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校园网络化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2-16 18:55:57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校园网络化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校园网络化论文

篇(1)

二、校园网络文化下医德教育开展所面临的挑战

1.医德教育者“权威”受到挑战。

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单独地依靠教师的传授,没有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教师处于绝对的权威。校园网络文化的传播,使学生能够通过网络获得更多与他们相关的知识和信息,很多问题学生通过网上解决,有些知识的更新学生比教师提前知晓,任课教师在讲课中讲到这些知识,会使学生们无兴趣,甚至反感。医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使医学生形成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品格,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学生难以接受,更谈不上形成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品格。有些教育工作者没有认识到在当今的网络时代网络文化的重要性,甚至有些医德教育者对计算机一窍不通,网络文化根本不知,这就要求医学院校医德工作者必须在技术上能运用计算机,在思想上要重视网络文化。通过网络了解学生在网上做哪些,看哪些,想什么,针对这些对医学生进行有效的医德教育。在校园网络文化高速发展的时期,不能够熟练的运用计算机,了解最新的网络信息,接受网络文化,教育工作者就不能适应网络时代的发展,将会被社会所淘汰,丧失其权威性。

2.医学生形成良好的医德受到挑战。

外部环境对人的性格以及生活、工作等方面都有影响。围绕着网络生活,沉迷于网络,这样会形成孤僻的性格,人际关系淡漠,难以形成良好的道德规范,尤其医护人员要接触很多病人,如果没有良好的医德,又不能与病人广泛的接触交流,这对其以后的工作相当不利,会在以后的工作竞争中被淘汰,这其实是网络文化负面影响的表现。每个人经常接触一事物会对其造成影响,当代的大学生经常上网,对其来说影响极大,大学阶段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网络上众多的不良信息,会使他们在无形中受到影响难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些医学生由于不能真正的理解医护职业道德内涵,再受一些网上不良信息的影响,在怎么形成良好的医德方面迷失方向,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对医学生来说,形成良好的医德,树立良好的医德意识需要自己的学习、自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些医学生经常上网,自身的自律、监管意识比较淡化,判断鉴别能力差,这样会使网上的一些不良医德信息渗入他们的脑海,影响他们形成正确的医德意识。

3.教育组织者利用网络进行医德教育的力度不足受到挑战。

事物的发展需要外部的支持,利用校园网络文化进行医德教育需要教育组织者的全力支持。网络时代的到来,学生们喜欢通过上网了解时事、丰富知识、开拓视野,尤其是大学生,他们希望教育工作者通过网络生动、有趣地进行教学,因此,学校的教学离不开网络。教育工作者利用网络进行教学有很多不足,如硬件较差等。除此之外,有些高校对校园网监管不够,没有规范的管理体制,这样使教育工作者不能很好的利用网络文化进行教学。在医患关系紧张的条件下,高等医学院校对医学生进行医德教育更需要利用网络文化,从而使医学生受到教育。大部分的医学院校更加重视传统的教学方式,利用网络的并不多,对网络文化的医德教育不予重视,迫于各种压力只是应付。当今,一再强调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对医学院校来说就是医德教育进网络,由于校园网络的监管不够和医德教育的组织保障体系不完善,使医德教育者没有利用校园网络文化进行医德教育的意识。

三、利用校园网络文化加强医德教育的途径

1.加强校园网站建设,渗透浓厚的文化氛围。

传统的教学方式以书本为载体对学生进行教育,在网络环境下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网络,尤其是医学院校对医学生进行医德教育更离不开网络。医学院校要加强网站的建设,加大投入,创建适合医德教育的特色网站。一个网站是否受欢迎,是否有吸引力,与它的信息量直接相关。网络的信息及时、丰富,才能吸引“网民”,作为医学院校的网站应及时地最新及学生最关心的网络信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并对一些医学生关心的医学信息进行讨论。中国是传统的文明古国,古代有许多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的名医,如孙思邈、华佗、李时珍等,他们是当今医学生学习的榜样,在医学院校校园网站可以专门建立古代名医的教学平台,使医学生经常看这些内容受到教育,以前辈为榜样向他们学习。在校园网医学院校可以在网站上专门建立一些宣传医学生高尚道德的平台,使学生们受到教育,向他们学习,如天津中医药大学建立的“天中情”、“我的师兄师姐”等平台。对医学生利用校园网络文化进行医德教育,要建立网络教学平台进行网上教学,教育工作者与学生交流互动,使教师能够及时的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2.修订网络法规,完善网络监控管理制度。

网络时代,信息量极为丰富,不良的道德信息也特别多,且传播速度快、范围广,这需要有相应的法律规范予以调整。近年来,我国先后颁布了一些网络方面的法规,如《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域名争议解决办法》等。但随着网络的发展,这些法规不能有效的解决网络问题,尤其是不良信息的传播。新形势下大学生经常上网,要通过网上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应该加强网络文化的建设,这需要对不良网络信息予以防范,如何防范、怎么防范需要相应的法规予以制约。因此,我国应加强网络方面的法律修订,来规范调整人们的网络行为。校园网能真正起到教育学生的作用,应对其加强监控和管理,这就需要相应的监控机制和管理制度,由于当前校园网的监控机制和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所以要完善它。要使医学院校学生的道德意识进一步提高,医学院校应把医学生的道德教育放在重要位置,网络环境下应用校园网络文化对医学生的医德教育极其重要,医学院校网络上的内容要更新、形式要改进,网络文化要适合医德教育,医学院校在遵守国家关于网络方面的法规时,可以制定适用于医学院校的规章条例,且在校园网络上,督促学生合理合法利用网络,并对其网络行为进行监控和管理,使之受到教育。总之,网络环境下以网络文化教育大学生需要相应法律的修订和制度的完善。

篇(2)

1.大学生上网情况调查。

为了进一步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增强学生网络德育意识,丰富校园网络文化资源,随机对高校1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是当代大学生上网查资料和看新闻的占多数,游戏、交友、聊天、音乐、视频的学生不到五成。由此可见,大多数的大学生喜欢利用网络学习。

2.大学生综合门户网站栏目的喜欢比例。

依然对这100名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学生喜欢的网站是时事论坛、热点追踪、考试资讯和就业考研资讯等专栏。

3.目前高校网络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中出现的以下几种问题值得深思。根据对学生进行调查,反馈出来学生认为网络文化建设中的主要问题是: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较弱,缺乏专业网络技术技巧,学生网络自律性和自建意识较弱,网络管理和舆论队伍不健全,网络互动平台太少,网络文化含金量太低,网络德育论坛少……

(二)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现状

1.栏目设置完备。

当前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中的栏目设置都比较完备,一般都有“学校概况”“管理机构”“院系设置”“招生栏目”“考研通道”“学生管理”“名家讲台”“心理咨询”“新闻视点”等栏目。各高校的网站基本能够满足不同专业的信息交流、教学教研、思想政治、校内信息共享等需求。

2.内容丰富,实用性强。

学校的网站由于栏目设置较多,内容丰富,充分发挥了媒体的即时性、互动性、全面性等特点,栏目集教学、管理、教师、学生生活为一体,信息量大,尤其是新闻、公告等栏目的点击率最高,成为广大师生及时了解和掌握学校动态的平台。有的高校还链接了图书馆,可以直接在网络上寻找自己喜欢的资料、有的还开设了校长信箱、书记信箱等栏目,让网络成为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平台,方便快捷,实用性强。图书馆的中、英文数据库、自建数据库和试用数据库这四个数据库系统较大地满足了师生的需要,书刊检索、信息通报又方便了受众办理手续。另外,通过图书馆链接的世界各地资料库和多种报刊数据资料库也让大家查阅十分快捷和方便。

3.德育渗透不到位。

不少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德育渗透不到位,有的只是在首页中出现了校训、校徽等可以用来展示高校特色和精神的办学精髓。但是在二级网站上的德育渗透就很少了。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中仍有很多需要提升的空间和开创新栏目的必要。

4.学校网络硬件设施建设方面,投入明显不足。

网络文化建设的物质条件是电脑,电脑是更新最快的电子产品,任何学校都不可能及时更换。所以就可能出现部分电脑设备陈旧、网络信号不好、网站不稳定、网速过慢等打不开网页的情况。经常打不开网页,势必影响师生上校园网的心情,这给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导致学生不善于利用校园网络下载资料的情况。

5.校园网络的管理有待加强。

学校在创建校园网络的时候,充分考虑了网站的实用性和创新性。网站所涉及到的内容多、信息量大,这就需要一批技术过硬的专业的管理人才,才能甄别来自于各方面的信息,从而不断地进行更新和创新。由于网络互动需要管理人员的参与,尽管互动效果好,但是由于人力不足,管理能力有限,还不能开设更多的互动。另外,学生希望开设更多的新颖的栏目,拓宽交流空间,缓解精神压力的渴求也还难以在短时间内满足。从事网络工作的专职人员太少,很多学院都是兼职管理员。网络管理工作的负荷重、工作量大,而且专业知识和业务都不够扎实,网络管理责任、分工也不是很细化,这些都是影响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因素。

