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初中读书计划大全11篇

时间:2022-01-27 02:11:16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初中读书计划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初中读书计划

篇(1)

首先第一个字“信”,信者从人从言,从人也就告诉我们一则有效的信息首先必须有人的参与,为人所感知,这是构成信息的基础条件。言字从甲骨文上看,讲的是一种信息的互动,上面一横代表天,最下代表地,中间有人有物,也可以说是倒立的人,代表了升降(升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人字在一起表示了人们在探索宇宙过程中获取对自己有影响的信息和能量。这种信息能量不论对人好坏,都是内在的影响,也是对人传递的信息,所以《说文解字》上说“信者诚也”,《礼记》又说“诚于中,形于外”,诚的意思就是内在的真实也。

篇(2)

一、信息技术应用于农村化学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通过实验、幻灯、录像、实物投影、多媒体等信息手段呈现适当内容的形象资料、用一幅幅富有生气、富有规律的图案,结合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利用信息手段同时提供多个问题,让学生边看边思考,极大地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兴趣,为积极主动学好化学打下一个稳固的基础。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利用信息技术计算机的特点,通过创设意境、渲染气氛,将与教学有关的知识运用图像、动画、声音、文字信息等,在课堂上展示出来,以大量的视听信息、高科技手段刺激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如:在讲述二氧化碳的教学内容时,上课开始先播放一段二氧化碳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重要性,使学生对它们又有了新的认识,渴望知道它们是如何制取的,还有哪些性质,有自己想试一试的冲动,给新授知识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心里氛围。

二、信息技术应用于农村化学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信息手段以其丰富的表现力,创设情境,使学生达到充分的感知,激励学生探究实践,满足学生的心理要求,特别是对宏观和微观中人们平时无法观察的化学现象,以及难以观察的微观世界运动,更能显示出巨大的作用,为化学概念和化学规律的掌握提供充分的感性认识基础,克服以往教学只靠口述或做演示实验的弊病,例如,利用三维动画可将水通电分解的过程即水分子分解成氢、氧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的过程展示出来,计算机能使许多肉眼看不见的反应过程变成生动有趣的化学过程。信息技术信息量大而快,增大了知识的密度,加快了教学的速度,提高了课堂效益。让学生在已学过内容的基础上去找内在联系,使学生主动提取旧知、探究新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信息技术应用于化学教学领域,能帮助学生具备各方面的基本素质,形成合理的素质结构,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使学生终身受益。

三、信息技术应用于农村化学教学,有助于拓展教材,贴近生活,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初中化学由于学科特点,章节间知识相对联系性较强,并且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知识又较少,这样随着学生学习的不断深入,热情会慢慢衰减,最后感到索然无味。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适量与衣食住行相关的化学物质、化学现象、化学变化,真正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在日常生活中,我注意收集报纸、刊物上与化学相关的新闻报道或资料,剪辑下来,在相关章节及时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sts”(科学―技术―社会)教育思想。例如,讲到空气时,播放一艘锈迹斑斑的轮船(延伸出问题:如何防止生锈?);城市霓虹灯夜景(引出空气中稀有气体的用途)等,既让学生开阔了眼界,又巩固了学习内容,同时让学生感悟到:化学就在身边,是化学改善了我们生活的环境。许多和生活相关的化学小知识,既扩充了知识面,又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探究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四、信息技术应用于农村化学教学,有助于化学实验的教学,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部分,通过实验即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态度,又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但初中化学中有些实验的危险性较大,还有的实验无法实际操作。运用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模拟实验就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如模拟错误实验造成的后果:给装有碱式碳酸铜的试管加热时,试管口向上倾斜,加热后生成的水倒流回试管,使试管炸裂;浓硫酸稀释时将水倒入浓硫酸中产生的危害;还可以使用播放一些与教学有关的录像片,如易燃易爆知识及危害等等。通过演示模拟实验,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达到了教育教学目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

篇(3)

中图分类号: TV2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众所周知,我国淡水资源的形势是十分严峻的,尤其是占国土一半的北方地区,缺水问题已严重地影响到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活质量。解决的办法包括多项措施,如调水、合理开采地下水、废水回用等,然而以高科技为基础,大规模地开辟稳定可靠的水源,则首推海水淡化,包括对西北地区的苦咸水淡化。

海水淡化在新世纪的加速发展一方面是由于水资源的持续短缺,另一方面得益于淡化技术的持续进步。热法和膜法两种淡化技术的进步方式有所不同,相比较而言,反渗透技术的进步更为明显。从海水淡化的技术种类来说,目前主要的还是蒸馏法,但是,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由于其设备投资省、能量消耗低、建造周期短等诸多优点,近10年来发展速度很快,目前最大的反渗透海水淡化厂产水规模已经达到11×104立方米/天,在21世纪将与蒸馏法一起成为海水淡化的主导技术[1]。反渗透过滤工艺由于不发生相变化和不需要酸碱再生,在能源紧张的今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并且,反渗透工艺生产过程中不使用酸、碱等对环境有害物。因此,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和人们的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的今天,反渗透过滤工艺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2]。

2反渗透海水淡化运行

工艺流程如下图1所示。反渗透法的主要设备有取水设备、调整设备(预处理及后处理)、反渗透主体设备(主要由高压泵、反渗透膜、能量回收装置三部分组成)、排放设备、药品注入设备、受变电设备、电器仪表设备。反渗透法具有操作方便、建设周期短,工程一次性投资低等优点[3]。

图1反渗透(RO)流程示意图

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有很多成功的工程实例,下面我以一些工程实例来对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的运行进行阐述。

3.1威海某电厂海水淡化

威海某电厂海水淡化装置是利用反渗透技术制取淡水的。海水淡化系统主要包括海水取水、预处理、一级反渗透、二级反渗透等部分。海水经过2级反渗透处理后,可使含盐量33000mg/L的海水淡化为含盐量仅6mg/L的淡水,再经过离子交换处理,制得除盐水用作锅炉的补给水。整个系统采用PLC程序控制,系统的启动、停止、过滤器的反洗和预处理加药等过程也采用程序自动控制。

(1)工艺流程。海水淡化系统的工艺流程:取水泵来海水加药(次氯酸钠和聚合氯化铝)双滤料过滤器活性碳过滤器加药(亚硫酸氢钠和阻垢剂)保安过滤器(5μm)一级高压给水泵和能量回收泵一级反渗透装置一级产水池二级高压泵二级反渗透装置二级产水池。取水泵来海水分2路,一路来自循环水泵出口母管;另一路来自凝汽器排水(提高了原海水温度)。

运行工况。在投产初期及工程保证期内,各项指标均达到了设计标准。经过一阶段的运行,目前,一级反渗透的出力为48-50立方米/时(25℃),系统脱盐率为99%,产水电导率为350-670μs/cm,系统运行压力为4.9-5.4MPa。二级反渗透膜运行至今没有进行过化学清洗,二级反渗透的出水仍能达到设计标准。二级反渗透出力为40立方米/时(25℃),系统回收率为75%,运行压力为1.0-1.4MPa,产水电导率为4.0-15.0μs/cm。

3.2大连某石化公司海水淡化

(1)工艺流程。大连某石化公司海水淡化装置采用常规预处理加三级反渗透膜分离技术生产锅炉除盐水。其中一级反渗透(RO)的产水量为5500t/d,三级反渗透的产水量为5000t/d。该套装置的原水取自四催化装置气轮机复水器冷却水出口的海水,在加入絮凝剂、杀菌剂等药品后经初滤、双滤料过滤、活性炭过滤等设施预处理后,再经高压泵、增压泵、能量回收系统将海水加压,进一级反渗透膜进行脱盐。产品水进入水箱后再进行二级反渗透处理,因为产水直接送至炼化装置电厂的中压锅炉,故设计了三级反渗透处理,以确保产出水的电导等其他参数满足锅炉用水的水质需求。每一级产水均设置中间水箱,其中一级反渗透装置分为三套,三套总产水量5652t/d,系统回收率45%,脱盐率99.5%;二级反渗透装置分为两套,两套共产水5568t/d,系统回收率90%,脱盐率97%;三级反渗透系统分为两套,两套总产水量为5040t/d,系统回收率90%脱盐率97%。海水淡化工艺流程见图2。

