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笔算乘法教案大全11篇

时间:2022-12-11 16:43:57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笔算乘法教案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笔算乘法教案

篇(1)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1学情分析

经过上一年级的数学学习后,大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方面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对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存在的问题是,有两位学生接受新知识能力较差,致使数学成绩不及格,还有些同学自觉性较差,上课有时不注意听讲,口算时比较马虎,课下不能及时完成作业,因此,针对上述情况,本学期要扎扎实实的上好每一节课,做好培优辅差工作,力争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数学成绩。

教材分析:

本册实验教材是以《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内容为依据。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主要有: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100以内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认识时间,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等。

计算教学是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特别是表内乘法是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乘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和一位数相乘。因此,表内乘法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同时,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因此,教材安排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量的计量方面,教材出现厘米和米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各种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理解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性,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尺量物体的长度。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初步认识线段与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等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线段,角、直角、锐角和钝角,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认识时间方面,会认识几时几分,懂的时分之间的进率,并能简单推算时间。

“数学广角”是新的教学内容,介绍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材还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2小学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对于步入二年级的同学,他们经过一年基本适应了小学的生活,这个时候对知识的学习提到一个日程上来,结合实际,制定本学期计划如下:

一、班级分析

本学期我执教二年级两个班的数学,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优等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中等生课堂上几乎是“默默无闻”;后进生学习方法不得当,对每个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总是慢许多。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的主要内容是: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长度单位,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方面

1、学生必须要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学生需要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对于长度单位厘米和米有初步的认识,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

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四、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

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9、要使用远程教育设备及资源,在光盘播放教室、卫星接收教室进行上课。

10、上课前要利用农远资源进行经心备课,写好农远专用教案,并准备好课件资源,要以利用农远资源为主,要求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体现新的教育理念,这样促进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积极运用远程教育网络。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3二年级的同学们都已经是经历一年的数学教学后,有了一点的基础知识,所以在教学前都需要制定一个工作计划来更好的进行一学期的工作。

一、指导思想

本期数学教学仍以新课标精神为指导,注重有创新、开放精神的主动学习,同时,努力培养学生严谨、塌实的优良习惯,从而达到二年级应掌握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年级学生--人,总体来看,学生在100以内的加减法,表内乘法的计算方面基本达到教学要求,但少数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仍需提高。在数学知识的应用方面,学生有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但一部分学生欠仔细、灵活。在数学的学习习惯上,听课习惯、作业习惯都有一定进步,但学生在学会审题上还需要培养和训练。

三、本期教学内容

以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为教材。

四、教学要求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分米、米。

学会运用所学单位测量生活的物体,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

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3、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4、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l千克=1000克。

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

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

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五、教学重点

1、有余数的除法。

2、认识一千以内的数及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3、用数学解决问题。

六、教学难点

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

七、培优补差措施

1、认真备好课,夯实基础知识,确保每一个学生扎实掌握新知,巩固旧知。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多给关注,多给发言机会,激发其参与热情。

2、在课堂教学中确保双基的基础上,注意适时发展优生的思维,培养优生的能力,从而也带动中差生的发展。

培优主要体现在:

(1)在每堂课的新知教学后,安排适量发展练习题。

(2)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每个知识点上,适时引导,相机点拨,给学生“摘桃”的机会。

(3)利用每周的思维训练时间,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组织愉快的思维训练。

八、减负提质措施

1、钻研好《新课标》,精心备好课,确保课堂教学质量。

2、教学任务在课内完成,课外尽量不留作业,或只留兴趣性、发展性作业。

3、对学生的要求要合理,充分肯定每一个学生的优点,不用一个刻度要求每一个学生,作业布置分层进行,避免部分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心理负担。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

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

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5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认识时间,表内乘法,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初步掌

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锐角和钝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锐角、钝角,初步学会画线段和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篇(2)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三年级共有学生57名,中等生约占60%,优生约占20%,反应迟钝、学习不用功的学生约占20%,总体看经过上学期的管理,学生纪律普遍好些,上课基本能认真听讲,但也有少部分不能积极动脑思考,发言不积极,作业不认真,有些学生不能按时完成家庭作业,有错不能主动改。

经过两年半的数学学习,本班学生已经有了解决问题的经验,他们已经能用自己独特的方法思考问题,能熟练地运用一、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对表内乘法也比较熟练了,有了计算乘法和有余数的除法的经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和思考问题。在合作学习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

本班学生由于年龄、农村家庭环境等差异,导致本班学生差异较大,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在今后的教学中,联系学生生活经历充分发展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培养质疑精神,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

二、教材分析:

本册实验教材的内容包括:位置与方向、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统计、年月日、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小数的初步认识、解决问题、数学广角

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在空间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能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七个方向,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用正确的语方描述行走路线。

在数与计算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以及小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乘、除法计算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例如,用两位数除多位数,每求一位商的步骤与用一位数除的步骤基本相同;又如,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学习小数乘法的必要基础。

从本册开始引入小数的初步认识,内容比较简单。此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或用到有关小数的知识和问题,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扩大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小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及小数四则运算做好铺垫。

本册还引入了面积的认识和计算。这部份内容也是生活中应用性比较强的,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遇到有关面积的知识和问题,这部份知识的学习,也可以扩大到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安排了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教材向学生介绍了两种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习看这两种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通过学平均数的含义和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实际应用,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安排了一个单元,专门教学生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学习简单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换思想,并能应用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与任务:

使学生:

1、在现实的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会进行一位数乘、除两位数和简单的两位数乘、除三位数的口算: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及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会计算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式题;

能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运算,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2.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能比较小数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

3.结合生活经验,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4、结合生活经验,能辨认从不同方位

5.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错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实施措施:

1、先由学生观察、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并试着独立解决

2、在现实背景下感受和体验小数和面积的意义

3、通过直观、操作展示位置与方向

4、通过观察、猜测、操作、讨论交流,感知、感受四边形变换的奇妙,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帮助与辅导

个体分析:三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弱,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老师应善于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把形象的动作思维和抽象的计算思维结合起来,把讨论与交流结合起来,实现内化,从而真正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效率,在教学中我们应关注不同程度的学生,让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和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课改的灵魂,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由于学生个体上的差异有的孩子表现得特别优秀,而有的孩子则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针对本班孩子的特点,有选择的进行帮助与辅导。

辅导目标和措施:通过辅导让后进生在基础知识方面掌握比较牢固,成绩有所提高,基础好、智商高的学生更上一个新台阶,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措施:面批作业,及时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多与家长联系;利用课余时间辅导