二、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优化

(一)基于校训,创设更多特色网页

自从有了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就成为一个学校的标志,是一个学校的品牌,更是办学理念的彰显。因此,大力发展校园文化建设,努力构建具有历史传承、时代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体系对于良好校风、教风、学风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校训就是校园精神的提炼,反应了师生共同的理想和奋斗目标、精神信念、文化传统、学术风范。校训是德育的综合体现,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灵魂,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因此,高校在制定校训的时候必须要全方位地考虑自己的思想定位、办学目标等方面的问题,综合提炼出能够充分体现办学特色的校训。高校的首页设计要清爽简洁,重点突出,浏览方便,设计合理。通常校训作为学校办学的宗旨都会出现在页面上,附上一些具有代表性能够宣传学校的图片,首页中能轻松的点击到第二级网页。第一级网页的创办,德育思想都以其独特性而贯穿于整个页面。第二级网站的德育往往是现在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一个薄弱环节,各栏目组应该根据自己栏目的特点,设置相应的德育思想。比如学生会的“团结、拼搏、合作、诚信”等可以作为德育的核心内容;教师栏目多以“师德师风”为主题的德育内容来设计;教育科研以学校的长足发展理念来作为德育内容……总之,每一级网站都应该充满浓郁的德育气息,充分体现出大学教育的特色、个性和专业化的发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在网页的任何地方接触到德育的熏陶。另外,校徽也是每个学校德育精神内涵的集中体现,所以在网站的某个醒目的地方,都应该出现校徽,让学生看到亲切的校徽能够精神倍增,努力学习。

(二)学校应加大投资,尽量满足学生的要求

比如开设“德育讲堂”、“道德底线”、“我身边的行为”等栏目,尽量让学生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入手,收集德育故事,用自己的方式讲出来,或者展开评论。如果发现了身边德育使者,应该及时让他的故事传播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让学生吸取成长的正能量。如果发现了身边不道德的事情,也可以第一时间到网络上,让学生以之为镜,反观自己的内心世界,是不是也曾有过类似的想法,或者已经实施过行动。这些举措,都是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教育的好方法。学生通过参与互动,可以让他们获取成长有用的价值观,为成为高尚的人而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网站内容应新颖独特,实用性强

现在的各高校都很注重网站的实用性和方便性,所以网站内容一般都会涉及到对师生便利的公告、消息、教研平台、互动平台等栏目。在一些点击率高的栏目更应该加强德育思想的渗透。比如可以每天换一句赋有哲思的至理名言,或者在醒目的位置传递着拼搏、诚信、奋斗、明理等德育精髓。让学生在不经意中得到教育,受到熏陶。如果做到了,学生们一定可以变得更为理智,大学生活会因为精神食粮的充足而更为有意义。高等教育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我校也处于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在进行网络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努力开设具有历史沉淀、时代特色和学校独特的校园文化体系。这样的体系对形成良好的校风、拼搏的学风,对增强师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促进师生全面良性发展,提高育人质量和办学水平都有很重要的作用。也才能让学院具有有别于其他大学的优势资源,这样,网络文化建设的目标就达到了。

篇(3)

2辅导员在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中的角色

2.1学习者和推动者

贾德芳等指出,在新媒体时代,网络信息数量巨大,来源广泛,使得传统教育模式中辅导员在信息量的占有上处于优势地位的局面被打破。面对90后学生利用和掌握网络等新媒体技术比很多辅导员还要精通和熟练,辅导员自身的素质无法很好地与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相适应等问题,在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推进的过程中,辅导员要敢于争做信息时代的学习者和交流者。在事务性工作之外,主动积极地创造条件,挤时间花时间给自己充电,拓宽视野、打开思路,及时更新信息和知识,将新媒体技术用于实际工作开展。同时,辅导员要真正融入到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学会利用这些新的媒介手段,在学生中去普及和助推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优秀平台,促进教育引导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2.2整合者和监管者

高校网络文化具有虚拟性、开放性、多元化以及区别于其他网络文化的创造性、思想性和学术性等特点。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文化,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教育引导的重要参与者,需要整合多样化的新媒体技术,以贴近和有利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为根本,找到与学生日常事务工作及教育引导工作的结合点,保证网络资源利用的有效化。其次,在推进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辅导员要加强对学生使用网络的监督和新媒体的管理,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网上舆论氛围,实现网上教育和网下教育的合力。

2.3引导者和教育者

辅导员的个人魅力表现为其在学习、工作和生活实践中积累起来的能力、气质、性格等人格特性,是高校辅导员的核心竞争力。借助新媒体推进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辅导员要不断更新观念,跟上学生的步伐,掌握新媒体技术,以更加灵活及时有效的形式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开设优质的辅导员博客或主页,通过自己在网络文化中的躬行实践给学生树立榜样,提升自己的个人魅力,成为更受学生欢迎的引导者和教育者,促使教育引导的方式更加多样、内容更加丰富。

3辅导员在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中的工作思路

3.1建立学生事务工作平台

面对高校学生日常事务工作信息量大、内容繁杂等特点,网络作为新媒体的重要媒体形态,对于提高辅导员工作的系统化和时效性起着积极作用。一是要对QQ群、飞信、微博、邮箱、微信平台、博客、专题网站等网络工作方式进行筛选和归类,明确不同的网络途径在日常事务工作中的作用发挥机制,加强具体工作开展的针对性,使学生事务从分散管理转变为集中管理。二是网络工作平台要体现师生共建,充分发挥班委、党员、辅导员助理等学生骨干力量在年级、班级网络平台中信息和工作开展中的助推作用,保证各类消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各项事务工作实施开展的规范化和系统化。

3.2打造网络之家助推教育引导

在各种网络新媒体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的辅导员——学生一对一谈话、主题教育、班团活动等教育引导的实效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针对学生学习活动时间安排紧凑及辅导员有时在事务性工作中难以抽身的困难,借助相应的网络工作方式,开辟教育引导的新途径,打造充满关爱的网络之家。例如通过QQ群或微信公众平台建立党员之家、科创之家、留学之家等,给不同需求的学生群体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营造严谨优秀的学风氛围;其次辅导员通过自己的博客或主页以及专题教育网站,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专业选择、大学规划等开设分享专栏,引导学生更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

3.3借网络窗口展辅导员魅力风采

辅导员的个人魅力对于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有较大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其个人魅力除体现在平日工作生活的一言一行外,也包括观念的更新和知识的学习。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博客或主页以图文并茂的活泼形式,成为展示个人魅力风采的重要窗口。辅导员要善于利用这一窗口,找准教育发展的规律,更新教育引导的观念,跟上学生的步伐,加强对网络技术的学习,熟练使用微信公众平台等新技术;以贴近大学生的需求为本,加强辅导员博客或主页建设,结合图片、视频、文字记录学生的成长点滴和自身的成长感悟,精心设置版块,如温馨提示、日常事务、出国留学、随笔闲谈、视频分享、时事政治、你们的大学生活等,以丰富博客的内容和形式,提升辅导员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篇(4)

全球信息网络化的到来,引起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教育方式等等的深刻变革。

主导经济活动的已不再是单纯的物质资料的生产,同时也是信息的制造、获取、转化和传递的活动,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人的自由、和谐发展为核心理念的新的教育价值观就需重新确立。

在全球信息网络化社会中,教育再也不能只是那种封闭划一、千人一面、漠视个性的教育,注重个人权利及其主体性,并以重视大学生个性为前提,充分利用网络的快捷性、多元性等特点,在培养人才的同时,完善大学生思想修养。

一、大学生是当今社会最具个性活力的群体

性首先是指现实的个体。

现实的个人通过遗传获得的活的生命的肉体组织及其自然差别,人不仅区别于自然界一切其他生物物种,就是每个人也因其先天的遗传基因等的不同而具有自身生理差别,这也是个性作为其它差别和特点存在的最一般前提,亦即个性的自然的和物质的基础。这种差别也是多种多样:有外在的相貌,也有体内遗传基因等不同方面。人既是生命的、肉体的、生理的存在,同时更是有意识、情感、欲望的,即个人的心理差别。即人区别于其他生命体的特征是人有意识。

在心理学上,有把人的心理差别分别通过对人的气质、性格和能力等加以逐一分析,从而通过认识和分析人的心理差别去认识人的个性。

从哲学的角度研究,人为了自身存在和发展,在与自然和其他人即社会存在中生产和发展自身,人的个体差别也是在家庭、社会的生存和发展中得以实现并逐渐完善的。

在这一过程中,人认识到自己是客体的同时也是主体,即人具有意识和自我意识,人是理性和非理性的统一体。在以劳动为起点生产自身到以实践生产、改造自然和包括自身在内的周围环境,并逐步提高自身的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并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发展对个体自我的认识。个体和个性不是两个不同的人,而是同一个人的两个不同视角。

上述分析可以将人的个性定义为:个体主体的自为的社会存在特性,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个体主体的全面自由发展和创造性才能发挥基础上所形成的独特性。人的个性具有唯一性、不可重复性、不可替代性、创造发展性等特点。

大学生因其所处特殊年龄段和校园学习环境,具有鲜明的思想独特性:

首先,从年龄段分析,大学生正直风华正茂,个人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关键期,具有很大可塑性。

每个人一出生就有区别于他人的遗传基因和形体特征上的唯一性,又因每个人的生命之唯一性而使他的个体存在具有不可重复,他人不可替代的特性。每一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之中,都扮演着特定的社会角色,承担着特定的社会职能,体现着特定的社会关系,加之复杂的社会环境,使每一个人都获得了与他人不同的身心特征和社会特征,从而使之成为与其他人区别开来的独特的个人,获得自身的独特性。正是这种独特性,“使他成为一个现实的、单个的社会存在物”可见,大学生活是间于从家庭到社会的中间时期,也可以说是大学生独自走向社会的第一步,正是在校园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的分析,通过和师生的交往和沟通,并在不同的时间逐步调整和完善乃至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次,从大学生整个人生看,大学生思想具有自主性和创造性。

自主性是个性得以形成的基础和出发点,它要求个人按照一定的合理的意志去生活、去行动、去决策、去评价。没有自主性就谈不上形成人的个性。马克思说:“那些不感到自己是人的人,就像繁殖出来的奴隶或马匹一样。完全成了他们主人附属品。”自主性相对与依赖性而言的。

