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教育培训推广方案大全11篇

时间:2022-02-15 05:09:48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教育培训推广方案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教育培训推广方案

篇(1)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着力培养一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具有较高业务素质与服务能力的农机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农机作业服务人才队伍,为建设现代农业和促进我县农业机械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二、目标任务

通过教育培训行动,着力建设三支人才队伍:一是建设一支思想坚定、决策科学、作风正派、执行有力、管理有方的农机管理人才队伍;二是建设一支结合实际、学风优良、技术过硬、支撑有力、指导有方的技术人才队伍;三是建设一支有文化、懂技术、讲诚信、会操作、善经营、能致富、保安全的农机作业服务人才队伍。

2009年培训任务:培训农机管理、安全监理、技术推广、教育培训、质量管理等人员20人次,培训拖拉机手40人次,插秧机手22人次、收割机手200人次、新购机农民350人次、拖拉机机主及驾驶员(安全教育)300人次、农机维修人员25人次。

三、培训对象及培训内容

培训对象:一是镇农机管理、安全监理、技术推广、教育培训、质量监督等管理干部、技术人员;二是农机专家、乡镇责任农机员;三是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农机大户、农机手及农机修理从业人员。

培训内容:围绕本县农业机械化发展实际和近几年农业机械化项目实施,突出重点、因地制宜确定培训内容。培训内容主要针对贯彻执行农业机械化政策法规和重点技术推广的需要,着重对农机管理(监理)人员、技术推广人员进行政策法规、业务知识及有关农业机械化新技术等方面的培训。突出本地重点推广的农业生产技术和机械化新技术新装备等内容,重点开展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和油菜机械化收割等实用新技术的培训。

四、培训方式

针对不同培训对象,分层次、分类别,采取以会代训、集中办班、专题讲座和现场实训等方式开展培训工作。集中办班主要是在县级集中办班培训;现场实训主要是对农机手、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农机维修人员和农机大户等,通过开展手把手、面对面的现场实训,提高其生产技能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五、工作要求及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开展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大行动,是农业(农机)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迫切需要,是保障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各镇要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服务“三农”的高度,深刻认识开展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大行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工作摆上重要位置,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争取财政资金投入,确保教育培训大行动顺利推进。

(二)制定方案,突出重点。县农机监理站要抓紧制定贯彻落实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大行动的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培训目标,确定培训内容,落实培训责任。要围绕当地农业机械化发展需要,重点抓好农机管理(监理)人员、农机技术人员、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农机作业服务人员的培训,稳步推进农机职业技能鉴定。

篇(2)

2关于职业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能力强弱因素的分析

2.1目前来说,我国的职业教育服务体系是不健全的,新农村建设存在各个环节的问题。比如有些地区的地方行政官员,难以把握好当下职业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性,没有那种良好的意识,在经费方面,有些部门相互扯皮,也往往得不到有效的落实,我国政府的相关优惠政策也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在我国新农民的建设环节中,人员配备是相当不足的,很多地区都没有落实好农村成员教育的相关细节工作,很多地区也没有进行农村成人教育教师的专职配置。有些乡镇干部的心里,根本就没有农村成人教育的落实意识。并且在当下工作阶段,农村成人职业学历教育及其职后培训教育相互脱离,这都说明我国服务新农村建设体系的缺乏,难以保证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也难实现其功能的开拓,这就需要进行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推广,保证不同培训结构沟通及其联系环节的协调。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服务教育需要落实好三个环节的内容,比如进行基础教育环节、职业教育环节、成人教育环节等的协调协调,保证当地农村职业学校功能的发挥。

2.2我国的职业教育培训机构体系是不健全的,难以有效推动我国新农村的建设,其专业及其课程设置也很难满足市场的经济发展需求,比如过于单一的培训项目,过于落后的教学内容,其课程结构不够科学,难以保证培训实践性的落实,难以适应当下新兴产业的发展。并且培训机构不能与就业指导服务部门进行有效联系,也就不能落实好新农民的就业问题。农村劳动力转移体系的不健全,输出信息平台的建设不完备,也影响了培训的转移工作。

3职业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新型优化方案的应用

篇(3)

2014年,将是中国职业教育史上的一个重要纪元,一个里程碑!3月14日,教育部办公厅、农业部办公厅联合印发了《中等职业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方案》)。《方案》的启动,既凸显了涉农职教的重要性,也是中职学校发展的又一次重大机遇!标志着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向农民敞开大门。

新型职业农民不仅需要知识技能,需要宽广的视野、综合的管理能力,更需要优良的职业道德和诚信的经营意识。《方案》提出通过中等职业教育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既明确了农民职业教育是全面系统的综合性职业素质教育,更指明了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方向和途径,从观念、理念、道德、技术、能力等全方位提升农民素质,为“未来谁来种地”“地如何种”难题提供了现实和长远的解决方案。

据农业部调查显示,我国农业劳动力平均年龄接近50岁,且素质堪忧。《方案》明确,中职学校可招收50岁以下的农民进行中职学历教育。50岁以下农民“回炉”读中专,有助于全面提升务农农民综合素质、职业技能和农业生产经营能力。虽然宽进,但是严出。《方案》采取“宽进严出”的方式让农民读中职,如果学生在学制有效期限内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考试考核成绩合格,达到规定的毕业学分数,即可毕业拿学历,获得国家承认。这既可以满足部分农民的求知欲望,也能改善农民职业素养较弱的现状,提升职业技能。《方案》在制度设计中遵循“农学结合、弹性学制”的思路。重视学用结合、学以致用,体现了农民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高度融合;集中学习与农业生产交替进行,顺应农民学习规律;逐步建立并完善以学分认定和管理制度为纽带的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职业教育制度。《方案》鼓励各地探索建立农民学分银行,在此基础上,国家将出台统一规范,逐步建立全国性农民学分银行,搭建专业间、学校间、地区间以及学历教育与非学历继续教育间的农民职业教育立交桥。《方案》致力于构建一个新型的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统筹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加快构建和完善以中高等农业职业院校、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等机构为主体,农技推广服务机构、农业科研院所、农业大学、农业企业和农民合作社广泛参与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满足新型职业农民多层次、多形式、广覆盖、经常性、制度化的教育培训需求。

