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大学生个人发展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2-02-04 20:51:43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大学生个人发展总结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大学生个人发展总结

篇(1)

时间是一种重要的无形资源,大学生对其进行管理的状况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个人发展。为了解大学生时间管理现状,我们对南宁市四所高校,即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学院、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开展问卷调查,以期为大学生改进时间管理现状提供参考。

1、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南宁市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学院、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四所高校,调查对象分布情况见表1。在抽样框的设计上采用定额抽样的方法,调查共发放问卷344份,回收341份,其中有效问卷为332份,问卷回收的有效率为97.36%。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在校大学生课内外时间分配状况,个人态度和基本资料三部分。数据处理采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数据录入及统计分析,主要统计方法有频数分析、一般线性模型分析、相关分析、交叉分析。

2、调查结果

2.1 时间分配状况

通过一般线性模型分析,得到以下结果。表2为上课时间和课余时间分配均值及检验概率p值。表2结果显示,随着年级的升高,上课时间会逐渐减少;并且理工农医类学生每周的上课时间要比文史经管类学生多。另外,在课余时间分配中,自习时间总体上随年级的升高而逐渐增加,并且自主学习时间与成绩排名是成正比关系;参加活动时间在性别、年级、学校、专业、成绩排名上没有显著性差异;男生用于体育锻炼的时间要比女生多,并且成绩排名越靠前,分配在体育锻炼方面的时间越少;成绩排名越靠前的学生用于休闲娱乐交往方面的时间越少;睡眠时间随年级的升高而逐渐增多,并且女生较男生多。

表1 调查对象分布情况

表2 各方面时间分配均值及检验概率p值

注:取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图1

图1为周末时间安排饼图。由图1可知,有54.52%的学生周末用于休闲娱乐活动,仅有15.96%的学生周末用于学习,还有均为14.76%的学生用于参加活动和其他方面。由此可以说明,大学生的周末时间安排为娱乐主导型。另外,通过双变量相关分析发现,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及职业与学生的周末时间安排显著相关。

2.2 时间管理自我满意度状况

大学生时间管理自我满意度状况见表3。表3的结果显示,从总体上看在校大学生对自身的时间分配状况并不是很满意,有46.4%的学生认为上课时间偏多,有50%的学生认为自主学习时间偏少,有51.5%的学生认为参加活动时间偏少,有69.3%的学生认为体育锻炼时间偏少。在问及学生在多大程度上同意“有必要对现在的时间分配状况进行调整”时,“很同意”和“比较同意”分别占了42.5%、46.1%。

表4三个说法分别代表时间的计划性、效率以及惜时程度。从统计结果看,80%以上的学生能够认识到时间的宝贵性,有时间观念。

综上结果说明绝大多数学生是有时间观念的,但他们对自己的时间管理满意度比较低,并且有88.6%的学生有调整当前不满意的时间分配状况的意愿,可见当前在校大学生的时间管理状况并不乐观。

表3 时间管理自我满意度(%)

表4 对各种说法的认同度(%)

2.3 相关认识的分析

本次调查还尝试分析大学生时间分配与他们对大学阶段主要任务的认识、进入大学后的主要收获、毕业后的计划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当前在校大学生认为大学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文化知识,其次为提高实践能力;对大学主要任务的认识与休闲娱乐交往时间、周末时间安排相关;主要收获与参加活动时间相关;毕业计划中,“就业”比重最大,其次为“升学”;毕业计划与学校、成绩排名、周末时间安排相关。

2.4 总结

综合以上结果,当前在校大学生时间分配受性别、年级、专业因素影响,与成绩排名相关;绝大多数在校大学生的时间管理自我满意度较低,且有调整当前不满意的时间分配状况的意愿,由此说明在校大学生时间管理状况并不乐观;此外,在校大学生对大学主要任务的认识、进入大学后的主要收获、毕业计划与时间分配相关,进而说明时间管理与大学生个人发展有一定的相关性。

3、讨论

3.1 上课时间的年级、专业差异性

一方面,随着年级的升高,上课时间会逐渐减少。这顺应了大学阶段课程设置的规律。大一、大二是大学生从中学时代到大学时代的过渡期,并且大三、大四面临的是毕业后就业、升学还是往其他方面发展的抉择。因而把大部分的课程放到大学前半段,而大学后半段则留出更多的时间给学生做好就业准备、升学备考等。

另一方面,理工农医类学生每周上课时间要比文史经管类学生多。由于理工农医类学生需要更多时间用于实验研究,并且在本科阶段实验研究多在老师的课堂指导下来完成;而文史经管类学生则更多的需要在课堂之外拓展视野,更强调课外的自主学习。因而在课时安排上也就出现专业差异。

3.2 自主学习时间的年级、学习成绩差异性

在课余时间安排上,自主学习时间随年级的升高而逐渐增多。由于大一、大二学生的课程较大三、大四学生多,因而所能支配的课余时间较大三、大四学生少;同时由于大一、大二学生的课程较多,可能会让他们产生厌学情绪,因而能把课余时间用于自主学习上的也就更少了。

学习成绩受多方面因素影响,而自主学习是其影响因素之一,自主学习时间的多少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习成绩。本调查验证了“自主学习时间与学习成绩是成正比的”这一命题,但需要指出的是,时间是有限的,因而不仅要注重时间量,更要强调时间的效率。

3.3 体育锻炼时间的性别、学习成绩差异性

在课余时间安排上,男生的体育锻炼时间显著比女生多。这主要受性别生理因素的影响。

成绩排名越靠前的学生,体育锻炼时间越少。大学生全面发展包括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协调发展,而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将过多的时间用于其他方面而缺乏时间用于体育锻炼,身体素质跟不上势必会影响到个人的全面发展。因而呼吁大学生注重身体素质,在课余时间安排上,分配适量的时间用于体育锻炼。

3.4 休闲娱乐交往时间的学习成绩差异性

课余时间安排中,成绩排名越靠前的学生用于休闲娱乐交往方面的时间越少。休闲娱乐交往包括多方面,例如上网(玩游戏、聊天、浏览与学习无关的网页等)、出游、聚会、发展兴趣爱好等。将过多的时间用于休闲娱乐交往将会影响其他方面的时间分配,但过少的休闲娱乐交往活动也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

3.5 睡眠时间的性别、年级差异性

女生的睡眠时间较男生多,这可能与自制力有关。在中学阶段,学生的作息时间均由学校代为安排,且没有选择的余地。而到了大学,除了上课时间,课余时间均由学生自主管理,作息时间更没有作硬性要求。在相对自由的环境下,就需要个人自主做好安排,并且付诸行动。在自我管理方面,可能女生要比男生好一些。另外,女生更注重保养,而睡眠是最好也是最简单的方式,这也可能是女生睡眠时间较多的原因之一。

高年级学生较低年级学生睡眠时间多。大一、大二是中学到大学的过渡期,而大三、大四已经基本上适应了大学生活,他们有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同时也较低年级学生知道如何管理各方面的时间。

特别指出的是,通过了解,大部分在校大学生开始睡眠时间是在晚上十二点左右,男生普遍在一两点左右,而调查数据结果显示,大学生的平均睡眠时间为8小时左右,由此可以推测,大部分学生是晚睡晚起的,作息并不正常。

3.6 周末时间安排的娱乐主导型

较中学生而言,大学生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是非常多的。周末时间是自由支配时间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查结果发现,绝大部分学生的周末时间用于休闲娱乐方面,而只有少部分用于学习或参加活动。由此可以说明,大学生的周末时间安排为娱乐主导型。

另外,此次调查发现,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及职业与学生周末时间安排。家庭教养方式对个人行为习惯的养成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在权威性家庭环境中,学生易习得规则性,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他们对时间进行规划和控制;而在放任型家庭中,学生的规律性和计划性会相对较差,这不利于他们对时间进行很好的管理。

3.7 大学生时间管理自我满意度低

在课余时间安排中,有50%的学生认为自主学习时间偏少,51.5%的学生认为自身参加活动时间偏少,其他方面,如体育锻炼、休闲娱乐交往方面认为时间分配“适中”的学生所占比例也比较小,只有睡眠时间分配上认为“适中”的学生比重较大,达到63.9%。以上大学生在各方面时间分配的自我感知状况,反映了他们的时间管理自我满意度低,进而也可以推测出他们的时间管理一方面计划性比较弱,另一方面则是执行力偏低。另外,有88.6%的学生是有意愿对当前的时间分配状况的。大学生时间管理现状并不乐观。