图2海水淡化工艺流程

(2)技术特点。1.原海水取自冷却水出口原海水为换热后的排放水,一是解决了冬季原水温度低的问题;二是利用了其装置的排放水,取此海水将不额外增加海水的取用量,节省了利用海水的资源费。2.能量回收系统在一级反渗透系统中“浓水”的剩余压力仍高达5.3MPa左右。为了更有效地利用这部分能量,使用ERI美国能源回收公司的能量回收装置。该装置不需要外部动力,只有单一活动组件,靠水流驱动使其旋转,将反渗透高压“浓水”的能量转换到低压的原料海水中[4]。

4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同时,反渗透法对海水进行淡化处理也存在很多缺点,在运行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针对这些缺点和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

4.1海水腐蚀及对策

海水对装置的腐蚀、锈蚀是非常严重的。这种现象在国内同类装置中也普遍存在。对此,采取了更换管道与设备的材质、采用新材料的方法解决。如低压部分管道采用孔网钢塑复合管,基本杜绝了这部分的腐蚀现象;高压部分采用2507双相钢,这种材质的钢材是目前耐海水腐蚀比较理想的材料。另外,对装置内的金属部分采取了喷涂保护层的方法来防止水气腐蚀。从目前运行状况来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2微生物及防治

从生物污染的季节性和危害性来看,春季容易发生以猛水蚤大量滋生为特征的生物污染,夏季容易发生赤潮为标志的生物污染。根据几年的运行实际,逐渐摸索出一套解决方法,在春季微生物污染多发季节采取防范措施,如临时投加杀菌剂、增加预处理过滤器反洗频次、对预处理过滤器进行化学清洗等。

6结语

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需要可持续的水资源支撑,从长远的观点来看,海水淡化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淡化技术,尤其是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在过去的半个世纪已经取得长足进步,但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膜技术的最新进展为进一步降低海水淡化成本指明了方向。我国的海水淡化已经起步,目前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包括淡化水进入城市管网的后处理技术储备、淡化技术用于苦咸水淡化以及城市污水的再生利用,同时还要及早应对废弃膜的污染问题。处理好这些问题,将会有力地促进我国水资源的可持续用[5]。

采用反渗透工艺比采用全离子交换法进行预脱盐在节能和减排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而且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但该工艺在运行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预处理效果和浓差极化现象,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经济性。

7参考文献

[1]李崇超,刘庆江,李睿海水淡化技术浅析,锅炉制造.2009,(5):58-61.

[2]邵正波,王振彬反渗透海水淡化运行.中国电力,2006,(8):53~56.

[3]王世昌周清王志海水淡化与反渗透技术的发展形势,膜科学与技术.2003,8(4):162~171.

[4]杨恒,徐金枝,王荣海反渗透膜法海水淡化技术在大连石化公司的应用.油气田环境保护.

篇(4)

1.学习认知理论

人的认知是通过视觉和听觉这两个不同的认知通道进行加工、处理,在学习的过程中它不是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界刺激与人的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产生的。因此,教师必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帮助他们获得有效的认知。多媒体技术具有图、文、声并茂,活动影像的特点,在英语教学中可以合理地运用,为阅读教学创设一个逼真的教学情境,将抽象的、枯燥的学习内容转变成形象的、有趣的、可听的、可视的动感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构建主义理论

学习是一种建构过程,是一种活动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就能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意义的方式而获得。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应体现建构主义理论,充分考虑学生学习英语的需要,通过多媒体技术来帮助学生更形象、直观地参与阅读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

3.学习兴趣理论

学习兴趣是内在动机在学习上的体现,它伴随着求知的动机、理智的情感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一个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能全神贯注、兴致勃勃,甚至会达到对所学知识迷恋不舍的地步,产生满足感。在英语教学中,通过运用视频、声音、图片等手段将学生引入到教学中,可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融入到阅读教学之中,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其产生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

二、教学步骤

本文以牛津英语7A“Halloween”Reading第一课时为例,探讨多媒体辅助阅读教学的有利方面。

1.有利创设教学情境

人们总是在具体的、特定的环境中使用语言,达到交际的目的。不同的语言对词、语言、语调节奏及说话方式都会产生不同影响。在英语教学中,利用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使学生产生新奇感,集中注意力。而且多媒体的声音、图片等信息又能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如,在课堂导入阶段,首先给学生播放一段美国儿童庆祝万圣节的短片或图片介绍。结合新课内容,提出问题:

(1)When do Americans have a party to celebrate Halloween?

(2)What do they do to celebrate Halloween?

(3)Why do the children dress up at Halloween?

短片、图片的呈现,符合初中生年龄和心理特征,学生很容易就被吸引到本课的教学上,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也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问题的提出,由表及里,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在课堂上愿意积极开动脑筋,主动探索问题的答案,把现实生活和语言知识自然地联系在一起,为阅读教学创设了良好的基础。

2.有利增加教学容量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过程中,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课堂教学内容仅仅局限在教材里,教师只是依纲靠本按部就班。多媒体技术的辅助运用,可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地展示教学内容,而且其逼真的画面、清晰的文字,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还能有助于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理解,为提高阅读教学质量提供了有效的保障。比如,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构建理解整篇文章的框架,继而引出每段的细节与内涵。教师可以利用Flash的形式把每段内容分批次呈现给学生,并根据每段内容提出更为深入的问题:

(1)What does Wendy thank Millie for?

(2)When is Halloween?

(3)How do children feel about this festival?

(4)What activities do they do on the festival?

(5)What do they enjoy at the Halloween party?

Flash的播放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由于生动的动画效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很高,记忆效果也相对增强。相比过去的播放录音、学生朗读更容易受到学生的欢迎。另外,学生不仅可以跟着屏幕上的句子朗读,还可以培养学生听的能力,同时Flash的图片、动画效果也能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形象和发散思维能力。通过动画效果的朗读辅助,问题由浅入深地提出,可以加快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消化,从而在较短时间内,更好、更快地学到知识,加深对整篇文章理解。

3.有利进行分层教学

新课程理念倡导,英语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地位和个性发展。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面对的往往是中等生,以至于出现接受力强的学生吃不饱,而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又消化不了的现象。而在多媒体技术的支撑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习惯、能力进行同步分层次教学,从而实现不同层次学生的共同发展。如,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将他们分为三个层次进行课文的复述。鼓励A 层次学生脱离课本,看图片或关键词(如Halloween, October 31,dress up, shout, trick or treat, give, special day等)进行课文的复述并加上自己的个人观点;对于B 层次学生,则可以利用多媒体有意识地对他们进行口语训练,以Pair work 和Group work的形式自编简单的对话进行课文复述,给他们足够的表演机会;鼓励C层次的学生敢于开口读英语,让他们模仿Flash中人物的语音语调,进行朗读操练,使他们真实地参与到英语阅读教学中,从而感受到英语学习的乐趣。

三、应用思考

多媒体应用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不仅是教学手段的改进,更重要的是它对教育教学观念产生了巨大冲击。多媒体与英语阅读教学相结合为英语课堂注入了新鲜血液,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供了可能。但是,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就好比是一把双刃剑,也有其需要注意的地方。

1.切忌形式主义

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必须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各种媒体的不同功能,选择性的运用。避免一会儿用这个片段,一会儿又用那个片段,表面上看学生忙得不亦乐乎,可实际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多媒体只是一种辅助的工具和手段,而不是主导地位。如果教师过分地依赖就有可能弄巧成拙,起不了应有的作用。

