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中级会计师学习计划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一、《基础会计》课程“理实一体化”实践性教学势在必行
1.中职教育层次决定了“理实一体化”实践性教学的必要性
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的技能型劳动人才。《基础会计》课程一般安排在新生入学的第一个学期,面对的教育对象是新生。传统的与实践脱离的理论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教学要求,必须进行 “理实一体化”实践性教学。
2.《基础会计》课程地位决定了“理实一体化”实践性教学的必要性
《基础会计》是财会专业的基础课程与核心课程,后续的课程如《财务会计》可看作是它的延伸、扩展与充实。只有通过课程的实践性教学,模拟仿真训练,才能加深学生对会计基本知识的理解,加深对会计基本理论及内容框架的认识。
3.严峻的就业形势决定了“理实一体化”实践性教学的必要性
当前社会就业形势严峻,当前社会条件下,加大“理实一体化”实践性教学力度,强化学生会计技能,变传授职业技能为中职办学的亮点。
二、《基础会计》课程“理实一体化”实践性教学的准备工作
1.准备“剧本”。 “剧本”的来源:一是教师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企业收集实际工作中的材料。二是教师依据教学内容,结合社会经济的实际状况,编写教学“剧本”。三是从有关资料中收集教学“剧本”。四是建立校际之间的合作,互相交流教学“剧本”。五是学校与企业合作,由企业提供教学“剧本”。
2.培训“演员”。一方面通过课前仔细阅读教师指定的“剧本”――案例材料,进行认真分析和思考,并得出结论;另一方面通过课堂上的对白,讲出自己的思考和结论。这样学生学到的知识就不再是书本上的教条,而是活生生的知识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3.做好“导演”。在整个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走向前台发挥主角作用,教师则尽可能走向幕后发挥“导演”作用,使学生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基础会计》课程“理实一体化”实践性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1.注重《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目标的制定与教材的处理
我们把《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目标确定为:明确会计的基本职能、对象与核算方法;理解会计要素、会计科目、账户和复式记账方法的相关理论;熟练掌握企业主要经济业务分录的编制方法与技巧;掌握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填制,账簿的设置、登记、错账更正与对账结方法,明确账务处理程序;能阅读和编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从而为“理实一体化”教学实施作好铺垫。
2.注意《基础会计》教学过程的设计与教学方法的调整
在教学设计中,按 “大目标小任务”细分策略,依据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之间的关系,将财会专业培养目标(大目标)、课程教学目标(大目标)细分为一个个实际项目或问题(小任务),从而为“理实一体化”教学实施创造条件。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积极应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角色扮演式、模拟情境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适时借助多媒体教学平台,让学生感性认识企业资金筹集、材料供应、产品生产与销售、利润的形成与分配的核算脉络,熟悉企业实际生产与经营过程,以提高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3.完善《基础会计》实训资料,统筹一体化教学流程
在实训模块教学中,我们结合会计凭证、账簿、报表实训所需,适时穿插必须的理论知识,并按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类型,精心汇编、整理出与之匹配的会计核算所需的一整套原始凭证资料,使之成为会计实作实训的“配套教材”,为实现理论与实训技能教与学的对接。
4.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注重自我意识的发挥
“理实一体化”教学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尊重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对学生正面引导的同时,主动加大实训教学力度,积极采取 “实物示范”、“情境设置”等教学的方法,展开形象化教学,教师把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适时开导、诱导,在提高他们的学习的兴趣同时,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自主性;不但使他们知道是什么,更重要地是让他们知道为什么,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观能动性。
5.改革考试考核内容与办法,完善考试与考核评价机制
考试分两个阶段。上半学期考查学生会计基础知识,下半学期则重点考查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会计理论知识考试立足于会计基本基础知识,实践性考核应注重学生对会计业务操作,如会计凭证的填制、会计账簿的登记、会计表格的编制等。在成绩评价方面,更应该注重学生知识与技能习得过程的考核。
四、《基础会计》课程“理实一体化”实践性教学的几点体会
1.理实一体化应贯穿于会计全部教学活动中,例如,《基础会计》中讲解“会计凭证”时,学生先要掌握凭证的基本内容,填写的要求,再进行实践操作,边讲边练,把理论与实践融于一体。
2.教学工作计划:(含教学工作、质量工程、技能竞赛);
高质量完成学校安排的专业课程教学任务;参加省级教学能力比赛;参与现代学徒制项目。
3.教师培训计划:
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师培训会;关注省培、国培消息,积极报名参加;
4.教科研工作计划:(含课题研究、论文、专利、教材);
公开2篇;
5.指导学生计划:(学生社团、实习实训、学生竞赛);
指导学生毕业顶岗实习;指导学生参加省级会计技能大赛;
6.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计划(双百工程、社会兼职等);
工作时间之余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7.评上讲师职称获得中级会计师证书。
指导学生毕业顶岗实习;指导学生参加省级会计技能大赛;
中职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的一部分,包括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中学教育及各种短期职业培训等。它为社会输出初、中级技术人员及技术工人,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他们应当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能够将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结合起来;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继续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和一定的创业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具有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一、中职会计教育现状
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因此会计的教育是一项较为重要教学内容。现阶段院校普遍采取应试化教育,对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已不再关注和提倡。授课内容较为陈旧,没有顺应政策的改变而相应做调整,教学方法以讲授式为主,不注重学生的多元化发展,教师的年龄段普遍较高,不利于教学内容、方式的改革和一些教学思想的革新。
开展会计教学的主要目的有:
(一) 巩固会计理论知识 ,掌握一些基本的会计技能,从而培养和提升我们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培养我们成为高素质的会计专门人才。
(三)通过会计教学,充分发挥我们的积极性,使大家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在实验过程中得以充分发挥同时提升我们的会计学习乐趣。
(四)通过在会计教学中理论和实际的结合,缩短“适应期”并胜任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二、当前高校会计模拟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内容陈旧,不与时俱进
现阶段中职院校的教材还是2010版本,会计准则、财务通则的这些新变化没有在各会计实验教材中反映出来,导致教材内容与实际有一定的差距,甚至出现背离的情况。
