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护理大学毕业总结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1、不发生护理事故和护理差错。
2、基础护理理论知识考核成绩平均分>70分。
3、护理技术操作考核成绩平均分>90分。
4、护理记录单书写无差错。
5、增加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二、保证措施:
1、加强基础理论知识的培训,使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及专业能力得到提高,每月组织一次业务培训,内容包括基础理论,专科护理,计划免疫知识,并进行培训后考核。多翻阅护理相关书籍,密切关注护理知识新动态。
2、加强护理专业技术操作培训,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积极学习与护理相关的新业务新技术。
3、加强护理操作规范,实施流程化服务。严格手术台上的无菌操作及清点查对制度,并且做到重点仔细的交班,切实做好护理安全管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降低院感和医疗差错发生率。
20世纪末,为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进程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需要,我国改革了大学毕业生“统招统分”的传统做法,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并逐步过渡到“自主择业”的毕业生就业政策。各地高校建立了不同类型的大学生就业工作机构和就业信息网络,采取多种措施加强了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促进大学生就业。在全国总的毕业生就业形势普遍严峻的情况下,高职护生的就业形势也不容乐观,高职护生的就业人数在增加,就业难度逐渐加大,由原先的供不应求逐渐向趋于饱和的状态过渡,甚至变为供过于求[1]。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问题逐渐成为当前高职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的焦点内容。
一、高职护理就业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就业体系是一个集组织体系、服务体系、指导体系、市场体系于一身的综合性结构[2],目前我国高职护理就业体系还处于摸索阶段,还远远不能满足目前护理毕业生的现实需求,现存的主要问题如下:
1.组织体系不完善
由于领导的重视程度不一,认为高校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人才,认为学生就业是政府或者学生个人的责任,许多学校的就业领导机制并没有真正建立。
2.服务体系不到位
高职护理院校在实现大规模扩张后,其内涵建设相对滞后,在人才培养专业设置、课程建设等方面存在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就业。
2.1办学模式单一 高职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临床一线需求、高素质高水平的技能应用型人才。由于受传统办学理念的束缚和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众多高等职业院校办学追求大而全,面向社会服务地方的思想和意识淡薄。
2.2教学改革滞后 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出发点是培养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3]。但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教育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陈旧落后。教学改革相对滞后是制约高职院校就业的瓶颈,也是影响高职学生就业的关键因素。
2.3就业指导欠缺 近年来,高职院校规模快速扩张,随之而来的是高职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严重,就业指导得到高职院校的普遍重视。但是目前就业指导还不能完全适应高职学生就业的需要,指导形式和指导内容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2.4评价体系简单 高职护理院校招收的学生在基础知识的掌握上相对薄弱,但这些学生的形象思维要强一些,理性思维要弱一些,常规的考试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的高职护生。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普遍采用传统的闭卷考试,考试的范畴理论多于实践技能,考试内容多为考查学生的知识记忆的内容,考式形式简单,考查方法缺乏灵活性,评价标准单一,不能够全面、客观评价高职教育的学生。
3.指导体系不系统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主要围绕当年的毕业生就业工作而展开的,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实用的指导体系,更谈不上全程化就业指导[4]。内容上,仅仅停留在对就业形势的一般介绍和就业政策规定的解释,在职业指导、创业指导方面涉及较少,难以适应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发展需求。形式上,仅仅局限于十几学时的课堂教学,围绕课本,脱离实践,缺乏针对学生个人特点的专门咨询和指导活动。
4.市场体系不健全
我国目前就业体系的模式主要是:政府提供平台,高校培养人才,用人单位招聘,就业者应聘。目前高校就业市场定位不准确,就业渠道不通畅,就业市场缺乏有力的保障。需要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加以管理和规范。
二、构建合理有效的高职护生就业服务体系
1.建立和完善就业组织体系
构建以领导主抓、中心统筹、院系为主、全员参与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就业管理部门的运行,明确其职责,通过政策规定、就业指导、市场调研、组织双选会,建立就业基地、毕业生资源库及毕业生档案等。院系成立党政主要领导、教研室主任、骨干教师参与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同时,为了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建立毕业生就业工作奖励制度。
2.构建特色鲜明的就业服务体系
构建就业服务贯穿学生在校全过程的高职护生就业服务体系。大一围绕提高学生职业认知,强化职业认同感开展就业教育。大二围绕全面提升学生职业综合素养的就业服务。引导学生注重理论学习、强化技能操作、提升职业素养,提高就业竞争力。大三加强求职技巧、求职途径的就业指导与服务。通过班级就业联络员及班级QQ群不断应聘技巧、求职简历制作、招聘信息等加强就业服务。
3.细化就业指导体系
一是从新生入学就着手进行入学教育,强化学生的职业认同感。通过开设《医学生就业指导》、举办“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召开就业形势分析会、组织优秀毕业生报告会等形式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二是就业服务渗透到每一位学生。一方面班级设置就业联系员,另一方面就业服务QQ加入到每一个班级群。就业联络员负责在班级、通知、传达每一个就业信息,并具体负责班级同学在实习及毕业后就业情况及联系方式的统计,及时掌握学生就业动态;就业服务QQ能及时将就业指导、招聘信息传达给每一位同学。三是做好毕业生跟踪服务。专门建立毕业生之家QQ群,搜集的招聘信息、招聘会信息、就业指导及时放在空间里,供学生参考;毕业生集中的地区逐步建立“校友联谊会”,促进毕业生之间、学学校与毕业生的密切沟通联系;四是,建立就业信息库。通过毕业生就业意向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就业意向及具体要求,为毕业生建立就业信息库,有针对性的为学生提供就业服务。
4.市场体系
深度调查研究市场需求,教师利用假期到各个实习医院对实习生、毕业生及当地就业市场进行调研,利用实习和就业反馈,调整学科专业机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设置、教学实践环节,制定有效的、适应社会需求的培养模式。同时进一步加强实习基地建设,不断拓展高层次实习基地,满足实习生多地域、多层次选择的需要,进一步以实习带动就业,拓宽就业范围。加强与医院合作,积极联合共建护理专业实习就业基地,让学生在校学习及实习中融入医院管理与专业培养要求。成立校企合作特色班,促进实习就业联动,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总之,当今就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构建合理有效的就业体系,不断改革创新工作方法,保障毕业生顺利通畅的能就业、就好业是一所高职院校发展和前进的关键因素。
参考文献:
[1]田雷.试论高职院校就业教育体系[J] .教育与职业, 2012(30): 89-90.
[2]石慧生.高职院校就业服务体系[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143-144
[3]王静. 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就业指导体系探索[J].中国商论,2016(20):177-178.
