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大全11篇

时间:2022-05-15 15:31:18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篇(1)

期间,还参与了乡村振兴全过程顾问咨询服务模式的设计工作,完成服务清单的整理分类及编制工作。

课题方面,逐步加入中冶农特产品型特色小镇和乡村振兴战略政策研究两个课题组,协助完成前期准备工作和部分文字工作。

同时,自7月初加入文创IP小组后,完成了小龙虾项目的市场分析部分并提供策划思路和理念;另外,负责美丽乡村院IP的策划、设计与打造工作。

在院宣传方面,负责撰写了中冶扶贫征文和美好中冶公众号推文。

以9月底的金刀峡镇乡村振兴规划项目为转折点,开始正式作为设计及执笔人员参与到项目中,负责该项目的产业部分和生态农业发展区策划。提出在金刀峡镇生态农业发展区大力发展有机农业、社区农业的思路,打造金刀峡镇区域有机品牌,并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提出品牌打造路径和模式。

除此之外,长寿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项目工作也在10月底展开,主要负责项目的文化振兴部分。根据长寿区文化的禀赋特点,基于现存的“自然长寿”区域农产品品牌,提出打造“健康长寿”和“百年长寿”的长寿形象,推动旅游产业和康养产业的发展,并提出在长寿区宣扬儒家文化以完善乡村思想道德建设,宣扬工匠精神以促进民族民俗手工艺品向产业化发展方向的积极转化。

另外,课题方面除完成重庆市农委乡村振兴课题的申报工作之外,还配合完成了2019年度研究课题《文旅驱动下的乡村振兴实施路径研究》的申报工作;文创IP小组方面完成农特产品IP打造路径研究和酉阳小坝项目的命名工作。

2018年度全部工作内容详见附表。

回头入职近一年的时光,首先看到的是自己的进步和转变:

一、 业务能力的提升。在过去几个月的时光里,从刚入职时的懵懂迷茫,被分配到任务时的毫无头绪,到现在基本可以独立完成一个板块的内容,从心里还是为自己感到高兴的。这段时间里,在工作时间和闲暇时间都努力提升了自己,积极阅读相关材料,补充背景知识,虚心请教弄清楚院里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向。目前不仅可以保证被分配任务的质量,还有精力一点点尝试着把自己之前的专业知识提炼出来融入到项目中来,做出创新和提升,以期为项目打造更好的效果。

二、身份意识的转变。刚刚入职时,还是典型的学生思维,学院气比较重。工作上缺乏积极性,时而还会有惰性。项目上不太善于和别人配合交流,经常出现完成的作品达不到要求和预期的情况,无形中降低了工作效率,增加了成本。经过这段时间的磨练和自己有意识的调整,提高了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任务量不繁重的情况下,可以有意识地进行学习充电,偶尔还会主动询问同事,是否有需要配合的工作,并逐步增加了同团队和项目负责人的交流,返工的问题渐渐转化为零,有效地提升了工作效率。

三、对院的归属感逐步增强。在刚进单位的时候,恰恰赶上受到私人原因的影响,情绪波动比较大,心态也不是很稳定。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同事们逐渐熟络起来,深刻地体会到美丽乡村院作为一个大家庭的存在。对单位越来越有感情,自己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也一点一点增强。现在已经时刻做到意识自己是美丽乡村人,自己的优秀就是为美丽乡村院争光。

但同时,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身上现有的不足:

一、自己专业方面的知识对于院项目提供的帮助太少。因为之前在学校学习的专业知识多以理论为主,缺乏实际操作;再加上性格方面原因,在各类项目讨论会上发言较少,羞于陈述自己的观点,导致没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方面给予项目足够的支持;

二、距离多专业复合人才的要求尚有差距。除了必备的产业基础知识能力之外,对于规划设计、文旅策划方面知识的不足,景观建筑方面意识的欠缺都可能成为自己今后发展的短板所在,不利于日后项目的开展和团队之间的配合。

三、 还没有完全脱离学生思维进入工作思维。虽然前文中提到这一年中的转变,但是照比优秀的同事依然存在不小的差距。还不能根据项目具体内容和时间节点完美地找到“有”和“优”之间的平衡,有时难免给项目负责人和团队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篇(2)

农商银行搭建三重平台,助推整村授信工作稳步推进

整村授信工作启动后,通化农商银行本着建好队伍,促进发展的思路,专门督导支行成立领导小组,由支行长任组长,包村客户经理为组员,全员分组配合,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工作流程,做到具体工作专人推动,遇到问题合力解决,形成了全行“上下联动,分工协作,密切配合”的良好局面,由原来的被动调查转变为主动授信,由等客上门到主动获客,同时采用“日汇报、周总结、月通报”的方式,及时掌握全行全员的工作情况和思想动态,全面推动整村授信工作有效开展。

为进一步做好整村授信工作,该行充分利用好“三个平台”。一是利用好与当地群众的感情平台。通化农商银行将群众需求放在首位,切实为群众服务,赢得了群众的交口称赞。在整村授信工作中,大打“感情牌”,深入到群众中去,利用老信贷员地头熟的优势,跳出授信去授信,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全面解决辖区百姓遇到的各项问题,特别是金融领域的问题,例如农业惠民政策宣讲,社保卡激活使用,农保缴纳,农电缴纳等等,在为群众切实解决生产生活的实际工作中,评级授信。

二是利用好与当地政府的沟通平台。此次整村授信工作,不仅满足客户的生产经营和消费的金融需求,更是紧扣乡政府乡村振兴战略规划,重点倾斜特色产业和农村优势产业发展,大力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融资的需求,有力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推动区域内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获得了乡政府的大力支持。通化农商银行利用农区支行长的乡镇人大身份,通过乡镇人代会等渠道充分与乡镇党委及政府沟通,本着振兴乡村,资本现行的精神,积极对接乡镇产业项目,力争为乡镇政府主导的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三是利用好与村委班子的协作平台。在评级授信工作中,通化农商银行要求各支行,积极与村委干部、村民小组长一起,深入村内一起调查、宣传政策,加强对客户资料的收集,每个行政村每周固定设立客户经理每周驻村办公日,通过各村委微信群及时通知到村民,集中处理村民在金融领域需要解决的各种问题,配合实地走访及时更新信息,保持客户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利用这个契机,对每户的情况做一个全面评价,确保授信额度合理,工作落到实处。

篇(3)

(一)以产业兴旺为重点,提升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一是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打造特色产业。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加大农业标准化种养作用与效益的宣传和推广农业标准化种养实施经验,推广高效成熟绿色立体养殖模式。鼓励支持企业参加农展会、博览会、交易会、推介会等经贸活动以及名优农产品评选,提高资源农产品整体知名度。目前我县以优质谷、红提、西红柿、猕猴桃、辣椒、茶叶、食用菌、百合、中草药等为代表的特色种植业及以竹狸、生态猪、生态牛、黑鸡等为代表的特色养殖业已初具规模。例如特色产业“三木”药材种植面积22.8万亩,白芨、重楼等特色作物1.95万亩(其中:高山优质茶叶0.5万亩、百合种植0.3万亩、白芨0.6万亩,重楼0.2万亩,玉竹0.35万亩)。二是示范引领、以点带面,加快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重点围绕粮食、水果、蔬菜、食用菌、药材、肉牛肉羊、  生猪七大种养业,以及富硒农业、有机循环农业、休闲农业三个新兴产业加大示范创建力度,促进大宗农产品品牌化、特色农产品高端化。目前全县累计完成创建自治区级核心示范区1家、市级1县、县级4家、乡级26家,示范区通过科技创新、产品创新、品牌创新、产业组织创新等举措,为全县现代农业发展起到了标杆作用,有力示范带动了现代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

(二)以生态宜居为关键,村容村貌日新月异。一是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全力推进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水利建设等项目,农业农村设施进一步完善。2019年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项目,项目总投资983.13万元,共分29个项目点,新建渠道38.96千米、拦水坝1座,项目建成后改善灌溉面积2000亩,恢复灌溉面积600亩。2019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1166.2万元,项目建成后,可新增粮食产量426吨、水果279吨、红柿25吨。2019年生态乡村示范建设工作, 12个村屯道路硬化道路20000多米,14个村屯安装太阳能路灯300盏,1900余户、11000余人。二是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目前已发放宣传资料15600张,悬挂宣传标语451条,电视、报纸等媒体宣传次数868次。清理积存和散落的垃圾累计20939吨,清理河塘沟渠累计21.3公里,清理废弃秸秆农膜及露天堆放农业废弃物累计462.3吨,集中开展大扫除、大清洁的户数5153户,农村受益群众人数58775人。财政资金投入32万元,自筹资金408万元。将在24个自然村做无害化厕所600座,6个村整村推进无害化厕所,结合新农村生态(幸福乡村)示范建设点,建设6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点,建一座集市公共厕所,10座300户以上的村屯公共厕所。三是全力统筹抓好田园综合体项目。成立县委书记、县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举全县之力推进园综合体建设,引进全国第一批田园综合体创建区域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院,结合我县中峰镇独具的红提产业,旅游业态,乡村特色,佛教文化等量身定制资水丹霞田园综合体。目前县财政落实300万元设计规划资金,整合3000万元资金落实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000万元资金发展产业。