2.切忌走马观花

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可以增强英语课堂的容量。但是,教师必须要量力而行,不能不顾实情把收集到的知识点全部带进课堂塞给学生,造成课堂容量过大,学生负荷太多。因此,进行多媒体教学时,教师应注重实效,善于捕捉课文的重点与难点,并加以黑板笔记形式,让学生牢记教学内容。避免一节课下来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只是一大堆五颜六色的图片、影像,而真正的重点反而印象不深。

篇(5)

现阶段,可视化技术在电力调度中的应用主要分为两种:其一,二维可视化自动控制;其二,三维可视化自动控制。本着促进电力事业健康发展的目标,积极实现可视化技术与电力调度工作的融合,是当前保证电力稳定安全精确供应的关键性工作。因此,我们有必要积极探析电力调度中应用可视化技术的关键。

1 可视化技术与电力调度之间的关系

1.1 可视化技术的含义

所谓可视化技术是指集合计算机技术,信息采集技术,自动化控制和图像技术等,使得交互更加形象,更加直观的技术体系。由于其自身有着直观性强,具体形象,通俗性良好的特点,被广泛的使用到各个领域和行业。

1.2 可视化与电力调度之间的关系

将可视化技术运用到电力调度工作中去,是因为两者之间存在天然的联系:其一,在可视化技术的帮助下,可以在不接触的环境下,对于电力系统的信息进行高效的解读,这为解决电力系统稳定性和安全性提供了良策;其二,电力调度工作极其复杂,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内容,并且有着实时性的要求,将可视化技术运用其中,恰好能够满足其工作需求;其三,随着当前电力需求量的增加,电力调度工作任务量不断加重,电力调度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要求也不断提升,此时以可视化技术融入到电力调度的方式,去实现电力调度工作质量的提升,也是很有必要的。综合上述两个方面,将可视化技术运用到电力调度领域中去,是很有必要的。

2 电力调度中应用可视化技术的关键

前面我们提及到在电力调度中应用可视化技术主要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其一,二维可视化技术在电力调度中的应用;其二,三维可视化技术在电力调度中的应用。两种可视化技术本身特点不同,其应用范围也有着千差万别,因此在把握电力调度可视化技术操作的时候,应该做到抓住重点。综合多年的技术操作实践,可以将其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2.1 二维可视化技术应用实践的关键

首先,二维单饼图能够在电力调度系统中发挥积极作用。以单变量的饼图形式去现实线路和变压器负荷的比重分布,不仅仅可以直观的看到负载率,还可以在多样化的二维饼图上看到不同颜色的标示,由此实现解读质量和效率的提升。从理论上来讲,二维单饼图作为数据参数,可以将预定负载率最大值和实际负载率之间的差距表现出来,这对于更好的实现对于电力调度的控制和管理,是至关重要的。具体来讲需要注意以下内容:确定负载值与负载率的比例,位置,更加实际超限图的警示,进行二维单饼图的绘制,由此去实现对于电力调度的控制。其次,二维反时限曲线在电力调度系统中的应用。我们知道二维反时限曲线的效能主要体现在能够对于电力变压器的运行状态实现监控。由于电力调度系统中的变压器有着瞬间过载的可能性,在这样的情况下,过载一旦超过反时限曲线,就会对于电力调度工作产生影响,由此使得调度系统和电力网络被损害。为了规避这样的情况,事先对于电力调度实时状态和反时限曲线进行对比,在此基础上对于过载大小和时间进行计算,从而使得其负面影响减到最低。一旦实际曲线出现在报警范围的时候,就会发出警报,以此实现对于电力调度的安全保障。最后,二维动态潮流在电力调度系统中的效能。从理论上来讲二维动态潮流是以三角形标识线路流动为基础的潮流,其箭头方向与潮流方向是一致的,并且以三角形大小标识负荷或者流速,并且可以以不同颜色三角形的方式去表现流动越限。这样不仅仅可以使得二维动态潮流可以更加准确的反馈动态潮流,还能够保证电力调度系统的可视化管理和控制。

2.2 三维可视化技术实践操作的关键

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融入电力调度的过程中,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其一,单棒图在电力调度系统中的应用,主要在于显示系统中电容器和变压器的无功备用情况。具体来讲,在三维单棒图中,每个无功备用状况都可以使用单一的图示来标示,无论是最大安装容量,还当前无功补充装置的投入情况,都可以依照这样特定的标示标准来进行反应,由此实现了对于系统中电容器和变压器无功备用情况的掌握。其二,图形三维旋转能够显示拟题的图形,可以多角度的去观察三维图形,是反馈信息最为真实的方式方法。三维图形的几何变换需要对于图像进行平移,比例,旋转变换,在此基础上得出全新的图形。在进行实际绘制工作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将图元类型各点坐标标示出来,在此基础上实现三维系新坐标的换算,并且将其绘制到内存位图上去,在计算机的帮助下实现立体形式图的展现。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电力调度中应用可视化技术,无论对于可视化技术发展来讲,还是对于电力调度系统稳定性和安全性提升的角度来讲,都是百利无一害的。为了能够切实的实现可视化技术在电力调度系统中的应用,还需要积极主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其一,高度重视电力调度系统维护管理工作,积极尝试将可视化技术运用其中,树立创新意识,以实现电力调度系统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其二,注重电力调度可视化技术人才的培养,以开展专业化培训的方式,使得电力调度人员懂得如何切实的使用可视化技术去进行操作,以实现电力调度工作质量和效率的不断提升。相信随着可视化技术在电力调度过程中应用经验的提升,电力调度系统运行效率和质量将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邓晓青,周璇.如何做好电力调度运行的工作要点[J].科技风,2012(14).

[2]雷霆,胡晓飞,李端超,程栩.电网调度可视化技术研究和应用[J].电力信息化,2011(08).

[3]袁西强.电网调度运行可视化系统在河池电网的应用[J].广西电力,2008(05).

[4]李帆,肖红亮.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应用浅探[J].科技信息,2010(21).

篇(6)

中图分类号:TP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1)12-0166-02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电力供应愈来愈显示出其基础性重要性。智能化控制是我国电网调度发展的方向,因此与之相关的发电、输电、配电所有设备调度自动化基础数据,是电网调度生产指挥、运行分析控制以及各种生产管理工作重要的信息来源,其质量的好坏对于电网的安全、优质、经济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下一步实现大电网智能调度、分析决策和智能控制将起到关键的作用。济源供电公司目前管理的110kV及以下等级范围内变电站,多为近二十年来建设的设施,其调度基础数据质量远远不能满足电网调度智能化控制的需要,必须进行综合整治工作。

1、电力调度自动化技术应用现状

目前,我国应用的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都是采用RISC工作站和POSIX操作系统接口等国际公认标准,主要有以下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

1.1 SD-6000能量管理系统

该系统具有统一支撑平台的开放式能力管理功能,采用了超大规模的调度投影屏、调度电话自动拨号和气象卫星云图等新技术,具有信息实时性、开放式、分布式和友好的人机界面等特点。SD-6000能量管理系统是当前国内技术先进、功能强大、成熟、可靠的分布式SCADA/EMS/DMS系统。主要应用在广东省调、北京地调、南京地调、郑州市供电局、海南省供电局等地。

1.2 CC-2000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

该系统采用分布式结构设计和面向对象技术,利用事件驱动和封装的思想为应用软件提供透明的接口。CC-2000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采用将采集的实时数据,数据处理和各种应用按功能分布在不同的ALPHA服务器和工作站节点上的分布式系统,因此个别节点的故障不至于影响到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该技术它具有成熟、可靠、实时性好、通用性等特点,为我国的电力系统安全、可靠、经济运行提供了保障。