《方案》的出台,是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改革的一项尝试,一系列具有现实性、针对性、前瞻性的措施,着实振奋人心!《方案》的试行,必将激励中职教育工作者深入基层、热心服务,培养一批能用得上、留得住、素质高的新型职业农民。中职教育大规模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由此拉开序幕! 本刊编辑部

篇(4)

一、指导思想

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大行动围绕农机化管理、技术和作业服务三支人才队伍建设,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为目标,以农机化管理、技术服务、驾驶操作、营销、维修服务和农业设施操作人员为培训重点,充分利用阳光工程农机培训和重点农机化技术推广等手段,大力开展好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为促进农村各业机械化全面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目标任务和培训重点

年内计划培训各类农机人员3100人,其中培训农机管理人员50人,农机技术人员320人,各类农机操作人员2740人次。

今年我区农机化教育培训大行动重点搞好四方面培训:

一是围绕粮食生产,抓好玉米机收和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培训;

二是围绕全面推进农机化,抓好经济作物机械化技术培训;

三是围绕提高“三率”水平,抓好农机驾驶技术培训,努力提高驾驶员持证率;

四是围绕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抓好农机职业技能技术培训。具体如下:

(一)购机补贴农民机手培训,年内计划培训500人。

主要对享受购机补贴的农户机手进行培训,包括机械性能操作及维护保养常识等。

(二)各类农机操作人员培训,年内计划培训2740人

1、农机化新技术培训,主要对新技术农机作业操作手进行培训,包括机械深耕、小麦玉米收获、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玉米直播、经济作物机械化技术基本原理、操作规程和维修常识等,计划培训1540人。

2、农机驾驶操作技术培训,主要对全区拖拉机驾驶员进行培训,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省农业机械化管理条例》等,计划培训1200人。

(三)农机管理人员培训,年内计划培训50人

主要对农机推广站、农机监理站、农机化学校相关人员及各乡镇、村农机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包括国家惠农政策、农机化法律法规、购机补贴管理办法等知识。

(四)农机技术人员培训,年内计划培训320人

主要对农机推广站、农机监理站、农机化学校相关人员及各乡镇、村农机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包括当前重点推广的农机化新技术新装备及安全监理技术等知识。

结合重点工作和重点技术推广项目,我们将通过举办培训班或现场演示会等形式,多批次、多层次做好技术推广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机手的驾驶操作技能和安全生产水平。

三、培训具体时间安排

第一季度:制定农机科技教育培训实施方案,分解落实任务指标。

第二季度: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展科技下乡等方式展示、演示农机新技术、新机具,主要对从事三夏生产的农机操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第三季度:围绕三秋生产,主要开展玉米联合收获、玉米秸秆还田、小麦保护性耕作技术培训,对玉米秸秆禁烧区内农机操作人员进行普训。

第四季度:认真搞好职业技能鉴定、农机管理技术人员、农机维修保养等培训。

篇(5)

第一,高等教育。目前,罗马尼亚有西蒂米什瓦拉大学、布加勒斯特大学等4所大学提供成人教育专业的硕士学位课程。

第二,专业培训项目。目前,根据成人教育工作者担任的不同角色,罗马尼亚为以下五种职业提供资格认证,即培训师、培训评估师、项目经理、培训咨询师、课程设计师。截至2011年7月,罗马尼亚共有400家经授权的培训机构为培训师提供500个培训项目,为培训评估师提供27个资格认证的培训项目。此外,罗马尼亚国家职业和资格认证注册中心也对项目经理、培训咨询师以及课程设计师的职业标准进行了规范。

第三,通过对以往学习及经验的认证(validation)。罗马尼亚国家能力评估中心对成人教育工作者以往学习和经验进行认证。2004年至2008年间,通过罗马尼亚国家能力评估中心认证的培训师达到了590人。可以看出,罗马尼亚成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的途径是相对多样的,但也是分散的、缺乏连续性的。目前,欧洲的成人教育发展趋势是关注如何将多样的专业化途径整合到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专业化体系中。跟随着欧洲的发展趋势,罗马尼亚连续三次的国家教育会议在讨论了成人教育工作者专业状态、职业角色和所需要的基本能力技能的基础上,提出要将建设成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体系提上成人教育的战略发展议程。

二、罗马尼亚成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体系建设研究进展

2011年,罗马尼亚率先将成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体系的建设工作以立法的形式提出。随后,罗马尼亚启动了国家“成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体系研究”(TheSystemforProfessionalizationofAdultEducators)项目。该项目由欧盟委员会资助,由罗马尼亚国家教育部、布加勒斯特大学、终身学习发展协会以及罗马尼亚成人教育研究院共同参与推进,旨在探索罗马尼亚成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体系的可行方案。最新研究报告阐述了构建成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体系的三种方案,围绕这三种方案,研究人员通过调查问卷、访谈、成立焦点小组、专家咨询等方法,在罗马尼亚全国范围内,对成人教育各个领域的专家和实践工作者进行了咨询与调查,以收集各方对这三种方案的意见。

(一)三种方案

方案一:一个高度规范的体系成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体系建设的第一个方案,是建立一个“高度规范、中央集权以及标准导向的体系”。该方案试图用一个高度规范的体系解决成人教育工作者教育与培训需求、培训过程和评估过程的多样性问题。该体系的核心是构建一个中央机构,履行专业规范、能力评估、培训课程授权、质量评估、财务预算等多重职能。该体系的重点在于标准的制定,包括成人教育工作者培训机构的标准、成人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标准、培训质量的评估标准等。我们可以看出,这个体系中的成人教育工作者的教育与培训将是标准化、分层级的,其专业化道路是一条由国家高度规范的道路。这个建设方案具有以下几点优势:一是有利于教育培训资源的整合与利用,避免随机分配资源,以及将资源分配到不相关的培训领域等情况;二是有利于完整地反映成人学习工作者的教育培训过程,并促进这一过程各环节之间的关联性和连续性;三是国家层面的资格认证证书有利于成人教育工作者获得在劳动力市场较高的认可度;四是有利于成人教育工作者职业标准的有效修订,使之更加切合专业标准;五是有利于为成人教育专业工作者提供有效的咨询、指导以及支持活动等。但是,调查结果显示,一些受访者认为这个方案缺乏灵活性和动态性,他们担心质量评估机制有可能变成控制机制,甚至导致形式主义和腐败。还有专家指出,由于成人教育及培训领域的复杂性,创建一个满足各方面需求的多功能国家机构存在困难。各类标准开发过程耗时长、难以达成统一专业发展路径等问题也引起受访者的担忧。此外,集权化的体系有可能会更多地关注投入和过程,而较少关注成果及效果。