[中图分类号]R39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8(b)-095-02
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护理专业的就业状况相对其他医学专业来说,虽说还比较乐观,但是也面I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大部分护理专业的毕业生能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准确定位自我,及时调整心态,但仍有一部分学生不能正视现实,在择业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良心理倾向,制约了他们的择业。笔者试就当前护理专业学生的择业不良倾向进行分析,并对此给出相应的对策。
1护理专业学生择业中的主要不良倾向
1.1缺乏主动
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在就业中缺乏主动意识,依靠家人、亲友或者期待着学校就业指导部门提供的相关信息。自己不能主动出击,寻找就业的机会。
1.2寻求安逸
护士职业相对还是很辛苦的,很多毕业生缺乏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一味追求安逸稳定,就业时眼光只盯在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不愿意到基层去,这与我国农村基层对护理人才的需求现状背道而驰。
1.3犹豫不决
有的大学生由于阅历浅,经历少,遇事缺乏主见,没有决策能力。在择业时面对多种选择,时常会有思前想后、犹豫不决的表现,往往在徘徊茫然中错失良机。
1.4百般挑剔
部分毕业生综合能力强,自身外在条件也很优越,内心对就业的期望值相对较高,这样的学生往往在盲目自信、百般挑剔中与适合自己的用人单位擦肩而过。
1.5盲目自卑
有的学生只看到自身的不足,甚至夸大自身的不足:有的毕业生在求职路上一旦受挫,悲观失望,一蹶不振,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盲目自卑,裹足不前。2产生多种不良倾向的原因
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一些不正之风和不良思潮等都在腐蚀着当代大学生,反映在择业观上,就会出现互相攀比、好高骛远、追逐名利、盲目自信等思想。加之部分学生受保守思想观念的束缚,丧失竞争力,这些心理都是导致毕业生在择业期间产生各种困惑和不良倾向的原因。但是更多的原因还在于毕业生自身。
2.1个体的人格因素
人格功能理论认为,个体在面对环境,保持心理健康方面都有其人格所决定的特征性风格。人格因素影响人们对社会支持的感知。具有高社会支持感的人格因素多是以积极的心理反应为主,积极地评价别人,评价自己;具有较低的社会支持感的人格因素多相反,以消极的心理反应为主,消极地看待自己和别人等。
2.2处于心理半成熟期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在从青少年到成人期的转化阶段,虽然生理上已基本成熟,但是心理成熟相对滞后,遇事心理承受能力及处理问题的能力都比较差,这种半成熟性,使学生容易产生心理发展方面的问题,滋生不良情绪。
2.3专业思想不稳定
目前,社会上有很多人对护士这一职业评价很低,社会公众对其也没有充分认可,这常常会影响到护理专业大学生的专业思想牢固程度,甚至有的毕业生在离毕业时仍处于动摇、徘徊、困惑阶段,以致丧失就业的信心。
2.4素质的欠缺
毋庸讳言,多数用人单位看中的还是毕业生的综合素质,综合素质高,其就业成功率也就相对较高。相反,部分素质欠缺的学生在求职路上遭遇的挫折和坎坷自然会多一些,如果不能直面现实,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势必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
2.5定位不准确
从过往的毕业生择业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许多学生并非非常优秀,却找到了合适的单位,究其原因就在于其自我定位准确、恰当。有的学生不能客观、适度地评价自己,对自己定位不准,眼高手低,人为地给自己的求职道路设置障碍,增添麻烦。
3应采取的对策
3.1从政府的角度看
大学生就业状况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高等教育的发展及人们对高等教育价值的判断。首先,政府要通过努力发展经济,调整产业结构,来增加对大学毕业生的吸纳能力,使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和社会的人才使用衔接好,这是政府和社会的责任。其次,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加快就业制度和人事、户籍及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继续加大对毕业生就业政策的导向与保护,根据区域经济情况的不同做出必要的政策倾斜,加大相关就业政策落实的力度,尽量缩小各地区就业政策上的差别。同时,抓住西部大开发、新农村建设和城市社区建设等有利时机,制订和完善各种优惠政策,创造有利条件,引导并吸纳毕业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就业。
3.2从毕业生的角度看
3.2.1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随着医学的发展,高新技术的应用,系统化整体护理工作的开展,对护理人才的知识、技能、职业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应在专业知识、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多下功夫,早做准备。夯实择业基础,练就较强的综合能力。作为一名未来的护理工作者,尤其要不断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与团队合作的能力。
3.2.2学会正确认知自我毕业生要客观、正确地认识自己的综合能力,对自己的优点和长处,缺点和短处,要有比较清晰的了解。使自己设定的择业目标与自身所具备的实力相当,一切从自身的特点、能力和社会的实际需求出发,找到能够充分发挥才智,充分挖掘潜力,有利于健康成长,顺利成才,且与职业意向与社会需求相吻合的单位,做到人职匹配。
3.2.3更新就业观念社会形势的发展、就业环境的变化,要求护理专业毕业生必须更新就业观念,大胆、主动地寻找能充分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地方。摒弃那些保守心理、依赖心理、从众心理,培养竞争意识,强化竞争心理。广大的农村地区、边远地区、社区等对护理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大。施展才华的空间广阔,毕业生应该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理念,到基层去,到社区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发展锻炼自己。
3.3从高校的角度看
3.3.1改革护理教学现代护理观要求护士向服务对象提供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精神、文化等各方面的整体护理,护理场所从医院扩大到社会、家庭。为适应21世纪人人都享有卫生保健的需求,高级护理专业的知识结构体系要更加优化。高校应增加与护理专业密切相关的人文社会学科及公共卫生知识方面的内容:根据市场需求开设老年护理、社区预防保健护理、临终关怀护理、心理护理、康复护理、涉外护理等方面的专业课程,以适应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要。
第二页:最前面的内容还是个人信息栏目包括:姓名、性比诶、政治面貌、出生日期、民族、学历、生源地区、入学年份、毕业年份、大学时间、通讯地址、联系方式、邮政编码、电子邮箱。
后面的内容依次为:在校参加的社会活动:第一类,跟随学校所参与的实习经历,比如:2009年3月-5月,广州某报实习记者;2010年4月-5月,深圳市某传媒公司担任发稿员。第二类,参与学校当中的活动,例如:2012年全校散文大赛活动,获得了一等奖荣誉称号。2013年某某式文学大赛,获得了二等奖。
将大学期间所有的奖项按照类别排出来:第一类,校内获得的有关学校方面的奖项比如奖学金、三好学生等;第二类,在校期间获得的运动方面的奖项,三千米男子接力大赛冠军,全校乒乓球比赛冠军;第三类,参加省市或者全国比赛的获奖情况,广东省文学爱好者比赛,获得广东最佳新人奖称号。