1.3 OPEN-2000能量管理系统

该系统是一套集监控和数据采集、自动发电控制、电力系统应用软件、调度员培训仿真系统、配电管理系统等各种应用于一体,具有开放型、分布式等特点,适用于网、省调和大中型地调的新一代能量管理系统。OPEN-2000能量管理系统是过内外技术先进、性能完善、维护方便、适用面广、稳定性高、具有丰富工程经验的能量管理系统,是国内首次将IEC870-6系列TASE.2协议集成于软件平台的系统。

2、电力调度自动化技术中数据质量现状分析

济源市供电公司目前管理的变电站共有29座,分布于济源市15个乡镇、办事处及有关大型企业。其中110Kv及以下等级范围内变电站有24座,由于各变电站投运时间的不同,受当时理论技术水平、设计指导思想、投资渠道等各种原因影响,上传到电网调度的基础数据质量较差,经常造成数据掌握不及时,各站点数据不统一,上传信息不完整和不可靠等问题,制约了下步实现电网调度智能化控制工程的开展。经现场检查综合分析,问题首先是未能实现基础数据信息的完整上传(主要集中在刀闸位置、变压器中心点位置、容抗器开关等遥信信号方面);其次是因设备与二次回路缺陷等方面的原因,部分厂站遥测数据存在误差大、数据跳变等现象(主要表现在变压器档位信息、母线电压量测等方面)。

3、改善电力调度自动化数据质量的对策

3.1 需要解决的问题

调度自动化基础数据质量综合整治工作,大力提高调度自动化基础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一致性、及时性和可靠性水平,工作内容主要包括:

(1)对状态信息采集的完整性、正确性进行核对和试验。状态量信息主要包括:所有断路器、母线刀闸、隔离刀闸、线路侧地刀、变压器中性点地刀、变压器分接头位置、无功补偿装置开关/刀闸(含低压侧)、变压器档位(遥信方式实现)、事故总信号等。

(2)对量测数据采集的完整性、准确性进行核对和检验。量测数据主要包括:各厂站110千伏及以下电压等级线路、母联/旁路开关、主变三侧的有功、无功;变压器档位(遥测方式实现);母线的电压、频率;无功补偿装置的无功负荷等(含低压侧)。

(3)对电网设备参数的正确性进行核对。电网设备参数包括电网潮流和安全分析计算、稳定计算、保护定值计算、安全校核等应用功能所涉及的有关电网设备参数。

(4)对存在问题的设备进行处缺整改。对数据核查过程中发现的设备缺陷进行及时处理。

3.2 采取的技术措施

为扎实有效开展基础数据整治工作,公司加强整治工作组织,科学制定工作方案,合理安排计划、措施到位及时,按月合理分解任务,确保工作有序开展、有效落实调度自动化基础数据质量综合整治工作方案,共安排对24个站开展基础数据质量综合整治工作,截止到2011年10月底,已按要求全部完成,完成率达到100%。

(1)数据完整性补充。依据上级公司提出的完整性要求,公司认真开展了大量的排查和整改工作,高度重视基础数据的完整性,始终坚持做好基础数据完整性采集工作。

调度管辖范围内的厂站遥信采集覆盖率分别为:断路器遥信采集覆盖率=100%;影响网络拓扑分析结果的隔离刀闸(包括母联刀闸、旁路刀闸等)遥信采集覆盖率=100%;接地刀闸(包括母线地刀,线路地刀,变压器中性点地刀)遥信采集覆盖率≥95%。

调度管辖范围内的厂站遥测采集覆盖率分别为:110kV 及以下厂站的母线电压、线路有功无功、主变有功无功的遥测采集覆盖率=100%;调管范围内自备电厂有功无功出力遥测采集覆盖率=100%。结果表明,在全部已完成整治工作的24个站中,完全满足上述完整性要求。

(2)数据准确性校核。在基础数据准确性校核方面,主要开展了量测数据现场检验和状态信息现场校核工作。按照《河南电网交流采样测量装置运行检验工作管理规定》的要求,根据现场一次设备实际运行状态有区别地开展现场检验和校核。

对于量测数据,若对应的一次设备处于停运状态,严格实行虚负荷检验;若一次设备处于带电运行状态,则严格实行实负荷检验。无论是采取实负荷还是虚负荷校验方式,均要求做到所有上传量测数据的全面校验,并按照不同检验方式形成规范的实负荷或虚负荷检验记录。此外,同时进行量测数据死区设置情况检查,对数据变化死区的设定值超过满量程的千分之五(5‰)的要同步做出修改。

对于状态信息,若对应的一次设备处于停运状态,则进行现场传动试验;若一次设备处于带电运行状态,则与一次设备实际状态逐点进行状态比对,并与省调自动化值班人员逐点核对省调端实际采集状态。

认真开展了厂站状态信息正确性和量测数据准确性校核工作。在工作开展中,认真核对现场一次设备实际状态。此外,我们还严把一次设备检修审批关,切实做到一次设备检修与自动化设备检验工作同步进行。

(3)数据一致性管理。电网模型和设备参数的一致性管理对于电网运行分析控制十分重要。在本次基础数据整治过程中,我公司调通中心远动班、变电检修部保护班通力合作,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一是结合电网稳定分析计算和继电保护整定计算工作,对参数信息进行了同步校核;二是结合状态估计计算结果和EMS高级应用程序运行情况,对EMS系统现有模型和参数进行了全面校核;三是针对发现的模型、参数错误或不一致等情况,相关部门及时进行了认真沟通(必要情况下联合相关地调部门开展了参数调查),并根据沟通和调查结果及时对参数库相应信息做出了正确更新。

以上工作为调度参数库信息的准确性和各应用系统参数的一致性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实现了电网模型、设备参数的统一管理和分级维护,较好地做到了基础数据的“源端维护、全网共享”,大大提高了基础数据的一致性水平。

通过全面强化运行管理、认真开展电网模型和参数校核、严格落实厂站信息“直采直送”原则、深入规范数据转发程序标准和内容、大力增强现场设备运行可靠性等多措并举,济源地调调度管辖范围内电网模型和参数信息进一步得到校准,现场设备运行可靠性也有了较大程度的进步。此外,通过加强值班维护,济源地调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整体运行可靠性、模型和参数维护的及时性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4)数据及时性整治。在数据及时性方面,结合我公司调度自动化系统装备现状,积极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主要包括:严格落实调度自动化基础数据“直采直送”原则,最大程度上减少基础数据采集和上送环节的时延;认真梳理厂站基建施工、综自改造以及子站设备运行维护方面存在的问题,全面提高自动化设备运行水平;结合设备现状,积极开展技术改造,大力提高自动化系统技术装备水平;大力加强系统运行管理,全面提高电网模型和参数维护的及时性。

4、结语

从实践来看,经过近一年的紧张工作,济源电网基础数据整治工作已圆满结束。总体上工作进展较为顺利,工作质量和成效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成绩显著。但我们必须深刻地认识到,在智能电网建设积极推进的大环境下,持续有效地保证和提高基础数据质量,对于电网安全、优质、经济运行有着深远的意义。

篇(7)

0 引言

火电厂除渣系统传统的处理方法是灰渣经碎渣机粉碎后,由炉底液下泵将灰渣水抽至脱水仓,使大部分灰渣在脱水仓内沉淀,灰渣由脱水仓底部运出。少部分渣与水经脱水仓溢流堰流至浓缩机沉淀,澄清水再循环使用。

现在大部分300MW以上电厂采用了刮板捞渣机直接上渣仓的运行方式。灰渣水大多经沉淀池、自清洗过滤器、板式换热器,然后循环使用;或采用浓缩机沉淀、微孔陶瓷板过滤方式。