六、教学检查与评价

评价是为学生服务,本着让每一个孩子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为原则,我从评价指标多元化,评价方式、方法多元化,优化数学课评价过程入手,恰当评价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七、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2、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3、结合现实问题教学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加深学生对统计作用的认识,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4、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创设问题情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7、创设一个自由、开放、安全的学习氛围,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点击,学生的创新火花。

8、对学有余力的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加拓展练习,课堂上准备一些不同层次的练习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发挥他们的潜力.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2一.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二、学情分析

经过两年多的学习,大部分的学生逐步养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但部分学生活泼好动,学习习惯较差,上课时注意力不易集中,课堂中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较被动。还有一些学生作业时常要拖拉,学习上有较大的困难。大多学生学习习惯较好,上课思维活跃,敢于大胆发言。但有的学生有粗心的现象,还有几位学生学习自觉性还不够,需要加强平时督促,特别注意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使我我班继续保持优势,并在此基础上使每个班级总体水平进一步提高。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了解24时计时法;能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能认、读、写小数,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能认、读、写分数,会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能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初步感知旋转、平移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在实践活动中,体会长度单位千米和毫米的含义,知道1千米=1000米,1厘米=10毫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的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3、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为整数)。

(二)情感与态度

1、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能从日常的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有主动探究学习的愿望。

2、学会与人合作,并体会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3、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的数学活动的过程,了解同一问题可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并感受到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长方形、正方形的一些特征,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的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2、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能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3、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为整数)。

五、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教育教学改革的新理念,通过不断的学习,更新自己的观念,尝试于实际教学之中,完善自己的教学,使自己在教学上能有所提高。

2、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的发展。

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数学,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游戏、讲故事、直观表演、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景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同时充分利用学具,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多照顾学困生以及思维偏慢等的学生,给其进行查漏补缺,释疑解难,在平时的生活中多用多练,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激发学习兴趣。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创新意识。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的帮助和引导,让学生获得成功感。

5、运用信息技术与数学有效的整合,提高课堂效率几学生自主探究的愿望。

6、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又针对性地布置作业。

在教学中,结合课后练习的一些带思考性的题目,引导学生启动思维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掌握科学、灵活的方法。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7、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挖掘各种网上教学资源,用好各种教学媒体,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首先从学习的内容和形式上吸引学生。

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敢于提问、善于倾听、乐于表达的内在品质。

8、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六、培优辅差措施

(一)培优对于优秀生要在培养阅读能力的基础上,重点指导其写作和写字和朗读。

(二)辅差

1、理解,尊重后进生,保护后进生的自尊心。

2、以真诚的爱生之情,去激起后进生感情的浪花。

开展“一帮一”活动,号召班上优秀生组成志愿者,每人帮助一个差生。

3、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力争做到:①关心爱护后进生,激励后进生“想学”的愿望;

②根据后进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习兴趣,诱导后进生“爱学”;③在讲新课时,我适当降低起点,分散难点,让学生感到“能学”;④根据后进生的学习特点,改善后进生的学习方法,使后进生由“能学”变为“会学” ;⑤及时检查反馈、辅导和矫正,进一步使后进生提高学习成绩。

4、对学生进行分类辅导。

基础不同的辅导的内容也根据其实际进行,如王灿港,我计划每天教他一个字,循序渐进,慢慢提高。

5、借助学生家庭的力量及时地给学生提供辅导和矫正。

6、建立档案,积累转化经验。

七、课题研究根据学校的课题研究,我班决定开展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的研究。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3新学期开始了,为了进一步贯彻实施课程改革,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制定本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如下: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共有51名学生,其中男生28人,女生23人。同学们基本上对学习和常规等各方面的习惯转入正规。但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家长的文化水平、道德素质等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还有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较差,大部分学生在课堂只停留在认真、专心听,缺少主动参与的意识和习惯,一部分学生上课纪律松懈,喜欢随意讲话,作业不肯及时完成,喜欢拖拉作业。所以本学期针对这些特点,在数学课要不但上的内容丰富多采,形式多样,富有吸引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身在其中,才能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以及小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乘、除法计算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进一步扩大计量知识的范围,除了面积单位的认识外,还安排了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计面积大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和能力。

三、课标对本册教材的教学要求

1、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5、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

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本学期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及奋斗目标

教学重点和难点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位置与方向和面积两个单元,是本册教材的另两个重点教学内容。

奋斗目标

1、在教师的指导下能从实际生活和现实情境中收集信息、组合信息,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从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3、在教师的鼓励和指导下,能积极地参加观察、操作、探索、交流等数学活动,对与数学有关的身边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感兴趣,有学好数学的愿望。

4、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能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

初步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培养学好数学的愿望。

五、尖子生的培养和学困生的转化

1、学困生的转化

(1)课上充分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多留心观察他们,提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让他们回答。

(2)课堂练习中,督促他们认真完成,遇到不明白的地方要大胆问。

(3)采取“一帮一、一对红”的措施,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2、尖子生的培养

(1)课上除完成课堂作业外,给他们留一些有难度、有深度的问题,进一步拓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2)发展他们的智力因素,开发非智力因素,多举办课外活动。

(3)开展争做小老师活动,每周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让他们展示自己。

八、课时安排

(一)位置与方向(5课时)

(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13课时)

1、口算除法3课时左右

2、笔算除法9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统计(4课时)

1、简单的数据分析2课时左右

2、平均数2课时左右

(四)年、月、日(5课时)

制作年历1课时

(五)两位数乘两位数(8课时)

1、口算乘法3课时左右

2、笔算乘法4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1课时

(六)面积(7课时)

(七)小数的初步认识(5课时)

(八)解决问题(4课时)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4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并且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主要内容有:口算乘法、笔算乘法。

教材内容安排如下表:

本单元的口算乘法主要包括两项内容,第一项内容是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它是在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第二项内容是估算,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它是在学生学过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和掌握了乘法的基本口算方法的基础上教学的。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也是估算的基础。教材先安排口算,在扩大学生的口算范围的同时,为学生学习新的估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做好必要的准备。并且,在估算和笔算教学活动中,又可以进一步巩固口算。这样,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本单元的笔算乘法的内容是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在学习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先出现不进位的,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接着,编排进位的,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需要进位的笔算过程,帮助学生掌握笔算乘法的方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为,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学习多位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而且,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

本单元加强了“解决问题”的教学。首先,把计算内容都置于实际生活的背景之下,如送报纸(送信)、估座位、购书等。让学生在现实问题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探讨计算方法。然后,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有意义的、联系生活的情境材料,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体会计算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对于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是十分有利的。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5、在计算过程培养学生的情感与,使他们养成认真审题、书写整洁、仔细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2、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完善学生对计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使学生掌握口算、估算和列竖式计算的方法。