3.8 个人认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时间管理

通过对大学生对大学阶段主要任务的认识、毕业计划情况的了解,发现当前在校大学生对大学阶段主要任务的认识(其中提高实践能力,学习文化知识,以及拓展人际关系均占了较大比例)与毕业计划影响着他们在大学阶段的行为,如课余时间在各方面的分配,表现在他们的主要收获上,而这些收获又和他们在各方面的时间分配紧密相关。因此大学生的时间管理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个人发展。

4、结语

有效的时间管理对大学生而言具有重大的意义。大学生树立时间观念,对时间进行有效的管理,有助于提高效率,促使个人发展,实现高效的自我管理,更好地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调查结果说明当前在校大学生的时间管理现状并不乐观,因而有必要进行科学引导,系统培养大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

篇(2)

一、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个体危机事件中的作用

高校大学生个体危机事件是指大学生个体危机事件是指高校学生在其日常学习、生活及课外活动中突然发生的,有可能对大学生自身造成人身伤亡、对学校正常教学、管理与生活秩序造成影响、对校内安定造成一定冲击、对学校形象和声誉带来负面影响的事件。

近年来,大学生各种危机事件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和个人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和影响,也越来越多地受到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关注与重视。危机个案看起来是偶然发生的,但是偶然的背后有必然的规律。了解危机个案的发生规律,提高高校的心理危机应对能力,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非常重要。因此,在大学生危机事件的预防管理中,辅导员的作用不容小视。但同时我们也不能过分夸大辅导员的作用,在危机事件的处理中,辅导员也有一些错误的角色定位。

二、大学生个体危机事件的成因以及表现形式

1.基于大学生青春期的性格、心理特征,以及校园环境、社会机制的各种因素,笔者认为大学生危机事件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性格与心理状态都尚未定型。大学生正是站在人生成长的十字路口,其中深刻感受到经济、学习、就业、情感等压力,这些压力给部分大学生带来思想困惑和情感压迫,而其中他们自身对待这些人、事、物的态度与结果更是决定他们未来人生。这种很容易摇摆不定的性格与心理状态是很容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刺激的,如果不及时有效地引导,使其化解不良情绪和心理压力,就会发生大学生个体危机事件。

(2)在当今一些高校,对于学生德育工作不够重视。教育质量好对于高校而言绝对不止是教学质量好这么简单,更多的应该是重视学生的德育与人格培养,让他们在有限且宝贵的时间里得到最充分的锻炼。

2.大学生个体危机事件的表现形式

(1)危害自身安全。大学是半个社会,是学生走上社会的最后的过渡场所,大学生面对学业、生存、就业、恋爱、社交等问题时突然感到压力增多增大,有些同学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足或找不到合适的解决方式时,容易引发危害自身安全的事件,如自杀、自残。尤其是每年四五月份是确定大学生职业走向的时期,又是彻底与学习生涯绝别时刻,稍遇挫折大学生就会焦躁不安,易发生危害自身安全事件。

(2)危及他人安全。大学生年轻气盛,易冲动,“讲义气”,常是为了生活琐事而大打出手。同时,大学校园管理松散,也是造成校园犯罪案件频发的原因之一。据统计,大学生打架事件占到学生违纪事件的50%。值得重视的是,大学生打架具有群体性、偶发性和多发性,特别是打群架,卷入人数多,易发展为恶性事件。

三、辅导员在大学生个体危机事件的角色定位

1.“事件发现者”的角色

辅导员不能再把自己局限于事后“救火”的“消防员”角色,而是要转变管理观念,变“事后救火式管理”为“事前主动式管理”。因此,辅导员对大学生危机事件的预测就至关重要。

辅导员对大学生个体危机事件的预测要要注意几点。包括:一是了解学生,掌握信息。二是了解政策,评估影响。三是加强教育、增进沟通

2.“事件处理过程参与者”角色 各高校目前形成的危机快速反应机制中,大同小异,从学生、辅导员到院系、部门、学校,只有辅导员是危机处理过程中的全过程参与者。危机事件往往涉及人身伤害甚至生命,因此在处理过程中,辅导员必须具有高度责任心。除了责任心,辅导员在处理危机事件中还要有细心和耐心。危机事件的发生、干预和处理过程中,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处理的事情比较棘手,因此要求辅导员有足够的细心和耐心。

3.“善后抚慰教育者”角色

危机事件通常会给当事人和周围人群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重回正常状态也需要一段恢复期。大学生危机事件后,辅导员不能简单的给出处理结果后就撒手不管。这期间辅导员一方面要多关心涉及到的学生,帮助他们恢复常态。并动员其他同学一起帮助当事人抚平创伤,重新恢复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中。另一方面,辅导员也要分析总结,强化危机意识。同时,辅导员及时做好警示教育避免再出现类似事件。

4.在危机事件中几种错误的角色定位

(1)不要担当“庇护者”

辅导员是学生接触最多的群体,容易在工作过程中与学生建立深厚的感情。往往因此容易处理事件拿捏不好分寸,犯过度保护的错误。

(2)不要代替“专业人员”

危机干预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它有别于一般的思想政治工作。辅导员在日常学生管理工作中,主要充当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角色。至于其他方面的知识(主要是心理、法律等,为的是把握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更好的开展工作。而不是要代替专业的心理教师、警察、律师等专职人员的工作。

(3)不要把自己作为"局外者"的角色

部分辅导员面对大学生个体危机事件处理完之后,会产生事件发生是不可预期的,与自身无关的心理。进而淡化事件结果,不做后续工作,不进行总结等。

高校危机事件不可避免,关键是我们要足够重视,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建立一支高效的基层应急管理队伍。加强高校应对危机事件的能力,构建一个稳定和谐的校园,保证师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障学校正常的教学科研秩序。

参考文献:

篇(3)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高校教育水平的高低对一个国家人力资源的质量和经济发展的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荷兰基于多元化的资金支持、国际化的课程体系和特色化的学生支持制度,逐步成为世界教育强国之一,因此该国的教学模式和办学特色一直是其他国家关注和借鉴的焦点。在荷兰,当前几乎所有的高校都十分推崇一种新的教学模式――PDP。

PDP是个人发展规划(Personal DevelopmentPlanning)的缩写。个人发展规划与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息息相关的,是人生旅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科学地规划个人的发展,实现个人的人生愿景,一直以来都是备受瞩目的问题。尤其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在他们进入象牙塔之前,他们之中没有多少会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知道自己的优缺点、仔细考虑自己所学的专业和未来将要从事的职业、给自己一个恰当的定位、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大学生活。因此,PDP教学模式在我国高校的引入和实施是必须的而且是迫切的。只有真正落实PDP教学模式,才能使大学生切实体会到个人发展规划的益处,才能使他们不至于在茫然中度过短暂而美好的大学生活,才能将个人的兴趣与欲从事的职业良好地结合,进而使他们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得到满足、取得成功。

1.PDP的概念释义

PDP是新近提出的一个概念,笔者主要采用了以下两位学者对PDP的定义来对这一概念加以诠释。(1)Dearing认为PDP是由个人实施的一种系统性的、给予指导性帮助的过程,回顾自己的学习成绩以及在校的表现,为个人教育和就业的发展作出计划。(2)UCLAN Dept US认为PDP是一个能使个人在个性品质、学业技能和专业技能上都得到发展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包含着培养自我意识,通过回顾加强学习,提高认识,缜密安排个人成长计划,精心规划未来,真正能成为一个既有独立人格、又能适应社会各种变化的学习者。

从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PDP是一个系统工程。这一点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激发个人潜能。提高个人学习能力,以及对性格、学业和职业做前瞻性规划。它要求学生认真思考以下问题:我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我的目标是否明确;我该如何认真对待学习和生活;我该如何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衡量和监督,等等。因此,PDP是大学生实施自我管理的主要工具,它能为大学生构造一个自我塑造、自我衡量、自我监督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通过不断地将现实与计划进行对比,从而发现差距,调整步伐,以最佳的状态面对未来的人生。

实施PDP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与普通教学模式相比,PDP教学模式能帮助学生把抽象的目标逐步变为具体的行动步骤,并且使他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不会偏离轨道。它能系统地为学生提供一些机遇和挑战,而不是让他们空等机遇的降临或依赖他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培养合作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加强自我控制、形成前瞻性的思考方式,从而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奠定稳固的基础,懂得如何适应当今多变的环境和社会,进而致力于自己对于“成功”的理解和追求。

