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如何学好初中数学大全11篇

时间:2022-09-16 04:44:21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如何学好初中数学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如何学好初中数学

篇(1)

1、过“算”关。小学,主要是加、减、乘、除及它们的四则混合运算,乘法还包括平方和立方。进入初中,主要掌握含有负数的加、减、乘、除及它们的四则混合运算(含有根式的运算重点是化简)。代数部分大量存在计算,几何部分也不少。可以说,计算是基础的基础,过不了这个关,数学学习就无从谈起。过了这一关,还可以为其它方面的知识学习节省大量的时间。

2、过“点”关。“点”,就是知识点。题目再复杂,都是由一个个的知识点构成。掌握了“点”,只要会将复杂的题目分解成一个个的知识点,就容易解决了。所以,复杂的题目,不是会“做”,而是会“分”。 对于综合性比较高的题目,许多基础薄弱的学生(又称“学困生“)解决它感到困难。例如:关于x的方程x-3a=2的解为非负数,求a的取值范围。这道题有哪些知识点呢?①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是什么?即如何解一元一次方程?②什么是非负数?③解为非负数,就是什么?④会解不等式(本题涉及的不等式是3a+2≥0)。

“点”过不了关,数学学习的效果就难以提高。如 是多少?如果老师说明就是 ,一些学困生会算出答案是9。但练习时还是容易错,原来因为他们不知道 的意义,未掌握“幂”这个知识点。掌握不了这个“点”,所有含“幂”的问题都难以解决。

二、阅读

阅读不仅仅是语文的事,数学也需要大量的阅读。数学题是读不完的,但数学题更是做不完的。比较起来,读数学题比做数学题效率要高得多。

如何阅读数学题呢?

1.它涉及到什么运算?会,继续往下读(这就是前面所说的节省时间的原因);不会,停下来思考,动笔算,一定要过关。

2.它涉及到哪些知识点?特别是复杂的题目,一定要分解,即所谓分散难点。这些知识点有没有掌握?没有掌握,这是好事,说明阅读有收获。第一次碰到不懂的知识点,必须花时间搞懂。否则,你可能永远也掌握不了它。因为这个知识点不过,碰到其它知识点你照样采取这个态度对待它,当未过的知识点越聚越多时,再想解决已经没有时间了。

3.读完后想一想,先做什么,再做什么,通盘考虑。还可以想一想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等等。

4.如果有解题过程,看看这种解题有什么独到之处、技巧之处,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当然,也不能一味的阅读,关键时还是要动笔的。

三、训练三“思”

1.训练敏捷的思维。有些学生认为自己“笨”,怕思考,这就大错特错了。思维是可以训练的。 这个问题,在一年级,肯定有人回答早,有人回答迟,但到了四年级,会得到“异口同声”的回答。这是反复训练的结果。计算、每一个知识点、阅读,都可以锻练思维。而要达到敏捷程度,计算不仅要过关,还要熟练;知识点不仅要掌握,还要能灵活运用;阅读不仅仔细,还要深思。

2.训练清晰的思路。同样一个题目,有些学生的解题过程,老师看了一目了然。而有些学生做完后,老师看了云里雾里。这种情况,在几何问题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老师询问“某一步”是如何得到的,学生会加以解释。要知道,正规考试时,阅卷老师不可能到你身边询问的,他看得出来就给分,看不出来就扣分,甚至不给分。因此,解题规范性非常重要。解题过程的书写规范,就是思路清晰的一个体现。

具体解题时,先思考容易的,再思考有困难的。对于困难的问题,可以考虑解决它需要什么条件?条件具备,接着往下做。条件不具备,就继续寻找。例如,在ABC中,已知∠A=60°,∠ACB=70°,BE是AC上的高,CF是AB上的高,H是BE和CF的交点。求∠ABE、∠BCF的度数(图略)。首先,在RtABE中,利用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互余,易求∠ABE=30°。求∠BCF,主要有两个途径:①90°-∠ABC;②∠ACB-∠ACF=70°-∠ACF。无论哪个途径,都必须再进行下一步:或求∠ABC,或求∠ACF。考虑到求∠ACF与求∠ABE的“同理性”,可以选择第②个方法解决。

篇(2)

一、独立思考,培养自学能力

课前必须预习,只有通过预习,才能带着问题去听讲,提高听课效率。由于七年级学生处于半成熟半幼稚状态,进人中学后,需逐步发展抽象思维能力,但他们在小学听惯了详尽、细致、形象的讲解,刚一进人中学就遇到“急转弯”往往很不适应,他们虽然有求知欲和思考能力,但自学能力是较差的。七年级教材涉及数、式、方程,这些内容与小学数学中的算术数、简易方程、算术应用题等知识有关,但七年级数学内容比小学内容更为丰富,抽象,复杂,在教学方法上也不尽相同;而小学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与中学生也不尽一致,他们往往认为看书就是预习。因此,找不出要点,也不知自己有无问题,上课时只得把老师讲的内容“胡子眉毛一起抓”。显然,这样做“疲劳有余,效果不佳”。为此,在上某一新课前,应给学生介绍课型、特点及预习方法。如对概念课,一般是针对教材的重点、难点为学生编排相应预习题,让学生看书思考去找答案,达到预习的目的。