[中图分类号] R473.5[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1(a)-112-02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类健康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已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护士不仅要关心患者疾病的恢复,而且要关心患者的心理、社会问题;让患者在心理、生理、社会各方面都无压力,让患者享受充分的以人为本的全方位照顾[1]。不仅要解决患者现存的健康问题,而且要解决其潜在的健康问题,这就要求护士不仅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精湛的专业技术操作技能,还要善于掌握社会、人文、教育科学观,善于与不同层次的患者及家属沟通,才能完善护理工作。我中心于2008年开展整体护理工作,护理人员不仅业务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而且主动为患者全方位服务的意识不断渗透,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度不断提高,现将工作中的体会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总结了我中心2008年1月~2009年5月的150例患者,在我中心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其中,男64例,女86例;年龄19~78岁;透析龄最短1年,最长11年;其中,原发糖尿病45例,原发性高血压56例,慢性肾小球肾炎47例,原发性多囊肾2例;文化程度:大学毕业4例,高中毕业26例,初中毕业53例,小学以下文化67例。
1.2方法
1.2.1更新观念与组织学习
更新护理观念,变被动为主动,使护士能主动为患者实行全方位的护理。组织整体护理学习,更新护士的护理观念。如何使护理效应延及透析结束后,是实施整体护理的关键。
1.2.2分组治疗
护士相对固定地分管患者,将目标锁定,提高每次透析质量,从小处着眼开启护患交流之门。有利于护士更了解患者的心身健康,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每名护士每班分管5名患者,在患者治疗中,通过与患者谈心,了解患者存在和潜在的健康问题,进一步制订护理计划,以便于实施。对个别特殊的病例、难于处理的病例,安排有经验的护士,对其加强个案护理、治疗。
1.2.3做好心理护理
维持性血透患者,由于长期受疾病的折磨和医疗费用的压力,心理障碍发生率较高[3]。为消除不良情绪,护士应主动与患者交谈,用心倾听,并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心理舒适需求中,服务态度始终是患者首选[4-5],微笑服务,关切的眼神,温柔的话语,有利于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另外,仪表、姿态直接影响患者情绪,各项操作熟练,轻、稳、准,都是影响患者的直接因素,使患者信任,产生安全感,能促进疾病早日康复,这也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基础。
1.2.4实行全方位的护理
1.2.4.1改善透析环境:透析患者一般每周在透析室治疗2~3次,每次4~5 h。透析室的环境应宽敞明亮、安全,温度10~20℃,湿度50%~60%,增加其舒适感。同时墙壁挂上壁画,使患者感到在血透室如同在家或上班一样温馨、快乐,减少到血透室的恐惧心理;透析室配有电视,根据患者需求放轻音乐或调好电视节目,或将文化层次接近,并有共同话题的患者尽量安排在一起,使其愉快地在不知不觉中度过透析时间;尽量淡化患者的“患者”角色,让他们每次来透析像是会老朋友,以减少心理压力;透析室还设有陪人休息间,并配备电视、微波炉、饮水机及书刊杂志健康教育手册等,以方便陪人休息,同时使其了解相关健康教育知识。
1.2.4.2免费提供交通车和营养点心餐:因患者本身有病,还要坚持长期上医院透析,为患者方便和安全着想,建立交通车,坚持长期到患者住地接送患者来院治疗;由于透析患者治疗时间较长,加上透析时采用无糖透析液,故在透析治疗中易出现低血糖反应。我中心从多方面考虑,在透析中给患者提供营养点心餐,避免患者出现低血糖反应,保证透析过程的顺利进行,同时也给患者增加了营养。
1.2.4.3建立急救医疗卡:由于维持性血透患者均为终末期肾衰患者,病程长,饮食控制严格,使患者难于控制,易出现致命性并发症,若抢救及时,即可挽回患者生命,若抢救不及时,则危及生命,故在做好健康教育的同时,建立急救医疗卡,方便患者在危险中向护士求救,以便医护人员在第一时间挽回患者的生命。
1.2.4.4定期组织医患交流会:每月1次医患交流会,请专家解答血液透析知识如透析并发症及医疗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需求,患者之间互动进行经验交流,坚定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7]。
1.2.5加强健康教育
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做好健康教育,对控制患者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很重要的。教育内容包括饮食护理,内瘘护理及如何控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如何配合医护人员做到充分透析。方法要多样,如透析中通过与之谈心或在电话沟通时自然而然地将健康教育内容渗透进去,还可通过编印发送健康资料,让患者及家属从资料中获取知识。
2结果
整体护理在我中心开展应用以来,受到广大患者及家属的好评,护理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使患者消除了消极情绪,减轻了不安和恐惧心理,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增强了护患关系,并取得了患者家属及社会大力支持,使护患默契配合。为患者提供优良的医疗服务和个体化护理,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促使护士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提高了护士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徐明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4,5(11):666-667.
[2]丁炎明.以人为本护理服务的探索与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39-41.
[3]郑彬,曹杰,于红梅.护士礼仪在血液透析室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3):113.
[4]陆烈红.患者对生理与心理舒适需求的调查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02,17(12):937-938.
[5]杨景娜.首次血液透析患者心理护理[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3):113.
二
通过对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在校生学习主动性的调查研究,更好地了解现在大学生的学习状况,借鉴并指导在校生学习,这对大学生以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问卷调查采用匿名方式。本次调查范围主要为我院石湖校区和书院校区,包括大一、大二两个年级。调查采用随机抽样方法,确定调查对象及样本量,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资料,本次调查共计发放问卷730份,回收有效问卷690份,有效回收率为94.52%,其中一年级413人,二年级277人。