(二)教材内容涉及面窄,资料过简
就目前,教材中企业一般是制造业企业。但各行业会计制度不同,核算要求不同,学生将来就业的领域不一定是制造业企业,因此仅就制造业企业讲授,学生的会计知识面有限,会计视野很窄,不利于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会计人才。
(三)教学要求的层次低
在教学中,老师还是注重于应试教育,训练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操能力,但忽视了对管理型会计人才的培养。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高校培养的会计人才不仅能处理账务,还能够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咨询、决策与控制。
(四)手工模拟实验与电算化会计脱节
目前,大部分高校都建立了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和电算化实验室,但在教学中,会计手工实验与电算化实验基本上各自为政,忽视了彼此之间的关系,数据、教材等资源不能共享,手工实验的结果不能为计算机实验起到基石的作用,也不能通过计算机得到验证,二者之间的有机联系完全被割裂。
三、会计教学的优化措施
(一)拓宽、更新教财的内容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企业发展呈现多元化、集团化的特点。单一以制造业企业为教学对象已不能满足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需要。因此,除工业外,还可以提供商业、服务业、、交通运输业、行政事业单位等的会计工作环境,提供相应的教学资料,可让学生在课后做相应的了解。虽然对中职学生要求相对较高,但对于拓宽学生将来的就业渠道上大有裨益。当然,由于会计学不仅在理论上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发展最为迅速的一门学科。而且在实务方面也是我国近十年来变化最大、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最多的一个领域。因此,教材内容都必须紧密结合当前相关财经法规、准则、及时更新。
(二)提高会计模拟实验教学层次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具备一些基本的账务处理能力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因此在教学方法和内容上需调整思路。以培养管理型会计人才为目标,提高教学层次。具体地,可以在完成基本会计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模拟单位的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运营能力、获利能力等指标进行分析;或要求学生设计一些财务制度,如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材料采购制度、差旅费报销制度等:或在提供的原始凭证中加进一些不真实、不合法的凭证,要求学生进行审核。通过这样的会计核算、会计分析、会计检查与审计等环节的实训练习,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
(三)手工模拟实验与电算化实验相结合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在会计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企业纷纷采用先进的会计软件,以提高会计工作效率。从教学的角度出发,教学更需要教学理论与会计电算化相结合,改变当前高校教学与电算化实验相脱节的现象。做到教学理论和电算化实验相互促进、相互补充,让学生将教学理论与实际业务操作流程进行对比,分析异同,也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手工会计岗位和电算会计岗位设置的认识,培养既精通业务又能熟练应用计算机系统的通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许文卓,吕佳,郑莹. 论中国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与对策[J]. 经济研究导刊,2013,(1).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5.044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promotion of China's education reform,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clear about its own teaching objectives and direction,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is also a trend of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apid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the society is constantly improving the standards and requirements of the graduates of the accounting profession, and the accounting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facing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Practice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accounting teaching,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accounting practice teaching, which restricts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accounting students. This article mainly aims at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in the accounting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 accounting professional; practice teaching; optimization measures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高职教育扮演着为社会提供实用型人才的输送者,对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目前高职院校中的教育目标是培养综合能力高、专业技能强的实用型人才。因此,实践教学对于高职会计专业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在目前我国高职会计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仍有不少问题存在,制约了会计专业学生的发展。
1 高职会计实践教学定位
为了明确高职会计实践教学的目标,需要从各方面出发,把握社会对会计人才能力的要求,才能有针对性开展会计实践教学。
1.1 职业定位
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能够胜任的工作可分为会计职业和非会计职业。会计专业是会计专业学生的首选,同时也是会计教学的主要目标;非会计职业是次选,例如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统计学等。会计职业是指财会类的基础工作,包括了出纳,收银,工资、成本、资金、费用、账物等方面的核算,制表、财务管理、会计主管、数据录入及电算管理等方面,并不包括财务经理、会计科研以及会计教学等方面工作。①因此,高职会计教学适应的职业大概有出纳、会计、审计以及财务管理等职业,并且前两个职业是高职会计教育主要侧重的方向。每一个职业都需求具有该专业技能的人才,专业技能可分为核心技能以及拓展技能,其是开展高职实践教学的侧重点。
1.2 工作能力分析
工作能力主要包括基本能力、拓展能力以及关键能力。基本能力是指从事该职业的基本工作能力,一个职业大致可以确定2~4项基本能力;拓展能力是指对基本能力的延伸与升华;关键能力是指在进行职业工作时除了基本能力外必不可少的能力,包括了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应变能力等。②笔者以多年教学经验分析,会计专业的基本能力主要为会计流程运用能力、经济业务处理能力、成本计算能力、电算系统操作能力;拓展能力可细分为财务报表审计能力、电算系统管理能力、基础理财能力;关键能力可分为学习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学习新知识能力、发现问题能力、总结归纳的能力)、应变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教学目标定位
通过上述高职会计专业的职业以及工作能力定位,笔者对于高职会计实践教学目标定位为:(1)中小型企业的会计或出纳职位,能够独立完成企业经济业务处理并编制财务报表;(2)能够独立进行手工帐以及电算处理;(3)具有一定的财务审计能力。