方案二:一个灵活、松散规范的体系成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体系建设的第二个方案是建设一个灵活的、松散规范的体系。该方案试图给成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个较为宽松、灵活的专业化环境。一方面,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专业化途径;另一方面,也有如专业协会这样的专业机构对其进行规范与指导。该方案的核心在于建立一个相对独立的专业协会,该协会将同时规范成人教育工作者和提供成人教育工作者教育培训的机构。此外,该协会还有责任将成人教育工作者教育培训的供给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联系起来。该方案的重点在于关注供需关系和具体的成人教育工作者的培训项目,在一个松散规范的体系中提供灵活、基于项目的专业化道路。值得指出的是,该体系的构建也离不开政府部门相关政策和法律的支持。该专业化体系建设方案有以下几点优势:一是提供多样化的培训项目和职业发展轨道,可吸引更多利益相关者参与其中;二是加剧成人教育工作者教育培训机构之间的竞争,有利于培训质量的提升;三是形成专业协会、教育培训提供机构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合作关系;四是促进正式信息(制度化的数据库等)以及非正式信息(最佳实践经验等)之间的交换。但是,调查报告显示,受访者认为这种松散管理的体系有可能会造成培训项目、培训服务和成人教育工作者专业发展之间的不连续、不一致。另外,对成人教育工作者已获得的能力、资格和相关学术记录的认证也有可能受到限制。

方案三:一个自我规范的体系体系建设的第三个方案是自由度最高的,该方案既没有集中管理,也没有专业共同体的干预,唯一需要的就是“市场”及其独特的自我规范机制。在这种情况下,选择最好的教育培训机会的责任完全落到了成人教育工作者自己身上。他们必须在市场中购买教育培训服务,并且运用尽可能多的、必要的方法来保证他们所接受的服务的质量。该方案主要有以下几点优势:一是责任完全落到那些购买教育培训服务的成人教育工作者身上,增加了个体对于自身发展的责任,并且将关注点从制度化的选择转移到个体化的选择;二是将教育培训供给与特定的需求更好地联系起来;三是鼓励当地开发并推广特定的培训;四是构建并保持培训供应者、受益者和赞助商的良好关系;五是通过自有市场的竞争提高培训供给的质量,支持基于能力的培训体系的开发进程。同样的,这个方案可能出现的问题也在报告中有所提及。例如,很难做到机会公平,在一些欠发达的地区,如果缺乏中央干预,就会增大其与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人们有可能选择廉价的培训项目,出现低质量教育提供者;缺乏正式的标准有可能对专业化体系造成危害等。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受访者都表示成人教育领域亟需一个新的专业化体系。少数不赞同建设专业化体系的受访者的担忧是,构建专业化体系有可能会过度地规范、控制或限制那些没有接受过正规专业教育的从业者进入成人教育行业。大多数受访者偏向于选择一个开放的、灵活的专业化体系并认为建立一个强大的专业协会来管理这个体系非常重要。大多数受访者表示,成人教育工作者的资格认证模式应该是“多阶层”的,在其职业发展的每一步都应有对应的资格认证。此外,质量保障机制以及经济支持政策也是多数受访者认为需要在新构建的专业化体系中明确规范的。

(二)专业化体系五大要素

一个完善的专业化体系需要有一些核心的要素来指导并保障其发展,该研究项目总结了专业化体系的五大要素。第一,质量。质量是影响专业化体系有效性和接受度的重要因素。质量保障不仅意味着需要对从事成人教育培训的机构进行质量管理,还需要对具体的教与学过程进行质量管理。在专业化体系中需要制定并实施质量保障机制,引进具体质量评估和认定标准。第二,机构。为专业化体系提供培训、开发、评估、认证、规范、咨询等服务的机构,对专业化体系的发展起到主导作用。建立这样的专业化体系,一方面要设立独立的专业机构,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大学、研究机构、企业、媒体以及教育领域其他部门的合作支持。第三,步骤。专业化体系需要有明确的发展步骤,帮助进入专业化体系的成人教育工作者清晰地规划自己的专业发展轨迹。第四,途径。成人教育工作者得到专业发展的机会和专业化的途径应该是平等的。成人教育工作者在专业化体系中获得教育培训的途径应该是容易获得的、多样的、灵活的。第五,资金。专业化体系的建设和推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合理、有效的资金筹集机制是体系建设的重要推力。资金筹集机制不仅要明确政府、雇主、个体等利益相关者的责任,而且需要注意不同的成人教育领域、不同的教育培训目的等因素都将影响到对资金筹集渠道以及方式的选择。

三、成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体系建设五大推进策略

目前,我国有关成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的研究还比较薄弱,且尚未得到应有的关注,但这个领域却是欧洲乃至全球范围内成人教育领域的理论研究以及实践发展的重点和热点。罗马尼亚在该领域的研究理念和成果,可以为我国建设成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体系提供有益的借鉴。结合罗马尼亚有关成人教育专业化体系建设的研究成果,笔者总结了成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体系建设的五大推进策略,具体如下。

第一,鼓励全体利益相关者参与专业化体系建设。成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体系建设的实施过程中应该鼓励所有的利益相关者都参与其中,包括相关政府部门、大学、专业协会、成人教育机构、成人学习者代表等,他们应当共同参与讨论,共同提出建议,共同做出决策。由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共同决策而形成的专业化体系才是真正实际、可行且有效的。

第二,采取灵活、开放、规范的模式推进专业化体系建设。成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体系建设推进过程需要采用灵活、开放、规范的模式,分步骤完善。专业化体系的建设过程必须有一个实施计划,遵守时间期限、计划目标以及任务指标。建设过程的步骤的修订是可以接受并且必要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都应该得到开放的、客观的解决。

第三,建立独立机构协调、监督和规范专业化体系建设。鉴于专业化体系建设过程的复杂性,需要建立一个相对独立的机构来协调和监督实施过程。这个协调监管机构首先需要成为一个资源整合的平台,整合各种资源、各方的需求以及意见。其次,这个协调监管机构要兼具研究功能,促进实践共同体的发展,为决策咨询提供相关理论研究基础。在此基础上,专业协会需要循序渐进地担任规范专业发展的角色。