2.荷兰高校PDP教学模式

荷兰高校学生一般从入校起就开始实施个人发展规划,使其逐步成为学生自我管理的工具和方法,其主要实施步骤如下:(1)沟通。在正式实施PDP教学之前,学校会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让他们了解PDP教学的信息和理念,以及参与这种教学模式会给他们大学生活的不同阶段带来何种收益和作用,让学生从内心主动接受这种教学模式。(2)各系部组织初步实施。学校每个院系都会设有专门的PDP部门和PDP负责人,学生入学以后该部门就会按照专业性质将学生分成PDP同级别学习小组,通常五六人为一组,每个组配备一名PDP导师。(3)建立文件库。用于记录学生从入学到毕业不同阶段的需求目标、能力目标、自我评价、学业完成状况、以及实习实训经验等,这些文件是动态的,可随时供学生修改查阅,以使学生能定期检测自己的进步和偏差,调整以后的规划。(4)学校各部门建立强有力的PDP支持体系。例如图书馆、学生服务部、学生咨询处、学生会等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实训岗位、咨询服务等与学生需求相关的活动和机会,将PDP系统真正融入大学教育各阶段的课程和活动中。(5)完成评估表。每个阶段结束时,学生均要填写评估表并交给导师,导师根据学生该阶段的表现进行评分并录入学生个人档案,同时对学生进行反馈指导和PDP进程分析,为他们以后的职业生涯提供参考和帮助。

荷兰高校PDP教学模式之所以能成功实施,并广受师生推崇和重视,与其配套的的办学制度、教学理念、以及政府和社会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笔者主要选取以下几个方面予以阐述,以体现荷兰高校的教学特色。

2.1办学制度“宽进严出”

其中“宽进”主要表现为多数适龄学生都可有进入高校接受高等教育的就学机会,“严出”体现为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为了保证这一点,荷兰教育科学文化部制定了一系列的审核标准,定期对高校进行审核,同时还有“荷兰大学联合委员会”等非官方机构的积极参与,以确保这一制度的有效落实。

2.2各类角色明确定位

荷兰学生在PDP实施过程中一直处于主体地位,个人发展规划的内容、强度、实施办法等都以学生为中心;PDP导师作为学生的指导者,为学生个人规划提供辅导和建议;学生管理部门作为指导机构,为学生提供统一的文本信息和参考标准;档案管理部门负责学生个人规划文本库的归档;就业信息中心负责及时向学生实习和就业能力开发等相关信息。各部门以学生为中心各司其职、紧密配合PDP教学的贯彻实施。

2.3教学核心是个性和能力的培养

荷兰高校非常注重人才培育的质量,重视学生个性和能力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通常只担任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通过小组实践、课堂讨论等授课方式引导学生去探索和掌握相关领域的知识和能力。学习过程在老师的引导下完全由学生自己把握,从而既培养了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和探究未知领域的创新批判精神,又促进了学生独立意识、自信心和反抗精神等个性品质的发展。

2.4资金支持来源多元化

荷兰高校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三大方面,第一部分是公共基金。其在总体资金来源中所占比重

最大,通常可达到70%左右,而荷兰在此方面的财政支出也是有章可循的,它与高校培育的学生质量、每年获得博士学位的人数,以及大学形象和科研质量等都是密切相关的;第二部分则是荷兰研究委员会和皇家科学院针对个人和研究小组专设的项目支持资金,通常占总体资金来源的5%左右;第三部分则是基于高校同政府、私人组织、欧盟等的合同行为而获得的收入,可达总体资金来源的10%左右。

2.5高教评估体系严谨完善

荷兰是欧洲最早建立起对教学和研究进行质量保障和评估的正规体制的国家之一,该国设有全国性的法律和质量监控体系。政府引导着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的方向,法律规定了评估认证的诸多内容,如计划水平、计划内容、教学过程、教育收益、以及评估程度等等。同时评估机构和认证组织相分离,保证了评估和认证的有效性。完善的质量保证和评估监控体系使荷兰所有的高等院校都可达到同样的质量标准。

3.我国高校实施PDP教学的现状

3.1职业发展规划理论研究起步晚,缺乏专业的辅导人员和深入的理论研究

我国对于职业发展规划理论的研究和开发起步较晚,迄今为止也只有不到10年的历史。目前在此方面的进程相对于国外来说仅仅处于早期探索阶段,主要是针对外国先进理论进行研究。到目前为止,我国在教育实践方面尚未开发出真正适合中国国情的个人发展规划的理论应用体系,同时也导致了专业的辅导人员数量奇缺。但是从荷兰PDP教学模式中,我们可以发现,要想成功实施PDP教学,就需要大量真正懂得和掌握个人发展规划理念和应用的专业人才,需要他们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因此,加快职业发展规划理论研究和专业人才培养是成功实施PDP教学的前提和重要目标。

3.2职业发展规划仍停留在个人层面,多数高校将其做成了就业指导

当前看来,我国大部分高校只行使了为学生提供自我决策的指导职能,使个人发展规划教育只停留在学生个人层面,从而缺失了高校作为主体应进行的组织层面的总体规划和管理。即高校未能做到从专业、课程、教学体制、部门管理等各方面人手,为学生提供和搭建一个深层次和一体化的个人发展规划,同时未能让学生拥有一个发展自我的空间。另外,有的高校只针对大四学生进行职业发展规划教育,显然是错误地将职业发展规划理解成了只面向毕业生的就业指导,这些种种的误区都急需改善和调整。

3.3大学生普遍缺乏自我认知,对个人发展规划未给予足够重视

在自我认知方面,虽然当前多数大学生认为了解自己的个性、品质和兴趣等,但深入探析就会发现他们当中多数对自我认知的深度和广度不够、主观意识较强;当被问及或要求就自身实际情况做初步个人发展规划时,很少有人能对自己进行恰当地评价、作出具体分析。另外,他们的个人发展规划意识较为单薄,发展目标不够明确。虽然很多学生知道个人发展规划很重要,但在真正实施的过程中却非常被动,往往将其看做老师布置的任务而敷衍了事;而且很多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和未来将要从事的职业认识不足,导致他们在制定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时常常较为笼统,可考核性和可操作性较差。

3.4我国高校质量保证制度不完善,认证和评估方法有待提高

与荷兰相比,我国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和认证评估方面相差甚远。一方面,我国当前尚未做到将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监控纳入法律管辖范围之内;另一方面,我国高校教育评估中的自评多数是被作为应付专家人校检查的一个环节,却很少把它与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结合起来。而且,我国的评估专家小组类别较为单一,大部分成员来自于各大院校和教育主管部门,互相熟悉,从而容易导致认证和评估过程“形式化”,进而影响高等教育认证和评估工作的客观性和有效性。

4.荷兰PDP教学模式对我国高校的启示和借鉴

4.1加强对个人发展规划相关理论的研究。加快专业辅导人才的培养

针对我国个人发展规划教育开展就较晚以及很不完善的现状,加强加快该方面的理论研究已迫在眉睫。一方面,我们需时刻关注国外个人发展规划理论研究的新进展,在研究和引进的同时要考虑中国的实际背景现状,对其进行中国化改造;另一方面,要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只有在真正融入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才能发现问题,进而反过来促进理论研究进一步向前发展。同时,对我国而言。所需的专业辅导人才只懂得理论是不行的,只有在实践中发展,才能培养出真正需求的专业辅导人才,才能真正催动中国PDP教育的发展。

4.2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和能力

当前中国的高等教育已逐步开始把培养高素质人才作为首要目标,但是人才素质和能力的培养绝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是靠“终生学习”逐步积累起来的。而个人发展规划正是实现“终身学习”的有效工具。但实施过程必须以学生为中心,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习能力对症下药。例如,针对大一学生主要是要引导他们学会如何正确进行自我认知、设定学习目标、激发他们对未来的思考;大二学生则是在正确识别自我性格和能力的基础上,进行实践模拟训练,提前做好从业心理准备;大三学生则主要是通过实践活动,进行职业适应,落实个人发展规划,促进个人能力的发展;大四学生则重在掌握各种政策,进一步认识自我,走好求职之路。

4.3各级各部门应全员参与,共同致力于PDP教学模式探索

从荷兰PDP教学模式中,我们可以看出这种教学模式在荷兰之所以能够成功实施,是靠学校、企业和政府的各级部门积极参与实现的。因此对我国来说,高校应学习效仿荷兰“各类角色明确定位”这一特点,全力整顿内部管理机制,努力实现学生、导师以及各类管理部门共同开发实践PDP教学;企业应与高校合作,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条件将个人发展规划联系到实践之中:政府部门也致力于人才市场和培训机构的规范化,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一定的政策倾斜,创造一个适当宽松的就业环境。