在煤质情况良好,产生灰渣量较少的情况下,上述渣水处理方法均可以稳定运行。但若灰渣量大,悬浮物含量高,上述处理方法就无法正常运行,导致渣水浓度严重超标,给回用带来一定的困难,影响生产。

DH高效污水净化器技术的应用,使高浓度灰渣水的水质得到很大的改善,解决了灰渣水回用中的难题。

1电厂灰渣水及处理现状

火电厂的冲灰渣水悬浮物含量较高。一般情况下,经过脱水仓或捞渣机沉淀溢流后的SS浓度为2000~3000mg/L。如国华北京热电分公司的脱水仓溢流水实测为1900 mg/L;大唐国际托克托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的1号炉捞渣机溢流水实测为1750 mg/L。

随着电煤供应紧张,燃煤价格居高不下,大部分火电厂燃煤中灰灰和杂质成分大幅上升,导致锅炉的排渣量和冲渣水量增加,渣水悬浮物含量高,并伴有大量不易沉淀的漂珠和浮灰。如贵州纳雍发电厂的渣水悬浮物含量高达9000 mg/L以上,大唐国际王滩电厂的捞渣机溢流水悬浮物含量也高达6000mg/L以上,且废水中含有大量漂珠和浮灰,每天人工捕捞的漂珠和浮灰约800kg。

对全国大多数燃煤电厂来说,煤质状况变差,渣水循环系统负荷增大,是逐步需要面对的问题。

渣水悬浮物浓度高,负荷大,导致原有的渣水处理设施无法正常运行。如纳雍发电一厂采用浓缩机,二厂采用沉淀池处理灰渣水,导致出现浓缩机经常堵塞,沉淀池悬浮物去除率低等问题,无法正常运行,严重影响生产。大唐国际王滩电厂采用沉淀池、自清洗过滤器、板式换热器的处理方法,由于渣水悬浮物含量高且粒度细,自清洗过滤器频繁堵塞,每天需要人工清理过滤网;而且渣水对板式换热器产生严重磨损,导致板式换热器运行仅二三个月就出现漏水现象。

目前国内的渣水处理方法一般采用沉淀池、浓缩机、陶瓷滤砖池等处理方法,也有少数厂家采用絮凝沉淀+斜管+砂滤的方式。上述处理技术都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在处理能力、运行稳定可靠性上还有所欠缺。如采用沉淀池工艺悬浮物去除率较低,出水水质差,占地面积大,清池频繁且工作量大;浓缩机要求入口悬浮物含量低,出水水质差,斜管(板)易堵塞需人工清理,排灰口立管易堵塞导致排泥不畅,常发生压耙事故;陶瓷滤砖池的占地面积大,需要人工清池和反冲洗,清池频繁,劳动强度大;絮凝沉淀+斜管+砂滤工艺,要求入口悬浮物含量低,需要配置庞大的预沉池,斜管(板)易堵塞,砂滤负荷大,需经常反冲洗,滤层易板结。上述几种工艺最大的问题是耐冲击负荷低,对于悬浮物SS>3000mg/L,特别是对SS>5000mg/L以上的灰渣水,无法正常处理。

在高悬浮物污水处理中,DH高效污水净化器显示了较大的技术优势。它无须设置预沉池,可以快速连续高效地将SS≤30000mg/L的污水净化到5~50mg/L,该技术最高可以处理SS≤90000mg/L的污水,为高浓度灰渣水处理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该项技术已经在国华北京热电分公司、贵州纳雍二电厂、大唐国际托克托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京丰燃气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渣水、煤水混合处理)开始使用,其优异的技术性能,简单合理的工艺路线,相信可以给火电厂的渣水处理带来一次革命。

2 DH高效污水净化器的原理

DH高效污水净化器是将物理、化学反应有机融合在一起,集成了直流混凝、临界絮凝、离心分离、动态过滤及污泥浓缩沉淀技术,短时间内(25~30min)在同一罐体中完成废水快速多级净化的一体化组合设备。该设备SS去除率高达99.9%,COD去除率达到40%~70%。净化器为钢制罐体,上中部为圆柱体,下部为锥体,自下而上分别为污泥浓缩区、混凝区、离心分离区、动态过滤区、清水区。

直流混凝和临界絮凝技术取代了混凝反应池,在泵前及泵后投加絮凝和助凝药剂,利用泵、管道、水流完成药剂的水解、混合、压缩双电层,吸附中和作用后高速沿切线方向进入罐体快速完成吸附架桥,絮凝形成矾花。

离心分离是利用废水沿切线方向进入罐体产生高速旋流、产生离心力,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废水中形成的悬浮颗粒及矾花被甩向器壁,并随下旋流及自身重力作用沿罐内壁下滑至锥形污泥浓缩区,废水向下作螺旋运动到一定程度后向中心靠拢,又形成向上的旋流,这股旋流水质较清,流向设置在上层动态过滤区。在离心分离区一般粒径大于20μm的悬浮颗粒(矾花)被固液分离至污泥浓缩区。废水经离心分离进入动态过滤区再次完成吸附作用,过滤区采用表面吸附的悬浮滤料,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可截留5μm以上的粒径的悬浮物。在动态状态下过滤,因此滤料不易堵塞,吸附的颗粒物易脱落又下沉至离心分离区,因此滤料反洗周期长(0.5~1个月反冲洗一次)。废水经多级固液分离及净化后排出。

离心分离和过滤脱落的悬浮颗粒在离心力及重力的作用下进入污泥浓缩区,污泥在锥形泥斗区中上部经聚合力的作用下,颗粒群体结合成一整体,各自保持相对不变位置共同下沉,在泥斗区中下部SS很高,颗粒间将缝隙中液体挤出界面,固体颗粒被浓缩压密后从锥体底部排出,一般污泥含水率≤90%(排污量只有传统工艺的1/6)。

3 DH高效污水净化器典型应用工艺及特点

对于国华北京热电分公司、贵州纳雍二电厂、大唐国际托克托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京丰燃气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等厂的灰渣水改造和新建项目,根据电厂原有设施和现场条件,采用的工艺略有不同。但基本的工艺系统是一致的。下面以贵州纳雍二电厂4×300MW机组灰渣水处理工程为例,说明新技术的典型工艺系统(见图1)。

灰渣水处理系统选用3套DH-CSQ-200型高效(旋流)污水净化器(处理水量为每台200m3/h),为保证在事故或检修状况下不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1套作为备用设备。捞渣机溢流水自流进排水槽(原有设施),排水槽用作调节池,调节池污水经渣浆泵提升,在泵后管道上设置混凝混合器,在混凝混合器前后分别投加絮凝剂、助凝剂,在管道中完成直流混凝反应,然后进入高效(旋流)污水净化器中,经离心分离、重力分离、动态把关过滤及污泥浓缩等过程,从净化器顶部排出经处理后的清水自流进入冷却塔,经冷却后水温度在30~35℃以下,然后进入到清水池,再经回用水泵送回,用于炉膛密封及捞渣机链条冷却。灰水处理产生的浓渣则进入污泥池,再用污泥泵打回捞渣机循环处理。

结合上述工艺流程和其他电厂设计、运行情况,该工艺具有以下特点:

(1)工艺流程短,故障率低,运行稳定可靠。

(2)处理能力强,效率高。设备处理负荷可达SS≤30000mg/L,最高可达≤90000mg/L;废水的设备停留时间≤30min。

(3)设备占地面积小:处理量为200m3/h的单台设备,直径仅为3.6m;无须配备预沉池,污水调节池、污泥池和清水池,可按普通过渡水池设计以节省占地面积。

(4)处理后的出水水质好SS=5~50mg/L,防止了冷却塔和水封槽集灰,并可回用于炉膛密封。

(5)采用PLC控制,并和电厂辅控网连接,自动化程度高,工人劳动强度低。

(6)调节池和污泥池采用鼓风曝气,无须人工清池。

(7)采用冷却塔替代板式换热器,降低了工程造价,而且不需要大量循环冷却水。

(8)设备排污量少,污泥浓度高(SS>230000mg/L),含水率低,可以根据情况采用以下几种处理方法:a.用压滤机压成泥饼外运;b.采用捞渣机系统的可以将污泥排至捞渣机或渣仓;c.采用脱水仓系统的可以将污泥打回脱水仓。

