸收和提高。
2.学生本身的专业知识不够精深。ERP沙盘模拟是一门系统性较强的综合性实训课程,是在深入学习了工商管理专业的各门专业课程后才能开设的实训课程。它不仅要求学生预先学习和领会战略管理、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生产运作管理、财务管理和会计的核心知识,还要求学生学习和了解业务流程再造和ERP的相关原理。而上述知识由于高职高专的学生整体的在校时间较短(在校学习时间不超过五个学期),绝大部分学校没有充足的时间全部开设这些课程,即使开设了也只是以点带面的略讲一遍,根本不起什么作用,这就给ERP沙盘模拟造成了先天的不足。同时,由于高职高专学生本身的素质原因,他们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没有充分学习相关的知识,缺乏对理论知识的驾驭能力,这也是ERP沙盘模拟在开设过程中达不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目的的原因。
3.师资队伍问题。ERP沙盘模拟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ERP沙盘课程有很强的综合性,要求教师掌握管理学、市场营销、财务管理和物流管理等多专业多学科的知识,并对这些知识进行有效的综合运用。因此要求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且教师工作量的考核指标不易量化,投入与回报不成比例,部分教师对ERP沙盘课程的兴趣不高。同时,高职高专院校中从事ERP沙盘模拟教学的教师绝大部分在高职高专院校从事教学工作,虽然他们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没有企业工作经历和经验,因此对ERP沙盘及其原理本身缺乏深入的了解。
4.沙盘模式实训室的问题。ERP沙盘模拟对实训室的硬件环境的要求比较高。一般而言,ERP沙盘模拟要求在专门的实验实训室进行。实验实训室除了沙盘教具外,还有其他的一些要求。实验实训室中至少应配备投影仪、黑板或白板、打印机、6~12台计算机,共同组成一个局域网环境,同时还至少要有6张能容纳4~8人的桌子,可供30~60人同时使用,因此ERP实验室面积要比较大。由于实验室的投入比较大,而且对教室要求比较高,因此,ERP沙盘模拟课程的建设及实训室的建立必须要得到学校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大力支持,没有较高的投资是难以维系下去的。
5.开课时数严重不足,学时难以安排。ERP沙盘教学过程中,理论课时较少,而实践课时多,由于ERP实验的设置较复杂,模拟订单招标会议、制作并分析财务报表等需要较多的时间,在模拟企业经营时又具有连续性,因此最好安排连续学时教学。但是目前的教学模式中课时安排一般较分散,一周最多5个学时,这种学时安排使得学生产生的浓厚兴趣在一个星期的冷却期后有所减退,教学过程中学生在经营企业时也不能连续进行,这些都限制了ERP沙盘在较大范围内的推广。
6.教学效果不理想。许多学生没有把沙盘作为桥梁,也没有对沙盘相关职位所涉及的专业理论知识进行深入学习、研究。同时,也有一些学生自以为已经完全了解企业,却没有透过沙盘去全方位地认知、研究、深入企业,完全没有达到ERP沙盘模拟课程所提出的“学习—实践—体会—提高”的目的。同时,学生对沙盘缺乏持久兴趣。接触过沙盘的学生刚开始一般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但兴趣持续时间不长。因此,高职高专院校ERP沙盘模拟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三、提高教学效果的策略
1.积极完善实验室建设,为ERP沙盘模拟提供必要的实验实训环境。ERP沙盘模拟课程教学除了沙盘教具外,对硬件环境和软件的要求比较高,如专用教学实验室、沙盘专用桌、计算机和网络设备、投影仪、多媒体教学系统等,实验实训室初期建设需要几十万元的投入,后期软件需要不断更新,资金的保障离不开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2.积极引进复合型教师,提高师资队伍水平。在ERP沙盘模拟课程中,教师的作用十分独特,他不再单单是讲解者,而在不同阶段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调动者、观察家、引导者、分析评论员、业务顾问等。同时,课程具有综合性强及跨学科、跨专业性的特点,对教师的知识面要求高,如果只单纯掌握本专业知识显然是无法胜任的,这对任课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更重要的是,任课教师要树立就业导向观,强化柔性教育理念,必须认识到,只有在宽松、和谐、相互尊重的气氛中,学生才可能有独立意识,并敢于大胆提出想法、表达思想,从而迸发出创新的火花。所以,ERP沙盘模拟课程应配备复合型师资。
3.选取ERP优秀教材,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参考资料。而ERP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对各方面知识的综合运用,企业管理涉及的范畴更广,管理学科的知识点繁多,这也导致了很多学生面对沙盘,面对实践经营中的诸多决策问题一筹莫展,无法找到有力的理论支撑。所以,我们有必要选择或编写一套更有针对性的ERP优秀教材。根据学校开设ERP课程的目的以及各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具体情况,ERP教材除了应该有ERP沙盘模拟实训课的操作规则之外,还应该有四部分的专业理论教学内容:一是ERP管理理念与企业管理理论;二是市场营销理论;三是财务会计与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四是管理信息系统安全与维护技术。
二、工商管理专业ERP沙盘模拟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计本身存在的问题。ERP沙盘模拟教学方式存在不足。由于该课程本身的特征,其上课方式分为分散授课和集中授课,但两者都各有利弊。分散上课可以给学生充分的预习、消化、吸收和总结的时间,可以降低学生上课时的压力;但是课程的连贯性就遭到了破坏,增加了学生学习的时间成本。由于时间有限、学生的专业素养不高的原因会使学生的学习压力增加,不利于其消化、体会、吸收和提高。
2.学生本身的专业知识不够精深。ERP沙盘模拟是一门系统性较强的综合性实训课程,是在深入学习了工商管理专业的各门专业课程后才能开设的实训课程。它不仅要求学生预先学习和领会战略管理、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生产运作管理、财务管理和会计的核心知识,还要求学生学习和了解业务流程再造和ERP的相关原理。而上述知识由于高职高专的学生整体的在校时间较短(在校学习时间不超过五个学期),绝大部分学校没有充足的时间全部开设这些课程,即使开设了也只是以点带面的略讲一遍,根本不起什么作用,这就给ERP沙盘模拟造成了先天的不足。同时,由于高职高专学生本身的素质原因,他们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没有充分学习相关的知识,缺乏对理论知识的驾驭能力,这也是ERP沙盘模拟在开设过程中达不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目的的原因。
3.师资队伍问题。ERP沙盘模拟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ERP沙盘课程有很强的综合性,要求教师掌握管理学、市场营销、财务管理和物流管理等多专业多学科的知识,并对这些知识进行有效的综合运用。因此要求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且教师工作量的考核指标不易量化,投入与回报不成比例,部分教师对ERP沙盘课程的兴趣不高。同时,高职高专院校中从事ERP沙盘模拟教学的教师绝大部分在高职高专院校从事教学工作,虽然他们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没有企业工作经历和经验,因此对ERP沙盘及其原理本身缺乏深入的了解。
4.沙盘模式实训室的问题。ERP沙盘模拟对实训室的硬件环境的要求比较高。一般而言,ERP沙盘模拟要求在专门的实验实训室进行。实验实训室除了沙盘教具外,还有其他的一些要求。实验实训室中至少应配备投影仪、黑板或白板、打印机、6~12台计算机,共同组成一个局域网环境,同时还至少要有6张能容纳4~8人的桌子,可供30~60人同时使用,因此ERP实验室面积要比较大。由于实验室的投入比较大,而且对教室要求比较高,因此,ERP沙盘模拟课程的建设及实训室的建立必须要得到学校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大力支持,没有较高的投资是难以维系下去的。