篇(6)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县学校管理食堂人员、食堂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做到文明、守纪、爱校、爱生、安全、卫生、有序、规范。尤其是:对食品安全卫生知识、业务知识要加大培训力度,真正做好卫生工作、安全工作,应预防在先,防患于未然。为创造高质量、高水平一流服务的目标而共同努力。通过培训,要提高我县学校食堂管理人员、食堂从业人员的素质,加强他们的安全意识,使他们高质量地为教育、教学服务。在日常操作中更加严谨、规范,工作水平更上一层楼。让每一位师生吃的放心、舒心、开心,为我县校的食品安全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 指导思想:

通过深入开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案件警示教育,增强学校食堂管理人员、食堂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诚信责任。广泛普及食品安全科普知识,提高食品安全的辨假识假和预防应对风险的能力,提高监管人员的责任意识、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营造人人关心、人人维护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

三、工作要求:

一是认真组织,切实落实。食品安全是民生的重中之重,我们一定要认清其重要性,认真组织、落实方案,严格按照计划执行,将食品安全深入人心,将食品安全工作落实到位;

二是科学分工,层层落实。有分工的进行落实方案,把每项培训任务分工到科室,有序的进行组织,做到点面结合,统筹进行,立培训评价机制;

三是把培训内容、实际效果、平时抽查情况多点结合作为培训成果检验标准;

四是确保培训的实效性。倡导、鼓励开拓创新,积极推动开展食品安全教育培训示范点创建活动,总结经验,逐步推广。

四、 培训安排:

五、 培训对象:全县中小学校(幼儿园)

六、 培训内容:

20xx年度食品安全培训工作计划(二)一、培训目标

为了提高员工专业操作技能和安全防范知识,增强员工综合素质,在原有知识面的基础上不断向员工灌输新知识、新理念,以拓宽员工的知识面,从而更好地工作。现依据工作目标、工作职责、员工需求等制定20xx年度培训计划。

二、培训项目

1、国家法律法规培训学习;

2、标准、卫生等文件知识培训。

3、 安全、沟通、虫控、等方面的培训。

三、培训大纲表:

序号 培训目的 培训内容 培训人 培训地点 受培训人

1、 掌握食品安全、公共场所卫生知识 食品安全学、健康饮食、公共场所量化分级管理 *** 待定 新入职员工

2、 认真学习食品验收规范和食品安全操作规范,提高员工的对食品安全知识的掌握度,确保不发生食物中毒 食品安全法、采购索证索票规定、餐饮服务企业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等 *** 待定 厨房新入职员工、部分老员工

四、培训方式

1、组织人员集中书面培训;

2、现场实际教学等方式。

五、培训考核方式

1、现场提问评估;

2、实际操作评估;

3、考试。

20xx年度食品安全培训工作计划(三)一、指导思想

通过深入开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案件警示教育,增强食品经营者的法律意识和诚信责任。广泛普及食品安全科普知识,提高食品安全的辨假识假和预防应对风险的能力,提高监管人员的责任意识、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营造人人关心、人人维护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

二、工作重点内容

(一)对我县区域内酒类、肉类生产经营企业、商户集中进行食品安全生产、警示教育、相关法律知识的培训,主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人员保障每人每年不少于40小时培训时间,确保生产源头食品安全。

(二)商务综合执法大队人员集中进行食品安全监管专业培训,每人每年不少于40小时的培训时间,确保执法的准确性和实效性。

(三)食品安全宣传教育,重大节假日前将酒、肉类食品安全管理的《条例》、《办法》以宣传单、牌匾的形式进行发放和公示,并设立展位现场讲解酒、肉类食品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酒类真伪辨别的相关知识。使食品安全深入人心。

三、教育培训进度安排

(一)工作部署阶段。结合我局职责,制定具体的教育培训工作实施方案,明确20xx年食品安全教育培训工作重点内容和意义。

(二)工作实施阶段。7月21日至11月31日,认真组织实施教育培训工作方案,按照计划安排开展教育培训工作。

(三)工作总结阶段。12月1日至12月12日,对食品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开展情况,尤其是本辖区或监管领域内是否完成20xx年工作目标及取得的成效进行全面总结。

四、工作要求

(一)认真组织,切实落实。食品安全是民生的重中之重,我们一定要认清其重要性,认真组织、落实方案,严格按照计划执行,将食品安全深入人心,将食品安全工作落实到位。

篇(7)

农广校是公益性农民教育培训专门机构,基层农广校也是最接地气的农民教育培训单位,其培训水平的好坏、高低直接影响到农民素质和农业生产水平,影响到中国梦的实现。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体现出在新阶段农村、农民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

一、准确定位培训目标

由于农民培训种类较多,培训目标不同,因而实施要求也存在较大差异。“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其主要培训对象是种植、养殖、农机大户、家庭农场以及农村经纪人等新型市场经营主体,培训目的是培养一批以农业为职业、具有较高素质与一定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生产和经营的现代农业从业者。“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重点是吸引“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年轻人从事农业生产,并把农业生产作为终身职业,从技术型的农民转变成市场化的农民,所以更加注重提高农民的经营管理能力。基层农广校在制订培训方案、选择培训对象时,要充分理解且有的放矢地做好培训工作,以提高培训效果。

二、科学制订培训方案

1、掌握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区域经济是综合反映区域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主要表现在地区生产力布局的科学性和经济效益上。掌握区域农业主导产业发展特点是科学制订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方案的前提。基层农广校要注重加强对区域农业主导产业的现状、布局、存在问题与发展趋势的分析,将扶持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农业转型升级与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等要求在培训方案中予以体现,并根据培训对象、产业特点不同,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

2、掌握区域农村劳动力现状。基层农广校要充分掌握区域农村劳动力现状,比如劳动力年龄、性别、素质结构及数量比例、务工务农比例、人员区域分布等基础数据,重点瞄准农业生产企业主、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以及种养大户等培训人选,上述人群具备成为职业农民的潜质,可以培养成为生产技能型、经营管理型及技术服务型与市场营销型等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高端“职业农民”。