二、集中精力,向45分钟要效率

很多学生会对课堂学习内容增加跟课程增多不适应,这样就会导致付此时彼、导致注意力的分散,让课堂听课的效果大大降低,所以,学生只有掌握好正确的听课方法,才能使课堂上的45分钟发挥最大的效益。宋代朱熹在他的“三到读书法”中说过的“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可见听课必须专心。我结合数学课的特点,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必须做到“四到”即“心到、眼到、耳到、手到”。所谓心到:是开动脑筋,积极思维;要求学生会围绕老师讲述展开联想,理清教材文字叙述思路;要善于从特殊到一般,学会分析、判断与推理。遇到问题后,要多想几个“为什么”,思考一下“怎么办”。只有会想,才能会学,也才能学会。眼到:是要善于观察,勤看。既要观察老师表情和手势,因为数学上有许多抽象的概念,通过教师的眼神、手势往往会表达的更生动、更形象,利于理解。又要仔细观察知识语言的表现,多方面增加感性知识。耳到:要求学生学会听,要听出教师讲述的重点难点,听清楚知识的来龙去脉,弄清问题的实质所在;旧知识要耐心听,新知识要仔细听;跨越听课的学习障碍,不受干扰;听完一节课后,概念的实质要明确,主次内容要分明。手到:一是严格按要求进行操作,掌握技能。二是学会做笔记,根据教师讲课特点和板书习惯,抓住中心实质,在理解基础上扼要记下重点、难点;思路有时也可以记下。教师形象比喻,深入浅出的分析等,尤其是技能的形成必须亲手操作才能逐渐形成。显然,在上面“四到”之中,“心到”是关键,善于动脑,勤于思考,是学好数学的先决条件。

三、课内重视听讲,课后及时复习

很多新知识的获得、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主要的途径都是通过课堂上进行的,所以必然要重视课堂的学习效率,才能找到正确的方法。上课的时候一定要跟随教师的教学思路,展开自己的思维,把教师的所讲的内容跟自己的解题思路做比较,相比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在此一定要注意解题技巧的学习,课后一定要及时复习不留任何疑问。在做习题之前的时候要把老师以往讲解过的知识点都回忆一遍,要正确掌握各类习题的推理过程,尽可能的回忆老师的讲解,尽量不要在不清楚的时候就立刻翻书。要独立、认真的完成作业,要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对于一些自己思路不清晰,一时半刻很难解答出来的题目,应该要冷静思考,认真分析题目,尽量自己解答。在每一个知识点的学习中,要勤于整理善于总结跟归纳,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解答问题之中,让每个知识点都掌握的非常牢固。

四、适当多做题,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想学好数学,多做一些题目是必然的事,也是在所难免的事,要熟练掌握跟运用各种例题的解题办法与解题思路。开始一定要从最基础的例题入手,以最课本的例题为准,进行反复解答练习,也要利用一些课本之前的习题,帮主开拓自己的思路,以提高自己对各种习题的思路分析跟解题能力,掌握最基本的一些解题规律。对那些容易做错的题,可备有错题集,写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正确的解题过程两者一起比较找出自己的错误所在,以便及时更正。在平时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让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使大脑兴奋,思维敏捷,能够进入最佳状态,在考试中能运用自如。实践证明:越到关键时候,你所表现的解题习惯与平时练习无异。

另外,发现了不懂的问题,积极向他人请教。这是很平常的道理。但就是这一点,很多同学都做不到。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对该问题的重视不够,不求甚解;二是,不好意思,怕问老师被训,问同学被同学瞧不起。抱着这样的心态,学习任何东西都不可能学好。“闭门造车”只会让你的问题越来越多。知识本身是有连贯性的,前面的知识不清楚,学到后面时,会更难理解。这些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你对该学科慢慢失去兴趣。直到无法赶上步伐。

参考文献:

[1] 黎奇.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 王冬平.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教学基本原理[M].陕西师范大学中学教学参考杂志社,2003.

[3] 邵月梅.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探讨[J]. 中国校外教育,2011.(9).

篇(3)

学好数学要讲“方法”联系“思想”,以“思想”指导“方法”,两者相得益彰。所谓数学思想,就是对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本质认识,是对数学规律的理性认识,是属于数学观念一类的东西,比较抽象。所谓数学方法,就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程序,是数学思想的具体反映,它是实施数学思想的手段。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数学方法是数学的行为。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感性认识不断积累的过程,当这种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序时就产生了质的飞跃,从而上升为数学思想。若把数学知识看作一幅构思巧妙的蓝图而建筑起来的一座宏伟大厦,那么数学方法相当于建筑施工的手段,而这张蓝图就相当于数学思想。其实思想和方法是不能截然分开的,初中数学中用到的各种方法都体现着一定的思想,而数学思想又是对方法的理性认识。因此,通过对数学方法的理解和应用以达到对数学思想的了解,是使思想与方法得到交融的有效方法。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全面渗透数学思想与方法,学习了一个知识点或做了一道题,要认真思考一下,用到了哪些数学思想与方法。数学思想与方法虽然说法各异,但毕竟是有限的,正确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学习数学或解题,有利于对知识进行比较归类,只有这样,才能把所学知识学得系统,学得灵活,才能把所学的知识真正纳入到你的知识结构中去,变成自己的财富。另外,由于数学思想的抽象性,数学方法虽然比较具体,但方法本身就是科学,是一种更为重要的知识,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在刚接触时,难免理不出头绪,这是一种正常现象,不用产生惧怕心理。特别是数学思想,是一个逐渐渗透的过程,要在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中结合具体的数学知识或题目去理解。