5.开课时数严重不足,学时难以安排。ERP沙盘教学过程中,理论课时较少,而实践课时多,由于ERP实验的设置较复杂,模拟订单招标会议、制作并分析财务报表等需要较多的时间,在模拟企业经营时又具有连续性,因此最好安排连续学时教学。但是目前的教学模式中课时安排一般较分散,一周最多5个学时,这种学时安排使得学生产生的浓厚兴趣在一个星期的冷却期后有所减退,教学过程中学生在经营企业时也不能连续进行,这些都限制了ERP沙盘在较大范围内的推广。
6.教学效果不理想。许多学生没有把沙盘作为桥梁,也没有对沙盘相关职位所涉及的专业理论知识进行深入学习、研究。同时,也有一些学生自以为已经完全了解企业,却没有透过沙盘去全方位地认知、研究、深入企业,完全没有达到ERP沙盘模拟课程所提出的“学习—实践—体会—提高”的目的。同时,学生对沙盘缺乏持久兴趣。接触过沙盘的学生刚开始一般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但兴趣持续时间不长。因此,高职高专院校ERP沙盘模拟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三、提高教学效果的策略
1.积极完善实验室建设,为ERP沙盘模拟提供必要的实验实训环境。ERP沙盘模拟课程教学除了沙盘教具外,对硬件环境和软件的要求比较高,如专用教学实验室、沙盘专用桌、计算机和网络设备、投影仪、多媒体教学系统等,实验实训室初期建设需要几十万元的投入,后期软件需要不断更新,资金的保障离不开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2.积极引进复合型教师,提高师资队伍水平。在ERP沙盘模拟课程中,教师的作用十分独特,他不再单单是讲解者,而在不同阶段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调动者、观察家、引导者、分析评论员、业务顾问等。同时,课程具有综合性强及跨学科、跨专业性的特点,对教师的知识面要求高,如果只单纯掌握本专业知识显然是无法胜任的,这对任课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更重要的是,任课教师要树立就业导向观,强化柔性教育理念,必须认识到,只有在宽松、和谐、相互尊重的气氛中,学生才可能有独立意识,并敢于大胆提出想法、表达思想,从而迸发出创新的火花。所以,ERP沙盘模拟课程应配备复合型师资。
3.选取ERP优秀教材,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参考资料。而ERP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对各方面知识的综合运用,企业管理涉及的范畴更广,管理学科的知识点繁多,这也导致了很多学生面对沙盘,面对实践经营中的诸多决策问题一筹莫展,无法找到有力的理论支撑。所以,我们有必要选择或编写一套更有针对性的ERP优秀教材。根据学校开设ERP课程的目的以及各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具体情况,ERP教材除了应该有ERP沙盘模拟实训课的操作规则之外,还应该有四部分的专业理论教学内容:一是ERP管理理念与企业管理理论;二是市场营销理论;三是财务会计与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四是管理信息系统安全与维护技术。
跨专业综合实验是指由不同专业的学生协同完成同一跨专业实验任务的实验,具有教学目标跨专业、教学内容跨专业、教学组织形式跨专业3个特点。
(1)教学目标跨专业。与专业综合实验、专业基础实验相比,跨专业综合实验关注人才培养的高层次目标,具体包括:构建融会专业知识与相关专业知识的复合型知识结构;提高综合运用相关专业理论进行经济管理决策、解决复杂动态经济管理问题的能力田;养成跨专业的视野与跨专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叫;培养团队合作能力与自组织学习能力等川。跨专业综合实验以本专业为基础,拓宽多个领域,加深学生对本专业与相关专业关系的认知,从而增加专业的弹性川。
(2)教学内容跨专业。跨专业综合实验的实验任务本身是跨专业的,它需要由多个不同专业的学生应用各自的专业知识与能力协同完成。
(3)教学组织形式跨专业。跨专业综合实验突破专业的限制,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共同完成实验。
教学目标跨专业是跨专业综合实验的本质特征,教学内容跨专业、教学组织形式跨专业是教学目标跨专业的必然要求。跨专业综合实验教学使各专业在实践环节走向融合,是校内专业学习走向校外实践的桥梁,是应用型本科经济管理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
2 建设金融业全景仿真实验室
金融业全景仿真实验室是学校跨专业综合实验教学的主要场所(见图1),为跨专业综合实验教学的实施提供了软硬件环境支撑。该实验室面向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发展趋势,按照“场景仿真、机构仿真、业务仿真”的理念建设,下设实验银行(营业部、理财中心、国际业务部、信贷业务部、风险管理部、会计管理部)、实验证券公司、实验保险公司,总面积807.3 m2。实验银行配有商业银行综合会计核算系统、信贷管理系统、国际业务系统3套实务软件和学校自主开发的金融理财实验教学系统,实验证券公司配有世华实时行情系统和模拟交易软件、新华(08数据库,实验保险公司配有模拟寿险系统、模拟财险系统。
3 建设金融特色经营模拟沙盘课程
沙盘模拟在教学中的应用始于上世纪70年代,后被引入哈佛商学院的MBA的教学中。1995年,北京大学自主研发国内首个企业模拟经营沙盘软件川。2003年,用友公司推出“创业者”电子沙盘,并在全国经管类专业中推广企业经营模拟沙盘教学。如今,企业模拟经营沙盘已成为一门常见的经济管理跨专业综合实验课程。课程中,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团队合作、沙盘推演,协同制定企业经营战略、参与市场竞争、感知企业运作过程、完成企业经营管理。
商业银行是一种特殊的企业。一方面,它与一般的企业相同,以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为目标;另一方面,它与一般的企业不同,以金融资产与负债为主要经营对象,承担服务实体经济的社会责任,受整个社会经济的影响较大。了解企业、了解商业银行、了解企业与商业银行之间的竞合关系对应用型金融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在总结传统的企业经营模拟沙盘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特征,自主设计了商业银行经营模拟手工沙盘与配套辅助教学软件(见图2),开发了“商业银行经营模拟沙盘”课程;从商业银行为生产制造企业提供的融资服务、结算服务出发,对传统的生产制造企业经营模拟沙盘以及沙盘课程进行了改造;创新性地将生产制造企业经营模拟沙盘与商业银行经营模拟沙盘教学相结合,开发了“银行一企业经营模拟沙盘”课程。
4 建设现代金融服务综合仿真实习平台
企业综合仿真实习是广东财经大学首创的跨专业综合实验教学模式,它通过构建模拟企业运作的仿真环境,让学生在仿真环境中运用已掌握的专业知识进行企业运作的模拟演练,熟悉企业的运作川。目前,市场上主流的企业综合仿真实习平台有用友新道虚拟商业社会、方宇博业的经管类虚拟仿真跨专业综合实训平台川、四川师大的跨专业综合仿真实习平台,这3类平台均构造了以现代制造业为核心的仿真商业社会环境,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业的代表,是这个生态圈中的一个辅机构。受企业综合仿真实习建设思路启发,学校提出了在校内构建以金融机构为核心的仿真金融生态圈的设想,并于2015年正式启动现代金融服务综合仿真实习平台建设。该平台以我国现代金融机构体系为原型,以集商业银行、投资银行、资产管理公司为一体的“金融控股公司”为核心,在校内构建了虚拟仿真的现代金融服务生态体系
仿真实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分组经营6~8家竞争的金融集团、1~2家担保公司、1~2家融资租赁公司、1家信用评级机构、1家会计事务所,1家律师事务所,1家金融监管机构,体验各类金融机构核心业务的办理过程,了解其中的重要风控点与合规要求;感知各类金融机构的盈利模式、经营风险与监管模式;感知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与协作;增强金融服务意识、风险意识、合规意识。学生仿真实习扮演的各类角色与处理的主要业务见表。
5 建设“实验超市”开放性实验教学平台
开放性实验是对传统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补充,它改变了传统实验教学的封闭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由选择所要进行的实验项目,并利用实验室资源自主开展实验。为进一步开放实验室,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参与实验项目,学校启动了“实验超市”开放性实验项目建设