四、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1、引导学生利用以有经验进行知识的迁移,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习计算方法。

2、在学习中,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空间,让学生主动探索,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亲自感悟和体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重视口算和估算能力的发展,逐步形成技能。

4、重视对两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方法的回顾和整理,培养学生总结和归纳的能力。

五、课时安排:8课时。

1、口算乘法。

1课时

2、乘法估算1课时

3、口算与估算1课时

4、笔算乘法(不进位)1课时

5、笔算乘法(不进位)练习课1课时

6、笔算乘法(进位)1课时

7、笔算乘法(进位)练习课1课时

8、整理和复习。

1课时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5一、基本情况

本班学生共31人,其中男生9人,女生22人,他们通过两年多的学习,更加明确学习目的,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努力学习,积极向上,热爱劳动,拾金不昧。就上期期末检测,班平数学成绩优秀,如唐戬、何小雨、刘佳等,十名同学语数各科96分以上,但也有少数同学年龄偏小,反映较慢,根本不懂得什么是学习和怎么去学课堂纪律较差,想说就说,甚至个别同学上课玩玩具,常常拖欠各科作业,如张艳琼等连乘法口诀都不熟,相当大部份同学父母外出打工,爷爷奶奶根本无法正确管教,从而给学校的教育工作带来极大困难。因此在本期的教育工作中,老师应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思想,结合当前的教改动态,择其良好的教学方法,耐心指教学生,力争为祖国、为人民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建设者。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有七个单元,在编排上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向学生提供了有价值的数学学习内容。

2、倡导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有机结合。

3、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已有经验来构建新的知识。

4、创设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环境。

5、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

6、提示学习活动的线索和学习方式。

7、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8、设计富有特色的实践活动。

9、有计划地介绍数学活动。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其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计算。

2、初步认识小数,会正确读写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能正确地进行一位小数的加减法计算。

3、正确理解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意义,会进行面积单位的简单换算。

4、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会运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5、经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学习整理数据的方法,进一步学习填写统计表和制作单式条形统计图。

(二)数学思考:

1、经历初步认识小数,进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和整数乘除法计算的过程,发展数感。

2、在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在数据整理和求平均数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统计观念。

4、在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时,进一步学习有条理地思考问题发展思维能力。

(三)解决问题:

1、在各类口算、笔算、估算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能力。

2、能运用本册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能对自己的学习及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简单评价。

(四)情感与态度:

1、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本册数学知识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2、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学习成功的喜悦。

3、经历探索数学问题,发现并总结一些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在学习中培养探索精神和自信心。

4、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合作精神。

5、在学习中培养计算仔细,书写工整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措施:

1、在教学中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况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注意应用情景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与环境保护的有机渗透,从而使学生的情感、态度、智力、品质价值观等方面发挥积极影响。

3、重视情境创设,激发认知需求。

4、教学内容设计以活动为主线,倡导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5、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做到明显、具体、生动有趣,使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6、经常了解学生和分析学生的生活、学习、思想、现实情况,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7、教师应以身作则,坚持做好六认真工作,充分运用好实物、图片、直观教具,坚持启发式,反对注入式,灵活运用优良的教学方法,大面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特别是对哪些不明确学习目的,应多花精力和时间,耐心指教,使他们不断转化。

8、努力做好与家长联系工作,借助各方面的力量,了解和解决本班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9、定期或不定期对学生进行考查,教导学生发扬成绩,克服缺点,争当优秀学生。

10、认真钻研教材,大纲和课标,结合教学实际备好教案。

11、练习过程不能单调,注意练习的形式多样话,要进行大量的变式练习。

12、对接受能力好的学生鼓励他们多动脑筋完成思考题或一题多解。

13、对接受能力稍差的学生要进行耐心的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还可以进行一帮一的活动,对学生的双基进行落实。

五、课时安排:

一、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16课时

二、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15课时

三、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15课时

四、统计……………………………………6课时

五、小数的初步认识………………………6课时

篇(3)

在从事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深刻体会到一个孩子计算能力不强,对这个孩子整体数学成绩会有非常大的影响,所以平时的教学中非常重视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计算能力呢?我认为应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训练:

一 、坚持训练,培养短时间记忆能力

1、要熟练的掌握“10以内、20以内的加减法”,“九九乘法口诀”

低年级作为数学学习的关键起始阶段,加减乘除的入门学习对学生今后继续学习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任何复杂的问题都是由一个个简单问题组合而成的。无论是两位数乘除还是两位数乘三位数,或其他更复杂的计算题,它们的基础都是“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加减法”、“九九乘法口诀”。如果这些基础知识不过关,达不到不加思索脱口而出的程度,如果“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加减法”、“九九乘法口诀”没有熟练掌握,到了中高年级必然算不准、算不快。

2、加强口算能力的训练

口算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口算能力强,才能提高笔算准确率和速度。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口算训练。口算和笔算都离不开短时记忆,有些计算失误是学生受短期记忆的影响造成的,短时记忆无论是对小学生数学学习还是对数学能力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口算是训练学生短时记忆能力最好的形式,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切实加强口算基本功训练,循序渐进的达到熟练的程度。

低年级的教学内容相对少些,老师可在课堂上运用口算,并给孩子计时,让孩子进行计算练习,会很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口算不仅要计时,更重要的是要孩子看出对错,对那些在规定时间内考了满分的,要给予一定的奖励,以引起学生对口算的重视,对于出现错误的同学,也要帮助找出原因,解决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另外,注意口算还是家庭作业中必做的一项,把这项工作坚持下来,口算能力就会有所提高。

二 、强化运算能力

强化学生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运用定律、性质和规律等,每一种算法都有一定的方法,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前提。让学生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以此提高四则知识的掌握水平,提高学生强化计算能力。

1、强化运算顺序。学生的思维定势和不认真审题容易产生运算顺序的错误。要求学生遇到繁琐的题目,不要畏惧,沉着、冷静的看清题中的运算数字和符号,确定运算顺序再动笔计算。

2、强化特殊数值的记忆。计算中常用数要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这可大大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例如:乘法中的特殊积--25×4=100 ,125×8=1000等等。

3、强化运算判断结果。验算是防止错误的重要措施,验算的方法多种多样,用估算判断结果是最简便的一种,诚然估算只能看出明显错误,不能代替计算和验算,但估算和计算、验算多种方法结合就能提高检查的效率。

4、强化运算技巧。简便计算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提高计算能力,强化计算技巧,要求学生在做题时,观察数字、运算符号的特征和算式特点,合理运用运算定律或运算性质,自觉进行简便计算。