创造性为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提供新的内容和内在动力,是个性的最高最充分的表现形式。大学生往往能够依据自身内在固有的尺度和客体内在固有的尺度,并以自己的实际活动把二者统一起来,在专业方面和个人兴趣方面创造出全新的观点和成绩,同时也创造出全新的个性思想。未来的任何创造过程,实际上是客体与在大学期间形成的自我创新观点的结合。

个体主体存在本质的外在表现或外化就是能力。一般说来,思想个性突出的大学生,往往表现为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和较强的创造性,也就是具有较强的能力。反之,个性不突出的人,则往往依赖性较强,顺从而保守,缺乏自为性而能力不能发掘出来。

第三,大学生感情丰富而理想化,具有很强的波动性。

大学生是通过高中阶段的努力而考入高校,对未来有美好的憧憬和理想,又因刚刚从家庭独自走向校园,有许多生活、情感和经济上的问题需要他们独自面对和处理,往往在内心中有很强的自我理想化的思想倾向,但在面对真正遇到的实际问题时,又有很强的依赖性和波动性。

第四,从个性的实现方式来看,大学生只有在社会中,通过个性的社会化才能得到实现。

个人的意志是自由的,个性的发展是多方向的,因此似乎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自由意志去随意发展自己的个性,可以遵循自己的意愿去采取一切手段实现自己的个性。然而,现实生活决不是这样的。人的个性的产生、形成、发展和实现,都必然要受到个人所处社会条件的限制或制约的。大学生只有通过在校园生活学习中不断的碰撞和沟通中认可和实现上述的个性思想形成和完善的过程。

重视人的个性独特性,培养人的独特个性,决定教育不是一种可以简单套用的模式。个性化教育目前是一种指导思想,其实现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应该只是体现在某一个阶段,而是渗透于人的发展的全过程和教育进程的各个阶段。时间上,贯穿于学前教育、在校教育、继续教育;空间上,延伸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个性化教育可以说是为实现素质教育,着眼于充分发挥人的个性的教育,针对人的个性差异实现人的发展、体现人的主体性、激发人的创新性、完善人的独特性的教育。个性化教育就是在发现和尊重受教育者独特个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一切有利条件,最大限度地促进受教育者的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的自主、和谐、能动的发展,形成完善个性的教育过程。个性化教育的实现可以带来许多方面的转变:知识的拥有到知识的创新,知识的贮备到知识的运用,信息的占有到信息的更新,单一的评价标准到评价标准的多元化体制下由单一型人才转变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过程。这其中不仅仅指学校教育,也包括社会、家庭等各个环节,其中的高等院校发挥着重要而关键的作用。

二、适合的网络载体适应并引导学生群体的个性发挥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是以计算机的出现和发展为标志的,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日益成熟和广泛应用,教育也借助其扩展功效,并获得了巨大改观。

世界上网络技术发展较早的国家,所有大学都建立校园网并与国际互联网联通,通过建立各种软件资源库、电子图书馆以及网上虚拟学校,为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学校与师生提供大量信息和广阔的教学、科研空间。

近年来,我国的现代教育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我国于1995年底完成了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络主干网的建设,到目前为止,已连接全国所有省级行政区70多座城市近500所高校。清华、北邮等高校已经开始网上教育试点。一些城市的网络教育也正日渐完善。”现代网络化教育的飞速发展,打破了整齐划一、统一模式的传统教育,逐渐通过网络化的学习方式达到个性化教育。

在基于网络化教育平台上,传统教育模式悄然地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教学内容日渐丰富、教学方法趋于多样、教学互动成为可能,学习发生革命性的变革。如何通过建立更加丰富多彩的校园网络,完善大学生的思想修养,是我们应该重视的课题之一。

1、办特色化校园网络,寓教于乐,建构和培养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基于网络平台的教育,教学内容日渐丰富,加强课程的可选择性,因材施教,增加适应不同学生和社会需求的选修课,分领域设置基础性课程、增加拓展性课程的选择性,满足个人学习的不同要求,加强课程的实践性,通过教学互动的双向式学习方式,调动了大学生的积极性,产生了学习革命性的转变。而在这整个学习过程中,开阔学生的视野,通过浏览网络上信息,了解历史,判断和分析现实社会存在的问题,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的新载体。2004年6月止,我国的互联网用户已接近9000万,占全球上网人数的9%以上。其中,在校学生占31.9%。互联网已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而各高等院校网站又是学生登陆频率最高的,因为学校选课等重要信息都通过网络实现,高等院校如何办好网页是十分重要的办学内容之一。

在种类繁多的各种网站中,高等院校应根据自身办学宗旨和学科特点,创办具有科学性的服务性、信息性的特色网。当前高校从教学科研到管理服务等各个方面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管理和传递信息。

网络在教育改革和发展,文化交流和师生互动上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许多院校开设了思想政治教育专栏,但点击率却不尽人意。试想,随着网络信息窗口的开通,学生有更加自主多元的选择空间和选择机会,如果不能够通过信息服务和休闲娱乐吸引大学生,仅将说教和宣教的材料放在网页上,只能够是运用先进的技术做了一件无意义的事情。因为思想是不能通过外力左右的,一个人可以被囚禁,而他的思想是自由的。

充分利用网络,寓教于乐。应该集中人财物建设具有学科特色的校园网络,将信息和知识数字化,充分发挥数字化的丰富性和快捷性作用,因为说到底,网络只是又一种工具,而重要的是人的思想观念的改变,这其中包括建设网站的工作人员、登陆网站的师生全员。

2、丰富网络内容,建设互动窗口。

随着全球网络化的扩展,人的参照点日渐扩展。从学习动机的角度分析,现代人学习交融于生活工作之中,各种形态的学习与学校教育相互交融,人生的学习是形成经验、满足需要的创意过程。与此同时,随着知识更新节奏的加快,从业人员知识结构需要不断调整和补充,人们学习知识,不仅可以满足所从事职业的需要,还考虑到个人爱好、专业兴趣等,同时寻求个人全面发展与自我完善,实现个人的价值。

人们接受教育,是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学习,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不仅接受知识,更需要培养学习的兴趣,学习知识的方法、创新能力的提高。这导致了学习者在接受教育的时候,不但接受的是某一学科的体系教育,而且还接受满足其个人喜好、选择、特点的教育。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大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才能。

随着教学体系的改革进程的加速发展,学生可以根据学习进度和学习程度选择考核的时间、考核的难度、考试内容等进行评估和考核。网络为学习者提供起点能力的评估;学习进程中提供多种不同形式的学习材料和媒体,提供教学咨询系统,师生交流互动,实现一对一、一对多与多对多的双向交流;学习进度和学习效果的考核评估体系的网络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问题能及时、便利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防止偏离预定学习目标,对学生的学习进步进行分析为下一步的进度做出适当引导。建立一套完善的、个性化的、开放而灵活的学籍管理体系,从而达到“每个人的学习方式应该与每个人的指纹一样独特。”

要实现上述这样的教育改革模式,就需要进一步丰富和完善高校网络内容和网络形式,形成网络互动模式。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报告会、演讲、专刊和墙报等形式通过网络化更加多元和快捷,因为网络具有互动性、共享性、形象化、趣味化等多种特点,可以集视听说功能于一体,参与和反馈的功能更强,从而将“化育”在“润物无声”中完成。要做到这点,需要首先及时正面信息,合理设计网络内容和栏目,以丰富而多样的网络信息,贴近大学生生活学习实际,作到知识性、思想性、服务性与趣味性于一体,网上引导必须紧紧与学生服务和管理密切结合,将教育理念转化为学习理念,将学习主体转为大学生自己。这就要求,不仅有一批专业的网络创新管理人员、技术过硬的维护人员和积极融入网络生活的学生大军。在网上全面、优质、高效地为大学生提供从入学开始到毕业乃至进入社会的学习、生活、就业、心理咨询和心理指导等一系列的服务管理工作,在解决学生实际问题和思想问题中完善大学生的个性。

3、发挥网络特色服务,完善大学生的个性心理。

人类发展在承担各种不同的角色和责任的过程中使自身日臻完善,个性丰富多样。但在现实生活中,人往往被“分裂”,而非“完善”。如何把一个人在体力、智力、情绪、伦理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使他成为一个完善的人,是对教育基本目的的一个广义的界说。

作为教育主体的人,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普通的人,然而作为特殊教育过程的对象的某一特殊个人则显然是一个具体的人。需要能把一个人在时间和空间上有限的生存过程中人性的这两个方面辨证地协调一致。因而教育目的也在于使人成为他自己,变成他自己。教育不应只是培养青年人和成年人从事一种特定的、终身不变的职业,而应该培养他们有能力在各种专业中尽可能多地流动并永远刺激他们自我学习和自我完善。依此看来,只有通过个性化教育完善人,才能确保一个人学会如何去建立一个不断演进的知识体系。

现代科学指出:人在生理上尚未完善,他的生存是一个无止境的完善过程和学习过程。事实上他必须从他的环境中不断地学习那些自然和本能未赋予他的生存技术。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他不得不继续学习。

我们时代的社会拥有经验和资源可以帮助一个人以一切可能的形式去实现自己,使人成为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主体,实现自身潜能的主体,并作用于周围和后人。同时,教育不能再限于那种必修的固定内容,而应该被视为是一个人的发展进程,在这个进程中人通过各种经验学会如何表现他自己,如何和别人交流,如何探索世界,而且学会如何继续不断地、自始至终地完善他自己。这样,才会超越千百年来强加在它上面的各种机构上、程序上和方法上的限制。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日渐引起高校和社会各界的关注。

由于许多学生对心理问题的无知、恐惧和担心被人知道后影响日后在就业和工作等种种误区,往往不会主动对心理问题进行咨询和救治,因心理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因心理问题不能及时救助而进一步发展成为心理障碍,而引发的各种自杀、报复而引起的一系列问题越来越多,造成的危害不能够不引起我们的关注。开辟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径,针对大学生开展辅导和咨询活动,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就成为高校网络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因为网上心理教育活动具有平等性,保密性、快捷性的特点,可以起到有别于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的积极作用。