实验超市的实验项目短小精悍,一般为8课时或16课时;项目选题面向经济管理实践中的现实问题,要求体现前沿性、实务性,尤其推荐需要由跨专业学生协同解决的现实问题。比如:“上海迪斯尼项目亮点项目分析”实验要求学生结合中国游客的需求,设计中国迪斯尼项目,并关注政治、经济、法律等因素对项目选择的影响;“信用分析数据采集与管理”实验要求学生采集企业征信数据,并撰写信用分析报告。目前,“实验超市”已形成管理者职业能力、公司财务管理、商业银行业务、金融理财、国贸与物流、金融数据分析6大类40个项目。实验超市的教学组织采用跨年级、跨专业组班,滚动开班的形式,每位本科生需完成2学分的实验超市开放性实验项目的学习。
6 建立跨专业综合实验教学保障体系
ERP系统是英文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的简写,它由美国著名计算机技术咨询集团企业加特纳于1990年提出的概念,是基于计算机技术和管理科学的最新发展,从理论和时间两个方面,以管理会计为核心,同时识别和规划企业资源,讲企业内部所有资源整合在一起,对采购、生产、成本、库存、分校、运输、财务、人力资源进行规划,从而达到最佳资源组合,取得最佳效益,实现企业整体经营管理的解决方案。
ERP沙盘模拟实训课程,是以ERP沙盘模拟对抗竞赛为主体内容的综合实训课程。最早由瑞典皇家工学院的Klas Mean于1978年开发,其特点是采用体验式培训方式,即遵循“体验――分享――提升――应用”的过程进行学习。21世纪初用友软件公司率先将沙盘引入中国高校ERP教学实验中,将其命名为用友ERP仿真对抗实验。本着创新型实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经过多方的共同努力,我校与用友公司合作,成功引进“ERP沙盘模拟实训课称”,并已经进行了6个学期的具体实践,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教学效果,在同学们中引起了极大的兴趣,体会到了本课程的魅力所在。
二、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ERP沙盘模拟课程的改革措施
在学院领导和用友公司的共同推动下,我院于2008年9月引进ERP沙盘模拟实训的系列课程,为推动这一系列课程的有效展开,主要采取以下改革措施:
(一)改革教学计划
专业教学计划是培养学生的总纲。教学计划合理与否决定培养目标实现的质量。ERP沙盘模拟课程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在全国高校特别是高职高专的实验教学中并未普及,大家还在摸索如何更好地导入这一新课程的教学,达到教学目的,需要不断探索,制定出合理的、符合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特点的课程教学计划,要把企业的相关人员引入学校,参与教学改革。
由于ERP的核心内容是企业的管理思想,所以在课程设置上适当增加和补充企业方面的前导课程,以与ERP课程对接;实践环节则在ERP沙盘模拟实验上下功夫。为了让学生有个循序渐进的从了解到熟悉到掌握应用的过程,我们根据学生的基础不同分别在大大二大三开设了ERP认知实训、ERP沙盘――企业经营实训、ERP沙盘――创业实训,实现对ERP从认识到理解到应用的过程。
此外,教学过程中发现,由于ERP沙盘模拟试验模拟的是企业几年经营过程,通过教学发现,从时间上讲集中进行试验要比分散实验效果要好,因此,应调整专业教学计划,把ERP沙盘模拟试验课集中进行。
(二)加强ERP师资队伍建设
ERP沙盘模拟课程作为一门新兴的课程系列,没有现成的教师可以进行教学。为了解决师资问题,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方面从2008年起陆续选派多名各专业教师参加用友公司的多次培训,加快新的师资队伍的建设。ERP不仅仅是一个计算机软件,更重要的是企业的管理思想。ERP沙盘实训的内容涉及企业管理、财务会计、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多方面知识,一个教师难以精通这些综合知识,让不同专业的专业老师一起参与指导学生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具体来说,ERP沙盘模拟课程的教学,不仅仅由财务教研室的老师单独完成,而是由财务管理、物流管理、电子商务、国际贸易等各专业的老师共同参与指导学生,在实训过程中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而实现这一课程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提高。
(三)跨系跨专业组建ERP协会,加强不同专业学生直接的交流与合作
苏信学院在ERP沙盘模拟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了社团这个途径。鼓励学生打破专业甚至跨专业,打破年级的界限组建ERP协会。在教师的参与指导下,按企业的运营模式设立各种机构,形成一个虚拟公司,按公司的要求进行运作。协会会长和各部门经理由学生选举产生,根据运营结果换届选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兴趣。
如今,苏信学院的ERP协会,不仅很好地承担了它作为社团的功能,吸引和培养了一批学生,带领优秀社员参与省市级的比赛获得良好的成绩。社团还作为跟常熟理工学院、苏州职业大学等兄弟院校交流沟通的平台,为学生跟其它院校的相互沟通和学习建立良好的基础。
(四)积极参加竞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学校开展ERP沙盘模拟竞赛,打破专业界限,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动手能力,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教学目的。我院的经济贸易系和管理工程系都开设了ERP沙盘模拟实训的系列课程,让各专业的学生都能将管理学、会计学、经济学等各方面的课程再ERP这个沙盘上得到实践和锻炼。自2008年6月14日,用友第四届ERP沙盘模拟大赛第一次在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举办以来,我们学校连续多年参加“用友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暨ERP沙盘模拟大赛,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三、ERP沙盘模拟课程的教学体会
ERP沙盘模拟课程自2008年开设以来,在我校已经展开了三年多的教学,笔者参与了我院经济贸易系和经济管理系十多个班级的ERP沙盘模拟系列课程的教学,并指导了优秀学生参加了比赛取得佳绩,对本课程的教学有了比较深刻的体会。
(一)体验式的教学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ERP沙盘模拟提供了种企业经营管理实战仿真,是一种体验是学习方式。ERP沙盘模拟课程将企业的组织结构和全部财务状况全部真实的展示在沙盘上,每个学生通过不同的角色都能直接参与到企业经营的过程中去。它不同于一般的以理论和案例为主的管理课程,每个学生都能直接参与模拟的企业运作,体验复杂、抽象的经营管理理论。从而改变了原来单项的灌输式学习方式,改为双向的互动学习,这种体验式教学提供现场的实战气氛,改变同传统教学方法上“教师单项灌输”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亲身体验一个制造型企业管理的完整流程。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气氛相当热烈。
沙盘模拟课程的对抗性,让课程成为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这个战场让同学们在课堂上就深刻体会商场竞争的激烈和残酷。因此对于老师和学生来说,都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小小的沙盘蕴含着每位学生的智慧,能把学生各种大胆的想法带到实验中印证,在成功与失败的体验中,学生加强了彼此间的沟通与理解,体验到团队协作的力量和优势,学到了管理知识,掌握了管理技巧,感受到了管理阵地,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经营管理的素质与能力。教学过程中,学生出现的错误越多,收获就越大,老师受到的启发也越
大,学生提出的问题越多,越能促进指导教师对该课程的进一步认识。
(二)ERP沙盘模式实训教学是理想的就业“演习”工具
ERP沙盘模拟实训可促使学生主动去思考、主动加入群体活动中完成实验。每个岗位都有相应的责权利,让每个学生都能好到相应的“职业角色”的感觉。
在ERP沙盘模拟企业经营的过程中,学生们能主动发现企业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且在老师和其他队友的帮助下解决问题,锻炼了学生跨专业学习、研究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在仿真企业环境中,以企业业务流程为连接线,将各业务部门、各职能岗位有机地连接在一起,使每个试验者更深切地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体会到企业留成的运作模式。