3、掌握区域农业产业化水平。农业产业化是以主导产业为中心,依靠龙头企业带动地方发展,形成贸工农、农工商、产供销及农科教等一体化经营模式。基层农广校要充分认识到发展现代农业、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离不开农业产业化。从农业产业化发展基础、规模化、市场化、一体化(产业链)、科技进步与农村社会发展五个方面评价区域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并对区域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

三、实现培训形式创新

1、借鉴先进国家培训理念。比较成熟的国外职业农民培训模式分为东亚、西欧与北美三种。东亚模式共同的特点是人多地少、资源有限,难以形成较大的土地规模经营;西欧模式主要指以家庭农场为主要农业经营单位进行农业生产,通过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及成人教育等多种形式对农民进行教育培训的模式;北美模式主要结合自身自然资源丰富与土质肥沃,发展农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特点,构建以农学院为主导的农业科教体系。那么基层农广校要结合国情与本区域农业生产特点,有选择地借鉴先进国家职业农民培训理念。

2、借鉴发达地区培训形式。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基本可分为“三类十一型”模式。其中,政府主导类包括政府工程型、院校培育型、远程教育型、创业扶持型与文化活动型;政企配合类包括园区依托型、推广服务型、科研项目型与科技示范型;市场运作类包括合作组织型与产业促进型。基层农广校要根据不同经济区域、不同产业领域、不同的培训目标来选择不同的培训模式,并实现由政府主导类模式向政企配合类模式转变,条件成熟的可以过渡到市场运作类模式。

四、保证培训实施效果

1、抓好时机。培训选时要根据农事、农闲或开展专项活动前后等,便于扩大培训范围。比如,农作物种植培训课选时要抓住农业生产关键时期:秋种前、开春后、小麦拔节期与果树幼果期等,这是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时段。

2、因地制宜。要善于利用地利,因地制宜,合理进行专业、课程设置与培训地点安排等。在充分考虑区域地理环境、资源现状等基础上,围绕主导产业设置专业;在课程设置上,除了常规的种植、养殖技术外,要开设农产品营销、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与管理、企业经营管理、农产品经纪人实务等专业课程。在培训地点安排上,除常规的课堂集中教学外,还可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或组织到先进地区进行学习,以提高培训实效。

3、全面协调与沟通。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其涉及农业、教育、共青团、妇联、财政及基层政府等部门,所以基层农广校要善于加强与各部门间的协调与沟通,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进。

(1)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在经费、人员、政策及物资等方面的支持,争取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纳入当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局面;

(2)要建立起以农广校、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等机构为主体,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的多层次、多形式、广覆盖、经常性及制度化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体系。

4、走进农村,贴进群众。很多农民培训工作之所以变成“走过场”与“花架子”,究其原因是培训工作脱离生活、脱离实际与脱离百姓。基层农广校要把“接地气’作为培训效果评价的重要标准。

(1)要“走近”群众。采用送教下乡、教师进村等方式,把教育培训办进农村、办进田间、办进合作社与农业企业;

(2)要“求教”群众。真心实意地拜群众为师,虚心学习;

(3)要用群众语言。用农民耳熟能详的语言进行授课,使农民能够“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能致富”,切实收到行之有效的培训结果。

篇(8)

近日,夏邑县2013年新型职业农民颁证典礼暨农民教育培育工作会议在县政府中心会议室召开。河南省农业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薛豫宛,省农业厅科教处长刘开,省农广校书记褚金祥,商丘市农广校党组成员王建设等省、市领导应邀出席会议;夏邑县县长梁万涛,县委常委副县长韩传勇,县长助理肖献启,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徐怀清等县领导出席会议。会上,为夏邑县认定的52名首批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颁发了资格证书,薛豫宛副厅长作了重要讲话,梁万涛县长部署了今年的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会议由县委常委、副县长韩传勇主持,全县各乡镇长、分管农业的副职、农广校专干和县直各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以及农广校2010级农民中专毕业生等200多人参加了会议。

薛豫宛副厅长在讲话中,肯定了夏邑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结合河南省的实际阐述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重大意义,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要求。薛厅长指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建设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战略选择和重点工程,是促进城乡统筹、社会和谐发展的最大制度创新,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更是有中国特色农民发展道路的现实选择。希望夏邑县继续按照农业部和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方案的要求,抓住机遇,锐意进取,扎实工作,积极探索,以优异的成绩,完成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任务,探索构建一套教育培训制度、认定管理制度和扶持政策体系,以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为重点,培养认定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做到试点工作出经验,政策创设有突破,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得到快速发展,为全省、全国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提供好的经验。

梁万涛县长在部署下一步工作任务时,要求除结合农时季节搞好普及型、推广型的实用技术培训外,重点要抓好以下四项工作任务:一是继续开展绿色证书培训,实施绿色证书工程。围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全县培训3260人。二是继续搞好农民中专学历教育,实施“百万中专生计划”。由县委组织部统一部署,各乡镇积极配合县农广校搞好招生和教学工作。三是高标准完成省市下达的阳光工程培训任务。四是大力度搞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围绕2013年的培育计划,按照薛厅长的要求,全面开展各试点产业的教育培训,积极探索适宜新型职业农民需求的教育培训新模式。为确保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成效,梁县长强调一要加强领导,把农民培训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二要突出重点。对于农民中专学历教育,各乡镇要配合县委组织部搞好招生工作,月底完成招生任务。对于绿色证书培训,各乡镇要围绕产业发展组织好教学班,农广校要制定落实好教学计划,落实好教师搞好教学培训。对于阳光工程培训要严格按照省农业厅的要求搞好组织,确保按时完成培训任务。对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在抓好教育培训、开展认定管理工作的同时,重点要制定落实扶持政策。三要通力协作。县发改、财政、教育、人事、劳动、金融等部门等职能部门和有关业务部门要切实发挥各自的优势和作用,大力支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四要严格考核。县委、县政府将把农民教育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考核,成立督查组深入各乡镇不定期督查,总结经验,推广典型,推动工作落实。年终对工作开展好的给予表彰和奖励,差的给予批评。

为切实抓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2013年9月夏邑县政府专门下发了《关于印发夏邑县蔬菜产业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关于印发夏邑县蔬菜产业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和《关于印发夏邑县蔬菜产业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支持扶持奖励办法(试行)的通知》三个文件。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领导小组按照有关要求组织开展了新型职业农民认定工作,2013年10月县政府下发了《关于认定夏邑县首批新型职业农民的决定》,确定了夏邑县52名新型职业农民。这52名新型职业农民都是河南省农广校2010级的中专毕业生,在这次会议上同时获得了夏邑县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证书和河南省农广校的毕业证书,也是河南省省首批获认证的新型职业农民。