为了清楚地了解在校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对于学习主动性我们设有如下一题:“你一读书就觉得疲惫与厌倦,只想睡觉”(表一)。其中,大二学生较自主地可以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学习,复习功课,而大一同学的学习主动性明显差于大二学生。对此问题我们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以及必要的二次访谈,得出结论为:1.21.21%的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2.25.34%的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在随访中许多都称自己是”被专业”了,填报志愿时完全不是自己喜欢的专业,而是遂了父母的意愿,或迫于升学压力或是自己所学的专业与自己的想象相差甚远,因而日渐失去学习兴趣,任务似地机械学习。3.20.23%的学生认为教师教学水平差,家长不关心自己的学习。刚刚从高中毕业的大一学生仍旧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习惯老师的叮嘱和父母的监督,致使许多学生上课时不能很好地获取知识,下课自行复习又吃力,最后得过且过,恶性循环。4.11.23%的学生认为文凭易得,所以没有压力。大学较之中学存在一定的灵活性,大多学生都采取考前突击复习的战略,不求高分,但求及格,没有升学压力单单是为拿到毕业证已不能激发学生的内在驱动力。5.9.48%的学生认为学习成绩与就业前景无关,对未来没有整体的规划,都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庸庸碌碌地虚度大学光阴,这其实是一种很不负责任的表现。大学是进入社会前的加油站,有必要对自己的大学生涯做合理的切合实际的规划,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对自己的未来负责。6.12.51%的学生认为个人功底差,付出与得到不成正比。有的学生朝五晚九地学,但是学习成绩与自己预期的有一定的差距,若干次的失败后只有少部分人愈挫愈勇,绝大多数人都选择放弃。
在学习过程中,不同的学生对于不同的问题有不同的态度和解决方案,如在对待日常作业练习方面就存在着相当大的分歧。表二是对大一、大二学生“对作业没有一点兴趣,但仍旧会激励自己完成”的一个调查结果:大二学生的自觉性高于一年级的学生。这说明在大一的时候大家均对学习比较迷茫,对自己的喜好与规划不是很清楚,有种人云亦云的跟风现象。
表三对在校学生就自己的学习能力,例如大一护理系有47.9%的学生不确定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技巧是很强的,这与大二护理系的48.6%相差甚微。学习技巧的调查结果说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并无太大的把握。大一护理系有47.9%的学生不确定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技巧是很强的,这与大二护理系的48.6%相差甚微。
学习方法是学习的工具,思维是学习活动的核心,知识是深入学习的基础,在教学中只要解决好这三个问题,就可以总结出一套真正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使学习能力和学习技巧有所提高。
三
一、为满足医院发展需要,重点加强了人才的引进和梯队的建设工作
坚持以人为本的用人理念,扎实做好人才的引进和考察工作。作为医疗行业,各个岗位要求具都有专业比较性强、技术相对稳定的工作人员,对此根据医院情况,xx年共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员70余人,其他辅助人员40余人,其中主任医师1人、博士后研究员1人、副主任医师7人、主治医师7人,临床医学大学毕业生10余人。
二、建章立制,规范员工行为
各地的消息印证了麦可思的调查。4月1日召开的2013年广东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披露,广东2013届毕业生当时签约率为30%,比去年同期低10个百分点,就业形势较2008年更为严峻。
即使在经济活跃的深圳市,截至3月底,该市2013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签约率也仅四成多,而企业校园招聘计划总量和招聘岗位数均比去年下降。
大学生就业被认为事关社会稳定,历来受中央重视,今年也不例外。5月17日,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要求“确保实现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水平不降低、有提高的目标”。 破解大学生就业难不仅要从供给方也就是高校入手,也需要从需求方即劳动力市场检讨。
据教育部内部人士预计,最终的官方统计,大学生初次就业率应该不会低于往年,但数据是否反映真实情况则需甄别。“虽然教育部三令五申高校不能以学生是否签约作为发放毕业证的条件,但难免有些学校为了数据好看而这么做,这使得最终的数据多少会有水分。”这位人士表示。
不论如何,今年大学生就业格外困难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1999年,中国高校迎来扩招时代,扩招的第一批大学生于2003年毕业,距今正好十年。十年间,大学生就业呈现越来越难的形势。这背后既有高等教育本身的失衡,亦有户籍、编制等制度性分割,甚至还有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失据的深度症候。 毕业即失业
就业的难易由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2013年到底有多少大学毕业生?答案是699万人,比去年整整多出19万人。
再看需求,根据中国农业大学就业中心主任李洋的测算,如果按2013年GDP增长率为7.5%计算,新增就业岗位数为900万个,仅是毕业生人数的1.28倍,为历年的最低值。
而在十年前的2003年,大学毕业生人数是212万,GDP增长率9.3%,全年新增就业岗位850万个,是大学毕业生人数的4倍,就业容量毫无问题。
2009年,中国大学毕业生人数已达到610万,当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波及中国,由于及时采取刺激经济和就业的政策,当年中国的GDP增长率仍然达到8.7%,新增就业岗位1102万个,大约是当年大学毕业生人数的2倍,从而顺利度过了经济下滑带来的大学生就业危机。
在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历史高峰的同时,今年新增的900万个岗位并非全为大学生准备,还有相当一批归国留学、中专、职高、高中等毕业生共同竞争。所有相加,2013年国内城镇待就业的劳动力已达2500万人,宏观压力一目了然。
就业率是衡量就业难易的直接指标。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赖德胜主持的《2012中国劳动力市场报告》聚焦于高等教育扩展背景下的劳动力市场变革。其研究发现,大学生“就业难”的第一个表现是初次就业率——毕业生在离校前已落实就业单位的比率不高,近年来维持在70%左右的水平。
其实,就业难的问题并非今年独有。进入新世纪以来,在高校扩招的持续影响下,中国普通高校的毕业生人数从2001年的115万增加到2011年的660万。2001年至2010年以来中国大学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为70.03%,远低于2000年前的平均就业率85.8%。这意味着每年六七月的时候,全国普通高校还有30%左右的学生未落实工作单位,其中20%以上处于待就业状态。照此计算,每年将有超过100万的高校毕业生无法在毕业之前找到工作。
考虑到时间滞后因素,近年来,一些统计机构开始用半年后就业率——毕业生离校半年的就业率作为衡量指标。从数据来看,它要高于初次就业率。根据麦可思刚刚的2013年大学生就业蓝皮书,2012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0.9%,比2011届的90.2%略有上升。按照这个标准,2012届毕业生共680万人,半年后未就业人数仍多达近62万人。
赖德胜带领的课题组还从另外一个角度进行了研究。他们搜集了相关年份《中国劳动统计年鉴》中对城镇失业群体的统计数据后发现,城镇失业人员中大专及以上学历者比重均在增加。而其中“毕业后未工作”的大专及以上学历者数量上升迅速,由2005年的22.8%攀升至2010年的44%。
“这一数据非常惊人,意味着2010年所有毕业即失业的学生中有近一半是大专及以上学历拥有者,这也足见高校扩招带来的大学毕业生失业现象至少在短期来看非常严重。”赖德胜说。 结构性问题
如果将大学生置于整体的就业环境下考察,就会发现其中存在多重的结构性悖论。
一方面,大学生“就业难”和农民工“招工难”并存。“有趣的是,两者出现的时间大体重合。民工荒是2004年开始,也是那一年起大学生就业难也开始了。”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院长刘尔铎说。
据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一项对全国116个城市的调查显示,2001年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为0.71,即平均100个人竞争71份工作,供大于求。2004年初沿海地区开始出现“招工难”现象,一些用工企业以原有的工资标准难以招聘到足够的工人。
近几年,“民工荒”越演越烈,已从沿海地区扩展至全国,并从技能型工人向普工蔓延。2013年初,制造业重镇——东莞市的劳动部门统计,当地工厂用工缺口的80%为一线普工。多地餐馆经营者则开始抱怨,开出3000元一个月的薪水,想招一个端盘子的服务员竟不可得。此外,从时间来看,前几年用工荒只发生在春节后一段时间,如今则向常态化发展,长年都现“招工难”。2009年的时候,广州市的求人倍率(劳动力市场需求人数与求职人数之比)竟一度高达15(求人倍率大于1,说明人才供不应求;求人倍率小于1,说明职位供不应求),令人咋舌。