(三)以乡风文明为保障,凝聚乡村振兴正能量。一是实施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完成县域乡村建设规划和部分村庄实用性规划编制,达到特色风貌提升,乡村文明治理有效,基础设施全面改造,公共服务逐步完善的总体要求。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和农村风貌管控,传承发扬乡村优秀历史文化。二是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继续推进“改厨改厕改圈”工作,实现农村清洁厨房普及率60%以上、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90%以上、人畜混居改造完成率达100%。三是深入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大力提倡移风易俗,培育乡村文明新风尚。积极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做好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和农村土地确权颁证扫尾工作。健全自治法制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机制,完善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功能,发挥农村基层组织作用,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二、工作做法

(一)强化组织领导,精心安排部署。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县领导任副组长,县县直单位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制定全镇乡村振兴战略规划,部署推进重大政策、重大行动和重要工作,协调解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点难点问题。并制定督促检查工作年度计划和阶段性安排,不定期开展督查,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有效工作机制。

(二)培育农业品牌,抓好示范区建设。通过抓有机农业政策落地、抓“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等模式、抓标准化生产、抓质量安全体系、抓电商及订单销售模式等五大内容,大力发展优质农产品,推进有机农业全覆盖,确保到2020年全县累计建成各级园示范区(园、点)102个、其中自治核心示范区2个,市级示范区3个,县级示范区3个、乡级示范园19个,村级示范点78个。

(三)加强宣传力度,营造浓厚氛围。不断优化创业环境,借力“互联网+”发展,鼓励有能力的农民工、有文化的“二代”农民、有技能的“两后生”返乡从事涉农行业创新创业,支持优秀农业技术科技人员参与现代农业和乡村振兴,优化农业从业者结构,大力培养懂经营、善管理、高素质的新农民。目前共开办各类农业技术培训班310余期,培训农民2.48万人次,印发技术资料2万余份,受益人数达5.8万余人次。

三、存在问题

(一)在培育带动型的龙头企业方面,我县农产品外销以初级产品为主,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强,龙头支撑产业发展的作用不明显。

(二)在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方面,我县新型经营主体实力弱,成立的各类农民合作组织实力薄弱,带动能力有限,难以担负起规模化、标准化的农业产业化建设重任。

(三)在培育扶贫产业方面,我县属于典型的山区县,贫困村大多地处边远山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贫困户科技文化素质不高,产业结构单一,农民收入低,普及农业技术不到位等因素制约了产业的发展。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目标。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营商环境进一步改善,农村对人才吸引力逐步增强;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党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农村基础设施水平明显改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美丽资源”乡村建设四个阶段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农民收入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与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工作思路

1.规划先行,做好三个规划。一是县发改部门牵头做好全县的乡村振兴整体规划,统筹全县乡村振兴各项工作的。二是规划做好农村建设规划,确保农业、水利、住建等各项建设有序推进。三是农业部门做好现代农业产业区域规划,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2.示范引领,做好示范区域建设。一是打造资江沿线示范区域。以绕资源县城水为基础,以山水相依、碧水蓝天为主题发展资江休闲旅游产业,把资江沿线的旅游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主要内容,着力打造生态宜居示范区。以支部为龙头,以文明村创建和乡规民约制定为抓手,以文化活动为载体,开展好人家、好人好事评选,着力打造乡风文明和治理有效示范区。二是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为主体,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及其他现代农业产业,打造产业兴旺示范片。

(三)主要措施

篇(4)

数字乡村不仅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1]。山东省在《数字山东发展规划(2018-2022年)》和《山东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政策文件中明确提出实施数字乡村战略,互联网在乡村的快速普及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使城市和乡村联系越来越紧密,城乡联动、融合发展在技术上成为可能,但数字乡村建设才刚刚起步,城乡数字鸿沟仍然存在,还有加大的趋势,鉴于此,开展基于“互联网+”的山东省数字乡村发展路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山东省数字乡村发展现状

近年来,山东省数字乡村发展迅速,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1数字基础设施全面提升。随着“宽带山东”战略的深入实施,数字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得到稳步增强,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运算速度和综合技术水平位于国内前列,全省所有城区、行政村实现了光纤全覆盖,城乡家庭互联网接入能力基本达到100Mbps,乡村数字基础设施也不断的得到完善,但乡村信息基础设施支撑能力亟需增强,农村尤其是偏远山村,因其居住分散且基础设施差,导致网络建设成本很高,运营商无法收回成本,不愿意建设农村网络,设备商提供商也不愿意花费精力进行农村网络创新方案的研究,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还不广泛。1.2电子政务建设深入推进。全省政务服务平台基本实现互联互通,各服务平台的核心业务信息化应用加速,“一次办好”改革全面推进,基本实现了公众和企业网上办事“一号登录、一站受理、一网通办”[2],全省政务信息系统集成整合共享工程明显提升了政府数字化管理和服务水平,但在农村,电子政务治理还比较薄弱,公共服务的数字化建设还需稳步加强。1.3信息惠民水平大幅提升。在数字山东的带动下,智慧城市建设全面推进,农村宽带建设已普及,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成效初显。在教育、医疗、养老和社会保障等各个方面的信息惠民政策宣传和普及、信息服务平台的使用及惠民水平都得到了大大提高,形成了城乡共享的优质教育文化资源,缩小了城乡之间的差距。1.4农村数字发展环境持续优化。“互联网+”和市县级大数据服务平台的建设,使农村数字化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农业信息技术成果越来越多的得到转化和推广应用,但是不同地区之间差距明显。鲁西南是淘宝村集聚区,菏泽市淘宝村、淘宝镇数量位居全国前列,从地区分布来看,开展跨境电商的村主要位于沿海地区,特别是拥有外贸传统的城市,如青岛市等。同时电子政务标准及规范体系不断完善,网络空间法治化取得积极进展,显著提升了网络安全防护和处置能力[3]。

2山东省数字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2.1城乡数字化鸿沟进一步拉大。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下,城乡“数字鸿沟”是山东省数字乡村战略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4]。传统意义上的城乡“数字鸿沟”集中体现在基础设施配套和公共管理措施上。调查统计结果显示:缺乏网络设备与上网条件、缺乏文化知识与上网技能两者相互作用和影响,共同构成了制约数字乡村建设的瓶颈[4]。由于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和受教育程度存在很明显的较大差异,城乡居民的互联网理念和对信息知识的应用就存在着较大差异,城乡“数字鸿沟”不断以新的形式呈现,其更多的是体现在对信息技术的掌握、理解和使用上,阻碍了农村培养数字化生产力的进程。还有一些地区在引导搬迁、撤并村庄时忽略网络设施和信息服务完善,促使了新的城乡“数字鸿沟”的形成。2.2农村信息失联、情感失联、财富流失及空心化严重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中青年农民都选择进城务工,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留守妇女也逐渐增多。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留守儿童、老人和妇女对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设备的应用很少,导致了乡村的信息失联以及情感失联。大量中青年农民的进城,使得农村土地也被大量闲置起来,无人耕种,加剧了乡村财富的流失,乡村空心化严重。这是现代化和城镇化的必然产物。2.3农村数字化发展水平各地区不平衡。目前,我省农村数字化发展各地区很不均衡,发达地区与一些偏远、落后的地区农业农村信息化水平差距较大,农业信息技术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比例差距也比较明显。淘宝村的出现,破解了农村信息化的难题,缩小了城乡数字鸿沟,如:滨州博兴县、菏泽曹县和郓城县等、青岛市即墨等淘宝村数量都位居全国前列。2.4农村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我省农村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我省移动宽带用户、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等指标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种植养殖、加工、集配、运输、仓储、营销、支付、消费等整个流程的数字化设施建设还比较薄弱,产地仓、冷链物流、信息网络、购销网点等方面的建设还需加强,智能电网、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农业建设任重道远。另外农村的互联网理念淡薄,缺乏网络设备与上网条件、缺乏文化知识与上网技能也是影响数字乡村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2.5缺乏专业的人才培养机制和平台。在农村数字化建设中缺乏专业的科学技术指导和技能培训,没有完善的培训机制和管理机制。虽然在农村开启了社区教育实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有些数字化学习平台的构建还不完整,学习资源不丰富,根本无法满足学习者的需要。另一方面部分村民没有电脑和智能手机,不会上网也限制了数字化学习平台的使用,而且绝大部分人上网只是娱乐,对学习农业新技术不感兴趣。2.6乡村治理和公共服务数字化水平比较低。“互联网+党建”工作开展不到位,村干部老龄化严重,党务、村务、财务不能实现网上公开,乡村现代化治理能力进程缓慢,“互联网+政务服务”不能实现乡村覆盖,缺乏“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的综合服务体系,乡村治理能力和体系亟待加强。数字技术和信息化建设带来的在线诊疗和在线教育等公共服务发展缓慢。因此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强乡村综合治理能力,提高公共服务的数字化水平,使村民真正获得数字化带来的便利,是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3山东省数字乡村建设的发展路径