(9) 若采用不带过滤层的净化设备,出水可达到≤150mg/L,设备本体可以免维护,减少维护工作量。

(10) 在对王滩电厂含大量浮灰和漂珠的高浓度冲灰渣水进行为期9天设备小试试验中,绝大多数的浮灰和漂珠被絮凝沉淀下来;少数漂珠可从设备的漂珠排放口定期排出。

(11) 设备运行只需一次提升,节省配套设备,节省电耗。

4 设备实际运行及数据分析

4.1、 1999年10月,南京慧邦科技研究所的第1套用于灰渣水处理的DH高效(旋流)污水净化器在国华北京热电分公司正式投运。该厂选用2台φ2800mm的DH高效污水净化器用于120m3/h冲灰渣废水的处理回用。单台处理能力为60m3/h,最大处理能力80m3/h,处理原水为浓缩机沉淀排出的灰渣水,水质浓度SS 2000~3000mg/L,最大浓度SS 10000mg/L,运行至今状况良好。经国华北京热电分公司测试,净化器进出水水质如表1所示。

4.2、2006年3月1日-3月9日,对大唐国际王滩电厂2×600MW机组1号炉含大量漂珠和浮灰的高悬浮物冲灰渣废水做了处理量为1t/h的小试设备实验,试验数据为:

(1)1号样(王滩电厂1号炉沉淀池原水): 悬浮物55447mg/L

(2)2号样(王滩电厂小试设备出水):

悬浮物24mg/L

(3)3号样(王滩电厂小试设备排泥水):

悬浮物368668mg/L

设备悬浮物去除率为99.96%,设备承受住了极高悬浮物处理负荷的考验,运行稳定可靠。净化器污泥浓缩倍率为6.65倍。排放污泥实测高达368668mg/L。设备所排污泥含水率较低,浓度很高,有利于污泥的干化。净化器出水浊度见表2。试验结果得到了厂方的认可和赞赏。

4.3、2006年4月,大唐国际托克托发电有限责任公司2台处理能力为100m3/h的灰渣水处理净化器正式投入运行。经化学车间测试,净化器进出水水质见表3。

5 结论

DH高效污水净化器用于火电厂浓灰渣水处理回用效果很好,设备运行安全、稳定、可靠、操作简便、滤料使用时间长、反冲洗周期达0.5~1个月一次,运行成本较低,具有显著的节水、节能及环境、社会、经济效益,和传统的处理工艺相比具有较大的技术优势。同时该净化器也已成功应用于多家火电厂工业废水和含煤废水的“零排放”项目,获得了用户好评。该净化器将为火电厂废水“零排放”,实现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清洁生产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于水利,李圭白.高浊度水絮凝投药控制[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

[2]于水利,李圭白.高浊度水絮凝投药自动控制系统模型试验研究[J].给水排水,1994(7).

篇(8)

当今时代更是一个张扬个性,价值判断多元化的时代,时代的讯猛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以适应新技术革命和社会变革对高质量富有创造性的新型人才的需求,个性化教育在经济发达国家间兴起,已经逐渐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深化,重视学生个性发展的观念正越来越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认同。

阅读优化人的气质,阅读改变人生。阅读是具有较强个性化色彩的一种活动。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语文阅读教学面临着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的问题——要把学生视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语文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的学习为主,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学习化社会和终身教育发展的需要。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进一步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意识。随着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培养新一代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合格人才。阅读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将会改变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内容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教师也不再是知识传播的唯一信息源,在阅读教学中,新教材、新大纲的使用,给课堂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课题,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亟待以一种新的课堂学习模式取代传统的旧模式,以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只有把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新理念贯彻到当前的语文新课程中,有效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才能把语文教学改革推进到一个新的境界,为培养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服务。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提出了“信息技术下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模式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

本课题的研究近年来在国内外都取得了不少的成果,如何在学习借鉴的同时探索出适合自己学校的教学模式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这一课题的研究将会对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指导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大面积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理论依据

1.新的课程改革理论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中要求: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实现上述目标,课程实施过程中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2.现代教与学理论

有效整合的模式与方法研究是对教学实践的研究,必须在现代教与学理论的指导下才能确保研究的方向性和准确性,如: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多元智力理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最临近发展区理论、终身学习理论、发展性教学理论、情商理论、合作教学理论、创新教学理论等现代教与学理论都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阐析了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认真学习和领会这些理论的要义和内涵,能够为我们的研究提供有力的指导。

三、课题界定

该课题的研究是要在现代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探索信息技术下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模式和方法,特别是网络环境下实现阅读教学有效整合的模式与方法。

有效整合就是指信息技术能够有机的融入个性化阅读教学之中,通过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切实解决个性化阅读教学中的教学困难,真正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在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和效益、提升师生信息素养的同时,使师生都能够通过教学获得充分的富有个性的发展。

四、研究目标与预期研究成果

1.研究目标

本课题研究目的是要探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及资源来改革阅读教学的组织形式和学习方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活动的自主性和教师的创造性,实现信息化条件下教、学资源的最优化。教师能够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能够运用现代媒体去主动获取知识,体验情感,从而转化成他们的能力。

在课题研究中进一步优化阅读教学的课堂教学结构,构建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模式,探索出在阅读教学中引入现代教学媒体,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在网络环境下进行阅读教学,将会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阅读教学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恰当地发挥信息技术的认知作用、激情作用,能促进生生、师生之间进行心的交流,从而使信息技术与课文内容形成一个具有生命活力的整体。这种整合了的教学内容,将会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感情,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在网络环境下,运用信息技术进行阅读教学,必须实现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学生、教师四个要素的有机结合,这是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要把个性化的阅读和信息技术的运用结合起来,实现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学生、教师四个要素的有机结合是这一课题的创新之处。

具有助知功能、激情功能和交流功能的信息技术和阅读教学内容的有机整合,将会使抽象、静态、平面的阅读内容形象化、动态化,立体化;与此同时,教学中还会实现学生与课件互动,与电脑互动,与教师及其他同学互动。当这种整体优化的教学内容运用于以学生为主体的多维互动的教学过程时,学生的思维将会被激活,学生的情感将会被调动。信息技术的运用还会拓展课文内容,信息技术的运用还会拓宽学生学习的视野和空间,真正实现大语文的教学观。

2.预期成果形式

①研究报告;②论文集;③ 网络教学课例集。

五、研究内容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

1.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学生阅读学习的情景、完善阅读教学过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2.如何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学习的基本工具与语文阅读教学有机融合起来,以提高学习效率。怎样在阅读教学中实现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学生、教师四个要素的整合是课题研究的又一主要内容。

六、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内容的收集和研究,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争取在现有水平的基础上有提高和突破。

2.行为研究法

师生探讨教学短时、高效行为的研究,在教学中研究构建适合“信息技术下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模式研究”的教学模式。

3.经验总结法

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得失,寻找适合教学实际的、有效的教学理论和实施策略。

七、研究思路及实施步骤

本课题研究将确定三个实验班(低、中、高各一个),三个对比班(同年级),以语文教材为实验教材,以新大纲对语文教学的要求为标准,以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阅读能力为目的,以主动学习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多媒体运用为手段,构建阅读教学的新模式。通过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深入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通过该实验达到学生喜欢学习语文,学生会学习语文,并使学生初步形成健康的人格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本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有以下阶段:

1.2006年5月—2006年9月,准备启动阶段

组建课题研究小组,各课题小组依据本案,制定出相关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意见。

2.2006年10月—2009年10月,实施阶段

本课题实施将在各年级同时展开,实验教师学习计算机知识。实验课题小组的教师每学期抽取具有代表性的某一节课,利用多媒体或制作的网络课件,实施教学活动。依据各年级特点,安排内容,试验内容随时间推移逐年上升,以期获得年级阶段性成果。

⑴基础性研究(2006.10—2007.02)。统揽教材,共同研讨,分析教学中存在的困难以及通过信息技术可能解决的困难,通过理论研究和调查分析,结合教学实际进行交流研讨。召开课题调度会,交流研讨研究成果、分析解决研究困难。

⑵探索性研究(2007.03—2007.12)。选取典型课例,运用信息技术资源进行尝试性教学,提出教学中应该体现的教学步骤与环节,初步构建适合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教学模式。做好研究论文和教学资源的整理工作,推出优质课参加评选。

⑶应用性研究(2008.01—2008.12)。应用初步构建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实践,通过反复的尝试与修改,使教学环节安排趋于合理,使所构建的教学模式逐步完善;将所收集的素材资源进行筛选、处理、应用,初步建成专题学习资源库,在应用中寻找问题,解决问题。

本阶段中,课题组要跟踪试验教师进行听课评课活动,对模式的构建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各实验教师汇报要研究进展的情况,交流彼此的经验与困惑。并进一步做好研究论文和教学资源的整理工作,推出优质课参加第二轮评选。

⑷推广性研究(2009.01—2009.10)。各实验教师在取得初步成果的基础上,广泛开展课例研究,做好研究论文和精品研究观摩课的评选。并在一定范围内推广应用自己的研究成果,通过检验研究成果、查找问题、解决问题;经过修改和完善,各类成果最终定型。

期间开展优秀研究课、优秀研究论文等评比活动,以活动促研究,确保研究工作扎实有实效,促进优秀研究成果的形成。

实际操作中,②③两个阶段可以反复交替进行。

3.2010年1月—2010年3月,总结阶段

围绕课题,积极撰写论文、教学设计、案例、调查报告,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八、课题组分工情况

课题顾问组:刘正旺、姬平周。

课题领导组:马喜平、苗晶艳、曹 勇、刘 丽。

课题负责人:苗晶艳 刘 丽

课题组实验组:全体语文教师

九、研究条件分析和经费保障

1.条件分析

人员方面:课题成员中,一人具有高级职称;六人具有中学一级职称;三人具有独立制作课件的能力,所有课题成员都具有丰富的教学和研究经验。

2.环境方面

⑴领导重视课题研究工作,投入大量资金保障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我校提出了“三名”工程,尤其重视教科研工作。

⑵实验基础扎实。我校现有初中5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000余人,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广泛的实验群体,研究具有普遍性、典型性、可行性和可信性,这一切都为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篇(9)

鲁迅说“要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然而,多少人,倒在了命运的轮转下;又有多少人,只信仰着“谋事在天”,而忽略了“成事在人”;还有多少人,在面对人生纵横交错的的十字路上失去了踏上未知人生的勇气,甘于平凡,死于庸碌。

如是,那么不妨去读读《鲁滨逊漂流记》,或许他会告诉你一个别样的人生。

《鲁滨逊漂流记》是我读的第一本外国名著。因为年代已算久远,已不记得当初是怀揣着怎样一种心情翻开这本书。只是读完之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息的那种震撼抑或说感动还记忆犹新。

故事的主人公鲁滨逊原本有个富裕的家庭环境,但喜爱航海与冒险的他,毅然拒绝了父亲的建议——继承家业。他的冒险精神,他不甘于平凡的寂静,使他放弃了殷实的生活,毅然决然的踏上了未知而凶险的航海之路。

或许会有很多人说他傻。有着这样优裕的生活条件却不要,甘愿去过那种时时处于危险之中的犹如与死神舞蹈着的水手生活。但我却佩服着他。佩服他能够如此轻易的放弃那唾手可得的财势。

但我更为佩服的是他能够忍常人之不能。他的坚强,他的毅力,他的勇气,于孤寂困厄中开出了生命灿烂的花。鲁滨逊在一次航海中遭遇风暴,独自一人流落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孤岛。我想许多人在面对如此绝境定然会心生惧意抑或干脆就心灰意冷了。然而他没有。他靠着从遇难的支离破碎的船上寻到的一点食物及物品,开始了他在荒岛上一过就是二十多年的孤独生活。

鲁滨逊不是没有绝望过。当他看到他刻在木桩上用以计时的刻痕日益增多时;当他手中那有限的物资日益减少时;当他踏遍小岛也寻不到一点人烟时。绝望的情绪就犹如潮水般侵袭入他的心底。但是,他并没有就此放弃他的人生。出乎意料却又似乎是在情理之中。那样一个不甘平凡充满激情的人怎么可能就此被打败、被击溃?

他靠着他的双手开荒种地、圈养山羊、修造船只、砍树建房。他用他辛勤的劳动,在荒芜人烟的孤岛上建造了一个美丽的家园。

二十多年的孤独,他没有遇到一个人。陪伴他的,只有他手中的猎枪,圈养的山羊,那一片金黄的麦地以及忠诚的野人“星期五”。但他凭着那份不屈、那份勇气、那份坚强的意志,战胜了恐惧,斗败了孤独,开出了生命更为绚烂的花。

后来我时常在想,笛福笔中那样的生活究竟能有几人挨得过。那样孤寂的生活,恐慌以及寂寞难道不会日复一日地啃噬人的心灵吗?

我不知道像鲁滨逊这样的人是否存在,但我却着实是钦佩他的。而我也不想追根究底地去证实他是否存在。毕竟震撼我们、感动我们的是他那样的精神——不放弃。他那坚强的毅志,他那面对困难的勇气,折服了许多人,也感动了许多人。

读过《鲁滨逊漂流记》,难道你不为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吗?

人的一生,艰难险阻在所难免。没有谁能够一帆风顺,总会在人生的河流中遭遇急流或风暴。有些人害怕了,被惧意打败了,任阴影占满了心底。有些人,挣扎着掌握住人生的船舵,凭着自己坚强的毅志,终于迎来了明媚的阳光。

当我读到鲁滨逊在荒岛中生活了二十多年,终于在一次机遇下回到阔别已久的家园之后,我在想,他或许应该就此安家了吧。靠着父亲留下的家业,平静的过他的生活。毕竟人生能有几个二十多年。然而,我还是错了。或许因为那二十多年的折磨,确实消减了他对冒险的兴致。他开始了他平静的生活。他建立了自己的庄园,购买了许多奴隶,过着富实的生活。然而,这样的平静下,他内心对航海冒险的渴望也随之而来,如潮水般势不可挡。一旦萌发,便一发不可收拾了。特别是当他听说海港来了一艘船并将要航海的时候。于是,充满激情而不甘平静的他再一次踏上了他的航海冒险之路。一如当初的毅然决然。

几经波折,几经风险。鲁滨逊的生活无疑是丰富的。他那样的活着,虽然一度与死亡作伴,与孤寂为伍,还要时常忍受恐惧的阴影的侵蚀。但他的精神境界却是许多人所不及的。所以他该接受我们这些人的折服、我们的钦佩。

想起他在荒岛上的形象:蓬乱的长发,犹如虬枝横生的大胡须,勉强蔽体的“衣物”。看来是如此的邋遢而不可入目。但他在我心中的形象却是高大的。他高伟的精神感动着我,感动着许许多多在人生困厄中苦苦挣扎的人。

篇(10)