方程的思想实现了由小学的算术法向初中代数法的转化,这是数学思想的一个实质性飞跃。方程的思想是指对于数学问题中的未知量和已知量之间的关系,用构建方程的方法去解决。我们会发现,许多问题只要借助列方程的方法去解决,往往使得问题迎刃而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有利于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在初中数学的学习中,“数”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如借助数轴能很好地理解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和运算,许多列方程解应用题的题目通过题意画出图形能容易地找出各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函数问题等就更离不开图象了。往往借助图象能使问题明朗化,容易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从而解决问题。

转化的思想具体表现为从未知到已知的转化、一般到特殊的转化等。这些数学思想与方法,也会贯穿在老师教学的过程中,在课堂上要注意专心听讲,向老师学习,向课堂学习。布鲁纳指出: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可以使数学更容易理解和记忆。充分说明了数学思想与方法的重要性。

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是理解数学问题的基础。数学,作为培养人的思维能力的一门学科,以其理性的思考而引人入胜。它不像游山观景,以其迷人的景色让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数学学习,是通过思考与反思去研究事物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让事物的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呈现出来。只有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以良好的思维品质这把利刃拔开事物的表象,才能“看”到事物的本质。

篇(4)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3-0173-01

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以与学生年龄特征相适应的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现数学内容,使学生在活动中,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发展数学。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应用观,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思想方法,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并具有自觉、主动地应用数学的意识。我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课堂学习问题生活化

1.1 导入生活化,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活动课《智慧游乐场》的导入,我将学校门口的景物和公共汽车拍摄下来,制成课件页面。当把它展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的亲切感立增,马上就融入了教学活动的角色当中。在导入中创设情境,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如身临其境,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1.2 例题生活化,让学生体验、感受数学。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挖掘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感悟所学习的知识。如:在学习有关价钱问题的数量关系时,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购物经验进行组题,并让其他学生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其中所提出的问题。学生从生活实践中 " 找 " 数学," 想 " 数学,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的实用性。

2.课外生活问题数学化

2.1 做一做。 指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学会生活。 如在学习了 " 普通计时法 " 和 "24 时计时法 " 的互换后,我让学生用两种计时法记录自己双休日中一天的活动情况,再尝试为自己设计一份合理的作息时间表。在练习中,学生不仅加深了对两种计时法的联系和区别,并且在潜移默化中渗透了思想教育,使学生感受到时间的宝贵,学会珍惜时间。作为教师,应坚持提供给学生综合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喜悦,逐步养成从数学的角度认识生活,感受生活,并更加热爱生活。

2.2 找一找,培养从数学角度观察生活的意识。 生活本身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生活中客观存在着大量有价值的数学现象。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从买东西、玩、家庭生活等多方面的生活中 " 找 " 数学,能促使学生主动地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思考生活问题。如在购物是计算一下要多少钱;在玩乐时比较一下多少远近;在家里统计一下家庭开支情况等, 都是让数学生活化的体现。让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使大脑处于最活跃状态,能有效地启动人的各种感觉器官,增强人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力;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抑制学习中的疲劳和困苦,保证旺盛的精力与敏捷的思维,让学生在愉快的、积极的、主动的气氛中进行学习,使 学生"乐在其中"。

3.让学生保持浓厚的兴趣

篇(5)

一、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利用数学家的故事提高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让他们尊重科学家,尊重那些孜孜不倦为科学事业而努力的人。激励他们去喜欢,去热爱,去用心的学好这门课程,让数学的奇葩绽放在学生的心田。

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结合提高趣味性。初中数学的课程中需要学生掌握许多概念、法则、性质、公式、公理、定理,这些理论知识如果但是理论的讲解的话,会显得枯燥乏味,我们在其中可以适当拥有一些趣味的实践操作来教学。比如在讲到如何求“四边形面积”的时候,需要让学生们理解任意的四边形的面积都可以分割成两个三角形,此时我们可以在课前准备几张后纸片,然后用剪刀把纸片裁剪出各种各样的四边形,然后在课堂上可以现场让同学们用剪刀把四边形裁剪成两个三角形。这样联系生活经验的教学,可以把枯燥乏味的理论,转换为生动的亲自操作,很自然地吸引同学们注意力,让同学们学会了知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当前课堂教学素质化的显著标志。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创造条件,保证学生自主探索的时空。美国心理学家林格伦说过,课堂教学的成效依靠师生共同努力。初中生独立思考与探索的愿望和能力有所提高,并能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观点,因此,教师应着力改善课堂教学结构,为学生自主探索提供充分的时间,使学生进一步经历观察、实验、猜想、推理、反思等活动,努力营造一个全体学生积极学习的环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更多的课堂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全过程。教师要精心设计“最近发展区”,视学生学习的需要,复现已知的学法或相关的知识,通过调动学生耳听、口说、眼看、动脑、动手等感官功能,激发学生主体参与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自己能读懂的就不再去讲,自己能领悟的就不再分析,腾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问、去讲、去写、去观察、去猜想,自己去实验,自己去推理,自己去反思,教师只在关键的地方点拨一下。实践证明,学生在课堂上有效的活动时间愈多,知识内化率就越高,保持的时间就越长久,运用知识的能力也就越强。