3.1加强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乡村首先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资源配置,各级政府部门应响应《数字山东2020行动方案》,积极推动“百兆乡村”建设,统筹推进移动和固定宽带网络的IPv6发展,推动智慧广电网络建设,支持培育和引进开放的国家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和农业农村观测网络基础设施和应用体系[5]。继续加快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在整个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推广和应用,大力发展农村数字经济,推动农业领域的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发展进程,提升产业数字化水平,实现传统农业向数字化农业的转型。3.2加快建设数字政府。在基础建设的同时还应加快建设数字型政府,加强各行政部门的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办理,力推政务服务“一次办好”,并进行机制和体制改革,推进线上线下政务服务一体化。地方政府做好促进农村数字经济发展的制度供给工作,建立或者健全一套适合当地农村数字经济发展的促进政策,特别是要制定出一套适合当地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优惠举措,补足数字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制度体系,营造适合数字经济发展的良好制度氛围。同时,协调各级政府部门,为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主体提供必需的物质和资金支持,以此来引导和激励当地的数字经济发展。3.3消除城乡“数字鸿沟”,建设幸福乡村。首先,加强乡村信息化教育,培养信息化技术人才,把握好“互联网+农业”的发展机遇,利用现代科技建设数字乡村,使农民得到更大的收益,愿意留下来,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数字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利用数字化、现代化设备来实现智慧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其次,鼓励农民积极接触和参与到农村电商中去,彻底打破农民信息贫困锁定的藩篱,为农村数字经济的发展注入活力。不断丰富乡村网络内容,构建数字乡村新系统,不断完善乡村信息化建设和农村数字产业,让更多的农民就地就业,使农民获得幸福感,改善农村信息失联、情感失联及财富流失等问题,建设幸福乡村,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真正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助力农村数字化建设的全面开展。3.4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培养。专业化信息人才的紧缺是数字乡村建设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已成为制约数字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本土农民是建设数字乡村的内生动力。首先,以本土农民为主,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目前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农村进城务工人员越来越多,农村中种地的人大量减少,大量的土地进行了流转,集中到少数人手中,形成了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趋势,因此,在发展农村数字经济的同时应提升农民的信息化素养,积极培育实现智慧化农业的新型职业农民。其次,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利用好各种培训平台,让农民成为懂信息、懂数据、懂技术的新时代农民,提升乡村信息化水平,进而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再次,建立健全人才培育、引进及激励机制,为各类人才到农村创业提供政策支持和良好的发展环境。3.5构建乡村大数据平台。山东省大多数农村地区的数字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以及平台的信息资源的收集、加工、传输、服务不健全,涉农电商的发展空间十分有限。需要政府制定相关政策、规划发展乡村大数据平台,整合数据信息资源,加强乡村信息资源的共享、兼容和公开,利用“互联网+”模式建设具有乡村特色优势的大数据系统,借助大数据促进数字乡村的快速发展。3.6数字乡村文化建设。在加强数字化基础建设的同时,还应加强数字文化建设,提升村民的信息化素养,尤其是乡村传统文化是农村数字化建设的灵魂,以无形之力推进着乡村数字化的进程。首先,改变文化宣传方式,除了采用传统的公告栏外,还可采用微博、微信、网站等各种形式实现农村各项政策和事务的线上宣传,在乡村营造起良好的信息化氛围。其次,在培育新型农民的各种培训中,加入传统文化的元素,使农民在接受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理念同时,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逐渐提高村民的数字化素养。最后,利用新闻网站、学习强国及各种媒体平台,宣传数字农村的建设,讲好数字乡村故事,形成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数字乡村建设的良好氛围。3.7建立健全数字化乡村治理体系。在乡村政务工作和乡村治理中深化数字化建设。首先: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农村领导班子应改变传统思维,改变意识,从思想上树立农村信息化的观念,不断学习国家以及山东省关于农村数字化建设的相关政策和文件,并积极落实到位。其次:将农村的各类资源纳入到乡村大数据平台,实现资源的优化整合和数字化管理,建立“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的综合服务体系;再次:积极开展“互联网+党建”工作,定期开展党员信息化学习和培训,鼓励党员带领群众一起发家致富,探索农民在线交流议事模式,激发农民参与决策的积极性。最后: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真正实现党务、村务、财务的网上公开,推动形成积极互动的农村基层自治体系,建立健全数字化乡村治理体系。

4结语

目前我国正处在乡村振兴的关键时期,山东省将数据和信息融入乡村振兴全过程,统筹推动城乡信息化融合,加快推动山东数字乡村建设,使网络信息化在全省农村社会的影响不断扩大。论文在分析了山东省农村数字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深度挖掘乡村数字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农村数字化发展的路径,以期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静.分四阶段扎实推进数字乡村建设[R].经济日报,2019-5-18.

[2]丛楷力.从“碎片化”到“整体性”:地方政府数据开放治理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

[3]2019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报告[J].新疆农业科技,2018(6).

篇(5)

1引言

当前,我国建筑业正在经历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关键阶段。资质改革也将会对建筑行业进行重塑,传统的建筑企业在经营模式、创新发展、管理提升等方面将迎来新的机遇[1]。特别是在数字化大潮的影响下,建筑企业必须转变观念,守正创新,敢于走出舒适区,以科学合理、高瞻远瞩的战略规划为引领,以创新驱动为动力,通过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等多种手段创新经营方式和管理模式,从而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战略规划

战略规划,是企业结合国家政策、行业发展、自身特色和发展定位制定的长期目标,并分解为阶段性目标而付诸实施的计划,其对企业发展起到引领和指向作用,决定了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和任务。科学合理地制订战略规划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特别是人工智能、大数据、量子、卫星等新技术的发展,加快了国内经济结构和治理结构的变革,建筑企业的发展也将在这种改革中受到极大影响。公路施工企业抓住“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一历史机遇,紧密结合自身经营发展优势,制订两年规划、五年规划、十年规划等。在国家层面上“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等都对交通建设行业的发展提出明确的发展方向。“十四五”规划中指出要“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指出“构建便捷顺畅的城市(群)交通网、形成广覆盖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网”。企业在制定战略规划中的经营方向时,要认真解读前述政策文件,在公路绿色建造技术、城市通路网、城郊交通路网、农村路网等业务面重点部署。另外,在区域上也要重点谋划,如京津冀城市群、成渝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2]等国家级城市群的基础设施建设体量巨大,机遇空前。战略规划要分级规划、明晰发展方向、匹配相关资源、制定激励政策、强化执行等,以确保规划有序实施。

3经营模式创新

3.1市场开发模式

大多数公路施工企业仍然以传统公路施工项目为主,通过施工总承包、专业分包等模式开展经营,并未能跟上国家推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工程总承包(EPC、EPCM、D+B)项目等新开发模式的步伐,未能够及时转变经营理念来迎接机遇和挑战,逐渐被行业所淘汰。企业家要紧跟国家政策、研读分析,结合自身优势创新市场开发模式,融合投融资、设计、施工等相关资源,开展EPC、PPP、TOT等项目,提高市场竞争能力[3]。

3.2市场结构布局

市场开发是根本,是持续经营的基础,没有市场,企业生存将难以得到保障。因此,企业家要高度重视市场开发。为规避区域性政策风险对公路施工企业的影响,可优化市场结构布局,设置区域划分明确的市场开发机构,多区域、强协同、共享资源地进行市场开发。要在国家重点支持的国家级城市群、乡村振兴等领域深耕细作,同时要培养市场开发人员综合能力,提高合法经营能力,规避开发风险。

3.3经营业务多元化

公路施工企业应逐步从单一公路施工向基础设施建设多元化产业链延伸。内部可细化为路基、路面、桥梁等专业公司,形成专业化公司,打造专业化班组,提高施工效率。外部可尝试由只提供公路施工产品向提供融资投资、规划设计、材料供应、施工建设、运营维护、咨询服务等综合型服务发展,同时延伸公路行业向市政、建筑、水利等多领域、多元化发展,适当分散投资风险。