不过,“民工荒”现象与象牙塔里的精英们毫无关系,多年苦读之后,他们并不甘于只做一名普通工人。在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院长刘尔铎看来,不能苛责大学生的眼光太高,“培养一个大学生需要国家和家庭的大量投入,上了那么多年学,搬砖去了,这是人力资本的浪费”。
而在悖论的背后,既有“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因素,更多的则是高校的专业配置不符合市场需求的错位。
麦可思的2013年大学生就业蓝皮书用“红黄绿牌”的方式对2013年就业大学专业进行分类,红牌代表失业量较大,就业率较低,绿牌反之。被红牌警告的本科专业包括:动画、法学、生物技术、生物科学与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体育教育、生物工程、英语等,而且这些专业连续三年都是红牌专业。
高职高专获得红牌警告的专业包括:法律文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际金融、工商管理、法律事务、汉语言文学教育、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商务等。
而绿牌专业都有哪些?本科的有:地质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石油工程、采矿工程、油气储运工程、矿物加工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审计学。高职高专的则包括:道路桥梁工程技术、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应用化工技术、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
两相比较不难发现,技术应用型专业更容易获得市场青睐,而偏管理型的专业则就业困难。麦可思公司创始人王伯庆分析,红牌专业有一个特点,一般都是名头特别响,比如国际商务、商业英语、法学等,因此受到家长追捧。然而这些专业办学门槛低,不像理工科专业,需要一定的硬件条件。一些学校盲目招生,同时不具备相应的师资力量,造成了毕业生质量低、数量大。“比如法学专业,中国政法大学的法学毕业生不难找工作,但是二本三本院校甚至高职院校都来设置法学专业,它们的学生找工作就难了。”
盲目招生的结果是过度教育。据刘尔铎介绍,德国的高中毕业生大约三分之一左右进入大学,其余的全部进入职业学校。而中国大学生与职业学校的学生基本上各占一半。
市场会检验产品。一项数据显示,从2010年四季度到2011年二季度,职高、技校、中专毕业生劳动力的求人倍率高达1.35及以上,但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者的求人倍率,却全部低于1。
南京工程学院是一所老牌工学本科院校,据该校副院长吴中江介绍,十几年前该校就定位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没有盲目地追逐研究型和精英型教育路子,当时不被高等教育界认可,但其办学思路坚持至今,终于收获了回报。根据麦可思的调查,南京工程学院近年来的就业率在96.6%-96.9%之间。“我们自己的调查更高,是99%。”吴中江说。
教育部门其实早已认识到这个问题,并试图对教育结构进行调整。早在2005年,时任教育部长周济就提出,坚决调整过多、过滥甚至不具备办学条件的学科专业,对连续两年就业率不足50%的专业要严格控制招生规模,连续三年就业不足30%的专业要减少招生甚至停止招生。“但是这种调整的努力在大学扩招的大潮中显得螳臂当车。”前述教育部人士表示。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胡瑞文表示:“我们的高校集中精力在培养杰出人才、创新人才和拔尖人才,而我们大量需要的95%以上是应用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普通劳动者,他们需要在这个过程中成长为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这是一个重大的变化。所以教育的重心要下移,未来十年,普通高校毕业生的40%会进入蓝领灰领岗位就业,成为知识型工人、知识型农民和知识型的现代商业服务人员。”
刘尔铎则提出了一个更为“激进”的建议:把所有三本院校改成职业技术学校,以解决大学生结构性失业难题。 制度性分割
在半年多曲折的求职经历后,中央民族大学应届博士生方成(化名)现在的感受是“真想找人打一架”。
方成拥有令人羡慕的学历背景,其本科、硕士和博士就读的皆是国家“985工程”院校,考上博士前还有两年工作经历。仗着“一身武艺”,他以为在北京找一份工作易如反掌,不料却在与“史上最难就业季”的正面遭遇战中被打击得心灰意冷。
方成曾去一家宗教出版社应聘,笔试面试之后却再无音讯;国家博物馆招人,他看到所有要求自己都符合,就花了好几个小时在网上填报信息,却连个通知面试的消息都没接到,后来听说报名的人太多了;再去佛教协会应聘,笔试答了一道题之后,也不再有消息。他还去了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应聘行政岗位,被告知博士学位太高;前往北京某市属高校应聘行政岗位,学院负责人与他见面时说,“你是唯一没人打招呼的,我看你还行,就让你来面试了。”但是最终仍没有结果。
令方成愤怒的是,他眼见与他同台竞聘、不在北京上学、学校也不是“985”或“211”的毕业生却成功应聘,“挤进”了北京,区别只是因为他们“有关系”。“我身在北京,但北京对我来说却像一座厚厚的玻璃城堡,摸得着却进不去。”方成说。
方成所遭遇的一方面是中国特殊的非制度性的壁垒——人情和关系,另一方面是更强大的制度性壁垒——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性分割。
1949年后,中国劳动力市场的作用渐微,及至后来,劳动力资源几乎全部由计划来配置。改革开放后,劳动力市场重新建立,时至今日,市场已经成为了配置劳动力资源的主要手段。但是不可否认,劳动力市场的计划残留尤存,严重的制度性分割仍是妨碍就业的重要因素。
在赖德胜看来,这种制度性分割“世界少见”,主要是以户籍制度及其相关配套制度为屏障,将劳动力市场分割为若干个子市场。在早期是城乡之间的分割,之后不仅有城乡之间的分割,更有主要市场和次要市场、体制内市场和体制外市场等,呈现出一种多元分割状态。
这种制度性分割导致的不同市场之间除工作环境、工资待遇、社会保障、晋升机会等存在明显差别外,主要是相互流动的门槛高,难于跨越,使得大学生难以通过市场机制自由配置。
“市场配置能力发挥作用的前提是市场半径的扩大,市场分割意味着市场半径的缩小、资源配置空间的挤压以及竞争的减弱,这是不利于人力资本潜能激发的。”赖德胜说。
在中国,户籍和编制是分割劳动力市场的两大隔离墙。户籍分隔着大中城市劳动力市场和小城镇及农村劳动力市场,编制则分隔着体制内和体制外就业。
现实中,在大中城市就业意味着工作环境好、收入高、公共服务完善;而在体制内就业意味着工作环境好、稳定、福利待遇高以及体面等。
由于户籍和编制缺乏弹性,一个毕业生如果在初次就业时没有获得大城市户口和编制,要再进来,可能性很小,这就造成大量毕业生削尖了脑袋也要进入大城市以及体制内,从而造成就业难。方成便是这样的一员,他有意应聘的单位均可解决北京落户和编制。“如果去小地方,比如找个地方高校还是没有问题的,实在不行也只能去了。”他说。
可见,破解大学生就业难不仅要从供给方也就是高校入手,也需要从需求方即劳动力市场检讨。“关键是建立统一竞争的劳动力市场,充分发挥市场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为此,要打破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性分割,特别是要破除户籍制度以及依附于其上的各种福利待遇在劳动力流动中的屏障作用,打破行业和部门垄断,规范收入分配,缩小收入差距。”赖德胜说。 放权激活市场
麦可思2013年大学生就业蓝皮书中有一项数据颇有意味:对毕业半年的2012届和毕业三年的2009届本科生的调查均显示,在“政府机构/科研事业”的就业满意度最高,在“民营企业/个体”的就业满意度最低。
王伯庆表示:“我们发现去国营企业特别是当公务员的毕业生中,放弃自己原专业的比例最高,所以,我觉得这里可能有整个社会价值导向的问题。”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也认为,过去教育由政府包办, “我们的培养目标实际上是朝着公务员培养。这个标准不光是在大学里,现在连中学,甚至小学都在朝这个方向发展,导致很多学生只会动嘴,不会动手,这是一个很严重的缺陷。”
价值导向的背后蕴藏着最深层的资源配置权流动。赖德胜带领的课题组还发现一个就业变化趋势:进入21世纪的第一个五年,随着中国加入WTO,外企纷纷进入中国,而国企面临剧烈改革,因此劳动者多选择离开国企去外企。后五年,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机等事件的影响,国内整体经济形势出现变化,外企等非国有企业纷纷裁员,而国有部门成为对劳动力最有吸引力的去处。