2 高职会计教学中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高职会计教学中的实践教学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促进学生的专业技能以及综合能力提升。然而,目前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中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两方面:
2.1 重理论轻实践
在现代高职教育中,坚持“以学生为主”的教学原则,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与普通高等院校相比,高职院校更加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面向市场需求。③但是,由于部分高职院校在会计教学中,没有清楚认识高职会计专业的特性,从而导致会计专业教学中出现了“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导致实践教学不能达到其预期目标。部分高职院校只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忽略了实践教学,导致学生综合能力以及专业素质的培养不足,特别在实践教学体系中表现出了较多的问题,并且主要表现为教学形式单一以及教学设计不合理。部分高职会计教学中只关心课堂教学效率,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向学生灌输会计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没有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以及巩固情况,随着教学层面的加深,会计知识会越来越难,且越来越复杂,导致学生无法跟上教师的进度。这时教师需要有效发挥主导作用,做好教学计划,及时给予学生教学指导,要不断改善自身教学形式,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于会计学习的积极性,此外,由于教学计划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依据,其科学、合理对教学效果有直接影响。部分高职院校对会计实践教学的认知存在误差,教学定位不准确,实践教学内容不合理。
2.2 缺乏实践资源
充足的实践资源能够为高职会计实践教学提供物质基础,其包括了思想观念以及教学资源。其中思想观念是指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指导思想,对于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具有重要的影响。然而,部分高职院校在思想观念方面比较传统,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学校基础设施的建设中,虽然为学生提供了较好的校园环境,却没有找准教育的定位,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④此外,由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教师的思想层次对实践教学效果具有重要影响,若教师没有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可能导致实践教学的效率降低。在教学改革不断发展的时代,职业教育理念需要更新,指导现阶段高职教学活动。此外,教学资源是实践活动开展的重要前提。部分高职院校缺乏实践意识,实践教学资源准备不充足,制约了实践教学的开展。
3 高职会计教学中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措施
3.1 加强实践课程教学的质量管理
实践教学需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主,不断改进教学模式,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实践教学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阶段,需要重视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积累经验。⑤传统实践教学模式中缺乏有效的教学质量管理措施,例如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步骤缺乏有效的监管、学生之间没有进行合理评价、实践过后没有对自身错误的操作进行自我反思等环节,实践教学的质量受教师的专业素质、责任心以及学生的主动性与自觉性的影响。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是高素质的人才,传统的实践教学方法已经不适用于现代教学中,实践教学质量管理需要将提高教学效果以及明确教学目标作为自身工作的重点。
3.2 构建专业实践教学的校企合作平台
学校通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并结合企业实际工作,与企业共同制定“校企合作”模式,在该模式的应用过程中,学生能够学到课本外的知识并且培养自身的专业技能,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是由学校进行分配、学生进入学校所分配的企业开展实践活动,然而这种传统的实践方式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例如企业分配给学生的工作不够深入,无法实现实践教学的目标;此外,部分学生没有耐心和意志力,不愿主动参与实践活动中,其无法有效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即使在面对毕业的压力下,学生也只是对学校所要求的实践活动进行被动参与,从侧面表现了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束缚了现代教学的发展。⑥素质教学下的实践教学需要以学生为主,让学生自主参与实践活动,才能够帮助学生理论联合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辩证思维。因此,在实践教学中需要构建专业化实践教学模式,学校与企业相联合,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以及社会实践模式,根据会计课程的特点,让学生进行会计实习、专业调查以及考察,提高学生对课程的认识,加强理论知识与实际的联系。
3.3 将实践成绩纳入成绩评价体系中
由于大部分学校都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导致了会计课程过分重视理论成绩的考核,反而忽略了对学生有重要影响的实践成绩,也导致了部分学生在实践教学中不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没有重视自身技能的培养,只是机械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而没有对其中深层次的含义进行了解,导致的实践教学质量下降。因此,将实践成绩纳入成绩评价体系中,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于实践教学的认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教学活动中,能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4 结束语
实践教学是现代专业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应变能力以及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在会计课程实践教学体系中,实践教学的主体地位受到了各种因素的影响。高职会计专业是一门实用型较强的课程,其具有专业性、职业性以及实用性的特点,因此,在会计专业教学中要注重实践教学的实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文章首先针对高职会计实践教学定位,通过明确职业定位、工作能力以及教学目标,然后分析了高职会计教学中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重理论,轻实践”以及缺乏实践资源着两方面,最终提出了高职会计教学中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措施,旨在提升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注释
① 陈兆芳.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三段双轨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J].会计之友,2013.14(2):98-99.
② 李传双.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及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以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会计之友,2014.21(17):111-113.
③ 缪启军,张学芳,王敏等.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创新――基于记账式教学性生产型实训基地[J].商业会计,2014.41(24):102-104.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7-0153-02一、基于问题式学习的理解