三 、重视错题的分析与改正

学生学习是一个反复认识和实践的过程,出错总是难免的,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特征,刚刚学习的知识比较容易遗忘。例如:退位减,前一位退位了“1”,可计算时忘了减“1”。同样,做进位加时,又忘了进位,特别是连续进位的加法、连续进位的减法,忘加和漏写的错误较多,这些都与儿童记忆不完整有关系。因此,老师要及时了解学生计算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计算错误的原因,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可在批改作业时写出评语,在错处加上评语,指出错因,让学生知道错在哪里,是由于自己马虎大意,还是哪方面的知识掌握不够好,知错的地方一定要把错题重做一遍,对正确的知识再次加深认识巩固。教师还要因人因题重点分析原因,如大部分学生都做错了的题,要集中进行讲解,分析错误原因;对于基础较差,常做错题的学生,教师要多花时间在课后进行辅导。学生要对自己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进行自我反思,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本子,把每天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记在本子上,并写出错误和改正方法。另外,要有针对性的把学生经常错的题目的类似问题作为学生的课堂作业,再次反馈,了解学生改错后的作业效果。改错题型的练习,对学生要有要求,判断对错--找出错误处--分析错误原因--改正。课堂上采取“游戏”方法,如小医生找病因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在比赛中获取知识。“改错”不能仅满足于学生分清了错误的原因,改正了错误,而且要达到预防效果,教育学生对这些错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许多学生计算法则都能理解和掌握,但常常会发生错误,主要是缺乏严格的训练,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重视良好的计算习惯的培养。

一要使学生养成认真校对的习惯。要求学生对所抄写下来的题目都进行认真校对,细到数字、符号,做到不错不漏。

二要使学生养成审题习惯。要求学生看清题目中每个数字和运算符号,确定运算顺序,选择合理运算方法。

三要使学生养成仔细计算、规范书写的习惯。要求学生书写工整,书写格式规范。同时能口算的要口算,不能口算的要认真笔算,强化学生打草稿的习惯。列竖式计算时,数位要对齐,数字间要有适当的间隔,进位的数字要写在位置上,退位点儿不能少。

四使学生养成估算和自觉验算的习惯。教师要交给学生验算和估算的方法,并将验算作为计算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进行严格要求,提倡用估算进行检验答案的正确性。

篇(4)

“用两位数乘”的主要内容是:整十数乘两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三位数。它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与一位数相乘,并且掌握了用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在进行设计时,强调算法探究,重视对算理的剖析,使学生获得多种算法的体验。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了整十数乘两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三位数,并且掌握了一些简单的计算。因此本课主要是对这些内容进行复习,让学生明白算理,形成知识网络,并巩固计算。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巩固所学的乘法口算和笔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2、使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3、在复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教学难点: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引入

1、出示20、14、124

、25、38、300六个数字,请任选两个数字组成一个乘法算式。

预设: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14×20=

38×14=

14×124=

38×20=

25×38=

38×124=

14×400=

14×25=

25×124=

……

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

2、观察三组算式,有什么特点。

学生思考并反馈。

3、出示课题:用两位数乘(复习)

二、知识梳理

(一)整十数与两位数相乘

1、第一组中任选一题,并说说计算方法。

学生独立完成并反馈。

预设1:推算

因为14×2=28,所以14×20=280。

预设2:竖式计算

1

4

×

2

2

8

2、14×400=可以怎么算呢?

学生反馈。

3、两位数乘一位数是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而两位数乘整十数是我们这学期的知识,那么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新的知识,体现了数学知识的连续性。

(二)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

1、在第二组中任选一题,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做。

预设:38×14=

方法1:38×14

=38×10+38×4

=380+152

=532

方法2:

3

8

×1

4

1

5

2

表示什么?

3

8

表示什么?

5

3

2

表示什么?

讨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提问:箭头所指的数是怎么来的?

2、观察并比较两种算法,说说有什么关系。

3、小结:竖式计算是对横式计算的优化。

(三)两位数与三位数相乘

1、在第三组中任选一个算式。

预设:14×124=

方法1:14×124

=10×124+4×124

=1240+496

=1736

方法2:14×312=

1

2

4

×

1

4

4

9

6

1

2

4

1

7

3

6

2、小结:两位数与三位数相乘是从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迁移过来的。

三、练习巩固

1、在下面的里填上合适的数(口答)

7

3

4

8

×2

9

×

9

9

6

5

7

……73×

3

6

7

2

……×

1

4

6

……73×

3

6

7

2

……×

2

1

1

7

……+

4

3

9

2

……+

2、下面各题错在哪里?请改正。

4

5

3

5

×1

1

×

4

4

5

1

4

4

5

9

3、用你喜欢的方法做

17×36

21×107

4、解决问题

泰日学校最近在开展读书节活动,活动之一是让小朋友写一句读书名言,学校总共有28个班级,平均每班有43人,请问学校可以收到多少句读书名言?

活动之二是每个班级可以向图书馆借23本书,三、四年级分别有6个班,请问三、四年级一共可以借多少本书?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掌握了哪些知识?

五、拓展延伸

活动之三是每人看一本书,小强在看一本200页的书,每天看12页,17天能看完吗?

六、板书设计:

用两位数乘(复习)

推算

两位数与整十数相乘

迁移

竖式计算

横式计算

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

适时板书

迁移

竖式计算

横式计算

两位数与三位数相乘

竖式计算

教案设计说明:

本课是对两位数乘法的复习,因此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形成知识网络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在新课开始,我出示6个数,让学生任选两个数组成一个乘法算式,学生边反馈我边整理,形成三种类型的题目。学生发现这些都是两位数的乘法,从而引出课题。

篇(5)

学习就是质疑、解疑,其过程形成了学生学习的过程,但实际的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在传统教学思想的支配下,学生的学习都是事先由教者拟定好的,上课时只能跟着教师的问题走,学生在课堂上实际扮演着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角色。这种教学的特殊性,使得学生不会主动质疑。具体地说,目前课堂质疑不良倾向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课堂质疑“一问一答”

个别学生提问,教师解疑,大部分学生处在被动听“问答”的状态。甚至有个别学生浑水摸鱼,充当南郭先生。

2.课堂质疑“昙花一现”

学生质疑后,教师习惯性地将教学纳入到预先设计的轨道中去,刚刚擦出的“火花”即刻消逝。

3.课堂质疑“苍白无力”

教师忙于跟着学生的问题跑,场面虽热闹,却把代表科学和真理的教科书分割得支离破碎。

4.课堂质疑“一无所有”