充分交流,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发展学生个性是素质教育的要求。课堂教学要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一方沃土,教师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创设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平等对话机会,让学生在没有顾忌、没有压力的宽松的心态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倾听别人的意见,让学生在发表见解中锻炼自己“说”数学的能力、数学应变能力,在倾听别人意见的过程中逐步完善自己的想法,在平等交流中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以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教学中,需要分组讨论时,就让每组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及时进行交流、补充,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互相质疑,有不同的观点也可以反驳,当然笔者也会适时地加入他们的讨论,并适时提出问题让他们思考、讨论。这样,通过小组成员的互相讨论和交流,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及协作精神,而且课堂气氛活跃,让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三、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为了提高数学教学重量,我们在教学中首先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接受教育。数学的抽象性,是课程枯燥性形成的主要原因。因此,教学时,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加强直观教学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强教学语言的艺术应用,让课堂教学生动、有趣。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随时观察全班学生学习情绪,语言抽象往往是学生上课思想开小差、不集中,他们对教师按部就班式、枯燥无味的讲课语言听不进耳,对数学知识也不感兴趣。这时,教学应恰当运用艺术性的教学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引导每位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注意情感教育。初中生的情感都较丰富,他们需要的是对他们多关心、多爱护,当他们有成绩时,需要教师的鼓励和肯定,应该及时予以表扬。只要学生接受教师,那就会极大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学习中不仅要注意自己的形象,为人师表,而且还要注意对学生实行情感方面的教育。从而肯定学生的优点,奠定他们的微小进步,促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

篇(6)

初中数学是一个整体,很多同学在初学时感受不到压力,慢慢积累了很多小问题,这些问题在学习后期逐渐凸现出来。尤其是有一部分新同学就是对七年级数学不够重视,在进入八年级后,发现跟不上老师的进度,感觉学习数学越来越吃力,希望教师辅导来弥补。这个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对七年级数学的基础性重视不够,经常出现一些问题。如对知识点的理解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层次上;解题始终不能把握其中关键的数学技巧,孤立的看待每一道题,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解题时,小错误太多,始终不能完整的解决问题;解题效率低,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完成一定量的题目,不适应考试节奏;未养成总结归纳的习惯,不能习惯性的归纳所学的知识点等。以上这些问题如果在七年级阶段不能很好的解决,在八年级的两极分化阶段,同学们可能就会出现成绩的滑坡。相反,如果能够打好七年级数学基础,八年级的学习只会是知识点上的增多和难度的增加,在学习方法上同学们是很容易适应的。

一、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的区别

1.初中数学面临三年后的中考,而小学数学却不面临这样的考试。

我们都知道,中考数学试题不只考查基础知识,更注重考查学生的能力,所以中考题有不少有难度的题目。而小学出题重点就是考查基础知识。小学数学侧重于打下数学的基础,初中数学则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包括计算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抽象逻辑思维的能力等。

2.初中数学知识量加大、学习时间短、速度快。

小学数学6年学习一些数学基础知识,而初中三年6本书,其实是两年半学完,要挤出半年的时间进行中考复习。初中数学在内容上增加了复杂的平面几何知识,系统的学习代数知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数扩展到有理数、实数;还有简单的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初中数学的学习内容增多了、加深了,难度增大了,要求也更高了。

二、如何打好七年级的数学基础

1、细心地发掘概念和公式。

很多同学对概念和公式不够重视,这类问题反映在三个方面:(1)对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对概念的特殊情况重视不够。例如,在代数式的概念(用字母或数字表示的式子是代数式)中,很多同学忽略了“单个字母或数字也是代数式”。(2)对概念和公式一味的死记硬背,缺乏与实际题目的联系。这样就不能很好的将学到的知识点与解题联系起来。(3)一部分同学不重视对数学公式的记忆。记忆是理解的基础。如果不能将公式烂熟于心,又怎能够在题目中熟练应用呢?对这些问题,应该更细心一点,更深入一点,更熟练一点。

2、总结相似的类型题目。

这个工作,不仅仅是老师的事,学生也要学会自己做。

只有会总结题目,对所做的题目会分类,知道自己能够解决哪些题型,掌握了哪些常见的解题方法,还有哪些类型题不会做时,才真正的掌握了这门学科的窍门,才能真正的做到“任它千变万化,我自岿然不动”。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在进入八年级、九年级以后,有一部分同学就会天天做题,可成绩不升反降。其原因就是,他们天天都在做重复的工作,很多相似的题目反复做,需要解决的问题却不能专心攻克。久而久之,不会的题目还是不会,会做的题目也因为缺乏对数学的整体把握,弄的一团糟。总之,“总结归纳”是将题目越做越少的最好办法。

3、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

同学们最难面对的,就是自己的错误和困难。但这恰恰又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同学们做题目,有两个重要的目的:(1)将所学的知识点和技巧,在实际的题目中演练。(2)找出自己的不足,然后弥补它。这个不足,也包括两个方面,容易犯的错误和完全不会的内容。但现实情况是,同学们只追求做题的数量,草草的应付作业了事,而不追求解决出现的问题,更谈不上收集错误。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是因为一旦做了这件事,就会发现,过去的很多小毛病,现在发现原来就是这一个反复在出现;过去认为自己有很多问题都不懂,现在发现原来就这几个关键点没有解决。做题就像挖金矿,每一道错题都是一块金矿,只有发掘、冶炼,才会有收获。

4、就不懂的问题积极提问、讨论。

发现了不懂的问题,积极向他人请教。这是很平常的道理。但就是这一点,很多同学都做不到。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1)对该问题的重视不够,不求甚解;(2)不好意思,怕问老师被训,问同学被同学瞧不起。抱着这样的心态,学习任何东西都不可能学好。“闭门造车”只会让的问题越来越多。知识本身是有连贯性的,前面的知识不清楚,学到后面时,会更难理解。这些门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对该学科慢慢失去兴趣。直到无法赶上步伐。

讨论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一个比较难的题目,经过与同学讨论,可能就会获得很好的灵感,从对方那里学到好的方法和技巧。需要注意的是,讨论的对象最好是与自己水平相当的同学,这样有利于大家相互学习。

篇(7)

在小学阶段,由于学习科目少,知识内容浅,学生即使学习习惯不好,只需要刻苦努力一段时间,学习成绩会大有提升。但进入初中阶段,由于数学的内容多而杂,抽象性、理论性强,再加上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不少学生一时难以跟上。因此教师刚刚接触七年级新生时,应不能急着给学生讲新课,而应该给学生简单介绍初中数学知识与小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初中数学知识同样具有趣味性、实用性,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提出学习要求,打消学生对初中数学的神秘感、恐惧感。

二、转变学习的观念

在小学阶段,有的学生通过大量练习,成绩有明显提高,这是因为小学数学知识相对比较浅显,更易于掌握,通过反复练习,提高了熟练程度,即可提高成绩。作为学生来说这是他们的学习经验,许多学生会照搬到初中的学习中来,但收效甚微,而且由于初中学习科目多,任务重,这样的题海战术只会加重他们的负担,使他们感到疲劳,从而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要知道初中数学的抽象性、理论性比小学数学强得多,学生单纯依靠这样大量重复的练习是事倍功半的,而应该转变学习观念,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有针对有重点地训练。

三、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如何才能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课前预习

对于这一点,很多学生在小学已经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对于预习中发现的难点,就是听课的重点;对于预习中遇到的不理解的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听讲;预习后把自己理解的知识与老师的讲解作比较、分析,从而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思维水平。

2.要多思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学习离不开思维活动,科学的思维方法是掌握好知识的前提。七年级学生的思维水平往往停留在小学阶段。因此,在对他们进行指导时,应让他们做到勤思、善思、反思。例如,许多学生在解题时有自己的想法,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或写出来,同时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

3.要多问

教师在课堂上经常会设计很多问题,由学生进行回答。但是教师一旦让学生来提出问题,学生往往不知道如何提,大多数学生只是被动听课,没有自己的问题,觉得老师讲的都是对的,不敢提出自己的质疑。因此,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教给学生一些问问题的基本方法,主要有:(1)设问法。通过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提出问题。 (2)反问法。从相反的方向把问题提出来。(3)类比提问法。根据某些相似的概念、定理、性质等的相互关系,通过比较和类推提出问题。

4.要关注课堂的过程,更要关注课堂的开头和结尾

教师引入新课,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概括前节课的要点指出本节课要讲的内容,把旧知识和新知识联系起来;还有一种是创设情境,开门见山引入新课。结尾常常是对一节课所讲知识的归纳与总结,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本节知识方法的纲要。教师应该让学生熟悉自己的教学流程。

5.注意教师的引导

在教学中教师会对教材进行再创作,为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时间与空间。因此,在学好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教师还应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提供大量的操作、思考与交流的机会,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可设立“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等栏目,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形成新知识。而且教师在讲解重点、难点时会作出某些语言、语气甚至是某种动作的提示。学生应读懂教师的这些肢体语言。

6.做好学习笔记

做笔记时不是把教师的每一句话都原封不动地记录下来,而是将听课中的要点、思维方法等作出简明扼要的记录,以便消化、复习。

四、做好复习和总结工作

1.做好当天的作业

作业是复习的有力保障,在做作业时应对学过的内容进行复习。复习不是简单地把课本看一遍,而是先把课本、笔记合起来,再回忆上课教师讲的知识点、例题,分析问题的思路、方法等。然后打开笔记与课本,对照当天上课内容巩固,同时也就检查了当天课堂听课的效果,为改进听课方法及提高听课效果提供了保障。这样作业自然能顺利完成。

2.建立错题本

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典型错题,对于这些典型错题应有记录,分析其原因,写出正确答案,并记录下来本章你觉得最有价值的思想方法或例题,以及你还存在的未解决的问题,以便今后将其补上。

3.做好单元复习

篇(8)

在近几年的高中数学教学中发现,一些在初中数学成绩较好、在中考中数学取得优秀成绩的学生,经过高中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数学成绩却呈下降趋势。从客观上说,这是由于高考和中考的目标不同、难度不一样所致,但其中也有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习等方面的原因。如何衔接初高中数学教学,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

一、做好教学内容的衔接

初、高中的教学内容,既有紧密的联系又有本质的区别。从形式上讲,高中数学是初中数学的延续,如高中教材中的集合、对应、函数、立体几何、解析几何、排列组织等内容的基础知识在初中教材中都已经出现^。从内容上讲,高中数学的内容更多、更深、更广、更抽象。如在高一上学期的代数第一章中,抽象概念及性质多,知识密集,理论性强。立体几何虽然是平面几何的延续,但从二维平面到立体几何的三维空间,学生的空间概念、空间想象能力有待建立和培养。高中数学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如二次函数值的求法,实根分布与参数变量的讨论,三角公式的变形与灵活运用,空间概念的形成,排列组合应用题及实际应用问题等。

因此,要求高中教师要熟悉初中数学教材和课程标准对初中的数学概念和知识的要求,做到心中有数。在讲授新课时要注意复习初中的相关的内容,让学生在初中阶段已掌握的知识的基础上引入新知识、新概念。如在讲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时,要先复习初三学过的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进而提出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概念、引入坐标定义法。如在讲函数奇偶性一节时,可采用初中代数中代数式赋值计算方法进行逻辑推理、分析引人,然后抽象概括出奇偶函数的特征。这样更切合高一学生的认知结构实际。

二、做好教学方法的衔接

课标指出:教师要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

首先,在教学中要设计好教学程序,做好学生学习的引导工作。在起始阶段,应确立低起点、小步子的指导思想,重视直观教学。如在集合的教学中,可先利用一次不等式组解集在数轴上的表示,加深学生对集合有关概念的认识,再通过文氏图,使学生能借助图形的直观,理解“全集”、“子集”、“交集”、“并集”、“补集”等概念。对于立体几何知识,应采取“实物――图形――规律"的方法加以揭示,如在教学直线与直线位置关系时,可先让学生观察教室的天花板与各面墙的交线,相邻两面墙的交线,判断它们的位置关系,再演示教具模型、画图,总结出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抽象出异面直线的概念。指导学生懂得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以及学会如何根据认识的需要去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

其次,在教学中要以教学内容为载体,注意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加强化归思想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转化能力,学会如何把一个复杂陌生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熟知的问题加以解决。例如,立体几何研究的虽是空间图形,但它的大多数问题都可以归结为学生熟知的平面几何问题来解决。同时,要引导学生重视知识的归纳。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掌握好各章节基础知识,还要让学生学会归纳、整理,要让学生学会归纳、整理合理的知识结构,真正做到“由薄到厚”又“由厚到薄”。要让学生对所学的思维方式和解题方法也应进行分类总结,找出其共性与个性,区别与联系,找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图表,使知识系统化。

三、做好学习方法的衔接

改革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态,倡导学习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要学好高中数学,首先应该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如果学生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依赖老师,跟随老师的惯性运转,不掌握学习的主动权,结果会事倍功半。

篇(9)

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如何实施教学活动才能适应社会发展潮流,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促进教学进步,这是摆在初中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毫无疑问,新课改的实施对传统的教学是一种冲击,但同时也是挑战,它促使教师从教学环节上不断进行改革,以期适应教学新要求。那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如何做好课前导学工作?

一、做好备课工作

备课的好坏直接关系上课质量的高低,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因此,教师做好课前导学工作时首先应该备好课。

备学生,以学生为本。新课标强调教学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教学不再以教师的教为主体而是要以学生的学为主体,因此,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体现新课改的精神,一切以学生为主,因此在备课的过程中首先备学生,从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和思考模式以及对新知识的接受方式等方面进行充分的考虑。不论是教案的制定还是教学活动的开展,所有教学活动都要以让学生掌握知识为前提和目的,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教师在制定教案的过程中要充分以学生为主,在课堂设置上,积极引导和带领学生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比如,教师在讲授圆这节知识点时,一方面要考虑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另一方面还需要结合生活实例来导入将要学习的知识。教师可以在导学时引入学生经常进行的体育活动如篮球运动、足球运动,使同学们在日常生活的实例中感受数学在生活里的应用,同时,也能让同学们深切体会出数学的实用之处,从而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

备教材。教师在备教材中需要钻研教材,做到“懂、透、化”,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预设教学目标。教师在课前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将教材内容吃透,同时将教材的知识结构,知识内容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内容,形成自身的教学能力,在知识整合之后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构再以系统的方式传授给学生,所以,教师若想做好课前导学工作就必须做到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科学预设教学目标。以前的初中数学内容注重“繁、难、偏、旧”知识的学习。事实上,偏难、偏繁、偏旧的知识不仅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而且在内容的掌握上浪费了学生很多宝贵的时间,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如今新课程改革已经将过去“繁、难、偏、旧”的内容进行了全面的删除,并且在培养目标上也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所以,教师在新课程的改革下要深入研究教学内容,把握教学结构和体系,综合整理教学内容,在初步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合理制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制定是依据学生自身发展和教育培养方案和目标来设定的,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要与教学内容相一致,与教学大纲以及学校培养目标相一致。

优化备课方法。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由于自身能力的不足或者经验的不丰富,难免会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新教师在这方面的问题尤其突出。于此,新教师就要学会与老教师进行沟通和学习,借鉴优秀教师的备课经验,然后结合自己备课内容合理进行教案的调整。每一位老师对于教学都具独特的见解,因此,教案的设置和课前教学活动的准备也是千差万别的,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说教学活动毫无共性。在数学的教学中,新老师的解题办法和解题能力略胜老教师,但是只有解题办法和教学能力,没有较好的教学组织能力,教学活动依然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在教案的制定和课前导学的准备上亦是如此,所以,教师在课前导学的准备工作中要善于同其他同事进行交流,将他人成功的经验运用到自己的教学活动中以此弥补自己的不足。

二、选取恰当的教学方法

目前,在数学教学中绝大多数教师会采取讲授法的方式进行教学。讲授法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能够最大限度的保障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学到较多的知识,但是,教学方法的单一容易造成学生积极性的下降,因此,教师在导学研究中可以适度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比如说,教师可以采取谈话法的方式来进行导学,通过与学生对话牢牢把握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的精力集中到对话的内容上,与此同时,通过对话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对知识的理解情况。教师教学方法的改变或调整对初中生而言就有新鲜感,因此容易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因此,教师在紧张的教学活动中需要为教学选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导学的顺利进行,为教学注入新鲜的活力。

篇(10)

(一) 根据教材知识编排体系,做好知识衔接

初中新教材在内容上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有的教学内容删减了,有的在难度、深度和广度上大大降低了要求,教材体现了“浅、少、易”的特点。另外,教材中对新知识的引入往往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很贴近,比较形象,并遵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规律,学生一般都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并且教材叙述方法比较简单,语言通俗易懂,直观性、趣味性强,结论容易记忆,应试效果也比较理想。但是,这也给高中阶段教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高中数学的内容更多、更深、更广、更抽象,尤其在高一上学期的代数第一章中抽象概念及性质多,知识密集,理论性强,且立体几何入门难,学生不易建立空间概念,空间想象能力差,同时,高中数学更多地注意论证的严密性和叙述的完整性,整体的系统性和综合性。因此在高中教学中,要求教师利用好初中知识,由浅入深过渡到高中内容。高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解决:

1、利用旧知识,衔接新内容。高中教师要熟悉初中数学教材和课程标准对初中的数学概念和知识的要求做到心中有数,高中数学新授课就可以从复习初中内容的基础上引入新内容。高一数学的每一节内容都是在初中基础发展而来的,故在引入新知识、新概念时,注意旧知识的复习,用学生已熟悉的知识进行铺垫和引入。如在讲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时,要先复习初三学过的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进而提出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概念而引入坐标定义法。

2、利用旧知识,挖掘加深新知识。?如平面几何中,两条直线不平行就相交,到立体几何中就不一定是相交,也有可能异面。其实,有不少结论在平面几何中成立的,但到了立体几何中就不一定成立了。如果能一步一步挖掘、深入,不仅可使学生巩固初中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能逐步得以接受、理解新知识。

(二) 根据教学方法差异,做好学法衔接

1、教法上的原因

教学方法上的差异是决定学生由一个学习环境到另一个学习环境适应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初高中教师的教学风格存在一定的差异,部分学生会产生不适应感,从而影响学习。这主要表现在:

(1)相当部分的高中教师由于没有教过初中课,甚至没有听过初中课,所以对初中教材内容、教学方法知之甚少。教师的教学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这就使相当一部分高一学生在较大的知识难度的压力下又加上了教师教学风格的差异所带来的不适应感。

(2)初中各学科教学内容相对较少,知识难度不大,教学要求较低,因而教学进度较慢,对于某些重点、难点,教师可以有比较充裕的时间反复讲解、多次演练,从而各个击破。

由初中很活泼的课堂教学环境走进高中相对死板的教学环境,从而产生很大的不适应感。?高中教师可通过以下方式做好衔接:

①应根据学生思维发展阶段的特点组织教学,促进思维过渡。例如,在初一代数教学中,要着重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在初二数学教学中应加强推理的训练,发展形式思维的能力;在初三应通过数形结合和解题思路的探索活动,来发展学生思维的预见性、反省性和独创性,以达到为理论型抽象思维的发展做准备、打基础的目的。至于高中数学教学,则要进一步注意理论观点对数学思维活动的指导作用,注意从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发展并丰富数学观念系统,在高二解析几何教学中,则应把发展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当作重要的教学目的。所以在衔接阶段,要使学生的思维训练和思维发展阶段相适应。过难、过急是不行的,过易、过慢也是不行的,要设计好教学程序,使教学既要符合学生思维结构所具有的水平,又要有一定强度和适当难度。

②注意加强化归思想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联想转化能力。把一个复杂陌生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熟知的问题加以解决,这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这种方法在数学中应用十分广泛。我们知道,立体几何研究的虽是空间图形,但它的大多数问题都可以归结为平面几何问题来解决。比如空中平行的转化策略:证明线线平行 线面平行 面面平行;空间中垂直的转化策略:证明线线垂直线面垂直 线线垂直。另外,空间中的角、距离及几何体都分别有一些转化策略。

2、学法上的原因

在初中,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于围着教师“转”,尚无完全养成独立思考和对规律进行归纳总结等的学习习惯。而高中教学,要求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所以,刚入学的高一新生,不能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学习出现障碍,完成当天作业都颇有困难,更没有预习、复习、总结等自我消化、自我调整的时间,从而影响了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高中教师可通过以下方法衔接好学习方法:

篇(11)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8-0171-02

我国中小学的理科教学深度是全世界最深的,对于婴幼儿大脑的研究是相对滞后的,并且认为孩子越早学习数学越好。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数学教学始于幼儿园时期,到数学教学延伸到中学时期的时候难度与国外相比要大的多。但是一成不变的传统教学令中学时期的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十分吃力,也出现了众多的问题。本文通过研究我国中学数学课程的现状,结合当前环境和社会进步的趋势,对如何提高我国中学数学教授提出对策。