4.4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投资体系,为高校教育提供资金支持

篇(4)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观

大学属于国家的高等教育,大学生自然就是国家重点培养的人才。大学生就业是实现自身价值和促进发展的主要形式,但是由于目前许多大学生的就业观不合理,过分注重个人的利益,反而忽视了与社会价值的统一。而中许多重要理论对大学生就业观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就业观。

一、目前大学生就业观主要特点

(一)主观主义严重。主观主义是现阶段大学就业观普遍存在的问题。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环境主要是学校,而校园环境相对比较封闭,大学生总体上都比较缺少社会实践的经验,其人生观和价值观很多受到教学影响,带有较强的主观认识。因此,大学生一旦面临就业问题时,通常很难对自身的职业观、岗位观和个人发展有清晰的认识和定位,从众心理比较严重,很容易受到身边同学、教师或者社会舆论等一些外在因素的影响。突出表现就是“考公务员热”,由于公务员制度的明确和完善,公务员成为许多大学生争相竞争的岗位。据相关数据统计,2014年国家公务员招考的职位有11729,招录的人数是19538,但是报考人数就上百万,最终参考人数也有99万,最终比例是51:1,其中大学生报考占据着较大的比例。但是根据一些大学生就业调查显示,大部分的大学生报考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并不是因为职业理想,也不了解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具体就业问题,比如工作的方式、工作的具体内容和性质以及发展前景等,也没有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判断是否适合在这种岗位下工作,而是盲目的听从教师或者家长的意见,对自己的职业需求没有客观的认识,带有严重的主观主义。

(二)功利主义趋势。在市场经济环境的影响下,许多大学生就业观具有严重功利主义性质。一些大学生择业和就业时,首先考虑的就是经济收入的问题,只要应聘单位无法提供预期的薪资就会选择放弃该职业。由于过分注重功利因素,致使大学生忽视了自身的职业兴趣、个人的特点和能力、职业的长远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有的大学生宁愿待业只为了从事高薪职业。正是由于这种就业观念的影响,导致目前许多大学生出现就业的盲目和从众的现象,使社会上人才分配严重不平衡,也不利于大学生个人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个人主义明显。市场经济最大的特征就是竞争和自由,个人利益的获取成为人们普遍的价值观念。大学生就业观的具体表现就是个人主义严重,以个人为中心,很多大学生待人接物时多数情况是以其自身为出发点。表现在就业上就是只考虑自身的需求,即单位可以给自己带来哪些价值,而不是考虑自己能为给单位创造哪些价值,自身的水平和能力适合什么样的工作,能得到什么水平的薪资等。大学生明显的个人主义就业观,不只束缚了其就业的方向和选择,也导致其无法拥有长远的职业发展。

二、中大学生就业观相关理论

(一)劳动价值论。根据马克思著作《1844经济哲学手稿》对劳动价值的看法,他认为“劳动就是生命”,并将劳动作为人本质的特征,即“劳动是人的真正的本质特性”。但是就目前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而言,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社会的分工问题依然有待完善,目前人们生存和发展的手段还是以劳动为主。大学的参与社会劳动的形式主要就是就业,故而,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上,研究者应结合中与劳动价值有关的理论,以引导大学生能树立科学长远的就业观。

(二)社会价值论。在马克思看来,人是“社会存在物”,“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社会联系”。也就是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道德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综合”[5]。根据马克思的看法,他认为人类的发展与进步是经历较长的历史考验,并牺牲个人发展从而促进社会的整体发展。主要研究的内容也是通过揭示社会的发展规律,探究个人发展的方向,进而总结出个人与社会发展相互统一的办法。从根本上来讲,大学生就业观中明显的个人主义就是没有把自己的就业问题与社会整体结合,将就业视为个人的发展前途,忽视社会发展的要求,使大学生个人的就业问题与社会的发展问题脱节,甚至形成对立的局面。因此,中有关社会价值的理论,可以有效地运用于纠正大学生就业观中个人主义,为人们的研究提供丰富的理论资源。

(三)实践理论。实践理论是哲学中最为基本和重要的观点,马克思认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5]世界分为主观和客观世界,而实践就是两者的纽带,起着联系作用。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检验自身的认识是否正确和科学,即“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当下大学生就业观中普遍存在主观主义,其主要原因就是大学生没有通过实践来检验自身的就业观是否合理和符合各方面发展的要求,过分看重自身的主观认识,并以此作为职业选择的标准,大学生就业的盲目性就成为必然趋势。

三、用相关就业理论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以人为本”思想的核心是将人作为发展的重点,而不是将物质或者经济作为发展的本质。而在价值理论中,个人的价值与社会价值是处于辩证统一的关系,同时价值理论还指出,人的本质特征是社会性。因此,大学生在进行职业选择时,不能仅考虑物质和经济层面的价值,应充分重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既要从自身的特长、兴趣和能力出发,也要结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二)将马克思就业理论与大学生实际情况结合。人们的认识需要得到实践的检验才能确定其科学性和合理性。大学生就业观的树立应以实践为基础,从自身实践出发,明确自己的就业方向、就业能力,自身的优势与不足。除了大学生的实践之外,高校也应通过一些就业的实践指导活动正确引领大学生就业观的树立。比如学校可以设置安排行之有效的就业课程,指导大学生对自身的就业情况有具体的认识,也可以在课堂上模拟企业招聘的情境,让学生了解企业人才需求的具体条件。

(三)以就业理论的引导鼓励大学生重视劳动,敢于创业。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中明确指出了劳动对于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这种理论在当下同样适用。目前世界发展处于全球化状态下,竞争和合作可以实现瞬间转换,而劳动则是其中恒定不变的因素,只有通过劳动才能在瞬息万变的社会中生存。因此,大学生就业观应重视自主创业的观念,通过个人的劳动实现自身价值的提高和需求的满足。同时,学校也应对大学生的就业进行正确引导,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为大学生提高有用创业信息和创业办法,以此避免大学生创业走弯路或误入歧途。

结束语:

是世界范围公认的重要哲学思想,根据其劳动价值论、社会价值论和实践理论,大学生就业观中应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根据个人就业实际情况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择业。此外,大学生应具备创业意识,能通过自己劳动和努力创造更多的个人和社会财富。

(作者单位:长春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1] 罗映梅.当代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3.

[2] 王贺.马克思就业理论与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3.

篇(5)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以培养从事教育相关职业的人才为己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工作行为及形象的建立,实际上就是对学生进行职业心理和职业态度教育的过程。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师有必要对课堂中教学心理的应用进行研究和探索。

1常见的教学心理及原理

1.1教学心理的基本原理

对教育工作者的职业心理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发现二者对教学过程和结果的影响,是以教育为目标,进行心理过程对个体行为影响的心理学研究,同时也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方向之一。不同的心理学流派对教学心理研究的结论也不一致,但是,教学心理的形成和作用结果以心理学原理为基础,这是所有教学心理研究的普遍原理。

1.2教学心理研究的结果

教学心理研究的结果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师的教学行为以及教学心理对课堂的影响以及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学生学习心理的形成过程以及学习方法和结果等。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心理,在教学过程中相互作用,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对于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来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教学心理,不仅是日常教学的需要,也是学生进行专业学习的过程。

2教学心理在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课堂中的应用

2.1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态度

教师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善于发现自己学生身上的优点和长处,并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们充分展示自我,使他们发挥自身潜力,树立起自信心,这是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态度的基础,教育心理学研究显示,学习态度将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甚至影响学生对某一科目的根本认知,而教师的教学行为在学生学习态度形成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为了使学生在大学生心理健康学习中形成良好的态度,笔者注意对学生进行基本心理特征分组,区分哪些原本自信心不强的学生以及那些原本非常自负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笔者选择较为简单的问题,例如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流派分支以及代表人物等,更让自信心不强的学生进行回答,一旦他们回答正确,就给予积极的褒扬、奖励,这是培养学生们自信心,降低学习焦虑的有效手段;而对于自负的学生,则选择较难的、答案不明确、争议较大的问题请其作答,这些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就会发现自己的答案不全面,也有些学生在回答问题之后,被其他学生“问倒”,又因此引出更多的思考,这就形成了讨论式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在课下,教师应注意与学生多交流、勤沟通,经常介绍一些实用的学习方法、有益的学习经验,结合学生们的不同性格特点、思维习惯、行为倾向,给予积极指导帮助。