(作者单位:河南省农广校)

篇(9)

编者按:2011年6月1日,甘肃省正式颁布施行《甘肃省农民教育培训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通过立法手段来强化农民教育培训,可谓农民之福!农民教育培训之喜!三农之幸!几千字的《条例》,字里行间渗透着全省担当起对保证和提高农民教育培训质量的壮志雄心。在为农民感到欣喜的同时,一纸条文如何落地,为农民谋得更大的实惠,三位读者从不同角度带来了不同的声音,提供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这样一个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农民素质偏低、经济结构不合理的农业省份,如何能使其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使先进适用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这样一个“多口”管理、培训资源不足且缺乏有效整合利用、培训资金短缺、培训质量和效益不高等诸多问题日益凸显的农民教育培训体制,如何能使其面貌展新颜,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教育农民的作用?《条例》的颁布实施,是甘肃省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全省各级农业行政部门和农民教育培训管理机构如何把《条例》落到实处,达到实效,我认为有4个关键点。

一是深刻认识办好农民教育的重要意义。“求木之长,必固其根;欲流之远,必浚其源。”农村是社会的基础,改造社会必须从改造农村着手,而改造广大农村,必须从发展农村教育入手。任何一个国家要实现现代化,农村教育都具有基础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农民受教育的程度决定着国家教育的整体水平;农民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主体,农民掌握和运用现代农业科技的水平和能力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决定因素。要提高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必须抓好农民教育。

二是逐步健全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各级农业行政部门应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科学制定农民教育培训规划和年度计划,研究解决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结合实际制定农民教育培训机构资质规范、考核办法和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依法协调有关部门,共同建立部门协调、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的农民教育培训联动工作机制,加强对农民教育培训的组织管理,确保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规范运行、协调持续发展。

三是农民培训与“三农”实际要密切结合。俗话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农民教育培训要结合当地农村、农民、农业实际,深入到乡村,深入到农户,走进田间地头,和农民建立最密切的联系,才能了解农民所思所想,才能制定出因地制宜、因人施教、因需施教的农民教育培训方案,并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推广应用先进实用技术,用创新的思想和方法来解决新问题、实现新突破、推动新发展。

篇(10)

1. 印发文件。早在2004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就专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民培训工作的通知》,要求“建立并完善以各级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村(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为骨干的农民培训体系”。按照《农业部关于加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建设加快构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的意见》精神,山东省农业厅专门下发了《落实意见》,从强化职能、细化办法、找准目标、明确任务入手,予以贯彻落实,使农广校建设不断朝着规范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2. 现场指导。2011年,山东省人民政府贾万志副省长亲自出席山东省农广校建校30年校庆庆祝会,高度赞扬山东省农广校“已成为我省农业职业教育、农业科技培训和农民实用人才培养的主渠道”。省农业厅王金宝厅长到任伊始,即到泰安市岱岳区大陡山村农广校村级教学班检查指导工作,对农广校中职教育进村办班给予充分肯定。

3. 积极投入。近年来,各级财政部门每年都安排专项经费支持农民培训,并根据财力情况逐步加大投入。仅省财政农民培训专项资金就从2009年的6000万元增加到2013年的7400万元。在省发改委的支持下,省农广校先后投入200多万元,购置更新了广播电视制作设施、设备,极大地提高了制作能力,成为全国农广校系统有能力承担中央电视台七频道《农广天地》栏目节目制作任务的为数不多的省校之一。

二、以确保“一个不能少”为目标,全省农广校分校和内设机构建设实现全覆盖

到目前,山东省农广校有17个市级分校、126所县分校、两所农高区分校、3所特殊教育分校(与司法部门联合举办),覆盖全省所有地市和农业县(市、区)。省、市、县均建立了农村(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省农广校内部设立了办公室、财务科、教务科、培训科、学籍科、体系科、教材科、声像科和宣传科等9个科室与中央农广校处室一一对应。各市分校和县级分校也均设立综合科、教务科、培训科、教材科、学籍科等相应科室,保证了省、市、县三级的有效对接和各项工作畅通运行。能够实现分校和机构的全覆盖,主要取决于以下两个方面的做法。

一方面,早作准备,提前工作,力争在改革中保持稳定。近20年来,每次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特别是职业与成人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对农广校的建设和发展冲击都很大。为保持农广校“三不变”,在每次改革方案酝酿出台前,山东省农广校及时收集整理国务院、农业部、省政府、省农业厅有关文件,编制报告,在主管部门关心支持下,第一时间向党委政府以及人事、教育等有关部门做好汇报,使农广校在历次机构改革和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中站稳了脚跟,青岛、烟台、威海、临沂等部分分校还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

另一方面,积极作为,加快发展,不断扩大服务面向。为联合开展服刑人员农业职业教育培训,山东省农广校积极争取主管部门支持,在2000年和2002年与省监狱管理局联合下发了两个文件,加强服刑人员农业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工作。按照文件要求,先后在齐州监狱、鲁西监狱、济南监狱建立了3所农广校分校,并从省财政厅争取专项资金60万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随着部分市级农业高新区的建设,积极主动与农高区管委联系,成立了东营市和聊城市农高区分校。农广校体系在山东实现了“一个不能少”的目标,而且服务范围不断拓展。

三、以达到“一个更比一个强”为目的,全省农广校体系内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机制

1. 开展优胜评选。自1991年起,山东省农广校就在全省农广校体系内开展市、县两级分校年度优胜学校评选,评比内容涉及体系建设与管理、中等职业教育招生与学籍管理、农民培训、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媒体资源建设与管理、宣传通讯工作六个方面。23年来,全省有6所市级分校、48所县级分校保持连优全优,获得15次优胜学校的市县分校超过50%。优胜学校的评选极大地调动了各级分校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树立了临沂市、烟台市、淄博市、泰安市岱岳区分校等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农广校体系有影响的名校。