4管理机制创新

4.1公司制管理

集团化公司要推行集团—分(子)公司—施工项目部三级管理、两级考核,强化一线目标责任成本管控措施,要充分调动基层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制定超额利润分配办法,通过超额利润分配激励广大基层干部职工投身工程建设。公司管理要推行全面预算,公路建设投资体量大,全面预算可显著提高资金周转效率,减少流动资金闲置,提升企业综合管理水平[4]。

4.2财务管理

资金是企业经营发展的核心。公路建设周期长、投资大、利润低等导致公路施工企业负债较重。如何盘活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如何在新的投融资模式下降低融资成本都是企业需要深刻思考的问题。目前,国内融资模式较多,企业要结合自身经营能力和融资能力,选择适宜的产品,国内常用的融资模式有银行贷款、信托贷款、公司债、承兑汇票、民间融资、融资租赁、股权众筹、资产证券化、中期票据等,同时财务管理也要由传统手工记账方式向信息化和数字化方向转变,推行业财一体化,提高财务统筹管理和动态管理水平。

4.3工程管理

公路施工企业要推行工程管理信息化向数字化发展,通过信息化管理手段动态监测各施工项目经营情况,加强过程控制,提出亏损临界预警,动态纠正数据偏差。通过推行数字化,对工程成本进行汇总、分析和使用,利用信息化工具考核施工项目部管理水平,并为经营发展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同时,工程管理信息化系统要充分体现工、料、机价格和供应情况,对单价过大的子项目进行报警,对闲置设备或冗余材料进行提示,以便于项目间、公司间的横向调配,减少资源浪费。

4.4人事管理

人才战略是未来企业竞争取胜的法宝。如何打造积极活泼、公平公正、开放竞争的用人环境至关重要。企业要建立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搭建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打造动态的人力资源数据库,同时要创新选人用人机制,通过竞聘、演讲、才艺展示、层层推荐选拔等多种模式为职工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同时要有序推进老、中、青三级人才梯队建设;建设企业大学,开展职业技能、特殊工种、综合管理等方面的专项培训,为员工成长成才提供培训机会和广阔舞台,真正打造人尽其才、才尽其能、各尽所能的用人环境[5]。

5科技创新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要充分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瞄准战略新兴产业和工程建设实际需求,搭建产业协同创新联盟,开展自主攻关和联合攻关。

5.1资金扶持

我国公路施工企业在创新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而技术的突破需要有强大的资金支撑。国家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先后出台了大量鼓励开展科技创新的政策: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企业所得税由25%降为15%,实施企业所得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企业家要真正认识到创新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和支撑作用,只有充分保证创新经费的投入,支持创新工作的顺利开展,才能够通过创新催生出一大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先进技术和优秀成果,为企业发展带来新的内生动力和利润增长点。

5.2产研融合

公路施工企业相对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其实践经验丰富,但施工任务繁重、科研能力欠缺,而科研院校理论丰富、人才济济,但实践较弱,因此,施工企业要学会向高校智库借力和借智,搭建融合创新平台,推动产研深度融合,整合资源、优势互补,打通科研和应用链条,使科学研究为工程建设服务,使科学研究具有更加旺盛的实践土壤,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5.3精准科研

公路施工企业要面向行业重点支持的绿色建造方向开展科研攻关。路基路面方面要在长寿命路面、道路养护改造技术、自融雪路面、自修复路面、冷热再生技术、温拌沥青技术等开展攻关;桥梁方面要在装配式桥梁、钢混组合桥梁、超高性能混凝土、深海基础施工、数字化梁场、智能建造等开展攻关;隧道方面要在超前预报、智能化隧道掘进施工一体机、智能监测等开展攻关;交通设施要向智慧交通设施等方面开展攻关。

5.4创新人才

企业要高度重视创新人才培养建设,为创新人才提供开放宽松的研究环境,重点打造企业创新领头人,以创新领头人带动创新学科的发展,提升企业创新影响力。

5.5成果转化

企业要积极融入全国行业学术交流和成果转化平台,在行业中宣传和推广先进的创新成果,同时要充分依托自身承揽项目优势,开展成果转化,用科技成果提高市场占有率,助力企业发展。

6结语

公路施工企业要在竞争激烈的大潮中自立,必须要紧跟时代步伐、紧跟行业政策,在改革中找准定位、在创新中谋求发展,以战略为引领,以市场为导向,以数字化为契机,通过模式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等方法不断优化企业管理脉络和经营结构,助力企业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走远。

【参考文献】

【1】苏立超,孟晓迪,穆洁.分析五大发展理念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启发[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11):255-256.

【2】李金华.中国十大城市群的现实格局与未来发展路径[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20(6):47-56.

【3】余强.中交二公局发展战略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2.

篇(6)

农业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倡导乡村产业的发展为农产品的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特别是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等具体提出实施以后,各级政府、各个乡村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进行乡村建设,农产品市场也在逐渐不断扩大。农产品产业的竞争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营销策略的竞争,特别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农产品产业发展提供机遇与营销方式的同时也加剧了竞争程度。互联网进一步拉近了买方与卖方的距离,改变了人们的购买方式,实现了足不出户购物的愿望。但目前农产品的营销很大程度上还是依靠传统的营销模式,在互联网时代稍有滞后,如何积极应对互联网的发展潮流趋势,利用互联网的天然优势,助力农产品的营销,改变传统的营销策略,探讨新发展背景下农产品产业营销新策略及新模式,促进农产品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显得极为必要与迫切。

一、相关概念及内涵界定

农产品是具有一定区域文化特色的农业产品和特色制作工艺的总称,农产品相关的文化包括农产品在生产制造和销售活动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风尚、习俗、精神、体验等现象。农产品作为农村特有的产品,绿色、营养是它的代名词,往往是依靠当地特有的资源,生产手段相对简单环保,符合现在人们对绿色健康的追求。但它与普通产品营销不同的是,有的农产品拥有不易存储、受天气影响较大等一系列特点,因此不同的农产品营销要结合它本身的特性采用合适的营销策略。农产品营销作为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与手段,可以有效整合当地农村的固有资源与人文条件,地方特色,文化内涵等,进行差异化竞争,从而达到整合农业资源,满足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农产品营销策略是指根据前期的调研等在明确消费者需要的农产品及相关服务需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专业的农产品营销方式与营销手段。围绕农产品的营销,主要包括有农产品的组合策略、包装策略、品牌策略及开发策略等。