学生没有带着“想”去认真听讲和看书自学,往往把老师的话和书上的知识奉为金科玉律,因而想不出什么问题,也不知从何入手质疑。

二、质疑能力培养的对策

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从培养质疑能力做起,为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和造就出高素质人才。

1.创设情境,激发质疑动机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教师要注意创设情境,启发学生不断提出问题。教师要给学生设置诱因,激发学生勇于探索新知的动机。例如教学《简便算法》,先出示一组题请学生“考”老师,从中任选一题,教师都能直接说出答案,同时让其他学生笔算验证,结果都算对了。出于强烈的好奇心,学生抢着出题考老师,当老师都能准确迅速地给出答案后,学生的好奇心就化成了求知欲,他们迫切想知道其中的奥秘,从而激发了质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指导方法,明确质疑方向

求知欲是从问题开始的。要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中教师应注意研究知识的结构,在关键处示范提出,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为以后学习的正确迁移、独立质疑作好铺垫。例如《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笔算教学,教师可这样设计提问:①这个例题的特征;②计算步骤;③部分积的定位方法;④计算结果如何得到。为学生学习后面的例题及《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的质疑活动提供问题格式,明确质疑的方向。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既初步学会了质疑的方法,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敢于质疑。

3.学习迁移,尝试质疑

当学生明确了质疑方向,知识内在结构的学习又为知识的迁移奠定了基础,这时就可以让学生进行质疑的尝试。学生的质疑能力存在差异,因此,教师首先要鼓励能力强的学生质疑,对于一般学生的尝试质疑应表示肯定,给予引导。例如《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笔算教学,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对照《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的质疑方法,进行类比迁移,并由此引发讨论,然后经教师的“过滤”,学生自然能顺利地自己质疑、自己解疑了。渐渐地,学生可以脱离教师的指导独立质疑,质疑水平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篇(6)

二、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优活动事宜:

1、课题及参赛学校安排:

课题年级科目参赛学校

《小壁虎借尾巴》第二课时一年级语文平三、西二、许佳

《笔算乘法》第一课时三年级数学中心、和兴、黄田

以上学校确定的参赛教师人选应于3月25日前报中心小学,以便安排比赛时间和地点。

2、各校要把此次评优活动作为校本教研的一项重要内容,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课改理论,挑选素质较高、肯钻研的教师参赛(不一定是原任课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设计能让学生充分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形式(或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的评优课。要注意积累资料,包括:①原始教案;②试教后的讨论会记录;③修改后的教案;④参赛后的教学反思。获优胜课学校应将上述材料交中心小学一份。

3、设奖:每一个课题,评一节“优胜课”,相应评一个“优秀教研组”,不设指导老师奖。

4、听课、评课事宜待后安排。

三、中心小学本学期论文汇编事宜:

1、语文专题:①语文课堂教学中学习资源的挖掘和利用;

②如何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

数学专题:①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包括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学会提出问题、交流看法、评价与反思、运用数学语言等);

②结合新课标的学习,谈谈如何设计练习(包括课外作业)。

2、要求:围绕专题,确定一个较小的题目,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和学习心得撰写,用规范稿纸抄写或用打印件,待评选后,中心小学再通知入选作者报送电子文档(地址:)。切勿抄袭。

3、截稿日期:2

篇(7)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1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有部分学生学习端正;另一部分学生表现为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不端正,作业经常拖拉甚至不做。从去年的学习表现看,学生的计算的方法与质量有待进一步训练与提高。优等生与后进生的差距明显。故在新学期里,我们在此方面要多下苦功,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培养更多的四化建设的新型人才而奋斗。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学内容分为五大板快:

(一)数与运算。1.第二单元“百分数的应用”。2.第四单元“比的认识”。

(二)空间与图形。1.第一单元“圆”。2.第三单元“图形的变换”。3.第六单元“观察物体”。

(三)统计与概率。第五单元“统计”。

(四)综合应用:数学与体育、生活中的数。

(五)整理与复习。

三、教学目标(按照单元顺序)

第一单元“圆”:

1.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及圆的对称性,认识到同一个圆中半径、直径、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体会圆的本质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

2.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动手实验、拼摆操作等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

3.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圆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能用圆规设计简单的图案,感受图案的美,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4.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图案设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5.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6.结合圆周率发展历史的阅读,体会人类对数学知识的不断探索过程,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激发民族自豪感,形成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第二单元“百分数的应用”:

1.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利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或运用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三单元“图形的变换”:

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2.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作轴对称图形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

第四单元“比的认识”:

1.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及其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2.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3.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第五单元“统计”:

1.学生通过投球游戏、两城市降水量等实例,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感受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能根据需要选择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

3.能读懂简单的复式统计图,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与同伴进行交流。

第六单元“观察物体”:

1.学生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2.能根据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3.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4.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综合应用:

即“数学与体育”、“生活中的数”,促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某一生活领域的实际问题。教材还安排了“看图找关系”的专题,使学生体会图能直观、清晰、简捷地刻画关系。同时,还在其他具体内容的学习中,安排了某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活动。学生在从事这些活动中,将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方法,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整理与复习

教材安排了两个整理与复习。整理与复习改变单纯做题的模式,注重发展学生自我反思的意识。每个整理与复习都分成三部分:对所学内容的整理,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一些练习题目。

“你学到了什么”这个栏目,目的是鼓励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与反思,能运用列表或采用其他的形式对所学的主要内容进行简单的整理。

“运用所学的知识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目的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回顾在学习过程中自己的体会与进步。

四、教学措施

1.鼓励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3.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及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2一、指导思想

本期数学教学仍以新课标精神为指导,注重有创新、开放精神的主动学习,同时,努力培养学生严谨、塌实的优良习惯,从而达到二年级应掌握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年级学生--人,总体来看,学生在100以内的加减法,表内乘法的计算方面基本达到教学要求,但少数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仍需提高。在数学知识的应用方面,学生有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但一部分学生欠仔细、灵活。在数学的学习习惯上,听课习惯、作业习惯都有一定进步,但学生在学会审题上还需要培养和训练。

三、本期教学内容

以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为教材。

四、教学要求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分米、米。

学会运用所学单位测量生活的物体,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

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3、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4、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l千克=1000克。

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

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

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五、教学重点

1、有余数的除法。

2、认识一千以内的数及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3、用数学解决问题。

六、教学难点

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

七、培优补差措施

1、认真备好课,夯实基础知识,确保每一个学生扎实掌握新知,巩固旧知。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多给关注,多给发言机会,激发其参与热情。