2. 实行达标检查。按照中等职业教育和农民培训工作要求,每年进行一次中等职业教育和农民培训任务申办教育培训能力建设达标检查活动。根据各分校申办中等职业教育开办专业和农民培训层次、类别和岗位,从机构建设、场地条件、设施设备、师资力量、制度管理、后勤服务等方面,制定达标标准,组织专家组审查申报材料,现场检查验收。达不到标准的,坚决取消申办资格。教育培训能力建设达标活动的开展,加大了县级分校条件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力度,也确保了教育培训质量。

3. 举办队伍评优。1996年,山东省农广校在全省农广校系统教师中开展了首届全省教学能手评比工作。随后每两年一届,教学评比内容和形式越来越丰富,包括教案评比、课件评比、课堂评比,形式有现场观摩、能手巡讲。教学能手的评比,在全省广大专职教师中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农广校培养出了陈洪常、张景顺、邵文涛、温萍等一大批在全省农业教育行业叫得响的名师。在2012年全国农广校教学能手大赛和优秀课件评比中,山东省农广校总成绩位列全国第一。2012年在全省农广校系统开展了优秀校长评选活动,评选出10名十佳分校校长、20名优秀分校校长,活动评出了基层分校校长们的积极性、主动性。

4. 严格选用教师。山东省农广校在实施全日制中等职业教育和农民创业培训项目上,实行了全省统一选聘教师、统一安排教师担任授课任务。省农广校一直在教师选用上下功夫。一是在每学期开学前与培训项目开班前,在省级和市级教学能手中,调集教师进行集训,按照教学内容集中学习备课,现场试讲评分,根据教学任务需要,选用教师。二是按照名次排序,确定教师等级,按照教师等级,确定教师课时费标准。三是由班主任和全体学员对任课教师授课情况进行评价打分,评价情况作为下学期或者来年选用教师的重要依据。

四、以实施“一人一村一班一课”为抓手,全面提高农广校教师队伍的素质和能力

目前,山东省农广校专兼职教师规模保持在4105人,其中专职教师1149人,兼职教师大约在2784人。按照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和农民培训工作的需要,成立了全省农广校讲师团和导师团,设置了专业技术员岗和组织辅导员岗。按照任务分工和岗位要求,全省农广校教师各负其责,积极工作,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由于近几年农广校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的滞后,农广校部分教职员工素质和能力越来越难以适应教育培训工作的要求。为此,2013年省校以“全面提高教师教育培训能力”为目标,制定了“一人一村一班一课”制度,并在全省农广校系统实施。

1. 一人一村。全省农广校系统全体办学人员每人联系一个行政村,通过调查走访,撰写调研报告,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培训实施方案,按照计划方案每年开展不少于两次的集中培训和田间指导,并通过赠送图书和举办读书月活动,引导农民学科技、用科技,利用宣传栏、大喇叭等,及时传播惠农政策以及农业新技术、新知识。

2. 一人一班。农广校系统全体办学人员每人督导一个培训班或教学班,通过全程跟踪,强化工作的日常管理,落实省校的各项教学、培训管理制度,协助有关人员做好协调和组织工作,及时发现和纠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工作中的好经验和好做法。

3. 一人一课。组织教师每人选择一门课程,精心制作课件和做好教学设计、课堂设计,开设农广讲堂,每名教师登台讲课,其他教师观摩点评,实行岗位大练兵,年终开展一次岗位比武,不断提高教师授课水平,确保教学效果。

五、以“满足需求贴近服务”为宗旨,不断加强农广校教育培训条件建设

1. 加强省级农民教育培训基地建设。2009年,按照农业部印发的《农民创业培训规范》要求,为保障培训任务的顺利实施,省校在济南建立了第一个农广校省级培训基地。为满足培训需要,按照全省区域布局,先后又在淄博、烟台、滨州、莱芜、临沂建立了5处省级基地。6个省级基地承担着5000人的农民创业培训、400人的乡镇体育指导员,以及肥料企业肥料配方师、农产品市场农产品经纪人、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新型职业农民经营管理等培训任务。

2. 加强基层农民教育培训点班建设。2010年,经省教育厅下文批准,山东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正式开办全日制中等职业教育8个涉农专业。按照农业职业教育要把教育培训资源送到农民身边的基本要求,提出了“进村入场到社”办班的要求,把全日制教学班办到大型农村社区、 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以上涉农企业。到目前,全省农广校已在全省15个市32个县建设稳定的中职教育教学点36处、教学班73个,承担着3685名中职教育在校生的教学任务。同时按照农民培训项目要求,在全省100个县建设相对固定的农业培训点400多处,承担着40%以上的全省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任务。

3. 农民教育培训实训基地建设。山东省农广校自建校以来一直重视农民教育培训实训基地建设。近年来,为使实训基地建设规范化,省校制定了全省农广校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实训基地建设五年规划,规定了省市县三级实训基地建设标准和要求。按照标准和要求,济南、临沂等分校已建成标准化市级基地24个、县级基地近百个。

六、以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为平台,不断提高农广校体系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还有一句是“亲戚还得靠走动”。体系的凝聚力哪里来?靠的是密切联系、统一思想,靠的是学校文化建设。体系的战斗力哪里来?靠的是工作牵动、常练常新,靠的是队伍内涵建设。山东省农广校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就是在不断的工作中得到加强和提高的。多年来,正是靠着全省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这个平台,山东省农广校体系上下、同志之间密切了联系,加深了感情,锻炼了队伍,提高了能力,赢得了好评。

1. 稳定中等职业与成人教育。目前,山东省农广校中等职业与成人教育在校生11812人,涉及17个市、98个县级分校,每学期有837名专兼职教师担任授课任务,210名班主任担任教学班日常管理。每年举办省市两级教师培训班、班主任培训班等40多个班次,开展教学观摩120多场次,每学年开展优秀教学点、教学班、教师、班主任和学员等“五优”评比。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得到了双提高。

2. 承担新型农民培训工程。近年来,山东省农广校体系县级分校承担了65%左右的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和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培训任务,各市分校承担了70%左右的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培训任务,省农广校承担了新型农民创业培训80%左右的初始创业者培训任务。为保质保量完成培训,省农广校自筹资金每年举办一次农民培训项目管理人员培训班,开办讲座、交流心得。

篇(11)

岗位应知应会标准,是指员工完成某岗位工作所应具备的理论知识和技术能力,将这些知识和能力进行梳理和规范后,制定出的可量化的标准。岗位应知应会标准是各单位开展年度培训需求分析和制定培训计划的主要依据,是系统建设的核心。岗位应知应会标准模型(图1):