2.2利用心理效应进行课堂控制

高职学生虽然已经能够主动控制他们在课堂上的行为,但是仍然有一些学生因为原本的不良学习习惯或者对学习完全没有主动性,产生一些扰乱课堂的行为,这就意味着教师需要在课堂上进行相应的控制,以维持课堂教学的规范性。一些心理效应的应用不仅能够有效控制课堂,还能够对学生个人发展起到深远影响。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遇到这样一名学生,他不能充分融入到集体学习当中,也不能主动遵守课堂纪律,但是,他能够积极主动帮助同学和教师准备教学用具。针对该生的这一行为,笔者进行了点名表扬,夸奖他:责任心强,让老师刮目相看,并表示对他的期望:你一定也能够在其他方面做得很好的。自这次点名表扬之后,笔者常常注意留心这名学生的行为,并时时对他进行鼓励,表达“老师相信你会对自己负责、相信你能行”这样的期望,结果是,这名学生不仅在上课的过程中能遵守课堂纪律,而且和同学的关系也越来越好,甚至开始主动进行课堂发言。

2.3按照学生发展需要实施分层教学

学生对一门科目的爱好程度,在学习过程中的精力投入程度以及学习方法的主动应用程度,都与学习的内容是否符合自身发展的需要有关。符合学生学习需要的教学对学生来说是有用的,学生自然会主动、用心;反之则是无用的,学生会因为投入精力而厌烦。为了了解学生的发展需要并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学习需要的满足,我采用了分层教学的方式。首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目标进行分层,整理出不同科目、不同学段教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理论能力范围,将其汇总成表格发给学生,请学生自行选择学习目标。这份表格不仅使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匹配,还使学生对未来要从事的职业中某项职业能力发展要求形成了更明确的认知;通过学生学习目标的选择以及日常教学中对学生的观察进行教学目标与学习能力分层,并按照每个层级学生的学习需要实施不同的教学。这样一来,不仅减轻了教师的教学压力,学生的学习结果发展也更加明确。

3结语

综上所述,教学心理在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课堂中的应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迅速建立起良好的学习态度,还能使课堂控制对学生个人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而学生的学习需要也更容易得到满足。充分应用教学心理是构建科学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堂的有效途径,值得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师进行进一步尝试和探索。

参考文献

篇(6)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从狭义上讲是给在校大学生传递就业信息,做大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达成协议的载体。从广义上讲,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进行社会求职就业政策法规宣传,就业心理辅导,求职就业技巧传授;通过收集社会资源、了解社会需求来提供就业导向,组织相应的专场招聘等。在当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在校大学生所最关心也是最担心的问题,加强就业指导教育,保障大学生能够顺利就业是各大高校目前的重要工作。

一、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

1、就业指导力度不足

当积极开展就业指导课程的同时,发现普遍存在力度不足的问题。第一,在院校中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程形式单一,内容乏味,更多是针对近几年的就业政策、毕业生就业心理及求职注意事项等。第二,各大院校的就业指导服务单一,主要是就业信息收集、以及办理就业手续和离校手续等。

2、就业指导师资建设薄弱

就业指导课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各高校当前普遍缺乏专业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现阶段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由就业指导中心老师,各院系学生工作领导和老师以及部分企业中高层,大部分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所以,目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只能针对部分应届毕业生的就业起到短期指导和程序上的辅助作用,对在校生个人长远发展起到作用微乎其微。

3、就业指导工作中忽略创业指导和教育

在当今高校逐年扩招生源,就业岗位竞争激烈的形势下,大学生自主创业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岗位”是一条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新出路。高校的创业指导和教育可以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潜能,丰富创业知识,提高创业技能,完善高校就业指导建设,有效地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

但是,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中很少涉及创业指导和教育工作,存在的创业指导教育大部分是一些相应的竞赛类活动,缺乏一定的倡导和创新。在就业指导课程的开设中,创业指导只占用了很少的课时,使得在校大学生缺乏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大部分缺乏创新能力。

4、大学生自身原因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求职人数逐年巨增,就业矛盾日显尖锐化,大学生在求职就业中暴露出诸多问题。第一,普遍存在心理问题。面对就业压力,在校大学生日显焦躁,在人生选择和奋斗关口上,出现逃避、退缩现象;对于各个就业岗位的竞争中,显现出自卑心理,自信心匮乏;缺乏正确的自我认知和现实社会的了解,个人期望与现实就业形势的落差造成严重心理问题。第二、缺乏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和有效的就业指导培训,大学生个人求职就业没有方向性,在求职就业中出现跟风走,大部分按照固有的常规模式发展。第三、缺乏社会实践,与社会出现脱节断档的现象,对各种职业的认知度较低,没有详细的行业了解。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1、增强就业指导内容。

第一、丰富就业指导课程内容,改变原有教学计划、大纲,根据广泛的调研,收集就业热点,发现求职就业创新处。第二、加强就业指导课程覆盖面。就业指导课不再主要针对毕业生,要从新生入学开始就要通过课程的开设来加强学生就业危机感,了解所学专业的就业方向和前景;大二和大三阶段应加强学生的专业知识,提高职业技能,确立适合个人发展的就业观;大四阶段提升学生求职技巧,增强求职心理,组织多场专场招聘会,为学生求职提供广阔的空间。

2、加强就业指导师资建设。

面对目前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绝大部分是非专业的情况,第一,需要建立完善的教师队伍,聘请校外就业指导专家加入,提升专职就业指导教师人数,配合部分兼职教师。第二,加强就业指导任课教师的专业素质,通过专家指导交流会,技能培训等,提升就业指导课教师水平。

3、重视创业教育,提供在校学生创业载体

把创业指导和教育作为就业指导工作的重点内容,提高大学生创业意识和积极性,为学生创业教育提供一系列载体。第一,加强就业指导工作中创业知识和国家鼓励大学生创业政策法规的宣传,进行大学生毕业后创业可行性分析,倡导挑战自我,自主创业,为自己创造就业新岗位。第二,各高校就业指导中心根据专业、生源等情况建立本校学生自主创业制度,鼓励学生创业,提供相应的学校资源,构造大学生创业平台。第三,组织策划大学生学术科技、创新创业相关活动,激发学生发明创造的科学热情,挖掘大学生的知识与潜能,扶持创业团队,培养在校学生的创业意识。

4、全面提升大学生个人素质

第一,帮助大学生正确评价个人能力以及正视所能追求的个人社会价值,做好个人自我认知,摆正心态,面对社会现实;公正评价个人优缺点,继续发扬个人长处,及时弥补不足和短板,完善自我。第二,通过就业指导课程来指导大学生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增强个人素质,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念,及时了解社会就业动态,获取就业信息,了解国家就业政策和法规,掌握求职技能。第三,提高心理素质。鼓励大学生在校期间丰富知识储备,提升综合能力,树立自信心;以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挫折和失败,从自己跌倒的地方总结原因并及时改正,作为以后求职路上的经验积累起来;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学会心理调整,培养个人良好的兴趣爱好,热爱生活。(作者单位:河北联合大学)

参考文献

[1]袁畅.谈学校职业指导的作用[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2)42-45.

[2]肖克奇,张振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与对策[J].职业时空,2006,(22)28-30.

[3]郑洁.当代大学生就业意向现状调查[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14):24~25.

[4]浦瑛瑛.大学生就业心理剖析及调适优化途径[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6):46~47.

[5]教育部人事司.高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363-365.