这从近年来公务员的“报考热”就可见一斑。2005年至2010年间,国家公务员的报考人数从31万激增至146万。
近年来,国有部门进一步扩张。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郑永年总结,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国有企业的发展呈现出两个大趋势。一是国有企业由原来在电信、石油、矿产等被定义为国家核心利益的领域,急剧扩展到包括地产业在内的一般性垄断行业。二是出现了各种不同形式的国有化,国有企业用股份等手段渗透到原来非国有部门的企业。尽管这种渗透是在市场名义下进行的,但在这过程中市场已经成了国有企业的工具,部分程度上破坏了市场规则。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张斌的研究显示,国有部门创造新就业岗位的成本高于私有部门,所以同样的经济增长速度,资本投入到国有部门,创造的就业岗位远远少于投资到私有部门产生的就业岗位。
中央高层也清楚个中道理,2013年5月13日,国务院总理在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动员电视电话会议上表示,扩大就业仅靠大企业、国有单位是有限的,必须大力发展中小微企业、多种所有制经济。
但是,与国有部门迅速扩张相比,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发展显得步履维艰,遭遇融资难、招工难、准入难等多重难题。而这些部门本应是创造就业最有效的部门。
“目前中小微企业就业已占城镇就业80%以上,成为我国吸纳就业的主体。但现在创办中小微企业还有不少限制,既影响发展也不利于就业。”说。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新登记注册的企业同比下降6.7%,而有些地方率先试行工商登记改革,取消前置审批,新登记注册企业增幅高达40%-50%,其中多数为中小微企业。
还指出,就业、创业难,也与政府部门的资质资格要求多、认定多、考试多、证书多有相当大的关系。据统计,目前国务院部门许可的个人资格有110项,各级政府部门颁发的资质资格证书有229种,名目繁多的资质资格认定,事实上抬高了就业门槛,一纸证书漫长的认定过程挡住了不少人的就业、创业之路。
那么我适合干护理系主任一职吗?细细想来,自己有三个性格特点可能对这一职位有优势。我对自己的定位是:一个对护理教育满怀信仰的人;一个宽容真诚的人;一个勤勉的人。对护理教育满怀信仰一直是我热衷于护理教育的动力,它让我上课满怀激情,深得学生喜爱。同时我也享受着每一次教学上的创新带给我的欣喜。我希望这种特质也能使我在管理上饱含激情并且不断创新。作为一个宽容真诚的人,它使我容易与别人交流,在工作中我和我的同事们互相信赖,彼此支持,这种宽松的心理环境使我在工作和生活中游刃有余,心情愉悦。作为一个勤勉的人,我在工作中总是通过多做功课来弥补自己的不足,我庆幸在我身边有很多仁厚可敬的师长,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许多优秀的品格和宝贵的工作和生活经验,由大学毕业时一门课都讲得战战兢兢到现在连上多门都能口若悬河,他们见证了我的成长,我也享受着勤勉学习所带来的快乐。
我在护理教研室工作了十二年,见证了我院护理专业的起步和辉煌:护理专业的学生由当年的在校生不足200人变成了今日的人;我院毕业的护理学生已经大部分在国内各大医院成为了业务骨干;教研室的教师个个成了教学能手,学院对教研室的建设也进行了倾斜性的投资,使得护理教研室无论是内涵建设还是育人环境上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和突破。前辈们在护理专业的课程建设、理论和实践教学、师资建设以及对外交流等方面已经搭建了非常好的框架,所有这些都为护理教研室赢得了南昌大学和社会的广泛赞誉;护理教研室也已然成为了我院的骄傲,现在它要由室改系了,这真是一个令人振奋改变!对于护理系未来的发展,我满怀憧憬!
假如我能够竞聘成功,我将秉承前辈吃苦耐劳、勤俭节约、勇于争先的优良风范,带领我的护理同仁们去进一步完善已有的护理教育管理体系,并且力求创新。
未来的工作重点我把它们总结为“两个突出、两个优化、三个加强”。鉴于时间关系,我只能对它们进行简单的陈述。
“两个突出”:第一突出就是护生的专业信仰,我们可以开展以护理系为单位的专业讲座、优秀护士的经验分享以及聘请临床的护理专家来校讲学,以强化护生的专业信仰,并使之转化为强大的学习动力;第二突出就是护生的专业技能训练,我们可以在强化现有的基础和专科护理实验开出率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社区护理实验室的建设,在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小讲课、读书报告会、以及节假日门诊导医及社区卫生服务的方式来强化护生的健康教育和社区护理服务能力。
“两个优化”:第一优化就是课程建设,本着“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理念以及“必需、够用、实用”的原则,护理系还要对现有的课程结构上进一步优化,增加护理人文课程的门类及学时数,另外,护理系的教师都承担三门以上的课程教学,在教学上都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我们可选择一至两课程申报精品课程,以带动其他学科的课程建设。第二优化就是优化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我们要不断推进案例教学、互动式教学、见习反思式的教学方法以培养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
我所说的“三个加强”指的是:第一、加强护理科学研究。随着学院对科研工作越来越重视,护理系的科研工作也一定会寻找到新的突破点。我认为护理教育的研究方向可以从原来的护基、内、外、妇、儿护等拓展到社区、涉外、心理、美学等多个领域,在临床护理研究方面可以采取医院与学校合作的方式,邀请医院护理专家参与。
第二、加强护理系的网络平台建设。建立护理网站可以让社会各界了解我院护理专业,让网上的教学资源成为师生互动的平台,同时也为护理系的内涵建设拓展了新的空间。
大学毕业实习鉴定报告评语一
1.某某同学,实习期间工作认真,勤奋好学,踏实肯干,在工作中遇到不懂的地方,能够虚心向富有经验的前辈请教,善于思考,能够举一反三。对于别人提出的工作建议,可以虚心听取。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加时加班完成任务。能够将在学校所学的知识灵活应用到具体的工作中去,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同时,该学生严格遵守我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实习期间,未曾出现过无故缺勤,迟到早退现象,并能与公司同事和睦相处,与其一同工作的员工都对该学生的表现予以肯定。
2.某同志自去年毕业开始在***信息系统(中国)有限公司实习。在我单位见习期间,能够严格遵守并执行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能够积极主动的配合其他相邻工作同仁协调完成各种工作任务。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掌握了工作的要点和技巧,并将其合理的运用到工作中去。能够积极主动的向老员工学习,弥补自己的不足。工作积极主动,学习认真,尊敬他人,待人诚恳,能够做到服从指挥,团结同事,不怕苦,不怕累。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计算机专业知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一年来理论水平及操作技能均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在见习期间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
3.实习鉴定实习,实习期为一个月。×××同志工作积极主动、高效,学习认真,待人诚恳,能够做到服从指挥、认真听取老同志的指导,不怕苦、不怕累,表现有较强的求知欲,积极观察、体验、思考,并能够灵活运用自己的知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实习工作期间,是个出色的教学能手,相信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取的出色的成绩。
4.实习鉴定实习期间勤奋认真,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迅速投入到实际的计算机应用程序编写当中,并能够结合自己的特点发挥优势弥补不足,在实习过程当中迅速的成长起来,不仅历练了自身,也为我单位带来了一股新风,受到合作伙伴的一致好评!