大学校园网络应多开展心理测试、心理咨询、心理救助等系列栏目和窗口,在相对宽松和隐秘的网络环境中完成大学生心理需求上的科普和释疑工作。如开展聊天室,在校园网上利用快捷的再线聊天氛围进行心理释疑。谈论自己被困扰的话题和看法,许多大学生因经济贫困、自信不足、考试焦虑、社交恐惧、交往障碍等问题,都可以通过和自己有相同经历的同学惊醒交流,宣泄内心的不安和恐惧,从新建立内心的平衡点和参照系,从更开阔的视阈思考同样的问题,往往可以解决内心的块垒,化解矛盾和不良情绪。

此外,提供网上心理测试和咨询活动,让同学可以在遇到解决不了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时可以通过网络找到答案和救助信息,通过网络提供相关连接的网址和救治医院的联系电话等。解决大学生因情绪困扰、恋爱和交友、职业选择以及神经衰弱等方面的心理问题。在网上开展针对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开展专题心理救助活动,以应对当今大学生因青春期在面对学习生活压力引起的学生心理方面的问题。

三、网络载体标示着未来教育发展方向

教育正在超出传统教育所规定的界限,正逐渐在时间上扩展到它的真正领域??整个人的各个方面。也正才超出原来课堂固定模式,在网络空间扩展。由于这些方面过于广泛而复杂,以致无法包括在任何一个静止不变的“体系”之内。教育活动正在让位于学习活动,学习者本人越来越成为主体,成为知识的最高主人,而不是消极的知识接受者。

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为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者必须成为教育自己的人。这种关系的转变,是今后科技革命时代的教育所面临的最急切的一个问题。高校网络建设应该进一步扩展和丰富,与社会接轨,不仅与毕业分配的大学生建立母校联谊栏目,介绍学校专业毕业后的分配走向,发展空间,同时和相关企业单位建立互动平台,从学科特点和专业结构等方面给学生了解社会开设窗口和通道,发挥网络化信息共享资源,为开阔大学生视野和心胸打开新的视窗。并通过网络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提供信息,让大学生在走向社会中感悟人生,锻炼自己,提升自身修养。

特别应该强调的是,实现个性化教育的关键问题是体制的更新,尤其是评估体制。仅从升学率看教师,盯着分数看学生的原有评价标准必须加以改变,实现评价制度的多元化。网络教育为人们提供了这样的平台,使学习者成为教育活动的中心;随着教育者成熟程度的提高,允许学生有越来越大的自由和权利。网络化教育能够顺应社会和人的发展,也体现了认知规律的内在要求。只有贯彻这样的全新理念,人的全面发展和创造性才能的发挥才可以实现。

参考书目:

[1]《网络的未来》安妮利尔瞻编著中信出版社2002年版

[2]《改变人类命运的科技力量》(法)埃利奥特史密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篇(5)

1前言

随着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技术和局域网技术的发展成熟,出现光纤及高速网络技术,多媒体,智能网络,逐渐发展为以Internet为代表的互联网。互联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人们足不出户,借助网络就可以了解到世界各地的时事情况、风土人情、交通旅游、天气资讯、体育赛事等等,所需要了解的信息都可以了解,人们的生活已逐渐离不开网络。体育作为一种文化存在,它既可以满足人的生理健康需求,又可以满足人的精神需求,同时也是一种社会文化需要;既是一种健身娱乐的方式、方法,又是一种社会文化的继承、发展和影响。世界范围内高水平竞技体育所产生的广泛社会影响就说明了这一点。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认知程度也在逐步提高,体育文化也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借助网络向学生传播体育文化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途径。

2.校园体育文化的内容

2. 1校园体育文化的概念

校园体育文化是指:“在学校这一特定的范围内所呈现的一种特定的体育文化氛围。是人们在教学和科研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体育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即学校的师生员工在体育教学、健身运动、运动竞赛、体育设施建设等活动中形成和拥有的所有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以及体育观念和体育意识。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体育文化活动为王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这种特定的文仕氛围是和学校的培养目标、校风校纪、生活方式等内容相联系的。校园体育文化是一种有着深刻内涵和丰富外延的独特的文化现象,校园体育文化和校园德育、智育、美育文化等一起构成了校园文化群,它又与竞技运动文化、群众体育文化一起组成了广义的体育文化群。

2. 2校园体育文化的特点

校园体育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形态之一,具有强烈的个性,它来源于社会大文化,以社会文化为其背景,滋生于社会而又不同于社会文化的一种特殊文化,因而它又具有自己的特殊功能。校园体育文化的灵魂与核心就是校园精神,而校园精神是深层次的群体意识,又是群体的向心力与凝聚力,是校园群体共同的价值认同、价值取向、心理特征、行为方式。有人把学术文化比作校园精神文化之首,而把体育文化看作是校园精神文化之躯。因此,体育文化作为校园精神建设的一种途径和形态构成了校园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3网络对校园体育文化的传播影响

3. 1网络更新了体育教师的思想观念

网络教学是一种开放的教学方式。它给体育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促使帐育老师不断努力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学习并运用网络教学技术。并且它使体育教师的主体地位发生了改变,它丰富了教学的形式,使学生参与体育教学过程,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同时网络教学的发展要求体育教师更新思想,需要体育教师将眼光放远,认真学习网络体育教学技术、制作网络体育教学课件,真正去网络中寻找自己所需要的体育教学素材与资料,加强与他人的交流与合作。

网络教学使得体育教师调控课堂教学的能力更强,在网络教学中,课前体育教师依照教学的内容与要求,自定体育学习的顺序、结构等,设计整个学习过程;课后体育教师可以即时对每位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辅导,随时一对一,一对多的复习指导,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3. 2网络提高了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充分发挥了自主性

利用网络进行体育教学使学生的兴趣提高,热情高长。借助网络技术,将体育的的一些经典赛事和技术动作进行采集,通过电脑界面亲切,图文并茂,声像同步表现出,大大吸引了学生,使学生的学习态度也发生了改变。如在讲授太极拳技术动作教学时,可以很快的介绍其动作技术要求,结合动态的图形,使f生很快就了解技术动作运行方向,不断的重复观看技术动作,并进行模仿技术练习,很快的掌握动作,这些是体育教师课堂无法做到的,在网络中轻而易举就可以做到了。还有在进行篮球裁判法教学时,借助网络进行裁判规则讲评,了解基本的裁判规则后,结合激烈的现场篮球比赛,辅以及时的规则讲解,使枯燥的理论知识讲解变得不再枯燥,发挥了体育运动的魅力,因而丰富了体育课堂教学,使学生感受到学习体育的趣味。

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最大的发挥,网络体育教学最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老师组织体育课堂教学,课堂上以学生活动为主,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了解锻炼的方式和方法,自己独自进行练习,老师在学生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进行指导,使课堂教学变成以自我学习为主。例如在学期开始的时候,可以通过网络了解本学期的体育的授课计划、体育考核项目、以及体育各项考核的标准,考核时间和每次课的任务,学生就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个人的学习计划,有步骤的实施,并加强课后练习。这样学生的体育锻炼就变得有计划、有目标,从而能够很好的完成体育课程学习任务。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3. 3网络促进体育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

利用网络进行体育教学,首先使体育知识传授方式发生了改变

利用网络技术进行教学,首先教师要根据体育教学内容及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等确定正确的体育教学目标。其次,进行适当的教学设计。再根据需要取材,完成一个内容丰富多样的体育网页。其中需充分考虑到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学习环境。例如体育课程设置,首先要让学生了解体育教学的整体课程计划,其次是学年计划和学期计划,然后根据学校学生的特点制定教学目标、考核项目和考核标准。接下来体育教师根据教学班级的特点,制定课时教学计划和目标,体育教师依靠课前设计,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课堂上指导学生学习体育知识要点,引导学生科学的进行体育锻炼,从而达到锻炼身体的效果。

其次体育知识学习方式发生了改变。传统体育教学中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师的体育知识传授。网络体育教学中,面对学生的是计算机和丰富的网络世界。其中体育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学习过程中,学生登陆体育教师的体育网页学习知识,可以在网络中寻找相关体育知识资料、在网上就学习的问题和同学相互交流。例如在进行排球战术教学中,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逐一学习多种情况下的进攻和防守战术,学生可以自己动手设计战术、在网络中通过动漫或FLAS日形式进行演练,体会自己设计战术的合理性,带着极大的兴趣通过尝试动手动脑通过实战演练去解决问题、会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提高,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如果学生对体育的一些技术动作一时不能理解,可以看提示,看示范分析,也可以呼叫老师请求个别帮助。总之通过网络体育学习的灵活性得到了加强。使体育教学变为体力与脑力并重,同时整个网络体育教学过程中很少有老师强加的成份,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高层次体育自主学习。

3. 4网络推动了群体活动的开展

群体活动是校园体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群体活动,校园体育文化是不完整的,离开了群体活动,校园体育活动就失去了凝聚力,就失去了它吸引人的魅力,所以开展好群体活动,是一个学校体育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随着科技的发展,如何利用网络开展好群体活动成为了学校体育部门研究工作之一。

群体活动开展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宣传和动员,而网络是一种最好的宣传工具。目前学生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大多数的信息都来源于网络,群体活动的宣传公布于网络中,学生可以了解,校园体育活动开展的情况,可以在第一时间参与到体育群体活动中来。另外校园体育群体活动直接参与者毕竟是少数,观众和支持者才是主体。目前有些学校就利用现代科技,对学校的重大体育群体活动,进行现场转播或采集图像资料通过网络使学生能够在第一时间知道群体或动开展的情况,动员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群体活动中来。例如每年一次的大型校运动会,通过网络使学生了解各项比赛比赛进行的情况,从而决定自己支持的对象,提高了学生参与体育群体活动的热情,有利于推广校园体育文化的开展。