连续五年以上的经营模式,也让学生深切体会了长期规划的必要性,从而建立了企业长期规划的意识。同时,各岗位之间的分工协作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使学生们明白在一个企业中仅靠单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取得成功的。
(三)ERP沙盘模拟实训帮助学生明确了职业定位的重要性
性格决定命运,职业发展的好坏和个人性格与职业的匹配成都息息相关,每个个体因为拥有不同的个性而存在,这种个性在ERP沙盘模拟竞争中会显露无遗。在分组对抗中,有的同学显示出很强的领导才能,有的学生沟通能力出众,有的学生做事一丝不苟,还有的学生善于分析总结,成员搭配得当的小组往往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胜利。
ERP沙盘模拟实训课程通过搭建一个仿真平台,使学生们在课堂中身临其境,真正感受着市场竞争的精彩与残酷。正是这种投入,使得在ERP沙盘模拟教学中,会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况。
四、ERP沙盘模拟实训课程的教学难题
(一)ERP沙盘模拟资料的简单性不符合企业经营的复杂实际
ERP沙盘模拟过程中所模拟的企业活动是代表企业的主要活动,不是所有企业的全部活动。ERP沙盘虽然具有较强的仿真性,使学生们对企业的运营过程有直观、感性的认识,但与其真实的企业运营环境仍相距甚远。
真实企业中ERP的事实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随着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发生变化和调整。而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有统一的游戏规则,也为了方便学生充分理解模拟竞争的要求,方便教学的开展,模拟竞争企业的资料和运营规则过于简单和理想化。比如订单的获取仅仅依靠投入,市场的预测是给定的,而且五六年不变,原材料和库存没有限制,没有成本。这有可能导致学生对企业复杂常态的误解,不能对企业发展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获得深刻的认识。
(二)ERP沙盘模拟课程的教学组织和教学力量不足
ERP沙盘模拟课程的多学科、跨专业、综合性的特点,以及需要通过分组实验来完成的教学方式,使得传统的一名专业教师对应一个专业教学班的某门课程的教学模式不能满足教学需要。虽然我们学校已经培训了很多教师,但由于教学班众多,每个教学班也只能分配两位老师来指导教学。老师既要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完成任务,还要充当监督者、评价者的角色,分身乏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从整体上引导教学,分析经营中出现的问题。对各小组运营过程中策略的分析与指导,计划地制定和决策等方面的指导不够,很多小组的第一次运营往往以失败告终。
另一方面,以班级为单位的教学组织形式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角色扮演出现缺位现象,比如营销专业不懂财务,会计专业不懂市场营销,这使得教学过程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三)课程考核评价系统不完善不全面。
中图分类号:G719.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32-0158-02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是高校的三大主体职能。其中,服务社会的职能主要表现为以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为依托,有目的、有计划地面向社会的现实需要,将高校的智力资源集中而迅速地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创造出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开展有高职院校特色的社会服务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的客观要求。因此,提高社会服务职能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环节,它既是高职院校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责任,也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
近年来,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大位会计学院会计教研室积极响应学院“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号召,结合自身优势,始终注重社会服务功能的发挥与提升;加大服务社会的工作力度,整合办学资源,充分发挥人才、学科等优势;不断创新思路,探索社会服务新途径;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力求践行“明德厚学,知行合一”的校训,为经济社会建设作出贡献,同时在服务中推动了学院的内涵式发展。
一、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内涵
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特征与高职教育的特征密不可分。因此,高职院校作为实施职业教育的重要载体,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功能,为经济社会提供全方位、多渠道的经济服务。安徽财贸职业学院2015年获批立项建设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其社会服务更因具有鲜明的区域性和行业性特征,主要任务是面向区域和行业提供技术应用型和高技能型的人才培训与培养,提供技术创新、推广和服务,实施先进文化的传播和辐射,使其成为区域的技术技能培训中心、新技术的研发推广中心、区域学习型社会中心[1]。
二、高职院校发挥社会服务职能的实践与成效
(一)开展多层次、多对象的技能培训
从2013年开始,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大位会计学院会计教研室的宋鹤年老师作为合肥明哲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的高级顾问与培训讲师,为合肥凌达公司等企业的会计人员做了“财务报表分析”的多场系列讲座。专业的技能培训使企业会计人员的会计理论和技能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职业道德素养得到更深入的提升,各种培训活动深受各企业的一致好评。
同时,大位会计学院承办了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的培训工作,每年为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开展考试培训,学员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的通过率达到93%,为社会输送了大量合格的会计人才。
(二)开展对口支援与交流,实现资源共享
1.教学资源共享
2015年暑假期间,用友新道暑期师资研修班在安徽财贸职业学院举办。大位会计学院为此次研修班提供了实训场地与配套设施,并协助用友新道科技有限公司协调来自全省12所高校的40余名教师参加研修。会计教研室作为该院最早开设用友新道VBSE课程的教研室,在研修班培训期间,与兄弟院校的教师针对VBSE教学和U8制题等有关方面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与经验交流,并分享了研修班的学习心得和教学体会。
2.人才资源共享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大位会计学院与大步车业等单位形成了以“人才共有、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为特点的订单培养模式。班级根据企业实际岗位需要,采用共性教W与个性教学相结合方式组织教学活动,按计划插入大步特色课程,以过程阶段性实训和毕业顶岗实训相结合方式组织实习实训。此外,学生考核按年度进行,由大步车业集团为考核优秀的同学提供学年奖学金,大步车业集团也将择优录用订单班的优秀学生入职公司。“大步订单班”的设立为校企深度合作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从定向培养到定向实训,再到定向就业,为广大学生构筑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为进一步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奠定了基础。