5.勤奋好学,遵守厂规厂纪,带来先进管理理念.工作能力及专长在不断的社会实践中,自己以认真敬业,责任心强,工作效率高,执行公司指令坚决得到了各实习单位的认可。
6.实习实习期间工作认真,勤奋好学,踏实肯干,虚心好学。善于思考,能够举一反三。能够将在学校所学的知识灵活应用到具体的工作中去,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同时,该学生严格遵守我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实习期间,未曾出现过无故缺勤,迟到早退现象,并能与公司同事和睦相处,与其一同工作的员工都对该学生的表现予以肯定。
7.某同学在我部实习期间,态度端正,学习踏实,工作认真,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大学所学的课堂知识能有效地运用于实际工作中,在我部“重庆热线”实习时能创造性、建设性地并能独立开展工作;能吃苦耐劳,工作责任心强,注重团队合作,善于取长补短,虚心好学,具有一定的开拓和创新精神,接受新事物较快,涉猎面较宽,在某领域不断地探索,有自己的思路和设想。
8.实习期间,态度端正,学习踏实,工作认真,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大学所学的课堂知识能有效地运用于实际工作中,在我部“重庆热线”实习时能创造性、建设性地并能独立开展工作;能吃苦耐劳,工作责任心强,注重团队合作,善于取长补短,虚心好学,具有一定的开拓和创新精神,接受新事物较快,涉猎面较宽,在计算机通讯领域不断地探索,有自己的思路和设想。
9.该同学在我单位实习期间,遵守单位规章制度,学习认真,勤于思考,勤于实践,能灵活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给本单位留下良好的印象。
10.该生在实习过程能够积极主动探索未知,发现问题,团结同事,互助协作。此间表现优秀,体现出了应有的精神和风采,圆满完成了本次实习。
大学毕业实习鉴定报告评语二
1、该生综合素质较好,业务能力较强,政治表现良好,法纪观念充实,服从安排听指挥,与同事友好相处,短短实践工作期间,能够做到爱岗敬业,认真负责,相信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取得出色的成绩。希望继续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不断总结提高,为毕业后投身祖国建设打下扎实基础。
2、xx谦虚谨慎,勤奋好学。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大学所学的课堂知识能有效地运用于实际工作中,认真听取老同志的指导,对于别人提出的工作建议,可以虚心听取。表现出较强的求知欲,并能够仔细观察、切身体验、独立思考、综合分析,灵活运用自己的知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3、XXX同学在我单位实习期间,能够做到服从领导指挥,团结同事,不怕苦不怕累,将学校所学到的知识技能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
4、xx踏实肯干,吃苦耐劳。有创造性、建设性地独立开展工作的思维;具有一定的开拓和创新精神,接受新事物较快,涉猎面较宽,在工程计算领域不断地探索,有自己的思路和设想。能够做到服从指挥,认真敬业,工作责任心强,工作效率高,执行公司指令坚决。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加时加班、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受到大家一致赞扬。
5、xx同志于xx年x月x日起在我局实习,实习期为一个月。xx同志工作积极主动、高效,学习认真,待人诚恳,能够做到服从指挥、认真听取老同志的指导,不怕苦、不怕累,表现有较强的求知欲,积极观察、体验、思考
6、xx级XXX同学于xx年x月至xx年x月之间在xx集团有限公司xx厂实习。实习期间该员工认真学习各种专业技能,严格执行各项管理规定,积极参与相关竞赛活动,能较好胜任流水线与CELL线各岗位需求,在月末评比中,屡次拿得名次,并有强烈的团队意识及能为团队进步提出合理化建议,整体表现良好。
7、该生综合素质较好,爱岗敬业,工作能力强,有一定的工作组织能力,能和同事友好相处,短短实习工作期间,是个出色的教学能手,相信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取的出色的成绩。
8、该生在内科实习期间,严格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工作积极主动,责任心强,基本掌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常规,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较好完成实习计划。
9、xx积极主动,态度端正。实践期间,主动要求到各部门了解学习,努力从多方面开拓自己的眼界。通过学习书面材料和与各部室人员的交流,比较全面地了解了我单位科室的主要职能和重点工作,还协助完成了一些她力所能及的行政事务工作。这种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获得了各科室人员的一致好评。
10、该实习生在实习期间,表现出强烈的敬业精神,深厚的专业思想和良好的师德。实习态度极其认真,工作积极、细心、踏实,能虚心接受指导,较好地完成工作任务。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特别注意了学生的个别教育,效果良好。因此深受学生爱戴。被师生一致认为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实习老师。
大学毕业实习鉴定报告评语三
1、该生在实习期间,能遵守本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工作积极肯干,努力学习有关知识,较好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2、该员工能遵守本公司的规章制度,按时上下班。在工作中任劳任,能配合各岗位的工作。按时完成主管下达的生产任务。在流水线作业中练成好能手。
3、能遵守本厂的规章制度,刻苦耐劳、工作积极,表现优秀。
4、该生在实习期间,能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结合实际虚心学习。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希望该生能在工作中不断努力,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为今后走出社会打下良好基矗
5、该生勤奋好学、工作认真、服从上级安排、本厂对该生非常满意。
6、该生在我**部实习期间,表现相当好,工作认真负责,受到我部师傅的表扬。
7、本学员在本单位工作,基本能遵守国家法规和单位规章制度,按时上下班、待人有礼、业务成绩还可以,对器材有一定钻研能力,服从主管工作安排,希望日后工作更加刻苦,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8、该同学在我公司实习期间,能配合公司各级主管安排,工作态度好,有责任心,与同事之间和睦相处,社交能力强。
就业应聘是护理专业学生(以下简称护生)人生的重要转折。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就业格局的变化,一直紧俏的护理专业毕业生也不再包分配,而是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双向选择模式为护生提供了更多展示才华的机遇,也提供了更多就业的机会,但由于竞争激烈、医疗卫生机构的人事制度改革尚不够成熟等客观因素和护生自我定位不合理、缺乏应聘技巧等主观因素的影响,护生在就业应聘过程中面临诸多的心理问题,如过分担心应聘而出现焦虑甚至恐惧,屡遭挫折产生的自卑感和依赖心理,面对应聘不知所措的无助和不确定感,同时还会有专业地位低微感和改行意向增强等对专业的不良感受。而就业心理是影响护生就业的重要原因,在择业求职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越来越多的护理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护生应聘中出现的问题,并探讨各种干预措施帮助护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应聘心理。本研究旨在通过深入会谈,详细描述护生就业应聘的真实体验,为制定更有效的就业应聘指导措施提供依据。