二、提升农产品营销策略的意义

一方面,提升农产品营销策略有利于更好满足市场需求。随着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可少的关键策略。根据顾客个性化的需求开发新产品,挖掘顾客最深的需求,扩大顾客群体,增加市场份额,提高利润水平。最后,进行市场调研为每一种类型及品质不同的农产品找到目标群体,找准市场定位,了解客户需求,有针对性销售,减少宣传资源浪费。2.定价策略定价营销策略作为农产品提升市场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的重要策略,对各类型农产品进行精细分类,实施多元化、精细化的定价方式,逐步满足并适应消费者的内在多样化需求,对于农产品的品牌发展、标准化程度提升、附加值增加、进一步满足消费者对的需求等具有重要意义。整合市场,对同类产品进行市场调查,统一根据各地实际制定参考价格,保证种植农户及合作社的收益。按照产品的品质和包装分不同档次分别定价,满足不同消费群体对产品的不同需求。在研发的新产品流入市场的时候采用限时优惠定价,通过这种方式提高新农产品的销售量,为新农产品打开市场,提高新产品的知名度。3.渠道策略营销策略渠道作为整个营销系统体系中的关键组成部分,营销渠道主要包含有直接渠道与间接渠道,正确的营销策略渠道对于降低农产品的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与市场占有率具有关键作用。自从互联网走进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多的人采取网上购物这种便捷的购物方式。进一步整合各个销售渠道,积极与各大电商平台开展多方式的密切合作,如针对各大电商优点与京东、淘宝等各大电商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开设多种农产品线上旗舰店,进行官方认证与提供辨伪方式,拒绝伪劣农产品进入市场,损害品牌荣誉与消费者权益。同时,应该积极完善自己的官方农产品平台,建立公众号,发表农产品系列小故事吸引顾客,拓宽销售渠道。在抖音、小红书等小视频,消费者可直接通过观看视频了解到产品的各种信息,产品品质更能得到信服。同时也可以通过创意突出产品特色吸引新的顾客群体。最后,吸收借鉴现在特有的新零售相结合,通过提供服务和优质环境给顾客提供良好的购物体验,增加农产品品牌的好感度,留住原有消费群体,进一步加强建立出口渠道,和各大贸易出口公司合作,让农产品走出中国。4.促销策略农产品促销策略是指通过各种推销的方式,向消费群体传递农产品的特征、优点等信息,帮助消费者加强对农产品的认识,加大购买欲望从而进行农产品的购买的活动。促销策略的提升依赖专业化人才,专业化人才是良好促销策略诞生的基础。因此加大专业化营销人才培养与引进,加强农产品营销队伍的建设,尤其是专业技能的训练,可通过在各农产品官方网站开设留言板,了解消费群体的需求,选取最佳留言,奖励相关农产品,或和现在知名网红和主播合作扩大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通过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更加深入了解消费群体的需求,也能通过这种服务营销策略扩大知名度,有利于品牌形象的建立。利用旅游业发展的机遇与旅游业便利的宣传条件,现在旅游业发展迅速,特色民俗文化也深受人们的喜爱和关注,通过各种宣传手段结合特有风俗文化宣传,加大文化和农产品的结合,提升农产品的文化底蕴内涵。此外,还可以通过在线下定期展销会、销售交易会进行农产品试吃、降价销售、产品介绍等活动让更多的企业和个人了解农产品的魅力。同时,加大与影视方面的合作,通过电视,电影的广告植入来扩大知名度,提高农产品的销售额,在电影电视等剧情中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种植农户的辛苦,使助农深入人心,通过加大助农宣传,从而扩大农产品的影响力。5.服务营销策略服务营销与普通营销有显著的差异与区别,服务营销在服务本身具有无形性、异质性、不可分离性及不可储存性等特点,因此在制定农产品服务营销策略时,应针对服务营销本身的特点进行策略制定。在无形性方面,对农产品进行服务营销策略制定时,应注意外在服务环境的设置,让消费者通过环境就能了解到服务的理念、水平;在异质性方面,农产品服务营销策略要加强服务的可控化,使服务营销及服务质量被控制在较小范围内,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获得良好收益。在不可分离性方面,让农产品服务网络化程度在服务的过程中得到充分具体的运用,使客户享受到专业的服务,也能在购买过程中体会到快捷方便的服务,提升关系营销。在不可储存性方面,农产品在营销策略中可以利用电话、网络等多种方式进行服务过程的及时必要调整,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同时也更好地提升效率与服务速度。

三、结语

为进一步塑造好农产品品牌,更好促进销售,达到产业增产、果农增收、农村发展的目的,各地出台系列对应措施,取得了显著成绩。然时代在变化,现代经济体系在不断发展健全,在政府的重视和相关政策的支持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也在不断发展,农产品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研究发现各地尽管农产品种类繁多,但是农产品的供应市场也非常大。面对这样的局势,各地农产品的营销策略也需要随机变化,才能在众多的农产品市场占有一席之地,才能跟上农业结构不断更新的发展进程。虽然近年来,各地注重了农产品品牌形象的建立,但是发展速度仍然不尽如人意。在此基础上,分析现有的农产品营销策略找出存在的问题,结合现在技术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新的适合农产品特点的营销策略,希望能对农产品产业的发展提供帮助,加快我国乡村振兴的脚步。

参考文献:

[1]朱鑫彦.乡村振兴战略下陕西省农产品电商与物流协调发展研究[J].商场现代化,2022(02):31-33.

[2]姜峰.浅析农产品在网络直播平台的营销策略[J].山西农经,2019(4):83.

[3]党养性.乡村振兴背景下陕西特色农产品营销策略现状分析[J].农场经济管理,2018(10):3-7.

[4]强宇航,李成成.陕西省农产品营销渠道分析研究[J].商讯,2021(01):12-13.

[5]徐嘉忆,石国鑫,吴云霞,赵宇.新零售时代国内农产品网络营销策略创新分析[J].商场现代化,2021(24):33-35.

篇(7)

1建立全面预算管理的迫切性

1.1全面预算管理有助于理顺治理结构

村镇银行独有的“发起人制度”使村镇银行从诞生之日起就与发起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银监会《关于加强村镇银行公司治理的指导意见》中规定:“主发起行应根据村镇银行需要提供信息科技、支付结算、人员培训等服务,指导村镇银行完善内部控制、创新服务模式、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和金融服务水平”。同时在《关于进一步促进村镇银行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主发起行应维护村镇银行的独立法人地位和经营自主权。这就要求村镇银行处理好所有者与管理者的关系,明晰双方的责权。通过建立与公司治理结构匹配的全面预算组织体系,规范股东、董事会、经营层的管理责任,约束各方行为,避免相互拉扯、相互干扰。

1.2全面预算管理有助于实现发展战略

预算是企业在战略规划和预测、决策的基础上,以数量和金额形式反映的特定期间的具体行动计划。全面预算是联结战略与执行的管理工具。通过全员参与逐步培养部门与员工的主动参与意识,将战略思想传达到每一位员工。通过业务预算、投融资预算和财务预算,明确资源配置重点,使企业的战略、长短期目标和年度行动计划协同配合。通过考核评价,建立责任传导机制,提高部门与员工的“自我管理”意识,将预算管理工作延伸到业务活动层面,减少无效、低效作业,持续改善盈利能力,促进发展战略的实施。

2构建以战略为导向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2.1探寻适合当地经济特色的发展战略

企业战略是指企业为实现长期的生存和发展,在综合分析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基础上作出的一系列带有全局性和长远性的谋划。由于企业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千差万别,使企业战略具有特殊性、唯一性和不可复制性。村镇银行因业务范围被严格限制的当地范围,在制定战略时不能完全照搬发起行,必须充分收集并分析区域经济规划、产业布局等外部环境信息,结合企业的组织资源和能力,把握好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利时机,找准市场定位,制定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战略目标并加以分解,形成与之对应的战略规划和经营目标。

2.2实施全面管理的预算管理制度

村镇银行明确战略目标以后,将战略目标融入全面预算管理,促使村镇银行在明确战略定位的基础上合理配置资源,在保持平稳发展的同时处理好短期目标与中、长期发展计划的关系,调动企业资源重点培育核心竞争力,打造企业品牌,建立竞争优势。通过实施全员参与、全业务覆盖、全流程控制的预算管理体制,实现成本费用精细化管理,有效降低运营成本,改善管理质量,增强发展动力,提升经济效益,落实发展战略。

2.3建立、健全与符合治理结构匹配的全面预算管理组织体系

建立与公司治理相匹配的预算组织体系,主要是指建立与公司治理相匹配的预算决策机构。预算决策机构在预算组织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通常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预算管理委员会和高级管理层。股东(大)会是法定权力机构,负责审议批准预算方案;董事会是法定决策机构,负责制订预算方案;预算管理委员会是专业机构,负责编制和平衡预算草案;高级管理层负责执行经股东会批准的预算方案。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安排,明确了各机构的工作职责,能较好地规范和约束发起行参与经营管理的行为。发起行以股东身份参与村镇银行公司治理,按照市场化原则处理业务往来关系,有利于保护其他股东利益,推动村镇银行健康发展。

2.4建立基于全面预算管理的绩效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的全面预算管理评价体系,并非单纯的追求靓丽的预算执行结果,而是引导预算管理向业务管理、经营管理活动渗透,使预算管理与业务管理、工作管理紧密结合,利用预算管理来落实并完成绩效考核目标,使预算责任主体从“被动管理”向“自我管理”转变,促进责任主体把工作重点转向增加企业价值的工作。因此必须打破传统只重视财务指标的评价方法。平衡记分法利用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从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和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审视自身,成为评价全面预算管理绩效的理想工具。

3结语

篇(8)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下,乡村地区的生态旅游产业得到了有效的发展与提升。乡村生态环境的保护是乡村生态农业旅游的前提。2018年,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下发了《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了实施乡村生态保护与修复重大工程,完善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制度,促进乡村生产生活环境稳步改善,自然生态系统功能和稳定性全面提升,生态产品供给能力进一步增强。这也为生态农业旅游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生态农业旅游的环境下,除了常规的采摘、种植体验、民宿、特色饮食服务之外,乡村文化产品的营销也是重要的商业模式。文化旅游产品的设计、生产及销售,可以有效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提供多种就业岗位,同时还能够吸引先进的技术和人才投入到旅游文化产品的开发和设计中来。随着生态农业旅游的逐步发展,乡村文化产品也越来越丰富。除了旅游带动的本地消费之外,一些地区还通过互联网电子商务形式,实现了更大范围的产品销售,成为乡村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