基于问题式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生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它强调让问题贯穿于教学中,让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模块化教学中采用基于问题式学习的理论和方法,是适应新型教学方法改革的需要。教学模式的改变,有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从传统的“要学生学”转变为“学生要学”中来,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激发和支持学生的高级思维,鼓励学生之间讨论,鼓励学生对学习内容和过程进行反思,这对学生的长期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基于问题式学习的实施条件
(一)问题必须能引出与所学领域相关的知识
学生思考的面不会太广,因为大多数学生对之前的知识掌握的还是不牢固,文化专业基础较差,没有较好的逻辑思维。所以在提问题时,要在所学知识领域内提问,让学生的思考有一个范围,在教学过程中分小组,集思广益,鼓励每位学生在其小组内都发表针对问题的见解,并能思考问题背后的问题。
(二)在这种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小组的工作,支持小组的积极互动
中职生的学习态度与能力不同于普通高中生和大学生,其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还需要有良好的引导,包括提供反馈,就学生的推理过程进行提问和启发,鼓励他们对信息的批判性评价,帮助学生在问题讨论中协调、整合基本知识与实际技能等。同时,鼓励建立良好的小组成员关系,提倡学生在合作中解决问题。
(三)学生的反思和概括活动
每一个教学模式都不能忽视教学反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评价与学习的结尾的反思,学生需要对自己以及他人的思维过程和结果做反思。学生要反思一下自己学到了什么,能否解决提到的问题,自己在小组活动中做了些什么,是否牢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是怎样来调节的,若不能掌握所学的知识点,应如何改进。
三、基于问题式学习活动设计实例
现以我校模块课程《汽车发动机电器维修工作页》中的“传统点火系的线路连接”为例,设计基于问题式学习的教学活动。该教学活动所需要的设备如下:蓄电池、点炎开关、点火线圈、分电器,各高压线、火花塞及导线若干。连线相对较容易,且能很好的体现出传统点火系高低压回路的特点与经过的部件。
(一)组织小组
我校目前在汽修专业的教学中采用模块教学,教学过程都是以小组为单位,在成为一个小组探索问题之前,学生们要互相认识,为合作学习建立基本的规则,创设舒适的气氛。学生和教师之间要相处和睦,形成毫无偏见的氛围。分组是基于问题式学习活动的需要,所以在教学中必须认真实施。
(二)开始一个新问题
用少量的信息提供给学生一个复杂的问题,这个问题应该尽量与其在生活中遇到的情况相近,能够吸引学生。让学生对照相应的工作页,先连接低压回路,并分析附加电阻、初级线圈、白金触点和电容之间是串联还是并联(引导到之前初中学习过的知识,激发他们回顾与思考)。
学生要选一个人做记录员,负责在本子上记录解决问题的过程,包括问题中的事实信息、学生们的想法和假设以及所确定的学习要点和活动计划。教师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察看小组的进步情况,及时纠偏,或提醒学生考虑是否需要调整方法。学生可以向教师提问来获得相关信息,也可以通过查阅汽车维修手册来获取更多的资料。
当学生接好低压回路时,让他们对照工作页接完线路,再提问“为什么会产生火花?”让他们继续讨论资料,教师再重复以上内容。通过这样不断地提问,解决一问题,再深入解决另一问题,同时让问题的知识又同其之前的初中物理与化学相结合,更好地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教学教法・“基于问题式学习”在模块化教学中的运用(三)后续行动,活动总结
每次解决一定的问题后,小组成员集合,总结他们所学的东西,基于他们新学习的内容生成新的解决问题的假设,接着,分享他们的学习成果,很重要的一点是学生们要评价自己的信息以及他人的信息,看信息是怎样得来的,来源是否可靠等,同时要让学生大胆上台讲述学习了什么,线路连接过程中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如何实现跳火等。
(四)问题后的反思
每位学生活动汇报后,为了提炼他们所学到的东西,学生们要有意地反思问题解决的过程,要考虑传统点火系线路连接与之前起动机线路连接等有什么共同点与不同点,这可以帮助他们概括和理解新知识的应用情境。而且,要让学生们评价自己以及他人的表现,这样他们同时也在对自主学习和合作性问题解决活动进行反思,这对于提高其思维发展来说是很有意义的。
四、基于问题式学习活动的反思
一、认识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
目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中仍以理论教学占主导地位,在专业课课时中安排了各类传统会计课程,会计电算化课程安排的课时不多。随着教育的发展,各个学校都认识到了实训教学的重要性,在教学计划中逐渐增加了实践时间,也建立了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室。但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促使会计核算、管理的方法、理念有了很大改变,认识到会计信息电算化的重要性是提高相关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前提。
二、明确“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的目的
实训课程是赋予学生职业能力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就教师而言,它能够为教师的实践教学提供模拟环境,提供一种教学的程序。在明确的实训目的下,才能指导学生有条不紊地按照理性化的机制、程序和活动方式高效地完成整个教学过程。必须明确定位在培养学生的操作应用能力上,以实训消化理论知识并促进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突出操作应用型而非理论型、智能型而非劳作型的特点,使学生具有可持续性发展能力。
三、会计电算化实训的不足
1.学生学习处于被动接受状态,缺乏主动性。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讲课方式均是老师利用多媒体进行演示或在机房用教师机管理系统在教师机上演示。现在许多教材都附有光盘,也可以利用光盘给学生演示。然后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练习,练习题也是简单的实训操作题或是教材后面的实训题。在实训课程中不容易发现问题,即便发现了简单的问题也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改正,缺乏一种独立思考。
2.教学内容与实际脱节。目前,中职学校的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在教材上主要是以工业企业为主,但学生毕业后到底从事哪个行业、哪种性质的工作都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就要求会计人才的培养除了培训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外,更关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使其具有敏锐的会计职业分析、会计管理等能力,具有融会贯通、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软件过于单一,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目前,中职学校的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都是学习一种软件的操作流程,多数学校选用的用友软件,有些学校选用的金蝶。在教学过程中以“总账系统”和“报表系统”为主,关于“工资系统”、“固定资产系统”、“应收系统”、“应付系统”模块只做简单的演示,大多数学生掌握得不是很好,因为在考试系统中关于这些模块只是考到部分的应用。现在企业所用的各类财务软件越来越多,各个软件的开发标准不统一,数据格式差距较大,致使学生踏上工作岗位后难以胜任。
四、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的解决
1.会计电算化是一种思想而不是一种简单操作。电算化实训教学是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很多实训由于时间、理解不同、老师业务水平或其他原因,会演变成为某一个财务核算软件的简单操作练习,其实就是把一套数据按照顺序输入电脑,经过反复练习,学生到最后也只是知道这个软件的基本操作。那如果参加工作后面临另外一种软件环境呢?重基本会计核算而轻视了核算的目的――监督和管理,这不可取。会计电算化的真正优势不是简单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强度而是更加规范、系统、快捷地参与企业相关监督和管理。如果这种认识或做法不转变,就会出现一个有会计电算化上岗证的同学到了单位连一张内部生产所需的下料单都不会开的情况。当然,把对会计电算化的理解运用到实际中还需要努力和时间。
中图分类号:G632;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7-225-02
合作学习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由于它在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业成绩、培养合作意识和技能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合作学习已在各学校得到广泛推广。
一、在《会计电算化》课堂中开展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为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单位内部监督制度要求会计岗位的“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因而模拟一个企业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至少需要系统管理员、账套主管、会计、出纳四个角色,四个角色的权限、职责各不相同。在传统的教学中,通常采取教师讲授、学生操作的教学模式,学生需要在四个角色间不断地进行转换,在完成不同的操作任务时需不断变化登录的用户名,例如新建账套需要以系统管理员的身份登录,而修改账套却需要以账套主管的身份登录。对于初学《会计电算化》的学生而言,很容易混淆不同会计人员的权限,并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困惑。而实际工作中,每位会计人员都有自己特定的权限,工作职责清晰,工作流程明确。成立合作学习小组并赋予组员不同的职责,可以还原实际工作状态,并有效地降低学生在学习时面临的角色转换问题。
此外,中职学生的能力、知识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在传统的授课过程中,存在学习进度难以整体推进的问题。近年来,由于中职招生竞赛激烈,中职招生已进入“无门槛”时代,中职学校基本处于“开门办学”的状态,中职新生的中考成绩从500多分到几十分不等。在教学中,常常会碰到有些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会计软件操作技能,而有些学生依然感到迷茫、困惑。成立合作学习小组,通过建立积极的相互依赖的关系,使学生明白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还要帮助小组中其他成员掌握技能。在帮助与被帮助的过程中,学生对知识进行某种形式的重组,实现了认知精致,教者与被教者都得到提高和发展,进而实现共同提高。
二、合作学习在《会计电算化》课堂中的实施
1.合理分组。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科学划分合作学习小组。“组内异质”是指把学习成绩、能力、个性特征、社会背景等方面不同的学生分在一个组内,这使得小组成员可以互补,为小组成员的相互帮助、相互学习提供了可能。由于《会计电算化》课程一般在二年级开设,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已有了一定的接触。因而任课老师可以结合班主任的评语、各科课程成绩、平时沟通所了解的信息为依据,参考学生的个人意愿,合理分组。组内异质会连带产生组间同质,为合作学习小组间的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
为避免合作学习小组中的“搭便车”现象,小组的规模不宜过大。2人、3人或4人组成的合作学习小组较为适应,也是普遍采用的模式。结合《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授课内容及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在学习“系统管理、基础设置、日常核算”时,可采用2人分组的模式。一方面,这些内容相对简单、学生易于掌握;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获得合作学习的经历、培养合作学习意识。在学习“期末处理”时,可采用3人分组的模式。“期末处理”涉及的操作员有出纳、会计、账套主管,3人分组可以使每位组员都有明确的角色,避免传统授课模式下学生面临的角色转换问题。
2.选择恰当的方法。合作学习有切块拼接法、学生小组成绩分工法、小组游戏竞赛法、共同学习法、思考配对法等十几种常用方法,每种方法对教学方法的要求各不相同。任课教师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和学生特点合理选择合作学习的具体方法。
在《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前期,由于学生对财务软件还很陌生,且缺乏合作意识与社交技能,可采用小组游戏竞赛法。以“系统管理”模块为例,先由教师为全班同学演示、讲解,然后学生在各自的学习小组中学习,使所有小组成员掌握所学内容。最后,所有学生就所学内容进行竞赛,学生同其他小组的成员开展竞争,以为各自的小组赢得分数。在《会计电算化》课程的中期,学生已经对财务软件的操作有了一定的掌握且具备了一定的社交技能,可采用切块拼接法。以“期末处理”为例,学习小组中的每位成员扮演一定的角色(出纳、会计、主管),然后,各小组中扮演相同角色的学生组成“专家组”,在一起共同讨论学习相应的学习内容,直至掌握。最后,返回各自的小组,轮流教会其他组员。在《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后期,学生已经具有了参与合作互动学习的积极性,可以采用共同学习法。以“财务报表”模块为例,要求学生在合作学习小组中学习财务报表的新建与生成,最后,小组共交一份财务报表,按照小组的成绩接受表扬和奖励。
3.规范合作规则。为加强教学管理,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小组合作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首先,进行角色分工、明确各自职责,保证学生全员参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群体活动中,如果成员没有明确的责任,就容易出现成员不参与群体活动,逃避责任的“责任扩散”现象,小组就会嬗变成学生逃避学习责任的“避风港”。可以根据教学任务的需要,设置不同的角色。如在2人组时,角色分为操作者和检查者,操作者进行财务软件的实际操作,检查者负责检查小组成员的掌握程度。在3人组时,设置领导者、检查员、联络员,领导者引导小组活动以确保按时完成学习任务,检查员监督小组成员活动以保证所有成员参与活动,联络员负责与教师等小组外部人员联络、沟通。其次,制定活动组织机制,规范小组学习行为,强化课堂教学管理。在合作学习小组模式下,小组成员之间需要相互交流、相互尊重,合作小组之间充满互助与竞争。同学之间需要融洽合作,每个学生既要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观点与技能,也要学会倾听意见、接受帮助。为此,每位学生首先要进行自我管理,独立思考、认真练习、不玩游戏、不扰他人;其次要互帮互助,虚心请教、尊重诚恳、关心同学、热情细致。
4.加强教师指导。合作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则以组织者、支持者、沟通者的角色出现,但这不意味着教师的责任降低了,相反,教师要承担起更大的指导和调控职责。首先,要加强合作技巧的指导。小组合作学习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社交技能,缺乏社交技能会导致合作学习小组解体或不能顺利发展。教师要使学生认识到合作技能的重要性,并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按照从易到难、有计划地教授学生小组学习所必须的技能,即组成小组的技能、小组活动的基本技能、交流思想的技能。其次,要加强对学习过程的指导。在学生使用电算化软件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设置权限时没有选择账套而使小组其他成员无法以该操作员身份进行操作,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就会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因此,教师要对合作学习进行现场观察和介入,为学生提供及时的指导。
5.完善评价机制。首先,评价内容要丰富化,合作学习要评价学习的结果,如会计电算化软件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还要注意评价合作过程,如小组成员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学习的主动性与能动性。此外,还要加强对学习表现较差学生的呵护与关注,注重过程跟踪评价,关注学生情感、态度、能力的变化,只要学生比过去有进步,就要及时给予鼓励与肯定。其次,评价主体要多元化,采取学生自评、组员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学生自评是一种自我反思,学生可以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全面总结,反思自己的合作情况、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和学习创新,促进自身不断成长与进步。组员互评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促进小组成员相互帮助,主要从合作是否积极、合作是否友好、工作是否认真等方面进行。教师评价是为了给学生提供指导性意见,督促学生更好地参与合作学习,教师可以采取个别测试、成果共享、合作测试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测试,进而评价个人和小组。
三、小结
小组合作学习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提高学生成绩、促进学生非认知能力的发展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合作学习理论源于西方,其与我国的教学实践存在一定的文化背景差异。小组合作学习理念及方法的接受还需要经历一个认同、接纳、创新的渐进过程,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反思、调控。
[本文为广东教育学会2014年度教育科研规划小课题(GDXKT317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王坦.合作学习述评[J].山东教育科研,1997(2):33-36
[2] 蒋波,谭顶良.论有效合作学习的内在机制[J].中国教育学刊,2011(6):33-36
[3] 朱丹.合作学习模式的理论视域及其教学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2013(1):134-136
[4] 凌锋.地理课堂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0(9):74-75
二、项目化教学研究综述
项目化教学模式是一种以为国家培养高水平综合型人才为目的的现代教育模式,它源于18世纪欧洲的工读教育和19世纪美国的合作教育,经过漫长的发展,到20世纪中后期逐渐趋于完善,并成为一种重要的理论指导思想。“项目化教学”是由加拿大教育家查德以及美国教育家凯兹正式提出来的,并陆续被引入其他国家。与此同时,国外教育工作组织和教育学者对项目化教学进行了不断的补充和完善,例如,德国引进项目化教学后,于2003年7月拟定了“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法规。目前,国外很多职业学校都在积极探索项目化教学模式在课堂上的应用。德国职业教育以“双元制”模式著称于世,不同行业的职业学校教学,在就业导向理念的指导下,都十分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教学以项目为纽带,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自主学习的精神。美国工商管理硕士教育(MBA)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等。项目教学模式的前提是“项目”。美国项目管理专家约翰?宾认为:“项目是要在一定时间里,在预算规定范围内需达到预定质量水平的一项一次性任务。”项目具有确定的目标,有明确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要完成的是以前从未做过的工作。项目教学法就是组织学生真实地参加项目设计、履行和管理的全过程,在项目实施过程完成教学任务。MBA主要采取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组成项目小组,深入实际,在完成指定项目的同时,学习和应用已有的知识,在实践的第一线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种“真刀实枪”的演练。在丹麦,项目教学模式(project work)是教育部规定的大学和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不可缺少的部分。
2001年4月,查德博士来我国讲授“项目教学法”,这一人才培养方法开始在国内得到认可,并得到快速推广。对于项目化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我国很多相关单位做了大胆的尝试,重视在教学过程中项目的实施,在“学教并重”的同时,重视学生自主能力的发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西北政法学院是国内首家自发启动诊所式法律教育的高等院校,在实践中,创立了国内首家“立法诊所”,探索了一条以立法项目援助为特色的新的“项目课程”,为推动法学素质教育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有益尝试。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在实践中推出了“项目教学法”,就是把农业部门、科研单位和农民发明创造的先进生产项目作为教学内容引入实践教学中,组织学生在校内外实习基地中加以应用。我国近几年来也有一些别的职业院校,如信阳技工学校、湖南省望城县雷峰职业中学、常州轻工业学校、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株洲职业技术学院等对项目教学法进了研究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果。
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是项目化教学模式日益流行的主要原因。项目学习创造着新的教学实践,它能够反映学生生活和学习的环境。但项目化教学模式在我国仍处于探索阶段,研究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首先,项目化教学模式大多应用于职业院校,用于高校的项目化教学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普及,还只是作为一种课程教学的辅助和补充手段;其次,项目化教学模式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对其进行系统性的研究还比较少,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方案流程。本文试图通过点、线、面的方式充实项目化教学,扩大其应用范围,推进项目化教学模式的发展。
三、会计信息系统项目化教学模式的设计
本文以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借鉴国内外教育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模式,以会计信息系统课程为研究对象,设计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项目化教学模式。
1.会计信息系统项目化教学的总体设计。项目化模式应用于会计信息系统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通过项目化教学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让学生以项目的形式将会计的相关理论应用于实践操作中,学生通过课堂教学的学习,能运用所学的知识独立完成项目任务,同时培养学生根据工作背景进行分工合作的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职业发展能力的提高。
2.任务分工、分组讨论、案例选择和具体操作,在会计信息系统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会计工作能力。首先,教师提供企业的实际案例,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其次,学生根据所学的会计专业知识对企业的会计工作进行分工并分组;最后,每组成员按照各自的角色对企业的会计工作进行处理。
明理、博学、守正、创新。2014年6月21―22日,由中国会计学会会计信息化专业委员会主办,山东工商学院会计学院承办,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和北京元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中国会计学会第十三届会计信息化年会在烟台隆重召开。财政部会计司副司长应唯,中国会计学会会计信息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杨周南,新一届主任委员、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副院长刘勤,中国会计学会学术部主任喻灵,财政部会计司会计准则二处副处长黄■,山东省财政厅会计处处长王永振,烟台市财政局总会计师王金钟,山东工商学院副院长盛国军以及来自全国近45所高等院校、实务界的专家学者和《会计之友》杂志社的代表等90余人参加了会议。
开幕式由山东工商学院会计学院院长梁星主持,盛国军教授致欢迎辞。应唯副司长在致辞中希望新一届委员会继续推进会计信息化标准制定,促进会计信息化的深度应用,发挥政府与企业的纽带作用。杨周南教授对第七届委员会所做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回顾,并对第八届委员会提出殷切期望。刘勤教授在致辞中阐述了新一届委员会的历史使命、肩负的责任及未来发展蓝图。大会主题报告分别由刘勤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管理学院张天西教授主持。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助理总裁尚惠红,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张瑞君教授,元年诺亚舟总裁韩向东,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陈虎,浙江省总会计师协会学术部主任张明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施先旺教授,南京审计学院科研处副处长陈耿,武汉纺织大学李闻一教授,上海大学管理会计与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许金叶和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产品总监任晓慧分别围绕会议主题作了精彩报告。在分组讨论环节,代表们就“会计信息化教学及应用”和“大数据、云计算及XBRL”两大主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和交流。
会议闭幕式由合肥工业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朱卫东主持。山东工商学院会计学院副院长桂良军代表本届年会承办方向下一届年会承办方哈尔滨商业大学会计学院院长张林移交了会徽和会标,张林教授代表下一届年会承办方发言。刘勤教授作了大会总结。