4.充分利用网络推动校园体育文化的传播

4. 1建立专题性体育网页,增强师生之间的合作课堂教学,学生学习的体育知识是有限,再加上学生身体素质的差异,学习效果未必理想。制作优秀的体育新闻网页、体育学习网页、体育宣传专题网页,在校园网上,让学生通过访问校园网,在线学习体育知识,在学习和自我锻炼的过程中,可以将自己的体会于网络中,进行共享。这样通过学习、网上探究、师生之间的协作精神加强了,参与体育活动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4. 2建立名师BBS论坛,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意

根据学生的参与体育活动的情况,安排体育教师坐客BBS论坛,与学生进行交流、探讨。例如可以讨论如下主题:“你喜欢上什么样的体育运动项目”,“与老师共评球赛”,“你是怎样看待你的健康”等。通过讨论,学生会把自己的想法呈现给体育老师和同学们,体育老师会对学生的观点做评述并提出合理的建议供学生借鉴。这样就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了解,增强了师生之间的感情,达到共同促进利用网络学习的目的。

篇(6)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各种数据形式的信息需求和交流的不断增长,使得当今的计算机网络,特别是Internet从传统的数据处理设备(如计算机)和管理工具中驳离出来,担当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信息技术的基础设施与获取、共享和交流信息的主要工具,并成为人们在当今社会生活及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经过了几年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网络已经在很多方面改变了人们传统的工作和生活方式……Web浏览、E-mail、QQ(上网聊天)、VOD(视频点悉播)、文件传输、远程诊断、电子商务、网络大学及虚拟学校等无一不与计算机网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基于网络的各种应用,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扩展,几乎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校园网络(CAN ,Campus Area Network)与其它园区局域网络一样,由于它属于单位自有,学校拥有自我建设、自我管理和自我使用的权利,因此,受经费、技术水平及其它方面的影响,校园网络在规划设计、资源建设和应用上很不平衡,差别很大,特别是在IT界目前还未实施网络工程监理的条件下,在建的或已建的校园网络的“豆腐渣”工程为数不少,造成了不少的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

校园网络的规划设计有多种解决方案,依学校的类型规模和性质的不同,以使网络的设计方案有所不同,体现在技术、应用上更是不同。在传统的语音服务(诸如电话、蜂窝移动电话)无法满足人们的各种信息需求的今天,对图形、图像、视频等多媒体信息需求的不断增长,已成为人们依赖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共享和交流的重要资源。学校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和学生的学习生活对一个高速的、资源丰富的和应用多方面的校园网络的需求是迫切的、必需的。也是网络规划设计者永远追求的目标。教育部最近实施的“西部大学网络工程”及“关于中小学校园网络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对校园网络的规划、设计及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那么一个高速、高效而又安全、资源丰富、应用广泛的校园网络在规划设计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1.建立近、中和长期发展规划

依据本校建网资金的安排,在听取校内外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本校教学科研的内容及其发展的需要,制定一个在未来十年中的近期、中期及长期的建设规划,以保持网络建设的延续性,并保护先前的投资(含各种硬件、软件及信息资源),能融入不断涌现的新技术和新应用。

2.IP地址资源的利用

IP(Internet protocol互联网协议)地址是在Internet上的站点及相关设备的地址,它是由Internet指定数字委员会(IAAA)确定的,确保了它在世界上的唯一性。在IPv4技术应用于互联网的今天,IP地址资源到2010年将近枯竭,在Ipv6技术应用之前,我们要合理使用IP地址资源。当申请到一个建网的IP地址之后,必须合理地划分子网,每个子网中的IP地址要合理使用,既要满足当今的需要,也要预留将来网络扩展时所需,以便有足够的各类服务器连入Internet。

3.建立相关机构,有计划地培养网络管理员及培训部门用户学会使用信息制作,的工具。

建网单位应该设有一个“网络信息化领导小组”,对网络的规划实施起指导和决策作用。按照建网单位的网络规模,按不同时期的需要,配置专业的网络管理员。针对网络技术应用的日新月异,加上校园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的繁重任务,要加强对师生的应用培训,适应网络新技术的应用及安全控制,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和安全。

4.注重需求分析

网络的规划设计是一个系统建立和优化的过程,建设网络的根本目的是在Internet上进行资源共享与通信。要充分发挥投资网络的效益,需求分析成了网络规划设计中的重要内容,它提供了网络设计应到达的目标,并有助于设计者更好地理解网络应该具有的性能;结合学校的办学规模、管理需求和师生对教学科研的需要,确立一个性能较高的网络计算平台,如图1。

同时,经过系统的需求分析,网络的设计者还能更好地作出决策,评价现有的网络,提供移植的功能及给所有校内师生更为合适的资源。

5.组网技术的选择

目前,可用于校园LAN(局域网)的技术有Ethernet(以太网)、Fast Ethernet(快速以太网)、 Gigabit Ethernet(千兆位以太网)、Token-Ring(令牌环网)、FDDI(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和ATM(异步传输模式)。从网络应用、维护、安全和扩展方面而言,Fast Ethernet和ATM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采用。同时,Gigabit Ethernet技术已成为大型Fast Ethernet的升级目标。虽然Fast Ethernet和Gigabit Ethernet因采用CSMA/CD的介质访问控制方式而广泛地存在着“广播风暴”的问题,但可以更好的传输介质和交换设备予于克服,其实出的优点是兼容先前的设备投资,师生的网络应用及培训更易进行,网络的可管理性和扩展性也很好。ATM是一种快速分组交换技术,它在WAN(广域网)上体现的强大功能和在LAN上的成功应用,均以事实说明了它的技术的先进性。在ATM中,不同速率的各种数据,如语音、图像、视频都被分成标准的53字节的信元,以光纤作为传输通道,避免了以太网中的“广播风暴”,提升了网络的整体性能。但是ATM不兼容以往的以太网投资,其管理和操作有异于传统的以太网平台,故不适用于以太网的升级改造。

6.校园网络的设计模式

一个良好的设计方案除体现出网络的优越性能之外,还体现在应用的实用性、网络的安全性、易于管理性和未来的可扩展性。因此,设计时要考虑以下问题:

① 要适应未来网络的扩展和拓扑结构的变化。

② 要能为特定的师生用户或用户组提供访问路径。

③ 要保证网络能不间断地运行。

④ 当网络扩大和应用增加时,变化的网络结构要能应付相应的带宽要求。

⑤ 使用频率较高的应用能够支持网上大多数的师生用户。

⑥ 能合理地分配用户对网内、网外的信息流量。

⑦ 能支持较多的网络协议,扩大网络的应用范围。

⑧ 支持IP的单点传送和多点广播数据流。

要达到以上这些设计要求,分层的设计功能及星型、树型和交叉型的拓扑结构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如图2。

转贴于

7.网络硬件的选择

除网络上的工作站使用普通的PC机外,主机的选择应使用专业的高性能服务器。连接介质的选择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各交换机(switch)之间(楼与楼之间,楼层之间)及网络出口干线选择光纤,第二部分为从访问层的交换机到用户的PC桌面选择超五类双绞线。如今,交换机的价格已是很低了,应尽可能选择交换机而不用集线器。网络连接的关键设备是路由器(Router),无论是Internet接入,异地网络连接还是大型网络广播域的划分,都离不开路由器,因此,路由器的性能较为重要,选择Cisco公司和3Com公司的产品,就能体现出极高的性能。数据存储设备,除可选择大容量硬盘外,还可选磁带机、磁盘阵列、光盘阵列,这些外存设备,均可用于储存海量网络数据,如图书资料,多媒体素材及课件学生学籍和成绩管理等。

8.ISP的选择

选择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Internet服务提供商)对不同类型的校园网络至关重要。经过近十年的发展,目前在我国形成了以CSTNET(中科院的科学技术网)、CERNET(国家教育部的教育与科研网)、ChinaNet(中国电信网)和ChinaGBN(中国金桥网)为主的四大网络体系,伴随着IT与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广泛需求,近年来ChinaUNICOM(中国联通)、CRC(铁通)、CNC(中国网通)、JiTong(吉通)的接入服务也快速地增长。由于中国的互联网服务商以各自网络体系的发展为主,不同种类的大网之间缺乏协调机制,故它们之间的网络带宽问题没能较好地解决。对用户而言,在线某类网络时再链接另一类网络,“瓶颈”问题就突现出来,如图3。相信ChinaNet的用户在调用CERNet的网上资源或CERNet用户在调用ChinaNet的网上资源时,就出现过这样的问题。作为校园网络,无论师生有哪些需求,都离不开以教学、科研为主的信息资源,90%的教育资源都集中在CERNet上,故校园网络在选择ISP时,就要重点考虑CERNet。

9.带宽的申请和使用分配

校园网络需要多少带宽呢?别忘了,ISP是以带宽资源作为经营的主要内容之一。作为网络的“流量”,在网上你随时都可能被“断流”或“欠流,“畅流”的时段不会是很多,这是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基础设施存在的客观原因而造成的。然而,不是没有解决问题的办法,合理地申请接入带宽和在网上作好带宽分配会提高数据传输的速度和效率。网络界曾经有一个争议很多的80/20规则,就是在一个局域网内有80%的通信量在网段内传播,剩下20%沿干线传播,今天,人们对互联网络的需求已大大超过80/20规则,而应成为20/80规则了。如何申请足够带宽而又不至于浪费呢?太大的带宽会意味着要向ISP支付更多的费用。计算的依据就是要考虑校园网的规模,在出口链接Intermet的高峰期约有多少台电脑(一般拥有总量的60~70%),以每台机的带宽为100kb/s(比PPP拨号方式的56kb/s moden快些)计算,总需求在多少MB,再考虑20/80规则,以确定整个校园网的接入带宽,出于数据安全的考虑,一些装有重要而又保密的数据的主机,如财务数据、人事档案数据,只许在网段内使用,不宜链接Internet。