1乡村文创产品概述

文创产品是指文化创意产品,是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于现代科技手段对文化资源、文化用品进行创造与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而产出的高附加值产品。好的文创产品需要具备三个特点:审美、功能、内涵,缺一不可。乡村文创产品,就是以乡村文化,包括风土人情、传统习俗、地域特点等作为创业产品的设计内容而推出的具有乡村地域特点的文创产品。乡村文创产品的开发,是特色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乡村历史文化价值的最直观的体现,具有突出特色、宣传教育及文化传播等多元化的功能。目前,我国的乡村文创产品已经十分丰富,各个特色乡村的建设都将开发和推广文创产品作为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动力。

2乡村文创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原则

2.1审美价值

审美价值是乡村文创产品的主要内容,也是消费者购买的最直观的感受。文创产品在设计和开发中,要始终将审美价值作为主要的思路。首先,乡村文化产品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受众群体的审美观,审美观的个人特色比较明显,在产品开发设计中,既要考虑大众审美,也应该考虑个体独特的审美观。这样,才能够丰富产品的多样性。其次,要考虑审美的时代性,不同的时代对于美学的整体感受也不同。传统文化要与现代元素紧密结合,才能够符合当下的时代审美观。同时,在乡村文创产品设计中,也要充分结合乡村元素,将乡村元素充分融入到产品的设计中。

2.2文化价值

文化价值是乡村文创产品的核心价值,也是文创产品区别于其他商品的本质。我国乡村地区的传统文化十分丰富,而且各个地区的文化内容也不尽相同。传统文化的开发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也是吸引游客的主要因素。在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和开发中,要将文化元素深入地融入其中。目前来看,许多地区和机构,也都推出了相关的文化创意产品。比如故宫博物院就推出了众多丰富多彩的文创产品,以其收藏的文物内容以及历史元素,深入地融入其中,这些文创产品对于传播故宫文化、了解故宫的馆藏文物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乡村文创产品在设计和开发中,也应该充分借鉴这种良好的形式,将自身的地域文化和历史文化特色充分融入其中,通过文创产品来传播乡村文化。

2.3经济价值

文创产品要体现出一定的经济价值,才能够在市场上进行流通,从而获得一定的收益。经济价值要从外形、材料和用途等方面综合来考虑。不仅可以满足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同时还能够产生劳动剩余价值。文创产品在设计和开发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消费者的购买需求,对不同工艺的产品设定合理的价格区间,来保证文创产品的自身经济效益。文创产品的经济价值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产品的美学性,可以用在欣赏、装饰等领域;二是产品的实用性。实用的产品才能够体现出经济价值。乡村文创产品可以与多种实用型产品结合,体现出产品的经济价值,才能够取得较为稳定的收益。

3生态农业旅游发展下的文创产品创新发展思路

3.1加强对乡村特色元素的开发

基于生态农业旅游发展下的文创产品创新发展,首先要加强对乡村特色元素的开发,将这些特色元素融入到文创产品中,来体现出文创产品的独特性。比如,传统乡村文化中,会保留一些文化元素符号,比如图腾符号、祭祀使用的器具符号,或是一些色彩符号。尤其是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会保留众多的本民族的特色文化,地域和民族文化色彩十分浓郁。这些独特的文化内容,加入到文创产品的设计和开发中,能够有效地的吸引消费者的好奇心和购买欲望。同时,在乡村文创产品的营销中,还要加大对本地文化内涵的传播。通过音乐、影视剧、文学等文化内容的输出和传播,使观众能够对乡村地区的传统文化深入地了解,才能够对乡村文创产品产生较为感性的认识,从而实现乡村文创产品的消费和购买。

3.2注重产品的工艺性和环保性

在乡村文创产品的设计和生产中,要注重工艺性和环保性。对于产品的工艺造型,要尽可能地精致。另外,除了对传统手工的要求之外,还需要加强对工艺的自动化制造研究和开发。传统的手工制造自然在工艺上比较高端,但是所产生的劳动价值并不高,同时也不能够实现较大的经济价值。而通过部分工艺的自动化生产,可以有效地节约成本,实现经济价值的最大化。在进行文创产品的设计时,还要加强工艺和材料上的节能环保。创新性地使用农村中常见的天然材料,比如一些陶瓷制品和竹编制品,达到物美价廉的效果。大部分的文创产品都是日常家居使用,其环保性自然也是消费者所看重的。环保性不仅体现在工艺和材料上,还体现在文创产品的设计理念上。比如乡村文创产品可以以环保为主题来进行产品设计,传播环保理念。

3.3兼顾文创产品的实用性

篇(9)

张謇的考试之路并不顺利。从16岁录取生员起,中经18岁、21岁、23岁、24岁、27岁前后5次赴江宁府应江南乡试(俗称南闱)均未中试。直至光绪十一年(1885年)33岁。取中第二名举人。之后的殿试屡屡败北。使他一度灰心丧气:“栖门海鸟,本无钟鼓之心;伏枥猿驹,久倦风尘之想。”

他多次落第,引起不少人的同情。1894年,张謇奉父命再次进京参加礼部恩科会试。他在二月的礼部会试中考中第六十名贡士;在三月的礼部复试时中一等第十名;在四月殿试时,张謇的“常熟师”翁同命收卷官坐候张謇交卷,然后直接送到自己手里,笔批“文气甚老,字亦雅。非常手也!”翁还做了其他阅卷大臣的工作,一致同意将张謇列为第一名进士。

他夺魁之后,有同窗好友在南通建造一亭。取名“果然亭”。寓意功夫不负有心,功名果然到手。张謇亲自改为“适然亭”,并手书一副槛联:“世间科第与风汉。槛外云山是故人。”其实那时他已心生退意。后来。父亲病危,按照惯例。他为父丧守籍三年,这也正好让他摆脱朝廷内的派系斗争。

1895年,为“开风气而保利权”,实力派人物、两江总督张之洞正式札委张謇经理通海一带商务,要求他招集商股。兴办纱厂。张謇踌躇思索多日,认定“中国须振兴实业。其责任须在士大夫”,慨然应允。他为此辞官并屡召不应。创办了大生纱厂。张之洞发展了钢铁业。他就要从纺织业手。营造独立的近代民族经济体系。

篇(10)

总体来说,我行普惠金融战略规划的根本目标是实现普惠金融商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充分利用覆盖城乡的网络优势、规模庞大的资金优势和本地极具影响力品牌优势,以商业可持续的原则开展普惠金融服务。让“普之城乡,惠之于民”的金融服务,成为普惠金融的先行者,在政府、百姓和企业中赢得了认可和赞誉,树立负责任的企业形象。

本人认为,我行普惠金融战略可按照以下三步进行实施:

第一步是致力于为农民提供储蓄、缴纳养老保险、领取养老金等基础金融服务,构建“延伸城乡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金融机构。已建立起本宣城市最大的通存通兑网络,成为城乡居民个人结算的主渠道,为城乡居民搭建起了资金往来的绿色通道。同时高度重视国家推行的“新农保”“新农合”及相关抚恤金发放项目,充分发挥自身网点优势,与政府部门积极协作,全力做好金融服务工作。

第二步是始终坚定做小做散的信贷投放理念。以我中心为例,将小额贷款业务作为长期、核心的战略性业务。将世界先进的IPC小额贷款技术和我行自身实践相结合,破解客户融资服务难题。在产品设计、队伍培养、风险控制等方面,不断地尝试和探索,同时各个网点借助金农信E贷这款极具市场优势的此类产品,在宣城本地市场做到率先抢占。

第三步是利用好当前“亲邻银行”系统的优势,通过建档的这一途径,牢牢将客户的基层信息把握在手,掌握第一手的客户需求,并且积极对接政府平台,从大数据入手,获取客户多方面数据,在源头抢占客户,确保客户的资源不流失。

具体到如何开展普惠金融工作主要是通过以下几点

一是继续加大普惠类贷款的投放力度,持续简化业务流程,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以农业部印发的《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13-2020 年》为指引,围绕各地特色优势行业,尤其是养殖、种植等行业,积极调整小额贷款产品要素,做好优势特色行业的小额贷款市场开发;积极对接扶贫办、人力与社会保障部门,做好扶贫贴息小额贷款、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等政策性业务,提高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本行“三农”业务拓展的深度与广度。

二是支持现代农业建设,扩大三农金融服务领域。在做好农户金融服务的基础上,做好服务农业的金融服务工作,加强对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群体的对接,占得市场先机;在条件允许的区域,大力推进林权抵押贷款和土地相关权利抵押贷款;通过“零售撬动批发,批发带动零售”的策略,优先做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上下游客户的金融服务工作,实现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责任捆绑,最终打通农业产业链条;为企业设计好服务方案,做好金融支持工作。做好农村商品流通的金融支持工作,以城市地区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为服务重点,开发专项信贷产品,提供差异化服务。