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是语文教师进行指导课外阅读的一项重要任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法很多,如创设情境、开展竞赛、巧妙设疑等等。经典名著或前沿性作品,由于内容太多而不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但阅读这些作品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的要素之一。因而,教师务必想方设法引导学生主动阅读。为了创设浓厚的读书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我在班级设立了图书角,收集有关的文学书籍和拓展读物,为读书活动的全面启动做好准备。在阅读前我做过调查,仅有百分之二十的学生看过《水浒传》片断,全部看完的学生为零。我布置学生在课外时间阅读《水浒传》,这本书是初二学生课外阅读的必读书目,课标规定的要求成了学生读书的动力。我充分调动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并且约定在新学期开学后我们要组织一次阅读成果展示。

刚开学给他们放了影片《武松打虎》,然后安排学生回去看有关武松的章节,在一个星期内,大部分学生看完了这些内容。在第一课时的“讲故事”中几个学生讲得头头是道,其他人也听得津津有味。这样一来,几乎百分之百的学生了解了“武松”的内容了。这种导看引读的方式带来的效果是十分明显的。可以说是“抛砖引玉”。有了兴趣,学习内驱力被极大地激发起来,产生超强的学习动机。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能够表现出超常的勇气、毅力和智慧。

二、开展特色计划,激发读书动力源

初中生语文课外阅读目标之一是确保学生能完成新课标要求的学生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提高学生整体的阅读能力。有些名著篇幅较长,所以更要激发阅读兴趣。针对这次阅读活动,我让学生制定计划,除总计划外,还根据活动内容分学段指导学生制订分月阅读计划。根据自愿组合的原则,把全班学生分成6个阅读小组。推荐组长,制定好本组每一星期的阅读计划,按计划开展活动。

首先,每组要合理安排好每天的读书时间,保证每天的课外阅读时间和阅读量,还要明确读书内容。其次,开展“每天一段”诵读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要求每位学生准备一本读书笔记,为看书时摘录好词佳句做准备,每天坚持摘录几个好词、好句或精彩片段,并多写读书心得和读后感。同时要组织学生们自己建立并管理课外阅读“基地”——教室图书角。另外,读书收获以“名人名言”、“书海拾贝”、“我最喜欢的——”等小板块,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看过的部分,交流自己在读书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一个星期或一个月后,教师对照学生小组阅读计划,检查他们完成的情况。学生的阅读习惯在老师经常督促下逐渐形成,为终生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开展才艺活动,激发深层次交流

学生的好胜心强,开展适当的阅读比赛活动,有利于学生体验成功的欢乐,获得学习成就感。这些活动符合初中生的年龄特点,有利于使学生获得并巩固阅读的兴趣。我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开展各种各样的阅读和成果展示形式,如手抄报、读后感、讲故事、朗诵、书法、绘画、课本剧、识记人物绰号、人物分析、艺术特色分析、辩论赛等活动。根据每个小组选择的目标和计划,进行特色阅读,他们可以选择一项特色阅读进行专攻。每星期每小组交一份活动成果。

1.读书心得征文评选:选出佳作在班级橱窗中展示;

2.开展手抄报比赛:收集有用的素材,确定醒目的刊名,撰精文画美图,合理设计版面;

篇(11)

一、前言

郁达夫曾经说过:“书本原是人类思想的结晶,也就是启发人类思想的母胎。它产生了人生存在的意义,它供给了知识饥渴的乳料。”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手段。语文教学的根本就在于教会学生阅读,而不是教给学生多少语文技巧。语文教学之灵魂在“开启智慧,超越课堂”的课外读书中。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可以培养自学能力和阅读习惯,积累词汇和写作素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提升感悟能力和人文素养。因此,《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7~9年级学生:“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这是完全合乎学生语文学习需要的。课外阅读如此重要,那学生们(尤其是在办学条件相对薄弱的农村初中)是否在进行课外阅读?他们在阅读什么?他们怎样进行阅读?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而语文教师应该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二、当前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现状

1.课外阅读不被重视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农村初中片面追求升学率,学校领导、班主任及任课教师都不赞成学生看课外书。他们认为看课外书收效甚小,会影响学生的成绩。农村学生的家长学识水平低,他们不明白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认为看课外书会占用学习时间,分散学习精力,因而也反对学生看课外书,有的家长甚至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横加指责、禁止。

2.课外书籍来源贫乏

由于绝大多数出身于农民家庭,家境并不富裕,农村初中学生本人和家庭大多没有藏书;学校的图书室虽有少量的书籍,也只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各种检查和验收,很少向学生开放;书店里的书又太贵,一本书动辄二十几元,很多学生买得起也舍不得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书籍,即使学生有阅读的愿望也难以实现。

3.学习任务紧张,无暇顾及

应试教育使进入初中的学生时间显得特别紧。上不完的课,做不完的作业,考不完的试,学生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少之又少,甚至连双休日也没有了,更别说有什么“闲心”来阅读了。

4.社会环境影响课外阅读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在给人们的学习、生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多媒体影视、网络游戏等声像备、声情并茂,感觉丰富,生动活泼,是传统书、报无法比拟的。现代影视、网络,对于处于学习重压下的农村初中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理想”的减压方式。因此,原本少得可怜的空余时间,也被那些“虚拟现实”占用了。

5.阅读具有盲目性、片面性和艰巨性

大部分学生不知道怎样选择阅读内容,往往被自己的兴趣所左右,看的是那些武侠小说、科幻小说、言情小说、笑话、幽默等,基本上属于消闲类。有些学生即使买了课外用书,绝大多数都是与考试有关的习题、试卷之类的书,很少有文学名著、经典书籍。因而学生即使阅读,也只是停留在为眼前的考试而阅读,被动的接受教师或教参上对文章的分析解读。至于制订阅读计划,精选阅读内容、做阅读报告等则无从谈起。

由此可见,农村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尚处于一种半封闭的状态,教师、家长以及社会对课外阅读的认识有偏差;学生还没有从根本上养成阅读习惯、学会阅读。

三、改进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现状的对策

1.转变观念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应通过多种途径,让学校领导、教师及家长都认识到阅读可以增长知识,丰富情感,提升文化品位。语文不是一门纯粹的技术性学科,它的许多能力因素不是靠直接的传授和简单的模仿获得的,而是在长期的语文实践中,慢慢领悟,一点点积累形成的。

因此,学习语文不能单靠课堂教学,教师必须把学生引到更广阔的语文世界中去,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翱翔,健康成长。

2.激发阅读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使课外阅读收到明显实效,必须唤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语文教师要在抓紧课堂阅读教学的同时,充分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愿望。例如,教师在课堂上教学了《范进中举》后,可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儒林外史》。还可利用初中学生对名人的崇拜心理,选取名著名篇对其动之以情。如我国的四大名著、鲁迅的作品、朱自清的作品等,教师可首先向学生推荐,用种种方式引起学生非睹不可的欲望。此外,经常举行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如读书竞赛、读书演讲等),整理、展示学生的读书成果(如读书笔记、手抄报、读书心得等),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叶圣陶先生认为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培养积极的个性品质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他把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看作阅读教学的首要目的。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就会终生受用不尽。怎样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呢?首先,制定读书计划。为了克服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盲目性与随意性,教师应指导学生按照《普通初中课程标准(实验室)》认真制定课外阅读计划。其次,要养成阅读时使用工具书,边阅读边思考、边圈点批划,做读书笔记等好的阅读习惯。

4.指导阅读的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正确的阅读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怎样指导农村初中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呢?

(1)分类指导

各种文体的阅读方法是不同的,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文体进行分类指导。如指导学生阅读记叙文,就要让学生弄清记叙文的要素和线索,掌握记叙的顺序,分析描写的作用,注意记叙文中的议论和抒情、了解作者的观点和思想。

(2)技能指导

教师要注意阅读技能的指导,强调阅读文章要分步进行,引导学生把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用到课外阅读中去。

(3)精读略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