会议的成功召开,为大家构筑了一个研讨学术前沿、激发学术灵感、政企学研互通信息的交流平台,对促进我国会计信息化理论与实务研究起到积极的作用,对推动我国会计信息化的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刊 宋丽梅)
一、会计信息化对会计教学中的影响
1、中职会计信息化教学及特点
是会计与信息技术的结合。而会计信息化教学指的是在会计教学过程中,全面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等技术对教学信息进行归集、加工、传输、储存、共享等方式来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2、会计信息化的特点
会计信息化是在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与会计电算化相比具有全面性、复制性、智能性、多元性、开放性、渐进性等特征。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其他课程。如:《计算机网络技术》、《会计信息系统》等共同构成了会计信息化教学。
二、中职院校会计信息化教学的现状分析
1、会计信息化教学理念认识不足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企业对会计人员的需求不再局限在专业基本知识本身上,而是定位在综合型、创新型、合作型的人才培养上。目前,国内的很多中职院校在信息教学的模式上,都局限于由“计算机工具”代替传统的“粉笔黑板”模式。这种模式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会计电算化教学,达到了学习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目的,但不能真正满足企业的需要,在这种基础上,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会计教学中的工作环境、工作背景假设。利用网络技术不断地更新一些有代表性的综合性实践项目。
2、教学手段单一
会计专业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学科,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这种实践性也进一步加强,但纵观国内中职会计教育的现状,不难发现多数的教学手段仍停留在“填鸭”式的灌输教育,虽然也有一部分的电算化实际操作过程,但大多数的实践内容较为单一,基本上都是在两种主流财务软件上进行的账务处理,固定资产、产供销、工资、报表等单一的实践项目,教学内容局限于教材与实际社会情况脱节。
3、师资力量薄弱
经过对多数院校会计专业的师资队伍结构调查,可以明显的看出,本专业的教师队伍相对较为薄弱,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多数学校的专业老师虽然是科班出身,但基本上都属于出了校门,就进入校门,其知识结构局限与课本,而在教学过程中,虽然能够熟练的运用计算机这个现代工具进行教学,但却不能够将实际问题代入到实践操作,更不用说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熟练地解决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计算机系统问题;另一方面是从事计算机教学的老师转变而来从事电算化教学的老师,虽然能够熟悉计算机的相关问题,但不熟悉会计专业的相关理论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更无法将除了信息化教学意外的实践会计内容融入教学内容中。
4、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由于社会等多方面的情况影响,中职院校的学生不能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缺乏主动学习积极性,目前的中职生基本上将属于“00后”,这些学生个性较强,自律性较差,没有学习的压力,贪玩。对于现代的学生来说,物质生活的改善让他们没有任何压力,根本不明白为什么要学习,虽然他们对计算机等网络很感兴趣,但只要涉及到让他们实际动手的时候,就基本上没有什么兴趣了。
三、信息化背景下中职会计教学模式的改革
“会计信息化”的概念是1999年提出来,经过多年的实践发展,目前的会计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跟上信息化发展的要求,针对目前传统的会计教学模式现状,结合国家对中职教育的改革要求,个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会计教学模式。
1、明确会计信息化教学目标
中职学校本身的教育目标就是为企业培养实用、够用的操作型人才,尤其是进入信息化时代,如何完成我们的培养目标,笔者认为应该从确定以下几个目标。
1)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
国家规定,凡是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虽然我们中职院校的学生本身底子相对薄弱,但要从一开始教育获取学生该证书的必要性,同时也以自身多年的考工经验告诉学生,虽然会计证的鉴定国家通过率很低,但学生在校期间只要能好好把握,其实是不难的,要让学生树立一定的信心,将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作为首要目标。
2)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的多数教育是围绕这会计证的取得进行。虽然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拿到了会计证,但进入企业实习之后,我们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欠缺,不能实现学生和员工的直接转换。在校的学习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而这种能力不能局限于手工账务处理,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化操作应变能力,这就需要我们的学校投入一定的硬件和软件系统,需要我们的老师投入更多的精力教会学生如何融会贯通。
2、积极改善现有的实习环境
对于中职院校的会计教育来说,很多的观念仍然停留在以前的手工操作中,有的院校虽然开设了会计这个专业,也建立了会计模拟实训室,但这些都停留在手工账的基础上,学生仅仅练习了珠算、手工填制凭证、手工编制账簿等。虽然这些是基本功,但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这种教学环境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需求。
我们的教学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的技能型人才,处于信息化的社会,我们更应该注重硬件和软件的投入,让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能够模拟企业的实际操作。因此建议设立会计实训室,一个基本模拟实训室,设立基本的企业账务处理沙盘、手工账务流程等模块;一个会计电算化实训室,本着“应用为目的,够用为度”的原则,引入相关的会计软件,例如会计电算化软件、出纳会计实训软件、基础会计实训软件、中级会计实训软件、成本会计实训软件、会计综合实训软件等,全方位的模拟企业的工作流程、工作环境和职能岗位。
3、培养“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我们中职院校的会计教育普遍起步较晚,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多数的专业教师仅局限雨理论教学,缺乏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因此在继续完善专业教师的理论知识架构的基础上,重点培养教师自身的实践经验。鼓励并支持教师走向企业,到实际的工作岗位进行锻炼,熟悉企业里面各种会计岗位的具体业务,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和动手能力。另外可以聘请企业里面的技术人员进入学校做兼职老师或针对具体的业务环境进行专题讲座。通过学校和企业的互相交流,明确双方的需求和目标,以便能更好的培养出适应企业的会计人员。
4、加强学生管理,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中职院校的学生固然调皮,不学习,但同时也应该看到,这部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还是不错的。尽管我们在教学环境、教学理念和师资队伍方面做了那么多的尝试和改善,学生作为整个教育的主体,其主观能动性在整个教学环节是最为关键的地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认识到会计并不是和枯燥的数字在打交道。这就需要在入学之初引入本校以往学生的成功经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从最基本的会计理论教学开始,就采用多媒体教学,学生互动等形式进行兴趣教学,使他们觉得学习并不是一种负担。在实际的实践模拟教学环境中,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模式,引入各类企业的具体模块案例,分配具体的岗位,让他们实际感受企业环境下的会计工作。同时,鼓励并积极辅导学生参加各种级别技能竞赛,从竞赛的环境中去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庾志;对高校会计信息化教学的思考;中国会计学会第四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从表1可以看出,中级会计师《财务管理》考题中近年总题量保持在51题,且题型保持相对的稳定;客观题和主观题的分值比例为55%和45%,主观题的题量虽只有6道题,但分数比重较大;而且对考生的计算和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分析能力的要求较高。中国会计视野网站在对中级职称本门课考试中难度大的题型的调查中,有63.51%的人选择了多项选择题,所占比重最大。详细情况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多数考生对多选题和综合题普遍感觉有难度,这就要求考生平时要注重知识的理解,要在有效理解的基础上。积极思考,特别是结合平时实务经验,仔细体会、理解基本理论在实际中的运用,最好尝试用基本理论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思路。这不仅仅有利于通过考试,也可以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需要强调的是《财务管理》与《会计实务》和《经济法》课程有一个重大区别,就是绝大部分内容不存在准则、法律规定,许多决策和分析都要依靠决策者自己的职业判断。因此,对于综合性强的试题,教材上往往没有标准答案,只有积极的思考,有意培养思路,方可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另外,笔者对今年《财务管理》试题做了分析和统计,发现指定教材的每章都有考点,覆盖面很广,考题的综合性较强,但难度不大。如综合题一几乎把教材中有关涉及股票相关的计算做了较全面的测试,其命题点包括“资本资产定价模型”、“附权优先认股权价值”、“留存收益筹资成本”、“股票股利”、“股票回购”等内容。因此,考生不仅要熟悉教材,而且能够对教材各章内容融会贯通,并且具有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近几年命题中,虽然各章的内容或多或少均有涉及,但重点比较明确,难点也较突出,主要分布在第2、3、4、6、7、8、10、12等八章中。
通过上面分析可知,考生有效地借鉴以前年度试题导向性,对于更好地把握该门课的知识结构和考试命题方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考生要严格按照考试大纲规定的范围和指定的辅导教材认真进行全面、系统的学习,而且要对中级会计师资格考试情况和要求有所了解,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准备,这才是广大考生顺利通过考试的有力保障。
二、2008年《财务管理》命题规律总结
一是严格命题范围,主要集中在考试大纲和指定考试用书中。考试大纲是考核时的纲领性资料,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全面性,包括了基本的财务管理知识框架;指定用书是大纲的具体化和细化,是考生最应该认真掌握的内容。考试大纲和指定用书既是考生复习的范围,也是考试命题的基本依据。从这些年考试的试题来看,基本上没有超过考试大纲和考试用书范围的试题。因此,考生应当以书为本,学透教材,全面掌握考试用书的基本内容。
二是考试命题重实务性,兼顾理论性且侧重于能力的考查。《财务管理》考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以实务为重、结合理论。因为会计资格考试的对象主要是从事实务工作的会计从业人员,考核目标是检验考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基本理论水平。因此,考试的重点在于对实务方法的掌握,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尤其是理论在实务中的运用。不过近几年考试中,涉及到理论方面的试题多围绕基本理论,难题、偏题、怪题较少。因此,考生在准备理论部分时,关键是要真正理解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方法。如单选题、多选题和判断题等客观性试题中多会出现理论性问题,其目的是考查考生是否真正理解这些概念与原理。而实务操作技能主要集中在计算题和综合题。这类题目综合性强,侧重于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
三是考核的知识点较全面,题量多、计算量多、综合性强,重点难点突出。
首先,《财务管理》课程内容广,理论和方法问题都比较多。按照“全面考核”的要求,历年的考试内容基本上涵盖了辅导教材的主要知识点。由于每门学科都有其重要的知识点,因此每年的考题对重要知识点的考察所占的分值都较高,为此考生要认真分析和总结历年考题,从中把握重要考点和答题技巧,提高应试能力。
其次,《财务管理》课程内容前后的关联度较高,由于在实务上财务管理的内容涉及到各个方面,所以在考试中,往往容易将不同章节的内容联系起来,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如第七章资金需求量预测的比率预测法与第八章每股利润无差别点法的结合;第七章息税前利润的计算与第四章现金净流量、净现值以及内含报酬率的结合;第七章综合资金成本或第二章资本资产定价模式的计算折现率与第四章净现值、计算期统一法的结合运用;第二章风险衡量指标与第八章杠杆的综合计算;第九章剩余股利政策与第八章每股利润无差别法的计算、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与第七章资金需求量预测的综合计算;第九章股票分割和股票回购与第十二章上市公司财务比率的计算;第八章杠杆计算与第十二章因素分析法、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结合运用等。
最后,《财务管理》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定量计算分析,课程内容的这一特点反映在考试中,表现为考题的计算量较多。从历年的考试情况看,试题中与计算有关的内容大体上占50%以上。并且,不管是计算分析题还是综合题,其计算量都较大,涉及的知识点较多。试题的这些特点要求考生在复习过程中,要将有关的分析计算方法及其原理作为学习的重点。
需要强调的是,考生要学好财务管理这门课程,总体上要掌握三个基本项:第一,要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主要指有关基本概念、基本原则以及基本特点,如时间价值、风险、最佳资金结构等。这些内容是掌握财务管理方法的基础,必须下功夫反复的记忆和理解。第二,要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方法,主要是财务决策的方法、财务分析的方法以及财务评价等方法,如债券价值评估、财务分析体系等这些内容会涉及到一些较深奥的数学知识,对某些考生有一定难度,考生要下一定的功夫。第三,要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技能,考生对书中涉及到的内容,应系统掌握其计算前提、步骤及注意点,弄清业务处理的原理、公式的演变、数据的来源、方法的选择、理论的获取以及案例的启示等。通过记忆公式一案例练习一总结公式,不断反复,从而提高自身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务操作能力。
三、对2009年《财务管理》考生应试的几点启示
《财务管理》这门课程相对于其他中级职称考试科目知识层次更高级、更复杂,学习难度更大一些,因此,考生们在学习时要注意
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一个正确的方法就等于成功了一半。现将学习这门课程的方法建议如下:
其一,制定具体的学习计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制定一个详细周密而又切实可行的计划,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学员们也可以根据辅导课程的进度,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笔者建议采用“有所侧重”的原则来分配宝贵的学习时间,“有所侧重”有两层含义:(1)前期侧重理解性章节,如第2章、第3章、第4章,后期侧重记忆章节,如第1章、第5章、第9章等;(2)侧重当年新增、变化的内容,因为当年新增、变化的内容当年一般都要考到。
其二,教材至少看三遍。第一遍粗读,不求甚解,只要求了解《财务管理》一书的大概知识体系,对主要的内容快速浏览,做适当的标记;第二遍精读,仔细阅读教材各章节,适当选择习题加以练习和巩固主要知识点;第三遍,融会贯通,这一阶段一定要注意知识点的前后联系,应快速看书,寻找自己还未记牢的知识点,对其进行重点理解;只有深刻理解知识点,反复演练习题,熟练掌握其原理和计算方法,才是考试制胜的法宝。具体时间可安排如下:
第一轮(12、1月份):教材看完第一遍,要求看完就好,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不做题目。
第二轮(2、3月份):开始做题,同时教材看第二遍。要求做如经济科学出版社的《精选题库》,每门课程一本,此外根据做题进度精读教材。
第三轮(4月份):融会贯通,教材第三遍。要求开始做综合专题,精做研做,彻底搞懂,举一反三。
第四轮(5月一考试前):补缺拾差,教材第四遍。要求做模拟题,回顾自己的专题总结,回顾历年真题,完成全部教材学习。
其三,选择典型的例题练习并熟悉近三年的考题。做练习既可检验看书的效果,又可增强看书的效果,对于应试既必要又重要。在看教材第二遍的同时,可就各章的内容做一些典型习题,力求掌握该章的重要知识点;在看教材第三遍的同时,要选择一些跨章节综合题(历年考题)演练,力求前后知识点的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考前一般应做5~6套左右质量较高的模拟试题,两天一套,最好安排和《财务管理》的考试时间保持一致,即安排在上午做,一直持续到考前,做完试题后,可针对做题的情况再将教材浏览一遍,做最后一次补缺。这既可以检验自己的综合应试能力,也可以检验自己是否已进入考试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