三是创新产品与服务,构建大“三农”贷款产品研发推广体系。打造一批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契合国家“三农”政策、符合新农村建设需要的三农金融产品。加强与个人金融、公司业务的联动协作,为三农客户提供综合的金融服务方案。建立以总行研发为主体,支行研发为补充,统分结合的“三农”产品研发体系,构建“三农”产品快速研发平台。支行在总行统筹规划的前提下,发挥自身优势,因地制宜,做好属地特色“三农”产品的研发和应用。

四是加强对外合作,扩大社会影响力。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人力与社会保障部门、共青团、科协、个私协会商会、担保公司、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的合作,构建“银政”、“银协”、“银担”和“银企”合作平台,共担风险与成本,共同推进贷款业务的发展,共同做好对外宣传,扩大本行影响。开展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评选活动,构建良好金融生态环境。

篇(11)

[中图分类号]X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848(2014)05-0042-07

[作者简介]戴星照(1963―),男,江西安福人,江西省山江湖开发治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研究员,主要从事区域可持续发展、流域管理研究;周杨明(1977―),男,江西莲花人,理学博士,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区域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管理研究;(江西南昌 330022)黄宝荣(1977―),男,江西九江人,理学博士,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环境政策与管理、可持续发展管理学研究;(北京 100190)严玉平(1971―),男,江西新余人,江西省山江湖开发治理委员会办公室研究员,主要从事农村生态环境调控、生态政策研究。(江西南昌 330046)

[基金项目]江西省软科学研究项目“江西绿色崛起战略研究”(20133ACA10012)、江西省对外科技合作项目“江西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2011BDH80021)、江西省软科学研究项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低碳生态产业发展战略研究”(20121BBA10041)和鄱阳湖湿地与流域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人地关系演变及机理研究”(PK2013007)的阶段性成果。

Abstract: Based on the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for green development of Jiangxi Province, a framework for green development is built up and four paths to green development are proposed. The four paths include developing green economy, carrying out new urbanization, developing beautiful rural area and developing green finance. To facilitate the framework implementation, some policy recommendations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green development; green economy; new urbanization; green finance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环境恶化、经济发展任务艰巨的严峻形势,江西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十生态文明建设精神,结合江西发展的具体实际,在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上提出了“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的战略方针,把“绿色崛起”确定为江西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实质上,建设生态文明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①而“绿色崛起”是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下实现的经济崛起,是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以经济崛起为核心,以最小的环境代价和最合理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实现经济增长的科学发展模式。②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将绿色崛起战略视为江西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实践方式。因此,生态文明的产生与发展对江西绿色崛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为了推动江西绿色崛起的前进步伐,有必要厘清江西实现绿色崛起的优势,分析面临着的诸多现实困难和挑战,提出江西绿色崛起的总体思路、路径选择及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江西绿色崛起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从“山江湖工程”到“生态立省、绿色发展”再到“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江西历届省委省政府都把促进人与自然间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实现江西绿色崛起作为一项最重要的发展战略。近30年来,围绕“绿色、振兴、崛起”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在全省上下奠定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与广泛的社会经济基础。③但是,要想实现绿色崛起的目标,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综合经济实力较弱,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还很艰巨

江西经济基础较差,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自1985年以来,江西经济发展在中部一直处于落后水平,GDP总量一直徘徊于倒数第一、第二名。虽然近几年发展较快,但经济总量小和人均GDP低。2012年,江西省GDP达到12948.5亿元,在中部六省中仅高于山西省。

江西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期,能否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是江西目前面临的最现实、最紧迫的任务。江西人均GDP要在2020年赶上全国平均水平,未来几年全省GDP年均增速需保持比全国高3.8个百分点以上。如何做大经济总量和提升发展质量,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必须解决的问题。

(二)粗放式发展导致资源环境的压力持续加大

近年来,随着重化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急剧增加,江西资源环境压力明显加大。2000-2011年,江西省能源消费总量由2505.0万吨标准煤增加到6928.2万吨标准煤,总用水量由217.64亿立方米增加到262.86亿立方米,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由42083万吨增加到71196万吨,工业废气排放总量由2220亿立方米增加到16102亿立方米。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持续增加,从1999年的495.9平方公里增加到2011年的986.44平方公里。2000-2011年,建筑企业水泥消耗量由373.13万吨增加到3685.63万吨,钢材消耗量由62.02万吨增加到961.72万吨,木材消耗量由65.71万立方米增加到634.17万立方米。④未来一段时间,江西仍处于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期转变的阶段,城市化水平也将持续提高,所带来的资源环境压力也越来越大。如果环境污染控制和资源节约力度跟不上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步伐,将会引起生态环境恶化和资源能源告急,势必动摇江西绿色崛起的根基。

(三)传统产业绿色转型面临制度、技术、人才等多重制约

有色、钢铁、汽车、石化、建材等传统支柱产业在江西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对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贡献较大。这些产业具有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的特点,并且增长速度较快,积累了大量的落后产能,加重了江西的资源环境压力。加大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升级生产工艺是实现传统产业绿色转型的必由之路,但是要实现这个目标,还面临着制度、技术和人才等多重因素的制约。

(四)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足,难以有效支撑绿色新兴产业的发展

江西自主创新能力还严重不足。统计数据表明,2012年江西专利申请受理量合计12455项,专利授权量合计7971项,其中国内发明专利授权仅893项,在全国居于中下水平。①2012年,江西科技进步综合水平在全国排名第25位。自主创新面临着创新意识不强、投入不足、人才匮乏等方面的制约。尽管江西大力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但大部分战略性新兴产业,如光伏、风电、新能源汽车等,都缺乏相应的核心技术和设备,没有自主知识产权,难以有效支撑绿色新兴产业的发展。

(五)城市化落后于工业化,导致城乡二元结构尤为突出

2012年江西人口城镇化率为47.51%,相对于全国和中部地区平均水平依然较低。大量人口集中在农村,严重制约江西经济顺利进入新的成长阶段。同时,自改革开放以来,江西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总体上逐渐拉大,1978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17:1,2009年扩大到2.8:1,2012年缩小为2.4:1。加快城市化,将有利于促进城乡统筹发展,解决农村劳动力剩余、农民就业不足、增收困难等方面的问题,是确保江西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此外,江西现有城市发展方式总体是粗放的、外延式的,城镇化面临着众多的资源环境制约,如水资源安全、能源供应安全、土地资源安全、粮食供应安全、环境压力加大等。

(六)经济快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剧

随着江西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资源开发利用强度和经济规模不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也不断加大。总体而言,目前鄱阳湖及其流域仍处于“亚健康”状态,主要表现在②:上游地区水土流失依然严重;江河湖泊污染加重,鄱阳湖及五河水系水质总体呈下降趋势;生物多样性还在减少,生态功能还没有得到完全恢复;资源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排放不断增加,资源环境综合绩效水平在全国排位靠后,与先进省市差距较大。

二、江西绿色崛起的战略框架与路径设计

(一)战略框架

基于十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借鉴江西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思路,结合江西绿色崛起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江西应以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为目标,以绿色经济为主线,绿色创新为动力,深化对外合作,着力打造以“山江湖工程”为骨干的生态安全体系,以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产业为支撑的绿色经济体系,以绿色低碳和城乡一体化为标志的绿色城乡体系,以社会和谐为核心的社会安全体系,以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培育为导向的绿色制度体系,力争把江西建成为全国“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绿色低碳”的绿色经济强省,成为全国率先实现绿色崛起以及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典范。

江西绿色崛起的战略框架设计需要从目标层、路径层和策略层加以考虑。目标层是绿色崛起路径的选择依据。在紧紧围绕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目标的基础上,按照资源环境基础理论、绿色经济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要求,选择绿色崛起战略的实现路径,并针对具体路径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在上述思路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推进江西绿色崛起的战略框架,如图1所示。

同时,在促进江西绿色崛起过程中要着力实现以下三大战略转变:一是在资源开发模式上,从资源依赖和资源密集型向资源节约和创新推动型转变,从单纯依赖开发自然资源向节约资源、开发替代资源和优化资源组合转变,特别是注重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的开发以及相关制度建设。二是在污染控制模式上,从末端治理向源头预防以及生产和消费全过程控制转变,把节约资源和减少排放整合到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的各项活动中,贯穿于各项发展战略、发展规划以及法律、政策制定的全过程。三是在管理模式上,从部门分割的封闭管理转向多部门参与的综合协调管理,塑造良性的治理结构;在具体管理上,要从偏重生产管理转向生产与消费管理并重,加强消费领域的需求管理和政策制定。

(二)路径设计

江西走绿色发展道路,必须结江西省情、发展目标和面临的问题,把握绿色发展的重点领域,以尽可能低的经济和社会成本,逐步实现整个国民经济的“绿色化”。按照资源环境基础理论、绿色经济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要求,综合考虑江西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确定江西实现绿色崛起有如下可选路径:

一是发展绿色经济。把握绿色发展重点,以绿色经济为突破口,以尽可能低的经济和社会成本,逐步调整产业结构,在绿化传统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绿色新兴产业,构建低碳、高效、包容的绿色产业体系,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绿色化”,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二是建设新型城镇。以新型城镇建设为突破口,转变粗放的、外延式的城市发展方式,破除城市病,创新城市发展道路,逐步推进与绿色经济转型相辅相成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包含绿色大都市、绿色城市和绿色小城镇在内的绿色城镇体系,为产业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载体与平台,为城镇居民提供宜居的现代城镇空间。

三是建设美丽乡村。从战略层面统筹江西城乡发展,审视江西农村发展出现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以乡村绿色崛起为突破口,将以“输血”为主的农村建设方式转变为“输血”与“造血”协同并进的秀美乡村建设方式,培养和稳定乡村建设的主力军队伍,引导乡村发展绿色经济,改善乡村生活质量和生态环境,解决农村发展问题,助力江西城市发展与经济崛起。

四是发展绿色金融。以创新金融制度为突破口,把与资源环境条件相关的、潜在的回报、风险和成本融合到金融活动中,制定促进绿色产业发展的财税和金融政策,加大绿色公共投资,通过金融措施引导社会经济资源助力绿色发展,实现江西绿色崛起的目标。

以上路径反映了江西绿色崛起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这些路径并不是相互孤立、相互排斥的,而是在实践中应该力求兼容并包,有机统一,形成合力,共同开拓江西绿色崛起的新境界。

三、促进江西绿色崛起的对策建议

江西绿色崛起的关键在于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建立低碳、高效、包容的绿色产业体系;创新城镇发展方式,建设绿色城镇体系;发展乡村绿色经济,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引导社会经济资源助力绿色发展。

(一)发展绿色经济: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建立绿色产业体系

1.以建立绿色产业体系为导向,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根据绿色经济发展的要求,首先调整三次产业间的比重,其次调整各个产业内部的结构。在第一产业中,要大幅提高绿色、有机、生态农业的比例,增加对绿色、有机、生态农业生产基础设施的投资,做好绿色营销,打造和巩固江西农产品绿色、有机、生态的“金字招牌”,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美誉度和附加值。在第二产业中,大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节能环保、可再生能源、再制造、资源回收利用等绿色新兴产业的发展,坚持绿色生产,丰富绿色产品,打造绿色工业品牌。在第三产业中,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生态旅游和金融保险、信息会展等现代服务业。

2.以产业转型升级为契机,促进传统产业的绿色化发展

“绿化”传统产业对于减轻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的压力、确保江西资源环境安全至关重要。根据江西经济各部门的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特征,建议把农业种植业、畜禽养殖业、钢铁、有色、水泥、稀土、化工、电力、矿产资源开采九大行业作为传统产业绿色化发展的重点。制定促进这些重点行业绿色发展的综合性、系统性方案,包括编制分行业产业升级、绿色发展的专项规划,制定促进行业绿色发展的财税政策,加大行业绿色转型投资,推动绿色低碳技术的创新、引进和应用,推动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建设,淘汰行业落后产能,提高行业集中度,加强生态工业园区和绿色示范建设等,促进传统产业的绿色化发展,使其成为引领江西绿色崛起的中坚力量。

3.以绿色新兴产业为突破口,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绿色新兴产业的发展不仅能提高江西资源环境绩效,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而且能够培育新的经济和就业增长点。除了《江西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所包含的光伏、风能、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绿色食品几个产业外,还应大力推动节能环保、新能源、再制造、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林下经济、城市矿山、绿色生态旅游等绿色新兴产业的发展。这些绿色新兴行业尽管可能在短期内对经济增长的促进和拉动作用有限,但是从长期来看具有巨大的经济潜力,有望成为江西新的经济和就业增长点。

(二)建设新型城镇:创新城镇发展方式,推进新型绿色城镇化

1.制定绿色城镇化总体规划,以绿色城镇建设引导产业发展与绿色转型

江西城镇化应转变以工业化推动城镇化的旧思路,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原则,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城镇聚集效益为依据,充分利用工业化与城镇化的良性互动关系,创新城镇发展方式,综合考虑人口流动、产业选择、科技进步、外向型经济以及资源环境的需要,制定江西绿色城镇化总体战略规划,合理规划城市分工和产业布局,以城镇发展来引导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充分发挥城镇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

2.推动城镇发展向内涵式转变,强调城镇发展的集约和高效

江西现有城市发展方式总体是粗放的、外延式的,拉大城市框架、做大城市规模、土地铺张浪费、城市功能不全等“城市病”日益严重。江西城镇化必须走内涵式的发展道路,以“低碳、绿色、宜居”为目标,以集约高效的城市发展理念为指导,突出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加强城市内部管理和城市间分工合作,提升城市建设质量和运行效率,充分发挥城市土地的经济产出功能、生态服务功能、社会保障功能和文化承载功能,建设“低碳、绿色、宜居”的江西城镇体系。

3.以京九铁路与浙赣铁路为十字形骨架,建设赣北昌九城市群、赣东北生态城市群、赣西低碳城市带、赣南苏区生态文明示范城市群

建议重点以京九铁路与浙赣铁路为十字形骨架,具体应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支撑,以高新技术开发与产业化应用为特色,打造赣北昌九城市群,建立在全国甚至全球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绿色低碳发展城市群;以发展、壮大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产业为目标,打造以景德镇、上饶和鹰潭为核心的赣东北生态城市群;以传统产业升级与绿色转型为依托,将萍乡、宜春、新余等传统工业城市打造成赣西低碳城市群;以红色文化旅游业、绿色生态农业和绿色矿业为依托,建设以赣州、瑞金为核心的赣南生态文明示范城市群。

4.加强绿色低碳小城镇建设,形成协调的绿色低碳城镇化格局

建议参照国家财政部、住建部、发改委在全国所推动的绿色低碳小城镇试点建设工作,在江西每个县主推一到两个绿色低碳小城镇试点建设。创建一批生态环境良好、基础设施完善、人居环境优良、管理机制健全、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在全国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绿色低碳小城镇,形成城乡和谐相融的绿色低碳城镇化格局。在低碳规划、生态增绿工程、可再生能源应用、绿色建筑、文化旅游产业、绿色低碳交通体系、镇村建设统筹、环境综合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实施一揽子建设项目,并重点实施推广应用可再生能源建筑、公共建筑节能、城镇污水管网建设、环境污染防治、商贸流通五类重点建设项目。

(三)建设美丽乡村:发展乡村绿色经济,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1.坚持发展与保护并重,引导乡村发展绿色经济

乡村经济发展应从决策源头调控生产力布局,优化资源配置,坚持发展与保护并重的原则,着力促进经济与生态的融合,打造生态名牌商标,造就优势品牌,加快特色生态农业的发展。一是农业发展要以市场为导向,适时调整绿色产业结构;二是农业发展要以龙头企业为核心,推进农业产业化;三是加快乡村特色绿色品牌发展,重视农村合作社建设。

2.增加务农收入,为乡村建设储备人才

伴随乡村人口数量的下降,农村人才流失日趋严重。调查表明,2011年江西农村实用人才35.3万人,仅占全省农村人口总数的1.1%。农村实用人才的缺乏,特别是年青实用人才的不足,加速农村劳动力老龄化,使农业新技术的应用推广困难加大,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乡村缺少活力,环境改善难以顾及。当前,秀美乡村建设最紧迫的任务是依托绿色经济发展的契机,形成有竞争力的绿色、有机农产品产业和品牌,提高农产品商品化率,增加务农收入和乡村创业机会。只有这样,才能在江西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仍然能够吸引一批优秀青壮年农民留在农村。

3.加强乡村住宅建设的规划和管理,建设现代化村庄群落

江西乡村住宅建房缺乏规划、布局散乱、侵占大量的优质耕地、缺乏必要的给排水以及垃圾收集处理等基础设施、缺乏特色、千村一面等现象依然十分突出,影响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秀美乡村的建设,并造成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危及我国粮食安全。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强乡村住宅建设的规划和管理,根据乡村自然状况,优化村庄布局,划定集中建设区,因地制宜设计建筑风格,注重建筑的节能、环保以及宜居性和特色,限制对耕地的侵占,禁止对重要水源地的破坏,加强村庄绿化,加强对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建设绿色、低碳、秀美、宜居、独具魅力的现代化村庄群落。

(四)发展绿色经融:加大绿色公共投资,引导经济绿色增长

1.制定促进绿色产业发展的财税和金融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