系统的构建策略

1建设思路

由于系统建设的成败关键在于岗位应知应会模型的建立,主要工作都围绕岗位应知应会模型建设来展开,根据广东电网教育培训创先工作方案的要求,建设以岗位胜任力为基础,以岗位说明书、作业指导书、技术标准,以及设备和技术参数、关键绩效指标等为依据,对应专业(工种)、岗位和作业目录,制订覆盖公司管理、技术和技能专业领域的、以应知应会为核心的能力培训标准。

佛山供电局人力资源部和信息中心通力合作,开展了岗位应知应会标准培训模型信息化落地工作。邀请专业咨询公司及软件开发公司,对人力资源部梳理出的工作内容进行了进一步研究和划分,拟定需求分析说明书、系统架构设计、拟定应知应会培训项目编码规范和项目开发监理,由实施厂家进行系统设计、开发以及相关数据转换工作。

2建设方法

2.1业务再造流程先固化后优化。为了保证流程再造成果得以迅速推广应用,在项目实施中佛山供电局采取“先固化后优化”的工作思路,由“点到面”的推广方法对系统进行逐步的升级和完善。

2.2集中开发、统一部署。该系统是在原有系统的基础上进行功能扩充改造,以佛山供电局为中心进行集中的软件开发、测试,统一对各部门和区供电局进行部署。

2.3加强业务流程再造宣贯与培训。为更好落实“先固化后优化”的实施策略,佛山供电局通过专项培训情况,开展了针对培训业务人员的流程扩充成果的逐层宣贯工作。

2.4充分发挥监理的作用。利用监理方丰富的实施管理经验深度介入项目的组织管理工作,从项目的准备工作开始时就要求监理方深度介入项目的每一个环节,配合做好项目的组织、进度监控、成果审查和测试等工作,保证了项目的进度和质量。

3系统的架构

3.1信息系统总体架构

4建设目标

佛山供电局网络教育培训系统在原有的网络教育培训系统上进行扩充,在充分考虑与人力资源等其他业务系统进行集成的基础上进行建设,主要实现以下建设目标:依据佛山供电局岗位应知应会标准,建立一套科学、灵活的全员培训管理体系,实现培训项目的全过程管理;提高培训宏观管理能力,依据单位对人才的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并依据远近期目标,选择所需的培训知识和技能及评估绩效等;建立员工的全方位培训档案管理,可记录员工的历次培训情况、培训得分等,作为对员工技能的考核与能力选拔的重要依据;可依据培训目标制订详尽、周密并可操作的培训,并可从培训、业务主管部门、直属上级等不同层次对培训目标的监督考核,保证严格按培训计划与要求将培训落到实处。

系统的主要功能介绍

1应知应会标准固化与维护由各负责单位培训员负责录入标准,可实现各个岗位的应知应会标准维护。通过人员编码与岗位代码的一对一映射关系,可自动形成人员编码与培训项目代码的一对多映射关系。

2岗位符合度评估根据人员和岗位信息,通过一定的公式和逻辑关系,得出个人积分,依据岗位应知应会标准,计算出人员岗位符合度。

3培训需求调查管理由员工所在部门利用岗位应知应会标准,确定员工应知应会差距清单,识别差距对员工培训的要求,从而得出年度培训需求,形成年度需求报告。

4培训计划生成年度培训计划应包括岗位应知应会培训需求调查每年自动生成的、员工自己选择的、直接上级领导指定的。由各单位培训员负责汇总录入每个人的计划,自动形成部门年度培训计划初稿。对下年度培训项目进行策划,选择合适的方式和时间,编制培训预算。

5培训项目实施管理实现培训课程管理、题库管理、师资管理、培训机构管理、培训场地管理、专家团队管理和培训证书管理。根据年度培训项目计划,举办培训班,网上报名,培训班上报,并进行归档,并可进行在线的考试和成绩登记。

6培训考核与评价将教育培训目标考核的内容在系统中进行定义,对能够自动采集的数据实现自动采集。下一步在时机成熟时,将试行由各责任单位定义培训目标考核指标及评价标准,并经人事部审查后正式。

7统计分析与报表可动态分析每个员工培训情况与岗位的符合度情况,作为了解员工知识结构与水平、以及人员选拔的依据之一,可依据某一岗位统计出单位内非本岗位员工岗位培训度情况,并按积分从高到低进行排序;直接上级、主管部门可动态跟踪、统计员工的培训情况,有针对性的了解需求、组织培训;员工可动态的查看本人需培训的课程,本人的培训档案与积分情况,以便及时参加相关培训,能动态地查看计划与完成情况的对比。

系统的建设和推广解决的问题

1实现了局培训的全员覆盖系统的使用实现了全局全员培训的完全覆盖。截止到2012年7月,系统已经稳定运行了了将近2年时间,审核并固化了全局698个岗位应知应会标准,为支持网络培训应用,开发了将近400门电子课件,并同步建设了基本涵盖所有岗位的配套题库数万道,节约培训成本,提高效率。

2实现了培训的智能化全过程管理依据佛山供电局岗位应知应会标准,按岗位制订培训方案,自动生成员工的培训计划,并结合课程课件,推送到员工的学习任务中,实现员工学习过程的监控,培训积分的自动计算、学习档案的自动归档,实现培训项目的全过程管理,有效提高培训宏观管理能力,并可依据远近期目标,选择所需的培训知识和技能及评估绩效等;

3实现对员工岗位符合度评估根据人员和岗位信息,计算个人积分,依据岗位应知应会标准,推算出人员岗位符合度。可按员

工进行分类统计,查看详情后,可查看具体的员工已完成的课程与实际应学习的课程之间的对照关系,为员工绩效评价和人才选拔提供依据。

4实现网络培训的在线管理实现从培训项目的建立到培训效果分析等一系列在线管理功能。可由系统生成学员报名、办班管理、学员学习情况监测与统计、培训效果评估、月度、季度、年度等报表,实现办班管理的网络化、数字化,提高各项数据查询的速度与准确性;

5实现培训的监督考核管理可依据培训目标制订详尽、周密并可操作的培训,并可从培训、业务主管部门、直属上级等不同层次对培训目标的监督考核,保证严格按培训计划与要求将培训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