篇(7)

书记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对于高等学校而言“育人为本”就是指,学校的一切工作和措施都是以推进学生的成人和成才而开展的,一切为了学生,一切服务学生。高校在对违纪大学生的教育上面更应该体现这一教育理念,以保证这一特殊群体的个人发展,推动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建立。

目前关于大学生的违纪原因和违纪学生的救济等的研究已有了不少,本文就以针对建立和完善违纪大学生后续教育机制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建立违纪大学生后续教育机制的原则与宗旨

建立违纪大学生后续教育机制,是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高校教育制度和学生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使得对违纪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更加合理规范。在教育过程中,处分是一种非常的教育手段,不能以处分代替教育的功能。处分是为了帮助犯了错误的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并能以此为戒,不再发生类似的问题,能向好的方向转化发展。因此,对违纪学生的教育,不能仅仅滞留在一纸处分文件上,而应在依章处理、处分文件下达后,继续进行跟踪教育和管理,形成完备的跟踪教育与管理的程序和制度,使对违纪学生的教育管理程序化、制度化,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的教育管理体系。

建立违纪大学生后续教育机制的最终目的是教育,不能只停留于口号和形式上,应该遵循“教育为本”帮助学生成长成才的宗旨,落实在细节,落实在实处。在建立的相关规条和措施时就要考虑到对违纪学生的服务性和教育性,要能够有效地提升好改善违纪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都能符合社会的需求,最终达到帮助学生成人成才的教育目的。

二、实施违纪大学生后续教育的具体措施

我们应根据对违纪学生的违纪原因、处分后因学生个体及其他原因,来制定学生所需要的后续教育管理措施,并依据“育人为本”的理念而建立和完善违纪大学生后续教育机制,笔者认为开展的具体措施的应该从以下几点着手:

1、违纪学生违纪原因的分析认定

众多的研究表明,造成大学生违纪的因素是多样的,不良的社会风气、家庭的教育观念和方式、学生自身不成熟的思想、学校的管理漏洞等都是促成大学生违纪的原因。对学生违纪个案而言,这些因素中总是有主导因素的存在。对违纪学生制定违纪后续教育的具体措施的主要依据,就来自于对违纪学生产生违纪行为的主导原因的分析和认定。因此,在学生违纪原因分析这一环节除了要根据学生自我分析中找寻原因外,还应该由后续教育管理综合责任人在对违纪学生的违纪原因分析这一环节制定的违纪成因评价方法,可以从违纪学生的个人因素(主要是学生的心理因素、个性因素)、人际因素、情景因素、家庭因素、学校管理因素等联系学生的违纪事实,综合分析学生违纪原因,对违纪学生的违纪主导原因进行认定。

2、违纪学生后续教育目标制定

违纪学生在受到纪律处分后,自责心理、对前途的忧虑、父母和老师的责备、同学对违纪学生的排斥等等,都会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一定的压力,也会对违纪学生的良性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在制定违纪学生的后续教育管理目标的时候,不能仅仅只重视学生的认错态度和对过失行为的修正,也要注重学习成绩、日常行为规范、心理健康等多个教育管理方面的共同提升,从而促进违纪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同时为违纪学生制定在帮教期间应该达到的目标时,也要根据违纪学生的违纪类型和学生个人的学习能力,行为能力进行综合考虑,不能盲目的实行“高要求严标准”,要切合实际,对不同的情况对各项帮教目标进行不同的侧重。

3、违纪学生后监督续教育多元责任制的建立

针对学生所处的环境而言,违纪学生所承受的心理和精神上的负担主要来自家长、老师、同学三方面。因此,针对这些压力来源,就需要以家庭、学校、学生人际圈的多元作用,对违纪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教育。

(1)家庭方面

家长在面对受纪律处分的孩子时,较多都是以责训斥备的态度,不能冷静地帮助学生分析自身的问题,有的甚至回避孩子所犯的错误,对孩子起了错误的引导,这样都不有利于学生的教育。因此,家长应该持有正确的指导教育违纪学生的方式和态度,以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家长不能以对待小孩子的方式来进行教育,最好能学习和掌握一些基础的普通的心理学知识,在面对孩子的不良心理迹象及时发现、及时矫治,及时联系学校,配合学校的相关工作,使其心理健康发展。让家庭成为违纪大学生在改正错误过程中的坚实后盾和动力。

(2)学校方面

首先学校应该自省其管理系统,由于管理疏忽遗漏造成的学生违纪,就应该及时地修复完善学校的管理制度,避免重蹈覆辙。然后,在学校层面上开展的后续教育管理过程中,由于是辅导员或者专职班主任来承担主要的监督教育管理工作,因此这些辅导员或者专职班主任应该掌握一定的管理教育技能和心理学知识,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积极了解违纪学生的心理状态,建立良好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就能更好地帮助违纪学生;除此之外,还要建立对违纪学生的跟踪教育机制,责任人要定期定时地对照制定好的后续教育目标来省视违纪学生的成长变化,也要及时地对违纪学生的思想状况了解掌握,发现问题及时修正;学生有较大的进步也要进行激励,以增长学生的自信,巩固后续教育管理成果;另外,跟踪教育机制需要依托学生骨干一起参与,由指定的学生骨干与违纪学生之间建立责任联系制,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学生骨干辅导违纪学生的学习、监督违纪学生行为、及时向老师反应情况。

在执行后续教育多元责任制的过程中,要多各方面的情况和实施的措施进行定期的记录例如定期的谈话记录、心理辅导记录、违纪学生的定期思想汇报等,以备后需教育成果的考核。

4、违纪学生后续教监督育成效考核

奖惩有度的成效考核机制不仅能大大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违纪学生思想的转化,也能从“育人为本”的角度,尊重学生的权利和学生个人发展,凸显教育的宗旨。这个奖惩奖惩制度的设立,要突出人性化的特点,要切实体现出为学生服务,帮助学生成人成才的落脚点,是整个违纪学生后续教育管理机制中的关键,能让这一教育制度发挥半功倍的作用。

对违纪学生的后续教育应该制定期限,半年或者是一年,可根据学生的违纪情节的严重性和个体的差异来取决定后续教育的时间长短。在实施完一个完整周期的后续教育后,要根据之前的记录和学生现阶段的学习成绩、行为考评、思想状况、心理情况等方面进行综合的考核,对比之前制定的后续教育目标,看是否达到了后续监督教育的目的。要视违纪学生在后续监督教育阶段的目标完成情况,依照学校的相关规定对学生予以奖惩,对目标完成情况良好的违纪学生可以在校纪校规允许的范围内,对违纪学生的处分进行降级或者撤销,允许参加奖学金和个人先进的评选,也可颁发特殊的奖励等;没有达到目标的违纪学生除了相应的惩处之外,应该根据目标的完成情况,重新制定计划进行另一周期的后续监督教育。后续监督教育成效的考核,不仅是对违纪学生个人的鼓励和规范,也能以示范性的作用来影响广大的学生,以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

三、总结

违纪大学生虽然只占大学生群体的极少的一部分,但是,其影响却是深入而广泛的,如不能对这一群体加以关注,实施有效的教育管理手段,其不良示范性将严重影响到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建立,而对违纪学生自身而言,无论是心理的上的负担、还是对学业和事业的规划发展都产生深远的影响,也违背了我们的教育原则。完善和建立违纪大学生后续教育机制不仅是完善高校教育体制的重要一环,也是落实“育人为本”教育理念的重要手段,只有依靠完善的教育体制,才能真正保证每个学生的成人成才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夏斐,梅盈盈.“育人为本”与高校大学生违纪处理.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02).

篇(8)

引言:高校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视度日益增加。学生可以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突破自身障碍,激发出潜能,同时达到自我实现的目的,与此同时,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也是连接大学生个人发展与国家和人民建功立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但是,很多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对于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较为单薄,职业规划能力差,没有明确今后的目标,没有对今后从事的职业做出充足的准备,在职业价值取向上面存有一定的偏差;而且,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还存在不少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不足。因此,解决以上问题,是当前高等院校必须执行的战略措施。

一、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

定义中可以总结出一下内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作为一个连续的、系统的过程。总体归纳起来讲,职业生涯规划就是以自我剖析和环境分析为基础,同时,可分为几个阶段:自我定位;确定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目标和方向;根据,确定的目标,制定出职业生涯行动计划;通过积极实施行动计划。其中,自我剖析就是指,借助一些特定的测评工具,对他人交往中、自我感受的信息进行测评,对自身的人格特点、职业兴趣以及职业价值观、职业能力倾向等,进行一个全面的、客观的认识;环境分析,是在自我剖析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基础上,更好的把握住专业前景和社会需求进,充分的认识清楚环境中自身的优势和劣势;通过以上的自我剖析和环境分析两点,便可以确定自己职业生涯的发展目标;最后,制定职业规划并落实实施行动计划,特别要注意的是,时代不断发展进步,给大学生的未来带来很多不确定因素,因此,实施计划的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反馈信息,因地适宜的对计划进行调整。

二、大学生职业规划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行动力

职业规划做得好坏与否,有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不在于计划书写的有多完美,文采多丰富,而真正决定职业生涯规划成效好坏的,是能否将思想付诸于行动,只有真正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才能体现出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与价值。所谓行动,包括对自身和外部环境积极的进行探索,并且能够切实按照确立的目标进行实践。目前,普遍的问题是,的确有很多学生对职业规划理念是十分认同的,上课时能主动配合老师,认真听课,课后能积极的完成老师不知道任务,做出的职业规划书相当的完美,但是,只要有关实践、付诸行动的时候,便开始打退堂鼓,理论知识只能挺溜在纸面上,无法通过实际行动进行实践检验。