2、在课堂教学中确保双基的基础上,注意适时发展优生的思维,培养优生的能力,从而也带动中差生的发展。

培优主要体现在:

(1)在每堂课的新知教学后,安排适量发展练习题。

(2)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每个知识点上,适时引导,相机点拨,给学生“摘桃”的机会。

(3)利用每周的思维训练时间,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组织愉快的思维训练。

八、减负提质措施

1、钻研好《新课标》,精心备好课,确保课堂教学质量。

2、教学任务在课内完成,课外尽量不留作业,或只留兴趣性、发展性作业。

3、对学生的要求要合理,充分肯定每一个学生的优点,不用一个刻度要求每一个学生,作业布置分层进行,避免部分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心理负担。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3一、教学想法:

上学期情况分析:本班学生共42人,大部分学生能正确进行计算,部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但是也存在审题能力较差,缺乏检查习惯,理解能力较差,对乘法、除法意义认识还不够。

今年奋斗目标:及格率96%,高分率90%,特忧率80%

措施:

1、加强学生的口算能力。

采取课前速算、听算、对手互考等形式。

2、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景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同时充分利用学具,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多照顾学困生以及思维偏慢等的学生,给其进行查漏补缺,释疑解难,在平时的生活中多用多练,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激发学习兴趣。

4、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拓展。

在教学中,结合课后练习的一些带思考性的题目,引导学生启动思维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掌握科学、灵活的方法。

5、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与家长进行适时沟通,让家长用正确、适当的方法指导孩子学习。

6、与语文教师做好时间上的协调,平时多在一起交流、分析学生情况。

特别是偏科生,多想办法,尽量的做到优的更优,差的努力补上去。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学内容:除法、混合运算、方向与位置、生活中的大数、测量、整理与复习、加与减、认识图形、时分秒、数学好玩、调查与记录。

三、教学重点:有余数的除法、加与减、时分秒。

四、教学难点:加与减、时分秒。

五、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除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学习有余数除法(商是一位数)。

结合分物的实操活动,是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把一些物体平均分后有时会有余数,进一步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和正确求商,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生活中的大数》,感受大数的实际意义,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使学生体会验到“一千”、“一万”有多大,能结合实际,对万以内的数进行估计,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

认识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会读、会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

3、《加与减》、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加减的口算,探索计算万以内数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培养估算意识,并能运用估算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确定,形成习惯。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方向与位置》,借助实践活动,认识八个方向;

能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测量》,通过动手测量操作和实际活动,感受1分米、1毫米、1千米有多长,以及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具体情景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3、《认识图形》,通过生活情境认识角,会借助三角尺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三种角;

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能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会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设计图案。

(三)统计

《调查与记录》,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统计,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做出简单的预测。

另外本学期的学习,还安排了一系列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六、教学课时:

1、除法——6课时

2、方向与位置——4课时

3、生活中的大数——8课时

4、测量——5课时

5、加与减(一)——16课时

6、认识图形——7课时

7、时分秒——8课时

8、调查与记录——5课时

总复习——5课时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4一、班级分析

本学期我执教二年级两个班的数学,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优等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中等生课堂上几乎是“默默无闻”;后进生学习方法不得当,对每个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总是慢许多。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的主要内容是: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长度单位,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方面

1、学生必须要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学生需要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对于长度单位厘米和米有初步的认识,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

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四、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

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9、要使用远程教育设备及资源,在光盘播放教室、卫星接收教室进行上课。

10、上课前要利用农远资源进行经心备课,写好农远专用教案,并准备好课件资源,要以利用农远资源为主,要求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体现新的教育理念,这样促进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积极运用远程教育网络。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5一、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学生一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与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表内除法的编排体现了两个特点,第一,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教材集中安排了表内除法的教学。第二,不再明确区分等分除和包含除,在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和感悟两种不同的生活原型(把15个苹果平均分成5份;24人租船,每船限乘4人),从而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万以内数的认识改变了原有的编排结构,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再教学万以内的数,出现了数位顺序表和近似数。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编排具有过渡的特点: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为进一步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作好准备。本单元还结合几百几十的加、减法,安排了估算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安排了解决问题教学单元,以学生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内容为素材,展示学生在实际活动中碰到的各种问题;二结合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适时安排解决问题的有关内容,让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学习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内容包括锐角和钝角平移与旋转。与原有教材相比,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明显提前了,平移与旋转是新增加的内容。在量的计量方面,教学克和千克,突出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质量观念。在统计知识方面,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统计的意义,学习简单的数据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本册教材还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不仅使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要求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比较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会用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学习习惯。

3、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

使学生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初步渗透变换的教学思想方法。

4、让学生亲身经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使学生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

5、让学生经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过程和作用;

能人、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能用符号用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6、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使学生知道用称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7、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8、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惊醒简单的分析;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趣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9、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扎扎实实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挥集体教研的作用。

3、认真研究、创造性的使用实验教材,认真备课、上课,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4、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篇(8)

正确适当地评价学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而多花样、多渠道、全面地评价学生又是鼓励学生爱学、乐学的手段之一。因此提倡评价学生要适当、合理、明确、有针对性,而不要过于笼统。

1.1针对学习习惯的评价。对于小学生来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因此,应该特别注重在日常教学中给予学生适当的评价,促其学习习惯的养成。如,在教学100以内的加减法时,我让一位学生上黑板用竖式计算30+46,他写得很工整,很准确,我就适时给以评价:“这位同学列的竖式真清楚!书写真工整!”再如,在教学笔算除法时,方××学生笔算完一道除法式题后,马上用乘法进行验算,我即时给以评价:“方××同学为了确保计算准确,他早就已经养成了验算的好习惯,太好了!”

1.2针对学习方法的评价。《新课程标准》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如:“你真是个善于观察的人,在生活中能认识这么多的图形,同学们都很佩服你。”“你通过前后联系,一下子就记住了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个办法真好。”“你用画图的方法解答了这道题,这真是一个解题的好方法!”等。

1.3针对合作学习的评价。教师根据《新课程标准》倡导合作式学习的要求,在教学中巧用评价,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如:“你们小组可真棒,想的办法最多。”“这个小组能分工合作,有的贴,有的拼,有的摆,很快完成了任务。”“老师发现这个小组的同学,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真认真呀!”