10.网络操作系统的选择

网络操作系统(Net Operation System)的选择关系到网络的应用、安全和管理。目前常用的网络操作系统有:Unix、Linux、Netware、Windows 2000 Server/Advanced Server /Datacenter Server,下面作一简单介绍:

UNIX UNIX操作统是一个多用户、多进程的分时操作系统,在互联网发展的初期,它就被融入了许多网络技术和通信协议,它的可移植性及安全性能极好,被广泛地用于微型机、小型机、超小型机和大型计算机上。今天,它仍然作为Internet上各类服务器主选的网络操作系统,并深得金融、电信、保险行业的青睐。

Linux 它是近年来流行的一种类UNIX操作系统,其功能体系现与UNIX有许多共同点,最新发行的版本包含了文件管理、用户账号管理、网络管理等许多工具,对互联网络的应用有很好的支持。

Netware Netware是Novell公司开发的网络操作系统,自上世纪80年代至今,已发展了十几版本,新版本体现了高度的开放性和安全性,是目前国际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类局域网操作系统。

Windows NT 它是一个抢先式多任务的网络操作系统,并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开放性,它具有让企业有多种应用管理的强大功能,如数据库服务、电子邮件,能联合多种网络进行通信。它能支持较多的应用软件,工具,文件共享和网络打印服务,也是一个功能卓越的网络操作系统。

Windows 2000 Windows 2000是Microsoft公司耗费巨资开发的一个产品,其服务器版有Windows 2000 Server、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 和Window 2000 Datacenter Server等三个版本。它们是由Windows 98和Windows NT4.0的优良功能融合而成,它们拥有全面的Internet应用软件服务、增强的可靠性和可扩展性及强大的端对端管理等性能。

综合以上这些网络操作系统的特点与对网络应用的支持,你就可选择一个或几个适合于校园网内各子网服务器的操作系统,以适合各类应用、安全控制和管理。

总之,校园网络的规划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同的规划设计方案,可使网络存在较大的性能差异,它不仅体现在网络本身具备的技术特性和应用特点上,也体现了不同用户的各种需求,从根本上而言更是体现了信息化社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网络设计基础,21世纪计算机网络工程丛书编写委员会编,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

篇(7)

在全球信息化进程越来越快的今天,世界各国政府都把信息化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并把“利用电脑和网络实现新的教学模式”作为重要课题。学校是人类知识诞生与传播的主要场所。在网络大行其道的信息时代,尤其是在教育信息化、数字化和远程化的进程中,校园网络成为了教育三化基础平台,校园信息、化应用是将以计算机为主体的现代教育教学设备联成网络,配备必要的软件系统,开成集教学管理、网上信息、网上教学与信息交流、无纸办公为一体的校园信息系统。校园网络信自、技术作为教育的基础,主要体现在教育体制、教育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各个方面。校园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有效地促进了社会的发展,而社会发展的同时又对校园网络信息提出了新的要求,对现代高等教育开成了新的冲击。

校园网络信自、化应用不仅仅是学校自身需要,更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

1校园网络信息应用工作的社会性

为了迎接21世纪人类将要面临的日益严峻的种种挑战,要求学校培养出的新世纪接班人应当具有更多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即应当是具有高度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而我国当前的教育体制与教学模式却很难适应信息社会对信息能力与创造能力这方面的强烈需求。目前,在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占统治地位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主要靠教师讲、学生听的班级授课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起主导作用,便于教师组织课堂教学。其最大缺点是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受灌输的被动地位,其主动性、积极性难以发挥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创造型人才的成长。至于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与加工能力,由于在班级授课的条件下学生缺乏主动探索、主动发现的学习环境,井且与社会上、国际上的信息资源完全隔绝,因而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这种信息自理的能力更加难以培养。

当前以多煤体和Internet为标志的新网络信息技术革命已经和必将进一步的引起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使教育体制与教学模式产生新的重大飞跃。换言之,在基于Internet教育网络的基础上进一步与多媒体相结合,发展成一种有可能适应21世纪教育需求的全新的教育体制与教学模式。

基于Internet的教育网络中的教育体制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通过计算机网络可扩展至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开放大学。在这种教育体制下,工作与学习可以完全融为一体,每个人都可以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通过网络自由地学习、工作或娱乐,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和毕生都可以享用的终身教育。基于Internet教育网络环境下教学的优点是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积极性,既可以进行个别化教学,又可以进协作型教学,还可以将“个别化”与“协作型”结合起来,是一种全新的网络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完全按照个人的需要进行,包括对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方式、学习地点甚至指导教师的选择。这种教学模式能为学习者提供图文音像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交互式人机界面,提供符合人类联想思维与联想记忆特点的、按超文本结构组织的大规模知识库与信息库,因而很容易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并为其实现探索式、发现式学习创造有利条件。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才能真正达到让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实现自己获取知识自我更新甚至创造新知识的理想目标。

2校园网络信息化应用的系统性

在20世纪的最后十几年中,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Internet和WWW技术的出现,发迹了人们获取信息,交流信息的方式,学生通过网络在Internet上查询所需的各种资料,电子邮件、公告板也被学生普遍采用。现在的学生和教师对校园网络的应用提出和更高的要求,是因为学生面临着众多的竞争,希望在校园网络中学到各种技能,发展自己的种种潜力,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对教师而言特别是许多年轻教师,他们既是教学者,又是学习者,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劳动强度,他们必须掌握各种信自、技术的应用方法。作为教学的管理者,他们所考虑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管理、教学测试方法等的改革同样需要通过校园网络来加以实施。校园网络的应用是一个系统工程。校园网络应用的多媒体综合集成却不是简单地技术和数据堆砌,不是把各种技术和系统拿来放在一起进行演示的展示台,多煤体综合集成是要在各种媒体内容融合的基础上,把系统、设备、网络、数据、信息、知识以及人员都紧密有序地统一在应用的统一框架下,按应用的需要进行连接、配置和整合,以达到系统的总体目标。

校园网络信息化应用的多媒体综合集成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需要在认识统一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各方面的资源,逐步趋势向多种媒体的综合集成。

3校园网络信息应用的理论依据及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篇(8)

一、网络文化环境对职业技术院校德育的冲击与挑战

1.网络文化的多元性对传统德育价值的消解

网络作为多元化的知识载体,融合、汇集了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社会思潮。网络文化的多元性的特点,加剧了各种价值观念、思想文化的交融和碰撞,削弱了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的教育作用。坚定的政治立场和崇高的理想信念等传统德育价值受到严重消解。

2.网络文化的开放性对传统德育模式的冲击

长期以来,德育模式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模式,这是一种自我封闭的、线状的德育模式。如今,网络文化创造了一个无比广阔、史无前例的开放时空。在网络平台上,人们可以共享各种文化资源,可以运用多样的网络文化符号进行多层面、多途径的思想交流、观念碰撞。这样,教育的渠道大大增加,舞台大为扩展,方式更为丰富,时空得以充分延伸,致使单一、封闭的德育模式受到巨大冲击。

3.网络文化的交互性对传统德育方法的挑战

交互性是网络文化最本质的特征。网络上,交流与沟通没有限制,各种信息既可单向传播,也可双向、多向传播,可以实现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互动关系。在这里,每个人既是信息资源的消费者,又是信息资源的生产者和提供者。传统的德育教育是通过课堂传授、个别谈心、汇报总结、评先树优等方法来进行的,是一种单向的“传授”模式,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由发挥空间受到限制,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交流和互动。网络文化的交互性特点对传统的职业技术院校德育及其相对封闭的德育方法提出了严峻挑战。

4.网络文化的平等性对传统德育主体的改变

在传统德育环境中,传播权与话语权掌握在教育者手中,教育者可以凭借自己的权威身份、教育工具甚至年龄优势,对教育者实施有效控制。而网络是一个“自由、平等”的世界。在网络世界里,人与人之间的门第差异、贫富区别、等级高低在网络文化中丧失了存在的根基,个体对社团权威的依附日益弱化。教育者在对学生传播信息时的权威地位被打破,作为德育主体的学生不再像以前那样被动地接受教育者的灌输与安排,那种以教师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模式受到了强烈的冲击。

5.网络文化的虚拟性对传统德育责任的弱化

在电子虚拟的网络空间,人们的交往方式不再是传统的面对面、实实在在的交往方式,而是以数字、符号、图像为媒介的间接的“人一机一人”的交往。网络的虚拟和隐蔽性使学生在交往中不受现实社会交往的伦理道德规范和法律的制约,缺少“他人在场”的压力,使交往双方的道德关系具有隐蔽性、自由性的特点,导致部分职业技术院校学生的道德自律性和道德责任感弱化。

二、网络文化环境下职业技术院校德育的变革与创新

1.创新德育理念:变保守型为开放型

德育理念的创新,首要的是在教育观念上从“保守”向“开放”转变。教育者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交流、沟通和疏导,主动占领网络教育阵地,改变传统的对学生上网“封、堵、压”的教育模式。同时,加强对学生网络道德规范的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自律能力。

2.创新德育内容:变单一型为综合型

德育内容是依据德育目标和德育对象的实际确定的。职业技术院校的德育内容,除了传统的爱国主义、革命传统、遵纪守法、社会公德、理想信念教育外,还应注重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养成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和学习能力指导、网络道德教育、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等方面,实现教育内容由单一型向综合型转变。