(二)主体意识模糊,依赖性强

规划师,是以学生清晰认识了解自己和职业环境为基础,作为学生进行适合自己职业规划的一种辅助存在的,同时,需要个人积极的投身参与到职业规划的制动中来。规划师,是不无法代替学生做出决定的。然而,现实中,很多学生在进行职业规划的过程中,对他人存有过分的依赖心理,对于有关自身未来发展的一系列问题,不能够自己做出抉择,总是存有侥幸心理,希望有人能替他做出最后的选择。但是,这些学生往往忽视了最重要的问题,个性,才是职业规划的最大特征。因此,职业规划的制定、未来职业不是规划师、父母或朋友能够替代选择的,必须有自己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客观的进行规划。

三、大学生职业规划对策

(一)加强大学生职业规划实践能力培养

学校应充分利用教学环节中的实习、寒暑假的社会实践、参观学习、夏令营等各方面的资源,通过深入社会,对各种职业进行体验,客观的全面的认识外部环境。学校还可以还建立大学生专业社会实践、实习与就业基地,让大学生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职业实践活动,借此,来达未出校门便有在相关的工作岗位上锻炼的机会。大学生通过具体实践累积一定的经验,大大缩短了走向社会后的适应期,使自己客观准确地认识自己和社会。只有真正了解自己的能力与社会要求之间的差距,才能及时的进行调整和补充,对自己职业的未来有个合理规划,为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

(二)强化主体意识教育

必须要明确职业规划以大学生为主体。高校就业指导中心或职业生涯中心在大学生进行规划规划分析、设计、实施的过程中,仅仅是以提供方法、思路、工具、课程的形式存在,保证大学生是主体才是根本。因此,必须重视树立大学生主体意识,职业规划对大学生个人的发展前途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必须由大学生自己做最终的抉择。

结语: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由此看出,提高大学生事业生涯规划教育高度重视度是势在必行的,必须把合理、科学的职业生涯教育内容落实到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使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可以有组织、有步骤、有计划的实施。“一个人若看不到未来,就把握不了现在”同理,如果一个人握不了现在,也就无法看到未来。因此,高校务必要抓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使大学生对未来发展与自身的价值有充分的了解,只有明确住职业前景,树立较强的职业规划意识,才能在今后的道路上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篇(9)

从教学设计的层面上来看,大学英语在教学实践中存在很多问题,这严重影响英语教学的顺利开展,也影响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激情和主动性,不利于学生对英语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以及自身英语素质的提高。但当前英语教学在教育模式上存在很多弊端,阻碍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需要注重并加强教学设计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实现大学生的个人发展。

一、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素质

在英语教育的问题上,很多学者在英语究竟是应该作为素质教育还是工具应用来教,但是我们认为两者不存在据对的矛盾,而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在社会大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英语成为高素质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所以说,英语教学是素质教育;但是由于语言的学习于文化有密切联系,因此英语学习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素质与能力在某种意义上具有共通性,但两者在培养目标方面存在差异性,素质是基本要求,而能力则是最终的目标。当前,大学教育在教学模式的改革上越来越注重对学生更高层次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英语教学作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要符合学生的个人发展以及时代的发展需求。

大学英语在教学实践中,在实现现代大学教育对培养目标的普遍性基础上,还需要适当突出英语教学的特殊性。对外的实践交流是英语学习的根本目的,因此素质教育只是作为英语学习的条件与基础。每个人接受的学校教育是有限的,因此在有限的教育时间里无法学习全部文化知识。可见,文化知识的学习是一种手段,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文化意识的培养。

二、 坚持英语教学中教与学、内容与语言并重的原则

大学英语现阶段的教学还没有真正实现网络化,因此自主学习缺乏相应的系统支持与硬件保障,同时在大班授课的教学形势下,教学设计应该坚持学生中心、学生与教师为主体的大方向,进而在英语教学活动设计与内容编排上,也要有效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与发展需求,这样才会充分激发和发挥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热情与主动性;另外,也要注重并加强教师对学生的启发、引导,并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与目标的不同,对角色和教学结构进行灵活化的调整。

英语教学的内容与语言之间存在的问题实质上是课程的设置问题,因此在当前英语教学的体系下,应同等对待。教师在英语教学实践中,要对教学情境进行精心的设计,为学生提供更多语言训练的空间,促进学生对语言的输出,促进学生的个人成长。

三、 做好与高中英语的课程衔接

我国现有的教育体系将英语课程作为整个教育阶段始终存在的学习课程之一,可见,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不能作为之前英语学习的重复,否则就很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倦的负面情绪,但是这一教学中不愿见到的现象却又很常见,所以这应该引起学校教学的反思和重视。

因此,大学中的英语教学应该做好与高中课程的衔接工作,这就要求教师要对高中英语教学的体系、内容、教学媒体、教学方法以及学生个人的学习习惯、态度以及兴趣等多个方面进行大体的了解。尽量避免在教学中出现重复性的话题,对多媒体教学技术进行灵活运用,同时在教学形式与内容的设计上来吸引学生的学习激情和主动性。此外,还要注意学生在心智水平上的衔接,也就是说教师要依照大学生的成长需求和身心发展特点对英语的教学内容进行编排取舍。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应该对教材的内容进行综合化的处理,力求在教学语言上具有新意和深度,在某种程度上对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构成心智挑战,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与探索的欲望。但是,要想真正做到这些,需要注重并加强大学生在个人专业与未来职业两方面的发展方向,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就可以依靠教学内容来完成。

总结:

总而言之,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注重并加强教学设计的作用,并且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要敢于打破常规,改善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弊端,针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来选取教学内容和方式,然后再将其具体化。大学英语教学要注重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素质、坚持英语教学中教与学、内容与语言并重的原则、做好与高中英语的课程衔接。(作者单位: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 束定芳.浅析合作学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2.(17)

篇(10)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市场对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具有实践能力也已经成为企业录用员工的基本标准之一。由此而产生的大学生兼职现象已经日趋普遍,现代的大学生们从一入学就开始主动、自觉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兼职已经成为当今大学生用来积累工作经验,提高个人素质的方法,也几乎成为大学生在校期间不可缺少的经历。大学生将来必然走向社会,应该努力使自己成为有实践能力的人才,将学校中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在实践中学习知识,以应对经济危机带来的冲击。

大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兼职目的多种多样,有的是想通过兼职结交更多朋友,扩大人际交往范围;有的是为打发闲暇时间,充实课余生活;有的是为了筹集资金,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还有的是从众心理,看到其他同学做兼职,自己也想尝试一下。兼职对大学生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但也有弊端,现总结如下。

一、兼职现象普遍存在的必然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社会转型过程中人才需求的变化,社会对高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时代呼唤大学生创业者,恰当的兼职等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大学生个人发展而言是必要且有利的。在校大学生兼职现象的出现并非偶然,有社会背景、个人因素等多重原因。从事兼职是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折射。据有关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将新增1亿左右的就业青年。另外,由于我国产业结构中劳动力密集,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劳动力供应远远大于需求的现实在短时间内难以迅速改变。因此,大学生就业问题将变得越来越严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直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消除,今年及今后一段时间可能是就业复杂的一段时间,整个宏观层面就业形势严峻。”[1]因此,对于大学生个人发展而言,参加恰当的兼职等社会实践活动是必要且有利的,在良好的文化环境中,个人能够受到良好的教育与熏陶,对他们以后的就业发展有较大帮助。

二、兼职对大学生产生的积极影响

1.有助于提升综合能力,增强自我成才的意识。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工作压力问题已成为大学生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在这个大环境下,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体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胜利,就必须不断汲取最新的知识,拥有更多的实践经验,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大学生通过兼职,一方面可以提升自身的社会阅历和综合素质,有更多接触社会的机会,更好地进行自我认知,树立符合社会需求的学习目标,全面提升综合能力特别是就业竞争力,使自身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进一步优化。另一方面,通过兼职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可以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用到实践中去检验,同时,也可以通过实践,反过来加深对书本中理论知识的理解。所以从事兼职工作是他们了解社会、认识世界、贴近现实的最好方式,兼职经历能够让他们更快、更多、更准地发现社会需求,明确自身的不足,更好地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增长见识,取得社会经验,为求职打基础。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发生着较为深刻的变化。而由于高校专业设置的后滞,所学很多课程实用性不强,教材更新速度过慢,习惯于闭门教学,理论与实践脱节现象严重,造成大学生正式跨入社会后,无论是在人际交往方面还是在适应工作岗位需要方面,都存在能力偏低、过渡期偏长,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等问题。因此加强教学实践环节的需求越发明显,而兼职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这一需求,如会计学专业学生通过兼职的实际工作,更能真切体验到企业具体的账目核算流程。