2评价应充满激励性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激励,而学生,特别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对激励的渴望更甚。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是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激励会使学生产生喜悦情绪,这种体验能促进学生自觉向着我们所提倡的方向努力。

在实施激励性评价时,要用发展的观点,以发展的眼光去评价学生,对学生学习数学的任何一个方面的进步,无论其现状何等不理想,离教育目标有多远,都应该通过评价加以肯定,鼓励学生不断进步,不断发展。而对于小学生,我们首要关注的是他们是否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是否具有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激励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激励学生说说思考的过程,激励学生积极解决问题。

如在激励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时可以这样说:“老师要看看哪个小朋友拥有一双亮眼睛能够在这里找到数学?”在激励学生积极解决问题也可以以“看谁的办法多”来鼓励学生发表个人的独特见解,当学生回答正确时,说一句:“你果然聪明”或“哟,解法真巧妙,比老师的还简单”使学生受到肯定与鼓舞。

3评价主体采取多元化

我们过去偏向于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如今新课程提倡“以人为本”,教学过程就要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主旋律,那么我们就不能忽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对于学习过程中的一些情感体验,如是否喜欢数学,学习数学是否有信心,学生感觉是最真实的,对于这些内容学生的自评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很有价值的;而数学学习又是一个合作的过程,在小组合作中,学生所表现的各种素质,他是否积极参与、是否有与众不同的想法,小组内同学是最有发言权的,因此学生的互评也是至关重要的。

另外家长和孩子之间有着特殊的关系,家长的评价影响力不可低估,由于家长对教学的不了解,他们的评价可能会对孩子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正确引导家长对孩子的评价变得越来越重要。我们应该倡导教师评价、学生的自评、互评、及家长的评价相结合,从而让学生健康发展。

4突出评价的人文性

科学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评价,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它不仅能使数学教学质量提高,而更熏要的是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培养学生奋发进取,勇于探索的精神,以及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4.1评价要满足学生的情感。有些老师明明知道学生做错了,还故意让他在全班同学面前呈现错误,这是很不应该的。其实老师在讲解答案后,可以说:“刚才老师看到有这样的做法,大家分析一下是否正确?”这样既提醒全班同学注意,而且那位做错的学生也能体会到来自老师的善意的评价,一定会对老师感激万分。

4.2评价要重视学生的经验。忽视学生的经验,会使课堂教学远离学生的现实而变得生硬和乏味。在教学过程中,常有学生已掌握的教学内容情况的出现,如我在教《7的乘法口诀》时就碰到了这样的情况,我对同学们说:“你们真厉害,连老师没有教的都会背,真不错。有没有不会背的呢?”果然,几只小手怯生生地举了起来。我继续说:“还有这些小朋友不会,你们愿意帮他们吗?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让他们把‘7的乘法口诀’记得又快又牢呢?”这下课堂可热闹了。会背的学生兴奋不已,分别用自己的方法来“教”其他同学了。我们姑且不去评论这些学生“教”的方法是否可行,单这一转变就使学生的学习热情直升极点。有时课堂上的“意外”也很有价值,需要我们抛弃原来精心准备的教案,合理打乱教学节奏,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重整教学流程,演绎不曾预约的课堂精彩。

总之,我们要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就要正确、合理地运用评价,让学生学会认识自我,学会欣赏他人,建立自信。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谈新课程的评价改革.北京师范大学出

版社,2002

篇(9)

【中图分类号】0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3-0284-01

依据新课改的理念,我觉得是我们教师的不恰当的评价造成了这一现象。《新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我们课堂上的不恰当的评价导致了学生不自信,课堂气氛沉闷,缺乏创新,影响了民主和谐课堂氛围的创设及“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正常开展。那么,如何较好地运用新课程背景下课堂评价,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呢?本文从多角度评价、激励性评价、多元化评价及人文性评价这几方面对小学数学评价的策略进行探索,希望通过对课堂教学评价的改变,让学生学会认识自我,学会欣赏他人,建立自信,从而使评价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动力,使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1 实施多角度评价

正确适当地评价学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而多花样、多渠道、全面地评价学生又是鼓励学生爱学、乐学的手段之一。因此提倡评价学生要适当、合理、明确、有针对性,而不要过于笼统。

1.1针对学习习惯的评价。对于小学生来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因此,应该特别注重在日常教学中给予学生适当的评价,促其学习习惯的养成。如,在教学100以内的加减法时,我让一位学生上黑板用竖式计算30+46,他写得很工整,很准确,我就适时给以评价:“这位同学列的竖式真清楚!书写真工整!”再如,在教学笔算除法时,方××学生笔算完一道除法式题后,马上用乘法进行验算,我即时给以评价:“方××同学为了确保计算准确,他早就已经养成了验算的好习惯,太好了!”

1.2针对学习方法的评价。《新课程标准》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如:“你真是个善于观察的人,在生活中能认识这么多的图形,同学们都很佩服你。”“你通过前后联系,一下子就记住了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个办法真好。”“你用画图的方法解答了这道题,这真是一个解题的好方法!”等。

1.3针对合作学习的评价。教师根据《新课程标准》倡导合作式学习的要求,在教学中巧用评价,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如:“你们小组可真棒,想的办法最多。”“这个小组能分工合作,有的贴,有的拼,有的摆,很快完成了任务。”“老师发现这个小组的同学,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真认真呀!”

2 评价应充满激励性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激励,而学生,特别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对激励的渴望更甚。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是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激励会使学生产生喜悦情绪,这种体验能促进学生自觉向着我们所提倡的方向努力。

在实施激励性评价时,要用发展的观点,以发展的眼光去评价学生,对学生学习数学的任何一个方面的进步,无论其现状何等不理想,离教育目标有多远,都应该通过评价加以肯定,鼓励学生不断进步,不断发展。而对于小学生,我们首要关注的是他们是否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是否具有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激励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激励学生说说思考的过程,激励学生积极解决问题。

如在激励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时可以这样说:“老师要看看哪个小朋友拥有一双亮眼睛能够在这里找到数学?”在激励学生积极解决问题也可以以“看谁的办法多”来鼓励学生发表个人的独特见解,当学生回答正确时,说一句:“你果然聪明”或“哟,解法真巧妙,比老师的还简单”使学生受到肯定与鼓舞。

3 评价主体采取多元化

我们过去偏向于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如今新课程提倡“以人为本”,教学过程就要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主旋律,那么我们就不能忽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对于学习过程中的一些情感体验,如是否喜欢数学,学习数学是否有信心,学生感觉是最真实的,对于这些内容学生的自评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很有价值的;而数学学习又是一个合作的过程,在小组合作中,学生所表现的各种素质,他是否积极参与、是否有与众不同的想法,小组内同学是最有发言权的,因此学生的互评也是至关重要的。

另外家长和孩子之间有着特殊的关系,家长的评价影响力不可低估,由于家长对教学的不了解,他们的评价可能会对孩子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正确引导家长对孩子的评价变得越来越重要。我们应该倡导教师评价、学生的自评、互评、及家长的评价相结合,从而让学生健康发展。

4 突出评价的人文性

科学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评价,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它不仅能使数学教学质量提高,而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培养学生奋发进取,勇于探索的精神,以及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篇(10)

小学数学中进行计算教学时,教师要培养学生快速、准确、灵活的计算能力. 要尽量减少那些复杂的计算程序,降低计算难度. 另外,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马虎大意产生的错误也要予以一定的注意,要全面分析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并且选择适当的解决措施. 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一、分析学生计算错误原因

1. 感知类错误

依据心理学的研究结果发现,小学阶段学生的大脑和神经系统的抑制能力还在发展中,并没有完全健全,因此在感知事物时能力非常的有限. 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很难将精力一直集中,对所接触的事物不能形成精确的感知. 这些都会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模糊不清的现象,不能通过事物之间的联系作出正确的回答.

2. 记忆类错误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会存在一些学生短时记忆较差的现象,使得这些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出现错误. 比如说在计算1.28 × 3.5这道题目时,一些学生就会忘记进位或者是错记进位数额,最终造成计算出现错误.

3. 口算存在错误

在小学阶段,口算也是数学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 口算是不依靠任何计算工具,而只依靠记忆和思维来计算的方法. 口算是笔算、简便计算以及估算的重要基础. 但是小学阶段学生不能了解口算的概念和方法,使得在口算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

4. 负迁移产生的影响

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迁移现象是十分普遍的,这种现象可以产生正面作用,提高学生学习水平. 但是如果不能正确的利用也会造成负迁移现象,这种负迁移现象会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使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出现严重的问题. 比如在学习分数大小比较时,学生很容易受到同分母的影响,认为分子大分数就大.

二、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具体措施

1.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想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做的就是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选择有趣的教学方式,尽可能让学生开动脑筋,将枯燥乏味的数学计算变得更加有趣,这样才能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比如说在学习《圆》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在讲授计算圆的周长时,可以列举生活中的实际例子. 比如可以让学生测量一下自己家圆形餐桌的长度,然后问学生如果有一块直径为130 cm的桌布,能不能使用?如果想为这个桌布安花边,需要多长?这种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提高数学计算的兴趣.

(2)采取多样化的教学形式. 小学阶段学生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在课堂上存在严重的溜号现象. 所以教师必须要采取多样的教学形式,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 比如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讲故事的方法,这样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比如在学习乘法、加减法等内容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玩数独、二十四点等游戏. 让枯燥的数学计算变得更具趣味性.

2. 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要想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除了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外,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比如在计算125 × (4 × 2)这道题时,很多学生错误的采取了分配律解决问题,将题目化为125 × 4 + 125 × 2,从而得到了错误的答案. 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养成审题的习惯. 在计算时要认真的分析计算顺序、法则等问题,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率.

(2)养成验算习惯. 很多小学生在计算完题目以后不进行检查,这就使得很多题目出现错误. 为了降低学生计算错误率,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养成验算习惯,在计算之后要进行验算. 这样才能及时发现计算时出现的错误.

(3)养成订正习惯. 订正就是在计算过程中将错误和遗漏的题目进行改正,这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方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分析题目出错的原因,并且算出正确的答案.

3. 提高学生的口算、笔算以及简算能力

(1)口算能力. 口算是数学计算的重要基础,直接关系着笔算的速度和准确程度. 所以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尽可能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平方数,等等. 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2)笔算能力. 学生的笔算能力是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笔算水平,保证学生的笔算准确率. 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某一问题进行抢答、改错或者是找朋友,提高学生对数学的感知程度,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

(3)简算能力. 教师除了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笔算能力之外,还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重要的计算法则或者是计算公式. 让学生能够利用这些简便算法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

篇(11)

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不高不仅与他们的年纪有关,而且和他们自身的情况相关。因此,在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的时候应该分情况讨论。根据每个小学生不同的学习状况制定不同的标准,保证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断提升,不能好高骛远。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需要从小就将基础打好,通过大量的练习维持。许多二年级小学生不能踏实学习,贪玩,更应该保证这些小学生每天的数学计算题练习量,保证训练的效果。同时,学生家长、教师及学校三方应该同时对小学生的学习进行监督。尽管大部分学校都在强调家校互动,但是实际开展情况并不乐观。我们还应该注意到的是,学生的能力不只是数学学习的能力,还有其他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切忌以偏概全,更不能因为学生的学习成绩不理想就放任自由,不对其进行教导。在这个问题上,所有小学数学教师都应该做到一视同仁。由于小学生年纪尚小,心智不成熟,生活上学习上许多方面都未曾接触,并不了解,所以数学教师对于那些反应不快的小学生应该给予更多的耐心与重视、鼓励。

2.培养三年级学生良好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发展及日后的提高。在课堂上,教师应该严格要求学生按照课堂秩序进行认真听讲,紧跟数学老师的思路,课下独立完成作业。并且要求学生做到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练习中要学会独立钻研问题,通过逻辑推理,独立解决,不要随便请教他人或验证答案,要自己做到对结果有把握之后再请老师评判。同时自觉检查、验算的习惯也是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有效方法。在计算的时候,培养小学生养成先看后想,再算再验证的习惯。其实就是掌握正确的计算顺序,首先看清题目中的数字及负号和要求;然后思考应该使用什么方法解答这个问题,解答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计算的先后顺序,等等;再进行计算,在计算过程中要细心;最后进行演算验证,发现自己在数学计算中存在的问题并改正。在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师还应注意对小学生的书写格式进行正确指导,让小学生从小就养成规范书写的好习惯。这样可以减少计算过程中出错的几率。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还应该注重对口算能力的锻炼。笔算以口算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之上发展,如果没有口算,笔算也就无从说起。实际上,小学生的笔算能力可以从其口算能力上反映出来。在口算时,记忆和思维同时活动,因此合理进行口算训练可以促进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增强其记忆力。

3.强化三年级学生计算能力训练

在小学生数学计算教学中,教师要处理好算理与算法的关系。在课堂上,应该多让学生之间进行合作探究,对算术理论进行理解,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计算方法之于问题就像钥匙之于锁,而算术理论又是计算方法的理论依据。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要做到理论与方法相辅相成,但实际中并非如此,许多教师过于强调计算方法的多样性,而忽视算术理论的探讨。这个问题应该引起重视。因此,在数学计算课堂上,计算方法和算术理论应该同时教给学生并让其掌握。例如在进行乘法交换律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在计算时观察数字特征,总结出在什么时候可以使用加法交换律,什么时候使用会让解答过程变得简便。

推荐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