3.跨专业资源共享
本学期,应行知管理学院邀请,大位会计学院会计教研室贺之梦老师为工商管理专业近100名学生进行了ERP理论与实操课程的讲授,带领该专业同学认识不同部门在ERP中扮演的角色与作用,了解不同单据在系统中的传递流转过程,并指导学生自己操作,成功完成简单流程的ERP处理,提高了跨专业学生学习ERP系统的兴趣,实现了资源共享。
(三)深入企业内部进行相关指导、答疑等工作
1.协助企业开展招聘工作
2015年6月,大位会计学院副院长姚云霞和张露老师应邀前往安庆市潜山县,协助潜山县供销社新供销有限责任公司开展会计员工的招聘工作,负责此次招聘的笔试命题、监考、试卷解答与阅卷,并协助企业最终确定面试的人员名单。同时,在与企业进行沟通合作的过程中,姚云霞副院长等人与企业进行了深入交流,深化了系统内单位之间的情感,同时也深度了解了企业的人才需求,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借鉴。
2.指导企业财务税务工作
2015年8月,学院承办了亳州市谯城区地税局基层工作人员培训及考察学习活动。大位会计学院副院长姚云霞作为讲师团成员,为该单位工作人员进行了“营业税改增值税”的专题讲座,受到了学员们的广泛好评和亳州市谯城区地税局的高度认可。
大位会计学院会计教研室宋鹤年老师,从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被合肥明哲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聘为财务部经理兼培训部副总监。在聘任期间,全面负责该公司财务会计、税务方面工作,多次参与该公司培训部对外洽谈业务、集体备课、培训新员工等工作。2014年1月,该公司特聘宋鹤年老师为高级顾问,全面负责财务、税务相关工作。
大位会计学院会计教研室杨伟老师,2014年便被聘为安徽中安融资租赁公司咨询顾问。2014年9月陪同公司总经理程刚带队赴马鞍山普邦担保公司进行学习交流。座谈会上,作为公司咨询顾问,杨伟老师在皖江城市带战略背景下,就如何做好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如何实现互利双赢提出了对策和建议,受到与会人士的一致认可。通过交流,双方表示希望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3.展开专业对口服务工作
2015年12月,应安徽索特电气设备有限公司的邀请,大位会计学院会计教研室谢梅花、李红梅、汪银枝和范颖群等老师赴安徽索特电气设备有限公司进行参观,并进行专业对口服务。老师们首先参观了企业的车间厂房、办公场所。通过与安徽索特电气设备有限公司财务部主任、财务副总监宋远浩进行专业方面的交流和探讨了解到企业在实际工作中面临的困难,例如,企业非财务人员由于财务知识的欠缺造成的对会计流程的不理解,对会计凭证等重要的原始报销单据不重视、运用不规范等。会计教研室的老师们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改进措施和建议,帮助企业解决此类工作的难题。并就提升企业非财务人员的财务知识水平、营改增等税务培训达成了初步意见,对以后进一步的合作以及服务时间做了相应规划,以期未来开展更多互助互动的活动。
三、高职院校进一步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思考
(一)弘扬徽商文化,助力地方经济文化繁荣
作为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学院应传承、培育新徽商文化,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开放学校资源,为创建学习型城市提供资源共享服务。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展开。
1.开放网络资源。学院可将系部如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税务会计等精品课程和微课程等共享在校园网,与兄弟院校及合作企业共享智力成果。
2.开放会计实训室。继续对相关合作企业与供销社系统内单位等开放会计实训室,配合企业财务实训的需要,利用承办师资研修班等机会与合作单位、兄弟院校进行专业上的深度交流与探讨。
3.利用学校教育资源优势,开展继续教育、会计岗位培训以及财务指导工作,也可为中小企业会计人员进行专项技能培训与会计考试培训等,突出服务社会职能。
(二)对接行业企业,强化产学研结合
目前,安徽省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呈现出发展快、效益好、活力强的运行态势,但部分企业的相关财务管理模式混乱、财务人员专业技能缺乏,技术服务与智力支持需求旺盛。因此,学院应继续以中小企业为重点,提供多方位的专业对口服务与会计技能培训,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比如,继续与省内中小企业对接,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定期召开校企合作论坛;组织院内教师主动服务企业,解决财务专业难题,引导企业实现创新转型升级,优化财务管理,提升核心竞争力。
(三)完善激励机制,提高教师参与社会服务的积极性
教师是高职院校履行社会服务职能的核心。只有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社会服务工作,从态度上积极配合提升服务能力,才能使学院上下一条心、拧成一股绳,共同谋求社会服罩澳艿奶嵘。
因此,可运用各种激励机制提高教师参与社会服务工作的积极性,为开展社会服务工作的教师提供经费、时间和各种配套资源的支持,将其取得的成果按一定标准折合计算工作量,并作为日后评定职称、获得奖励的考核条件之一[2]。
(四)搭建管理平台,构筑高效社会服务职能评价体系
制定高校社会服务的评估体系,既可以为评价高校的社会服务效能提供依据,也能使高校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实现新的跨越。构建科学、规范的评价体系指标,有助于了解地方高职院校人文社会学科社会服务职能的特点,拓展其社会服务途径,促进高校主动开展有针对性的社会服务活动,推动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实现并在服务中发展和完善自身。同时,也能够引导高校从盲目、被动、机械地服务社会转向真正主动、富有成效地服务社会,由片面服务到全方位、多渠道服务[3]。
以服务求发展、以贡献求支持、以合作求双赢已成为高职院校办学的新路径。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也是高职院校重要的社会责任。我们坚信,随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的推进,高职院校正在积极探索出具有自身特色的社会服务模式,高职院校整体服务能力和辐射能力将不断增强。
参考文献:
[1] 伍文彬.高职院校提高社会服务功能的实践与思考――以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的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为例[J].高教高职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9-0144-02
一、现阶段我国会计本科专业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单一落后。我国本科会计教育长期存在着教学方法单一落后的现象。教师重讲授轻引导,重理论轻实践,这种教学方法限制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阻碍了学生理解和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
2.教学模式问题颇多。首先,教育目标无法考核。各高校往往明确表述为培养“高级会计人才”或“复合型人才”。事实上“高级会计人才”、“复合型人才”这些表述本来就是抽象概念,难以准确界定[1]。其次,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没有实践体验,对课堂所学知识难以透彻理解。此外,部分高校的实务课与理论课过于细分,课程设置中往往不同步。如果在理论课和实训课间隔时间太长,这就可能削弱实训课的效果。
3.学习导向被“证书枷锁”束缚。或者是出于将来得到更多就业面试机会,或者是出于将来出国生活学习,很多学生把课余大部分时间花在准备英语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及其他各种专业证书考试上,而不是放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上,使本科专业教学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
二、基于问题学习教学方法
1.基于问题学习教学法的起源。基于问题学习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由美国的神经学教授Barrows于1969年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MeMaster)创立,试图通过PBL来训练和加强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随后PBL在欧美和亚洲国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近年来,在我国的一些医学类院校和会计等其他学科引入[2],但大多数仍处于应用PBL教学模式的探索阶段。
2.PBL教学法的教学过程与特点。PBL的教学过程是将学生分组,解决某个实际问题;为了解决这个实际问题,学生需要获得一些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学习议题,小组成员各自查阅资料获取相应知识,然后相互交流并讨论如何用已掌握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如果在讨论的过程中,发现还需要引入新的学习议题,学生们就产生新的学习议题、再分头查找资料,小组交流并讨论问题解答,不断循环往复,直到最终解决问题;问题解决后,学生们还需要对前面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巩固获得的知识和思维技能[3]。
PBL是一种以解决现实问题为核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老师将学习任务及目标融入于现实的问题中,通过学习者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来解决问题,从而学习和掌握隐含在现实问题背后的学科知识,这种方法强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易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4]。
与传统以教师讲授为主不同,PBL有两个特点:一是以学生为主体。传统教学法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而PBL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而不是讲授;二是以问题为主线。PBL将基本知识学习与现实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通过小组的团体协作与自主学习寻求问题的解决方式,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知识,并培养解决问题的技能。
三、PBL教学对会计本科专业课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PBL的出现为解决现阶段会计专业本科教学中以讲授为主、实习难、学生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尚需提高[5]等问题提供了一种解决思路,它所强调的自主学习与团队合作能力能在一定程度上使会计专业本科生的应用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6]。
虽然PBL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提高学习意愿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7]。但也在“问题”的提出、教师的教学组织方式、学生成绩评估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1.PBL教学对提出“问题”的要求。PBL教学围绕教师提出的实际“问题”展开,所以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是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关键。合理的“问题”至少应有具备两方面特征:一是能激发学生就该问题进行探索和学习的兴趣;二是必须能引出相应学习内容。这些问题通常是由专门PBL教学小组设计、讨论、审核,并且不断改进、淘汰而来。
2.PBL教学对教师的要求。PBL教学与传统教学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教师的作用功能,教师从“讲授者”转向了“引导者”。如何组织讨论、如何引导学生经常是教师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PBL教学法要求教师在整个过程中的不同阶段扮演不同的角色:在提出问题初期,教师是问题的提出者;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是解决问题的引导者和监督者,教师要引导学生依次经过PBL的各个环节,监督小组各成员活动,并鼓励他们相互评论;在问题解决的最后阶段,教师又变成活动的评价者,对学生在整个过程中的表现加以点评,协助学生进行知识点的反馈。
3.PBL教学对学生的要求。从知识的获取途径看,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查阅资料、相互讨论以及自我反思来获得知识。这就对学生的自主性、独创性和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并不断反思进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此外,在小组活动中,学生需要积极主动参与小组讨论,与小组其他成员相互沟通,开展积极的良性互动。这对学生如何使自己成为愿意合作也善于合作的人提出了要求。
4.PBL教学对学生成绩评定的要求。PBL教学考核中如何全面准确地体现学生资料搜集和吸收能力、自我学习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每位小组成员的贡献率等,都对有效实施PBL教学方法提出了新要求。
四、PBL教学在会计本科专业课教学中应用的建议
1.PBL教学的实施范围应区别对待。PBL教学不宜在会计专业低年级专业基础课程中全面实施,而在“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等高年级会计专业课程中,则可以考虑因材施教。特别是可以在高年级专门的会计实训和实验课中全面引入PBL教学法。当然针对某一门课程也可以考虑将传统教学和PBL教学混合实施,一部分课时用于课堂讲授,一部分课时用于PBL教学。比如,在每次课即将结束时,预告下次要讲的内容及让学生们思考的问题;下次上课前,通过提问来检查学生是否真的预习及思考过上次课后留下的问题。
2.任课教师培训不容忽视。由于PBL对教师角色功能转化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就需要通过培训和教学观摩等方式提高任课教师的教学设计、营造情境、综合评价等方面的能力。
3.强化学生实践环节。由于PBL教学法是带着问题进行学习,所以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将影响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一方面借助现代化教育技术,通过在实验室的模拟教学增强学生对企业会计活动的直观感受。比如,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跨专业综合实训平台通过在校园内搭建虚拟商业社会环境,模拟企业中的真实场景,使学生能够体验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6]。这为开展PBL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此外,尽可能增加学生在校期间接触企业机会。在引入PBL教学法以后,为了增加学生对教师提出问题的重要性与复杂性的直观感受,让学生利用寒暑假期间多进入企业,多了解企业经济活动是非常必要的。因此笔者所在学校提出让大一学生来校报到之前,先自行到企、事业单位等观摩并撰写书面心得体会,在报到时一并提交班主任。
4.考试形式多样化。在PBL实践中,教师应不断拓展新的课程考核方式。一是考核形式多样化,不仅通过传统卷面考核和实验室上机操作外,还可以通过提交平时小组讨论报告、设计问题解决方案等形式进行考核。二是考核成绩内容应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期末考试,每部分都要赋予权重。尤其是平时表现部分,要突出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贡献与自主学习表现,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平时的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郭均英.基于通识教育理念的“会计学”课程教学模式创新[J].中国大学教学,2011,(8).
[2]王宛秋,叶菲,蒋妍,等.PBL教学模式:提高会计专业本科生应用与创新能力的探索[J].商业会计,2012,11(12).
[3]王.基于问题学习的教学模式在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研究,2007,30(2).
[4]Hansen,James D.Using Problem-Based Learning in Accounting[J].Journal of Education for Business,2006,81(4).
[5]尚洪涛,栾甫贵.会计学专业教学理念的探讨[J].中国大学教育,2010,(6).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为核心的新一代网络信息技术正在迅猛发展,改变着社会经济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被基于数字化技术的商业模式所颠覆。在2021年3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指出要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壮大经济发展新引擎。实体经济与新一代网络技术的深度融合,推动着企业数字化转型,数据将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要素之一。王坚在《工业大数据助力智能制造知识创新》一文中指出企业所管理数据的规模、种类和复杂程度都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工业领域进入了以工业互联网和万物互联为特征的大数据时代。在大数据时代的数字化管理,与信息化时代的数字化管理相比较,管理的策略以及数据价值的利用由被动转为主动,由洞见转为先见,并基于大数据智能和知识进行决策。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财务深度融合,使得财务数字化的转型升级已经成为了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职业本科培养面向行业岗位群(职业群),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其人才培养必然要与行业需求和企业需求对接,所以基于企业数字化背景,本文探讨了职业本科财会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主要目的在于:一是研究人才培养的思路,为职业本科财会类专业培养出合格的会计人才;二是进行课程的建设研究,分析现状,提出建议;三是对师资队伍和实践平台的建设进行研究,为职业本科财会类专业提出科学性、适应性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入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
企业数字化背景下职业本科财会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路
在企业数字化背景下,行业对会计从业人员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教育部的《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中也指出:职业教育要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人机制,突出职业教育的类型特点,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些都集中体现在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上。职业教育应以服务区域经济为核心,依靠主要产业,紧跟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人才需求,以此为基础培养人才。基于此,本文围绕行业、职业以及岗位群分析构建“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职业能力为核心,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的职业本科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一、建立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的三方共育培养模式
通过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实现企业、学校、兄弟院校共同参与人才培养。一是职业本科学院发挥自身优势,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的技术技能型会计人才。二是通过校企合作,将人才培养过程与企业对接,建立以企业为依托的实训室、工作室,强化人才培养的实践性,有效实现与企业岗位之间的对接。三是在校企合作、校校合作中,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设置、教师、教材、教法等多方面进行深度融合,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会计专业人才。
二、基于岗位胜任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进行广泛的市场调研,邀请行业专家、企业人员、合作院校进行充分论证,参照国家专业标准,分析财会类专业对应的行业,细分面向的职业以及岗位(群),并分解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或普适性工作任务,总结其所需要的职业综合素质和行动能力,从而针对此能力开设课程,最终形成课程体系。构建基于岗位胜任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将教学内容由实操型转变为实战型,可以有效实现学生与企业工作岗位的对接,提升学生实践应用能力。
三、实现“岗课赛证”深度融合
财会类专业与众多职业岗位需求关联紧密,因此,要从实际工作岗位对财会人员的需求出发,对接行业、岗位,理清财会类专业课程体系与“1+X”职业技能标准、技能竞赛标准之间的关系,改革培养财会专业人员职业核心能力的路径,真正实现“岗课赛证”融合。见图1。基于岗位设置课程,并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技能大赛纳入课程体系。一是梳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对应的课程,并将其内容纳入相关课程,如财会类专业的“1+X”智能财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分为初级、中级、高级,可以将初级的内容纳入会计信息系统、财务会计基础、出纳实务课程;将中级证书在初级证书基础上增加的内容纳入纳税申报实务;将高级证书的内容纳入到大数据分析类的课程和财务管理、纳税筹划课程。二是将技能竞赛内容梳理后纳入对应的课程,并与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对应,如将智能财税大赛与智能财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对应,在校级竞赛训练时,以相关课程的上课内容为主,既提升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又提升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也为省级竞赛选拔了选手。在省赛训练队成立之后,学生将进入到中级证书内容的学习,此时学生仍然可以在课堂上学习竞赛知识,并在课后进行针对大赛的重点辅导,真正体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学结合”的育人理念,也符合大赛精神。将竞赛内容纳入课程惠及每一位学生,可以从整体上提升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三是将竞赛中体现的工匠精神、职业精神与日常教学结合,相互促进,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也达到了思政育人的目的。
企业数字化背景下职业本科财会类专业课程建设
一、企业数字化背景下职业本科财会类专业课程建设现状
在企业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企业业财一体化、财务智能化、财务数字化已经是大势所趋,将相关大数据和智能化课程纳入课程体系也是目前职业本科财会类专业的难点之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在会计管理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审计核算、经济前景预测、资产评估预测、参与会计管理决策和规划、运营风险防范及企业重大事项预测等。企业业财一体化、财务智能化、财务数字化将导致传统的会计核算、科目汇总、账目登记、报表编制被完全或部分取代,会计工作的效率大大提升,会计从业人员减少,会计就业岗位的结构发生变化,传统的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变。在教学方面,就要求高校更加注重培养财会类专业学生的持续学习能力、职业判断能力,跨专业学习能力,并要求学生掌握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使得财会类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多元化、立体化,这必然要求高校在传统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知识。基于此现状,本文认为应该建设与企业数字化转型相匹配的财会类课程体系。
二、存在的问题
在企业数字化背景下,尽管高校已经对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网络信息技术如何融入会计课程体系中做出了初步的探讨和实施,如在各类技能竞赛中加入大数据、RPA等;各教育类企业与学校合作开发了一些相关课程,但仍存在软件平台繁多、内容融合深度不够,标准不统一等问题。所以目前尚未有企业数字化背景下,针对职业本科财会类专业融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相对完善的财会类课程体系。
三、解决措施
成立专家委员会专门研讨相关课程的设立、开发。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两次邀请正保网中网集团专家,共同研讨职业本科会计专业课程的开设、大数据财务课程建设、“1+X”证书课证融通、会计技能竞赛课赛融通等问题。开发相关专业课程,如开发大数据财务初级、智能财务中级、高级数据挖掘课程、Python数据挖掘与分析等理实一体化的课程,并建立相应的实训课,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对应,如财务共享实训、财务数字化实训、智能财税实训等课程。此外,课程建设的重点之一是教材的编写,有了课程就必须要有与之匹配的教材。教材的编制是至关重要的,它是“三教”改革其中之一,因此,应鼓励校企共同开发教材,使其最大程度与实际工作岗位内容相匹配。
四、课程体系建设意见
职业教育本科财会类专业应该培养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掌握较为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具备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复合型会计技术技能人才。同时,注重学科的前沿性和跨学科课程的设置,构建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岗位能力课程、职业进阶课程四大主体的课程结构体系。一是通识教育课程,其主要教授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以及基础学科的工具方法,旨在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二是专业基础课程,通过“岗课赛证”的融通,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理论和方法,使其知识体系系统化。三是岗位能力课程,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与行业、岗位对接,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对接,形成实训类课程,将理论知识融入实训中,提升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满足学生就业岗位所必需的基本技能。四是职业进阶课程,其注重培养学生跨专业学习的能力和职业的迁移能力。
企业数字化背景下职业本科财会类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践平台的搭建
一、师资队伍建设
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财务深度融入,新技术的引入必然要求教师知识结构的变化升级,来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环境。根据职业本科院校双师素质要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尤其是双师型队伍建设对财会类专业人才培养至关重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途径主要包括:一是校企合作双方通过互聘制度实现身份的互换,专业教师可以到企业进行实践,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二是以赛促教,专业教师参与各类技能大赛的指导或参加技能大赛,如智能财税技能大赛重点关注“财税大数据应用”“大数据与会计”“大数据与财务管理”等新专业建设与数字化改造,教师通过参与指导大赛,可以提升其对数字化财税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水平;三是参加各类培训、进修,教师应积极考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以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进而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四是学历再提升,职业本科院校一般是由之前高职高专院校升本之后形成,其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普遍以研究生居多。但作为职业本科学校,这样的教师学历结构已不能满足职业本科发展的需要,所以应鼓励专业教师进行学历再提升,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
二、实践教学平台搭建
搭建多元实践教学平台,并依托实践教学平台培养财会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通过校企合作,将学校资源和企业资源进行整合,如成立以合作企业为依托的工作室,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将专业课程知识与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结合,对接企业岗位标准,将专业知识与单项实训内容融合、将教室与实训室融合、将校内教师与企业教师融合,有效衔接学生就业实习。同时,将技能大赛平台与日常实践教学平台融合,精确地将技能大赛平台模块拆分到各实训课程中,全面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此外,通过企业实习,搭建真实的实战战场,全方位提升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进而促进职业本科院校教育水平的全面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在企业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本文从培养思路、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践平台的搭建三方面对职业本科财会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以此提升了人才培养的成效。作者简介:袁文娟(1985—),女,甘肃兰州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财会方向。
参考文献
[1]孔祥宏.基于数字化、共享化背景下财务管理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J].中国煤炭,2021,47(02):41-45.
[2]刘检华,李坤平,庄存波,张雷.大数据时代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新内涵与技术体系[J/OL].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1-20[2022-06-24].
[3]侯正施.职业本科AI+会计人才培养及课程建设研究—以山东外事职业大学为例[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