2.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高校收费制度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产物。在我国,教育产业化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但是产业化的改革又没有得到完善,使教育导向易于趋向经济效益。高校收费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但高等教育收费过高,导致低收入阶层难以接受或顺利完成高等教育,绝大多数家庭都会因为教育收费过高而感到负担沉重。目前我省本科生缴学费为3000―7000元/年,加上生活费等,一个学生在校四年的费用达到3―6万元,甚至更高。对大多数学生家庭,尤其是农村学生来说,这笔费用是沉重的负担,通过兼职赚取薪水则可以减轻一部分大学生的经济负担。

3.追逐时尚与高消费品,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入,中西方化的交流使人们的生活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开始形成即期消费、精神消费、品牌消费等消费观念。大学校园中,MP5、手机、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几乎成为学生的必备物品。为了追求时尚,满足自己的高消费需要,近千元的化妆品、价格不菲的高档服饰在高校学生中不乏消费群。单靠家里给的生活费已经远远难以满足这种需要。调查研究显示,出去做兼职的不仅仅有贫困生,部分家庭条件好的学生由于不满足当前的生活状况也在做兼职。当前社会上的高消费的观念同样也影响学生的价值观,他们认为出去赚取薪水既能早一点了解社会,同时又能够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认为只有需要钱消费的时候,自己才能够体会到赚钱的压力,这样才会有动力。

三、高校学生兼职的消极方面

1.兼职与专业的相关度较低且科技含量不高,对巩固专业知识帮助不大。

大学生首要的任务是学习,多学些专业知识才是大学阶段的主要目的,但是很多兼职工作种类相对比较单一,且技术含量不高,通过单一的重复劳动不能提高专业方面的素质。而且父母把自己送到学校来是为了让自己多学些专业知识,而不是一个月赚几百元钱。有些同学认为兼职对个人能力的提高一定高于书本的观点而导致的学习、兼职时间安排不合理,兼职占据业余时间比较多;而且在时间上会与课程发生冲突,造成很多学生精力不足,以至于逃课去做兼职,或者因为过度劳累造成上课时没有精神,听不进课,效率很低。所以应该事先了解工作的难易程度再决定接不接受工作,否则自己将很难应付。

2.兼职过程中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大学生长期处于校园中,思想比较单纯,容易轻信人,对于兼职信息的来源,中介机构大多数没经过认真核实、审查,对于兼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他们也往往没有效地解决,导致大学生在兼职过程中容易吃亏上当。而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没有现实法律保护。据调查,当大学生在兼职过程中自身利益受到侵害时,至少有80%的大学生维权意识淡薄。在被调查的252名学生中,有39.1%表示曾有被侵权的经历,但在遭到侵权后,至少有80%的学生自认倒霉;只有16.7%采取了向有关部门投诉;还有少数学生忍气吞声,继续工作。[2]因此要注意防止受骗上当,警惕中介蒙骗,与工作单位事先签订合同,维护个人合法权益。大学生要不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维权能力,提前签订劳动用工协议,以保证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3.兼职导致部分大学生身心受损。

部分大学生由于兼职所占用时间过多,与周围同学交流越来越少,产生或多或少的陌生感。业余时间甚至上课时间逃课去公司兼职,上班、应酬,结交了社会上形形的朋友,完全社会化,身上几乎毫无在校大学生的踪影。慢慢地,消费观念、人生观、世界观也发生了相应变化,回到学校后觉得与同学之间的共同话题变得越来越少,造成了校内人际关系紧张的状况,背后被人议论纷纷,从而导致心理压力积聚。还有一些兼职学生迫于单位绩效要求,使用一些不正当手段获得成绩,这使他们的良知与实际行为产生冲突,加重了心理负担。

综上所述,在我国现有社会条件下,大学生兼职现象的存在具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如果能遵循一定的目的和规律,针对不同学生、不同兼职特点采取正确的引导、教育方式,兼职对兼职主体、用人单位及社会都会产生良好的效应。21世纪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我们要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不是培养成死读书、教条主义的读书先生。家长和学校不必对学生有限度的兼职活动过于敏感,只要把握好尺度,不影响学习,就是可行的。学生正处在青春叛逆期,对新鲜的事物都有好奇心,靠一味地打压、强制来遏制兼职效果颇微,有时候只能适得其反。因此,辅导员应该把大学生兼职问题作为一项长期规范的工作常抓不懈,尽量避免产生兼职过程中不合理现象,使兼职的效用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使大学生在兼职工作当中真正获益,得到真正的锻炼,为以后的就业打下基础。

篇(11)

高校班主任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与学生接触最直接、最频繁的教育者、管理者和服务者,肩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

一、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动态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对于促进大学生专业学习、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要想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就需要准确了解和掌握当前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把握大学生的思想脉搏。

1.目前高校大学生的思想状态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他们大多关注国内外大事,思想认识积极向上,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和个性特征增强,注重就业和择业,但也呈现出多样化和多元化的思想动态。准确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有助于我们及时创新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方法。

2.“三观”多元化,为之学习奋斗的精神不足。现在的大学生惰性很强,不愿意主动思考问题,更不愿意在出现问题的时候主动解决问题。在家里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小公主、小皇帝的现象日渐明显。特别是家庭条件相对较好的学生,这种情况更加严重。在相对轻松的大学环境中,大学生对于学习没有兴趣,只是单单为了不挂科,顺利领取毕业证书。虽然大学生不爱学习的现象普遍存在,但从总体上讲,他们对个人的人生追求比较积极,会乐观地面对现在的学习和就业压力。

3.把个人发展当成根本需求。每个人都在寻求个人发展。自强和自立意识较强,但团队协作意识较差;自尊心强,但心理素质较差。现在的大学生很把自己当回事,自认为无所不能,于是乎开始飘飘然起来。这种强烈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让学生的心灵和精神满足急剧膨胀。

4.努力告诫学生,知识就是一种力量,在学习的海洋中没有任何捷径,只有放下身段埋头苦学,在别人游弋于寝室、网吧、KTV玩乐时,而自己在图书馆奋笔疾书,当别人还沉浸在梦乡的时候,自己早已坐在教室自习,只有坚定自己的信念,努力上进为梦想矢志不渝、孜孜以求,才能取得骄人的成绩。

二、如何正确引导大学生树立刻苦学习的目标

1.对于大学生来说,大学不再是接受知识灌输的场所,而应该根据各方面的情况完成自己的判断,是进行选择性学习与探索的天地。大学生的学习,应该是在高等教育知识层次的系统教育内容框架下,有指导的自主学习。大学教师上完课就走,讲课的速度比较快,讲授的内容比较宽泛,这就要求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就要主动积极地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要主动规划自己的学习过程:自定学习目标,自定学习计划,自定学习时间,自定学习内容,非常有主见地对自己的学习、生活进行科学的安排。

2.大学生要学会利用多种途径获取知识、锻炼能力。

(1)利用课堂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2)利用实验室、计算机室培养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3)利用图书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4)参加社团活动培养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5)参加社会实践,加强对社会的认识,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认清学习与职业的关系。(6)积极参与选听讲座报告。

3.大学生要学会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达到学习目的的手段。对不同的课程应当根据个人的学习特点和专业特征,各个击破。文科注重思维的灵活,形象的感知表达;理科则注重概念的清楚,思维的缜密,技巧的熟练。在实践中确定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三、班干部在大学生中的引领作用

班干部是班级管理的核心和中坚,班委的选择非常重要。班主任在设立班干部时,应在民主的基础上选择学习成绩好、群众基础好、热心为同学服务的学生担任学生干部,建立学生干部考核机制,以学生干部带动优良班风的构建。班主任应充分信任学生干部,放手让学生干部开展创造性工作,出现问题应及时帮助干部分析和总结经验,并主动承担相应的责任,消除学生干部开展工作的后顾之忧,使学生干部在工作中得到能力的锻炼。

班主任工作必须坚持心理疏导,努力适应新时期的思想教育工作,创新教育方法,加强与学生的情感沟通,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和专业特征区别对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适合学生的新思路、新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对工作的认同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