一、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以浙江省某高校244名实习护生为抽样目标,其中本科162名,专科82名;女生238名,男生6名。采用判断抽样方法抽取调查对象。抽样时与班主任和临床带教老师沟通,让他们推荐不同性格、不同成绩、不同能力、不同表现的护生。为控制偏倚,入选者均符合以下条件:近3个月内有应聘经历;精神和记忆力正常;有完整的汉语表达能力;自愿参与本次调查。最终选定18人,其中本科12人(女生11人,男生1人),专科6人(均为女生);年龄19-23岁(21.20±1.32);应聘次数1—5次不等;至调查之日已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的13人,尚未签约的5人。研究样本量决定以受访者的资料重复出现,且资料分析时不再有新的主题呈现(资料饱和)为标准。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为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根据EdmundHusserl观点构成的诠释现象学的理论方法,通过深度访谈,了解并记录有就业应聘经历的护生的主观体验,对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凝炼主题,探讨各主题之间及主题与周围情景之间的关系。
3 资料的收集与分析
访谈由经过专业培训的访谈人员承担,在单独的房间内进行。访谈前首先向护生说明访谈的目的、方法并告知本访谈与其今后就业及工作没有任何关系,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访谈时注意态度亲切、自然,边倾听边观察受访者细微的表情变化,根据受访者的情绪适当调整访谈内容及方式。访谈过程中运用Minichiello等提出的刺探和引导的方法,访谈者对具体的交谈内容不做任何构架,而是以“请聊聊你就业应聘的情况”这样完全开放的问题作为访谈的开始,使受访者自由表达其真实感受和体验。访谈中可选择恰当的切入点提问以获取更确切和详细的资料,但不主导会谈的内容和方向,不将自己的观点施加于对方。在深入访谈时,研究者尽量做到避免对相关情景的诱导,避免研究者个人的价值观影响现象的理解和推理解释。
研究者对每位受访者分别访谈1-2次,每次60min左右,每天仅访问1人。访谈时做现场笔录和同步录音,隐去受访者的姓名,以编号代替。访谈结束后即反复聆听录音和阅读现场记录,逐字逐句斟酌、分析、推理,总结受访者真实体验中的共性部分,并以研究者的语言归纳形成本研究的主题。
二、结果
1 一般的心理体验
(1)自信与肯定:有近1/4的护生面对就业应聘表现出充分的自信与肯定。“我大学期间获得奖学金和三好生等多项荣誉,实习期间表现突出,我想选择省级医院。”“我身高、外貌、成绩都不错,而且医院老师都说我特别适合做护士。”“我一直很努力,就是为了寻求一份理想的工作,我相信我一定会成功的。”这些护生大多品学兼优、能力出众,能正确地评价自己,懂得扬长避短,充分把握应聘机会。
(2)焦虑与恐惧:大部分受访者提到面对应聘会有焦虑。从心理学角度而言,轻度的焦虑是正常的,且可以给人以压力感,促使人积极投入;过度的焦虑则会干扰人的正常活动甚至导致心理疾病。“去医院交自荐表,看到应聘材料堆积如山,心一下子就凉了,从那一天到接到让我去考试的通知前我都睡不好觉。”“参加完考试等待结果的那段时间真的是度日如年,现在想起来都害怕。”“先前我设想过应聘时的种种情景,但结果还是很紧张,没发挥好,应聘回来我心里没底。”“在应聘这段时间,我常常做噩梦,有时半夜醒来就睡不着了,情不自禁地想起应聘时的情景。”
(3)自卑与依赖:各方面条件一般的护生屡次应聘失败之后对自己信心不足,过低评价自己,产生自卑心理。“大学期间我没获过什么奖,又不善于表达,毕业对我而言可能就意味着失业。”“我个子不高,长相一般,现在用人单位这么注重外表,我真的很自卑。”“我觉得别人都比我好,我找不到自己的闪光点。”
现在的护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习惯了父母包办一切,依赖心理较强。“我自己没去找过医院,都是父母让我到哪里我就去哪里应聘。”“这个专业当初是家人帮我选的,他们也会帮我找工作。”
(4)委屈与愤怒:研究中近半数的护生诉说委屈与愤怒。“面试的第一关是脱鞋量身高,我只有1.58米,离医院规定的1.60米差了2厘米,连考试机会都没了,个子矮也是我的错吗?”“我多次获得奖学金,又是优秀毕业生,实习表现又好,但实习医院就是不要我。”
(5)无奈与不确定感:尚未有就业意向的护生看到身边的同学都签约了,心里既着急但更多的充满了无奈和不确定感。“省级医院第一批招聘已经结束了,有不去签约或体检不合格的才会招第二批,不知道是否有这种机会?”“我在等我们当地卫生局统一组织的考试,只有通过这个考试才有机会面试,我不知道能否通过考试?”“医院招聘不公开化,我们考试结束都快一个月了,到现在还不知道结果,打电话问总说成绩还没出来,也不明说一共招多少人,是不是都内定好了。”“我很想去县医院,但我爸妈非得让我去市级医院,竞争那么激烈,哪那么容易啊?唉,我不知道怎么办。”
2 对专业的心理体验
(1)专业地位低下:研究中一些受访护生将应聘和专业地位联系起来,认为医院内存在专业歧视。“招聘医生都是看成绩和能力,而招聘护士却那么看重身高和长相。“在医院实习的几个月,总是听到护士们在抱怨自己工资、待遇、职称晋升在医院都处于劣势地位,令我对前途也失去了信心。”“看到我一个大男生去应聘护士,主考官都投来异样的目光。”
(2)专业思想下降,改行意向增强:半数以上的受访护生表示应聘使他们专业思想稳定性下降,并表示会寻求合适的机会改行。“我们很多同学签的是聘用制合同工,说不定哪天医院就不跟我们续签了。与其等它炒我鱿鱼还不如找机会趁早辞职。”“我虽然已经和省级三甲医院签约,是编制内的,应该说很知足了,但想到以后都要干这么脏这么累的活,真不甘心啊!”“我去应聘只是想尽快到医院上班以偿还大学期间所借贷款,减轻父母负担。我没想过要终身从事护理工作。”
三、讨论
就业应聘是护生跨入社会的第一步,充满着机遇和挑战。面对激烈的竞争、就业机制的不健全,加上他们涉世尚浅,应聘会导致护生复杂的心理体验。这种体验包括一般的心理体验和对专业的心理体验。本研究通过访谈形式对18名有就业应聘经历的护生进行了质性研究,发现仅少数优秀的护生在应聘中有自信与肯定的良好体验,而大多数护生会有焦虑与恐惧、自卑与依赖、委屈与愤怒、无奈与不确定感等不良体验,同时他们还有专业地位低下、专业思想下降、改行意向增强等对专业的不良感受。护生应聘过程中的不良体验必须得到护理教育者、学校和用人单位的关注。
1 就业指导和应聘培训亟不可待
护生应聘时应对能力较差已是一个普遍现象。本研究结果也显示,护生由于缺乏规范的指导和培训,在应聘过程中的一系列遭遇给他们带来了不愉快的感受。建议学校在临床实习前就应向护生传达国家和地方政府关于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方针、政策,并在对全省近几年护生就业形势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预测本年度本、专科护生的需求情况,供护生参考,帮助护生在社会的大环境中准确定位。其次,学校可以聘请医院曾参加护生招聘的主考官给护生开展专题讲座,分析以往护生应聘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的应聘技巧。再次,学校可以开展模拟应聘训练,使护生提前感知应聘程序和氛围,提高应聘时的心理适应能力。
2 医院要进一步完善护生招聘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