3.创新德育方法:变灌输型为互动型

我们可以利用网络的交互性特点,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利用多种形式,开展教育者与学生的互动,增强教育效果,促进德育方法不断创新。教师可以通过网上对话、QQ聊天、空间、博客、微博等方式,开辟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平台,迅速、全面地掌握学生的真实情况与动态,增强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发挥网络的互动功能,将各种征文、书画、摄影、艺术展览、知识竞赛及各种社团活动上网,引导学生踊跃参与,增进德育活动的渗透性、情趣性、互动性。

4.创新德育主体:变单主体为双主体

由于网络文化的平等性和互动性特点,使德育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成为德育主体,从而实现了德育的单主体向双主体的转化。一方面,要求教师的角色必须转化,由传统观念中凌驾于学生之上的主宰者转变为与学生平等互动的教育主体。另一方面,学生真正成为自我教育的主体,其“主体性”发挥更为重要。

5.创新德育领域:变单线型为立体型

要不断拓展德育领域,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观念。互联网络的快捷性、共享性等优势,使真正建立开放式德育立体网络成为可能,关键在于形成一个社会、学校、家庭、媒体各方面结合的网络道德教育体系。首先,学校、社会、家庭三方联动,形成合力。其次,学校教育要协调好德育系统各要素和环节的关系,加强德育工作的网络化、立体化,形成“三育人”机制。最后,做到德育课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寓思想道德教育于各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

6.创新德育管理:变自发型为自觉型

德育工作的网络管理,决不是单纯的技术性管理,而是融德育工作和网络技术于一身的自觉管理。要建设一支网络文化环境下既具有较高政治理论水平,了解和掌握网络体系构建、原理及网络文化的特点,能熟练地运用网络来开展德育教育的工作队伍。同时,构筑坚强的德育教育“网络防线”,从源头上净化网络,为学校德育教育提供一个健康的网络文化环境。

参考文献:

[1]熊礼杭.网络文化视野下高校德育教育模式的建构[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4(4).

[2]黄映玲,翁菁.网络文化环境下高校德育教育有效性的新视角[J].教育信息技术,2011,(1).

篇(9)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互联网的社会作用和影响越来越大,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和报纸、广播、电视一样,成为了社会主要媒体。在这种环境下,各个中等职业学校都先后建起了校园网络,投入了很多资金,可是校园网的开发利用却不是很理想,那么如何提高校园网的作用更好的为教学服务呢?这也逐渐成为各校领导重点关注的问题。下面总结一下本人的分析和看法。

1校园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对校园网建设没有科学长远的发展规划

各学校都认识到校园网的意义,但校园网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且还看不到直接的经济效益,很多学校都不愿意一次性投入大量的资金,而只是很少的投入,在硬件上把校园网建起来,今天填点这个,明天加点那个,没有一个长期的科学发展规划。最终导致在资金上一点没少投入,但整个网络从结构配置到管理都很乱,使得校园网的作用发挥不出来。

1.2不重视技术和管理投入

很多学校都购置了网络硬件设备,但在技术人员培训投入却很少或者没有,也没有固定的校园网管理部门。有的学校有专人来管理,但又缺乏连续性。这也是阻碍校园网建设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

1.3不重视软件的建设

大多学校在软件建设上的投入基本是零,特别是应用软件,重视硬件设备的投入,轻视软件建设和师资培训,结果校园网只能用来在互联网上聊天、收发邮件、下载等,再就是共享打印,致使校园网使用率不高。

2校园网建设的主要原则

2.1系统的先进性

校园网建设要有先进的设计思想、网络结构、开发工具,也不能盲目追求最新的高价的产品,要采用市场使用率高、标准化和技术成熟的软硬件产品。要有长期的科学的发展规划,分步地把校园网建起来。

2.2系统的稳定性

在网络的设计、设备选择、安装调试等各环节,要进行统一规划和分析,科学配置,使网络能够可靠稳定地运行,适应各环境的变化。

2.3系统的安全性

在网络设计时,要考虑系统的安全性对于病毒传播、黑客攻击等要有效的防范措施,也要最大程度地控制网络风暴,保障网络的安全运行。

2.4系统的可扩展性

在网络建设时,要考虑发展变化,作好为满足用户发展在配置上预留,还要满足因技术发展需要而扩展和升级的需求。

3校园网的主要应用模式

建设校园网不是有了硬件网络就完事了,而是要让校园网为教学服务,使学校在教学管理更高效、科学和客观,在教学手段和形式上更先进和多元化,在教学资源上更丰富多样。并非是高价位的硬件设备就好,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以低廉的成本,得到高效网络利用率。重点是如何发挥校园网的作用,这就要清楚校园网有哪些主要应用模式。

3.1教学计算机网络化管理

现在各单位都上计算机网络系统,主要目的就是实现计算机网络管理,例如学生纪律考核管理、学生成绩:管理、图书管理等等,但当前各学校达到这:冲程度还很少有的学校实现计算机管理,却是各自独立而不统一。多数学校网络硬件是有,但在管理应用软件上投入的很少。只有实现了计算机网络化管理,才是真正体现了校园网的作用,这是发挥校园网作用的关键。所以要重视软件投入,从学校的全局考虑,上一套全面统一的管理软件,使得学校的各个方面都实现计算机管理,充分发挥校园网的作用,打造一个科学高效的管理体系。

3.2丰富全面的教学资源库

建设校园网教育教学资源库,为教学提供丰富多彩的资源,是体现校园网价值的另一个方面。教学资源种:类很多,包括教学课件、教学视频、教案、论文、多媒体素材、电脑软件、电子图书等等,建立一个类型齐全、信息丰富、使用方便的校园网教学资源库体系,让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活动中感受到校园网的先进性,在教学工作中逐渐发挥出校园网的功能和效益。

教学法资源库建设,是以校园网络硬件和校园网站为基础,是需要长期的努力和积累,是需要每个人参与,要做的工作还很多,通过链接、镜像和自主建设,逐渐地把资源库建设起来,到时就会体会到校园网的作用了。

3.3多样化的交流平台

在校园网络硬件、互联网和校园网站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多样化的交流平台,比如论谈、聊天、邮件、博客、网页等等,把教师、在校学生、毕业的校友、学生家长、企事业单位等等相关人员都联系起来,通这个平台沟通交流,为学校建设提供民主支持,为学校发展服务,这是发挥校园网作用的又一重要途径。

依托校园网,以网络技术为支撑,以个性化的资源为基础,以学校发展改革为目的,使新的管理和教学理念和网络环境结合起来,特别是在探索层面上开展研究活动,积极探索新管理模式和教学模式,是发挥校园网作用和学校发展的新课题,只有这样,校园网的作用才能越来越得以体现。

4校园网建设中的几点建议

(1)要提出一个长期科学合理的校园网建设发展规划。即使资金充足,也要分几步把校园网建设起来,第一步先建成校园网络硬件基础;第二步建立一个包括教学资源库和多样化的交流平台在内的一个综合校园网站;第三步再考虑教学管理应用软件建设。

篇(10)

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对校园网络需求越来越大,校园一卡通、校务行政办公系统所需采用的网络技术日益复杂。随着设备和管理系统应用的增加,维护和管理工作已越来越繁重,网络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和工作量急剧增加,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加以解决。网络管理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有不能及时发现故障、无法预知潜在故障、故障排查比较费时费事、无法统计系统性能以及面对网络威胁无法及时采取防护措施等,极大地影响了校园网的服务质量以及教学、科研等日常网络应用,

    分析了目前校园网络管理现状后认为,在信息化迅猛发展的今天,运行在校园网上的教学应用系统日益增多,每项业务系统对信息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高,对校园网络的可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全面监控校园网络的运行状态,保证诸多关键应用系统稳定运行,急需建设全校统一的网络管理中心平台。

1校园网建设

    校园网是学校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现代高等学校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设施和基础条件。校园网建设为高校利用网络化、信息化手段提高教学质量、促进研究型自主学习提供了更为广阔、自由的教学与科研空间,从而推动了教育教学的整体变革。

    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加快信息化建设,将网络资源应用到教学中提高学校整体教学质量,建设一个先进实用的校园网,必须对校园网进行了深人的研究。通过研究,确定正确的建网思想,考虑到网内所有设备的兼容性、互通性,把硬件设备选型和软件系统的选择统一考虑。在这一基础上,本着结合实际、讲求实用、高标准、安全性强、易管理和易扩充的原则构建了一套软硬件环境。

    拿我校的校园网建设来说,2000年9月,我院校园网建设工程正式启动。考虑到一次投人资金有限,技术力量缺乏,学院整体的计算机管理、应用水平都较薄弱,我们决定从局部做起,以教学管理单项应用开发为试点,筹建综合楼局域网。我院校园网一期建设以信息中心为主,总体采用以太网星型拓扑结构,东、西校区之间用单模光纤连接,楼宇之间的传输媒体也为单模光纤,网络主干采用百兆交换以太网技术,工作组采用10/100m独享式交换以太网技术,使用d-link二级交换机与500余台终端用超五类双绞线连接。

    2006年学校开始规划、筹建校园网二期工程。在二期工程中对校园网主干进行了全面升级,建成了覆盖整个校园的以千兆以太网为核心、百兆到桌面的高效网络系统,连接了综合楼、教学楼、图书馆、实训中心和后勤管理,在校园内所有教室和大部分的办公室铺设了信息点。在这个工程中,建立信息点约1500个,室外光缆5800米,室内光缆300米,楼内网络布线40000米。校园网出口扩增为1 ooom连人internet,l00m接人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随着校园网二期项目的建设,在我院已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覆盖整个校园的大型园区tcp /ip网络,并通过宽带城域以太网与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中国公众信息网互联。所有的网络设备均选用国际知名品牌。网管中心的主交换机采用了cisco公司的3750,路由器采用了cisco3800,防火墙采用cisco(思科)的pix525,二级交换采用了cisco 2960。服务器采用thp580,hp380等高端设备,2008年我院购置了卡巴斯基网络版杀毒软件,安装和杀毒都很方便,将病毒扼杀在摇篮中,有效的防止校园内病毒大规模的爆发。这些高性能的网络设备为我们的校园网络的稳定性和可扩充性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2无线网络