一、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前提条件

数学属于主科,如果数学学不好将会导致以后物理、化学、生物都学不好,所以教师极其重视孩子的数学课程。通过心理学研究显示,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积极的展现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只有师生关系融洽和谐,学生对于在课堂上学校知识才会产生安全感,才能够充分表现出自身的潜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自身丰富的知识、充沛的情感、精准的概括能力、熟练的演算技巧以及高超的教学能力来感染学生,让所有学生都能够对教师产生敬佩、尊重。教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帮助者,对所有学生要怀有一颗仁爱的、宽容的心情,要掌握学生各个方面的状况,降低师生之间存在的距离,使学生感觉到教师既属于学习上的良师有属于生活中的益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真心喜欢敬佩教师进而真心喜欢上所教授的科目,并且对学习科目产生兴趣。

二、教师讲课过程中语言生动易懂能够便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作为学生的主要工作,教师的引导也很主要,数学教学内容与生动有趣的语言的结合十分重要,它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可以是比较抽象的概念,也可以是通俗易懂的道理,将不容易掌握的概念理论生动化,有利于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在教授过程中让学生一边听讲一边思考,抓住有用的信息,随时捕捉灵感,有一些学生认为,数学教师讲课方法生动有趣是他们可以认真听讲的前提条件,也有一些学生认为,他们喜欢上数学课是由于他们觉得上数学课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三、针对数学发展的历史来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生普遍都存在好奇的心理,对于数学学科以前的历史他们喜欢听,追寻前人的步伐去了解当时的学习热忱,使自身也深受鼓舞,希望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说一些与数学知识相关的故事,能够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加深印象。教师可以结合课本内容,在课堂上适时、适度的讲一些数学学科的历史,从古至今的数学家的传奇故事或是有关数学的趣闻,以此来引发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求知欲望和兴趣。

四、使用数学思维方式的介入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有大部分教师经常会有这样的感受,在课堂上觉得自己已经讲得很到位了,学生们也都说听明白了,可是当遇到一些实践问题的时候,学生往往无法解决,这主要是由于学生没有牢牢掌握学习数学的思考方法。数学思想指的是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基本认识,属于数学学科拥有的数学灵魂。只有学生深刻了解并且掌握了数学思想方法,才能够在数学领域中自由飞翔,这对于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引发有极大的作用。数学的思维方式一般包含观察、抽象、探索、猜测、论证这五大步骤。比如学生在日常学习中遇到几何证明问题时,需要先进行观察图形,联想原理,做初步的证明探索。再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形成了特定的几何证明思路,则会在较短的时间内做出证明。

五、通过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来创造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一些学生认为学习数学根本没有什么用处,例如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勾股定理等内容既枯燥又难懂,但是只要认真想想,就可以发现数学知识的应用面甚广,教师应该在教授过程中把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有关理论和数学知识结合起来,使枯燥的数学和生动的生活巧妙联系。比如三角形的教学中讲到三角形的稳定性这一知识点时,老师可以拿连结好的三角模型,让学生用手自己体验三角形的稳定性——不管学生怎样转动都不会让三角模型变形。这一操作让学生增强了认识度和体验度,对知识的掌握当然更牢固。

六、教师应该适当的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

学生能够带着问题上课,可以有效的增强学习知识的效率,比如在对同一问题的课前预习中,学生可以得出不同的解决答案,使其发散思维取得了较好的发展训练,通过事实说明,课前预习在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增强课堂教学的效率上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七、教师应该适当的给予学生成功的满足感

兴趣一般都带有情绪色彩,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如果取得成功,心情就会随之愉快,这种现象反复发生,将会使学生学习知识和心情愉快建立起扎实的关联,进而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兴趣爱好。

八、组织适当的竞赛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态度

开展适当的竞赛引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态度,是使学生能够主动争取优秀成绩的一项有效方法,利用竞赛,使学生的好胜心理和求知欲望表现的更加激烈,对学习的兴趣爱好和解决问题的耐力也相对提高,所以在教师课堂教授中,特别是活动课程上可以组织竞赛的方法以此来增强教学效果,获得满意的成绩。通过及时反馈深化学习目的

从信息理论和控制理论上面来说,没有适当的信息反馈就无法得到控制。针对学生对学习的具体状况是否达到标准,需要教师在适当的时候进行评价,以此来深化学生对学习目的的认识,避免在学习中存在偏差。教师不但要关注课堂上对学生表现的反馈,还要重点关注对学生作业、考试、集体活动等状况的反馈,达到反馈和评价综合,评价和指导综合,最大化的体现信息反馈的价值以及鼓励作用,加强学生对学习数学知识的动机。

总结:

总而言之,想要学生学好数学知识就必须要引发其学习的兴趣,浓厚的学习兴趣才可以鼓励学生最大化的了解知识,获得满意的学习成果,而满意的学习成果又可以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浓厚兴趣和学习知识的信心,达到良性循环的效果。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爱好和兴趣的方式和途径有很多,在日后的数学课堂教学实验中,教师可以通过数学教学内容的传授、教学方法的更新和教学机能的运用,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素质以及对知识的认知。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把数学逻辑能力和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起来,达到引发学生探索知识提高学习欲望的效果,使学生被动变主动,使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只有这样才可以让学生在数学学科中掌握知识、了解知识、运用知识,为以后的深入学习创造良好的基础,成为以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所需要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数理邏輯室举办数学基础講座[J]. 数学通报, 196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