    无线网络工程建设启动于2006年,是在有线网络基础上提供安全、无缝覆盖整个校园的互联网和校园网的宽带无线接入。对包含教学楼在内的所有教学楼阶梯教室、会议厅、办公室、图书馆、会议中心等,进行全方位立体式无线覆盖,让师生们可以随时随地、无拘束的连接到网络。利用原有完善的有线网络结构,新的无线网络建设在网络互联、安全防御等方面与有线网络进行良好的兼容和互补,实现无线网络认证计费无缝融合。校园无线局域网建立,实现了对有线网络的补充,在无线网络覆盖的区域,师生们可随时随地接人校园网,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灵活性,也推进学校多媒体教学和在线教育的更广泛应用。使用无线接人解决方案,节省了大量的布线成本,仅需要在每个教室或宿舍的每个楼层预留一至两个以太局域接口,便可轻松实现无缝接人校园网。启用无线接人解决方案后,如果教师、学生配备了笔记本电脑或pda,学校就不必再投人大量的资金来建设许多公共机房,在座位紧张的电子阅览室,学生也不必再为上机发愁。

3网络资源建设

    从理论上讲,校园网的应用应该带来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效益和效率的提高,然而教育信息化资源的严重缺乏直接制约了校园网应用,教育信息化建设不只是现代化的硬件基础设施的建设,要真正发挥校园网的优势,必须有丰富实用的教学信息资源,近两年,我校信息化建设的重点逐步从以硬件基础设施为主向软件和资源倾斜。学院网站建设作为学校与外界沟通的窗口,代表学校在虚拟数字世界的地位和形象,校园网站已成为衡量一个学校校园信息化程度和社会声誉的一个重要标志。学院网站始见于2000年,最初委托中华企业视窗建立我院主页,现在我们自主管理、制作、维护直至开发,版面已进行了三次较大规模的改版。目前学校主页已形成拥有校园新闻、学院概况、院系设置、人才培养、教务教学、学生管理、师资队伍、招生就业、校园文化等10多个栏目的综合性宜传教育网站。通过校园网站,不仅能够及时地向社会展示学校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方面的最新成果,同时也有利于外界深入了解学校,提高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

4系统软件的建设

    为充分挖掘我校现有精品课程资源的作用,同时加强网络辅助教学力度,与高等教育整体发展趋势相吻合,经过我校相关人员的调研、考察,大家一致认为网络辅助教学软件符合我们的各项需求。2006年,我校购买了blackboard教学平台,该平台的购买为我校今后广泛应用网络辅助教学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同时购买了浙江大学开发的教务管理系统,基本实现教务管理网络化和无纸化。学生成绩录人、学生成绩统计、学期的课表、教务处通知公告、学生成绩查询及全院选修课的选课、排课全部在网上进行,大大减轻了院、系级和教务处的工作量,同时方便了学生。教务管理系统的使用大大提高了教务管理的水平和效率,并且从根本上改善了学院信息交流资源共享的条件,形成了校园内部、校园与外部进行信息沟通的畅通的体系。

5网络应用

    校园网建成以后,如何充分发挥它的作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主要问题。再好的硬件设备,如果应用不好,校园网的建设可以说也是不成功的。而且从技术进步和学校发展来看,校园网永远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它需要不断吐故纳新,跟着学校的脉搏向前走,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对校园网平台进行完善。

5.1注重后期开发,对校园网建设进行必要的完善

    具有一套功能完善、信息强大的校园网信息管理平台是校园网所必不可少的,也会给所有的使用人员带来很大的方便。请专业网站建设公司与学院网络中心相关人员共同建制学院网站,让外面想了解学院的通过校园网站能充分了解,让各个部门、系科能及时信息。同时知名教育行政系统开发商来学院建立适合学院行政办公管理系统。

5.2更新观念,搞好技术培训,把校园网络的应用真正落到实处

    要更新干部、教师传统的办公、教学和生活观念,就需要向们展示网络的特点和优越性,反复强调网络化办公和网络化学的历史必然性。只有在观念更新后,学习网络知识和应用网络技术才能成为其自身发展的一种迫切需要,从而激发其学网、用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网络技术培训包括对网络管理人员和网络应用人员的培训。没有对网络管理人员的培训,网络就无法保证正常运转,就无法开发适合于本校的应用软件,校园网建设就是一个空架子。没有对应用人员的培训,校园网络就没有或很少有人使用,网络建设也就失去了实际意义。而这两者中,我认为应当将对网络应用人员的培训作为校园网络建设的重点,引导他们从网络中获取知识,将网络应用于教学、科研和工作实践;引导他们在网络中提高文化和道德素养,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

    以网络应用促进学校教学、科研和办公自动化的发展,反过来,再以教学、科研和办公自动化的发展,促进网络在更多领域、更大规模中的应用,从而实现网络应用和网络发展的良性循环。

篇(11)

一、高校网络的建设的背景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普遍推广,到现在,各大高校校园计算机网络的建设、普及和应用工作不断深入,很多高校都建立起了自己的信息网络中心,逐步实现“数字化校园”的全面建设。校园网作为整个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我们的目标是要建成一个高速、开放、智能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平台,实现公共服务体系和各种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使学校成为一个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有机结合的新型校园。

二、校园网络数据中心的相关应用

校园网建设规模渐渐扩大,用户原有意识中的数据备份也将逐渐无法满足业务对系统的可用性、实时性、安全性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已备份的数据也经常会因为各种灾害或者意外等因素而遭到毁坏或丢失。于是,确保数据中心的数据安全完整便成为了众多校园网建设的严峻挑战。很多高校为了更好的建立数据中心,计划采购高性能服务器来实现数据的集中管理;采用网络存储技术,建立一个安全、高效、优质的网络信息存储系统;在保护现有投资的基础上,实现数据的安全冗余和多级备份,保障校园应用数据的安全可靠。

一般来讲,校园网数据中心都在it技术方面进行了巨大的投资,服务器系统都是异构平台;同时,为了保证已有业务的不中断,方案的实施应该考虑安全性和可行性。随着校园网规模的不断扩大,应用种类和应用的数据不断增长,如何有效地存储、备份和管理这些业务系统的海量数据,成了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减少人为的错误因素和设备故障所造成的业务损失,对数据中心进行集中存储和集中备份,全面采用领先的存储技术,建设一个高性能、可扩展性的数据中心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校园网数据中心的集中备份和恢复需求,包括高可靠性、高性能以及满足各应用不同的备份和恢复时间的要求、高度自动化、高效完善的磁带管理功能等,同时,数据迁移要方便简单,能够满足生产和测试数据的拷贝等。同时,数据中心的关键业务数据应能实现在线热备份,制定全面灵活的备份策略和恢复策略。

三、校园网数据中心存储体系

(一)数据中心存储应用。我校在网络硬件设备搭建起来以后,特别注重教学资源和公共资源的建设。我校校园网络数据存储需求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应用:

1.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学校为教师提供了多媒体教室以供教学使用,但多媒体教学所涉及的大量、图像或视频数据不断增长,原先服务器的存储的存储容量是逐渐力有不逮。

2.一些教学或应用等软件系统。其中包含大量的老师招生、教学以及学生学习等重要数据。

3.教学科研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这些数据要求能够集中管理数据和有完善的数据保护措施,对存储要求很高。

4.学校网站服务器。学校网站包括校园网的主服务器,以及各个部门附属的网站和专题网站等等,数据量大,这些数据都需要备份服务的支持。

总的来说,校园网络存储访问要求高的应用对数据中心数据存储有较高的要求。

(二)存储体系种类。目前,各所学校根据各自的情况不同,采用不同的数据中心存储体系,一般有以下几种:

1.采用直接将数据存储在服务器的本地硬盘上的方式,这种方式存在很多的问题:(1)不同的数据存储在不同服务器的硬盘上,造成有些服务器硬盘空间已满,而有些服务器硬盘空间却闲置,存储空间的利用率极不均衡;(2)由于服务器磁盘槽位有限,空间扩展比较困难;(3)随着应用的不断丰富,访问量的增加,办公、教学、科研对网络的依赖,服务器的性能受到强烈的考验,最终将成为性能的瓶颈。

2.采用服务器采用das存储架构,数据存放于直连的scsi/fc盘阵中,存储空间扩展成本很高,不能实现多服务器共享存储空间,而且单台磁盘阵列往往就成了核心系统的一个单点故障点,一旦磁盘阵列发生故障,则整个系统将发生中断。

3.采用服务器与磁盘阵列采用fcsan/ipsan存储区域网络架构,虽然具备本地的备份、恢复措施,但是不能应对自然灾难(如:地震、雷击、火灾、海啸等)、基础设施灾难(如:机房电力故障、磁盘阵列硬件故障等)和软灾难(如:战争、严重的人为操作失误、系统软件bug等)的中的任何一种,数据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在灾难发生时无法保证对业务系统7*24小时的不间断访问。

4.还有采用多种存储架构和设备共存的局面。弊端是利用率低,扩展性差,缺乏对存储的统一、集中式管理。

四、总结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高校的数据中心建设也随之不断发展完善。校园网作为整个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目标是要建成一个高速、开放、智能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平台,实现公共服务体系和各种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使学校成为一个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有机结合的新型校园。

参考文献: